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卫生院全科医生8篇

时间:2023-03-14 15:03:01

卫生院全科医生

卫生院全科医生篇1

1领导重视

为了做好乡镇卫生院全科医师培训工作,我院领导多次对培训场地,课程安排,师资力量、学员食宿等具体问题,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准备工作。培训班开班时,省卫生厅和市卫生局有关领导参加了开班典礼,他们希望大家通过这次学习,熟悉全科医疗的诊疗思维模式,提高对基层常见病的诊治能力,切实提高管理和医疗水平,更好地为广大农村患者服务。

2精心组织

为了更好地做好乡镇全科医师培训工作、规范教学管理,确保乡镇全科医师培训班质量,我们制订了《学员培训须知》、《学员教学管理制度》等。依照《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大纲》要求,对学员进行内科病史采集、门诊病历及住院病历书写、系统体格检查、处方标准与处方原则、急诊急救、法律法规、外科诊断与手术适应症、烧伤处理原则、急救中心急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等知识培训。对本次培训班授课任务的师资人员也做了精心安排,授课老师均为各临床科主任、急诊急救专业专家,他们有着多年的临床教学经验,并承担着各医学院校本科生的授课任务,这些主任平时工作繁重,手术、专家门诊与授课时间上有冲突,经我们多方协调,主任们积极配合,确保了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3取得的成绩

通过本次学习,学员们普遍反映获得了“双丰收”。本期学员都来自基层卫生院,难得有机会接受高层次的学习,特别是对全科医学诊治等方面了解不够,全科医师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诊疗策略等知识都有待提高,所以也十分珍惜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他们觉得通过这次培训,掌握了全科医疗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改变了服务理念,增强了责任心和服务意识,更新了自己的医学观念,了解了全科医疗的诊疗思维模式,提高了对一些常见病、专科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能够处理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和地方病,强化了无菌操作意识,掌握了常用操作技能、住院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全科医疗中用药的基本原则,熟悉了常见症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外科穿刺术的操作规范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够运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在院前急救规范技术操作方面,我们聘请院急诊科专家、资深老师对学员进行现场规范操作,边示范边讲解,力求每位学员操作到位,并在培训结束前,我们也将院前急救技术操作作为考核内容,聘请专业老师对每位学员进行严格考核,老师对每位学员进行现场测评,对学员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讲授,学员们热情高、积极性强,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解,每位学员都通过了心肺复苏等院前急救技能考核。他们感到受益匪浅,对今后的工作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二是学员们与我院专家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专家们授课过程中把自己的名片、自己科室的专业特长等资料都发给了每一位学员,鼓励他们在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遇到疑难病人多想多问,解决不了的,可以打电话向老师咨询,各专业的老师一定会无私的进行帮助。每位学员受到鼓舞,他们在技术上、治疗上都急需专家的指导,特别是在疑难病例和疑难手术中迫切需要专家的帮助,需要与各位专家加强联系和沟通。通过这次培训,有的学员还希望专家能定期到基层做技术上的指导和学术讲座;也有的学员希望回去后能把专家请到各自卫生院,把心肺复苏等院前急救操作技能普及给基层卫生院的全体医务人员。

卫生院全科医生篇2

1.1研究对象

2011年4—9月,综合考虑我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等特点,从东、中、西部抽取北京、浙江、山西、安徽、贵州和云南6个省市,每个省按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分层抽取2个区县,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选取一定有代表性的乡镇和村,累计共调查6个省市12个区县48个乡镇卫生院,每个卫生院抽取15名卫技人员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全科医生、防保人员、护士、医辅医技、药房等人员。

1.2研究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机构调查表和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继续教育现状、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继续教育的需求。共发放问卷720份,回收问卷719份,有效回收率为99.9%。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

2结果

2.1卫生人才队伍基本情况

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男女比例为1∶1.7;年龄20~39岁者占68.7%,50岁及以上者仅占8.1%;大专学历占47.6%,本科学历仅占16.7%,尚有1.4%为初中及以下学历;职称士级和师级分别占32.8%和31.0%,副高及以上职称仅占2.3%,尚有15.3%没有职称;全科医师占22.3%,护士占20.9%。

2.2卫生人才队伍继续教育现状

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机构有县级医疗机构(42.4%,305/719)、区县行政部门及其委托单位(29.6%,213/719)、地市级医疗机构(23.1%,166/719)等。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参加短期多次培训者占56.0%,参加定期集中专题学习者占20.9%,而参加函授、远程教育、组织专家教授到农村实地培训、传统医学师承形式的培训者仅分别占9.0%、7.4%、3.1%、0.9%。49.6%的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2010年累积培训时间≤30学时,24.3%累积培训时间为31~50学时,仅7.5%累积培训时间>90学时。仅有18.3%的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对继续教育状况比较满意或很满意,48.0%满意程度一般,尚有33.7%表示很不满意或不太满意。

2.3卫生人才队伍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认为继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学缺乏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66.1%,475/719)、培训或学习时间短(54.2%,390/719)、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44.1%,317/719)等。

2.4卫生人才队伍继续教育需求

2.4.1培养人选来源

医务人员认为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的合适人选有:医学院校毕业的普通大学生(59.2%,426/719)、通过上级卫生局招考的人员(48.1%,346/719)、上级医疗机构对口支援的医务人员(43.3%,311/719)等。

2.4.2继续教育内容需求

有63.5%的医务人员认为乡镇卫生院最需要的医学专业是全科医学,19.7%认为是临床医学,12.7%认为是中西医结合专业,仅2.8%认为是中医学专业。医务人员认为最需要补充的专业知识有:全科医学知识(82.5%,593/719)、西医专业知识(44.1%,317/719)、疾病预防控制(38.7%,278/719)(见表4)。

2.4.3继续教育方式需求

42.9%的医务人员希望能组织专家教授到农村实地培训,33.4%希望能参加定期集中专题学习,而仅8.4%希望能短期多次培训。

3讨论

3.1乡镇卫生院卫生人才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3.1.1乡镇卫生院尚未形成完善的继续教育体系

继续医学教育是乡镇卫生院卫生人才主动获取、更新医学知识的过程,是一种终身性的医学教育。医学继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培训对象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卫生部根据新医改方案出台了《关于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强农村卫生人员在职在岗培训,对农村乡镇卫生院在职在岗卫生人员每5年进行全员岗位培训一次,将培训结果作为岗位聘任与年度考核、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每年要有1名乡镇卫生院技术骨干人员到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进修。用3年时间,培训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人员36万人次”的目标。然而目前在农村尚没有建立起完整的乡镇卫生院继续教育体系,并没有相应配套的对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情况的具体组织管理、考核、登记、评估等一系列实际操作的规定,很难使乡镇卫生院将继续教育情况与考核、岗位聘任和职称晋升等相关工作挂钩。由于培训时间较长,乡镇卫生院人手少,工作任务繁重,再加上缺乏对乡镇卫生院继续教育的有效监督,使得一些乡镇卫生院和医务人员都不重视培训。

3.1.2继续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效果不理想

调查结果显示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认为继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学缺乏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培训或学习时间短、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继续教育内容的设计脱离了培养目标和农村卫生工作的实际需要,缺乏实践性和针对性,使得继续教育效果不理想。一些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反映在培养方面主要问题是继续教育没有针对性,专家讲的听不太懂,讲的内容和需求不对口,继续教育效果不太大。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其范围涵盖了各种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以及各类疾病。对于继续教育内容,全科医学知识和公共卫生知识是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希望补充的主要知识,这也和乡镇卫生院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综合服务的功能定位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心理、中医和法律知识也是他们想了解的知识,在今后组织的继续教育中,应关注这些知识的补充。

3.1.3继续教育机构单一,形式缺乏多样性

本次调研结果显示,承担乡镇卫生院卫生人才继续教育的主要机构仍然是以县级医疗机构和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单位为主,继续教育形式以短期多次的培训为主。而依据文件提出的利用多种资源,采用多种形式的培训尚没有深入开展起来。究其原因,从各级机构承担的职能来看,县级卫生机构是培训的主要承担机构,而各高、中等医学院校和城市卫生机构对于乡镇卫生院的培训,只是一种社会责任,并没有充分调动起高、中等医学院校和城市卫生机构对基层卫生人才培养的积极性。

3.1.4继续教育与需求脱节,难以调动积极性

从乡镇卫生院继续教育现状和需求来看,目前对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的继续教育现状与其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很难调动培训对象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被调查的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有近80%的人对目前继续教育状况的满意度不高。培训和需求之间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他们更希望通过组织专家教授到农村实地培训或定期集中专题学习来获得相关知识,而不是通过短期多次培训的方式获取知识。(2)随着当前农村居民健康需求水平的提高,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所需医学知识也在向多样化发展,除了希望获得和其服务功能相关的全科医学、西医和疾病预防控制知识之外,他们还希望能接受中医、法律法规、医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这一差距表明,当前实施的农村继续医学教育采用的思路以强调供方居多,而对需方要求的满足体现不足,没有将继续教育的目标同农村居民的需求、农村的环境特点和培训对象的需求相结合。

