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高中物理学习经验总结8篇

时间:2023-03-06 15:56:52

高中物理学习经验总结

高中物理学习经验总结篇1

关键词:物理规律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0-0060-01

一、物理规律课教学设计

物理规律(包括定律、定理、原理和定则等)是物理现象、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必然趋势及其本身联系的反映。它是中学物理基础知识最重要的内容,是物理知识结构体系的枢纽。而物理规律课是作为主导的教师和作为主体的学生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对物理规律的教与学。规律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中心任务。物理规律课与其他类型的课有什么区别呢?也就是说物理规律课的特点是什么?

1.根据物理规律的类型不同,将物理规律课分为以下几种

1.1实验规律课:物理学中的绝大多数规律,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出来的,我们把它们叫做实验规律,对实验规律的教学称为实验规律课。

1.2理想规律课:有些物理规律不能直接用实验来证明,但是具有足够数量的经验事实。如果把这些经验事实进行整理分析.去掉非主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推理到理想情况下,总结出来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理想规律。如牛顿第一定律。对理想规律的教学称为理想规律课。

1.3理论规律课:有些物理规律是以已知的事实为根据,通过推理总结出来的,我们把它叫做理论规律。对理论规律的教学称为理论规律课。

2.根据物理规律的不同类型课,就有不同物理规律课的教学方法。实验规律课的教学方法有

2.1探索实验法:探索实验法就是根据某些物理规律的特点,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总结出有关的物理规律。采用探索实验法,不但能使学生将实验总结出来的规律,深刻理解、牢固记忆,而且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兴趣,更重要是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掌握了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2.2验证实验法:验证实验法是采用证明规律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具体实施时先由教师和学生一起提出问题,将物理规律直接告诉学生,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并和学生下起通过观察分析有关现象、实验结论,验证物理规律。验证实验法的最大特点是学生学习十分主动.这是因为在验证规律时,学生已知问题的答案,对于下一步的学习目的及方法已经清楚,所以更加有的放矢。

2.3演示实验法:演示实验法就是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根据实验现象,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总结出有关的物理规律。

二、中学物理规律课教学设计要素

1.学习需要分析

所谓学习需要是指学习者期望所达到的学习状况与目前学习状况之间的差距,其表示为:期望达到的学习状况—目前学习状况=差距(学习需要)。

学习需要分析是一个系统化的调查研究过程,这个过程的目的就是要揭示学习需要从而发现问题,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确定问题的性质,并辨明教学设计是否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合适途径;分析现有的资源及约束条件,以论证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分析问题的重要性,以确定优先解决的教学设计课题。

2.学习内容分析

由于学习需要的范围、大小不同,学习内容分析就有了不同的层次。这里主要介绍学校领域微观层次的教学设计的学习内容分析的具体步骤。⑴选择与组织单元;⑵确定学习任务;⑶评价内容;⑷分析学习任务。

3.学习者分析

1982年7月,在全国中学特级物理教师会议上,雷树人先生指出“要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来考虑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因此对学习者分析必定要分析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学习者分析包括学习者一般特征的分析、学习者学习风格的分析、学习者初始能力和教学起点的确定。

4.教学目标的阐述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时所提出的概括性要求。它是整个教学计划的基础,是教学设计的起点,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设计的。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倡三维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传统的教学中,知识被放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应试教育的评价方式又主要是通过知识层面的考查上。在现在的教学过程中,知识不再作为中心。对新课程的三维教育目标的理解,应该是有机的整体的,而不是刻意的去追求。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不是孤立于知识、凌驾于知识之上的,三维目标与物理知识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5.任务分析

物理课堂教学过程是由一系列按时间顺序发生的教学活动构成。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表现,在于把一项复杂的教学任务转化为一系列具有内在逻辑顺序的教学阶段。其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具体的教学任务,它们有不同的类型,属于不同的层次,要求不同的教学方式或条件。

6.教学策略的制定与选择

好的教学策略应是高效低耗,能够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实现教学目标,并能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能愉快地进行,总的来说教学策略是为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并选择运用恰当的教学媒体所使用的方法或方式的总称。

7.教学环境的设计

学习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而且受到环境的影响。学习环境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者主动地学习知识、真正地理解知识而进行的一种支持性条件的设计。

