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综合实践课教学8篇

时间:2023-01-10 10:31:20

综合实践课教学

综合实践课教学篇1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课;重要性;策略

作为一门新兴的开放式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要特征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所以,在新时期充分认识到开展综合实践课教学的重要性,合理开展综合实践课,成为小学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街一。

一、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综合实践课是以活动为主的一门课程,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研究对象,在具体的活动中发现问题,充分发挥学习主体作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促进他们的发展与进步。

2.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综合实践课比较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而且在开展综合实践课活动时,很多教师通常会使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一起研究课题、实施计划,促使学生在分工合作的过程中掌握沟通技巧,拥有组织能力和合作能力。

3.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信息时代,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是衡量人才能力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通过问卷调查、参观、访问或者上网等方式,获取信息,并且根据信息的种类,进行整理和处理,以完成自己的课题,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会逐渐提高。

二、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有效策略

1.结合教材内容,合理制定活动目标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动手能力不强,在以往的活动过程中,教师通常对活动过程都是一手包办,没有充分给予小学生挑战问题的机会,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这一科目开设的意义。为了真正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并结合教材内容等合理制定活动目标,指导他们运用理论知识,尝试着分析、处理、解决难度较小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抗挫折意识,提高抗压能力。在实践中,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活动范围和活动时间,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促使学生能够遵守组织纪律,完成活动任务,以提高教学的质量,提升综合能力。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让他们自己去了解市场上各类铅笔盒的材料、价格、图案以及使用时间等,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丰富生活经验,进而提高认知水平。

2.创新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小学生的思维活跃,但自控意识薄弱,集体意识不强,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多元化的组织形式,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参与程度。可以带领学生在放学后、双休日或者课余时间等在区域较大且安全的地方活动,引导他们运用计算、写作、摄影等方式收集、处理信息。

3.科学评价实践成果,增强学生的信心

小学生有一定的好胜心,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适当进行鼓励和奖赏,正确引导他们积极向上,适当进行评价,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可以设立“最大进步奖”“最佳设计奖”“资料搜集王”等奖项,鼓励小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实践热情,鼓励学生遇事多动脑、勤动手,提高综合实践教学的效果。同时,在活动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参与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处理方法等,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改进,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

4.合理选择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实践兴趣

综合性、实践性是综合实践课的主要特点,这也就决定了教师需要结合课程特点,合理多样化地选择教学资源。例如,教师可以开展“家乡土特产”“我喜欢的家乡歌曲”等活动,让小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生活,进行收集、整理,以全面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将生活与学习结合,达到课程开设的目的。

总之,综合实践课是小学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是提高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必要途径,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小学教师应该重视综合实践课教学的重要性,根据小学生的发展需求,合理开展综合实践课教学活动,科学选择教学资源,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梦园.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6,3:19.

综合实践课教学篇2

一、深入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小学综合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满怀教学的热忱,重视从教学中提升自己。小学生是非常喜欢动手操作的,教师要和小学生一起进行实践操作,全力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小学综合实践课中很多时候都需要进行综合动手实践活动,是一门动手能力占很大比重的学科。教师要深刻阅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深刻了解我们国家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教师要调整教学计划,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精心设计好每一个主题的教学活动,全力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

二、教学研究活动实现成长,教学反思中实现提升

小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师要经常参加一些组织的课程,集体研究备课活动,在活动中取得收获。教师要潜心研究设计教学活动,有效指导学生提升实践能力。教师要在运用理论知识武装自己和实践反思中逐渐生长和提高自己,重视领悟实践反思活动对提升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水平的意义。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师要不断追求教学进步,重视实现教学反省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教师要充分领悟教学反思对教学的帮助作用,重视学会反思自己。每一节课后,教师都要反思自己的优点在哪些地方,缺点在哪些地方,应该可以怎样改进和提升自己,记录自己的优点和得失。教师要重视记录实践过程中的感悟和反思,总结自己的想法,产生科学有效的思考,形成好的学习习惯。

三、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的教学策略

1.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学习主题,选择学生可以操作的学习主题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重视学生体验式教学,重视教会学生积累知识和培养能力。小学生的学习内容来自于客观的生活实践,所以,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问题中选取活动的课题,实现小学综合实践教学和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再让学生欣赏一些教学类的手工作品、视频资料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收获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明确教学活动的目标,实现目标式教学 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的目标。在实施课程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喜欢的物品,并在上课的时候汇报物品的特征,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研究性活动。这样,学生高兴地走上讲台,就能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升沟通的能力,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教师在课后反思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让教学更加具有目的性。

