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电影文学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0.18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电影文学杂志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创刊时间:1958
  • 国际刊号:0495-5692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130021
  • 国内刊号:22-1090/I
  • 邮发代号:12-8
  • 全年订价:¥ 580.00
  • 发行地区:吉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学术论坛
  • 新锐视点
  • 电影史料
  • 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
  • 风格与特色
  • 电影剧本
  • 2018年国产电影创作的三个美学关键词探析

    2018年经由院线发行的国产电影无论是题材还是类型,无论是艺术质量还是票房潜力,都有了一个新的提升,给我们带来了一批个性与洒脱相融合、商业性与艺术性相平衡的电影作品。管窥本年度国产电影的美学形态与美学呈现的具体文本表现与演进,“现实主义美学”“理想主义美学”“形式主义美学”成为年度国产电影创作的重要收获,并成为“以人民为中心...

  • 生活世界视阈下的现实题材电影创作探析

    现象学中生活世界理论的提出推动了哲学、社会学的日常生活转向,作为一种力图真实表现社会生活的电影类型,现实题材电影与生活世界理论有着极强的理论共鸣。在生活世界理论视阈下,近年中国优秀现实题材电影创作特征表现出以价值理性为核心的人文底色、符合生活技术逻辑的文本铺陈和直面社会缺失的现实关切意识。中国现实题材电影呈现个体日常生...

  • 浅谈中国类型电影的现状、建构与发展

    类型电影的制作与研究是当代中国电影界的热点之一,虽然论述较丰富,但类型片创作的经验与缺憾依然值得探讨,类型电影的性质可以进一步辨析,类型电影制作重在务实和创新。本文从这三个层面阐释了改革开放四十年类型电影的发展,认为类型电影对于大众文化与电影产业具有重要的建构力,应该在电影的类型、技术、资本与文化之间建立系统观念,努力拓展,...

  • 缝合与询唤:新主流大片的价值认同策略

    新主流大片立足于电影的商业化属性,突破主流影像的说教囹圄,扭转大众对传统主流影片的刻板印象,以贴近受众、归依市场的新思路使观众对其产生价值认同。于新时代语境下缝合主流意识与大众文化的距离,在现实视野内映照普通群体的身份境遇,在现代媒介作用下渗透主流价值理念,以弥补我国传统主流电影价值认同策略的缺失。与此同时,新主流大片指涉...

  • 论中国故事走向东盟的影视传播路径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精神,是时代赋予国产影视作品的使命和责任。东盟作为国产影视海外拓展的重镇,是传播中国故事的理想之地。要让中国故事走入东盟,就必须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中国结合起来,充分考虑东盟观众的需求,关注普通大众生活,帮其找到与中国故事的情感纽带,柔性推进中国故事在东盟的传播。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国产影视作品在东盟的口碑...

  • 长春网络电影产业的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

    “互联网+”与电影的融合与重塑,催生了网络电影等新业态。长春凭借深厚的电影工业基础和文化底蕴,也积极进军网络电影领域。长春网络电影产业从内部因素来说,拥有传统和新媒体、自然和人文资源等方面发展优势,也存在着产业规范与产业集群、盈利模式等劣势;从外部因素来看,既面临国家战略与产业的趋势机遇,也面临着政策与人才等方面的挑战。因此...

  • 论近年来台湾电影中的叙事空间建构

    近年来,台湾电影的叙事空间建构呈现出新的面貌:其一是热衷于全方位展示宝岛在地空间,宣示了对在地文化的深度确认,表达了台湾电影人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其二是注重城市形象行销,此举是台湾电影人确认台湾文化主体性、推动电影市场复兴的积极尝试;其三是呈现祖国大陆空间与异国元素,建构中华文化认同,并彰显全球视野。可以说,台湾电影的叙事空间建...

  • 试论当下国产影视作品的纪实性运用

    随着影视的发展和观众审美要求的提高,单一的戏剧性审美体验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欣赏需求,既有纪实性又有戏剧性的作品往往更受观众的青睐。实际上,影视作品本身就包含纪实性和戏剧性两种属性,既要满足纪实的要求,也要寻求戏剧性。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在后期剪辑的“二次创作”中体现得最为明显,作品既要通过长镜头、景别的选择以及线性结构的运用...

  • 论中国电影艺术语言的人民性原则

    在电影制作方法与文化理念的现代化过程中,其时代主旨是理论批判与创作实践的紧密联系和良性互动。这一进程始终坚持电影艺术语言的“人民性”原则,关系到中国电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秉持,对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传承,与时俱进地吸纳新的时代精神。本文通过以阐述电影艺术语言的产生渊源与服务对象为切入点,梳理中国电影艺术语言人民性原则的...

  • 消费升级背景下交互式电影研究——基于案例比较

    在消费升级背景下,基于案例比较研究法,以国外同类型的剧情科幻电影《头号玩家》与《黑镜:潘达斯奈基》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对传统电影与交互式电影的特性进行深入比较分析,并结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探讨现阶段交互式电影所存在的问题,最后为交互式电影提出可行性发展措施与建议,以期为我国电影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理论基础,且进一步提升市场上影视...

