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美术教师继续教育8篇

时间:2022-02-25 07:30:52

美术教师继续教育

美术教师继续教育篇1

【关键词】新课标;课改;中小学美术教师;继续教育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工作的大力推进,中小学的美术课程也进行了新一轮的课改,以平民性和普及性作为美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着重培养中小学生情感、艺术美感、注意力、文化底蕴、意志力及陶冶情操等非智力方面的素质能力。面对新课改的要求,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成为教师面对的巨大挑战,因此,加强和提升继教培训效果成为继教工作要关注的重要方面。

一、本区中小学美术教师继续教育现状

伴随着中小学课改的进一步深化,新一轮的美术课堂改革在各校相继展开,因各教师课改意识和知识架构的差异,各校美术课改成效参差不齐。教师是新课改探索者和实践者,就目前的现状来看,本区教师的素质教育能力还不成熟,尚缺少成功案例可供借鉴或引以为范。因此,需要区内美术教师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身于新课标课程的研究和课堂文化探索,探索较为专业和系统的教学模式和实施方案。

传统的中小学美术课程主要是以提高技巧训练为主,强调专业要求,造成多数美术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日趋减弱。而现阶段我们针对中小学美术教师的培训工作主要是以新课标解读、通识培训和理论学习为主,以专业课堂教学操作和现代教学技能运用知识为辅。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必须创新中小学美术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进一步渗透课改理念、提升课改意识和教研能力,特别是对于边远的专业教师少的中小学(如城北镇、三角镇、长沙镇),更需要得到专业与教学综合能力的培训,因此,教师继培训更需关注这方面内容。

二、对中小学美术教师继教内涵的思考

中小学美术教师继续教育包含接受外在培训及自身的内在提升。

(一)中小学美术教师继续教育意识创新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一种合作。沟通过程是创造的过程,也是奠定每一个学生(包括学员)学力成长的过程。在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过程中,应该将创新意识优先研究。要具备一种意识:培训应当是教师与学员通过人人参与、平等对话、沟通、信赖来发展合作精神,共享知识经验、实现自我超越。在职教师要积极参与培训,实践在职继教培训课程,一边教学实践一边总结反思。渗透创新教育,思考如何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创设最适宜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二)中小学美术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

有效提升综合素质,应该站在全面的角度来看。首先,美术教师应该将本专业水平与能力进行全面提升,将创新教育理念与新课标中关于美术课程是“以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理念有机结合。美术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它对个人经验的独特贡献。教师应将课程性质、课改理念、课堂生成预设、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创新设计,使课堂设计方案集中指向新课标框架下的课程目标,力图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自身也应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教育技能,从而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的联系纽带;多渠道学习,找到自身发展的切入点,使知识整合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掌握本专业各项知识,而且要将综合性的教育教学能力进行全面检视,不断自我完善。

三、对本区中小学美术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建议

(一)继续加强课改理念的渗透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在原有课标解读通识培训课程下,强调对新课程标准、课程人文性质、课程价值及总目标等理念渗透,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切实贯穿于每一次培训课程之中。重视探究建立“双主体”的对话,减少灌输,强调探索。从美术的本质去探求美术教学的价值。

(二)创新培训模式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教师不仅要看“教”、还要看“学”,即以学定教。教师培训也应该改变流于形式的我讲你听,采用培训教师与学员双向管理模式,全员大课堂专题讲座、分组活动互动学习、实践观摩交流、个人自主内化学习、借助网络平台构建班级论坛等多种形式。培训可分阶段进行:理论培训-互动学习反思-实践观摩-成果交流。围绕我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相关的课改探索案例、课堂观察、校本教研、活动设计、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主题进行探讨,强化学员参与感,提高培训效益。

(三)注重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训指导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很多时候是通过教学方法展现的,教学方法是完成美术教学任务的纽带。教师必须要有创造性思维,教会学生展开复杂的思维过程,教师还得有高度的洞察力和灵活性,随时变换教学方式,帮助实现课程目标。因此在培训中要注重学员课堂教学能力的培训指导,创设多渠道的实践交流,强调学员的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主实践,教学相长、共同探讨、交流互动、经验分享,让学员在培训中学习、在实践反思中成长。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教育科研已经被推到了前沿,继教培训使命更为重大。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进行美术教师继教培训,不应该站在简单的地方来看问题,应该贯彻教育培训创新意识,把握新理念,加强对学员多元文化培训的渗透。如果美术教师把美术知识和技能凝固成一中无生命的物体,采用传递的方法让学生强行接受,就会忽视美术具有传递情感和思想的交流功能,割裂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漠视了学生对实际情况的需要,特别是对情感体验方面的需求。其理相通,在对教师培训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从学员实际工作需要出发,更加注重教育科研能力的提升,才能真正自如地驾驭美术课堂。

参考文献:

[1] 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

美术教师继续教育篇2

自二十世纪初期现代艺术出现伊始,对于绘画材料的不断探索和研究就在进行之中,并成为艺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综合绘画已经成为西方架上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毕加索使用拼贴方法后,博伊斯、基弗、塔皮埃斯等艺术家的艺术实践使得综合绘画达到了新的高度。同时,对绘画艺术材料的研究也逐步达成共识:绘画材料作为绘画艺术的载体,不同性质的材料具备不同的表现力,对于绘画材料的准确选择,有利于绘画艺术的精确表达。

随着中外交流的密切和深入,综合绘画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时被介绍进中国,并日益得到美术界的重视。在各高校逐渐开设课程,相关研究也随之展开,有大量的介绍性和研究性著作问世。对我国综合绘画的发展起到了推广作用,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并在高校教学中得到了具体实践。综合绘画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绘画手段,对多种材料、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已经成为当代绘画的重要特征之一,出现了相当数量的以此作为主要创作方向的艺术家和代表作品。

新课改明确提出:以激发学生兴趣和提高美术基本素养为美术教学的重要目的,而综合绘画课程对此有着传统绘画方式难以达到的效果。首先,综合绘画课程对绘画技巧的要求较低,能够使大多数学生得到成就感,从而使得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得以提高。其次,综合绘画课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物”之特性的理解和把握具有个人化的色彩,学生的作品中将承载更多的个性化因素和情感表现。再次,综合绘画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现当代美术作品的鉴赏力和感受力。鉴于此,在中小学美术,综合绘画已经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并在中小学美术课本中也设计了相应的课题。

美术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对于综合绘画的理解和具体课程细节设计直接决定了中小学美术课中综合绘画课题的教授效果,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事实是,由于美术教师客观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年龄较大,毕业时间较长的老教师,往往对综合绘画缺乏基本的认知,仍然停留在“美术课就是教学生画画,老师在上面画一笔,学生在下面画一笔”的阶段,而绘画风格、绘画工具、绘画效果千人一面,对学生的想象力和个性创作毫无益处。由此可见,对中小学美术教师综合绘画课程的继续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二、中小学美术教师继续教育综合绘画课程的基本设置

鉴于中小学教学实际,对教师进行长期的脱产教学是不现实的,但假期是开设继续教育课程的好时机。随着高等美术教育的发展,各个城市或区域大都有一所甚至是几所综合类或艺术类院校开设相关美术课程,相应的也有一批长期从事综合绘画教学的高校教师,对综合绘画有深入的研究和教学经验,可以利用暑期较长时间——3周左右进行集中教学。

1.理论讲授

对于现代美术、后现代美术中综合绘画的起源、发展和成就的理解是综合绘画课程开设的理论基础,故而应当进行相关理论讲授。大学中普遍开设的美术史教程的任课教师能够胜任此工作,由于时间限制,可以以讲座形式分几个相关主题进行讲解,并推荐相关书目,从而使参加继续教育的中小学美术教师能够整体理解综合绘画的发展沿革。

2.绘画主题创作

综合绘画的主题创作是课程的主体部分。综合绘画不是一个画种,而是将混合材料和混合技法在绘画创作有机使用,使其服务于绘画者的创作意图,从而引发观看者的联想和综合感受的创作方式。综合绘画因其使用材料的丰富,很难进行明确的分类,但一般来说,可以根据其承托材料的不同,分为纸本综合绘画、布本综合绘画和板上综合绘画。又因为不同纸本、布本、板材的不同性质和绘画制作使用的具体材料的不同使得综合绘画呈现多种面貌。

在针对中小学美术教师开设的综合绘画课程中,首先进行的第一部分创作练习要将各种常见材料的性质、使用方法、局限性以及优缺点进行集中讲授,并以2个课时左右进行材料练习,这部分的练习可以以不同材料为主体进行训练,从而使参加培训的教师能够迅速地对常见材料有基本的认知。第二部分创作练习可以以具有抽象性质的词语作为创作的主题,如“力量”、“喜悦”、“忧伤”等,请参训教师选择适合自己表达需要的材料,进行创作。创作时应当绘制草稿,并辅以文字说明,与辅导教师对实施方案进行研讨后再进行具体创作。

在综合绘画主题性创作中,辅导教师应当注意几个问题:首先,综合绘画突破了传统画种在工具和材料运用上的局限性,在表现手段和绘画效果上具有极大的拓展性,但我们更应当注意到综合绘画中使用的材料本身具有的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从而认识到综合绘画的优势不是在于材料本身,而是在于使用多种材料后所承担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负载,要避免为材料而材料的创作路径。其次,由于综合绘画创作的特点,所使用的材料有可能价格高昂,很难承受,所以在创作构思阶段辅导教师就要更多考虑到制作成本的可接受性,可以介绍更为经济的具有相似效果的替代品或者拓宽思路,寻找更合适的途径。

三、综合绘画课程与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具体结合

在继续教育中开设综合绘画课程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服务于中小学教师的具体教学工作,使其在进行美术课课题设计时能够灵活应用综合绘画技法,而不局限于传统手段。培训教师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课题,请参训教师结合中小学教学实际来进行共同设计,并引导参训教师独立进行课题设计。

