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小学德育课总结8篇

时间:2022-10-14 17:32:12

小学德育课总结

小学德育课总结篇1

关键词:活动教学 德育教学 人才培养 教学模式

随着中职教育不断发展,中职教学逐渐朝着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学生的方向发展。德育教学也应该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对德育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使德育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一、德育课活动教学模式概述

1.德育课活动教学模式的内涵

德育课活动教学是针对德育课教学实际,对其进行创新的一种教学模式。德育课的活动教学是指让学生参与一系列的教学活动,通过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提出疑问,主动思考并解决问题[1]。德育课活动以实现学习与活动的转化为目的,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在愉悦的氛围内完成课堂教学目标。[1]

2.德育课活动教学的重要意义

现代德育课教学应该重视实践与教育的结合,这也是德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活动化的教学模式恰好满足了这一要求[2]。中职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主要是由于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的。中职学生思维敏捷、求知欲强,但是思想波动性较大,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活动化的德育课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这不但符合学生喜欢探索的心理特点,而且满足了学生对德育教学的实际需求。中职学生大多讨厌刻板的课堂讲授,喜欢在活动中学习,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让同学们对德育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使德育教育在实践中发挥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作用。

二、德育课活动教学的应用策略

1.组建活动小组,实现互动合作学习

德育课活动教学是以活动为教学的载体,为方便活动的展开,教师可以在组织活动时,将学生划分为几个活动小组,组建起互动合作学习小组。组建学习小组是为了形成“组间竞争、组内合作”的学习机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活动时,需要团结协作、互相帮助,这是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的很好机会。例如,教师在德育课程开始之初,为学生组建起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的组员由基础差和基础好的同学共同组成,但是每个小组的整体实力要基本相当[3]。当学习进行一段时间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重新进行分组,但仍要保持成员间的差异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平等的环境中进行公平竞争,让学生意识到不仅要提高自己的成绩,还要帮助别人提高整体实力。这种油然而生的双重责任感会激发学生的斗志,小组内人人追求进步,全组齐心协力共同成功。由此可见,小组模式在活动教学中的应用,切实提高了德育教学的效果。[2]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投身教学活动

学生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作为德育课教学,也应转变教学观念,确立学生在德育课中的主体地位。在活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及主动思考的能力。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衡量德育课活动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一些擅长的事,使其树立起主人翁意识,从而自发地投入学习中。例如,教师安排学生做“青少年网络使用情况调查”,教师要安排好学生在调查活动中的角色,发挥每个同学的特长。写字、绘画较好的同学可以绘制宣传海报;口才较好的同学可以作为小记者采访校园的同学;做事认真细致的同学可以整理、统计调查问卷。学生投入到活动中,每个人都积极献计献策,努力完成好活动任务,这样学生不仅完成了调查活动,而且也懂得了很多正确使用网络的知识,从而帮助他们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袭。

3.总结学习经验,及时反思自己的行为

完整的学习过程必须包含总结与反思的过程。德育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学习经验,发现自己的不足,主动寻求解决的办法。反思可以说是知识的一种升华。反思的目的是将课堂活动的体验上升为理论思维,进而用这种思维审视自己的言行举止。学生反思的过程是自我升华的过程。中职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尚未完全形成,适时引导他们利用德育知识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每一次德育课活动后,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教师自己也要及时总结和反思,并逐渐形成一种自觉的习惯和行为。学生只有将这种总结和反思的模式转化为一种主动的行为,才真正实现了德育教学的意义。社会中的不良风气极有可能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德育课活动教学使学生将课堂知识内化成了坚定的道德信念,学生能够积极进行总结反思,及时纠正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从而自觉抵制社会中不良风气影响。[3]

结束语:

德育课活动教学是德育教学的一种创新,它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授课模式,真正使德育教学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这种活动化的教学可以有效补充常态教学方式的不足。日常教学实践表明,德育课活动教学对提高德育课的教学魅力,发挥德育课的教育作用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关于德育课活动教学的研究和教学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仍需要我们不断深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使德育课活动教学真正推广开来。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 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10).

[2]宋运娣.提升问题情景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反思―《感受文化的影响》“一课两讲”反思[J].增城教育,2011(01).

小学德育课总结篇2

一、标题

结题报告标题格式: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子课题——

××××××××结题报告

(例如: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深化研究结题报告,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

在标题下面列出实验区、实验校和课题组及执笔人名称,联系电话、邮编、Email地址。

二、正文

结题报告正文由四部分组成。

(一)子课题立项研究的基本情况

这部分包含四项内容。第一,介绍子课题名称。第二,阐述子课题提出的背景和原因,主要以对学校德育工作、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及课程改革、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等现状的调查分析为根据,说明为什么提出该课题及其进行立项研究的必要性。第三,介绍课题研究的目的和预期目标。第四,介绍参加实验的年级、班数、人数、课题研究的起止时间。

这部分内容应体现德育科研和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主动性,符合课题鉴定验收标准的“课题性”要求。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理论依据包括: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等;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科学及德育论等基础理论;总课题组的《整体构建德育体系引论》、《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导论》、各学段《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实践导引》的理论要点。理论依据是符合课题鉴定验收标准“科学性”的必要条件。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原则和方法