8.教学评价的设计

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和对老师的评价,这里主要介绍对学生的评价,包括教学活动之前的诊断性评价和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教师常用的评价手段主要是观察、课堂提问和随堂练习。对于观察,教师通过学生的外部表现,如表情、动作等大体判断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

三、中学物理规律课教学设计一般过程

经过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的阐述、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环境的设计、教学评价的设计,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已经准备就绪,课堂教学设计的框架基本构建起来。从理论和程序上越来越清晰了,然而这些成就最终将落实于课堂教学之中,去实现我们精心构制的设想。如何上好一堂课,让学生在最宝贵的课堂教学中收益最大,即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过程的设计愈将显示其重要性。

物理规律的教学是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对物理规律的教学设计就要有更高的要求,通过物理规律的教学,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科学思维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上有很大的积极作用,自2004年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以来,在对物理规律教学设计上有了很大的成就,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根深蒂固使我们师生很难进入到真正的角色当中,所以,改革的路是漫长而艰辛的,但是只要我们严格遵守物理课程标准和《纲要》的要求,在物理规律教学设计过程中,遵守本论文所涉及到的一些理论知识并付诸于实践,我相信经过若干年后改革的成果定会硕果累累。

参考文献

[1]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1.

高中物理学习经验总结篇2

中学物理是理科中较难的一门学科,一方面是由于物理学科理论比较抽象,学生理解和学习时存在一定困难,教师会选择用大量习题训练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另一方面则是物理学科实践性较强,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和运用物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主要体现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在物理教学中主要面对的教学困难就是物理理论知识教学、习题训练及实验教学。下面笔者将结合实践教学经验,提出三点建议和措施,希望教师有所借鉴,有效运用合作学习模式解决物理教学中的难题。

第一,运用合作学习模式提高理论教学质量。物理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具的学科,由于物理理论表达比较偏向于学术性和专业性,学生难以从严谨的专业名词中准确把握物理原理的本质。教师在物理理论教学中可以运用合作学习模式帮助学生准确把握物理理论。比如,教师在教到声现象时,可以让学生一起弹动尺子或者在说话的时候触摸其他学生的咽喉,了解声音的振动原理,并且让学生一起模拟声音的传播过程。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敲杯子,感受不同水位的杯子经过敲击后发出的不同声音,分辨乐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教师在课堂理论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模式,主要是让学生探讨物理理论时,能够在讨论组明确理解物理原理的本质意义,学生可以在沟通过程中相互帮助,在思考和辨证物理知识的对与错的过程中,吸收其他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长处和优势,互相分享自己认为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经验,取长补短,最后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成绩。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分工合作,在期末复习的时候,每个人负责某一部分或者某些章节的物理知识总结和复习工作。每个学生复习时都深入学习和总结自己负责的物理知识部分,认真整理重要的知识点和考点,配套相关习题练习及易错点总结等,然后所有学生一起共享自己精心准备的复习笔记和知识点总结。

第二,运用合作学习模式开展物理习题训练。初中物理教学中,习题训练是物理学科的重中之重。加强物理习题训练有助于学生在创设的物理情境中掌握物理知识的运用,并且在解题过程中积累实用解题技巧,增强考试应变能力,提高物理成绩。教师可以运用合作学习模式开展物理习题训练。比如,教师可以为班级学生安排习题训练,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习题训练和比赛,小组成员一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定量题目,并以小组整体成绩作为每位成员的成绩。小组成员在共同解答题目的过程中,一起经历解析题意、分析题目中蕴含的物理信息、提出解题思路及结合课本知识和例题得出完整的解答过程。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在每个环节发挥自己的力量,在和其他学生探讨和分析中加深对题目的理解,借鉴其他学生的解题方式,完善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最后学生一起检验解题思路的正确性,共同运用课本知识和解题技巧写出完整的解题过程。每个学生都参与了整个解题过程,并且在解题过程中看到了自己在题意解析、思路分析及计算等环节的不足或者易错的地方,学生相互帮助,都在别人身上看到值得自己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最终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和解题能力提高。

第三,运用合作学习模式辅助物理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教师通过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的来源和发展,并且在物理实验中体会物理世界的奇妙。教师可以运用合作学习模式辅助物理实验教学。比如,教师在教光直线传播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孔成像实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实验流程和实验步骤,在有序的分工和合作中完成实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运用在实验教学中,可以锻炼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学生分工完成实验操作、实验结果记录及实验总结等工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素质。

