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绿色生态建筑8篇

时间:2023-03-10 14:49:37

绿色生态建筑

绿色生态建筑篇1

关键词:生态建筑、植物绿化、环境、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ole of plants i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further clarify the specific form of building green should be noted that in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the fusion 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nature coexist in harmony.Key words: ecological buildings, plants, green, environ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追求健康和幸福是人的本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城市规模也愈来愈大,各式各样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高科技的发展和现代建筑装饰材料的广泛使用,使城市空间变成了一个由钢筋混凝土围合而成的冷漠世界,使人远离自然,使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使城市空间环境越来越缺乏人性味,极大地危害着人们。

在这种背景下,绿色建筑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活动空间,同时最高效率的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是目前国际上比较认可的绿色建筑的定义。它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建筑设计领域内的具体运用和实践。而植物也成为建筑绿色化的主要形式,所以正确合理生态使用绿色植物加快了实现建筑生态化、绿色化的进程,为人类更好的与自然和谐相处提供保证。

一、生态建筑

所谓生态建筑,就是将建筑看成一个生态系统,本质就是能将数量巨大的人口整合居住在一个超级建筑中,通过组织(设计)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

从建筑设计上看,主要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将建筑融入自然。第二种是将自然引入建筑,运用高科技知识,促进生态建筑化,人工环境自然化。建筑是住宅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城市高速发展时期,协调人、建筑、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建筑设计逐渐汇入设计主流,生态建筑设计成为研究的热点。

二、绿色植物在生态建筑中的作用

建筑绿化的意义:优美的环境绿化是构成良好建筑群外部空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改变城市面貌,而且在改善气候、美化生活和提高绿视率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具有节能、健康舒适和与自然融合三大特点的绿色建筑已在世界各地的各种类型的建筑中尝试和实施,在国内上海、重庆、北京等大城市也有一些成功应用的实例。但是目前国内系统的对绿化对绿色建筑环境的影响的研究较少,还没有专门针对绿色建筑绿化体系的研究,不能满足目前绿色建筑绿化发展的需求。上海市在2004年建成了绿色生态建筑示范楼,同时建有绿化示范区。以上海市为例,采用实测、专家咨询和植物资源信息库中提取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绿色建筑绿化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1)室外绿化植物群落的植物种类、层次结构不同对绿色建筑的室外环境影响不同,一般层次结构丰富,乔、灌、草盖度大的植物群落的生态功能发挥的较好,层次结构简单的草坪的生态效益较差,因此在绿化过程中如无特殊要求应尽量以乔、灌、草复层结构为主,而且在不同功能要求的地段应选择相应的功能性群落。(2)室内绿化能使室内CO_2浓度平均降低8.1%、室内飘尘含量PM10平均降低61.6%,但对室内温湿度影响不大,在绿色建筑中应充分利用室内空间进行绿化。(3)屋顶绿化夏季可使屋顶外表面平均降低24.6℃,内表面平均降低5.4℃,冬季可使屋顶内外表面平均升高3℃左右。同时可使屋顶外表面空气相对湿度平均提高12.5%,有利于建筑的节能和健康舒适环境的营造。

(4)距垂直绿化墙面0.2m的空气湿度平均比裸墙同距离高1%-1.9%,距墙0m空气湿度平均比裸墙同距离高6.7%-9.2%;距墙面0.2m温度平均比裸墙同距离低0.4℃-0.9℃,距墙0m温度平均比裸墙同距离低5.3℃-6.6℃;不同垂直绿化材料之间降温增湿能力相差不大;垂直绿化对室内温度影响效果上午不显著下午较明显。

(5)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绿色建筑绿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

(6)通过专家咨询得出了绿色建筑绿化评价体系的各级指标权重,其中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权重系数相差不大,说明人们对绿化植物生态效益的重视程度已达到了和景观效果相同的高度。

(7)对上海生态办公示范楼和甘泉苑住宅小区绿化体系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示范楼整体绿化体系评价分值为7.0属于高等级绿化体系,是适合绿色建筑的高质量绿化体系,但垂直绿化亟待加强和改善;甘泉苑住宅小区绿化体系评价分值为5.0属于一般等级绿化体系,无屋顶绿化,垂直绿化也急需加强和改善。

(8)推荐了部分适合上海市绿色建筑绿化的植物种和一些功能性植物群落。 建筑绿化的效益与绿色建筑的主题相一致,应充分利用建筑空间进行绿化。在建筑绿化时应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植物。

植物具有碳氧平衡、蒸腾吸热、吸污滞尘、减菌减噪、涵养水源、土壤活化和养分循环、维持生物多样性、景观功能和防灾减灾等多种的生态功能。在植物运用上不但只是栽种植物,或者单纯追求数量,还应更准确地引导植物以利于平衡城市内的新陈代谢,这就需要通过合理的选择树种和配置来达到目的。选择各项生态功能都较高的树种是决定城市园林植物生态功能能否高效发挥的关键,进行住宅区绿色空间系统的设计并不是植物种的越多其生态效益就越好,而是需要对植物的特性有足够的了解,做到适地适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建筑本身环境和建筑对环境的影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绿化作为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但能够美化建筑的外观和改善城市环境,还能减少建筑能耗。正确合理生态使用绿色植物加快了实现建筑生态化、绿色化的进程,为人类更好的与自然和谐相处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生态建筑》(西)帕高.阿森西奥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2

[2]葛盛;;浅谈绿色生态住宅[J];山西建筑;2007年04期

[3]曹伟;生态社区新理念及其人居环境的探索[J];建筑学报;2002年09期

[4]李寅生 ,王建华;发展城市绿地 改善生存环境[J];河南林业;2000年06期

绿色生态建筑篇2

关键词:绿色;生态;建筑设计;新能源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16)0005-000492-01

