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电影文学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0.18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电影文学杂志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创刊时间:1958
  • 国际刊号:0495-5692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130021
  • 国内刊号:22-1090/I
  • 邮发代号:12-8
  • 全年订价:¥ 580.00
  • 发行地区:吉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学术论坛
  • 新锐视点
  • 电影史料
  • 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
  • 风格与特色
  • 电影剧本
  • “影戏”之辨与新时期中国电影影像探索

    新时期中国电影创新思潮以电影性与戏剧性的本体论争拉开帷幕,此后“影戏”之辨以不同形态延续,写实主义电影思潮关于电影真实性和戏剧性的思辨,现代主义思潮关于电影现代性与戏剧性的探讨,都表现出重“影”轻“戏”的倾向。这种倾向支持并导引了中国电影影像的持续探索,使新时期电影影像获得外部形式的丰富、表意功能的提升以及影像真实感...

  • 异度空间记忆:香港九龙寨城影像建构

    九龙寨城是香港殖民时代的“界中之界”和“法外飞地”,有独特的文化生态与内在秩序,是具有世界影响的贫民窟,也成为香港黑帮片的发源地。自1993年清拆之后,“消失的九龙寨城”持续在香港本土和域外的影像创作中发酵,成为“怀旧”与“魔幻”的影像空间。“进行时”与“过去时”的九龙寨城影像建构,呈现出不同维度的文化隐喻,也投射出多重...

  • 去伦理化:吸引力电影显性回归的反思

    遍看当下中国电影,吸引力电影逐渐以傲人的姿态显性回归,并迅速在影视生态环境中占据有利位置。但是编导对吸引力的认知与应用仍停留在早期电影的历史语境中,造成其与当下社会语境的脱节,给人们行为选择和社会核心价值观建设带来极大的困境和挑战。本文利用感知反应场、吸引力电影等理论,试图分析当下吸引力电影显性回归所带来的去伦理化等...

  • 电影艺术中的块茎思想

    德勒兹用块茎来形象地描述一种向外延展、不受等级制关系限制的生长和发展的方式和模式。与根一树模式的二元逻辑的精神实体恰恰相反,块茎作为一种向外无限开放的模式,所强调的是固定知识和现实生活的游牧性特质。块茎的生长遵循着联系性、异质性、多样性、反意指裂变性、绘图性和贴花转印性原则。这些原则和电影创作的艺术形式达到了高度的契...

  • 互联网情境下文学的生存状况考察

    文学作为一种传统的媒介形式,其生产者、产品以及消费者都因其媒介材料的局限而受到限制。当下伴随互联网的兴起,文学媒介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边缘化。然而,这种边缘化并非由文学媒介的生产方式而造成的,发行渠道成本的降低、视听媒介的勃兴,或许才是其边缘化的最为直接的原因。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边缘化也并不意味着文学媒介的“消亡”...

  • 视觉元素与历史情愫

    电影中的视觉元素能够凸显出时代内涵,表现的内容基本主要来自个人的生活状态及其对现实的认知。每一个视觉元素的出现都有特定的含义,能够反映出电影所表达的时代文化。从女性、火车和灰暗色调三个视觉元素出发,审视解读电影中所表达的时代效应。由此可以看出,电影中的视觉元素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在特殊历史时期,表现出入物的内心世界,既...

  • 论日本SM电影研究现状的结构性缺失

    日本SM电影有单独研究的必要性——日本SM电影体现着日本文化和日本SM文化的独特性,又折射着日本电影存在的共性问题。对其研究中存在着一种结构性的缺失。在日本,SM电影没有找到背后的SM文化与电影这种媒介恰当的结合方式,因此,日本SM电影在学术界没有获得应有的主体性关注。在中国,日本SM电影没有获得学术界认可。此外,国内对日本电影研...

  • 论地域题材纪录片与区域形象的多元传播

    地域题材纪录片是以区域历史、文化、生活等为题材的纪录片,是传播区域文化、反映地区经济发展、塑造区域形象的有效途径,对外可形成广泛的吸引力,对内能形成一定的凝聚力,深刻影响着区域形象的群体性认知。地域题材纪录片传播区域形象具有多元属性,本文以陕西纪录片为样本,结合地域题材纪录片与区域形象传播的互动、传播现状,反思其存在...

  • 全球化语境下地方电影制作主体的发展

    电影是各种文化、价值和意识形态汇聚的场域。在全球化语境下,本文以部分地方电影制作主体的创作为例,分析了地方电影制作主体面临着受众欣赏水平不断提升与观影需求多样化的困境,在经历了短时期的“主旋律”电影创作辉煌之后逐渐走向衰落的历程。进而探索了全球化背景下,在大众对自我价值进行寻求与肯定的过程中,在民族文化认同的不断消解...