  • 中国少数民族儿童电影的边缘化想象

    儿童电影的回温是中国青年导演的处女作亮相国际电影节并持续发酵所产生的效应。少数民族儿童电影以其边缘化的创作境况重新引起中国电影界的关注,得益于一批青年导演在儿童电影创作上寻找新思路。凸显儿童视角与强化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交流的可能性是开启新时期儿童电影创作的重心。宗教的想象、儿童世界的“假想敌”以及成长的仪式化时刻是解...

  • 叙事的界限:《罗曼蒂克消亡史》叙事分析

    本文分析了《罗曼蒂克消亡史》的叙事结构,通过对这部影片的叙事学的解读以及电影风格的分析,探讨了当前电影创作中叙事的界限,试图证明传统的叙事方式依然是我们创作中需要高度关注的创作方法。新的结构形式的尝试采用经常是具有很大的探索性,也有很大的冒险性。《罗曼蒂克消亡史》当中承袭了导演程耳一贯的叙事风格,采用了非线性叙事的方式。...

  • 柏林学派在柏林电影节的发展与文化价值

    柏林电影节是欧洲三大电影节之一,几十年来发掘出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影片。柏林学派这个称谓2003年最早出现,其影片从鲜为人知,到如今受到影评人和国际影展的认可,其发展历程可以说与柏林电影节所提供的平台密不可分。本文首先分析了地理与时间的优势是不容忽视的客观原因,探讨了影片对生活细节的细致表现,又结合导演的成长经历阐述了为何许...

  • 套路融合创新——韩国纯爱电影创作新探

    纯爱电影指以超越物质、性等一切非心灵因素的纯粹男女精神爱情故事为主要叙事的影片。韩国新电影现象以来,纯爱电影市场表现突出,形成了特征明显的套路,并在叙事结构、逆转技巧、爱情障碍情节设置、女性塑造等方面有融合、创新表现,以东方电影美学姿态一枝独秀,为亚洲纯爱电影的发展繁荣做出贡献,同时助力于纯爱影片套路的滥觞和被诟病。在保有...

  • 抗战初期广东的爱国抗日电影与影响

    抗日战争时期的电影业是日伪政府与中国抗日力量极力争夺的重要资源之一。抗战初期,广州爱国抗日电影呈现出强化日本侵略者的凶残形象、突出军民视死如归的抗战景象,以及借助历史题材隐喻抗击外来侵略的英雄人物的叙事策略,对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鼓舞民众奋勇杀敌,强化民众的精神抵抗,尤其是对沦陷后广州民众的精神抵抗产生了重要影响。

  • 中西方电影中女性形象建构对比分析

    女性形象是21世纪电影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主题,《茉莉花开》与《时时刻刻》这两部电影,都是关于女性形象的代表作,有着深刻而鲜明的女性视角。本文从女性主题、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细节刻画与意象分析等方面对比分析了中西方电影中女性形象建构的异同。从中可以得出:中国女性形象是从开始对男权社会的依赖到尝试改变,再到最终女性变得自立、自强的...

  • 论公安题材电影的纪实美学展现

    公安题材电影肩负着法制文化宣传的重任,坚持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带有政策指导性。公安题材电影呈现形式多样纪实美学的特点,以记录真实人物为主,有公安干警与普通大众两类审美主体。美学展现以“案”为主与以“人”为主。公安机关应主动顺应全媒体、自媒体时代步伐,充分发挥微电影低成本、小制作、传播力强等优势,将微电影创作作为增强凝聚...

  • 中西方电影作品中的女性意蕴与乡土情结

    以爱情为题材的中西方电影都离不开对女性主体形象的解构与重构。女性依托影片中特定的主旋律,演绎一幕幕感人至深、耐人寻味的传奇爱情故事的同时,也向观众传递了独特的女性意蕴。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红高粱》和《乱世佳人》两部电影中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手法,阐释了女性在特定历史时期抵制旧俗、追求爱情、敢作敢为、乐于奉献的女性文化意蕴;同...

  • 政论片阐释模式的沿用与超越——以《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为例

    做新时代的记录者,讲好正在发生的中国故事。这是“记录新时代”传播工程背景下,每个纪录片人的使命担当。政论片《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将阐释模式与故事化剧作手法相结合,通过记录国家和个人在改革开放以来经历的观念变革和发展进步的足迹,将40年间变迁的历史文化因子灌注于故事文本之中。本文在梳理政论片阐释模式的发展脉络...

  • 失重的“历史”:姜文电影空间叙事美学

    姜文电影为观众带来的是困惑的浪漫,因其作品充满了叙事断裂与悖论、话语圈套与陷阱,以及视听符号的暧昧所指,然而这种自我解构的影像气质,使其作品无须踏入传统常规叙事“自圆其说”的桎梏。本文试从空间叙事美学理论出发,以去语境化的历史背景设置、纵向空间结构的诗意隐喻,以及声画“出位之思”带来的语义漂泊三方面,解析姜文电影艺术时空体...