二、结语

高中物理学习经验总结篇3

一、有意识地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物理知识无处不在,关键在于你是否注意到,是否相研究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快乐地学习。

培养兴趣的方法很多,教师可让学生常看科普杂志,关心当今科技动态,比如超导磁悬浮、纳米技术、健康环保型洗衣机(用“超声波”代替“洗衣粉”的新技术)、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等等。这些给我们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新技术能激发我们的求知欲,使我们迫不及待地想了解它,这在无形之中就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的距离。

实验是物理学科的基础,也是物理知识的源泉,学生应认真做好课堂实验,获得第一手感性认识,使物理知识具体化,在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观察、分析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科技,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学习的基本导向,很多重大发明和发现都属于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的人,如瓦特发现烧开水时水壶盖跳动,受此启发发明了蒸汽机,牛顿观察到苹果落地,受此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等等。我们如果在生活中注意观察,不断提问,认真分析,自然而然就有了学习物理的动力,也就不觉得物理抽象难学了。

三、设立错题集,自主纠错,错解归因分析

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同,解题时易出错的地方也各不相同,如果能把平时练习或考试中做错的题收集起来,写出错解,分析基因,经常看看可起到强化、警示的作用,促进理解、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经过长期积累,到高三时就形成了一本错题集,它不同于普通资料,具有个性化特点,是一本完全适合自己的最好的复习资料。当然,做这件事要求我们从上第一节课开始,而且保证高中三年坚持不懈。其实,学习就得有踏踏实实、一丝不苟的态度。

四、重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物理概念是从大量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中抽象出来的,它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属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物理情景,让学生感知物理现象和物理事实,引导他们发现事物的共同特征,概括出本质属性及相互间的联系。

2.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之前,头脑中并非一张白纸,他们总带着对一般物理现象的直觉信息和原始经验进入物理课堂,并经常用这些直觉经验来理解周围的事物,这些观念是每个人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常识,称之为先入概念,物理教学中,先入概念表现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好的作用是,能较为顺利地建立物理情景,容易引导学生概括出本质属性的概念、规律。消极作用是大部分先入概念与科学概念不一致甚至矛盾,而且它们比科学概念更顽固,更有生命力,因为多数人总是用自己的体验去理解事物。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先让学生暴露、介绍各自的先入概念,让他们在相互讨论中发现自己的先入概念与别人的不同甚至冲突后,引导他们再次感知,重新概括出新的科学的物理概念。

3.重视概念、规律形成过程中的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中蕴涵着丰富的物理思想和科学方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悟这些智慧和灵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想有效的方法。

五、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三个能力

1.自学能力

学生由依靠老师进行学习,转化为独立进行学习,这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这个过程从学生进入高一起就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训练。大体应经历下面三个阶段。

(1)首先要让学生认真的去读课本。教师每节课一般都应留有一些时间让学生看书,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重点和有疑问的地方要在课本上标出来。开始时教师在课前或课上应留几个参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通过看书使学生初步搞清本节课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含义。

(2)要鼓励学生提问题。由认真读课本到能提出问题,这一步教师要引路。如学习第二章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像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搞清图像的作法、物理意义和图像的应用(即:A求任意时刻的即时速度;B达到某一速度时所需时间;C求加速度;D某一段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对于能够提出问题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鼓励。学了匀速圆周运动后,一位学生提出砂轮做圆周运动时,向心力靠什么来提供。这一问题提得好,除给予表扬、鼓励外,我还结合初中知识,点出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维持砂轮做圆周运动。

(3)要给学生创造争议的条件。学生能独立地提出问题后,很愿意去和邻坐的同学争议。教师应当鼓励他们争议,为他们创造条件,当对同一问题有几种不同意见时教师要在课堂上公开讨论。这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一些重要的、易混淆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如速度和加速度、质量和重量、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等通过课堂争论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总结知识的能力

高中物理内在联系强,每章又各自可以是一个独立的单元。所以从高一起教师就要让学生每学完了一章,要在认真复习的基础上写出这一章的学结笔记。教师应让学生边复习课本,边参考有关资料,边总结,真正做到凡是写在笔记本上的知识,都应当是自己真正理解消化了的知识。这样持之以恒,坚持到高中毕业。写总结笔记的工作,教师要讲清目的做法。第一、二、三章适当示范几次,内容一般应包括三部份,即基础知识(本单元主要的概念和规律);典型性的例题;重要的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学生通过书写总结笔记,既能达到复习知识的目的,又能积累资料,同时在总结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概括整理知识的能力,这种做法深受中、上等生的欢迎。