在现有美术课本中,课题开放、适合进行综合绘画创作的不在少数,这是教材编写者更新思路的结果。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美术》课本为例,可供选择的课题相当广泛。例如三年级下册第14课“变幻无穷的形象”,课题本身是常见的,但拓展空间大,可以结合综合绘画课题进行某种材料的具体操作。出于对学生年龄等方面因素的考虑,这种材料应当具有安全、易得、易操作的特点,譬如纸质材料,可以使用绘画手段同时辅以拼贴,并引导学生注意纸张固有色彩、纸张自身厚度、吸水性、粗糙程度等对作品效果的影响,当然也可以使用其它材料,例如:毛线、胶带、布料等。在实际教学中应当对使用材料进行介绍和推荐,并引导学生利用材料自身属性,发挥想象力进行创造。

高年级课题的设计具有更大空间,五年级下册第14课“旅游节”课题本身是开放性的,要求学生调查当地旅游资源并制作宣传小册子。教师可以使用PPT等手段简单介绍相关内容,并布置学生使用综合手段来制作。具体制作过程中,应当以一个鲜明的主题来引导,例如人文景观、自然景观、饮食文化等。学生可以选择相应主题,采用各种手段来表达:可以以绘画为主,亦可以以其它手段为主。但应当注意:首先,所选材料要与主题相符,可以更好地表现画面主旨,这是学生理解力和想象力的体现;其次,制作效果要完整,这里可以体现学生对于材料的控制力和具体操作水平。

丰子恺先生曾言:“想象是绘画上极其重要的一事,有形的东西,可用想象使它变形;无形的东西,也可以用想象使它有形。”中小学美育的最终目的并不囿于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或者创作,甚至不是提高审美能力和建立审美标准,而是要使得受教育对象能够提高形象思维的能力,并拥有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并在自己的人生中实践对美的认知。

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一个人或者一个民族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综合绘画并不是唯一的或者必须的路径,但综合绘画能使艺术和我们的生活更紧密地连接,并能使我们理解生活中随处可见却又被忽略的美,从而有机会、有能力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赋予这些非传统的材质以艺术的美感。在中小学美术教师继续教育中开设综合绘画课程顺应了当代艺术发展的规律——从单纯的架上绘画到综合手段的运用,而参训教师即使未能深入理解,亦能有所认识,从而对现当代艺术有更多理解,改变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对于技巧的过度重视的现状,并在教学中积极实践,使更多的中小学生有机会施展自己莫测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 杨永善等.美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 张元,马路.材料与表现.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3] 胡伟.绘画材料的表现艺术.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1.

美术教师继续教育篇3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师; 继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7-165-001

随着新疆教育跨越式发展进程的加速推进,特别是喀什地区被国家确立为新疆首个经济特区后,其教育事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不断提高喀什地区中学美术教师继续教育质量。

一、要加大继续教育扶持力度

调研发现,近五年来,喀什地区76%的中学美术教师参加过地市级培训,14%的中学美术教师参加过省级培训,仅有10%的中学美术教师参加过“国培计划”,说明“国培计划”在新疆喀什地区覆盖率还比较低,中学美术教师参加省级以上培训的机会也不多,不利于提高喀什地区中学美术教师继续教育质量。为此,喀什地区各级政府要着力从管理层面、教师队伍、师资配备、经费投入、硬件建设等方面给予继续教育适当的倾斜照顾,可利用援疆支教的重要契机,可让内地美术教师按每年顶岗喀什地区每乡每校1位美术教师,采取结对帮扶的方式,帮助解决该地区中学美术教师专业素质相对较弱的问题。要加大对喀什地区的继续教育财政政策倾斜力度,在政府重点投入美术教育经费的基础上,还可以采取“从教育费附加中提一点,学校出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等渠道来筹措资金,不断解决喀什地区继续教育经费相对不足的难题。

二、要积极开展有利于提高专业素质的实践活动

大量的事实说明,提高继续教育质量不仅要抓好集中培训,更重要的是引导美术教师通过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教案评比和各类画展、征文研讨等活动,来开拓他们的知识视野,并通过对比学习借鉴,能够找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和重点,更好地促进美术专业素质提高。调研中发现,喀什地区中学美术教师参加各类比赛比较少,失去了拓展视野发现差距和学习锻炼的机会,导致有的中学美术教师满足现状,不求进取,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学校及有关部门要积极组织美术教师参加各类比赛、展览,以此来增强教师岗位成才的信心,还可以通过比赛来找出差距,以此来激发教师自主学习进步的动力,不断提高中学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因此,学校要积极为美术教师创造条件,搭好展示的舞台,比如,可以开展“如何拓宽美术视野”、“如何增强美术研究能力”、“如何提高美术素养”等优质课竞赛,还可以组织美术作品展览,既可以展现中学美术教师的成果与风采,又能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促进中学美术教师专业能力素质不断提高,从而灵活带动中学美术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常态化落实。

美术教师继续教育篇4

关键词: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投入与使用;特点;启示

一、发达国家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投入与使用的特点

(一)投入力度大且持续增加

为了鼓励在职教师持续不断地学习,很多发达国家等除了颁布法律条文明确规定教师必须参加各种进修与培训活动外,还在法律条文中明确规定拨给专门的资金予以支持。如在1991-1992年度,全瑞典的市教育委员会培训在职教师所花去的经费达4.7亿瑞典克朗。1994-1995年度瑞典教育局拨款1.28亿瑞典克朗用于教师培训和推广义务教育等。而且该政府还在2001-2005年的5年多时间里拨出2.5亿瑞典克朗(约合2 400美元)专款,用于对目前4 000名不合格中小学教师进行在职培训的工作。美国政府在《1958年国防教育法》中提出从1959-1962年之间每年拨款8亿多美元,专门用来改革各级学校、培养科技人才和提高教师的科学教育水平。1985年,英国政府发表《把学校办得更好》白皮书,要求所有教师都应定期接受在职培训。进入90年代后,为推广国家课程,该政府拨专款用于在职教师的培训活动。1991年英国政府宣布实施一项称为“教育支持与训练补助金”的年度计划,并在1992-1993年投入2.28亿英镑,用于各地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及课程改进等方面的工作。

发达国家重视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投入,不仅表现在数量很大,而且还表现在不断增加在职教师继续教育与培训的经费,如新加坡教师教育的开销在整个教育领域的开销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从1991年的1%增加到1993年的1.31%,日本年年增加在职教师的预算以保证其进修的顺利进行。如在1998年文部省计划增补40亿日元构建为教师研修的教育情报通讯网络。法国于1982年决定增加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提出近期目标是扩大一倍,长远目标是增加两倍。在1998年,法国国民教育部预算就比1997年度增加3.2%,新增加的经费主要作为支付购买多媒体教育设备与在职教师继续学习所需费用。2002年,美国布什总统为实施规模最大、最为广泛的提高教师和校长素质的在职培训工作,总投入约3万亿美元,比2001年增加了35%。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素养,布什总统宣布将经费由2001年的300万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18 000万美元,并提议拨款2 000万美元来资助“教师集体培训计划”。

发达国家重视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的投入,不仅各级政府重视,而且社会团体、学区以及民间组织也热衷于投资这一领域。如美国很多学区和学区也分担部分在职教师培训费用,有的学校为了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培训,也为教师参加各种培训提供所有费用。从中可以看出,美国教师教育经费采取共同分担的方式,如教师在职培训的一门课程是300美元,联邦政府每年为每位教师补助65美元,州政府补助15美元,学区补助70美元,教师自己支付150美元。不仅如此,我们还知道美国捐资助学的风气非常浓厚,尤其美国的著名大学如哈佛等私立大学,每年都能从社会各界获得大量捐赠,而高校也愿意将部分捐赠用于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费用。所以说,由于发达国家在职教师经费来源途径比较广泛,因此其教育经费相对比较充裕,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能够得到较好的保障。

(二)经费使用项目与范围明确

发达国家的各级政府不仅投入大量经费支持在职教师参加各种培训,而且在具体的培训项目上也有明确的经费数额。如在1997年新加坡政府提出在5年的时间内耗资20亿新元为所有学校装置电脑,以提高教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独立学习能力以及思考技能的素养。1998年,该政府又拨出300万新元,专门用于购买计算机、软件等教学设备。1999年,该政府再投资3亿新元用于信息技术教育,主要用于配备硬件设施、帮助学校建立网络、开发课程软件以及培训师资等,使得信息技术教育的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达到2.5%。1984年美国国会决定在2年内提供9.65亿美元用于资助数学和理科教师在职进修。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领导能力、教师与学生的写作能力,美国国会依次在2004年,2005年和2006年,拨款1 789,2 034与2 153多万美元。由于有足够的经费保证,因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目前已由原来的一个培训点扩展到遍及美国各州的175个基地。为了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美国政府在2002财政年度投入的经费达10亿美元,并要求学区必须至少将25%的该项经费用于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和发展方面;而在2003年要求把联邦政府教育技术资金的30%投放到把教育技术整合到课程中的项目上。不仅如此,美国联邦政府还拨给巨额资金对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研究和评估以保证其培训效果。

当然,我们也知道在职教师培训的经费不仅要包括参与培训教师所需经费,而且还包括用于聘请专家研究在职教师教育的课题所需费用,如美国政府机构积极投入经费资助与教师教学相关的科研项目,其教育科学院在2003年至2004年提供了专门研究早期阅读、学前教育、中学数学教学等10个科研项目的经费。同时还包括政府投入用于担任在职教师培训工作的高等师范院校等师资培训机构及其教师所需经费。美国最近10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和学院开始改革教师教育,将大学课程与中小学实际需求紧密联系,以逐渐建立起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机构。但是,对于许多大学而言,建立这种伙伴关系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资金投入不足。针对这一情况,有的州也增加教育经费,为创建大学与中小学合作伙伴提供良好条件,如北卡罗利纳州通过专门教育经费法案,帮助卡罗利纳大学建立“临床学校网络”(Clinical School Network),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向大学提供有关教师教育课程计划的建议和反馈,同时中小学成员与协调人、大学视导员以电话、电子邮件、参观等多种方式进行沟通。尽管如此,州政府对教师教育改革的经济支持仍然比较少,使得大学里的教育学院所获得的资金数额低于其他院系的平均水平。为解决这种弊端,美国的学者则提出了提升教学和服务在教授奖励制度中的权重并建立公平的教师奖励制度等措施,如古德莱德(John Good lad)在其“教师教育的19个主张”中明确指出教师教育计划应该与大学的其他计划一样,在合法性地位、研究和服务领域等方面享有平等权利,尤其是从事中小学教师培养的教授应该得到公平的奖励待遇。他还在创办的“全国教育变革网络联盟”,要求参与改革的25个教育学院改变其奖励政策来吸引和奖励那些参与教师培养的大学教授。这无疑也是争取更多资金支持培训机构及其担任培训在职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大学教师的有力措施之一。