3.教师带领学生逐渐完善活动方案,实现从简单到复杂,不断优化细化 小学综合实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精心梳理出学生的活动方案,重视培养学生做事情之前,要充分考虑到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哪些方面会有一些问题出现。教师带领学生充分完善活动设计方案,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进行方法指导和过程跟踪

教师可以教会学生怎样收集资料,学会运用哪些方法来进行资料的搜集工作,教师也要教会学生哪些方面更加实用和快捷。教师可以教会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带领学生进行采访、调查问卷、网络查询等活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采用采访考察的方法,带领学生广泛收集大量的信息,并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摘录。

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可以教学生从简单的观察、调查入手,以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教学生学会讨论和合作,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教师要建立多样的评价体系,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发展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教师要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学习的方法,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教会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反思,学会实践,学会发现自我,展示自我,体验到自己的价值。教师可以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设立多个奖项来奖励学生,例如“最佳设计奖”、“最大进步奖”、“资料搜集王”等,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提高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综合实践课教学篇3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教学评价 评价项目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阵地,是不同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实践产物。课堂教学对践行课程育人理念、实现课程育人价值、提升学生的课程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堂教学的评价研究是倡导推广“以生为本”、“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教学理念,构建完善“和谐共生”、“教学相长”、“绿色健康”教学生态,促进学生“合格+特长”发展的重要抓手。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的一门必修课程。课程定位旨在改变“学生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开展多样化的实践学习,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整体认识[1]。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体验并初步学会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和目标定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关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强调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分析与诊断,重视对学生学习潜能的发现和发展,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2]。评价内容不仅要包括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管理、教学效率、教学基本功等,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应用、参与探究性实践活动的过程体验和感悟思考等。评价要重视师生的自我评价,强调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达标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相结合,重视实践与反思,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多元主体参与,多种渠道反馈评价信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

坚持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功能和目标定位作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制定和实施评价工作的重要导向,通过课堂教学评价引导教师和学生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程育人水平。

2.激励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注重并发挥对教师和学生的激励作用。多鼓励、少批评,多引导、少说教,引导教师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使学生自觉、自主地完成教学活动任务。

3.差异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差异、风格特色和兴趣特长,引导教师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能力水平上取得最大程度的发展。注重对不同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的差异化评价。

4.全面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注重课堂教学和学习活动的整体性,重视对教师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知识、能力、观念、情感、兴趣等进行全面评价。

5.多元化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注重评价主体的多维性、评价方法的多样性、评价形式的多元性。广泛引入学科专家、教育同行、家长、学生等参与开展过程性评价、达标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

6.发展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强调对评价结果的发展性解释和运用,引导教师和学生开展纵向比较,以“入口”量“出口”,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

三、评价项目

1.教学思想

教学思想是教学行为的灵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堂教学应该突出“素质教育”、“以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发展”、“因材施教”等新课程理念和教育思想[3]。

2.教学态度

教学态度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堂教学应该体现“热爱教学工作”、“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为人师表、严谨治学”、“认真做好课堂教学准备、组织管理和评价反思”等教学态度。

3.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堂教学目标体系应该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组成。教学目标要以国家教育方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为依据,结合教学对象的认知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实际情况而科学设定,努力体现使每个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4.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要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性质定位和课堂教学目标,突出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生成性、时代性等特征,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在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课题、开展研究。将理论讲解与实践体验结合起来,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5.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的重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堂教学方法要体现多样化原则,综合运用理论讲授、自主探究、小组合作、集体展示、启发引导、实践体验等方法,突出实践教学、体验教学、启发教学、探究教学;要体现适切性原则,精选并灵活运用与教学目标、内容和对象相符合的教学方法,满足教与学的实际需要;要体现时代性原则,创新传统教学手段,科学运用现代教学工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6.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学质量的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要集中突出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实际,层次脉络清晰,具有一定独创性[4];二是教学结构安排科学合理,教学环节和步骤衔接得当、紧致有序,教师教的时间与学生学的时间比例恰当科学。

