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先进村党支部事迹材料8篇

时间:2022-08-23 10:46:30

先进村党支部事迹材料

先进村党支部事迹材料篇1

先进村党支部事迹材料范文一

柯畈村位于太和镇城区北部,辖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876户,总人口2594人,耕地面积4030.6亩,产业主要以粮食、蔬菜以及个体加工、运输为主,2009年人均收入达5031元。村两委会班子由3人组成,村党支部共有党员64人,其中男党员57人,女党员7人。

近年来,柯畈村党支部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村情实际,抓班子,带队伍,强基础,不断加强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双建双带活动,狠抓党建工作基础,提升党建工作水平,以党建促发展,服务城乡一体化建设,使农村基层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抓党建,推动支部组织建设

柯畈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抓党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首先注重党员发展。为解决村级党员年龄偏大和党员结构不合理问题,村党支部坚持把优秀青年作为发展对象,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近年来,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4人,接收预备党员4人,转正3人;其次强化党员培训。他们在村委会建成了党员活动室,着力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的干部培养成能人,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能人培养成党的干部。主要加强了对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行农村实用技术、新农村建设、平安创建、双创等知识培训;再是规范党的组织生活。定期召开党员大会、民主生活会,并积极开展两委班子主要干部述职述廉,设岗定责、党员承诺制、党员民主评议活动,不断强化党员的党性意识;最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在班子建设上,坚持干部四化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注重班子的整体结构,坚持从实际出发,逐步解决了班子中年龄偏高、文化偏低、能力较差的问题,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行了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

二、抓服务,推动社会管理

近年来,柯畈村两委会密切协作,按照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总投资62万元,建成了陈克明塆、柯畈塆共计466平方米的村民活动场所,建成群众之家、便民之家。同时,以活动场所为依托,开展了大赛、篮球比赛、春节联欢会等多项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为了方便群众办事,村委会将办公场所,腾出一间,建成了便民服务室,实行一站式服务。同时,完善了村级便民服务室管理的相关规定,实行专人管理,明确具体责任人的职责,坚持8小时坐班制,极大地方便群众办事,密切了干群关系,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一致好评。

三、抓民生,推动城乡一体化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他们以解决群众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村支部根据党员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边学边改,帮助群众解决行路难、饮水难、办事难、看病难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对全村的道路进行了统一规划,积极动员群众对全村的主要路段整修扩道,全部建成水泥路,改善了群众行路条件;对村内5口当家塘进行了改造,美化、绿化了村级基础设施;组织村民集资90万元,给村内876户农户全部安装上了自来水,解决了2594口人吃水难问题;组建了文艺宣传队和乐队,活跃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有效地改善了冬闲群众、买等恶习;积极联系学校,村党支部委员共集资1000元,解决了8贫困户子女上学难问题;积极协调民政部门,对农村困难群众进行摸底,建立完整的档案,帮助因病致贫户,特困户,申请到救助资金5000元。一些改善民生的工作,让群众真正感受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给农村带来的新变化,感受到了农村发展的新气象,极大地推动了广大村民建设城乡一体化的热情。

四、抓学习,推动结构调整

柯畈村是一个农业种植村,农民种植结构单一,增收缓慢。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柯畈村把实施阳光工程培训内容纳入学习实践活动的培训计划中去。主要发挥党员富裕户的典型示范引导作用,要求他们当好宣传员、辅导员和联络员,延伸他们的传、帮、带作用,以他们的致富经验,建立起灵活高效的农民科技培训方式,推动农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农民致富能力,使广大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变化,从思想上受到教育,在物质上得到实惠。党员富裕户柯昌伟,是全村的蔬菜种植大户,大棚蔬菜种植经验丰富,管理水平高,村支部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把学习课堂设在了伟业蔬菜基地上,让党员现场观摩,让他充当辅导员,实地介绍种植蔬菜经验,有效的提高了培训质量和效率。柯畈村出现了特色农业专业户16家,共向特色农业种植户流转土地1500多亩。

先进村党支部事迹材料范文二

县乡村现有农户户,人,名党员。全村共有集体耕地面积15000亩,集体固定资产150万元,全村共有小四轮185台,大型农机具18台套,联合收割机16台,全村农民住房砖瓦化率100%,闭路电视入户率100%,程控电话入户率98%,少年儿童入学率100%,计划生育率100%。XX年来人均收入达到4000元,比去年增长15%,成为全县10强村之一,全市50个小康村之一。XX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村标兵,XX年、XX年被省委命名为省级五好村党支部,XX年被命名为部级民主管理法制示范村。