这部分是总结介绍经过课题研究构建的德育实践模式的主体部分。鉴于课题研究的内容、原则和方法在实施中的整体联系,可以把三者结合起来阐述。如将内容、原则、方法融合到学校课题组设计的序列专题活动中进行阐述;也可以将课题研究的内容、原则、方法进行相对划分,依次总结阐述。

1.课题研究的内容范围

课题研究的内容是围绕子课题研究目标设计的具体化的专题或问题,包括实验校对校本德育体系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中一个方面的具体研究,如子课题“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方法体系研究”中的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小学生心理辅导策略、培养良好习惯、与家长沟通配合等专题内容;实验校对《德育》读本、《成长册》、《当代家长》、《好孩子 好习惯》的实验研究,均可作为课题研究内容进行系统的总结介绍。

2.课题研究的原则把握

课题研究的原则是根据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子课题研究内容确定的研究理念,是对研究过程“应该怎样做”的理性认识。遵循实验原则进行实验操作是教育科研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特点。实验原则一般在研究方案中已经确定,结题报告阐述原则应把重点放在怎样应用科学理论和课题理念进行研究实验上。

3.课题研究的方法运用

课题研究的方法包括管理方法和研究(实验)方法两个方面。管理方法主要是为保证课题研究按计划实施所采取的课题管理工作措施,如建立课题领导小组,定期进行总结交流,建立科研档案等。研究方法主要指课题研究使用的教育科研方法,如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等等。结题报告介绍研究方法应紧密结合实例,把重点放在总结介绍怎样运用适合课题研究内容的方法进行实际操作,怎样解决实际问题,怎样实现研究目标上。总结介绍研究方法要突出重点,注重创新,反映特色,讲究条理,体现实践操作过程。例如许多实验校对《德育》读本的实验采用了实验研究法,其阶段总结报告对如何操纵自变量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对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因果关系作了客观的说明,较清晰地阐述了实验的方法和实验的过程,这种写法可以参考借鉴。这部分内容是符合课题鉴定验收标准的“科学性”、“创新性”、“规范性”的主体部分。

·科研结题报告 ·德育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怎样写结题报告

(四)研究成果和结论

这部分的重点是系统总结课题研究取得的各项成果。

1.分项总结课题研究取得的实际效果。

可以从四个层面进行总结说明:

(1)课题研究对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整体水平和推进素质教育所产生的作用;

(2)课题研究对提高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和师德素质所产生的作用;

(3)课题研究对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及整体素质所产生的作用;

(4)课题研究对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引导和影响情况。

从上述层面总结介绍课题研究效果,要注意选取典型实例以辅助效果说明;对课题研究在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等文件中所起的作用也要进行总结说明。阐述实验效果可以结合语言表述选择使用列表法和条形、曲线、圆形等图示法,与实验前的现状进行定性或定量的比较说明,这部分是符合课题验收标准“实效性”的主体部分。

2.分项说明成果形式、数量、发表、获奖和推广采用情况。

3.结论

在对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总结说明的基础上,写出课题研究的结论。研究结论主要是用简明的语言,归纳课题研究所设计的内容和所采用的方法对取得的实际效果的有效性,也可以通过取得的效果证明课题研究设计的内容方法的创新价值和实践意义。

4.思考与展望

对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深刻体会或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作概要说明或讨论。

三、参考文献

在报告文后以“参考文献”为标志列出课题研究参考引用的著作和文章题目。

小学德育课总结篇3

一、标题

结题报告标题格式: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子课题——

××××××××结题报告

(例如: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深化研究结题报告,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

在标题下面列出实验区、实验校和课题组及执笔人名称,联系电话、邮编、Email地址。

二、正文

结题报告正文由四部分组成。

(一)子课题立项研究的基本情况

这部分包含四项内容。第一,介绍子课题名称。第二,阐述子课题提出的背景和原因,主要以对学校德育工作、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及课程改革、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等现状的调查分析为根据,说明为什么提出该课题及其进行立项研究的必要性。第三,介绍课题研究的目的和预期目标。第四,介绍参加实验的年级、班数、人数、课题研究的起止时间。

这部分内容应体现德育科研和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主动性,符合课题鉴定验收标准的“课题性”要求。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理论依据包括: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等;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科学及德育论等基础理论;总课题组的《整体构建德育体系引论》、《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导论》、各学段《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实践导引》的理论要点。理论依据是符合课题鉴定验收标准“科学性”的必要条件。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原则和方法

这部分是总结介绍经过课题研究构建的德育实践模式的主体部分。鉴于课题研究的内容、原则和方法在实施中的整体联系,可以把三者结合起来阐述。如将内容、原则、方法融合到学校课题组设计的序列专题活动中进行阐述;也可以将课题研究的内容、原则、方法进行相对划分,依次总结阐述。

1.课题研究的内容范围

课题研究的内容是围绕子课题研究目标设计的具体化的专题或问题,包括实验校对校本德育体系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中一个方面的具体研究,如子课题“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方法体系研究”中的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小学生心理辅导策略、培养良好习惯、与家长沟通配合等专题内容;实验校对《德育》读本、《成长册》、《当代家长》、《好孩子 好习惯》的实验研究,均可作为课题研究内容进行系统的总结介绍。

