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中国的变化8篇

时间:2022-04-06 01:32:16
中国的变化篇1

1987年,大三放春假的时候,我利用在日本打工挣的钱,第一次来到了中国,在北京大学自费进修中文。那时正值中国的二三月份,天气还很冷,我住在北京大学的留学生宿舍――勺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北京大学四周的环境还不像现在这么现代,校外的道路上经常可以看到有马车在行进,周围的绿化也不尽如人意,到处部是平房,有一点像中国北方的农村。近二十年过去了,中国的变化越来越大,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中关村,现在已经变成了今日中国的“硅谷”。

课余时间,我和一些留学生被邀清到中国的朋友家里做客,那时的中国家庭大多三代同堂,房子不大,也就四五十平方米左右。但是他们对我们这些陌生的客人非常热情,和我一起聊天,并教我包饺子。那时的我还不太会说中国话,但是听他们聊天和话家常,感觉很温馨、很亲切。就如同我在家乡日本长野县一样,虽然它不像东京那样的大城市,但是我们居民的邻里关系一直很好,就像中国人常说的“远亲不如近邻”。

那个年代,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之间相互了解的比较少,两国之间的新闻报道也不频繁。而现在,中国年轻人中出现了“哈日”族,日本也出现了“汉语热”,这些部证明了两个国家的人民相互间越来越感兴趣了。

我希望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所以一毕业就选择到日本的日中友协去工作,我在协会一共工作了12年,从事协会《日本与中国》报纸的编辑工作。这期间,我大约访问中国近三十次,虽然每次都是短暂的停留,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92年,我去中国的黑龙江省黑河市访问,在当地的一个自由市场,我亲眼目堵了中国与俄罗斯民间贸易的兴旺和往来的密切。1993年,中国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刚刚开始,在参观湖北省宜昌的三峡工程工地时,我和上司为这一宏伟的工程惊叹不已,因为这是世界级的宏大工程。更重要的是为解决三峡文化古迹、文物保护工作和三峡周边的居民迁移等诸多问题,中国政府做了不懈的努力。记得在当地访间时,我亲耳听到三峡的居民坚信自己的政府是可以实现承诺的。

长期与中国的交往加深了我进一步了解中国的愿望。2000年9月,正好有一个机会,我再次来到中国,并且到了北京的《人民中国》杂志社工作。

《人民中国》和日中友协的工作宗旨都是为了促进日中的友好和相互了解,所以我挺喜欢这个工作。工作之余,我仍然写一些介绍中国的文章在日中友协的报刊上发表,很受日本读者的欢迎。

《人民中国》杂志是中国外文局的一份日文期刊,我通过浏览外文局的网页,还意外地发现外文局有很多期刊网络版。现在,为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或为了方便地取得信息,网络是不可缺少的东西。不过在网页繁多的现在,吸引浏览者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如果能对外文局的网页进行整合的话,那就更好了。

我从小就喜欢体育运动。在日本,我从初中到大学,都是俱乐部的篮球运动员。到中国以后,我发现平时打篮球的女士不多,但我不愿意放弃任何运动的机会。2002年秋高气爽之际,我参加了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10公里),比赛时,从天安门广场出发经长安街、金融街、钓鱼台,最后到航天桥,让我又一次感受到了北京的巨变。

周末,我常常喜欢骑着自行车逛书店,比如北京的西单图书大厦、王府井书店、三联书店、还有北京大学附近的凤入松书店等等。根据书店的排行榜,看看中国人现在流行看什么书,我也买来看。有一段时间我特别喜欢看几米的漫画书,他的书在日本也很流行。

当然,在北京生活也偶遇一些小麻烦。比如,我刚到中国一个星期后,为了上班方便买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刚到商场买了件东西,出来时就发现自行车不翼而飞了。间了一些北京的朋友才知道,丢自行车这种事在北京已是司空见惯的了。事后我观察到,为了防止自行车的丢失,不少中国人把自行车和树或铁栅栏绑在一起;或是两个人去买东西,一个人在外面看车,一个人去购物;还有的中国人甚至把自行车搬到楼上自己的家中……达恐怕是很有中国特色的一件事情。我觉得中国人很聪明,也非常理解他们的做法。

在中国的生活让我发现,现在的中国年轻人和日本的年轻人的兴趣越来越相近,比如日本流行的漫画和动画片,在中国也会很快受到欢迎,而且很多中国的大学生通过看漫画和动画片来学习日语;几天前,日本刚刚播完的电视连续剧,中国人通过上网和下载马上就能看到;两国年轻人还都面临着要买房、买车、买电脑等等实际问题。在生活方式和流行文化等许多方面,国界和地域,特别是大城市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大家的看法和观念也会越来越接近,这就是全球化和同时代化的表现吧!