3.实验能力

(1)要教育学生重视物理实验,这就要从序言课开始突出强调实验在物理课中的重要性。教学时教师要多做实验,特别是序言课和第一章力的教学中应做到堂堂有演示。教师应以严肃、认真对待买验的科学态度去教育学生,使学生逐步加深对物理实验在学习物理课中重要性的认识。

高中物理学习经验总结篇4

【关键词】学习习惯;积极参与;质疑反思

常言道“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终生受益。在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我们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该怎样去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呢?结合生物教学的特点,我们应注重从高一学生抓起,采取必要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良好习惯。

一、明确高一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内容

二零一零年,我校曾对在校1196名高一学生进行过一次关于生物学习习惯的专项调查。调查结果表明:39%的学生有较好的学习习惯,表现为能独立思考、独立作业,勤学好问。58%的学生学习习惯缺乏,主要表现(详见表1)。

表1 不良学习习惯的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我们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和相关数据,从而确立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内容,确定高一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主要内容: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堂听讲的习惯;归纳整理的习惯。高一是高中三年的基础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关系到高二的小高考、高三的高考的成绩,老师应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根据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和培养。

二、多渠道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因此必须通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中,逐渐掌握一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1.注重培养画图分析习惯的教学策略

在生物教学中,学生练习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许多表述生物情景的练习题一般是通过文字展现在学生面前的,让学生通过阅读再现情景。由于没有配图,学生对于题目的理解程度不同,往往会弄错情景、遗漏条件、降低练习的正确率。我在教学别注重模型图,将生物条件标注在图形的相应位置,寻求因果关系。如:一对夫妇都正常,他们的父母也正常,妻子的弟弟是色盲。问他们所生的儿子是色盲的概率是( )

A.1 B.1/2 C.1/4 D.1/8

这一题就需画遗传系谱图解题,经过长期的训练使学生养成了画分析图的良好习惯,提高了学生练习的正确率,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培养实验探究习惯的教学策略

学生能否学好生物,关键在于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只有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进行知识建构,才能形成学习生物的浓厚兴趣。我的教学策略是尽量指导学生做实验,让他们自己去观察、探索、总结生物规律。具体地讲:一方面教师自己在课堂上做好各种演示实验,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和现象,思考总结生物规律。另一方面在对于某个具体的生物问题的处理中,有条件的必须要求学生先做实验,教师要尽量创造实验条件或参与指导学生实验,让实验作答。如: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中,在糖类和蛋白质的鉴定操作中,让学生切身体会NaOH和CuSO4的加入先后顺序及出现的现象的异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让他们找出间、前、中、后、末期的图,感受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的特点。这样坚持训练就能使学生养成实验探究的好习惯,从而培养了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3.注重培养质疑反思习惯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于某个具体的生物问题的处理和解决方案进行反思,是否符合实际,我的教学策略:一是在概念、规律的新课教学中尽量把概念讲准、规律讲透,使学生理解到位;二是在练习中对学生经常进行变式训练。如:在做题目某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的某一精原细胞,它经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四个种类有(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有学生提出问题,基因型YyRr的个体经减数分裂后,形成的的种类( )

A.1种 B.2种 C. 3种 D.4种

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养成遇事多动脑筋、质疑反思的良好习惯。

4.注重培养归纳总结习惯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良好习惯。归纳总结就是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将一个个零散的知识点建构成有机的板块,让学生在整理中巩固提高。每上一节课的内容,下课前不是自己单方面进行小结,而是指导学生总结归纳。如:讲完DNA的复制、转录、翻译时归纳比较表格二中的内容。

表二 复制、转录、翻译的比较

在注重章节小结归纳的同时,还应注重滚雪球似地对所学的生物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高中生物学习结束时要能拿出一张知识结构简图,简图中要能有机地补充完美的“枝叶”。

高中学习只是学生求学旅途中的一小段,如果我们刻意去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在高中学习中就会学得轻松、主动,不仅在高考中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好习惯,能使其受益一生。

