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8篇

时间:2023-03-08 14:54:00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篇1

【关键词】:工程;报验资料;整理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国外大量经验技术的传入,我国在工程领域的程序性越来越强,极大的确保了工程建设的有序性,大大提高了工程的质量。工程报验资料涉及到工程的各个阶段,必须从工程开始到工程竣工重视工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并严格控制质量,进行全程无缝隙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工程资料的报验工作,本文以下内容将对工程报验资料的整理进行研究和探讨,以供参考。

2、工程报验资料的内容

根据本人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工程报验资料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内容:第一,工程施工准备阶段需要报验的资料。工程施工准备阶段的报验材料涉及到:工程开工报告、施工许可证、施工组织设计、材料、设备报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材料送检;开工现场验收,临时设施(方案)、安全和文明施工准备;工程测量定位记录。其所包含的需要准备的资料有:建筑工程基本情况表;建设批文材料;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中标通知书;施工合同;监理合同;建设单位资质、人员证书复印件;项目监理机构及相关证书复印件;设计单位资质、人员证书复印件;勘察单位资质、人员证书复印件;项目施工机构及相关证书复印件,包括资质证书、人员上岗证(施工员、预算员、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劳保员、测量员、取样员、资料员、排水、暖气、电气工程师、项目经理);图纸会审记录及设计变更文件;设计文件及开工前设计变更。第二,质量验收资料:主要包括:地基验槽记录;基桩工程质量验收报告;地基处理工程质量验收报告;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质量验收报告;主体结构分部工程质量验收报告;特殊分部工程质量验收报告;线路敷设验收报告;地基与基础分部及所含子分部、分项、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主体结构分部及所含子分部、分项、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装饰装修分部及所含子分部、分项、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屋面分部及所含子分部、分项、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给水、排水及采暖分部及所含子分部、分项、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电气分部及所含子分部、分项、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智能分部及所含子分部、分项、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通风与空调分部及所含子分部、分项、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电梯分部及所含子分部、分项、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单位工程及所含子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室外工程的分部、分项、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第三,实验材料。主要包含:水泥物理性能检验报告;砂、石检验报告;各强度等级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混凝土试件强度统计表、评定表及试验报告;各强度等级砂浆配合比试验报告;砂浆试件强度统计表及试验报告;砖、石、砌块强度试验报告;钢材力学、弯曲性能检验报告及钢筋焊接接头拉伸、弯曲检验报告或钢筋机械连接接头检验报告;预应力筋、钢丝、钢绞线力学性能进场复验报告;桩基工程试验报告;钢结构工程试验报告;幕墙工程试验报告;防水材料试验报告;金属及塑料的外门、外窗检测报告;外墙饰面砖的拉拔强度试验报告;建筑物的防雷装置验收检测报告;有特殊要求或设计要求的回填土密实度试验报告;质量验收规范规定的其他试验报告;地下室防水效果检查记录;有防水要求的地面蓄水试验记录;屋面淋水试验记录;抽气道检查记录;节能、保温测试记录;管道、设备强度及严密性试验记录;系统清洗、灌水、通水、通球试验记录;照明全负荷试验记录;大型灯具牢固性试验记录;电气设备调试记录;电气工程接地、绝缘电阻测试记录;制冷、空调、管道的强度及严密性试验记录;制冷设备试运行调试记录;通风、空调系统试运行记录;风量、温度测试记录;电梯设备开箱检验记录;电梯负荷试验、安全装置检查记录;电梯接地、绝缘电阻测试记录;电梯试运行调试记录;智能建筑工程系统试运行记录;智能建筑工程系统功能测定及设备调试记录;单位工程安全和功能检测所必须的其他测量、测试、检测、检验、试验、调试、试运行记录。第四,材料、产品、构配件等合格证资料。包括:水泥出厂合格证;砖、砌块出厂合格证;钢筋、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套筒出厂合格证;钢桩、混凝土预制桩、预应力管桩出厂合格证;钢结构工程构件及配件、材料出厂合格证;幕墙工程配件、材料出厂合格证;防水材料出厂合格证;金属及塑料门窗出厂合格证;焊条及焊剂出厂合格证;预制构件、预拌混凝土合格证、给排水与采暖工程材料出厂合格证;建筑电气工程材料、设备出厂合格证;通风与空调工程材料、设备出厂合格证;电梯工程设备出厂合格证;智能建筑工程材料、设备出厂合格证;施工要求的其他合格证。第五,施工过程资料。主要包括:设计变更、洽商记录;工程测量、放线记录;预检、自检、互检、交接检记录;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施工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施工日志;混凝土开盘报告;混凝土施工记录;混凝土配合比计量抽查记录;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单;工程质量事故及事故原因调查、处理记录;工程质量整改通知书;工程局部暂停施工通知书;工程质量整改情况报告及复工申请;工程复工通知书。第六,必要时应增补的资料。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的资质证明;建设、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的变更、更换情况及原因;勘察、设计、监理单位执业人员的执业资格证明;施工单位现场管理人员及各工种技术工人的上岗证明;经建设单位同意认可的监理规划或监理实施细则;建设单位派驻施工现场设计代表委托书或授权书;设计单位派驻施工现场设计代表委托书或授权书。第七,竣工资料。主要包括:施工单位工程竣工报告;监理单位工程竣工质量评价报告;勘察单位勘察文件及实施情况检查报告;设计单位设计文件及实施情况检查报告;建设工程质量竣工验收意见书或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竣工验收存在的问题整改通知书;竣工验收存在问题整改验收意见书;工程的具备竣工验收条件的通知及重新组织竣工验收通知书;单位工程质量控制资料记录;单位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核查及主要功能抽查记录;工程质量保修合同;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报告;竣工图。

3、工程报验资料整理应采取的措施

由工程报验需要准备的资料看出,工程报验需要准备的资料具有时间跨度大、资料多、任务重的特点,必须认真对待,根据本人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工程报验资料的整理应采取如下几个方面的措施:第一,领导提高认识,注重协调。单位主要领导要全面负责,对项目建设从前期准备到竣工验收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资料管理。初期就建立工程报验资料室,配备专职资料管理人员,确立资料工作在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将资料整理工作纳入工程建设管理程序,建立工程报验资料整理工作领导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经常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工程报验资料整理工作例会、协调会。在签订项目设计、施工及监理合同、协议时,设立了专门条款.明确有关方面提交相应项目文件以及所提交文件的整理、归档责任及违约处罚。参与支付控制,设立工程资料抵押金,明确规定没有工程资料管理部门的签字不得付款,为工程报验资料的整理工作打好基础,开好头。第二,健全规章制度。制订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标准要求,执行办法,去规范整合工程报验资料管理的各项业务工作。工程报验资料整理中往往是诸多行业和地区的队伍参加建设,各自都习惯按本行业、本系统、本地区的规定,工程完工后,各方移交的工程报验资料就会标准不一,分类混乱,排列不清。这就要求在项目开工同时,根据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规范,及时制定工程项目报验资料归档、整理规范等重要制度,并在双方合同中明确,根据工程承包合同,督促各单位切实履行合同,坚持归档与合同最终付款相互挂钩,环环相扣做到有章可循。用这些相关的规章制度、标准要求去检查、规范各个单位的工程报验资料的分类立卷、案卷归档的质量标准,定期限检查指导、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进一步规范工程报验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第三,提高工程报验资料整理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应积极从学校引进专业的工程报验资料管理人员充实到单位的工程报验资料管理工作中,这是因为目前的工程报验资料整理不仅要求具有资料管理的相关知识,还必须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术、信息网络知识及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而非专业人士很难同时具备这些工程报验资料人员必备的素质。另外,还应加大对工程报验资料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责任意识、信息收集意识和保密观念,提高工程报验资料的管理水平。第四,提高工程报验资料整理过程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水平。计算机被应用到工程报验资料的整理过程中,具有很大的优点: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节约成本、便于动态管理,而且由于各种软件的出现,形成系统的工程报验资料也十分方便进行查询,方便查漏补缺,计算机被应用到工程报验资料的整理过程中是计算机技术与工程建设项目融合的结果,是必然趋势,在实际工作中,应增加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并加大工程报验资料整理人员的先进技术的培训,提高其应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和意识。第五,实施事前介入、事中控制的全过程的管理模式。①实施事前介入就是及时制订工程报验材料的归档计划。先了解实施项目都有哪些部门参加,其中土建项目是由哪个部门负责组织建设,设备安装由哪个部门组织招标采购、非标自制设备由哪些部门完成,由什么部门负责委托外协等,根据咨询所掌握的基本情况,工程报验资料整理部门及时制定工程报验资料的归档计划,明确各参与部门的工程报验资料的归档任务。②进行事中控制,对工程进度实施跟踪管理。由单位主管领导组织经常定期召开主管部门、施工部门、监理、设计、工程报验资料管理等部门工作协调会。及时了解工程建设项目的具体内容,掌握工程项目的实施进展情况,坚持做到工程建设与工程报验资料的管理同步动作、同步检查、同步验收,为文件材料完整、准确、系统归档打下良好基础。

