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电影市场考察报告8篇

时间:2023-03-14 15:02:42

电影市场考察报告

电影市场考察报告篇1

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加快推动科学发展新跨越,按照“敢为、有为、能为”的要求,以“让人民满意”为主题,发挥媒体舆论宣传和监督作用,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评议活动,推动部门和行业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化政风行风建设,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优化发展环境,保障和促进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二、评议对象

月份,市政府纠风办通过人民广播电台“政风行风热线”、电视台、日报社和“中国”门户网站等渠道,采取互动和投票等方式,请市民选择10个参加2012年媒体直播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的市政府工作部门(以下简称参评单位),并向社会公布。

三、评议内容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与政风行风建设的重点任务相结合,与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相结合,着重对重点评议对象依法行政、办事效率、廉洁从政、文明服务情况进行评议。

四、评议时间和步骤

评议活动从2012年月开始至12月结束。具体时间和步骤安排如下:

月,制定活动方案,并通过媒体,请市民投票选择10个参评单位;结合全市纠风工作会议、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会议进行部署。

5-7月,组织民主评议政风行风代表开展明查暗访,同时在“中国”门户网站开设活动专栏,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建议。

8-10月,督促参评单位制定整改方案并落实整改。

11-12月,在广播电视中心进行现场评议。

五、现场评议安排

(一)参加现场评议活动人员和媒体

参加现场评议活动人员:市有关领导,市纪委、市政府纠风办、市监察局领导,参评单位领导班子全体成员、所属处室和下属单位负责人,评议代表共80名(参评单位服务对象代表50名/场次、媒体观察员10名/场次、市监察局特邀监察员和市民主评议政风行风代表20名/场次)、特邀社科专家4名/场次,以及参评单位其他相关人员。

参加现场评议活动媒体:电视台、人民广播电台、日报社、“中国”门户网站。其中,电视台新闻频道负责组织现场直播,人民广播电台“政风行风热线”和“中国”门户网站负责并机直播,日报社负责现场报道。其他在榕新闻单位,可申请参与活动和报道。

(二)现场评议的方式、步骤和要求

1、评议活动方式

采取电视、广播、网络现场直播的方式进行,平面媒体进行深度报道。

2、评议活动步骤

(1)动员部署。制定现场评议活动方案,并召开有关会议进行部署。

(2)确定评议代表。参评单位服务对象代表由市政府纠风办从各参评单位提供的500名服务对象名册中选择确定;媒体观察员(日报社2名、人民广播电台2名、电视台3名、“中国”门户网站3名)由所在媒体推荐;市监察局特邀监察员和市民主评议政风行风代表由市政府纠风办确定;社科专家由市政府纠风办从市委党校和市社科院学者中选择确定。

(3)组织现场直播。根据预先排定的日程,有序组织各参评单位评议活动。

3、评议活动要求:

(1)认真准备。参评单位要结合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查找本单位在政风行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并抓好落实。要认真起草本单位的《政风行风建设工作报告》。加强与媒体沟通联系,配合电视台拍摄开场片。各政风行风监督组(由市民主评议政风行风代表组成)起草《政风行风监督检查报告》,讨论、确定专题建议。

(2)整改反馈问题。参评单位针对现场评议活动中提出的问题,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要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在规定时限内抓好落实,并及时向社会公开。

(三)直播活动安排

直播活动由电视台主持人主持。

1、开场短片。

2、参评单位报告工作。参评单位主要负责人作政风行风建设工作报告,期间插播由参评单位提供的反映本单位政风行风建设影像资料。

3、监督检查报告。市政风行风监督组作政风行风监督检查报告,对参评单位政风行风建设情况作出综合评价。

4、回应监督检查报告中问题。参评单位领导逐条回复监督检查报告中的问题、批评和建议。

5、场内互动。评议代表向参评单位领导班子提问;现场连线“政风行风热线”电话、“中国”门户网站上线群众,与参评单位领导互动,参评单位领导作答。

6、现场测评。现场评议代表对参评单位政风行风建设状况进行现场测评打分。市政府纠风办负责现场统计。

7、主持人宣布现场测评结果。

8、社科专家现场评论。社科专家就现场评议活动进行评论。

9、参评单位主要负责人作表态性发言。

10、主持人宣布评议活动结束。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媒体直播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是加强民主监督,推进部门和行业作风建设,树立部门和行业良好形象,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措施。参评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任务要求,制定具体措施,确保直播活动顺利开展。

(二)落实工作责任。

市政府纠风办主要负责:1、拟定评议活动方案;2、审核参评单位政风行风建设工作报告和市政风行风监督组的监督检查报告;3、联系市特邀监察员和市民评代表参加活动;4、邀请、联系社科专家;5、协调现场直播有关事宜;6、对参评单位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督查。

电视台主要负责:1、组织有线电视用户投票选择参评单位;2、编写直播脚本,拟制互动方案,组织现场直播;3、编拍开场短片、直播活动《预告宣传片》等视频画面,起草单场脚本;4、联系媒体观察员参会;5、协助广播电台、“中国”门户网站做好同步直播相关保障工作;6、协助做好现场采访媒体记者的登记、引导等相关工作。

人民广播电台主要负责:组织“政风行风热线”参加联动直播活动,选择上线群众与参评单位领导互动。

市政府数字办主要负责:1、组织网民投票选择参评单位;2、组织“中国”门户网站参加联动直播活动,开设活动专栏,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选择上线群众与参评单位领导互动。

日报社主要负责:刊登选票选择参评单位,并进行媒体深度报道。

市纪委办公厅主要负责:1、审核评议活动方案;2、视情邀请省纪委领导现场指导直播活动;3、审核台本等有关文字材料。

电影市场考察报告篇2

【关键词】电力;安全;做法

一、引言

近几年来,城市加大对外开放、开发的力度,加快了城市建设的步伐。但是,随着城市区域的扩大,涉及拆迁的区域突击违章建房现象日益严重,电力设施屡受外力破坏,严重影响了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电力设施保护问题日益突出表现出来,电力设施保护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的基础,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为了从源头上制止新增违章建筑,有效防范电力线路运行中的风险,确保电力线路通道安全,充分整合公司系统营销、农电和生产管理的资源,建立电力设施保护统一用电许可管理手段,有效遏制违章建房。

二、专业管理的目标(专业管理的理念或策略)

根据《公司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管理办法》要求,开拓性的提出了将营销现场勘察工作归入电力设施保护范畴,来纳入电力设施保护网络的日常工作内容;开拓性的提出将电力设施保护的工作阵线前移至申请用电开始,从营销部的各个工作业务流程到具体项目的设施完成,每个工作节点都融入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内容,进一步达到保护已有电力设施的目的,使电力设施保护工作从“事后补救”走向“超前保护”,一举改变过去的“消防队员”式的管理模式,同时也最大限度的降低市区周围线下违章建筑现象的滋生,实现了电力设施保护管理工作的进一步优化。

三、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主要做法是介绍专业管理的组织架构、工作流程及确保流程正常运行的支持保障系统等。

1.专业管理工作的流程

电力线路产权单位(输、配电运检室、郊区阳光公司)发现线下在建违章建房收集相关资料报送至安质部、运检部由运检部将相关信息传递给营销部,由营销部高、低压客户业扩报装进行现场勘查由营销部组织大客户室、输电(配电)运检室现场勘查大客户室、阳光公司负责各类临时或长期用电申请勘查经现场勘查,确认施工现场有违章建筑,对电力设施不会构成安全隐患或没有妨碍时,应及时予以核准用电,如施工场所有违章建筑影响电力设施安全运行,应向建设方提出安全整改措施,有效送达《消除隐患通知书》,等整改结束并经验收合格后给予核准用电,如在电力设施保护区施工还应向建筑方要求到经信委电力执法办办理安全施工许可手续。