但是,因为历史上的原因,以及社会背景的差异,有一些中日年轻人之间也有不太理解、不能明白的地方,以致产生一些误会。

今年6月初,我在首都体育馆观看了一场相扑比赛。有机会采访了日本相扑代表队中一位叫吕超的中国队员。他才20岁,在北京出生长大,高中毕业后到日本留学。他在日本的语言学校努力地学习日语,并对日本的传统体育运动很感兴趣。吕超的体重有145公斤,在北京的时候学过柔道。日本学校的老师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就对他说:“你学习相扑吧。”他就擦到相扑老师的家,请求拜师学艺,并得到了老师的应允。

相扑运动是日本很古老的传统运动,是日本的国技,它与中国古代的“摔跤”很相像。它可以让人们更好地理解日本传统文化。但相扑的礼仪规则要求严格而苛刻,学习起来非常辛苦。即便是日本的现代年轻人,学习这门艺术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吕超却做得很好。两年过去了,吕超的技术水平提高很快,并达到了一定的级别。不仅如此,他还成功地融入了日本现代社会的秩序中。

现在,在日本约700多人的相扑队伍中,来自海外的力士增至五十多人。善于连续快攻的横纲(注:横纲、前头、幕下、三段目、仲之国均为日本相扑的级别名)朝青龙、前头朝赤龙均来自蒙古国出身。另一前头黑海来自格鲁吉亚,在春季赛场上获得幕下优胜的琴欧洲来自保加利亚,获三段目优胜南之岛来自汤加,他们的加入丰富了相扑的国际色彩。中国出身的力士,也在这两年间从仲之国一人迅速增互六人。

吕超努力学习日本文化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两国之间在某些方面还存在沟壑,但是,我认为人与人之间密切地交流与往来,拉近彼此的距离,逐渐填平这种沟壑是可以的。

我想,吕超是中日文化交流与沟通的一名优秀的使者,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也要成为这样的人!我还希望这样的人更多一些!

中国的变化篇2

中国60年的变化是每个人都该知道的。

1840年, 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了,被迫签订了人人都知道的南京条约。 此后,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俄国,都纷纷的扑向了中国的土地先后抢夺了香港、澳门等地,还签订了1000多分的不平的条约让中国的人们没有家可回了。

1949年中国成立了,2009年成功阅兵个个战士气质高昂,2008年5月2日大地震每个人纷纷现出了一份爱心。

这些事让每个中国人懂得了团结。

中国的变化篇3

光荣的“海外军团”

是对国际市场的好奇之使然,还是为了追逐丰厚的海外利润,抑或是企图寻找更广阔的生存空间,甚至是如同管理学家安迪・格鲁夫所言的主观偏执,尽管对于中国企业出击海外市场动机的剖面是色彩斑斓,但结果却只有一个:“中国制造”正在全球市场进行着见缝插针的渗透,无处不在的蔓延。

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美国人一天24小时,从起床的闹铃、上班的公文包、吃饭的桌椅、旅游的休闲鞋、孩子的玩具到睡觉的拖鞋睡衣,“中国制造”的标签随处可见。而另一个十分具体的数据是,2006年,中国将向全球出口鞋类产品70亿双,地球村里平均每个人就要穿1.3双中国鞋……

国内产业中最早市场化的中国家电业无疑是在海外垦地拓疆的骁勇与翘楚。作为第一个向海外发出“中国制造”声音的海尔集团如今所采撷到的果实就像他在外闯荡的饱满经历一样显得十分地厚重:在全球,海尔拥有58个贸易中心、17个设计中心、11个工业园、46个工厂、5.3万个销售网点。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继海尔之后,TCL、长虹、康佳等一支支劲旅纷纷转战国际市场。

精英人物总在不断地创造并影响着历史。作为中国IT行业第一代言人――联想集团原董事局主席柳传志的成长生涯清晰记录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辉煌。20年前,40多岁的柳传志穿着父亲送给他的褪色中山装第一次参加IBM PC商会议时,只能坐在最后一排,而且没任何发言机会。那时的联想,还只是中关村众多国外品牌PC商中毫不起眼的一个。弹指一挥间,20年后,柳传志却以一个“蛇吞象”的故事把IBM的PC业务纳入囊中,一举坐拥世界第三大电脑供应商的交椅。站在鲜花和镁光灯下的柳传志宣布这一消息时难掩心中的激动:对比20年前,台上与台下、奢华与寒酸,从微观的视角彰显了中国企业进军海外市场的非凡与不俗。

