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综合管理论文8篇

时间:2023-03-14 15:06:23

综合管理论文

综合管理论文篇1

论文摘要对杜仲研究的概况和景德镇市杜仲产业发展概况进行了介绍,对景德镇市杜仲产业调研结果进行了分析,对当地如何进一步发展杜仲产业提出了建议。

景德镇市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全市有林业用地面积35.47万公顷。属亚热带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山地基石为千枚岩、石灰岩,土壤为黄红壤。野生和散生杜仲遍布全市乡村,是种植杜仲得天独厚的好地方。由于我市气候有利于杜仲生长,具有优良品种,又有一定规模的杜仲基地,加上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引导,杜仲栽培必将成倍增长,产量、质量和综合开发的经济效益也一定会取得突破性发展。

1杜仲的用途与开发现状

杜仲(EucommiaulmoidesOliv)属杜仲科(Eucommiaceae),仅1属1种,是我国特有的名贵经济树种,全树都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杜仲作为中药材,在中国、东南亚及世界华人当中长期盛行。近代研究发现杜仲在降低血压、增强人体免疫机能、抗疲劳、抗衰老、抗癌、预防骨质疏松等方面具有良好疗效,被美国哈佛大学胡秀英教授誉为世界最高质量的天然降压药,美国、俄罗斯宇航家也把杜仲作为宇航保健品。据资料介绍,日本某公司1994年杜仲茶产值近100亿日元,杜仲叶2200t,日本杜仲茶也已销售到香港市场,贵州遵义的杜仲茶已出口到日本、欧洲等国家。杜仲的保健作用正在被世界所认识和接受。

杜仲胶用途广泛,1993年我国化学家严端芳研究员和橡胶专家吕伯龄在美国召开的第二十届国际橡胶会议上,分别宣读了2篇论文,向国际橡胶界宣布我国开发出1种新的天然橡胶,并获得了国际领先成就。

杜仲胶具有三叶橡胶和塑料的特性,又具有两者皆不具备的特性。杜仲胶在医用、工业、电子、国防、通讯、人民生活等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利用前景,可用作摩托运动员护滕、飞行员护颈、护腰材料,抗冲击性能极其优异。杜仲胶大力发展,将从胶种到种植地域改变国际天然橡胶的格局。杜仲胶已进入系统材料工程学的新领域中,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新材料。

贵阳某公司已建立了杜仲胶厂和杜仲保健品综合加工厂,并建立世界上第1个精胶厂,这标志着我国杜仲胶的开发开始走向工厂化、规模化生产的道路,这对促进我国杜仲胶产业化进程具有示范性意义。

2调研目的与意义

目前国内在杜仲中药、保健品、杜仲胶、杜仲叶饲料、果实、花粉和木材综合开发等研究等方面均处于起步阶段,国家林业局把杜仲综合开发列为下个世纪重点开发项目,故杜仲综合开发利用具有广阔美好的前景。我市处于杜仲最佳种植地区,具有最佳品种,又有成套科学栽培技术和先进管理方法,并有一定规模的杜仲基地。杜仲综合开发利用对我市以林扶贫,繁荣乡村经济,加快山区群众脱贫致富,都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3调研内容

通过对全市杜仲资源的调查,指导群众充分利用山场,调动当地群众的积极性,根据杜仲生长习性,依靠科学,边试验边示范边推广,扩大全市杜仲基地,更好地为营建杜仲胶厂和杜仲保健品开发等综合开发利用服务。由初加工逐渐向深加工、精加工发展。

全市杜仲基地成倍增长的同时,必须抓好龙头企业的建设,以龙头企业带领杜仲产业的发展。即在我市建立杜仲胶厂和杜仲产品综合加工厂。针对杜仲在医疗、保健等方面需求量的与日俱增以及杜仲胶疏化高弹性体开发利用需要,近阶段杜仲综合工发利用在开发规模上要进一步扩大,各乡(镇)加快对杜仲发展,同时要注意选用良种,还要加强集约经营,提高现有杜仲的质量和产量。要立足国内、开拓国际市场,争取以优质产品多创汇,促进我市杜仲事业的快速、稳步发展。