经整改后仍无法消除隐患的拒绝审批和办理该项用电业务,并及时向公司营销部报告由营销部将相关资料报送至安质部由安质部向地方政府、安监局等相关部门反映协调处理。

2.主要流程说明

电力设施保护区内用电审核流程,是指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内所有从事施工作业或其他需要用电的单位和个人向公司相关部门申请用电,业务部门受理后到现场进行勘查,对电力设施构成严重安全隐患和妨碍,并经整改后仍无法消除隐患的,应拒绝审批和办理该项用电业务,并及时向公司安监部、营销部报告,杜绝新的违章建筑的发生。现场勘察工作现场职责分工按以下执行:

(1)低压客户业扩报装:13.2kW及以下低压客户申请用电报装由客服中心勘查、答复客户;13.2kW以上低压客户用电报装由客服中心受理后在2个工作日内电工区审核附近配变容量,配电工区在3个工作日内核定附近配电变压器容量能否满足要求后反馈客服中心答复客户。

(2)10kV及以上高压客户:客户用电报装容量低于500kVA,由大客户室组织输电(配电)运检室、现场勘察初步确定供电方案报公司业务会审批。客户报装容量大于等于500kVA的,由营销部组织客服中心、配电(线路)工区现场勘察,初步确定供电方案报公司业务会审批。

(3)客服中心、阳光公司接到客户各类临时用电或长期用电申请时,3个工作日内到现场进行勘查,确认申请用电单位是否属于违章施工、违法建设行为,施工场所是否在电力设施保护区范围内。

经现场勘查,确认施工场所(建筑物、构筑物等)在电力设施保护区范围内,对电力设施不会构成安全隐患或没有妨碍时,应及时予以核准用电,同时签订含有电力设施保护内容的营销服务协议。经现场勘查,确认施工场所(建筑物、构筑物等)在电力设施保护区范围内,并且对电力设施可能构成隐患和妨碍时,应向建设单位提出书面安全整改措施,有效送达《消除隐患通知书》,等整改结束并经验收合格后,给予核准用电。

(4)经现场勘查,确认施工场所(建筑物、构筑物等)在电力设施保护区范围内,对电力设施构成严重安全隐患和妨碍,并经整改后仍无法消除隐患的,应拒绝审批和办理该项用电业务,并及时向公司安监部、营销部报告。由安监部向地方政府、安监、国土部门反映协商处理。

四、确保流程正常运行的人力资源保证

根据公司用电审批相关管理规定,客服中心负责业务的受理,客服中心、配电工区、阳光公司负责现场勘查,营销部负责用电申请的汇总审批、安质部负责整个工作的监督和上报地方政府。

五、保证流程正常运行的专业管理绩效考核与控制

(1)公司将电力设施保护区内用电审核流程纳入月度绩效考核,对于违反规定的相关部门和责任人公司将予以月度绩效考核扣分处理。年底对相关部门和责任人的工作进行总结点评,责成发生两次以上违反用电审核流程的部门写出具体书面报告并通报批评,具体责任人直接归D档,情节严重者作待岗处理。

(2)市公司把就地护线纳入县公司目标管理考核,市公司输电运检室每季度对就地护线供电所护线工作进行季度评价,市公司运检部根据护线工作季度评价结果,每季对县公司就地护线工作进行季度通报,并纳入目标管理考核。

(3)县公司把就地护线工作纳入对乡镇供电所安全管理考核,就地护线考核到位,做到奖惩分明,根据市公司考核结果及时发放护线补助费用。

(4)就地护线供电所把电力线路护线纳入日常考核管理,根据县(市)公司护线工作考核标准予以细化,加强对就地护线员的考核。

(5)对不能认真开展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并按安全生产有关规定给予考核记分;对护线员因责任心不强,未按规定巡视、未能及时发现和报告通道内隐患,造成线路跳闸、倒杆等重大事故的,将视情节进行责任追究;情节严重者,由就地护线管理单位与之解除劳动合同,予以辞退。

六、结论

电影市场考察报告篇3

循此思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是:麦氏理论是在何种背景下提出的?其要义是什么?其有效性如何?如何认识市场因素对当代中国新闻生产的影响?

一、麦氏市场新闻业理论的提出及其要义

麦氏的研究源自其在斯坦福大学所写的博士论文《经济和技术因素对地方电视台新闻产品质量的影响》,该论文1986年动笔,1987年完成。在该论文的基础上,麦氏增补了部分二手资料,写成《市场新闻业:公民自行小心》一书,在1994年出版;随后又在1995年11月出版的《传播理论》上发表《新闻生产的市场模式》一文,论文略去了《市场新闻业:公民自行小心》一书中的个案材料,以纯理论探讨的形式呈现,也宣告了其理论的基本定型。

理解麦氏的市场新闻业理论有两个关键:一是市场新闻业的概念,二是商业化新闻生产模式。

早在19世纪中后期,随着便士报的产生,美国的新闻业就已开始市场化生存的旅程,市场理念与新闻理念的冲突自此如影相随。其后,新闻专业理念的形成和职业道德守则的确立,尤其是编辑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在一定程度上使事业化与商业化的矛盾得以缓和。然而,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美国新闻业发生重大变化:“随着报纸、电视台乃至全国电视网被家族企业卖给了华尔街的投资者,越来越多的新闻由那些股份制大企业所生产,其股票持有者寻求回报的最大化。新闻部门也开始出现有MBA头衔的管理者的意向,而不是那些‘绿眼影人’的理念。读者和观众成了‘消费者’,新闻成了‘产品’,传播领域或曰信号领域成了‘市场’。”①针对此种变化,麦氏提出了市场新闻业的概念。那么,麦氏笔下的市场新闻业与便士报以来的市场化运作的新闻业有何不同呢?一是媒体所有权的变更——由家族企业变成了在华尔街上市的股份制大企业,投资人寻求投资回报的最大化。二是“国家”与“教堂”之间的围墙已经坍塌——编营分离的制度遭到破坏,持市场营销理念的管理者开始主导新闻生产。

麦氏以微观经济学的社会交易理论透视市场新闻业的新闻生产,提出了一个美国民主市场社会情境下的商业化新闻生产模式。麦氏指出,市场化运作、依靠广告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新闻媒体必须在投资者、广告商、消息来源、消费者四个市场上与其他媒介企业展开竞争,以获取必备的资源。

在商业化新闻生产中同时存在着四种交易:一是投资者与媒介企业之间的交易。投资者拿出资金和政策以获取利润与影响,作为媒介企业结构的一部分,投资人在新闻生产过程中发挥着最大的影响力。二是广告商与媒介企业之间的交易。广告商向媒介企业支付金钱(广告费),以获取潜在消费者对其产品(服务)的注意。作为媒介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广告商对新闻生产发挥的影响力仅次于投资者。三是消息来源与媒介企业之间的交易。消息来源向媒介企业提供新闻生产所需的素材,借助媒介报道获取媒体曝光,或传播其理念。四是新闻消费者与媒介企业的交易。新闻消费者付出注意力,或订阅费,以获取信息。消费者在新闻生产中发挥的影响力最小。

置身于新闻部门的新闻工作者按照媒介企业自身的组织文化行事,这种组织文化来源于两套不同的规范——新闻规范和市场规范。新闻规范立足于通过客观公正的报道,来保障公民的知情权,不考虑达成目标所需要的人力物力成本;市场规范则追求媒介企业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以尽可能低的成本生产出能吸引最多广告商感兴趣的受众的内容。

