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电影文学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0.18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电影文学杂志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创刊时间:1958
  • 国际刊号:0495-5692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130021
  • 国内刊号:22-1090/I
  • 邮发代号:12-8
  • 全年订价:¥ 580.00
  • 发行地区:吉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学术论坛
  • 新锐视点
  • 电影史料
  • 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
  • 风格与特色
  • 电影剧本
  • 中国电影的奇观危机

    中国电影近年来深陷奇观危机之中,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国电影题材狭窄、理念单一、远离现实生活和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的弊病,最终酿成了严重的本体论危机和美学危机。奇观危机不但造成了中国电影美学水准的大滑坡,也造成了整个产业环境的恶化。无论是制作、宣传、发行还是放映等,都逐渐被奇观思维所渗透。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没有认识到奇观的真...

  • 两岸共同舆论场中的台湾纪录片(2000—2016)

    台湾纪录片在全球本土化语境中深耕本土、不忘初心,虽在明面逻辑上依旧以“纪实精神”为其影像诗学的本体追求,却充盈着具有浓郁“在地色彩”的创作激情、现实温情与文化悲情。处于转型焦虑、急于突围的台湾新纪录影像有意无意地试图满足岛内中产阶层在物欲时代之庸常生活中窥探“他者”隐私的猎奇心态,不仅清晰显影出已然跨入后现代消费社会的...

  • 从“上海想象”看当代中国电影地方重构

    当代中国电影的“地方想象”正通过“多地性”地点建构策略,用更为开放性的影像文本重塑地方。多地性文本通过地点流动中的地方性书写强化集体记忆,在全球流动的经验中挖掘多元的地方认同,在更为频繁的聚集和离散中讲述现代性传奇,从而使地方重构与全球化、本土变革等现实因素展开积极互动。一种有关自由的启蒙意识,一种更具普世意义的平等、民...

  • 非遗影片创作中的“社会域”浅析

    当今,政府文化部门所拍摄的大量文化遗产影片中,由于缺乏文化持有者所生活的“社会域”,失去了文化所产生的社会生态环境,其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原生态的民族文化特色越来越“符号化”和“空洞化”。纪录片《永恒的刀郎》的创作实践改变了以往纪录片单纯描述的特点,从贴近公众需求,激发观者民族情感和站在文化持有者的角度观察和拍摄三个方面探索...

  • 20世纪末以来中国电影中的多元“自我”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影人在电影创制的过程中更加关注人物内心世界的呈现,而对于个体精神领域的重要构成“自我”的讲述也从无到有、逐渐丰富。本文将在从心理学、哲学及西方电影艺术等角度简要解读“自我”的基础上,充分关注《绿茶》《霸王别姬》《一个人的武林》《过界》等影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精神世界...

  • 私纪录片的影像疗愈功能探究

    2016年IDOCS论坛首次以“家庭:爱与疗愈”为题,展映了20部国际获奖纪录片作品。这些影片无一例外,均以第一人称私密的视角表达对个体与家庭、家庭与社会、社会与时代的认知以及对情感关系、生命体验的揭示。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关注私影像的社会功能,在跨学科的视野下对拍摄关系进行交叉审视,结合艺术治疗理论,对影像思维与认知行为模式的关系进...

  • 国际市场下中国电影的内容博弈

    在国际电影市场的强压之下,中国电影虽然取得了一些优良成绩,但对国际挑战应对乏力,很快陷入了发展瓶颈。在现状启发下,中国电影在内容生产方面亟须反思:以往的中国电影为了博取市场关注度,往往选取扭曲的价值观或者夸张的拜金主义作为内容重点,正是这种投机取巧的做法导致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很快失去竞争力。中国电影应当重视电影的社会责任...

  • 后现代电影美学创新的价值

    在时代背景的熏陶下,中国后现代电影在“颠覆”传统的同时又坚持着传统,在讽刺现实的同时又积极思考现实,表现出了努力进取的精神,更收获了中国后现代电影美学构建的成果。随着影视创作由深层次的阅览观念向速度化、便捷化的著作理念发展的深入,将直接影响到中国后现代电影的整体动向。近现代对中国后现代电影而言是一段黄金发展阶段,也是中国后...

  • 缺席·失语·平庸:农村电影的三重困境

    中国拥有几千年的农耕文明,乡土文化在民族意识中根深蒂固且绵延不绝,古代的文人墨客无不将乡土作为吟诵寄托的对象。电影这一新的艺术形式诞生后,创作者则用生动直观的影像语言继续为乡土文明传神画像,拍摄了许多反映农村和农民生活的电影作品,力争用现代性的视听语言对乡土文明进行当代性重构。但如今的农村题材电影(以下简称“农村电影”)...