2.课题研究的原则把握

课题研究的原则是根据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子课题研究内容确定的研究理念,是对研究过程“应该怎样做”的理性认识。遵循实验原则进行实验操作是教育科研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特点。实验原则一般在研究方案中已经确定,结题报告阐述原则应把重点放在怎样应用科学理论和课题理念进行研究实验上。

3.课题研究的方法运用

课题研究的方法包括管理方法和研究(实验)方法两个方面。管理方法主要是为保证课题研究按计划实施所采取的课题管理工作措施,如建立课题领导小组,定期进行总结交流,建立科研档案等。研究方法主要指课题研究使用的教育科研方法,如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等等。结题报告介绍研究方法应紧密结合实例,把重点放在总结介绍怎样运用适合课题研究内容的方法进行实际操作,怎样解决实际问题,怎样实现研究目标上。总结介绍研究方法要突出重点,注重创新,反映特色,讲究条理,体现实践操作过程。例如许多实验校对《德育》读本的实验采用了实验研究法,其阶段总结报告对如何操纵自变量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对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因果关系作了客观的说明,较清晰地阐述了实验的方法和实验的过程,这种写法可以参考借鉴。这部分内容是符合课题鉴定验收标准的“科学性”、“创新性”、“规范性”的主体部分。

·科研结题报告 ·德育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怎样写结题报告

(四)研究成果和结论

这部分的重点是系统总结课题研究取得的各项成果。

1.分项总结课题研究取得的实际效果。

可以从四个层面进行总结说明:

(1)课题研究对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整体水平和推进素质教育所产生的作用;

(2)课题研究对提高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和师德素质所产生的作用;

(3)课题研究对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及整体素质所产生的作用;

(4)课题研究对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引导和影响情况。

从上述层面总结介绍课题研究效果,要注意选取典型实例以辅助效果说明;对课题研究在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等文件中所起的作用也要进行总结说明。阐述实验效果可以结合语言表述选择使用列表法和条形、曲线、圆形等图示法,与实验前的现状进行定性或定量的比较说明,这部分是符合课题验收标准“实效性”的主体部分。

2.分项说明成果形式、数量、发表、获奖和推广采用情况。

3.结论

在对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总结说明的基础上,写出课题研究的结论。研究结论主要是用简明的语言,归纳课题研究所设计的内容和所采用的方法对取得的实际效果的有效性,也可以通过取得的效果证明课题研究设计的内容方法的创新价值和实践意义。

4.思考与展望

对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深刻体会或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作概要说明或讨论。

三、参考文献

在报告文后以“参考文献”为标志列出课题研究参考引用的著作和文章题目。

小学德育课总结篇4

世界发达国家都在加强道德教育研究,加快德育课程改革的步伐,为我国小学品德教育的改革提供了丰厚的借鉴经验。例如,*年*文布省颁布的新教学大纲,对德育的目标和内容均进行了调整。为培养具有"自主性的*人",道德教育的内容体现适切性,力求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相吻合;道德教育的实现方式体现阶段性,由低年级体验性活动逐步向高年级反思性活动推演。1994年,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将品格教育列为各国教育应进一步努力的首要方面之一。*年*的第二次教育高峰会议和*年总统的《国情咨文》都强调了青少年道德品质的重要性。英国在1999年9月颁布的课程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学校教育应肯定真理、正义、诚实、信任、责任感等美德。

我国一贯有重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传统,从*年开设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以来,品德教育改革无论在理念层面还是操作层面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始终没能有效地实现理念和操作的实践性整合,成为导致品德教育实践中的知识化、简单化、去生活化、成人化倾向的原因之一。课程作为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中介,必然承担着改变德育的针对性不强、实效性偏低的责任。值此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契机,加强小学品德教育的研究,尤其是小学品德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势在必行。

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研究将以在实验区试教的新教材为依托,围绕小学品德课程建设展开,验证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探索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程开发与实施体系。

(一)品德教育的模式

目前国外影响比较广泛的德育模式有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社会行动模式、体谅模式等,对于这些模式我们应合理地进行借鉴,使其成为我国品德课程改革的推动力量。国内现已被实践证明比较成功的道德教育模式有情感道德教育模式、活动道德教育模式、体验道德教育模式等,各实验区应灵活地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加以运用。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任何一个模式不可能就道德教育的全过程进行阐释,因此,在小学品德教育中不能采用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全面肯定或全面否定任一德育模式,而应以课程改革的理念为指导,创造性地将德育模式运用于具体的儿童品德培养中,并在品德教育的过程中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品德教育模式。

(二)新教材的编写和实施新教材是课程改革教育理念所依存的物化表现形式,又是教学实践工作的工具,因此,本课题将借助新教材推动实验区的课程改革,同时积极吸取实验区的教育教学改革经验推进新教材的编写,使实验区工作和教材的编写实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1、对品德课程本质特征研究

