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临床内科医生工作总结8篇

时间:2022-03-10 06:19:18

临床内科医生工作总结

临床内科医生工作总结篇1

关键词:循证医学模式;儿科实践教学;临床实习

中图分类号:R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081-02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医学教育的缺陷日渐明显,以往教学过程中只强调传授知识的灌注式教学方式、经验式的教学方式、以技能培训为目的教学方式远远不能适应医学发展的需求。以往的儿科临床教学,学生从校园走进医院,无论是在教室还是在病房,教学形式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对临床实习学生们来说,除了跟着带教的老师查房、写病历、记病程记录、看操作,就是听老师小讲课,整天忙忙碌碌,收获却不佳。同学们所掌握的儿科理论知识与临床工作常常脱节,实际操作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欠缺。当问及临床个体病例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相关问题时,就不会归纳总结,常常答不出来;当面临临床实际问题时,往往缺乏临床思维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不能够将所学到的医学知识横向联系。遇到儿科病人病史采集困难、患儿不配合体格检查、与家长沟通时又缺乏技巧,导致写不好病历、不知道怎样进行诊断和治疗、医嘱也不会开。如何培养实习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临床思维的能力、以及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是值得我们儿科临床教学工作者重视,并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国内已经开展了“标准化病人临床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病案式教学法”等不同的方式进行临床教学,对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20世纪70年代英国流行病学家、内科医师Archie Cochrane提出循证医学的理念。1992年加拿大David Sackett教授正式提出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的概念:EBM是以证据为基础的临床医学,其核心是任何医疗措施的实施都应建立在最好的医学科学信息的基础上。临床医生必须慎重、准确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佳研究证据,同时结合医生个人的专业技能,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善地结合起来,制定出系统而全面的病人治疗措施。循证医学作为目前国际医学领域兴起的新型临床医学模式,为我国传统临床医学及教学模式带来新的启示。处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循证医学模式已被越来越多的儿科临床工作者接受,并应用于临床工作,指导儿科临床实践,也使儿科临床医学工作模式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使儿科医师能及时获得准确、可靠、前沿的医学信息,提高了儿科疾病的诊疗水平,使儿科医师能更好、更全面地为病人服务。

基于循证医学的理念,针对提高儿科临床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儿科实习学生主动学习及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我们在儿科临床实习教学过程中,开展以实习学生为主体,以儿科临床常见的疑难病例及其症状鉴别诊断作为切入点提出问题,分为不同的专题,如:小儿惊厥、腹痛待查、新生儿呼吸障碍、血尿待查、发热原因待查等。通过不同典型的疑难病例,用疑难病例讨论的形式,结合病案导入式教学及问题导入式教学方法,在病例讨论前一周,把要讨论的病案资料打印后发给实习同学。学生为主导,分小组进行讨论前的准备工作,运用EBM医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现有网络平台查阅国内外有价值的文献,收集与病案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等方面有关的资料,并学习对资料的准确性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把所获得的儿科理论知识横向联系,分析总结出与病例相关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要点及其相关依据。

在疑难病例讨论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分析总结的报告做成多媒体文件。病例讨论时,由各小组学生为主导,进行知识的分享,教师引导进行重点、难点的讨论。从而提高实习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同学们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拓展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同学们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这一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掌握儿科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带着问题去学习。通过网络平台等相关的信息技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热情。通过对所查阅国内外文献的收集、整理、分析,总结出与问题有关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等方面的资料,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真正做到授之于渔。同时能不断拓展实习学生的临床思维,培养了学生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基于循证医学理念的要求,改革儿科临床教学的方法,采取典型疑难病例讨论的形式,提倡启发式和诱导式教学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不仅仅单纯掌握现有的医学理论知识和技术,更进一步加强了实习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对实习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使学生将儿科理论知识与临床工作紧密结合,而且让同学们将所学到的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将基础学院学到的计算机课程、文献检索课程的相关知识与儿科临床实践相结合。通过这一教学方法的改进,随着网络技术的产业化和普及化,医学生将能够运用更多的现代科学技术获取大量的文献信息和医学资料,使医学生能在以后的医学工作中掌握更多主动学习的机会,以获取更有价值的新知识、新技术,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医学观,使医学生们学到保持自我更新医学知识及临床技能的方法和技巧,使他们能在大学毕业后的工作中始终保持学习并不断获取最新信息的能力,实现医学教育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终身学习的良好临床医学教育模式,培养出更多能适应医学科学发展的新型临床医生。

在基于循证医学理念的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必须查阅相关文献、学习相关医学资料,不断提高,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从而促进儿科临床教学从经验型向科学型的进一步转变,使儿科临床教学水平不断提高。通过这种基于循证医学理念的儿科临床实习教学方法的探索,我们能逐步提出更完善的运用EBM理念指导儿科临床实习教学改革的方案,并推广应用于儿科临床实践教学,进一步提高我们儿科临床教学的质量。

医学教育是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临床医学教育观念已不能适应现代医学的医学教育需要,引入循证医学模式为导向的临床医学教育新观念是必然的趋势。循证医学教育模式的采用,对促进医学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提高临床医疗质量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建勇,齐素萍,李慧,等.引入循证医学理念改革儿科临床工作[J].实用医药杂志,2007,24(9):1138-1139.

[2]张莉,于莹,吴红梅,等.七年制儿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医学教育探索,2006,5(9):856-857.

[3]万朝敏.对循证医学在儿科临床实践中应用的思考[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4,4(9):591-592.

临床内科医生工作总结篇2

 引言

在医学教育中,临床实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时期,是通过带教,将医学生的课堂理论知识转变成临床实践经验的一个重要过程,实习医生临床实习效果直接影响着毕业质量,同时还会对实习医生以后的工作质量产生影响,所以,临床教学工作,使实习医生充分掌握临床上的多发病、常见病及临床医生的基本工程程序。在临床医学中,外科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外科中实习医生的带教质量将会对其专业技能与素质的培养产生重要影响,所以,临床带教中,非常重视实习医生的带教质量。

本文选取外科实习医生48名进行临床观察,给予他们带教指导,分析不同带教方法对教学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进行临床实习的外科实习医生48名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的所有实习医生均通过我院的技能考试及专业基础知识笔试,并且所有实习医生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将48名实习医生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实习医生均为24名,对照组中,男性实习医生17名,女性实习医生7名;观察组中,男性实习医生15名,女性实习医生9名。对比两组实习医生的考试成绩及一般资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将两组实习医生用于对比。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实习医生传统的带教方法进行临床指导,主要由外科部门的主观领导进行带教,相关指导工作由临床医师负责。

观察组实习医生则根据总结以往的实习带教经验作为指导依据,实习带教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带教老师的选择。由于临床外科专业中对工作能力的要求较高,同时,还要求丰富的临床经验及理论知识,所以,临床带教实习医生时,一定要选择具有较强亲和力的医生或者首席医生作为带教老师,不但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够提高实习医生的实习质量。

②实习时间的合理安排。根据临床外科工作的具体要求及实习医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在临床时间过程中,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带领实习医生参观医院,使他们尽快熟悉医院及病房环境,同时,对外科的相关疾病特征也进行相应的了解,并且还要熟悉双级病房的具体情况。

第二个阶段,带教老师亲自示范实际的临床操作模式,使实习医生能够尽快了解临床操作实践。

第三个阶段,实习医生要对实践性学习进行总本文由收集整理结,同时,还要结合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归纳自己在临床实习期间的收获,针对自己的收获与不足进行讲解,与同时期的实习医生进行分享。

③对实习医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一般来说,在临床实习中,实习医生通常被安排进行相关巡查,管床数量为5-8张,由于管床太少,实习医生接触的病历较少,难以将临床经验水平提高;如果管床太多,又会导致他们缺乏足够的学习时间,难以将临床知识消化总结。所以,带教老师将新病人入院后的相关检查、病史书写、初步诊断、必要检查、治疗方案等交给实习医生负责,之后,带教老师对新病人的情况了解后,针对实习医生的医疗记录,及时检查诊断及治疗,纠正错误。

④基本手术技能训练。临床带教中,临床操作基本技能训练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包括两项内容,分别为临床操作注意事项及临床操作技能培训;要求在实习过程中,实习医生树立无菌观念,自觉遵守无菌操作,养成良好的临床操作习惯。在带教过程中,带教老师可以给予实习医生正确的指导,使实习医生能够尽快熟悉人体不同部位的解剖知识,同时还要了解各项手术适应症、术后并发症等。

