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家长学校培训心得体会8篇

时间:2023-03-02 15:02:43

家长学校培训心得体会

家长学校培训心得体会篇1

关键词: 中小学校长 培训机构 核心能力

基础教育是国家教育的基石,中小学校长是基础教育的“领军人”,也是萌生、成长教育家的人才库。中国作为教育大国,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需要大批业务能力强、教育理念新、管理水平高的中小学校长。因此,造就一批这样的专家型中小学校长,成为制约教育改革和发展成功的重要因素。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作为校长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外部平台,在中小学校长培养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能。为了更好地履行培训职能,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需要在满足国家、社会、教育及中小学校长自身发展需求的前提下,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核心能力的建设,这既是适应新时期校长队伍建设及校长培训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又是培训机构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何为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的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缘于对企业竞争力的研究,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和英国学者哈默于1990年首次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所发表的《公司的核心能力》一文中首次提出企业核心能力这一概念,随即该理论成为管理理论界的热点问题并迅速从企业研究扩展至其他领域。关于核心能力的概念,不同的研究者基于自己的研究提出不同的观点,但基本达成如下共识:第一,核心能力是源于企业竞争力的研究;第二,核心能力是企业长久持续的竞争力之源;第三,核心能力是一个企业所独特的对社会有价值对企业有延伸发展的持续创新力[1]。

目前,对组织的核心能力研究多见于经济和管理领域,对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核心能力研究较为少见。结合目前已有的研究和自身多年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经验,笔者认为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的核心能力是适应社会变化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对中小学校长实施可持续发展创新培训的胜任力。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一是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的核心能力是以工作的胜任力为指向的。培训合格胜任的中小学校长是核心能力的内在目标指引,核心能力也是以此积累成长的;二是培训机构适应社会变化、教育发展的可持续创新能力。没有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培训机构的价值不能彰显,区别于其他的独特优势就不能形成,也不可能实现时空发展的延伸;三是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的核心能力,不是某个人的能力,也不是某方面的能力,而是培训机构整体长期累积而成的可持续创新发展力。

二、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核心能力包括哪些具体能力

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的核心能力,具体体现为如下四个方面的能力:清晰的自我角色定位能力;精准的战略规划和精细的项目设计能力;务实高效的项目实施能力;融于教育系统的沟通协调能力。

(一)清晰的自我角色定位能力

任何一个企业或组织机构要能适应社会的变化,首先必须对自身在社会变化发展中的角色有一个清晰的定位,这是核心能力建设的基点。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已经形成以下两大工作体系:一是由教育部、各省教育厅、市(地)教育局、县(区)教育局组成的校长培训管理体系以及由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各省教育学院、市(地)教育学院、县(区)教师进修学校组成的校长培训工作体系。二是依托大学和师范教育体系初步形成的国家、省、地(市)、县四级校长培训机构网络体系。目前这两大系统,分工协作、各负其责,为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2]。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有两大体系间相互封闭的缺陷日益突出,急需重新构建开放、多元、专业的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工作格局。在这一工作格局重构过程中,培训机构能否清晰地定位自身角色,成为决定该机构是否具有核心能力的关键。

从现有的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的网络层次来看,培训机构确定其自身的层次是不难的,但各个层次的培训机构应做什么、能做什么,许多培训机构对此依然认识不太清晰。从培训机构的组织构成特点看,有以培训为专职的培训机构,有非专职的培训机构;有以教育科研为支撑的培训机构,也有专门组织培训教学的培训机构;有自己独立师资或主要以自身师资为主的培训机构,也有无自身师资或主要以外聘师资为主的培训机构。这些情况决定了各培训机构具有不同的组织构成,同时也形成了不同的特点及利弊。从培训机构的培训目标看,总的来说,都应以提高中小学校长的胜任力为指向,但培训机构的培训力差别会有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如教育家型校长培训、职业胜任型校长培训、教育管理型校长培训的不同层次;校长职业化的综合培训、校长专业化的某个单项培训的不同类型。从培训对象看,中学校长、小学校长也有差异,城市、农村校长对培训的要求也有着不同。清晰的定位,就是准确地把握自身的特点,结合自身的情况,适合自己,适应社会,形成自身的培训特色,进而使培训工作有着可持续创新发展的生命力。

(二)精准的战略规划和精细的项目设计能力

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的核心能力不在于它现在做什么,而是体现在对未来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对未来规划设计了什么。精准的战略规划和精细的项目设计能力是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核心能力的内核。战略规划确立的是方向,项目设计明示的是进程,方向不明、进程无序,对任何一个组织来说,都谈不上有着核心能力。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应有对未来发展态势的预测和判断,并结合实际为自身做出精准的战略规划及获得相应的项目设计能力,唯有如此才能使本培训机构具有可持续创新胜任力。当前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中小学校长的培训需要什么,培训机构怎样适应;创新教育对中小学校长有哪些要求,培训机构对其培训些什么。对于这些基本问题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要有明确的方向和超前的规划,并通过具体项目设计贯穿于培训机构的发展过程中。

(三)务实高效的项目实施能力

项目实施能力是根据项目设计方案组织落实的能力,是核心能力的现实外部显示和衡量标志,也是核心能力的常态呈现。务实高效的项目实施是培训机构工作的运转过程,是按照精细的项目设计方案,招收学员、安排老师、组织教学、评估反馈、服务保障等一系列工作流程化、精细化、优质化的培训能力展示。项目实施能力是执行能力,但由于核心能力的内在传动和外部辐射,它就能表现为落实项目设计工作的稳定性、程序性、实效性,这是培训机构长期累积而成的能力,是培训机构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有效能力。如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支撑保障能力等。离开培训机构的可持续创新胜任力,教学实施、组织管理、支撑保障就不能务实高效,同样,没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项能力展现,也使核心能力显得空乏和难以评估。加强核心能力建设,不仅是对发展变化的创新应对、规划设计,更多的则是培训机构的正常运转,工作落实,活力激发,素质提升。

(四)融于教育系统的沟通协调能力

中小学校长的成长是在其办学过程中不断学习、实践而实现的。培训中小学校长是办好中小学教育的基础工程,培训机构要有培训合格中小学校长的胜任力,自身必须融入于中小学的办学实践和教育管理。因此,融于教育系统的沟通协调能力,是中小学校长的培训机构核心能力的显著特征。有无融于教育系统的沟通协调能力,对培训的规划组织、培训的项目设计,培训的质量保障、培训的持续都有重大影响。

融于教育系统的沟通协调能力,表现在培训机构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与培训对象、与有着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成果的培训师资力量的沟通协调上。这种沟通协调不是临时性的,也不是功利性的,而是融于教育系统之中正常性的工作。这三方面沟通协调工作的成效大小,也是培训机构核心能力的特色显现标志。

三、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核心能力如何体现

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核心能力是一种潜在的准备状态,在选择、评价校长培训机构时,需要对各个机构进行观察与比较,因此培训机构的“品牌”成为衡量一个机构核心能力高低的最重要的外显标志。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在其核心能力建设中应当高度重视自身品牌的建设,可以从机构的课程品牌、项目品牌、校誉品牌三个层面推进建设。

课程品牌是培训机构品牌建设的基础和主要内容,要在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教学安排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取得培训的实效,得到社会的公认。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中小学校长角色将向更加民主、平等、专业、共享的方向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复杂多样,理念更新、能力发展、知识替代周期将更趋缩短,对校长的要求也将更高[3]。但目前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较为统一,培训课程的系统性、一般性注重多,培训内容的实用性、专题性注重少;理论性、政策性课程安排多,操作性、探讨性课程安排少;课程教学上,单向的教师讲授模式多,双向的让培训对象参与研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比较少。这已然不能适应培训胜任的中小学校长的要求。因此培训机构要围绕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设计培训课程体系。

项目品牌是培训质量彰显特色的主要标志,以某一项目作为某个培训机构的特色品牌,应是努力追求的。作为教育大国,中小学校长培训面广量大,培训对象因学校层次、地域区别、办学条件各不相同,培训对象和培训目标也有着不同。从培训对象看,中学校长、小学校长,中学校长中的高中校长、初中校长,城市学校校长、农村学校校长等等都有着区别。从培训目标看,可以有教育管理提高型校长培训、职业素质提升胜任型校长培训、教育家成长发展型校长培训三个不同的层次。培训机构要根据自身的特长,选择好培训对象和培训目标,建立起自己的项目品牌[4]。

校誉品牌是对培训机构核心能力的全面肯定,是课程品牌、项目品牌取得丰富成效的必然发展,是社会对培训机构全部工作的全面认可。高等教育中的名校效应对社会有广泛的影响,争创名校是不少高校改革发动力,同样,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也要重视校誉品牌的培育,不仅仅在课程、项目品牌上下工夫,更涉及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全部,是培训机构全员、全程、全方位工作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部门行业教育培训机构核心能力建设研究”课题组.论教育培训机构的核心能力――部门行业教育培训机构核心能力建设[R].现代企业教育,2008,(13):81.

