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电影文学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0.18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电影文学杂志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创刊时间:1958
  • 国际刊号:0495-5692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130021
  • 国内刊号:22-1090/I
  • 邮发代号:12-8
  • 全年订价:¥ 580.00
  • 发行地区:吉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学术论坛
  • 新锐视点
  • 电影史料
  • 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
  • 风格与特色
  • 电影剧本
  • 论农民工题材电影的“中国梦”主题

    农民工题材电影深刻地表述了中国梦内涵。农民工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成为农民工电影表述中国梦的逻辑起点。农民工电影表述的中国梦,可分为物质文明梦和精神文明梦两个方面。物质文明梦,就是农民工的致富梦。精神文明梦,包括农民工的安全梦、家和梦、求学梦、诚信梦、公正法治梦。国家政策引导农民工转变为市民,市民梦成...

  • 数位时代中国电影文化价值观新特点探究

    数位媒介时代,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促使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在电影中发生了改变,中西文化的交汇,网络文化的渗入,中国电影中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呈现去中心化、多元化特点。文章从文化融合的面向进行探讨,深入分析西方文化和儒家思想在电影中的结合,以及网络文化对中国电影的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解构和建构,了解中国电影文化价值观的新特点,引导中国电影文...

  • 真实美学视域下国产纪录电影语言略论

    纪录电影以真实的人和事作为表现对象,以素材的非虚构性为存在的基础和价值。在电影中,纪录片是距离真实最近的。在现实主义美学的基础上,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又创立了真实美学的概念,并对真实美学的操作提出了系统化的标准:第一,关注现实性主题;第二,保证镜头段落的真实性;第三,强调非表演性。柴伐梯尼则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相近的六原则...

  • 国产电影的群像结构与序列

    以群像的方式来进行一个时代或集体的缩影式呈现,是在文学创作中早已有之的人物塑造方式。在近年来涌现的国产电影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一组组的群像。群像的塑造并不只是单纯地依次出场、串联或罗列。群像的结构和序列,决定了电影叙事文本的编织。值得欣慰的是,国产电影人在力避人物杂乱无序、面目模糊的情况下,在群像出现的形式上,进行了丰富的...

  • 审美正义:微电影前行的价值维度

    近年来,微电影呈现出几何级数的增长态势,这其中既有百花齐放的惊喜,亦不乏泥沙俱下的担忧。于创作者而言,审美属于个体范畴,但正义却是需要保证一个更广泛的群体受益于微电影艺术的审美。微电影制作门槛低、内容接地气,在具备广泛群众基础的同时,也很容易以平庸、恶俗、色情等去价值的面孔出现。具备审美正义的作品,其审美往往是从一个集体、一...

  • 影片的副文本:片头文本的符号学分析

    电影片头是电影的构成部分,同时它又独立于电影有着自身的艺术形式;片头文本构建源于影片文本,同时它又与影片文本产生互文性。本文首先对电影与片头的关系进行梳理,并进一步以符号学的角度阐释影片文本到片头文本间跨符号系统的转换方式。片头通过对载有影片文本信息的符号进行编码并有序地串联组合,使片头在表现自身艺术形态的同时,准确地为影...

  • 从电影特性看电影题材的特点和局限性

    电影是人类艺术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艺术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反映结果,电影所涉及或是触碰的任何方面并不是孤立封闭的,也不是突如其来的,这些现象的出现总有其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因此,本文从电影史学角度入手,分析电影存在的特性,在此基础之上以中国与西方电影为例,延续并深度剖析与分别解读电影题材所具有的特点与局限,以期为电影...

  • 由视觉美感构建看商业电影主流审美形态

    在21世纪开始的十余年中,商业电影在不断探索、不断调整中逐渐形成了一种较为主流的审美形态,而这种审美形态体现得最为明显的,便是在叙事的类型化以及视觉美感的构建上。相对于前者,后者是更加直观的。在视觉美感上,国产商业电影的形式特征是与国际商业片高度接近的,这也就意味着国际商业片已经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有可能存在于国产商业电影中,国...

  • 区域国际背景下云南题材影视创作研究

    论文认为在"一带一路"等国家系列政策下,云南和南亚、东南亚联系更紧密,从而更具有区域国际意义,这为云南题材影视剧创作赢来了更加多样的可能和更加广阔的空间。本文具体研究了与邻国合作的国际题材(包括跨境的历史剧和现代剧)、"红色"革命历史剧题材(包括西南联大、远征军等)、民族特别是跨境民族题材三类在新历史条件下发展的可能性,...

  • 中国西部电影中的文化现象研究

    中国西部影片主要是指以西部风情为主要叙事对象,以西部精神为核心表现力的具有浓厚民族特质的影片,《老井》《黄土地》《图雅的婚事》《嘎达梅林》《西风烈》《英雄》《新龙门客栈》等影片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叙事题材解读了独具中国民族风的西部精神,本文将从中国西部电影中的典型作品入手,对其中凸显的"抗争""牺牲""侠义"等文化现...