⑤带教过程中,带教老师一定要指导实习医生进行病史采集,检查患者病症。带教老师在旁观察,发现实习医生错误的地方要及时纠正,同时,还要指导实习医生准确的病史收集法及身体检查方法,同时指导实习医生反复进行实践,通过实践不断完善实践水平。

⑥注重医德培养。在临床诊治过程中,有些患者为了某些目的,可能会对临床医师行贿,如果在实习过程中,实习医生遇到这种情况,带教教师一定要向实习医生进行详细的解释,告知他们不能接受贿赂。

⑦术后康复护理。虽然实习医生进行实习的最主要目标是成为临床医生,但是,身为一名医护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掌握必要的临床护理措施,学会主动关心患者。

1.3 评价方法 实习完成后,对实习医生的实习效果进行评价,主要有以下几种评价方法:

①对所有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发放一份本院自制的问卷,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为患者对实习医生的满意情况,患者针对问卷中的主要内容进行评分,总分低于60分为不满意,总分在60-80分之间的为基本满意,总分超过80分为非常满意。

②带教老师对自己所带学生的本次实习结果进行评分,主要针对实习医生本次实习中的临床操作表现进行评价,总分低于60分的为不及格,总分在60-80分之间的为及格,总分在80与90分之间的为良好,总分数超过90分的为优秀。

③实习医生之间相互打分。在同一时期进行实习的实习医生相互之间互相评分,10分为满分,去全部评分的平均值作为最后得分;平均分低于6分的为不及格,超过6分的为合格,平均分超过8分的为优秀。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所有实习医生结束实习后,对两组实习医生的实习效果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具体情况如下。

2.1 患者对实习医生的满意情况(表1)

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共有125例,对观察组实习医生的满意度为98.4%,对对照组实习医生的满意度为83.2%,两组满意度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带教老师对实习医生的评分(表2)

对比两组实习医生的整体合格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对比两组实习医生的优秀率,观察组(50.0%)明显优于对照组(16.7%),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实习医生之间的互评情况(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出,两组实习医生的合格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两组实习医生的优秀率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观察组(62.5%)明显高于对照组(37.5%),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内科医生工作总结篇3

我院为综合性三级甲等医疗机构,由1000张床位的新院区、800张床位的老院区、150张床位的眼科医院、300张床位的区域性医疗急救中心和有300张床位并实行二级标准收费、药房托管药品零利润销售的综合性分院组成。医院将临床药学室单独建科,现有2名主任药师和15名具有硕士学历的年轻药师承担全院5个院区临床药学工作。工作内容为原卫生部三级医院评审标准中要求药学部门开展的临床药师工作试点、临床药学服务、临床药物利用监测评价、处方点评和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等除了药品采购、保管和药房调配以外的药学服务工作。

2临床药学实践模式与探索

2.1药师培养专科化,临床实践专业化

临床药师在选定的内科范围中先对专科药物治疗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定向培养。主要包括每天由固定专科副高职称医师带教,参与查房、会诊和疑难病例讨论,针对专科常见病和多发病,重点学习掌握临床专科疾病诊疗指南及进展,结合典型病例进行药历书写,及时了解临床医护人员在药物治疗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医药专业人员互相学习交流,药师的专科临床用药知识与技能迅速成长。经1年的学习,除继续在该专科深入学习实践外,另对所负责各院区的与其专业相近的外科系统进行临床用药监测、评价和干预。例如:神经内科临床药师负责联系神经外科,负责处方点评监测网日常工作;呼吸内科临床药师负责联系胸外科、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麻醉科等,并负责麻醉临床应用监测及处方专项点评工作;血液肿瘤内科临床药师负责联系骨科、微创外科,并负责抗癌药、糖皮质激素和血液蛋白类辅助治疗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和专项处方点评;内分泌科临床药师负责联系心血管内科、老年病科、皮肤科、中医科、康复科,并负责全院ADR监测报告以及中药注射液等其他高风险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和专项处方点评;消化科临床药师负责联系胃肠血管外科、肝胆外科,并负责抗菌药物监测网日常工作;肾内科临床药师负责联系泌尿外科并协助ADR监测报告工作。临床药师参与国家处方点评监测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工作,及时掌握全国及我院临床合理用药各项评价指标,实现医院合理用药评价的高标准。通过负责相关监测工作,工作领域由专科向专业扩展,工作范围由总院向分院扩展,并覆盖全院5个院区,实现了全院合理用药评价标准统一,药学服务从专科走向专业化,促进了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意识的提高。

2.2临床药师日常工作量化管理

临床药师日常工作包括:(1)每周在病房与医护人员访谈、访视患者,并对所负责科室出入院患者进行用药安全教育和咨询服务。特别是重点慢性病患者出院后的药学追踪服务、门诊处方和住院处方点评、典型教学药历与专项处方点评、药品使用动态分析报告等工作,上述工作均规定了量化考核指标。(2)每周1次参与所在科室的科主任大查房,掌握新入院和需要提供药学服务的重点患者的情况。每周至少药学查房2次。对新入院患者针对用药风险和依从性进行合理用药知识宣教。(3)每周需主动与所负责科室的不同级别医护人员访谈不少于5人次,重点收集对药品供应、质量和疗效的意见与建议,针对性地提供药物信息咨询服务。(4)与医护人员讨论药物治疗方案,协助报告药品不良反应。(5)对使用化疗药物、胰岛素、中药注射液等高危药品和使用麻醉、遇光热不稳定、易变色变质的特殊药品以及每日联合用药品种>5种的患者进行重点访视,积极干预不合理用药现象。(6)每月至少完成3篇针对专科疾病药物治疗的典型药历的书写,分析临床治疗过程,总结药物治疗效果,评价用药合理性,积累专科药物治疗经验。

2.3临床药学服务与参与医疗质量综合目标管理一体化

我院建立了医疗质量管理、医保控费和临床合理用药监测管理的联动机制,详细制定了合理用药监测内容、考核细则和不合理用药的干预流程。临床药学室作为医务处所属部门,重点评价不合理用药现象,重点监测药品的临床无指征用药、超说明书适应证用药、违反禁忌证用药、违反规定联合用药、无指征联合用药、重复用药、不适当使用小规格制剂增加患者费用、擅自改变给药途径和其他不合理用药等,并将不合理用药考核与医保控费指标相结合纳入医院综合目标管理。医院合理用药联合办公室为临床药师配备了临床药学管理系统(四川美康医药软件研究开发有限公司PASS.PHARMAs-sist),临床药师每天查房后利用电子病历质控系统查阅监测患者用药情况,并利用该系统对各自负责的临床科室进行处方点评。每周在科室业务学习时针对典型用药问题或病历进行交流讨论,提出干预措施,并由上级药师负责沟通和干预。科主任每月对临床药师监测发现的临床用药问题集中进行点评后通报全院。

2.4药物利用监测信息化,处方点评靶向化

医院临床合理用药软件针对医师处方或医嘱发生的潜在药物不良相互作用,以蓝、黄、红、黑灯给予不同级别的警示。医院临床药学管理系统实现了医院门诊处方和住院医嘱合理用药的程序化预判,对抗菌药物、国家基本药物的临床使用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对药品费用、消耗量等使用动态进行监测评价等。临床药师利用软件定期分析不合理处方的发生频率,进行处方、医嘱全样本监测和评价,对科室药物进行利用分析,对医院每个临床科室和医师个人的合理用药各项指标实现精细化管理。针对药占比>4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用药频度>40、抗菌药物使用率>60%以及Ⅰ类切口手术病历抗菌药物使用>30%的科室进行重点检查,检查抗菌药物的选择是否合理规范、用药是否有病原学检查依据、医师处方是否超权限、用药指征是否明确、用药疗程是否合理等;另将药品销量动态超常预警系统发现的浮动率>30%的药品以及销售金额排名前50位或排名出现异常变化的药品作为重点监测对象,重点监测临床使用适应证、用法用量是否超说明书用药等现象。发现问题时可以进一步按科室、医嘱、诊断和入出院日期等的检索功能,针对具体超常使用药品、问题频发科室和普遍发生的重点问题进行专项点评,提高处方点评的靶向性。

