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小学生心理咨询论文8篇

时间:2023-03-03 15:59:59

小学生心理咨询论文

小学生心理咨询论文篇1

关键词:精英教育 资金投入 人才匮乏 重要性

“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求询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需要解决问题并前来寻求帮助者称为来访者或者咨客,提供帮助的咨询专家称为咨询者。来访者就自身存在的心理不适或心理障碍,通过语言文字等交流媒介,向咨询者进行述说、询问与商讨,在其支持和帮助下,通过共同的讨论找出引起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的症结,进而寻求摆脱困境解决问题的条件和对策,以便恢复心理平衡、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进身心健康。”针对这一《心理咨询三级》中的概念,我们发现有这么几个细节和重点: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的求助者、心理咨询师、解决问题的办法。依照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我们发现小学学生心理变化剧烈,而且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针对这一学生主体的变化要求,我们发现心理咨询对于小学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其地位和作用不亚于知识的学习。

一、小学教育中心理咨询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问题

(一)功利性教育忽视学生心理咨询

我们国家的教育体制主要以精英教育为目标,这是体制问题,一时间难以解决。功利性教育最大的问题是针对的群体是一小部分精英,大多数普通学生或是差生则被忽视,这些学生要么依靠家庭教育的依托完成学业,要么依靠自身不断发展的学习能力改变认识完成学业,而对于如何做到更好的问题,很多学生表现出茫然和无知。经验性问题不可回避的要引用心理咨询来解决。正确引导学生看待自己的问题,正确看待贯穿于整个未成年阶段的各种问题,需要心理咨询师正确的判断和引导,才能帮助孩子们走上正确的人生轨迹。

(二)心理咨询专业人才匮乏

我国现有心理咨询师的培养多为半路出家。也就是教育专业是一个条件,本科是一个条件,然后就可以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通过全国等级考试可以获得相应的心理咨询师资格。这一培养模式对心理咨询师队伍的扩大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对于心理咨询师的质量很难被认同。因此,学习结束能够真正承担心理咨询任务的专业人员还是非常匮乏。

(三)小学教育心理咨询资金投入过低

现在各个小学依照教育部规定已经配备有心理咨询辅导员,但心理咨询辅导员配备的数量和实际学生数非常悬殊,几个教师要完成大量的心理咨询工作显然难以胜任,而每所小学在心理咨询投入的资金都是有限的,少量的资金要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显然是杯水车薪。

(四)心理咨询辅导等同于科学学习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幸福生活的前提条件。我们学习的根本目的从个人来讲就是为了将来能够幸福的生活,这是人本体现。但是,目前小学在应试教育体制之下,很难对不直接产生学习效益的心理咨询有足够重视,而真正发达国家对于心理咨询的认识等同于科学知识的学习。最近的新闻10岁的女学生摔打1岁的孩子,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心理问题最终导致悲剧发生。因此,小学生也需要健康的心理,逐步在社会成为一种共识。

(五)心理咨询相当于教育的支柱

心理咨询的重要性高度,我们可以说是教育的支柱。而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正规教育的开始阶段,是情商,智商逐渐提高的重要阶段,是学生们建立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一步,在这人生最重要的阶段,在小学学校中建立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走出心理上的困境,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所以我们说小学心理咨询是教育的根本支柱。

(六)心理咨询可以让学生学习事半功倍

心理咨询是和学生一起发现个人问题的根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达到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可见,心理咨询可以让学生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一名学生梳理了自身的各种问题,找到了自己困惑的原因,并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努力完成了对于自己的重新定位,通过不断努力快乐的学习和生活,这样一种动机明确,自信心充足的学习状态,对于学习本身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

二、实证分析

(一)调查依据

针对小学心理咨询开展状况以及学生满意度,我们设计相关联性问题请学生填写表格回答。问卷设计,依据合理性、一般性、逻辑性、明确性、非诱导性原则制定。力求通过问卷系统调查小学心理学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度。问卷针对4到6年级(年龄9-12岁)小学生制定。调查问卷发放100份,男女生各占50份,统一发放统一回收,调查结束收回有效问卷98份。

(二)调查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得出(参考附录《调查问卷》):

针对问题2:你知道心理咨询吗?有高达92%的学生回答知道。这说明小学心理咨询的普及程度非常高,是一个好的开端。

针对问题3:你去心理咨询的频率如何?我们发现有95%的学生基本不去做心理咨询。这说明我们小学工作在某种程度上的不到位。因为,学生知道心理咨询不等于重视自身心理健康。只有学生重视心理健康才是心理咨询的真正目的。

问题4你对心理咨询水平有何看法?这一问题的回答比较平均的统计结果反映出,小学心理咨询水平仍然有待于提高。

问题5您一般心理咨询的时段是?这一问题显示出,学生对于心理咨询的需要是随时而迫切的。他们选择时段往往注重于自身的需要,而不是小学规定时间。

问题6您选择心理咨询的原因是(可多选)?学生倾向于学业的咨询占到大多数。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一结果就断然说学生基本不存在其他问题。基于心理学复杂的系统,针对这一问题的解读我们只能说:学生对其他问题的心理咨询意识还比较低,这和中国传统文化等各种因素有直接的关系。

问题7你认为心理咨询的内容有(可多选)?这一问题验证了问题6的结论,进一步说明在学生当中对于其他问题的心理咨询还没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问题8你每月利用心理咨询梳理自己问题的时间有多少?这一问题统计结果显示,学生普遍存在心理咨询需求。

问题9对于学校心理咨询,你不满意的问题出在哪里?我们发现这一问题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对于心理咨询的水平普遍存在一种不能解决自身问题的看法。

综上所述,我们依据统计显示结果可以初步判断,在针对心理咨询问题的认识方面,小学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其中重要原因是学生不能只是知道心理咨询的名词,更为重要的是要能够让学生充分运用小学心理咨询资源。而针对心理咨询的水平问题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实现质的飞跃,这需要一个漫长积累过程。针对小学心理咨询的重要性我们从调查中可以看到,大多数学生对于心理咨询师是有需求的。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心理咨询在小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应该等于或大于自然科学的学习,这样才能发挥小学真正人本文化的文化内涵。

三、小学教育中心理咨询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认识的几点建议

(一)充分注重小学教育中的心理咨询辅导

学生问题千奇百怪,心理咨询师面对学生问题没有固定和统一的方法。有这样一个教师咨询事例:一名学生由于对自己期望很高,但是成绩总是不理想,出现了轻度的抑郁,这名学生找到心理咨询老师,当老师了解了情况以后,在地上画出了两条相隔很远的线,要求学生从这一条线立定跳远到下一条线。很显然,即使是体育系的学生也无法完成这一任务,学生提出无法完成。但是老师这个时候为了强调,刻意的疾言厉色的要求学生必须要跳过去,学生无奈的看看两条线,又看看老师,继续说自己无法完成。老师这个时候问学生:“你的问题和这两条线有什么区别?”学生一下子醒悟过来,原来自己对于自身难以完成的目标设定太高了,一下子解决了学生的心理问题。当然我们不得不说这位老师是一位智慧的心理咨询教师,但是,这位优秀的心理咨询教师是在小学给予充分重视心理咨询的前提下,完成了类似这样的很多工作,因此,小学对于心理咨询的重视,才有老师发挥能力的空间。

(二)注重小学教育中的心理咨询师培养

小学教育中需要真正的心理咨询师。我们所说的真正的心理咨询师是那些受过系统正规教育的心理辅导老师,而不是临时学习的老师。这是因为,学生问题很有可能关系到一个人整个的人生,所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理念

建立和完善小学心理咨询理念是我们国家从根本上认识心理咨询的一个途径,只有小学先具备完善的心理咨询理念,培养出的学生才有可能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给予心理咨询足够的重视,才有可能进而影响到下一代人。

小学心理咨询的作用和地位关系到一所小学人本主义文化的深入程度。其重要性不亚于自然科学,而其地位起码和自然科学等同。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既有能力做事,也有能力做好一个全面健康的人,这样的人对社会和国家才能真正起到推动和建设作用。

参考文献

[1]钱铭怡.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在中国的发展,转《当代中国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李维.心理学百科全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1445-1446.

[3]汤宜朗,许又新.心理咨询概论[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9,20.

[4]郑日昌,陈永胜.小学心理咨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附录

心理咨询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我们的调查是针对小学心理咨询的一次普及性问卷调查,不会影响到大家的成绩和生活。所以请大家放心答题,谢谢同学们的配合。

1.你最喜欢的一门课程是__。

2.你知道心理咨询吗?()

A.知道B.不知道C.无所谓

3.你去心理咨询的频率如何()

A.一周多次B.大约一周一次C.基本不去

4.你对心理咨询水平有何看法()。

A.很有效B.基本有效C.无效

5.您一般心理咨询的时段是()。

A.放学以后B.老师叫我的时候C.双休日

6.您选择心理咨询的原因是(可多选)()

A.有完善的引导措施B.能有效解决我的学习问题C.拥有很亲和的氛围

其他

7.你认为心理咨询的内容有(可多选)()

A.学业成绩B.人际交往C.自我提高

D.喜欢心理咨询E.其他

8.你每月利用心理咨询梳理自己问题的时间有多少()?