4、结尾

以上内容对工程报验资料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提出了工程报验资料的整理应采取的措施,表达了观点,提出了见解,但本人深知,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并注重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为提高工程报验资料的整理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建设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吕宗斌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篇2

为了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中药鉴定人才,在中药鉴定学实验教改过程中,应加强实验设计(内容和方法)的综合性与创新性,注意实验材料的代表性与可行性、实验技术的基础性与实用性、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与均衡性、实验报告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实验考核的客观性与全面性。

【关键词】 中药鉴定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品种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一门应用性学科,是中医药院校中药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具有很强的综合实践性,实验课是其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中医药院校中药类专业毕业生的中药鉴定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普遍有所下降,究其原因有多种,如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所致的师资经费的相对缺乏和人均拥有实验仪器数量的相应减少,实验内容以验证理论为主,实验方法以教师设计讲授、学生照章操作为主,实验手段以传统的标本、挂图、投影、显微镜为主[1],从中反映出目前中药鉴定实验教学中存在诸多与培养目标和市场需要相悖的问题,急需通过教学改革加以解决。笔者长期从事中药鉴定学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认为在本学科实验教改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实验设计的综合性与创新性

中药鉴定学实验教材或指导中所编写的实验多为验证式实验,这部分内容与所学理论知识相配套,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但如果这部分内容所占比例过大,往往导致学生的思维过于单一直观,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与发现并解决新问题的创新能力。为此,笔者认为在按专业培养目标设计实验项目和内容时,应尽可能多地考虑实验内容的综合性与方法的创新性。内容的综合性是指实验项目所涉及的知识与技能应涵盖与中药鉴定密切相关的多个学科,如药用植物学、药用动物学、矿物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仪器分析、生物技术等,主要应用于单个品种的鉴定,尤其是多来源品种以及常用易混品种的鉴定,如大黄、天麻、麻黄、砂仁、厚朴等的鉴定。通过综合性实验训练,使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方法的创新性主要是指中药鉴定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常规中药鉴定方法多为药典法,但有时对某些品种的鉴定还不应拘泥于某一种方法,应探索多种有效快速鉴定的途径。有条件的学校应鼓励学生自主设计、自我完成。通过创设多种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的兴趣,从而有目的地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2 实验材料的代表性与可行性

实验材料即样品的代表性是指取样的典型性。样品材料的典型与否直接决定实验结果和质量的好坏。供实验使用的材料可以有多个不同的品种或同一品种的产地不同,但为了反映所鉴定的品种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及有效成分等方面的特征和规律,必须选用那些特征显著、重复性好、易取易处理且成本相对低廉的具有代表性的实验材料,如鉴定用药材品种往往都选用品质优良、特征显著的道地药材。实验材料的可行性是指取样的可能性和便捷性。可能性主要考虑实验材料的成本和市场供应情况,如果材料成本过高则实际使用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多数院校的实验经费紧张而难以承受高额实验支出;若该材料市场供应不足或缺乏则都难以选作样品材料。便捷性主要指取材的方便性。由于实验材料是消耗品,又具有地域性特点,因此从降低实验成本和取材的方便性考虑,常常采用就地取材。

3 实验技术的基础性与实用性

常用的中药鉴定方法有基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此外,还有近年来兴起的生物鉴定法。与上述鉴定方法配套的实验技术包括药材形态解剖观察与描述技术、标本采集、制作与核对技术、绘图与摄影技术[2]、常用理化试剂配制与仪器分析技术、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技术、实验报告撰写的规范技术等。在实验项目设计与选择的时候,应该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与特点着重实验技术的基础性与实用性。所谓基础性是指中药鉴定所必须掌握的基本实验技术与技能,如药材及其原动植物的形态解剖、观察、描述、比较归纳的能力,常用显微制片、绘图及摄影的能力,常用理化试剂的配制能力,常用实验仪器的操作能力,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等。所谓实用性是指实验项目与内容的选择性和适应性 ,具体地说就是根据不同的专业培养目标或方向选用与之相适应的中药鉴定分析技术,如中药学专业或制药工程专业中药制药方向重点只要掌握常用中药材的基源及性状鉴定技术,而中药学专业中药分析方向则尚需掌握中药显微鉴定及常用仪器分析技术[3]等。

4 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与均衡性[4]

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是指实验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范和有关规章制度,认真预习,精心准备,准确操作,及时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有关原始数据资料,直至完成实验报告。实验完成的质量好坏取决于实验者操作的规范程度,包括他(她)的准备情况、自始自终的态度以及操作技能。实验操作的规范性首先必须从带教老师做起,只有实验教师操作示范准确,指导具有启发性,才能使学生掌握标准的操作规范,有目的地验证理论并经自主思考而进行有创造的实验设计和研究。实验操作的均衡性是指本学科实验项目所涉及的操作内容和技能训练应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具体地说包括中药基源和性状鉴定所需的形态分类学或细胞染色体分析实验,显微鉴定所需的组织解剖学实验、理化鉴定所需的定性定量分析实验,生物鉴定所需的DNA相关技术分析实验以及综合设计所需的中药炮制、药理等实验操作。在设计时应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与均衡性,操作的规范性是实验的基础,均衡性则是实验全面性的保证,这对于高职学生的技能提高而言尤为重要。

5 实验报告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当实验人员按计划、按步骤完成某一规定实验项目后,通常都要撰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准确性是指必须强调实验方法的科学性、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以及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要实事求是地记录、分析和综合实验现象、数据及结果,发现问题和总结规律。实验报告的基本内容包括实验目的与要求、基本原理、仪器与试剂、实验材料、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结果与讨论,作业与思考、实验时间与人员等。撰写时要求使用统一格式的A4幅报告纸,应用钢笔或圆珠笔书写完成,作图报告用HB或2B铅笔完成;对于生药材料要写明基源或生药拉丁名;报告正文部分主要记录实验操作过程及结果,注意文字记录部分要求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结论明显,绘图部分要求布局合理、文字简洁、图形逼真、结构清晰、比例恰当、线条均匀一致、点小而圆,立体感强,形态结构名称常用平行直线标注在图右侧,每幅图下方应注明标本名称、部位及放大倍数或比例[5]。上述注意事项与报告的准确性密切相关。其次,报告呈交和批改的及时性也十分重要。实验者在实验结束后应及时综合分析和总结本次实验的成败得失,并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及时送交指导老师批改评阅。一旦迟写迟交报告,既影响报告撰写的质量和学习的效果,又影响教师的及时批阅和集中评析。当学生递交报告后,指导教师应及时认真批改,并在下次实验前进行集中讲评,总结经验教训,特别要强调实验过程中易误操作、误处理的相关事项,为学生逐步掌握本学科实验研究的方法和操作技能奠定基础。

