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七年级生物教学8篇

时间:2022-05-26 08:35:45

七年级生物教学

七年级生物教学篇1

一场无硝烟的战“疫”与我们不期而遇.疫情阻挡了我们踏进校园的脚步,但是它不能阻挡我们的学习之旅。响应停课不停学,我们架起网络的桥梁,把生物课堂建设在空中,在网络上惊醒心灵沟通。

平常利用微信给学生推送练习题、qq签到、钉钉直播等不同的网络工具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学效率较好,学生上课率比较高,真正能学到知识。现将总结如下:

一.教学经验:

1.考虑到线上教学的缘故,每节课的任务比较适中,不论优秀生还是差生都可以完全接受。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完成教学任务。

2.采用讲练结合的形式,目前每学习两节课,就会拿出一节课用钉钉连麦对进行检查反馈,同时让学生练习有价值的练习题,到达学练结合。

3.在课堂上加些与生活有关的知识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期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让学生们的每一节课都能有意义!

4.课后落实。每节课后,老师们都会布置相应的作业,以此来对本节课知识的巩固。要求做完发群里检查,就本班而言,大多数同学能做到对自己负责,只个别同学作业马虎,敷衍对待。更有三五个迟迟不交,任你千呼万唤唤不来。

5.采用组长负责制,每个班级都相对应分出几个组,让组长负责本组学生的签到,收发作业,讲解个别简单的题目,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教学问题:

1. 个别学生应付现象比较严重,按时签到,但是过程中不知道做什么去了,个别学生的自律性不好。

2. 上传答案不清楚,看作业比较耗时间,耽误课堂效率

讲题时候部分学生喜欢跟风,滥竽充数,学生有没有真正的学

3虽然是一个预习和学习的过程,但是碍于平台难以掌控,导致真实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并不理想,很难把控和监管。

4布置的作业不能有效批阅,导致个别学生会出现侥幸心理,不能有限完成作业,甚至有的同学根本不完成。

三.教学衔接:

1.学校正式开学后,七年级生物要针对学生假期网上学习的内容,进行测试,认真分析测试结果,及时查缺补漏,据此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指导教师制定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2.是安排好新学期的补课工作,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学生无法参加全程学习,另外由于线上教学,学生的掌握情况不一,教师要利用课下时间补齐。组里要做好调查,摸清哪些学科哪些学生需要补课。

七年级生物教学篇2

[关键词]分层提问 中学生物 个体差异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2-0174-01

七年级生物课堂分层提问实则是提问的难度适宜把握,对学生个体差异的正确对待,因材提问,让每个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应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和权利,这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因此中学生物的课堂分层提问非常重要,本文主要从分层提问的重要性和分层提问的策略进行论述。

一、分层提问的重要性

(一)体现了教育的公平

分层提问关注的是学生因基础和知识存在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教师不因学生的差异而放弃对学生的全面教育,分层提问体现了教育的公平。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课堂主人翁意识

对学生不能一刀切,也不能对学生特殊关注,这使得学生发生分化,如果课堂中只关注那些积极举手、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会导致基础差的学生厌学和弃学。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生物学,对生物学充满了好奇,学习的热情很高,在课堂上更应该关注所有学生,通过分层次提问,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三)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提高

分层次提问,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具有激励作用,答对了得到老师肯定和同学们的鼓掌,对学生来说是成功的。他成功了会更加自信,会更加努力,有了努力的心理在学习生物学时会更加的拼搏。对于层次低的学生来说,简单的问题更易答对,一次次小小的成功对学生是一种激励,会更自信。对于层次高的学生来说,稍有难度的提问,对他是一次考验,对自己能力的认可,他会觉得老师非常器重他,心里的自信与自豪感会增强。

(四)有利于增加师生情感

分层次提问让学生得到锻炼,学生会觉得这样的老师可敬可亲,让学生对教师充满了感激之情,增加了师生的情感交流,有利于教师的情感教学,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中学生物课堂分层提问策略