7.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是教学质量的核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看学生理论学习、实践体验、内化生成了多少东西,受到了哪些教育;二是看学生获得了多少激励和满足。前者主要体现在学生知识的增长、学习方法的获得、技能的训练、智力的发展、情感的陶冶、意志的锻炼等方面,后者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的培养上等。

8.教师素养

教师素养是教学质量的支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教师要充分体现广博的综合知识技能素养、精深的专业知识技能素养和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素养。仪表端庄、大方得体,语言准确清晰、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启发性强,板书布局科学、工整美观、条理性强,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教学仪器开展教学。

参考文献

[1] 陈志等.普通中小学研究性学习课程指南(实验)[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2] 田慧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综合实践课教学篇4

一、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特点

从小学数学的综合实践课特点看,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数学综合实践课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其教学内容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找到原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而对教学知识内容有更为深刻的体会和认识。其次,数学综合实践课具有创造性的特点。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应重视对理论知识内容的丰富和讲解,引导学生结合学习经验对数学知识有深入的认识,从而使数学问题变得更加直观化。最后,数学综合实践课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可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发散思维,用创造性的方式而增强数学认知[1]。

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模式

(一)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

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和作用,对学生给予足够的尊重,以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数学综合实践课的学习中,从而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例如,在“长方体的包装方案”这一综合实践课中,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而完成长方体礼盒的包装任务。这一过程中,小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内容加以有效应用,且在互动交流中分析与解决教学问题,不仅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而且可提高其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小学数学的综合实践课开设中,教师应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进而为小学生提供有利的学习环境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在“超市购物”的综合实践课中,教师可以将一些日常生活用品、文具用品等作为教学道具,以布置小型的超市,并标好价格标签,鼓励学生分别扮演营业员和顾客,进而对购买商品的价格总和及找零钱等内容进行计算。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还可在此基础上,增加问题难度,即为学生设置“超市打折促销”的综合实践课。如此,可在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基础上,提高小?W生的学习热情[2]。

(三)深入挖掘教材资源

将综合实践课教学模式有效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求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资源,以促进数学教学活动的全面开展。所以,教师应以数学教学知识内容为基础,联系生活而设置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既能增添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又可提高教材资源的利用率。例如,在“为我家铺地砖”的综合实践课中,教师为学生设计家庭作业,即学生回家后,对地面的实际面积进行测量,之后选择某一地砖的规格,计算如果为地面全部铺上地砖,需要多少块?花费多少钱等。

(四)采取新型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的综合实践课教育中,教师有必要采取新型的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可在综合实践中融入游戏,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而且符合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对提高小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发挥积极的作用。其次,在综合实践课教学中,教师注重将生活化教学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重视促使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为学生创设开放而自由的教学活动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乐趣。同时,教师鼓励学生联想生活中的常见场景,进而更为生动而直观的开展数学教学[3]。

综合实践课教学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综合与实践;内容

一、“综合与实践”课的预期效果

“综合与实践”课与传统课堂乃至传统实践课不一样,“综合与实践”课更加重视和强调教育主题的多样化,其目的在于通过对多种教育方式的研究和实践,对学生的个体特性进行保护,并且使学生的思维更具认知性和挖掘性。课程当中,学生获得了宽泛和自由的学习空间,能够主动地参与和掌握学习活动,在谋求自我独立兴趣的导向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得开发,而教师则化身为一个完全意义的引导者。

1.综合性

“综合与实践”课应当具备鲜明的综合性,对学生各种能力进行锻造和培养,这主要表现在:①综合包含知识理论教学、实践活动、课堂思考、学生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形式,能够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②综合各种形式的教学,包含多媒体教学、合作式教学、提问教学、小组教学等,丰富了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式,增加了教学环节的趣味性;③综合了多种教学目标,传授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只是最为基本的,关键还在于锻炼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

2.实践性

“综合与实践”课其主旨便是强调学生在活动中汲取知识,在行动中感知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并不是片面地追求学生的“作为”,而应当是学生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通过手脑结合来锻炼自己,开发自己。这是一种科学而且性价比高的实践过程。

3.开放性

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综合与实践”课更加开放。首先,它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并且能够调动所有学生积极性的一种课堂形式,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很难产生排斥感和疲劳感;其次,它拥有很多开放性的问题和内容,答案没有固定性,学生能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和推断能力,而解答问题也不局限于教材内容,所涉及的范围更为宽泛,更加灵活,正好符合小学生异想天开、纯真活泼的天性。

