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舞蹈教学8篇

时间:2023-03-01 16:25:24

舞蹈教学

舞蹈教学篇1

【关键词】舞蹈教学;学习兴趣;课堂氛围;音乐美;示范教学

舞蹈是用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造型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和反映社会现象的一门综合艺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舞蹈在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它不仅能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并为专业院校输送合格的后备军,是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有效之道。作为一名舞蹈教师,不但要有专业知识,还必须掌握中学生心理、生理等年龄特征。在普通中学如何开展舞蹈教学,并且通过舞蹈教育来施素质教育,笔者根据多年的舞蹈教学经验,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欣赏舞蹈美,激发学习兴趣

我校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平常很少有机会看到比较好的专业舞蹈表演。而电视中的舞蹈离学生特别遥远,他们觉得只有专业演员才可以那样表演。生活中也缺少表演的舞台,很多学生从来没有登过台,更不要说登台跳舞了。要让学生用舞蹈要求的站立姿势站着,他们又觉得很不好意思,特别是女同学,不敢挺胸。

于是,我就带学生观看一些好的地方文艺表演,或者在课堂上播放一些优秀的舞蹈视频,让学生对舞蹈本身的内在美有个初步了解,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兴趣,使其感受民族舞蹈作品的魅力。在音乐课中,我把民族音乐欣赏和舞蹈结合起来,开阔学生眼界,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在这样潜移默化地引导之下,学生就会有表现美的欲望,无形中激发了学习舞蹈的兴趣。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舞蹈本身就有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在课堂中,教师必须建立一种和谐的课堂环境,并采用融洽的交流方式,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十三四岁的中学生理智较差,情绪容易波动,如果没有良好的师生情感交流,舞蹈教学就非常被动。

记得有一次,我教一个成品舞蹈《师生鼓》。这个舞蹈音乐非常活泼跳跃,舞蹈表现的主题是学生和教师一起过节,敲起锣鼓,跳起舞蹈,表现非常热闹的过节场面。我一边播放音乐一边示范动作。听完音乐,看完舞蹈,学生非常兴奋,都有跃跃欲试的感觉。教基本动作时,学生模仿教师的表情,学得非常认真。但我发现有个学生动作总是做错,于是我就把他叫到讲台前面让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做。后来再让他做,结果还是错。我一急就板起面孔,使劲纠正他的动作。本来我是好意,没想到这个学生更加胆小,以至于手发抖,动作更差。再看全班学生,刚才那种活泼跳跃的情绪荡然无存。我看向谁谁就紧张。下课后,我认真思考了一番,并从中吸取了教训,改变了教学态度,以鼓励为主,遇到难动作和学得慢的学生时,耐心讲解,并多次示范鼓励,不厌其烦。从此后,学生在舞蹈课上不再那么紧张,学动作时大方多了,表现舞蹈的情绪也丰富了。由此可见,教师教舞蹈不能只注意教动作,还必须掌握学生心理、生理特征,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传递给学生爱,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技能技巧,表现舞蹈主题,提高教学效果。

三、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

舞蹈课的教学目标有两个:一是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学习态度,使其动作协调优美,同时增强体质,丰富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二是为高中输送舞蹈特长生。

对于前者,教师主要向学生传授舞蹈基础理论知识和舞蹈基本技能技巧,让学生在学习舞蹈中得到快乐,端正姿态,宣泄他们的思想感情,回归少年本色,使其个性得到发展。此阶段舞蹈教学的内容不宜太深,我就选择基本的形体律动训练,以及动作不复杂、节奏感鲜明的民间舞组合和一些舞蹈创编知识,鼓励学生动手动脑,自己创编。这样学生平时都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对于后者,一些学生具有很好的舞蹈天分,将来舞蹈也许是他们一生的选择,所以我设计的教学内容是:除教舞蹈基本理论知识外,更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基本功和形体训练。这样一方面便于学校安排各种演出活动,另一方面为学生进入艺术院校学习更深的内容做了很好的铺垫。在教学一些内容相对较深、要求较高的内容时,除教给学生基本动作外,最主要的是让学生感受民族舞内在的韵味,找到舞蹈的感觉,准确把握情感的表达,从而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体验音乐美,从而达到舞蹈美,变被动为主动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有些舞蹈特别是民间舞蹈,动作不是很难,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讲解就能掌握基本动作,但是等到学生表演时,就是不美,不生动。于是我就让学生多听音乐。因为音乐可以发挥学生内在的潜能,发挥其想象力、创造力。在学生听音乐的同时,教师要用准确、生动的艺术语言给予引导。教师的引导必须富有感彩,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想象音乐表现的内容,感受音乐美,引起学生神经兴奋。这样,学生做出来的舞蹈动作就非常生动优美,同时也激发了情感,产生了学习舞蹈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有了兴趣就会把学习舞蹈当成很快乐的事,变得积极主动。

记得有一次教蒙古舞,我选的音乐是《牧歌》,我首先示范了一遍,然后教基本动作。当时我是越教越累越气愤,因为学生一点感觉也没有。后来我就停止教动作,而是播放音乐,并加以引导,让学生感受到歌曲的优美抒情就像草原的优美风景,有一种“天苍苍,野茫茫”的感觉,但到结束似乎有点余音绕梁的感觉,好像这片土地渐渐离我们远去。学生听完后久久沉浸在音乐的意境中,有学生说:“哇,真美!”过后我再教动作,效果大不一样,学生的动作明显地带有歌曲意境的感彩,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教师要加强示范教学

模仿是学生的天性,但学生的模仿有一定的指向性,他们一般喜欢模仿自己认为美或者崇拜的对象。因此,舞蹈教师不但要向学生讲解基本的舞蹈动作,而且要亲自示范,力求动作的规范优美。这就给舞蹈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语言生动、精练,还要加强舞蹈技巧的训练,并定期进行舞蹈进修,保持良好的体型,这样做出来的动作才优美。舞蹈教学和其他学科不一样,它是个体力活,也是个技术活,教师需要做到经常锻炼,熟能生巧。这样,做动作才柔韧有余,精力充沛,并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示范,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否则教学效果将适得其反。

六、舞蹈教学必须顺应时展

民族舞蹈是舞蹈的精髓,古典舞能让学生规范形体姿态,这些是传统舞蹈教学的主要内容。但近年来,一股街舞、现代舞、爵士舞的风潮已经刮进校园,深受学生喜欢。特别是街舞因其具有轻松随意、个性自由和反叛精神的特点,受到年轻人的喜欢,爵士舞和现代舞也打破了以往民族舞的形式,且极具世中裕年轻人非常喜欢。