4调研结果与分析

我市气候、土壤等立地条件因子适合杜仲生长、发育,且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有利于发展杜仲生产和杜仲综合加工,这说明我市已具有综合开发利用杜仲的基础条件。

我市对发展杜仲生产及综合开发非常重视,又有较强的科技力量,这将为我市发展杜仲生产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一定领导基础和技术储备力量。

我国杜仲资源丰富,而且在杜仲应用的某些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如何搞好杜仲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并继续保持世界先进水平,把杜仲综合开发与环境生态效益,以及贫困地区脱贫结合起来,是摆在我国科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5对我市发展杜仲生产和综合开发利用的几点建议

通过对全市杜仲资源调查,我们认为景德镇市发展杜仲生产是基本成功的,当前浮梁县黄坛药场已有小部分杜仲林开始投产,并创造了较高的经济效益。我市利用低丘陵残次林地发展杜仲栽培,比凭借自然更新、人工封山育林等造价低,且成林快、经济效益高、群众容易接受。

发展杜仲基地,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合理的,在经济上是合算的,在实践中是可行的。杜仲基地的大力发展对于促进山区资源优势经济转化,加快山区脱贫致富步伐,对于振兴农村经济乃至整个瓷都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促进作用。为了真正做到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全方位开发杜仲,走杜仲产业化建设之路,现对我市发展杜仲和综合发展利用提出几点建议。

5.1加强对杜仲基地建设的宏观指导

杜仲林本身就属经济林,经济林是林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振兴也就是整个林业振兴的一个标志。林业部门应根据市场体系建设和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经济特征,有组织、有选择地搞好杜仲基地发展规划,并与区域的经济紧密结合起来。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杜仲基地的宏观调控,对市场需求情况进行预测预报,主动搞好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效益。

5.2搞好基地建设,促进主导产业的形成

杜仲林建设要成为山区林业综合开发的突破口,成为山区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它不仅在于发展的数量,还在于实现建设规模化经营和资源利用的有效配置,提高山区林业的综合效益。杜仲林分散经营,不利管理,更不利于科学技术的普及推广和形成一定的商品优势,影响效益的提高,因此要做好以下几点:

(1)在基地布局上,应根据当地自然地理条件,特别是要选择适宜杜仲生长的山地发展栽培,认真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选择优良品种。

(2)在营造模式上,必须将立体结构与层次经营相结合,企业+农户发展,股份制合作经营。

(3)在培育方式上,实行新造(包括更新造林)与培育有丰产潜力的幼林相结合,以加快建设速度,及早发挥投资效益。

(4)在基地建设上,按照规模经营的要求,每片基地要相对集中连片,并有一定的面积,使基地建成后都能形成“规模”,为国家提供较多的商品药材和天然橡胶主要原材料。基地建设要严格按工程项目管理,强化集约经营,并建立一套从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规划设计、作业方案、施工管理、检查验收到建立技术档案等主要内容的科学管理体系,集中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重点投入,做到造一片、管一片、成林一片、丰产一片。

(5)在进度安排上,按统筹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根据资金的多少、需材缓急、先易后难、先急后缓、择优安排、滚动前进。

5.3以科技为依托,坚持新发展和低产低效林改造相结合

发展栽培中药材,实现山区资源优势向商品优势乃至经济优势的转化,首先要依靠科技,提高杜仲林的建设和综合开发产品质量,做到提高和发展相结合,质量和速度相协调,规模和效益相统一。当前我市栽培的杜仲林普遍存在产量低、管理粗放、效益差。瑶里乡有一片20世纪70年代造的杜仲,由于管理不当,如今已变成残次林。为此,在新发展的同时,对经济效益差的“劣、杂、散、残”的杜仲林,应有计划地分期分批进行补植,使之形成针阔混交林或得到更新改造,积极引进和吸收既符合当地自然立地条件,又有市场竞争能力的名、特、优新品种,使基地能与增产、增收、增效同步进行。

5.4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杜仲的综合利用效益

杜仲的发展,必须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系列经营之路。从目前看,由于受资金、技术以及传统观念的制约和影响,我市杜仲的发展仍停留在栽培方面,虽然群众对杜仲发展积极性较高,但市场意识不够强,且缺乏信息观念,忽视了因产品销售、加工渠道不畅而产生的风险。