3.2乡镇卫生院卫生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医学教育分为医学院校教育(学历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三个阶段。乡镇卫生院卫生人才培养策略应主要从上述三个方面三轨并进。

3.2.1加强全科医学专业建设,为乡镇卫生院培养适宜的专业人才

2010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卫生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颁布的《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发改社会[2010]561号),提出要“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并制定了“从2010年开始,3年内培养6万名全科医生,到2020年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的目标,目标的实现任重道远。全科医学是乡镇卫生院卫生人才培养最需要的专业,但是教育部一直没有将全科医学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的专业(学科)目录,这也是基层卫生人才培养源头上的短板。实现全科医学专业和学科的建制是首要工作,在教育部新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中,提出对一级学科采取了指令性管理办法,二级学科采取指导性管理办法。这也为未来将全科医学纳入二级学科目录开了口子,可以在临床医学一级学科下,研究探索增设全科医学二级学科。同时,高等医学院校要积极开办全科医学专业,发挥为乡镇卫生院培养全科医学人才的作用,通过正规医学学历教育,即国家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的形式为基层培养全科医生。

3.2.2完善毕业后教育,健全乡镇卫生院卫生人才培养体系

我国的毕业后教育主要包括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专科培训和全科医师培训。全科医师培训是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以培养社区医生为主的基层医学教育途径,是农村基层卫生人才毕业后教育的主要途径。早在1999年卫生部就开始重视全科医师的培养,颁布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卫科教发[1999]第610号),提出了为社区培养全科医师的思路。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乡镇卫生院卫生人才的毕业后教育体系尚没有建立起来。从乡镇卫生院卫生人才的培训需求来看,他们需要通过规范化的培训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医学教育的角度来看,毕业后教育阶段的规范化培训也是优化医生知识结构、提高技术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举措,将逐步成为医学院校毕业生转变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必经阶段。因此将毕业后教育阶段的培训纳入乡镇卫生院卫生人才培养体系中是完善农村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必然要求,也是将学历教育和毕业后教育有力衔接的内在要求。

3.2.3完善继续教育体系,创新继续教育形式

卫生院全科医生篇3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

1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

1.1社区卫生服务水平低下、功能单一及方式落后 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是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其有效性和现实意义在于以上功能的整体实现和可持续发展。目前绝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务人员能力有限,医疗仪器设备老旧,无法提供优质服务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基本卫生服务需要,导致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持怀疑态度,看病一般选择综合性医院,而只是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复诊取药。此外,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功能比较单一和局限,目前开展的服务只关注有收入的医疗服务,对医疗服务之外的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工作则热情不高和实施力不足,无法适应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要求。同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方式比较落后,仍然处于被动坐诊的服务模式,不能走出诊室,深入居民家庭,积极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

1.2社区卫生人才匮乏 相比大型综合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属于社会最基层的卫生机构,具有地位低、待遇少等多种劣势,目前社区医务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学历低、知识结构老化的现象,大部分未经过系统化培训与良好的继续医学教育,不能满足社区居民基本的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也无法适应卫生事业迅速发展的需要。据2011年北京市卫生统计资料显示,每千人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业( 助理) 医师数为0.49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为0.31人。按照《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的实施意见》的规定计算,"十一五"期间,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每千服务人口配备0.34名全科医生,每千服务人口配备0.4名社区护士,每千服务人口配备0.5名预防保健人员,目前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明显缺乏,其中护士及预防保健人员缺口较大,依据北京市目前人口状况计算,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预防保健人员应该达到10093人,但目前的统计大约仅有4350人。北京尚且如此,全国的形式更加严峻,据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调查推算,我国有注册为全科医学的执业(助理)医师约12.3万人,占全国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5.4%,距离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全科医生的目标(27~41万)有差距显著。社区执业(助理)医师中,大专及以下人员占68%,初级及以下人员占57%,45岁及以上的占36%,可持续发展性差。

1.3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 我国目前卫生资源的配置呈现严重的不合理状况。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存在卫生资源严重短缺问题,面临着日益萎缩,甚至被淘汰的危险局面,不能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以北京地区为例,医疗资源尤其是优质资源主要分布在城八区,呈现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城区过度密集,郊区较为稀少,北京地区城八区的卫生机构、编制床位数和三级医院的数量分别为全北京地区的59.0%、68.1%和88.0%。在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间综合性医院充分发展,基层医疗服务相当落后,康复和护理类医疗机构的床位数为1098张,占北京地区编制床位总数的1.2%。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严重失衡,使有限资源无法高效合理利用。

2三甲医院办社区及北京安贞医院的实践经验

三甲医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有力于解决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健全社区卫生服务多样化功能,改变落后的服务方式,弥补社区人才短缺现象,合理分配医疗资源。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强调,要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城市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合作优势[8]。北京安贞医院积极响应政府号召,顺应时代需求,早在医联体之前就开始了社区医院的建设。安贞医院于2007年独资建立了大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取"院办院管"的管理模式,中心由安贞医院直接管理,从医疗卫生标准,到人员配置,再到资源及经济利益分配,统一按照安贞医院本部的要求执行,在北京地区开创了三甲医院办社区的先河。2008年在中心二层设立安贞医院第二门诊部,在一层增加安贞医院药房,药品与本部一致,品种略少,定时由专车专人自本部药房取药补充,并实现信息系统与本部联网,二门诊的一切医嘱、操作都与本部一致,受本部监督,医院要求各科室派人轮流在第二门诊部出诊,中心三层还设立专家诊区,由安贞医院各科室专家及部分返聘专家定期出诊,进一步加强了安贞医院与大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联系。2009年安贞医院本部建立全科医学科,2013年全科医学科与大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为一科,同一主任,统一管理,中心内的医护人员95%以上为安贞医院正式或合同制职工,享受安贞医院的一切福利待遇,自此,社区医院与三甲医院融为一体,密不可分。三甲医院的介入,为社区医院增添了生机和活力,为双向转诊的落实和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进行了新的探索。

2.1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的技术与水平 社区卫生服务的技术与水平是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三甲医院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人才、资源优势,建立全科医师培养基地,向所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提供指导和培训,承担起社区全科医师的医学教育、再教育和培训的任务。此外,三甲医院的工作人员可以投身到社区卫生工作的实践中,帮助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解决临床工作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和困难,从根本上带动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及业务能力的进步。

安贞医院全科医学科每天都有高年资主治医师及副主任医师到第二门诊部出诊,其他各专科包括心内科、高血压科、呼吸内科、中医科等也都轮流派人出诊。三层专家诊区的每位专家出诊时间固定,患者根据需求可提前预约。中心一层的社区医生若遇到疑难、不确定病例,可直接请教楼上的专科医生,或者专家,由于条件便利,甚至可带患者一同会诊、学习,一方面提高了患者对社区工作的信任度及满意度,另外对提高社区医生的专业技术水平起到了显著促进作用。一项关于安贞医院与社区卫生机构不同合作模式对比研究发现,"院办院管"模式通过大医院的积极参与,保证服务质量,患者的整体满意度最高,社区卫生机构受益最明显。中心每周三的继续教育课程,部分针对患者,部分针对社区医务人员,讲者均为安贞医院各科专家,甚至科主任亲自授课,体现了医院对社区继续教育的重视。社区检验科及超声诊断科等辅助检查科室的工作人员会轮流,定期到院本部学习,本部的专家也定期下社区给予现场指导,提高社区工作人员技术水平的同时,也保证了检验及检查结果的可靠性。社区中心凭借庞大的人群优势,成为安贞医院大型研究基地,每年的脑卒中筛查,两癌筛查,老年人体检如期举行,方便群众,服务百姓的同时,为医院和社区的科研工作留下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目前心内科马长生主任牵头开展的中国心律失常流行病学调查正在社区中心进行,此项目吸引了大量社区群众的参与,扩大了中心的影响力,社区中心的部分工作人员参加了该研究,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为安贞医院和心肺研究所的科研骨干,定期下社区指导研究进展,为提高社区科研能力,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安贞医院的带动下,大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得到了附近居民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工作人员热情高涨,不仅临床工作有条不紊,科研也不甘落后,每年社区医务人员发表的文章远远超出了医院的要求。中心相继被评为:北京市全科医师培训基地,北京市中医全科医师培训基地,糖尿病协会教育基地,最近,再次被评为全国中医全科医师培训基地。三甲医院的带动,大大提高了社区服务中心的技术水平及影响力。