发生在柳传志和联想身上的一切,不过是中国企业国际化之路的一个缩影。TCL将汤姆逊和阿尔卡特等国际老牌企业纳入旗中,中国网通将韩国现代液晶项目和冠捷科技显示器项目置于麾下,以及中石油出资43.05亿美元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一切的成功都预示着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一个新时代――资本并购时代的来临。

进入“世界500强”是当今中国众多企业心中一个难以磨灭的图腾,正是如此,中国企业在走出去中一步步逼近自己理想的彼岸。在2005年“世界500强的排行榜中,中国已有16家企业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尽管海尔集团以2亿元之差再次与500强失之交臂,但由张瑞敏首倡的“500强情结”却在快速的传递――华为、TCL、联想甚至一向低调的国美老总黄光裕都先后高擎起了冲击世界500强的大旗。中国制造试图在凌厉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完成形体上的飞跃动作。

成就自己的同时也成就着别人,国际市场中的“双赢”在中国企业的手中显得格外地厚实。据摩根斯丹利的统计,美国人由于使用中国制造的商品,在过去10年给美国节约了6千亿美元。2005年,美国从中国内地的进口总额达到1629亿美元,这意味着从中国内地进口的产品在到达美国消费终端之前,美国企业可增加约6300美元的价值,这部分价值相当于美国GDP的5.8%,意味着在美国有超过800万的工作岗位与中国内地的进口紧密相连。无独有偶,虽然欧盟无理地对中国鞋要从4月起开征4%~20%的反倾销税,但欧洲鞋业零售商却陷入到了成本巨增的困扰之中,欧洲人的正常消费也由此受到抑制。按照欧盟委员会最保守的算法,即每双鞋上涨1.5欧元,欧盟从中国进口1.45亿双皮鞋,欧洲消费者要多支出近2.2亿欧元。欧洲贸易商协会和欧洲消费者组织更是认为,反倾销税将导致每双皮鞋的零售价格至少上涨10欧元,消费者要多支出14.5亿欧元。西谚上说:“不管怎样,生活还将继续”。“中国制造”在跨进国际市场的同时,也将自己植入到了同异国人民呼吸与共的生活之中。

贸易繁华的隐痛

对外开放的中国如今已经完全进入到了国际贸易的宽广大道并在极速滑行之中刷新着一个又一个的历史记录:继2004年对外贸易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后,2005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再次跃上14221.2亿美元的高峰,其中货物贸易出口总额7620亿美元。令人心动的阿拉伯数字符号在2006年再次放大。中国商务部的对外贸易形势报告中初步预计,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规模已超过17000亿美元。“中国制造”在式地挺进海外过程中,也风风火火地将自己的国家送上了贸易大国的显眼位置。

是中国企业在全球财富的瓜分中具有超人一般的“通吃”本事吗?有人算了这样一笔账:美国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儿童玩具,商场的零售标价是100美元。这种玩具的设计商和经销商都是美国公司,生产商是中国企业。玩具设计定型后,美国公司将订单下给一家香港贸易公司,每件价格为50美元;香港贸易公司转手将订单交给中国一家外贸公司,每件价格为22美元;这家外贸公司再向广东和江苏的两家工厂订货,每件价格15美元;包括人工和原材料,工厂的生产成本是12美元;美国公司拿到玩具后,以每件82美元的价格卖给商场。粗略计算下来,中国生产企业的毛利润是每件3美元,中国外贸公司的毛利润是每件7美元,香港贸易公司的毛利28美元,美国公司的毛利32美元,商场的毛利是18美元。在此链条中,中国内地的生产商和外贸公司总共才获得了10美元,只有商品零售价的10%,而其余的90%都叫海外商人拿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这种财富的分配方程式几乎对所有的“中国制造”有解。