6 实验考核的客观性与全面性

中药鉴定学实验是中药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一般要求单独考核记分。因此,实验考核的客观性与全面性不仅与被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分直接挂钩,而且还直接影响到本次考核能否反映出学生实际所掌握的实验技能以及整个实验教学的质量。本学科实验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常用药材的性状鉴别能力、显微鉴别能力、理化鉴别能力以及常用实验室仪器操作能力。实验考核的客观性主要指考核方法的科学性和考核内容的全面性,通过考核记学分能真实反映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如药材性状考核的方式宜每人单独进行,从常用药材及饮片中随机抽取100~300种各类品种,同时应选取一定数量性状相似同科属或不同来源的药材以及不同炮制品作为考核内容,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选用一定数量常见易混药材或饮片。考核的全面性应重点突出反映学生实验研究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它不仅体现在内容上,而更重要的是考核的效果和所起的作用。综合考虑考核的客观性与全面性,将有利于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中药鉴定专门人才。

综上所述,在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改革过程中,应注意实验设计的综合性与创新性、实验材料的代表性与可行性、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与均衡性、实验报告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实验考核的客观性与全面性,这对于提高中药类专业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与科研素养具有普遍的实践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红霞.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综合分析与探讨[J].中药鉴定理论与实践,2003,1:264.

[2]赵奎君.生药学实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72.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药学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0,75.

[4]张贵君.中药鉴定学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前iii.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篇3

关键词:复合材料;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9-0057-03

实验教学是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活动,是实践、认识、再认识的过程。在本科专业教学中,强调加强实验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同时对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实验能力、增强探究意识和促进创新能力都有着重要作用。

复合材料专业实验是继复合材料学、复合材料表面与界面、复合材料工艺与设备、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之后的又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它是复合材料学、复合材料表面与界面、复合材料工艺与设备等专业课程的继承与发展,通过复合材料专业实验课程,使学生对以上专业课的理论学习内容进一步理解和深化,同时也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方法实践和理论指导。因此除了课堂教学外,复合材料专业实验的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复合材料专业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亲身接触该专业所涉及的具体工作过程,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而且从素质培养来说,通过实验环节的实践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专业创新能力。我国的高等教学中的实验教学长期以来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重知识积累、轻能力培养的现象。实验和实践教学基本上都是验证性实验,学生按部就班地按照教材中实验步骤或提示进行相关“实验探究”,学生可不必思考、分析,只需单纯模仿、重复,“照方抓药”,按图索骥,就能完成实验,导致学生实验往往流于形式。这种实验教学被一种固定的模式所束缚,片面地强调共性发展而忽视个性发展,从学生培养角度讲,实验的效果也仅仅只是加深对所学书本知识的理解和培养了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而已。实验过程中学生缺乏对实验的理性思考,缺乏对学生实验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培养。

一、实验体系建立原则

复合材料专业实验教学必须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方法理论和实践指导。为了使学生真正掌握复合材料专业实验的基本理论,结合本专业实验的特色和要求,在实验教学的体系建设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专业实验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相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验证理论。

2.体系完善的原则。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实验知识的覆盖面要宽,以保证实验知识的系统与完整。要精选实验教学内容,加强具有先进性、典型性和规律性的实验教学内容,提高质量。在实验内容的时间先后安排上,要按照科学研究的方式方法进行,循序渐进。

3.提高实验能力为主的原则。实验课要有利于强化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尽可能采用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要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培养目标。要根据能力结构和层次,有计划地实施教学。

4.确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原则。能力培养为主线,应变能力培养为关键,产学研结合为途径,与时俱进的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教学体系构建中遵循的原则。

二、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模式

以问题为核心,创建校内教师指导下,学生基于问题进行实验的教学方法。通过有关的实验指导书,以实验的具体问题为起点和核心,将学生要掌握的知识和实验技能隐含在实验问题中,让学生围绕问题寻找信息和参考资料,提出实验方案,通过讨论和实验,实现自己的设计。使学生成为实验的积极实践者,教师是实验工作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坚持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和科研训练有机结合,建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分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涵盖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研究创新性实验,保证实验课程的安排符合认知规律。该教学体系强化学生实践技能和培养创新精神构建的实验教学平台,从而形成从低到高、从基础到前沿、从接受知识型到综合能力型的逐级提高的实验课程新体系。

1.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复合材料专业实验是要让学生掌握复合材料试验技术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复合材料试验技术基本原理和概念的认识与理解,培养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良好作风。将现有的专业课程实验课程予以重组和整合,以复合材料原材料、加工制备、性能检测等实验基本技能和应用技术培养方面的问题为核心,引导学生自主实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实验技能。在实验类型上逐年显著提高综合型、设计型、创新型实验的比例,增加综合性选做实验的数量,而且内容不断改进、充实、丰富和提高,给同学们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扩展的余地。本着“以人为本,促进个性发展”的原则,实施因材施教。在强调共性的基础上突出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个学生的潜能。突出办学特色,实现学生的“专业性”和“特色化”培养;该实验平台通过增加综合设计型实验,强化了对学生的复合材料专业技能基础训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技能强化与创新实验教学实践平台。一种较高层次的实验训练。是根据本院的教学和科研优势,针对学生各人的志趣而设立的开放式实验教学平台。实验题目来自于教师在科研和教改项目以及学生自主立项课题上,选择优秀的高年级学生到科研实验室,直接参与科学研究,实地参与科研实践,学生自愿组合,自由选题,在教师的指导下,直接参加科研项目,完成实验设计、研究、总结和报告。使学生受到科研的全程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陶冶精神,提高素质。该平台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起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为复合材料领域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

三、学生动手方式不同平台存在差异

在专业实验平台上,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加深对复合材料试验技术基本原理和概念的认识与理解,培养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良好作风。让学生围绕问题寻找信息和参考资料,提出实验方案,通过讨论和实验,实现自己的设计。这些实验题目和实验方法比较传统和常见,学生通过一般的教学书籍便可以完成。期间允许学生的配方设计不合理,鼓励学生找出原因,重新设计;工艺不合理,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这样不同组别、不同学生做出的实验结果相差显著,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

技能强化与创新实验教学实践平台是更高能力的培养,以教师的科研项目或者学生自立项目为依托,锻炼学生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直接参加科研项目,直接负责科研中的某些内容,并且要参与整个科研内容的讨论。指导学生学会阅读科技文献、学会科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实验的总结和报告,真正将所学的知识应用的科研活动中。这样学生实验成就感很强、积极性非常高,无形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以及团队的合作精神。

四、新的实验教学使考核更加合理

目前,复合材料专业实验成绩的评定绝大多只是基于实验报告。由于实验内容基本上都是验证性实验,导致很多实验报告不仅同组别学生基本相同,甚至不同组别的报告内容也基本相同,更有甚者实验报告完全是抄袭其他同学的。还有一种现象是有的学生实验还没有进行,实验报告依然完成。这样评定成绩很显然无法表现学生的实践能力,更不能体现学生之间的实践能力差异。这一现象还会挫伤很多学生的积极性,会有同学认为实验做得好不好,甚至做不做都无所谓,只要实验报告写得好就可以获得高分。学生进行实验实践的积极性和兴趣下降,致使实验教学效果始终不理想。而上述实验教学的改革,在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因每一小组实验方案不完全同,最终的实验报告也会有所不同,这就避免了实验报告的雷同现象,有利于公平、准确地评定成绩。并且实验报告的评定除了考核具体的诸如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实验结论是否准确外,重点放在实验的思考与讨论,因为这部分最能体现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体现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技能强化与创新实验教学实践平台上,由于所进行的科研内容和实验完全不同,总结和报告中更不会出现上述现象,并且由于学生的努力会长成果中体现,更加调动的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欲望。

通过对我校复合材料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进行了初步探索,对教学内容和实验平台的进行了改革和细化,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上显现了一定的效果。但教学改革,尤其是实验教学的改革不会简单的一蹴而就,它需要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和本领域的科学发展不断的进行改进和完善。目的是培养出符合领域需求的多层次、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科学研究或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峰,项军华,韩大鹏,等.MIT本科教学活动的若干特点及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01):62-64.