几年来,村党支部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协调发展,在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同时,注重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立稳固的思想阵地,优化美化生活环境,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为促进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以支部为核心,把握发展总方向

村时刻把两委班子及党员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从不松懈。一是发挥党员的龙头作用。提出了树形象,留口碑,出政绩的班子建设标准,坚持做到靠表率作用影响带动一班人,靠放手激励调动一班人,靠整章建制规范约束一班人,要求班子成员不搞特殊化。在工作中走在前,干在先,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影响、带动全体党员干部和村民,围绕经济建设,积极开动脑筋,出谋划策,真正当好村民的领头雁。二是配齐配强村班子。在村班子建设中按照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原则,选好配强村班子,坚持把党员干部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干部的做法,将政治坚定、作风正派,能带领群众致富的人选进村班子。三是建立健全奖惩机制。为了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还健全了民主评议,民主决策制度等,规范了村干部的行为。严格目标管理,按实际工作完成情况兑现工资和奖惩。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使村班子建设形成了比、学赶、超的工作局面。村里两委班子的工作得到了全村百姓的认可,在XX年两委换届工作中支部班子满票连选连任,村委班子高票连选连任。

二、以致富为主曲,构建经济新格局

村党支部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积极寻求经济增长点。几年来,村党支部在巩固提高大豆产业的基础上,带领群众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大做文章。一是搞好种植业调整,引导农民扩大双高大豆种植面积,扩大优质小麦面积,同时增加市场前景看好的杂豆面积。XX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250万公斤,农业生产总值380万元。二是发展棚菜经济,村党支部把目光瞄准了城镇居民菜篮子上,引导农民发展蔬菜大棚种植,涌现出了柿子大王李洪升等一批致富典型。全村大棚面积达到了5000多平方米。XX年开始搞起了反季节蔬菜和山野菜温室栽植,仅棚菜一项每年全村收入可增加18万元。三是大力发展畜牧业,几年来,村先后融资150多万元,用来发展畜牧业生产,先后有25户村民走上了畜牧致富路。XX年,利用省财政厅包扶的契机,争取到了重点扶持项目--育肥牛场,已于XX正式投入运行,当年育肥牛100多头,XX年又新上了糖化饲料项目,每年年末育肥牛场实现收入5万元。目前,村的沟浪河牧业小区已初具规模,黄牛饲养量达200多头、羊饲养量达1500只。四是引导农民利用农闲时间,做好劳动力转移工作。五是招商引资,扶持企业发展。引进能人,创办木材加工场、大豆收购公司、亨通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每年为村集体实现收入10万元。六是信息网入村,为村民提供信息服务。XX年3月村开通了信息网配备了微机、打印机,成立了信息站受到群众欢迎。三年来,乡、村两级信息站共下发农业信息80多期,800多条,村级信息站共下载实用信息160多条。七是积极开展科技培训。每年都选送文化基础好的青年3-5名到农业院校学习,每年都从县、乡农技部门请来科技专家到村里讲受农业技术,使农户都掌握1-3门实用技术。七是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全村35户科技示范户通过引进良种,培育新品种,拓宽了群众发展农业生产的思路和视野。

