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电影文学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0.18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电影文学杂志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创刊时间:1958
  • 国际刊号:0495-5692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130021
  • 国内刊号:22-1090/I
  • 邮发代号:12-8
  • 全年订价:¥ 580.00
  • 发行地区:吉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学术论坛
  • 新锐视点
  • 电影史料
  • 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
  • 风格与特色
  • 电影剧本
  • 论好莱坞电影建构的中国工业品形象

    研究好莱坞电影传播中国工业品形象,是一个新鲜话题。新世纪以来,好莱坞电影持续贬损中国工业品形象,贬低中国工业品的意图融会在生动的故事叙述之中,对观众形成了误导,产生了恶劣影响。好莱坞电影是宣扬美国意识形态的极好工具。良好形象对于商品促销十分重要,抹黑商品形象比毁灭商品本身更具破坏力。为了捍卫国家利益,我国必须及时修复中国工...

  • 论当代上海影像“上海—海外”地点流动

    当代上海影像中“上海—海外”的地点流动勾勒出上海的城市身份在不断的矛盾、试探、徘徊中逐渐复归“全球性”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的上海影像普遍将海外地点设定为人格分裂的“他者”,并在自我身份的努力书写中与之保持距离。海外游子的归家故事通过冲突与反思探讨离散者们新的身份认同方式,使“上海”与“全球性”重新勾连。近年来的上海影像...

  • 人工智能题材科幻电影的性别建构

    从人工智能学科尚未确立时的《大都会》,到《她》中让人类为爱痴狂的无实体程序,人工智能题材科幻电影凭借光怪陆离的想象,折射着人类对技术、环境、末日、战争等的恐惧以及对现实情感、未来命运等的疑虑。本文从“性别”角度切入,分析银幕上人工智能形象性别建构的流变以及其性别权力的变化,继而探寻人类如何将自身对所处困境的反思植入人工智...

  • 论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视知觉艺术

    电影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是一门综合各种艺术和技术手段的视觉艺术。它最突出的艺术特点就在于视觉部分。每一部电影当中的视知觉艺术设计都是千差万别的,但无论这种差异有多大,其中都有规律可循。这些规律,即为辨识一部影片的条件与准则。在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当中,这种差异尤为明显。本文通过对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意境、光影、质...

  • 论保定抗战影视艺术精品的开发

    文章通过对不同时期保定抗战影视作品的回顾与梳理,发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塑造是其创作成功的关键,进而指出典型人物的塑造受所处社会环境、时代背景和民族文化的影响呈现出:“十七年”的革命浪漫与纯真诗意,“新时期”的娱乐狂欢与个性多元的特点。究其原因,是生产关系的变革、消费社会的形成,使时代与观众对影视创作做出的文化选择。在此...

  • 武陵山区土家族题材电影关键词解读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作为中国电影史上一个独特的存在,于新中国“十七年”时期轰动式地亮相于国内电影界,并深嵌于人们的集体记忆之中。然而,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重要分支——武陵山区土家族题材电影却遗憾地缺席了这17年,而在更加多姿、多彩、多元的大时代里自主进行着关于“英雄叙事”“拯救与反拯救”“情感的回归”“原生态追寻”等叙述,以期在...

  • 大数据时代国产青春电影的制作与营销

    新兴的大数据技术对电影产业从内容生产到电影营销都产生了影响。大数据时代青春电影的制作革新体现在基于受众为中心、分众定位、个性化定制的制作思维,以及热“IP”改编、跨界导演、明星演员、经典歌曲以及网络流行语的内容元素生产思路。其营销变革则体现在全媒体营销和全方位利用电影内容进行营销两大方面,全媒体营销是指基于多样营销渠道和...

  • 后九七香港电影的移民表述

    本文细数了后九七香港电影的代表性作品与作者,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移民表述问题。指出在国族身份与香港故土这双重面向之间的拉扯,成为移民表述的整体基调;在影片中建构“他者”并与性别叙事相结合,是移民表述的叙事策略;离散漂泊的“阿飞”形象,则是移民表述的典型象征。本文提出移民形象是香港电影人建构的香港的流浪性身份,这种身份的建构以及...

  • 国产女性电影的影像审美风格

    在女性电影工作者达半个世纪左右的努力后,我国的女性电影已经成为具有独立艺术魅力的电影类别,也成为电影人用这一大众传媒改变男权文化和社会现实的有力武器。从艺术的角度来说,国产女性电影也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美学趣味。其中影像审美便是国产女性电影相对稳定而多元的艺术风格之一。文章从现实主义的影像呈现、主观感官中的视听元素、影像与...

  • 西方电影中的怪兽形象研究

    自20世纪初以来,怪兽就出现在科幻电影中,到70年代,西方影坛上的怪兽形象类型已十分丰富。怪兽是以自然界中的动物为原型,借助想象力塑造而成的具有怪异、恐怖元素的生命体,能够对人类乃至人类社会造成威胁。本文将聚焦西方影坛上讲述怪兽故事的影片,以“暮光之城”“侏罗纪公园”“异形”系列影片以及《大白鲨》等影片为重点探讨对象,对西方电...

