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电影文学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0.18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电影文学杂志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创刊时间:1958
  • 国际刊号:0495-5692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130021
  • 国内刊号:22-1090/I
  • 邮发代号:12-8
  • 全年订价:¥ 580.00
  • 发行地区:吉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学术论坛
  • 新锐视点
  • 电影史料
  • 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
  • 风格与特色
  • 电影剧本
  • 1950年代源于侠文艺的香港电影考

    学界对1950年代源于侠文艺的香港武侠电影的研究很少。1950年代的329部香港武侠电影中有237部是改编或者取材于侠文艺。其特点有发展不够均衡,过度依赖侠文艺,电影语言种类增加,取材范围有变化,黄飞鸿系列影片集中出现等。源于侠文艺的武侠电影对香港成为中国商业电影制作中心,电影成为市民重要娱乐项目,开创功夫片新领域等方面有着重要的...

  • 中国少数民族电影话语策略之弱假定象征

    象征是电影常用的“话语”方式,国内少数民族电影从产生初期就自觉地热衷于象征手法的使用,并在之后不断进行探索。但是,国内外相关研究并没关注到少数民族电影象征手法使用的流变过程,对于当前电影广泛使用的象征也没做优劣的辨析。在此,梳理中国少数民族电影象征手法的运用历程,并以藏族导演万玛才旦拍摄的《静静的嘛呢石》为例,说明少...

  • “十七年”少数民族电影民俗叙事特性论析

    “十七年”期间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作品作为意识形态宣传的工具,在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表现了新的时代各族人民的新生活和全新的精神面貌,其中蕴藏着丰富、生动的民俗。电影民俗叙事最突出的特征是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框架内表现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使影片在内容上既能体现新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又能表现其自身的艺...

  • 百年香港喜剧电影美学特征初探

    喜剧电影是香港电影的灵魂所在,占据了半壁江山的位置。每年出产的电影中,喜剧电影占绝大多数。香港人更是把自己的喜怒哀乐、价值取向毫无保留地映射到喜剧电影之中,喜剧电影犹如港人的“镜子”,从中可以发现港人的文化心理及这座浮城的历史变迁。在研究香港喜剧电影的美学特征之时,发现喜剧电影经历了以丑为乐、以美为乐、以武打为乐、以...

  • 论国产青春电影转型的必要性

    近年来,越来越多拼盘式的“快餐”电影层出不穷,大打青春旗号,为了创造可观的商业利益一味迎合大众审美需求而不惜降低艺术品质,以单一的电影主题、相似的电影情节、失之偏颇的价值观念打造出一部部具有固定化和同质化倾向的“青春电影孪生体”,严重阻碍了国产青春电影的健康发展。青春电影面向的是以青年人为观影主体的消费者,因此肩负着...

  • 批判思维下西方电影的中国“壳”

    中国元素在西方电影中被普遍运用,它在尽显中国文化场景的同时却隐含着西方文化的形态。这种文化融合体现在“表”上,表明了中国文化影响力的扩大,体现了世界文化的融合。然而西方电影存在着电影文化的单向性特点,却不可否认它在重构以美国文化为核心的同时,也在极力地显现着美国自身的文化优势与优越感。这也足以说明在“里”上,西方电影...

  • 经典奥斯卡电影中记者形象的艺术架构

    奥斯卡金像奖获奖影片兼具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是每一位电影人追求的崇高荣誉。而记者这一较为“小众”的人物群体,以其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与电影碰撞出别样的火花。特别是在荣获奥斯卡奖项的经典电影中,许多作品架构出了更具艺术代表性的记者形象。本文对数十部奥斯卡获奖经典影片中的记者形象进行研究,多角度深入剖析记者形象的艺术架构,...

  • 西方商业电影的价值观及艺术表现力

    西方商业影片是一种极具票房号召力的类型电影,几乎综合了当下最流行的创造性、艺术性、文化性和商业性元素,表现了非凡的魅力。凭借极具人性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以及技术上的绝对优势,西方商业影片一直都引领着主流电影类型化发展,不仅为人类的梦想打造出一对“黄金翅膀”,更编造出了符合现代人类认知逻辑的逼真科学价值观,并蕴藏启示...

  • 论影视轴线规律的遵从与超越

    影视艺术用二维的屏幕艺术表现三维的现实空间,轴线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但并非唯一。轴线是一个系统的理论范畴,通过轴线观念的溯源与轴线的内涵的分析,厘清轴线规律遵守的实践“情境”与理论表达的“语境”。创作者为了保持银幕方向的一致性和空间连续性,要遵守轴线,为了故意造成空间的混乱和空间的不连续性时则要违背轴线,因此,创作...