  • 国产艺术电影的生存之道

    在电影发展的初期,艺术与商业之争就开始围绕着它,作为“第七艺术”而被标举的电影如何在高昂成本的基础上实现纯粹的艺术追求的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产艺术电影经历了30余年的发展,却陷入了愈发艰难的处境之中,其自身的内在特质以及资金的欠缺和商业片挤压之下放映空间的缩小等外在因素都让艺术影片的发展举步维...

  • 赵冬苓剧作中主旋律影视文化的构建与传播

    近年来,我国的主旋律影视剧越发受到市场的关注。对于主旋律作品的界定有很多种说法,在以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题材为主旋律作品界定标准的情况下,赵冬苓的剧作是一种具有明显个性特征的主旋律影视品牌,赵冬苓编剧的作品具有明显的民间文化主义的特征。在其影视作品中主旋律影片占大多数,在明显的文化民间主义的特征下,用简洁有力的主题,为...

  • 年轻创作者视域下的网络电影文本价值

    各大网络视频巨头争相推出的网络电影是当下较为流行的一种文化类产品,因网络电影独特的网络气质和技术特色,使其在内容和故事架构等方面都明显区别于传统的影视作品。网络电影不仅发展成一种新的影视作品产出方式,更开创出一种新的叙事模式和话语系统。所以,在移动网络和设备流行的大背景下,综合对社会和文化产业等方面的影响,针对年轻群...

  • 中西方女性电影中女性形象建构对比分析

    女性主义电影是21世纪重要的类型电影之一。《茉莉花开》和《朱诺》均与青春、爱情有关,都有着鲜明而坚定的女性视角。本文意在着重分析影片中女性人物塑造、女性人物内心的细节刻画,对比中西方女性电影在女性形象建构上的异同。不难看出,中方女性人物塑造经历了一个寻求男权主义的庇护到自我意识的觉醒,再到女权主义抗争的过程;西方女性形...

  • 美国战争电影的文化透视

    在后殖民理论所谓的“文化帝国主义”话语形态里,美国电影就意味着“美国气质”及其文化输出。美国的战争题材电影,呈现为较固定的模式化,其观念主题、人物形象、叙事结构、视觉图谱是较为定型的,其主题情感、反应效果、文化结构是显性的,影片中的形式元素和人物形象整体关系不断地反映着美国文化。文章从文本呈现——感性崇尚和英雄情结,...

  • 红色电影经典歌曲的时代精神与美学特征

    红色电影中的经典歌曲之所以传播久远,不仅在于其反映了时代精神、保家卫国的牺牲精神与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建设新中国的自豪感与自信心、珍惜美好新中国的生活态度,也在于其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主要有以景起兴、情景交融、幽默与原型意象的使用等艺术方法。由于人民群众共同的需要与心理,由于传唱的方式更容易普及和复制,这些歌曲在生活...

  • 方圆中的“共同体”与“社会”

    与其把《我不是潘金莲》看作是隐喻的“官场现形记”,毋宁说它以方圆的镜头转换形象化地展示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从“共同体”向“社会”的变迁。中国社会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现代性转型过程中,电影中,作为普通老百姓的李雪莲不是习惯于法治化生存的现代公民,各级政府官员也不是熟谙科层制管理的现代公务员,电影本身成为中国社会现...

  • 费尔明娜·达萨:一个永恒的恋人符号

    在影片《霍乱时期的爱情》中,弗洛伦蒂诺将费尔明娜建构为一个永恒的恋人符号,使其逐渐由一个与他无关的人变成了他活着的意义。这一符号生成后,弗洛伦蒂诺生活在自己想象的激情之中,无视现实中费尔明娜的冷漠、拒绝甚至婚姻,始终坚持着对她的爱。影片通过费尔明娜的婚姻生活对恋人符号进行了解构,使真实的费尔明娜与弗洛伦蒂诺概念中的费...

  • 探析奥斯卡最佳影片的主流价值观

    作为对一部影片优秀与否的最高评价,奥斯卡金像奖一直是世界各地电影人的梦想,这一历史悠久的电影奖项的颁奖礼也成为每年电影界的盛宴,在众多奖项及提名设置中,最引入注目的无疑是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本文将在概观奥斯卡金像奖产生发展及最佳影片奖获奖影片的基础上,从中选取民主追寻、英雄崇拜、个人主义等主流思想价值,选取部分重...

  • 解读好莱坞影片中的平民英雄形象

    美国好莱坞电影自发展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其中的核心价值观却代代相传,而英雄主义就是其中最为主流的价值观念之一,同时讲述英雄故事这一主题也成为好莱坞电影的“母题”之一。本文将论述的焦点集中在“蜘蛛侠”系列影片、《勇敢的心》《百万美元宝贝》等重量级影片之上,从历史平民英雄、超级平民英雄、现实平民英雄这三个不同的层面解读好莱...

  • 美国文化道德观在都市情感电影中的体现

    都市情感电影可以看作是剧情片之下,当代都市电影与爱情片交叉的亚类型影片。目前,这一类型片在好莱坞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一批多样化的都市情感电影被美国观众所津津乐道,也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电影人奉为学习的对象。对中美都市情感电影进行比较,不难发现二者的主要区别是其中蕴含的文化道德观。文章从美式文化道德观的传承与新变以...

