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电影文学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0.18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电影文学杂志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创刊时间:1958
  • 国际刊号:0495-5692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130021
  • 国内刊号:22-1090/I
  • 邮发代号:12-8
  • 全年订价:¥ 580.00
  • 发行地区:吉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学术论坛
  • 新锐视点
  • 电影史料
  • 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
  • 风格与特色
  • 电影剧本
  • 新疆新世纪本土儿童电影研究

    新疆题材儿童电影作为“儿童性”话语表达,追求归属感、心灵的皈依和善的自觉。作为“新疆”叙事,又不约而同地呈现出文化的单一性和对刻板印象的加强表达,这种表达极易造成误读与误解,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多元文化传播,从而影响新疆本土儿童电影的健康发展。当务之急是从顶层设计、制作人观念转换、电影语言重构等不同维度进行改革,以重...

  • 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

    作为隐藏在电影形式发展中的一股强大力量,跨文化传播充分展示出了电影的存在价值及意义所在。一个国家的形象可以通过电影中的影像来进行概括及传达,它不仅需要明星及导演的跨文化效应,也需要相应的策略手段加以辅助,进而将民族文化进行适度化彰显。中国电影影像想要获得更深远的跨文化传播,不仅要有艺术的发展策略,还要有文化的发展策略...

  • “互联网+”下长春电影产业发展研究

    近年来,“互联网+”和电影产业的融合与碰撞,促进了中国电影产业的整合和重塑。长春的电影文化历史较长,底蕴深厚,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中国电影产业的战略布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4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政策利好频出,为长春文化产业带来难得的机遇,更是为电影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巨大助力。但产业升级与转型问题并存,在“互联网...

  • 国产电影的视觉化修辞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罗兰·巴特的图像修辞理论、克里斯蒂安·麦茨提出的电影符号学,可以视作电影修辞学的先声。数十年来,国产电影在视觉化修辞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果,视觉化修辞与国产电影美学意蕴的关系已经不容忽视。而从观影者的角度来看,视觉化修辞也影响着人们的审美习惯与消费模式。文章从单独镜头的视觉化修辞、蒙太奇的视觉化修辞...

  • 当代美国灾难电影的伦理叙事分析

    灾难电影一直是好莱坞青睐的话题。富有戏剧性的情节、宏大壮观的场面以及其中的反思价值,都使得灾难影片有着广泛的接受群体。电影是具有鲜明主体性的艺术家进行选择与设计的结果,包含着电影创作者的价值判断。因此,每一部影片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伦理诉说。灾难电影往往更加突出伦理叙事,也更容易激发观众的伦理思考。本文以伦理叙事为角度,...

  • 探析美国现实主义影片中的核心价值观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美国现实主义影片的发展呈现复苏态势,许多研究者认为,美国本土的现实主义影片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高潮,同时美国现实主义影片也成为彰显美国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本文将在厘清现实主义及现实主义影片主要内涵的基础上,以英雄主义和平等主义为视点,以《拯救大兵瑞恩》《当幸福来敲门》《撞车》《永不妥协》等影片...

  •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电影之新变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英国影坛呈现出荣耀与挑战并存的发展态势,这与英国电影数量少、质量高的创制产出特点具有很大关系。期间,英国电影不仅在世界影坛上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同时还在继承英国本土影片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发生了新的变化.本文将以影片《一脱到底》《石雨》《猜火车》《两杆大烟枪》为重点论述对象,以“传统之继承”“主题之颠...

  • “关系”视域下《归来》的“留白”策略

    《归来》主要讲述了三口之家在1973年和1979年的故事,并以夫妻、父女、母女等关系为切入点,展示了人物之间“人之常情”“归来”的过程。影片留下的“细节”,包括与人物情感具有内在关系的道具、音乐等,与揭示人物言行的动因相关的事件及其叙述角度的选择,召唤着观众感受它们与人物、人物与时代、人物与他人、人物与自己等的关系,填补细节...

  • 《他是龙》:浴火重生的“人龙”之恋

    俄罗斯奇幻爱情影片《他是龙》在中国内地上映后,得到了中国影迷的认可。影片以细腻的表现手法、震感的视觉特效、超现实的故事情节演绎了一场跨越种族的人龙之恋。该片打动观众的不仅是唯美的画风、温柔动人的细节和精致的特效,更是导演巧妙的构思、细致的人物心理刻画以及成功的文化植入与融合,让这场纯美的爱情经典深入人心,久久不能忘怀...

  • 《转转》与公路电影的新形式

    公路电影的叙事规范和美学原则,其实一直处于流动的、变动的状态中。因此,公路电影并不会因为其已经成为类型片的一种,就失去了在形式上继续创新的空间。日本导演三木聪自编自导的电影《转转》,便可以视作一部对公路电影在形式上进行新尝试的范例之作。文章从《转转》的公路电影特征,《转转》与公路电影的新题材选择,《转转》与公路电影的...