杜仲的发展和综合开发要成为山区林业资源的主导产业。在发展资源的同时,一要更新观念,将产品的销售、贮藏和加工统筹安排;二要充分利用本市林业行业自身的资源、人才、科技优势,通过建成综合开发加工厂和批发市场,形成既有资源规模又有系列加工,既有全方位销售又有配套服务的社会化格局,努力提高杜仲开发的经济效益。

5.5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杜仲开发利用效率

在我市发展杜仲及综合开发利用,就是要建立起以科学技术为支柱的商品经济体系,一个主要的支撑条件是加大科学技术投入的强度和质量。运用现代的先进技术使过去传统技术难以解决的一些问题得到解决,使产品质量和效益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和增加。目前,林业生产中使用的科学技术水平还很低,无论是集体经营还是农户经营都只求产生,不予投入;只讲经济需要,不顾社会、生态效益。技术管理毫无约束力,科学生产难于实现,造成现实资源和潜力在资源上的巨大浪费。因此,我市发展杜仲时必须做到:

(1)精造良种,应用先进配套技术,促进企业科技进步。

(2)要建立和完善服务体系。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切实解决生产过程中缺技术、少资金、物资不足和信息不灵的实际困难。

(3)抓好生产,计划财经管理“三位一体”经费一定要做到专款专用,促进杜仲发展机制的运行,把基地建成产品化、产业化。

(4)要高度加强对我市杜仲栽培及开发有关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使科技兴林落到实处。

6参考文献

[1]金先宝.杜仲播种育苗技术[J].安徽林业,1999(6):17.

综合管理论文篇2

1.1绩效管理中存在的突兀反应

结合传统企业经济管理理念分析,大部分规划主体将注意力集中投射在事后管理范畴之中,对于过程控制下的绩效内容不够重视,缺乏必要的绩效沟通流程。这类问题往往与组织内部文化息息相关,现下我国经济组织文化设定上过于形式化,有关个人崇拜信息全面散播,使得绩效管理实践中偏差比比皆是。单纯透过不合理的绩效管理组织解析,所谓的激励机制已经全面缺失,这势必直接危害管理者的决策执行效率。作为新时代优秀的经济管理人员,必须全面走出核心误区,进而针对计划控制基础加以稳固。

1.2非核心业务的过度考核

管理主体必须时刻关注组织存在动机指标,明白核心业务内容,毕竟一切管理都是围绕业务核心内容拓展,其间获得应有的增值绩效。有关价值水平不高的非核心业务,行政性管理花费书面过高,这样必然导致组织工作注意力的分散结果。具体来讲,管理主体有必要依照既定职责规范标准发挥应有的权力能效,定期观察增值性业务划分状况,利用科学的管理资源结构规划程序的等级特性,避免今后管理出现头重脚轻问题。

2.经济管理过程中的重点操作环节细致解析

2.1核心业务的顺利拓展

组织内部一切管理资源都是极其宝贵的,必须应用到具备特殊价值的业务中,这就要求管理人员针对组织整体战略计划以及业务流程实施深度解析,避免一切模糊认知问题滋生。作为组织管理者,需要针对不同业务模式进行精简、优化,尽量将部分理论空间不高且市场前途狭窄的业务清除,并且将核心发展实力投射在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主营业务范畴之中。上述一切细节需要管理人员在工作实践中充分做好战略定位,确保组织结构的紧凑灵活特性,适时进行内部优化,进而针对职能部门做出调整,为后期管理行为有的放矢做好铺垫。

2.2业务流程的精细化管制

管理行为不单单与组织结构质量紧密衔接,同时需要依靠严谨的数学结构优化系统指引。这部分强调的精细化管理,实际就是利用科学的系统工程和实践经验加以调试的决策手段。传统粗放式管理手段已经被历史淘汰,目前企业经济管理必须全面渗透到任何程序环节之内。有关业务流程控制要求显得足够精细化,特别是在关键关节调试动作中,必须借助大量生产运作管理知识规范。当然,为了充分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柔性生产模块绽放是有必要的,企业领导应结合组织技术条件,完成精细化生产任务,关注库存风险隐患,全面提升组织对待现实问题的应对实力。以上任何工作细节都无法脱离大量科学数据和严密管理制度而独自运行。