2.2实现了患者的合理分流及双向转诊 三甲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性质存在本质区别,三甲医院主要承担疑难和急危重病症的诊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承担常见疾病、多发疾病的初诊、治疗,慢性患者的长期维护、管理,以及疾病的预防、控制。然而,目前广大群众无论身体有任何不适,也不管程度轻重均直接奔赴大医院,造成大医院不堪重负。三甲医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使三甲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紧密联结、制定统一的标准、流程,具有共同的经济利益,提高转诊的可靠性和积极性,有助于促进双向转诊工作的深入开展,最终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转医院、康复回社区"这种最具效益的医疗模式。

安贞医院的全科医学科包括了院本部全科医学科和大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成为联结三甲医院与社区中心的坚固纽带,有利于患者的合理分流和双向转诊。全科医学科每天到中心出诊的医生,如遇到疑难病例可直接推荐给院本部科内从全院聘请的专家,患者90%以上的问题在全科医学科就可以得到圆满解决,部分需要进一步检查或住院治疗的病例直接推荐给院内专科,这一举措得到了各专科的一致欢迎和好评。因为全科推荐的患者都是经过详细检查,排除其他病变,非常有专科治疗价值的所谓"优质"患者,这节省了专科医生的很多时间和精力,可以直奔主题,充分发挥专科的优势。安贞医院各专科的工作压力非常大,患者众多,良莠不齐,专科医生不仅要专业精湛,还要对一些不典型病例进行繁冗的鉴别诊断,实际这部分患者占到专科门诊的相当大一部分,这应该是目前中国三甲医院的普遍现象。患者有任何不适,自己经过简单判断后就直奔专科,专科医生围绕自己专业首先开展一系列检查,发现非本专科疾患后又推荐到其他专科,继续一系列检查,这不仅增加了专科医生的压力,还给患者造成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有些外地患者甚至需要租住在医院附近,奔波于各科室,等待漫长的检查结果和治疗方案。全科医学科建立之后,这部分患者终于找到了归宿,全科医生不会局限于某一器官或系统,而是应用整体观念分析患者的不适,制定诊疗方案,往往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化验和检查。由于有社区作为基础,很多在本部需要等很久才能完成的检查,全科医生会推荐患者到社区中心,当天就可以拿到结果,这一举措大大节省了患者的时间和精力,也为社区中心带来了效益。一些已经确诊,集多种慢性病于一身,需要长期随访的患者,常常要挂几个科的号才能完成取药和复诊,由于全科医学科不受专业和专科用药的限制,患者只需挂一个号就能解决所有问题,而且对于住在社区中心附近的患者,如果中心的药品又能满足患者的需要,全科医生会建议其到社区就诊取药,并根据各医生的社区轮岗时间预约老患者前来就诊,使患者足不出户就能完成全部诊疗过程。各专科医生都有社区出诊的计划,也可以把患者约到社区进行复诊,缓解了本部的就诊压力,方便了患者。三甲医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尤其以全科医学科作为纽带,实现了患者的合理分流和双向转诊的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以安贞医院为代表的三甲医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收到了良好的效益,解决了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高了公众对社区医院的认可程度,充分发挥了社区医院作为基础医疗的重要作用,改善了目前医疗资源"倒三角形"的严峻形势,是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符合中国国情,顺应医改要求的有效措施。国家也正大力倡导大型综合性医院帮扶社区医院的做法,建立医疗联合体就是其中之一。所谓"医联体"是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由一所三级医院,联合若干所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目的是更好地发挥三级医院专业技术优势及区域医疗中心的带头作用,构建分级医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引导患者分层次有序就医。安贞医院因具有独立办社区医院的经验,因此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2014年1月牵头并联合18家医疗卫生机构共同形成朝阳区北部医疗联合体,安贞医院的医生要定期到10家医联体中的社区医院出诊,扩大了三甲医院与社区医院的联结范围,也有利于安贞经验的传播。目前大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接待大量国内各医院参观学习团,甚至海外团体。具有中国特色的三甲医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三甲医院建立全科医学科的安贞模式可能成为未来一段时期解决国内医疗矛盾的有效方法,也可能推广到其他发展中国家,为各国医疗模式的转变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张伟燕,李士雪.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主要模式、问题与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05,8(3):243-245.

[2]宫林利,张亚平,王承阳.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值得注意的问题[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1,17(8):506-507.

[3]北京市编制办公室、北京市卫生局和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的实施意见[Z].2006.

[4]陈新,王丰,吴明.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现状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8):911-913.

[5]秦怀金.贯彻《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促进全科医生队伍建设[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1,10(10):697-698.

[6]尹德卢,陈博文,郭默宁,等.北京地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1):6-8.

[7]林崇健,丁书琴,何思中,等.城市大医院与周边社区医疗机构联动构建新型医疗网络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08,28(10):30-32.

卫生院全科医生篇4

关键词:临沂地区;乡镇卫生院;调查

随着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农合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在我国作为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中枢——乡镇卫生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1-3]。临沂地区(沂蒙山区)为革命老区,位于山东省的东南部,总面积17184平方公里,总人口1100多万,是山东省面积最大、人口众多的地市。但由于历史和地理位置的原因,全区的经济等各方面发展不平衡。为了解当前临沂地区乡镇卫生院的发展现状,为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培养出能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留得住、用得上的专业技术人才,进行教学方案的修订及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对该地区的乡镇卫生院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对临沂地区所辖12个区县内的180个乡镇(街道)卫生院相关情况进行调研。

1.2调查方法

查阅并参考相关文献资料,自行设计覆盖乡镇卫生院基本情况、卫生院人力资源状况、乡镇基层卫生机构人才需求情况(或继续教育)等内容的问卷调查表,对临沂地区乡镇基层卫生院卫生服务状况先进行全面调查。并随机与部分乡镇卫生院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座谈交流,深入了解乡镇卫生院的具体状况。

1.3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l3.0统计软件对调查资料中的医院一般情况、人员结构、科室设置、检验科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结果进行描述,形成调查结果与结论。

2结果

临沂地区乡镇卫生院分布:兰山区11所、罗庄区9所、河东区12所、沂水县19所、沂南县17所、郯城县17所、兰陵县20所、费县18所、平邑县16所、莒南县18所、蒙阴县11所、临沭县12所,共180所。

2.1医院一般情况

180所乡镇卫生院中通过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检查验收的二级甲等医院1所,其余均为未通过验收的二级甲等以下,主要为一级医疗机构。医院最早的建于1952年,最晚的建于2012年,98.4%(182/185)的乡镇卫生院为公立医院,服务覆盖面积较大。承担的任务除医疗服务外,还承担卫生防疫、疾病预防、卫生宣传等任务,机构经营形式主要为自负盈亏、工资自行解决。除房屋基本达标外,各乡镇卫生院发展极不平衡。81.6%(151/185)的乡镇卫生院基本达到了自负盈亏,但基本建设、医疗设备的添置主要靠上级财政拨款解决。业务用房建筑面积为268~3750m2,平均924.6m2。医院病床数12~182张,平均36张。

2.2医院人员配置

180所乡镇卫生院院长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者157所(87.2%),有财务、教育等其他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者23所(12.8%);有医务人员13~101人,平均28人;专职医务人员6~82人,平均21人,兼职0~19人,平均6人;聘用0~27人,平均4人;有129所卫生院(71.7%)的卫生技术人员占医院职工总人数的80%以上,51所卫生院(28.3%)的卫生技术人员占医院职工总人数的80%以下。医院内医务人员结构为:医生1~47人,平均13人,其中执业医师1~37人(49.6%),助理执业医师0~19人(40.5%),无证者0~14人(9.9%);执业护士2~28人,平均8人;检验技术人员1~9人,平均2.9人;司药人员1~7人,平均2.4人;公共卫生等人员0~4人,平均1.2人。医院内医务人员学历及职称结构为:本科及以上学历者378人(7.5%),专科学历2089人(41.4%),中专学历者1999人(39.7%),无学历者574人(11.4%);副高及以上职称者331人(6.6%),中级职称者1719人(34.1%),初级和无职称者2990人(59.3%)。

2.3医院科室设置

180所医院临床科室100%设有内科和产科,87.8%(158/180)设有外科,53.9%(97/180)设有儿科,52.2%(94/180)设有五官科,23.3%(42/180)设有皮肤性病科,11.7%(21/180)设有综合性性外科(包括普通外科、五官科等),8.9%(16/180)设有全科医学。所有医院均能开展阑尾切除、计划生育等简单的手术及新生儿接生等,同时对内科系统常见病、多发病进行一般性处理;有10.6(19/180)的医院能够开展胃大部切除术等较大手术。医技科室中100%设有药剂科、检验科,87.7%(158/180)设有特检科等。