先进村党支部事迹材料篇2

村党支部抗洪救灾先进事迹材料

村党支部抗洪救灾先进事迹材料:人民的利益第一

至6月13日起,县出现持续的强降雨过程,18日则达到了近年来罕见的157毫米,到6月20日,共降雨321.2毫米。突如其来的暴雨和特大暴雨使我镇多数村发生严重灾害:房屋倒塌、涵洞冲毁、山体滑坡、烟叶冲毁、水稻过水等。镇村在此次洪涝灾害中同样损失严重,截至6月25日,烟叶受损50余亩、水稻受损80亩,水渠损毁110米,涵洞受损1个,道路塌方20余处。灾情发生的第一时间,村党支部书记就叫上村两委干部赶往地质灾害户进行现场勘查,并打电话询问村民小组长各组受灾情形,详细了解并记录灾情。同时迅速召开防汛会议,按照党委政府的防汛工作部署,成立以书记为组长、主任为副组长、其他两委干部为成员的防汛工作领导小组,各组组长为防汛联络员。会议上党支部号召广大党员干部投入到抗洪抢险斗争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带领下,村两委把抗洪救灾及恢复重建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按照上级要求,统一认识,切实担负起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责任。党支部要求党员干部要自觉服务人民群众,密切党群关系,做到“察民情、解民忧、帮民富”。支部严格遵守防汛值班制度,坚持24小时值班,密切关注随时的天气变化;对受灾严重的烟叶生产,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广大党员挨家做好巡查,并发放《烟叶防洪救灾生产技术要点》,做好技术指导,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对出现屋后山体滑坡的农户,两委干部及时走访,做好群众的安抚工作,及时清理灾后废墟;对于受灾较重,群众出现情绪波动的,党支部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在稳定事态的基础上,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帮助群众认识当前全镇严峻的防汛形势,通过党支部的大量安抚性工作后,受灾群众情绪平稳,保障了抗洪救灾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在这次防汛救灾中,党支部经受了一场巨大的考验,在支部带领下,党员干部处处以大局为重,他们首先考虑的是为民解难,为党旗增辉,心中时刻装着群众,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他们舍己忘我、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精神,感动着也感染了许许多多的人们,人们也以各种方式支援和支持着防汛救灾工作。党支部和所有党员在这场战斗中真正发挥出了应有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伟大的防汛救灾精神凝聚起了强大的党心和民心,这无疑已经成为村夺取抗洪救灾斗争全面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先进村党支部事迹材料篇3

村党支部抗洪救灾先进事迹材料

村党支部抗洪救灾先进事迹材料:人民的利益第一

至6月13日起,县出现持续的强降雨过程,18日则达到了近年来罕见的157毫米,到6月20日,共降雨321.2毫米。突如其来的暴雨和特大暴雨使我镇多数村发生严重灾害:房屋倒塌、涵洞冲毁、山体滑坡、烟叶冲毁、水稻过水等。镇村在此次洪涝灾害中同样损失严重,截至6月25日,烟叶受损50余亩、水稻受损80亩,水渠损毁110米,涵洞受损1个,道路塌方20余处。灾情发生的第一时间,村党支部书记就叫上村两委干部赶往地质灾害户进行现场勘查,并打电话询问村民小组长各组受灾情形,详细了解并记录灾情。同时迅速召开防汛会议,按照党委政府的防汛工作部署,成立以书记为组长、主任为副组长、其他两委干部为成员的防汛工作领导小组,各组组长为防汛联络员。会议上党支部号召广大党员干部投入到抗洪抢险斗争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带领下,村两委把抗洪救灾及恢复重建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按照上级要求,统一认识,切实担负起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责任。党支部要求党员干部要自觉服务人民群众,密切党群关系,做到“察民情、解民忧、帮民富”。支部严格遵守防汛值班制度,坚持24小时值班,密切关注随时的天气变化;对受灾严重的烟叶生产,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广大党员挨家做好巡查,并发放《烟叶防洪救灾生产技术要点》,做好技术指导,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对出现屋后山体滑坡的农户,两委干部及时走访,做好群众的安抚工作,及时清理灾后废墟;对于受灾较重,群众出现情绪波动的,党支部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在稳定事态的基础上,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帮助群众认识当前全镇严峻的防汛形势,通过党支部的大量安抚性工作后,受灾群众情绪平稳,保障了抗洪救灾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在这次防汛救灾中,党支部经受了一场巨大的考验,在支部带领下,党员干部处处以大局为重,他们首先考虑的是为民解难,为党旗增辉,心中时刻装着群众,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他们舍己忘我、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精神,感动着也感染了许许多多的人们,人们也以各种方式支援和支持着防汛救灾工作。党支部和所有党员在这场战斗中真正发挥出了应有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伟大的防汛救灾精神凝聚起了强大的党心和民心,这无疑已经成为村夺取抗洪救灾斗争全面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先进村党支部事迹材料篇4

三、排忧解难,凝聚民心。立足群众需求,党支部着力做好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针对村南70多亩的耕地通不上电、无法进行机械化灌溉、基本"靠天吃饭"的问题,支部一班人亲自动手挖坑竖杆、架起电线,彻底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的"浇地难"问题。针对村内道路凹凸不平、"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现状,支部一班人多方筹集资金,日夜盯靠在施工现场,仅用一个半月就建成了一条长500米、宽6米的高标准水泥路,先后硬化道路面积达2万平方米,解决了村民"行路难"的问题。针对村内地表水污染严重、群众难以吃上放心水的问题,党支部多方筹资、新打深井,并铺设了地下管线,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引到了每家每户,解决了村民"吃水难"的问题。