(一)课前准备的分层

首先教师应认真研读生物学教材,明确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分成高中低A、B、C三层,备课时应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内容,准备好分层次提问的问题、技能训练等。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放矢,教学难点的突破通过提问由浅入深,分层次突破。

(二)对班级学生分层

根据教学目标的分层,教师把学生分为A、B、C三层:A层为高层学生,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态度端正,课堂纪律保持好,成绩优秀;B层为中层学生,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课堂纪律保持较好,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层为低层学生,知识基础、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纪律保持差,成绩欠佳。对学生分层目的是为了具体掌握学生的学习现状,包括成绩和能力,跟踪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动态变化。分层的依据是:(1)学习和接受知识的能力为主要分层标准;(2)课堂纪律遵守和学习态度为第二标准;(3)影响学习成绩的各项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为辅助标准。

(三)教学过程中提问的分层

七年级生物教学过程中提问应由浅入深,对C层次学生提问,一般从生物学的基本概念、识记层面上去提问,学生回答适合自己水平的问题,享受了成功的喜悦,树立了自信心,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关注B层次学生提问有助于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因为B层次学生占据全班主要的人数,对B类学生提问应增加提问的难度,对他们的提问应进行一定的分析综合。

A层次学生思维敏捷,他们喜欢挑战性的问题,即综合性问题、分析性问题、评价性问题。对他们的提问需要一定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结合上述研究,对课堂分层次提问做了如下的设计:

展示性提问就是直接能从课本上找出答案,主要是对学过的知识和概念的提问。提问时要注意设计新颖,让B、C层的学生感兴趣,注意力集中。参阅性提问指的是没有固定答案,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让A层次学生有发挥的空间,提升他们的能力。

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分层次提问时,注重做到注意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辅以简洁、幽默的提问用语以及默契的眼神和既夸张又适度的肢体语言,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实践证明,分层提问不仅加强了提问的针对性、整体性、层次性,减轻了教学负担,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分层提问,整个班级学习兴趣盎然,互助、协作精神大大加强。

【参考文献】

七年级生物教学篇3

    一、生物教学工作

教学上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积极推进素质教育。重视对学生进行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并考察学生的生物探究能力,让学生进行探究实

二、科学教学工作

针对小学生科学课的教学,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尽量有针对性的设置教学方法,符合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对难点章节的教学处理上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各方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从书本上抄抄写写。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并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七年级生物教学篇4

1.在实验前应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教学中实验观察是学生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生动的感性认识形式,它往往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并在观察思维的参与下渗透知识。在观察前,必须对学生预先提出观察目的和任务,在实验观察中寻求某种答案,这样有利于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中。例如: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中资料分析,我们应先提出实验观察目的和任务:1. 甲瓶、乙瓶中澄清的石灰水浑浊程度是否相同?为什么?2. 在实验装置中为什么要设置甲、乙瓶?3. 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环境中的气体有什么差别?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观察、去思索、去探究。学生在实验观察中很容易发现:甲瓶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小,这说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较少,乙瓶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较大。通过这个实验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甲瓶是这个观察实验的对照组。通常的说,实验组减去对照组的变化数量,可以得到实验组产生的变化数量。但是这一实验观察只是定性观察,因此,只能起到对比的作用。人体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少,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多。由此可以推测:在人体中也发生了类似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根据对呼吸道和肺的综合分析,可以推断这一变化发生在肺部。

2.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和求实的态度

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对赖于正确的观察程序和方法,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2.1 先整体观察再局部观察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全面进行观察。抓住事物的本质的各个方面及其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样才能达到认识事物、掌握知识的目的。