现代社会基本已经进入工业化的时代,生活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并且排放出大量废弃废物,人们所居住普遍的建筑不能只简单要求坚固好看耐用,建筑设计应该朝着绿色生态环保和健康方向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身边的环境是否生态健康,作为建筑设计者应该懂得如何迎合社会的需要,把实用、美观的建筑设计与绿色生态健康设计完美结合。

一、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概念

“绿色”就是人类与环境共生,生态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含义,建筑设计要符合环保和生态的要求,使用的材料在达到功能要求的同时具有再生、耐用的特点,以求达到使得环境具有既安全又健康、及舒适又环保、方便的特点。绿色生态建筑通过设计、组织各种物态因素,使建筑生态系统内部的物质能源可以有序、循环利用,最终到达低耗、低耗、不浪费、少污染的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

二、我国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应用现状

自从1994年我国颁布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以来,随后又颁布了一系列关于控制污染物排放量、治理河流、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生态的政策,这一系列关于绿色生态的举措,标志着我国正在逐步建立绿色建筑设计与评价的政策标准。说明我国政府和建筑单位已经逐渐认识到生态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并投入实际行动,但是在实际实施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三、我国绿色生态建筑设计应用存在问题

1.对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理解有偏差不少建设单位的领导和设计师认为绿色生态建筑就是在建筑物周围增加绿化,在内部点缀植物,建筑物节能就是生态建筑,也有人认为建筑平面重新划分就是生态建筑,这些看法停留在生态建筑表面是不全面的。2.生态建筑城乡差距大绿色生态建筑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在城市做得较好,但是在农村做得还远远不够,城市和农村对生态建筑的认识、研究、执行差别大。关于绿色生态建筑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局限在比较发达的城市,对农村地区例如东北地区的农村居住环境缺乏系统的研究。绿色生态建筑系统没有很好的结合深人研究,尤其在特定地区的人居、植物环境工程结合研究比较少。3.生态建筑缺乏广泛实践目前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和研究停留在理论框架、设计原则、先进生态建筑经验层面,还缺乏对实际的工程进行计算机实践模拟和环境效果测试的分析。

四、我国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对策

1.绿色生态建筑设计遵循原则绿色生态建筑设计可从如下四个方面来考虑:一、依照自然环境进行优化设计。首先要了解地段的气候条件,其次要充分考虑建筑场地的朝向、定位、地势地貌、布局等,引导空气流动、评价阴影范围、顺应自然环境及保护环境。还要利用自然能源、再生资源。二、增强自然环境与使用者之间的联系,尽可能多将自然元素引入到使用者周围,建立自然采光系统增加自然采光,建立自然空气循环系统、创造良好的通风对流环境;创造开敞空间环境。三、考虑到将来的可持续发展需求,留有一定余地,节能减排、减少废物丢弃、不破坏环境,例如对沼气、水等再生能源的利用。四、保护环境植物,保证一定绿化覆盖率,尽量利用当地的材料及环境材料,形成当代乡土建筑。2.绿色生态建筑的技术策略生态建筑不意味着必须使用高科技,还需要对传统技术的适当改造。要视环境和建筑需要,而不是盲目使用高科技,在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指导下,考虑到选址合理,顺应气候环境条件,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使用可循环利用的再生环保材料、减少污染,提高材料的隔热、防晒和保温功能。生态建筑是节约能源、减少浪费、循环利用的多技术集合体,不仅仅是建筑施工那么简单,因此需要不同专业的工程师的互相配合。3.新能源的利用建筑设计中尽量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绿色再生能源,他们用之不竭而且又具有成本低、无污染等特点。例如在房屋和大厦的设计中,利用太阳能集热板集热或者太阳能光伏发电,为建筑提供电能、热水、取暖各方面的功能,设计师应综合考虑环境及建筑的需要进来倡导、推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4.新材料的选择新材料包括建筑中的玻璃材料、透明热阻材料、太阳能光电材料等等。这些材料比传统材料功能性更强、更加耐用、环保而且成本低,例如目前出现了吸热玻璃、低辐射玻璃、调光玻璃、可以屏蔽电磁波的玻璃等,设计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并采用这些新材料。

五、结语

现在全球都非常注重对生态系统以及生存环境的保护,追求合理设计、节能节排,以达到人类与大自然整体协调发展的目的。而绿色生态建筑设计也逐渐成为市场需要和建筑行业发展的主流,作为建筑设计工作者应该多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与国内实际结合,为我国的绿色生态建筑设计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美红.浅谈我国绿色生态节能建筑设计[J].四川水泥,2015,02:253.

[2]刘力军.绿色生态校园的建筑设计[J].中华建设,2015,03:102-103.

[3]单广胜.关于现代绿色生态节能建筑设计的研究[J].四川水泥,2015,06:142.