四、民族团结,维护稳定。党支部立足民族村实际,充分发挥清真寺在推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阵地作用。组织成立寺管会,利用主麻日聚礼,重点讲解穆民如何爱国爱教,提高穆民们的爱国情操和热情,号召穆民们宽容处事、行善积德。在良好风气的引领下,村内多年来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社会秩序井然有序。

村党支部先进事迹材料(二)

下元一村位于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西南部,天台山脚下,全村共有196户,640口人,党员36名。近年来,该村党支部按照各级党委、政府关于"保发展、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要求,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紧紧围绕"抓党建、惠民生、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立足山村实际,积极推行"党群双直通车"机制(即党组织联系服务党员、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着力培育引领发展的领导核心

着力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

着力实现强村富民之路

先进村党支部事迹材料篇5

澳前村是个纯渔业大村,总人口3780人,995户,村人均年收入10032元,年集体收入51万元。党总支部党员101人(下设3个党支部),其中男67人,女34人,平均年龄45岁;高中文化程度以上73人(其中大学生38人)。党支委会5人(女支委1人),高中以上5人。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澳前村两委会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践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保持稳定、持续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近年来,分别荣获广东省“名村”、广东省“卫生村”、汕头市“文明村”、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一、加强班子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基层组织建设。

我们着力于加强领导班子的自身教育,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战斗力和凝聚力。一是政治坚定,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性。二是务实创新,多为群众办好事实事。三是坚持党的集中制原则,强化责任。四是坚持顾全大局,团结协作。五是勤政廉政,接受群众民主监督。六是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引导和组织群众发展生产、发展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二、加强党支部自身建设,务实创新,充分发挥党员队伍先进性。

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围绕创建“五个好”党支部的目标,在党员中广泛开展争当“四个模范”活动,形成人人参与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有效提高了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积极创新组织模式。针对生产一线党员流动性大、集中难度大等特点,大胆探索和创新适合渔村党员的组织模式,组建了渔船党支部,成为独特的海岛渔村“流动堡垒”,做到渔村党员生产和组织生活两不误,党员在生产一线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三、健全制度,推进民主自治。

我们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村民会议制度完善,重大事项实行民主决策,管理规范,监督到位。党务村务管理制度健全,制订了《澳前村村务财务管理章程》、《村委会任期三年的目标和计划》、《民主监督制度》、《民主理财小组的工作制度》。党务村务公开实现了制度化和规范化。公开时间、地点、形式、内容固定,多次接受上级检查,获得较好评价。

四、大力发展生产,壮大集体经济,提高村民生活水平。

我们确立了“以渔兴村”经济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经济。一是改进生产设备。引导渔船配套导航仪、扫雾仪等设备,提高生产质量效益。二是调整作业布局。在转变作业方式中找到继续保持稳产增收的路子。三是提高生产能力。引导群众发展大马力渔船,逐步向台湾浅滩等海域转移。近两年来,全村已发展400HP马力渔船20多艘,占全镇同类渔船的60%以上,生产能力得到逐步提高,全村年人均收入超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1万元。

先进村党支部事迹材料篇6

三、排忧解难,凝聚民心。立足群众需求,党支部着力做好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针对村南70多亩的耕地通不上电、无法进行机械化灌溉、基本"靠天吃饭"的问题,支部一班人亲自动手挖坑竖杆、架起电线,彻底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的"浇地难"问题。针对村内道路凹凸不平、"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现状,支部一班人多方筹集资金,日夜盯靠在施工现场,仅用一个半月就建成了一条长500米、宽6米的高标准水泥路,先后硬化道路面积达2万平方米,解决了村民"行路难"的问题。针对村内地表水污染严重、群众难以吃上放心水的问题,党支部多方筹资、新打深井,并铺设了地下管线,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引到了每家每户,解决了村民"吃水难"的问题。

四、民族团结,维护稳定。党支部立足民族村实际,充分发挥清真寺在推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阵地作用。组织成立寺管会,利用主麻日聚礼,重点讲解穆民如何爱国爱教,提高穆民们的爱国情操和热情,号召穆民们宽容处事、行善积德。在良好风气的引领下,村内多年来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社会秩序井然有序。

