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建筑企业进度管理8篇

时间:2023-03-08 14:54:27

建筑企业进度管理

建筑企业进度管理篇1

关键词:建筑企业 建设进度 工程质量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c)-0157-01

在建筑企业的开发和运营中,具体项目的建设是其中的一个核心环节,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具体项目建设准备、项目建设准备、招标投标、项目建设施工和项目验收交付后使用四个阶段。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建筑产品具有、建设周期长、一次性投资大、使用寿命长的特点,而且其所有的生命周期均需要进行维护和管理。此外,建筑企业在确保建筑产品质量的同时,还应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力争以小的投入获取大的产出,这就使建筑企业必然要求实现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方法。

1 建筑企业项目进度控制

所谓企业项目建设的进度控制,指的是项目进度计划的控制进度。工程施工企业建筑公司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进度,建筑企业和建设项目实施进度编制公司实施有效监测和分析项目进度,建筑企业工程进度的调整。唯一进步的项目管理方面的合理安排,以确保时间,成本和质量。项目施工企业控制的基础上的有关原则,首先,该项目控制器定期监测的项目中所发生的变化的实际情况,管理人员可以使用标准的符号的数量控制在项目活动的策划实在是一个此外地方,项目经理保留与实际状况相关联的活动和理想状态的差距。这些项目的信息和控制活动,信息需要传达给有关人员一起。只有清楚地标示出来,在关键控制点和控制活动的项目,可更容易。随着该项目,在控制点的数量逐步增加,从而使该方法以监督项目的进展情况将成为正常的和明确的。项目施工企业控制谁想要把重点放在问题,而不是为它的监管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之前。还应该指出,一旦额外的控制点,控制成本将会增加。在建设项目,该项目的进展情况具体执行时往往会出现与该问题的实际进展不一致。这些事件的发生,为建筑项目的管理与控制带来了难度。所谓进度控制,指的是对每一个建筑阶段均能对其项目内容、项目时间、项目程序和互相的斜街关联编制计划,并把该计划详尽严格的执行。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应周期性地检查是否按照实际进度进行着工作计划,并分析出现的偏差,纠正或调整计划,以继续改善,因为及时直至项目竣工交付日期。

考虑到建筑项目的特点是周期长,建设复杂,规模庞大,并且涉及到众多的相关单位,而且有许多因素均能对项目的进度造成影响,包括:人类的影响,材料和设备的影响,技术的影响,财务影响,天气的影响,社会影响,以及一些突发事件等。这些因素可分为三类,即:(1)由客户端所造成的时间去改变的金额委托临时增加的工作。如不提供设计图纸,向承包商,承包商没有及时提供资金,或委托设计方面,利用变化,将会造成时间表的变化。(2)由于日程由承包商项目团队的变化也可能导致项目的变更。项目因各种原因往往会改变原来的时间表,如调查数据是不准确的,因为在特殊的地质数据错误或不可预见的技术障碍,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不当行为的不成熟,材料,部件及零部件,机械加工造成的遗漏,设备供应链的错误,品种,规模,数量和项目不能满足工程需要各方面的交接时间与缺乏协调等。(3)意想不到的变化:一些不可预见或不可抗力因素也可能导致项目的变化。例如,干扰政策,社会混乱,干扰附近的其他单位建设,是埋藏在地下的各种审批程序处理诸如:恶劣天气,地震给相关部门的延误,突发事件,保护文物停止供水,供电中断,交通混乱和社会动荡等。要么由客户,由项目小组,由意外更改项目将最终导致项目变更,项目进度计划的调整造成的成本变化造成或引起的变化。

2 建筑企业项目质量控制

当前,对于我国而言,企业可以在两个控制层面上对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进行控制。首先是对企业自身的质量保证体系的控制。意思是从工程质量和内部控制出发,利用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寻求质量保护,例如,技术监督部门,工程部门和工程测试风险担保,这就使得一部分工程项目质量保障由社会承担了;其次是控制层面是政府部门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质量进行必要的监督与管理,作为法定的一项制度,这种管理模式能够保障工程质量、确保公共安全,从而维护人民群众利益。

对于质量而言,也存在广义与狭义之分,所谓广义质量是产品本身的质量,其含义是“产品,过程或服务满足规定或潜在需求的总的特点。”具体规定的建设,现行的有关国家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工程安全合同,利用,经济,美学和全面的规定等。它是在合同的基础上,该项目的特点,价值和设计,施工质量,准确的要求的合同条件是业主,这是该项目的内容,质量的需求。许多因素可能导致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由于施工项目具有周期长的特点,因此,如果该项目设计,工程材料,工程设备,施工方法,项目管理和项目的技术技能和其他因素,可能项目本身的影响。影响项目包括品质:(1)人为干扰因素:施工质量建设的主要对象的质量控制管理,以避免因人为事故出现质量隐患,我们应该做到保证质量,人尽其才,以提高人的积极性,防止项目出现质量事故。所有参与人员的素质是工程质量的基本保证。从管理到施工人员,强调资格证书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在特种行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必要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随着新技术,新规范,新材料的出现,继续教育,越来越重要。因此,有必要发扬团队精神,发挥人的积极性,强调“用户”的服务理念。(2)材质干扰因素:材料质量是控制工程质量的基础,是项目前质量控制的关键。材料质量标准,材料性能,材料取样,测试方法,施工范围和要求,是对所有项目的质量控制有重大影响的主要内容。不合格的材料质量,质量标准不能达标,坚决不能使用,并加强对材料的测试和材料的检验,严格的控制质量,以防止误用不合格的材料。(3)机械及设备的干扰因素:机械及设备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因此,机械设备和先进的技术不仅在主要性能特点选择符合要求的,经济上合理,以确保操作安全。机械及设备的合理使用,正确操作,是确保项目建设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施工技术及程序干扰因素:建筑的规划,包括:设计、施工技术、技术选择等。常见问题有技术标准使用不当,技术法规的检查时间不足,管理控制点设计不当等。(5)环境干扰因素:包括:技术和管理环境。技术环境,包括:工程项目工地的天然环境、管理环境的破坏,包括质量体系、管理体系和流程设计,如:不合理、不明确、推诿、管理低效率造成的冗员。此外,施工过程中受现有法律的制约,生产能力制约和劳动力市场需求和供应以及其他影响。(6)资金的干扰因素:资金不按时发放,低于结算拖欠的小时数等,导致建筑市场混乱,影响了正常运作的主要因素。(7)其他因素的干扰:如果业主或政府干预,或不当的设计和规划需要频繁的改变,或当新的进度要求,投资和对质量的矛盾和冲突的三个目标,有进度延迟,成本超支及其他投资的质量目标将导致干扰。

建筑企业开发的管理是全方位的,要求项目经营者对建筑项目合理统筹,比如:建设进度、工程质量、文明施工等,都要纳入规范化、透明化、标准化的管理轨道上,才能保证项目按部就班地进行,推动建筑市场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兰芳.施工企业质量体系分析与管理研究[D].长安大学,2001.

