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电影文学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0.18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电影文学杂志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创刊时间:1958
  • 国际刊号:0495-5692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130021
  • 国内刊号:22-1090/I
  • 邮发代号:12-8
  • 全年订价:¥ 580.00
  • 发行地区:吉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学术论坛
  • 新锐视点
  • 电影史料
  • 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
  • 风格与特色
  • 电影剧本
  • 互联时代影视数据评测体系的规制与重构

    网络智能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社会的传播生态发生空前变革,受众个体选择权对信息生产环节的反作用力也得到了高度强化。在影视剧传播过程中,受众的评价和反馈信息,正从传统的参考性功能,迅速转为直接影响视听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制度的变革,从实现“公众权力”的宏观视野出发,规范和管理网络语境下的影视数据评测体系,已...

  • 无光与有言:虚拟现实电影的观看研究

    虚拟现实影像中观看的综合性既体现在美学层面的历史连贯性,也体现为一种将来式的先锋面貌,这一观看模式希望以此唤醒观众的身体,并实现和影像之间的对话。虚拟现实电影的凝视机制源起于电影艺术中对观看的原初讶异,但又拓展出自身的观看策略,体现为观看策略与策略性观看共生、身体观看与观看性身体共鸣的特征。虚拟现实电影通过强调身体在观看...

  • 浅析香港本土电影的怀旧符号

    香港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创造出独特的香江文化。而香港电影则是香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华人文化的重要标志,是亚洲文化的重要代表。从诞生、发展、辉煌到没落,历经坎坷艰辛。本文从香港电影的怀旧符号这个角度,对港片进行归纳和梳理,分析了港片独特的情感诉求。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希望香港电影能够更好地与母体文化相融...

  • 浅析粉丝效应在电影表达中的影响力

    在现阶段的电影创作中,粉丝成为一些流量电影票房的保证。对于目前的中国电影市场而言,粉丝效应是巨大的,其为电影带来的收益也是不可估量的。一部电影与观众最直观的连接不是剧情,而是演员,只有粉丝愿意为电影中的明星买单,电影后期的情节描述才能够真正让观众走近并理解。因此,演员是电影表达的媒介,是电影踏进观众视野的门槛,是一部电影的“...

  • 黄梅戏电影研究

    黄梅戏电影曾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戏曲电影中产生过巨大影响力,此后绵延不断,在不同的时代始终散发一缕独有的清香,即使是在戏曲艺术最不景气的时代依然有作品推出,并获得重要奖项,成为中国戏曲电影中不可忽视的现象。本文力图梳理黄梅戏电影的发展脉络,总结成绩,反思不足,寻找未来发展空间,提出加大对黄梅戏电影的重视,使之成为“戏曲电影”...

  • 交互电影的艺术特色及发展方向

    “交互”是流媒体时代非常热门的概念,交互理念在传统电影创作中早已被不自觉地运用,一直以来电影界也在探寻交互电影的发展道路。随着如今数字技术、交互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的发展,交互电影有了较好的呈现形式和播出平台。近年来,《晚班》《黑镜:潘达斯奈基》等影片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交互电影特有的游戏性、独特的叙事特色和不一...

  • 非战影像中的和平与反战凝视(1924—1926)

    20世纪20年代,残酷的军阀混战和动荡的国际环境,使国家陷入日益严重的内忧外患之中,人民深受战争摧残,主张和平“非战”思想的影片应运而生。“家国同构”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存在形态,可以说是中国传统伦理的核心能指之一。“非战”电影或以战争对家园的破坏来谴责其不义;或以想象得不切实际的幻象方式实现和平愿望的目的;或在反战进程中实现...

  • 中国法治题材电影中的"无言叙述"研究

    中国法治题材电影是法治传播建设的必要阵地,把法治传播中蕴含的深层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形态转化为一种“无言叙述”让民众毫无戒备地接受,成为提升法治文化说服力、影响力和话语权的重要手段,体现着中国法治题材电影叙事的能力。在当代,中国法治题材电影通过道德人物塑造、叙事平衡及叙事推理,在潜移默化中建构了“无言叙述”背后的意义和真理。...

  • 对新闻事件的电影化改编研究

    新闻与电影由于文本间在表意、叙事上的共性以及电影影像本体论为二者在文本互涉层面提供了最为充分的学理基础。新世纪以前,新闻事件在特定历史背景下逐渐以影像化的呈现方式登上时代的舞台。新世纪以后,以第六代导演为首的电影创作者开始聚焦于民生类、犯罪类和灾害类新闻的影像书写。这种影像化的改编成功激活了新闻报道的潜在意义,基于这三...

  • 改革开放40年中关于英模人物的影像塑造

    要求文艺创作“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改革开放40年,中国社会经历了举世瞩目的蓬勃发展,中国电影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并且通过镜头,为中华民族留下生动画卷。电影塑造的英模精神在家国同构的叙事框架中,展现英模甘于奉献的情怀,弘扬新时代的主旋律。英模人物影像是初心和使命...