村党支部先进事迹材料(二)

下元一村位于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西南部,天台山脚下,全村共有196户,640口人,党员36名。近年来,该村党支部按照各级党委、政府关于"保发展、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要求,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紧紧围绕"抓党建、惠民生、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立足山村实际,积极推行"党群双直通车"机制(即党组织联系服务党员、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着力培育引领发展的领导核心

着力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

着力实现强村富民之路

先进村党支部事迹材料篇7

她,在家里是位慈祥的母亲,在村里是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在社会上是位一心为公,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共产党员,她就是——区乡村党支部书记。方圆十几里,提起这位胆大心细、精明强干、公正廉洁、无私奉献的74岁的女“当家人”,无论是干部还是群众无不挑起大拇指。

说起,在村有口皆碑,从1996年开始,一直连任村党支部书记。20年来,无论是农忙农闲、白天黑夜、刮风下雨都从没阻挡住她为群众热心服务、排忧解难的脚步。她平时说话不多,却语重心长,胸怀大志,心系群众。如何改变村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带领群众走致富道路是她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

身先士卒的好干部

多年来,周书记时刻以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脚踏实地、廉洁自律、心系群众,解百姓之忧、排群众之难,带领全体党员和全体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遇事多商量、多讨论、集思广益,把村上的日常事务处理的井井有条,村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富裕。由于她作风扎实,干部齐心协力,群众心悦诚服。多年来,村党支部多次被评为先进党支部,也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干部群众的信任为周书记放开手脚大胆工作增强了信心。她审时度势,体察村情民意,组织村组干部献计献策,制定出一套治村方案,把它概括为:发展短平快、力争见成效、敢走特色路、实现新发展。

带头致富的领头雁

在头绪繁多的事务中,她首先把如何带领群众致富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通过翻阅各种资料并实地考察,她捕捉到狐貉养殖业的最新信息,大胆地提出在村北闲置地上建一个占地40亩的综合养殖小区,大力发展狐貉特色养殖业。并聘请了专业技术人员上门指导,培训技术骨干,为大力发展狐貉养殖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养殖狐貉需要大量膨化饲料,周书记还负责为养殖户提供进价饲料,给养殖户节省了不少时间和车费。在狐貉皮销售淡季,为了真正解决养殖户无处存贮狐貉皮的后顾之忧,周书记果断出资10余万元在村里建起了2个冷库,免费供养殖户储存狐貉皮,待旺季时再进行销售,这样,不仅增加了养殖户的收益也提高了养殖户的热情。

谋划发展的领路人

看着村民日渐鼓起了腰包,周书记心中有了一丝安慰,辛苦没白费,但她仍不满足于养殖业给村民带来的效益,为进一步拓宽村民的致富道路,周书记通过广泛的市场调查,组织带领党员、干部、群众筹资50余万元,在江苏、安徽等地购买了大批名贵苗木、绿化美化用花卉6万余株,筹建了“花木苗圃基地”,开始大规模发展花木苗圃。如今,村的花木苗圃业发展日益壮大,起初持观望态度的村民,也都纷纷搞起了花木苗圃种植,村里实行了“公司加农户”的模式,种植花木苗圃已成为村的“一村一品”产业。

心系百姓的好干部

在农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时候,她又着手解决村民饮水用水困难的问题。村地处开滦采煤塌陷区,多年来,村里的饮用水一直不达标,直接影响了村民的身体健康。周书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不顾年体衰,多次找到友邻单位并筹措资金40万元,经专业部门多次选址,终于在村里打出了一眼230米深的水井。为让村民吃上放心水,又投资4万元安装了水益生水球,进一步净化了水质,彻底解决了村四十多年来喝“上有皮、中有渣、下有底”的地表水问题。喝着纯净水的村民个个激动不已,都夸是一个一心为民办事的好村官。

关心环境的先行者

村民富裕了,生活质量提高了,村庄的环境也该再改善一下了。作为全乡第一批文明生态创建村,村的环境比周边的村庄已是首屈一指。但为进一步美化、绿化村庄环境,周书记又带领村干部在村西头的空地上栽植了430棵银杏、紫叶李、紫薇等品种的树木,夏季,老人们在树下纳凉闲谈,孩子们在树旁嬉戏玩耍,美丽的花、和谐的人、欢声的笑,形成了赵陡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未来远景的设计者