[2]岳树梅.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创新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2,(11):77-80.

[3]刘少兵,付新建,周思凯,等.复合材料试验技术课程实验教学研究[J].广州化工,2011,39(17):130-131.

[4]贺燕云,马中良.科研促进实验教学的设想[J].教育教学论坛,2012,(01):211-212.

[5]肖汉杰.对构建“三结合”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J].大众科技,2012,(06):223-224.

[6]张桂菊,肖才远.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类实验教学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05):165-167.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篇4

英语教学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的指示精神,同时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和科技创新的需要,大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能力的科研与技术开发的后备人才,深入开展中英双语教学逐渐成为工科高等院校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科技信息的交流传播过程中,英语是最广泛使用的语言,特别是在化学、物理、生物、材料等前沿学科,英语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日渐突出,因此在本科生的专业课中融入双语教学势在必行。材料的研究、发展与生产具有国际性强,应用范围广,发展前景好等特点,其研发水平及产业化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目前功能材料专业的本科毕业生选择进一步考研深造,或进入外资企业就业的比例越来越大,这也就要求现在的材料类教育要与世界接轨,因此实施双语教学势在必行。特别是实验课的教学,只有通过实验教学才能使学生把理论知识真正地转化为实际知识,这也将为今后研究工作、研究生实验、科研工作等奠定基础。

一、功能材料专业实验课融入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功能材料种类繁多,用途广泛,正在形成一个规模宏大的高技术产业群,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世界各国均十分重视功能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它已成为世界各国新材料研究发展的热点和重点,也是世界各国高技术发展中战略竞争的热点。为适应功能材料的全球化发展,功能材料专业学生有必要在专业实验学习中逐步地接触、熟悉、掌握一些常见材料、表征设备的专业英文术语。另一方面,由于实验课一般小班授课,人数较少,理论内容也较少,重点比较突出,相对于理论学习来说学生更容易掌握英文词汇。因此,将双语教学模式融入功能材料专业实验课中,在相对简单的氛围下,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将双语教学模式融入功能材料专业实验课中的必要性如下:其一,为准备考取研究生的学生奠定科研学习基础。研究生阶段的英语学习十分重要,日常设备的专业术语,专业英文文献阅读,以及英文类专业文章的写作,都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英语基础。因此在本科生阶段,特别是在功能材料专业实验课的学习中,通过实际动手操作过程融入双语教学,会加深学生对专业英文词汇的理解,可使学生更早地接触到材料类相关词汇,为进一步的深造学习奠定基础。其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功能材料专业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能否培养出具有创新实践能力和适用社会发展的人才。新材料的全球化发展,要求我们掌握一定的专业英文术语,在毕业生找工作面试阶段,才能够对相关企业,特别是外资企业的研究领域和内容及时把握,顺利通过面试。其三,提高学生在职场中的优势。根据毕业生的反馈信息,材料类的大型企业均走国际化路线,与世界接轨,因此,在本科学习阶段接触一些专业的词汇,会增加与企业沟通交流的信心。

二、如何开展功能材料专业实验的双语教学

1.实验指导书的选择和编写。功能材料专业实验课的特点在于专业性、应用性和现展性。随着材料学的快速发展,专业实验的指导书也应具备动态性和开放性。首先在专业实验课的教材选择上,应选择国内外比较受认可的,具有权威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的教材。同时,还需结合课程的教学实际和材料学的快速发展进行实时改编。功能材料专业实验讲义的编写应采用中英文结合的形式,以中文为主,英文为辅,避免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在中文版讲义中适当加入重点的英文专业术语和词汇,实验题目和关键词应采用中英文对照表示。双语教学需循序渐进地开展,逐步地加大实验教材中的英文比例。

2.学生应逐步撰写英文版实验报告。在实验课程进行前,应鼓励学生通过翻译软件,自主将中文讲义改写成英文的预习报告。在翻译和书写的过程中,学生会对讲义中反复出现的专业术语有所熟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进一步加深对这些词汇的掌握,起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教师应当严格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学生所提交的英文预习报告,检查是否按照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步骤等认真书写,是否有偷工减料、抄袭、乱写等行为,并对预习报告中出现的错误语法加以修改。

3.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融入双语教学。首先,教学手段的改变。传统的实验课程教学过程包括学生预习、教师讲解、教师演示、学生操作、教师检查这五个环节。教师的讲解和操作会占用大部分的时间,这样会减少学生的动手实践机会。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学,将动态的课件演示和英汉双语的课件背景图文并茂地传输给学生,可强化学生对专业英文术语的记忆,难点问题和重点知识的理解,增加趣味性,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其次,教学过程的改变。在功能材料专业实验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和板书将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及实验过程采用中文中穿插英文的方式进行讲解,要考虑到学生的整体英文水平和差异。随着实验课程的逐步开展,逐渐加大中英文的比例,每次实验时强化讲解过的重点词汇,加深学生的记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实验中会出现的问题或已讲解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在教师与学生进行讨论时,教师应尽量与学生双语沟通,引导并鼓励学生用英文或专业词汇阐述问题,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英语交流环境。同时,教师应在课堂上融入一些新材料的发展,让学生与时俱进,掌握热点材料的英文名称。课上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教师应引导学生采用英文记法,比如实验材料、实验结论、单位、坐标等,陌生的词汇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起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加强学生记忆。

4.英文报告的批改及考核方式。教师对英文版实验报告应进行认真的批改,并将批改后的英文实验报告及时反馈给学生,学生按要求修改后再返回给任课教师,教师总结出学生常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在实验课中进行纠正。实验课成绩的考核不同于传统的试卷考试,实验成绩更注重平时的成绩,包括预习报告、实验操作、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等。通过课上的师生交流以及对学生的辅导,教师可基本掌握学生英文“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再结合其实验报告的情况,基本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相对于理论课的考核方式更合理,可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双语教学效果。学校应定期对所有学生的英文实验报告进行汇总,由专业的教师组成评定小组,对优秀的英文实验报告进行等级评价,并设定一定的奖项鼓励,增加学生英文学习的动力。

三、功能材料专业实验双语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困难

首先,学生对双语学习缺乏信心。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英语不过关,主要是对专业英文学习存在畏惧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十分重要,要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使他们认识到专业英文学习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功能材料的发展迅速且全球性强,缺乏专业词汇,会导致学生在职场上碰壁。其次,对于理工类学生而言,学生的英语总体水平不够高且存在差异,为双语教学的开展增加了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个功能材料专业实验课中,逐步地增加英文的比例。初始阶段,增加学生的材料类专业英文词汇量,课堂上反复地重复专业词汇;随着词汇量的增加,不断地在实验中增加难度。功能材料专业实验双语讲义需要找到合适的教材,教师也要根据内容适当的增加英文比例。这就要求教师克服困难,编写适合的功能材料专业双语教材,内容也要与时俱进,把握材料类的快速发展,掌握全球化特点。双语教学所需要的教师既要了解专业知识,把握世界材料的最新发展,又要掌握熟练的英文。这就对教师的选择带来了一定难度,学校应尽可能地为具有潜质的教师提供英文进修的机会,提高教师双语水平,树立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四、结语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篇5