每次晚会各班出节目,舞蹈很多,但没一个民族舞蹈,都是现代舞、街舞、爵士舞。这就给我们舞蹈教师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不能扼杀学生对新舞种学习的欲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观看校园舞蹈队表演的经典民族舞蹈,并告诉学生这些民族舞蹈与我们的生活有着直接关系,表现了各民族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理想愿望,是我们舞蹈的精髓。将新舞种与民族舞蹈结合起来教学,教学范围扩大了,学生对舞蹈的热爱之情也增强了,教学效果自然提升了。

舞蹈教学的主体包括教学者和学习者。舞蹈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教师不能凭主观意愿随意采取教学方法,应该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能力水平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但不论怎样,“口传身授法”依然是舞蹈教学的基本方法。这就给舞蹈教师提升舞蹈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首先,必须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要做到语言必须生动精练,生动的语言是讲解舞蹈动作的基础,其次,为了做好示范动作,舞蹈教师还必须经常练功和进行舞蹈进修,保持好自己的体型、体力以及动作的平衡协调;再次,要提高自己的思想和理论修养。只有这样,舞蹈教学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七、结语

综上所述,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表演者是通过肢体动作向台下的观众表达思想情绪和传递舞蹈的艺术性,从而引起自己与观众之间情感和心灵上的共鸣。而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就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应加强联系实际,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优势,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正确、标准地完成各种舞蹈动作和训练任务,并在此基础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阐释作品、表达情感和创新创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舞蹈水平。

【参考文献】

[1]周士淇.试析舞蹈教学中学生的舞台艺术表现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青春岁月,2014(07):88.

[2]李晓琴.谈中学舞蹈教学中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14(59):165.

[3]王俊丁.浅析中学舞蹈教学中学生艺术表现力培养的策略[J].技术与市场,2014(06):387,389.

舞蹈教学篇2

会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它往往体现在教学方法的盲目性上。这种盲目有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一、身陷盲目而自以为成竹在胸,却影响了一批批的学生。二、身处盲目却自知,进而就会引发创新的思维意识和自觉的科学探索行为①。这两种态度,前者是不能持久的,因为前者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始终固守落后的教学方法,意识不到它的错误和在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危害,盲目的行进在这条所谓正确的道路上,不懂得创新和探索,则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终将误人子弟,从而不能体现为人师长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而后者则可经受得起实践对其的检验,这是一种积极地、具有探索精神的、值得肯定的态度。它在某一点或几点上突破陈规、脱颖而出,并在教学实践上取得成功,从而推动舞蹈艺术的发展与进步,为舞蹈艺术作出一定的贡献,也体现出个人价值的崇高。与之相比,第一种态度所持的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便显得落伍且失败。所以,教学方法是在舞蹈教学竞赛中不断被推动着的,舞蹈教育的历史也正是因为如此而不断向前迈进。

舞蹈方法是舞蹈教学工作进步的动力,也是舞蹈教师教学水平的体现,正确的教学方法能大大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成绩,使教学工作相对的稳定在一个较好的水平上。反之,则会导致教学的无序、混乱,结果不堪设想。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首先是关于舞蹈的外开性。外开性是芭蕾舞的特殊运动形式。“外开”是指舞者不论男女均需要从肩、胸、髋、膝、踝五大部位向左右对称的打开,尤其是两脚向外打开90度。这种外开不仅仅具有延长肢体的线条,使人体成为一种完全人为的纯粹审美对象的艺术,又有炫耀贵族气质的功能。但最重要的是具有使人体最大限度占领舞台空间的能力,运动的灵活能力、身体的平衡能力,为舞者的身体重心提供了一个更为有利的支撑面。这需要科学并有效地进行训练。比如,肩的外开。在教学时,老师应让学生感觉两肩肌肉向两旁打开、延伸,肩胛骨和锁骨向下放。而往往一些老师只片面强调肩向后打开,导致学生背肩、挺胸塌腰。或者根本不强调舞蹈动作中肩外开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在动作过程中出现抠肩或耸肩的现象。又如,两腿的外开,两腿应从髋关节转开,腿部肌肉、韧带同时向外旋转着用力,带动整条腿向外开,脚向外打开90度,膝盖、脚踝呈向旁方向。有些老师只是一直强调两腿打开,而不解释方法,有些学生就会一直在掰脚,而胯根、膝盖、脚踝仍是抠的。出现貌似两腿打开的假象,这样不但不会达到训练效果,还损伤自己的身体。

另外,关于肌肉的伸展。芭蕾舞的四大美学原则是“开、绷、立、直”。围绕着芭蕾舞的审美标准,它的运动规律也是遵循这个审美标准,肌肉的用力应是伸展的。拉长了的肌肉自然是细的、长的、紧的线条。有些老师,往往强调“肌肉收紧”,导致学生对肌肉训练进入误区。因为,他们只注重“收紧”,导致臀部、大腿根部和大腿部的肌肉成短纤维状,使肌肉僵硬,没有弹性,并且越练越发达、粗壮起来,从而破坏了形体的正确发展。肌肉的伸展还需要运用“合力”,实际上就是骨骼肌和肌肉的一种“并拢”方式。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两者之间都是相互矛盾的,舞蹈也是如此。舞蹈就是在这种相互矛盾的条件下,以最大限度体现出它的美丽。所以,即使在多么简单的动作都需要肌肉同时使不同的力,又将这些力合在一起,使之规范、标准,否则,学生就会出现“趔”的现象。

再者,比如一个具体动作的例子——普利埃。蹲时,双腿的运动路线是向双脚尖方向打开着地下蹲,髋、踝关节的应用方向是向旁弯曲。起时,一方面,用脚和腿的力量推起;另一方面,躯干应从骨盆位置用力向上带动提起,双腿外开的使髋、膝、踝关节伸展到直立状态。“蹲”主要训练的是髋、膝、踝部关节的柔韧性,以使这三个关节的弯曲度更强。因此,在做蹲动作时一定要严格要求这三个关节的柔韧性和弯曲度。在教授蹲时,常常容易把注意力置放在膝关节部分,从而忽略了髋和踝关节,尤其是髋关节。髋关节一定是向旁边弯曲,也可以通俗地说是“向旁折断”。否则,学生就会出现抠跨的身体形态。

以上就说明了教学方法的重要性,正确的、科学的舞蹈教学方法会使舞蹈艺术向正确的、进步的方向发展,而错误的、不科学的教学方法则会使舞蹈艺术向错误的、退步的方向发展。舞蹈教学方法的核心问题在于教师对教学内容本质的理解和对教材的设计以及对教学过程的控制。教学方法不只是一种“直感思维”或“灵感思维”,它的科学性是要受实践检验的。我们在总结舞蹈的教学方法是不应发主观臆想、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而应当经过反复的课堂教学实践,客观的得出正确的教学方法,并在其基础上适当的创新。

总之,舞蹈艺术是与时代进步,不断创新的。舞蹈教学方法就要通过深入思考、仔细研究,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为取得好的教学成绩不断找出取胜的突破口,继而进行立体扩展,理出一条条理性化、系统化、通向未来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高云着.《舞蹈解剖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舞蹈教学篇3