  • 悬疑电影审美元素解析

    悬疑电影由于基调为悬念化设置所左右,在艺术生产和观赏模式上较之一般类型电影更加注重突破陈规,在审美元素上给工业机制注入新鲜内容和空间。在黑白电影主导的时代,悬念电影大师希区柯克就已经打造出“希区柯克式电影”的文化景观,在《列车上的陌生人》《惊魂记》等片中不断完成电影审美元素的技术跨越和思想探索,而后继者也不断地加以发扬,汇...

  • 论电影音乐的情绪功能

    以往对电影音乐的研究较多聚焦于审美功能取向,但随着相关交叉学科研究的逐渐丰富,对电影音乐功能的探讨扩展到了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本研究在分析音乐情绪影响因素的前提下,结合具体案例对电影音乐的情绪功能进行分析,有以下发现:主观电影音乐情绪相比客观电影音乐情绪,音乐特征因素对情绪感受的影响更为突出,客观电影音乐情绪的形成因素较...

  • 《大卫·戈尔的一生》的悬疑叙事分析

    艾伦·派克的《大卫·戈尔的一生》,其主旨并非传统犯罪片的寻找真相与惩恶扬善,而是对死刑制度的质疑,但它依然可以被视作是将悬疑电影类型化的书写方式运用得极为成功的佳作,影片表现出强大的叙事性以及和观众的互动性。尽管此电影并非纯粹的悬疑电影,但其在悬疑叙事上的独特表现力却是值得注意的。文章从环环相扣的情节编排、开放性悬念的生成...

  • 从《僵尸肖恩》看埃德加·赖特的电影语言

    《僵尸肖恩》是英国著名导演埃德加·赖特奠定个人地位的“血与冰激凌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在这部电影中,赖特独特的电影语言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僵尸肖恩》无论就具有隐喻义的主旨,抑或是组合段与英式幽默的运用,乃至对其他电影语篇语言的化用上,都可以视为分析埃德加·赖特电影语言的范本。而赖特在影像语汇表意上的探索还远不止上述几种,对于赖...

  • 从《美国队长3》看电影情节冲突设定

    《美国队长3》在2016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其情节来看,最主要的情节是英雄联盟内部因为对一部限制他们行动的法案所持的态度而引起的内部冲突。这里没有战火连天的枪林弹雨和刀光剑影,也没有你死我活的对决,而只是一次内讧,但这部影片依然是吸引观众的。本文即从其情节冲突设定上进行分析,认为这部影片已经超出美国队长单人超级英雄电影的架构...

  • 电影《活埋》的独角戏艺术

    独角戏是舞台上十分流行的戏剧样式,但是鲜有人敢于用独角戏艺术来拍摄电影。罗德里戈·科尔特斯的惊悚电影《活埋》,堪称是当代电影运用独角戏艺术登峰造极的佳作。电影中自始至终只有一个人物,即身陷伊拉克的美国人保罗,而情境则是保罗被关在一口埋在沙漠里的棺材之中,保罗需要通过棺材里仅有的工具实现自救。文章从独角戏艺术与电影、《活埋》...

  • 网络大电影叙事语言配音研究——以爱奇艺《摇滚三国》为例

    叙事语言配音是网络大电影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元素,对中国影视与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本文从网络大电影叙事语言配音的表现形态和表达功能切入,结合笔者所配音影片《摇滚三国》进行分析,探讨了网络大电影叙事语言配音的特征及其影响要素。在此基础上表达了网络大电影叙事语言配音逐步形成了自己明显的表达艺术,突破了以前单一的...

  • 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叙事策略分析

    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于2016年荣获第29届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IDFA)纪录长片评委会大奖和国内纪录片学院奖最佳摄影奖。本文将以叙事策略分析为切入点,从叙事语言、叙事视角、故事建构的维度对纪录片进行探析,解读其在叙事策略上的特点,探寻其成功的原因。

  • 《汉武大帝》中思想转型的戏剧冲突解读

    电视剧《汉武大帝》作为一部优秀作品,通过设置黄老思想向儒家思想转型的线索,实现了思想精神的传达——“如何在一个内忧外患的时代,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冲破藩篱,让一个民族崛起于东方”。这对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文化反思和历史借鉴。文章挖掘电视剧《汉武大帝》所运用的戏剧冲突表现手法,从情境冲突、性格冲突、人物内...

  • 《战狼》系列的主旋律色彩

    吴京在实现自己从武打明星向电影导演转型的过程中,选择了军事题材动作片这一类型片,先后推出了《战狼》《战狼2》,后一部电影更是凭借着超50亿元的票房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现象级作品,并在社会上引发热议。时至今日,《战狼》系列无疑已经成为“吴京作品”最重要的代表作。而如若细究《战狼》系列给我们的在票房与口碑上取得“双赢”的启示,那么...