绿色生态建筑篇3

【关键词】 生态建筑;绿色环保;节能

【中图分类号】 TU201.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7-5123(2013)06-032-01

如今生活在都市里的人都渴望回归自然,希望更多地与大自然接触,近年来, “绿色建筑”、“生态建筑”“智能建筑”概念在建筑市场上日益热门。最常见的就是某些社区建设高档的园林景观提高绿化面积来宣扬是“绿色建筑、绿色社区”,还因此而提高售价,给人以绿色建筑要靠花大钱来做的错误概念。本文是笔者结合多年建筑设计工作经验,主要针对现阶段提出的绿色生态的建筑设计做出了一些简要阐述,以供参考

1 推进“绿色生态建筑”的必要性

绿色建筑以美国的奥杜邦协会总部为代表,它是纽约曼哈顿最节能的建筑物,被认为是建筑环保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何谓绿色生态建筑。目前,国内认为它必须是一种节约型建筑。它将作为21世纪建筑业的主旋律,应体现在健康、节水、节地、节能、制污、循环利用。其一有利于人们健康。人们对于“健康建筑”的重视,主要是由于出现了“建筑综合症”产生的原因有:①建筑材料。尤其是现代名目繁多的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和室内用具的存在,使新装修的房屋室内含有大量的甲醛、氡气、石棉、氧化物及CO2、CO等等,影响人体的健康。②不恰当的节能措施。降低了室内空气的质量,联合国卫生组织WHO统计,近30%的新建及改建的建筑是有病的。③厨房及其它污染。燃料在灶具中燃烧产生的有害物质和烹饪过程中发生的油烟,主要成分为焦油、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焦油中的3.4-苯并芘有强烈的致癌作用,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易引发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多种疾病。其二合理控制城乡居民建设用地。近几年来,我国因建设用地平均每年减少50万hm2耕地,由建国50年人均耕地面积0.2hm2多减少到0.1hm2,故有关节约土地的方针十分重要。积极推进墙体材料的改革,要大力发展节能、节地、利废、保温、隔热的新型墙体材料,鼓励采用绿色建材。采用各种板材,空心砖砌块等来减少墙体厚度,并对墙体进行合理设计,以先进的建筑结构来增加使用面积,节约用地。旧城区改造要有新模式,以便节地,严格控制城乡居民建设用地是一项长期的措施。其三水资源的平衡分配。全球淡水资源短缺。我国北方城市的资源性缺水,南方一些城市的水质性缺水已经到了对经济和社会亮红灯的程度。城乡居民用水是水资源平衡分配的重要环节,这既包含了水量问题,也包括水质问题。其四治污。要加强对污染物的排放及治理工作,达到利废、节约、环保的目的。

2 绿色生态建筑设计原则

①节约能源。绿色生态建筑,最重要的是要遵循节能原则,也就是节约能源、资源,无害化、无污染、可循环。建筑材料使用应尽可能利用可降解、可再生的资源,同时还要严格做到建材的无害化(无污染,无辐射)。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要求利用各种手段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的平衡,构建一个和谐高效利用能源的生存环境。②生态和谐。建设绿色生态建筑,其次要做到生态和谐。也就是要注重研究建筑物旁边的植被、微生物、动物和人之间的关系,强调各种物体之间的共生共荣,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些都可以通过植被的多样性、自然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化学污染的降低来体现,从而达到营造建筑周边的环境质量的要求。③设计科学,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应当是设计的根本原则。这是因为,人是社会的主体,追求高效节约决不能以降低生活质量,牺牲人的健康和舒适性为代价。在以往设计的一些太阳能建筑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服务于经济落后地区的,其室内热舒适度较低,没有认真做到合理设计和以人为本。随着人们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这种低标准的“绿色生态”建筑很难再有所发展,也必将被社会所淘汰。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讲,这与国家宏观要求也是相符的。④从实际出发,不照搬盲从。绿色生态建筑应该着重强调的是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不能照搬盲从。我国的绿色生态住宅设计存在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很多设计者喜欢照搬西方的现成设计,认为西方的就是好的。殊不知,西方发达国家与我国的建筑模式很不相同。⑤强调整体性设计。建筑设计应强调“整体设计”思想,必须结合气候、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切勿盲目照搬所渭的先进生态技术,也不能仅仅着眼于一个局部而不顾整体。

3 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实现策略

绿色生态建筑篇4

论文摘要:文中主要阐述了绿色建筑设计的标准、原则,并提出了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和评价方法。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自从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在环保大会上提出“可持续发展”口号后,“可持续发展”战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社会发展中得到了广泛的宣传和应用,在建筑领域也掀起了一股“绿色建筑”热潮。由于传统城市发展模式、传统建筑体系是不可持续的体系,是污染环境、造成生活质量下降的体系,因此,在绿色文化的影响下,思想敏锐的建筑师开始思考,开始探索建筑发展的“绿色”道路。所谓“绿色建筑”就是一种象征着节能、环保、健康、高效的人居环境,以生态学的科学原理指导建筑实践,创造出人工与自然相互协调、良性循环、有机统一的建筑空间环境,它是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理想建筑。论文百事通目前,“绿色建筑”已成为21世纪建筑发展的主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绿色生态建筑设计标准

绿色建筑是资源和能源得到有效利用、保护环境、亲和自然、舒适、健康、安全的建筑。在绿色生态建筑设计中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绿色建筑应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与自然协调发展,尽可能减少人工环境对自然生态平衡的负面影响。

(2)绿色建筑要节约自然资源和能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

(3)绿色建筑要利于人的身心健康,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采用耐久、可重复使用的环保型绿色建材,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清洁能源。加强绿化,改善环境。

(4)绿色建筑空间和使用功能应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要求建筑空间具有包容性,功能具有综合性,使用具有灵活性、适应性和可扩展性。

(5)绿色建筑应具有独特的建筑技术和艺术形式表达现代生态文化的内涵和审美意识,创造自然、健康、亲切舒适、生机勃勃、丰富多彩,具有传统地方文化意韵和现代气息的建筑环境艺术。

2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

绿色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必须针对其各个构成要素,确定相应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目标。同时,这些构成要素又是设计人要具体操作的对象。在绿色建筑设计体系中,对设计原则的分析和把握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这里以生态要素为主要对象,扼要阐述其设计原则。

