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电影文学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0.18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电影文学杂志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创刊时间:1958
  • 国际刊号:0495-5692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130021
  • 国内刊号:22-1090/I
  • 邮发代号:12-8
  • 全年订价:¥ 580.00
  • 发行地区:吉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学术论坛
  • 新锐视点
  • 电影史料
  • 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
  • 风格与特色
  • 电影剧本
  • 长影集团基于“长影”品牌的产业拓展研究

    品牌是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其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影响力,还可以为企业带来无限的商业价值。长影集团作为东北三省唯一的大型国有电影集团,近年来依靠"长影"这一电影品牌不断地进行产业拓展。长影世纪城、长影旧址博物馆、长影电影院、长影乐团等是比较成功的产业拓展实践成果。它们在"长影"品牌之下成长,随着实践的成功,它们也共同打造...

  • 香港电影研究三十年(1988-2018):来自国内外核心期刊的考察

    本文基于权威知识图谱计量工具CiteSpace和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献大数据,围绕发文量分布、关键词共现、文献共被引、作者共被引、期刊共被引与合作学者群等方面,系统考察30年来学界研究香港电影过去和现在的客观状况,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可行性建议。文章认为,国际研究领域超过国内;国内与国际的研究既存在共同热点与前沿,又存在显著差别;引领国内外研...

  • 符号学视域下电影艺术的娱乐化

    近年,关于电影娱乐化的论争从未停止过,伴随论争而来的是,电影的娱乐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无论从哪个层面衡量,电影正在经历从艺术话语向娱乐话语的转型。论文从符号学视角解释电影的娱乐化倾向,将电影艺术性和娱乐性视为衍义滑动的二联体,认为电影娱乐的实质是电影文本衍义性的弱化或终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当代中国电影娱乐化倾向,娱乐性...

  • 僵尸电影类型与香港文化镜像

    香港僵尸电影从20世纪30年代作为"舶来品",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中西气质兼备、传统与现代融合的类型片,再到90年代因过于杂糅而衰落,其兴衰变化与香港文化在中/西、传统/现代之间的自觉追寻有着明显的互动镜像关系。本文从香港社会的变化以及文化认同的角度出发,考察香港僵尸片在类型生成、繁荣与新变的不同阶段,其叙事空间、人物设置与情节...

  • 电影与游戏双重嵌入的叙事与审美嬗变

    近年来,游戏改编电影发展迅速,实现了商业和艺术的双丰收。电影与游戏的双重嵌入不仅拓展了双方的产业链,实现了作品的价值延伸,还突破了电影传统叙事方式、叙事空间和互动方式。游戏电影营造的双重空间实现了观众与电影、电影主角与虚拟游戏空间、电影中现实空间与虚拟游戏空间三重互动,给观众营造了新的游戏感和沉浸感,成为近年来电影发展的新...

  • 制造中国式视觉奇观--数字时代的中国电影技术理论探析

    电影是艺术与技术结合的产物。在整个电影发展的长河中,技术的发展与电影始终如影随形。就中国而言,电影是一个舶来品,在技术方面我们也一直滞后,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数字技术的全球化,中国电影无论在产业化还是数字技术方面都迎来了新的发展前景。那么,我们要如何把握当下的电影发展态势?如何拓展中国电影的研究视野?本文主要从中国...

  • 影像为载体的非遗文化活态传承模式研究

    非遗是承载民族文化的基因,而基因能够存续下去的唯一要求是"活"的载体,构建和创新有利于非遗活态生存、传承的文化环境和路径,使其在现代生活焕发出新生活力。通过影像的方式记录和传播"非遗"文化,对其保存、传承和发展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本文通过对我国非遗影像发展历程的梳理,明确了非遗文化传承与影像载体密不可分的必然趋势,并对影像载...

  • 电影画面的色彩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研究

    电影通过对各种视觉元素的组合和电影画面色彩的搭配,以实现视觉传达设计的最终目的,在电影诞生的百余年里,电影画面的色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电影视觉传达的设计方式也随之不断更迭和优化。电影作品从单一的画面色彩元素而转变为更富视觉冲击力的多元化色彩风格,这些电影画面的色彩变化提升了视觉传达设计的维度,增强了视觉传达设计的深度,...

  • 全球化视阈下湘西少数民族纪录片发展策略研究

    湘西少数民族纪录片近年来涌现出不少精品佳作,是湖湘文化产品中的一朵奇葩。然而,在全球化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下,国内纪录片市场已发生了重大变革,湘西少数民族纪录片也随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增强少数民族纪录片的国际传播能力,须结合国内外纪录片的生存现状与发展趋势,保留自身特色的同时审时度势,择善而从,依据纪录片发展的要素条件,从...

  • 电影“作者论”的源流与发展探析

    作为基本电影理论之一,"作者论"自从伴随着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兴起以来,其影响就迅速传播到其他国家,掀起了作者电影的浪潮。而时至今日,"作者论"这一电影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已经不仅是一种电影理论和拍摄手法,更成为电影的重要批评方法和研究角度。本文就将以"作者论"的源流与发展为主题,从"作者论"的兴起、"作者论"的传播发展以及"作者论"的意义...