二、“综合与实践”课内容的设计

1.拓展教学

在课堂中,教师应该以教材为基础,借此拓展学生们的学习空间,为学生确定具有价值的探究主题。例如,能被2、5整除的数个位一定为0,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个知识点之后,还可以为学生拓展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可以为学生出一道题:1×2×3×4×5×……×

98×99×100的积的末尾零的个数?很明显,这个问题与上面的教学主题相对应,这样通过提问的方式拓展了教师教学的空间,帮助学生探究了更具有价值的主题。

2.情境教学

将情境教学模式引入到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中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在综合实践课上可以设定特定的超市购物的场景。在活动开始的时候,让顾客自行选择商品,然后告诉顾客,现在巧克力在进行优惠活动,优惠方式有两种:第一种买一包巧克力优惠六元人民币,第二种每包巧克力价格19.2元,买两包赠一包,然后让顾客选择比较优惠的购买方式,这时顾客就会快速地计算优惠的价值,选择合理的优惠方式。在整个实践活动中,既使学生在浓厚的欢乐氛围中度过,同时还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计算能力。

3.开放教学

小学数学的“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必须要注重学习的开放性,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时,还要去尝试认识社会,在情感中去体验解决问题的方式。例如,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道开放性的问题:在2011年的春节,小明将三万元存入了银行,定期为三年,在存款到期的前一个星期,小明的母亲突发急症住院进行治疗,这使得急需用钱的小明非常为难,所以请同学们帮助小明想想办法,解决住院费的问题。这时,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得到了许多方法,在归纳出这几种方法之后,最后学生和教师再一起讨论,找到最合理的方法。这样既让学生们将课本中的知识活学活用,同时还帮助他们更加深入了解了利息的有关知识。

三、保障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1.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教师虽然在“综合与实践”课中完全处于指导者和旁观者的地位,但无可厚非的是,教师同时还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课堂中灌输何种理念,以及达到何种效果,都与教师能力直接挂钩。因此,提高教师的素质,将会对该课堂的实施和研究提供充足保障。一方面是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对课堂的设计和安排,对知识和教学理念的理解程度,对学生特点的掌握和开发,对教学活动的总结和反思等。另一方面,要培养教师的沟通能力,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能力,要让课外“综合与实践”拥有可行之机。

2.加强社会宣传力度

学校方面,通过对网络工具(QQ、邮箱、视频等)的运用,将“综合与实践”的核心理念和教育优势传达给社会,初步博得社会特别是家长的认同之后,广泛地汲取外界意见和建议,以之作为下一阶段教育教学工作革新的参考。班级方面,建立起以班级为主题的统一通信平台,如论坛、讨论群、微信群等,邀请家长参与到课外实践当中,并且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家长也能够一目了然。

3.改革既有教学制度

主要是对教育教学工作评价机制的改革,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借此推动“综合与实践”课的开展和升华。评价标准大致分为三个阶层,第一阶层是对“综合与实践”课开展现状的评价,即考评教师是否转变了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而采纳了新式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设计是否符合既定理念;第二阶层是对开展结果的评价,考查学生是否能够接受该教学模式,是否获得了多方面的成长;第三阶层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评价,主要是查看是否积累了一阶段的教育经验,是否获得了一定的教育启发,并能够开展下一阶段的教学革新。

四、总结

“综合与实践”是我国教育现代化改革与发展下的创新举措,它的产生与发展均对我国未来教育事业产生着深远影响,从现实角度看来,唯有推行“综合与实践”口号,才能够更好地在教育中保护学生的个体特点,创设出更加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综合发展。在此过程中,需理性地认识到该项教育活动本身存在的问题,立足于综合建设与发展的基点,发挥各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作用,循序渐进地研究和探知教育新方式。

参考文献:

[1]龚晓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策略探析[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3(01).

[2]刘 霓.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探索及思考[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4(03).

[3]王秋菊.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之综合性[J].教育教学论坛, 2013(47).

[4]李秀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谈[J].小学教学参考,2014(03).