2.1整体及环境优化原则

建筑应作为一个开放体系与其环境构成一个有机系统,设计要追求最佳环境效益。建筑要体现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的关心和尊重,主要表现在保持当地文脉,保护历史人文景观,重视建筑场地对地形、地势的利用,加强建筑对当地技术、材料的利用,加强绿化,减少环境污染,用独特的美学艺术让建筑体现时代精神。

2.2简单高效发展的原则

绿色建筑应体现对能源的节省,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加大智能化设计,广泛利用电子通讯和信息技术,要有预见性地研究建筑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做到近期规划与长远规划结合,为扩建和建造留有余地。

2.3健康舒适的原则

绿色建筑应保证建筑的适用性,体现对用户即人的关,增强用户与自然环境沟通,让人们在健康、舒适、充满活力的建筑中生活和工作。主要体现在创造良好的通风对流环境,增加建筑的采光系数,保证室内一定的温、湿度,创造良好的视觉环境及声环境,建立立体绿化系统净化环境等。

3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3.1整体环境的设计

所谓整体环境设计,不是针对某一个建筑,而是建立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从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出发,从场地的基本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条件、动植物生长状况等方面分析设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整体环境设计的方法有:

(1)引人绿色建筑理论。城市开发建设应与当地自然环境、资源、社会、人文等背景相结合,在加快建设的同时,创造性地保护和利用已有条件。一方面,改变不合理的布局模式、区域划分、空间结构和资源配置;另一方面,让城市的历史文脉、自然地理特征得以沿袭。

(2)加强环境绿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深深地感受到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的重要性,绿化不单是可以创造空间,还可以美化环境,创造良好的生活氛围。

用绿化覆盖地面,由于大量水分蒸发,往往可以造成比较凉爽、舒适的环境;高大的乔木在地面上形成了较大树荫,减少路面吸热,同时可以净化空气,提高空间的氧含量。因此,在人居环境住宅区的设计中,一定要注意绿化环境设计,创造出良好的微气候,应该将绿化量化标准引人设计规范。当前,环境绿化主要包括小区周围环境绿化和建筑立体绿化。

一、小区周围环境的绿化。尽量减少硬质铺地,扩大草坪面积,并尽可能多种植高大乔木。因为乔木的绿化效果要比同面积的草坪高几倍。目前,多数住宅小区常采用水泥砖铺地,这对小区环境很不利,应尽量采用具有渗透性的生态铺地,如格状铺地砖,方格中可以种草等。

二、立体绿化。引人“土地空间化”的概念,包括墙面绿化、屋顶绿化和阳台绿化。墙面绿化主要是在强烈阳光直射面爬满绿色藤状植物,避免阳光直射墙面,降低外墙表面温度,保证室内温度的稳定性。如重庆的“天奇花园”的墙面绿化,在西墙面上设计由柱子和圈梁组成的构架,并设置种植槽和集中喷灌系统。夏季爬山虎覆盖墙面形成一道绿墙,绿墙与墙面之间形成大约300mm宽的间层,这间层形成了良好的通风竖井,增强了墙面的散热性能,而且绿墙还能避免阳光对墙面的直射。屋顶绿化是在建筑屋顶上采用蓄水覆土种植,屋面上种植花草和一些低矮灌木,形成一个“空中花园”。阳台绿化是在居民家的阳台上种植一些花草植物。

(3)从整体出发,通过借景、组景、分景、添景多种手法,使住区内外环境协调。例如:滨临城市河道的住区宜充分利用自然水资源,设置亲水景点;临近公园或其他类型景点资源的住区,应考虑设计景点视线通廊,促成内外景点的交融;毗邻历史古迹保护区的住区应尊重历史,让珍贵的历史文脉溶于当今的景点设计元素中,使其具有鲜明的个性,并为保护区的开发建设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笔者在雅安市滨河公园方案设计中较好的应用这样的设计思想,充分体现了《穿越时空,聆听茶香》的设计构思。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3.2建筑单体的设计方法

(l)建筑的体型系数即建筑物表面积与建筑的体积比,它与建筑的热工性能密不可分。曲面建筑的热耗小于直面建筑,在相同体积时分散的布局模式要比集中布局的建筑热耗大,具体设计时减少建筑外墙面积、控制层高,减少体形凹凸变化,尽量采用规则平面形式。

(2)外墙设计要满足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要求,减少对电器设备的依赖,设计时采用明厅、明卧、明卫、明厨的设计,外墙设计要努力提高室内环境的热稳定。①采用良好的外墙材料,利用更好的隔热砖代替粘土砖,节省土地资源,如上海现代房地产实业有限公司成功研制了以秸杆稻草为原料的绿色建材—稻草板,并在上海青浦县推广使用,它与传统的粘土砖相比,不仅具有色彩丰富、重量轻、体积小、保温、隔热、隔音等多项优良性能,而且在环保上解决了秸杆焚烧的问题;其次它自然降解,不会给环境带来任何污染。②采用选择性镀膜窗户,其导热系数较小,能够改善室内环境的热稳定性。③加强门窗的气密性,减少热交换。④使用各种轻便可调节的遮阳设备抵卸夏季太阳的直接辐射,同时冬季能够调节便于采光。

(3)采用弹性设计方案,提高房屋的适用性、可变性,具体表现在建筑结构、建筑设备等灵活性要求上。①楼梯的可生长性,包括基础的预留量、楼段板承重的预先考虑,周边环境的生长预留地等。②预留管道空间,包括水电、通讯的发展空间。③家具系统的可变化性。

(4)建筑节能设计。要节约利用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天燃气等,积极开发可再生的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无污染能源。建筑材料尽可能利用可降解、可再生的材料,严格做到建材无污染、无辐射。

(5)建筑智能设计。目前,大量电子通讯和自动化技术在建筑中得以运用,出现了智能化建筑,可以根据温度、湿度、风力的情况自动调节“智能壳体”的开闭和空调量,保证了智能化大楼中智能化生产和脑力劳动的高生产率,智能化的发展可以促进绿色建筑在“高标准、低能耗、高效能、低污染”状态下持续发展。

4绿色建筑的评价

绿色生态建筑篇5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原则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discussed green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design principle, and the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design requirements. And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design strategy is how these final architectural form organic together, thus promoting on sustainability and ecological building design practice cognition.