2.3综合管理模式的凸显

结合客观角度观察,有关综合行政管理在组织内部归属于围绕后勤管理手段,管理人员不至于将精力集中投射于此,同时更不可遗留任何行政管理缺失迹象。涉及较为合理的激励、考勤以及人事制度,都将是日后经济管理环节中需要重点调试的关节,管理者不得产生任何轻视心态。

2.3.1综合管理的现实意义

综合管理作为企业组织凝聚力的根本所在,能够时刻督促单位成员保留深度归属和认同情感,至于规范严格的管理体制可以适当遏制不必要的精力损耗现象,稳定决策执行效率。实际上业务管理作为组织支撑媒介,需要配合综合管理体制作为剂,确保组织文化能够在其中清晰呈现,时刻监督工作人员的一言一行,杜绝生产线上出现一切产品质量问题,为企业实现后期可持续发展绩效指标奠定深刻适应基础。

2.3.2综合管理制度化

主要是透过组织结构设置以及业务绩效考核等细致层面拓展,管理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应该主动关注一下细节:第一,避免任人唯亲以及任何赏罚不公迹象,始终坚持制度严明和公正特性,借此提升员工长远工作的积极态度。第二,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严格执行,其间贯彻人本服务理念,如大部分公司针对员工迟到早退行为加以规范,但是有关加班和休假制度并未进行科学完善,单纯地要求员工保留奉献精神便显得不尽人意。针对富士康事件加以审视,由于其自身制度设置不够严谨,加上管理程序上丢失人性化特征,使得员工长期饱受经济和精神剥削;员工经过长久的机械化加班劳作逐渐被组织所异化,最终悲剧就此上演。透过这类结果分析,综合管理的制度化必须透过企业健全文化内涵加以拓展,这样才能顺势稳定内部成员工作积极态度,进而为组织良性发展积累更多适应实力。

2.4阶段经济指标的合理设定

按照上述内容陈述,企业经济管理期间组织不同行为细节和素质状况都会清晰地反映给管理人员,那么其在面对纷繁的数字信息环境中,经常会因为注意力分散而缺失整体判断分析能力。此时阶段指标存在意义就清晰展现,主要在于能够针对某类环节以及部门信息予以充分解析、记录,将内部关键内容反馈给管理者。

2.4.1指标的分类和设置

组织内部指标主要包括业务、财务以及综合管理指标等内容,其中后两者模式较为稳定,包括流动、产权比率等运营能力指标,计算公式基本固定,可以更加清楚地反映公司不同组织财务状况和盈利绩效。而相对来讲,业务指标个性特征极为显著,单纯拿物流企业作为示范,其装载率能够准确反映车辆实际运输成就,到货准时性则映衬出物流服务基本本质。业务指标设计需要管理者针对业务流程的不同环节加以深度解析,撇开实际操作而盲目规划明显是不科学的。

2.4.2指标的分析和优化管理

各项指标需要经过分析才能看出其意义。尤其是需要通过编制各种表格。在现在信息化时代环境下,指标可以信息管理系统来进行分析。反之而言,信息管理系统不但需要各种原始数据,更需要通过指标分析、编制生成各种报表来工作。指标也具有时效性。在组织进行重大经营调整后,许多指标都需要相应的进行优化。对于指标的管理和应用,不但是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每个指标的接触者所需要的能力。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只有清楚的了解各种指标的具体意义,才能在工作中有针对性的进行主动的调整和优化。另一方面,面对我国不同区域以及城乡之间经济管理不够均衡问题应该适当加大调试力度,必要时依靠不同地区经济产业特征以及规范管理制度,提供对应的优惠条件和扶持政策,如利用发展速率较快的城市带动偏远山区经济发展实效,全面鼓励落后地区及时开展各类经济发展方案,进一步完善对地区经济文化的宣传力度,最终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便利支撑条件,如透过招商引资等经济管制手段加快偏远地区经济建设实力。再就是对新时期产生的新问题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解决,完善经济管理中的规章制度,对管理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不断的补充,在问题产生时有法可依,有据可依,完善的制度可以更好地规范经济管理的工作态度,提高对经济管理的重视,科学的发展社会经济管理工作。