  • 《长恨歌》中的主题偏移和文体偏移

    关锦鹏执导的《长恨歌》根据王安忆同名小说改编,影片将原著中的丰富内容删减为一个普通上海女性在跌宕起伏的一生中与四位男性剪不断、理还乱的纠葛爱恋,对原著的主题、风格在忠实、深化的同时,又有着偏移和转向。小说中与爱情关系较少的主题被电影淡化,原著的史诗性和散文式表达也被戏剧性更强、情节更生动的叙述方式取代。本文从三方面—...

  • 《美人鱼》娱乐导向延伸下的生态美学

    在华语电影史上,《美人鱼》可谓创造了奇迹,高达34亿元的票房将周式无厘头喜剧推至巅峰。本剧取材于现实,与经典童话故事糅合后,加入众多后现代主义电影元素,以喜剧电影语言表达生态背景下的人性、价值主体以及正义与邪恶、贪婪与良知间的博弈。电影在延续周星驰无厘头风格的基础上,混合奇幻与爱情以及动作等流行元素,饱含生命关注,凸显...

  • 电影《末代皇帝》的视听风格

    电影《末代皇帝》是意大利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的影片,讲述了中国末代皇帝溥仪从3岁即位到61岁逝世近60年间的跌宕一生。该片于1987年上映,并于1988年斩获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九项大奖。该片视角独特,从西方视角解读了溥仪作为普通人被束缚的一生;同时使用了巧妙的叙事结构和绝妙的视听效果将其呈现出来。本文尝试...

  • 英美电影的恐怖美学文化

    恐怖在宏观上可分为现实恐怖与艺术恐怖,电影是实现艺术恐怖的重要方式。目前,英美、日韩乃至中国香港等地的恐怖电影都大放异彩,甚至形成了特有的恐怖美学文化。其中英美电影经过八十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全球恐怖文化产业的领导者。而在具体的内容和美学风格上,英美电影又与亚洲电影有着一定的文化差异,是值得注意的对象。文章从感官...

  • 大众文化视域下美国喜剧影片的狂欢性

    喜剧电影是最受观众欢迎的类型电影之一。这类电影因轻松诙谐的气氛、鲜明有趣的人物形象以及一波三折的叙事策略,成为观众日常文化生活的首选。大众文化所具有的叛逆性格与解构力量,在喜剧电影中有突出的体现。它们赋予喜剧影片更深层次的审美内涵。大众文化在喜剧电影中则体现为影像所构建的狂欢性上。文章从视觉表现中的快感营造、叙事上的...

  • 好莱坞犯罪类型片的二元对立叙事

    针对叙事文本进行分析时,二元对立理论是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对于电影的叙事批评亦是如此,电影同样存在二元对立叙事。以好莱坞的犯罪类型电影为例,通常情况下电影中会存在正邪、善恶以及生死的对立关系。二元对立叙事一方面能够让观众在短时间内提取出电影中的重要信息,把握人物关系;另一方面又体现着电影的内涵深度。文章从善与恶的对立...

  • 略论孙羽导演电影创作思想的演变

    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与时代息息相关,在时代潮流中的电影作品都深深烙上特定的时代风格与社会审美的印记,同时也激发了电影探索者们不断进行新的尝试,探索新的电影语言与影视风格。孙羽导演是新中国电影艺术发展的亲历者,从演员到导演,从“主题先行”到“人性彰显”,从革命的“钢铁战士”到人文关怀的表达,他用自己的人生书写了新中国电影...

  • 周星驰电影的狂欢化审美

    巴赫金从文化视角对文学艺术进行研究的狂欢化理论,也可以运用于以视听语言塑造人物、展开叙事的电影艺术,探讨电影的审美形式与文化内涵。香港导演、演员周星驰以一种挑战正统的姿态,开创了电影的“无厘头”审美,其中表现出的狂欢化特征值得进一步关注和探讨。周星驰电影经由叙事情节、人物形象、视听语言三方面的狂欢化审美,打破常规生活...

  • 霍建起电影的诗意美学

    在当代中国电影导演之中,霍建起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姿态独立,抗拒商业同化,审慎而充满人文关怀;他从不执意于运用某种美学观念来表达自己,也无意充当某些电影理论的阐释者,不管电影之中涉及的主题、题材、对象是什么,在对其表达上,尤其在视觉语言的编码和发挥上,霍建起都力求达到一种完美、纯净、极致的美学境界。文章从叙事中的诗意...

  • 姜文电影的文学改编策略

    姜文在拍摄电影时往往会进入文学精英们构筑的大厦中寻找资源,姜文对文学的改编实现了其电影与文学的互利,姜文借助原著故事的内容或形式伸张了他个人的艺术理念与审美价值,而原著故事则以一种更为鲜活的样貌重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之中。在视觉文化占据主导的时代,姜文在其电影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学改编策略是值得探讨的。文章从主题的深化、取...