[2]叶进.中小学校长培训的中外比较及启示[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1):125.

[3]陈向阳.校长培训机构核心能力建设的思考与实践构想[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5):19.

家长学校培训心得体会篇2

一、国外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基本做法和特点

(一)中小学校长培训要求法制化

美国是教育事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对中小学学校管理人员的培训已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在加利福尼亚州立法规定,教师若想成为校长,必须具备一定条件,并参加大学的教育管理人员初级资格培训班,经过二年培训,修满11门课程,取得36个学分,获得初级资格培训证书,才有资格在公立学校申请担任校长,才有可能受聘为校长。美国有的州还规定,校长不仅上岗前要接受培训,任职5年后,还要继续参加培训。

加拿大安大略省《教育法》规定校长的资格和校长资格培训课程的学习申请者的条件。条例指出,校长资格培训由两部分课程构成,在完成教师资格课程的基础上,还必须完成校长资格培训课程。完成校长资格培训课程的学习者,教育部长在其教师资格证书上注明已取得校长的资格,方可任职。

许多国家通过教育立法手段,规定中小学校长接受培训是任职资格的必备条件,这有利于校长自觉主动地接受培训,为培训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中小学校长培训内容的针对性

国外中小学校长培训内容大多体现学用结合、按需施教、注重实效的原则,注重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例如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的校长培训一般开设课程发展、学校管理、学校财政、人事管理等课程。

德国莱茵茨――法耳茨州立教师进修学院组织初到学院培训的校长们讨论培训教学计划,在听取意见基础上加以修改,然后确定正式的教学计划。

美国培训机构认为,接受在职培训的中小学校长,都是有实践经验的,培训的目的就是使他们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能力和技巧,并使他们有新的认识和提高。因此培训课题的设置需经必要的“需求评估”,根据中小学校长的需求确定培训内容,做到需要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

培训内容有学术性的理论讲座,但更多的是如何解决学校管理问题方面的内容。其重点是帮助校长懂得“如何管理”,而不是“管理是什么”,进行学校管理实际的研究,是一种实用性和操作性的培训。通过这些内容的培训,达到发展校长管理技能的目的,校长觉得学有所用。

(三)中小学校长培训方法的实践性。

在培训方式、方法上,许多国家的校长培训都改变了传统的以灌输知识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员学习的自觉性,广泛运用讨论法、研究法、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分组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校长项目主任爱德蒙教授把培训计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课程学习,第二阶段是问题处理、学习实践,第三阶段是校长实习。三个阶段在三个夏季完成。每个夏季学三门课程,每门课程2.5周。采取讨论研究和问题处理的教学方法。把学员分为若干组,每组5―7名,由各组提出不同问题,讨论处理的不同理论和实践。每一问题的讨论指定一个组长主持,随着问题的变化,学员轮流当组长。教师的任务是设计问题,选择、推荐阅读参考书目,进行分组并指定组长,组织讨论。这样的教学方法,学员反映有实用价值,能获得更多知识,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加拿大还为校长候选人开设实习课。在有经验的指导者引导和监督下,按照预先拟定的计划亲身实践。指导者可以是一位校长或督学,也可以是教育行政官员。

新西兰的校长培训工作十分重视对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注重开展案例教学和研讨教学。这种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的研讨式培训,普遍受到校长们欢迎,并在实际工作中取得比较显著的效果。

德国的中小学校长在进修学院的培训一般分作三步进行。第一步,在学院听课学习阶段;第二步,返回本地区,与参加学习的校长组成小组进行交流、研讨。第三步,回到自己学校,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完成学院课题:这期间培训教师还要到学校进行具体指导。这种理论结合实践的培训方法,实现了校长思维方式的转变,提高了管理能力,确实是学有所得。

(四)中小学校长培训目标的发展性

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注重人的个性发展。同样,在校长培训中许多国家也愈来愈重视校长个性的发展。国外有学者提出了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工作和生活、学会促进个人的发展的培训目标。学会认知,是指培训在促进受训者掌握新知识、新信息的同时,更多的是关注使受训者掌握获取知识信息方法和手段,学会领导信息、分析信息、综合信息以及运用信息。学会做事是指受训者能够实践他们所学习的知识、信息,发展他们职业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提高组织工作效率的能力。学会共同工作和生活,是指通过培训使受训者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组织和社会,在协作中共同生存和发展。学会促进个人发展,这也是培训的终极目标之一。社会发展的目标之一在于人的发展,反过来,人的发展则对组织和社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培训和开发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工作,它应关心人的发展,深信每个人的价值。通过培训加强每一个人都能发现、发挥和加强自己创造的潜能。因此,一些国家认为,校长培训是“发展性”的,“而不着眼于补救”,要“极为关注于支持和推动校长们在个人和专业上的发展”,“满足校长提出的要求”,把促进校长个性化发展作为培训目标和内容之一。

(五)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技术手段现代化

运用现代技术,是校长培训工作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许多国家各级各类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配备了满足培训需要的条件:一是中小学校长培训都有配套的培训场所和生活服务设施;二是运用电子计算机及电化教育设备等现代培训技术。

在校长培训工作中许多国家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计算机网络、远距离教育、电视等工具提高培训的效益和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校长计算机素养和能力。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吸取商学院教育、培训模式,运用计算机进行教学。教师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向学员传递信息知识,布置作业,检查学员学习情况。学员在学校或家庭,就可以通过计算机与教师进行交流,接受教师的指令,询问学习中的问题,课堂教学中也是通过操作计算机,显现教学内容和各种图表,在短时间内就使学员掌握大量的信息知识。

(六)中小学校长评估制度化

校长评估是中小学校长管理的重要环节。建立了一套对中小学和校长的评估制度,有利于形成了校长自觉接受培训、不断进修提高的有效机制。

新、澳两国中小学校长参加培训完全是自觉自愿而且是业余性质的,到新、澳考察过的一些专家感到这两国中小学校长都自愿和乐意参加自己所需要的培训。他们自觉参加培训除了校长待遇高、责任重等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两国都十分重视对学校和校长工作的评估,政府建立了教育评估委员会,经常对学校和校长工作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优秀校长给予表彰,不合格校长予以解雇,这促使校长参加培训提高。

(七)中小学校长培训师资的先进性

为了保证培训质量,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稳定的专业化培训队伍。如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和伦敦大学,从事校长培训的教师大都是具有博士学位,并热心于校长培训工作的专家学者。这些培训人员一般都很重视与地方教育局、中小学校合作,共同研究设计培训计划,合作研究学校管理课题。并且在培训中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使受训校长通过培训将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不但提高了校长的理论水平,并且直接推动中小学的教育改革。美国匹兹堡大学更是以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头等大事。在匹兹堡大学的教育学院内,许多人在自己研究的领域内进行多年教学和研究,不少人有相当深的造诣。他们相信,拥有一支能够帮助从事实际教育管理的专家使其事业更成功的教授队伍,是至关重要的。这些教授创造出许多不同的方法,能够使那些繁忙的实际教育工作者在其已取得正式的教育专业学位后还能够得到他们想要继续学习的东西。

二、对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几点思考

通过上述对国外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基本做法和特点培训经验的介绍,反思我国这方面的具体情况,我们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一)依靠行政行为,加强宏观调控

行政行为实质上就是一种政府行为。它是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作用的具体体现,其特点是自上而下,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对于一个国家乃至一个地区来说,凡是带有全局性的重要工作,如果没有行政行为,那是很难做好的。到目前为止,前一轮校长岗位培训在全国已经基本结束,已获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书》的中小学校长,今后每五年都要轮训一次,形成校长培训制度。这都需要国家在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否则就会各行其是,出现宏观失控现象。中小学校长培训是校长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校长任免、奖惩与培训、考核结合起来。应建立并完善中小学校长选拔晋升和培训的法规政策,真正使培训工作转化为广大中小学校内在的要求和自觉的行为。

(二)加强对中小学校长培训评估工作

评估工作是中小学校长培训体系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必要的反馈环节。建议把中小学校长培训评估工作纳入九年义务教育督导工作体系,列为其中评估检查的重要指标和内容。根据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原则,建议在国家教委加强宏观调控的情况下,进一步发挥地方办学的积极性,加强各省市培训工作的自,形成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地方办学积极性的蓬勃发展、生动活泼的局面。

家长学校培训心得体会篇3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孩子是父母的、父母宁可自己受苦受累也要培养孩子成才”“孩子将来出头父母脸上有光”等观念是中国家长们关于父母与子女关系的写照。孩子的发展问题是大问题,在教育上,家长千方百计为孩子搭建平台,倾心尽力地扶持。在当前学校教育对于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功能有所缺位的情况下,家长们纷纷送孩子参加各种各类社会教育培训。

1.家长安排孩子参加培训的主要动机

为了了解家长们安排孩子参加社会教育培训的主要动机所在,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由于部分家长动机的多样性,此项作了多选,由此总百分比超100%,具体见表1。上述选择表明:

(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更加迫切。表现在教育上,家长们已不再满足于学校教育的“有书读”,更希望孩子“读好书”,获得个性的充分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随着我国对素质教育的重视以及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的教育观念和行为也相应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转变,家长对于孩子发展的认识已越来越全面。特别是小学阶段,原先所代表的一种文化课“分数”观已渐行渐远,孩子综合素质的发展才是根本所在。

(3)社会教育培训具有开放性、兴趣性、自愿性、丰富性等特点,注重孩子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品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能够较好地满足家长对于孩子快乐成长、全面发展的需求。

2.家长对于培训的更多要求

家长对于培训机构的诉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设更加宽松的培训环境。家长们希望培训“不要像课堂那样严肃,多些轻松的环境”。为此,培训者不能为培训而培训,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规律,在教学方式、评价方式、教学进程以及物理环境等方面营造较为宽松的氛围,让孩子在一个舒畅的环境中更好地激发兴趣爱好,发展自己的潜能。二是培训收费更加合理。家长们认为“参加培训的费用太贵”,希望“最好在费用上有明确的说明,最好能便宜些”。鉴于主要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以公益性为主的性质,家长们希望他们能告知各类培训项目具体的费用支出,以便有针对性的选择;同时希望最好能根据实际的培训支出需要,适当降低收费,以便能让更多的孩子选择更多的培训机会,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三是加强培训方与家长的交流。家长们希望“教师能多和家长沟通”。社会教育培训的发展时间较短,特别是一些私立的培训机构,更是“办办停停”循环不止。他们在办学过程中更多地认识到了家长的“功利心”和“虚荣心”,而很少深入了解家长真正的心理需求,从而鲜见与家长“走在一起”。为此,家长们希望培训者能创设一定的平台和途径,能多些与家长“一起探讨孩子发展”的机会。四是进一步提升培训效果。家长们希望“控制培训人数”、增加“培训时间”,适当“布置点作业”。培训机构需要从孩子真正得到发展的视角出发,合理制定培训计划,科学实施培训规程,更好地提升培训效果,满足家长及孩子的需求。

二、参与社会教育培训的孩子态度

孩子的天性是玩乐,“在玩中学”是其最愿意的学习方式,故而当前很多“欢快”的图书和学习软件都是以此为开发基础,深受孩子喜爱。但同时,孩子的发展不能随性而为,需要作一定的“规范”,从而实现自身的社会化。那么,作为社会教育培训的主体,孩子们在其中的“自我”状态到底如何,我们在调查的基础上予以分析。

1.孩子选择培训项目的自主性

当前参与社会教育培训的主要是小学阶段的孩子,由于其身心发展远未成熟,因而生活、学习方面等安排更多地有赖家长的决定。所以,安排孩子参加什么类别的培训、报送几个项目等,除了家庭的经济因素外,主要在于家长的观念及目的。由此,孩子们作为参加培训的主体,是否完全失去了自,一切按家长意志办事了呢?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从结果来看,孩子在报选社会教育培训项目时,主要是父母和自己商量后决定的,完全由他人安排培训项目的占22.31%,而完全由自己决定的比例不高。说明在选择参加相关培训项目时,孩子的自主性相对不高,家长的意愿居于主导地位。

2.孩子对于培训的喜好程度

参加社会教育培训毕竟是孩子自己,父母本初的愿望能否达成,最终在于孩子的“努力”。而根据孩子的发展特性,兴趣、喜好是其全身心投入到一项活动中的原发点,也是相关发展的起点。由此,希冀通过社会教育培训,孩子在某些方面的素质有所增进,为后续的学习和成长奠定更好的基础,首先需要孩子“爱”相关的培训项目。也就是说,孩子对于培训项目的喜好程度,关乎到孩子能否“认真”参与培训,从而有所收益。从统计结果看,绝大部分孩子对于自己参加的培训项目是喜欢的,其中非常喜欢的比例很高,而没有感觉的或者不喜欢的孩子不是很多。说明孩子们对于所选择的培训项目比较喜欢,在参与培训的过程中也比较快乐。

3.孩子对于培训效果的看法

从结果来看,大部分孩子认为通过培训,自己在相关方面的素质有比较大的发展,其中有明显提升的所占比例相对也比较高,而没有获得多少进步甚至起反作用的相对比较少。说明社会教育培训的实际效果基本上是不错的,得到了孩子们的认同,这也与家长关于培训效果的看法相吻合。选择结果表明:

(1)社会教育培训各类项目的实施效果基本满足了孩子发展的需求。培训组织者在项目设置、开展形式等方面基本做到了以孩子发展为本,追求孩子素质提升的效果,从实际的角度来说,这也是其寻求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须作为。

(2)社会教育培训中很大一部分是技艺型项目,孩子多为初学者,受训后的初期效应必然是比较明显的。

(3)孩子或者说家长对于参加培训后所能提升的程度要求相对不高,因而只要在培训项目上有一定的发展,心理就会得到满足。

(4)从孩子角度来说,参与培训主要在于开心快乐,同时有关兴趣和素质有所增进则更好,至于一定要体艺考级获得好成绩、思维训练拓展后提升学业成绩等不是关心的主要所在,因而对于培训的效果来说是比较满意的。

三、社会教育培训的成效及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和启示

社会教育培训是学校教育的一种延伸、补充,两者同属素质教育范畴,同等重要。而从社会教育培训视角出发,对于学校教育有一定的影响和启示。

1.在培训绩效方面,社会教育培训作用更大

学校教育在正常的教学安排之外,有时也额外为部分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评比进行辅导培训,地点一般在专用教室或教师办公室,时间一般是正常放学时间之后。我们对某校参与培训获奖后的学生,从培训项目数、培训时间量及培训绩效(学生获奖数)三个方面,就学校与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一学年内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以观两者在培训上的作用大小,具体见下图。由图可知,在培训项目、培训时间和培训绩效上,社会教育培训都明显高于校内培训。究其原因,一是学校教育活动以“课堂”为主阵地,以系统的课程实施为主要方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渗透于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很少以专项教育培训活动来促进学生某方面的发展;二是由于学校很少将学生辅导列入教师绩效考核之中,学生在校内的辅导培训很多是出于教师个人的行为;三是学校教育时间有国家规定,而辅导培训一般只有在放学后开展,这使得专项培训时间难以保证,从而也影响了培训绩效。而社会教育培训由于时间充分,培训有针对性,对于孩子参加相关比赛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同时,社会教育培训项目丰富多彩,孩子们有更多的选择。

2.社会教育培训内容丰富,空间宽广,凸显实践操作,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我们对某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的项目设置进行了统计,从内容来看,项目涉及学校文化课学习拓展、体艺素质提高、信息科技素养提升、社会活动能力培养等方面,基本涵盖了素质教育各领域;从形式来看,有文化辅导、技艺训练、社会实践等,形成了认知与技能、动脑与动手、静与动的学习形式体系,凸显了实践操作性;从场所来看,以室内培训为主,若干项目延伸至社会、大自然,构建了多样的学习平台。由上可见,其一,社会教育培训从学校教育相对封闭的课堂体系转向了更为开放的、科学的课程体系,较好地改变了原有课堂由于学科性过强、过于严密而使许多新知识、新技艺较难融进去的情况;其二,社会教育培训由以知识为本的课堂转向以生全面发展为本的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和主动学习,作用发挥的空间更为宽广;其三,社会教育培训课程设置更加多样化,不再局限于课本,局限于学校的有效教育空间,而是一种开放性的从课堂教学到实践活动综合起来的大课堂。

3.社会教育培训对学校教育的启示

社会教育培训因其特点和相关有利因素,较好地满足了家长和孩子发展的需要,深受他们的欢迎。由此,从更好地为孩子成长服务视角出发,社会教育培训在如下方面对学校教育有一定的启示。

(1)进一步重视艺术与技能教育。学校教育管理者要真正树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观念,有组织、有规划地实施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比如:一是要保证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的正常实施,并注重相应师资专业水平的提升;二是要开足开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每个学段、每个学期都应制定系统的课程计划,分阶段分目标实施;三是积极发掘课内外、校内外的人力、物力资源,加强课程资源的建设;四是开展学生发展相关主题研究,在实践中构建相应的操作规程,不仅为学生发展服务,同时可以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2)创新教育途径与形式。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特别是体艺素质、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要研究转化利用社会教育培训的内容、途径和形式,依托少先队组织,积极建设课堂内外发展平台。比如开展特色中队、小队创建系列活动,在特色创建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素质状况及资源可利用情况,确定特色发展主题,制定发展目标,开拓形式多样的途径,最后通过多类平台进行展示,从而激发学生相关方面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相应的体艺技能、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等,为学生后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3)积极开拓教育空间。学生发展的需求就是教育的内容,为此,学校教育需向校外拓展,开展群众性教育活动,以此培养孩子的自信、自律、自护、自立、责任心、合作精神、社会交往能力、管理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等综合素质。可以说,立足校内培养,同时将教育的空间拓展到校外,开展多类别、多形式的展示、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社会教育培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如今97.7%的孩子都参与了社会教育培训,可见,当下的一代孩子是被培训的一代。为此,需要明晰当前的培训在具体项目上孩子有什么收获,总体来说对孩子的成长在哪些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孩子口中培训的收获