  • 德勒兹哲学之解辖域化与电影艺术

    德勒兹是法国著名的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千座高原》这部体现着德勒兹思想精髓的著作以其深厚庞大的哲学体系在世界上产生着重要影响。"解辖域化"作为德勒兹哲学体系下的一个重要思想,是精神分析理论的重要支柱之一。本文立足于吉尔·德勒兹的"解辖域化",意在从哲学观点出发,对电影发展的历程和形式进行探讨,从而使读者对"解辖域化"有一个更...

  • 美国商业片对独立电影审美语言的借鉴

    在过去的一百余年中,美国电影除去最早的二十余年,在接下来的时间中其主流都为商业类型片。而与商业片一同记录社会图像,在艺术层面上不断探索的便是独立电影。近年来,当人们逐渐认识到,美国的商业电影和独立电影逐渐形成了颇具成效的结盟,独立电影在制作和艺术上都不断向商业电影靠拢,却往往忽视了商业电影虽然身处强势地位,但也在靠近独立电影...

  • 外国文学中国影视化的跨文化叙事研究

    随着现代媒体技术的发展,大众消费文化日益盛行,并呈现出文化视觉化的发展趋势,有学者认为现代社会正步入"视觉殖民"的景观社会,文学影像化便是文化的"视觉殖民"的现象之一,文学的影像化迎合了现代社会的审美心理与美学范式,甚至出现了文学的跨文化影像化改编,然而文学的跨媒介、跨文化改编必然会出现影像化艺术对文学文化内核及叙事模式的...

  • 新世纪国产校园电影成长叙事探究

    生命可贵,青春成长是生命之树上最纯粹绚丽的花朵,以电影为途径探究成长主题的丰富与深刻,是对生命本身的敬重。新世纪以来,国产校园电影更多关注青春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特质和情感变化,深入表现青春期内心复杂纠结的心理状态,尝试还原青少年面对成长的困顿与烦恼,在主题内容、叙事策略方面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本文尝试从成长的觉醒与磨砺、叛逆...

  • 论人工智能电影中的身体美

    尼采拯救了传统意识哲学中的"身体",其本体性得以确立。梅洛·庞蒂明确了身体作为知觉世界介质的属性,其主体性、现象性得以确立。由此,身体美学获得发展。然而,科技的大幅度跃进改变了自然身体的进化速度,同时也加速了人文主义解构,抛出关于身体思考的新命题。笔者借由电影这一能够具象化地模拟未来世界建构的艺术,思考了人工智能电影中所呈现...

  • 音乐录影带影响下的电影形态刍议

    音乐录影带依靠电影化的视听语言系统,建立起表意指向上的多维空间,使之席卷全球。由于听觉信息的强烈刺激,消解了观众对于视听关系的逻辑性判断,让音乐录影带成为电影语言最大的试验场,一系列反规则、反程式的创新表达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年创作者及年轻观众的审美旨趣。在改革开放之后,音乐录影带等活性文化不仅冲破了一代人的思维限制,更助推...

  • 当代台湾青春电影中的家庭书写

    青春电影是台湾电影中重要的类型片之一,它不仅是台湾电影艺术的一面镜子,同时也体现着台湾的社会文化和主流意识等。台湾青春电影中,青少年往往在家庭中处于孤独无助的境地,家庭常常是破碎的,父亲不可侵犯的权力身份被否定。但这种家庭书写又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电影人开始凸显主人公家庭温馨、和谐的一面,显示了台湾人在...

  • 国产“治愈式旅途片”中的“父亲形象”

    公路电影的创作焦点到后期转向"治愈式旅途片"。多数"治愈式旅途片"以回归传统叙事和主流价值为主,并以归家意象为结局,在其中进行"父亲"或"类父亲"式形象的建构。中国"治愈式旅途片"聚焦当下转型社会中的家庭情感和父子/父女代际关系,既有向国外同类影片的借鉴之处,也有自我的本土化创新和改造。本文将以《人再囧途之泰囧》为重点个...

  • 跨文化视域下中美史诗电影比较

    早在20世纪中期,美国就已经拍摄了《圣女贞德》这样具有史诗风格的电影。到新世纪,史诗电影更是好莱坞大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中国电影中,也有这样触摸历史神经的气势宏阔之作。电影人或是通过电影来有意建构历史意识,或是在作品中无意中流露了自己的使命感和历史观。中美史诗电影既有类似之处,又不乏区别。当前,影像传播在跨文化交流时代日益...

  • 西方文化语境中的英美哥特电影

    英美哥特电影是哥特文化在当代传播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更是在全球范围内一再掀起热潮。哥特电影是植根于西方文化语境中的,其发展时间虽并不长,但是从其内容与形式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其与数百年来哥特文化在西方的流变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西方的历史文化不断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哥特电影。哥特电影所反映的恐怖文化、宗教与叛逆文化以及当代流行...