  • 英美华裔小说的电影改编及其传播研究

    近年来,由于英美华裔小说的大量涌现并获得多项英美文学界大奖,英美华裔小说在国际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其中不少还被改编成电影搬上银幕,在国内外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影响力日盛,这也让传播受众从读者到观众都能感受到小说原著的魅力,享受到从文字语言到电影视听艺术之美。本文着重对20世纪以来英美华裔小说原著被改编成电影的情况进行梳理并探...

  • 改革开放四十年武侠电影审美的时代跨越

    中国武侠电影作为世界电影中的一种特色类型,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体系。改革开放40年来,武侠电影审美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创新变革,实现了自身的更大发展和进步,不过这种转变也引起了很多非议。本文尝试以更加公正客观的态度来还原改革开放40年来武侠电影审美变化,重点对内在变化中的侠义精神、人物内涵、后现代主义、制作理念、传统文化等方面和外...

  • 光影中的多重叙事:民国体育电影主题探析

    民国体育电影在类型学意义上具有研究价值。本文以《体育皇后》和《二对一》为重点个案,探讨民国体育电影所呈现的多重叙事。首先,在体育具有强身健体、救亡图存的时代使命背景下,体育电影抒写了宏大的国家叙事;其次,影片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都市奇观、消费娱乐和市民文化,呈现了现代性叙事;最后,电影对女性身体的呈现既体现了时代呼唤"健...

  • 抗日题材电视剧主体人物信仰转变分析

    在当前抗日题材电视剧的创作中,描述主要人物的转变和成长过程是其重要的表现内容。剧中人物的信仰转变主要有两种:一是从无主义无信仰到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二是从他主义和他信仰转化成为共产主义信仰者。为了提升这种转变的可信度与说服力,必须为人物生发出合理的转变诱因。本文正是从隐性层面和显性层面两个维度,分析了人物信仰的转变原因,...

  • 国产科普影像《美丽化学》视觉叙事分析

    科普影像作为科普传播的重要形式,将科学内容运用影像语言进行艺术化加工,在尽可能保证科学准确性的前提下,使复杂的问题易于理解,引发受众的兴趣。叙事理论的研究为影像创作提供了具体的指导,使之具有特殊的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本文以《美丽化学》为例,从科学"真实"在影像中的表达、科普影像的艺术化叙事两个方面对科普影像进行探析,解读其如...

  • 当代中国电影音乐发展现状

    近40年的当代中国电影音乐发展是一段色彩斑斓的历史,在政策变化、时代变迁与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从复兴到多元探索再到走向全球化时代的巨大变化,涌现出大量优秀的电影音乐作品和值得研究的人物、事件与现象。当代中国电影音乐在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下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推动了世界音乐文化的发展。但我们依然在电影音乐人才建...

  • 论好莱坞真人童话电影叙事的空间转向

    传统的电影叙事是以时间为主导的线性叙事模式。在后现代潮流的冲击下,当代电影叙事正经历着一场空间革命,时间的主导地位正逐步被空间所取代。当代好莱坞真人童话电影呈现出场景奇观化、时间碎片化、角色立体化、情节狂欢化等特征,正是电影叙事空间转向的典型表现。本文从地理学空间、时空体空间、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等四个方面剖析这一空间转...

  • 成龙电影的转型之路

    CEPA的实行,开启了香港与内地合拍片的时代。为了更好适应内地观众的审美趣味以及融入主流文化的建构,香港影人开始积极地探索香港电影的转型之路,成龙也不例外。尽管这条探索之路走得并不顺畅,但显示了香港影人致力于中国电影发展的决心。在转型的过程中,成龙电影体现出鲜明的风格特色,主要表现在影片类型由江湖武打片向都市动作片及国际动作片...

  • 论印度当代电影中歌舞符码的文化转向

    自20世纪30年代印度宝莱坞电影加入声音伊始,歌舞元素就成为印度电影制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阿米尔·汗为代表的印度当代电影工作者在继承这一传统的同时,将歌舞符号与当代印度青年文化结合在一起,更加关注通过歌舞符号的流变来表达底层青年的多方面诉求,并由此创造出印度青年介入政治的更多可能性,在电影的虚拟场域中青年更具话语权和存在感并...

  • 青春电影的审美创作与价值探赜

    从电影美学的角度来说,电影的创作者和观众共同构成了审美关系的主体,创作者将审美意识和审美理想寄情于影像中,观众则通过观看影像获得美感以满足自身的审美需求,电影本身独立为关系中的审美客体,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中国电影发展史,青春电影从未缺席,本文通过梳理百年青春影像和当下青春电影的审美创作,探赜出青春电影的价值--影视美育效果和...