(1)20世纪80年代以来,品德课程改革取得的成就以及新进展

(2)现阶段品德课程发展呈现出的新特点

(3)适合我国国情的品德课程的构建方式

2、小学品德教材编写研究

(1)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方式的研究

(2)教材的形式问题研究

(3)教材综合资源体系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3、小学品德教材实施研究

(1)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新教材与生活性特质的品德教学研究

新教材与主动参与、自主建构的品德教学研究

新教材与完全生命投入、完整心理结构参与的品德教学研究

新教材与民主参与的品德教学研究

(2)教材实施情况的调查分析:

教材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

教材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对教材的评价

学生对教材的评价

不同实验区对教材的评价

4、评价研究

(1)品德评价的理论研究:

品德评价的本质研究

品德评价的基本理念研究

品德评价的功能研究

(2)品德评价实施工作的研究:

明确评价的内容和评价标准

收集和分析数据与证据

设计评价工具

明确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

(四)品德师资的培养和培训

新课程非常重视教师的课程参与,教师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本课题将探索有效师资培养和培训的内容、途径,提升教师的品德课程开发参与意识,确保培养培训工作与新教材开发实施的同步进行。

(五)品德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被列为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和课程形态,在品德课程开发中也应突出地方品德课程和校本品德课程的有效开发,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需求。

1、品德地方课程的开发

2、品德校本课程的开发

(六)品德课程资源建设研究

品德课程资源是品德课程建设的基础,除去教材以外,还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一切有助于学生品德发展的多种资源。

1、品德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

2、品德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机制

(七)品德课程内部以及与其它课程的衔接研究

1、《品德与生活》与《品德与社会》的衔接研究

2、小学品德课程与中学品德课程的衔接研究

3、品德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衔接研究

三、本课题的创新程度

由于我国的课程开发一直存在"大一统"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理论研究,目前国内关于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成熟的理论体系尚未形成。虽然国外已经有一些相关研究可以为我们借鉴,但对于国内课程领域的研究而言,本课题的研究是全新的,我们将以课程标准为准绳,研究涉及品德教育理念、品德教学、品德教育过程中的师生角色、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育管理等全方位的变革,以期填补我国课程研究领域的空白。本课题研究的应用价值在于促进我国教材开发的多样性、灵活性和丰富性,增强教材的适应性,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四、研究方法

(一)调查研究

通过实地的调查获得新课程开发实施的情况和数据,以此为基础进行理论分析,不断完善新教材。

(二)行动研究

本着从教育教学的实际中发现问题,并在教育教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宗旨,使新教材的开发实施工作与实验区的工作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系统。

(三)个案研究

研究分析典型的品德教学个案,通过个体考察整体,寻求规律性的认识,实现课程开发实施的最优化。

(四)经验总结研究

对品德课程改革中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形成相应的理性认识。

(五)比较研究

比较分析国内外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理论和实践,从中获取可供借鉴的经验。

(六)实验研究

按照教育实验研究的方法,对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新教材进行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检验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效果。

五、研究步骤

20*年12月,开题会。

20*年1月~20*年2月,各实验区申报子课题,并制定子课题研究计划。

20*年3月~20*年6月,各实验区根据子课题计划开展实质性研究,整理典型课例和品德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体会分别成集。各实验区每半年报送一次研究成果。

20*年7月~20*年12月,各实验区对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形成相应的子课题研究报告,总课题组以此为基础撰写"小学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报告。

六、预期成果

(一)"小学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的总结报告

(二)小学品德的实验教材系列:

教材

教师教学用书及相关辅助材料

教师备课系统(CD-ROM光盘)

研究课(VCD光盘)实验教材通讯

(三)系列论文

(四)教师培训资料

(五)典型课例集

(六)品德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精选集

(七)调查研究

通过实地的调查获得新课程开发实施的情况和数据,以此为基础进行理论分析,不断完善新教材。

(八)行动研究

本着从教育教学的实际

中发现问题,并在教育教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宗旨,使新教材的开发实施工作与实验区的工作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系统。

(九)个案研究

研究分析典型的品德教学个案,通过个体考察整体,寻求规律性的认识,实现课程开发实施的最优化。

(十)经验总结研究

对品德课程改革中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形成相应的理性认识。

(十一)比较研究

比较分析国内外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理论和实践,从中获取可供借鉴的经验。

(十二)实验研究

按照教育实验研究的方法,对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新教材进行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检验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效果。

五、研究步骤

20*年12月,开题会。

20*年1月~20*年2月,各实验区申报子课题,并制定子课题研究计划。

20*年3月~20*年6月,各实验区根据子课题计划开展实质性研究,整理典型课例和品德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体会分别成集。各实验区每半年报送一次研究成果。

20*年7月~20*年12月,各实验区对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形成相应的子课题研究报告,总课题组以此为基础撰写"小学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报告。

六、预期成果

(一)"小学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的总结报告

(三)小学品德的实验教材系列:

教材

教师教学用书及相关辅助材料

教师备课系统(CD-ROM光盘)