(三)注重经费的使用效益

首先,由于发达国家对于在职教师教育经费分配和使用富有针对性,所以,教师教育经费能够基本做到专款专用。同时,还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将教师进修成绩是否达到目标与教师的晋升直接联系起来。如美国明文规定教师只有参与进修并取得相应的成绩,才有机会加薪,而唯有加薪才会得到晋升。所以,在职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有效地保障了在职教师进修的惠及面,从而使专项培训经费得以较好地使用。

其次,建立严密的财务管理体系以保障经费切实用于在职教师教育方面也是很多国家采取的强制手段。比如新加坡的教育经费由于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并且每个下属部门都有一整套严格的预算、分配和使用经费的措施,同时还采取外审计和内审以及设立第三方机构严格监督等相结合的方式,而各级学校每年年初都要做好财政预算,交到教育部,教育部直接把钱划给学校,学校再按照计划分给各个部门。中间有预算、支出、监督、核算等几个环节,这种严密的财务管理制度较好地避免了教育经费在分配和使用过程的贪污或挪用等行为的发生,保证经费切实用于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不仅如此,新加坡政府对贪污行为实行严厉的制裁是其保障教育经费有效使用的又一措施。如该政府规定教育界人员一旦犯有贪污行为,就得离开教育界,这在世界上是少有的。严厉的惩罚措施有效地避免了经费在其分配过程中被一些素质不高的教育官员或教师贪污挪用的现象,确保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切实用于培训教师方面。

二、对我国的启示

(一)提高在职教师教育经费投入的执行力

我国教育部分别于1986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在职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1999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以及2004年的有关文件中都提到中小学在职教师参与各种进修和培训的经费来源,应主要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同时开展多渠道的筹措。可以看出,中央政府对于在职教师参与各种培训活动的经费分担方式也是有明确的法律条文。但是,就目前的实施情况来看,在职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机会少且效果也不理想,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培训经费投入的执行效率低,这既表现在中央财政投入的力度与全国需要参与培训的教师人数相比之间的巨大差异;同时也表现在有的地方相关机构要么根本就没有投入这笔经费,要么就象征性地拨给一点,最终导致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投入政策由于缺乏应有的监督机制而执行效率很低,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个问题尤为突出。如根据四川省教科文卫工会课题组撰写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文中对四川省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投入执行的抽样调查显示:一方面,随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力度的加大,尤其是新课改培训的普遍实施,需要投资到继续教育工程中的经费数量越来越大。而另一方面被调查的校长、教师们普遍反映政府投入缺口很大,培训经费得不到保障,而这种问题在农村尤为突出。“经费投入不到位”已成为该省在职教师继续教育中居第三位的问题。这样一来,中央政府要求的在职教师继续教育活动在很多地方就演变成个人行为,谁要去培训就得自己掏钱。这对收入本来就不高的大多数教师来说,无疑是沉重的经济负担,使得很多渴望参与继续教育的教师既没有机会也没有积极性。有关数据还表明我国目前有40%左右的教师自工作之后就再也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培训,最直接的原因还是经费紧缺。

从发达国家教师教育的经费投入来看,大多采取了多种措施以切实确保在职教师教育经费的投入与到位。如不仅颁布法律明文规定政府投入大量的经费且逐年增加,而且还以立法的形式切实保障其经费数量到位。鉴于我国的具体国情,笔者认为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都应设立有专项经费或规定教育经费中的一定比例用于教师继续教育,而且还要继续完善教育经费投入法,以切实保障增加在职教师继续学习经费的投入力度与数量,为持续保障我国中小学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当然,我们还可以学习国外众多国际组织、商业团体、基金会捐资帮助在职教师参与各种继续教育的做法,积极营造良好的尊重善于终身学习的教师的良好社会氛围,让全社会都来共同关注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并提供力所能尽的帮助。

(二)明确在职教师教育经费的使用范围

由于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既包括支付在职教师参与各种培训活动所需费用,也包括培训师资机构担任培训课程教师所需经费。只有这两方面的经费分配既合理也富有激励性,才能将两方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最终有效完成培训任务。但是,我国有关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文件中,对于在职教师教育经费的配置,比较笼统地规定为在职教师继续教育所需经费,而在具体培训项目、培训需要达到的目的等方面规定不是很明朗。这样,让担任培训任务的机构以及任课教师,完全可以随便给中小学在职教师上一些与实际需要完全脱离的课程。比如目前我国很多中小学教师到师范大学等师资培训机构进修,往往学习深奥的理论知识过多,有针对性解决他们课堂教学中众多问题的专业技能比较少,这不仅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培训效果,同时也难以调动教师积极性。从发达国家的经费投入与使用措施,可以看出很多国家将在职教师参与培训的具体内容明确,并拨给专项经费予以保障。我国不妨也可以尝试这样的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投入与使用模式,让政府以及社会各界投入的仅有的经费能够被明确且富有针对性地加以使用。

(三)提高现有在职教师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

目前,在我国在职教师教育经费依然紧缺的状况下,加大对在职教师培训经费的使用审计,积极设法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也成为未来我国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一大难题。比如目前,我国教师教育经费总体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再加上一是部分地方官员观念陈旧、意识不到教育是生产周期长且效果滞后的特性,认为办教育是花冤枉钱,总是千方百计地把本该用于教育的经费截留或挪用到“投资小,见效快”的行业上。二是社会民众的观念也比较落后,认为只有经济很发达了才会投资教育,因而教育发展的总体投入不足,导致在职教师参与继续教育所要获取的经费数额更加有限。而且,即使是有限的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也因为在使用过程中的不合理性、监督与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其使用效益也普遍不高。尽管中央政府在几次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文件中都明确提到要加强经费的审计与提高其效益,但实际成效并不明显。因此,我国在未来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使用方面也可以借鉴像新加坡等国的做法,建立严格的教师教育专项经费使用制度,对于挪用或者擅自减少经费投入的教育界官员采取最严厉的措施,同时建立相应的考评机制,力求将每一分钱确实用于提高在职教师的素养方面。

参考文献:

[1]乐传永,张夫伟.国外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2)27-31.

[2][EB/OL].

美术教师继续教育篇5

关键词:继续教育 制度 比较

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培训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保持和提升其专业素质、执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进行的学习及其相关活动。继续教育培训是保持和提升注册会计师专业素养、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各国在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问题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教育委员会于2003年和2004年先后颁布了7项国际教育准则;我国继2005年颁布《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加强行业人才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简称“三十条”)后,2006年颁布《中国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由于各国的会计职业发展水平不同以及各自所处的环境不同,各国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后续教育仍存在差异。本文对美国、英国、加拿大、西班牙等国家以及我国新颁布的注册会计师职业后续教育制度进行比较研究。

一、继续教育培训目的比较

西方国家对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目的一般均有规定,其核心是保持和提高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但表述上又不完全相同。其中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英格兰及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ICAEW)强调,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是保证或保持并增强或提高其职业胜任能力;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强调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是保持其应有道德能力;爱尔兰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I)强调保持、加深并且扩展其专业胜任能力;我国香港会计师公会强调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的目的是保证其会员专业能力的维持和提高。我国新颁布的《征求意见稿》从现实性角度将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的目的定位到注册会计师个人素质和队伍整体素质建设两方面,具体为“保持和提升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素质、执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培养,建立一支在质量和数量上都能够满足我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战略,以及现代企业制度需要的执业队伍”。从上述各国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的目的来看,不同点在于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的目的是保证还是保持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由于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水准参差不齐,部分人员尚未达到专业所需的能力。如果将继续教育目的定位于“保证其专业胜任能力”,必然加大各级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责任,同时也难以达到保证的程度,如果未能达到反而会降低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威信。所以我国目前将继续教育培训目的定位于“保持和提升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是符合当前我国国情的。

二、继续教育的对象及相关豁免继续教育的规定比较

西方国家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的对象均为全体会员,包括执业会员和非执业会员。美国AICPA将培训计划定位为服务于广大会计人员及相关领域人员,包括注册会计师;在企业中从事会计工作的一般会计人员、财务主管、主计长以及总会计师和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非盈利组织的有关会计人员;独资和合伙企业的业主以及合伙人;律师和咨询顾问(包括税务方面的顾问,医疗卫生、福利方面的顾问等)。有些国家还有对豁免继续教育的特殊规定,如澳大利亚特许会计师协会规定,会员长期没有从事专业活动,由于身体残疾无法参加后续教育者,可以不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我国继续教育对象也是全体会员,有的地方规定:继续教育培训对象分主任会计师、部门经理、项目经理、一般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业务助理人员、非执业会员六个层次。《征求意见稿》也对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对象的豁免教育做出了规定,从“以人为本”角度出发,对身体残疾或因病无法学习的会员、生育的会员、出国的会员规定可以在本年度不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后延一个年度,但不得影响下一年度继续教育培训学时的完成。从各国继续教育对象及相关豁免继续教育的规定可以看出,我国和国外差别不大,只是在部分细节有所不同。