3.结语

综合管理论文篇3

要保证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功能的正常发挥,首先要对综合实践活动有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设计。长期以来,受泰勒目标模式以及“学科本位”思想的影响,在课程设计中以预期的教育结果作为目标指向,围绕目标来选择并组织教育经验,最后是对目标是否达成的评价。目标模式将教育活动简化为一种训练活动,只关注预期目标的达战,忽视非预期的目标,而且为了保证预期目标在课程设计和实施中的作用,泰勒等人都强调目标的具体化和可测性,在此方面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作出了努力,但是这种具体而可量化的目标不一定能够涵盖学生的多方面发展,预先设定的目标难以容纳在课程实施的动态过程中生成的更加宽泛的教育经验。由于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的教育目标、综合性强的活动内容和生动活泼的实施方式,强调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充分的体验并得到多方面的教育经验,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是不能简单照搬目标模式的,而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寻求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一套思路和办法。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原则

(一)内容组织的关联性原则

所谓内容组织的关联性原则,是指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不应该是孤立和封闭的,其主题的确定和内容的组织要与相关的课程有机联系起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支撑点。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的意图主要是要加强学校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校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不可能是凭空实现的,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也必须有知识可用。如果我们要让学生在活动中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必须保证学生具备独立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只有当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具备了相应的能力,站在了一定的知识与能力的“平台”上,才可能去探索发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确定和内容的组织,最好能够与其他的课程内容和学习经验联系起来,在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之中,寻找到综合实践活动的“生长点”和“支撑点”。例如,专门设计的研究性学习主题,以现实生活中的某个问题为中心,面对这一问题,学生应该能够运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和本领来进行思考,调动多门学科的知识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主动的实践活动,主动实践必须要有“动起来”的条件,这个条件除了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之外,也包括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兴趣和态度的形成不仅可以依靠相关的科目学习和活动实施来实现,学生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中产生了对某种事物或某个问题的兴趣,形成了进一步探究的愿望,可以成为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在动机,积极投入到实践活动之中。总之,内容上的关联,既可以解决知识经验基础和能力基础的问题,也可以解决学习兴趣和态度的问题,这些都能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遵循内容组织的关联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从单一科目如语文、数学中提取出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促进学科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帮助学生打开视野、增广知识、学以致用;二是从学科之间的联系中生长出综合实践活动,促进知识的整合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提高;三是从学科与活动、环境的联系之中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促进课内与课外、学习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二)能力训练的阶梯性原则

所谓能力训练的阶梯性原则是指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应该以学生能力发展的序列为线索,体现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顺序,将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为一个层次清楚、排列有序的系统。

尽管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不能像学科课程一样强调内在的逻辑顺序,但是注意到活动与活动之间的顺序性,可能更有利于活动的开展并取得预期的成效,避免安排随意、东拼西凑、难度不当等问题的出现。在一个主题活动之下,综合实践活动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但可以包含一些具体的能力训练点,如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在达到其他目标的同时,循序渐进地对能力进行训练。在能力训练方面,活动与活动之间,能力训练可以渐次增强,同一个能力点可以通过多次活动逐渐提高;能力训练也可以逐步扩展,按照活动安排的次序,能力的训练可以由简单走向复杂、由局部走向整合。例如,接头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可以将创造能力分解为一些基本能力要素,例如,想像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表达能力等,设计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各项活动在兼顾多项教育目标实现的同时,有意识地将某项能力训练点包含在活动之中,随着活动的实施,某项能力得到锻炼,而多项活动共同努力,可以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的训练。像综合实践活动“生活中的艺术”,要求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进行加工创造,训练学生大胆想象、动手操作的能力,这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形成。

遵循能力训练的阶梯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规范设计与实施。既然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专门的课程形态,其开发应该是有目的、有组织的,随着地方与学校课程开发自的增大,防止综合实践活动开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是十分必要的。当前一些地方和学校把综合实践活动当成“应景文章”来做,当成一种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装饰品”,当成应付各类检查、验收的“花架子”等,都是不利于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功能的正常发挥。二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安排。应该把综合实践活动放在学校课程系统中加以考虑,建构合理的课程结构,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课程形态的关系,把握一个合理的比例关系;处理好学期之间、学年之间、学段之间综合实践活动的衔接关系,构建一个合理的综合实践活动序列。