  • 技术哲学视域下观桌面电影《网络谜踪》

    桌面电影《网络谜踪》用“深度沉浸”的技术语言讲述了父亲通过网络搜索营救爱女和消弭隔阂的故事,勾勒出网络化生存的众生相。在社交媒体介入并重构我们生活的当下,生活逐渐被伯格曼所谓“装置”所支配,将人与现实世界的关联变得隐蔽,解构了原有的人际关系纽带,造成交流的错位和情感的异化。本片在带来视觉和情感震撼之余,令人反思如何在合理利...

  • 论《网络谜踪》的屏幕叙事与后喻文化

    作为近年来“桌面电影”的优秀代表,《网络谜踪》甫一上映就获得了全球观众的关注和好评。影片以一个在美国硅谷生活的中产阶级韩裔家庭为叙事题材,围绕高中生女儿的失踪事件编织悬念。影片最大的特色是全程采用屏幕叙事展开,但也因此损失了对影像的蒙太奇和表现主义的建构。此外,在中规中矩的好莱坞叙事传统之下,影片表达了网络时代的后喻文化...

  • 论“桌面电影”《网络谜踪》的场面调度

    《网络谜踪》展现“屏幕人生”的形式固然吸引眼球,但善于运用电影语言优化叙事更是其好口碑的关键所在。传统的场面调度理论在此片中表现出新形式,导演对光标、背景等桌面元素的控制,对摄影机运动的模拟,都使虚拟的桌面世界呈现出和现实世界同样的感染力和可信度。同时,“桌面电影”中的场面调度也体现出人与媒介融合的大趋势,随着这种趋势的越...

  • 浅谈桌面电影:互联网语境下的电影语言

    随着技术的革新,社交媒体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变得碎片化,也催生了一批依托新媒体叙事的电影。《网络谜踪》用一种全新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并不复杂的悬疑故事,将观众置于思考当中,现代社会的公域和私域之分是否还明显,网络社会带来了更多便捷还是隐患。电影,作为一种媒介,也在持续关注媒介变革给社会结构和人际交往带来...

  • “桌面电影”的美学新探与发展隐忧——以《网络谜踪》为例

    2018年“桌面电影”步入大众视野,全新的影像表达方式广受学界、业界与阅听众关注与热议。《网络谜踪》一改传统影像表达方式,将现实中的电脑桌面“转移”至电影银幕,在叙事结构、演员表演、场域体验方面颇具新意,模糊了影像中虚拟与真实的边界,让阅听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交叉置入的情景体验,更试图将互联网隐私问题、青少年教育问题融入影片叙事...

  • 新时期电影中知识分子形象气质的几个向度

    1979年到1989年间,新时期电影中的知识分子形象气质的建构处于一个复杂浮动的状态。知识男性不再处于政治斗争的旋涡,而是回到了现实生活,在工作和生活中还原为普通男性。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知识分子反思进入了更深的文化、哲学层面,知识分子一度成为现实反思和文化反思的载体。随着80年代中后期中国社会的再度转型,社会价值观日趋多元化,知...

  • 近期国产军事动作片中的国家形象塑造

    在所有的文化形态中,电影在塑造国家形象方面具有特殊地位。近几年上映的几部军事动作片《湄公河行动》《战狼Ⅱ》《红海行动》,在塑造国家形象方面获得了观众的认可。三部影片都塑造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有决心也有能力保护本国公民的人身安全,维护本国公民的合法权益,捍卫国家尊严和民族荣誉的大国形象。分析其塑造国家形象的手段,可以...

  • 国产喜剧电影:狂欢过后的人性反思

    截至2018年底,内地电影票房总排行榜前十名榜单中,国产喜剧电影占领五席之位,占据内地电影票房总排行榜的“半壁江山”。惊人的票房背后,是中国观众关于喜剧电影近乎狂热的喜爱之情和观影志趣,也反映了喜剧电影狂欢过后调侃现实压抑、反思人性的反省内核带来的强大力量。相比于其他现实主义类型化电影,国产喜剧电影更善于提取浓缩生活现象、挖掘...

  • 《细细的蓝线》的后现代主义叙事话语

    埃罗尔·莫里斯(Errol Morris)的《细细的蓝线》( The Thin Blue Line ,1988)作为新纪录电影的代表作,运用风格化的创作手法“揭示出意想不到的真实”,“记录”并“叙述”了一桩谋杀案的错判真相。本文将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分析其独特的拼贴和复调叙事、丰富的互文本性以及由此呈现的自我反省的、反讽的风格特质,进而深入发掘影片在后现代的电影...

  • 用谎言诠释大爱——评电影《宝贵的秘密》

    《宝贵的秘密》改编自壮族作家凡一平的小说《撒谎的村庄》,影片为了完整、立体地展示主人公及整个村庄的大爱情怀,一共用了三次关于谎言的场景来进行呈现。整部影片的镜头干净、唯美、空灵,用几个简单的人物和并不复杂的人物关系构筑了一个有人性温度的故事,娓娓地讲述着我们这个时代最匮乏的良知、责任和温情,并透过这个凄美的故事展示了编剧...