孩子是最真诚的,他们的看法代表了社会教育培训的实际功效。我们对部分参与培训的孩子进行了访谈,以从培训的主体参与者口中了解他们在培训中的收获,以下是孩子们的描述:生1:我参加跆拳道训练有3年了。跆拳道的道义是: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学了跆拳道以后,我觉得我自己在很多方面都有了进步。它不仅增强了我的体质,还让我的意志更坚韧不拔。跆拳道对我的帮助很大,我也收获了很多。生2:这几年,我特有收获,不信?你瞧———大家都说我是小小舞蹈家,可不是,我今年还去了安徽淮南市参加比赛呢!不错吧!由上可见,不管是文化类辅导,还是体艺类辅导,在带给孩子们欢乐的同时,也带给孩子们切实的收获。通过各类培训,孩子们的兴趣得到了激发和维持,形成了自己的特长爱好,培养了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综合素质得以有效提升。

2.培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探析

(1)培训对孩子起到了有益的“保育”。在纷繁的社会中,各种对孩子很具诱惑力的赢利性闲暇场所大量存在,如网吧、游戏室、机等。虽然国家明令禁止,但仍有不少企图不良的经营者偷偷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同时,由于家长素质参差不齐,一些氛围不良的家庭,如有些家长忙于自己的事务而疏于孩子的管束教育、有些家长自己沉迷于网络或而让孩子也沾染了不良的习气。各类社会教育培训为孩子提供了学习交流、启发心智、培养兴趣、增长见识、增进友谊的服务平台,能让孩子在每年180多天的休假日里远离不良诱惑。在其中,孩子可以尽情地玩、快乐地学、健康地运动和专注地探究,从中受到健康的文化艺术熏陶和磨练了身心;还有青少年宫等公益性较强的培训机构会专门设计大型主题教育活动,从正面引导孩子明辨是非,从小立志做有益于社会的人。

(2)培训引发、稳固了孩子的兴趣,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绝活”。在兴趣的引领下,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投入到自己所喜欢的培训项目,思维会处于兴奋状态,变得更加敏捷,从而使培训过程变得轻松愉悦,培训效果得以提高。这种状态下,孩子容易在某一培训项目的探求上获得成功,而成功的喜悦更激发了他们向更深一层领域探索的欲望,激励他们更自觉地进取,由此孩子的兴趣得以很好的稳固,更为其后续发展提供了更强的动力。

(3)培训树立了孩子的自信,让孩子在“我能行”中健康成长。社会教育培训项目丰富,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获得展示自己最佳才能的机会;培训氛围比较宽松,孩子们在其中不会感到压力和束缚,思维可以自由驰骋、技艺可以无限制发展;评价不作硬性要求,培训者因不需要对孩子进行量化评定而公平对待他们,孩子会得到更多的激励。由此,相当一部分孩子在社会教育培训中选择并发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才能,并取得了某些在学校里得不到的成绩和荣誉,从以前总是“我不行”到“我能行”到“我成功了”,在这种不断的成功中找到了自信。另外,这种被优化的性格也会带回到学校,促进他们的文化知识学习,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家长学校培训心得体会篇4

家长学校是我国一种传统的家校联系方式。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传统家长会往往只是单纯地向家长汇报学生成绩,然后提一些学习和管理上的要求,等各科教师轮流说完,家长会也就画上了句号。这样的家长会缺乏互动、没有交流,效果可想而知。随着新一代家长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数增多,家长们更加重视家庭教育了。面对当今社会教育环境的新变化,家长培训应建立怎样的组织机构、确定怎样的培训目标、采用怎样的培训方式?如何根据时代变化与新的社会背景进一步办好家长学校?江阴市长山中心小学近两年一直行走在探索、思考、实践之路上。

2013年7月,江阴市承担了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下的子课题——“践行《弟子规》,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研究”,其目的在于依托国学文化中的《弟子规》,通过践行自觉德育的实践研究,能让孩子们在《弟子规》的滋养中,涵养少年儿童的善心、仁爱之心,培养孝亲敬长、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养成举止文雅的道德行为习惯,促进道德修养的提高和人格的健康发展,从而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古人云:“百行德为首。”孩子们良好的品德,除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弟子规》不仅适用于孩子学习,而且也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指南。做父母的读懂了《弟子规》,才能更好地影响孩子、教育孩子,让孩子学会做人、做事。为此,在课题研究启动后,长山中心小学按预定计划依托家长学校全面开展了让家长学习《弟子规》的培训工作,得到了家长的肯定,取得了较好社会反响。

一、家长学校组织机构是开展培训工作的基础

1.家长学校组织机构

在2012年11月成立的家长委员会的基础上,长山中心小学结合教育局家长学校建设标准,成立了班级、校级二级“家长委员会”和“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先后修订完善了《家长委员会章程》《家长学校章程》《家长学校优秀家长评选标准》《社区、家长联系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2.《弟子规》培训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的建立与相关制度的完善,为“弟子规”家长培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依托家长委员会,成立了由校长陆建华任组长的领导小组。

课题启动之初,领导小组先后召开了3次会议,就培训的目的、内容、师资、教材、课程安排、活动开展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周密的计划方案。

二、家长学校培训目标是确定培训内容的依据

1.家长学校的培训目标

为体现家长学校课程的系列性、深入性、科学性,江阴市长山中心小学参照德育科下发的《小学家长培训课程》,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制定了江阴市长山小学各年级段家长的课程总体目标,具体参见表1。

2.《弟子规》的培训内容

依据家长学校培训总体目标,针对本次《弟子规》培训,长山中心小学确定了“全面培训、因材施教”的原则,在进行普遍培训的同时,对不同年级、不同学段又各有侧重。表2是培训重点一览。

三、家长学校培训形式是取得培训效果的手段

1.家长学校的培训形式

家长学校采用何种培训形式决定了能取得什么样的培训效果,长山中心小学推荐使用多种形式,如,专题讲座、集中培训、交流研讨会、邀请学生和家长一起参加学校活动、问卷调查、利用校园网站建立家校交流互动平台等。根据培训内容的不同进行选取,可选择一种或多种。

2.《弟子规》的培训形式

(1)集中培训与小组交流相结合。对全校1128位学生家长的分批集中培训于2013年8月开始,分2期,每个年级为1批,前后持续1个月,于12月全部培训结束。

首期培训以讲座的形式展开.由我主讲《学<弟子规>做智慧父母》。讲座的主要内容为:介绍《弟子规》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并以第一部分一入则孝为例讲解指导;对当下很多人德行之弱的原因进行剖析;现代人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如何督促孩子践行《弟子规》及如何使用好《弟子规家校联络簿》;如何配合学校一起开展《弟子规》进学校等相关活动。

虽然每次讲座的主题相同,但主讲都会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近期热点事件进行调整,并及时更新充实课件。精彩的讲座,能让与会家长在寂静的夜晚、在美妙的音乐和令人震撼的画面或发人深省的故事案例中体会“弟子规”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集中培训结束后,家长按班级分享听后感悟,并由班主任下发学习心得作业纸,让家长会后撰写。这样,可使家长在短时间内更新理念,获得长期受益甚至受益终生的启示、知识和方法。随后的时间,学校还通过每周五下发一次的《弟子规家校联络簿》来督促家长平时的自学和修炼。

(2)沙龙研讨与大会分享相结合。根据心理学,人们往往更愿意听取年龄相仿、知识背景相近的同伴的意见和建议。因此,在本学期开始的第二期培训中,长山中心小学将讲座方式改为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沙龙研讨等方式。主讲人员从基层推荐,各年级根据平时了解择优推荐4~5名家长参与本年级家委会研讨交流,主题为《弟子规伴成长》,这是继上学期孩子、家长共同学习传统文化后的成长交流会;然后各年级再择优推荐2名家长参加校级沙龙,受邀对象为校级家委会成员和全体行政管理人员;最后再择优5位家长参与全校学生家长会,并在家长会上主讲,家长会后撰写心得感言。

挖掘家长教育资源,借助家长培训家长,这种方式更为家长所接受。同时也想通过这种自我教育受训的方式来锻炼产生一支有素质、有能力的家长讲师团,可谓一举两得。

如果说首期培训是“听话”,那么第二期培训就是“对话”。不管是“听话”还是“对话”,我们更关注的是彼此的成长。通过教师、家长等不同方式的培训和修炼,很多家长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有了明显进步。

在《弟子规》培训中,长山中心小学还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和传播手段,在首期培训中,以多媒体为主要手段,孩子们的进步、活动的信息学校及时通过校讯通与家长分享,通过学校网站、家校信箱建立起家校沟通的桥梁,学校还建立了微信群,家长教师在群里共同学习弟子规,交流孩子的教育经验,分享孩子进步的喜悦……