麦氏宣称:尽管新闻规范和市场规范并非完全不相容,但二者在实践中时常发生冲突,且一旦二者发生冲突时,市场规范往往战胜新闻规范成为主导新闻生产的逻辑。1994年麦氏出版《市场新闻业:公民自行小心》一书时,认为新闻就是这两种规范互相受协下的产品。1995年,他在《新闻生产的市场模式》一文中,对原有的观点进行了修订——断言经济理性已取代社会责任成为媒介常规的基础。②

二、后续研究者对麦氏理论的质疑

自麦氏的市场新闻业理论提出后,市场逻辑对新闻生产的影响、为市场服务与为公众服务能否协调等问题已成为美国新闻学研究中的显著议题。然而,本领域一些后续研究者的发现却并未对麦氏的结论形成有效支持,反而对其构成了质疑。

1992年,安德伍德(Underwood)等人对美国西部沿海12家报社的新闻采编人员展开调查,其所探讨的问题是:在市场新闻业浪潮席卷美国各大媒体的背景下,报纸的编辑方针与新闻生产管理发生了何种变化?其对新闻产品的质量带来了何种影响?调查结果显示:报纸确实变得更加读者导向与市场导向了。不过,受访者同时认为,他们的报纸依然强调传统的新闻价值观。略占多数的受访者声称,在更加重视市场效益的情况下,报纸的新闻产品质量较之以前却提高了。据此,研究者给出如下结论:报业发生的变化是复杂的。报纸正通过更强调消费者导向的新闻业来赢得市场,不过同时也力图维护了传统的新闻价值观——那些新闻工作者所珍视的专业社区自治及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理念。③

市场驱动的媒体是否会优先考虑经济效益,而将新闻产品的质量的考量置于相对次要的位置?1994年,科尔森(Coulson)就此问题针对报社采编人员展开了调查,结果有47%的受访者给出了否定的答案,39%的受访者给出了肯定的回答,14%的受访者表示不确定。④

对于市场驱动新闻业的一个常见的批评是:受市场驱动的媒体将偏向于 报道娱乐性强的新闻,更少致力于有关公共事务的严肃新闻。对此,毕姆(Beam)在1996年通过严格的抽样调查针对美国报业展开研究,来自全美182家报社的406名高级采编人员接受了调查。研究发现,与市场倾向较弱的报纸相比,具有更强市场倾向的报纸反而更加坚守传统的新闻价值观,更多地致力于有关严肃公共事务的报道,而且更有可能在报道中持对抗性的观点。⑤

1995年,时任《洛杉矶时报》发行人的马克·威利斯为了提高报纸的发行量以增加广告收入,决定采取措施来提高报纸的多样性,一方面增加少数族裔成员担任该报采编工作,另一方面开辟专门的版面与栏目提供少数族裔群体感兴趣的内容。1998年春至1999年秋季,密苏里新闻学院的研究者就此项目对该报的76名采编人员进行了深度访谈,让受访对象就发行人的动机和此项目的效应进行评估。研究发现,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发行人提高报纸多样性行为具有双重动机——既有提高经济效益,改善报纸经营状况的考虑,也有改进新闻报道质量的考虑。而且,几乎所有受访者都认为,该项行动所带来的效果是积极的——既改善了报社的经营状况,也提高了新闻报道的质量。换句话说,他们认为,良好的经营状况对提高新闻报道质量可以起到积极作用。⑥

这些研究所获得的结论是一致的:为市场服务与为公众服务可以并行不悖,在媒体更多地倾向于市场导向的同时,传统的新闻价值观并没有被抛弃,新闻产品的质量也并未降低。尽管这些研究本身有其局限性,但至少提示我们,麦氏的市场驱动新闻业理论及其商业化新闻生产模式的有效性需要重新检视。

三、麦氏的理论逻辑与实证基础再审视

先从理论探讨部分来看,在麦氏的分析中,新闻消费者的脆弱(consumer vulnerability)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决定因素。

麦氏指出,要让市场正常运作,让“看不见的手”来自发调节各方利益,使交易双方共同获利,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一是交易双方能够理性行事,以维护自身利益;二是充分竞争的市场提供了足够的选择;三是买方对产品质量有充分的了解。

在与媒介企业展开交易的四个伙伴中,投资者、广告商、消息来源拥有相应的资源和条件,能够像媒介企业一样理性行事。但作为个体的新闻消费者却不可能做到理性、自利地行事,在市场中拥有的选择更少,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缺乏判断产品质量的能力。在市场交易中,脆弱的一方将遭到剥夺。由于四个市场上的结构性失衡,更准确地说,由于消费者的脆弱,媒介企业倾向于按市场规范来组织新闻生产,在满足投资人、广告商和消息来源要求的同时,求得自身利益最大化。⑦

在《新闻生产的市场模式》一文中,麦氏用了一个形象的类比来说明投资人、广告商、消息来源、新闻消费者四方的力量对比及其对新闻生产可能施加的影响。若将四者共同参与商业化新闻生产的过程比作中的一场纸牌游戏,其情形就是这样的:“投资人作为庄家,制定游戏规则,使游戏能吸引参赛者,负责发牌。牌桌的两端分别坐着广告商和消息来源,通常情况下,他们是老练的、甚至是专业的玩家。另一端坐着新闻消费者——尽管不笨却是中的新手,而且还有两个不利因素:他们的赌本及能赢的钱都是有限的;发给他们的牌不能每张都看,要隔一次才能看。”⑧

在对新闻消费者进行界定时,麦氏使用的词是consumers,他的解释是报纸的读者或电视的观众。可见,麦氏所言的新闻消费者也即是大众传播中的受众。透过麦氏的论著,我们可以看出麦氏的受众观:受众是一群孤立个体所组成的集合体,作为个体的受众是非理性的,对媒体传播的消息缺乏判断能力和抵抗能力,会做出一致的反应。此类受众观让人自然联想起柏拉图的洞穴隐喻和李普曼笔下的幻影般的公众,进而显示麦氏在对受众理性的认识上,与李普曼有着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

此种受众观无疑是有所偏差的。首先,受众并非孤立个体所组成的集合体。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是与他人交往的人,作为个体的受众(新闻消费者)置身于具体社会环境中并且与他人互动,每一个个体的身上都具有社会性。

其次,受众在一定程度上是理性的。在麦氏的眼中,受众是非理性的,其文中有言:“即使是‘有限的理性’,现在看来也是对一个消费者追求自身利益能力的过于乐观的估计。”⑨在他看来,个体受众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相应的资源了解媒介企业及其产品的情况,无法对新闻产品的质量作出正确的评估,因而只能接受被操控的命运。这种观点倒是与早期魔弹论中的受众观颇为一致,也可跟李普曼和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相通,但受众研究后来所取得的成果早已发现受众理性的存在。1940年代的大众传播效果研究发现了受众的选择性,1970年代的“使用与满足”理论进一步呈现了受众的能动性,看到了受众在多媒介的环境中自主的选择能力、对信息的批判分析能力以及处理和探讨能力。当然,受众的理性与主动性并非绝对的,而是要受到社会结构和媒介结构的制约。