Keywords: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design principles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生态建筑也被称作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涉及的面很广,是多学科、多工种的交叉,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一般来讲,生态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生态建筑就应该处理好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它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小环境,同时又要保护好周围的大环境即自然环境。

1 关于生态建筑的概念

生态学是一门关于研究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把传统的动植物研究扩展为人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其中共生与再生原则表明了不同物质之间的合作共存和互利关系,以及自然界中物质资源的有限性问题。

生态建筑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1.1 节能和利用再生资源

节能的技术原理是通过蓄热等措施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并充分利用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利能、海洋能、生物能等,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例如石油和煤炭等的依赖。在建筑设计中结合不同的气候特点,依据太阳的运行规律和风的形成规律,利用太阳光和通风等节能措施达到减少能耗的目的,应用材料的蓄热和绝热性能,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和隔热性能,利用太阳能冬季取暖,夏季降温,通过遮阳设施来防止夏季过热,最终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性。

1.2 材料的再生利用

使用再生或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和资源。例如在建筑的建造过程中使用再生的建筑材料,减少建筑垃圾。

1.3 减少废物排放

避免向外界环境排放有毒有害的污染物,通过各种手段在排放之前进行无害化处理。

1.4 环境与文化属性

广义范围内的生态建筑和可持续发展建筑还涉及环境和文化领域。

2 绿色生态建筑设计原则

2.1 讲求节约能源

绿色生态建筑,最重要的是要遵循节能原则,也就是节约能源、资源,无害化、无污染、可循环。建筑材料使用应尽可能利用可降解、可再生的资源,同时还要严格做到建材的无害化(无污染,无辐射)。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要求利用各种手段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的平衡,构建一个和谐高效利用能源的生存环境。

2.2 讲究生态和谐

建设绿色生态建筑,其次要做到生态和谐。也就是要注重研究建筑物旁边的植被、微生物、动物和人之间的关系,强调各种物体之间的共生共荣,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些都可以通过植被的多样性、自然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化学污染的降低来体现,这样就营造建筑旁边的环境质量。

2.3 设计科学。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应当是设计的根本原则。这是因为,人是社会的主体,追求高效节约决不能以降低生活质量、牺牲人的健康和舒适性为代价。在以往设计的一些太阳能建筑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服务于经济落后地区的,其室内热舒适度较低,没有认真做到合理设计和以人为本。随着人们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这种低标准的“绿色生态”建筑很难再有所发展,也必将被社会所淘汰。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讲,这与国家宏观要求也是相符的。

2.4 从实际出发,不照搬盲从

绿色生态建筑应该着重强调的是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不能照搬盲从。我国的绿色生态住宅设计存在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很多设计者喜欢照搬西方的现成设计, 认为西方的就是好的。殊不知,西方发达国家与我国的建筑模式很不相同。其次,绿色生态建筑设计也应该讲究地域性特点。建筑设计应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及其他地域条件, 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被动式集热和制冷,从而减少因采光、通风、供暖、空调所导致的能耗和污染。

2.5 强调整体性设计

建筑设计应强调“ 整体设计”思想,必须结合气候、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切勿盲目照搬所谓的先进生态技术,也不能仅仅着眼于一个局部而不顾整体。

3 生态建筑设计的要求

3.1 基地环境的整体规划。建筑规划设计从整体角度把握人类生态系统的结构,以生态为基础进行整体规划和生态规划,合理利用土地,有效协调经济、社会和生态之间的关系。根据自然的本质属性,组织各功能分区,使建筑群的能流、物流畅通无阻;从建筑物朝向、间距、形体、绿化配置、能源的循环利用等方面考虑,建筑规划要走中小型化、花园化、智能化为一体的道路,提高绿地面积比例,降低能耗量;建筑整体规划应体现建造场地、植被的一体化;减少对资源的干扰和污染;建筑及装饰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对能源消耗和对空气、水污染的影响;全方位考虑建筑绿化,沿街绿化、楼间绿化、楼旁绿化、绿化建筑,形成多品种、多层次、立体的、广泛绿化环境,改善建筑小气候,使人类贴近自然。在生态的建筑规划设计中要把具体建筑看成是城市建筑大系统的一部分,与城市建筑大系统相联系,使建筑内部难以消化的废物成为其它元素的资源。

3.2 建筑设计人员要把建筑视为一个微型生态系统,通过生态设计充分有效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能量,考虑建筑空间的形体与自然空间的联系,采暖、通风、照明、电气等方面的高效与协调等,降低建筑系统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建筑方案应充分利用太阳光、阴影,选择合理的建筑朝向和建筑型体;营造良好的局部建筑小气候,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相结合,加强人与自然的联系;建筑空间多样化、科学化,加大使用功能的灵活性和空间的可变性,留有变化余地,经过改造和装饰可以再生使用。