2.4检验科情况

180所医院中有171所医院(95.0%)仅设综合性检验室,另有9所医院(5.0%)除设检验科外,还对亚专业如生化免疫检验、常规检验、微生物检验进行分类设置。①人员结构:数量1~9人,平均2.6人;年龄>50岁者0~3人,40~50岁者1~3人,30~39岁者2~4人,<30岁者2~5人;第一学历为本科者0~2人,专科者2~4人,中专者3~5人,无学历者0~4人。②仪器设备:所有医院均有显微镜、离心机、冰箱、水浴箱、血细胞分析仪,但血细胞分析仪二分群者占45.6%(82/180)、五分类者占56.1%(101/180);41.7%(75/180)的医院有生化分析仪,但机器均为国产机,最高测速为800个测试/小时;51.7%(93/180)的医院有血凝仪,其中半自动血凝仪占72.0%,全自动血凝仪占28.0%;11.6%(21/180)的医院有发光免疫分析仪,能够进行病毒、肿瘤等标志物的检测;3.3%(6/180)的医院有细菌培养箱、鉴定仪。③开展项目:100%医院开展血、尿、粪便常规检验,以及生化、免疫项目检验,但生化检验项目主要能够开展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等项目的检测,免疫检验项目主要开展乙肝病毒等项目的检测;仅有3.3%的医院能够开展常见细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有62.2%(112/180)的医院选择将特殊或不能开展的检验项目外送第三方检测机构检验;有11.7%(21/180)的医院开展少量生化检验项目的室内质量控制,有2.2%(4/180)医院参加临沂市临床检验中心生化检验、血液检验、乙肝病毒检验项目的室间质量评价活动。

2.5继续教育

100%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临沂市统一组织的网上等形式的继续教育项目的学习,内容多为医疗行业政策、时事、思想教育等,很少涉及专业知识、技术;仅有7.7%(14/180)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市或省级组织的专业继续教育项目的学习,或参加市级专业研讨会等;6.1%(11/180)的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参加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安排的在市、县(区)级医院脱产3~12个月的专业进修学习。

2.6其他

180所医院所需的医疗技术人才依次为:儿科(71.1%)、外科(52.2%)、全科(47.8%)、妇科(44.4%)、护理(37.8%)、检验(26.1%)等。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临沂市在城市建设、商贸物流等方面的迅速发展,目前已是全国地市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伴随着城市的发展,临沂市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也较为快速,近年来对乡镇卫生院的建设规模和发展模式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承担农村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乡镇卫生院为中心的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直接为辖区内和周边地区的群众提供医疗服务,以及卫生防疫、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地方病防治以及健康教育等卫生服务工作[4-5]。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各级政府对乡镇卫生院的投入和建设不断加大,乡镇卫生院的工作状况逐步得到改善,其服务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6-7]。同时也不断得到服务人群的认可,也慢慢的转变了农民的就医习惯[8-9]。但是由于沂蒙老区的特殊历史背景和地理状况,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并不平衡。本次对沂蒙老区乡镇卫生院的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发现沂蒙山区乡镇卫生院存在以下问题:①基础设施差。主要体现在医疗用房不足和医疗设备陈旧简陋。由于多年来卫生事业经费投入不足,卫生院底子薄,无法投入更多的资金搞基础设施建设和及时更新医疗设备,致使部份卫生院业务用房不足,医疗设备陈旧简陋。大部分医疗设备都已陈旧过期。②队伍人员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低。据统计,边远山区及镇域经济较差的卫生院情况令人堪忧,卫生技术队伍中最高职称只有医师(初级职称),放射、检验科部分人员是无学历的“半路出家”。中高级卫医技人员缺乏,医疗质量难以保证,很难吸引更多的病人就诊[10-11]。③业务发展不平衡。由于近年来忽略了卫生院中医药队伍建设,卫生院卫技队伍结构差别很大,各卫生院年业务收入的不平衡加重了卫技人才队伍的结构差异,进一步加大了不同卫生院之间的医务人员的收入和待遇差异,造成人员留不住的现象普遍存在。④部分卫生院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机制滞后,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乡镇卫生院院长基本是从临床医务人员选,未接受管理知识培训,不熟悉管理工作,缺乏经营理念和办法,难以调动职工积极性,导致部份卫生院管理紊乱,甚至有跨执业范围的现象,存在很大的医疗安全隐患。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建议:①对教育、卫生主管部门、学校改革医学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探索加强乡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培养的建议性报告[12]。针对高职高专教育,主要体现在:一是在专业调整、招生、学生就业、毕业生继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二是在调整专业教学方案,培养适应岗位需求、留得住、用得上的医疗卫生技术人才提供参考依据;三是实施校企一体化课程,联通学业与就业。②探索加快农村卫生人才建设的途径,加强现有卫生技术人员的在岗培训,提出为基层医疗机构,特别是农村地区医疗机构解决人才和技术“短板”问题的合理化建议[13]。③探索完善全科医师任职资格制度,健全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人员在岗培训制度,促进乡村医生执业规范化,尽快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的机制、体制[14]。④建立规范医院管理者的任职条件,逐步形成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基层医疗机构管理队伍的必要性和可持续性的政策。⑤应强化对乡镇卫生院的管理,合理配备卫生技术人员,加大政府经费投入,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对医疗技术人员的应诊技能、护理技能、检验技能的培训,更新知识结构和技术水平,切实保障广大人们群众的健康,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实际问题[15-16]。

参考文献

[1]肖圣鹏,莫颖宁.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资源配置效率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4,9:108-112.

卫生院全科医生篇5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县区域内居民和流动人口的实际医疗服务需求为依据,以合理配置利用医疗卫生资源及公平地向全体公民提供优良的基本医疗服务为目的,将各级各类、不同隶属关系,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医疗机构统一规划和布局,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有序开放医疗市场,形成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多种所有制机构并存的新格局,合理竞争,共同发展,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样化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促进全县人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二、设置原则

1、公平性原则。从我县医疗供需实际出发,充分发挥现有医疗资源的作用,以农村为重点,兼顾城镇医疗机构的发展规模,保障全体居民尤其是广大农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服务。

2、公有制为主体原则。坚持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其他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原则。国家和集体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个人和其他社会团体办营利性医疗机构。

3、有序竞争原则。有序开放医疗市场,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促进各类不同所有制医疗机构的平等竞争和发展。

4、分级管理原则。建立和完善分级医疗体系,按其功能、任务和规模不同实施分类指导、分级管理。

5、社区卫生服务为重点原则。实行双向转诊制度,分流就医层次,引导卫生资源向基层和社区流动。为城乡居民提供全面、优质、高效和集预防、医疗、康复、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的社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6、中西医并重原则。遵循卫生工作基本方针,中西医并重,保证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的合理布局及资源配置,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中医或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

三、区域基本概况和居民健康水平

*县位于杭州湾北岸的杭嘉湖平原,东南濒临杭州湾,北距上海、西距杭州均在100公里左右,沪杭东西大道及在建的杭浦高速公路、杭州湾跨海大桥贯通本县,交通十分便捷。全县陆地面积534.7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537.9平方公里;至20*年底县域户籍人口为36.43万人,外来人口约9万人;全县下辖8个建制镇、2个区,104个行政村,24个居民委员会。2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53.8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1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542元。

20*年全县人口出生率为6.87‰,自然增长率为-0.9‰,死亡率为6.*‰,平均期望寿命75岁。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孕产妇死亡率为0/10万,婴儿死亡率7.*‰;计划免疫五苗单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报告法定传染病(甲乙类)11种,传染病发病率为393/10万。

居民疾病谱情况:传染性疾病下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上升,城镇居民死亡谱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呼吸系统疾病,其他疾病。

四、现有医疗卫生资源

1、医疗机构:截止20*年底,全县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150家,其中县级综合性医院2家,中医医院1家,妇幼保健院1家,乡镇卫生院12家,村卫生室95家,厂校医务室20家,综合门诊部3家,武原镇城镇社区卫生服务站7家,*核电系统对内医疗服务的职工医院及卫生所3家,其它医疗机构6家。

2、床位:据20*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共有床位1133张,其中卫生系统县级医疗机构共计730张,乡镇卫生院394张。全县每千人床位数为3.1张。

3、卫生技术人员:截止20*年年底,全县共有注册的执业医师560人,执业助理医师174人,注册执业护士4*人。全县千人医生数2.01人,千人护士数1.11人。全县共有注册乡村医生341人。