再次,“使用与满足”研究与文化研究中的“接受分析”从两个不同的路径出发,同时发现,对于媒介所提供的信息,受众并非照单全收,也不会做出一致反应。“使用与满足”研究发现:“受众能够积极控制信息处理的结构,与媒介结构和内容产生互动,由此可能对相同的媒介信息产生不同的解释和理解”。⑩“接受分析”发现,“受众按照他们自己的认识和期望,对媒介源所提供的信息的意义进行解码,虽然这种解码常常是在某些共同的经验框架内进行。”(11)麦氏提出,和规范新闻业相比,市场新闻业可能产生的社会效应至少有四种:新闻消费者从新闻中获知的信息可能减少了;受众可能会被误导;新闻来源可能施加更多的操纵力;受众变得对政治更加冷漠。对于前两种效应,麦氏采用的是内容分析所获得的证据,后两种效应则多来自推测。在讨论新闻产品的社会效应这一问题时,麦氏并未针对受众接收行为展开分析,没能呈现不同受众对同一新闻产品的解读与接收情况,因此也就忽视了受众对市场新闻业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的抵制能力。

从实证研究部分来看,麦氏的实证研究是围绕美国四家地方电视台的新闻生产展开的,他不仅考察了这四家电视台的新闻生产过程,也通过问卷 调查和内容分析对其新闻产品的质量进行了评估和分析。但其理论探讨却不仅指向美国地方电视台的新闻生产,而是所有以市场为导向、依靠广告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媒体的新闻生产。也即是说,麦氏认为,其结论是具有普适性的。

为何选择地方电视台新闻部门作为考察对象?麦氏给出的理由是:其一,市场新闻业最早就是在地方电视台新闻部门确立的。和报业不同,地方电视台新闻业中没有传统新闻理念的束缚,它可以自己创造新的传统。结果出现了一种新的新闻样式,它更关注大众的需要,而不是报业所宣扬的传统的新闻价值。其二,麦氏坚信,地方电视台那时已成为美国新闻产业的主导力量。地方电视新闻成长最快,且比全国性电视网新闻或者报纸新闻更受欢迎,但其重要性却被忽略了,学界对其研究非常不够。

有批评者指出,麦氏的研究无异于在桶中捕鱼,早在研究开始前结论其实就已在预料之中。众所周知,与报业相比,地方电视新闻业更注重赢利。(12)

就麦氏理论产生的基础而言,其结论在效度方面具有一定的时空范围——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美国地方电视台的新闻生产。麦氏并未对报纸和全国性电视网的商业化新闻生产进行实证考察,则其理论与模式的普适性尚需进一步的检验。换句话说,即便是麦氏的理论能够正确地解释和预测地方电视台的商业化新闻生产,但其对报纸、全国性电视网等其他媒体的商业化新闻生产的有效性却需要进一步检视,况且前文所提及的众多针对报业开展的研究也确实与麦氏结论不相吻合。

四、结论与启示

综上所述,麦氏首次应用微观经济学的社会交易理论透视美国地方电视台的商业化新闻生产,提出了市场新闻业的概念,并建构了一个美国民主市场社会情境下的商业化新闻生产模式。该模式将商业化新闻生产过程视为媒介企业与投资人、广告商、新闻来源和消费者进行交易的过程,并将这一过程置入特定的社会环境(文化、法律/法规、科技)中进行考察,既充分地考虑到了内部的各种要素,也顾及到了外部社会环境因素,该模式本身是较为周全也是合适的,对于商业化新闻生产可能出现的一些负面倾向也有很强的解释力。但是,对于模式内部各种力量的博弈过程及其结果,对于外部社会环境要素如何作用于具体的新闻生产过程,却还需要进一步的理论探讨和实证考察。

审视麦氏的市场新闻业理论,自然使人联想到当代中国的新闻生产,麦氏的模式对于我们考察当代中国的新闻生产也能提供有益的启示。但是,对当代中国新闻生产的特定语境先要有清醒的认识。首先,经过30多年的新闻改革,我国的大多数媒体已走上了市场化生存的道路,市场逻辑在新闻生产中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其次,中国有着独特的传媒体制,当代中国的新闻生产是有限商业化新闻生产。从所有制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媒体乃国有资产。在传媒管理上,我国实行党管媒体的制度,媒体必须无条件地完成党和政府的宣传任务。再次,中国新闻业尚处于市场化运作的早期阶段,不仅市场机制不健全,外部的法律机制与媒体的自律机制也不完备,新闻专业理念尚在形成之中。来自西方的新闻专业理念与中国传统的“文人办报”理念相遇,共同塑造着中国新闻人的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

迄今为止,从整体上看,市场逻辑对中国新闻业的影响是积极的。市场化改革不仅催生出新的媒体品种,改变了传媒格局,也催生出中国媒体的受众意识和责任意识,使新闻产品的质量得到了提升。与此同时,市场逻辑的负面效应也开始显现,虚假报道、有偿新闻、低俗之风、不良广告屡禁不止,成为全民公害。

考察中国的有限商业化新闻生产,需要将其置入到当代中国的独特语境中,既看到各种社会结构性因素的制约,也承认包括新闻工作者、受众、广告商、消息来源等在内的各个行为主体的能动性,以主体间性的视角来考察他们之间的互动,从而真正揭示中国当代有限商业化新闻生产的逻辑,建构本土的原创性理论。

注释:

①[美]约翰·麦克马纳斯著,张磊译,《市场新闻业:公民自行小心?》,第11页,新华出版社2004年10月版。

②[美]约翰·麦克马纳斯著,张磊译,《市场新闻业:公民自行小心?》,新华出版社2004年10月版。John McManus(1995): A Market-Based Model of News Production, Communication Theory, 5(4): 301-338.

③Underwood, D., & Stamm, K. (1992). Balancing business with journalism:Newsroom policies at 12 west coast papers, Journalism Quarterly, 69(2), 301-317.

④Coulson, D. C. (1994). Impact of ownership on newspaper quality, Journalism Quarterly, 71(2), 403-410.

⑤Beam, R. A. (1998). What it means to be a market-oriented newspaper, NewspaperResearchJournal, 19(3), 2-12.

⑥Gross, R., Curtin, P. &.Cameron, G. (1999). Diversity advances both journalism, business, NewspaperResearchdournal, Spring 2001 v22 i2 p14

⑦[美]约翰·麦克马纳斯著,张磊译,《市场新闻业:公民自行小心?》,新华出版社2004年10月版。John McManus(1995): A Market-Based Model of News Production, Communication Theory, 5(4):301-338.

⑧John McManus(1995): A Market-Based Model of News Production, Communication Theory, 5(4):321.

⑨[美]约翰·麦克马纳斯著,张磊译,《市场新闻业:公民自行小心?》,新华出版社2004年10月版,第99页。

⑩周葆华,《效果研究:人类传受观念与行为的变迁》,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版,第176页。

电影市场考察报告篇4

1.水电前期工作及其审查

在河流(河段)水电规划的基础上,水电工程,特别是大中型水电工程通常要经过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之后,才能进入招标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通称为水电工程前期工作。总结以往特别是最近的经验,大中型水电前期工作的周期,一般为3~4年,长则6~7年。从水电工程投资大、工期长、涉及面广、技术复杂的特点而言,必要的前期工作时间和前期工作的投入是确保勘测设计质量和水平的基本要求,是决策准确和提高效率的基本保证。

按照《建筑法》、《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以及水利水电工程强制性技术标准的要求,水电工程必须分阶段开展设计,循序渐进,充分研究,科学论证,依法决策。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任务是,根据水电工程开发任务的要求,初步查明、分析和评价工程建设的基本条件,对工程技术、经济、资源和环境影响等因素进行初步研究和论证,从市场需求和建设条件角度对工程规模和选址提出初步意见,编制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供项目法人确立投资项目和政府投资主管部门立项决策使用。可行性研究阶段的任务是结合电力市场形势和发展规划,具体分析工程建设必要性,工程建设条件,对重大技术、经济和社会环境等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具体措施和实施计划,计算工程投资和经济评价指标,提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供项目法人投资决策和政府主管部门核准项目开工建设使用。