3临床药学工作成效

近5年来,我院每月诊疗人数超过13万,出院人数超过6千人次。临床药师除参与日常查房、会诊和咨询服务外,每月人均评价病历>400份,通过与医护人员沟通交流、点评通报等形式干预不规范或不合理用药100多次,极大地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与用药安全。

3.1合理用药监测数据质量可靠,用药金额明显下降

我院为原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处方点评监测网和国家合理用药监测网的首批成员单位,每月有大量的药品使用和临床病例资料需要提取、评价、整理和上报。同时需根据监测网反馈的各种用药监测信息,及时分析医院药物利用的宏观趋势,比较我院与全国同级同类医院用药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制订干预方案。据国家合理用药监测办公室年度监测报告显示,2013年我院合理用药监测数据综合评定为优。据国家监测网反馈数据分析,与2012年相比,2013年我院药品使用总金额年增加19.1%,远低于本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监测点医院水平,详见表1;2012年,我院药品使用总金额占本区监测点医院使用总金额的28.56%,2013年下降为24.46%,中西药均明显呈现下降趋势。

3.2抗菌药物专项治理成效初显

抗菌药物监测网处方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我院门诊处方平均用药1.93种、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2.75%、抗菌药物的总金额占处方总金额为8.31%,就诊使用基本药物目录品种为31.38%;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6.6%,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45下降到41。全院抗菌药物病历微生物标本送检率达30.2%;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也明显下降,尤以眼科医院最为明显,其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从90%下降至10%以下。3.3ADR监测报告数量和质量提升我院规模扩张多院区结构形成早在2011年底,因此选取5年时间内医院ADR,对其上报质量及数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13年上报ADR271份,较2012年增长33.58%;其中严重ADR报告13份,说明书未记载的新的、一般的ADR11份,报告数量较2012年同期增长38%,详见图1。

4讨论

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程中,医药分家、药品零利润销售等呼声此起彼伏,临床药学发展尽管表面红红火火,但在各级医疗机构的现实地位和发展前景却不容乐观。在医院快速发展过程中,医院信息系统已基本涵盖了医院的整个业务流程,但业内人士也提出,加强医院信息系统的内涵建设已成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与此同时,国内药学学者认为临床药学必须突出医药结合和临床实践这两个特点。临床工作者及相关管理部门都需要积极为临床药学工作创造合理氛围。因此,在有限的药学人力资源下,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做好临床药学工作,便成为医院药学人员参与医疗质量管理内涵建设的最佳选择。近年来,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先后在全国建立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合理用药监测网、处方点评监测网等强化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的监测管理体系,也为医院临床药学工作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研究表明,国家抗菌药物监测网对各医院获取客观、科学的数据资料,促进全国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作用;开展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共享系统的临床用药安全及药物相关医疗损害信息,可以宏观掌握合理用药的干预目标和力度。借助参与此番工作,不但提升临床药师对不合理用药实施干预并切实提高医疗机构的合理用药水平,让患者受益,且ADR监测报告可以发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作用。医院作为药品使用场所,临床药师开展ADR监测工作,具有天然优势且责无旁贷。《卫生部等级医院评审标准》规定三级医疗机构要实行临床药师制,配备至少5名专职临床药师开展临床药学工作。但目前国内临床药学工作模式和工作重点多有争议,也有学者提出为了确保药学服务实施的结果并保证其质量,制定一系列有效的标准是非常有必要的。我科根据医院特点制订临床药师评价考核办法和标准,使临床药师临床培养专科化,药学实践能力提升专业化。通过业务交流制度化和常态化、每周访谈医护人员定量化、访视患者重点化、点评不合理用药靶向化和ADR监测报告自觉化,快速提升了药师自身临床实践专业技能。临床药师除每周固定时间参与临床专科工作外,同时负责相关外科系统合理用药监测评价及不同的药学监测网工作,实现工作领域由临床专科向药物治疗专业扩展。事实证明,通过临床药师们的努力工作,医院临床合理用药取得了明显成效。

临床内科医生工作总结篇4

好方法,可以较大限度地挖掘并提高床位的利用率。

【关键词】归一分析法;床位效率指数;病床周转次数;病床使用率

【中图分类号】R197.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8-182-0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百姓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医院面临着患者增加,对医疗质量要求不断升高的压力。长期以来“住院难、手术难”的现象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这样的现象在大城市大医院尤为突出。在我国现阶段,通过短期内大规模增加医疗卫生投入来满足百姓的医疗卫生需求是不现实的。如何通过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切实有效满足百姓的医疗卫生需求,是当前医疗卫生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医疗资源有限、医院规模无法短期扩大且需求成本较高的情况下,提高医院的单位服务能力是是解决目前困境的有效途径[1]。

病床是医院收治病人的基础设施,是医院工作规模的计量单位,也是确定医院人员编制、经费、设备等的主要依据[2]。病床利用情况是临床科室管理好与坏的直接体现。因此,正确地分析医院床位的利用情况,最大限度地发挥床位的利用率,对提高医院单位服务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一般来说,反映病床利用情况的指标主要包括病床周转次数、病床使用率,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病床的利用情况。病床周转次数反映的是平均每张床位一定时期内周转的次数,病床使用率反映的是医院病床的利用效率。如果单一的使用病床周转次数或病床使用率去分析床位的利用情况,是很难发现床位在运转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需要建立指数模型,利用综合指数的统计分析方法将病床周转次数和病床使用率综合起来分析,即“归一分析法”。

本文采用“归一分析法”对某院2012年的床位工作效率加以分析。旨在通过此分析,发现病床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解决近几年该院存在的床位使用不均衡的情况,提高床位的利用率。同时也为该院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1 定义与统计分析方法

“归一分析法”即建立床位效率指数模型,该指数模型由病床使用率指标和病床周转次数指标的乘积构成。利用用床位效率指数来分析病床使用情况。其计算公式如下:

床位效率指数=期内床位实际周转次数/期内床位标准周转次数×床位使用率

根据床位工作效率指数模型可知:当实际床位周转次数与标准周转次数相等且床位使用率为100%时,则床位运转情况达到管理所要求的最佳状态,这种最佳状态即为等效状态。等效状态下的床位效率指数必为“1”, 当实际床位周转次数高于标准周转次数或病床使用大于100%时,病床效率指数大于1,这种状态为高效状态。反之,当实际床位周转次数低于标准周转次数或病床使用小于100%时,病床效率指数小于1,这种状态为低效状态。

实际工作中床位效率指数很少有恰好等于“1”的情况,所以本文依据分级医院管理实施规则要求,三级甲等医院床位使用率在85%~95%之间,年床位周转次数≥17次的标准,设定0.90~1.09之间为等效率运行,以此标准来判断床位工作效率情况[3]:

当效率指数

当效率指数=0.90~1.09时,床位等效率运行;

当效率指数>1.09时,床位高效率运行。

2 资料与计算方法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资料来源于该院病案管理科编制的2009~2012年统计年报、2012年月报以及统计台帐,资料齐全,数据准确可靠。采用归一分析法效率指数模型,各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病床使用率=实际占用总床日÷实际开放总床日

病床周转次数=期内出院人数÷床位数

床位效率指数=(期内床位实际周转次数÷期内床位标准周转次数)×床位使用率

其中,床位标准周转次数是用该院前三年的床位周转次数的平均水平来代表。即:设第t年第i月(科室)的床位标准周转次数为Xti。

Xti= (X(t-3)i+X(t-2)i+X(t-3)i) ÷3

3 结果与分析

3.12012年1~12月床位工作效率的总体趋势分析

根据该院2012年1~12月病床使用率和病床周转次数计算该院2012年1~12月病床效率指数,其结果和排位见表1。

经过“归一分析法”计算,由表1我们可清晰的看出见该院每个月的病床工作效率的高低以及病床工作效率的总体趋势。如果我们仅利用单个的病床周转次数或病床使用率指标,是很难判断的。

由表1可看出,总的来说,该院病床使用效率是比较高的,说明该院的病房管理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且该院病床使用效率呈现明显V型季节趋势。