[2] 苏楠.论我国建设监理制度的健全与完善[D].华中师范大学,2001.

建筑企业进度管理篇2

建筑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是指对工程项目各建设阶段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持续时间和衔接关系编制计划,将该计划付诸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经常检查实际进度是否按计划要求进行,对出现的偏差分析原因,采取补救措施或调整、修改原计划,直至工程竣工,交付使用,进度控制的最终目的是确定项目进度目标的实现。

2建筑工程进度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筑施工企业在实施某一项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影响其工程项目进度的因素,一般包括:环境因素、人为因素、资金因素、技术因素、政策因素、气候因素、机器因素等等。一般情况下,人为因素是影响企业工程项目进度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施工企业对项目的特点与实现条件没有充分认识

一些施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壮大,由于自身规模不断扩张就开始承接各种大型的施工项目,然而很多的企业并没有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的实际情况与完成项目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导致在施工的过程中要面对一系列之前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例如,没有对项目的技术难度做好充分估计,没有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充分考虑,没有对各个施工单位间的合作内容做好充分协调,没有对项目的施工条件做好充分了解,没有对施工物资与设备等做好详细安排,没有对项目的交通、线路、供水等相关问题做好详细规划。

2.2施工企业的项目实施人员在工作上出现失误

施工企业在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保证各项管理措施能够准确到位、各种技术问题能够及时解决,这就需要素质、高水平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可是很多的施工企业没有对人才的重要性产生足够的认识,所以对人才的储备不足并且没有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例如:管理人员对施工项目的相关管理方法与法律法规了解不足,就会出现管理不当等问题;技术人员技术水平不高,就会出现各种质量隐患;员工对工地注意事项与安全知识不了解,就会出现一些失误甚至是发生安全事故。由于以上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由于人员的工作失误造成了重大损失并且成为了整个项目进度管理中的瓶颈。

3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控制

3.1项目进度计划的控制流程

施工企业在面临激烈竞争的过程中,不应盲目采取低价策略,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项目进度控制的特点将其活动分为四个阶段:编制计划、实施计划、检查与调整计划、分析与总结。其依据是承包合同、工作分解、责任分配、资源计划、变更请求、实施情况报告、进度计划的工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3.2项目进度控制流程应用介绍

针对施工企业的目标市场,由技术质量部组织,机械、人力、技术水平等部分配合,参照定额工日方法建立了一套指标,并将这些参数作为进度计划编制的依据。所有项目在投标阶段和施工前由施工企业指导项目共同编制好项目总进度计划、单位工程进度计划等,并将进度计划在参与施工的各部门中进行公示,保证施工的每一个部门都对各自的进度计划有一个明确的了解,便于灵活地安排施工。在施工的过程中随时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之后及时与企业的有关部分和业主企业沟通,将可能出现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在项目完成之后,对该项目进度的编排和实施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为下一个项目的进度计划提供有益的借鉴。

3.3施工企业实施过程实行三级计划管理

要求项目部按着项目总进度计划、主进度计划、项目详细进度计划分三个层次进行管理。项目总进度控制:项目经理等高层次管理部门对项目中各里程碑事件的进度控制,对应的是管理级计划。项目主进度控制:主要是项目部门对项目中每一主要事件的进度控制。在多级项目中,这些事件可能就是各个分项目,对应编制定项目级计划。项目详细进度控制:主要是各作业部门对各具体作业进度计划的控制,这是进度控制的基础,要求编制作业级计划。这一计划不仅要包含施工单位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包含业主的工作、设计单位的工作、监理单位的工作,以及充分考虑与施工密切相关的政府部门的工作的影响。

3.4施工企业进度记录检查措施

完善例会制度:每周召开至少一次均有各单位负责人参加的生产调度例会;各施工单位每周召开至少一次本单位的生产调度例会;必要时召开有关进度问题的专题会议。建立沟通渠道:各单位生产负责人工作时间必须在岗,如临时外出须通知其他相关成员,并做出相应安排。除睡觉时间外必须能随时取得联系,各单位相互通告进度管理体系架构,建立本工程进度管理体系成员的联系总表。各相关单位之间,需建立纵向、横向联系。各级生产负责人、计划员之间,应及时进行指导、反馈、预警、建议等工作交流。

3.5施工企业进度分析与总结

在项目实施中,由于受到各种干扰,经常出现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不一致的现象。这种偏差必须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一般情况下,企业可以采用对进度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后,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通过项目管理部的管理工作月报,对工程的施工进度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计划工程师去现场,检查进度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并定期与不定期的参加现场会议,了解工程实际进展情况,同时协调有关方面的进度关系。进度计划安排编制和执行、纠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进度情况;同时,各种技术准备和现场准备要充分,材料、设备进场要按计划及时到位,设计变更与洽商和业主的签证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催促设计、监理和业主单位;加强内部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奖罚落实,协调好与业主、监理、各分包方、劳务方、政府相关部门和周边社会关系的各种关系;把握好项目成本、项目质量与项目进度之间的关系,等等,都会有利于项目进度的管理,作为施工企业也要高度重视。

建筑企业进度管理篇3

摘 要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不仅仅需要项目施工管理,还需要项目进度的财务管理,这样才能企业更好的发展与生存,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达到开源和节流的目的。项目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心环节。因此,对于建筑施工企业中项目进度的财务管理,首先提出的问题,采用相应的对策解决问题,增强施工企业管理者的项目财务管理能力,促进管理带动效益,而谋求进一步的发展。本文首先从项目资金管理,其次项目成本控制,再次项目责任成本管理,然后会计委派制,最后会计核算基础规范等五个方面切入,浅谈项目进度的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这些相应的问题采用相应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 建筑施工企业 项目进度的财务管理 存在问题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建筑行业迅猛发展,竞争更加激烈,施工企业的项目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凸显出来,成为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只有深刻理解项目财务管理的内容和精髓,才能把企业首先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然后采用更好控制方式,增强项目进度控制;对项目进度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一步采用改进对策,达到企业项目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一、项目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资金没有合理的预算和控制