三、继续教育培训计划的内容比较

不同的国际组织关于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内容的阐述方式不同,一种是不规定继续教育计划内容,如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协会;另一种是规定继续教育计划内容,如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等。美国根据不同的业务领域将培训课程分为会计和审计业务、税务业务、咨询业务和管理业务等部分,在每类业务中根据业务内容性质的不同又作了进一步分类。以“会计和审计业务”为例,包括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国际性业务;管理咨询和业绩管理;技术相关问题等部分。其中保证信息的完整性主要是关于会计处理和报表审计方面的内容,包括“非盈利性组织的会计和报告实务”、“AICPA小型企业审计指南”、“现金流量表:编制、披露和使用”等多门培训课程;国际性业务涉及国际会计和与欧元有关的会计及报告规定,由两门培训课程组成,分别为“欧元:会计和报告的规定”、“国际会计和报告”;管理咨询和业绩管理主要是管理会计的知识,包括“非盈利组织的成本分配方法”和“最新财务和管理会计”等课程;技术相关问题主要讨论计算机对传统审计业务的影响和应采取的对策,由“审计电子证据和软性信息”、“如何在无纸化社会中从事审计工作”和“计算机环境下内部控制的应用”等课程构成。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教育委员会2003年颁布的国际教育准则第2号《职业会计教育计划的内容》规定了职业会计教育计划的知识含量,这些知识是取得职业会计师资格应掌握的内容,旨在确保为取得IFAC会员团体的会员资格的候选人拥有足够先进的职业会计知识,使其能够在日益复杂、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发挥有胜任能力的职业会计师的作用。职业会计教育计划的基本知识包括:会计、财务及相关知识;组织和企业知识;信息

我国借鉴大多数国际组织的做法,在修订的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培训制度中没有详细列示培训的具体内容,而是原则性地规定继续教育内容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地方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年度培训计划中确定,对执业注册会计师的继续教育培训按其不同能力需求分层次进行。如有地方规定的继续教育培训内容主要是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必须熟练掌握的会计及财务管理理论和实务、审计理论和实务、管理咨询理论和实务、税务理论和实务、资产评估实务、建筑工程评估实务、机电设备评估实务、国家有关政策和经济法规、特殊行业会计与审计知识、计算机技术、外语、职业道德、事务所管理知识、以及独立审计准则、资产评估准则、执业规范和执业所需的其他知识与技能。培训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及侧重点视不同对象而定。我国在课程设置方面正朝着与国际接轨的方向迈进,但应该注意的是我们在学习国外经验的过程中,不能对国外的东西生搬硬套而不考虑我国国情。如美国由于资本市场比较发达,所以对外报告会计在会计继续教育中占有较大比重;而我国目前更应该重视管理会计方面的课程才更符合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四、继续教育时间与考核标准比较

西方国家对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的学时、学分均有具体规定。如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CGAAC)规定,每个会员在三年内必须完成100小时的继续教育课程学习;西班牙规定在成为西班牙注册会计师协会(ICAJCE)的会员后,每年应至少参加30学时的后续教育培训,其中一半学时是关于会计、审计、税法等常规性课程,另一半学时是特殊专题课程。无论是面授、远程教育、电教还是自学,都有统一的学时计算规定。ICAJCE将所有的培训课程及学时规定列表公示,供会员参考;日本后续教育制度则规定,个人会员及准会员有每年必须完成40个时间单位以上的后续教育的义务。我国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培训每两年为一个考核周期。即从起始年度的1月1日起至次年的12月31日止。每个考核周期接受的继续教育培训时间累计不得少于80个有组织形式的学时,每年不得少于30个学时;职业道德培训每个周期不得少于4个学时。从各国注册会计师参加后续教育的时间来看差别不大,尤其体现在我国和国外的差距明显缩小。《征求意见稿》颁布以前我国对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时间是这样规定的:执业会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三年内不得少于180学时,其中每年接受后续教育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0学时;接受脱产后续教育的时间三年累计不得少于120学时,其中每年接受脱产后续教育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我国注册会计师参加后续教育时间缩短的原因是因为近年来注册会

五、继续教育培训的形式比较

西方国家继续教育形式大体分为有组织形式和非组织形式两类,但其具体内容又有所不同。美国2000年2月颁布的《后续职业教育准则公告》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倡两种学习方式,一种是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在该方式下,组织者负责将学习计划传递到最终的用户手中,可以采用各种形式如工作室、研讨会等;另一种为自主的学习活动,该方式下的学习活动是在没有外部组织者的帮助之下进行和完成的;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职业继续教育培训主要采取以下方式和措施:课堂教育;专门聘请有关专家、教授到各地巡回做学术讲座,讲座采取听课证的方式,由公司出面认购;组织召开研讨会;制作多媒体、录像带等;网络或电话教学;每年组织各省的分会召开会议,研讨有关继续教育职业教育问题。日本继续教育的形式分为集中培训、自学、编写专业书籍和在培训班授课等方式。集中培训包括协会主办的培训班或研讨会、事务所内部培训、会员自发举办的集中培训;自学包括对指定文章、专业书籍方面的学习和参加学术活动;以自学方式选修的注册会计师均需以传真或电子邮件方式提交学习心得;编写专业书籍指通常能被购买的与注册会计师业务相关的书籍或论文,也包括为出席各种学术研讨会撰写的报告等;培训班授课通常指接受协会、事务所和自发培训班的委托,为其培训班进行授课。我国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培训形式也分为有组织形式和非组织形式,有组织形式的继续教育培训包括: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或地方注册会计师协会、培训机构举办的境内外各种培训班、研讨班、学术报告会等;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或地方注册会计师协会主办或认可的论坛、专业性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等;地方注册会计师协会认可的事务所内部培训;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或地方注册会计师协会通过远程教育直播系统提供的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或地方注册会计师协会认可的其他方式。非组织形式的继续教育培训包括:公开出版或发表的专业著作、专业论文;担当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授课人、研讨会的主持人或演讲人;参加行业业务质量检查;承担市级以上专业学术团体、行业协会、政府部门组织的专业课题研究,并取得研究成果;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地方注册会计师协会通过远程教育点播系统提供的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培训;在境外事务所实习;利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或地方注册会计师协会制作的继续教育培训光盘及其指定的教材自学。

从各国继续教育培训形式来看,进行继续教育的方式多样,这与参加的继续教育人员的需求是一致的。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协会(CIMA)最近公布了其近期进行的有关职业后续教育实施方式及必要性等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英国大多数会员认为工作基础上的学习是最适宜的沟通与职业素质培养(CPD)教育方式,得到支持的其他CPD教育方式还有:面授或网络课堂(85%赞成),阅读(72%),参加会议或研讨会(71%),与同行、同事或经理讨论、指导,更进一步的教育资格和证书,为技能发展而进行的观察、研究,发展客户等。相比而言,我国近年来在继续教育方式上有了很大发展和进步,正在改变以往单一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向多样、灵活的教育方式发展。

美术教师继续教育篇6

关键词:继续教育;发展历程;发展趋势

继续教育自1944年英国《巴福勒法案》被规定为“法定的公共教育制度的组成部分”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得以迅猛发展,取得丰硕成果。但是人们对继续教育的概念并没有作出完全一致的理解。不过从《巴福勒法案》规定内容来看,继续教育是法定的组成部分之一,即: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三个相互衔接的阶段之一。从中不难看出,继续教育是相对“初始教育”而言的,所谓“初始教育”(Initial Education)就是基础,是起始点。而继续教育则是“初始教育”的延伸、补充、扩大和发展。①

一、我国继续教育思想的萌芽阶段

现代的继续教育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新周期愈来愈短、生产技术对劳动者的教育程度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形下提出的,并作为一种教育手段以法的形式固定下来。其实这种继续教育思想早在2000多年以前,子夏在其“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中就做了充分论述。他将“初始教育”以“学”代之,而“继续教育”则以“仕”表述,此乃“理同而事异”矣。“仕”是继“学”之后的另一种学习,是“学”的延续和升华;而“学”则是“仕”的开端和基础。子夏对“仕”与“学”关系的论述,充分体现了他对教育的全面理解,是其大教育观的具体表述,他以“仕”来指代入职后的教育,即:继续教育,并把它纳入他的教育体系之中。虽说他的“仕”与“学”不像我们今天那样分得十分细致而清楚,但这对2000多年以前的子夏来说已是难能可贵。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是孔子的高足,在孔子晚年整理古籍文献时已是其得力助手。子夏在以后的从政和教学生涯中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他20岁时就得到孔子的荐举“为莒父宰”。孔子逝世后,经过“心战”,最终放弃从政,退居家乡设官授徒,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他参与主持编纂《论语》,整理并传授《六经》,开创了诠释儒家经典的“章句”之学,被两汉经学家奉为经学鼻祖。不仅对荀子及其以后的儒家经学一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法家、墨家、道家等其他战国各家也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催生或助长作用。

子夏在西河设官授徒从事教育实践,长达六七十年之久。培养出魏文侯、魏成子、李悝、吴起、田方子、段干木、禽滑厘、公羊高、谷梁赤等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大批杰出人才,史称“教弟子三百人”。在战国初期其办学成就和影响是非常之大,无与伦比的。在教学实践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独特的理论。毋庸置疑,子夏已成为继孔子之后的又一思想家和教育家。“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重要教育思想,继续教育理念意蕴其中。

子夏的继续教育思想异常丰富,并有其鲜明特点归纳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学习时间的连续性。子夏在论述“学”与“仕”的关系时指出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在接受“初始教育”之后,还要继续努力学习。无论你是为官从政,还是步入社会,都要利用业余时间继续学习。第二,学习过程的阶段性。子夏将学习分为“学”与“仕”两个阶段,“学”是“仕”基础,“仕”是“学”的延伸。“学”与“仕”构成了一个人的整个学习过程,两者结合,相辅相成,互为补充,能使人不断学到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第三,学习形式的多样性。子夏所说的“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句话中,对学习的不同种类进行了划分,他把“初始教育”和“继续教育”两阶段中对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称作“学”,把两阶段中对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称作“仕”。即使是同一个“学”在“仕而优则学”和“学而优则仕”中其意义也不完全相同,前者是指在继续教育阶段中的学习和自我修养,而后者指的是在初始教育阶段中的正规学习。