A.一个小时B.2-3个小时C.更多

9.对于学校心理咨询,你不满意的问题出在哪里()?

A.不能说服我B.解决办法和我的问题不是一回事

C.时间太少,无法满足需求D.其他__

很不满意 不满意 一般 满意 很满意

10.学校心理咨询满意度情况

11.你对学校心理咨询的质量

12.你对隐私的安全性

13.你对心理咨询的时间便利情况

14.你对心理咨询老师的服务态度

小学生心理咨询论文篇2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26名心理咨询师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调查法及访谈法。

2研究结果及分析

2.1自信心问题

调查表明(见表1),多数咨询师对自己刚走上工作岗位时的工作能力的判断并不太有自信心。有关研究也表明,76.12%心理咨询师有难以胜任专业工作的感觉[2]。

2.2 存在问题

根据问卷调查,心理咨询师觉得刚走上心理咨询师岗位时面临的问题中,大部分心理咨询师认为最主要的是洞察能力欠缺,其次是心理咨询技巧的不足,最后是知识面过窄。此外还有领悟力不够,挫折承受力不足。

2.2.1 洞察能力欠缺

无论是个别心理辅导还是团体心理辅导,观察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要求。在访谈中,咨询师认为洞察能力至关重要。多数咨询师认为,优秀的咨询师首先要具备良好的洞察力,能在来访者一走进咨询室通过观察来访者的外在情绪表现感知到来访者当时的基本心态。在咨询的过程中,通过来访者的一举一动觉知来访者的所思所想。咨询师也认为,大多数来访者在心理咨询的初期对咨询师大多处于试探阶段,对咨询师存在不信任感,其较深层次的内心的想法一般很难直接向咨询师表露出来,此时需要咨询师细心的观察、体会。具备良好洞察能力的咨询师从来访者的一举一动中可以洞察到来访者当时的心理状态,以及来访者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能清晰感受到来访者的咨询动机,从而使心理咨询的效果事半功倍。

2.2.2 心理咨询技巧的不足

无论从调查还是访谈过程,咨询师大多认为心理咨询技巧是咨询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一个内容。心理咨询过程会运用到各种各样的技术,如开放的技术,倾听的技术,面质的技术,表达的技术,结束的技术等。这些技术的掌握得如何对做好心理咨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心理咨询的初期、中期,还是结束时,均和咨询技巧有关。咨询师认为,掌握良好心理咨询技巧的咨询师,在初期能充分激发来访者的咨询积极性,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使来访者在较短时间内对咨询师进行较深层次的表露,提高咨询的效率;而对来访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出现的阻抗,咨询师能充分利用咨询技巧进行处理,使咨询继续进行;同时面对谈话过程不着边际的来访者,咨询师可以更好地把握谈话的主题,引导来访者回归到咨询的主题中来。面对各种不同性格、不同来访内容的来访者,灵活运用不同的咨询技艺,解决各种各样来访问题,避免咨询的失败。

2.2.3 知识面过窄

在访谈中,咨询师认为在咨询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来访者,这些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常提出一些咨询师没有预料到的问题,有些问题和咨询主题有关,有些问题尽管和心理咨询的主题没多大关系,但如果咨询师能很专业地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也有助于增强来访者的信任感,从而有助于建立牢固的咨访关系,有利于心理咨询的进行。因而,咨询师在面询过程中,常会发觉自己的知识面不够,在应付来访者各种各样问题时常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有些咨询因此不得不中断,影响咨询的顺利进行。因而,咨询师觉得除了专业的知识外,咨询师们还得在平常多看些书,了解各方面的知识,不一定专业,但一定要广泛。这样面对来访者提出的各种各样问题,咨询师均能较好地应付。

2.2.4 咨询领悟力不够

根据对心理咨询师的访谈,咨询师觉得咨询领悟力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咨询过程的领悟;二是对心理咨询理论的领悟。两方面的领悟对心理咨询师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是挫折,这些问题对咨询师的影响具有消极的一面,如咨询的失败、对心理咨询师自信心的打击等,但同时它也具有积极的一面,这些问题对咨询师本身咨询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当然,积极的一面就需要咨询师具有较高的领悟力,能从失败的个案积累中看清失败的原因,从而不断积累咨询的经验,提高咨询的水平。然而如果领悟力不够,则咨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多对咨询师造成的是打击,失败无法成为成功之母。赵静波、季建林研究也表明,14.18%的人有过被虐待的经历(其中男性为13.18%,女性为15.17%[1]。

2.3 大学心理学课程在心理咨询工作中的作用

调查表明,大学期间学生所学心理学课程总体上对咨询师的心理咨询工作能力培养所起作用一般。其中从事心理咨询师工作在5年以上的均认为所起作用一般,而5年以下的咨询师有的认为起很大帮助,有的认为没多大帮助。在访谈中,拥有5年咨询经验的咨询师认为,大学期间的课程对心理咨询工作的帮助主要是提供基础理论及一些最基本的咨询技能技巧,但在咨询技巧的深入及演练并最终让学生掌握方面有所欠缺,毕竟心理咨询不同流派其技巧也千差万别。对于一些最新引进的心理咨询工作方法,学校也基本没有在这方面进行授课。而刚走上心理咨询工作岗位的咨询师认为帮助很大,学校的授课已经把他们引进了心理咨询的大门,对学校也只能提供基础的教育,以后咨询水平更多还是需要依靠再培训。咨询师认为其对心理咨询工作帮助不是很大的理由主要是,他们走上心理咨询工作岗位后,其角色需要更好的转化,由学生的角色转化为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在转化过程有一定困难。同时,在工作中忽然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咨询个案,不能很好地进行解决,从而对自己在学校所受咨询能力的培养有所质疑。

3对策

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咨询实践操作能力呢?通过调查及访谈,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操作:

3.1 心理咨询技巧的演练

心理咨询技巧是咨询师最感不足的地方,因而学校应该在这方面分配充足的时间。授课教师在讲授完心理咨询的理论及咨询技巧后,应该组织学生设计心理问题,并分二小组进行技巧演练,一个当来访者,另一个当咨询师,并进行角色转换。演练完后,教师根据学生演练过程呈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点评、总结,并在下阶段再次进行演练、提高,直至学生基本掌握咨询的技巧,能对来访者提供基本的咨询。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心理咨询师或者来访者的感受,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较熟练地掌握心理咨询的技巧。

3.2 专业见习

学生毕竟缺乏心理咨询的经验,许多心理障碍现象只能停留在视频或书本中,而现实中却很少能遇见,因而,只能通过专业见习,在精神病医院或医院精神科中通过观察、接触具有各种心理障碍的的患者,才能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各种异常的心理现象,也才能真正体会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的医别,在以后工作中能清楚判断出什么样的来访者不属于自己的咨询范围。

3.3 义务心理咨询

培养心理咨询经验对学生心理咨询能力的提高同样重要。学校可组织学生参加义务的心理咨询。在咨询过程中,学生能够较有效地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将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与技术方法充分应用于心理咨询实践中。在义务心理咨询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一定的心理咨询经验,同时也感受到做心理咨询师的辛苦及不易,也觉察到自身心理咨询水平的限制,从而在以后的学习时间里能更专注于自己的专业学习。

3.4 观看别人的心理咨询

咨询师认为,看别人心理咨询的全过程对心理咨询能力的提高作用显著。学生通过观看一些高水平咨询师的咨询过程,可以从建立咨访关系、咨询技巧的运用、咨询阻抗的处理、作业的布置及咨询结束的处理等多方面产生深刻的体会,并对别人的心理咨询过程进行深入反思,从而也从中受益,提高自己的咨询能力。

3.5 小组讨论

咨询师认为,小组讨论也是学生心理咨询能力提高的一条重要途径。小组讨论中,小组成员可对某个心理咨询个案进行探讨,集中小组成员的集体智慧,共同解决现实中的咨询个案。当然,在小组讨论中要有教师的指导,教师根据小组成员讨论的结果协助学生进行分析,总结。国内学者张丽宏等人的研究也表明,组织学生之间进行模拟心理咨询及义务心理咨询,培养心理咨询经验等方法对提高学生心理实践能力起着较大作用[2]。

4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社会对心理咨询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人们也越来越关注生活的品质,从而也更重视心理的健康。培养合格的心理咨询工作者可以更好地帮助相关人群提升心理素质,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但反过来社会对心理工作者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培养合格的心理工作者,提高其心理咨询的实践操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小学生心理咨询论文篇3

[摘要]经过20多年的努力,心理咨询在我国高校有了长足的发展,呈现多元化、职业化、生态观的趋势。然而,我国高校心理咨询也存在着忽视发展性心理咨询、发展空间狭窄且不平衡、咨询师素质参差不齐、咨询师难以贯彻伦理道德、难以把握本土化与国际交流等问题。可以通过注重发展性心理咨询、完善心理咨询网络、强化心理咨询师的伦理道德意识、进行心理咨询本土化的探索等对策促使心理咨询在我国高校健康稳定地发展。