  • 藏族导演万玛才旦电影创作评析

    藏族青年导演万玛才旦先后创作了被称为“藏地故乡三部曲”的《静静的嘛呢石》《寻找智美更登》《老狗》,以及艺术探索电影《塔洛》,用独具风格的艺术表达方式呈现了“陌生”却现实的藏地图景。万玛才旦以弱化情节的故事叙述、风格化的镜语选择,对藏地的本真面目和人性进行了追溯与还原,对“何以栖居”进行了意义探寻,以稳健的叙述构筑了一...

  • 试论蒂姆·伯顿式的美国黑色电影

    电影是当今人们生活当中一种逐渐步入主流的娱乐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传播工具。蒂姆。伯顿式的美国黑色电影在原有的风格上,加入了新的元素,成为一种新的特色。虽然电影的主格调还是以哥特式的建筑为主,渲染低沉、恐惧的氛围,但是最终观影者都会被电影中所蕴含的正能量深深感动,这成为电影中一种全新的潮流。本文对电影和美国黑色电影风...

  • 论导演乔·怀特电影的视觉空间建构

    视觉空间作为电影艺术重要的美学表现方式,对影片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英国新锐导演乔·怀特在《傲慢与偏见》《安娜·卡列尼娜》等文学改编电影作品和《汉娜》《独奏者》等现实题材影片中,通过大量动态长镜头、细节道具和人物心理为观众营造了与众不同的视觉空间,彰显出乔·怀特个人对电影空间美学的个性化理解,也让其电影...

  • 新浪潮大师特吕弗的电影回归之路

    弗朗索瓦·特吕弗(Franqois Truffaut)是新浪潮运动的干将之一,在新浪潮电影辉煌的时间里,年轻的特吕弗严厉地批评了法国“传统品质电影”,并为其列出四大罪状。但是,在之后的电影创作中特吕弗却渐渐回归到了之前所批判的传统品质电影的道路上,特吕弗的回归令人感到疑惑,也引起当时不小的反响。本文以特吕弗不同时期所拍摄的电影为例,从...

  • 论《我的战争》悲剧品格的熔铸

    《我的战争》和《英雄儿女》都取材于巴金的小说《团圆》,但是演绎出的故事却迥然不同。《我的战争》真实再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志愿军战士的牺牲精神,美学风格由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夸张的、富于英雄主义的“革命浪漫主义”转向沉郁悲壮的现实主义,情感处理也更加大胆自然,更多关注“人”的真实情感与生存状态。《我的战争》的悲剧情怀表现得深切...

  • 《七月与安生》的女性主义镜像人物分析

    曾国祥执导的青春爱情电影《七月与安生》在同类题材中获得了较好的口碑。电影体现了女孩子成长中的快乐与受伤,成长是青春更重要的主题,认识自我比得到爱情更为重要。电影的主人公七月与安生体现了心理学家拉康关于成长的镜像理论,她们互为镜子中的另一个自我,一个被动、温柔,一个主动、自由。她们互相欣赏、迷恋,甚至想成为对方。两个角...

  • 《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对经典的解构

    后现代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文学经典的大众化改编,消解经典、改编经典成为大众文化掌握话语权威的外在表现与途径,大众文化的强盛同时将精英文化排挤到边缘。贺岁片《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对文学经典《西游记》的改编是极具创新意识的,本片摒弃了过去影视作品泛化改编的路线,在对“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故事的解构与重构过程中,挖掘出唐僧...

  • 《我不是潘金莲》的主题意蕴

    电影《我不是潘金莲》讲述的是一个底层妇女李雪莲为纠正一句话疲惫而执拗地告状的故事。它以李雪莲的生命遭际作为主线,展现了成长中的个体在时代巨变中的精神伤痛,这种生命困境的产生,与其自身执拗的性格、中国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冲突和不同主体之间的生存境遇有密切的关系;电影充分利用图像语言的优长,运用圆形加方形画幅来代替传统的...

  • 国产犯罪片《追凶者也》的纪实风格

    《追凶者也》作为曹保平导演的最新力作,不仅延续了其作品在电影节上频获嘉奖的传统,更秉承着他一贯的创作风格,上映之前就受到广泛关注。曹导作品的表现方式别具一格,把商业片进行风格化表达,用充满悬念的方式进行叙事,从小人物着手对复杂人性进行深度挖掘,最后表达对人性的关注和艺术情怀上的追求。本文着重分析《追凶者也》所呈现出的...

  • 英文电影和英美文学的逻辑关系研究

    文学是电影植根之处,是电影的创作沃土,供养电影枝繁叶茂、生机盎然;电影是文学的艺术延续,延展了文学艺术的生命力和表现力,促进文学葱郁发展。英美文学与英文电影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二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英美文学结合英文电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其知名度与感染力,英文电影添加了文学元素,便提升了电影的基本格调和自身...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