由于企业管理者刚刚开始开展施工工作,大部分工作还没有进行,资金非常宽裕,前期没什么压力盲目拨付工程预付款,思想比较松懈,到了后期造成资金紧张。直接导致了民工闹事,信誉下降,项目无法控制,偷工减料,出现建筑质量问题,从而导致安全事故问题。

(二)项目成本控制不力,效益下降

1.材料购进环节有问题。首先缺少大量的市场调查;其次没有采取招标手段,导致采购价格过高;再次施工材料没有系统的管理,造成乱放乱拿,丢失严重;然后消耗材料缺少科学的管理和控制方式,浪费严重。

2.缺少固定的施工队伍。这样造成重复培养施工人员,增加成本,配置不合理,效率下降。

3.使用机械设备没有科学地论证、维护、培训和安排。一是设备是租还是买,没有科学地论证,某些情况选择性失误,导致资金浪费,成本升高;二是设备没有科学地维护,保养不到位,维修费升高,成本增加,施工效率就不会上去;三是施工人员没有进行严格地、科学地培训,直接操作,导致设配不应该的损坏,施工项目进度停滞;四是对施工队伍没有科学地安排,导致机械设备有时处于闲置。

(三)责任成本管理问题多

企业管理者对责任成本管理不够看重,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没有很有力度的执行机构,明确的分工;责任预算编制不科学,责任成本指标没有量化;成本分析不及时;没有考核制度,常常造成责任不明。

(四)会计委派制不彻底,限制财务人员监督职能的发挥

现在许多建筑企业试着进行项目会计委派制,但是相应的配套管理制度不明确,会计的管理机构不确定;委派人员隶属关系不清;会计的身份没有科学的定位;导致会计人员监督职能不能发挥。

(五) 项目会计核算规范问题多

第一、建造合同执行不规范。它的关键在于完工百分比的确定,在现实中,项目会计核算缺少合理性资料,预计收入、成本的不准确直接影响完工百分比和建造合同收入计算的正确性。第二、大额货款和备用金挂账。导致成本费不及时入账,影响项目的进度。

二、加强建筑施工企业针对项目进度的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资金的使用需要严格审批和合理预算

能够使整个项目运作起来发动机那就是资金,在生产中平衡它的工作是项目正常运行的基础。

1.资金预算方面。首先在项目展开之前,通过设计原始材料进行预算;其次在根据支出类别、数额、时间,科学地安排预算。这样为了合理地、科学地给项目投入资金有据可依。

2.资金控制方面。从几方面来说:一是制定请示制度,也就是比较大资金支付要上面的管理者签字同意才能生效,这是为了防止有些人使大量资金流失;二是制定联签制度,正常资金支付需要项目经理和多个部门负责人一起签名和审批,避免一人的草率和武断给项目资金带来损失。三是在项目中期,更需要严格按照请示制度和联签制度,规范计价和支付程序;四是工程后期,收拢各方面资金,资金周转更灵活,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采用相应的对策增强项目成本控制,降低成本

一般来说主要占项目成本包括:材料费(70%)、人工费(10%)、机械费(10%)、其他费(10%)。所以控制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是重点。

1.材料费控制。材料费是占项目成本费用最高,应该是重点之中的重点控制。达到量、价双向控制。下面具体阐述:一是材料价格的控制。材料有主材和地材之分,采购价格是控制成本的中心。主材如钢材、水泥等主要由公司统一采购,在验证质量情况下,实现主材最低价。地材如石料、沙等,就在当地选择质优价廉的企业来作为地材供应商。所以,我们也应该从源头抓起,项目主要负责人与各个部门负责人一起施行材料招标的形式来采购材料;二是材料用量的控制。选派一些材料负责人对材料进场需要严格验收工作,重点放在材料的数量和质量的控制和把关。另外,还要去管理废料回收和以旧换新来控制材料费的成本。

2.人工费控制。选用一些有经验和熟练的施工人员,合理分配岗位,各尽其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不拖欠工人工资,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人工费成本才会下降。

3.机械使用费的控制。一是设备是租还是买,要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科学地论证,从而得到正确地选择;二是机械设备需要科学地维护,保养才能到位,维修费下降,提高施工效率;三是施工人员要进行严格地、科学地培训进行操作,正确地使用才能保证机械设备的寿命。

(三)认真进行责任成本预算

首先项目总负责人要看重责任成本管理,要使项目总负责任即项目经理为项目责任成本管理第一责任人,把责任成本贯彻落实,同时成立有力度的执行机构,明确职能分工;其次要有科学编制责任成本预算,编制组织方案,确定工程量,编制内部预算,按照中标后施工过程中各个小项目的单价进行科学的责任成本预算。在以后施工过程中,方案需要不停的调整,我们需要按照预算编制动态调整;再次要有量化指标,落实责任成本,按照各个部门进行层层分解,拟定考核制度,全程成本落实,制定指标实际成本。从而与责任成本做对比,差异一目了然,分析差异原因,进行改良;最后检查责任成本执行情况,根据各项制定的考核制度,明确各项负责人的责任。

(四)进行会计委派制,发挥财务人员监督职能

通过几个方面来阐述:一是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它的职能是首先是负责对各个项目选定负责人;其次定期开会,让委派人员进行项目进度的汇报,提出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然后对委派人员提供监督的环境,使他们职能得以发挥;最后对他们进行考核,施行奖惩制度。二是给委派人员与职责相适应的权力,使他们真正发挥监督作用。三是对工资待遇等方面给予保障,由企业统一考核发放。

(五)按照相关准则和办法来办事,规范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1.项目的会计人员需要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可以正确进行核算。一定要根据相关准则和办法如《企业会计准则》等来办事,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进行规范操作。建造科学合理的编制合同,确定完工百分比,完善项目会计核算合理性资料,预计收入、成本的准确性。从而根据它们来正确确认完工百分比和建造合同收入。

2.增强大额货款和备用金的清算,同时与项目经理一起增强管理和纳入考核,信息就不容易丢失,成本费全部能快速地入账,周转资金就非常充足,项目的进度才能顺利进行。

三、总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针对项目进度财务管理非常重视,从而迎来了施工企业项目财务管理的时代,增强企业的管理工作。这样才能使项目财务管理走了一个高质量、高效益的为指导方向良好的、快速的发展道路,进一步促进建筑行业的合理地、科学地、全面地发展。

参考消息:

[1]郝建国,许群,黄毅勤主编.施工企业会计实务(第二版).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8.