[关键词]高校心理咨询;现状;问题;对策

高校心理咨询,是由受过专门训练的咨询者,运用心理学理论与技术,通过语言及非语言的交流,给予来访学生帮助、启发、教育,使来访学生改变自己的认识、情感、态度,解决其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而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改善。心理咨询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的职业指导运动、心理卫生运动和心理测量运动,且与以卡尔•罗杰斯为代表的非医学、非心理分析性质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崛起有关。1987年以后,我国社会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使社会群体时常处于高压环境中,使他们的心理健康受到了影响。为改变这一状况,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人士大力支持和倡导开展心理咨询。由此,一些大型综合医院开设了心理咨询门诊,高校设立了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社会上的心理咨询机构也陆续出现。相关研究显示,在我国,心理问题主要是由多种因素所引起,并导致个体产生情绪问题、社会适应困难及心理障碍。我国高校心理咨询还处在发展初期,还需要克服不少困难、完成大量工作,才能保证心理咨询稳健发展。

一、我国高校心理咨询的现状

(一)职业化。2001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试行)》、2002年《国家职业大典》将心理咨询列入其中,为我国心理咨询职业化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心理咨询相关法律法规的提出、心理咨询理论研究成果的增多、咨询机构的增加、咨询师队伍的扩大,都加快了高校心理咨询发展的脚步。

(二)多元化。现今社会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心理咨询也逐渐打破学派限制,向多元化发展。高校中,越来越多的咨询者从多元的角度考虑来访学生的成长背景、人格特征以及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在不同的咨询阶段采用折中或整合的心理咨询理论与方法对来访学生进行心理干预。付艳芬等(2010)研究发现:心理咨询师运用的理论以整合理论为主。

(三)生态观。有专家提出了2l世纪高校心理咨询发展的生态观趋势。生态观主要涉及学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为心理因素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进而决定学生的行为。在心理咨询中遵循生态观,就需要咨询者把促进来访学生的心理成长和改变学生的外在环境作为咨询的目标和方法,二者相互协调,才能取得较好的咨询效果。

二、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发展性心理咨询。现代社会,发展性心理咨询已成为心理咨询的主流,因为它更能帮助来访者完善人格、适应社会生活。然而,我国心理咨询最早出现在精神病医院中,带有浓厚的医学色彩。在其影响下,高校心理咨询师往往注重以矫治功能为主的障碍性心理咨询,忽视了能提高来访学生心理功能的发展性心理咨询。另一方面,在对心理咨询师的培训中,测验题目通常是让学员判断案例中来访学生属于哪种心理问题,需要用哪种疗法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很少出现要求帮助来访学生进行生涯指导、完善人格的题目。

(二)心理咨询发展空间狭窄且不平衡。我国心理咨询发展的空间较为狭窄。以社区为例,关于心理咨询知识的宣传力度较小,居民出现心理问题时很少会想到去社区开设的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帮助。在企业,管理阶层多注重企业的效益和员工的业绩,难得邀请心理咨询师对员工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在高校,虽然学校会安排一些心理咨询的课程,但上课的对象限于心理专业的大学生。此外,心理咨询发展不平衡。拥有专业心理咨询中心和咨询者的高校主要集中在大中型城市。在偏远的乡镇和农村,人们对心理咨询还很陌生。当高校心理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来到偏远地区进行社会实践时,往往难以取得当地居民的信任。

(三)心理咨询师素质参差不齐。心理咨询师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例如美国要求心理咨询师具有哲学博士、教育学博士或临床心理学博士的学位。但在我国,很多中小学和高校的心理咨询师多数来自思想政治工作的队伍。他们缺乏必要的心理咨询知识和实践经验。对于那些取得心理咨询资格的人来说,也很少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看待心理问题时难免浮于表面。陶金花(2011)研究发现,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偏少;咨询者以兼职为主,经验缺乏,专业技能有待提高。

(四)心理咨询师难以贯彻伦理道德。高校心理咨询师虽然知道在咨询过程中须遵守保密原则,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无法完全遵守,有时会在与其他人(例如来访学生家属、教师、同事)的交谈过程中泄露来访学生的情况。因此,如何让心理咨询师自觉地将道德认知外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将是今后提高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素养的一项重要工作。

(五)心理咨询难以把握本土化与国际交流。我国高校心理咨询面临这样一个现实:心理咨询服务的对象是中国大学生,或多或少地都受到传统儒家文化的熏陶,然而咨询中所使用的理论与方法都来自于深受基督教文化影响的西方,这两者之间的文化差异不容忽视。因此,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应从我国特有的文化背景出发,不但要借鉴西方心理学的优势,还要提出更适合解决中国学生心理问题的理论与方法。尹可丽等(2009)研究发现,我国心理咨询师运用的方法大多来自于国外,本土化和本土的方法极少。另一方面,我国高校在研究学生心理时,缺乏与国外同行的适当交流,较少借鉴国外较为完善的研究经验。

三、对策

(一)注重发展性心理咨询。高校心理咨询包含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判断、及时有效的调试疏导,以及更重要的发展性或适应性心理咨询。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应明确发展性心理咨询的重要性,定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心理健康知识;通过心理测评系统建立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档案,为该群体的生涯规划提供依据,同时根据团体的特性开展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如职业生涯规划训练和人际交往训练等。如果高校心理咨询师遇到心理问题较为严重或来访多次情况无法好转等情况,就需要进行转介。

(二)完善心理咨询网络。针对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发展空间狭窄且不平衡的现状,需要完善心理咨询网络,加大心理咨询的宣传力度。高校需要建立心理咨询中心,聘用心理专业且咨询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主要针对学生的学习、人际、恋爱等问题开展合适的咨询。高校也可以借助社会心理咨询机构、电话心理咨询、网络心理咨询和社会工作者帮助更多的学生以及社会群体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凭借自身的工作优势,社会工作者可以了解存在心理问题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实践情况,获知心理咨询师难以深入的细枝末节,与学生进行平等温和的沟通交流,从而帮助学生解决校园生活中的难题矛盾,锻炼其自主适应的能力。

(三)强化心理咨询师的伦理道德意识。对心理咨询师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将心理咨询的伦理道德内化为咨询师的自身意识,促进其在咨询中外化为具体的道德行为,以保障来访学生的权益,使心理咨询健康有序的进行。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需要坚持“去标签化”,将学生当做只要稍微给予帮助指导,便能不断进步、超越自身极限、开发无尽潜力的个体,引导学生掌握步入社会所需的知识技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其在家庭、校园甚至社会中的位置,进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进行心理咨询本土化的探索。高校心理咨询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适合程度采用不同的方法,也要探索本土化的方式。第一,深入探寻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益的心理学思想。如道家的无为思想主张顺应自然;老子思想中的哲学态度能为来访学生提供心理辅导;中国的传统医学包含许多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践。第二,以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为参照,对西方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改良,使其能够适应我国高校的具体情况。

参考文献:

[1]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心理学大辞典(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3]范青,季建林.中国心理咨询的发展及现状[J].上海精神医学,2006,18(1).

[4]BIO国际组织教材编写组.心理咨询与治疗实战教程[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

[5]孔巧丽,徐大真.中国心理咨询师专业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8,18(4).

[6]刘时勇.中国心理咨询业发展趋势展望[J].前沿,2008(1).

[7]付艳芬,黄希庭,尹可丽等.从心理学文献看我国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的现状[J].心理科学,2010,33(2).

[8]李翠云,诺敏.中国心理咨询发展概述及工作体会[A].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呼和浩特,2010.

[9]陈家麟,夏燕.专业化视野内的心理咨询师培训问题研究———对中国大陆心理咨询师培训八年来现状的反思[J].心理科学,2009,32(4).

[10]朱亮,刘晓艳.我国心理咨询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1).

[11]陶金花.社会心理咨询的现状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9).

[12]马彩霞.透过中西文化的差异看中国心理咨询的本土化[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13]尹可丽,黄希庭,付艳芬.从心理学杂志相关文献看我国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的现状[J].心理科学,2009,32(4).

[14]李黎.我国高校心理咨询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研究[J].高教学刊,2016(4).