关键词:档案管理;研究;高职院校科研

1.科研档案的含义及作用

科研档案是指在科学技术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载体的文件材料。

高校的科研档案,是高校知识产权的重要载体,凝结了高校科研人员在实践中创造的科技成果、经验和思维,其中储藏着大量的科学技术成果、发明创造、工艺方法等。因此认真做好科研档案管理,合理利用科研档案,能大大提高科研工作水平,为知识创新、技术进步发挥重要作用。

2.高等职业院校科研档案归档范围

目前,依据高职院校科研活动的内容和特点将科研档案大致分为科研项目档案和科研综合档案。

2.1科研项目档案归档内容

2.1.1科研项目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收集的管理文件有:开题报告与课题论证材料,科学基金及重大项目申请报告及批件,任务书、协议书、委托任务书、合同,课题研究计划等。科技材料有:文献调研、综述报告,实验方案,应用前景调研报告,市场预测、应用前景分析报告,开发工作方案等。

2.1.2研究实验阶段

立项后的项目进入实验阶段,需要收集的管理文件有:课题研究计划执行情况表、进展报告表,计划调整与撤销报告等。科技材料有:重要的实验、测试、原始记录,数据处理材料,设计文件和图纸、技术说明、使用说明,阶段工作小结,重要的照片、底片、录音、录像带等。

2.1.3项目验收阶段

验收阶段需要收集的管理文件有:工作总结,科研投资和经费决算材料,鉴定证书或视同鉴定证书,鉴定会材料、验收评价意见,使用意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证明材料等。科技材料有:研究报告、研制报告,论文和专著,工艺技术报告,技术诀窍报告等。

2.1.4成果推广应用阶段

推广应用阶段需要收缴的管理文件有:成果被引用情况材料,成果宣传报到材料,转让合同、协议书,生产定型鉴定材料,成果推广投产后反馈意见,技术展览会的材料等。科技材料有:国内外学术交流材料,开发和推广应用方案及实施情况材料,扩大生产的设计文件工艺文件,市场调查、分析报告等。

2.1.5成果申报和奖励阶段

成果申报和奖励阶段收集的管理文件有:科技成果登记表、报告表,科技成果奖励申报书及批件,获奖材料(奖章、奖状、证书),专利申请书和证书等。

2.2科研综合档案归档内容

科研综合档案是学校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上级有关部门科研工作的文件及学院的上报材料,学院科研工作的规章制度,关于科研机构设置的请示、批复,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名单,学院科研成果受奖情况,上级下达的科研计划、任务,学院上报的科研计划、总结,学院科研成果登记表及重大科研项目执行情况,学院评选先进科技工作者的文件材料,学院召开科研专项会议的文件材料,学院组织开展的科研经验交流活动的文件材料,学院举办或承办的课题研讨活动的文件材料,学院有关科研活动的交往活动、外事活动的记录材料,学院编印或出版的科研论文集以及反映学院科研动态和成果的报纸、刊物等。

3.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3.1科研档案材料收集不完整

科研人员在完成科研项目后,收集的材料主要是一些结果性和部分依据性材料,项目实施性材料归档较少,这使得科研成果档案在为连续性研究提高参考和使用时,出现一些科研成果档案材料不完整的缺陷。主要是因为科研工作人员档案意识薄弱,在收集科研成果档案时只注重科研项目的结果性材料,重点是收集科研项目中的研究成果,诸如论文、著作等,而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的材料,却很少关注和收集。此外,科研人员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视为个人私有财产,许多珍贵材料,如获奖证书、专利证书、论著等材料不愿意上交或推迟上交,有些科研人员则认为自己的科研成果是专门用来申报专业职务所用,不愿意将原件归档。这些都导致了科研档案不完整。

3.2科研档案管理人员配备相对不足

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占主体力量的是兼职人员。一方面,大多没有受过档案工作的相关培训,对科研档案管理缺乏规范性。另一方面,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兼作其他工作,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经历从事科研档案管理。

3.3行之有效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缺乏

科研档案管理大多参照、借鉴常规性档案管理办法,缺乏相应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办法和实施细则。档案管理人员只能在口头上做一些说明、解释,而不能做硬性要求,监督力度非常小,这是因为没有相应的制约手段。

3.4科研档案利用价值范围比较窄

科研档案归档后,档案管理部门一般只将科研档案向从事项目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参考,并未将成果应用于教学等环节,使得科研成果利用价值范围比较窄。

4.科研档案管理的建议

4.1完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

完善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是档案工作的基础,是学院科研管理的重要部分。应结合学院实际,制定和完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对科研档案的收集、整理、利用、保管、鉴定等做出明确规定。真正做到科研档案的形成、管理与科研项目的立项、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的全部过程同步进行,使科研档案具有客观性、真实性、系统性、连续性和完整性,确保科研档案的利用价值。

4.2强化科研档案意识

学院可创造一系列的档案培训、外出学习和经验交流机会,加强科研档案管理人员与科研人员的档案意识。

4.3明确科研档案分工

明确科研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责与分工,对相关人员,如科研管理部门(包括科研部门和系部管理人员)和项目负责人,分别建立科研档案规定职责,制定科研档案归档范围,及时做好科研档案收集、整理、归档,形成职责明确的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机制。

[参考文献]

[1]倪丽娟,尹航. 基于公共管理的档案管理实践范式研究――以社会变迁为视角. 档案学通讯,2012,04:33-35.

[2]倪刘根. 我国商业企业诚信档案管理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档案学通讯,2012,05:86-89.

[3]卞咸杰. 探析英国高校档案管理的特点:以谢菲尔德大学为例. 档案管理,2012,06:78-80.

[4]王协舟,罗小宁.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本科专业课程资源建设研究综述. 档案学通讯,2012,06:56-59.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篇6

提出采购控制通用要求

笔者在多年的审核工作中发现,虽然目前在监管方面存在困难和瓶颈,但在采购控制中仍然有一定的规律可以追寻,无源医疗器械产品再复杂其采购管理还是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我们总结归纳如下:原料的技术质量标准应作为设计输出的一部分。医疗器械设计文档中涉及原材料的相关技术文件中应包括以下内容:应按照GB16886系列标准对器械的生物学评价原则中的要求考虑原料特性对其用途的适宜性,包括化学、毒理学、物理学、形态学和力学等性能;应考虑材料的潜在风险,包括生物学危害,如成分、性能及其变化,包括来源改变、接触状况和器械及其成分与人体接触的性质、程度、频次和周期;考虑生产加工工艺对原材料性能的影响以及与最终产品性能之间的关系,如灭菌方式的选择、加工过程中物理化学参数的设置等。能提供采购过程控制程序,包括供方评价、选择及再评价的准则、采购信息(拟采购物料的质量要求、人员要求、质量管理体系要求)、采购验证规定等内容。能提供物料清单,并按照物料重要等级实施分类控制,构成医疗器械结构主体、或影响产品安全性及有效性、或与人体组织密切接触的原辅材料应列为关键原料管理。能提供关键原料的合格供方清单,应包括原料名称、规格、牌号、生产制造商、供应商(如适用)等信息。能提供合格供方评价准则、评价记录及定期再评价记录。生产制造商评价应包括合法资质证明(属于医疗器械管理的原材料应提供合法有效的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注册证)、评价记录(应包括原料实物质量、生产条件及能力、人员能力、质量管理能力等);供应商评价应包括合法资质证明、销售授权书(如适用)、评价记录。原辅料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药典要求的,应能证明符合相关标准。按照法规要求需要注册的原材料,应能够提供有效注册证明。(例如齿科合金、注射器胶塞等)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药典规定的原材料应根据医疗器械产品的风险等级进行控制。植入类或与血液直接接触的高风险医疗器械,其关键原料、关键辅料及初包装材料应按照GB16886制定内控质量标准,根据接触时间、部位等确定生物安全性指标并提供第三方报告,应能显示原料供应商名称、样品批号、型号规格等信息。用于制造III类与人体组织直接接触的医疗器械产品,如涉及化学原料,应优先采用药用级或医用级,并出具相关证明。如果达不到以上级别,应在设计中提供相关验证资料。用于制造II类与人体组织直接接触的医疗器械产品,如涉及化学原料,应优先采用药用级、医用级或食品级,并出具相关证明。如果达不到以上级别,应在设计中提供相关验证资料。生物制品例如抗原、抗体、酶类、核酸类原材料等如有生物制品规程、国家局技术指导原则等技术标准规定的应参考引用,没有规定的应制定质量技术要求,并提供设计验证依据。关键原料、初包装材料应签订质量技术协议(内容应包括质量标准、包装要求、生产条件、运输要求等)。能提供采购验证相关的证实材料,包括每批次原料的合格证、质保书、送货单、检验报告等。相关材料中应注明该批次原料的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或其他可追溯的信息。进口物料应能提供进口报关单据等证明凭证。