  • 好莱坞电影的类型化研究

    作为大众艺术的重要载体,电影走向类型化发展之路并不反常,尤其是对于大制片厂制度下的好莱坞电影,类型化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成为一种必然。本文将在简要呈现类型化电影的概念、特点及工业化背景下好莱坞电影类型化发展这一必然趋势的基础上,从经典好莱坞时期和新好莱坞时期两个不同的好莱坞电影类型化发展阶段着眼,探索好莱坞电影类型...

  • 奥斯卡获奖影片主题研究

    在近百年的发展中,奥斯卡金像奖始终被置于世界电影类奖项的巅峰地位之上,被认为是世界影坛的风向标。纵观数届题材各异、风格不同的奥斯卡金像奖获奖影片,不难发现其主题具有很大的共性,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奥斯卡金像奖的价值取向,也体现了大众审美的状态和趋势。本文将立足20世纪末期以来的奥斯卡金像奖获奖影片,从“爱的颂扬”“梦想...

  • 论影视空间视域下的女性身体

    影视空间不仅是女性身体所处的物理空间,而且其空间的安排也与女性身体的社会、文化意蕴相关。一方面,影视集中于女性身体的欲望生产,另一方面却往往将这种欲望生产披上道德评判的外衣,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身体曲线、放纵与压抑的两性关系,既表征着女性个体尴尬的生活状态和生命体验的社会现实,又呈现着女性具有象征意味的痛苦与挣扎;从私密...

  • 美国恐怖片中的女性形象类型化研究

    在美国恐怖片中,女性形象是一类特殊的存在,具有明显的类型划分,或是沦为被蹂躏虐杀的“羔羊”,或是成为极端情景下的“恶魔”,抑或是撑起希望的“最后女孩”,这些女性人物形象可能是出镜率极高的主线人物,也可能是惊鸿一瞥的配角形象,但都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推动着影片故事情节发展和恐怖氛围营造,本文将从受虐女性、施虐女性、...

  • 美国传记电影的现实主义美学

    传记电影指的是以某一人物为原型拍摄的电影,电影中的主人公必须是真实存在过的而非虚构的人物。优秀的传记电影并不仅仅满足于为名人或伟人立传,而是在于让观众从传主的生活经历、精神面貌或思想境界中受益。美国拥有深厚的传记电影传统,其在叙说人物非同寻常的生平的同时,又展现出浓烈的、有别于其他类型片的艺术气息。文章从基本审美原则...

  • 美国谍战电影的文化解析

    在特殊的历史、军事、国际关系等原因的作用下,美国在国内外所参与的间谍活动可谓异常活跃,美国谍战电影也由此层出不穷,并且在同类电影中扮演着领头羊的角色。透过海量的谍战电影,我们所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美国(以及世界)间谍风云的兴衰变迁,还有着对某种属于美国的国民精神,以及美国的角度出发,面向世界的时代文化宣传的窥视。文章从商...

  • 由犯罪电影看当代美国视觉审美文化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影作为时代和科技相结合下的产物,其视觉审美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由于视觉文化的发展,电影的受众群体日益扩大,电影在审美取向上必然会面临各种新的选择。当前,大众审美水平不断提升,为了满足观众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电影无论是在叙事上,还是在视觉效果上,都需要有所创新。本文以美国犯罪电影为...

  • 《死神来了》系列影片叙事研究

    《死神来了》系列电影的首部上映于2000年,在随后的十余年间主创方先后推出了《死神来了2》《死神来了3》《死神来了4》《死神来了5》等同系列影片。本文将以美国恐怖电影的“心理恐怖”转型开始,呈现美国近年来多元化发展的恐怖片市场,以当代系列心理恐怖片中极具影响力的《死神来了》系列影片为重点,探析其公式化和个性化并行的叙事机制以...

  • 英美科幻电影的隐喻性解读

    电影是一门注重喻说的艺术,科幻电影亦不例外。综观目前的英美科幻之作不难发现,其题材存在一个共性,即表面看起来远离观众的现实生活,但实际上又与人类的生存、发展等问题,乃至人类的生命本体价值问题息息相关。在具体的形象与抽象的电影深层意义指向之间,必然存在隐喻。可以说,隐喻是科幻电影的叙事策略,也是其艺术价值之一。文章从意...

  • 从纪实影像中生长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

    中国第六代导演以“回归纪录本性”作为其锋利的宣言,但在其代表人物贾樟柯的《三峡好人》中,我们看到了魔幻现实主义的萌芽。十年后,毕赣导演的《路边野餐》,已经可以看作是一部典型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通过比较分析两部作品中的纪实和魔幻元素以及此消彼长的内部动力,能够看到,影像中的魔幻现实主义元素,正在成为作者电影的一种逐渐类...

  • 国产古装电影的视觉审美表现

    国产电影中,古装电影历来是电影创作者所热衷于表现的一种电影类型。同时,古装电影独特的视觉情境、相对陌生化的审美表现,以及对历史或经典的重写、对特定时代传统文化元素的再现,都对观众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随着电影技术的日新月异,古装电影受到的拍摄条件限制也越来越少,其视觉审美表现的空间越来越多。本文从古装电影的叙事空间、人物...