[15]张信容.发展性咨询———大学生心理咨询的主要模式[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小学生心理咨询论文篇4

关键词:高校 网络心理咨询 问题 对策 构建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6-154-02

1 网络心理咨询的简介

有关网络心理咨询在国内外还没有统一的概念,但一般来说网络心理咨询是咨询师以网络为载体,利用心理学及心理咨询的知识、技能来帮助来访者解决来访者心理的困扰,使其能够更好的工作、学习及生活的技术和方法。它一般采用即时性和非即时性的模式来帮助来访者走出困惑,提升自己。网络心理咨询具有传统心理咨询不可比拟的优势,如方便快捷、及时、互动、安全、保密、不受时空限制等等优点,同时也存在信息传递方式受限、资讯不完整等不足。

心理学家预测,在未来的10年里,网络心理咨询将成为全社会快速增长的服务领域之一。网络咨询之所以发展的如此迅速,与广大学生的内在需求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构建网络心理咨询时,要充分关注广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做到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2 高校开展网络心理咨询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分析

2.1 可行性分析

高校开展网络心理咨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从构成网络心理咨询三要素的咨询师、来访者和网络平台的构建即可表明。

首先,高校有着稳定的和高学历的咨询教师队伍。从近几年的情况看,学校专职心理教师的进入门槛很高。本硕心理学系的学生才有资格进入,咨询师们理论基础知识扎实,学科底蕴深厚;即使兼职的学校咨询师,必须通过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学习完成相关的理论和实践课程并通过国家或学校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认证考试才能获得心理咨询证书,持证上岗。学校心理咨询教师所具备的心理学及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能,为其帮助来访者达成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成长提供了知识和技能的保障。相较于社会上开办的网络心理咨询,其选聘咨询师的专业训练大都比较缺乏,而且欠缺资金的支撑难以使之一如既往地维持下去。而高校咨询师所做是本职工作,有充足的时间和资金保障。

其次,高校心理咨询的来访者主要为学生,还包括家长和教职工。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对单纯,咨询所涉及的问题相对社会上的来访者不是那么复杂。且咨询师的咨询坚持以人为本,并注重技巧和方法,能使来访者感到自己是被人关心和理解的,这样更有利于咨询的进行。而学生家长的咨询主要也是围绕其孩子的各种困扰协助进行调整和适应,家长爱子心切,通常能够予以很好的配合。当学校的心理咨询师会同学校其他教职工一同探讨帮助学生成长的课题时,也主要聚焦在学生当阶段的发展课题上。因此,学校咨询相对于社会上的心理咨询所接触的人员及咨询的问题都不那么复杂。

还有,高校的校园网建设很受重视,它由强大的专业网络技术人员进行校园网的维护和更新,也拥有充足的建设维护资金来源。尽管网络仅仅是咨询的载体,网络咨询的开设仅仅是校园网络的一部分,但是如此的硬件条件对开展网络心理咨询还是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和支持。另外大学生普遍使用电脑,这为网络心理咨询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前提。

2.2 必要性分析

学生的内在要求所需。根据调查显示:我国网民中,高校学生占了63.3%,而高校办的在线心理咨询站点却很少,与我国目前的高校在校生人数极不相称。因此学生的广泛需求使建立高校网络心理咨询势在必行。因此,学生的内在需求是促使和推进网络心理咨询开展的重要动力。

网络心理咨询及时性内在优势的体现。此特点更有利于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心理问题常常是积累发展而成的,当心理压力长期得不到释放,刚开始出现的心理困惑没有得到有效的调整,很可能在某个“撞针”因素之下导致心理问题的最终爆发。网络心理咨询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学生心理问题积小成大的可能性,也降低了心理问题被最终“引爆”的概率。因此,网络心理咨询的及时性促使它的开展成为必然。

学生的惰性的摆脱。网络心理咨询的便捷性,使学生不用跑到咨询室即可随时预约进行咨询,且不受地点的约束和限制。如此一来,大学生也不至于有“为一点小问题而进行面谈的劳师动众”的顾虑了。因此,网络的方便和快捷能够很好的满足他们的要求。

3 高校构建网络心理咨询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3.1 网络心理咨询方式分析

网络心理咨询的开展的主要形式有:即时性咨询包括网络文本咨询及在线咨询;非即时性咨询包括电子邮件咨询、BBS及网上留言咨询。笔者以为,各家各派大力宣传某种方式最好、最有效,而没有关注如何去整合。

例如在线文本咨询,即当事人和咨询师约好时间,以文本为载体在网上所进行的交流。它有着不可比拟的好处:在咨询过程中,它给来访者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整理文字,理清思绪,组织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也是转变的开始。来访者变为更主动的寻找问题的原因,而不是一味被动的等待咨询师的询问。这一过程本身对来访者就有治疗心理问题的效果。同时在线文本咨询也给新手咨询师带来了方便,降低了他们刚刚开始咨询的焦虑和不安。但咨询交流的过程中,由于双方看不到对方的表情,咨询师无法更好的表达自己的共感,无法让来访者更好的体会到咨询师对她的关心,以及文字本身会产生一种生硬的感觉。这些都不利于咨访关系的建立及咨询效果的达成。

限于经济条件的发展,笔者以为高校使用非即时性咨询和即时性的文本咨询较为有利,这是由于大学生所处的环境所决定的。虽然即时视频咨询效果会更接近于面谈,了解来访者的非语言信息,然而大学生所处的寝室、电子阅览室等,这些都限制了视频的使用。虽然家里环境会好些,然而他们害怕父母随时出现,这些让他们感觉文本咨询会更加的安全和保密。咨询模式可以根据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咨询情况和环境而定,关键是有利于咨询的效果。因此似应采取各种方式的综合使用,采集各种方式的最大优点加以利用,将达到取得良好的咨询效果。

3.2 网络心理咨询的特点分析

网络的匿名性是大学生以匿名的身份登录,可以在一个轻松自如的网络平台上暴露自己,有利于减轻大学生来访者的顾虑,使之敞开心扉,真实详细地陈述自己的困惑。这确实对大学生的发展带来了好处。然而匿名性、虚拟性却是把双刃剑。它带给人们便利、好处的同时,同样也给大家带来很多不可避免的麻烦。如造成网络咨询的混乱。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学生随便注册一个账号即可进入;由于它的虚拟性,有的学生把上网当成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即使他们做出一些有损道德的事情,也是无从查询是谁所为。这样不仅造成的

咨询师资源的浪费,也造成网络咨询的不安全。

实行匿名制,如果来访学生的咨询态度比较认真,会有利于咨询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咨询效果的实现。但即使是其态度认真,咨询中,来访者自己看不到或者不愿意直接深入的面对问题,造成来访者仅在表面现象上来回绕圈子。若咨询师向来访者发出挑战,这很可能会造成个案的逃逸。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来访者会更换新的咨询师,如此下去,不仅不能充分、合理利用咨询师的资源,同样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实行匿名制,若出现咨询师发现求助者情绪不对的情况,由于不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而难以跟踪治疗。同样,对于有自杀或者他杀念头、有受虐或暴力倾向、出现幻觉等情况严重求助时,咨询师则根本无法实现有效干预。

因此,在此情况下实行完全的匿名制最终则不利于网络心理咨询的发展,笔者以为实行半实名制会更有利于网络心理咨询的构建、秩序的稳定与规范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更好地优化咨询师资源。所谓半实名制,即限制学生以自己的学号登陆,密码由其自设。咨询进行之时,一旦咨询师发现学生有紧迫的消极倾向,可以通过信息总库查出当事人,以给予紧急救助。当然学生以学号登陆,具体的学生,咨询师在咨询时是无法得知的,查询必须通过信息管理人员方可实施。实行分权的方式,既保护了学生的隐私,让学生尽情地以匿名的方式进行咨询,除去其心理负担,又可以充分保护学生的安全。然而若是这样做,则学校的信息系统则要重新更新,重新设置。虽然起初有些麻烦,但为了改变网络心理咨询中的困境,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4 构建和实施好网络心理咨询的保障分析

4.1 就宏观而言,制定和完善网络规范及网络心理咨询的规章制度

网络心理咨询的构建是建立在网络这样一个虚拟的平台之上。若要使之有序、高效地进行,首先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及规范。首先,从法律上对网络环境进行管理。建立和完善立法、司法与执法机构,并建立网上监督机制,保证网络规范要求的实现,预防网络的失序。其次,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增强网络主体的责任感、引导学生自觉养成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的习惯和品质。同时促使咨询师和大学生把网络规范内化为自己的道德需求,成为习惯性的思维方式,指导其自觉行动。在遵守规范的前提下能够充分享受最广泛的资源和最大限度的自由。

4.2 加强网络心理咨询的理论研究

网络咨询中所使用的咨询技术除了传统咨询中的技术,还需要进一步探讨与发展的网络心理咨询的专门技术。因此,网络心理咨询中遇到的问题,如匿名性的问题等,可能会导致网络咨询的混乱,却无从很好地应对。因此,要加大理论的研究,在引进西方理论与实践成果的基础上,也要不断地进行本土化研究,否则,单纯的引进,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4.3 循序渐进开展实践性的建设

小学生心理咨询论文篇5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专业;咨询心理学;校本课程建设

咨询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咨询的理论、咨询过程和咨询技术的科学。作为一门心理学专业的重要课程,咨询心理学在不同学校的建设中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但也有很大的差异性。为了适应不同高校的办学特色及人才培养的目标,其课程设置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必然有其特殊性。探索符合我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咨询心理学特色课程建设,是研究者的核心任务。

咨询心理学课程建设的依据

符合中国实践的需要目前,咨询心理学课程中所介绍的理论和方法多以西方文化与主流价值观作为依托,对心理咨询结果的解释常常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就使得西方的理论与技术在应用于中国时,往往不能很好地解释中国人的心理问题,存在明显的局限与不足。通过课程内容的调整与完善,在咨询实践中,增加并融入中国文化色彩,培养出能解决中国人自己心理问题的人才是该课程建设的重要依据之一。