针对不同种类产品提出专用控制要求

植入性器械原料生产商提供的质量检测报告中必须每批按炉号提供金属原料的各成分及含量分析报告,金相组织分析报告(含照片),理化性能检测报告。如果企业对材料无进货检验能力,每个炉号原料应提供有资质的第三方的检测报告。提供内控质量标准及检验报告。化学材料、无机生物材料举例及说明可用于构成医疗器械产品的主要成分、缓冲溶液、应用溶液等,如体外诊断试剂、分析仪器的清洗、校准或质控溶液,还可用于制造对人体硬组织的修复、替代和再生的医疗器械,如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人工关节、人工齿根、骨折固定外部支架、全瓷牙、血液透析液浓缩物等器械。国产化学试剂分四级:优级纯(GR)为一级试剂,标签为绿色;分析纯(AR)为二级,标签为红色;化学纯(CR)为三级,标签为蓝色;实验试剂(LR)为四级试剂,标签为棕色。控制要求符合通用控制要求。质量技术协议中应规定化学原料的质量等级和技术标准(国家或行业标准)。现行国家药典有规定的应符合药典要求,并能提供符合性证据。如果化学原料为III类医疗器械的主要组分,或为形成性能指标的关键原料,则应由化学原料生产商提供每一批试剂原料的质量等级证明,质量检测报告中必须包括纯度、含量、分子量、活性(如适用)、杂质的种类及限度(不应高于国标)等技术指标。如果企业对试剂原料无进货检验能力,每批原料应提供有资质的第三方的检测报告。提供内控质量标准及检验报告。医疗器械产品设计文档中应当包括对原料等级的选择的相关验证资料,包括无机材料合成的技术文档或相关技术文献资料,包括分子结构描述、制造方式、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描述、灭菌方式的选择验证与确认(如适用)等;还应提供生产加工主要工艺对医用无机材料性能影响的验证记录。采用分装方式生产的,原料应能提供国内或进口注册证,原料如果不能提供进口注册证,应提供所在国的上市证明文件,并提供相关设计文档(包括原材料的组分,技术要求,主要生产工艺等内容)。医用有机高分子材料举例及说明医用有机高分子材料是利用高分子聚合而成的,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其他性能的生物医用材料,分可降解和不可降解两大类。利用可降解性能制造成植入物,可在一定时间内帮助组织修复及恢复功能后自行降解;不可降解的医用有机高分子材料由于材料特性可制造隐形眼镜、人工晶体、一次性输(注)器具、不可吸收缝合线等。控制要求符合通用控制要求。质量技术协议中应规定原料的牌号、质量等级和技术标准(国家或行业标准)。现行国家药典有规定的应符合药典要求,并能提供符合性证据。植入性产品及与血液直接接触的医疗器械产品的原料生产商提供的质量检测报告中,必须包括每批次原料的牌号、分子结构说明、成分组成、纯度等必要的技术指标。输液器GB15593-1995《输血(液)器具用软聚氯乙烯塑料》中粒料外观、吸水量、硬度、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化学性能、热源应在进货时按标准要求制备试样进行检验。应能提供内控质量标准及检验报告。植入性医疗器械产品设计文档中所有组成材料(包括涂层、染料、黏合剂等)的基本信息,如:公认的材料化学名称、化学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商品名/材料代号等应当明确,并提供所使用的原材料可用于生产医疗器械的支持性资料。应当包括医用有机高分子材料合成的技术文档或相关技术文献资料,包括分子结构描述、聚合方式、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描述、灭菌方式的选择验证与确认(如适用)等;还应提供生产加工主要工艺对医用有机高分子材料性能影响的验证记录。医用天然高分子材料及其衍生物举例及说明医用天然高分子材料是自然界天然存在的物质,可分为天然多糖类材料(如壳聚糖、透明质酸、海藻酸等)和天然蛋白类材料(如纤维蛋白、胶原蛋白等),经提取、加工改性或复合后可制造植入性医疗器械产品,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抑菌性、免疫调节等生物活性。可用于制造软组织填充物、关节液、辅助创伤愈合器械、人工皮肤、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医用敷料等医疗器械产品。医用天然衍生材料是指经特殊处理的天然生物组织所形成的一类生物医学材料,又称生物再生材料,所用生物组织取材于动物体,也有的取自人的尸体或截肢后废弃组织。特殊处理包括维持组织原有构型而进行固定、灭菌和消除抗原性。具有类似于自然组织的构型和功能,在维持人体动态过程的修复和替换中具有重要作用。异体材料易存在排异反应。可用于制造人工心脏瓣膜、血管移植物、骨移植物、皮肤覆膜等医疗器械产品。控制要求符合通用控制要求。质量技术协议中应规定原料的来源、用途、筛选标准、病毒灭活要求、保存条件、取样方法、质量等级和技术标准(国家或行业标准)。现行国家药典有规定的应符合药典要求,并能提供符合性证据。人体组织必须提供供货协议,注明用于制造医疗器械产品。植入性及与血液直接接触的医疗器械产品,其原料生产商提供的质量检测报告中必须包括每批次原料的来源、分子结构说明、成分组成、纯度等必要的指标。能提供动物种类、来源地、年龄、等级及饲养要求、取材部位的组织性质、定点饲养合作单位及其性质、定点屠宰合作单位及其性质、检疫单位及其证明、病毒/传染性病原体灭活和去除的要求、动物材料免疫原性降低或去除的要求。每一原料批次均应能提供以上第4条的所有证明性记录(应包括每批次的采购凭证、动物级别证明、委托饲养/屠宰协议、饲养/屠宰单位资质证明、相关机构出具的动物防疫检疫证明、病毒灭活处理记录及检测报告,免疫原性降低处理记录及检测报告,进口物料应能提供进口报关单据等凭证)。应注明批号或其他可追溯的编号。每一批次人体组织应能提供供体组织(人体骨或皮肤等)来源的医疗机构证明、供体捐赠人或亲属知情同意书、供体捐赠人病史和部分传染性致病病原体检测报告复印件等资料,以期查明供体来源的合法性和安全性。病毒检测结果及病毒灭活相关验证报告、取样记录和保存记录。应注明批号或其他可追溯的编号。提供内控质量标准及检验报告。植入性产品及与血液直接接触的医疗器械产品设计文档中所有组成材料(包括涂层、染料、黏合剂、助剂等)的基本信息,如:公认的材料化学名称、化学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商品名/材料代号等应当明确,并提供所使用的原材料可用于生产医疗器械的支持性资料。应当提供风险分析报告,其中包括对病毒和/或传染性病原体感染以及免疫原性风险的分析、控制以及残余风险的分析。使用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应当包括天然高分子材料获取、制备的技术文档或相关技术文献资料,包括分子结构描述、聚合方式、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描述、制造过程中哪些地方将使用到活体动物组织及其提取物(如适用),提供主要生产加工工艺对医用有机高分子材料性能影响的验证记录,灭菌方式的选择验证与确认(如适用),还应当证明当医疗器械投放市场时不再包含活体动物组织(如适用)。使用天然衍生材料来源于动物的医疗器械,应能提供符合国家局食药监办械函[2009]519号《关于印发无源植入性和动物源性医疗器械注册申报资料指导原则的通知》中要求的内容,如:技术报告中需要增加涉及控制病毒和/或传染性病原体感染以及免疫原性风险方面有关的技术内容和验证报告。生物制品举例及说明生物制品系指以微生物、寄生虫、动物毒素、生物组织作为起始材料,采用生物学工艺或分离纯化技术制备,并以生物学技术和分析技术控制中间产物和成品质量的生物活性制剂,包括菌苗,疫苗、毒素、类毒素、免疫血清、血液制品、免疫球蛋白、抗原、变态反应原、细胞因子、激素、酶、发酵产品、单克隆抗体、DNA重组产品、体外免疫诊断制品等。主要用于制造体外诊断试剂用抗原、抗体、酶类、核酸类原料。控制要求符合通用控制要求。质量技术协议中应规定生物制品原料的质量等级和技术标准(国家或行业标准)。现行国家药典有规定的应符合药典要求,并能提供符合性证据。如果化学原料为III类医疗器械的主要组分,或为形成性能指标的关键原料,则应由化学原料生产商提供每一批试剂原料的质量等级证明,质量检测报告中必须包括纯度、含量、活性(如适用)、亲和力(如适用)、特异性(如适用)、序列图谱(如适用)等技术指标。如果企业对试剂原料无进货检验能力,每批原料应提供有资质的第三方的检测报告。提供内控质量标准及检验报告。医疗器械产品设计文档中应当包括生物制品原料设计和筛选的技术文档或相关技术文献资料,包括酶、抗原抗体、激素、核酸类原料选择和制备的技术路线、检测控制方式等。采用分装方式生产的,原料应能提供进口注册证,原料如果不能提供进口注册证,应提供所在国的上市证明文件,并提供相关设计文档(包括原材料的组分、技术要求、主要生产工艺等内容)。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篇7