  • 隐伏于诗性的张力:论锡兰电影的伦理冲突

    土耳其制片人努里·比格·锡兰的作品饱含诗意,但强烈的疏离感常给人以消沉的印象。坚持着冗长缓慢的节奏,高傲冷漠的人物姿态,这些特质让锡兰的电影被调侃为“闷片”。锡兰不但没有收敛,反而愈演愈烈。本文结合地缘因素,论证锡兰作品的积极担当:他站在知识分子的立场上,不乏真实地呈现了现代化浪潮冲击之下的土耳其,尤其是被裹挟于民族主义压抑话...

  • 徐克“狄仁杰”系列:魔幻与悬疑

    近年来,国产魔幻电影表现出了越来越猛的发展势头,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拥有鲜明悬疑色彩的徐克“狄仁杰”系列。早在《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上映之初,电影就以传统化、中国化的选材和形象让海峡两岸观众瞩目。时至今日,《通天帝国》《神都龙王》《四大天王》三部电影的成功问世,在又一次证明有着“中国的斯皮尔伯格”之称的徐克才华的同时,也...

  • 张艺谋的“神”与“形”

    张艺谋电影是中国电影的代表,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符号,如何以电影形式讲好“中国故事”,是张艺谋电影艺术的核心。张艺谋所具有的深沉的中国情怀,是张艺谋电影的灵魂所在,可谓张艺谋之“神”。从执导处女作《红高粱》到2018年的《影》,张艺谋电影以一以贯之的抒情性和诗性特征形成独特的张氏风格和审美特征,可谓张艺谋之“形”:着力于空间叙事,寄...

  • 试论张艺谋电影中色彩的意蕴传达

    色彩是电影中最为重要的艺术表达元素之一,它既能呈现造型,又能表达意义。为此,在电影创作中如何把握色彩的功效和特质,达成形意融合便是比较具有研究价值的。在国内众多的电影导演中,张艺谋无疑是驾驭色彩的佼佼者。在他所执导的电影作品中色彩的意蕴通过与意义、情感、符号三个方面的融合体现出来,从而发挥出铺陈主题、彰显性格、推动叙事的作...

  • 《芳华》与《归来》:第五代导演的艺术多元化创作

    第五代导演是注重历史反思的一代影人,其作品的创作从现实主义和历史题材出发,关注特定时期人物的命运和典型人物造型,以张艺谋、冯小刚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在其创作影片中多惯于使用文学作品的改编以及对现实主义创作理念的尊重,特别是近两年来,分别由著名作家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芳华》改编的电影《归来》《芳华》中,导演更是调用了多...

  • 刍议新时代下非遗纪录片的传播策略

    在党的报告中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1]近年来,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下,部分优秀的非遗项目由于保护和传播不及时,正面临着逐渐萎缩的危险。作为一种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纪录片具有记录、保存、传播的功能和形象、科学、可信度高的优势,是新时代非遗保护和传播的有效手段,应该担当起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本文...

  • 融合文化场域中纪录片的跨媒介形态

    《辉煌中国》《二十二》《我的诗篇》等纪录片的出现让内容众筹、资金众筹、观影众筹等形式进入纪录片领域。而《厉害了,我的国》推出网页游戏,《了不起的匠人》边看边买的方式,《风味人间》制作系列节目《风味实验室》《风味原产地》等将纪录片的内容延伸到多种媒体甚至现实之中。这让纪录片的跨媒介形态不再限定于同一内容在多种媒介中的直接...

  • 论伪纪录片追求“真实”的双重向度——以电影《明月几时有》和《黄金时代》为例

    伪纪录形态在影片中以“虚假”的外在形式,引导观众通过镜头影像的形式真实,相信其导演营造的语境真实。然而,这种真实营造的建构机制并非简单地指向导演叙事语境的真实,还会通过镜头影像的真实,引导观众反思现实的真实,进而达到导演追求的真实。《明月几时有》中将人物采访陈述融入传奇的故事演绎。《黄金时代》用多点共述的人物采访构筑了萧红...

  • 少数民族文献纪录片叙事策略分析——以百集文献纪录片《中国少数民族》为例

    少数民族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一个影像化的时代背景下,依托着纪录片的形式进行着广泛的传播。文献纪录片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类,在表现出强烈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彰显出一种特有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改革开放41年来,少数民族文献纪录片正逐渐从介绍民族特点向表现民族核心文化转变。随着数量的增加,作品本身也开始了形式较为固定的创作模...

  • 《汶川10年·我们的故事》叙事艺术分析

    《汶川10年·我们的故事》纪录片以“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普通但又不平凡的个人和群体为描述对象,通过对他们日常生活的真实记录、内心情感的深刻挖掘和现实图景的镜像呈示,极力描摹出十年的似水流年中人物鲜明的成长历程和独特的生活体悟,提炼出变与不变的精神内核和灾难带给人们的生活智慧。本文以纪录片叙事艺术为线索,从叙事视角、叙事角色...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