【参考文献】

高中物理学习经验总结篇5

  生物老师个人总结1

  从事初中生物教学已近十年。经历过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满堂灌教学,现在正积极地投身于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新课改的重要性,以及给广大师生带来的惊喜和收获。在长期的一线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点经验,下面就其中感受较深的几点谈谈个人体会。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种种的原因生物学科在初中各门课程中处于劣势,俗称“副科”,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对于每个生物教师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怎么操作呢?在上生物课前,要让学生产生向往上课的情感,并且在学习课文知识前就体验到生物课的新鲜、独特,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情绪准备。

  二、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教学方法是教学所凭借的`形式,它要为教学提供理论指导。不同的教学理念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不同的。在传统的满堂灌课堂上通常是以教师的讲述为主,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学生进行的是被动式的学习,教学方法通常比较单一,这样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而新课改理念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营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就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进行有机的结合。例如:

  (1)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进入新课堂前,用新颖别致的引言创设恰当的情境,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进而引起他们的兴趣。

  (2)步步设问,引流而上,体验思考的乐趣。通过设置疑问和设定目标可使学生产生新奇的情绪状态,诱发学习的需要指向学习任务,引导他们进行探索,通过探究解决疑问使学生产生适度的兴趣和焦虑,进行积极的认知和探索活动,获得新知识并进行创新

  (3)激发和鼓励学生的表现欲。一定的表现欲往往可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坚持完成某一项任务或工作。对一些性格比较外向,思维活跃,知识面比较广的学生,可故意给他们创造时机表现自己。

  (4)引入竞争,满足学生好胜心。学生对一些复杂结构的学习,容易厌倦,且很难完成记忆。在此类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引入竞争,使其变被动为主动,兴趣盎然地去学习和记忆。对一些生理活动过程的记忆也采用此法。

  三、合理运用各种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实施课程所需要的资源,就本学科而言,它包括教材、实验室及相应设备仪器、本学科的杂志等书籍、教具、校园及社区内的生物、动植物园、博物馆、网络和电视等。在备课、授课中我注意做到合理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1)充分挖掘教材;

  (2)因地制宜,开展教学活动;

  (3)准确地使用课程资源;

  (4)广泛利用媒体资源,增加学生知识储备。

  四、改进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模式不同对被评价者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传统的评价只注重结果,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同样评价模式也要改变,否则课改只能停留在表面。

  五、认真及时地作好教学反思

  教学中要进行检验并及时记录,便于课后修改。教学中为了使抽象的思维具体化就要通过举例来说明,所举的例子是否恰当而且不失科学性就显得很重要,这一点教师也要思考。教学活动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备课时要准备一定的相关资料,辅助教学并应对学生的提问,备课资料准备的量和有效性同样要受到教学实践的检验,也是教师所要进行的必要的反思。总之,反思是为了提高教学能力,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生物老师述职总结6   时间匆匆而过,这一学期任教八年级七个班生物课,还兼任生物备课组长、生物实验员工作,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看,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爱岗敬业,严谨治教,热爱学生,努力做到把学生教好,让学生成人成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较好的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尽到一个教师应有的职责,现总结如下:

  1、注重组织教学工作,重视师生互动,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提高组织教学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初二年学生的特点是身心发展迅速,两极分化开始,独立意识增强,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是人一生中的关键转折时期。针对这种情况,我借鉴其他资深老师的教学经验,灵活运用软硬兼施、赏识教育等策略,让大部分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2、树立“我的课堂我负责”的理念,打造团结协作的教师队伍,构建和谐年段营造良好的学风,离不开良好的教风作表率。从一开始,我就要求自己要珍惜缘份,树立“我的课堂我负责”的理念,抓好这一学年的各项工作。相对于其他年段而言,初二年是学生较易出现两极分化的时期,管理难度较大。一学期来,年段工作算得上是风平浪静,因为我总是督促自己遇事要能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并及时处理。

  3、树立“有进步就是成功”的理念,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防止溜生倡导“赏识教育”,对学生的学习以鼓励为主。

  本人在教育教学工作和年段工作方面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有待于今后在工作中不断加强,如教学研究有待更深入。本年段教师队伍偏年轻,热情高,经验不足,年段管理引导工作仍需不断在磨合中提升。