论文关键词:材料化学专业实验,实验教学,探索

材料化学是一个理工结合、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在信息、能源、环境、航天等前沿科学领域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 许多高校设置了材料化学专业实验, 我们根据我校办学经验和实际条件,并结合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培养目标及专业实验内容。为了让学生了解先进的材料合成与制备方法,掌握高技术材料性能的最佳测试技术,具体设置了材料合成与加工和材料性能测试相结合的专业实验教学大纲[1-2]。本文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过程,谈一下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重视实验室建设,保证教学质量。实验室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具体的说,硬件条件包括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实验仪器和大型设备的购置等等;软件条件包括实验教学大纲制定优化,教师队伍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的建设。具备优良的实验室硬件条件和优秀的教师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1.实验室硬件条件建设

必要的基础设施和优良的实验条件,是顺利开展实验课程,保障实验室安全的先决条件。我校材料化学专业的实验室面积达到500 m2,实验室分为材料合成实验室和材料性能测试实验室两部分,主要承担了材料化学专业的专业实验和本科毕业论文等教学任务。

随着现代化仪器技术的高速发展化学论文,培养掌握现代化测试技术的人才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为此,我校花大力气引进了一大批与材料化学专业有关的先进测试仪器,并为材料化学专业开设了现代分析与测试实验课程,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全面熟悉和系统掌握测试材料的常规科研方法,包括红外光谱、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热分析仪、比表面仪、纳米粒度仪、电化学分析仪等仪器多种测试方法的介绍和使用,这些仪器偏向于基础化学性质研究,它有助于学生掌握材料的各项微观性能。

同时,我们还开设了用于研究材料电学、硬度、力学等性质测试的实验。实验仪器包含了纳米Zeta电位测试仪、体积电阻测试仪、简支梁试验机、布氏硬度计、电热平板硫化机、单螺杆挤出机、桌型老化试验机、氧指数仪等大型仪器。学生在学校里熟悉了这些仪器的操作和使用以后,我们还会积极联系一些相关的单位,引导学生到企业进行相关的实习操作,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具体实际相结合。

2.实验室软件条件建设

软件条件建设的主要摘要对教学内容深入了解,合理组织编排,采用合适的教育教学手段,与同学多做交流,不断总结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优缺点,找到最佳的传授知识手段。

2.1 紧跟专业方向特色,制定实验教学大纲

材料化学专业实验从大三开始开设,此时学生以及通过前两年的基础实验课程的学习掌握了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更容易接受一些较为专业,相对复杂的实验项目,同时也要紧跟材料化学专业的专业方向特色,这就成了我们在制定实验教学大纲时的宗旨。

我校的材料化学的专业实验分为高分子与无机两个方向论文格式。我们根据理论课与实验课相衔接的原则,通过开设一些与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无机功能材料等课程相关的典型高分子和无机材料合成实验、性能表征及加工修饰实验,加大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力度,使他们对高分子材料研究领域有更深一步的体会,对高分子材料制备工艺、组成、结构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有更加明确和深刻的认识。

2.2 精心选择实验,合理编排顺序

我校根据材料化学的专业背景和培养目标,对材料化学高分子方向的实验总共安排8个实验,其中6个为必修实验,2个选修实验从教学大纲中的14个实验中根据实验需要选取。8个实验中有材料的合成实验,也有材料性能加工测试实验化学论文,安排实验顺序时我们依据连贯性的原则,尽量使两个甚至三个实验能够串联起来,形成一条链,例如,我们通过“聚乙烯醇缩甲醛(PVF)胶黏剂的制备及性能测定”这个综合性实验,学生可以掌握聚乙烯醇与甲醛在酸性条件下发生缩合反应的基本原理,以及缩合反应的具体实验技术,最后收集到的产物我们可以作为下一个实验“GPC法测定聚合物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一个辅助测试原材料,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凝胶渗透色谱的基本原理,掌握GPC法测定聚合物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实验技术及数据处理。这样的实验安排有利于将各自独立的单个实验有效的串联起来,增加实验的综合性,更加有利于学生以后从事科学研究思路的培养,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3严格考核制度,提高学习效果

只有严格要求学生,规范考核制度,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积极性。我们的教学与考核方式采取实验预习报告、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综合评价的办法,即实验前,试验中,试验后这样一个办法。实验总成绩采用百分制记分,预习报告占总成绩的30 %,实验操作技能考核占总成绩的30 %,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40 %。只有严格要求学生写实验预习报告,他们才会去查阅本实验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实验机理、实验步骤有相当程度的熟悉和了解,尤其对于一些设计性实验,会对实验的设计方案有更多更好的想法与思路,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做实验的乐趣性。在实验的进行过程中,老师对实验的过程进行指导和监督,对学生提问,考核学生对实验的认识与理解程度,并予以打分。最后,实验报告综合反映了学生对实验的理解,数据处理等的完成情况化学论文,也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2.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具备一只优秀的教师队伍是保障本科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前提。我校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指导教师和实验专职教师共计5人,其中教授2人,博士3人,硕士2人,已经形成了一支年龄、学历结构较为合理的实验教学队伍。实验专职教师实行坐班制,负责实验室相关仪器的日常管理和养护工作,根据实验教学大纲安排实验教学进程表。我们严格要求实验教师认真备课,每个实验项目开始前都要做预实验,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现象和各种注意点都记录下来,对于一些实际的样品,测出准确的数据,做到心中有数。实验教师在实验指导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可以有很多方法,比如说改进实验方法,改变原料配比,改变模具形状,改变测量方式等等,都是很好的尝试[3]。教师的业务水平直接影响到实际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积累,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篇8