4、医疗设备及服务情况:截止20*年末,县卫生系统,国有净资产达2.72亿元。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设在县城武原镇,均拥有全身螺旋CT、大型X线诊断机、彩色B超等先进医疗设备。*县人民医院作为县域范围内实力最强的综合性医院,能够开展脑外科、胸外科、骨外科、泌尿外科、显微外科、烧伤外科、心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肿瘤科、传染科、妇科、产科、中医科、耳鼻咽喉科、眼科等各类业务,一般疾病均可在本县境内得到有效治疗。县中医院经过10多年建设,目前已发展成为以中医为特色、中西医结合的二甲等中医医院。县沈荡医院设在沈荡镇,该院为综合性医院,承担着本县域西北片城乡居民的医疗任务。其他各镇卫生院均有B超、X线诊断机、生化仪、尿液分析仪等医疗设备,能开展普通内科、普通外科、儿科、中医科、妇保及儿保、传染病管理、地方病防治等医疗预防保健业务以及承担公共卫生监督、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爱国卫生技术服务工作等职能。县妇幼保健院设在武原镇,担负全县孕产妇管理及各项妇幼卫生保健工作,开展助产及妇科病治疗,同时对县内其他医疗机构中的妇幼卫生工作承担业务技术指导和培训任务。

5、服务量:20*年,全县卫生系统业务总量达2.13亿元,全年门急诊163.27万人次,各医院累计收治住院病人共22768人,住院床日共194986天,平均住院:县级医院9.22天,卫生院5.45天。病床使用率:县级医院68.68%,卫生院21.62%。病床周转次数:县级27.46次,卫生院14.33次。

五、医疗机构设置总体规划与要求

(一)医疗机构分类与分级

设置的医疗机构根据其性质、服务及经营目的划分为政府举办非营利性、非政府举办非营利性、营利性三类管理。

按《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设置的各级医疗机构,经医院等级评审达到相应级别的,分别确定为三级、二级、一级医疗机构。门诊部、诊所、卫生室等标准设置的为其他医疗机构。

(二)医疗机构设置及功能定位

1、政府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1)、设置:*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沈荡医院;8个建制镇镇政府所在地原则上设1家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4个行政村原则上每村设1个村卫生室(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城镇原则上以1个社区或居委会为单位设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县120急救中心和县中心血库仍挂靠*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急救科作为120急救中心的补充,承担相应的医疗救治任务。拟设立*县精神病医院,挂靠在县级综合性医院。

(2)、规模:①*县人民医院拟由二级综合性医院向三级综合性医院发展,床位规划增至600张;②*县中医医院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床位控制在250张。③*县妇幼保健院按二级乙等妇幼保健院标准建设,床位控制在90张。④*县沈荡医院按二级乙等医院的标准建设,床位控制在200张。⑤镇卫生院按乡镇卫生院标准建设,不再向医院规模发展,设观察床位20张。其中通元、西塘桥(开发区)按中心卫生院标准进行建设,医疗用房建筑面积达到3000平方米左右,医疗床位控制在20-75张。⑥村卫生室(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用房建筑面积在60-150平方米,较大的村可相应增加建筑面积。

(3)、功能:(1)县级综合性医院和县中医医院主要承担全县城乡居民常见病、多发病为主的基本医疗服务、院前和院内急救、疑难病例的会诊及转诊;基层卫生人员的业务培训及下级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承担政府要求完成的其他指令性医疗保障以及医疗救治任务。县中医院以突出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为重点,兼顾其他。(2)县妇幼保健院主要承担全县妇幼卫生保健、妇幼卫生健康教育等技术支持和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技术培训和业务技术指导职能,参加社区卫生服务指导工作。(3)各镇政府所在地的中心卫生院及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组织开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为主,为所在集镇及农村社区居民综合提供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内容的社区卫生服务,同时配合和协助卫生行政管理监督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相关的公共卫生监督与管理,对辖区内的村卫生室实施一体化管理。(4)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在所在镇卫生院的统一领导下,承担并完成辖区内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2、学校、企事业单位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企事业单位为内部职工服务的卫生所(医务室)的设置,按500名以上职工可设置一家。600名以上学生的学校和一定规模的幼儿园、敬老院(老年公寓)可设置内部医务室。医务室承担本单位的基本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不对社会开放。

3、社会民办营利性医疗机构

(1)民营医院设置:支持具有一定规模、有特色、医疗服务质量高、富有竞争力的二级及以上医院进入*医疗服务市场,以满足我县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服务需求。2010年前原则上在大桥新区规划设置1-2所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

(2)门诊部:武原镇已设平安门诊部、二三门诊部,暂不设置新的门诊部。

(3)诊所:开放中医诊所、口腔诊所、医学美容诊所。设置区域为县城建成区内,新桥路以东、河滨路以南、百尺路以西、海丰路以北范围。新设诊所与已设置医疗机构相隔道路距离500米以上。

(三)、医疗床位设置和卫生技术人员指标

根据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及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变化,根据《*县区域卫生规划》,我县的医疗床位设置和卫生技术人员配备控制指标为:到“十一五”期末每千人床位数3.5张,每千人医生数2人以上,每千人护士数2人。

六、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严格把关。根据医疗机构设置原则,在医疗机构审批过程中做好指导帮助工作,把好机构、人员、技术、设备的准入关,严格按照《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设置规划进行设置审批。在执业验收中,除严格按照《执业医师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进行验收外,还要对相关医务人员进行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等基本知识技能的现场考核。

(二)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医学会、中医学会、护理学会、农村卫生工作者协会和各质控中心等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大对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力度,加强培训,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质控监督检查,完善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努力为人民提供满意的医疗卫生服务。

(三)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在严格把好准入关的基础上,加强日常监管,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规范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切实保障人民利益。

卫生院全科医生篇6

**年工作回顾

**年是“**”开局之年,也是我省推动卫生事业科学发展并取得重大成绩的一年。一年来,在厅党组和厅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全省卫生科教系统围绕和谐社会建设的大局,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卫生科教工作的全局,上下齐心,努力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卫生工作会议及全省卫生科教工作会议精神,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确定“**”卫生科教工作方向

**年3月,召开了全省卫生科教工作会议,姚志彬厅长做了重要讲话,黄小玲书记作了《树立科学发展观,依靠科技和教育,推动我省卫生事业全面发展》的工作报告。会议总结了“**”期间我省卫生科教工作,部署了“**”卫生科教工作,制定了《**省“**”卫生科技发展规划》、《**省“**”医学专科建设计划》和《**省“**”继续医学教育规划》。会议确定我省在“**”期间卫生科教工作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统筹区域发展,增进人民身心健康;加强基础研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注重关键技术攻关,提高重大疾病防治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提高医学科技竞争力;加强卫生技术人才培养。坚持科教工作与疾病预防控制相结合,坚持科教工作与临床相结合,坚持科教工作与推广适宜技术相结合。

一是以加强专科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医学技术整体水平。通过优化布局,调整结构,多层共建,加大投入,重点建设30个左右重点专科,50个左右特色专科。

二是以加快科技创新为突破口,集中力量组织重大项目攻关。重点加强重点领域研究,包括重点传染性疾病防治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预测和应急能力研究,重大慢性疾病的基础、防治与控制研究,社区卫生服务及健康促进模式研究,农村适宜技术研究,老年性疾病防治的研究,环境、职业危害和伤害防治技术研究,出生缺陷防治研究以及注重现代科技在医疗卫生领域应用。

三是以实施“**”卫生人才规划为动力,加快卫生人才培养。以项目为龙头,以学科为依托,力争培养全国著名专家(医学院士)2-3人,培养各类学科带头人500名,逐步建立学科、年龄结构合理的卫生科技人才队伍;加强公共卫生人才、全科医学人才、农村卫生人才培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提供技术保障。

四是以提高整体素质为目的,大力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和毕业后教育。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开展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以及健全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网络建设。

二、加强医学科研课题管理,提高卫生科研质量

组织**年度**省医学科研基金的申报、评审及**/**年度课题的后期管理工作。**年共受理课题申报938项,按专业分为15个学科组进行评审,经综合专家评审意见及查新结果,总立项487项(占总申报数51.92%),其中立项资助课题289项(占总申报数30.81%),立项非资助管理课题198项(占总申报数21.11%),资助总额为260万元。立项课题坚持择优扶持的原则,主要资助应用型研究,兼顾地区(单位)与专业分布。

贯彻落实我厅《关于加强**省医学科研基金项目后期管理的通知》(粤卫〔2004〕69号),对科研课题的结题、延期严格把关,督促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加强对所属单位立项课题的管理,对不按要求完成课题的个人或单位实行暂停受理或限额受理的措施,该项工作目前已取得初步的成效。据对已到期结题的**/**年度基金课题结题统计,两年的申报结题率分别为82.09%、86.84%。批准结题率分别为64.37%、70.04%。

三、卫生科研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

**年以中山大学眼科中心杨培增教授等完成的《葡萄膜炎发生及慢性化机制、诊断和治疗的研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余学清教授等完成的《肾小球疾病免疫发病机制及治疗干预系列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同年,医学专业获**省科技奖拟奖项目共86项,占总拟奖项目的29.66%,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32项,三等奖46项。中山大学获得各类科研基金近1亿元,其中国家863计划6项。申请“**”国家支撑计划有了新突破,省人民医院以牵头单位获得“**”国家支撑计划资助项目3项,其中2项为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共获得院外资助额为1411万元,同时获得**年度**省科技奖拟奖项目一、二、三等奖各一项,这也是省人民医院近15年来首次有可能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省科技奖一等奖。