那么中国企业出口贸易增长的秘籍在那里?“我们靠的是尽量压低自己产品的成本,扩大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量而撑大出口量。”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以自己丰厚的阅历一语破的。在专家看来,这种十足的重商主义外贸模式已经使中国产品被许多国家当作造成本国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的头号杀手而遭遇无情地封堵。从西班牙火烧“中国鞋”,到俄罗斯的“清关贸易”事件,从欧盟对中国彩电强力驱逐,到美国对中国纺织品大打出手,无数的“中国制造”体尝到了贸易频繁摩擦的痛苦。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6年10月,已有46个国家和地区发生了700余宗涉及中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别调查,这些抵制绝大多数来自于家电、服装、玩具、纺织等领域,而这也正是中国制造业最发达的领域,很多行业已经牢牢占据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地位。不仅如此,国际力量施于“中国制造”的制裁手段已经不仅仅是反倾销之类的贸易方式,知识产权、绿色壁垒等非贸易救济工具正在日益成为更加凌厉的“杀手锏”。

也许我们可以义愤填膺地谴责贸易保护主义的怪诞与凶残,但我们却无法逃脱深深的自省。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由于中国出口产品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且多为最终产品,同时,由于我国劳动力价格便宜,出口厂商在国际市场上一味竞相压价,于是客观上形成了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低价倾销的形象。还须面对,由于中国出口产品过度集中于低端领域,而且对外依存度还很高,事实上很容易出现被许多国家所替代的结果。鲁迅先生说:倘若以欺瞒的心,用欺瞒的嘴,则无论说A和B,还是X和Y,都是一样的。套用鲁迅先生的逻辑,我们也可以说:倘若企业不抬头看路,又要走国际化,则无论是底端作业,还是压价倾销,都是一条危机四伏的道路。

制造大国的“软肋”

正如巴黎百富勤的研究报告所指,伴随着过去10年中国工业年均12%的增长,一个制造业大国的中国生猛形象将被塑造出来。事实佐证了百富勤的判断。在中国,10万多亿元国有资本的丰厚家底以及35万户企业衬托下的钢铁、煤炭、石油、化工、建材、彩电等产业足以与相应的跨国公司所在国家的生产能力相匹配,80多种产量居世界第一的产品向世界清晰传递着中国工业前行的脚步声。

但“制造大国”并不等于“制造强国”。

如前所述,进入世界500强是中国许多企业试图成就的梦想,但在一个以资本实力说话的500强大家庭之中,围绕着争夺市场所展开的力量比拼也许还要残酷。不错,中国确实有诸如中石化那样的 “国家队”种子选手已经拿到500强的入场券,而当我们进入这个梦寐以求的圈子中时,才强烈地感受到了自己与别人的差距。以排在世界500强较前位的中国石化与排名第一的沃尔玛相比,二者不仅在作为静态值的资本竞争实力方面不可同日而语,就是在作为动态值的利润率上,后者也是前者的27倍。也许这种比较并不能令人信服。一种习惯性的做法是将中国企业自己的500强与世界500强放在天平的两端进行称量。结果还是不尽人意。以2005中国企业500强为例,我们的营业收入只占世界500强营业收入的8.4%,中国500强的资产总量占世界500强资产总量的7.0%,中国500强的利润只占世界500强利润的6.0%。在世界500强面前,中国企业500强的规模弱小程度的确令我们难以挺直腰杆。在国际跨国公司以资本规模与盈利能力控制话语权的时代,中国企业很难进入全球产业链的高端开展作业,唯一的选择就是填补低端空白,获取微薄的利润。

低成本的劳动力的确曾是我们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而且这种资源禀赋本身也无可厚非。问题的关键在于,劳动力价格与劳动力素质、劳动条件以及劳动效率是紧密相关的,在同等情况下,美国的劳动力成本可能是我国的5倍,但其生产力、劳动效率却可能是我国的10倍。以纺织品为例,去年欧盟纺织品、服装、革制品缝制加工行业325万人创造了1595亿欧元的产值,全员生产率为4.90万欧元,按现行汇率折合约49万元人民币。中国按全行业1300万人总产值21500亿元计算,人均生产率为16.5万元,仅为前者的1/3多一点。与此同时,中国加工制造业的所谓比较优势正日益被周边国家、拉美国家所模仿,单纯依靠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等资源成本比较优势已经无法为中国企业赢得未来。

当然,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低廉的劳动力供给也许是无限的,但技术尤其是核心技术的供给却是十分有限的,而这才是中国制造的最大软肋。与国际上大型企业动辄将利润的5%甚至10%用于研发相比,中国企业1%左右的投入显得十分地苍白。有资料显示,中国企业的发明专利只有日本和美国的1/30,许多企业的核心技术基本依赖国外进口。最新的WTO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彩电企业的生产量约占世界彩电总产量的一半,但当该产业从普通彩电向高清平板化升级时,因为液晶技术和等离子显示技术的核心部分分别掌握在夏普和富士通手上,国内彩电企业却因无能为力而不得不掀起新一轮的引进浪潮。但“引进”并不等于“白拿”。从先前3C、6C联盟向中国DVD制造商的漫天要价,到英特尔、菲力浦、SigmaTel向中国MP3企业张开专利血喷大口,再到索尼向长虹等国内6家家电企业开出22项专利收费清单,中国企业一直在承受着巨大的被人宰割之痛。