学校办学特色的需要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面向全国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始终坚持服务职教的办学定位,以特色兴校,坚持“动手动脑、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这就意味着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办学目标应该服从学校整体办学特色的要求,面向职业教育,培养能够在职业技术学校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因此,在课程实践中,将服务对象定位为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在教学内容上应考虑如下内容:各年龄段职教学生的心理特点,常见的心理问题,影响学生心理问题的成长环境,适合于该年龄段的心理咨询会谈语言与治疗技术等等。

应用心理学专业发展的需要从学科性质来看,咨询心理学不仅仅是一门理论性课程,而且也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应用课程。因此,从专业整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应该改变原先心理咨询课程重理论、轻应用的现状,加快培养心理咨询类的应用型人才。从学科发展的外部环境来看,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经济发展、社会变革迅速,各类人群都面临着极大的社会压力,对心理咨询师的需求增长迅速。为了适应这种发展趋势,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1年确立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制度,加快了我国心理咨询职业化的发展。在社会对心理咨询专业从业者需求旺盛的大环境下,正是加快应用心理学专业发展的大好时机。综合内外因素,课题组认为突出操作性和应用性是本课程建设的重要依据,把心理咨询课程建设和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结合起来,探索适合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是该课程建设的重要目标。

学生个人成长的需要作为咨询心理学这门课程的受体,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对课程的建议和需要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和采纳。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讨论,总结出学生两方面的主要需求。首先,希望改变枯燥的课堂听讲和理论学习方式,融入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和实践操作环节,提高心理咨询的应用能力。足够的信息量,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提高应用能力,是该课程建设不可或缺的环节。其次,通过咨询心理学课程的学习,能够解决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困惑,提高应对压力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个人发展和成长,形成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和谐融洽的氛围。学生的需求与课程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在培养心理治疗师过程中,自我成长是不可缺少的内容,通过课程学习,帮助学生深刻了解自我心理,包括个人心理动力特点、价值观念及行为模式等,应该成为该课程建设的依据之一。

咨询心理学课程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意图和指向。结合咨询心理学这门课程自身内容与课程建设的四大依据,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咨询心理学课程的培养目标是:通过系统学习心理咨询理论和原理,使学生灵活掌握心理咨询的方法和技术,促进学生个人自我发展和成长,成为面向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能够解决他们实际心理问题的、理论与应用并重的、全面健康发展的优秀心理咨询人才,获得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

咨询心理学课程教学内容

从心理学课程建设的依据出发,立足于课程培养目标,课题组讨论认为咨询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的设置应该满足三个条件:(1)除完成常规的教学任务外,还应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2)探讨心理咨询的本土化教学,借鉴国外咨询理论的同时,介绍其在中国的应用和本土化状况;(3)适当增加实践环节的比重,重视心理咨询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具体教学内容为:

理论课包括心理咨询概论、心理咨询简史、心理咨询对从业者的基本要求、精神分析理论的咨询与治疗、行为疗法、认知心理咨询与治疗、交互作用分析的心理咨询、来访者中心疗法、心理咨询的过程与技术、心理咨询对从业者的要求等。此外,教学内容还增加了日本教授森田正马所创建的“森田疗法”,中国心理治疗专家钟友彬先生首创的中国式精神分析疗法“认知领悟疗法”以及对中国人“权威倾向、专家倾向”等思维方式的讨论。

实践课实践课环节主要设置了一些咨询实战及心理游戏体验,包括箱庭疗法、粘贴画疗法、朋辈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心理咨询电影赏析、信任练习、破冰练习、交朋友小组训练等。

咨询心理学的教学模式

归纳国内外多种心理课教学模式,可以总结出两种典型的教学模式,即认知模式与体验模式。认知模式是以传授学生心理学知识,发展学生心理能力为目的,根据心理学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确定教育内容,主张用高度理性化的方法进行教学;体验式教学模式则根据学生需要确定教学内容,注重情境的感染力和榜样的作用,用高度理性化的方法进行教育。深入分析咨询心理学课程特点,课题组认为,综合利用两种教学模式,将两种教学模式贯穿于整个课程学习中,取长补短就是最好的教学方式。

咨询心理学的主要教学原则

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意味着整个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为出发点,确立学生在咨询心理学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主体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暴露真实想法,努力探索问题解决的办法。

开放性原则开放性原则不仅包括学生心态的开放,而且包括教学内容上的开放。咨询心理学课堂应该是一个开放、安全的课堂,学生的心态应该是开放的,不受压抑的,用于个人成长和自我探索的;同样,教学内容也不应拘泥于课本知识,而应该立足课本、高于课本,关注一些现实的心理问题,启发学生学以致用。

活动性原则心理咨询不仅仅是一门理论性的课程,更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应用课程。活动性原则正是契合了咨询心理学的学科特点,教学中应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最好的学习。

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要求咨询心理学课程设计时要着眼于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各种发展性问题,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充分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发掘每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

反思性原则反思性原则要求学生对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术能够做到边学习,边反思,辩证地看待,形成自我监控的能力。

咨询心理学的主要教学方法

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是一种对角色进行模仿与观察的学习方法。在咨询心理学教学中应用角色扮演法,即围绕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扮演来访者和咨询师,将咨询过程进行情境再现,从而让学生亲身体验咨询过程。使用角色扮演法对学生进行训练时,首先应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制定详细而具体的计划;然后,由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咨询师和来访者,其他学生进行观察;“咨询”结束后,咨访双方可进行反馈,由全体学生讨论其优点和不足之处,教师做出必要的总结和指导。每次演练时间控制在50分钟左右,与一般咨询时间相同,力求做到与真实场景相仿。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学者使用案例,以团体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撰写案例等方式增进成员之间的对话,引发参与者省思,增强实际练习的经验,以及引导学习者使用某种特别的思考方法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在教学中援引案例,一般包括案例原始材料的收集、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对案例进行总结和反思这样几个过程。

讨论、辩论法讨论、辩论法也是心理咨询课程中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在班级进行,班级成员根据资料与经验,对大、中、小学生中一些共同问题进行深入讨论。讨论的方法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分组讨论、陪席式讨论、论坛式讨论、论辩式讨论等。在学生论辩时,教师最好不要参与论辩,静观其变,最后可做一些总结,但总结应是开放式的,没有最终答案。

行为训练法当前,大学生较为普遍地存在人际交往不良、自信心不足及考试焦虑等问题,因此,心理咨询课堂上可以针对大学生这些常见问题进行相应的行为训练,如系统脱敏训练、自信训练、交友训练、信任训练等,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安全、没有威胁感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开放自我,克服不良心理,完善健全人格。

朋辈心理咨询朋辈心理咨询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互相给予心理安慰、鼓励、劝导和支持,提供一种心理咨询功能。可以理解为非专业心理工作者作为帮助者在从事一种类似于心理咨询的帮助活动。虽然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尚未达到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水平,但可以尝试同学之间进行朋辈心理咨询,尽可能地运用自己所学到的咨询知识互相咨询,互相帮助,在共同学习的同时促进彼此心理发展。

团体咨询法团体咨询或称集体咨询,是心理咨询的一种重要形式,即咨询工作者帮助一类人(两人以上至几十人)解决其存在的共同心理问题的形式。在咨询心理学课程中创设出一种支持性的氛围,引导学生共同体验、探讨、训练,解决学生生活中常遇到的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让学生之间互相交往,互相启发,增进大家咨询实践体验的同时,促进个人及团体的发展。

咨询实战法本着实践中学习的原则,教师可以在课下为学生创造各种咨询活动的机会。如可以让学过心理咨询课程的高年级学生担任助手,协助咨询教师为本校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可以联系中职院校学生做心理辅导,担任兼职心理辅导员,进行学习或工作;或者到学校的实习基地,进行实地学习与观摩等。

具体到咨询心理学课程中,研究者将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具体见表1。

参考文献:

[1]张冬梅.应用心理学专业咨询心理学课程建设初探[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13(2):23-26.

[2]孙越异.心理咨询课程中学生的个人成长[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9):186.

[3]林慧莲.心理咨询课程建设初探[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报),2005,25(1):4-6.

[4]杨敏毅,鞠瑞利.对拓展型心理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8,(8):81-85.

[5]杭荣华.角色扮演法在咨询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4):750-751.