  • “小鲜肉”:中国电影的男性身体书写

    在最近几年里,“小鲜肉”作为一道“奇观”登上了大银幕,他们颠覆了传统的主动的/男性与被动的/女性之间的二元关系,将自己的身体与女性身体进行置换供观众观看。因此,“小鲜肉”的身体书写与女性的身体书写存在着既相同又相异的地方。本文希望通过剖析“小鲜肉”身体在银幕上的呈现,进而分析出隐藏在他们身体之后的独特的商品逻辑、意识...

  •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成长的伤痛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是杨德昌继“都市三部曲”后完成的一次历史批判,影片借由一场真实的少年情杀事件,牵涉出一段禁忌的时代记忆,还原压抑的时代氛围与焦虑的个体生存状态,展现了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深刻的反思意识。杨德昌在这部影片中试图触碰台湾的伤口,并以少年的成长经历作为载体,呈现出与之关联的社会图景、众生百态,不回避历史...

  • 《秦颂》与新历史主义

    在新历史主义的跨学科拓展中,电影也成为其考察的对象。电影《秦颂》以战国末年秦国统一六国为背景,表现了秦始皇、高渐离等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和生死爱恨。影片注重历史细节,但在叙事上并不拘泥于史实的考证,历史成为文学文本的语境,文本的审美意蕴和思想内涵才是导演在《秦颂》中呈现出来的最重要的东西。文章从历史事件的重新书写、历...

  •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之中西价值观差异

    根据唐七公子小说改编的古装影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开播10天,其网络播放量就超过50亿。《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在“四海八荒”呈现“霸屏”之势的原因,除了观众的追捧之外,也是中国传统爱情叙事紧贴了当代人的精神诉求。本文从内敛矜持的中国文化、甘于奉献的集体主义以及含蓄委婉的爱情观等方面,分析中西文化价值观的差异,有助于在欣...

  • 浅析《驴得水》中的女性形象

    从剧场舞台到影厅银幕,《驴得水》成功地实现了从话剧到电影之间的艺术形式转换,将它的讽刺与批判传达给更多的观众。《驴得水》以四位乡村教育工作者以驴代人吃空饷的事情作为契机,引发了一场闹剧,折射出那一历史时段的社会问题。张一曼作为影片中最核心的女性角色,不仅呈现了从身体到意识上的女性主体构建过程,也对男性权威进行了反抗,...

  • 《北京乐与路》的底层书写

    底层叙事最早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主要是以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为叙述对象进行的文学创作。其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离不开当时贫富两极分化的社会现实,这种现实状况投射在文学艺术领域,便形成了具有“愤青”意义的底层叙事构建。剧情片《北京乐与路》的热映,在全国范围内再度掀起了关于“草根话题”的大讨论。文章即以此部影片为着眼点,从...

  • 《健忘村》:理性与自然的辩证法

    《健忘村》是2017年陈玉勋导演的一部寓言式荒诞电影。影片通过描述裕旺村中村民对于神器“忘忧”的控制和反控制表达了导演对于理性和自然问题的思考。影片相对客观地描述了理性和自然两者的状态和关系。然而在表面的客观之下,导演认为无功利性的自然人代表了在理性与自然夹缝中理想的人的生存状态,然而无功利者力量薄弱终将无力拯救走向理性...

  • 《百鸟朝凤》民间艺术的叙事功能及局限

    民间艺术是极具文化标识性的创作素材,反映民间艺术的电影不仅能够增加民间艺术的传播力与感染力,同时民间艺术也能对电影进行良好的反哺功能,赋予电影独特的人文情怀与美学韵味。吴天明导演的遗作《百鸟朝凤》将唢呐这一逐渐失落的民间艺术动人而深刻地呈现在大银幕上,不仅成为一部为民间艺术发声的作品,民间艺术也令该片成为别具一格的商...

  • 论《盗墓笔记》的文本改编与受众接受

    国产大片《盗墓笔记》改编自南派三叔的同名网络小说,是继《寻龙诀》之后备受市场瞩目的国产“大IP”作品。由于二者同样改编自热门网络小说,难免被观众和学者进行比较,针对影片的电影改编方式与影视化效果做出讨论与研究。文章从电影《盗墓笔记》的电影文本改编方式、受众的接受程度与电影改编的美学特征三方面做出讨论,由点及面地对当今中...

  • 《小王子》:原著与电影的差异化解读

    马克·奥斯本对文本《小王子》的改编可谓大刀阔斧,电影主题、叙事手法、价值传达、人物塑造等方面与原著相去甚远,电影剧情一板一眼的起承转合透露出浓重的商业气息,但必须承认基于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视野和不同地域所创作的艺术作品存在各自不同的风格特色和解读方式,《小王子》原作字里行间透露出的讽刺和幻想、真情和哲思给了无数人一场...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