生物老师个人总结2   

  初二生物教材下册,在编写上更注重了学生的观察实验教学,而且增加了讨论、调查和游戏。针对过去教科书比较忽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问题,根据新教材精神,大力强化探究性学习,安排了较多的各类学习活动,如探究、讨论、阅读、观察、实验、实习、制作、解读、设计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倡导探究性学习。为了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发挥新教材的优势,我们研究制定了详细的实验计划,通过一年的教学实验,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新课标规定的实验教学目标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认真按照新课标的精神来进行实验教学,保质保量地完成了生物实验。学生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使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初步形成了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

  通过半年来的实验教学,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与其他同学的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书资料及其它信息的能力。初步学会了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了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了学生爱家乡的情感,增强了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使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在生物实验过程中,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与同学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与他人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这对于学生走上社会,融入社会是非常有益的。

  总之,生物实验课的教学对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半年来的教学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我们要及时总结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缺补漏,更好地进行实验教学。

  生物老师个人总结3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理科班生物教学工作,学习必修三模块。针对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在本学期我紧紧围绕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中心,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这一个学期高二的教学中虽然面临了很大的压力,但在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这也是一个收获的学期,下面我对本学期的教学做以下几点的总结:

  一、政治思想方面:

  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加教学研讨,并做了大量的探索与反思。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不但注重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二、教育教学方面:

  我认真完成学期初制定的教学工作计划,积极参加备课组的教研活动,在每一次上课前能认真备好课,以及在课堂上能上好每一堂课。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思维方式的指导。并对个别基础薄弱的差生单独辅导,引导他们尽快入门,激起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和自信心,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学习生物的氛围,推动全班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全面推进。课堂上,注重基础,多作知识铺垫,加强督促检查,抓好知识能力的落实。努力提高课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作为一个老师,应该不断学习,注重经验和方法的积累,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虚心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除了抓好课堂之外,在课下我注重与学生交流,为学生解难答疑,关心学生学习之外的生活,努力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经过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生物成绩有较大提高,为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抓好本职教学任务的同时,我还与本组其他老师一起,积极进行教学科研,总结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三、业务学习和自身成长

高中物理学习经验总结篇6

【关键词】新课改;探究性实验;有效教学

《普通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把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作为高中生物新课程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教学途径多种多样,但探究性学习是最好的教学策略、方式之一。从科学的本质出发,倡导探究性学习正符合科学本身的特点。从生物课程的三维目标来看,探究将自主地达成知识目标,在探究的过程中学得方法、发展能力,在探究中培育正确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可谓“一箭三雕”。

生物是一门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也是实验性较强的学科。让学生参加到实验中来,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探究式实验教学有如下几种模式“问题——阅读——实验——总结——练习”“问题——实验——归纳—结论”“阅读(实验)——问题——实验——结论”等。从上面几种模式看出实质上把探究式实验教学过程分为两个核心部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出问题是前提,解决问题是核心。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又如何实施探究式教学呢?

一、激发兴趣,诱发探究动机,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总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更愿意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在教学中就要设法激趣,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利用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学生的生活经历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是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等。如在《馒头在口腔的变化》的探究实验中,学生根据自己生活经验,提出问题,根据问题提出假设。再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探究假设的实验方案,按照实验计划准备实验材料,有步骤地进行实验,实事求是地记录和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的相关性并得出结论,在探究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实验结果与心得体会。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科学、揭示奥秘的兴趣。

二、增设实验,激发探究欲望

《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是一个验证性实验,利用学生所学的知识,可以设计成探究性实验:由学生自己拟定实验方案,详细设计实验操作过程,师生讨论、评价实验。学生在实验中,独立探索、研究,可能时间上要长一些,但是在操作中提高了他们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解决了实验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独立操作实验的能力和学习能力。在学生充分实验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讨论思考;(1)在实验中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能力;(2)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培养学生推理能力;(3)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分组实验,培训学生的探究能力

分小组实验,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亲自实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技巧,而后再实验进行验证,加深了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大大增强了他们的探究能力。探究性实验教学使学生通过设计、动手、观察、总结和交流而体会学习价值,扩大思维领域,开发创新潜力。在选择和探求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去参与实验,从选择内容到动手实验,得出结论,教师只是起指导、组织和协助作用,学生才是实验的主人,它可以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的获取生物知识的能力。