由图1并结合该院2012年实际情况可知:一季度各月的床位效率指数大于1.09,说明床位处于高效率运行状态,但效率逐渐降低。这是因为1月末到2月初是春节期间,而我国的传统风俗习惯使得大多数患者只要病情不是急危重的,都会选择出院回家过年。二季度病床使用效率继续下降,5月份为等效运行状态,而六月份床位效率指数小于0.9,呈低效运行状态。这是因为该院从第二季开始为进一步提升医院的综合竞争能力,该院进行大范围的临床管理制度的完善、调整和科室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病床工作效率持续回升,且病床效率指数除了10月外都大于1.09,保持高效运行状态。这是因为6月份以后改造工作基本已完成,各科室的日常工作逐渐进入正轨,所以病床使用效率持续上升。

3.22012年1~12月病床使用效率的结构分析

根据该院2012年各临床科室1~12月病床使用率和病床周转次数,分别计算该院2012年该院21个科室1~12月病床效率指数,其结果和排位见表2、表3、表4。

同样的,仅使用单一的病床周转次数或病床使用率指标很难统一比较各临床科室的病床使用效率的高低。通过“归一分法”分析后,就可以直接、统一比较各临床科室的床位工作效率。

考虑到内、外科系统的差别,本文分内外两个系统分别列出各科室病床工作效率。由表2(内科系统病床工作效率)、表3(外科系统病床工作效率)可见,该院内科、外科病床使用效率是比较均衡的。内科系统有10个科室,其中高效运行的有7个科室占内科系统科室总数的70%,等效运行的有3个科室,占内科系统科室总数的30%。外科系统有11个科室,其中高效运行的科室有7个占外科系统科室总数的63%,等效运行的科室有3个占外科系统科室总数的25.8%。低效运行的科室有1个占外科系统科室总数的9%。

科室名称床位周转次数(次)标准周转次数(次)床位使用率(%)床位效率指数效率分析内科系统顺位全院顺位

眼科是该院唯一的一个低效运行的科室,这主要是因为眼科病床使用率小于100%所致。是否需要对其床位进行调整或加强科室管理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增加患者的收治人数,需要进一步结合科室情况进行实际分析、调整,提高病床使用效率。而该院的重点科室心内科(排名第2)、胸外科(排名第5)、骨科(排名第9)也确实是病床使用效率比较高科室。儿科病床周转次数和病床使用率都不低但是病床使用效率不高,主要是因为2012年小儿科周转次数相较前三年的平均水平来说有所下降怎样提高儿科病床周转率,需要结合该科实际情况进一步的分析。

为了进一步对该院各科室2012年1~12月病床工作效率的结构进行分析,本文利用2012年各临床科室1~12月病床使用率和病床周转次数计算了2012年1~12月各临床科室病床工作效率,详细数据见表4

通过表4,可以清晰的看到该院各科室病床使用效率的结构和趋势。从总体来说,该院的总体病床效率是比较高的,重点科室病床使用效率也比较理想。但是,从结构上来说,该院确实存在的床位使用不均衡的情况,有的科室病床使用效率较高(干部科效率指数高达1.67),有的科室病床使用效率较低(眼科效率指数仅有0.72)。从趋势上来说,各科室也有不同的季节趋势。例如:眼科病床使用效率一直不高,但2、3、12月份病床使用效率都大于1,病床使用效率较高。这是因为冬季期间来眼科做白内障手术的老人比较多的原因;心胸外科、心内科2、3、4月和7、8、9月份病床使用率较高这是因为这几个月份为放假期间,来医治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比较多。

4 讨论

总之,通过“归一分析法”分析,不仅可以从趋势上分析各临床科室的特点,还可以从总体上把握该院病床使用效率的结构。为进一步统筹、安排床位分配,提高床位的利用率,优化资源配置提供简单、明晰的数据分析基参考。

2013年该院将启用新的住院大楼,为进一步优化病床安排和合理调配资源,下一步应从各临床科室资源配置入手,进行清查、调剂和成本核算[4]。参考病床工作效率指数分析结果并结合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影响因素加强管理,有针对性地适当调整各科室病床设置。对床位高效率运行的科室,由于病人来源多,床位使用率和床位周转次都远远高于标准周转次和使用率,可以考虑适当增加床位,尽可能满足病人的住院需求;对于床位周转次低,而床位使用率较高的科室,在管理上要认真分析原因,加强学科建设,改善住院环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扩大收治范围,进而增加住院人数。对于床位低效率运行,同时病床周转次数和病床使用率都较低的薄弱科室,应加强人才的引进,提升技术力量和科室知名度等措施来提升自己的科室竞争力。总之,在当前综合性医院政府投入不足等客观条件限制下,只用提高运行效率加强自身内涵建设,通过提升医院病床整体效率,使医院在实现资源成本最小化时,实现医院综合效益最大化,并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1]。

参考文献

[1]仰东萍,李树强. 加强内涵建设 提高运行效率―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缩短平均住院日为例[J].中国医院,2011,15(1):56-57.

[2]李秋燕,赵广通,张乐,等.应用灰色多层次评判法和TOPSIS法综合评价医院床位工作效率[J].中国卫生统计,2010,27(4):399-400.

[3]陈秀金. 用归一分析法分析某院2008至2010年床位工作效率[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1):224-225.

[4]曲海燕.运用归一法调控某中医院病床工作效率[J].中国医院统计,2010,17(1):67-68.

[5]叶小群.用归一分析法对我院2011年床位工作效率的分析[J]. 医学信息,2012,25(8):171.

[6]王凤昆,房晓旭,等.床位效率指数在评价临床科室工作效率中的应用[J]. 中国病案,2013,14(2):48-49.

[7]李宝慧, 鄂市中心医院2008年各科室床位工作效率分析[J]. 中国医院统计,2010,17(3):261

临床内科医生工作总结篇5

1.1医院以医为中心临床医学工程发生于医学和工程学的交叉、渗透和结合,是工程学在医学领域发展的一个分支。因而作为学科发展建设应当围绕医学这个中心做文章、下功夫。在医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普遍感觉到比医生“差”。差什么呢?待遇低、职别低、调职、调级受限制;人员编制少;学术上、业务上发展空间窄等等。实际上,来自于对问题看法的角度不同,医院“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为中心”,所以临床医学是主角、是主导。对于工程人员应当尽量多的掌握各类与医疗诊断、治疗有关设备、器械的技术;及时指导、帮助医护人员更好的发挥设备、器械的功能。如何为临床一线服务,保证医用诊断、治疗设备、器材的正常运行是工程技术人员、设备管理人员的首要任务和主要工作职责。这种主角和配角或主要和次要的状况是医院工作的范围、医院工作的性质决定的,是谁也改变不了的。所以从事医学工程的从业人员必须在思想上真正树立以“医”为中心的观点。

1.2工程人员在医院处于从属地位充分认识医院的建立,首先来源于对疾病的治疗与防治,工程人员没有直接服务于病人,既便是从事运用仪器设备、医疗器械对病人进行检查,以提供生命体征的各项指标参数,与病人进行面对面的接触,如影像科的摄片技师,心电、脑电检测人员,直线加速器或回旋加速器物理师等,也只能提供给医生诊断、治疗的技术参数。而对于病人的诊断、治疗的确定和判断来源于医生对于病人各项指标、参数,尤其是对病人病史,产生原因的分析、判断、推理后作出最终的结论,这种对疾病诊断、治疗的流程和工作的对象,使我们看到了医生在病人的治疗过程中所起的决定作用,而临床医学工程人员处于辅助的、从属地位。一些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甚至已工作多年的从业人员对此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总认为自己经过十几年的学习,有较全面的工程技术专业知识,或经过多年的实践具备较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独立从事医疗仪器和医疗器械的设计,去解决临床诊断、治疗中出现的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本身是一个非常积极主动的动机,但更应该明确临床医学工程的工作:就是运用工程技术在临床医学领域应用,以提高对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治疗的痊愈率。离开医学、医疗,那么你的一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所有临床医学工程人员都应围绕医学,以“医”为中心。即使不在医院工作,从事临床医学工程教育、科研的人员也应树立以围绕医学展开工作的观点。