  • 美国商业电影消费文化的视觉表征

    当前,消费文化已经成为一种全球化的意识形态,大众媒体在其传播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众媒体通过电影、电视、广播等多种形式制造出相应的商品符号,继而跨国公司充分利用这些商品符号来达到促进人们消费的目的。其中,美国商业电影在消费文化上就表现得尤为突出,尤其是在影像的视觉方面。本文以好莱坞电影为切入点,从受众心理、消费需求...

  • 美国好莱坞电影的科技文化分析

    电影作为艺术,与文化之间始终有着密切联系。对于一部电影来说,其影像展示、镜头语言、叙事结构无论属于何种风格,都无法完全摆脱我们所考察的时代环境的牢笼,以及国家、民族文化的印记对它的先天性书写规定。而科技文化作为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好莱坞电影这一渠道得到了广泛传播,有效地展现了美国文化的个性。本文在分析电影与科技文化...

  • VR电影美学特征探析

    2016年VR行业市场以超过300%的增长率快速发展,VR电影在电影的美学风格、电影的创作规律、电影的叙事形态等方面在这场技术变革中都展现出有别于传统电影和3D电影的全新面貌。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探讨了“拟像”与“超真实”对受众电影接受层面的影响;探讨了电影视听语言的变革所带来的蒙太奇手段被弱化、电影叙事能力的下降;从技术主义和行为...

  • 论英美电影中的军旅文化

    军旅题材所展现的主旨,在英美影片中不断以或隐或现的原型母题出现,这已经不单纯只是一个抽象的美学命题,而是如杰姆逊所说的“文化深度模式”话语场域,其与现实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大众心理结构有着复杂的对话关系。对军旅题材电影的探究,可以说打开了了解英美电影结构系统乃至文化传统的一道隐微窗口。文章从传统伦理诉求背后的现代性“迷思...

  • “独立”与“主流”之间的美国电影文化

    独立坞好似独立电影与好莱坞主流电影文化的“灰色地带”,是美国独立电影创作者在坚持“独立立场”的大前提下,与主流电影享有同等发行与融资待遇的新型制作体制。其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是独立电影被好莱坞发行和制作体制所接受之后衍生出来的。它具有独特的制作模式和文化特点,并且发展势头良好,不但得到广大影迷的支持,更有资金雄厚的独...

  • 浅析“单一空间电影”的典型叙事策略

    有这样一种电影:其叙事在单纯或唯一的空间内完成,且叙事空间未被从内部分割为多个明显不同的空间,本文称之为“单一空间电影”。其散存于不同的类型电影之中,可以看作是因叙事空间的共性而形成的一个电影子集,多是小成本制作。其单一的叙事空间对影片的叙事策略有着较高的要求,本文结合影片实例,从人性、隐喻、冲突和悬念、突转的悲喜结局这四...

  • 美国青春电影中的青年亚文化解读

    亚文化又被称为集体文化或副文化,它代表了一种非主流的,由某一特殊群体创造并坚持的社会文化现象,青年亚文化的发起者无疑是青年群体。在社会中居于从属、边缘地位的他们与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文化之间既有和解,又有冲突。美国青春电影以青年成长历程和心态为主要表现对象,其中蕴含着青年亚文化。文章从青年亚文化与电影、青年亚文化在电影中的内...

  • 国产黑色幽默电影的荒诞美学意蕴

    对人真实的生活状态的无情披露以及对人的存在价值的追问,是荒诞作为一种审美范畴所观照的核心。荒诞借助于非理性的表达深化理性的思考,追求的是一种求真的审美价值。黑色幽默电影力求通过刻画极端的边缘人物在一定社会形态下产生的特殊心理和荒诞行为挖掘荒谬之中的真理,意图通过独特的美学视角探查光怪陆离的世界中被隐匿的真实,以关切的态度...

  • 中国电影中的癫狂形象研究

    在电影艺术领域中,疯癫者往往承载着丰富的表意作用,在看似玩笑的疯癫外在表现形式下是一重重深刻的隐喻内涵。本文将以新时期以来的中国电影为研究范围,重点以《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颂莲、《芙蓉镇》中的秦书田和王秋赦、《霸王别姬》中的程蝶衣、《有话好好说》中的赵小帅、《鬼子来了》中的疯老头及《驴得水》中的张一曼为研究对象,围绕反思...

  • 国产剧情类型片视听语言特点解析

    国产剧情片近几年发展迅速,它增加了一些新的元素,本身有了一些变化,不再是一成不变的叙述,其中视听语言方面的表现也愈加细腻,展示出来的东西更加成熟。本文试图通过影片的叙述手法、镜头的运用表现、音乐音效的设置、影片的剪辑手法等方面的研究,探讨视听语言在该类型片中各个方面的表现如何,通过几个具体的电影片段和部分情节叙述来分析剧情...

  • 《东京物语》的和式之美

    已故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被认为是最擅长表现日本“况味”的导演,其最经典的作品就是《东京物语》。《东京物语》之所以脍炙人口,受到日本国内外观众的肯定,很大程度上在于小津安二郎根据自己对日本文化的理解在电影中体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和式之美,当20世纪日本导演都在探寻本国电影出路的时候,小津与他的《东京物语》奠定了一种属于日本的美学...