子夏的“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句话中含有丰富的继续教育思想,在某种意义上说,它为后来继续教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②

二、我国继续教育的探索阶段

(一)清末民初时期教育家思想家们自发进行的继续教育探索阶段

清末民初,由于社会变动,尤其是经过辛亥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中国知识界在思想、学术方面十分活跃。他们从各自的立场出发,反映不同阶级和集团的要求,提出种种不同的主张。表现在教育层面上,则产生了不同的思想流派和各种教育思潮。主要有军国民教育思潮、义务教育思潮和平民教育思潮等。其中较引人注目的是平民教育思潮。各派教育家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农村教育改革实验,这些教育实验多是“期以教育之力改进农村生活,以立全社会革新之基”,③对农民进行职业教育和文化补习等。从根本上说这些多是对农民进行的继续教育探索。

1.黄炎培的继续教育探索。黄炎培是我国近现代一位著名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教育家,是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倡始人。他于1917年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为职业教育的总目的,在全国推行职业教育,创办职业学校,“为了帮助失学失业青年和提高就业工人、中下级公务员、店员、职员的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了为数众多的职业补习教育机构。”④黄炎培和他的同事们怀着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对当时脱离社会生活的传统教育进行改革,并对继续教育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尝试,取得了可喜成绩,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

2.晏阳初的继续教育探索。晏阳初于1918年6月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之后投笔从戎,搭乘美国的军舰踏上赴欧的征程,到法国后为在法的华工当翻译,同时对他们进行识字教育。1920年回国后设立平民学校,在城市和农村推行识字教育。后来他认识到仅教会农民识字,取得求知识的工具而不能使他们有用这套工具的机会,对于农民是没有直接效用的。于是晏阳初又对平民的继续教育进行探索。他针对“成人年龄已长,事务较多,脑筋纷杂,记忆薄弱”这些特点采用“讲演、戏剧、展览、电影、音乐”等方式进行施教,认为这些“都是教育成人最好的办法”。⑤

3.梁漱溟的继续教育探索。梁漱溟是我国现代思想家和教育家,是乡村建设运动的倡导者。其“社会教育”是他乡村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社会本位的教育系统草案》一文中对“社会教育”(或民众教育或成人教育,也就是我们说的继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进行了具体论述。他认为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救,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应形成完整合理统一的教育体系。他主张“教育宜放长及于成年乃至终身”,因为(1)现代生活日益繁复,人生所需学习者,随以倍增,卒非集中童年一期所得尽学,由此而教育延及成年;(2)

社会生活既繁密复杂,而儿童较远于社会生活,未及参加,在此种学习上以缺少直接经验,效率转低,势必延至成年而后可;(3)以现代文化进步社会变迁之速,若学习于早,过时即不适用,其势非时时不断以学之不可。⑥梁漱溟一生致力于乡村教育实践,由于历史等因素未能成功,但他对继续教育的探索对我们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4.蔡元培的继续教育探索。1918年,当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就积极倡导平民教育,在北京大学开办了“平民夜校”和“校役夜校”。这一举措不仅翻开了北京大学的继续教育史上的第一页,也首开了中国高等学校举办继续教育的历史先河。

(二)解放区进行的继续教育探索阶段

1927年12月,秋收起义部队(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砻市的龙江书院创办教导队。这个教导队的任务就是训练下级军官。当时,学员们没有教室,也没有宿舍。他们住在老百姓家里。晴天坐在门前的草地上听课。没有笔,就用树枝、碳条代替,没有纸就用地面、石板、石碑代替。经过短期培训后,学员们在各方面都有了提高,他们回去后便成了革命武装的骨干力量。⑦于是我们的党和军队便把这种经验继承下来,形成一种具有自己特色的继续教育方式,并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在武装部队以及解放区迅速推行,在极短的时间内,为当时的部队和解放区行政部门培养了大批人才,大大提高了部队指战员的整体素质和解放区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也为解放区的劳苦大众提供了学习文化的机会和可能。

(三)建国初期的继续教育新探索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百业待举,如何使在职人员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要求,成为当时我国建设的首要事务。1949年10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指出:“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普及教育,加强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注重技术教育,加强劳动者的业余教育和在职干部教育,给青年知识分子和旧知识分子以革命的政治教育,以应革命工作和国家建设工作的广泛需要。”⑧可见,新中国一成立就将“加强劳动者的业余教育和在职干部教育”摆上了议事日程。为了适应当时的形势要求,我们国家进行了新的继续教育方式探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继续教育方式:一是不脱产学习。建国之初事务繁忙、工作紧张,工作人员只有在业余时间才能接受教育。所以,就采取了不脱产学习的方式。实施机构为业余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形式有面授、函授、广播、电视等。早先在职进修是文化补习和技术补习的同义语,形式上也常常利用周日或夜校进行,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在职进修的内容也愈来愈广。逐渐出现了跨工种、跨行业、跨专业学习,并且依照个人不同情况选择修业内容、修业形式和专业方向等。二是脱产学习。不脱产学习的迅猛发展对脱产学习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更快更好地让人们获取知识和技能,于是让其脱离工作岗位全身心地学习所选专业和方向。这说明一方面是我国的生产力飞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学习机会和可能,另一方面也说明当时我们国家急需大量有文化、有技术的建设人才。其主要表现为各种短、中、长期的集中培训。有单独个体脱产出去的,也有单位集体集中进行的。如“一些地区曾利用暑假组织中小学教师集训”。⑨这个时期的不脱产学习和脱产学习与我们今天所说的继续教育相比是形、质两方面都非常接近的,也可以说此时的继续教育是以不脱产学习和脱产学习这两种方式为代表的,是我们国家在继续教育方面的新探索。

三、我国继续教育的借鉴和发展阶段

国际继续教育活动迄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它肇始于美国,60年展到欧洲国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9年在墨西哥市发起并召开了第一次世界继续工程教育大会,其后于1983年在巴黎召开第二次会议,1986年在佛罗里达召开第三次会议,以及于1989年在我国召开第四次会议。我国清华大学张宪宏教授作为中国的唯一代表参加了第一次世界继续工程教育大会,继而参加了第二、第三次会议,并参与主持了第四次会议。其后,他首次在国内使用“继续工程教育”这一与国际相沟通的概念,并发表一系列文章对继续工程教育作进一步阐释,对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继续教育情况进行全方位介绍,也对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西、墨西哥等国家的继续教育情况进行分析,既总结了国外继续教育的成功经验,也分析了国外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均为我国的继续教育发展提供了借鉴。

(一)发达国家的继续教育借鉴

张宪宏教授多次发表文章对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继续工程教育经验与问题进行介绍和探讨,对我们的继续教育工作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1.美国等对继续工程教育非常重视。上一世纪,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范围内的生产竞争日益激烈,在美国工业界、教育界,人们提出“知识半衰期”问题,即为一位工程师最佳表现为30―40岁,40岁以后,非基础性的专业知识每过6-10年即失效1/2,对计算机一类高技术领域,其半衰期只有3年。这一问题引起美国业界的强烈反响,研究探讨之后,一致认为传统的一次性教育的方式已经远远不够,为了适应生产技术和科技发展的要求,对工业技术人员必须给予多次的、不断的直至终生的继续教育。1984年美国工业界用于教育方面的就达到400亿美元,相当于全美公、私立大学和学院的全部经费的2/3。接受各种教育的人数达800万之多,相当于全美大学和学院在校学生人数的总和。⑩由此可以看出美国对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日本和德国也非常重视继续教育,不过他们两国的继续教育都是以公司办为主,尤其是在日本,在德国由公司主办的继续教育也要占其总数的70%-80%。[11]

2.美国的继续教育类型和手段。美国的继续教育类型主要有两种:一是短期培训班,是主要形式,参加的人数较多,约占90%~95%;另一类为在职工程师攻读较高学位(一般为硕士),以业余为主,参加这一类型学习的所占比例约为5%。[12]所设课程一般为三类:一是更新类型,这些课程多是当前大学中正开设的课程,但是老的工程技术人员并没有学过,或所学的内容已经陈旧过时;二是管理型,这类课程在校大学生并不学习,是工程技术人员实际工作中所急需的;三是发展型,属于高新型技术,是今后可能要使用的。美国的继续教育手段是多种多样的,除面对面讲授这种传统的方式以外,还有函授、刊授等。现在美国的继续教育越来越多的采用电化视听设备,这样做其覆盖面大、时间灵活、教育教学效果也好。当然他们也是走过了由低到高的过程:从面授、函授、电话逐步走向使用电视、录像、卫星等新技术进行教育教学,从而大大提高了其教育教学水平,促进了其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3.发达国家继续教育的政策与管理。美国联邦政府对整个继续教育事业的政策是支持而不是干涉,而