我认为,大中型水电工程前期工作的两个阶段是必不可少的。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是在贯彻执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基础上,更应该加强水电工程前期勘察设计工作的管理,执行国家强制性技术标准,才能确保水电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规避市场风险,提高投资效益,实行科学决策。为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前期工作时间,条件较为简单的中小型水电站的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可以考虑合并,但需要在前期工作过程中,加强对工程技术、经济、环境影响和其他社会问题的研究和决策。

水电工程勘测设计阶段性研究报告的审查是政府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履行部门职责,实行水电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管理的基本途径,是检查落实工程建设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技术标准的基本手段,是项目法人决策项目进程和启动下一个设计阶段的前提和基础,是项目立项申请和核准的技术基本条件之一。水电工程前期工作设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可行性研究阶段性综合审查是必要的和适当的。综合性审查会议有助于与水电工程建设有关的各方,包括政府有关部门,互通信息,交流观点,统一认识,协调关系和解决问题,有助于明确进一步工作的重点和方向,部署和落实有关任务,共同促进和推动水电工程建设有关工作的进展。

除综合性审查之外,水电工程还有不少的专项审查审批环节。这些专项审查审批环节过多,是造成水电工程立项程序复杂,手续繁琐、周期过长、建设成本增大的主要原因。市场经济形势瞬息万变,审批程序繁琐的确与市场经济的形势不协调,容易延误工程决策,造成工程建设的被动局面,增大投资风险,特别是大中型水电工程,其开工时间、机组发电投产时间,受到枯期、汛期的制约,耽误一、二月时间,可能就会影响发电工期一年。因此,对于水电工程而言简化行政审批,简化立项程序,有关部门转变政府职能,树立服务意识,主动服务市场、服务项目、服务项目法人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水电工程的专项审查包括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水资源利用论证、水土保持方案、劳动安全卫生、场地地震安全性、地质灾害评估等,每一项专题审查,还区分若干阶段,如大纲的评审,报告书的评审、设计报告的评审,评审后提出意见修改补充,然后复审,再报批和批复,有时还需要等待很长的报批和批复时间,实在是程序复杂,不厌其烦。本人并非一味反对专项审查,但希望合理设置设计审查批复程序,突出重点,提高效率,确保效果,真正起到专项审查的作用,特别是大中型水电工程的专项审查中,切忌本末倒置,喧宾夺主,而应以促进项目的进展,满足建设要求为出发点。

近些年,河流水电开发规划设计研究中,通常要求从流域和区域的角度,对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水资源利用 、地质灾害等问题进行充分论证,阐述,并且在规划报告的审查或批复意见中对此有专门的结论和意见。水电前期工作中的环境影响应该以规划审查意见为基础,着重于减免不利影响和对策措施的研究,尽量避免重复的评价和审批。我以为简化设计审批程序,可取消环保、水保、劳动安全工业卫生等的专项大纲评审,通过颁布标准或规范,规定专项设计研究要求,并将专项评审纳入阶段性综合审查之中,统一协调,统筹考虑,综合处理。

建议有关部门按照市场经济和法制社会建设的要求,从国家利益出发,重新审视和修订专业部门在水电工程建设上的管理体制和管理程序,按照《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的要求,统一到国家综合管理部门的管理体制和程序上。

2.立项核准和工程建设

按照《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对于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一律不再实行审批,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和备案制。企业投资建设实行核准制的项目,仅需向政府提交项目申请报告,不再经过批准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开工报告的程序。应该申请核准而为未经核准的项目,不得开工建设,项目核准文件的有效期为2年。项目在核准文件有效期内未开工建设,也未事先申请延期的,原项目核准文件自动失效。既要规范操作,又要加快建设,这些规定,给水电工程的前期工作、立项申请、施工筹建和施工准备提出了新的要求。

大中型水电工程的建设周期很长,除前期工作外,施工期少则5~6年,长则7~8年,有的长达10年以上。水电工程的施工分为筹建期、准备期、主体工程施工期和完建期四个阶段。从准备期开始至第一台(批)机组投产发电称为发电工期,至全部机组投产称为总工期。工程筹建期一般不包含在总工期之内。

根据有关设计规范和国内工程建设经验,水电工程筹建期一般应完成的项目包括对外交通、施工用水、用电、场内主干道路(含桥梁)、部分生产生活设施、场地平整和沟水处理工程、通讯和征地移民等工作,水电工程筹建期一般为1年,有的长达2年,且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和设备;施工准备期工程项目主要有:施工通道、导流泄水建筑物、导流挡水建筑物、主体建筑物岸坡开挖和支护、截流施工准备,生产生活设施建设等,水电工程施工准备期一般为2年,长的要3年。施工筹建和准备工作不仅项目多、工期长、投资大,而且矛盾集中、问题突出,协调解决难度较大,程序较复杂。

按照水电工程建设惯例,水电工程的开工,是指工程截流,开始进入主体工程施工阶段。水电工程项目获得核准批复之前,必须完成大量的现场施工准备工作,才能确保进入主体工程施工阶段后,各项工程施工顺利展开,项目之间、工序之间计划进度合理衔接,从而保证发电工期的实现和按照计划完成工程建设。

面对水电前期项目储备不足,而各地要求加快水电开发的这一矛盾,必须正确处理勘察设计、立项核准和工程施工之间的关系,在保证必要的设计周期和前期投入的前提下,合理搭接勘察设计、立项核准和施工准备三者间的时间,从而保证水电工程建设计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为了合理衔接项目核准和工程开工建设之间的法律手续,有必要在项目核准之前,设立预核准,类似项目建议书的审批,使获得预核准后的水电项目,能够启动施工筹建和施工准备工作,而不违背基本建设程序。

我认为,项目预核准的基本要求,包括

1)水电站预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审查;

2)水电站输电方案研究报告通过评审;

3)水电站建设征地通过预评审;

4)移民安置去向获得地方政府同意;

5)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通过评审;

6)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通过评审。

水电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审查意见具有技术法规性质,可以作为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基础和启动其他相关工作的依据。例如,项目法人可依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审查意见,当地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工程建设计划进度安排,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申请下达封库令;项目法人也可根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审查意见、水电站输电方案评审意见,委托接入系统设计,从而为可行性研究的机电设备选型、布置以及电气主接线设计提供依据;此外,以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审查意见为基础,可以委托建设征地预审;委托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委托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委托编制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预评价报告等等。

水电项目预核准通过后,准许开展施工筹建和施工准备。其间,继续深入设计研究,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项目核准手续,待项目核准申请报告书获得批准,主体工程施工便可开始并顺利实施。这种“合理搭接”需要以周密计划和高效管理为保障,从而有助于保证勘察设计周期,加快工程建设进度,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3.意见和建议

1)水电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落实优先开发水电的基本战略,需要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和简化行政审批手续,鼓励和保护投资人水电开发的积极性。

2)政府有关部门在水电开发权管理中,要根据地方经济发展规划,特别是电力发展计划,充分考虑前期工作周期、投入、立项核准和投资风险等问题,合理确定工程建设进度表。

3)条件比较简单的中小型水电工程,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两个阶段可合并为一个阶段,或适当简化,相应有关专业评审、审查和批复以及立项核准等管理程序也要考虑做适当调整。

4)为合理搭接勘察设计、立项核准和施工准备三者间的时间,满足加快水电开发,降低工程投资的要求,建议大中型水电工程实施预核准制度,通过预核准申请的项目,允许开展施工筹建和施工准备。