综合实践课教学篇6

关键词:激发兴趣;综合实践;途径;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267-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是多样化的、有趣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实践与综合应用”这种新的学习形式,这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也是数学课程内容的一个亮点。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数学学习由被动向主动、有趣、丰富的学习方式转变。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是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它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性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开展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活动中的一些收获。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是组织综合实践课的基础

学生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兴趣如何将直接影响到课程目标的达成。教师是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课活动前,应积极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感兴趣的探究问题。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尊重每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赏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丰富多彩的个性体验和个性化的表现。在对学生的评价上,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例如:采用自评、他评、组评、师评、家长评等多种评价方式。重过程,轻结果,重视体现评价的阶段性、过程性。以此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使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真正成为学生实践、创新的乐园。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要给每个学生的主动探究搭建平台,满足每位学生的个性需求。由于我们的学生惯于从课堂获取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随机给学生提供帮助和探究的资源,这些做法,促进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

二、组织探究学习是开展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有效途径

在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活动中,仅仅明确教学目标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一个具体的项目来组织开展探究学习活动。例如:可也从以下几方面来组织:

1、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究主题。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活动的主题设计,不是先决定教师该教些什么,学生该学些什么,而是先要思考学生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寻找探究的主题。如:学生在学习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都知道一个数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5整除,那么它的个位肯定是“0”。这时一位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1×2×……×99×100所得积末尾连续有几个零?顿时教室里议论纷纷,争论不休,于是教师抓住这个契机,引导学生确定了“末尾‘0’”的探究主题。因此,在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捕捉确定探究主题的意识。要善待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具有探究性价值的主题。

2、制订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究方案。在确定数学综合实践探究活动的主题后,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制订综合实践探究方案。根据各年级学生学习的认知特点,方案的制订必须经历一个循序渐进过程。中、低年级,主要以引导为主,高年级主要以拓展延伸为主。例如:让学生拟定探究目的、探究的内容与方法、探究的步骤及时间安排、预期的探究结果内容等。制订探究学习方案,可以增强探究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为学生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探究活动指明了方向。

3、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探究活动要渗透合作意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小组成员之间既有明确的分工,被动参和惟我独尊的情况。又要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通力合作。如: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互动。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活动空间,以获得更多的相互交流机会,以利学生更自然、更大胆、更主动地进行交流合作,产生共生效应,达到共同发展与提高。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学会在合作中与人协调和施展自我,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

4、引导学生交流数学综合实践探究活成果。交流的目的不是评判探究成果的优劣,而是创造一个真诚倾诉和启迪学生思维碰撞的机会。通过倾听分享他人的活动成果和心得感受。交流与分享的成果内容,不仅包括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究问题、还包括实践活动的过程和内心体验。例如:在探究过程中感受最深的是什么?遇到过哪些困难?这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等。

三、优化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在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中具有导向和监控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在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方面的作用。必须构建新的评价机制,这是确保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

1、在组织数学综合实践课活动的时,应转变传统的单一评价模式,不能把学生作为被评价的对象而被排斥在评价主体之外。而新的教学课程评价理念则主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开放性和互动性。因此,我校部分年级在评价中采用了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家长参评、教师综合评定的民主的、开放性的多方协商评定法,使学生也成为评价的主人。

2、在评价内容上,由过去注重知识向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转变。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决定了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而以往的评价内容,只关注学生的卷面成绩,考试的内容仅局限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数学综合实践课的评价的内容除学生的学业成绩外,还依据课程标准,从“情感与态度”、“合作与交流”、“课外实践”、“创新与思维”等非学业方面进行评价,丰富评价内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合实践课教学篇7

一、发现问题,确定课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围绕主题活动实施的,主题选择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要富有生活性、趣味性、时代性,面向学生生活与已有经验。贴近学生年龄和心里特点,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在确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实际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确定活动组织形式,通过讨论、交流确定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

如我校五年级同学在回家的路上发现本市的内沟河经常浑浊不堪,散发着恶臭,为了弄清内沟河的污染状况和因此造成的后果,同学们经过观察、讨论,确定了活动课题“关于内沟河的污染研究报告”;三年级同学确定“清源山传说(民间故事收集)”;四年级同学确定“用电的安全”等。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主题是灵魂,选择好主题是活动的首要环节。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或课题越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社会现实,学生越能够较好地操作,越有积极性。

二、精心组织,确定方案

方案是活动的蓝图设计,是活动的关键环节。方案设计得优劣直接影响探究活动的进行。设计方案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个小组将自己的计划在全班交流,并组织生生之间的互动,即让学生在与人交流的基础上,在别的小组汇报后,能展开充分的讨论,学习其他小组的方法,反思自己计划的不足,进一步完善计划,在此基础上,各小组再修改完善计划。