(三)实施方式的生动性原则

所谓实施方式的生动性原则是指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必须考虑活动的实施方式,在活动实施的时空条件、人员组合、评价方法等方面,应该是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以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取得实效。

综合实践活动着重于课程实施动态运行过程之中学生多方面经验的获得,由于教育情境是复杂多变的、学生在过程之中的学习行为和心理活动是独特的,所以在活动开始之前很难预测学生的发展变化,而预设的目标也不一定能够准确无误地达成。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不能像学科课程一样明确具体,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也不是简单的知识再现、转换或聚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应该把重点放在有利于教育性经验生成的情境创设上,放在相关活动的程序呈现及操作方式的提示等方面。借鉴斯坦豪斯的过程模式,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首先只需要确定一个一般性的、宽泛的教育目标,以帮助教育者明确教学过程内在的价值标准及总体要求,然后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过程的设计上,着重考虑活动展开的方式、条件以及活动结果的评价等问题。由于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探究,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时需要思考的问题。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可以在活动内容的有趣、活动方式的生动、活动场所的新鲜、活动要求的挑战性等方面下工夫;又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获得方法、锻炼能力、形成社会责任感等,而这些东西是无法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或简单的“低笔测验”来衡量的,所以,对每一个学生在生活过程中的体验与收获的关注,是衡量综合实践活动效果的主要内容,由此形成性评价的方法以及灵活多样的评价标准就显得非常必要,注意在活动的过程中对每个学生的发展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评价标准绝对不是“划一”的,面对同样的任务,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例如,有的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遭遇的是失败,但只要他能够做到不气馁、不灰心,或能够分析失败的原因,意识到自己的不足,都是值得肯定的。这样的评价是不可能用阶段性的考试分数来替代的。

遵循实施方式的生动性原则,设计者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应该有开放的思路,所设计的课程应着重对教师进行教学法指导,帮助教师以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作为活动开展的指导思想,坚持学生是学习和实践活动的主体,摆正教师和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地位和关系,教师的角色从单一的信息传播者,改变为“学习伙伴”“合作者”“问题咨询者”“辅导者”等角色。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技艺,形成教学艺术,学会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之中,创造性地利用各种教育因素、捕捉恰当的教育时机,以增大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功能,使更多的学生在活动中学有所获、学有所悟。同时,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要能够充分提示学生的活动,帮助学生意识到活动空间的拓展,学会在更加广阔的时间中发现和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在身体力行的实践活动中,使自己得到充分的锻炼。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书面文件形式

根据以上原则要求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最好能够以书面文件的形式加以陈述,成为指导教师工作和学生活动的指南、方案。作为一种规范的课程文件,应该包括课程标准、学习材料等部分。

第一,从课程标准的角度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课程类型,也应该有涉及教育目标、教育法要求、教学时间与周期等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其中在教育目标的确立上,仍然应该指向学生的协调发展,具体包括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对目标的表述可以采用三种不同的表述方式,即行为目标、展开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行为目标是教育者预期的学生行为变化的结果,展开性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根据实际的进展情况而提出的相应目标;表现性目标是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某种首创性的反应形式以及活动后得到的结果。尽管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动态过程中生成的教育性经验,许多是教育者事先无法预测的,但也不能因此而完全否定行为目标的作用,把行为目标作为目标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可以考虑的,对活动结果的预期是教育者可以做到的事情,只是不能仅仅用行为目标来表述所有的教育目标,也不能仅仅用行为目标的达成来判断活动的效果。当然,教育者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展开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的确立上,在目标表述上,提示教师关注过程中的各种实际情况,在正确思想的指导下,适时地、恰当地、因人而异地提出具体的目标,引导学生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也提示学生应该开展哪些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活动领域的开阔性和活动结果的开放性,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与创新,在主动的实践中得到多方面的提高。此外,在课程标准中,还应规范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实施方式、评价办法以及所需要的时间与周期等,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能够得到有序、有效的开展。