3.3 可再生能源的循环利用。建筑外表面应考虑围护结构的热效率;设计规模恰当有效的供热、通风和空调系统;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可选择的再生能源,形成与建筑空间使用配套的能源综合开发利用系统,建筑生活垃圾综合处理;从节能出发做好照明、器具设备和电气负荷的最优化设计;考虑建筑空间的建筑材料中易挥发的有机成分,尽量减少微生物生长的机会,提供新鲜的空气,创造易于接近日光和公共适宜的环境,同时要考虑室内空间维修和清洁材料挥发的化学成分对人体的影响;建筑构造使用可循环或带有可循环材料(如钢材、铝材等)的产品,考虑建筑构件和建筑设备的再利用,尽可能减少建筑垃圾;为建筑物主人使用可循环设施提供方便,通过中水的再利用和节水装置,使生活污水排放量降到最低;建筑屋顶、地面、门窗要进行隔热处理;广泛应用建筑采暖节能、制冷节能、通风节能、照明节能等建筑节能技术。

3.4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雨水的收集和污水的处理回收利用是建筑节水的有效措施,通过低技术的建筑处理及后续工种的配合,收集的雨水可用于浇灌,用于景观水景,改善了建筑的生态环境。污水的回收利用是建筑内的洗漱污水经有特殊设备的净化处理后,再用于冲厕,或者浇灌等。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和雨水收集利用及灌溉技术的应用,使水资源利用最大化。系统可以长期稳定运行,且节省投资,运行费用低。在保温隔热的处理上,建筑外墙外保温的处理,玻璃采用LOW-E玻璃等K值小的节能玻璃,可以减少建筑护结构的能量交换,这样在建筑运行中节省了很大的能源消耗,同时在建筑屋顶处使用人工覆土可以减小屋顶的热损失;屋顶种植绿色植被既增加了绿化面积又改善了生态环境。

4 工程实例

广东飞来峡防汛生产调度中心工程:把绿色生态建筑理念运用到设计当中,注重建筑与周围环境的有机结合,做到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相得益彰的绿色环境系统。让使用者身处建筑之中,也能感受建筑与绿色生态之间的交流。建筑外墙大面积运用了保温节能材料,可让能源消耗降低50%。合理运用周边的优越地理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被动式集热和制冷,从而减少因采光、通风、供暖、空调所导致的能耗和污染。

5 结语

绿色生态建筑的兴起是建筑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步,建筑师应牢记“人类不可能创造一个生态系统”只可以设计生态系统的环境和整个系统。保护生态、回归自然的绿色生态建筑将为建筑师提供一片崭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洪哲雄.生态建筑设计初探[J].山西建筑,2008-01-10.

绿色生态建筑篇6

关键词:绿色 生态建筑 建筑设计

前言:

生态建筑是指建筑设计、建造、使用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把建筑物与种植业、养殖业、能源、环保、美学、高新技术等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有效满足各种使用功能的同时,能够有益于使用者的身心健康,并创造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工作和生活空间。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指当考虑环境、城市与建筑问题的时候,应当将我们这一代的眼前利益与整个人类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将一个地区的局部利益与整个世界的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正确合理地分享我们这个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同时我们还应当最大限度地杜绝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这样才有可能为后人留下一片静谧而富腴的乐土,使人类能够长久地生存下去。

1、生态建筑的特点

建筑活动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环境影响最大的活动之一。生态建筑的概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提供有益健康的建成环境,并为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生存活动的小环境:第二.减少能耗,保护环境,因地制宜。生态建筑,是根据当地的生态自然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建筑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以满足人们生活、工作所需的工作环境,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它具有节地、节水、节能、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延长建筑物寿命等诸多好处,可以使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很好的统一。生态建筑实际上就是将建筑看作一个生态系统:它既利用天然条件与人工手段创造良好的富于生机的环境,而同时又要控制和减少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使用,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平衡。研究生态建筑的目的就在于处理好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它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小环境,同时又要保护好周围的大环境(自然环境)。具体来说,小环境的创造包括: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好的光环境、声环境以及具有长效多适的灵活开敞的空间等等。对大环境的保护主要反映在两方面,即对自然界的索取要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要小。因此,高科技与生态的结合,代表了新世纪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2、绿色生态建筑设计原则

2.1 节约能源

绿色生态建筑,最重要的是要遵循节能原则,也就是节约能源、资源,无害化、无污染、可循环。建筑材料使用应尽可能利用可降解、可再生的资源,同时还要严格做到建材的无害化(无污染,无辐射)。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要求利用各种手段来创造―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的平衡,构建―个和谐高效利用能源的生存环境。

2.2生态和谐

建设绿色生态建筑,其次要做到生态和谐。也就是要注重研究建筑物旁边的植被、微生物、动物和人之间的关系,强调各种物体之间的共生共荣,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些都可以通过植被的多样性、自然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化学污染的降低来体现,从而达到营造建筑周边的环境质量的要求。

2.3 设计科学,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应当是设计的根本原则。这是因为,人是社会的主体,追求高效节约决不能以降低生活质量,牺牲人的健康和舒适性为代价。在以往设计的―些太阳能建筑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服务于经济落后地区的,其室内热舒适度较低,没有认真做到合理设计和以人为本。随着人们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这种低标准的“绿色生态”建筑很难再有所发展,也必将被社会所淘汰。从另外―个层面来讲,这与国家宏观要求也是相符的。

2.4 从实际出发,不照搬盲从

绿色生态建筑应该着重强调的是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不能照搬盲从。我国的绿色生态住宅设计存在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很多设计者喜欢照搬西方的现成设计,认为西方的就是好的。殊不知,西方发达国家与我国的建筑模式很不相同。其次,绿色生态建筑设计也应该讲究地域性特点。建筑设计应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及其他地域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被动式集热和制冷,从而减少因采光、通风、供暖、空调所导致的能耗和污染。

2.5 强调整体性设计

建筑设计应强调“整体设计”思想,必须结合气候、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切勿盲目照搬所渭的先进生态技术,也不能仅仅着眼于―个局部而不顾整体。