四、依法规范生物安全管理

一是认真贯彻实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第424号令),加强我省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二是加强卫生系统生物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生物安全意识,实行材、统一师资、统一授课内容和要求,对全省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培训,至**年底,完成了全省21个地级市1369名技术骨干的培训。三是开展申报实验室,积极督促各列入国家计划内的实验室进行申报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3)工作,并做好临时启动省CDC的BSL-3实验室的监督和管理。四是向卫生部推荐生物安全评审专家。根据《卫生部科教司关于推荐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资格评审专家的通知》(卫科教实验室便函〔**〕123号)要求,组织相关单位进行申报,共向卫生部推荐专家19人。五是依法做好禽流感死者尸解标本的管理;布置落实了全省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调查工作;加强我省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没有发生生物安全事故。

五、依法规范辅助生殖技术管理

一是认真组织申报卫生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培训基地。为进一步加强辅助生殖技术管理,转发了《卫生部关于印发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及人类库培训基地认可标准及管理规定的通知》、《卫生部关于印发人类辅生殖技术与人类库校验实施细则的通知》,做好省内培训基地的申报。目前我省有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两家机构获批准为卫生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培训基地,**省计划生育专科医院获批准为卫生部人类库培训基地。

二是组织受理医疗机构申报开展辅助生殖技术。**年受理5家单位申报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我厅组织专家对5个单位进行初审,出具初审意见后,上报卫生部,卫生部组织对这5个单位的现场评审工作,其中3家机构获准试运行开展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

三是严格把关,开展夫精人工授精技术。**年组织有关专家,严格按照标准,对第三批申报开展夫精人工授精技术的25所医疗机构进行评审,除2个单位因故申请取消评审外,共有9所单位获准正式开展夫精人工授精技术,试运行一年的3所,校验基本合格1所,未通过10所。

六、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

为了贯彻落实张德江书记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训的指示精神,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组织实施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天大药业(澳大利亚)有限公司资助我省农村卫生人才培训项目,资助总额达800万元。根据资助项目要求制定了《**省部分农村卫生人才培训试点实施方案》。该培训项目简称“6161”工程,培训全省卫生管理干部600名,清远、揭阳、云浮三市卫生院业务骨干1000名,乡村医生6000名,受益人口超过1000万。该项目于**年11月11日全面启动,并顺利举办了农村卫生管理干部培训班,培训清远、揭阳、云浮三市和全省70个经济欠发达县(区)卫生局局长、医院院长(包括人民医院院长、中医院院长和妇幼保健院院长),以及清远、揭阳、云浮三市乡镇卫生院院长等培训及内儿科业务骨干、预防保健业务骨干培训班。通过加强农村卫生管理干部的培训,提高基层卫生管理干部的科学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更好的为广大农村居民服务。

七、开展农村基层在职卫生技术人员教育培训的督导

为加强我省农村基层在职卫生技术人员教育培训的管理,保证教学质量和专项经费的落实,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在职卫生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根据《关于印发**省农村基层在职卫生技术人员教育培训督导方案的通知》(粤卫办〔2005〕43号)要求,我处委托**省卫生职业教育协会于**年11月份组织专家对承担我省农村基层在职卫生技术人员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的19所中等卫生职业技术学校进行实地督导,重点督查经费落实情况及培训质量。通过督导,及时发现困难和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我省农村基层在职卫技人员培训质量,推动我省卫生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八、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基地评估认定

根据省卫生厅《关于印发**省全科医学教育理论教学培训基地及社区培训基地标准(试行)的通知》(粤卫办〔2005〕58号)要求,我厅于**年5月下旬组织专家分3组分别对我省21个市申报的29个全科医学教育理论教学培训基地、80个临床实践基地和109个社区培训基地进行了系统的评估。通过评估,全省认定全科医学教育理论教学培训基地25个、临床实践基地76及社区培训基地88个,初步建立了**省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基地网络。到目前为止,培训全省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师资626人。

九、开展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基地评审工作

为推动我省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建设,转发了《卫生部办公厅开展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的通知》(粤卫办函〔**〕1**号),并向卫生部申请作为全国专科医师培训试点省。根据卫生部《通知》精神,认真组织我省符合条件的医院申报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共申报447个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其中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231个,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216个。向卫生部推荐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评审专家436名。**年11月,卫生部组织全国90多名专家,对省人民医院等9所医院153个专科、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进行了评审。通过卫生部评审成为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的普通专科71个,亚专科66个,通过率89.5%,其中省人民医院普通专科15个、亚专科16个,中山大学附属一院普通专科13个、亚专科15个,附属二院普通专科11个,亚专科8个,附属三院普通专科9个,亚专科6个,附属五院普通专科1个亚专科2个,光华口腔医院口腔科和眼科医院眼科,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普通专科11个,亚专科14个,珠江医院普通专科9个、亚专科5个。通过评审,使我们初步掌握了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评审的程序、方法和重点,锻炼了我省的专家队伍,为我省进一步做好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鉴于我省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取得的经验以及在专科医师基地评审中取得的成绩,卫生部批准我省成为全国专科医师培训试点省。

十、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根据继续医学教育有关规定,继续做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制定了《**省“**”继续医学教育规划》,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活动。认真做好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审批、立项及后期管理工作。**年获批部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62项,公布省级项目504项。我省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得到了卫生部的充分肯定,**年我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被卫生部评为“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并在全国会议上作了经验交流。

积极组织编写继续医学教育教材。我处与厅应急办共同组织专家编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技术》9个分册,该系列教材纳入省人事厅全省继续教育教材,作为全省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必修课。

根据卫生部进一步加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筛查培训工作的要求,举办了全省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筛查师资骨干培训班,共230人参加了培训,进一步规范不明原因肺炎的监测、诊断、报告、采样送检工作,提高我省医疗卫生队伍防治不明原因肺炎的能力和水平。

此外,通过与有关部门协调卫生保健专业学生报考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问题,经省政府同意,省教育厅、省卫生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妥善处理部分中职毕业生参加医护资格考试问题的通知》(粤教职〔**〕70号)。根据此文件精神,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9月会同教育厅和中医药局主持召开了卫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通报会,并下发了会议纪要,解决了近两万名学生报考执业助理医师资格问题。

组织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评估认定,目前全省共有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166个,其中高校直属附属医院27所,非直属附属医院49所,教学医院90所。继续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年全省认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个,组织5134名住院医师参加全省统考,发放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2415个,合格率为43.8%。

**年卫生科教主要工作

**年,我们将迎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是我省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和谐**十分关键的一年,也是推进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十分重要的一年。根据全省卫生工作会议部署,今年我省卫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卫生工作会议重点部署,加强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建设,着力抓好农村卫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社区卫生服务,加强医院管理,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推动中医药强省建设纵深发展,坚持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确保卫生事业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取得更大的进展和成效,为促进和谐**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卫生科教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今年全省卫生工作重点,坚持卫生科教工作为卫生事业服务的方向,突出技术创新与体制改革两条主线,围绕知识更新、技术流动、成果转化三个中心环节,构建卫生科技自主创新、科技支撑、成果推广应用和实验室生物安全四个体系。加强全科医学人才培训、农村卫生人才培训、开展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继续完善和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及远程医学教育的规范管理。

一、开展“**”期间重点专科、特色专科建设的验收工作

为培育**省医学专科优势,提高我省医学科技竞争能力,**年省卫生厅开展了省医学重点专科和特色专科建设工作,经过单位申报和组织专家评审,评选出**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内科等18个医学重点专科,**省人民医院血液科等29个特色专科,经过4年的建设,我省医学专科水平明显提高。根据《**省医学重点专科、特色专科建设方案》的要求,今年将对“**”期间**省医学重点专科、特色专科建设情况进行总结验收。省卫生厅将下发有关验收的《通知》,请各单位按照《通知》要求做好自查,各主管部门对所属单位的“重点专科”、“特色专科”进行检查验收,将验收情况作为评选“**”**省重点专科、特色专科的重要依据。

二、加强医学重点专科、特色专科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年全面启动“**”**省医学重点专科、特色专科建设工作,发挥医学专科在重大疾病、疑难病防治的中流砥柱作用,重点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使我省的总体临床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增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后劲。通过优化布局与结构,多层共建,加大投入,重点建设30个重点专科,50个特色专科,在全省形成布局合理、技术水平较高、各具优势(特色)的专科点群,扩大覆盖面,缩短服务半径,使人民群众能就近得到较先进的优质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同时发挥专科示范作用。