[关键词]实验教学 改革与实践 工程材料

[中图分类号] G642.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7-0153-02

工程材料课程是高等学校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的一门主要的技术基础课程。该门课程的任务是从工程材料应用角度出发,阐明工程材料的基本理论;使学生了解材料的化学成分、加工工艺、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介绍常用工程材料及应用等基本知识,使学生通过学习,在掌握工程材料的基本理论知识基础上,具备根据机械零件的服役条件和性能要求,进行合理选材、正确制订零件加工工艺路线及工艺规范的初步能力。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需要与实际工程相结合,但是对于只进行过金工实习的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工程材料实验教学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纽带和桥梁,是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因此如何改进该课程的实验教学质量,一直是讲授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1] [2] [3] 本文针对该门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一、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我校的工程材料实验课都是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开出“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观察”和“碳钢热处理及力学性能的测定”两个实验。实验总学时为4学时,均为验证性实验。通常做法是:学生实验之前不预习,也不进实验室对实验设备有所了解,实验前教师提前将实验仪器、实验试样准备好,然后学生再按照实验指导书规定的内容、操作方法、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实验完成之后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即可。由于是验证性实验,实验结果都一样,导致部分学生不做实验或者抄写实验报告。再加上学生人数多学时少,实验设备老旧,台套数少,使得学校、教师、学生均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把实验课当成理论课的附属。这种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做法,给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的机会和空间很少,没有激发起学生创新的欲望,他们只是被动的接受老师设计好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不能适应现代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也无法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进行工程材料实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实验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实验前开放实验室。以往实验时,学生拿到实验指导书到实验室来,听老师介绍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再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要求进行实验,用什么设备和怎么操作设备完全由老师讲解,导致学生有依赖心理,实验前不预习,预习了也只是照实验指导书学习,甚至操作完了很快就忘了,没有激发他们的兴趣和主动性。本次改革在实验之前提前开放实验室,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到实验室预习实验内容,了解与掌握实验设备的原理及构造,初步掌握设备的操作步骤,查阅资料,制订出实验方案并写出预习报告,由实验教师签字通过后方能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

(二)导生制。工程材料实验相对集中,平常实验设备闲置,到用时往往又不够用。由于学生人数多,集中实验时教师指导不过来,导致学生动手机会少,或者对实验目的和设备的操作掌握不够。再加上实验前开放实验室,需要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预习,使得教师的工作量极大地增加。针对这种情况,在实验过程中采用导生制,解决指导教师少的问题。具体做法是:在班级中,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中选一个思想进步、乐于奉献的同学作为组长,实验之前教师先把教学的内容传授给这部分学生,包括实验的准备、实验的步骤和设备的操作,再由各组组长带领该小组成员进入实验室预习,制订合理可行的实验步骤完成预习报告。到做实验时各个小组分别进行实验,组长与指导教师一起指导学生做实验,使每个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三)实验平台的建设。目前实验室建设有金相实验室(30台金相显微镜)、热处理实验室(10台热处理炉)、金相试样制备实验室(抛光机10台)和硬度测试实验室(数显显微硬度计2台、洛氏硬度计2台、布氏硬度机2台)。为了增加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扩充学生的专业视野,建立实验室网站,通过网络课件展示工程材料的发展,典型材料的制备、组织及热处理工艺,材料分析和测试仪器的原理及其使用方法等。除此之外,精心布置实验室的陈列展品,比如增加一些实际检测过硬度的齿轮、工具,不同热处理工艺的轴承,典型材料的金相组织挂图,各种失效形式的工程实物等。建立多种形式教学的实验平台,增强学生对材料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针对在显微镜上进行金相组织观察时只能一个人观察,不便于演示、讲解与分析的难题,实验室建成了数字网络显微互动实验室。教师机(配有带摄像头的显微镜)控制着教室内的20台电脑(均配备显微镜和摄像头),教师可以在教师端操作显微镜,将所观察到的组织通过大屏幕显示出来,可在学生端直接演示,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实验内容,这就避免了原始的教学方法上的不利之处。通过教师机还可以监控整个教室中学生的电脑操作,或者直接操作某一个学生机。另外,教师端还具备作业分发、监控转播、学生演示、教学录音等重要功能。在学生端,学生可以将观察到的金相组织进行拍照,并保存在电脑中,还可与存放在电脑里的标准金相图片进行对比分析。在电脑上可以进行分组讨论,展示自己的金相照片,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实验内容的改革。通常,实验安排是按照理论讲课进度逐个进行的,实验内容是对这部分理论知识的验证,学生只能对局部内容有所理解,并没有对整门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特别是工程材料强调材料―工艺―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单个实验时把组织、工艺和性能分开,学生在做实验时很茫然,不知道这样做的原因,实验报告中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也不尽如人意。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实验内容进行了改革和扩充,把原来的单个实验串起来形成一个综合实验,具体做法是:教师先设计一系列不同的任务,如将退火态的45钢或T12钢分别在不同的环境下使用并要求获得某一类型的组织,要求学生自己选材,进行热处理工艺、硬度检验及金相试样的制备及观察。6-8个学生为一组,拿到任务后在组长的带领下进实验室预习,熟悉实验流程、实验设备,并查阅资料,制订实验方案,完成预习报告交教师检查是否合理,若方案合理则准许这个组进入实验室开始实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热处理操作,硬度检测,金相试样的制备(包括磨制、抛光、浸蚀),金相组织观察与拍照均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最后的金相结果还需与标准组织照片对比,并对组织缺陷进行分析,最后完成实验报告。接下来要求每个组把自己拍摄最好的一张金相组织照片在全班展示出来,并配以相应的图片说明,让全班同学投票进行评比,选出最佳组织照片,这类似于一场小型的金相大赛,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并且让他们熟悉了材料在其他热处理条件下的组织,进一步加深了工艺、组织、性能之间关系的印象。通过在少部分班级中的实施发现:学生对这个实验表现出空前高涨的热情,比平常多花几倍的时间来准备实验,实验过程中也非常认真、严谨。为了获得最佳组织照片奖,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监督,团结一致。他们的实验报告几乎在没有要求的情况下都采用了电子版本,精心进行了书写、排版和图片处理。

三、成效与不足

这次工程材料实验教学改革的实施,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提前预习实验,对实验的操作和步骤充分熟悉,清楚地知道实验的难点和重点,即做到心中有数,增加了他们做实验的信心。通过导生制让组长带动小组成员实验,增强了这部分学生的责任感,同时也降低了教师的工作量,有利于实验室的管理。让学生独立查阅资料并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直至完成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综合训练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开阔了他们的专业视野,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对各个小组实验结果的展示和评比,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实验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学生学会了耐心的反复试验或者重新查阅资料来解决,与以往试验中遇到不会就找老师截然不同,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当然,目前的实验教学改革仍存在较多的不足,比如学生学习能力及动手能力参差不齐,要完成整个实验有的小组需要教师更多指导;学生的预实验和分散综合实验,增加了实验室的管理难度,任课教师和实验室人员也需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校可考虑增加研究生参与指导,或者增加教师工作量等激励措施来改善不足,以进一步提升我院的办学质量。

[ 注 释 ]

[1] 谢飞,潘建伟.“工程材料”课综合型实验教学探索[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5(2):79-81.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