各州政府要按照美国宪法的规定对各自的继续教育行使直接管辖权。美国联邦政府对继续教育的支持和领导,对不同行业采用不同的政策和策略。第一,联邦政府对继续教育的支持主要表现在税收政策上,即允许各公司的教育费列入成本,免于征税,从而鼓励公司兴办教育事业。美国国防部对自己的合同大学、合同公司用捐赠设备和经费的方式给予支持;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对继续教育的研究项目给予承认并发放基金。美国各州政府对继续教育的管理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给予投资,二是对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发出指令,要求其为本州的经济发展或为解决本州存在的技术等问题发挥作用,还要对继续教育课程进行一定评审。第二,给予大学经办继续教育的自,继续教育对政府来说是一种投资,是社会生产的一部分,也会创造利润,所以对大学举办继续教育一般不给以经济上的支持,就是给也是很小的。因此,美国大学办继续教育原则上是自负盈亏,所以,他们是否办、怎样办、开什么课程,多是根据市场的需求而定。第三,美国政府对农业科学的继续教育资助比之工业要宽厚得多,而且组织系统颇有特点,美国各州的州立大学、土地赠予学院承担着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大学的农学院均在本州各县设立“农业顾问”,进行科技推广和对农民及其家庭的教育工作。这些县农技顾问、专家组成员等要定期到大学轮训进修。作为公职人员,他们的费用由推广所及大学承担。第四,美国政府对医生的继续教育办法又有所不同。美国的医生是高收入的职业,相对而言,要成为一名医生是比较困难的。从事医生职业要大学四年本科毕业后,再读四年博士学位,之后再实习2-5年,才能成为一个有执照的正式医生。美国对医生的继续教育有严格的硬性规定,即每年必须进修25个小时以上,进修的内容必须是有关治疗的,而不是一般理论或未来发展等内容。举办继续教育的机构必须经各州审查委员会批准,一般只能是著名大学的医学院,学费由医生本人承担。第五,高等学校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继续教育与其他职业也有不同要求。对这些人员主要是通过硕士、博士学位;其次是开展科学研究、教学实践、咨询服务;再者就是采用学衔制,通过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的提升进行筛选以保持各层次人员的质量。因此,高校教师并没有狭义的继续教育的规定。第六,美国对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有一套管理办法。国家科学基金会要提供专款,专题研究“如何改进中学教学质量”等,对教师的业务水平有着具体要求。

日本的继续教育多是由公司自己主办,这是由日本封闭式人事制度所决定。日本公司的雇员基本上是终身雇佣,这种终身雇佣制度有力地推动了日本公司对自己工程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以日立公司为例,新雇员一入公司就要接受两周的脱产训练,介绍公司的基本情况、经营的规定和条例;对大学毕业生和硕士生还要求制定一个两年的培训计划,内容主要是在职训练,另外还有2~3个月的听课,8个月的实际训练。此外,“新雇员计算机工程教育课”是在职员工的必修课,包括有关微机处理工程的相应软硬件技术以及编写高质量计算机程序课等。以上这些是日立公司的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在职培训。日立设有4个教育学院,提供一些专门课程,一些是专门发展科目,一些是综合工程发展项目,是深化的工程课,这是为将来培养研究领域的骨干工程师所设置的课程。

日本电气公司的做法也值得我们借鉴,他们在厂内设博士班和硕士班,两者都是一年的期限,博士班的学生是已有大学学位的高级工程师,已经有了研究课题,再听一些讨论课程,然后用半年的时间完成论文,而且是一班一个课题,每课题10个学生,论文完成后按规定手续进行答辩授予学位。硕士班的学生一般是有大学学位的初级工程师,学习五门课程,大约听课300小时,每班40个学生。[13]这种教育方式是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研究与生产相结合,真正形成了科研、学习、生产的有机统一体。

(二)发展中国家的继续教育借鉴

张宪宏教授对第三世界国家继续教育也作了介绍,与发达国家的情况相比,第三世界国家由于工业、企业界的力量较弱,科学水平较低,所以,工、企业界很少承办其继续教育。如印度、巴西、墨西哥、尼日利亚、泰国等,这些国家的继续教育虽有一定程度的开展,但是多由高等院校承办,尽管工业界认为高等院校讲的课程主要是偏重理论,结合工业的实际则较差,但是他们自己又没能力解决这些问题。以印度为例,80年代后期在总结以前教训的基础上,加强继续教育并取得一些成就:1.大学教育与继续教育同时抓。印度80年代以前,只注重设备、技术引进,忽视了通过教育进行人才的培养,虽说印度每年也能培养大量大学毕业生,但由于大学师资水平低、课程陈旧、设备缺少而落后,培养出的人才大多学非所用甚至不合格。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印度教育部大力推行大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和企业界的工程师的继续教育。2.重视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培养。“全印度技术委员会”也设立了全日的、半日的、数日的等各种长短课程以供在职的工程师和技术员学习,这些都侧重于知识更新和技能训练而不是给文凭或学位。据印度工程教育协会统计,印度共有正式工程师33.2万人,3~5年的继续教育情况是每年开课630门,参加学习的为12000人,约占总数的3.9%。[11]印度的这些做法极大地促进了继续教育的发展,为其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我国继续教育的迅猛发展

1.农村的继续教育发展。1983年9月至10月,教育部在无锡、乌鲁木齐、太原三市分别召开华东中南、西北西南、华北东北三个片的农民教育座谈会。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民教育的恢复和发展。1983年办学面,大队(村)为20%~60%;公社(乡)为40%~80%;县农民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有400多所;参加学习的农民达2491.9万人,比1979年增加了235.3万人。其中参加技术学习的有1479.8万人,比1979年增长9.7倍。[15]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农村急需科学技术,急需大批扎根于农村的各类乡土人才和专业生产能手。广大农民也急需提高自己的文化技术素质,发展商品生产,脱贫致富。在这种形势下,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应运而生,据统计,1987年全国有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简称乡农校)29000所,在校生1800多万人。[16]进入90年代后,全国有教育部门举办的县级继续教育培训中心1605所;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41.8万多所。有2800多万青壮年农民、农村基层干部、农民技术员和乡镇企业职工接受了各种政治、文化、技术教育。农村的继续教育在坚持“科教兴农”、提高广大农村劳动者素质、振兴农村经济、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等多方面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7]

2.职工、干部的继续教育发展。为了进一步发展

职工、干部的继续教育,国务院转发了教育部《关于举办职工中等专业学校的试行办法》,此办法对办学形式、专业设置、教学计划的制定(或审定)和举办学校的审批手续以及学生的待遇等都做了具体规定。1982年5月,全国各地区、各部门根据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举办职工、农民高等院校审批程序的暂行规定》的精神和教育部《关于职工大学和职工业余大学建校审批工作及毕业生学历等若干问题的意见》对所辖区域的此类大学进行审批、复查。截至1982年底,820所学校被批准,在校生达14.27万人。为了更进一步加强职工、干部的继续教育,1987年,国务院批转《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开展岗位培训作为成人教育的重点”,于是,各省市积极进行试点,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到1989年底,据对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统计,参加各种学习培训的职工共有2982.8万人,其中接受岗位培训的职工为2480.6万人,占参加学习职工总数的83.2%。岗位培训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以前学用脱节的弊端,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直接有效地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此试点的基础上,教育部、人事部、劳动部、国家体改委等部门,于1989年底共同制定并印发了《关于开展岗位培训若干问题的意见》。[18]该文件的颁发对职工、干部的继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据统计,1996年全国各类职工参加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的达4374万人,其中干部参加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的人数达1282万人,[19]鉴于以上情况,我们不难看出全国职工、干部的继续教育发展迅猛。

3.为继续教育服务的各类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继续教育的迅猛发展为各级各类学校发展提供了发展机遇,各级各类成人高校如雨后春笋般得以迅速发展,1983年教育部已审定300多所高等学校举办函授部和夜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1979年成立后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校生人数,由1981年的268026人,1984年达到663317人。到80年代末,中央电大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异常惊人,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为了满足继续教育发展的需要,1981年,我国还建立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截止到1996年底自考累计毕业生167.8万人。[20]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输送了大量合格人才。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考试制度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欢迎。它在今后的继续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仍将发挥其独特的社会作用。

4.大学后继续教育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科学技术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竞争机制的形成,社会对继续教育的需求更加迫切。国务院1987年6月23日在批转《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开展大学后继续教育,对于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我国新技术、高技术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大学后继续教育制度,1987年12月15日,国家教委、国家科委、国家经委、劳动人事部、财政部、中国科协等部门联合了《关于开展大学后继续教育的暂行规定》,其内容涉及大学后继续教育的对象、任务以及接受继续教育者的权利和义务,还涉及大学后继续教育的形式和保障措施等。[21]《规定》的颁发不仅为大学后继续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我国整体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四、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继续教育社会化。继续教育社会化一是表现在继续教育办学的方式上,教育与企业沟通日趋频繁、学校与社会融合日趋明显,继续教育办学方式势必社会化。二是表现在管理上,各界各部门已将提高本行业的从业人员素质和能力水平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所以,无论长期学习或是短期培训,都不可能统一到教育部门下管理,它必将由国家各部委,以及各级各类政府部门、工矿企业、私营业者等自主举办与管理。

(二)继续教育终身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知识、技术更新的速度愈来愈快,人们对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也越来越深化。如果以前人们参加继续教育只是为了获取就业机会、更换工作岗位、晋级晋升,或者说是为了文化品味、素养的提升的话,那么将来参加继续教育会是为自己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而进行岗上学习、在职进修,直到退休或生命结束,也就是说继续教育将融入到终身教育体系之中。

(三)继续教育信息化。现代信息化不断加强,网络技术日趋成熟,这为继续教育的教育教学手段、方式的革新提供了前提。现代电信为远程教育提供了支持,网络技术将为远程教育教学互动提供可能,教师与学员不仅能随时沟通、交流,而且还能做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这样继续教育的成本就会大大降低,继续教育的效率效益就会提高,继续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也将不断加快。

(四)继续教育多样化。由于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人员均为成年人,他们文化背景、受教育成度、性格、习惯、兴趣爱好差异很大,专业、职业、学科、行业多种多样,居住地点分散、学习时间难以集中等,为了适应成人这些特点,继续教育必将朝着多规格、多内容、多层次、多形式方向发展。[22]

(五)继续教育法律化。为确保继续教育有序进行,我们必须将继续教育法律化,在这方面我们可借鉴德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以德国为例,德国就继续教育颁布了《劳动促进法》、《职业教育法》、《企业宪法》、《教育假期法》、《高校总体法》、《函授保护法》以及《公务员法》等,除这些立法以外,各州还有成人继续教育条例,许多州已把继续教育列入宪法。《劳动促进法》不仅规定了职业培训的条件,还规定了职业继续培训的经费来源以及参加继续教育人员福利待遇等等;《教育假期法》规定了参加脱产进修的具体内容以及所享受的权利等;具体细则还有像《带薪教育假期的公约与建议》对教育假进行界定:是指受雇佣的人为教育目的而请求假期的个人权利,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脱离工作参加学习,二是不会失去工作。尤其值得我们借鉴的是德国各州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法》对继续教育设施的公共资助和不同承担者之间协调的规定;还有北莱茵州的《继续教育法》还规定了向居民提供全面进修的发展计划。[23]德国这些成功做法均可为我们正处于发展中的继续教育提供借鉴。

注释:

①张维.世界成人教育概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0,269.