  • 美国电影中的拯救与救赎言说

    在美国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的影片中,关于拯救者和救赎者故事的言说从未停止,《拯救大兵瑞恩》《为奴十二年》《水果硬糖》《忍无可忍》等影片都从不同题材的叙事中讲述了关于拯救者、救赎者或自我拯救、自我救赎的故事。本文也将以此为视点,从战争叙事中和弱势群体故事的叙写中解读美国电影中的拯救与救赎言说,展现其中的人文关怀、英雄主义、个...

  • 美国青春片中的青年文化

    在美国电影发展的一百多年间,涌现出西部片、爱情片、伦理片等类型片。在美国电影行业实行分级制度后,许多亚类型影片从传统类型片中独立出来,本文所论及的青春片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本文将在概述美国青春片发展的基础上,从"反叛""成长""堕落"三大方面,聚焦美国青春片所体现出的青年文化,解读其中对传统、现实的反叛,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两...

  • 浅析特效技术对电影表演艺术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与进步,数字特效已经成为电影制作中重要的工具,推动电影艺术不断地发展与创新,甚至用数字特效技术完成原先需要演员所表现的一切。"演员已死"好像成为必然趋势。然而有另一种声音说道:"在电影艺术的创作中,演员的作用与意义是任何技术手段都不可代替的,无论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本文将对电影特效技术的发展运用和电...

  • 杜琪峰电影中的黑色幻影

    杜琪峰的电影生涯以1997年"银河映像"电影摄制公司的成立年份划分,在此之后的作品着重于商业与艺术并重。在电影圈耕耘多年的杜琪峰是香港电影圈最为活跃的导演之一,他最让人称道的便是一系列带有黑色电影风格的影片。除了在香港极为受欢迎,杜琪峰也受到国际各大影展的肯定。本文将以杜琪峰"黑色影片"为研究文本,通过视听元素的分析,梳理杜...

  • 贾樟柯电影影像的乡愁言说与情怀表征

    后现代主义的社会语境加速了故乡怀旧情绪的蔓延,人们往往会产生一种焦虑与迷茫的精神困境,对"故乡"的言说与"怀旧"情怀的释放,为躁动的灵魂寻求了一片可供存放与停歇的清净之地。贾樟柯以众多边缘化人群作为呈现对象,对"故乡"情怀的抒发成为其影像永恒探讨的话题。如何为怀旧情绪的抒发寻找理想的出口、以何种方式书写"故乡",俨然成为...

  • 姜文电影的后现代色彩解读

    姜文是当前中国影坛中为数不多的,集编、导、演三种角色于一身,作品数量不多但总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并留给影评人争议空间的导演。近年来,随着姜文在艺术道路上的前行,包括与市场规律和官方话语的反复博弈,姜文的电影观念开始为人们肯定。人们越发肯定姜文电影的价值和其中的哲理意味,已经开始冠之"后现代电影大师"之名。无论如何,姜文电影...

  • 阿恩海姆电影内容美学初探

    国内对阿恩海姆电影美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电影作为艺术》一书,探讨的内容主要关注的是阿恩海姆对电影与现实的形象差异论,以致很多研究者都忽略了阿恩海姆对电影内容的观点。结合阿恩海姆的两本电影文集《电影作为艺术》与《电影批判文集》,对阿恩海姆的电影内容美学看法进行初探,有助于全面了解阿恩海姆电影艺术理论。阿恩海姆对电影内容是以...

  • 索菲亚·科波拉建构的神经症人格形象

    新弗洛伊德学派中坚人物、社会心理学家卡伦·霍尼的神经症人格精神分析以神经症病理学为基础,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兰克福学派社会学、女性主义为参照,构建出以基本焦虑为核心的神经症人格形象蓝本。这一神经症结作为索菲亚·科波拉电影人物不断发展的原动力,书写出基本焦虑异化所导致的自我认知丧失与人际关系失调,具体表现为因被凝视而产生强...

  •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电影的艺术风格

    作为20世纪80年代美国好莱坞四大导演之一,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通过电影批判性的主题、充满创伤与孤独特点的人物形象及戏剧化的叙事风格,开创了好莱坞类型电影发展的新纪元。《教父》《现代启示录》等经典影片在他充满个性化的创作下,承载了更多的社会意识和文化内涵,让观众从影片中形成对社会、对人性更深层次的思考。基于此,本文对科波拉电...

  • 伍迪·艾伦与边缘性精英文化

    精英通常指的是在社会上拥有较高、较权威地位或领导能力的优秀人才。部分精英知识分子则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而处于社会边缘地位,边缘性精英文化由此出现。伍迪·艾伦电影的一大特征就是,电影往往围绕着一个不成功的精英展开,主人公(往往由艾伦本人饰演)或是学者、演员或作家,拥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却进入某种生存困境之中,对于他们的生活状态以...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