问题的要害在于,由于没有自己看家的核心技术,中国产品很多关键部件都要用人家的品牌,“中国制造”根本无法与洋品牌相匹敌,只好进行“贴牌”生产。重庆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举了这样一个例子,神龙富康,东风雪铁龙都是中国制造,但是法国人从来没有把技术教给中国人,更换一个螺丝钉还要交给法国人,全部技术细节控制在合资企业里面,中国制造在这样的环境中很难孵化出自己技术。同样的结果也发生在纺织品身上。虽然中国纺织品出口居全球第一,但出口中的中国自有品牌占有率不超过10%。中国服装协会一位领导人曾开玩笑说,在欧洲和美国,打着灯笼也找不到一件能代表中国品牌的产品,可是没有一件产品中国人生产不出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纳什也如是说:“我们只知道中国的产品,却不认识中国的公司。”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从规模到技术,从人力要素到品牌形象,“中国制造”在经历磨难与拷问中走到了需要重新调焦与发力的关口。

造就国际化的新生态

不安国内市场之偏偶而跃入国际市场之洪流,本身就代表着“中国制造”挑战自我与他人的英勇与睿智。从坎坷与曲折、鲜花与泪水中走过来的“中国制造”也许更懂得与时俱进与变革维新,毕竟在一个弱肉强食的国际竞技大舞台之上,适者生存的生态规律至今仍然没有被丝毫颠覆。

作为企业的最伟大修炼之一,以技术的积累与创新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将伴随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终生。国际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企业不断追求技术创新的过程。在这方面,韩国三星完全可以作为我们学习的范本。1990年年初,三星电子产品还摆放在美国商店的角落里,尽管售价要比索尼产品低20%,但却无人问津。于是,三星电子开始了“二次创业”。其核心是在以三星电子为主导,将集团变为一家知识密集型公司。为保持领先优势,三星要求自己在半导体产品的研发方面持续领先日本企业3-6个月。目标在坚持了4年后终于实现。日企在该领域彻底丧失了抵抗力。前不久,三星CEO尹钟龙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说:对于三星而言,目前有许多事情需要做,但是,第一重要、第二重要、第三重要的事情,都是技术开发。一个国际顶级企业的成功之道可以作为中国企业韬光养晦的立命之本。

中国的变化篇4

关键词:中国;会计变革;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8-0091-02

一、引言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中国开辟了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东风,迎来了会计工作的春天。全国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的伟大决策,激活了“办经济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的科学论断。

这是一个会计工作领域创新如潮的时期,它开创了新中国会计工作发展史上许许多多的第一。例如:1979年创立了新中国会计界的第一个全国性会计学术研究团体――中国会计学会;颁布了新中国的第一部《会计法》(1985)、《注册会计师法》(1993)和《总会计师条例》(1990);第一次建立了会计电算化的有关标准、制度,并组织推动了会计核算软件的商品化;1992年颁发了第一个《企业会计准则》……通过这一时期的探索、创新使得中国的会计得到了重大的突破。近几年来,一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组成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确立、实施 ;风险导向审计的发展;与美国会计学会签订中美会计理论研究合作备忘录;以及与国际会计的趋同等都使中国会计不断繁荣发展着。

二、中国会计的信息化发展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通过解放思想,从具体国情和实践出发,中国创造性地进行了多方面的突破性改革,使得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经济的带动了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同时开辟了中国会计信息化变革的道路。

(一)从手工记账到会计电算化

根据反馈意见稿,IASB 和 FASB确立了在目标和质量特征阶段的主要内容是:财务报告的目标、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特征以及各质量特征之间的平衡及其与重要性和成本效益之间的关系。2009年2月17日,IASB 和 FASB根据征求意见稿做出以下决议:第一,继续使用原来框架中的真实反映的质量特征;第二,继续将相关性和真实性作为基本的质量特征;第三,明确如实反映的组成部分(中立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不是绝对的。例如准确性并非指财务报告必须100%准确;第四,继续分类核查,可比性、及时性和可理解性以提高质量;第五,继续描述财务报告的约束――重要性和成本效益。