如在“关于内沟河的研究报告”中,同学们设计了各自的研究方案,有的主张沿路调查,有的主张问卷采访,有的主张实验,……通过讨论综合,我们确定了最终的实施方案:1、设计活动计划表格;2、沿路观察、访问、拍相;3、查阅资料:内沟河的原貌;4、用河水进行种养植物和喂养金鱼的实验;5、总结报告。

三、实践活动,突出主题

实践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核心。综合实践活动应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知识量有限、自主性不足等原因,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加以有效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在“关于内沟河的研究报告”中,由于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绘画能力、思维能力各部相同,故而在本次活动中安排了小记者、摄像师、植养员、宣传员、信息员等几种角色,学生根据能力特长自主选择担任的社会角色。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加学生亲身体验的机会,经历活动的各种感受,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向他们介绍科学探究的方式,使学生减少活动的盲目性。另一方面,针对学生的疑问,提供必要的指导,根据学生的思维进程进行启发,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始终处于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再次,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角色特点应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四、总结评价,注重互动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总结评价的作用是使学生再现活动过程,对活动中的体会进行回味,对活动的探究成果进行陈述评价,从而激起学生再次探究的欲望,为下一个主题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心里基础。

综合实践课教学篇8

关键词 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 校本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一门新型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新的课程体系,并将此类课程的宗旨定位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表明,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国际教育改革前沿是保持同步的。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大举措,是新的教育教学观、课程观在课程教学领域的具体体现。这类新课程开发,对于有效改善中小学课程结构,丰富课程类型,切实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师教学观、课程观的更新将发挥独特作用。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的必要性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基本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校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发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而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在符合国家核心课程标准的情况下,对学校的某些课程进行校本化建设。

1.综合实践课程校本化有利于解决“课程悬缺、候补”现象

学校在设计、开发、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过程中,需要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这有利于学校、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了解。通过对校本课程设计,教师能够更好的把握综合实践活动与本校资源的有效结合,使课程内容更适合本校的条件和本校的学生发展,从而更好的解决了课程悬缺和候补现象的出现。

2.综合实践课程校本化有利于解决“低效、片面”现象

学校根据教材统一的计划实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然有不符合学校自身条件的内容,这些因素不仅影响了课程实施的质量,还会影响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损伤学生的兴趣,不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校本化的道路不仅能够避免出现由于统一计划带来的活动形式呆板、整齐划一,还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创作热情,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校本课程克服了课程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联系不紧密的问题。有利于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在学习中积累经验、丰富知识技能,更有利于学生养成科学研究和探索的方法与态度,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资源与课程的有效结合,有利于提高课程效益,提高学校资源的利用率。

二、落实课程设置要求,确保教学到位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落脚点还是在教学上,因此学校要把综合实践活动课列入学期重点工作计划。第一,要把综合实践活动课放在和其他课程一样的高度,要求集体备课,注重专题研究,严格教学检查。第二,要保证足够的课时,开齐课程,更新教学理念,打造高效课堂,要保证学生社会实践课每学期不少于两周。第三,组织编写教材,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常态化。第四,建立学生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学生和教师个人资料数据库,完善学生个人成长档案,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和综合素质评价的网上操作系统。第五,在课堂教学上,首先要保障课程开齐开足,不能停开或少开,按要求配齐教师、课表、教材,其次要重视教学方式的改进和观念的创新,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教学目标。

三、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教师是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质量的关键,因此一定要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在教师配置上,第一,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师资力量跟得上。在师资配置上,要优先安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培养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骨干力量,这是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础条件;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在课程管理上,在教师考核方案上增加了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考核,促进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方面的探索实践的积极性和规范性。另外,组织开展多种方式的教师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培训和交流的方式有外出学习和校内开展讲座和座谈会等等,以促进教师在心理上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视,以及对开展活动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的充分了解和深入研究。

四、丰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践主体是小学生,因此要针对小学生的特点,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使小学生通过参与各项活动,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同时也强化了教师和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创造有利于活动开展的校园氛围。比如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可以将课程的每项内容都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和交往、协调能力,可以利用节假日搞好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在开展每项活动前都要确定好主题,活动的展开要充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以确保活动目标的顺利实现。

五、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注重实效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