四、交流探讨,总结生成

由于探究实验所使用的材料不一致,所以结果也有所不同。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最后得出正确结论.我们对学生探究活动的基本收获要做阶段性总结,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这是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继往开来的一步,让学生“跳一跳,可以摘到更多的桃子”。

虽然探究性学习费时多,组织难,不易驾驭,但对提高科学素养的效益高,对理解科学的本质大有裨益。所以,在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方面,应该优选探究。一是态度要坚决不要犹豫,克服客观条件的困难和主观的不习惯,努力尝试并积累经验;二是可以把探究分解为多侧面的活动,各个击破;三是结合学校课程资源的情况,学生的水平,不断修正、完善、或补充探究性教学的内容。

提高素养,优选探究,并不是说,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是万能的。由于生物学习内容丰富,学生的学习基本上是获得间接经验,不可能也不应该事事都亲临探究、直接感受。有选择性地进行探究活动,才是对传统教学策略的筛选、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教师培训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许久红.例谈科学探究思想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物教学,2009(10):32-3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生物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高中物理学习经验总结篇7

1 培养实验探究的习惯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各种探究实验在教学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初中物理的教学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验活动和教师的实验教学就成为物理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指导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进行知识建构,每一个知识点的构建都应该尽量让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完成,让他们自己在获得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去观察、探索、总结物理规律.具体的讲:一方面教师自己在课堂上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对于一些受条件限制而无法做的实验,也要尽量通过多媒体课件给予展示,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和现象,思考总结物理规律.学生分组实验要放手让学生去做,让他们在实验中通过合作和互助,得出正确结论,体验成功.另一方面在对某个具体的物理问题的处理中,具备实验条件的必让学生做实验.不具备实验条件时,教师要从生活中就地取材,尽量创造相似实验条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让实验作答.现实教学中,由于课程紧,很多教师怕做实验耽误课堂进度,把学生实验变成教师演示实验,或把演示实验变成老师讲实验、学生背结论,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它剥夺了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探究获得感性经验的权利,使学生失去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背实验结论短期内在应付考试时可能取得成效,但记得快忘得也快,或许考完试就忘光了,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实验却可以记一辈子.所以,教师一定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去获取知识,这样坚持训练就能使学生养成实验探究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2 培养画图分析的习惯

学习物理离不开画图分析.按照科学的方法画图进行分析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培养学生善于画图分析的习惯是物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如:力的图示、力的合成与分解、对物体受力分析,解决物体平衡问题等,通过画图分析就使得问题直观化、简单化,让学生意识到:通过画出力的图示或示意图来表示物体受力情况和各个力之间更直观,更易理解,让学生体验到:边动脑、边动手画图分析对于解决物理问题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随着学生画图分析意识的逐渐增强,教师要及时予以点拨引导,教给学生正确的画图方法,学生画图分析习惯就会逐渐形成.

在教学中,许多表述物理情景的练习题一般是通过文字展现在学生面前,由于没有配图,学生对于题目的理解程度不同,往往会弄错情景、遗漏条件、降低练习的正确率.教师在讲解例题时要做好示范,规范画图分析的过程.教会学生通过审题、画简单示意图、再现物理情景,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如:确定研究对象,画受力分析图或是物理情景图,边审题边画图,并把已知条件和所要解决的问题用字母符号标注在图上,通过画图分析,理解题意,寻找规律,建立各物理量的关系式或模型关系,列出相关式子进行求解.教师在学生解题过程中要加强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审题,如何画图,从易到难,逐步消除思维障碍.在批改作业或讲评练习时,如发现学生解题过程和作图不规范的情况,要及时地指导纠正,不断训练学生画图分析并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将抽象的问题用“图形语言”表达出来,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并培养学生画图分析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大胆质疑和反思的习惯