“一把算盘一枝笔,写写算算无止息,账面不平来回找,月月年年忙报表”,这是对改革开放之前会计人员工作状况的真实写照,人们期盼着有一天机器能代替会计人员繁重的手工操作。随着电子计算机的诞生,人们就在寻求会计电算化之路,早在19世纪50年代西方就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业务。中国在这方面的探索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1978年,财政部拨专款支持第一汽车制造厂进行会计运用电子计算机的试点,在这一阶段中,主要是进行一些探索和试验。从20世纪80年代起,微机技术引入中国,会计电算化的试点工作广泛地开展起来,据财政部对全国3万多家单位的调查表明,至1988年3月,已有14%的单位开展了会计电算化工作,这属于会计电算化的推广应用阶段。从1988年至今属于普及提高阶段,一些行业主管部门通过组织开发通用会计软件,减少了开发费用,同时也加快了会计电算化的进程。与此同时,一些商品化会计软件公司也纷纷建立,逐步形成了商品化会计软件市场。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和普及,关键在于会计软件的设计,初始阶段的会计软件研制,基本处于自发、分散状态,试点自行组织人员研制,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严重。一些主管部门将其开发的某些软件在行业内推广使用,也未能改变软件不能适应会计业务复杂多变的现状。通用化、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出现为改变这种状况提供了契机,财政部抓住机遇,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积极推动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针对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会计核算制度某些规定形成的阻力,于1989年了《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为强化会计软件的公信力,1989年9月财政部会计司组织评审并确认通过了中国第一个商品化会计软件―先锋CP―800。接着,又突破种种质疑和禁忌,以极大的勇气评审通过了一家民营企业――用友的会计软件,也就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软件之一。多个会计软件的评审通过促进了会计软件的商品化,促进了会计软件行业的竞争,促进了会计软件功能、质量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从而使中国会计电算化得到有序、健康、快速的发展,使中国的会计工作较好地适应了中国国民经济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和步伐。

(二)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

1.会计电算化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1)覆盖范围太小。会计电算化主要是在会计工作中使用计算机技术,即会计数据的计算机化。其处理的对象是会计数据,其处理的范围基本上局限于会计部门内部。但财务信息遍布整个企业,涉及企业中许多相关部门,如采购部门、人力资源部门、销售部门、生产部门、运输部门等。正是这些部门,构成了企业财务信息的产生、传递和变化的过程。会计部门只是财务信息的最后处理者,会计电算化也只是对已经形成的财务信息进行计算机处理,满足企业对财务信息的需求。(2)信息流通不畅。财务软件只局限于财务部门使用,其他部门如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要看财务报告、财务报表,还需要财务软件打印出来。另外,很多业务如生产、采购、库存、销售、人力资源等等都与会计信息紧紧联系在一起,有业务的发生就有会计信息的产生。但过去的财务软件没有与业务系统很好连接。所有的商务交易还是要通过手工方式先开据纸张单据,然后再输入电脑。许多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后,企业信息化工作就处于停顿状态,没有及时开展其他系统的建设,造成各个系统与会计电算化系统之间数据格式不统一和不一致,使会计电算化必须采用手工辅助的办法与外界交流,其信息化的作用也大大降低。(3)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滞后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到了我们无法想象的阶段,如果我们还在用孤立的PC机处理个案,那么企业的管理决策、预算、投资、生产决策就会因信息量不足而出现失误。

2.会计信息化

委员会建立在对知识和技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的基础上的知识经济对企业的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是记账,而要更注重对信息的管理、预测,进而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为制定战略提供参考,这就是会计信息化。正如信息系统的安东尼模型(如下图)所描述的一样,会计信息化涉及的管理决策层次不仅仅是操作层,还有知识层、管理层和战略层。

信息系统的安东尼模型图

会计信息化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会计模型进行重整,并在重整的现代会计基础上,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高度融合的、充分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这种会计信息系统将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系统,使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能够进行主动和实时报告会计信息。它不仅仅是信息技术运用于会计上的变革,它更代表的是一种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相适应的新的会计思想。在人类社会进入到21世纪之际,由现代信息技术引发的全球信息化浪潮冲击着传统社会生活的每一角落,信息化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主要旋律。会计信息化已成为中国会计事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三)加快企业全面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1.加强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资源的开发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核心,信息资源的利用是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是企业生产活动实现价值增值的有机链条。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系统、网络系统、信息应用系统等,它们是企业信息化运行的物质基础。企业要将财务部门系统与生产、采购、库存、销售、人力资源等部门的系统联系起来,达到信息共享,提高信息使用的效率。