建筑企业进度管理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建筑企业管理;项目工程管理;关系

1建筑项目工程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建筑企业是一项以项目为经营载体的,依托于各式各样的工程项目,建筑企业得以践行企业管理理念,优化企业发展目标,实现企业经营效益。在建筑企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建筑企业管理发挥着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能够将建筑企业内部各种关系统筹协调,整体优化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建筑企业管理的内容可以看出,企业管理具有宏观指导性以及持续长期性。建筑企业若想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企业管理理念,并将其全面渗透至企业各项工作实践中。建筑项目工程管理是就某一个特定的工程项目组织实施的管理方法,具备短暂性、一次性等特点。当建筑企业完成某一个工程项目后,那么该工程项目的项目工程管理自然就终止了。当建筑企业承接其他工程项目后,则需要结合该项目自身的特点来重新规划建设项目工程管理体系。建筑项目工程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建筑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对建筑企业管理成效以及建筑企业的经营收益等都具有重大的影响。这两种管理方式在范畴上可能存在差异,但在管理目标上则具备一致性。依托于科学的建筑项目工程管理,才能整体优化工程项目的质量与安全,才能提升建筑企业的经营效益,实现建筑企业管理的目标。依托于科学的建筑企业管理,能够形成企业良好的形象,能够促使企业相关人员在工程项目的开展中,始终树立牢固的质量意识以及安全意识,自觉提升工程项目的质量。因此,建筑企业管理同建筑项目工程管理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2建筑企业管理及建筑项目工程管理的创新

在建筑企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属于宏观管理的方向,项目工程管理则属于微观部分,但两种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与安全。建筑企业应该紧密把握各自管理侧重点,落实科学、全面的创新举措,整体提升建筑工程的发展成效,全面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

2.1完善管理力度,细化管理措施

在建筑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大方向的企业管理,还是以项目为载体的项目工程管理,都应该依托于完善系统的管理力度,精细全面的管理措施,以此来整体提升建筑企业的发展水平以及核心竞争力。建筑企业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应该紧密迎合市场发展需求以及行业发展动态等,建构系统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同时,建筑企业在企业管理实践中,除依托于制度进行管理外,更要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渗透以及促进作用,整体提升建筑企业管理的水平与成效。建筑企业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应该不断细化管理制度,全面把握建筑企业的发展方向,整体提升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筑企业在工程项目的开展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项目自身的特点来建构项目工程管理,不断夯实管理力度,规建管理制度。在工程项目的开展中,建筑企业应该以项目部作为管辖主体,督促项目部门要统筹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个过程,严格把控建筑工程的质量关、安全关、进度关以及成本关。在建筑项目工程管理实践中,应该结合不同的管理内容以及方向,全面细化管理措施。比如建筑工程某项目管理部门在质量管理方面制定了21条专项制度,细化了影响质量的材料、人员、技术、机械等多种因素,保障了项目开展质量。再比如项目管理部应全面建构安全管理制度,牢固把握安全施工的红线意识,加大安全考核以及安全监管力度。

2.2创新管理技术,实现管理的信息化

在建筑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科学优化企业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建筑项目工程管理质量,建筑企业应该积极采用新型的管理技术,不断推动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以及智能化,整体优化建筑企业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在建筑企业管理实践中,建筑企业应该全面转变管理理念,综合利用科学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在信息技术全面快速发展的今天,建筑企业应该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建筑企业要积极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特色的信息化管理网络,将涉及的部门、科室以及人员等都纳入管理体系中,实现信息快速高效共享,整体优化管理成效以及行事效率。另一方面,在建筑项目工程管理实践中,建筑企业应该积极采用新颖的管理手段,实现项目工程管理的动态化、智能化、系统化。特别是依托于信息技术平台来整体反馈建筑项目的开展情况以及施工进展,及时把握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尤其是在4D模型技术逐步推广应用的今天,建筑企业完全可以依托于4D模型来综合反映建筑项目的整体情况,建筑工程以模型的方式来予以呈现,从建筑物图形模型的自动化控制中,掌握建筑施工结构部件、结构材料、施工工序等相对复杂的程序,从源头上提升建筑工程的设计质量以及施工质量,精准把关建筑工程隐蔽工程以及重难点工程。

2.3优化管理机制,整体提升人的素养

在建筑企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科学做好建筑企业管理以及建筑项目工程管理,应该注重对管理机制的创新,同时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的素养,充分调动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一方面,在建筑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创新管理机制,应该注重管理方式的创新,从生产力、生产要素以及生产人员等方面来逐步优化。在生产力创新管理中,应该提升建筑施工技术的水平,不断实现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积极引入高效且质量、效益明显的施工技术,整体提升建筑工程的技术含量以及标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在科学技术全面发展的今天,在建筑企业全面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应该结合现阶段的技术水平,不断推动施工技术的革新,切实优化自身的技术应用成效。在遵循一定的性价比的基础上,创新运用新技术。当然,在技术升级换代的过程中,更要做好自主研发,有效降低技术应用成本。在生产人员的管理上,建筑企业应该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在完善机制的同时采用柔性管理措施,全面体现施工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和理念,积极为施工人员创设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建筑企业在企业管理以及项目工程管理实践中,还应该注重提升人员的综合素养以及专业能力。人是管理的内容,也是管理的主体,只有提升人的专业素养以及整体认知,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也才能整体优化建筑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效。因此,建筑企业有必要建构完善的人才培训体系,为不同岗位的人员提供差异化的培训以及晋升渠道。建筑企业还应该提高施工人员的门槛,重点把关施工人员的资质,加强施工人员的岗位培训与安全教育。

建筑企业进度管理篇5

一、建筑装饰企业内控管理的目标

内控管理在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中,是一种用于控制和管理企业的手段,通过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实施,实现企业的经营发展目标,以建筑装饰企业为例,建筑装饰企业的内控管理作为现代化管理中的重点内容,优化企业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在内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中,创建起更适宜企业长足发展的良好条件,解决建筑装饰企业传统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不足问题,立足于建筑装饰企业长足发展的目标,将企业的内控管理工作落实到建筑装饰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全过程,有机整合企业的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增长企业的经济效益。建筑装饰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实施,是结合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特点,创造良好条件,采取有效的内控管理手段,从财务部门人员着手,要求财务人员对内部控制管理的理论加强学习和掌握,优化审计方法,提高内部控制技术水平,分析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及时地将企业目前的内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问题改进,将现代化的内控管理理念引进其中,调整内部控制战略,推动企业的深层次发展。