做了这么多让人钦佩的工作,周书记并没有停止忙碌的脚步,如今她又想着如何改善村里灌溉条件的大事。由于村北的采煤塌陷导致原有的扬水站无法利用,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计划给村新建扬水站一座,同时铺地下节水管道,实施节水灌溉工程,有效改善村里灌溉条件,带动蔬菜大棚的发展。经过预算需要46万元资金,目前,周书记正四处筹措资金,争取有关单位和部门的支持,开春就动工改管路。她说:“只要是能为村上谋利益的事,我决不会放过这样的大好时机。”

先进村党支部事迹材料篇8

一心一意为群众建设和谐新农村 

绣惠镇北套村党支部先进事迹 

北套村,位于绣惠镇最北部,是远近闻名的“粉皮加工专业村”。全村2300口人,85%的村民从事粉皮加工、销售,群众依靠这一买卖过上了红火富裕的日子,XX年户均收入达到6000元,村集体收入15万元。近年来,该村党支部以“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构建文明和谐村庄”为奋斗目标,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有力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推动了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了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实现了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开端。 

 

发展粉皮特色产业,夯实新农村建设经济基础 

近年来,该村党支部提出充分发挥粉皮加工、销售特色产业优势,以促农增收为目的,在硬件、技术、销售等方面狠下功夫,为群众创造一个优良致富环境的工作思路。一是引导服务,变技术,小旋子走俏大市场。为促进粉皮加工业的发展,该村党支部每年组织村内粉皮加工大户外出参观,学习各地先进经验。粉皮由大变小,村党支部挑选了20户本村粉皮加工大户,统一购置了小旋子机,统一标准,通过严格挑选,其中12户成了村里的加工示范户,现如今已有百余户这样的粉皮加工户。二是建协会,规范管理。去年3月份,由村党支部成员牵头成立了北套村粉皮加工专业协会,积极沟通各地商场、农贸市场,进一步拓宽产品销售渠道,统一价格,避免了相互竞争导致价格下降,有力维护了该村的经济利益,避免了损失。三是打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去年5月份,村党支部书记李冠村带头披星戴月跑关系、找门路,在市农业局的积极扶持下,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顺利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注册“北套”牌粉皮,走出了一条品牌化、产业化的路子,在该村党支部的积极努力下,致富的愿望、优良的环境、全方位的服务,多年来,该村的加工的粉皮,销路一直看好,每年国庆节到春节这段时间,每天都被批发商们大车小车拉出10万公斤销往全国各地,仅此一项年利润就达400万元,人均纯收入3000余元,进一步夯实了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凝心聚力,贴近群众解疑难,务求新农村建设得实效 

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不仅要有法子,还要有票子。该村党支部书记李冠村积极带领党支部一班人,在自身富裕起来的基础上,积极利用本村在外工作人员较多的优势,多方争取资金,积极兴办各项社会事业,新农村建设成效凸现。 

去年以来,该村的公益事业投资已达到150万元,解决了群众的“六难”问题。一是硬化了村内全部大街小巷1.8万平方米,修缮排水沟3500米,同时新安路灯1200盏,解决了群众的行路难;二是实施了卫生所改貌升级,解决了群众的看病难;三是对村小学、幼儿园进行了美化、绿化、硬化,新购微机18台并建起高标准的微机室,同时铺设了北套至耿家村1000多米沙石路,进一步方便了该村学生到镇中读书,解决了孩子的求知难;四是建成了符合“五化”标准的文明一条街,建起了占地1000多平米的休闲娱乐广场,安置了健身器材,设立了读报栏、宣传栏,解决了群众的休闲健身难;五是新打农灌井13眼,铺设地下管道8000余米,修建配电室一处,解决了群众庄稼浇水难;六是为一户残疾户和弱智户盖起了新房,并一年两次走访看望村里的贫困户、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解决了他们的生活困难。 

筑牢堡垒,永葆党员先进性,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北套村党支部在带领广大群众走富裕道路的同时,还始终坚持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村党支部首先从抓党员队伍入手,常年坚持了三会一课、党员联系户、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经常组织党员开展学党章、学科技和义务修路等组织活动,使党员在班子工作中都走在群众前头,全村40多名党员,被群众称为一面旗帜。 