2.加强培养复合型人才

会计的信息化对会计人员的影响会计的信息化使会计系统的功能空前强大,大型数据库将成为财务软件的主流。它要求会计人员具备综合能力,成为“复合型”人才。这需要会计人员熟悉和掌握计算机知识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同时,也需要计算机开发人员掌握财务知识的基础上,熟悉多种商品化财务软件和企业运作程序,开发出符合企业特点的个性化软件。随着管理技术、信息处理能力的发展,各种信息职能之间的统一使信息职能和决策职能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使会计人员能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信息分析和利用,预测决策等创造性的工作中,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企业管理者。

参考文献:

[1]刘玉廷.中国会计改革开放三十年回顾与展望:上[J].会计研究,2008,(12):6.

[2]刘忠玉.会计信息化:21世纪财务会计发展大趋势[J].财经问题研究,2004,(8):74-78.

[3]黄海.论电子商务大潮下传统会计的变革[J].商场现代化,2009,(4):349.

中国的变化篇5

我出生在中国,我的祖国是中国,所以我深情地爱着中国。

我的祖国曾经饱受日本的战火蹂躏。最后我们中国人团结起来,与日本侵略者斗了八年,终于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就这样,我们中国日益强大起来,科技也在慢慢的提高了,虽然那是我国的科技比不上发达国家,但是也算不错的了。现在,再也没有人敢来侵略我的祖国了,我的祖国的科技也排在前几位了,这全靠革命烈士和中华人民共同的努力呀。要不是革命烈士的坚持斗争,我们中华人民就过不上现在这样的好生活了,所以我们的好生活全靠革命烈士。我的祖国经历过多少困难和多少磨难,但我们中国人永远都不会低头,永远不会向困难屈服。困难是不会停止的,但困难是可以被控制的,只要你坚持到底,困难是不会坚持到底的。

这就是我的祖国——中国,中国是不会向敌人屈服,向困难低头的。中国永远都是铁的,永远都是钢的。中国人就是钢铁中的一个细小的物质,所以每个中国人都有责任保护中国,每个中国人都要把侵略者从中国赶走,这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

中国的变化篇6

当我们还是羽翼未丰的小鸟时,祖国就以他宽大的胸怀包容了我们。从1949年的开国大典到2009年的今天,祖国在风雨中已度过60个春秋。当我们回头翻看中华的历史时 ,不禁惊叹:中国,真是个奇迹!

我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细细品读《上下五千年》这本书,它为我展现了一副浩瀚的历史画卷:从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补天,秦王政统一中国,到郑成功收复台湾,林则徐虎门销烟,到最后的争国权五四运动,这些历史人物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令我震撼。

我读完这本书,厌倦沉思,脑海里浮现出种种画面:一会儿为屈原冤死伤心落泪,一会儿为郑成功感到骄傲。。。。回望历史,如果没有为中华民族做出贡献的那些英雄人物,如今我们的生活会是这样幸福吗?如果没有为祖国不惜流血牺牲的英雄们,祖国怎会有今天的辉煌?如果没有为守卫祖国边疆外出打仗的勇士们,祖国怎么会被世人尊敬?这本书里的许多历史人物,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卧薪尝胆,奋发图强,最终在历史的长河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我们今天,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却很少有读书的欲望和兴趣,真是令人汗颜。古代有包拯、范仲淹这样清廉正直的官员,为人们主持正义,他们不畏权贵,为维护国家的正义牺牲自己的利益。而现在社会,却有很多官员,为个人利益驱使,贪赃枉法,这样的对比,足以让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

《上下五千年》,它似浩瀚苍穹中的一轮明月,兀立在如烟似海的少儿从书之中,更象茫茫大海上的一盏航标灯,把我们引向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让我沉思:我要成为怎样的一个人?我要如何谱写我的人生?

中国的变化篇7

“快来,老公!帮我做家务好吗?”“你自己做吗?”“你来不来”“……”看爸爸又屈服于妈妈的“淫威"之下了。你还记得那个"你耕田来,我织布。”的男权社会吗?比起现在男女孰轻孰重?