    会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它往往体现在教学方法的盲目性上。这种盲目有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一、身陷盲目而自以为成竹在胸,却影响了一批批的学生。二、身处盲目却自知,进而就会引发创新的思维意识和自觉的科学探索行为①。这两种态度,前者是不能持久的,因为前者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始终固守落后的教学方法,意识不到它的错误和在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危害,盲目的行进在这条所谓正确的道路上,不懂得创新和探索,则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终将误人子弟,从而不能体现为人师长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而后者则可经受得起实践对其的检验,这是一种积极地、具有探索精神的、值得肯定的态度。它在某一点或几点上突破陈规、脱颖而出,并在教学实践上取得成功,从而推动舞蹈艺术的发展与进步,为舞蹈艺术作出一定的贡献,也体现出个人价值的崇高。与之相比,第一种态度所持的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便显得落伍且失败。所以,教学方法是在舞蹈教学竞赛中不断被推动着的,舞蹈教育的历史也正是因为如此而不断向前迈进。

    舞蹈方法是舞蹈教学工作进步的动力,也是舞蹈教师教学水平的体现,正确的教学方法能大大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成绩,使教学工作相对的稳定在一个较好的水平上。反之,则会导致教学的无序、混乱,结果不堪设想。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首先是关于舞蹈的外开性。外开性是芭蕾舞的特殊运动形式。“外开”是指舞者不论男女均需要从肩、胸、髋、膝、踝五大部位向左右对称的打开,尤其是两脚向外打开90度。这种外开不仅仅具有延长肢体的线条,使人体成为一种完全人为的纯粹审美对象的艺术,又有炫耀贵族气质的功能。但最重要的是具有使人体最大限度占领舞台空间的能力,运动的灵活能力、身体的平衡能力,为舞者的身体重心提供了一个更为有利的支撑面。这需要科学并有效地进行训练。比如,肩的外开。在教学时,老师应让学生感觉两肩肌肉向两旁打开、延伸,肩胛骨和锁骨向下放。而往往一些老师只片面强调肩向后打开,导致学生背肩、挺胸塌腰。或者根本不强调舞蹈动作中肩外开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在动作过程中出现抠肩或耸肩的现象。又如,两腿的外开,两腿应从髋关节转开,腿部肌肉、韧带同时向外旋转着用力,带动整条腿向外开,脚向外打开90度,膝盖、脚踝呈向旁方向。有些老师只是一直强调两腿打开,而不解释方法,有些学生就会一直在掰脚,而胯根、膝盖、脚踝仍是抠的。出现貌似两腿打开的假象,这样不但不会达到训练效果,还损伤自己的身体。

    另外,关于肌肉的伸展。芭蕾舞的四大美学原则是“开、绷、立、直”。围绕着芭蕾舞的审美标准,它的运动规律也是遵循这个审美标准,肌肉的用力应是伸展的。拉长了的肌肉自然是细的、长的、紧的线条。有些老师,往往强调“肌肉收紧”,导致学生对肌肉训练进入误区。因为,他们只注重“收紧”,导致臀部、大腿根部和大腿部的肌肉成短纤维状,使肌肉僵硬,没有弹性,并且越练越发达、粗壮起来,从而破坏了形体的正确发展。肌肉的伸展还需要运用“合力”,实际上就是骨骼肌和肌肉的一种“并拢”方式。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两者之间都是相互矛盾的,舞蹈也是如此。舞蹈就是在这种相互矛盾的条件下,以最大限度体现出它的美丽。所以,即使在多么简单的动作都需要肌肉同时使不同的力,又将这些力合在一起,使之规范、标准,否则,学生就会出现“趔”的现象。

    再者,比如一个具体动作的例子——普利埃。蹲时,双腿的运动路线是向双脚尖方向打开着地下蹲,髋、踝关节的应用方向是向旁弯曲。起时,一方面,用脚和腿的力量推起;另一方面,躯干应从骨盆位置用力向上带动提起,双腿外开的使髋、膝、踝关节伸展到直立状态。“蹲”主要训练的是髋、膝、踝部关节的柔韧性,以使这三个关节的弯曲度更强。因此,在做蹲动作时一定要严格要求这三个关节的柔韧性和弯曲度。在教授蹲时,常常容易把注意力置放在膝关节部分,从而忽略了髋和踝关节,尤其是髋关节。髋关节一定是向旁边弯曲,也可以通俗地说是“向旁折断”。否则,学生就会出现抠跨的身体形态。

    以上就说明了教学方法的重要性,正确的、科学的舞蹈教学方法会使舞蹈艺术向正确的、进步的方向发展,而错误的、不科学的教学方法则会使舞蹈艺术向错误的、退步的方向发展。舞蹈教学方法的核心问题在于教师对教学内容本质的理解和对教材的设计以及对教学过程的控制。教学方法不只是一种“直感思维”或“灵感思维”,它的科学性是要受实践检验的。我们在总结舞蹈的教学方法是不应发主观臆想、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而应当经过反复的课堂教学实践,客观的得出正确的教学方法,并在其基础上适当的创新。

    总之,舞蹈艺术是与时代进步,不断创新的。舞蹈教学方法就要通过深入思考、仔细研究,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为取得好的教学成绩不断找出取胜的突破口,继而进行立体扩展,理出一条条理性化、系统化、通向未来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高云着.《舞蹈解剖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舞蹈教学篇4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舞蹈表现力;培养

所谓舞蹈表现力,是指在熟练掌握舞蹈技巧、领会舞蹈内涵基础上,将舞蹈动作形象的表现出来,能够让观众充分体会到舞蹈所传达内容的一种技巧,一种能力。培养学生舞蹈表现力是现代高校舞蹈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教学改革的一个应然要求。

一、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影响因素

(一)先天方面

我们经常说某人在某方面具有天赋,这是对先天条件的一种客观陈述,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先天条件对一个人学习某种技能的影响和重要,高校舞蹈教学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亦是同样道理。即影响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先天条件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1。有些学生天生具备舞蹈表现方面的才能,舞蹈知识一点就通,对于舞蹈节奏感的准确把握也相对轻松。另外,对于天生具备良好舞蹈身体素质的学生而言,他们的舞蹈表现力可能会更加突出一些,但在情感和技巧等的培养方面同样需要依靠后天努力。相比于这些有天赋的学生,他们从一开始就占据一定的优势,而这些优势对他们舞蹈表现力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可以帮助他们提升舞蹈表现力。