其次,村党支部还始终坚持把群众愿望与心声作为工作第一信号,真心实意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努力改善群众生活条件,优化村内环境。加工粉皮用水量很大,过去村民为图方便,往往把用过的泔水往街上一泼了事。那时一进北套村,真好像走进了沼泽地。天一冷结成冰,人难走车难行,不仅外地来接粉皮的车进不了村,还埋下了交通隐患。村里出面制止,还为此制定了罚款条例,但群众就是不听套。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有些村干部自己首先做不到,“喊破嗓子,不如作出样子”。近几年,村里经济发展了,各项工程可以说是一个接一个,修路架线、小学维修、卫生所改造搬迁,村干部都盯住靠上,一天从早忙到黑,自家的事想顾也顾不上。麦收遇上阴雨天,别人都往自己的麦场上赶,村干部却只能往地里跑,张罗村里的收割,照应雇来的司机。面对家人的埋怨,村支部书记李冠村经常对村干部说,当干部就认头吃亏,要是村干部不认头吃亏,老少爷们谁还认我们的帐。就说修路架线,不论集资还是出义务工,村干部到街上一招呼,一来就是一大片。今年合作医疗款收取,我们这样一个600户人家的大村,仅用2天就完成了任务,一户也没拉下。  共2页,当前第1页1

与此同时,村党支部还大力开展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由村两委组建了红白理事会,群众哪家有大事小情、丧事喜事,村两委都准时到场提供服务,村内阵地建设齐全,广播室、图书室、党员活动室等设施,常年对党员和村民开展教育活动。村党支部还年年组织群众开展十星级文明家庭评比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活动,提高了村民素质,保持了全村稳定,全村多年无上访户,无打架斗殴现象。 

随着群众民主意识的增强,村党支部还本着公正、公开的民主原则,大力加强和推进了民主政治建设,认真坚持了村务公开制度,村内的财务和大小事情及时向群众公开,认真坚持民主议事制度,村内重大事情都由村两委成员、党小组长和村民代表及全体党员共同商定办理,真正实现了党员群众广泛参与的民主管理,使百姓气顺心平,减少了决策失误,实现了农村稳定,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谈起今后的打算,李冠村书记提出了北套村“六新”建设目标: 

村庄总体规划有新蓝图。聘请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对该村进行规划,本着“因村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实现村民生活区、市场交易区、畜禽养殖区和休闲娱乐区合理布局,做到高标准规划,分阶段建设,逐步推进。今年计划新建占地10亩的粉皮批发市场,方便客商和农户粉皮购销。同时加大环境治理力度,通过扩大保洁人员队伍,设置垃圾箱、垃圾池,实现生活垃圾定点存放,定时收集,及时清运,集中处理,消除垃圾乱扔乱倒的现象,确保村容整洁。 

集体经济发展有新思路。积极扶持村骨干企业——棉麻机械厂扩大规模,计划协调资金50万元,实施厂房北延东扩工程,并聘请专家指导,进行设备升级、技术改良,增加企业产品附加值,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企业的发展壮大,能解决村里剩余劳力100余人,人均年收入可达万元。同时也将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有力的带动个体加工业户发展,促进他们增加收入。 

农业结构调整有新举措。发挥“粉皮加工专业村”的优势,积极帮助村民实施小额贷款,进行粉皮深加工,叫响“北套”绿色粉皮品牌,拓宽销售渠道,促进群众增收,实现粉皮加工业户年均纯收入增加8000元的目标;在现有蒜黄种植面积100亩的基础上,再推广发展塑料大棚蒜黄栽培250亩,实现亩均纯收入5000元的目标。 

和谐文明建设有新突破。继续加强村两支队伍建设,建立村干部带班的民兵义务巡逻、邻里纠纷调解、不稳定信息排查等制度,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的目标;深入实施精神文明建设“细胞”工程,每年都开展“好婆婆、好儿媳、好妯娌”、“十佳文明户”、“环境保护先进家庭”等评选活动,对先进家庭给予精神、物质奖励并实行动态管理,促进村风民风文明纯朴;加大民主管理力度,规范程序,阳光操作,让百姓心里明白、亮堂,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群众综合素质有新提高。“建设新农村,关键要培养新农民”。我们将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让群众既富口袋,也富脑袋。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上讲座、“请进来”专家授课等形式,提高群众的种养水平和就业能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建设农村文化大院和小康书屋,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大投入,继续开展“文明一条街”创建活动,使村内主干道路都达到文明街标准,让群众在休闲娱乐时不知不觉的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增长知识。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