5)简化设计审批程序,可取消环保、水保、劳动安全工业卫生等的专项大纲评审,也可将专项评审纳入阶段性综合审查,统一协调。或通过有效决策程序,实行预可研和可研两个阶段专题评审的合理衔接,减少中间环节。

电影市场考察报告篇5

王晓东出席省深化医药卫生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并讲话。

4日至6日 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王正福在印江县考察工作。

5日 王富玉在安顺市考察工作。

王富玉、李军(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黄康生出席2009中国・贵阳避暑季开幕式,王富玉宣布开幕。

6日 石宗源、王富玉、张群山、崔亚东(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省公安厅厅长)、谌贻琴在贵阳会见全国第三届“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先进事迹巡回报告团第二分团一行。

林树森、王晓东在仁怀市出席茅台酒厂和茅台镇环境整治及规划建设问题专题会议并讲话。

6日至7日 黄康生在六盘水六枝特区考察工作。

7日 王富玉出席2009第四届中国(贵州)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并宣布开幕。

崔亚东在贵阳出席全国第三届“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先进事迹报告会。

8日 十届省委召开第57次常委会议。(一)讨论了《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改进中央领导同志到地方考察调研接待工作的规定》的实施意见》和《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改进和规范省级领导同志调研接待工作的规定》;(二)讨论了《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的安排意见》;(三)讨论了《关于支持湄潭试验区改革发展工作方案》;(四)讨论了《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贯彻的实施意见》;(五)讨论了《贵州省地方各级党委议警会议规则》;(六)讨论了其它事项。

王富玉在省植物园调研。

黄康生出席“法律援助,倾情民生”《贵州法律援助条例修正案》大型公益咨询活动。

8日至11日 全国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第一副主席张榕明到我省考察扶贫工作。8日,石宗源、林树森、王富玉、龙超云在贵阳看望张榕明一行。

9日 石宗源、王富玉、谌贻琴在贵阳会见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第三督查组一行。

10日至11日 省委中心组集中学习。11日,石宗源、林树森、王富玉、龙超云、李军、张群山、黄康生、崔亚东、石晓听取“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专场报告,石宗源主持。

12日 省委下发《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市(自治州、地区)、县(市、区、特区)政府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黔党发[2009]8号)。

黄康生、崔亚东出席全省重要目标执勤设施建设和隐患治理工作会议并讲话。

崔亚东出席并主持“2009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第三场报告会。

13日 林树森在遵义市出席遵义市城市规划建设问题专题研究会并讲话。

14日 王富玉、黄康生、谌贻琴在遵义市出席省旅游发展和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并讲话。

王正福出席全省“小金库”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并讲话。

崔亚东出席全省公安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并训话。

15日 省委下发《中共贵州省委转发的通知》(黔党发[2009]9号)。

黄康生出席全省行政复议工作经验交流会并讲话。

谌贻琴走访慰问贵阳市盲聋哑学校,看望残疾学生和特教老师。

15日至16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到贵州调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16日,石宗源出席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座谈会,李军、张少农(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出席座谈会并陪同调研。

19日 省委召开常委会议,传达学源潮在我省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石宗源主持会议并讲话,王富玉、王正福、龙超云、李军、张群山、黄康生、谌贻琴、石晓出席,

林树森、黄康生、崔亚东出席省禁毒委员会2009年第一次全体会议并讲话。

20日 王富玉、湛贻琴出席电影《云下的日子》开机仪式,王富玉为开机仪式揭幕,谌贻琴讲话。

李军出席贵阳市“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查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工作队动员培训会并讲话。

20日至21日 崔亚东在黔南州瓮安县、都匀市考察工作。

21日 王富玉在贵定县考察工作。

李军出席贵阳快速铁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并讲话。

24日至27日 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率全国工商联代表团到贵州考察扶贫工作。24日,龙超云在贵阳看望黄孟复一行。

25日 石宗源出席并主持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王富玉出席贵州陆军预备役步兵师党委(扩大)会议并讲话。

王富玉、崔亚东出席陈广文梅花作品展开幕式。

电影市场考察报告篇6

水电是可再生的洁净的能源。在当前和可以预见的相当时期内,我国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是煤炭和水电。我国水电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一,水电资源是我国现有能源中唯一可以大规模经济开发的可持续能源。水电不仅在全国能源储量结构中具有等同于煤炭的重要地位,而且在水利防洪体系中,具有煤炭不可比拟的综合利用效益和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在全球性能源紧缺、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和我国电力供应不足的严峻形势下,优先开发水电是国家制定的基本能源战略和方针政策,必须贯彻执行。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和法制社会的建设中,如何促进和加快水电开发,理顺基本建设程序,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是需要全社会理解、各部门有关业者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1 水电前期工作及其审查 在河流(河段)水电规划的基础上,水电工程,特别是大中型水电工程通常要经过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之后,才能进入招标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通称为水电工程前期工作。总结以往特别是最近的经验,大中型水电前期工作的周期,一般为3~4年,长则6~7年。从水电工程投资大、工期长、涉及面广、技术复杂的特点而言,必要的前期工作时间和前期工作的投入是确保勘测设计质量和水平的基本要求,是决策准确和提高效率的基本保证。 按照《建筑法》、《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以及水利水电工程强制性技术标准的要求,水电工程必须分阶段开展设计,循序渐进,充分研究,科学论证,依法决策。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任务是,根据水电工程开发任务的要求,初步查明、分析和评价工程建设的基本条件,对工程技术、经济、资源和环境影响等因素进行初步研究和论证,从市场需求和建设条件角度对工程规模和选址提出初步意见,编制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供项目法人确立投资项目和政府投资主管部门立项决策使用。可行性研究阶段的任务是结合电力市场形势和发展规划,具体分析工程建设必要性,工程建设条件,对重大技术、经济和社会环境等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具体措施和实施计划,计算工程投资和经济评价指标,提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供项目法人投资决策和政府主管部门核准项目开工建设使用。 大中型水电工程前期工作的两个阶段是必不可少的。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是在贯彻执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基础上,更应该加强水电工程前期勘察设计工作的管理,执行国家强制性技术标准,才能确保水电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规避市场风险,提高投资效益,实行科学决策。为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前期工作时间,条件较为简单的中小型水电站的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可以考虑合并,但需要在前期工作过程中,加强对工程技术、经济、环境影响和其他社会问题的研究和决策。 水电工程勘测设计阶段性研究报告的审查是政府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履行部门职责,实行水电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管理的基本途径,是检查落实工程建设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技术标准的基本手段,是项目法人决策项目进程和启动下一个设计阶段的前提和基础,是项目立项申请和核准的技术基本条件之一。水电工程前期工作设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可行性研究阶段性综合审查是必要的和适当的。综合性审查会议有助于与水电工程建设有关的各方,包括政府有关部门,互通信息,交流观点,统一认识,协调关系和解决问题,有助于明确进一步工作的重点和方向,部署和落实有关任务,共同促进和推动水电工程建设有关工作的进展。 除综合性审查之外,水电工程还有不少的专项审查审批环节。这些专项审查审批环节过多,是造成水电工程立项程序复杂,手续繁琐、周期过长、建设成本增大的主要原因。市场经济形势瞬息万变,审批程序繁琐的确与市场经济的形势不协调,容易延误工程决策,造成工程建设的被动局面,增大投资风险,特别是大中型水电工程,其开工时间、机组发电投产时间,受到枯期、汛期的制约,耽误一、二月时间,可能就会影响发电工期一年。因此,对于水电工程而言简化行政审批,简化立项程序,有关部门转变政府职能,树立服务意识,主动服务市场、服务项目、服务项目法人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水电工程的专项审查包括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水资源利用论证、水土保持方案、劳动安全卫生、场地地震安全性、地质灾害评估等,每一项专题审查,还区分若干阶段,如大纲的评审,报告书的评审、