  • 论科恩兄弟电影的地域美学构建

    科恩兄弟是现代美国“独立电影”制作人中的旗帜性代表人物,其电影独特的美学风格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在科恩兄弟的电影中,故事情节的走向往往与故事上演地的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是紧密相连的。划定的特定区域作为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展现出科恩兄弟在创作过程中强调地域性对于构建影片风格的重要价值,其中蕴含了科恩兄弟的审美...

  • 电影美术的数字化体系建构原则

    电影是一种包含文学、音乐、绘画、建筑、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的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电影作为第七种艺术,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产生至今发生了几次技术大变革,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技术改变了传统电影的制作流程和生产模式,已然渗透到电影制作中的每一个环节。本文将以电影产业中的数字化技术为研究对象,...

  • 从《少年》论中国青春电影亚类型的拓展

    2016年12月上映的《少年》,诞生于网生代受众崛起、中国青春电影生态建构呼唤亚类型的时代背景中。中国电影亟须整体性升级换代,青春电影则是其中关键的一环。作为青春电影亚类型的“青春犯罪片”,《少年》没有放弃对电影文学性等的艺术追求,意图突破单纯服务市场的拍片模式,对艺术的追求大于市场追求,体现出导演自己的创作风格,让杨树鹏往类型...

  • 马尔克斯作品改编电影中的后殖民女性观

    女性形象是马尔克斯叙事的重要元素之一,马尔克斯认为,女人是这个世界的柱石,延续着历史,而男人总是在推翻历史。对马尔克斯小说改编的电影作品——《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没人写信给上校》和《霍乱时期的爱情》中的女性形象进行解构和重构后,发现马尔克斯的后殖民主义女性观,即相信女性可以摆脱男性霸权主义或是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从而争...

  • 《黄金时代》与电影的文学批评性

    自电影诞生以来,“文学性”就逐渐成为文艺片的一个重要追求。导演许鞍华的电影《黄金时代》以传记的方式呈现了现代女作家萧红的一生。从批评的角度来看,它是一部充满文学批评要素的传记电影,或者说是一部充满“文学批评性”的电影。本文主要探讨这部文学家传记电影的“文学批评性”。这部电影的“文学批评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电影对...

  • 改编中的蔡大嫂:三个文本,三种声音

    小说《死水微澜》(1936—2017)诞生已有八十余年,文章梳理小说、电视剧、电影三个文本中的蔡大嫂形象,以文本细读的方法,呈现出三个文本中的形象特色。小说中的蔡大嫂是一个不安分的巴蜀乡间民女形象,电视剧中的蔡大嫂被塑造成一个悲情女主角形象,电影中的蔡大嫂被塑造成现实势利、拜金狂野的奇女子形象。改编者、媒介属性、时代话语都影响了...

  • 《狂舞派》的青春主题探析

    青春电影已经成为当前国产电影中在市场和艺术批评上都引起人们关注的类型片。相对于部分青春电影热衷于表现怀旧、叛逆和迷惘主题而言,黄修平执导的《狂舞派》显得颇为另类。电影叙事文本的定位十分明确,即充满青春气息的励志故事,电影也因此获得了较好的舆论评价。尽管在《狂舞派》中,青少年成长的疼痛也会有所涉及,但整部电影的基调却始终是...

  • 《盛先生的花儿》:迷茫都市中的意志走向

    电影《盛先生的花儿》改编自美国华裔小说家哈金的短篇小说《养老计划》。上映后,影片凭借良好的口碑获得2016年第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影片讲述了保姆棉花与老年痴呆症的盛先生一家人的故事。影片展现出平凡生活下都市人内心的隐痛与自身的意志走向。同时突出反映了影片对女性在都市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迷茫与坚强。盛先生和何顺的人物形象...

  •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的历史书写

    在国产战争片领域,冯小宁可谓是最杰出,也最引人注目的导演之一。在其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冯小宁形成了个人的艺术风格和偏好。以中日甲午战争为题材的《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可以视作是冯小宁在战争题材上的又一次尝试。在这部电影中,冯小宁敏锐的历史意识,以及为史实的骨架丰富以个人情怀血肉的创作习惯依然有所保留。文章从历史困境的重新书...

  • 伦理批评视域下的《太平轮》

    《太平轮》讲述了动荡年代之下,小人物的不同选择与命运走向。虽然这是一部以灾难为题材的电影,但影片的叙事却并未局限于此,而是以“太平轮”海难为引,将战争、爱情、家与国等命题融于其中,构筑了一个宏大的,既具有真实感,又富于诗意性的历史空间。抛开宏大纷繁的史诗性叙事,单从伦理批评的视域去分析影片的人与事,却能发现《太平轮》相对清晰...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