  • 反思与重建:是枝裕和电影中的家庭问题解析

    日本导演是枝裕和擅长处理家庭题材,他的作品冷静、克制,从容不迫,往往在对生活细节的静观默察中,缓缓展示生活的复杂性。美好与残酷、温情与自私、平凡与感动时常并存于他的作品之中,他对家庭问题的思考更是突破了传统家庭的界限,将之引向更宽广的讨论视野。本文着眼于是枝裕和电影中对家庭问题的描摹与思考,从是枝裕和电影中的家庭关系、对"家...

  • 西川美和电影中的社会学论题

    本文基于日本当代女性导演西川美和的五部作品,通过导演影片中突出的"空间""家庭""角色"这三大社会学论题做进一步审美挖掘。第一部分"空间"论题,从当下日本城市与乡村的对立矛盾出发,从空间差异看人在社会中的构造;第二部分"家庭"论题,基于日本社会父权制衰落后父亲形象的一个尴尬处境的描述;第三部分"角色"论题,主要是现代社会人们普遍存在的...

  • 多重视角与分层叙事--电影《暴雪将至》叙事方式的得与失

    电影《暴雪将至》以一件连环女尸案的调查来展现小人物在大时代里的梦想与挣扎,运用多重视角与分层叙事的方式,明暗两线穿插交织,叙事层次丰富,不同视角之间互为补充,情节叙述逐层铺展,主层叙事设置悬念,下层叙事解开疑团,营造了案件调查的客观进展与大时代里小人物梦想的主观追求之间的巨大矛盾,刻画出时代大潮下的人生百态。但影片叙事视角与...

  • 《影》的权术症候与文化景观呈现

    《影》是2018年国庆档最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一部影片。该影片选取三国故事,不仅表现统治阶级的权术斗争,还触碰到了权术中的深层症候--背叛,主要体现在君臣、兄妹及夫妻关系中。权术斗争导致阴阳不均、人心失衡,而暴力又将一切归于有序。同时,《影》使用了传统文化中的水墨元素、诗赋元素、器物元素和声音元素等,展示三国时期的文化景观,完成...

  • 空间、身体与性别话语:《山河故人》多重叙事空间表述

    贾樟柯的《山河故人》借用汾阳典型的地理景观和典型人物的情感变迁,折射现实中国一代人的命运截面,以25年的时间跨度展现中国社会底层家庭几代人之间扭曲的关系,更深一层地挖掘当代中国人内心的欲望、执着与守望。本文拟选取《山河故人》的典型影像作为研究对象,用文本分析和理论分析的研究方法,从城市空间、身体空间和性别权力空间等几个语义...

  • 《影》的色彩隐喻及叙事留白

    《影》讲述了一个充满了算计和杀戮的权谋故事,人性的丑恶却是放在水墨山水画式的美学背景中讲述的。导演在色彩应用上摒弃了以往善用的浓墨重彩,采用了水墨山水画惯用的黑、白、灰色调。在认知层面上,黑与白隐喻了人性善恶的两端,而主色调灰的恰当运用隐喻了矛盾两端的过渡阶段以及人性的复杂。在叙事上,电影采用了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留白,给观众...

  • 浅议电影《赎罪》叙事的主题反讽

    电影《赎罪》的叙事主题不在"赎罪"自身,而在故事情节和叙述过程中的反讽性意义。该电影叙事的故事情节、人物之间、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等,均存在认知、情感、愿望等众多差异性,故而叙事的主题呈现较为强烈的反讽。故事中所赎之罪与赎罪之人均存在不确定性,但可以上升到人类感性与理性的反讽性存在之中。电影叙事的视角反讽和叙事分层构筑了叙述过...

  • “美人迟暮”到“哀乐中年”--浅谈张爱玲电影剧本中女性的人生困境

    张爱玲电影剧本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大都经历着由"恐美人之迟暮""美人已迟暮"到"哀乐中年"的人生轨迹,这既源于张爱玲对于女性命运的清醒认知,也是其笔下女性遭逢人生困境的三种表现形式。本文试图对张爱玲在电影剧本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做一细致分析,探讨其笔下女性人生困境的不同表现形式,揭示出女性必将由"美人迟暮"走向"哀乐中年"的生命过程,感受...

  • 青春走在90后的大路上--兼论青春电影转型之作《无问西东》

    青春电影2012年前后在国内商业电影市场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更是形成了独特的90后青春电影现状,甚至引发了整个社会对"青春"的思考与怀念,这样的热潮暴露了国内青春情怀表达巨大市场空间的同时,也在质问着市场和行业所显示出的看似有无限的可能,实则故步自封的现状,而如何维系、重现这样的热潮,如何去做"青春之于时代"乃至"青春之超越时代"的青春...

  • 身份剥离与真实掩埋:解读《暴雪将至》

    本文对比具有相同时代背景的电影文本《白日焰火》和《钢的琴》,结合虞吉的标志阅读相关阐释,通过对文本的"标志"厘清和潜藏的叙事动力挖掘,清理出一条基于文本却超越文本的身份建构的言说的内涵叙事线索。文本消解了犯罪类型电影的凶杀过程,通过对余国伟的身份剥离,传达出一种身份的言说在体制话语"霸权"下变得失语后的反思,而这种反思体现在对...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