  • 接受美学视野中的国产青春爱情片

    青春爱情一直是国产电影中的重要题材,而在新世纪以来,这一类型片更是随着社会文化语境的变化而焕发出了夺目的光彩。在大众文化、消费文化的语境下,青春爱情电影走上了市场化的道路,不断为观众展现熟悉和热衷看到的事物,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尽管就目前来看,国产青春爱情片还未能到普遍平衡商业与艺术美学的境地,但其对接受美学理论的运用,无疑...

  • 马克思国家观视域下的电影意识形态

    电影作为一种极具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大众文化社会实践,其意识形态作用不言而喻。与宗教、学校、家庭等范畴一样,电影也扮演着国家意识形态机器角色。无论是电影的生产机制还是表现形式与表现内容,都决定于社会物质生产实践,并对其产生反作用。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实践出现新进展,马克思国家理论发展到了新阶段的今天,从马克思国家观视角透视电影意识...

  • 从《米花之味》看审美知觉的构建

    80后青年导演鹏飞执导的电影《米花之味》在各大影展和商业放映中均获得了广泛好评,可以看到观众对该片的接受与认可。影片聚焦于中国边境小寨的留守儿童情感问题,其清新明快的影像风格与相对沉重的话题之间产生的艺术冲突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回味空间,导演试图运用独特的镜头语言与表达方式,构建出具有个人特色的审美风格。本文将从视听艺...

  • 侯孝贤对贾樟柯电影的影响研究

    侯孝贤和贾樟柯都是海峡两岸电影导演的典型代表,他们在推动电影产业发展中都做出了突出贡献。就当前的研究分析,侯孝贤的电影作品已经拥有丰硕的成果,市场认可度较高;贾樟柯电影创作的时间不长,但其电影凭借浓郁的个性化风格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热度。与此同时,贾樟柯作为电影导演界的后起之秀,多次提到侯孝贤在他的电影创作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电影《海王》

    电影《海王》无论是人物形象、影片的整体视觉效果还是人文内涵都获得了极大的肯定,因此一度被媒体和影迷们称为DC的“翻身之仗”。商业电影是一种与受众互动较为直接的大众艺术,电影由文本到作品的转变,是审美感知的结果。本文依据“接受美学”理论,从类型变奏对观众期待视野的重构,奇观化的场景及叙事与观影期待的实现,“世俗神话”的意蕴对观...

  • 解析《疯狂的外星人》本土化的写实策略

    《疯狂的外星人》是宁浩导演继《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之后疯狂系列的又一经典之作。这部影片同样没有逃脱宁浩式的黑色幽默、荒诞、方言、小人物等标签,宁浩导演和黄渤的组合也成为小人物写实的代表,但以往小人物的写实是讲故事的现实描摹,这次却增加了科幻的外衣,把科幻、写实的矛盾体融合在一部影片中。正因为这样的勇敢突破和创新,使...

  • 《我不是药神》:类型策略和现实主义回归

    《我不是药神》改编自真实事件,影片关注民生问题,发掘现实,妥洽运用类型片的创作模式进行了巧妙的商业包装,成为2018年暑期炙手可热的“现象级”电影,同时也拨开了国内现实主义电影类型化的新局面。通过“橘子”“口罩”等颇具表意功能的符号,丰富了电影的意涵,表现出鲜有的思想深度和人文温度。影片在商业类型片和现实主义之间的影像构建策略...

  • 《战犬瑞克斯》文化表达研究

    电影《战犬瑞克斯》主角利维作为战犬瑞克斯的训导员,由迷茫的青年成长为合格战士,对战犬投入了真挚的情感,在伊拉克战场遭遇恐怖袭击,瑞克斯的救主行为令利维感动,产生了深深的羁绊。通过对战犬的野性、命令的服从、职责的履行和命运的描绘,多角度表达了战犬文化。利维与瑞克斯的人犬情缘,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战争对人类和动物心灵的伤害。...

  • 《米花之味》中的冲突美学

    电影《米花之味》从2017年在FIRST青年影展初次亮相展映,到2018年在国内院线广泛上映,获得了国际国内多项电影奖项的提名和影评界与观众的一致好评。青年导演鹏飞利用独特的镜头语言和艺术方式,描绘了当今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留守儿童问题。巧妙地在影片配乐、情节设置、视觉呈现和主题表达等方面将艺术的戏剧化特点与现实主义题材的真实感杂糅在...

  •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无敌破坏王2》

    本文通过对迪士尼公主形象的梳理和利用格雷马斯的六分项叙事元模型,以女性主义视角切入,对文本的表层叙事结构进行梳理,发掘出预定情节结构下的文化隐喻,即,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身份认同的博弈。文本也试图规避男女身份博弈的二元对立,以男女平等、合作来化解因女性意识觉醒所带来的男性身份认同焦虑,这也造成了文本的叙事断裂与理念飘移,使得《无...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