  • 英美女性电影的女性文化自觉与呈现

    文化自觉意味着人在某方面的自我觉悟,在文化全球化和多元化的今天,电影成为人们表现这种觉悟的手段。而对于女性电影来说,其中就包含女性主义与女性文化的自觉,又以英美女性电影最为突出。仅就“两性关系”这一问题而言,英美电影的态度和视野就是多种多样的,其表现方式更是不拘一格的。文章从理性女性主义文化、激进女性主义文化、后现代...

  • 《惊天魔盗团2》的文化杂糅艺术特征

    好莱坞高智商犯罪电影是当代犯罪电影中极为独特的存在,此类电影具有固定的创作模式,会将现今的流行娱乐元素全部融入其中,表现出强烈的视听效果和娱乐效果。作为《惊天魔盗团》的续集作品,《惊天魔盗团2》秉承了好莱坞高智商犯罪的基本要素和叙事模式,在多元文化杂糅的创作模式下呈现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骗局”。影片的主要取景地选在中国...

  • 电影《朗读者》中“朗读”的仪式化呈现

    斯蒂芬·戴德利导演的影片《朗读者》的镜头聚焦最多的是“朗读”场景。可以说,“朗读”就是该电影故事的主线和核心,也是电影画面的主体。如果抓住了“朗读”这个核心事件,也就可以对男女主人公的生命密码进行解码。因此,从朗读镜头的不断转换和叠加来看,“朗读”本身获得了仪式化的效果。文章通过影片的三组朗读场景来解读“朗读”的思想...

  • 杜琪峰《黑社会》系列电影探究

    杜琪峰的《黑社会》系列电影为我们展示了一场暴力的视觉盛宴。他的主题决不仅仅是暴力的展现和命运的无常,在更深层次上表现的是一种绝望的轮回,是对社会秩序更深层次的发掘与阐释。本文从电影发展史、杜琪峰《黑社会》系列电影主题、拍摄色彩运用、人物形象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发现杜琪峰电影中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和思考。正是思考社会现实的...

  • 贾樟柯与金基德电影人物类型比较分析

    贾樟柯与金基德的电影共同聚焦社会底层,关注边缘人生,但在人物取材上,也有“易见”与“不易见”之别。贾樟柯通常选取我们身边“易见”的小人物,如农民工、县城无业人员是其影片中常见的人物类型;而金基德电影中的人物则游离于我们的视野之外,仿佛生活在另一个陌生空间,从人物类型上看,主要包括性工作者、战争后遗症人群等。贾樟柯与金...

  • 伍迪·艾伦电影喜剧风格形成探究

    电影作为当代艺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产物,其在发展过程中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电影有许多分类,喜剧电影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受到不少观众的喜爱。美国电影在近年来成为全球电影中的佼佼者,伍迪·艾伦推动了美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市场,他独特的喜剧风格受到全世界观众的喜爱。通过对伍迪·艾伦电影喜剧风格形成过程的研...

  • 探析大卫·芬奇影片中的哲理之光

    以电影来表现哲理思考盛行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是与当时流行于西方的现代主义思潮分不开的。而随着现代主义的寥落,电影的哲理化也就淡出了世界影坛的主流。大卫·芬奇是一个另类,他不仅以各种手段挖掘出了电影在表现哲思上的丰富可能性,还使这种哲思与电影的市场化毫不矛盾。其电影基本上都能获得艺术与商业上的双重成功。文章从存...

  • 解码大卫·芬奇影片中的女性气质

    大卫·芬奇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于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影坛声名大噪。事实上,通观大卫·芬奇的影片,不难发现“重男轻女”的倾向,但在其影片中所出现的女性形象却常常起到了剧情转折的重要作用。本文将在细观大卫·芬奇从影经历及电影创作历程的基础上,立足大卫·芬奇电影中传统女性、独立女性和反叛女性形象的塑造,以《异形3》《龙纹身的女孩...

  • 论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的生活电影

    凭借爱情片《幻之光》崭露头角的日本导演是枝裕和,近年来共创作十余部电影,屡获日本国内和国际重量级大奖。是枝裕和的电影关注社会现象和人文心理,风格清新、质朴,是当代日本独立电影的杰出代表。是枝裕和的电影具有典型的日本民族文化性格特征,主人公往往表现出隐忍、克制的个性,这些“生活电影”虽然看似平淡无奇、波澜不惊,潜藏于不...

  • 网络文学改编电影的美学范式

    网络文学以其先锋文化特质深受当下影视改编的青睐,个性自由的叙事维度、宽泛恣意的主题诉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等特征,都十分有利于影视剧作品的改编并提炼出符合时下观众审美需求的潮流内容。网络文学的存在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网络文学改编电影也具有特殊的生长环境,这种改编潮流(IP热潮)一方面促进了网络文学的发展,一方面也从内部...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