小学生心理咨询论文篇6

[论文摘要]本文回顾与总结了高校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培训工作的现状,分析了当前职业咨询与辅导训练存在的困难,并基于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应具备的能力要求,提出通过完善职业咨询与辅导专业组织建设、保证专业人员素质、完善课程建设、深化专业研究、加强实训环节等工作,来完善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培训模式的对策。

一、高校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培训工作现状

1990年代后,随着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建立,就业指导工作开始受到高校的重视,各高校相继成立了就业指导机构并配备了相应的工作人员。一段时间里,对大学生的就业工作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学生所接触的现实刺激与所面临的问题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也变得日益严峻,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究其原因,当然与家庭、学校、社会都有关系,但学校在初级预防方面的咨询与辅导工作不理想应是主要原因之一。

我国在辅导师资的培训方面,除初中及高中阶段心理辅导师资的培训定位较为明确之外,高校的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培训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由于我国高校至今没有开设“职业指导和咨询专业”,因此目前从事职业咨询与辅导的人员大部分来自于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和辅导员队伍。这部分人员虽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但专业能力的不足直接影响着职业发展教育工作开展的成效。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高校对职业咨询与辅导专业从业人员的高素质要求与现实从业人员的低素质状况的矛盾,已成为高校开展职业发展教育工作的一大桎梏。为此必须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

以上海为例,针对这一问题,除了各师范院校相继开设了培训辅导师资的课程外,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会和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着力于高校职业发展教育,推出了职业咨询师的培训,对从事大学生就业工作人员的知识与能力进行培训。在1998年和2000年专门组织了两期由加拿大高校职业教育专家、教授主讲的培训班,并安排学员赴加拿大高校进行考察,从而提升了上海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水平。2002年教育部在上海举办了部属高校就业指导培训班,邀请美国高校的专家、教授讲课,推动了上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进一步的发展。

2003~2004年期间,通过职业发展、教育、咨询理论、测量理论、人力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社会经济等多学科专家多次研讨之后,形成了职业咨询师的初、中级水平认证考试标准。然后,依据考试标准,完成了理论、实习和实训的培训课程设计。2004年9月,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会与上海市职业能力考试院联合《上海市职业咨询专业技术水平认证暂行办法》(沪人考[2004]30号),正式启动了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工作。2005年6月,上海市科教党委、上海市教委了《关于加强上海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实施意见》(沪教委德[2005]22号),以推进上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促进就业指导向职业指导、生涯发展的转变,明确了大学生学业阶段和求职阶段的全程化、全员化的服务理念、内容与体系。随着职业咨询师培训工作的深入,2005年12月又公布了《上海市职业发展教育研究会工作条例》,正式建立高校职业咨询师和就业工作人员的行业组织,为行业发展和业务交流提供了平台。

从2004年10月开始举办中级职业咨询师培训班起,截至2006年6月底,共培训初、中级学员近400人。经过理论教学、专家带教实习、企业实习、香港实训及考试认证的操作模式,已有136人获中级证书,20人获初级证书。培训学员覆盖全市47所高校、中科院部分研究所以及部分人才咨询公司与企业。

二、高校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培训工作面对的困难

虽然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培训工作已经起步,但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如各类教育人员在辅导观念上的差异、培训机构本身条件不够完备、职业咨询师的训练课程内涵不够明确以及训练过程中重要的实习与督导制度尚未建立等,还困扰着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培训工作的进一步深入。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职业咨询专业人员以外,人们并设有充分意识到高校职业发展教育工作专业化的重要性。虽然教育部主管部门了推进高校职业发展教育工作的文件,高校也在校内开展各类职业发展教育活动,大学生职业发展选修课新课程标准也将出台,但是学校从上到下,从行政管理人员到一般教师对职业发展教育工作的认识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深入与提高。同样的问题在国外的研究中也有反映。如McDowell (1995)在比较行政人员、咨询员及一般教师对咨询师的看法时发现,这些人士对辅导工作者担任个别咨询、团体咨询与学业、职业生涯辅导等辅导角色的看法都比较一致,但是教师更认为咨询与辅导工作者发挥的比较多的功能是排课以及教学。[1]Huffman (1993)以263 位学生、111位家长、43位教师以及8位行政人员(总数425位)为调查对象,填答The Role of Counselor Survey (ROCS)后发现,教师与行政人员比学生和家长对咨询与辅导工作者有更好的认同;但教师还是倾向于将职业咨询与辅导工作者视为行政人员,认为辅导人员常常把许多与行政有关的业务交给他们做。[2]另外,Schalesky (1993)的研究则比较了更多层面的人士,包括教师、学生、家长、行政人员、咨询员培训工作者、学校董事会以及企业界人士等,对辅导人员应发挥的功能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仅咨询员培训工作者与咨询员本身对咨询与咨询的功能比较肯定。[3]

在职业咨询与辅导师资的培训机构方面,目前师范院校的心理系中有一部分相关课程,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也于2004年启动了职业咨询师初、中级的培训,然而各培训单位在师资队伍建设及设备资源方面均不够完备,急需在政府或研究单位的帮助下,以足够的师资及设备资源提升辅导人员的训练效果。

目前我们已经启动了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的培训,然而“如何培训”和“培训什么能力”这两大问题还有待深入探讨。虽然我们所开设的课程参考了美国的课程体系,但就课程内容作细致的分析比较,还是可以发现两者较大的差异。而与美国“咨询及相关教育课程认证委员会”(CACREP) 所规定的几个核心领域相比较,国内在社会文化方面的课程训练还不完整,也不够扎实,因而导致所学理论或技术无法解释问题、解决问题。再者,以目前的状况而言,高校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主要来源于大学毕业后留校的学士,仅有少数是心理或教育专业毕业的,这样的学科及学历背景对于培训一支专业的职业咨询与辅导工作者队伍是非常不够的。

除了专业科目的训练不足之外,目前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专业教育中最大的缺失在于缺乏有系统、有制度的实习督导,咨询实习课程所接受的督导方式与内容都有相当大的差异。另外,咨询实习课程所要求的实习活动内容与实习时数也明显不足,使得学生在完成专业教育之前无法取得必要的实务工作经验。尤其应当指出的是,我国目前尚无职业咨询员培训课程的标准,缺乏客观准则作为制定咨询实习教学目标的参考。随着国内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教育训练活动日益普遍,社会对于职业咨询与辅导人才的需求愈来愈迫切,建立职业咨询与辅导专业人员实习与督导制度已刻不容缓。

三、高校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应具备的能力

高校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包括知识与技巧两方面。在知识方面,主要是回答“一个咨询师应当知道些什么”的问题;而技巧方面,则是回答“一个咨询师应当能做些什么”的问题。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Piaget、 Kohlberg、Gilligan、 Selman、Loevinger、 Hunt、 Super、Havighurst 等人的发展理论;职业选择理论中Parsons的特质因素论和Holland的职业类型论、Roe的需要论和Bordin的心理动力论;职业决策理论中Gelatt、Harren、Krumboltz、Kelly等人的理论。在技巧方面,则强调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至于如何训练,即将发展理论应用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并接受持续的有效督导也是十分重要的。

有学者认为,就高校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应具备的能力综合而言,包括职业咨询理论基础、咨询与辅导实务及专业特质三方面。职业咨询理论基础涵盖咨询理论、人格发展、社会心理及个别差异研究。也有学者认为,基本的计算机使用及统计研究能力也是需要具备的。在咨询与辅导实务能力方面,应包括个别咨询、个案研究、团体辅导、班级辅导、心理测验的使用、行政协调、社会资源的了解、与教师的沟通及咨询、咨询辅导方案的设计与评估等。有些学者还针对各项能力作了进一步的具体说明,例如个别咨询能力别强调倾听的能力,心理测验的使用特别强调测验的挑选及结果的解释。除了应具备的能力之外,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应具有的特质、态度与个人的咨询能力也同样重要。在这方面,除了专业伦理守则之外,还涉及投入工作的意愿、能面对挑战、能照顾自己的情绪、能适当的调整自己的价值观等。而在辅导理论、实务技术与专业特质以外,一般的教育能力也相当重要,包括组织、营销、教学及熟悉法律、争取经费等方面的能力。

有学者曾提出学校辅导人员培训的课程结构,其核心领域包括心理学、人类成长与发展、咨询与辅导、生涯发展、测验与评估、专业定向;次核心领域包括社会文化基础、统计与研究法、咨询以及学校情境的相关课程等;在专业实习的部份,又分为实习前阶段、初期阶段实习、中期阶段实习、学校的实地实习,对各阶段的实习时数及实习内容也应有明确规定。训练课程中的实习与督导则是准咨询师成长为专业咨询师的重要环节,实习可以让准咨询师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实习场所进行验证,而督导的功能则除了确保个案的利益并协助准咨询师个人及专业上的成长之外,主要是为咨询进行专业把关,确保专业质量。

四、进一步做好高校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培训工作的对策

1.完善专业组织建设

在美国有45个州要求职业咨询师拥有开业资格证书,各州的资格证书培训项目都须经过“咨询及相关教育课程认证委员会”的认证。澳大利亚职业生涯咨询业联盟(CICA)将各个行业和地区性的咨询专业组织联合在一起,制定通行的行业规范和标准。德国职业生涯咨询协会(DVB)设立了生涯咨询师注册制度,2003年有420位成员。荷兰设有职业咨询师和咨询官注册基金,并建立了职业咨询指导师协会(AVGC)。加拿大职业咨询师协会规定硕士为最低专业要求,魁北克及许多省都有自己的协会或组织。[4]我们要在学习国外专业自律组织的经验中完善已经建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会以及职业发展教育研究会的工作职责、范围等专业内容,不断推进规范化建设。