例如:在教七年级生物上册时,观察根尖的结构,先让学生用肉眼看,观察认识根的形态,然后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根毛的位置,根尖的结构。认识和掌握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及成熟区,根毛的细胞结构特点。局部观察和细微观察相结合,在观察中注意抓住事物最基本的特征和属性,寻找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从而发现事物各个侧面的特点。又如:在组织学生观察花的形态和解剖花的结构的实验时,首先观察水稻花与桃花的形态特征,在观察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桃花盛开的时候会招引许多蜜蜂前来传粉?而水稻花为什么不能招引昆虫传粉?从而是学生认识和掌握风媒花与虫媒花在形态结构的区别,然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两种花的解剖。再仔细观察桃花子房基部的突起结构中有蜜腺,通过这个实验观察,综合分析,使学生弄清花蜜产生的原因。而风媒花的结构却没有桃花这种蜜腺结构,从而使学生弄清了虫媒花与风媒花的结构差异,认识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花在本质属性方面的联系与区别。

2.2 相互对比观察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纵横比较进行观察,在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相互对比观察能使学生从平常的现象中寻找出不平常的东西。从相似的事物中找出差异,以及从差异中找出共同点或因果关系。例如:我们在观察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形成结构时,一是叶脉的结构,平行脉或网状脉;二是茎的结构,有无形成层;三是种子胚的结构,单子叶和双子叶;另一方面单子叶与双子叶植物在叶序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这是因为它们都属于绿色植物,叶序相似之处是因为光合作用的缘故。例如:鳞翅目昆虫的分别要从翅、胸、腹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别主要通过观察胸部,常见的灰蝶科与凤蝶科容易混淆。我们通过对比观察能从中找到异同点,灰蝶科翅正面花纹少,颜色比较单一,腹面花纹较多,颜色较杂;而凤蝶科翅正面和腹面花纹和颜色都多。这样通过对比观察学生对科、种的生物特征就容易掌握和理解了。

2.3 加强重复实验观察

七年级生物教学篇5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

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学》(七年级下册)。

三、具体措施:

1、继续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和提高。

2、继续探究符合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和模式。

3、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

4、学习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教研教改。上好课,设计好教案,写好教学反思。

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导语;运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6、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例如,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等。

7、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8、重视探究性报告的撰写和交流。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9、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成课程目标。

四、教学要求

1、在教学中要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4、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组合好直观教具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七年级生物教学篇6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能够拥有较高的应试能力,考出好的成绩。

二、教学任务:

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学》冀教板(七年级上册)。

三、具体措施:

1、对生物学困生,要真正了解他们对生物学习的态度,分析学习不好的原因,个别找来谈心,上课随时关注他们的反应,看他们是否参与到学习中,是否对生物有兴趣,鼓励他们多回答问题,对于他们的变化做好记录。课外走进他们的生活,带领他们去了解一些实际性的生物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导语;运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3、继续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和提高。

4、继续探究符合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和模式。争取呈现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校本教研,上好课,设计好教案,写好教学反思。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成课程目标。

5、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例如,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等。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鼓励学生学会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重视探究性报告的撰写和交流。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要求:

1、重点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分析能力。

2、在教学中要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3、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4、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七年级生物教学篇7

年级:七年级

科目:生物

课型

概念课

课时

2

主备:

主讲:

课题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教研组长签字:

教学副校长签字: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预习,了解心脏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2、通过观察图片和观察看视频,总结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3、通过学习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认同体育锻炼有益心脏健康;

二、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情景导入】

1.猜谜语

胸中有个大桃子,拳头大小差不离。

劳逸结合巧安排,任劳任怨干到底。

(打一人体器官)

2.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心脏为什么能不停的跳动?血液为什么总是从心脏流向动脉,又由静脉流回心脏呢?

体验探究

认知概念

一、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一)观察与思考(通过阅读课本,完成填空)

每小组的同学观察心脏的模型,结合P61

“心脏解剖图”讨论思考下列问题:

1、心脏壁主要是由什么组织构成的?由此可以推断它具有什么功能?

心脏是由

组织组成的,由此可知心脏具有

的功能。

2、从心脏壁的厚薄来看,心房与心室有什么不同?左心室与右心室又有什么不同?请试着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从心脏壁的厚度来看,心室壁比心房壁

,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

。心脏的

发达,因而能够强有力地收缩,将血液泵至全身各处的器官。

3、心脏四个腔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心脏的四个腔之间的关系是:

相通,

相通。

心房与

脉连通,心室与

脉连通。左心房与

脉连通,收集来自

的血液,并将血液送到

,左心室与

连通,将这些血液泵至

;右心房与

连通,收集来自

的血液,并将血液送到

,右心室与

连通,将这些血液泵至

4、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有什么特殊的结构?这些结构有什么作用?