三、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突破口,加强医学重点领域的研究

卫生科技工作的重点在于建立创新的体制和机制,树立创新的意识和精神,优化创新的政策与环境,提升创新的能力和水平。要根据卫生科技发展的规律,紧密围绕我省卫生实际需要,抓住保障人民群众健康这一关键环节,在明确我国卫生科技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提升创新能力和水平,构建创新体制和长效机制。以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健康和身体素质的重大疾病为工作重点,以影响广泛、缺乏有效防治手段的重大疾病为突破口,重点加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研究、常见恶性肿瘤预防、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的研究、重大出生缺陷和遗传病防治的研究,职业病、地方病的防治研究,老年相关疾病的干预控制研究、重大精神疾病和行为障碍的识别技术与干预措施研究、社区疾病预防与控制研究、农村适宜技术及产品研究与应用,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防治研究等,认真组织科技力量攻关,努力降低重大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降低出生缺陷和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提高人均期望寿命,有效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健康保障。

四、认真组织“卫生行业科研专项”基金的申报工作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0)》,支持开展公益性行业科研工作,中央财政设立了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

卫生部从**年开始设立“卫生行业科研专项”基金,重点开展卫生行业应急性、培育性、基础性科研工作。要求体现行业科研的特点与重点,与国家科技计划支持的项目合理区分层次,做好衔接,避免重复交叉。专项只设项目层次,不分解。项目采取招标或择优委托方式确定项目承担单位。

项目要求:以需求为基础,以任务为导向,以科技为手段,面向健康共性问题、解决行业实用技术、促进卫生科技发展。国家已立项的支撑项目、863、973、重大专项等项目,不得重复申报。重点加强流行病学研究,公共卫生研究、相关医学类研究,临床诊断治疗应用技术、循证医学、医学伦理学等方面的研究,也可申请培育性的项目为973项目打基础。请各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实际,认真组织申报,将申报材料于**年6月20日前报卫生厅,由卫生厅汇总后,统一向卫生部申报。

五、进一步做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和卫生工作者健康的大事,各级卫生科技主管部门必须认真负责。要从强化人员培训、增强安全意识、落实分工责任、建立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做好硬件建设、加强审批和监督管理、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等方面入手,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我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机制。

(一)加强BSL-3实验室管理:继续抓好我省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敦促我省列入国家发改委规划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申报及监管工作。根据卫生部**年第50号令《人间传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和实验活动生物安全审批管理办法》,做好实验室活动的审批申报管理工作。

(二)做好自查和督查工作:今年全省开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自查工作,同时,为配合卫生部每年两次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督检查工作,根据自查的情况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督导方案,对全省生物安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三)做好BSL-2实验室备案管理工作:根据国务院第424号令《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规定,新建、改建或者扩建一级、二级实验室,应当向市级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备案。我省将启动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备案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地级市卫生局负责辖区内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备案工作,省卫生厅统一备案格式及数据管理。

六、进一步加强辅助生殖技术管理

目前,我省共有开展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衍生技术医疗机构11所(其中4所试运行),开展供精人工授精技术医疗机构1所,设置人类库1所,开展夫精人工授精技术医疗机构29所(其中5所试运行)。

为加强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及人类库的管理,一是制定规划,根据卫生部的要求,**年制订**省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人类库规划,严格申报、审批管理。二是规范夫精人工授精技术的申请、校验、变更、注销等管理,从**年8月起,凡开展夫精人工授精技术的申请、校验、变更、注销的医疗机构,按照行政许可要求,进入**省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由**省卫生监督所受理大厅统一受理、发证。三是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制度和体系。**年起试行启用夫精人工授精年度报表软件,辅助生殖技术及库均实行年报制,使该项工作的管理步入科学化、程序化、动态化、规范化的管理渠道。

七、开展面向农村和城市社区适宜技术的推广工作

加强面向农村和城市社区适宜卫生技术推广,是发展农村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完善我省面向农村和城市社区适宜技术推广体系与模式,加强适宜技术推广工作,探索面向农村和社区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的新途径和新模式,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对促进卫生服务协调发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供技术支撑,方便群众就医,增进群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年起,卫生部将在北京、河北、辽宁、**、广西、宁夏等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适宜卫生技术进社区工程”试点活动,我省将在广州市、深圳市六个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中选择2个示范区作为全国的试点单位,重点加强高血压防治技术、规范用药技术、冠心病防治技术、血栓防治技术、心脑血管病社区管理技术、以及心脑血管病引起的焦虑、抑郁症干预技术的推广,请广州、深圳市各选择1个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开展试点工作。

同时,省卫生厅将从卫生部“十年百项”计划项目及部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中选取优秀的适合基层推广的项目在全省推广。各地区、各单位要加大对技术引进、推广和应用工作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采取有效方式,鼓励和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支持和参与适宜技术推广工作,加强卫生科学普及工作,把防病治病的科技知识送入千家万户。

八、继续加强农村在职卫生技术人才培训

继续组织实施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和天大药业(澳大利亚)有限公司资助我省的农村卫生人才培训合作项目,完成清远、揭阳、云浮三个试点市的农村卫生技术人才培训任务,并在项目完成后组织督导组进行评估,保证该项目做好做实,取得良好效益。同时,积极争取省财政支持,培训全省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管理干部以及粤东、粤西、粤北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和乡村医生。通过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干部和农村在职卫生技术人才的培训,提高公共卫生管理水平,提高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和乡村医生的基本急诊急救、传染病防治、健康促进、保健康复等技术水平,努力改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医疗救治条件,以解决农村居民看病难的问题。

九、加强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管理

为加强我省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的管理工作,根据国家教委(现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1992年下发《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和卫生部科技教育司、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评审工作的通知》(卫科教高发[1996]第116号)精神,1996年成立“**省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管理领导小组”,组织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评审委员会,开展临床教学基地的评审工作,为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和毕业实习创造了良好条件。为规范我省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管理,保证高等医学教育质量,20**年省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并印发《**省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管理办法(试行)》规范附属医院设置、教学医院设置和毕业生毕业实习的管理,进一步规范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的申报、评审和管理工作。

经过10多年的建设,全省拥有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27所、非直属附属医院49所、教学医院90所,基本满足我省高等医学院校,特别是高校扩招后的临床教学和毕业实习要求。为进一步加强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管理,拟与省教育厅、中医药局联合召开**省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工作会议。总结10多年来我省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管理工作经验,规范临床教学基地工作管理工作,修订临床教学基地的评审标准和管理办法,组织制订预防医学教学基地标准,加强教学基地建设,提高教学基地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和带教水平,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十、进一步加强我省继续医学教育工作

落实国家和省的《继续医学教育**规划》,重点建设2~4个部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5~6个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基地;在医疗救治、疾病控制、卫生监督、预防保健等领域遴选一批有学科优势、内容好、质量高的项目,重点扶持。定期对各地、各单位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进行评估。编写出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业必修科目系列教材,重点抓好卫生系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全员培训。研究和探讨面向农村基层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新内容、新途径、新方法,有计划地组织一批实用性强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或专题讲座到农村基层举办。

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工作,今年组织对各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督导。做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评估认定,组织全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必修课统考,提高住院医师培训质量。加强卫生科教管理人员培养,提高卫生科教队伍管理水平。

十一、大力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工作

根据卫生部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的意见,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岗位培训,加大社区卫生人才岗位培训力度,鼓励经济欠发达地区积极开展全科医师、社区护士、社区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鼓励珠江三角洲地市积极探索规范化培训模式。继续健全全省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网络,积极探索社区卫生人才培训新方法、新途径。举办全科医学教育师资培训班,提高全科医学教育师资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十二、开展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试点的工作

卫生院全科医生篇7

【摘要】本文将通过对中美医疗卫生体系的主要特点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美国的医疗卫生体系总体上优于中国,并分析其优点与劣势,最后选取其中最具有借鉴意义的全科医生制度进行研究,分析其重要性。

【关键词】医疗卫生体系;特点;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R19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1033-021.绪论

当前,中国的医疗体系中存在着“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一问题在中国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在2009年4月份,颁布了新的医改方案。[1]但是,两年时间过去了,中国的医改并未见多大起色,方案中的很多政策措施也未见实施,可见,中国的医改任重而道远。2.美国医疗卫生体系的主要特点研究

美国医疗卫生体系相对比较完善,本文将选取其中几个主要特点进行阐述。

2.1强有力的初级医疗卫生服务。所谓的初级医疗卫生服务是指美国的医疗卫生体系始终坚持以社区卫生为中心,强调社区为基础,同时以家庭护理服务和家庭医院为依托的一种医疗卫生体系服务体系。美国十分重视社区医疗在整个医疗卫生体系中的作用,社区承担着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角色,即公民患病,尤其是常见病、多发病先在社区进行诊治,一方面方便患者,一方面解放大医院优质的医疗资源,用于更需要的人们。美国社会保险计划中有一项,即每年将拿出10%的奖金支付给初级医疗卫生服务医生,由此可见美国对初级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视程度。[2]