3、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实现策略

下边着重对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实现进行分析,并给出其实现策略:

3.1建筑内部环境设计的实现

3.1.1能源系统设计的实现。绿色生态建筑能源利用的实现,不但要对常规能源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更要注重绿色能源的利用,要将建筑节能放在首位。绿色生态建筑节能,设计师首先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1)把建筑设计提高到比较高的水准。(2)找到合理的优化的新能源的解决方案。(3)寻求建筑艺术与能源方案的完美结合。当然,在做好上述的工作后,还可以因地制宜地利用绿色能源,如采用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这些能源都具有无污染、可再生的优势。

3.1.2声光环境系统设计的实现。在绿色生态建筑平面设计时,针对光环境设计来看,提倡使用新能源提供的绿色照明,如利用太阳能发电,可解决部分日常照明。其次,室内应尽量采用自然光,鼓励使用节能灯具,节约能耗。另外,还要注意避免由附近建筑的玻璃折射以及其他的光污染。针对声环境设计来看,设计师应考虑将卧室设置在背向噪声源的方向,这样可降低噪音30dB;采用隔音窗也能显著阻隔室外噪音;在住区沿路适当栽植绿色植物,对降噪也有一定效果。

3.1.3水热环境系统设计的实现。绿色生态建筑的建设关键是节水,同时要考虑水质和水量两个问题。一般的,绿色生态建筑可采取的节水措施有:采用节水节能型供水设施;建立雨水收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就地将污水处理成中水(中水意为城市污水或生活用水经处理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景观用水要专门设计并将其纳入中水系统―并考虑。热环境的实现更为重要。建筑区的热系统应满足居民的供热舒适度的要求,以及建筑节能和环保的要求。冬季供暖的室内温度宜在20℃一24℃,夏季空调的室内适宜温度为24℃-27℃。可采用采暖、制冷、生活或在各户安装散热器温控阀,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3.1.4智能系统设计的实现。目前,大量电子通讯和自动化技术在建筑中得以运用,出现了智能化建筑,可以根据温度、湿度、风力的情况自动调节“智能壳体”的开闭和空调量,保证了智能化大楼中智能化生产和脑力劳动的高生产率。因此,绿色生态建筑的发展也需要推进智能化的发展,进行智能系统设计。

3.2 建筑外部环境设计的实现

建筑外部结构设计主要体现在环境绿化上。―方面,绿化应与当地自然环境、资源、社会、人文等背景相结合,创造性地保护和利用已有条件。例如从整体出发,通过借景、组景、分景、添景多种手法,使室内外环境协调。另一方面应注重建筑周围环境的绿化。应尽量减少硬质铺地,扩大草坪面积,并尽可能多种植高大乔木。因为乔木的绿化效果要比同面积的草坪高几倍。目前,多数住宅小区常采用水泥砖铺地。这对小区环境很不利,应尽量采用具有渗透性的生态铺地,如格状铺地砖,方格中可以种草等。这样,通过两个方面的努力,建筑外部环境设计要求就得以实现。

绿色生态建筑篇7

关键词:绿色生态建筑;设计

1 关于生态建筑的概念

生态学是一门关于研究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把传统的动植物研究扩展为人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其中共生与再生原则表明了不同物质之间的合作共存和互利关系,以及自然界中物质资源的有限性问题。

生态建筑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1.1 节能和利用再生资源

节能的技术原理是通过蓄热等措施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并充分利用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利能、海洋能、生物能等,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例如石油和煤炭等的依赖。在建筑设计中结合不同的气候特点,依据太阳的运行规律和风的形成规律,利用太阳光和通风等节能措施达到减少能耗的目的,应用材料的蓄热和绝热性能,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和隔热性能,利用太阳能冬季取暖,夏季降温,通过遮阳设施来防止夏季过热,最终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性。

1.2 材料的再生利用

使用再生或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和资源。例如在建筑的建造过程中使用再生的建筑材料,减少建筑垃圾。

1.3 减少废物排放

避免向外界环境排放有毒有害的污染物,通过各种手段在排放之前进行无害化处理。

1.4 环境与文化属性 广义范围内的生态建筑和可持续发展建筑还涉及环境和文化领域。

2 绿色生态建筑设计原则

2.1 讲求节约能源

绿色生态建筑,最重要的是要遵循节能原则,也就是节约能源、资源,无害化、无污染、可循环。建筑材料使用应尽可能利用可降解、可再生的资源,同时还要严格做到建材的无害化(无污染,无辐射)。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要求利用各种手段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的平衡,构建一个和谐高效利用能源的生存环境。

2.2 讲究生态和谐

建设绿色生态建筑,其次要做到生态和谐。也就是要注重研究建筑物旁边的植被、微生物、动物和人之间的关系,强调各种物体之间的共生共荣,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些都可以通过植被的多样性、自然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化学污染的降低来体现,这样就营造建筑旁边的环境质量。

2.3 设计科学,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应当是设计的根本原则。这是因为,人是社会的主体,追求高效节约决不能以降低生活质量、牺牲人的健康和舒适性为代价。在以往设计的一些太阳能建筑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服务于经济落后地区的,其室内热舒适度较低,没有认真做到合理设计和以人为本。随着人们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这种低标准的“绿色生态”建筑很难再有所发展,也必将被社会所淘汰。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讲,这与国家宏观要求也是相符的。

2.4 从实际出发,不照搬盲从

绿色生态建筑应该着重强调的是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不能照搬盲从。我国的绿色生态住宅设计存在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很多设计者喜欢照搬西方的现成设计,认为西方的就是好的。殊不知,西方发达国家与我国的建筑模式很不相同。其次,绿色生态建筑设计也应该讲究地域性特点。建筑设计应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及其他地域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被动式集热和制冷,从而减少因采光、通风、供暖、空调所导致的能耗和污染。