2.保证人员素质

在国外,不同的国家对于从事咨询与辅导工作的人员有不同的学历与专业要求。如澳大利亚要求本科后专业教育+在职培训;加拿大要求本科+硕士(指导咨询);丹麦要求本科+240~360小时培训;芬兰要求咨询或心理学硕士;德国要求第一级咨询学位或学位+6周培训;爱尔兰要求学士+一年本科后咨询课程;英国要求学士+本科后培训或硕士;美国要求硕士(咨询/心理学)及以上。[5]而目前国内咨询员的培养教育主要集中于培养学士层面的咨询师,其主要的就业方向是在中小学担任辅导教师。综合国际的通行做法,我们认为辅导人员的专业教育应以硕士学位为基本要求。辅导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完整的训练课程计划是相当重要的。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的培养,在逐渐提升其专业性之后,终将走向专业证书制度的方向。目前,心理咨询的证书制度已经建立,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在拥有足够的专业素养之后,也完全有必要建立专业证书制度,从而使他们能为高校学生、家长及社区居民提供更专业的咨询服务。

3.完善课程建设

在职业指导与咨询人员训练课程的架构与内涵方面,美国“咨询及相关教育课程认证委员会”(1993)规定训练课程包含八个核心领域,并规定了一定的实习时数。核心领域包括人类成长与发展、社会文化基础、助人关系、团体工作技巧、生活型态与生涯发展、评估、研究以及专业取向。而在实习经验之中,又规定至少40%以上的时间是直接与个案接触的。此外,还设置了特定的研究领域,有较多的选择弹性,包括药物滥用、婚姻咨询或跨文化的咨询工作等。我们应该借鉴这些比较成熟的理论和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开设并完善有我们自己特色的课程。

4.深化专业研究

美国的职业咨询研究和学科建设实力强、参与者相当广泛。许多一流大学设有相关专业和硕士、博士课程。英国有一些大学有本领域的研究传统,设有心理学和咨询硕士、博士课程,德比大学是英国职业咨询方面的重要研究中心。同时,英国还设有全国性组织National Institute for Career Education and Councelling,专门研究职业指导理论、需求、技术、方法和政策。澳大利亚的悉尼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等都有研究者专业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提供这方面的课程。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大学、UBC大学等也积极开展这个领域的研究。[6]鉴于国内目前此方面的专家比较少,一方面我们可以集聚从事心理学、人类成长与发展、咨询与辅导、生涯发展、测验与评估、专业定向、社会文化基础、统计与研究法、咨询以及教育等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组成教研室,对课程及培训模式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在专家之间进行小型研讨活动,互相促进,互相启发,开拓对相关学科领域的认识,从而为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的培训提供新气象,让高校的职业咨询与辅导专业人员更具备专业能力。但从长远而言,除了继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之外,增加对大学生的咨询与辅导经验以及与社会环境的接触也十分重要,毕竟咨询与现实的社会环境有着紧密而重要的关系。

另一方面,可以充分挖掘我们已有的职业发展教育研究会成员的力量。他们绝大部分是在高校一线从事学生就业或辅导工作的人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经过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培训后,基本上已经有了职业发展教育的观念和理念,这将对已有课程的完善和改进产生很好的推动作用。

5.加强实训环节

在美国,多数的咨询人员培训机构均设置咨询实习训练实验室(Counselor Training Laboratories),以提供适当的咨询实习训练课程,并向附近居民提供接受咨询服务的机会。就一般情况而言,这类机构成立的宗旨,无外乎教学训练、咨询服务及咨询研究等三方面。我们的职业咨询师培训也可视实际情况设置此类咨询训练实验室,以此三项工作为主要任务,来提升教师教学、研究及服务的能力。同时接受训练的准咨询师也可以享有足够的资源,以利学习及研究工作。

注释:

[1]McDowell, D. K. (1995). Role Perception Study of School Counselors . Sam Houston State University.

[2]Huffman, J. L. (1993). Perceptions of the Role of Middle School Counselor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Southeaster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39th, Atlanta, GA, March 24-27, 1993).

小学生心理咨询论文篇7

信件咨询是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之一。信件咨询是指以通信的方式进行咨询,辅导教师根据学生来信描述的情况或提出的问题,以通信方式进行解答、疏导与教育。许多学校设有心理咨询信箱,并且给信箱亲切地起名为“知心姐姐信箱”“悄悄话信箱”等。学生写了咨询信件,就会期待答复。所以学校的咨询信箱必须定期开启,辅导教师要定期回答学生的问题。撰写心理咨询信件不是一件随便的事,辅导教师对学生咨询问题的回答,不仅影响咨询的效果,而且影响学生对信件咨询形式的信赖,对辅导教师的信赖。所以,信件咨询的撰写一定要严谨与慎重,不可草率。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运用信件咨询。

一、学生采用信件咨询的原因

到心理咨询室去咨询,学生可以和辅导教师面对面交谈,直接向辅导教师倾诉自己的困惑、苦恼,通过与辅导教师的交谈与互动,获得帮助,解决问题。因此,多数学生喜欢选择直接到咨询室面谈的咨询方式。但是,一些学生不愿意到咨询室面谈,他们更愿意选择信件咨询的方式,理由如下。

(一)信件咨询的安全性与保密性

某些学生由于个人生活习惯、认知风格、个性等方面的原因不愿意到咨询室和辅导教师面对面交谈,如某些学生害羞,或者有人际交往等问题,他们不愿意面对咨询者,而更愿意选择信件咨询这种含蓄的、让他们感到安全的方式。有些学生遇到的问题让他们感到难以启齿,不好意思到咨询室面谈,如性的问题,对异性好奇、爱慕问题,与班主任或者科任教师矛盾的问题,父母离婚问题等,他们通过信件的方式咨询可以避免口头交流的尴尬,减少心理压力,在信中畅所欲言。一些学生对心理咨询有偏见,认为心理咨询是见不得人的事情,害怕别人看到自己去咨询室咨询,他们觉得信件咨询比面谈咨询更具有保密性,心理更安全。有些学生甚至害怕咨询老师认识自己,在信件后署名不用自己的真实姓名,编一个名字,或者干脆用英文名字。

(二)利用通信进行沟通

有些学生在咨询面谈之前,先借助通信联系预约,可谓是投石问路,试探一下辅导教师是否重视他的问题,希望辅导教师能为他们安排咨询面谈的时间。有些学生在进行咨询面谈之后,又以通信方式咨询,通过信件表达前期咨询反馈信息,如向咨询教师报告自己咨询后的进步或改变状况,向帮助过自己的辅导教师表达感谢等。

(三)学校咨询室工作的限制

一般中小学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教师比较少,有些学校仅有1~2名专职教师,有些学校的咨询教师是兼职的,他们平时要上课,或有其他工作,用于心理咨询工作的时间有限,而要求咨询的学生相对服务的教师来说较多,一些学生遇到心理问题不能及时找辅导教师咨询,就采用信件的方式咨询。中小学生的学习比较紧张,某些学生也没有时间在学校心理咨询室规定的工作时间去咨询,那么信件咨询相对来说简单方便,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方便的时候写信咨询。

二、如何回复咨询信件

(一)咨询信件的阅读

信件咨询不同于面谈咨询,面谈时师生双方可以互动,辅导教师可以通过倾听准确地把握求询学生的问题,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动作、体态语言、服装发式等获取与咨询问题有关的信息,从而判断、分析学生的问题。而信件咨询没有这些信息来源,只有文字提供的视觉信息。面谈咨询时,辅导教师可以与求询学生一起商定咨询目标,特别是对于学生模糊不清的咨询目标,辅导教师可以与其讨论,建立有效的、具体的、可行的咨询目标。信件咨询仅是求询学生自己单方面提出的咨询目标,所以,辅导教师一定要认真阅读,努力从信件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确定咨询目标。

1.作好咨询的心理准备

心理辅导教师在阅读心理咨询来信之前,一定要把自己的心理调整到适宜的工作状态,否则,是不宜阅读来信的,更不宜复信。因为辅导教师阅读来信时的心态、情绪,会直接影响对咨询学生问题的把握。比如,教师在烦躁不安与平静两种不同的心态下,会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认知与分析。辅导教师如果在情绪不佳的状态下读信或回信,可能会出现对问题的错误分析与判断,或者遗漏来信中的某些细节与信息,导致对问题的误导。学生接到误导的回复信件,后果不堪设想,非但不能解决原有的心理问题,可能又会产生新的心理问题。

2.重视视觉信息

信件咨询比起直接的面谈咨询,明显的区别是信件咨询主要是依靠视觉传达信息,这是信件咨询中可以利用的优点。这里所说的视觉信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容信息,即学生来信中书面文字的内容包含的信息;二是额外信息,即行文内容之外的信息,包括来信的字迹、信封的样子、纸张的特点、信件中夹寄的物品等。特别是字迹透漏出的信息,如字迹的大小、笔痕的深浅程度、书写的工整与潦草等,都反映出学生的心理特点。辅导教师不仅应对内容信息仔细研究,而且应重视额外信息。

3.确定咨询目标

辅导教师在阅读信件的时候,为了准确把握信息,需要在来信的空白处画上记号,标记出重点内容,或批注,简要注明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以便复信。一般情况下,刚刚阅读一遍时不要急于复信,信件咨询对语言文字的依赖性很强,因为初读之后,我们往往对问题的把握不够准确,而稍后再次阅读,可以抓住细节内容,发现以前没有发现的问题。只有这样反复研究,才能透过文字,抓住学生来信中问题的本质,确定咨询目标。

