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淮南子》对无为概念的新定义及理论贡献

李秀华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05期

摘要:《淮南子》编撰者学派立场不完全一致,根据其主张的不同,可划分为老庄派、黄老派和儒家派。老庄派在吸取老子、庄子思想的基础上,认为无为就是不在条件不成熟之前贸然行动,而是顺势因循或推动事物基于天性的自主行为,突出了无为由道化成术的一面。黄老派则大力发展了战国以来君道无为的观点,认为无为就是拥有权势和智力的人(以君主为代表)不因此而肆意作为,所有作为都不是从已意出发,而是一准于客观的法则,突出了无为即克己、自律的一面。儒家派则批评了流俗关于无为即静止不动、无所作为的错误看法,认为无为就是遵循客观的物理来行事,借助各种条件来立功,突出了无为成就大有为的一面。在古代思想史上,《淮南子》首次对无为作了精确的定义,也首次对有为进行了界定,大大强化了无为从道至事、由道化术的特征,使之实践性得到拓展,为无为思想的发展作了重要的理论贡献。

关键词:无为有为术数

单位:台州学院人文学院; 浙江临海317000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南大期刊

¥160.00

关注 28人评论|0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