(二)后天方面

后天方面主要是指学生生长的家庭环境、生活方式、学校师资力量、教师舞蹈教学水平以及学生本身努力程度等对学生在舞蹈学习方面所产生的影响。若学生家庭环境艺术氛围浓厚,父母有舞蹈基础或一直从事与舞蹈相关的事业,那么该学生在舞蹈表现力上往往也会做出较好的成绩2。学校舞蹈教师师资力量强大,教师教学水平高,那么学生舞蹈表现力培养也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学生本身努力学习舞蹈,长期坚持不懈相信也会使自身舞蹈表现力得到一定提升。由此可见,后天方面因素也会对高校舞蹈教学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产生巨大影响。

二、高校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舞蹈表现力的有效措施

(一)扎实基础,规范动作

扎实舞蹈基础、规范舞蹈动作非常重要,它是一切舞蹈能力培养和提升的前提基础与基本保障。因此,高校舞蹈教师应充分重视起对舞蹈基础训练的强化,切实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舞蹈基础,在日常训练过程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经常反复练习舞蹈基础,扎实舞蹈基础,并对学生舞蹈动作进行指导,纠正错误或不到位的动作行为,确保学生做出的每一个舞蹈动作都是标准的、规范的、正确到位的,以便为舞蹈表现力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3。舞蹈基础作为舞蹈基本功,对学生身体平衡能力、协调能力以及思维敏捷性要求较高,教师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设置一些有利于学生关节、韧带、逻辑思维锻炼的舞蹈训练项目,强调舞蹈动作必须要做到位,做到标准规范。通过长期的训练,相信学生的身体力量、协调能力以及反应能力等都会得到一定的提升,舞蹈基础也会得到一定的加强,进而使舞蹈表现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二)提升情感,丰富想象

舞蹈不仅是高校的一门课程,更是一种艺术,它需要学习者投入一定的情感,这样表演出来的舞蹈才会吸引人,才会富有生命力与韵味,才能达到良好的舞蹈表现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转变以往过于重视舞蹈技能培养的观念,加强对学生舞蹈情感培养的重要性认识,强化学生舞蹈作品内涵与作者情感理解训练,提升学生对舞蹈的学习情感与情感的投入,增强学生舞蹈内涵领悟鉴赏能力。对于舞蹈情感的培养,关键在于学生对舞蹈内容的理解,只有真正理解了舞蹈的内容才能领悟舞蹈所表现出的情感4。在这方面,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经典的、优秀的舞蹈作品供学生欣赏解析,要求学生通过观赏提升舞蹈理解能力,在理解过程中发现舞蹈的魅力,进而产生对舞蹈的强烈情感。另外,丰富学生的艺术想象力也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学生容易对舞蹈内容进行理解。教师应加强舞蹈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应加强对生活的体验与观察,丰富自身的艺术想象力,将从生活中所产生的感受、情感体验融入舞蹈训练当中,丰富舞蹈表现力。

(三)把握节奏,深化表现

舞蹈与音乐是形影相随,相互搭配的,舞蹈表演离不开音乐,音乐有了舞蹈而更加精彩,音乐是舞蹈的灵魂,是舞蹈艺术魅力与情感表现的重要媒介,而节奏感则是音乐的灵魂所在。进行舞蹈教学时,教师应将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作为教学中的重要训练项目,选取一些音乐节奏感强烈明显的舞蹈作品对学生节奏感进行专项训练。在节奏鲜明、旋律悠扬的音乐伴奏下,学生可以尽情的表演舞蹈,尽致的投入舞蹈情感,通过对节奏感的准确把握,将舞蹈动作、音乐、情感有效融合起来,从而达到良好的舞蹈表现力5。事实上,关于音乐节奏感与舞蹈表现力之间的关系,大量实际教学案例证明,准确的节奏感把握能力可以促进舞蹈表现力的提升,因为学生能够对音乐节奏感进行准确把握会增加其对舞蹈学习与表演的自信,在自信的驱使下学生容易做出良好的舞蹈表现力,而且节奏感准确把握本身就会为舞蹈表现力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强化音乐节奏感训练来深化学生舞蹈表现力。

三、总结

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舞蹈教学及舞蹈表现力培养应引起高校的高度重视,以学生为中心,不断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舞蹈表现力。通过舞蹈表现力的提升,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舞蹈专业人才,这对推动我国高校舞蹈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作者:莫艳 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注释:

1.王紫涵.浅析高校舞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22):208+157.

2.朱晓红,刘生贵.艺术表现力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培养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20):111+113.

3.宋萌.试析高校体育舞蹈选项课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0(29):213-214.

舞蹈教学篇5

关键词:高中学生;舞蹈;表现力;培养

舞蹈表现力是舞蹈艺术追求的重要目标。在音乐的伴奏下,学生通过肢体语言及神态表达舞蹈作品的思想感情,需要达到舞蹈的外在动作与内在气质和思想的高度统一,才能使舞蹈这一艺术形式达到营造丰富的意境,体现其高雅的艺术品位及舞蹈情感的效果。缺乏思想与情感的舞蹈,充其量只能算做身体的机械运动。因此,舞蹈情感表达是否到位与充分,是否具有强化的感染力与审美情趣,关键在于舞蹈是否具有艺术表现力。再者,舞蹈是靠肢体语言来表情达意的艺术形式,通过肢体动作来塑造人物的形象,刻画人物的性格,营造丰富情境,抒发内心感情,表达思想感受。要达到这些目标都离不开舞蹈的表现力。这就需要舞蹈者对舞蹈本身的内涵与情调加以深刻理解,使舞蹈语言对观众形成一种磁场效应,使观众得到艺术唯美的享受与情绪的满足,这更离不开舞蹈者的表现力。如何提升学生的舞蹈表现力,是高中舞蹈教学中的重要课题。

1提高学生对舞蹈作品的理解能力

情感是舞蹈作品的灵魂。舞蹈作品都有相应的感情基调。有的作品情绪欢快,有的作品情绪低沉,有的豪放,有的温婉。但是学生的人生经验毕竟是有限的,因而他们对舞蹈作品的理解也就存在着差异,而舞蹈作品需要舞者准确表达出所蕴含的情感,需要舞蹈者深切体验舞蹈作品的情感,甚至需要深入生活体验和丰富这种情感。即舞蹈者要有深厚的人文素养,要具备丰富的生活积累,以及广阔的生活视野,才能正确把握舞蹈的感情基调,理解舞蹈中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征,进而提高舞蹈的表现力。例如,将维吾尔族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改编为舞蹈,在教学这个舞蹈时,笔者先让学生通过视频媒体了解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展现维吾尔族人生活的照片、视频片断等,根据高中生的特点,教师对舞蹈进行了改编,作品不是体现男女情感为主线,而是着重体现生活中的细节,在表演时男生角色由女生反串。通过这一系列改编与调整,使作品更适合高中生来演绎,取得了很好的舞蹈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在选修课中,运用现代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舞蹈作品,让学生欣赏与品味,让学生了解舞蹈历史,开设舞蹈技巧等课程,了解舞蹈家不同的风格,提高学生对作品中的舞台、服装、音乐、舞蹈等方面的综合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把情感化为相应动作的想象力