电影市场考察报告篇7

在广告主峰会上,中国营销传播界权威人士解析了中国市场新趋势、探讨了企业营销新策略、新工具,而“金远奖”则以“发现消费者信赖的广告主,寻找广告主信赖的媒体”为宗旨,采取专业机构监测数据、公众投票、专家评选的程序,评选出消费者最信赖的广告主和广告主最信赖的媒体。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丁俊杰,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市场观察》杂志社总编黄升民、《市场观察》杂志社主编杜国清、中央电视台广经中心主任郭振玺,CTR市场研究总裁陈若愚,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武高汉等专家作了精彩演讲;中国石油油公司党委书记梁国藩,仁和药业集团媒介总监、北京浩众传媒总经理方立松等企业代表,以及分众传媒副总裁唐敏,SOHU公司销售总监崔莉莉,著名危机管理专家王微等一线精英与300余名参会代表分享了他们各自独到的经验与前瞻思想。中央电视台副台长罗明、全国省级电视台广告协作会名誉理事长罗贵生、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主任苑荣、全国省会城市电视台广告协作会理事长吴秀娥、哈尔滨广播电视局局长王春丽、CCTV-6广告部主任石丽萍、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副总经理郑维东等均到会祝贺。

会上“金远奖”隆重揭晓,获得“消费者最信赖的广告主”奖的共有10大行业100家企业,“广告主最信赖的媒体”奖则由中央电视台、SOHU、分众传媒等22家媒体分别夺得。

此次“金远奖”评选共收到消费者在搜狐网络投票累计超过8.3万份,广告主问卷1172张、广告主网络投票8000多份。业内人士认为,“金远奖”填补了国内广告主评选的空白,并将对提高广告主的社会使命感,倡导行业团结自律,形成广告主话语权,以及促进企业与媒体更紧密的合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国广告主峰会名誉主席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 丁俊杰

各位来自企业界、媒体界、广告界的朋友,大家可能注意到今天这个活动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融合性。以往举办这样的活动往往只是广告主的聚会,或者仅仅是媒体的聚会,仅仅是广告公司的聚会,因为彼此圈子不同,话语也不同。但是由于最近的市场变化以及总体的发展趋势,许多媒体机构、研究机构,包括企业都有一种呼吁,大家能不能共同在一个话语平台上,对有些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探讨,所以在这样一种期盼和呼吁之下我们有了这样一个活动。

中国石油油公司党委书记 副总经理 梁国藩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市不久,将旗下十多家油企业业务集中起来,组建了集生产科研市场营销一体化的专业公司,并集资源科技网络的优势,推出昆仑品牌。中石油意在树立民族品牌的旗帜,为中华民族经济的腾飞,实现现代化做出我们的贡献,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今,我们意识到树立品牌的重要性。在此我代表中国石油昆仑油感谢各位给予我们获得首届金远奖的殊荣。

CTR市场研究总裁 陈若愚

各位来宾好!非常感谢主办方举办此次活动。CTR作为这次评奖活动的一个支持单位,我今天想从三个方面来跟大家分享话题,一是2006年上半年中国各行业广告投放的盘点,第二是追踪近期的热点事件,第三是谈谈目前政策环境的变化。

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 武高汉

广告与消费者的关系非常密切,因此广告人应当充分注意消费者的需求、愿望。我注意到国外有广告创意奖,比如嘎纳广告节,也有消费者满意奖,比如在日本就有这样的电视大奖。在中国我们引进了创意奖,在中国广告节每年评一次,我们也引进了艾美奖,也就是广告效果奖,但是迄今为止,我们尚未引入消费者对广告的满意奖。因此,我认为今天这个活动在中国具有创新意义。因为它充分考虑到消费者和广告的关系,消费者在广告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消费者的感受。我们希望金远奖能够做成中国广告界的一个名牌,祝愿金远奖早日成名牌!

中央电视台经济信息中心总监 郭振玺

首先代表中央电视台广电中心广告部对这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第二要向此次获奖的企业表示祝贺。因为在一个讲究品牌的时代,评出最受消费者欢迎的广告主,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三,广告主和媒体是天生的一对,中央电视台作为全国最大的媒体,我们愿意和广告主,特别是和这些深受消费者欢迎的,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广告主形成战略的结合。所以我们借这个机会向广告主以及社会各界对中央电视台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

市场观察杂志主编 杜国清

中国市场的一个现实就是丰富、复杂、多元。有不断加快本土化进程的跨国广告主,也有市场经济中不断加快步伐的国有大企业,更有有勇气走向世界舞台的企业,还有在区域经济中踊跃出来的民营企业群,面对这么多的广告主,我们切身感受到的就是广告主越来越重视广告活动,也越来越重视广告投放中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而且我们在密切关注和互动中,也发现广告主有了很多新趋势、新变化。但是我们都知道,无论怎么变化,衡量广告活动是否有效,衡量品牌是否成功,最终还是要落脚在消费者。所以为了这个初衷,为了促进广告主以科学诚信的态度进行传播,我们推出了金远奖消费者最信赖的广告主评选。

分众传媒副总裁 唐敏

我们相信新的传播方式可以带给广告主更大的投资回报,因此我们向广告主提供更大更有效的覆盖范围。广告主现在都要求精细化,媒体也在精细化,所以我们在非常有针对性的渠道里,提供给客户一个有效的覆盖。第二个就是思考怎样提高广告的影响力,广告主的广告在怎样的环境下,怎样的圈子里,能够加强整体影响力,提升整个广告效果。另外最重要一点就是如何提升广告主的投资回报,如何整合媒体组合。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特性,如何利用这些不同的特性,达到整体的有效投放。如果广告主关注这三点,必然会带来更大的投资回报。

仁和集团媒介总监、北京浩众传媒总经理 方立松

今天我想把企业的媒介策略提到战略高度来谈。市场上有一种说法叫战略决定成败,有很多企业因为战略的失误而消亡、退出市场,但是也有很多企业因为战略成功而迅速崛起,央视招标的标王秦池是一个反面的例子,而蒙牛则是一个正面的例子。

搜狐公司销售总监 崔莉莉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搜狐品牌营销的商业价值,第二是在新的信息模式下,有哪些新的营销策略,最后来讲互联网发展进入到WEB2.0时代,一些多媒体的广告应用。

电影市场考察报告篇8

广告媒体策划――根据广告目标的要求、在一定的费用内、把广告信息最有效地传达给目标消费者,而为此所做的策划,这就是广告媒体计划。媒体计划是广告整体策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媒体计划指导着广告媒体的选择。确定媒体目标是广告媒体计划的核心。媒体目标是广告信息经媒体传播后对现实的和潜在的消费者影响的程度。媒体目标要和广告整体目标联系起来考虑,通过一些具体的指标,如暴露度、到达率、收视率、影响效果等来体现和衡量。如何选择传播媒体,怎样进行组合,如何推出广告等,都是围绕着媒体目标来展开的。

媒体计划是广告计划在媒体选择部分的具体展开。由于媒体计划是广告投放前的运筹,因此,要从广告主企业的整体营销规划、广告目标、广告战略的要求出发,深入地对各类媒体进行研究分析,同时也要考虑广告文本的创作、广告费用的预算等因素的影响,来准确地选择合适的媒体。