第二,从综合实践活动所需要的学习材料来看,由于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明显的操作性,活动的进行需要多种多样的材料,既有用文字符号表述的文本材料,说明活动的内容、程序、学习要求等,也有各种非文本的材料,如实物、模型、影像资料、软盘、光盘等,以此作为学生主动实践、探究发现的“载体”,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其中非文本材料的提供,不一定都是具体实在的,可以在书面文件中说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所需要的各类材料,对如何选择和使用非文体材料作出提示,为教师和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帮助。另外,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书面文件,应该有一定的设计形式(参见附录),包括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安排、评价提示、活动结果等部分。由于活动是开放的、动态生成的,所以,文本文件的编写可以是填充式的,除了一些固定的内容外,如主题、内容、部分目标、使用材料等,其他一些动态生成的目标、内容以及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等,可以在过程之中或活动之后,用填充的方式进行补白,帮助师生反思活动的进程与结果,为后续活动的开展积累经验、做好准备,并能够针对前期活动中存在的不足,找到补救的办法,保证活动的有序进行并取得实际的效果。同时,这种补白的工作,也能够帮助教师在反思与总结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艺,能够灵活自如地驾驭综合实践活动,在复杂多变的教育过程中,把握正确的教育方向,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从而使得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功能得到正常发挥。

参考资源

1.郝德永,课程研制方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美]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王红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综合管理论文篇4

1.1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治疗,并且对于对照组患者护理中,针对其护理人员采取常规管理措施,以确保对综合科临床患者护理到位。对试验组患者在护理治疗上,对患者应用人性化护理管理措施,对患者的护理人员,应用人性化管理措施,有针对性的满足患者临床护理需求,提升护理人员的服务水平,确保护理人员可以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不仅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同时也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护理人员的交流能力,能够以身作则,发挥护理人员效力,提高对综合科患者的护理水平。最后,观察分析2组患者临床护理疗效。

1.2效果评定

分析2组综合科患者的护理效果,可以在60例患者以及护理人员之间,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对2组患者发放针对住院环境、人际关系、护理态度、业务水平以及护理水平等内容的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分析综合科患者护理管理的最佳方法。

1.3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患者对住院环境满意的有12例,对人际关系满意的有14例,对护理态度满意的有18例,对护理水平满意的有20例;试验组患者对住院环境满意的有28例,对人际关系满意的有20例,对护理态度满意的有26例,对护理水平满意的有28例,2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在临床综合科患者护理中,对于患者护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改善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也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护理疗效,降低综合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使得综合科患者的病情得到好转,值得在实际护理中推广应用。

3讨论

在综合科患者护理中,为患者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实施人性化管理,可以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护理规范,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护理人员服务水平,对改善医疗环境也具有极大的作用。以下就介绍针对综合科患者护理实施人性化管理的措施。

首先,综合科患者护理中,应该提高护理人员的交流能力,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能够定期组织患者开展护理知识讲堂工作,使护理人员可以正确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并且还应该鼓励护理人员与患者主动沟通交流,促进护患关系和谐,有效减少护患纠纷,提高医院护理水平。通过人性化管理,确保临床每位护士都可以各尽其责,并且强化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能力,建立人性化管理制度,规范临床护理管理质量。

其次,人性化管理综合科患者护理工作,针对综合科患者护理中,能够制定合理的奖励政策,可以根据每月护理人员的出勤率及患者评价,从而能够评选出最佳的护理人员,并对其给予一定奖励,这样不仅可以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还可以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能够在对患者护理中有更多的耐心以及热情,并且给护理管理工作也将会带来极大的便利,提升医院人性化管理水平。再者,综合科患者护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在对患者护理治疗中,对于年轻护士,应该针对每一位护理人员特点,高年资护理人员应该在生活上给与其主动的关心,消除工作中的摩擦,也可以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并且医院的管理层也应积极同护理人员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护理人员工作、生活状况,使护理人员能够将更多的真心应用到临床患者护理中,提高护理质量、改善医患关系,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性化管理,要以人为核心,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以人为本,调动护理人员潜能,关怀每一名临床护理人员,为其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最后,应该建立良好的临床护理队伍,不仅可以为患者护理提供有效的人员基础,也可以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提升患者临床疗效。对于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策略,护理管理人员要采纳护理人员意见,强化医院护理队伍建设,避免因人力资源缺乏而导致的护理质量问题,注重缓解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应用人性化管理模式,发挥护士长表率作用,结合工作考虑护士实际要求,做到奖罚明确,充分调动临床患者护理中的积极性,增强护理队伍稳定性,提升医院护理队伍形象。