四、《弟子规》培训效果良好

规范化、体系化、现代化的弟子规培训,得到了家长的广泛认同,不仅知道了培养孩子的品行修养的重要性,也逐渐知道了如何给孩子以更好的引领。家长经常与教师一起分享孩子的进步、自身的感受。

六年级家长姚泽军:为人父母,教育孩子不能仅凭一份感情,而是要做一名“学习型家长”,掌握更多的专业的知识和教育技巧,成为孩子的“终身教师”。

二年级家长申凯:非常感谢学校能把《弟子规》带入课堂,《弟子规》能促进孩子思想道德上的规范,对我们家长来说非常有帮助,希望教师在平时的学校生活中对孩子们严格要求,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孩子。

二年级家长马福强:家长要从各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努力做到言行一致,给孩子做个好榜样,让孩子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和性格。

四年级卜伶俐家长:通过前段时间学习《弟子规》,我的孩子每天在家能孝敬长辈,帮助家里做一些家务,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都比以前好了,我作为家长,看到了孩子的进步,让我又惊又喜!同时更感谢学校的教育。

五年级陆铭飞家长:孩子的生活态度和品质与家长平时的言传身教有着极大的关系!教育孩子的同时,我们家长也应反思自身,与孩子共同成长,家长的品质也有待提高。

家长学校培训心得体会篇5

作为省、市教师培训基地,学校以基地校建设为契机,一方面,加强建设投入,为培训创设良好的条件,同时积极申报承担了一系列的培训任务:2013~2015年,连续承担湘南学院“影子老师”实践任务;2014年承担了湖南省教师发展中心骨干校长的实践培训任务;自2013年起,连续四年申报承担“国培计划”湖南省农村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连续多年承担岳阳市义务教育阶段教研组(备课组)长培训与岳阳市数学学科骨干老师培训等培训任务,很好地履行了基地校的职责,充分地发挥了基地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基地校建设与系列培训活动的承办,为学校教师提供了多样化的锻炼展示的平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实现了学校工作的全面发展。

如何以基地校建设为契机,变培训任务承担的压力为动力,在提供有品质的专业培训的同时,促进基地校教师与学校办学品位的全面提升?东方红小学进行了以下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

一、修炼内功,让基地实至名归

学校能审批成为湖南省的教师培训基地,这无疑是对学校办学成绩的肯定,是学校的一种荣誉。东方红小学从以下方面入手,修炼内功,不断丰富基地内涵,加快基地的建设与发展。

以学科团队建设为抓手,修炼队伍内功。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先前已开展了基于研训共同体的规范化的集体备课研究,构建了自修反思、研训一体的校本研训模式等实践探索。成为基地校后,学校以学科团队建设为抓手,修炼队伍内功,助推队伍建设。2013年,岳阳市教育科研名师吴波工作室在学校挂牌,学校为此开辟了专门的研训工作室,以工作室为基地推动全校的小课题研究工作。2014年,湖南省资源建设数学程五霞名师工作室在学校挂牌,工作室牵头完成了湖南省数学学科慕课建设任务,并指导开展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学校有两位教师是岳阳市岳阳楼区教研室骨干研训团队的成员,每次面向全区开展送教与培训指导活动,都会先在校内进行多轮的教学研讨,要求学科组教师一起参与,带动学科教师的共同成长。为加强学科团队建设,学校完善了学科团队章程,给学科团队专项经费支持,定期开展读书活动,学科团队的课堂观察、教学指导活动等,有效发挥了骨干教师的示范与引领作用,实现了团队的共同成长。

以合作学习课堂构建为着力点,焕发课堂活力。课改以来,学校一直引导教师努力探索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方式。数学教研组构建了基于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语文组开展了基于教师合作研讨的“有效教学框架”建构。在此基础上,学校邀请市、区教研部门的专家来校进行课堂视导,共同梳理、提炼了小组合作学习构建的课堂 “六要素”,即目标、预习、反馈、质疑、探究、延伸。学校对“六要素”进行界定,提出具体的操作要求,指导不同学科教师在不同课型中按“六要素”设计课堂,突出“小组合作学习”,构建各学科的“有效课堂”。学校以合作学习课堂构建为主题,面向市、区开展了为期九天的“相约课堂感受成长”开放活动,启动了全区课改实验学校的开放活动。

以少年宫为阵地,开发陶艺等特色课程。2009年新校建成后,学校在青少年活动专业楼,投入资金数10万元,建设了专门的陶艺教室,送美术教师到广东省佛山市学习陶艺制作工艺,开设陶艺课程。学校每年用于陶艺教学的陶泥的添置、陶艺作品的烧制的投入近8万元,陶艺课深受孩子们的喜爱,陶艺室成为孩子们的乐园。陶艺课作为美术模块教学的内容已进入课表并开发了“洞庭陶艺”校本课程,陶艺模块教学成为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立项课题。陶艺课的实践推动了模块教学研究,美术按年级形成了儿童简笔画、平面手工、水粉画、书法、陶艺等12个模块。体育形成了软式排球、篮球、花样跳绳等模块教学,开发了“陶洞风情”“为礼点燃一盏灯”“浸染书香”“趣味数学”等特色化的校本课程,在不断丰富的过程中,逐步构建形成了生活化、多元化的课程体系,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提升。

以家校中心为平台,构建家校教育大联盟。学校将校园临街的极具商业效益的二层小楼建成湖南省独有的社区家庭教育服务指导中心,有专门人员在家校中心服务,每天来校等候接送学生的家长可在家校中心看书看报,可借助家校中心的电脑、电视进入校园网进行专题学习;每周有行政人员进行接访,家校中心聘请的家长义工定期在这进行专题讲座培训;以该中心为平台,自2013年起学校每学期举行家校联盟沟通会,由学校行政与家长代表就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话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这样的沟通形式有效地化解了由于家校沟通不畅所带来的矛盾,协调了家校教育,形成了教育合力,产生了较好反响。

二、用心组织,让培训有品质更专业

自2013年成为湖南省教师培训基地校以来,东方红小学连续四年承担了“国培计划”湖南省小学乡村班主任培训项目,有三年承担了湘南学院“影子老师”实践与湖南省教师发展中心骨干校长实践。基层小学没有专门的培训部门,承担项目的人员都有自己分线管理的工作,都承担了各自的教学任务,面对“国培”这样高规格的培训,从项目申请到前期准备到培训施,再到培训总结与考评,压力与挑战贯穿培训全程。课程设计、聘任专家、参训学员联系、食宿安排、培训课程的组织实施,每一项工作都很具体、细致并烦琐,得付出智慧与艰辛的劳动。从以下几个小场景,我们能感受作为基地校东方红小学在承担组织相关培训项目与任务的用心与用情:

1.“国培室”大变脸

作为基地校,承担“国培班主任”项目后,学校虽有电教室可以用于培训与活动,但考虑到分组学习的培训需要,也为了提供更优良的培训条件,2013年,学校对语言室进行了改造,添置了媒体设备与桌椅,设立了专门的“国培室”,为首批“国培班主任”来校创造了优良的培训条件。2014年,学校对“国培室”进行了改造,扩大了面积,添置了先进的同步录播系统,建成总控室,每次培训的课程能及时进行录制,装饰一新的录播室为培训创造了更优良的条件。“国培室”两次大变脸,为“国培班主任”与“影子老师”来校的实践活动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也成为教师日常的研训室,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

2.不辞辛苦,准备家校沟通会

2014年,“国培班主任”班开班,学校原校长徐光华要去重庆市参加为期二十多天的“国培”高端项目校长班培训。按先前设计的课程安排,徐校长得组织与主持“国培”课程之一――家校联盟沟通会。因时间冲突,与“国培办”黄佑生主任联系是否安排其他的家校沟通课程,黄主任考虑此课程是班主任培训的特色课程要求进行保留。于是权衡再三,徐校长还是决定在2014年11月7日参加完国培开班仪式后去重庆市参加学习,于12日赶回,13日下午参加家校沟通会。考虑到回程转车费时,他与项目组的老师们开玩笑说:“这回也享受一回专家待遇哟。得坐飞机回了。”12日,徐校长赶回学校,顾不上旅途的劳顿,就进行活动准备,使家校沟通会活动按时举行,得到了有效开展。在承担“国培班主任”培训与“影子老师”实践项目的过程中,为更好地做好服务,做好培训,团队成员身上都有很多让人感动的故事,都能看出项目成员对培训的用情与投入。

3.培训课程数易其稿

如何在“国培”课程标准的框架下,科学进行培训课程模块内容与培训方式设计,从而使培训更贴近一线骨干班主任的需要,更有实效性?这对具体从事实践工作的基层学校来说,最有挑战性。几年来的培训实施,学校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每一年的项目申报,学校都不是采取“拿来主义”,而是更加周密地设计针对学员的网络问卷,组织本区域的班主任进行调查,了解学员需求。在统计上年度学员课程满意度的问卷的基础上,保留精品课程,对相关课程进行调整。学校邀请湖南省“国培办”黄佑生主任对课程进行指导,特聘湖南理工学院培训与课程专家进行课程设计指导,数易其稿,使课程建构更加科学与完善。