心房与心室之间有特殊的结构

,这种

只朝向

开,从而保证血液只能从_

流向

。心室与动脉之间也有

,这种

只能朝向

开,从而保证血液只能从

流向

(二)、心脏的工作过程:(通过预习,同桌两两互说)

二、血液循环的途径

1、体循环的途径:血液由

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

、各级

,最后汇集到

,流回

,这一循环途径称为

。体循环主要是将_________和_____供给细胞利用,并把细胞产生的__________等废物带走。所以体循环后,血液由含氧_____、颜色_____的______血,变成了含氧______、颜色______的_____血。

2.肺循环的途径:

流回

的血液,经

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

,再由

流回

,这一循环途径称为

。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_________进入肺泡,肺泡中的____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_________结合。这样,血液就由含氧_____、颜色_____的_____血,变成了含氧_____、颜色_____的______血。

3.体循环是血液从

出发回到

,肺循环是血液从

出发回到

,于是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

二氧化碳等废物

氧、营养物质

右心房

主动脉

组织细胞

肺静脉

肺泡

4.请完成以下血液循环的途径:(自行总结填写)

实线表示动脉血

虚线表示静脉血

5.观察P63“血液循环模式”图,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设想一个红细胞从左心室出发,随血液到达指端。这个红细胞将沿着怎样的路径回到心脏?再回到心脏前,它还有可能到达脚趾吗?当它再度从心脏出发,它有可能到达脚趾吗?

(2)上述这个红细胞在指端的毛细血管处和肺部毛细血管处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有什么意义。

课堂小结

达标测评

1、当堂达标检测

1.血液经过肺循环后,发生的变化是[

]

A.养料增多,颜色由鲜红变成暗红

B.废物增多,颜色由暗红变成鲜红

C.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D.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2.静脉血和动脉血相比[

]

A.含氧少,颜色暗红

B.含营养物质少

C.含二氧化碳等废物比较少

D.它存在于静脉中

3.心脏的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保证血液的流动方向是[

]

A.心室心房动脉

B.心室心房动脉

C.心房心室静脉

D.心房心室动脉

4.学习有关血液循环之前,四个同学在议论如下的话题,现在请你根据学过的知识,判断一下,哪位同学说的是对的?[

]

A.心脏有四个腔,上下、左右都是相通的

B.动脉中流动的血液叫做动脉血

C.人的心脏形状像桃子,大小跟自己的拳头差不多

D.血液循环有两条完全分开的途径,即体循环和肺循环

5.观察心脏的实验中,你发现心脏的四个腔中,________的壁是最厚的。[

]

A.左心房

B.左心室

C.右心房

D.右心室

6.用玻棒尝试心脏四腔分别和哪条血管相连,可以发现右心室连接[

]

A.主动脉

B.上、下腔静脉

C.肺动脉

D.肺静脉

7.心脏是________的动力器官。用手感受一下你的心脏的位置,它在________________。在下图中正确标出心脏四个腔的位置。

七年级生物教学篇8

一、认真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理念

1、坚持每周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

2、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使自己逐步领会到“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一年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

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表现在:

(一)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1、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听公开课多次,使我明确了今后讲课的方向和以后课该怎么教和怎么讲。

4、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强求一律。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游戏、比赛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相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作为教师,应该明白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后进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尤其是在学习上后进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而后进生转化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所以,一年来,我一直注重从以下几方面抓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

应当纵向地看到:后进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

2、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首先帮助后进生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其次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后进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该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该在稍有一点进步时得到老师的肯定。

3、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教师不应有丝毫虚伪与欺哄,一旦学生发现“有假”,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被看作是在“演戏”。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他们,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