转头一想,这还不是得益于我国的优好政策吗?否则妈妈又怎会如此厉害。家里又怎会家具。电器琳琅满目呢?房屋又怎会从土房变为砖瓦房呢?人们又怎会有自己耕作的土地,又怎会有剩余劳动力到城市创业,增加家庭收入,提高物质生活呢?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家庭在改变……

"老公,来一下……”听,妈妈又在指挥了……

从驿马送信到手机短信,经过了改革开放到今天的中部开发,人们的交往范围在加大,交流方式也日趋多样化。

手机短信。电子狗。E-mail。传真。QQ。MSN等等一些都成为朋友间聊天通讯青睐的对象。“祝你生日快乐。呵呵!”“天气凉了,多加衣服。”这些极平常的话,无论相距多远,也能告诉你的朋友。亲人,表现你的关心。你还在写信联系朋友吗?换个方法吧!否则你就out了,交流在飞越,你的心情,思绪也在飞跃。

来吧!举起手,拿起手机给你的朋友献上最真挚的祝福。“最近,还好吗?我想你了。”看见闪烁的字体,你的心里是不是也泛起一点甜蜜。

你有看过蜘蛛网吗?那你又想像过被网覆盖的中国吗?

从天俯视看中国,你有没有觉得眼花缭乱?当夜幕降临,你有没有惊叹它的美丽壮观?我们每天穿梭在这张大网上,欣赏周边的风景,体验风拂头发的清爽。风在吹,情在飞,我们一起漫游,星空灿烂,我们共享宁静。

看吧!网在蔓延,延伸到世界各地,覆盖每个角落,你想放飞在大千世界吗?来吧!一起行动。

青春漫舞,个性张扬。在21世纪的今天,打扮潮流,装扮时尚已成为每个90后的装束,从简约大方到追求时尚,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服饰也面临巨大的改革。

“妈妈,我去淘衣服,给您也订一件吧?”这是我在网上淘宝,真得感谢科技的进步,足不出户,衣服到家,尽情挑选,迷恋网购。同学们,看到祖国的发展了吗?我们一起为国欢呼!

中国的变化篇8

对21世纪婚姻的展望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 陈新欣)

许多学者认为:下世纪婚姻将呈多元化趋势,家庭形式将更为丰富。男人和女人都将不依赖他人而生存,个人的权利将受到尊重,生活将趋于个性化。

中国具有明显的城乡差异、地区差异,妇女解放程度也不同步,因此,城乡婚姻掌握的数据和综合一些专家学者的意见,具体来说,在城市:

1.核心家庭继续增加。目前核心家庭已达60%,还会继续上升。家庭结构小型化,每家3—4人。

2.晚婚晚育人数增加,单身不婚者增多,自愿不育者有上升趋势。

3.婚前性行为不会减少,随着封建“贞操观”影响的削弱,试婚有可能增多。

4.择偶更注重情趣相投,经济条件重要性降低。同居数量有可能上升。

5.婚姻质量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使多数家庭不再凑合。婚姻调适能力的提高,将使家庭生活更丰富、新鲜和幸福。婚姻中男女更加平等,家庭暴力减少,丈夫将与妻子共同承担家务。

6.家务劳动强度降低,时间缩短,夫妻因家务劳动导致的矛盾减少,家务劳动将社会化、家用电器普及化。

7.协议离婚、试离婚将成为离异的首眩离婚率会呈上升态势。知识、文化水平越高的人情感越丰富,对爱情要求越高,因此会越不幸福,越痛苦,离婚可能性越大。

8.社会对婚外恋继续保持宽容的态度,人们对婚姻的责任感更多的是自我认识、自我约束、自我修正,而不是迫于外在压力。随着我国对个人自由的管理放宽,机会增加,婚外恋会增加。

9.民众婚姻自由度增加,婚姻不再是从众行为,结婚与否是个人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单身不婚、单亲家庭等生活方式可能成为人们多样化选择的内容。

在农村:

1.婚姻自由将随着经济改善而提高,女性将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尤其是“打工妹”,她们的眼界开阔了,有了自立能力,必然更要求婚恋自主。但是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她们的要求与农村强大的传统势力之间还在较量。

2.早婚多育现象将随着妇女地位提高、农村经济条件的好转、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健全而减少。

3.由于贫困和性别比例失调,仍有相当数量的农村男性难以成家。

4.离婚在农村仍是一件困难的事,尤其牵涉到承包地等生产资料,易使离婚女性及子女生计无着。参加乡镇企业劳动的女性比较而言有更多的自主权。

5.婚外恋对于农村妇女既是一种诱惑又包含着危险,往往导致她们承受动荡不安的生活和悲剧的结果。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