研究课(VCD光盘)实验教材通讯

(三)系列论文

(四)教师培训资料

小学德育课总结篇5

过去的一个学期,我们学校的总体成绩非常的理想,各项测试很多都达到指标,而期末测试好,很多学生的成绩出现上升。这都是很好的现象。

所以这个学期我们学校一定要励精图治,将我们学校的各项指标都提上去,特别是学生的成绩一定要出现大范围的进步,不能再出现上学期很多学生的成绩不好的现象了。另外学校评比也要进步。

过去的一年是xx教育“大发展,大提升” 的重要一年,也是我镇基础教育快速发展迎来良好契机的一年。为之,我们中心小学面向全区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思路,全面实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区教育局的各项工作安排和精神指示,全面实施科教兴镇战略,继续坚持求实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之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推动着我镇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快速地发展。

 

一、围绕“两情两德”教育活动,深化师德行风建设。

   

这一年里,我们一直把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树立高尚的师德风范,创设良好的工作氛围当作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来抓。我们以区教育局开展的“两情两德”教育活动为契机,严格按照区教育局的活动要求和周密部署,多渠道多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切实加强教师的师德行风建设,提高学校管理和教师育人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1、讨论反思,增强师德意识。首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包河区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及细则(试行)》等有关文件和规定,明确每位教师理应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和具体目标。其次,学习和讨论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理解新时期新形势下社会和人民所赋予教师的丰富内涵和神圣使命。再次,开展师德建设大讨论活动,重点围绕教育思想、思想道德等八个方面的内容,以组织开展座谈会的方式让广大教师的思维在碰撞中摩擦出理性的火花,逐步提高思想认识。最后,让每位教师反思自己的从教经历,主要着力点是从教育教学、工作态度、对待学生、教学评价、日常生活、社会活动等方面找出差距、问题和不足,并据此制订出详细的整改计划和措施来。

   

2、师生互动,凸显“两德”内涵。我们将教师的“情”与“德”和学生的“情”与“德”有机地结合,开展了师生双向互动、角色体验等活动。其一、开展“爱生月”活动。组织全体教师开展“爱心献学生”活动,每位教师和班级每一位学生做一次心灵沟通;每位教师志愿者与一名贫困家庭学生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并开展一次“小手拉大手”爱心帮扶活动。教师们以实际行动展示着自己高尚的师德水平和道德素养,受到了学生们的无限尊敬和爱戴。其二、开展“近师周”活动。学校通过“学校开放日”、“教师生活一日行”等方式安排一周的时间让学生和家长走近教师、了解教师、亲近教师;然后在“家长学校”中开展“我眼中的好教师”征文活动,发动学生及家长描述老师的工作、学习、实践等生活情况,并将优秀征文稿件在校园广播网中展播。

   

3、开门评议,发挥监督指导作用。在活动中,我们始终不忘运用群众舆论监督的力量来检测和评议师德行风建设的成效。主要通过如下两种方式:1、组织“教学开放周”活动,邀请当地的村(居委会)、有关单位和学生家长代表观摩学校的常规管理及课堂教学,并留下宝贵的指导意见。2、设计问卷调查表,组织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评价教师、评价学校等活动,查找教师本人和学校自身在师德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整改措施。

   

4、与时代背景相结合,拓宽师德外延。我们跳出教育局圈定的活动框框,不断创新,努力寻找与时代背景相结合的“切入点”,从而拓宽师德外延。本年度,我中心校党支部被评为区先进党支部。

   

二、狠抓教科研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生命线,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渠道。我镇抓住课改这个契机,加大教研组织的研讨力度,强化课堂改革过程管理,提高教学管理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始终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来抓。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我们加强对全体教师进行新课程理论的学习教育,使其尽快地理解新课标、领会新教材,掌握新教法,适应新课程改革新形势的需要。同时,我们着力推行教师成长和专业提升计划,在注重培养骨干教师的同时,更加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大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力度,努力推进“名师工程”、“青年教师培训工程”等。首先,我们给青年教师分析定位,定向培养,为青年教师外出学习、课题研究提供优先权,然后通过老带新、传帮带、拜师结队等形式,使青年教师尽快地跨越教育教学“平原”上的种种障碍,逐步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和育人经验。

(1)

以下内容与本文【2010年小学全年发展工作总结】相关,可查阅参考:规范民办学前幼儿教育办学行为工作总结

农村信用社新聘员工培训工作总结

大学第四届学生会工作总结

体育兴趣小组工作总结

局行风评议工作总结

2010年初一美术工作总结

“乡土素材在农村初中生写作中的运用研究”工作总结

居委2010年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计划

到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2、强化教学过程常规管理,增强质量意识。我们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强化教学法规意识,采用“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学校自查与中心校督导相结合”的方法,加强课程计划的执行和管理,做到“开齐、上足、上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我们通过巡课、推门听课的方式加大对课堂教学的监控力度,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和考核。在教学管理中,我们坚持“月查制度”,以教研组为单位,将检查情况与月考核有机挂钩,建立动态的评价激励机制,重点突出“四抓”,即抓备课、抓上课、抓作业、抓辅导,从而使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能形成强大的质量保证体系。

   