“科学最大的价值无疑是怀疑的自由!”怀疑即质疑,是当下课堂极为稀缺的奢侈品.唯有质疑,方有思考的动力;唯有自由,智慧方可生长.物理学的发展源于质疑,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于某个具体的物理问题的处理和解决方案进行反思,是否符合实际?怎样寻求最佳方案?培养学生不畏权威,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严谨作风.教师如果善于激疑,如果能为学生创设一个无恐惧的学习环境,学生自由思考,大胆发问,自由争辩、自由反驳的情形会自然呈现,这将是一场多么高效率的课堂场景啊!我在这方面的教学策略是:一是在概念、规律的新课教学中尽量把概念讲准、规律讲透,使学生理解到位,然后对具体的物理问题的处理先让学生提出解决方案,我评价后再提出不同的多个解决方法,这些方法中一定要特意设置伪方案,指导学生反思质疑,比较、排除不合理的方案,从合理的方案中寻求最佳方法. 二是在例题的讲解中要有意适度“出错”,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不迷信老师和教学资料,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三是在练习中对学生经常进行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训练.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质疑能力,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主动地为学生创设质疑、讨论、反思的环境,恰当的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探究物理现象的本质,发现规律,学生的质疑和反思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4 培养善于归纳和总结的习惯

高中物理学习经验总结篇8

1 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常人印象中,物理学充斥着大量繁琐枯燥的数学计算,以及复杂难懂的理论知识.因此多数同学在正式接触物理学之前,都对物理学有一定的恐惧心理.其实,很多时候这是缺乏老师正确引导的表现.实际上,如果教师在物理学课程开始之前,先通过实验,举例等利于让同学接受的方式,向同学们引入物理的概念,并告诉同学们物理是一项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可以帮助人类解决问题,创造美好生活的学科时,同学们可以更为科学地认识物理学,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克服对学习物理学的害怕,使学生提高学习该学科的信心,这种做法带来的积极效果是持久的,其将直接影响到后期教学中学生的适应度和接受度.在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后,老师再以引导者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其在学习物理知识过程中的主动性,学生将更快掌握物理学的学习技巧.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只需要听老师讲课,学会解题即可,实际上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物理学,包括任何一门学科,都并不仅仅是解题那么简单,物理学还要求学生有熟练的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技能,由此可见,“动静结合”是新型教育观念的要求,物理教学中落实实验与理论结合的教学方式是正确的.

2 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要先确保学生能够长久地将专注度放在对科学知识的探究上.正如上文中所提到的,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老师往往采用给出公式,进行阐述的方式讲解理论,老师讲,学生听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总结.而新型物理教学要求老师应当在课堂上引出疑问,以供学生自主思考,探索问题的答案,老师可以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慢慢引导同学归纳总结出知识理论.通过此种自主探索方式获得的知识,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更持久的印象,同时有助于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知识点,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在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通过探索问题引发多元化思考,其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是颇具意义的.同时,学生之间可以通过探究相互组成探讨小组,对课堂议题进行讨论,教师甚至可以举办班级辩论赛,令同学们就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和自由辩论,以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

最后,老师可以作为主持人对问题进行总结,引出真实的答案,再令同学们就自己的思考结论与正确理论之间进行思考,使学生全面掌握课堂知识.

同时,在实验教学的部分,老师应当围绕章节内容,设立相关的实验,在课堂上尽可能地加入实验环节,一方面是在教学过程中,以更直观的实验方式,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点.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老师进行实验,从而学习到实验的基本技巧.除此以外,老师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令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除了完成课本要求的任务外,还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相关问题进行实验研究,以加强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3 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

多数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兴趣的原因是,学习让他们感到压力较大,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而新型教育方式则要求令学生快乐学习,以轻松愉悦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由于实验本身就是创新型的教学方式,将其引入课堂,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自主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作为探索与发现的首要工具的实验,也可以为学生发散创新思维,进行自主探究提供渠道.因此,在现阶段的物理教学中,设置许多与知识的紧密相关的物理实验.

案例1 高中物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一章节中,老师设立实验令学生测量一些可知的数据,例如根据公式Ep1+Ek1=Ep0+Ek0,在这种情况下,依据公式,将mgh中可知的几个要素具体数据求出,便可以验证命题的正确与否.通过实验数据展示公式结论的方式,可以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具体.

案例2 在高中物理“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知识点学习中,要求以实验的方式,通过设置用悬线悬挂的物体,在偏角不超5°的情况下测定每单位时间振动次数,再根据公式及实验测量得到的数据,精算重力加速度的值.重力加速的大小是各不一样的,当实验进行到这一步时,老师便可以抛出新的问题,为什么在不同情况下,重力加速度不同,影响其变化的关键点是什么?如果是学生实验操作的误差,可以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改善不正确的操作,提高实验能力.如果不是,则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结论的总结规律,即影响重力加速度大小的重要因素.

4 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正确评价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