二、建筑装饰企业内控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内控管理制度建设不完善

目前在建筑装饰企业的内控管理工作实施中,仍旧存在制度建设不完善的问题,缺少健全的内控制度,导致建筑装饰企业的内控管理工作效率不理想,包括授权审批制度、采购管理制度、销售管理制度等,均有待更进一步的完善。以授权审批制度为例,在建筑装饰企业中,授权审批制度规范了常规的授权和特别授权范围,相关程序、权限、责任设定等内容,形成了“一笔”制度,用于管理企业的各大事项和重大业务,这导致企业没有明确不同岗位的业务事项、权限范围、相应责任和审批流程,很容易出现重大决策制定失误的问题,对小部分股东权益形成损害。采购管理制度中涉及到了大量的原材料,例如食材、钢材、实木、油漆等,采购量大,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必须要在严格、规范的采购管理制度下进行采购管理。但是部分建筑装饰企业的内控管理制度建设中,忽视了采购管理制度的完善,缺少对请购手续的合法规定和限制,针对供应商的评估和招投标制度建设不健全,退货管理制度、采购验收制度的合理性不足,导致企业所购买到的原材料出现了质量低劣、价格不合理等问题。在销售管理制度方面同样存在制度不健全的普遍问题,建筑装饰企业业务活动大小不一,销售业务形成了多个不同层次,企业在建立销售管理制度时要强调多元化、完善、多层次,与企业的发展策略相适应,但是建筑装饰企业目前在销售策略和发展策略的制定中缺少统一,建立项目的投标制度和客户服务制度等科学性、规范性不足,对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的建设存在缺陷,降低了建筑装饰企业的经营风险防治能力,限制了建筑装饰企业内控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制约了建筑装饰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的发展。

(二)缺少内控管理机构

建筑装饰企业在内控管理工作实践探索中,设置内控机构不合理,缺少规范的内控机构,是导致建筑装饰企业内控管理效率不理想的关键所在,难以将内部控制制度贯彻和落实到实际,缺少对企业内控管理工作重要性的高度重视,导致了企业的基层人员在内控管理工作的实施和配合中积极性、主动性不足,无法实现企业的内控管理工作目标。在内部控制和管理机制的建设方面,不同企业应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保证内控机制的科学性,但是由于建筑装饰企业的内控机制设置不合理,在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中缺少对企业实际情况的充分考量,没有清晰界定工作交叉的部门,对人员的职能划分准确性不足,降低了员工的工作效率,体现在了信息数据交换等各个环节,对建筑装饰企业的内控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形成了负面影响。特别是在一些规模较小的建筑装饰企业中,或是家族企业,是以老板的独自决策为主,使得建筑装饰企业内控管理工作成果不理想,内控机构的设置有待更进一步完善。

(三)监督力度不足

建筑装饰企业的内控管理工作目前在监督体系的建设方面有待完善,缺少有效的监督措施,究其根本,是由于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建设不完善导致的,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缺少专业的审计委员会和内部控制评价工作部门,再受到事务所监督规范性不足等因素的影响,监督力度不足。会计事务所在向企业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时,对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合法性评价和监督的准确性不足,甚至出现部分建筑装饰企业和事务所之间相互合谋,促使事务所出具无保留的审计意见,这导致事务所的监督有效性大大降低。另外,公众监督的缺失、有效性不足,同样导致了建筑装饰企业的内控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社会公众通常可以借助公司网站、证监会等多种渠道,获取建筑装饰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内部控制制度等内容,但是针对的仅仅是上市公司,而我国建筑装饰企业中有很多公司并非上市企业,难以在社会公众的监督下,落实建筑装饰企业的内控管理制度,监督力度不足,降低了建筑装饰企业的内控管理水平,限制了建筑装饰企业的更进一步稳定发展。

(四)缺少新型人才

内控管理工作的实施者是否具备现代化的内控管理意识和较强的专业能力,是决定建筑装饰企业内控管理工作水平的主要因素,目前在建筑装饰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实施中,缺少新型的人才,内控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对内控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形成了严重的制约和负面影响。企业的内控管理人员缺少丰富的经验,知识储备不足,专业能力有限,知识结构单一,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缺少系统的培训,降低了建筑装饰企业的内控管理工作水平,人才的问题是建筑装饰企业普遍面临的一大重点,有必要加快人才建设的脚步,提高内控管理的有效性。

(五)内控意识薄弱

建筑装饰企业的内控管理工作目前普遍存在内控意识薄弱的问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缺少高级人才,在建筑装饰企业中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缺少对内控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企业没有配置专业型的内控管理人才,导致了企业的会计控制、管理控制之间缺少有效协调,对于企业发展的核心没有牢牢抓住,使得企业的内控管理工作出现了风险漏洞问题,存在着无法实现全面控制目标的普遍现象。究其根本,这都是由于建筑装饰企业缺少内控管理的意识导致的,内控管理意识薄弱,缺少对建筑装饰企业内控管理工作重要性的明确认识,建筑装饰企业的内控管理措施不足,降低了建筑装饰企业的内控管理水平和管理成效,管理层人员以及各基层人员在内控管理中投入有限,忽视了内控管理的重要性,是建筑装饰企业运行和发展中亟待改进的一大问题。

三、建筑装饰企业内控管理的优化措施

(一)加快制度建设

建筑装饰企业的内控工作实施要从制度建设着手,加快制度建设的步伐,完善建筑装饰企业的内控管理制度体系,首先要在授权审批制度方面进行更进一步完善,再结合采购管理制度、销售管理制度内容,逐步构建起健全的企业内控管理体系,优化企业的内控环境。以授权审批制度为例,建筑装饰企业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编制常规授权的权限指引,对特别授权的权限范围、程序、责任等进行规范,明确重大业务和事项内容,采取联签制度或集体决策审批制度,对于不同岗位人员的职责权限和工作范围进行明确。在采购管理制度的建设方面,要完善采购申请制度的内容,对购买物资的类型清晰确认,并以此为依据,明确归口管理部门,将相应的请购权授予该部门,在招投标制度、供应商评估制度、采购验收制度、退货管理制度等各个方面,立足于企业的发展实际现状和管理目标,明确各项制度条款。销售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中,通过市场的前期调查,制定合理、科学的销售策略、销售政策,加强对项目投标制度的规范性建设,确定客户信用标准,依据品质、能力、资本、抵押等多项指标,强调规范化的客户信用标准。在客户服务制度和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的建设中,以最大限度收回应收账款为目标,保留客户的同时,提高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优化企业的控制环境,完善内控制度的内容,保证企业能够将内控管理工作的目标落实,促进建筑装饰企业内控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提高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