3、搭建广阔平台,让教师在历练中逐步成长。本学年,我们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理论学习、观看优秀课堂教学实录谈体会,学校领导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随堂听课、评优课活动,以及组织公开课、讨论课、观摩课、集体备课、经验交流会等,引导广大教师狠抓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努力打造规范课、特色课、精品课。并且,通过举行课堂教学评比,论文、优秀案例评比,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基本功锻炼,有效地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从而使一些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4、坚持以“研”促教,规范校本研修。校本研修是实现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经途径。我们建立了从校级、校际、镇级到片级、区级的五级研修网,并构建起完善的校本研修管理制度,严格做到“五定”,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定场所、定记载,并对校本研修实施五级管理,即校长管理,教务处管理,教研组管理,备课组管理,自我管理,从而确保了校本研修的持续、规范运行。

   

学校工作,德育为先。为更好地开展校园德育工作,提升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我镇以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为目标,充分调动学校少先队和德育处组织的活动优势,以生动活泼的主题活动弘扬社会主旋律,丰富和活跃校园德育氛围。

   

1、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为主题。全镇各校先后举办多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如国旗下讲话,学雷锋先进班级、先进个人评选,“学雷锋”手抄报展等活动,并结合“北京奥运,你我关注”的教育主题,各校举办了“迎奥运,促和谐”的爱国主义读书征文活动和有奖知识竞答活动,并充分利用妇女节、劳动节、建队节等重要节日,通过举行队活动、出版宣传栏、开展主题活动等形式,培育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的民族情感和集体主义观念,激励学生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和志向。

   

2、融德育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中。“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各校以少先队总队为龙头,开展集体默哀三分钟活动,并运用班会、主题队会、校园橱窗、校园广播等形式在学生中开展“我为灾区人民献爱心”活动、举办“我与汶川心连心”的演讲、图片展、地震知识讲座等活动,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与祖国和灾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高尚情操。义城中心小学陈国平老师身患黑色素肿瘤,全镇立刻行动起来,开展了“大爱无疆,与爱同行”募捐活动,此举培养了学生们奉献爱心、扶危济困的道德情感。此外,各校在校园广泛推广校园集体舞、古诗童谣创编操、“科普大篷车”进校园、与城区学校小朋友开展“手拉手”互助活动等等,一派和谐文明、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正在迅速形成。

   

3、充分发挥各自的特色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义城中心小学结合学校当前正在申报包河区特色学校,积极开展了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实践活动。通过专题讲座和出版专栏,发挥“绿色小卫士”作用,开展环保集体签名活动、“秸秆禁烧”宣传活动、美化校园活动、美化社区清洁活动、美化教室布置比赛,以及进行“绿色奥运”主题创意展,还通过支教老师的专题培训和指导,引导学生们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再次利用,设计出服装、玩具、教具等。再如,南徐小学利用与校毗邻的义城敬老院这一德育教育基地,向学生们进行尊老爱幼教育,并利用“九九重阳节”开展送温暖活动,等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长期有效地开展,切实提高了广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

   

四、强化安全工作,创建平安校园。

   

1、健全管理网络,完善各项制度。学校高度重视安全工作,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专人负责安全,认真贯彻执行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签订了安全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了各校的安全工作责任。并制定了安全工作计划,完善各项安全工作制度,建立健全校园突发事件预警机制,落实各项应急措施,制订了《学校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处置预案》,提高了全体师生员工的防范意识和安全应急能力。

   

2、加强安全教育,落实长效管理。 我们重视抓好学校的安全教育,充分利用班会、少先队活动、活动课等途径进行学科渗透,通过讲解、演示和师生紧急疏散演练,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运动伤害、防火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同时,以建设平安、卫生、文明、和谐校园为目标,认真落实校园管理各项措施,定期对校舍、教学设施等进行安全常规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并综合治理校园周边环境,规范学生出入校门的行为,消除安全隐患。【2】

以下内容与本文【2010年小学全年发展工作总结】相关,可查阅参考:规范民办学前幼儿教育办学行为工作总结

农村信用社新聘员工培训工作总结

大学第四届学生会工作总结

体育兴趣小组工作总结

局行风评议工作总结

2010年初一美术工作总结

“乡土素材在农村初中生写作中的运用研究”工作总结

居委2010年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计划

到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3、重视健康教育,加强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我们积极配合卫生防疫站和当地的卫生部门做好麻疹、腮腺炎等春、秋季节流行传染病的接种工作,向学生开展相关的宣传预防工作,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等等。本年度,全镇无一例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本年度,义城中心小学被评为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五、调整结构布局,完善硬件设施建设。

   

本学年,为了支持滨湖新区“大建设,大发展”,我们大胆地调整结构布局,将办学条件落后、生源严重不足,已不能适应我镇发展步伐的周坎小学整体并入南徐小学,并利用暑期对周坎小学的全部校产和师生进行了清理和分流,此举既集约化了我镇有限的办学资源,又使全镇目前的结构布局渐趋合理化、科学化,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拥护。由于周坎小学的融入,南徐小学的办学条件与硬件设施严重不足的问题逐渐凸现,为此我们积极争取资金8万元为该校配备了600套崭新的课桌椅,并争取到资金20万元用于该校的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兴建,不日此项工程即将上马。另外,我们已报告区教育局,拟打算下学期为义城中心小学新建一条塑胶跑道和一座水冲式厕所。届时,我镇的校园环境和整体面貌将焕然一新,学校的长足发展与生存空间将显得更为广阔。