2将临床医学工程作为学科发展建设

2.1临床医学工程发展的必要性前面强调医学在医院的重要性及临床医学工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医学的发展起源于对生命疾病的治疗、预防研究,而临床医学工程伴随着医学的发展而发展,并极大推动了医学的发展。医学教科书几百年来变化缓慢,而工程学的教学内容是日新月异。新材料发展、传感器的出新、信息技术完善、计算方法提高……,临床医学工程的发展以及最新工程技术在医学的应用,使医学的发展达到空前水平,以至于当今医生诊断、治疗手段、方法、观念已经实实在在、完完全全依赖于工程技术的手段、方法。试想没有各种生命参数的检查,医生根本无法对疾病进行诊断;没有仪器、设备、新型器械的发明,医生对疾病的治疗寸步难行。然而医学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从实践到理论一整套学科发展体系优势,并且越来越细化、丰富、提高。而临床医学工程在医院虽然经过努力得到长足的发展,但大部分医院还没有形成整体的优势,有些医院甚至还停留在水暖工、电工等从事后勤保障人员代替临床医学工程人员的现状,并没有形成作为一个学科来发展的观点。

2.2临床医学工程学科建设内涵正因为临床医学工程在医院的现状,使临床医学工程在医院发展缓慢,有个别的医院甚至倒退,以至于出现了临床医学工程在医院的生存危机。前几年有的医院搞社会化保障,建议取消医工科或将医工科合并到后勤部门。这里有客观的因素,但真正的原因还在于临床医学工程从业人员没有将从事的工作作为一个学科来做。什么是学科,就是它具有本身独特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形式不一的发展途径、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目标明确的发展方向。临床医学工程哪些已经具备了呢?我们认为学科基础已经具备,它依赖于工程学方面的实践和理论的形成,象数学、电子、机械、信息技术的发展都支撑着临床医学工程作为一个学科发展的基础,并随着它的发展不断丰富、充实。而临床医学工程学科发展的途径是什么,我们从工程人员在医院从事的业务性质来分析,除了前一节提到的从事影像科的摄片技术,心电、脑电生物体征参数检测人员,加速器的物理师等等外,绝大部分临床医学工程人员都集中在工程科、器材科、设备科或医学信息中心等部门,从事设备、器材的采购、维修和其它辅助工作。那么作为学科发展途径,第一不能脱离所从事的工作,第二要有意识寻找专业发展的规律,并形成特色,逐步上升到理论,以不断的丰富发展。而在医院临床工程技术已渗透于医疗的各个部门,为它的发展提供了多种方式的发展空间。设备、器材的采购工作,从工作职责来看是采购的简单过程,但如果作为学科建设来从事这项工作,就应该将这种采购过程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来考虑,分析双方之间的关系,及其与其相关联的各种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包括社会的、行政的、经济的、政治法规的等。例如买一台仪器设备,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如何做论证,论证过程的规律、相关性;购买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仪器设备使用后,对该台仪器设备的性能、参数、使用过程的监测;仪器设备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考核、统计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就是一个寻找、探索的过程,而决不是一个简单的买与卖的过程。对这些问题的寻找和探索就是做学问,就是推动学科发展的途径。南京总医院在设备、器材采购过程中不断地实践-总结-提高,编制了《医院器材设备管理系统》,既保证了医院医、教、研工作的正常进行,反过来又用以指导采购过程的规范化,使管理水平走在同级医院前列。这种对问题的研究、解决,提供了发展的源动力。

2.3有意识的探索是学科建设的必然将临床医学工程作为学科来发展,通过有意识的探索、寻找工作的规律,将临床医学工程的实践上升到理论,并加以不断丰富、发展,每个在医院从事工程技术的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有了这种观点,才会更加主动、积极,自觉地完成所从事的专业工作。许多维修工程人员,虽然从事的是日常大量的修理工作,但他们只是从维修到维修,没有跳出维修局限,最后连自己也陷入了不愿维修,看不起维修的怪圈,感觉到没有前途。倘若换一种角度考虑问题:医学院的学生经过几年学习到医院从事医生工作,给病人看病这是必然的,而工学院校的学生经过几年学习到医院做什么?非常明确从事医院仪器设备、器械的质量工作;医疗仪器设备、器械的管理工作,但作为从事维修工程人员决不能仅限于维修和简单的管理,应当将维修工作、管理工作看作一个手段,一种途径,积累大量工学方面的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并通过维修、管理发现课题,通过与临床的结合,挖掘课题,以不断改进仪器设备的性能,不断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治疗痊愈率。南京总医院医学工程器材科几十年来,尤其是近几年愈来愈意识到维修工作对于从事临床医学工程工作的重要,主动、积极去做,不断发现科研课题,有些是自己选科研课题,有些是临床提出的科研课题,这一切都源于对维修工作的正确理解。如果将临床医学工程作为学科发展建设观点,都能作为每一个临床医学工程人员自觉的行动,逐步形成每个医院都能将临床医学工程作为学科来发展建设,最终形成整个学科的社会的优势。我院医学工程器材科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尤其是近几年数始终处于医院各科室的前十名,2003年达到第四名,个人数排名也名列前茅,做到人人都有;并先后获得国家、军队、省级奖共计41项,有力的提高了我科在医院中的学术地位,在医院形成了学科建设的整体优势。每一成员有一种不断向上的激情,奋发努力的干劲,评职称、调级别,调干上学都具有学科优势。

3拓展学科发展建设的内涵,提高学术水平

3.1基本范畴临床医学工程学科在医院的发展范畴,我们归纳分析,具有以下几个方面:设备器材采购、设备器材维修保障、制冷、信息化、影像技术建设以及与它们相关的库房、财务等等方面。这里的任何一项作为一门学问,作为一个专科建设,决不是完成某项任务所能涵盖的。南京总医院提出的将设备、器材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就是作为一个专业来做的一种有益尝试,他们将采购管理中心的问题专题研究,使学术水平提高。

3.2学术水平的提高着重于对工作对象的规律性探索对于医院每年用于设备购买的投资应是多少?以往有的医院是根据上一年或上几年的收益来决定;也有的医院是根据医院发展规划来决定;…,而它们运用资本在生产运行过程中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理论加以分析,提出了按医疗设备固定资产比例投入的观点,得到管理层的认可,成为医院投资指导意见。他们通过连续三年对仪器设备使用率的考核,运用计算程序进行分析、统计,找出了问题,建立了“设备实行医院内部租赁”模式,并逐步制定了一整套管理办法,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了各方面的赞同。这些工作如果你只是简单完成采购工作,就无需涉及到那么深入,但是结果肯定没有深入后的内容充实丰富,临床医学工程人员在医院中的地位也不可能得到提高。所以说只有学科建设搞好了,才能增强临床医学工程人员在医院中的地位。

3.3内涵的拓展在于不断增加工程技术相关领域的研究上面是讲了目前医院临床医学工程人员所从事的工作几个方面。但现实中工程学、工程技术不断发展,原先的临床医学工程领域,在医院的传统领域已大大拓宽、延展。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在传统的采购、维修等领域做好学科、专业建设探索,还要不断扩大临床医学工程学科的内涵,增加内容。诸如医院智能化建筑设计、净化病房建设、计量管理工作规范等等,都是临床医学工程学科发展的领域,只有不断拓展我们的领域才能更加有所作为。以往这些领域工程技术涉及面较窄,与医疗的联系相对疏松,而现在愈来愈密切。现代化病房的智能要求、净化级别都与电子、信息、自动检测密切相关。试想智能化建筑水平有哪一个能达到或超过医院要求的呢?同样净化级要求也是医院最高,通讯传输的图像要求等等都无法与医院的要求相比。参与其中的工作必然会带动医院整体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提高发展,也为临床医学发展拓宽了领域。

临床内科医生工作总结篇6

医院是临床实践的场所,其中心任务就是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防病治病,为保障人民健康服务。紧密结合临床开展科学研究,也是现代化医院建设的基本任务之一。但在我国目前的体制下,医院普遍存在着临床工作量大、人员缺乏、经费不足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处理好临床科研工作,对医院管理者特别是科研管理人员来说,是一项很有意义的课题。

1 日常工作中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

1.1 高度重视临床和科研的结合 管理者必须从战略的高度看到临床和科研结合的重要性。把提高临床诊疗技术水平,发展新技术、新疗法以及围绕临床工作选题作为一个重要的措施。临床只有不停地应用发展新技术,才能满足人民群众解除痛苦的需要,才能解决不断产生的新的疾病和问题。这样的科研才是有生命力的科研,才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1.1.1 运用政策杠杆促进临床与科研结合 学科队伍及人才选拔培养,技术人员晋职、晋级等,要充分发挥政策的杠杆作用和导向作用。对医护人员既要有临床能力和工作量的要求,又要有科研成果等指标,两者都不偏废,杜绝只做临床或只搞科研的倾向。