  • 基于个人视角下的主旋律电影的受众共鸣——以长影电影《老阿姨》为例

    主旋律电影是我国电影市场上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代表我国主流意识、宣传主流思想,而且可以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引导观众去接受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众多主旋律电影的表现手法中,以个人视角出发的主旋律电影因为可以使观众有较强的代入感,往往在观众中能够得到比较不错的反响。本文以2016年长影集团出品的电影《老阿姨...

  • 《喊·山》的视觉风格解读

    杨子导演的电影《喊·山》(2015),根据山西女作家葛水平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电影根据女性在乡土社会背景下的被拐悲剧展开,展现了东方女性的美丽以及淳朴、坚韧的生命力量。电影除音乐、演员表现以及对原著的调整可圈可点之外,在视觉风格的营造上,也展现出传统而不失表现力的技巧,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文章从静势的镜头语言,真实、温和的光影...

  • 《孔雀》视觉审美内涵

    21世纪的中国电影,在力图获取叙事情趣的同时,也纷纷意识到了具备高度指涉和镜像内涵的视觉审美营建对于一部电影成功的重要性。其中,导演顾长卫及其代表作《孔雀》无疑是备受瞩目的焦点。在这部电影里,电影语言的修辞问题得到了聚焦式的关注,其在某种程度上深化了人们对影像媒介基本存在方式的进一步认识。文章从本土化的纪实风格、冷峻阴郁的...

  • 浅谈《我是路人甲》的现实主义美学

    香港电影中有着关注“小人物”的艺术传统。如《喜剧之王》《金鸡》等,出身卑微而或心怀大志、或为时代左右的小人物构成了一代观众的成长记忆。尔冬升的《我是路人甲》延续了港片表现底层小人物的生活与命运的传统,只是将目光由香港转移至内地,以细腻笔锋为“横漂”这一特殊群体书写了一部平民史诗。文章从真实性原则下的叙事、典型性原则与人...

  • 《夏洛特的网》的儿童视角

    盖瑞·温尼克执导的奇幻电影《夏洛特的网》改编自美国作家艾尔文·怀特的同名作品。《夏洛特的网》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有意味的儿童视角,儿童观众在此能看到一个充满趣味的世界,而成人观众也能重新从儿童的角度来观察自然、生活以及人物。在小猪韦伯、蜘蛛夏洛特和老鼠邓普顿等角色的身上,人性的善本能、生活质朴的原生态被展现出来。电影主创不忘...

  • 《绣春刀2》对传统武侠审美的突破

    继《绣春刀》之后,路阳又推出了《绣春刀2:修罗战场》。经过精心的打磨,两部电影都被认为是当下国产武侠电影中的翘楚。如果说,在当代内地的武侠电影中,徐浩峰积极恢复传统,品味过去,并在传统与现代格格不入的悲凉中寻找美感,那么路阳则显然走上了一条“反弹琵琶”的反传统道路。文章从善恶有报基调的颠覆、快意恩仇套路的改变、国家机器定位的...

  •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从文学到电影

    韦斯·安德森的《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根据挪威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罗尔德·达尔的同名故事改编而成。影片的成功与原著的精彩有关,同时还与安德森在电影形式和内容上大胆的再创作密不可分。可以说,从电影技巧的具体运用、导演对故事的控制能力等方面,《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是一个“从文学到电影”的优秀范例。文章从情节与角色的扩充、视觉效果与氛围...

  • 宫崎骏电影中的日本文化

    正如人们所承认的,各国电影往往都以本国或本民族的文化来作为其生长的土壤。而宫崎骏的电影中,更是一直蕴含着浓郁的日本本土文化意识与审美情趣,如《龙猫》《魔女宅急便》等电影中无处不在的神社、楼阁、画舫、和服等。宫崎骏在电影中融汇的日本文化,充分地满足了非日本观众的好奇心理,在世界范围内对日本文化进行了成功的推广。我们有必要对...

  • 从《千与千寻》看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创作

    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所建立起来的动画电影世界,是当前为数不多的就影响力而言能比肩美国动画的电影,也是当代日本人为之自豪的国族文化象征之一。而在宫崎骏的重量级作品中,《千与千寻》无疑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在《千与千寻》中,观众可以看到有别于迪士尼等动画工场作品的影像风格和人文思考。文章从人文精神的灌注、日式美学理想的表现、“宫...

  • 《声之形》:少年成长物语

    《声之形》被认为是当年日本的一部现象级动漫电影,在取得票房佳绩的同时,电影也获得了第40届日本电影学院奖的最佳动画片提名。《声之形》可谓是一部残酷的少年成长物语,成长的代价因为杂糅了校园霸凌和先天残疾而被放大了。西宫与石田几乎都为了成长而付出了生命,值得庆幸的是,在相互理解以及对现实的接纳中,两人实现了相互拯救。文章从成长的...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