②参见宋一梅.子夏“学”“仕”相结合的继续教育思想探微[J].继续教育研究,2005,(6)9-11.

③熊明安.中华民国教育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166.

④毛礼锐,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第五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529.

⑤宴阳初.宴阳初文集(詹一之编)[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25.

⑥参见宋恩荣.梁漱溟教育文集[M].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98-100.

⑦皇甫束玉,宋荐戈,龚守静.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纪事(1927.8-1949.9)[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8.

⑧,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1949-1982)[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4,402.

⑩,[11],[12]张宪宏.美国继续工程教育[J].继续教育.1988(1).

[13],[14]张宪宏.继续工程教育的经验与问题[J].继续教育,1987(1)

[15]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82-84年)[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248.

[16]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88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268.

[17]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91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266.

[18]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90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29.

[19][20]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97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232,236.

[21]参见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88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270-271.

美术教师继续教育篇7

关键词:美国;继续教育;特色

目前,美国全国参加继续教育的人数已超过2300万人,并且正以每年100万人的速度增长。由于其独特的历史与文化背景,美国继续教育发展呈现出鲜明的特色。

一、加强继续教育立法,提供法律保障

立法是继续教育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国家干预、管理和控制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美国通过立法对继续教育干预,实行保护与监督,保证其发展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继续教育法规巳成为美国法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积极推动继续教育发展,美国颁布了一系列法律。1862年通过《莫里尔法案》,办起了“赠地学院”,并开始进行以成年人为对象的推广教育;又通过了《斯密斯一列威尔法案》(1914年)、《史密斯一休斯法案》(1917年)等法案;《乔治一巴登法案》(1946年)规定,对渴望就业者和有必要提高工作能力者进行培训和再培训;《国防教育法》(1958年)要求各地区设立职业技术教育领导机构,有计划地对青年和成年人开设职业训练;《地区再发展法案》(1961年)旨在通过职业培训以促进失业者集中地区的发展;《人力开发与培训法案》(1962年)规定加强失业者和半失业者的职业培训;《职业教育法案》(1963年)规定需要提高现有知识和技术水平的成人劳动者和需要特别职业训练的失业者、半失业者均应接受职业教育;《经济机会法案》(1964年)规定要对那些在劳动市场中处于不利境地的阶层提供一定的事业训练;《高等教育法案》(1965年)提出加强对继续教育活动的援助;《成人教育法案》(1966年)就成人教育的目的、任务、内容、教师培训、管理体制、经费等问题作了全面而系统的规定,为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证;还颁布了《全面就业与培训法案》(1973年)、《青年就业与示范教育计划法案》(1977年)、《职业训练合作法案》(1982年)、《职业培训计划》(1992年)等。上述10余部法案均对美国继续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对继续教育法案立法工作的推动与重视,实为各国之冠。

二、多渠道筹集经费,确保继续教育顺利运行

为加速发展继续教育,美国政府除不断增加国家财政拨款外,还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规定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继续教育经费所承担的比例,规定了企业、产业部门及雇主对职工教育经费所应承担的义务,并积极倡导、鼓励民间团体、个人投资教育,从而保证了继续教育资金的来源,有力地保障了继续教育的发展。各州举办继续教育的公立大学、社区学院、成人学校所需经费的70%均由政府提供,私立大学所需经费的13%也由政府提供。《职业教育法案》颁布后,美国政府拨出大笔联邦经费,用于建立地区职业中心,开展职业教师的训练以及职教的科学研究等,截止到1990年底,美国政府共资助了12 056个各种类型的大学后继续教育培训中心;美国的企业、产业部门也大力为其职工支付培训费用,据一份1984午的报告,美国企业、产业部门在职培训每年要支出2100亿美元,1986年仅接受雇主所资助的正规培训的人员就大约有3050万,一份对40家企业的职工培训费用支出研究报告表明,企业培训费平均占其销售额1%或工资总额的3‘3%,另外还有的企业慷慨解囊,向成人学校捐赠教学设备,资助教师的教学与科研,例如美国坦迪公司曾免费向教师提供价值100万美元的计算机;作为民间团体和私人,对继续教育更是给予大力支持与提供志愿服务,如被称为第一种美国成人教育组织的“文化学园”,运用志愿人员完善公立学校、图书馆与博物馆,为成人举办演讲课程与研讨活动,又如福利财团在1951年成立了成人教育基金会,支持继续教育的研究与规划,该财团又于1996年捐赠1000万美元,楚立了一个教育电视台,向广大成人提供继续教育服务。

三、社会各方积极举办继续教育,形成多样化办学格局

美国继续教育的发展兴起于高等院校,其兴办继续教育的历史已有100余年。美国高等教育界认为,大学开展继续教育是美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非是学校的额外任务。美国的大学都面向社会,努力满足成年人继续学习的要求。仅工科高等院校就有200余所为企业提供继续教育,即使是美国的研究性大学,也重视兴办继续教育,并将其提到与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现在美国高校中有46%的学生是接受继续教育的。如密西根大学商业管理学院,攻读学位的学生为2000人,而参加继续教育的达6000人。高校在美国继续教育系统中所占比例为24%。企业也对本单位工作人员开展继续教育,一般大型企业都有专管人力资源开发的机构,制订本单位继续教育的计划,开办某种教育课程,对其职工进行知识和技能培训。据不完全统计,全美企业部门每年用于在职教育的经费为300多亿美元。.企业在继续教育系统中所占比例为50%。美国的行业协会如美国律师协会、工程师教育协会、医师继续教育协会等,也都大力举办继续教育活动,行业协会巳成为美国继续教育的一个有力组织者,其在继续教育系统中所占比例为20%。此外,私人也举办继续教育,全美国有近200家私人举办的继续教育机构,其在继续教育系统中所占比例为6%。这样,美国继续教育形成了一个门类齐全的体系,遭及全国,形成了继续教育网络,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继续教育的发展。

四、教育方式灵活多样,适合学员不同需求

美国的继续教育十分注重“弹性”,即灵活多样性。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成人可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现实情况,参加随时随地任何形式的继续教育活动;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方式均由个人决定。在入学形式上,学员入学不用参加各州统一组织的入学考试,只需经过学校必要的测试后即可进入学校学习,在办学形式上,有日校;夜校、周末大学、电视教育、巡回教学、电话咨询、登报指导等等,办学地点不限于学校,工厂、购物中心、教堂、公园和其它公共建筑物等都可以作为教学的场所;在学制上,也是可长可短,长的五、六年,短的几个月、几个星期,有单科独进,也有多科并举的,学员可以学完全部课程,也可以学一门课程的某一部分,甚至某一课程在中途可以暂停,以后有时间再继续学习;在内容上既有职业方面的知识技能,也有生活、娱乐方面的知识;在类型上有研讨型和进修型,也有座谈型、专题型等;教学方式可以是面授,也可以借助于电视机、计算机、录音、录像带或同步卫星;考试方式也较灵活,各州设考试公司、考试中心,一个星期可以开考几次,成人认为启己可以应考时,就可申请报考。另外还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出现了多种新的“非传统的”、“开放的”扩充成人受继续教育机会的教育形态,比较突出的有“教育介绍所”、“校外学位制”、及“无墙大学”等。

五、教育对象广泛,培训重点突出

美国接受继续教育者中,既有高级工程师,又有一般工程技术人员;既有乡村的农场主,也有白领阶层的专业管理人员;既有工商职员,也有广大消费者;既有政府官员和经理,也有一般的公务员、工人、少数民族群体等。美国的继续教育吸引了1/3多的成年人口参加学习,上至总统、议员、公司董事,下至移民和工薪阶层都坚持学习。并且,任何人只要想学习或有条件和可能学习,都可以找到适合自身现有水平、满足个人发展需要的学习场所和继续学习计划。也就是说,在美国参加继续教育是不分性别、年龄、种族、受教育程度、居住区域、阶层、职业的,这便充分体现了继续教育对象的广泛性。根据美国全国教育统计中心1995年的一份报告,美国40%的成年人,大约有7600万注册就读各种形式的成人学习班。在1991年,该比例为32%。美国的继续教育在突出对象的广泛性的同时,也显示出了重点性。在美国,经理人员和技术专家的教育培训率大大高于一般白领和蓝领的参与率。经理人员的与工作相关培训参与率为42%,是平均水平的两倍;工程师、科学家的与工作相关培训参与率更高为47%。美国企业界对劳动力的培训,重点是放在白领阶层,尤其是经理人员和技术专家。例如根据美国制造业研究所1991年的一份调查资料表明,美国企业的企业内正式培训是向管理人员倾向的,占调查对象总数12.8%的管理人员参加企业提供正式培训的人次数占到总培训人次数的19%,相比较之下,分别占调查对象总人数14,9%的服务人员、农林渔工人和10.S%的机器操作工、装配工参加企业提供正式培训的人次数却都只占到总培训人次数的5%。

六、紧密联系社会经济发展,着重子应用

美国深受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其继续教育不论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都是从社会实际和学员需要出发来考虑和安排的,使受教育者提高其职业技能,优化其专业结构,以求更好地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继续教育已形成买方市场,“学员消费者第一”、“学员市场至上”被越来越多的继续教育机构当成求生存发展的口号和策略。从继续教育机构办学的角度来说,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市场发展的状况要求怎样,就设置什么样的专业、课程,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一般承办继续教育.的机构都设有专门的顾问委员会,由经验丰富的教学人员和工商界的知名人士组成,负责研究和设计课程。如洛杉矶教育局就有350个专业委员会,有关各个专业的课程设置,都要征求顾问委员会的意见才能决定。有的继续教育机构还成立人力调查办公室调查社会上技术人才的需求情况,哪一方面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开哪方面的课程。在教学方面,密切联系科研成果和生产需要,着重于加强学员实际技能的培养训练,使其学以致用。如哈佛管理学院的研究生班采取案例教学方法,教师根据当前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和问题编写成内容十分具体的案例,呈现给学员,让学员加以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在课堂中对这种方案进行讨论,培养学员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员在研究生学习两年中,要分析1000多个各种课程的案例。此外,在对学员进行考核时,由培训机构和委托单位联合进行,把对实践的考察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