1.1.2 从科室带头人抓起 科室带头人的临床与科研结合能力和水平对科室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怎样合理的安排人力、物力,围绕怎样的方向开展科研工作,科室主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临床水平和科研能力都很强的科室领导。往往会比较得心应手地把握科室的全局,开创以临床为中心,以科研为支撑的新局面。

1.2 重视医学期刊在临床科研中的促进作用 任何一项科研工作,几乎都是从查找以科技期刊为主的科技文献人手,直到在科技期刊为主的科技文献载体上发表科研成果才算结束。医学期刊通过论著、综述、病例报告等形式迅速将科研成果、新动态、新进展以及国内外学术研究动态、,临床经验总结、技术改革等及时报道、传播。科研人员无论进行研究、写作、教学。还是自我教育都离不开科技期刊。

1.3 医院科研经费的扶持是科研顺利完成的保证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经费投入也在增长。但这种增长远不能满足科技界迅速兴起的科技创新热潮对经费的需求。医院同样面临着这个问题,当医护人员从省、厅、地市各级获得的科研资金不足完成课题所需时,医院应给予相应的配套资金。有条件的医院也可以设立院内科研启动基金,鼓励医护人员从事科研工作。

1.4 加强医护人员循证医学知识的学习 20世纪80年代以来,循证医学作为一种新的模式,被国际上广泛接受,已步入了科学、规范和循序渐进的临床研究与实践的有序进程。循证医学是最好的研究证据与医师的临床实践和病人的需要三者之间的结合,最好的证据来自医学基础学科和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研究。学习循证医学的方法是进行临床决策的前提,做决策前要从不同来源获得信息。把循证医学注入到医护人员并且在日常工作中实践循证医学。

2 课题申报过程中的管理

2.1 立题初期加强管理,提高中标率 由于资助金额有限,面临大量的科研项目申请科研资助,在课题的初步选拔上,要特别认真地组织专家进行论证,真正地把具有研究潜力的课题选拔上来。同时对科研人员是否具有研究课题的能力、条件以及能否把课题认真地完成给予充分的论证,从而提高中标率。

2.2 加强科研课题中期的检查、督促工作 临床科研人员不同于其他在科研机构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从事科学研究的实验条件非常差。虽然他们具有在临床第一线从事某些临床医学科学研究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但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速度太快,缺乏现代化的实验室条件是不可能研究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的。因此当临床研究人员的课题在研究中期遇到困难时,及时发现并帮助他们同有条件的单位联合进行研究,不至于使课题半途而废。

2.3 搞好结题、鉴定工作,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由于临床医学研究具有周期长及研究人员工作繁忙的特殊性,有时即将结束或已结束的课题因为拖期进行整理、总结而失去了课题的先进性。所以科研管理人员必须及时地督促临床科研人员对科研课题进行总结、鉴定,促使科研成果的转化,使科研成果能及时地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医学事业的发展。

2.4 建立一套完善的科研奖励机制 由于各种原因临床医务人员搞科研的积极性不高,针对这种情况,科研部门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科研奖励制度,对争取到高层次科研资助的科研人员给予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奖励,鼓励他们的科研积极性。

临床内科医生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检验科 临床科室 沟通 意义

中图分类号:K8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检验医学的飞速发展,检验项目种类越来越多,在临床诊断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检验科已从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检验科不再像人们传统常说的辅助科室,它与临床联系更加密切,凭借全新的检验理念,现代化的检验技术及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定格为临床医学的专业科室。

检验科的主要工作就是利用娴熟的技术和先进的医疗设备,对各种标本进行仔细和正确的检验分析,为临床提供准确无误的实验依据。为此检验科与临床科室之间经常存在误解和矛盾,由于检验人员的临床知识较薄弱,临床科室对检验科的工作又知之甚少,双方在工作中相互配合不理想,从申请单的填写到标本的收送,从检验报告的发出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以及检验结果的参考范围等,双方常常意见不同。还有尽管检验质量控制工作主要在检验科,但是分析前质量控制涉及到患者受检前的准备、标本的采集、检测时间的控制及标本的保存运送等,这些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都待于与临床沟通。因此,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经常保持沟通和联系是必不可少,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

我院检验科与临床科室进行“相互沟通”有两年多时间了,刚开始面临许多困难,难以得到临床的理解,但随着沟通时间次数的加大,现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且矛盾越来越少,现将我科与临床沟通情况作如下介绍:

1、检验科工作人员应加强临床医学知识的培训和学习。

临床医学知识的培训和学习,是强调检验科工作必须与临床医疗工作相结合的检验医学发展建设的重要理念。检验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基础医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学习临床医学知识,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临床理论知识,要多走出实验室,与医护人员工作,参加临床病例讨论及查房,共同探讨疾病的病因学特点发展规律,病情变化与实验指标的关系,增加检验人员的临床实践经验,提高检验医学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地位。

2、加强与临床日常工作中的沟通

积极主动到临床科室征求意见和建议,更好地满足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需要,什么样的疾病需要检测什么样的项目,检验人员要与临床沟通,一个病人需要做什么检验项目,往往由负责的临床医生根据病人的病情来决定,但有时临床医生对某些检测项目的评价指标还不十分熟悉,从而影响对检验项目的正确选择,有时往往把有相同临床意义的项目都做检验,造成了时间、人、财、物的浪费。工作中如果发现特别异常的结果和检验目的以外的阳性结果必须及时电话或当面通知临床医生,耐心细致地回答临床医生和病人提出的疑问。

3、对临床医护工作人员进行检验相关知识的演讲

请医院医教科组织全体临床医护和检验人员座谈会,检验科负责演讲,演讲的内容有:

3.1 标本的采集因临床疾病种类繁多,表现复杂,标本采集和送检形式多样,因此,如何按要求留取标本极为重要,否则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

3.2 新仪器、新项目的推广应用

检验科在引进新设备、新项目前,应认真听取临床科室意见,充分论证项目的可行性,待项目引进后,首先要求本科人员学好用好仪器,然后举办专题讲座,请上级医院专家或本科室业务能力强的同志给临床医师讲课,在项目运用过程中再征求临床医生意见,使每一个检验项目都发挥其最大优势。

3.3 开展质量控制情况

就检验工作人员而言,不能仪器做出什么结果,就机械地报告什么结果,应根据质量控制情况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排除影响结果的各种因素后,给临床提供可靠的数据。介绍日常工作的全程质量控制,包括实验前、中、后每一个环节,参加省室间质评,公布临床检验中心每年对我科质控考核成绩,并在全省、全市的成绩排位。

3.4 创办《检验与临床》期刊

介绍检验医学在临床诊疗中的实用及其前景,所开展的实验项目的技术要求、参考值、影响因素、临床意义等。

4、听取医护人员意见,请专科医生讲课

检验科对临床上提出的各种疑问,要进行总结和改进,当临床对检验质量提出疑问时,应立即对这方面工作和有关职责进行审核,及时制定纠正措施,以最快的速度改进,即使不是检验科的问题,也不可将其有关问题暴露在病人面前,防止矛盾的激化。请专科医生给检验人员讲课,丰富检验人员的临床理论知识,培养检验人员把所检测的结果指导性的应用于临床诊疗的能力,尤其对检测中出现的异常结果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5、处理好工作中的抱怨

遇到病人对化验结果提出疑问时,不要紧张,也不要匆忙下结论,切不可说“不可能错”,“了一辈子,不会做个化验?”“让大夫看吧,我做的就这样”等等,这种情况可以先安慰一下病人,可以说“您先别着急,让我看看。”“您稍等,我帮您找原因”等,要求我们检验工作人员要转变服务理念,一旦发现是检验工作失误造成结果不准确,应该马上诚恳地道歉,必要时重新做一次检验。虽然这类检验没有对病人造成实质性的损害,但是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干扰了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检验科工作人员受到患者抱怨时应做到语言文明、热情大方、不厌其烦、耐心细致为患者解决问题。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真心关心病人,从检验标本的采集到取结果的耐心解释等方面热情为病人服务,让你的微笑成为沟通医患关系的纽带。