对培训专家的聘请也是经过反复斟酌的,柳袁照、高金英、郑立平、孙民、贾高见等一批既有理论修养也富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来培训班授课,为学员都掀起一次次的“头脑风暴”。对区域内聘请的一线名师,从课程内容的确立,到培训方式选择,再到讲稿的审定与试讲,学校丝毫不敢马虎,多轮研讨,严格把关,使每一位区域内名师的每一堂实践操作培训的课程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每次“影子老师”实践除了开展如影随形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学校均在有限的时间给“影子老师”安排示范课,开出培训讲座,同时也让“影子老师”进行教学展示,提高了培训的实效。

4.暖心周到的培训服务

为了让老师们学习时更安心、更舒适、更有家的感觉,在承担项目的过程中,学校努力为学员提供较好的后勤保障。每次“国培班主任”培训,学校都将参训的教师安排在附近条件较好的住宿,学校教工食堂就餐,饭菜可口安全。培训之余,学校组织学员到附近公园观菊展,登岳阳楼,观洞庭湖,也到君山岛进行团队拓展。班级交流群不仅是学员培训期间交流互动的平台,也是学员参训后谈工作聊生活的交流平台。每年的“国培班主任”培训结束至今,班级的交流群仍十分活跃,交流十分频繁。

作为基地校,在承担培训项目的过程中,学校将项目实施团队的每一位成员,将学校的每一位教师,将校园的一花一草、一景一物,将校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均作为培训中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用心用情为参训教师提供尽可能优质的培训与服务,让培训有实效、有品质。

三、抓住机遇,促进学校全方位发展

在使学校成为基地校、使基地校实至名归的建设过程中,东方红小学抓学科团队建设、抓课堂教学改革、建陶艺室开发特色校本课程,以家校服务中心为平台,构建家校教育大联盟。在承担培训过程中,努力改造条件,精心设计培训课程,用心用情做有实效有品质的“国培”项目……以基地校建设为契机,促进并实现了学校全方位快速的发展与提升。

这种发展与提升,不只是学校获得的奖牌和荣誉,更多是师生与学校所发生的变化:第一,促进了办学条件的改善。承担培训项目,虽然不断有资金投入,但这种投入在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的同时,培训所产生的辐射影响也是一种看得见的效益。“国培班主任”培训,学校均聘请了国内知名的专家来校讲座培训,为发挥更大的培训效能,前两次岳阳市岳阳楼区教育局都租用大型会场,使专家讲座面向全区教师,培训的良好效果,促使教育局下决心要建设大规模培训的培训会场。东方红小学演艺大厅由于资金投入问题一直没进行装配,借“国培”之势,2014年岳阳市岳阳楼区教育局投入400万装备演艺大厅,能同时容纳近700人,为学校师生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第二,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六要素”课堂构建,并以此为主题开展的课堂教学开放,有力地推动了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激发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活力。学科团队建设使一批骨干教师快速成长:市级吴波教育科研工作室与省级程五霞数学资源建设工作室的挂牌;刘霞飞、张进、杨翔三位教师成为岳阳楼区教研室骨干研训团队成员;2013年,学校刘霞飞老师代表湖南省参加全国第五届七彩语文杯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第一名;2014年、2016年岳阳市金鹗杯教学竞赛获数学、英语、品德学科分获一等奖;担任“国培”课程培训的高老师受邀到市、区进行讲座;学校语文组被评为2014年全省优秀教研组。学科团队多次到区域内学校进行课堂观察活动并做交流。

第三,形成了学校的特色工作。东方红小学建设了社区家庭教育服务指导中心,依托该中心开展的构建家校联盟等一系列具有超前性活动与举措,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湖南省“国培办”黄佑生主任把学校家校联盟沟通会的活动作为“国培”的优秀课程案例进行介绍;2014年11月25日,来岳阳市参加阳光服务平台建设会议的湖南省教育厅与湖南省各高校的领导,参观了东方红小学家庭教育服务指导中心,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第四,产生了良好的辐射影响。作为基地校在连续四年承担“国培”项目的同时,先后承办了“第十八届华夏园丁大联欢――湖湘文化之旅”“湖南省小学数学团体会员第二次教学研讨活动”、2013年承担岳阳市课题培训,岳阳市教研组长培训,2014年11月27日,湖南省第二届教研组(备课组)会议在岳阳市召开,东方红小学作为观摩现场,提供了教研组活动、学科教学展示活动与随堂听课活动。每一次活动的承办,对学校都是一次检阅,对老师均是一次锻炼提升,在活动展示中也发挥了作为基地学校的辐射作用。

家长学校培训心得体会篇6

各位家长,同志们:

作为我市深入推进家校共育、全面提高全市家长家庭教育水平的一件大事,XX市家长学校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准备,今天在这里正式开班并举行第一期家长培训。我代表XX市教育科技和体育局,向为家长学校顺利开班做了大量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向前来参加第一期培训学习的家长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在县域内开办全市家长学校、开展家长全员轮训,这是我市贯彻落实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自觉行动,是一件具有开创性、探索性的重要工作,无论对于孩子成长、家庭幸福还是教育发展,其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都是可以预期的。但要把这样一件好事做好,困难与挑战不可小看,因此需要全市家长、社会各界和我们的共同努力。在此我讲三点意见。

第一,为什么要办家长学校?

一句话,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今年9月1日给家长的25条建议,第一条也讲到了这句话。只有家长学习了、进步了,好的家庭教育才能跟上,孩子才可能做到“天天向上”。认真思考我们每个人的成长,没有谁比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更大,也没有谁比爸爸妈妈更希望掌握有利于孩子成长的优生优育知识。但遗憾的是,几乎所有家长,从孩子出生到孩子长大,(关注公众号:公文类写作)从来没有机会接受关于家庭教育的系统培训。我们怎样教育孩子?跟着感觉走,最多也是通过总结自己的成长经验与教训,或者参考一些别人家庭的教育方法,“摸着石头过河”,或者说是拿自己的孩子做实验;实验结束,孩子已长大,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已经无法改变。细细想来,这种“无证驾驶”的家庭教育,虽然不违法,但是很可怕。我们举办家长学校,就是要变“无证驾驶”为“持证上岗”,帮助家长实施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的家庭教育。

一要通过培训提高家长实施家庭教育的水平。通过培训,让家长们了解家庭教育的基本规律、基本常识、基本要求、基本技巧,共同分享成功的家庭教育的普适性做法,让各位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多看到孩子的成长进步,多体验家庭教育的成功快乐,多享受亲慈子孝的天伦之乐,少遇到家庭教育的冲突麻烦,尽最大努力避免因为家庭教育的失误而产生的各类家庭悲剧。家长们对此充满期待,我们对此也充满信心。

二要通过培训引导家长成为孩子成长的榜样。家长不仅是孩子成长生理健康的奠基者、物质条件的提供者,更是孩子精神成长的引领者。“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首先由谁来扣?是家长;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由谁来教?还是家长。因此,孩子良好的品行与习惯,都需要家长的示范引领。很难想象,家长对长辈恶语相向却要求孩子要礼貌孝顺,家长沉迷于麻将应酬却要求孩子认真读书,家长随地吐痰随处抽烟却要求孩子讲文明讲卫生。家长都不喜欢学习、不断提高,怎能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三要通过培训深化家庭与学校的交流合作。学校为孩子做了什么,老师对孩子有哪些要求,家长应该知道;孩子在家里是怎样的表现,家庭教育中存在哪些具体的困难,学校和老师应该知道。只有家庭和学校之间做到了有效的沟通,老师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家长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学校,相互埋怨、相互指责就会变成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才能形成家校共育的最大合力。家长学校不但是家长学习的平台,还是一个教育和社会交流的通道。相信通过大家的积极参与和我们的努力,所有孩子的家庭教育、全市教育的整个生态一定会有很大的提升。

第二,怎样办家长学校?

一句话,做好公益培训,开展全员轮训。既然是公益培训,意味着不向家长收取任何费用,家长要做的,就是抽出时间按照要求积极参加学习;既然是全员轮训,意味着每一位家长都要争取参加培训。

从培训准备的层面看,我们将竭力为家长提供系统而专业的家教知识。按照“理念+实践+案例”的授课模式,我们已经从新时代家教的家国情怀系列、亲子沟通系列、习惯培养系列、运动健康系列、心理健康系列、正面管教系列、营养发育系列、家校共育系列等八大领域,着手开展课程开发,聘用优秀教师,精选培训内容,制作培训课件,努力让每一位家长都能从培训中学有所获。前期的所有准备,大家在今天的第一期培训中就能有所体验。

从家长参与的层面看,我们将竭力为家长参与培训提供便捷的通道。培训时间全部安排在周末上午,家长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大家通过“XX市教育科技和体育局”微信公众号,(关注公众号:公文类写作)登陆“家长学校”窗口就可以实现网上报名,每期报名人数满XX即开班授课。家长在现场听完三场讲座并完成三次手机定位签到,即视为完成培训学习任务,并可获得XX市家长学校颁发的可打印电子结业证书,这将成为以后新学期学生报到注册的重要参考。

第三,怎样把家长学校办好?