(二)合理设置内控管理机构

建筑装饰企业要立足于运行和发展现状,建立起完善的内控管理机构,设置合理的内控机构体系,重视内控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要求内控管理工作的实施者和各层级人员均要积极、主动配合企业的内控管理工作实施,对工作交叉的部门,要划定清晰的权责范围,明确不同人员的职责,促进各部门之间人员的沟通,在信息数据的交流、共享等环节,要保证可靠的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利用内控管理机构的作用,打破一人独自决策的局面,提高建筑装饰企业的内控管理规范性、可靠性,促进内控管理机构的规范化、制度化发展。要求企业的管理层人员以及基层工作人员不仅关注企业的经济效益,更要重视内控管理和企业经营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认识到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作用,营造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宣传企业内控管理工作的意义,采取多样化的宣传方式,营造浓重的内控工作环境,始终围绕着企业的实际运行和发展现状,将企业的内控管理机构作用发挥出来,促进建筑装饰企业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和高效实施。

(三)加强监督力度

企业的发展和内控管理工作的水平、监督管理的效率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建筑装饰企业的内控管理工作实施有必要建立内部报告制度的同时,构建起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加强监督管理的力度,在建筑装饰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建设方面,进行更进一步的完善,建立起审计委员会和内部控制评价工作部门,使审计岗位和内控实施工作岗位人员之间能够形成相互约束、相互牵制的关系,保证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真实性、全面性。加强对建筑装饰企业的内部控制监控力度,完善内部监督体系,监控建筑装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情况、实施情况,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发挥出事务所的职能作用,将真实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出具给建筑装饰企业,坚决抵制串通、合谋等不法行为和现象。政府监管机构要将监管主体的作用发挥出来,对事务所和企业之间钱权交易等不法现象进行严厉打击,对二者的民事责任加以明确,使企业违反法律法规的代价更进一步增大,用以约束企业的行为。建筑装饰企业和事务所应详细地解释公告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等内容,将真实、可靠、全面的信息提供给广大的投资者、决策者,完善监督管理体系的功能,在内部报告的制度实施中,保证建筑装饰企业制定相关决策时的科学性、有效性,促进建筑装饰企业更稳定的长度发展。

(四)加强人才建设

组建起一支专业型的建筑装饰企业内控才队伍,是建筑装饰企业的现代化发展中必须要落实的一大措施,提高内控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强化其职能意识,才能够真正将企业的内控管理工作目标落实到实际。企业管理层人员应加快人才建设的步伐,针对现有的内控管理人员,展开系统的培训和再教育,引进新型的内控管理人才,要求人才具备信息化的意识和先进的内控管理观念,结合知识讲座、专家指导、案例分析等多种手段,将先进的内控管理知识和管理手段传输到内控管理人才队伍中,培养起一支专业型、具有良好道德素养的内控管理人才团队。结合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平台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创建良好的条件,提高建筑装饰企业的内控管理工作效率,借助人才资源的支持和力量,推动建筑装饰企业的稳定发展。

(五)强化内控管理意识

建筑企业进度管理篇6

关键词:建筑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明确职责;优化制度

通过完善的财务管理,能够有效促进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的提升,也能够保证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在建筑企业的经营管控过程中,只有落实更为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够带动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下文首先阐述了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优化的重要作用,并分析了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优化措施,希望对建筑企业的优化发展有所启发。

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优化的重要作用

实际上,在建筑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要深刻认识到企业财务管理对于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通过加强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有效规范资金使用,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质量。由于建筑企业资金往来数额巨大,任何一个小的失误都会导致建筑企业的收支受到严重的影响,所以必须要推行更为完善的财务管理,通过更为完善合理的财务管理,确保建筑企业的管理更加规范。与此同时,在建筑企业的发展实践中,因工程项目的施工周期长,施工环节多,几乎在每个施工环节中都会涉及大量的资金投入,若缺乏一个精细化的财务管理体系,必然会影响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成效,也自然会影响建筑施工企业的长远发展。基于此,在实践过程中,应该注重依托于高效且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行之有效地将财务管理工作予以优化,以此来更好地保障建筑企业的发展成效,进一步提高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财务管理是建筑企业各项管理的核心内容,依托高效且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能够实现精细化的成本管控,同时也利于做好内部控制工作。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当前,很多建筑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往往是将财务管理工作交给财务管理部门。企业领导人员更多地重视建筑施工质量以及相关的流程管理,并没有真正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更多是将业务水平以及施工质量作为员工绩效考核和业绩评判的重要标准,并以此来进行经营管理,没有认识到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经营效益之间的紧密联系。企业的财务部门,往往只是结合企业的日常经营支收来进行数据上的记录,并没有做好对数据信息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并没有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后续决策结合在一起,而且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也没有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对财务管理重视不足,最终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质量,影响到建筑企业后续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

实际上,建筑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财务管理十分重要。部分员工相应的财务管理专业素养不高,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只听从上级领导的安排,并没有科学地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同时还有很多财务人员缺乏财务管理意识。这些对企业财务管理造成了很大的限制,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良好发展。另外,企业财务管理受到诸多限制,也会影响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不规范

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认识到资金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但是很多建筑施工企业缺乏较为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资金支出并没有做好有效审计,往往按照领导人的主观意愿来进行管理。这种较为松懈的财务管理制度会导致一些财务的数据和分析难以保证真实性和准确性。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一)转变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观念

实际上,在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更多的是要重视企业的项目投入和管控,要以最小的支出获得最大的回报,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企业应当紧跟时代的发展,积极借助信息化技术来做好自身财务管理的优化和创新,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和水平,以此来推动企业的财务管理进步。不可否认,在传统建筑企业的发展实践中,财务管理工作是较为粗放的。建筑企业可能将更多的着力点放在了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方面,缺乏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精细化管理,这必然会影响建筑企业的长效发展,甚至还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发展障碍。为此,建筑企业应转变管理观念,摒弃传统的粗放型财务管理模式,科学高效化地运用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模式,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真正迈上新台阶,更好地保障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质量。在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实践中,积极推动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优化,应该注重从管理模式上来进行创新与变革。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可能局限于财务方面,事实上财务管理的参与主体是建筑企业的各个部门。只有行之有效地将财务管理工作与业务管理工作统筹结合起来,真正发挥好业财融合的整体优势,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建筑企业的发展成效,也才能够积极推动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全面优化。在财务管理的实践中,要统筹各部门的力量,要形成全方位的信息共享机制,以此来真正优化财务管理。为此,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应该注意财务管理的方向,不断延伸财务管理的视角,以此来更好地推动财务管理工作迈上全新台阶,取得突出的成效。