6、对临床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与整改

总结与整改对检验科内部建设、工作改进、质量提高均有较大利益,发扬自身成绩,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

临床离不开检验,检验服务于临床,检验科向院长、医务科、医教科、护理部等相关部门提出建议,证明检验与临床相关沟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发挥“检验与临床相互沟通”在临床上的应用作用和意义。本着一切为病人服务的宗旨,研究加强检验与临床科室沟通的内容方式,将会极大地提高检验医学的发展和更好服务于临床、更好地为病人服务。现在,我院检验科的经济效益取得了很大的提高,医疗纠纷也明显减少,因此加强双方的紧密结合、沟通、对话,十分有意义,是使整体医疗诊疗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临床内科医生工作总结篇8

[关键词] 临床药学;中药临床药学;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 R28[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4(a)-139-04

Exploration of clinical pharmacy model of TCM

WU Jianhong1, CHEN Xingyi2

1.Panyu District Hexian Memorial Hospital of Guangzhou City, Guangzhou 511400, China; 2. Panyu Central Hospital of Guangzhou City, Guangzhou 511400, China

[Abstract] Clinical pharmacy has gotten a great development of drug research,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so on, made great progress for the rational use of drugs. On the contrary, clinical pharmacy of TCM lags behind pharmaceutical chemicals in each field. Let's search a suitable pattern for TCM.

[Key words] Clinical pharmacy; Clinical pharmacy of TCM; The rational use of drug

临床药学是药师直接参与医生对患者的临床诊疗、参加病案会诊、接受用药咨询、向医务人员和患者提供多方位药学服务,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以人为本,重点研究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大型综合性独立学科。20世纪60年代,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率先创立了临床药学专业,经过40余年的发展,临床药学服务在美国及欧洲早已深入人心。我国临床药学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荧光分光光度计、荧光偏振免疫分析、HPLC、GC、HPCE及色谱仪、与MS联用等技术的开发应用,临床药代动力学、药物化学、分析化学等学科的开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而与临床药学相对应的另一个姐妹分支――中药临床药学的开展则显得相对滞后。笔者分别以不同的关键词、中文主题词和题名在CHKD搜索2001~2010年文献(表1),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相对于化合药物各方面研究的广泛开展,中药无论在化学研究方面,还是临床应用方面都是处于绝对落后的,这既有客观也有主观的因素。如何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方面的工作值得中药师深思和探讨。一直以来,对于临床药学在中药方面的药学服务有几种提法,其中以“中药临床药学”、“临床中药学”居多,因而在开展有关方面的药学服务前,理清这些提法是必要的。

1 中药临床药学和临床中药学的定义

1.1 中药临床药学的定义

中药临床药学是中药学与中医临床密切结合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学科,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多种监测手段为辅,研究中药在体内作用的机制,探讨中药的临床应用,为合理用药提供重要依据的应用型学科,是介于中医各科治疗学和广义的药物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也是中医药与现代科学相结合发展起来的新学科,与临床药学不同点在于,是以中医药理论指导为特色,重视中医药学理、法、方、药的组成,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力量,研究中药药理,中药临床应用及其在治疗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1.2 临床中药学的定义

临床中药学是中药学的分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临床应用的实际需要,对常用中药的来源、药性、炮制、功效和应用指征等进行药物的分析鉴定、配伍以及临床效验的评估和药事管理等,旨在解决临床应用中药时的有关问题;其内容从中药方面说,主要是中药药性,即药之阴阳属性、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等内容;从临床方面说,主要是药物与脏腑病证的关系,随证用药的规律,药物的最佳配伍,药物宜忌,药物之毒、副反应,药物的人体生理、生化功能的影响以及药物进入人体后的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等研究,使临床应用中药能保证安全、有效、合理。

简单来说,“中药临床药学”和“临床中药学”大体的内容是一致的,但 “中药临床药学”的提法更侧重于中药药学服务的形式和方向,更符合药学服务的宗旨――合理用药,这也体现了临床药学服务的核心内容和开展的必要性。另外,“临床中药学”这个提法很容易跟《临床中药学》这本教材混淆,《临床中药学》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七年制规划教材,因此笔者更倾向于“中药临床药学”的提法。

2 中药临床药学的发展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开展临床药学以来,传统的中医药学工作者不甘落后,不断探索中医药走出国门,迈向世界的道路,在中药的合理应用、患者的个体化给药、中药配伍变化及复方研究、中药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研究、不良反应监测及现代中药制剂研究等领域均已开展,但纵观全局,其现状可用“起点低”、“普及少”和“投资少”等来形容。

2.1 “起点低”――中药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基层医院药学工作人员,尤其是中药学的工作人员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由于历史原因,非药学专业人员占了一定比例。一方面普遍存在第一学历、职称结构偏低,知识面较窄、运用率不高、知识结构老化等问题,对于开展中药临床药学确实难度不小;另一方面,这与国内专业设置的偏颇有关,以国内的中医药大学为例,中药学本科专业基本是以化学为主,必修的学科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中药化学等,而作为临床医学系的必修课诸如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医学免疫学、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局部解剖学、儿科学、妇产科学、内科学、外科学、中医学等几十门课程可能只作为选修课,甚至没有相关学科课程设置,使用的教材也仅是药学专业的简化教材而已,相对于同等学历的临床医学系学生来说,药师缺乏深入临床的基本知识和临床技巧,导致临床药学开展遇到不容小觑的阻力。

2.2 “普及少”――医疗机构开展中药临床药学的工作少甚至空白

笔者查找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试点基地名单,首批共计19家医疗机构,共开展13个不同的科别,共42个带教组,培养共计84人次。其中总院最多开展有4个科别,带教组最多4个,培养规模共8人次。第二批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试点基地名单,共计31家医疗机构,共开展10个不同科别,培养共计122人次。其中北京大学医学部第一医院、北京大学医学部人民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共5家医疗机构最多开展各3个科别。在这首批和第二批总共50个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试点基地名单中,暂时没看到三甲中医院,临床药师按1年培训时间计算,则每年可培养共206人次,这对于2002年下发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二级甲等医院临床药师不得少于3人,培训的规模和人数是远远不够,更遑论中药临床药师的培养规模和人数。在一项“国内55所医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现状调查”中指出,只有约16%的医院开展“药师下临床参加会诊与查房”,不超过50%的医院开展了治疗药物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药物利用与评价研究等工作,大部分的临床药学服务在二级医院还处于空白状态[1]。

2.3 “投资少”――医院领导对临床药学不够重视,投入的力度不够

受到“重医轻药”传统观念的限制,大部分的临床医师和医院领导,甚至其他学科和本科专业的医务工作人员,对药师下临床不理解,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顾虑,不清楚临床药师工作的真正意义,对药师工作有片面性认识,固有思维把药师的工作职责局限于药房的配发药,临床药学工作可有可无,更遑论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导致对临床药学工作开展所需要的基本设备投入不足,即使医院有一定的资金实力,面对账面上无甚经济建树的临床药学工作,也是不闻不问,敷衍了事。

3 开展中药临床药学的实践探讨

临床药学的具体内容包括:治疗药物监测(TDM)、药物动力学研究、制剂的生物利用度研究、药物配伍(主要是注射液配伍、输液加药等)的研究及静脉全营养液(TPN)的配伍及制备、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药物疗效和利用分析、药物评价、药物经济学研究、参与新药临床试验的方案设计、实施和总结等。临床中药学的内容可在此基础上加强中药饮片的真伪优劣品质鉴定、传统的加工炮制评价、中药之间的配伍研究、中西药的配伍研究、中成药的合理应用、中药剂型的研究及制剂制备、中药煎服方法的研究等。

相比西药的临床药学工作,笔者认为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绝对是更复杂,更有挑战性的,中药临床药学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巧乃至信心和毅力也是西药师无法比拟的,其工作开展必须多个部门共同协作;但笔者认为其开展方向不应太局限于某种固定的形式,可灵活多样,如果相关项目都要等具有仪器设备才能开展是没有必要的,同时也会造成医疗成本的浪费。各级医院可以根据自身实际的情况和条件围绕临床药学范畴,相关工作开展力所能及的项目。笔者就我院实际的情况探讨中药临床药学开展的模式。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疗机构,以西医为主,中医药所占的比重不大,但随着中成药品种应用比例的上升,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方面的工作是必要的。