一句话,一心一意办好培训,全心全意服务家长。一心一意办好培训,就是要把家长学校当作主业来做,做出专业水平;全心全意服务家长,就是要让家长学得安全、学得舒心、学得有益。对此提出以下希望:

(一)希望授课老师认真研究家庭教育、家长教育。

这样深度广度地开展家长培训,在全国都是首例,对我们大家都是一种新的挑战。大家既要研究家庭教育、家校共育的现状与规律,又要研究家长教育的现实需求与未来方向;既要注重培训内容的政治正确、思想正确,和日常的家庭教育密切相联,又要注重培训方法的灵活多样、语言表达的深入浅出,让家长们乐于听、乐于学,让培训内容真正实现入脑入心。

(二)希望相关单位认真做好组织工作、服务工作。

家长学校是不断深化家校共育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推动,人员覆盖广,配合部门多,工作周期长。(关注公众号:公文类写作)各相关部门特别是教育股、教师培训中心、各教育督导责任区和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要通力合作,顾全大局,勇于吃苦,把家长报名、班级组织、课堂教学、培训服务、安全保障、疫情防控等各项工作组织好、落实好。特别是各级各类学校,校(园)长要亲自安排、时常过问,要落实专人负责落实各项工作,对于一直没有参加报名培训的家长要及时给予温馨提示,建立培训管理的长效机制,直到轮训任务的全面完成。

(三)希望各位家长认真落实集中学习、自我学习。

家长学校培训心得体会篇7

一、以往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以为,当前的中小学校长培训在设计和操作上存在三个方面的缺失。

(一)缺失科学权威的国家标准

伴随机制转换和权力下放,校长在引导变革趋向和提升办学效率方面的领导人地位日益彰显。新形势下的校长应该具备怎样的资质和素养?如何对适应新教育需要的校长岗位进行科学合理的职务描述?如何正确地理解并体现校长职务独特的内涵和规律?相关的阐述不仅关系到从政策和理论上清晰界定校长角色,而且还直接给定了指导开展校长培训的法律框架和操作蓝本——这一点业已为发达国家的教育实践所证明。比如,英国教师培训署于 1998年颁行《国家校长标准》以及《国家校长职务专业资格》,不久获得英国议会通过,《国家校长标准》随即被确定为校长行动的依据和培训的指南。这样,校长培训工作就纳入了一个系统和正式的轨道,从而使校长进修提高的必要性和重要地位得到了很好的承认。

相比之下,我国原国家教委于1991年颁发的《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试行)》以及1999年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仍然属于部门规章,较之以国家意志确立的《校长标准》(或《校长法》),其立法技术和可操作性都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国家标准的缺位,校长培训的经费保障一如无源之水,项目设计好比无本之木,培训方向则形同无舵之船。课程呆板重复、授课随意潦草、考核敷衍了事、效果隔靴搔痒。

(二)缺失准确清晰的定位和主题

究竟期待校长培训产生教育家还是事务性管理者,抑或组织的技术员?相关规定对此语焉不详。按照《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第七条的表述,新任校长培训为“资格培训”,重在“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在职校长为“提高培训”,重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骨干校长为“高级研修”,“旨在培养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专家”。不难看出,《规定》是把培养教育家的任务摆到后期的“高级研修”去了。表面上,似乎是遵循了由易到难、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规律,实质上,这不过是科层制度一味讲究职级和资历的旧习在校长队伍建设中的表现而已。新任校长只能在“应知应会”的意义上接受培训?年限稍长,就自然具备了领会新知识、新技能的潜质?非经专业渠道评定的“骨干校长”果真就是未来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专家”?显然,这里存在大量的逻辑混乱。如何实现从“应知应会”水平上的“管家婆”到现代教育管理专家的飞跃?对此,校长们想必仍然是一头雾水。

合格的校长,一开始就要有成为教育家的清晰愿景;切实有效的校长培训,自始至终都要以“成就伟大的教育梦想”为主题,坚定不移地以“树立教育信念、提升教育素养、锻造教育领导力”为中心。对一个校长而言,从来就不存在脱离教育教学的管理,也不存在脱离管理的教育教学,二者内在的一致性注定了校长培训的“教育”灵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学校领导人,只有当他把学校工作的最本质的东西一一教育和教学,了解儿童和研究儿童——摆在首要地位的时候,他才能成为教师的教师。如果你占着一个校长的职位,认为只要自己有一些什么特殊的行政工作能力就可以取得成功,那么你还是放弃想当一个好校长的念头吧。这说明,校长培训必须履行“为管理注入教育灵魂”的使命,从培训的第一天起就高度重视现代校长的德性伦理建设。当前校长培训之所以存在不同程度的知识本位和技能中心的趋向,之所以遭遇“理想主义淡薄、实用主义浓厚”、“事业意识淡薄、职业意识浓厚”之类的诟病,究其原因,就在于对“教育”的游离,而用“一些什么特殊的行政技能”来冲淡并掩盖了“学校工作的最本质的东西”!

(三)缺失同教师培训的良好衔接

如上所述,当前校长培训中的管理主义对校长核心素养——教育素养的忽视,导致实际操作中校长培训和教师培训的功能性脱节,进而形成“教师专事教学、校长专事管理”的误解。不妨没想,校长具备先进的管理工具,而教师却只接受过“三笔字、简笔画”水平的继续教育,这样的联合能产生高效率的学校吗?能产生和谐的教育吗?金字塔的塔尖不可能脱离塔基而飘浮在空中,校长的领导力必须经由广大教师创造性地领悟和发挥,才能化为现实的教育生产力。卓越的学校好比一艘船,尽力划桨的同时,每一个人都要作好操舵的准备。正是如此,英国《国家校长标准》以开放的姿态设计了面向“有潜质成为校长的人士”的环节——拟任校长培训,把校长培训和教师培训有机地联结起来。既鼓励了教师像校长那样思考,又使校长的有效领导牢牢植根于学校核心工作之上,一举两得。

从理论上讲,教师与校长的专业发展相互跟进,相互带动,并不存在孰轻孰重、孰先孰后的问题。也许,迫于经费的拮据,但这并不是一个使教师培训陷于潦草和形式主义的理由。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即便校长是“巧妇”而教师是“米”,后者起码也应该是不断趋于优质的“米”。否则,学校这锅“饭”的味道肯定好不到哪里去!

为建立校长培训和教师培训之间满意的适配关系,有必要同对待校长培训一样,周密部署,精心设计教师培训。统筹兼顾使之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我国师资培训体系的根本动力。

转贴于

二、今后培训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一)宏观调控,政府行为、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校长管理制度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是办好学校的关键,其工作性质,目标。职责和工作方法等都不同于教师,对校长的管理应有别于对教师的管理。因此,各地县级政府应结合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宏观调控,建立起一套从选拔任用,到培养培训、考核晋升融为一体的切合本地实际的中小学校长管理制度。这方面,部分地区已经率先进行了改革实验。其中,上海市和山东省潍坊市实行的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就值得学习和借鉴。除此之外,还应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建立健全校长培训的管理制度,将校长参加培训的成绩作为职称评聘.调资、晋升、上级组织部门年度考核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同时建立培训经费保障机制,做到专款专用,切实解决校长参加培训的后顾之忧。只有这样,农村校长培训工作才找到了立足点,培训院校才能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对不同层次的校长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让现任中小学校长定期“加油”,“充电”,各得其所,相得益彰,从而使校长培训与管理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二)加强培训资源整合,构建以“人网”为主,“天网”与“地网”为辅的立体多元培训网络

所谓“入网”就是注重校长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发挥主力军作用,确保干训师资的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要构建这样一支队伍,农村校长培训机构应做到“一靠”、“二联”、“三加强”。“一靠”就是紧紧依靠本地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知名专家、学者,聘请他们为兼职教师。“二联”就是密切联系本地和外地知名中小学校长,把其任职学校作为校长培训考察实践基地。“三加强”就是加强对专职教师的培养。一是送出去进修学习,增强与各地校长培训机构的横向沟通与合作;二是派到中小学挂职锻炼,让其熟悉中小学实际,增强实践经验;三是加强培训教研和教学反思,及时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特点,探索新模式,不断开发课程资源,自编地方教材,走“教研培一体化”之路。“天网”与“地网”就是借助卫星电视、计算机互联网络、光盘等国家及先进地区的中小学校长培训的优质资源进行培训。同时加强本地区域网建设,逐步实现培训手段的现代化。