七、向高移化方向发展,培养较高层次人才

美术教师继续教育篇8

[关键词]安徽省;医疗美容行业;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R-0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4)08-0672-03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talents for beauty industry in Anhuiprovince

YOU Mu1, WANG Yao1,CHENG Hong-mei1,YAO Chun-miao2,WANG Zhong-an3,LIU Wen4

(1.Department of Medicine, Huainan United University Huainan 232038,Aihui China; 2.Guangzhou Chenliang Beauty Group;3.People's Hospital of Bengbu;4.Anhui Provincial Hospital)

Abstract: Objective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into beauty personnel in the 63 medical beauty organizations in Anhui province, existing problems about talent team itself and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has been analyzed.Then the strategy of construction and training has been properly put forward.Methods Questionnaires the 63 organizations' staff. Contents including: talent structure, post setting, talent demanding,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Capacity needs. Results There were many problems in beauty industry invovles staff shortage, unreasonable education background, irrational age structure lead to unbalance development. Conclusion The talents' training of Beauty Industry lags far behi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in Anhui Province. In view of this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alented training are proposed.

Key words:Anhui Province; medical beauty industry; developmental strategy随着我国经济的强劲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极大满足的同时对美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美容行业已成为“第五大消费热点”[1]。笔者对安徽省部分医疗美容机构展开调研,了解医疗美容行业人才现状及未来需求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为进一步改进高等医疗美容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医疗美容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安徽省内合肥市、芜湖市、淮南市、阜阳市医疗美容机构63家,调查人员共计851人。

1.2研究内容和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了解目前安徽医疗美容行业人才结构现状及人才需求。调查项目包括:①人员结构现状(学历、专业、年龄);②岗位设置及在岗人数;③专业资格证持有情况;④继续教育情况;⑤人才需求情况。问卷由封闭式和开放式题项组成,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8,问卷效度由同行专家进行审核。除通过纸质问卷调研外,还结合传真、快递、电子邮件及电话联系多种方式进行。收集的资料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性分析和卡方检验统计分析。

2结果

2.1 从业人员结构现状(学历、专业、年龄):从学历上看,医疗美容机构人员文化程度较高,81.91%人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但是研究生学历人员较少;从专业结构上看,医疗美容专业占比例较低;从年龄结构上看,40岁以下人员占80%。(见表1)。

2.2岗位设置及在岗人数:岗位设置包括美容医师、高级美容技师、美容导师、形象设计师、美容咨询师、美容保健师,在岗人数比例分别为23%、39%、5%、0%、7%、26%,主要集中在美容技师岗位。

2.3专业资格证持有情况:医疗美容机构资格证持有情况良好,美容师资格证、职业医师资格证、护士(师)资格证、无相关医学专业资格证的比例分别为15%、34%、48%、8%(上述项目为多项选择)。达到卫生部对美容从业人员资格认证的要求[2],但是美容师资格证持有率有待提高。

2.4继续教育情况:调查显示,接受过美容专业继续教育培训、接受过医学其他专业继续教育培训以及接受继续教育培训的比例分别为:18%、88%、12%;有意愿参加美容专业继续教育、医学其他专业继续教育培训和不想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比例分别为:80%、27%、10%(上述项目为多项选择)。调查结果表明医疗美容机构在岗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方面情况良好,但美容专业方面继续教育欠缺,从业人员表现出迫切接受医疗美容专业继续教育的愿望。

2.5职业技术领域人才需求情况

2.5.1 三年内医疗美容机构岗位设置及人才需求量:医疗美容机构在未来3年内需求人数达1212人,较目前从业人员数量,增长142.42%。其中美容医师岗位(17%)、高级美容技师(50%)、美容导师(5%)、美容咨询师(8%)、美容保健师(20%)。需求主要集中在高级美容技师方向。

2.5.2对拟需求人才学历、专业及资格证要求:调查显示,人员缺口学历层次要求专科及以上,较过去明显提高;专业集中在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医疗美容人才(见表2)。

3安徽省医疗美容行业人才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1从业人员专业性差,结构不合理:从业人员学历和年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工作经验多少和技能熟练程度。调查显示,行业总体缺乏经过正规培训和高学历的专业人才,学历、职称较其他医学行业低[3]。随着医疗美容服务项目的拓展,如光子嫩肤、射频消肿、电磁按摩等需要从业者掌握系统全面的医学知识。目前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匮乏,医疗美容专业背景人才比例低,服务意识不强,已成为制约行业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3.2人才需求量大,高端专业人员紧缺:2004年以来,美容行业快速增长,人才需求量急剧增加[4]。医疗美容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顾客的身体健康。调查表明,63家美容机构人员数量在未来3年内计划增长142.42%,缺口主要集中在高级美容技能人才。传统观念中,美容护理就是洗洗脸、敷敷面膜,随着市场逐步规范和服务水平提高,大量现代化美容设备普及,从业人员需要学习掌握多种现代化美容技能。

3.3继续教育渠道匮乏,师资力量薄弱:美容技术手段、产品形式和服务方式正在经历快速变革,继续教育成为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主动适应新形势的重要教育形式。国内尚无美容医师/技师规范化培训(继续教育)的行业标准[5]。美容培训机构教学不规范,各类美容医师培训班遍地开花,主要以美容激光设备的使用方法为授课内容,周期1个月左右,不进行临床实践,难以培养出复合型美容人才。此外,美容继续教育培训经费不足,仪器陈旧,师资力量极其薄弱,很多老师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或者只会操作仪器,缺乏扎实的理论知识;或者只会空谈理论,缺乏实践技能。

4对策和建议

4.1抓好从业人员培训,加快美容人才建设:职业培训的特点是强调实践性和实用性,重视操作和规范[6]。从人才供应数量来看,职业培训应该成为美容人才培养和输送的重要渠道之一。政府部门应根据安徽医疗美容行业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制定行业从业人员上岗培训、职业资格教育培训基地的认定条件和管理制度,依靠社会力量联合办学;完善职业资格制度,做好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人员的登记注册工作,加快行业技术专业人才建设。

4.2开展学历教育,提升行业素质:学历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主力军,高职高专培养技能型人才应当在从业人员中占较大比例[7]。安徽省目前只有3所高等学校开设医疗美容专业(或临床医学美容方向),较兄弟省份少[8],每年毕业生不足400人,医疗美容教育发展滞后。建议教育行政部门扩大医学美容专业招生规模,开展以高职高专为主要培养层次的医疗美容高等教育,同时注重课程设置,强化技能训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既能满足社会对新型实用技能人才的需要,又满足对高端创新领军型人才的要求。逐步提高医疗美容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提高服务水平,促进规范经营[9]。

4.3强化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是实现效益最大化、促进高校与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10]。成熟的校企合作方式包括:①“订单式”培养,如天津医专“多方订单、多类订单”[11];②筛选建设优质实习基地,注意筛选各种类型,实习内容包含美容(体)师、美甲师、文饰师、化妆造型师、美容顾问、美容导师、美容院店长或主管、美容产品销售等,注意考核,适时增减,优胜劣汰;③设立由学校、医疗美容机构及美容教育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参与专业建设,监控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和教学质量管理机制。

4.4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扩展继续教育渠道:目前国内很多高校未开设美容专业,开设美容专业的学校普遍存在专业教师数量少,专业对口性差、业务能力弱、队伍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与国外差距较大。以韩国为例,美容高等教育无论是专职教师还是外聘教师大部分都具有博士学位,至少也具有硕士学位,是一支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12],我国美容教育行业师资队伍必须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强化教师职业与岗位培训,优化师资结构,提升教师学历层次,提高教师实际操作技能,拓展教师的知识与能力,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建设一支学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适应医疗美容教育发展的“双师型”骨干教师队伍。

随着医疗美容行业的快速发展,人才需求量增大。合理利用各方资源,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端医疗美容技术人才,促进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升安徽省医疗美容行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韩秀萍.美容行业对美容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6):133.

[2]芦源.对高等院校中医美容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及课程结构设置的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7(4):199-201.

[3]汪庆玲,洪梅,姚运红,等.护理行业人才结构现状及需求情况的调查[J].上海护理,2011,11(5):35-38.

[4]张骏艳,吴文宁,李维祖,等.美容药物学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3,11(5):35-38.

[5]李凯,刘玲,高琳,等.规范化教学在美容医师继续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路探讨[J].中国美容医学,2012,11(6):1039-1040.

[6]陈晓辉.安防行业人才现状与人才发展战略[J].产业发展,2009(7):19-23.

[7]北辰,刘明鹤,姜世昌.医疗美容护理专业教程探讨[J].中国美容学,2009,20(10):1634-1635.

[8]朱鹏云,曹志明,伍健,等.高等职业院校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出路[J].中国美容医学,2010,16(10):353-355.

[9]何菲,刘登蕉,吴明,等.福建省美容行业人才需求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 2011,29(3):116-117.

[10]杨晔,章益,陈冬笋,等. 高职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3):9-10.

[11]张秀丽,王庆,寇晶,等.医疗美容技术专业调研报告[J].中国美容医学,2013,22(5):590-593.

推荐期刊
  • 美术
    刊号:11-1311/J
    级别:CSSCI南大期刊
  • 美术文献
    刊号:42-1756/J
    级别:省级期刊
  • 美术之友
    刊号:11-1414/J
    级别:省级期刊
  • 美术向导
    刊号:11-2825/J
    级别:部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