 

在以后岁月里我们中心小学一定要坚持“创学校特色教育,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方针路线,坚持把中心小学打造成义城镇教育品牌的发展战略,多方筹措资金,争取政府和教育局的支持,完成中心学校的整体规划。狠抓常规,提升教研水平,深入贯彻“教学是中心,教学质量是生命线,课堂教学是主渠道”的思想,脚踏实地查找不足,实现教学质量再升一个台阶。

  

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形式内容创新、富有时代气息的活动,加强师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爱家乡、爱学校教育,法制教育和国防教育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狠抓师德教育,努力铸造一支德才兼备、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的队伍,培养造就一批校内外有影响的骨干教师,并通过组织骨干教师上观摩课、指导青年教师等形式,发挥其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带动、导向、辐射作用。实施科研创新策略,整体提高教学质量。继续加强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巩固区“科研先进单位”成果,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积极开展校本教研,以教研促教改,深化素质教育。

这就是我们的学校的!

(3)

以下内容与本文【2010年小学全年发展工作总结】相关,可查阅参考:规范民办学前幼儿教育办学行为工作总结

农村信用社新聘员工培训工作总结

大学第四届学生会工作总结

体育兴趣小组工作总结

局行风评议工作总结

2010年初一美术工作总结

“乡土素材在农村初中生写作中的运用研究”工作总结

小学德育课总结篇6

一、建立高效的德育教育和管理队伍是德育工作开展的前提

德育工作是做人的思想的工作,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培养学生学会做人比学会做学问显得更加重要。因此,必须要建立一支高效的德育教育和管理队伍,建立一支以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以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为指挥中心,以全体干部、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为主体,学生全员参与的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学校德育工作队伍可以按照“一套班子,五条线”的德育工作网络来组织和形成。 “一套班子”是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为组长,对全校德育工作负总责,德育校长和相关部门具体负责。 “五条线”: 1. 党支部——团队、工会——教职工——学生; 2. 德育副校长——政教处、少先大队委——班主任、中队辅导员——班委会、中队委——学生; 3. 教学副校长——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任课教师——学生; 4. 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庭——学生; 5. 社区(街道、村组)——德育基地(传统教育、实践活动、国防教育)——学生。在这个网络下,党支部、校委会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决策层,掌握全校德育工作的方向;政教处、教导处、少总室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层,具体制定有关制度、方案;年级组、教研组、大队委、班委会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层,负责落实有关精神,组织有关活动,总结有关工作。

二、健全完备的德育管理制度和方案是德育工作开展的基础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德育管理的规律,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具体情况制定一系列德育管理制度和措施,使德育工作逐步走上管理制度化、内容系列化、形式多样化、方法科学化、行为自觉化的规范化轨道,这是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基础。

关于学校德育制度,首先是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条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

其次,实践活动要以理论为基础、以理论为保障,依据国家教育教学法规,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出具有本校特色的、操作性强、能有效推动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相关的常规制度或规定。如:思想政治工作总体思路和设想、学校德育工作的年度计划、每周或每月的安排、政教处工作职能、政教工作人员分工、班主任工作职责、学生干部工作职责、学生一日常规、学生礼仪规范、学生思想品德评定实施办法、“校园之星”评选制度、学生宿舍管理制度、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班级量化考评办法、班主任工作量化考评办法、学生管理及违纪处分办法等。

还有,学校德育具体活动的开展,也必须要有比较详细的方案,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按章操作,依法办事。

三、组织积极向上的课内、课外活动是德育工作的基本内容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最根本的育人工程,学生成长各个过程中所需要吸收的营养,主要是通过课堂来提供,课堂教学中的德育也是最丰富的教育,因为课堂教学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集中传递古今中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多种多样的精神文明的内容。对此要求各科任课教师立足课本,掌握自身所任学科的特点,紧紧抓住学科优势,将学科中可以发掘出的德育内涵寓于本学科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德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此外,坚持在活动中育人的原则,逐步形成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内容,学生课外活动等为途径的系列德育活动也是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内容。

德育活动应该讲求序列性、主题性和连续性,每月的德育活动可以结合该月的特点或重大时间纪念日来开展,比如:元月,进行文艺演出,展示学生的才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三月,开展有意义的绿化环保行等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四月:法制教育,培养学生法制意识,安全意识;五月:火红的青春,文化艺术节;六月:远离营业性网吧,毕业畅想,接受祖国挑选,评选文明班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模范少先队员。七、八月:夏令营,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九月:尊师重教,国防教育,新生入学教育;十月:国庆征文,歌颂祖国,新少先队员宣誓仪式;十一月:爱我学校演讲赛,诗歌会,朗诵会等,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十二月:越野长跑,健身、砺志行动等。

此外,还可以开展一些常年进行的活动:开设心理辅导室,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开好主题班会,升旗仪式和国旗下的誓言,办好校园橱窗、黑板报和校园广播等。