2.2发达的全科医生制度。美国的全科医生自诞生以来,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全科医生作为美国初级医疗卫生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的相当成熟,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据统计,美国每一个全科医生平均覆盖了大约1.5-2万人口,每一个全科医生承担着其工作范围内所有居民的疾病预防、疾病诊治以及康复治疗等多项工作,必要时可上门服务,家庭医生应运而生。[3]同时,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之间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很少出现利益冲突。

2.3公私分明的医疗机构。美国医院的性质分为两类:一是免费或者低收费的公立医疗机构,完全公益化性质;一是完全私立的以盈利为目的的私立医疗机构。两者的目标不尽相同,其中公立医疗机构的目标是保障居民,尤其是残疾、孤寡、贫穷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居民的健康需求;而私立的医疗机构则是公司化运营,面向全体大众的有偿的医疗服务。性质分明,分工明确。

2.4多样化的医疗保险体系。总的来说,美国的医疗保险分为两大部分,即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其中,社会保险又分为四部分。第一,医疗救助保险,用于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健康;第二,社会医疗保险,主要对象是老年人和残疾人;第三,儿童医疗保险项目,用于达不到医疗救助保险资格的家庭中的儿童;第四,急症治疗保障,确保急症病例都能在医院得到救治。但是这四种保险仍然没有覆盖到所有的人群。除了上述社会保险,还有商业医疗保险,每个人可自愿根据需要购买合适的商业医疗保险。

以上是美国医疗卫生体系的几个主要特点,涉及了医生、医院、医疗保险、医疗费用等几方面,有利有弊。3.中国与美国医疗卫生体系主要特点的对比

相比于上述的美国医疗卫生体系的几个主要特点,中国医疗卫生体系的现状如下:

3.1形同虚设的初级医疗卫生服务。中国的初级医疗卫生服务远远落后于美国。中国的社区医院由于资源的短缺,导致医疗水平严重不足,患者一旦得病,第一选择往往倾向于大型的公立医院。据统计,中国居民看病首选社区医院的不足10%,[4]可见,在中国,社区医院完全没有承担起“健康守门人”的角色,从而滋生了“看病难”的现象。

3.2短缺的全科医生资源。相比于美国健全的全科医生制度,中国的全科医生制度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早期中国的“赤脚医生”和现在的全科医生很类似,也扮演着初级医疗卫生服务的角色。但从上世纪80年代之后,“赤脚医生”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同时,专科医生迅速发展起来。但是,专科医生多存在于大型医院之中,就造成了城市和农村,大型医院和社区医院的人力资源分配失衡,阻碍社区医疗卫生的发展。

3.3模糊的医院性质。中国的医院总体上也分为两类。第一,和美国一样,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私立医院;第二,就是公立医院,这部分医院与美国纯公益化的公立医院不同,一方面可以获得政府的资助,另一方面还可以获得一定的盈利,他们所面向的群体也是全体居民。这就造成了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争夺患者的现象,公立医院在一定程度上变得市场化,使得医院性质模糊,影响整个医疗卫生体系的秩序。

3.4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目前中国的医疗保险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保障城市中有固定工作人群的健康;第二种是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保障城市中自由职业和无工作单位人群的健康,居民可自愿参保;第三种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由政府为农村居民缴纳医疗保险。同时居民还可以选择商业医疗保险作为社会医疗保险的补充。中国目前已经基本达到了“全民医保”的水平。中国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相较于美国要高,但水平相对较低。

3.5昂贵的医疗费用。相较于美国医疗费用攀升主要是由大型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的引入引起的,中国昂贵的医疗费用问题主要是由药品价格所决定。中国医疗市场上的药品从生产到进入医院经过了很长的渠道,药商和医药代表赚取了高额利润,造成了医院所销售药品价格高的不合理现象。

综上所述,中国的医疗卫生体系整体上与美国存在比较大的差距,美国很多医疗卫生方面的经验可供中国借鉴与学习。5.结论

通过对美国医疗卫生体系,包括美国的初级医疗卫生体系、全科医生制度、医院的性质、医疗保险体系以及医疗价格等五方面的分析和研究,并对中美两国的医疗卫生体系进行对比,可以发现,美国医疗卫生体系有利有弊,但总体上远远领先于中国,多个方面值得中国借鉴和引用,尤其是美国的全科医生制度。全科医生制度引入中国,一方面可以平衡优质的医疗人才资源,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分布,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社区首诊制”的实施,解决中国的“看病难”问题,意义深远。参考文献

[1]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09年4月.

[2]顾海,李佳佳.《国外医疗服务体系对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启示与借鉴》,《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9年第5期.

[3]梁万年.《全科医生的素质和任务及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中国全科医学》,2007年第3期.

[4]陶天清,田冬华.《社区首诊转诊现状与对策》,《中国社会保障》,2009年第3期.

[5]顾海,李佳佳.《国外医疗服务体系对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启示与借鉴》,《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9年第5期.

卫生院全科医生篇8

为了加强医师执业管理,提高医师素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及相关规定,卫生部日前制定了《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下简称《办法》)。

《办法》规定,医师定期考核每两年为一个周期。卫生部主管全国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其负责注册的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工作。医师定期考核分为执业医师考核和执业助理医师考核。考核类别分为临床、中医(包括中医、民族医、中西医结合)、口腔和公共卫生。定期考核坚持客观、科学、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对于中医、民族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中医师的考核工作,则由核准该医疗机构执业的卫生或中医药行政部门委托符合条件的考核机构按照本办法组织实施。《办法》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青海将市民满意度作为社区经费补助发放标准

近日,青海省卫生厅、财政厅出台了《青海省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办法》,对中央、省财政按社区服务人口给予的补助金实行考核发放。

《考核办法》把社区居民综合满意度作为核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的重要依据,具体确定了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居民健康管理、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传染病疫情报告、老年病预防保健、儿童保健、妇女保健、计划生育10个方面的26项指标。考核得分在80分以上的,按实际服务数量给予全额补助;60分至79分的按实际服务数量的60%给予补助;60分以下的不予补助,并限期整顿,逾期仍不达标则予以摘牌。

《健康报》

北京大医院医生下月起轮诊社区每年至少15天

北京市将从4月1日起,全面启动二、三级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的项目。

据北京市卫生局医政处处长邱大龙介绍,城八区的大医院必须与各支援医院签订《对口支援任务书》和《对口支援协议书》。二、三级医院临床科室中级职称以上的医务人员,每年必须到社区医院提供不少于15天的服务。

此次大医院对社区医院的对口支援,将重点建立针对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4种慢性病的管理团队,并建立相应的双向转诊机制和绿色通道,保证接收和诊治受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上转的4种慢性病患者。

各支援医院对上转的住院病人免收挂号费,并在相应科室预留一定数量的专用病床。支援医院还可通过会诊、预约等形式为受援社区的门诊和住院转诊病人开通绿色通道。同时将诊断明确、可以在社区进行康复治疗的病人及时转回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法制晚报》

北京市卫生局将鼓励大医院兼并或托管社区医院

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梁万年透露,市卫生局鼓励大医院兼并、托管社区医院,同时指导二级医院向专科发展。

在社区医院和大医院的合作模式上,梁万年介绍有四种方式,一是由大医院直接开办,但开办的社区医院必须实行收支两条线;二是兼并,大医院将辖区内的社区医院进行合并;三是托管;四是协作。

市卫生局鼓励大医院兼并和托管社区医院的形式,真正实现两级医疗模式。而对于目前夹在中间的二级医院,将在每个区县中都建立一个以康复老年病、妇幼保健、精神卫生等专科为主的医院,让从三级医院转诊的病人,不仅可以选择去社区医院,也可以选择去这些二级医院。

《北京青年报》

郑州:个人申办社区医疗机构严把“三道关”

郑州市卫生局将对个人申办社区医疗机构从3方面严格“把关”:

第一,申请地区的医疗机构不能非常密集。鼓励到都市村庄和城乡接合部医疗机构相对比较少的地方申办:第二是人员准入关,人员必须有卫生部颁发的执业医师证书,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从事本专业5年以上,具有当地城市户口:第三是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包括房屋以及房屋内部的设施配备必须达标。

《今日安报》

钟南山:社区全科医生应定向免费培养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表示,有关部门应考虑在部分医学院实行社区全科医生的定向培养模式,对全科医学、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免费或低收费培养,为社区提供医疗人才。

钟南山委员认为,现在中国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社区医疗方面,按照每20000~3000人一名全科医生的规划应该有16万名全科医生,而全国真正合格的全科医生只有4000多名。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