舞蹈是以表达情感为核心的,情感表达是舞蹈艺术的灵魂,没有情感的舞蹈就不会产生艺术感染力。同时,舞蹈也是通过肢体性语言来表达情感的,即不同的情感要用不同的肢体语言来表现。用怎样的肢体性语言来表达不同的情感?需要具有一定的想象能力,想象力对于学生舞蹈表演中的动作与情感的对应能力的培养具有关键性作用。一个好的舞蹈一定是肢体动作与情感表达密切契合的作品。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也会激发学生的表演激情,通过想象力达到肢体动作与舞蹈情感的和谐与统一。而要实现舞蹈动作与情感的高度对应与契合,离不开丰富的生活积淀。因为舞蹈动作都是通过生活提炼出来的,因此,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培养学生的舞蹈生活意识,感受生活中人物的思想及心理活动,体验人物的心路历程,是提高舞蹈表现力的基础。例如,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题为《课堂白日梦》的舞蹈排练,舞蹈的内容是表现一位女生课堂梦境里的场景:一位女生在英语课堂上进入梦乡,梦中趁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字时,与同学们做鬼脸,传阅课外书籍,下课后女生聚集在一起搞恶作剧,课外聚集在一起拍生活照等,当下课钟响了之后,她从梦中醒来,看到教室里空无一人,只有她自己站在课桌旁茫然地看着四周。这些梦境中的场景都是通过舞蹈来呈现出来的,舞蹈的内容都没有离开校园,都是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的点点滴滴,学生对自己生活中的这些场景与情节十分熟悉,他们有着切实的生活体验,所以在舞蹈表现时,就会得心应手,表达十分到位。因此,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时,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能够近距离体会舞蹈人物的性格特征与情感,使学生更精准地理解作品的意境与情感基调。这样,学生就可以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使舞蹈更具有表现力与感染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与心理素质

身体素质是从事舞蹈学习的硬性条件,是舞蹈表演的基础。学生没有良好的肌肉收缩能力,就不能很好地通过肢体动作展现富有激情、柔美、性感的内涵。在高中舞蹈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训练是最基础的教学训练之一。教师还要加强训练学生身体的柔韧性,增强学生各个关节的活动的幅度,以及肌肉与韧带的弹性与伸缩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在舞蹈中的柔韧性是比较欠缺的,这样就会影响舞蹈的造型,影响舞蹈的艺术表现力,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舞蹈教学中加强训练,使肢体动作准确地表现舞蹈的情感。再者,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是影响舞蹈表现力的重要因素,学生的心理素质不稳定,也就很难在舞蹈表演中发挥稳定,也不会使舞蹈具有应有的表现力。所以教师在舞蹈教学中还要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舞蹈技巧的反复训练,使学生在舞蹈时身体形成定性的条件反射,这样学生就会在反射活动中形成一种灵活的表现,在舞台表演时就会降低心理紧张程度。平时训练时,教师要营造紧张的舞蹈环境,增强学生对紧张气氛的适应程度,提升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4培养学生对舞蹈音乐的感受能力

音乐是舞蹈中最基本的元素,舞蹈不仅通过肢体表达情感,舞蹈中的音乐往往确定了舞蹈的情感基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舞蹈是对音乐内涵的表现与诠释。高中阶段开设了音乐课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增强学生音乐的感受能力。在舞蹈训练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音乐的高潮、低谷等各种起伏来理解舞蹈的情感,当学生对音乐有了深刻的理解时,才会将音乐表现的感情通过肢体动作表达出来。例如,在排练《听雨》这一舞蹈时,教师首先引领学生回顾在音乐课上学习到的江南音乐的特点,来加深学生对这个舞蹈的理解,学生对音乐有了深切的理解后,才能更好地根据音乐诠释舞蹈,提高用舞蹈演绎音乐内涵的表现力。总之,在高中舞蹈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对舞蹈作品的深刻理解为切入点,提升学生对舞蹈作品的鉴赏能力。最关键的是要培养学生肢体语言与情感表达的契合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舞蹈表达的情感,选择对应的舞蹈动作来表现。同时,要加强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及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通过反复训练,促进学生舞蹈表现力的提高,有效提升学生的舞蹈素养。

参考文献:

[1]秋叶.为舞蹈艺术插上翅膀——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J].大众文艺,2010(12).

[2]李琳.解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舞蹈表现力的问题[J].赤子(上中旬),2015(19).

舞蹈教学篇6

舞蹈表现力作为舞蹈艺术表演的核心要素,是指舞蹈表演者(简称“舞者”)通过自身的肢体语言对舞蹈艺术作品的情感、韵味和风格的表现程度,是舞者本身应该具备的基本艺术素质。同样的舞蹈由不同的舞者进行表演却会带给观众完全不一样的情感体验,甚至于相同的舞者在不一样的时间、地点和心境之下,也会有不完全一样的艺术表现。舞者给予观众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就是我们所讲的舞蹈表现力。我们也可以更通俗地讲,如果观众觉得舞者跳得让人觉得很有感觉和味道的话,这个舞者就具有较高的舞蹈表现力;反之,如果舞者的表演难以在心灵上给予观众以触动的话,那这个舞者的艺术表现力就弱。

二、影响小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因素分析

(一)自身因素

第一,先天的身体因素。先天因素一般就是我们所讲的天赋因素,这和舞蹈表现力的发挥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天赋主要来自于个体的先天遗传,其不仅为每一个人发展提供可能性,而且由于遗传素质不尽相同,不同气质类型的小学生存在不一样的舞蹈表现力。毫无疑问,学生自身先天的身体因素会对他们舞蹈表现力形成较大的影响,天赋较高的有可能会在培养舞蹈表现力方面具有较大的先天优势。第二,对舞蹈的认知因素。如果学生对自己所要演绎的舞蹈作品没有真正的理解和学习热情的话,那么再好的先天素质和外部环境都不会对学生舞蹈表现力的提高产生影响。反之,如果学生自己本身对舞蹈有着十分强烈的学习热情的话,那是完全有可能爆发出非常可观的学习潜能。可以说,只有学生内心真正理解舞蹈、热爱舞蹈,才有可能发挥出最好的舞蹈表现力。第三,自身的心理因素。学生本身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舞蹈表现力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一名优秀的舞蹈演员即便拥有精湛的技艺,但如果没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在进行表演时难以控制自己,必然也会影响到技艺的正常发挥,影响到作品的情感表现。