这些活动应该是积极向上的,符合正面引导的原则,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活动,纯化学生的德行,开启学生的心智,升华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文明礼貌的行为作风、勤奋求学的进取精神、团结拼搏的团队精神,从而形成“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良好育人氛围。

四、总结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成果是促进德育创新和发展的动力

小学德育课总结篇7

题目是文章的灵魂,文章的结构都是围绕着标题进行的,而介绍时代背景能使学生有效的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在这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则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再见了,亲人》一文,教师让学生从题目入手,“亲人”指谁?“再见了,亲人”是谁对谁说的话?为什么称他们为亲人?简单的几个问题,很快从情感的角度把学生拉进了课文。接着,介绍时代背景: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把战火引向中国边境,同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同志的率领下,开赴朝鲜前线和朝鲜人民军共同抗击美国侵略者。在中朝人民军的沉重打击下,美国侵略者被迫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分批撤出朝鲜回国。本文是作者在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撤离朝鲜时写的。学生从审题和时代背景的介绍中领会了“亲人”的含义,中朝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也深切地体会到中朝人民那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在表演中渗透

表演,既能把抽象的文字符号真实的还原,又能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它是语文教学中理解课文内容、渗透德育的重要形式。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课文内容,结合语言文字的理解巧妙地运用表演法,能真正地起到文道结合,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如:《巨人的花园》一文,为了让学生真正领会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表演:“巨人回来时,孩子们在花园里是怎样玩的?巨人回来了,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斥责孩子们,孩子们怎样的呢?”在表演时,引导学生尽量用姿体语言把当时真实的心情表现出来,通过表演,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把课文内容真实地再现,也从表演中深深地明白:“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3.在朗诵中渗透

朗诵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形式,通过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朗诵,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以及确立口语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能力。

朗诵要借助眼神、手势等体态语来帮助表达作品感情,它主要是通过声音、手势、姿态等把感情传达给听众,引起听众共鸣。在朗诵时关键是要带着某种感情,向听众传达一种思想。如《落花生》一文中,对“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等果实那样高高的挂在枝头,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等句子的朗诵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几种事物的不同特点,通过语调、语速的变化,强调花生的果实与其他的不同,从而向听众昭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又如《开国大典》、《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地震中的父与子》、《养花》等等,通过朗诵不仅使学生受到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社会国家的教育,而且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4.在小结中渗透

小结主要是围绕本课教学的知识点进行的。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可以是学习完一个或几个自然段后,也可以是学习完一个完整的知识点后,还可以是学完全文后对整篇课文进行综合性总结与延伸时。总之,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下的小结都是教师有目的性的行为,带有一定的思想倾向,这正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最好时机。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当学完第二段,“眼前的场景”和“人们的回忆”以后,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作为小结:“这样把眼前的现实和对过去的回忆对比着写有什么作用?”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理解后,教师用一句话作归纳小结:“这样写,更能体现出人民失去总理、国家失去栋梁的悲痛情景”。学完全文后,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进一步作总结:人民为失去这样的总理而悲痛,,人民的好总理,您永远活在人们心中,人民永远怀念您!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总理的热爱、怀念和崇敬之情。

总之,在小学语文精读课教学中,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的同时,结合实际,巧妙地融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牢牢把握住德育的特征,将语文教学活动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发挥它的育人功能,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性美,塑造完美的人格。

【摘要】传统的思想教育以苦口婆心的说教为主要方式,这种教育方式早已不适应新形式下的德育教育。只有在潜移默化的中,德育才能起到真正育人的效果。语文教材中的精读课文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资源,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好精读课文恰如其分地渗透德育,是一门值得探讨的艺术。

小学德育课总结篇8

1.在解析课文词句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无论哪个阶段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要想读懂课文,明白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内容和观点,都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对其进行理解和分析,探究其中的德育内涵,从而达到领会课文思想底蕴的目的。诗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小学生通过学生古诗来了解我国悠久的民族历史文化,领会博大精深的诗歌文化,诗歌是古人运用简单、有韵律的语言来抒感的方式,通过学习和了解可以陶冶小学生的情操,进而达到爱国教育的目的。

2.在朗读课文时渗透德育教育

“以读为本”是语文课程教学的标准,学生通过带有感彩的朗读,能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课文中的重点段和重点句子,并对此进行反复地朗读,不仅能够增加小学生的语感,为语文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的能力;还能让小学生通过朗读来激发小学生的情感,使小学生在精神方面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达到渗透德育教育工作的目的。

3.通过问题情景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对不明白的事情很喜欢问“为什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爱发问”的特点,对课文构建一些有趣而且有探索价值的问题情景,通过问题可以很快地将学生带入到课文情景中,即激发了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很容易让小学生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再通过教师的深入引导,挖掘其内在的思想品德,从而达到渗透德育教育工作的目的。4.在总结回顾中延伸德育教育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老师可以通过回顾和总结课文的含义来延伸德育教育工作,对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和启发,让小学生自己回顾课文重要内容,再以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总结课文的内在含义,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还能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5.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延伸德育教育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不仅培养小学生阅读、理解、写作能力,还是培养小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小学生的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渗透德育教育,使德育教育得到进一步延伸,达到更好的德育效果。

二、正确处理语文教学与德育关系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