3.1 深入临床

临床药师必须走进临床第一线,这是毋庸置疑的,它是开展中药临床药学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药师不能流于在病历“纸上谈兵”的做法,坐着去猜想医师用药的目的,而应该深入临床第一线,同医师一起参与日常查房,了解医师用药的目的,观察并记录疗效、收集患者反馈的用药信息,参与危、急、疑难病例的讨论,提供用药方案的建议。当然,想一下子就能达到上述要求是天荒夜谈的,这是需要好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积累和学习,我们也不要对自己太苛刻,毕竟医师在学校从学习、实习、住院医师等一系列系统培训也是经历过一段漫长而刻苦的努力的,我们不是要去替代医师完成医疗诊治的过程,而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自身专业的优势,提供临床医师所需要了解的药品信息,包括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不良反应、相关药学情报等。笔者认为,在现阶段,作为临床药师下临床科室要有针对性,先把个人的专科方向和医院能提供的条件相结合起来开展,掌握相关专科疾病诊断知识、基本的治疗方法,尤其是药物治疗方面,查找相关的资料信息,进行总结,建立典型病例药历记录,详细跟踪用药的信息,了解患者用药情况及其反馈的信息,进行归类,如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不合理配伍、优化治疗方案、特殊人群用药与教学药历等,教学药历针对学习和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病种进行分析学习,培养系统的临床思维,提升临床药师药学监护质量[2-3]。中药临床药师则须掌握更多相关的中医药知识,中医的四大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条辨》是必须了解的,这是我们能更好与临床医师沟通的桥梁。

3.2 不良反应监测

2009年全国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上,对注射剂等高风险类药品进行再评价成为今后政府工作的一个重点,同时指出中药注射液所引发的不良反应,约占到了整个中药不良反应的70%。中药临床药师要积极开展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收集、整理,分别从药物使用范围、溶媒选择、滴速、使用时间等相关因素着手,分析相关药物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总结相关药物的使用经验,对于医院现有的品种,尤其是上市5年以内的,更要积极收集有关的信息进行归类,提供合理用药建议。

3.3 资料情报搜集

2009年底,中医已被74个国家承认,已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中医医疗机构,总数已超过8万家,从业人员20余万人,中医药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外国药学工作者所认可和接受,在国外的实验室,早已有大量购进(他们称之为“天然药物”)中草药做药物分析、有效成分提取的工作,借助现代高科技的药物提取和药物分析方法,这些实验机构掌握了我们可能不了解的药物成分及其提取方法,如果我们还只是拘泥于国内一些情报搜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可以尝试接触一些外国的网站,学习并搜集相关的药学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信息网络时代的今天,我们不能局限于“闭门造车”的做法,既要掌握国内的医疗信息情报,也要参考国外的药物信息,了解相关疾病诊断指南,但也不能一味照搬照套,要结合自身实际国情和个体患者需要,分析对比,编写科内或全院“药事信息简报”,总结归纳。中成药在说明书方面做得不如化学药品细致清晰,中药临床药师在这方面更要注重资讯搜集和更新,留意国家的相关的信息,如2010年8月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就有关“五十八味益肾胶囊”、“默克・生胰素”等33种产品均为未经批准注册的假药信息,临床药师要更关注这方面的收集。现提供部分外国权威的参考资料,以飨读者。药典类:PDR(Physician desk reference),AHFS Drug information;药物相互作用类:Drug interaction facts;注射剂配伍类:Handbook on injectable drugs;ADR类:Meyler's side effects of drug;药物治疗类:Applied therapeutics;专科类:Drugs in pregnancy and lactation, Drugs for the heart, Nelson's Textbook of pediatrics, Handbook of pediatric drug therapy;数据库:Micromedex,Medline,Plumbed,MD consult[4]。

3.4 中药质量鉴定

笔者认为,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可以适当开展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质量鉴定。传统的中医药非常注重品种基源,一直以来都有“道地药材”的提法。由于中药材受品种、地区温湿度、采收季节、加工方法等影响,质量会有不同等级的分别,我们要注意记录药材品种的相关信息,建立药材品种基源、产地、数量、储藏、药效信息等档案,便于及时向临床提供相关药品信息。笔者曾遇到临床医师询问有关安宫牛黄丸的价格质量不同问题,如果作为药师,我们都不清楚本身药品信息的基本情况,是很难让医师信服并接受临床药师,更遑论提出临床合理用药建议。

3.5 咨询和宣教

临床药师的开展,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开展门诊处方点评和用药咨询服务,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医药、药患平台,既可以随时提供药品用药信息的服务,也可收集药品信息的反馈,同时也是提高药学服务层次,对患者正确执行医嘱,提高依从性,使药物发挥最佳的效应,避免或减少药品的毒副作用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是提升药剂科整体服务质量水平的窗口[5]。认真细致做好门诊处方点评,掌握门诊用药特点,提出相关用药建议。临床药师每天都会面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学历的人群,在这个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会遇到形形的问题,此时我们要有信心,认真记录并总结归纳;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疑问,毕竟药品的说明书都是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和名词,我们在面对学历层次相对低的和老年人时,更应耐心,也可根据需要,适当开展药物方面的宣教讲座,向公众提供药品的安全使用信息。相比医师,临床药师有更充裕的时间与患者沟通,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建立药历,重点标记患者用药过程出现的问题,方便患者以后就诊时医师能及时了解既往用药过程,作出准确判断。同时,临床药师可总结归纳药品用药方面的知识,制成通俗易懂的小册子,方便阅读和宣教。

3.6 科内培训

临床药师遇到的问题,在一线调配和校对药师都有可能遇到,开展科内人员的学习,既可以提高药品使用方面的服务层次,也可借由科内人员的业务培训,挑选工作能力好、责任心强及素质高的药师去外院进修学习,参加相关类型的专题或药学讲座,提高专业知识,扩充专业视野。临床药师的工作量和压力非常大,国内的临床药学工作开展都是以专科形式为主,开展的科室毕竟寥寥可数,这是符合临床用药的特点和现阶段工作开展的难度和层次。科内培训是第二梯队的临床药师挑选,是提供后续临床药师的中坚力量,同时可进行互相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这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加深临床知识的掌握是非常有效的快捷途径。

3.7 中西药配伍研究

虽然中药还没被西医临床医生完全接受认可,但不可否认,越来越多的综合性医院所引进的中成药品种呈递增趋势,中西药联用已经为人们所认识并接受。国内某三甲大型中医院其门诊处方,中西药联合应用的比例高达72%~75%,刘佩坚报道某二甲综合性医院处方中成药比例占55.2%,其中内科处方占37%,儿科占有19%,外科与五官科各占约15%,非中医背景医生处方中成药约占97%;使用中成药以清热药为主,约占30%;不合理用药以合用两种中成药过程中重复中药为主;中成药处方无中医诊断的占大多数[6]。即使医生没有开出中成药,但在保健养生遍地开花的今天,难保患者自行购买,中西药之间的配伍研究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其实国内已有相当部分的医院开展了相关的实验项目,中药临床药师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跟外院或高校临床药理研究所合作,适当开展中药药物动力学、中药药理、中西药结合临床评价等实验研究,共享某些实验评估结果,为临床提供第一手药物信息。

4 结语

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除了有先天不足之外,还有后天支撑不够,开展并维系的道路可谓任重道远,但也不要妄自菲薄,应该要对自己坚持的理念和医疗发展的大势有个明朗的认识和坚定的信心。西药临床药学发展至今已有35年的历史,目前仍处于临床药师培训的探讨阶段。这给我们许多借鉴的经验,如何建立适合我国基层或综合性医院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模式,是一个具有复杂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我们要抓住机遇,转变观念,打破传统,为自己工作的开展提出大胆的假设,创造有利的条件,克服困难,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发挥专业特色,为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贡献自己的一份责任和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华光,王鹤尧.药师临床服务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首都医药,2006,8(15):35.

[2]裴斐,朱曼等.借助电子药历提高临床合理用药质量[J].中国药物警戒,2010,7(6),337.

[3]陈福民,申玲.深入开展临床药学[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5):96.

[4]陈志东.台湾地区临床药学的现状及对大陆临床药学的建议[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18):1590.

[5]马少丰.谈门诊窗口发药交待的重要性[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4):161-162.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