(二)提升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在现阶段的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财务管理人员也需要进行一定的培训,促进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基于此,建筑施工企业应该构建科学高效的人才培训体系,行之有效地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在具体培训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的发展实践,科学全面地建立培训制度,确保培训工作环环相扣。特别是要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建筑行业的全新态势,提升培训工作的整体实效。同时,广大财务管理人员还应当把握市场形势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相关影响,以自己专业化的业务水平,来帮助企业作出更正确的决策。发展实践证明,新形势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只有及时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积极拓展自身的财务视野,才能够在更大程度上保障工作的高效开展,也才能够为建筑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作出自身的贡献。特别是,财务管理人员应当积极积累各方面知识,做好市场环境的综合性考察,同时还应当要积极做好企业财务的有效管控。建筑企业也应该开展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培训与教育,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养。与此同时,建筑施工企业也应营造宽松且良好的工作环境,不断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吸引更多专业人才为企业服务,以此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建筑施工企业为真正有效地提升财务管理成效,也为了更好地保障自身的资金安全,确保财务管理工作各项稳步有序开展,还应该积极推动财务信息化建设。比如建筑施工企业要增加软硬件方面的设施,要搭建科学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将财务管理工作全面纳入到财务管理系统之中,以此来保障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有效推进。依托于信息化管理,不仅能够提升管理效率,也能够实现对数据资源的充分利用,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优化建筑企业的管理决策,进一步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质量。

(三)加强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

在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要认识到企业资金管理对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作用,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完善资金管理制度,确保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管控更加科学合理。首先,在资金管理中,建筑企业应该全面统筹人员配置,切实提高人们对资金管理的认知,引导他们开展好资金管理工作。这就要求建筑施工企业要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意识培养,要强化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及时沟通,以此来确保财务管理人员能够更加全面了解到企业资金的应用情况。在资金管理实践中,一旦发现个别资金管理环节出现问题,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及时进行统计以及整合,并将相关情况及时上报。其次,做好资金收支详细记录。在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践中,资金管理是非常核心的内容。传统的资金管理可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混乱性,特别是部分领导干部可能会出现随意记账的问题,这不利于建筑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为此,在实践过程中,应该规范领导干部的资金管理,有效防范以及规避可能出现的一些特殊记账的情况,同时要做好往来资金的详细记录,任何支出和收入都要在账户上体现,以此来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在实践过程中,依托于精细化的资金管控,能够确保相关人员对企业的资金运行进行全面复盘,保证财务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再者,在资金管理中要做好应收账款的管理。在建筑企业资金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应收账款的管理任务是非常繁重的。为切实有效地提升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效,也为了更好地推进建筑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应该全面做好应收账款管理工作。建筑企业要成立应收账款的管理部门,要理清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以及任务分工,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于应收账款的管理实践中。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建设中,可能会涉及大量投资,若缺乏对应收账款的有效管理,必然会造成较为严重的资金浪费,也可能会增加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难度。最后,建筑施工企业应当明确认识到企业的财务收支记录的重要作用。发展实践证明,清晰且明确的财务收支记录,能够有效推动企业制度的有效落实,能够不断推动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只有每个人都遵循资金管理制度,才能够有效确保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质量,推动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的进步和提升。

结语

总体来说,在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必须推行更为完善的财务管理收支制度以及规范财务管理,才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的进步和发展。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往往会存在财务管理意识淡薄和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较低以及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这就需要更新建筑企业财务管理观念,提升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规范建筑企业资金管理,促进建筑企业财务管理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周纳宇.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J].江西建材,2021(3):265.

[2]王淼.管理会计在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商讯,2021(9):48-49.

建筑企业进度管理篇7

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采用创新的工程管理模式是新形势下应对市场竞争、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现阶段,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社会经济得到了稳步的发展,所以,市场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采用科学化、信息化、全面化的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工程管理中落后、不合理的地方,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第二,随着企业现代管理知识的不断创新,企业的管理水平逐渐提高,这为企业管理的科学化提高了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企业管理创新实践的不断发展也为企业管理理论的研究提供了详细可靠的实际资料,同时,建筑企业应该重视现代化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企业创新模式为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与保障。

第三,现代化的建筑工程管理的模式涉及企业管理和企业生产的方方面面,不仅对企业管理质量有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对企业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产生促进作用。采用创新的管理模式能够将企业人力资源、智力资源有效集中在一起,通过一系列公平、合理、科学的规章制度保障员工的劳动成果,提高生产积极性,同时明确企业利益分配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充分发挥企业各个岗位的最大职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2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现状分析

长久以来,由于受到传统的公司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影响,导致了建筑企业管理模式一直没有多少进步,同时存在着管理效率低下、企业组织不合理、管理手段现代化程度不高等缺陷,影响着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在建筑工程管理中,部分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命令式和领导指令式的管理方法,管理方式和管理质量比较落后,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发展的要求。建筑工程管理涉及建筑企业的人员管理、施工现场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所以,采用现代化的创新管理模式才能有效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例如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中,如果采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创新可以使施工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符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完成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各项目标,在保证建筑工程工期和建筑质量的要求下,有效降低施工成本。但是现实情况是,由于建筑企业施工管理手段的落后,造成建筑工程的施工工期延长,工程总造价和工程成本难以保证的问题。

3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和发展探析3-1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要求

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的根本目的就是适应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建筑市场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有效提高企业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增强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对于建筑工程管理创新的根本要求就是改进企业工程管理中不合理、效率低的地方,使企业管理的模式更加富有弹性和刚性,同时创新模式的内容要贴合建筑企业的生产力发展和市场地位的巩固等方面。通过不断引进先进的信息化的建筑工程管理系统和管理体制,全面的学习工程管理的先进技术,创新企业人才管理的方式方法,提高建筑产品设计的质量,从而提高企业建筑施工的合理性、有序性和高效性。所以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的根本方法在于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在工程管理中应用比重,促进建筑行业的有序发展。

3-2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

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的应用体现在企业工程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技术管理等方面。