(二)外部因素

第一,家庭环境因素。舞蹈表现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重视和培养得到提高的。一般来说,在艺术气氛较为浓厚的家庭,孩子一般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如果说家庭中有人从事舞蹈事业工作,那对于孩子的舞蹈表现力的提升肯定有所帮助。对此,很多没有从事舞蹈事业但非常重视孩子艺术素质发展的家长,都会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学习舞蹈的机会,如带小孩去参加培训机构的舞蹈学习,或鼓励他们参加学校的课外舞蹈培训、舞蹈表演和比赛,以培养学生的舞蹈兴趣。第二,学校环境因素。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学校是他们接受舞蹈基础教育的重要环境,在学校学生才可以科学系统地接触舞蹈训练。可以说,学校成为培养学生舞蹈表现力的第一课堂,学校舞蹈教师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舞蹈表现力,一个具有丰富的舞蹈教学经验的舞蹈教师,完全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舞蹈内涵,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有效提升舞蹈表现力。

三、教学中提高小学生舞蹈表现力的方法

(一)提高学生的舞蹈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如果学生对舞蹈训练本身没有任何兴趣的话,那必然产生不出表演欲望,舞蹈表现力自然难以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充分的发挥。如何提高小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和热情,很大程度上需要舞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他对舞蹈的热爱,进而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由于小学生正处于大脑发展阶段,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舞蹈教师在进行训练时,应尽可能使用形象化方式,帮助他们学习舞蹈动作。如在“学做”舞蹈教学时,可事先向小学生讲解叔叔的英勇形象,然后模仿叔叔进行敬礼、立正。如此不仅可以很快抓住舞蹈人物形象,而且也使孩子们学习起来容易入手。此外,还可让小学生多观看一些优秀舞蹈作品,并在观看的同时配以知识解说,让他们在优美的舞蹈动作和不同的内容表现中提升对舞蹈的兴趣。只有真正激发出了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对舞蹈有着较高的兴趣爱好,才能提升他们对这项艺术的理解,进而促进他们的舞蹈表现力。

(二)提高小学生的艺术修养

由于许多小学舞蹈教师误认为舞蹈教育只是一种技能教学,老师只要传授表演技巧,而学生则只要模仿舞蹈表演动作就可以了。殊不知,舞蹈艺术不是机械的技巧表现,而是情感的载体,艺术修养的不足只会导致表演实践难以找准方向。事实上也是如此,学生的舞蹈修养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他们对于舞蹈的感悟和理解,影响到他们的艺术表现力。因此,即便是小学阶段,舞蹈教师也必须努力去提高小学生的舞蹈艺术修养,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舞蹈,进而提高舞蹈表现力。这就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一方面要重视提高小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增强舞蹈作品的文化表现。另一方面,要重视提高小学生的舞蹈理论知识。每一门舞蹈艺术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每一个舞蹈动作都蕴含着一定的意义,这就需要对舞蹈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不同的方式帮助小学生认识和理解相关的舞蹈理论知识,帮助他们在舞蹈表现时可以更好地诠释其艺术内涵,进而提高自身舞蹈表现力。

(三)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

音乐和舞蹈关系紧密,舞蹈离不开音乐,绝大部分时候舞蹈都是在音乐的衬托下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因此,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对于培养他们的舞蹈表现力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再加上儿童舞蹈配套的音乐大都是相对形象化且有情节的音乐艺术作品,如果我们将其和舞蹈动作完美结合起来的话,就可以向观众极致的展示舞蹈表现力,进而使音乐内涵和舞蹈动作相互升华。小学生在舞蹈表演中之所以常常出现动作衔接不够流畅,大多都是由于他们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深度不够,所以舞蹈教师在帮助他们学习舞蹈技能的同时,必须充分重视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理解力呢?首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的让小学生聆听不同音乐,让他们可以用心去领悟音乐的艺术魅力,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在欢快的学习氛围中用较为简单的舞蹈动作去领悟和理解音乐。例如,我们可以事先给小学生们欣赏音乐,然后引导他们自行想象音乐中的故事内容,听完之后再请他们介绍自己的感受,从而有利于增加他们的音乐理解力。其次,应该有步骤有计划地让小学生去接触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多去倾听和感受不同的舞蹈音乐,不断提高对音乐节奏感的把握。最后,应该使用现场实践的方式,选择一些比较简单的音乐主题让小学生尝试用舞蹈去表现它,让他们在身临其境中感受舞蹈动作的美以及音乐的魅力,这样既可以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讷讷感提高他们的音乐理解力。

(四)培养学生的情感想象

舞蹈教学篇7

关键词:舞蹈舞感舞蹈教学培养

舞蹈以人体为工具,以形体动作的走位为手段,通过舞蹈运动本身表达作品意图及个人对作品、对生活的思想感情、理解诠释,舞者的身体神态、动作韵律、舞蹈气息、化装扮相等随着音乐的起伏传递给观众其表演作品的深邃,传递舞者的内心世界,给人以美的享受与心灵上的共鸣震撼。闻一多先生曾经说过,舞蹈是生命的情调,是最直接、最真实、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最体现作品与舞者的是舞蹈感觉,舞蹈感觉好像是看得见,又不是人人都能捕捉得到的精灵,它是对舞蹈理解所体现出来的感受,有的舞者的舞感是得宜于先天舞感天赋好,有的则是后天的引导培养。舞蹈教学中的“舞感”培养可以说是舞蹈艺术永不衰竭的生命源泉之一,我们通过教学中得到舞感后能够去掌握舞蹈的风味,追寻舞蹈的内涵,找到真正用心舞蹈的感觉!

一、如何在舞蹈教学中培养“舞感”

舞蹈是人肢体的动作艺术,动作中律动的“动”是舞蹈的核心。正因如此,舞蹈技艺的难度往往被视为衡量舞蹈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准。这样的要求标准致使有些舞蹈教学较偏重肢体素质的训练,而对于学生艺术感知能力培养、艺术涵养的培养不够重视。随着舞蹈理论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强调舞蹈编排的美感和内涵性,重视舞蹈者本身的表现力和内在的情感渗透。因此,在许多舞蹈教学中,舞蹈课的教学也在不断更新理念,在对学生肢体基本功动作训练的同时,也注重对学生舞感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舞蹈素养。对于舞蹈具体表现来说,一般分为舞者外部肢体动作和内心情感两个部分。外部肢体动作指的是舞蹈的动律、动态;内心情感是指表演者内在的情绪、情感意识等因素。这两部分不分先后,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只有让学生在动作上与思想情感上有机地结合,才能发挥舞蹈的艺术魅力。

1.提高学生感官反应的准确性、协调性和敏锐力

舞蹈感觉作为一个特定的概念,是人们在舞蹈动作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感觉,它首先是建立在有肢体动作的“动感”基础上的,所以说舞蹈的动作动感是舞感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者个人动作的反应速度和协调性是这个舞蹈者舞蹈水平好坏的根本前提,每个人都有先天反应的差异,都具有先天的不同。有人天生应变能力强,协调性好,有人就较弱。因此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提高舞蹈者的反应速度和协调性是关键中的关键。