2.5 强调整体性设计

建筑设计应强调“ 整体设计”思想,必须结合气候、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切勿盲目照搬所谓的先进生态技术,也不能仅仅着眼于一个局部而不顾整体。

3 生态建筑设计的要求

3.1 基地环境的整体规划。建筑规划设计从整体角度把握人类生态系统的结构,以生态为基础进行整体规划和生态规划,合理利用土地,有效协调经济、社会和生态之间的关系。根据自然的本质属性,组织各功能分区,使建筑群的能流、物流畅通无阻;从建筑物朝向、间距、形体、绿化配置、能源的循环利用等方面考虑,建筑规划要走中小型化、花园化、智能化为一体的道路,提高绿地面积比例,降低能耗量;建筑整体规划应体现建造场地、植被的一体化;减少对资源的干扰和污染;建筑及装饰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对能源消耗和对空气、水污染的影响;全方位考虑建筑绿化,沿街绿化、楼间绿化、楼旁绿化、绿化建筑,形成多品种、多层次、立体的、广泛绿化环境,改善建筑小气候,使人类贴近自然。在生态的建筑规划设计中要把具体建筑看成是城市建筑大系统的一部分,与城市建筑大系统相联系,使建筑内部难以消化的废物成为其它元素的资源。

3.2 建筑设计人员要把建筑视为一个微型生态系统,通过生态设计充分有效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能量,考虑建筑空间的形体与自然空间的联系,采暖、通风、照明、电气等方面的高效与协调等,降低建筑系统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建筑方案应充分利用太阳光、阴影,选择合理的建筑朝向和建筑型体;营造良好的局部建筑小气候,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相结合,加强人与自然的联系;建筑空间多样化、科学化,加大使用功能的灵活性和空间的可变性,留有变化余地,经过改造和装饰可以再生使用。

3.3 可再生能源的循环利用。建筑外表面应考虑围护结构的热效率;设计规模恰当有效的供热、通风和空调系统;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可选择的再生能源,形成与建筑空间使用配套的能源综合开发利用系统,建筑生活垃圾综合处理;从节能出发做好照明、器具设备和电气负荷的最优化设计;考虑建筑空间的建筑材料中易挥发的有机成分,尽量减少微生物生长的机会,提供新鲜的空气,创造易于接近日光和公共适宜的环境,同时要考虑室内空间维修和清洁材料挥发的化学成分对人体的影响;建筑构造使用可循环或带有可循环材料(如钢材、铝材等)的产品,考虑建筑构件和建筑设备的再利用,尽可能减少建筑垃圾;为建筑物主人使用可循环设施提供方便,通过中水的再利用和节水装置,使生活污水排放量降到最低;建筑屋顶、地面、门窗要进行隔热处理;广泛应用建筑采暖节能、制冷节能、通风节能、照明节能等建筑节能技术。

3.4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雨水的收集和污水的处理回收利用是建筑节水的有效措施,通过低技术的建筑处理及后续工种的配合,收集的雨水可用于浇灌,用于景观水景,改善了建筑的生态环境。污水的回收利用是建筑内的洗漱污水经有特殊设备的净化处理后,再用于冲厕,或者浇灌等。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和雨水收集利用及灌溉技术的应用,使水资源利用最大化。系统可以长期稳定运行,且节省投资,运行费用低。在保温隔热的处理上,建筑外墙外保温的处理,玻璃采用LOW-E玻璃等K值小的节能玻璃,可以减少建筑护结构的能量交换,这样在建筑运行中节省了很大的能源消耗,同时在建筑屋顶处使用人工覆土可以减小屋顶的热损失;屋顶种植绿色植被既增加了绿化面积又改善了生态环境。

4 结束语

绿色生态建筑的兴起是建筑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步,建筑师应牢记“人类不可能创造一个生态系统”只可以设计生态系统的环境和整个系统。保护生态、回归自然的绿色生态建筑将为建筑师提供一片崭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 郭明.浅谈生态建筑设计[J].建筑探索,2011,(03).

[2] 郭大坤.浅析现代生态建筑设计的原则及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6).

[3] 王晖,唐静,刘静.建筑设计中的生态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7(1).

绿色生态建筑篇8

据统计,全国每年新建房屋近20亿平方米,存在着大量的高能耗建筑。绿色建筑作为现代社会生态城市、节约型城市、循环经济城市建设的重要因素,影响着城市生态系统安全与功能稳定的组织结构,参与城市生态服务能力的效率变化,对提高生态人居系统健康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城市生态系统的高效存在与服务功能的稳定性是发展绿色建筑的核心基础,也是绿色建筑设计与建造技术应用的前提条件。 

 

以往城市规划多从土地及空间配置出发,注重城市功能及交通优先,这种规划多以人的需求、便利为核心,将城市生态研究仅仅作为规划编制中的过程参考,往往具有明显的人为性、片面性。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中提出要积极推进绿色规划。以绿色理念指导城乡规划编制,建立包括绿色建筑比例、生态环保、公共交通、可再生能源利用、土地集约利用、再生水利用、废弃物回用等内容的指标体系,作为约束性条件纳入区域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编制,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绿色化,并将绿色指标作为土地出让转让的前置条件。

 

要打造绿色建筑,一定要对开发用地进行前期综合评价,包括生态环境、健康安全性、地质、古迹等方面,避开水源保护区和有土壤、空气、电磁等污染的地区。规划设计要保护用地及其周围的自然环境,尽可能保持和利用原有地形,将开挖面积和植被破坏减至最低。保护和尊重人文环境和优良的城市空间尺度。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