工程管理的模式创新首先是企业管理理念的积极改变和全面创新,企业管理层应该积极地学习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处理好建筑工程的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同时要牢固树立工程管理的目标概念,包括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目标、进度管理目标、工程费用管理目标等,使工程管理的各个环节的有效性得以体现。同时,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还体现在企业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方面。建筑企业要及时的响应时代技术进步的号召,积极建立科学高效的现代工程管理制度体系,实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明确建筑企业在建筑工程中的各方责任,及时有效的协调工程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责任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通过这种强化建筑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增强建筑工程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此外,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的应用还体现在技术管理创新方面。企业的及技术管理对建筑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建筑企业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积极的构建合理的信息化技术管理模式,提高建筑产品的设计水平和设计质量。随着科技的进步,建筑工程的复杂程度不断增加,设计的学科知识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下,建筑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信息化技术管理模式,提高工程管理的质量;同时要积极引进信息化的技术人才,不断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才能有效发挥企业技术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

3-3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发展前景

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体现在建筑工程企业的规模扩张和数量增长方面,由于技术水平和资金实力的差别比较大,导致了建筑企业的市场地位和市场竞争能力参差不齐。企业生存的根本原因在于其产品的质量是否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筑工程客户对建筑质量、建筑风格以及建筑的整体舒适程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这些因素都会改变着建筑企业的市场定位和企业总体的发展方向。此外由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企业工程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和自动化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企业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为企业管理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总的来说,建筑企业工程管理不断创新是企业发展必经的一个过程,也是新阶段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的管理模式创新在建筑行业中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建筑企业进度管理篇8

我国的建筑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得到迅猛的拓展和规模的扩大,然而,与此相反的是,建筑业企业的资质管理制度却存在诸多缺陷,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建筑业中,前苏联的建筑质量管理模式曾经引导了我国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和市场秩序的稳定,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建筑业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格局,这使得资质挂靠、违法分包和转包的乱象屡禁不止,为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隐患,阻滞了其前行,因而,需要对建筑业企业的资质管理制度进行探讨。

关键词:

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服务型;标准

在我国的建筑业企业迅猛扩大和发展的过程中,建筑业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在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深化市场经济改革的步伐中,以服务为导向的服务型政府将目光聚焦到了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与规范的层面,对于规范建筑业市场秩序、推动建筑业企业前行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通过严格执行建筑业企业资质行政许可制度,有助于规范建设市场主体的行为,引领建筑行业健康繁荣发展。作为新型的服务型政府要思考如何利用资质标准和规定来调整产业结构,规范建筑业企业的资质管理工作,从而指引建筑企业协调稳步地发展。

1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的沿革阐述

在《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的背景下,建筑业企业资质主管部门要依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和标准,以“服务、高效、公开、公正”为原则,制定符合建筑业行业的相关政策,通过资质审批和管理等服务,推进资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合法化。在服务型政府的构建之下,各级政府要树立服务意识,在政府职能转变的前提下,进行服务管理工作,在建筑业企业的资质管理工作中,要采用资质管理合理分权的手段,健全和完善资质管理制度,增加服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预防建筑业资质管理中的违法行为,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用公正透明、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保障建筑业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制度的规范性作用分析

建筑业企业资质是针对建设工程施工的企业为对象,在建筑市场经济中的活动中所应当具备的相应资格及质量等级标准,在2014年的《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建市[2014]159号,简称《新标准》)的法律依据之下,进行建筑业企业资质的规范管理。其作用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2.1有助于规范建筑市场行业秩序

在我国经济建筑行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建筑市场的行业秩序需要加以严格的规范,在异军突起的建筑行业大军中,各种非专业人士混入其中,进行失控状态下的竞争,导致建筑业企业市场秩序出现乱象。而对于建筑业企业的资质管理制度在《新标准》之下,可以有效地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2.2有助于监控建筑房地产市场

政府作为建筑市场的服务管理主体,针对各种建筑活动,可以进行市场监管,利用政府的服务职能,对社会资源进行合理而科学的调配,在政府部门的均衡配置之下,达到资源的有效、节约型利用,可以使建筑行业的活动在政府的可控状态下,有序地推进和发展。

2.3有助于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

在我国城市化建筑的进程中,农民工成为了建筑市场的行业主要劳动者,他们成为了施工和技术中的带头人,但是,《新标准》的将重视从业人员的资格要求,要求培训合格才能持证上岗,对于注册建造师也加大了考核力度,提高了建筑行业人员的准入门槛,保证了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确保了质量安全。

2.4有助于建筑业企业的创新发展

在科技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时期,建筑行业是我国的基础设施行业,要以《新标准》为基准,突出建筑企业资质升级中的业绩要求和标准,以彰显出业绩突出的建筑业企业,从而培育创新的建筑业企业,提升建筑业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竞争力,促进建筑业企业的创新发展。

3基于服务型政府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探讨

我国的建筑业资质管理制度要以《行政许可法》为基本依据,以服务型政府为根本出发点,规范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相关部门的职权,按照服务型政府的理念,进行结构的优化和流程的简化,加强对资质管理与服务,体现出刚柔并济的以企业为本的监控原则,在服务型政府的创建之下,进行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构建:

3.1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①要考核建筑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指标状况,尤其是对“特级”和一级建筑业企业的资质管理审核,更要估价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还要考核建筑业企业的诚信行为和管理水平,以建筑业企业的信用记录为依据,来衡量其管理水平。②要对建筑业企业的资质等级进行合理的划分,要将建筑业企业的资质标准制定权限下放,同时,合并建筑业企业的资质类别,延伸政府部门的服务范围,在科学设置建筑业企业的资质种类和专业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而高效的资质审批及管理。

3.2构建合理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的组织体系

为了完善建筑业企业的资质管理制度,要以服务型政府为切入点,构建对建筑业企业的资质管理的组织体系,要架构“三纵四横”的资质管理组织体系,“三纵”即:上级主管部门对下级的“行政指导”、上级资质管理处对下级的“业务监管”、上级资质管理专职人员对下级的“工作联系”。“四横”内部管理是指部级、省级、市级、县级四级处于横向联系关系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体系。

4结束语

在推进依法治国、实现中国伟大复兴梦的社会建设进程中,为了稳步、持续推进我国建筑业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要以《新标准》为指导,以服务型政府为主导,进行建筑业企业的资质管理制度管理服务,通过科学合理而优化的资质管理制度,规范建筑业企业的资质管理,杜绝各种违法现象,保障建筑业行业的繁荣健康的发展。

作者:尹苏君 单位:南京市市政管理处

参考文献

[1]魏洋.我国建筑业资质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3.

[2]葛佳亮.当今中国资质管理体系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