(三)以校为本,因人因校施训,探索个性化培训模式

校长培训是在职成人教育,其突出特征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因此,校长参加培训最直接的目的应是增强职业适应能力,能够解决在当前学校管理和办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农村由于地域广泛,参训校长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学校,遇到更多的是那些独一无二的个性化问题;又由于参训校长在文化素养,业务水平、管理经验存在着较大差异,对培训需要是各不相同的。因此,仅仅采取那种集中综合讲座的传统方式解决共性问题是很难满足参训校长要求的。经过调研和多年的培训实践表明,农村中小学校长最急需的是那种“为了学校”、“在学校中”、

“基于学校”的个性化培训。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正由“统一教材”、“统一课程”,“统一管理”逐渐向“多元”、“特色”、“校本”、“个性”转变。个性化学生的培养,离不开个性化教师、学校和校长;凸显学校自主权的校本课程开发、校本培训实施、校本教研开展,呼唤着校长的校本管理。主体意识强、充满个性的校长的成长与发展,又离不开个性化的培训。因此,以校为本,针对每位参训校长及任职学校自身的优势与劣势,设置不同的培训内容,采取多种培训形式,发挥校长主体意识和作用,因势利导,因人因校施训,应是今后提高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质量的必由之路。

(四)把握时代脉搏,丰富培训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前瞻性

家长学校培训心得体会篇8

“自从有了校长论坛,我的生活就多了份牵挂”

“自从有了校长论坛,我的生活就多了份牵挂,每天不上来看看心中就会有不踏实之感。休息日来不了(家里没电脑),心里就像失去了什么!”一位黑龙江校长如是说。黑龙江基础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以论坛形式,对校长进行网上培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突出表现为:校长从以前的“让我学”变成了现在积极主动地学;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兴趣浓厚,讨论的话题从古到今、从理论到实践。日发帖量在150条左右,校长的日浏览量在200条以上。

2004年秋,黑龙江省基础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以“校长发展论坛”为载体,对省市级骨干校长进行集中培训。该论坛从四个方面建构:专家谈校长发展,官员谈校长发展,培训工作者谈校长培训,校长自身谈校长发展。对同一问题,专家们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诠释,给校长们以宽广的思考空间,校长们反映效果不错。参训校长普遍认为这样的培训真正让他们长了见识,换了脑筋,应该多搞。一位农村校长说:“做校长11年来,我亲身感受到农村教育经费紧缺,资源匮乏,师资薄弱,生源减少等因素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如今,又面临税费改革、体制转轨、课程改革,深感困惑无奈、力不从心之时,参加了此次骨干校长培训,听了专家短短7天的讲学,似有拨云除雾、柳暗花明之感,收获颇丰、不虚此行。”

“校长论坛”是带有民间性质的校长培训组织所尝试的一种培训形式,对于校长的专业发展和信息交流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对正规校长培训组织和形式的有力补充。除了“校长论坛”以外,还有许多其他形式的民间校长培训团体,如“山西省中学校长协会”,“贵州省中小学管理协会”等,他们都定期举行研讨会,进行交流与探讨,让校长们在对话中激发思维、分享经验、探讨问题。“贵州省中小学管理协会”成立以来,按照协会章程规定,将接受培训而且培训合格作为入会的基本条件之一,同时把培训与经验交流及研讨作为主要业务内容。几年来,在协会开展的各项工作中,针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举办了六次学术讲座和四次中小学校长论坛,共1000多人次参加活动,协会逐步成为全省中小学校长交流经验、探讨改革与发展问题的舞台,同时也为教育主管部门决策提供依据,为中小学校长终身化学习找到一条新路。

向“问题”靠拢,向“实际”贴近

传统的校长培训,主要以听讲座、听报告等培训方式为主。专家深奥的理论讲解可能令校长们激情澎湃,但是总使校长感到距离工作实际有距离。许多校长培训机构负责人都对记者表示,下一阶段校长培训应进一步突出“问题”意识,进一步贴近校长的工作实际。

厦门市教育学院以问题为中心,进行“问题—小组”校长提高培训模式的探索,已取得初步成果。“问题—小组”学习模式的设计包括专题讲座、小组课题研究活动、教育考察与成效反馈四环节。专题讲座是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校长亟须解决的观念和管理中的问题,为了配合“问题—小组”的专题研究而开设专题讲座,目的是为校长深入研究问题做好理论准备。在听取专题讲座的基础上,学员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选择自己要研究的课题,按照相同或相近的原则自主地组成若干个小组,开展小组课题研究。其中,小组集中学习时间为10天,分散在一年以内。小组和个人的具体研究内容、计划、过程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由小组和个人自主确定,经过小组研究,培训单位审定之后执行,教师为小组研究提供指导、检查等。同时,为达到“以学促变”的根本目的,由相关部门要求学员培训回校一年后,须上交培训成效反馈材料一份,并申请培训单位对其进行考核。这一“问题—小组”学习基本由教学单位组织实施,而校长培训成效的鉴定由教学单位与市行政部门联合进行。

湖北教育学院为每期校长班确定两个到三个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围绕重点解决的“问题”精选理论性专题,强化政策性、操作性问题,突出“小班化”的专题研讨和校长之间的交流互动,较好地解决了校长们“想学的学不到,学到的用不上”的问题。校长们普遍反映:这样的培训,共同语言多,针对性强,解决问题的效果好。

针对性考察,在具体情境中提升自我

参观考察,是传统校长培训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新的形势下,这种培训模式也需要进行创新。辽宁省改变以往考察时一味追求到大城市、名学校去取经的做法,到与本学校各方面实际情况相差不多、在发展过程中又有可借鉴的经验的学校考察,或按校长职责不同,考察具有特色的学校。铁岭市在组织教育考察时,针对不同类型的校长班,选择相应的考察学校,如正职校长考察被誉为我国教育两大现象之一的衡水中学,教学校长考察大连市课改实验区的4所中学,村小校长考察时把村长及村支书请到学校跟随学习考察,使村干部切身体会到重视教育的重要性。

与短时间考察相比,浙江省宁波市则积极组织校长进行长期考察培训,组织开展了初中校长的分组易校蹲点活动,对150名初中正职校长、230名初中副校长进行易校蹲点分组,并制定了《初中校长易校蹲点规定》,就易校蹲点的组织、任务、要求等做了具体规定。同时,利用外地优质培训资源,组织校长异地培训,积极选派优秀校长到北京、上海、杭州等地挂职锻炼和培训。

想校长之所想,急校长之所急

一些省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培训管理上进行了积极的创新。福建省在培训班级管理上,实行按牌就坐,这既促进了校长相互认识,也方便了班主任考勤。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地区人口较分散,有些小学地处偏远,将校长集中起来进行培训一是比较困难,二是加重校长负担。为此,该县教师进修学校干训部采取分片集中,送教上门的培训方式对校长进行提高培训。干训教师深入到偏远乡村,在条件非常简陋的教室,有时甚至是在校长家的炕头上将新的理论、新的信息、新的观念及时提供给校长,完成了培训任务,保证了培训质量。

辽宁省辽阳市市内四区学校较少,单独开办培训班规模较小,为保证教学质量,同时节省时间和培训资金,该市四区教师进修学校联合起来,共同制订教学计划,相互交流办学经验,联合使用培训资金,聘请知名学者到本地讲学,花最少的钱,得到最佳的培训效果。

此外,在培养对象选择上,也在进行着不断拓展。如厦门不仅培训在职校长,而且培训后备干部、妇女干部、党外干部;不仅培训公办学校校长,也培训民办学校校长。云南省在优秀校长培训的基础上,也在加强贫困地区校长培训、义教工程校长培训、国际交流校长培训、省州联合校长培训与SDP校长项目培训,扩大了校长培训的覆盖面与受益面。

“菜单”呈现,让校长享受美味的培训“大餐”

为了充分发挥参训校长的主体性,增加他们的选择余地,一些省市开展了“菜单式”培训。浙江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在省级校长提高培训中,采取“主题组班、自主选择、滚动培训”的菜单式培训模式,并在全省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其具体做法是:

公开招标,择优上岗。在培训内容和组班教师的选择上,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结合形势发展和校长需求选择专业目录,在一定的范围内公布这一目录,向所有愿意并有能力完成组班任务的教师公开招标,并要求参与招标的教师在一定的时间内向专家小组提交教学计划,并回答专家小组的提问。经专家论证后,择优上岗,开设主题(专题)。

自主选择,主题组班。教学计划通过后,列出本年度培训主题(专题)菜单,向校长公布,由他们自主选择当年所要参加的主题班。要求校长在“十五”期间每年必须接受60学时的培训任务,同时对必修的内容由校长自择时段参加培训。

多次回归,滚动培训。这种“主题组班、自主选择、滚动培训”的模式,不仅能满足校长的需要,提高他们参训的积极性,还能让他们自择时段,较好地解决了校长培训中的工学矛盾。通过四年的实践,培训班学员的满意率达85%以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