(二)咨询信件的撰写

回复咨询信件是辅导教师通过书面语言来完成的,没有即时的对话,师生之间难以互动,学生对信件回复的语言会很敏感。所以,辅导教师在语言表达上应让学生感到亲切、友善、娓娓道来,不要让学生感到是严肃、生硬的说教,甚至是训斥。在撰写咨询信件时,教师要考虑不同年龄学生的文化背景、阅读理解能力、阅读信件时的心理特点,复信内容尽量详细全面,对问题的心理学分析与解释应通俗易懂,用学生能够理解与接受的语言表达。

1.表达对学生信任的感谢

咨询信件不同于平日的生活信件,学生把自己积压在心头的苦恼向辅导教师倾诉,学生思考良久、犹豫良久才鼓起勇气写出咨询信件,因此,在信件咨询的开始,教师应首先对学生的信赖表达感谢,让学生感到教师对他求助行为的肯定与赞赏。如“××同学你好!感谢你对我的信任。”切忌使用语言“你好!展信愉快!”等类似的语句,这样的表达好像写信的人很苦恼,读信的人却很高兴,彼此的心境不一样。有的教师这样写信:“读了你的信,知道了你的问题,呵呵……”让学生感到教师对他的问题的轻视与嘲讽。

2. 表达共情

信件的第一段表达共情,使学生感到被理解,感到辅导教师认真阅读了他的来信,准确把握了他的问题,并且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着想,从而对辅导教师产生信赖感。学生由此更愿意接受教师的辅导。如何表达共情呢?教师在回信时要用概要性的语言复述学生来信中提出的主要内容,并且对他面临问题的困惑、急于解决问题的心情与感受表达理解。如:“××同学,你面临高考的焦虑心情跃然纸上,是啊,高考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能不急吗。你希望改变自己目前的情绪状态,提高学习效率与考试成绩……”

3.对学生的问题应先分析后解决

通常学生在信件咨询中陈述自己的问题与苦恼,然后向教师提出“怎么办”。咨询经验不足的教师易犯的错误是急于开处方,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学生,不管学生能否接受。咨询的目标应该是“助人自助”,使学生通过信件咨询学会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找一个处方。因此,信件咨询中不要急于解决问题、提出建议,而是先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如“现在,我们一起静下心来分析你的问题,然后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

4.复信内容尽量详细全面

辅导教师复信的正文应该力求全面,以便学生的理解与领悟。一般情况下,复信内容应该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是什么”,回答学生的问题属于什么问题;第二部分是“为什么”,分析学生的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影响问题的因素是什么;第三部分是“怎么办”,对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当然,咨询不同问题复信内容也会相应地有所侧重。信件咨询的互动性差,还表现在学生往往在一次通信后难以继续通信。因此,辅导教师在复信的时候,应该尽量作出详尽的分析和说明,把每一次通信都当做最后一次。

5.信件的结尾

信件结尾应表达真诚的祝愿,给学生鼓励与支持,让学生感到力量,对改变自己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如“相信你能战胜自己,从容迎接高考。”有些教师喜欢在末尾写上“加油!”可以用这样鼓励的语言,但是切记乱用,即不管是什么问题的咨询,末尾都是“加油”。

三、信件咨询应注意的问题

(一)心理学知识的解释应通俗易懂

在信件咨询中,对学生的问题要进行心理学解释时,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他们能够理解与接受的语言,通俗地进行解释。信件咨询中应避免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诊断式的结论,避免使用“你是强迫症”“抑郁症”等诊断结果的语言,因为这会让学生感到自己的问题很严重,贴上了问题“标签”,背上心理包袱。如果学生的问题的确是“强迫症”,教师应该将强迫症的意思进行通俗的解释,让学生明了问题是什么,是否严重,对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你的问题是强迫症。强迫症的意思是……”

中小学的心理问题多是成长中的发展问题、适应问题,所以,我们不能过早地为他们贴上标签。信件咨询中对咨询理论的应用,应避免使用学生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对于心理学概念,可以采用比喻、讲故事、举例等方式表达。限于书信的字数,信件中也避免进行大量的理论解释。对学生问题行为的矫正,应采取小步子原则,循序渐进,特别是应注意矫正措施的具体性与可操作性。

(二)信件咨询的局限

信件咨询有其优越性,但也有其局限性。一是周期很长,难以及时互动和反馈。即使学校每天开信箱,限于辅导教师的不足,写咨询信件需要一定的时间,咨询信件的回复不能及时完成。二是缺乏直接观察,信息不足,难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难以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甚至可能会因为信息量不够,影响对问题的判断。三是信件咨询对书面语言表达要求比较高,需要来信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及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有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相关知识少,来信对问题、症状叙述不全面或欠准确,使辅导教师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情况,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小学生心理咨询论文篇8

摘要:分别介绍了团体咨询和员工援助计划的概念、探讨二者的内容和适用范围及相互关系、最后展望了以团体心理咨询为主要载体的EAP的前景。

关键词:员工援助计划 团体心理咨询

近年来,国内心理学界对心理咨询的关注越来越多,同时员工援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以下简称)获得越来多的关注。另一方面,由于发展较晚和国内文化背景,团体心理咨询和EAP两者当前在国内并没有获得在国外相当的地位。

 

一、概念界定

团体心理咨询(Group counseling)具体说指的是6-10人的群体,他们每周在一起,在有一个或两个是受过训练的领导者的陪伴下,讨论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尽管每个人都表达了不同的关注点,但关注点很多都会集中到一个特定的话题或问题上。简单地说,团体咨询是一种在群体中求同存异、助人自助的过程。

 

员工援助计划是由组织为其员工设置的一项系统的、长期的服务项目;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的诊断和建议,和对员工及其亲人提供的专业咨询、指导和培训,旨在帮助改善组织的环境和气氛,解决员工及其家庭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以及提高员工在组织中的工作绩效,并改善组织管理。

 

二、EAP与团体心理咨询

1.EAP和心理咨询的关系

EAP的内容除了一般性心理咨询,例如酗酒计划、健康促进计划或员工福利计划,危机干预。这些EAP的服务需要心理咨询作为重要载体介入,并且不是完全依靠个人心理咨询能够很好解决的。

 

EAP实际上是一种新兴的心理咨询模式和基于心理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一些学者也将EAP称为美国心理咨询业的三大趋势之一。更直接地说,EAP主要借助心理咨询的方式 。这一说法即阐述了EAP的定义同时也阐述了EAP与心理咨询的关系。

 

2. 团体心理咨询的有效性

团体咨询相对个人心理咨询具有低成本高效率、效果易巩固等优势,在EAP中的作用不可替代。例如发生员工因公殉职之后的部门,这时就需要团体咨询的迅速介入协助危机干预;亦或者是在大规模裁员之后的部门,需要团体咨询来稳定人心。这些情况都是个体咨询所不能快速有效地做到的。

 

三、适用行业

一般来说,组织的实力越强,组织的规模越大,工会越是完善,少数民族员工的数量和比例越低,员工学历水平越高,行业越是高科技,这样的组织越倾向于实施EAP。EAP的研究者和实践者还报告一些EAP在特定行业中的运用。例如:王安民报告的在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的运用;刘平报告的在保险公司中的运用;张红梅报告的转型期的商业银行的运用。

 

团体心理咨询各种组织团体均可使用。纯粹的团体心理咨询更多是在一些政府机构和军队中使用。例如西安政治学院的蒋一斌和赵晓明的研究、解放军军医王丽杰等人的研究、任忠文等人对驻藏部队军人进行团体心理咨询的研究。

 

四、小结与展望

1.EAP在中国遇到的问题

王雁飞总结出EAP在中国遇到以下问题:过分关注个体层面研究,忽略组织环境因素问题,咨询人员的专业素质问题,EAP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相结合的问题等。这些问题或许与团体心理咨询密切相关。

 

谷向东和郑日昌也提出制约EAP在中国的发展的原因有:组织领导和社会大众对EAP不了解;对于接受该服务存在顾虑,怕投入了经费,自己的员工不敢前来接受。低成本的团体咨询或者能帮助EAP的推广。

 

2.团体心理咨询在中国遇到的问题

团体心理咨询在中国并未完全实现市场化,还停留在教育系统、国家机关和军队中的理论阶段和试验阶段。心理咨询在中国市场推广中,存在以下两个不足:民众观念和认识问题导致需求量大,但有效消费不足;行业内各种推动力严重不足导致缺乏行业良性发展的动力。心理咨询普及消费、推动力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EAP结合团体咨询实施而得到改善。

 

3.前景展望

谷向东和郑日昌提出应该“针对共性问题,采用小组集体咨询的形式开展服务”。在前文所提到的Lewis所列的EAP的内容中,团体心理咨询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周苗苗的论文中记录了联想员工的EAP中开展叫“工作压力”小组和“工作与生活的协调”小组的团体咨询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EAP和团体心理咨询有共同的目的和相似的服务、相似的结构,行业准则和理论基础,以团体咨询为重要载体开展和实施EAP具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EAP可以为团体咨询提供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团体咨询可以作为实施EAP的载体。以团体咨询为重要载体展开EAP,能够突破两者在中国推广的困难,成为EAP和团体咨询在中国发展的特殊模式,有力推进在中国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