然而,舞蹈的动感又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动感,而是对舞蹈这全身各部位动作的高度敏感力和协调性,这就是舞蹈感觉的基础。舞蹈训练实际也就是这一简单道理的延伸与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通过规范的专业训练逐步扩大舞蹈形体技术范围,这样可以不断地提高肌肉组织、关节韧带之间的协调性与感受力。规范的基础训练是在不断地增进这种动感的敏锐度、协调性和准确度,例如:舞蹈训练中常规的“擦地”动作,舞蹈者长期练习“擦地”,不仅加深了对绷脚、外开、延伸等腿的形态的准确感觉,而且还加强了脚底、脚尖对于地面相互关系的敏感程度。系统大量的科学练习,不断地接受器官与外界信号的反馈,使得舞蹈者能对自己的动作迅速地做出准确反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舞者都需要一个规范系统的训练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训练技能,一方面是对自身动感准确性的培养,这也正是提高自身感官反应准确性和敏锐力的正确途径。

2.外部肢体动作的培养

作为表演者的学生首先要有一个协调性强、敏锐力强、匀称的外部形态。通过系统基本功的形体训练,最大限度地美化学生肢体的线条,增强学生的肢体灵活性和协调性,扩展其自身素质。有了这个基础,舞蹈表现力就容易找得到。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的动作规范化。我们要在肢体训练的基础上,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展性潜力作为舞蹈教学的出发点,把情感领悟能力的培养确立为教学的重要标准,从而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另外舞蹈肢体的表情有时不单单是靠某一个动态的部位来表现,在一抬手、一投足等动作过程中,气息也是贯穿作品的因素,培养学生身韵中的呼吸协调是做动作的学生去领悟作品的重要途径。

3.内心情感的培养

舞蹈情感的表达是由舞蹈的全部动作,包括全身心的动态来体现的。它通过各种面部的表情、手脚走位、身体的摆扭等来统一传递内在情感。舞蹈教学要从培养学生的悟性入手,通过长期观看欣赏舞蹈作品达到潜移默化,使学生学会用心领悟,用情表现,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舞蹈作品中去。在内心情感培养中,眼睛的表情非常重要,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眼睛可以叙述舞蹈及本身的内心情感,所以首先要使学生学会眉目传情。教学中还可以用不同心情、场合的眼神来训练怒眼、喜眼、哭眼、怨眼、哀眼等多种表情,要求学生通过眼神来表达内心世界。

4.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让学生自找题材、自找音乐、自我设计创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学生的内在创作激情一旦点燃,就会突破自身而大放异彩。这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舞感能力,提高舞蹈综合素质。

二、舞蹈教学中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

俄国著名舞剧编导家罗·扎哈咯夫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回声”,可以看出舞蹈都是与音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舞蹈跟音乐之间存在共同点,舞蹈需要音乐作为铺垫后对其作品进行激化与强化,舞蹈的动作创作都要对应音乐来进行。舞蹈和音乐都直接表达感情,而音乐的表达更具备抽象性,它不会对舞蹈表达产生重叠干扰,而是更进一步的烘托,特别是音乐中的抒情性更是舞蹈生命力的升华。舞蹈教学中,除了舞蹈系统的基本功训练外,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也是舞感的基本条件之一,是舞者水平高低的重要前提因素。

参考文献:

[1]刘群杰,王淑香.舞蹈感畅想[J].舞蹈,1997.

舞蹈教学篇8

关键词:舞蹈专业;误区;独立学科;招生;学习意识;教学能力;高考

0 引言

因为我在高中做过舞蹈教师,所以对高中舞蹈教学存在的一些现象有着深入的观察与了解,现就我对高中的舞蹈教学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与认识。

1 明确专业路线

现在,高中教学阶段普遍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很多人认为;音乐就是声乐,声乐又包括了舞蹈。这种观念显然是错误的。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音乐的定义;物体规则震动发出的声音称为乐音,由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情感、反应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就是音乐。音乐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部门。舞蹈是艺术之一,是于三度空间中以身体为语言作“心智交流”现象之人体的运动表达艺术,一般有音乐伴奏,已有节奏的动作为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由此可见,舞蹈和音乐是两个独立的学科,虽然联系紧密,但是各自拥有一套完整的体系。

声乐,是指用人声演唱的音乐形式。声乐的主体是歌唱,而舞蹈的主体是舞蹈动作。两种艺术形式是不同的两个专业学科。声乐随着发展的不断完善,对“呼吸技术”也日趋规范,歌唱要求“用气息拖住声音”,肯定的是“胸腹式呼吸法”。呼吸方法相对单纯。而舞蹈的气息相对复杂的多,几乎每一个舞种都有其独特的呼吸方式。舞蹈演员对气息的把握直接影响着舞蹈动作的完成。舞蹈最禁忌的呼吸方式就是把气息放在胸腔,气息放在胸腔会使整个人体变的僵化,从而动作生硬,失去观赏价值。由此可见,声乐最重要的是气息的控制,而舞蹈的气息又与之相碰撞。有联系却各不相同。

高中的学生从入学就应该给自己规定好选择的专业路线,不要幻想同时学好两个专业学科,这种事情几乎是不可能的,我国歌唱家、舞蹈家众多,但是没有一个人可以身兼歌唱家和舞蹈家于一身。原因就在于舞蹈和声乐,在一定基础上是相互制约的,再者,高中的学科众多,时间较紧,压力也大,从精力上来讲,学生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支配自己去研习两个专业。如果强行学习的话,那只有一种结果,就是每个都学习的半斤八两,似像而非。因此,学习时一定分清主次,否则到高考时再后悔已经晚矣。

从教学分工上来讲,教师应当各务己工,各尽其责,明确的分工才能进步,隔行如隔山,每个专业学科都有其独到之处,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些都是对我们专业的要求,只有明确的分工才能带出专业的人才,只有专业才能被专业院校录取。专业院校招的是专业人才而不是一个会而不精的人,由此可见,这我们专业教师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以分工明路线,以精确谋发展是相当必要的,是迫在眉须的。

2 舞蹈专业学生的选拔

作为舞蹈专业学生的选拔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他不仅承载着学生的成绩,更加承载着学生未来人生的一个发展方向。我们在选拔的过程当中一定要看到学生的可塑造性,要看到学生将来的发展潜力,我们选定的学生不仅要着眼于学生高中的学习阶段,更要放眼于学生的高考乃至学生未来的发展。