从总体上看,媒体计划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展开。

1.传播对象

广告活动对谁开展?广告传播的目标对象是谁?这是制定媒体计划时首先要明确的。在广告整体策划时,在制定广告表现战略时,广告的目标对象也都要予以考虑,广告媒体战略要与之具有一致性。

2.沟通渠道

这是需要重点策划的内容。即根据广告目标的总体要求,选择适用的媒体,使广告信息尽可能地接触目标消费者。制定媒体计划,要依据媒体的情况、目标对象、接触媒体的情况来进行,使目标对象尽可能地接收到广告信息,保持信息沟通渠道畅通。

3.何时进行

4.如何进行

这两个方面,主要是考虑广告投放的时间和方式,特别是要根据广告预算的要求来考虑如何推出。媒体计划要做出具体的安排,做好广告排期表。

二、影响媒体计划的因素

1.产品的特点

商品有什么特性、处于何种生命周期、是名牌还是大路货等。比如新开发的产品、新上市的商品,就要考虑选择能够扩大认知的媒体;如广告商品是技术复杂、性能难于理解的产品,则要选择有利于受众理解的媒体。属于名贵牌的商品,所选择的媒体,其权威性就应该高一些,应该是受众心目中的主流媒体。

2.目标市场的特点

主要是根据目标市场的各种状况,如人文因素、受众的需求状况、生活习惯、媒体接触方式等,对目标消费者进行分类,为确定广告的推出方式提供依据。

3.传播效益

选择媒体时,应把效益作为重要标准,争取最好的传播效果。这实际上也是对媒体业绩的考察,对其发行量、收视(听)率、到达率、每千人成本等各项指标的综合评估。另外,也要注意有效频度的问题。即消费者通过媒体,接触多少次广告信息,效果才为最大化。

4.可行性

各种媒体都有自身的传播特点,都有优势和不足。因此,要看媒体对广告文本和推出方式的适用程度。如电视能够促进认知,对影视广告有较好的表现力;广播适于向消费者告知商品的销售地点等信息,传递信息快;报刊能加深理解,能提供较为详细的信息内容,更适于推广一些理智型购买的商品。

5.寿命

媒体的寿命是指媒体推出广告后持续影响受众的时间。不同类型的传播媒体,其寿命长短不一。电子类媒体的寿命最短,如广播、电视播出的信息瞬间即逝;印刷类媒体的寿命有长有短,报纸可能达二、三天,杂志有可能达一、二个月,而像电话号码簿上的广告(黄页广告),其寿命可能长达一、二年。了解各类媒体传播广告影响的寿命,安排广告投放的次数,保证广告作用的持续影响。

6.协调性

主要是看媒体同其他营销环节相互配合的程度。从整体营销传播的角度看,媒体是否能与营销方法有效配合,是否符合企业进行整体营销传播的要求。如利用电视推出广告,能与企业开展较大范围的公共关系活动相呼应;在报纸上做赠品广告,可与推销员上门推销商品相配合。

三、媒体评估是科学选择适用媒体的前提

制定媒体计划,选择适用的媒体,需要对媒体进行考察评估。进行媒体评估时要考虑以下因素。

1.媒体普及状况和受众成分

这主要是考察广告目标公众和媒体受众的关系。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也可以进行量化。

第一,要看某一媒体或节目的影响程度,包括发行或覆盖的区域,受众规模和构成等。这是对媒体或节目基本情况的了解认识。

第二,要看广告目标公众与媒体受众覆盖程度,也就是媒体被广告的目标对象接触的程度。广告目标对象的人数和成分,取决于媒体受众的人数和成分。

第三,要看媒体被受众接触的程度,即媒体被受众阅读、收看、收听的状况。媒体的覆盖范围并不等于媒体被受众接触的程度,还要通过一些具体指标,如反复性(是否被反复收听、收看)、注意率(媒体不同时间或空间被注意的状况)、传阅率(读者相互传阅的情况)、吸引力、机动性、保存性等来进行评估。这个评估,还应该包括广告信息被接触的状况在内。

2.媒体使用条件

这一问题可通过三个方面来考察。

第一,考察购买媒体的难易程度,购买手续和过程是否简便易行。这关系到广告能否在合适的时段、合适的空间传播出来,能否及时有效地被目标消费者接触到。如晚上11点以后播出的广告,就不会引起人的注意。

第二,考察媒体对广告的表现程度。有些媒体因为固有的特性,表现广告内容有一定的局限性。这要考察媒体对于广告的色彩、动静、声像等要素的再现能力。如对音像要求比较强的广告,电子媒体的表现能力就比印刷媒体要好得多。

第三,考察媒体制作广告的水平、风格。当然,广告的设计制作可由专门的广告制作公司去做,但有些媒体也设计制作广告,这方面的评估也不可忽视。

3.媒体的广告费用

不同媒体刊播广告的费用有很大的差别,比如《人民日报》一个整版的广告费为28万元,《中央电视台》一套21点20分插播的广告价格,5秒是2.4万,30秒是8万。就同类广告媒体来说,《北京日报》整版黑白版的广告价格是13.8万元、《北京晨报》是11万。但是,在费用上很难比较使用哪一种媒体更合算一些。可用计算相对广告费用的办法来做参考比较。相对广告费用的计算公式为:P:216。

4.媒体的传播效益

通过对以上几个方面的综合评价,可以看出媒体的传播效益如何。

综合评价可运用比较的方法,即与广告目标相比较,分析某种媒体适合做哪种形式的广告,对广告目标的适应性如何;把各种媒体进行相互比较,看哪种媒体更适合实现广告目标,且相对费用更便宜。

四、媒体选择的程序

在对相关广告媒体进行评估之后,接下来便要选择适用的媒体,媒体选择一般要经过以下四个步骤。

1.确定媒体级别

确定媒体级别就是确定应采用哪类媒体,如究竟应在广播、电视上做广告,还是在报纸、杂志上做广告等。这是具体选择媒体的第一步。

在这一步,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1)各类媒体的费用档次,凡是广告预算支付不起的媒体就应该从考虑的范围中划掉;(2)同类媒体的优缺点比较,根据广告运动的需要看媒体各自的优劣长短;(3)与以前广告的衔接问题,若本次广告运动所采用的媒体同前几次一致,则容易产生积累的效果;(4)广告竞争问题,考虑所采用的媒体能否同竞争对手的广告攻势相抗衡,以配合企业的整体竞争战略。

2.确定具体媒体

在已选定的媒体类别中,选择一个或几个适合本次广告运动需要的具体媒体,进一步落实媒体计划。例如,已经确定将要采用报纸类的媒体推出广告,需要在这一步中做的工作,就是应该确定是在一般性报纸还是专业性报纸上推出广告;若是一般报纸,那么,是全国性的还是地区性的等等。在这里应格外注意媒体的针对性、覆盖率及可行性。

3.确定媒体组合原则

一般说来,一次广告运动都不会只在单一的媒体上推出广告,而应利用多种媒体推出。由于广告运动的目标是统一的,因此,在每一媒体上推出的广告必须相互协调,其效果可以配合起来。在协调不同媒体时需要有一套媒体组合原则,制定媒体组合原则时需考虑的问题有二,一是“面”,即如何包括所有的目标市场消费者;二是“点”,即媒体影响力集中点的恰当选取。

推荐期刊
  • 电影创作
    刊号:11-1468
    级别:部级期刊
  • 电影
    刊号:11-4668/J
    级别:部级期刊
  • 电影画刊
    刊号:61-1049/J
    级别:省级期刊
  • 当代电影
    刊号:11-1447/G2
    级别:CSSCI南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