舞蹈专业学生的选拔要求是非常严格的。首先形象要好,形象就包含了对学生的身高以及身体比例的要求。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我们通常看到学舞蹈的学生就感觉气质很好,这跟我们对形象的要求是密切相关的,也可以说是我们形象的一种体现。其次,舞蹈对身体柔韧度的要求是很高的,扎实的基本功是舞者必须要具备的能力。然而我们很多学生学的晚,身体发育已经基本定型,韧带较硬。因此,柔韧度的解决成为我们选拔学生的问题之一。最后,舞蹈的学生要具备高端的协调能力,也就是我们的舞蹈感觉要好,我们看到舞蹈时都会觉得很美很舒展,这就是我们舞蹈感觉的体现。舞蹈对于感觉的要求是细腻的,有时是对一个部位的要求,有时是对一个眼神的要求,很难把握,感觉是需要先天的能力加上后天的磨练才可以去完成的一个细致入微的东西。这称为我们招生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这些年,随着很多高中相继开设了音舞特长班,报考的学生也是与日剧增。这样不免出现了一些“滥竽充数”的现象,很多学生报考这个专业,不是因为真正的喜欢、爱好这个专业而是认为这个科目对文化课的要求较低,是通往高中,通往大学的一条捷径。艺术是需要天分的,没有十分的热忱,没有相当的爱好是很难参透艺术、很难融入到艺术学科里去的。

我们的招生工作必须做到“高标准”“高规格”,对学生的要求一定要高,要严谨,对于招生工作一定是“宁缺毋滥”,“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正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解释。我们选定的一定是符合舞蹈要求的人才,我们要带着他们的希望让他们去成长,让他们在未来艺术的天空中去翱翔。因此,招生工作一定要细致入微,不可草草了事,因为我们承载着太多的希望。

3 教学过程

舞蹈的教学过程是漫长的,艰辛的。舞蹈是需要耗费长时间去训练的一个艺术学科。“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舞蹈是一个慢活,出东西很慢,而且必须精工细作,学生能看到的自己的进步也很慢。因此,舞蹈教师和学生都要有很高的耐性和毅力去学习、去完成。面对高考,舞蹈的教学过程就是高考的影子,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高考的质量。所以舞蹈的教学过程成为最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整个环节纷繁复杂。

(1)明确学生学习意识。舞蹈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必须要求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去。舞蹈的种类有:中国古典舞、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国标舞。舞蹈的学习过程又分为:基本功训练,民族民间舞,毯技的学习等。基本功是所有舞蹈的基础。基础不牢什么都不可靠,就像建造房子一样,好房子一定有好的房基。房基不稳就会房屋倒塌。然而很多学生对舞蹈的认识不够,他们认为舞蹈就只是娱乐当中的伸伸胳膊,扭扭腰,随着音乐摆动,而忽略了专业的舞蹈基础。即使他们知道舞蹈基本功的重要性,但是也不愿意为此付出,因为基本功的训练是枯燥的、乏味的、痛苦的,他们敬而远之,去远离,去逃避。这种意识显然跟不上高考的步伐。舞蹈的道路是漫长的,是“学海无涯苦作舟”。然而作为高中教学来讲,专业课的时间又是短暂的,如果只依靠课堂上的时间学习的话,无疑会造成学生学习时间的匮乏。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要具备自我学习,自我调控的能力。要抓住课余时间去练习,去钻研。“师傅两进门修行在个人”,只有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进步,才能成长。但凡我国知名的舞蹈家,都有一段自我刻苦学习的历史。著名舞蹈家黄豆豆,自身条件不是特别优越,就是凭着自身的勤奋,成为我国最著名的舞蹈家之一。欲学习,先培养其意识,只有意识领略到了,才能帮助自身去更加努力的学习。高中舞蹈作为一个特色专业,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学生也应该迎难而上,做到不抛弃不放弃。

(2)教师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的高低,作为舞蹈教师具备一定的特殊性,既要研习舞蹈理论性的东西,又要具备专业方面的技能。高中教学又有别于专业艺术学校的教学,相对而言,高中的学生起步晚,课时少,而且最后高考时还要和艺术学校的学生站在同一平台上去竞争。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有计划、有重点的教学。针对高中阶段舞蹈学习起步晚、课时少、时间短的现象,舞蹈教师必须制作出一套完整的计划,有计划才能做到有目的的训练。高中学习的最终目标是面对三年以后的高考,但是舞蹈专业的学习时间只有两年,在短暂的两年怎样完成一个成套的体系是至关重要的。在计划中进行学习,在变化中寻求问题。舞蹈的科目众多包含了基本功训练,民族民间舞,毯技课的学习,学生想在短暂的时间内把每个科目都学的精通是不现实的,教师必须把握高考的需求,有重点的去向学生授课,让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好的效果。另外,文化课方面也是非常关键的,学生学好专业的同时,必须保证对文化课程的学习。2)因材施教。每个人学习舞蹈的天赋是不同的。每个人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既遵循了共性,也显露出了个性。教师应当及时去发现去了解学生所出现的问题,根据不同的身体条件,不同的思想性格,不同的兴趣爱好对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施行不同的教学,使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3)教师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整个教学过程。舞蹈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实质是培养教学的自觉意识,培训教师应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的习惯与能力,培养对自己教学进程修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对学习反映的敏感性。有了这些能力和习惯,就会自如的应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是随着教学经验不断的积累而增长的。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当中,不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总结经验,去加强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另外,作为校方,应当注重学校教师的二次学习,在有经济基础的前提下,把教师送去进修学习,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

(3)师生共同学习、创造。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应当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积极努力的去学习。教师应当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交给学生准确的学习方法,去锻炼学生。师生应当共同努力,共同进取,为学生的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4 高考的应对及其总结

高考的瞬间体现的是学生十几年的日夜苦读。舞蹈考生也是一样的,高考承载着他们太多的理想与希望。高考作为检测学生学习成绩的一种形式,是对学生一个很大的考验。作为舞蹈的考生,应当对高考有一个理性的认识:首先还是要注重自己平时的学习、训练,要牢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天上是永远不会掉馅饼下来的。大学招的是人才,人才是通过功底的展示体现出来的。其次,心理素质要好,做到不怯场,高考虽然是瞬间的,但是对于大家的门槛是一样平的,思想包袱不要过重,考试时行走立站一定要磊落大方,尤其是在考场上更要昂首挺胸,不小气、不萎缩。最后,舞蹈的考试是存在一些机遇性的。因为评委的不同,所以欣赏眼光,欣赏水平各不相同,再加之考试状态的不尽相同,考试是难免出现一些偏差的。因此,多考几个学校是很有必要的,选择的多,机遇就相对更多一些。高考完毕以后,教师应当尽好的做好高考总结工作。高考地体现出的是几年的教学成果,教师应当准确分析出高考的得与失,为以后的工作,积累更多的宝贵经验。

5 结论

高中的舞蹈教学是高中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向大学输送人才的一个重要的环节。然而这个环节还没有被人们正确的认识,还有人认为舞蹈是音乐的一部分,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观点。舞蹈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舞蹈教育从招生开始就要非常的严谨,整个教学过程要专业,这样高考时才能考出好成绩。才能回报社会大众的殷切希望!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