4总结

综合管理论文篇5

关键词:法治;法治理念;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依法治国

1法治及其理念的价值诠释1.1法治的概念法治理念,是关于法治的原理、精神论文及法治化的操作技术,它构成了一个国家或一个时代的法治理论的基本框架。因此,理解法治的概念是对法治理念的把握和解释。法治概念是在历史上产生的,在不同的国家和时代,它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开始关于法律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的争论。著名的“儒法之争”,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治理国家主要是靠法律,即“圣人之治(即人治)”还是主要靠个别贤明的君主,即“圣法之治(即法治)”。在西方,第一个主张依法治国者,可以说是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他在著名的《政治学》一书中,认为“法治应该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在目前我国学术界对于“法治”的理解和认识异常活跃,纷纷提出了对法治精义的看法和解释。有学者通过认同西方社会亚里士多德以来对法治的几乎超越历史和时代的基本解释,认为法治的基本精义在于法的至上地位和法的善德质素,后者决定着前者,更具有根本意义。法的至上地位意味着不仅只有手段的功用,而且有目的和价值意义;法的善德质素要求法治不只在实施层而,更在立法层面。同时,法治作为价值理想,与自由、平等、正义、秩序、效率、民主等多元价值具有亲合关系。有学者从价值理念的角度出发,认为法治除了“治国方略”之外,是一种理性的办事原则,是一种理性的法制模式,是一种理性的法律精神,是一种理性的社会秩序。1.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内在要求的一系列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集合体,是指导和调整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方针和原则。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从中国社会主义国体和政体出发,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时代要求,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为指导,深刻地认识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规律,系统地反映符合中国国情和人类法治文明发展方向的核心观念、基本信念和价值取向。

2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与法治2.1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是法治的具体实践从中国法治化进程的实践来看,中国法治化进程是由国家启动的,基本上是以政府推进为主的政府推进和社会演进结合型。从根本意义上,反映了市民社会与国家二元化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的理论深入和展开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回应,需要在实践中具体地操作中国法治化道路选择,需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则是法治理念在城市管理中的具体实践。城市管理是依法治市、依法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能和永恒课题。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根源于市场化改革的推动、行政机构精简和行政处罚的执法法治化要求,以解决在城市管理领域中比较混乱的行政处罚行为,《行政处罚法》将综合执法中的集中处罚纳入了法治化的轨道。城市管理的法治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国家法治水平的体现,是法治社会成熟与否的标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地方行政区域的具体实施,它使法治理念得以启动和深入,使法逐步由纸上的条文融入了公民的生活中,从而为法治国家最基本的“制度与人”良性互动关系的形成奠定了现实基础。2.2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是法治的具体化,与法治政府具有密切关系城市管理领域综合执法作为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以及改革方向之一提出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200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就继续做好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试点工作再次发出了专门通知,要求各省政府从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高度,充分认识实行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制度的重要意义,认真研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行政执法体制。综合执法作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模式,其与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首先,城管综合执法与责任型政府关系密切,责任行政要求行政系统行使职权时权责对等,行政执法权高效有序地运作,这是因为,“良好的法律秩序是法律规范实施的结果,也是检验是否厉行法治的一个重要标志。”城管综合执法将以往分散行使的行政执法权相对集中,明确执法主体及其权限和责任,为“政府权力再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次,城管综合执法也体现了治理型政府的要求。治理型政府以“最好服务、最高效率”为目标,城管综合执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行政处罚领域的三乱现象,使无序变为有序,保证行政管理体制的统一和稳定,有力地推动法治政府的建设。同样,依法行政也对综合执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执法人员在执法时必须要做到秉公执法、文明执法,杜绝粗暴执法,从而为政府树立良好的行政执法形象。

3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现状及展望在中国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如何具体实现法治的方略,体现法治的价值和要求是对我国法制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巨大的挑战。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开展和深入,作为依法治国在地方行政区域内的法治实践,为中国法治化的实现提供了一条符合实际的道路。3.1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现状(1)立法不足,法律滞后。行政执法,顾名思义就是行政机关贯彻执行法律的活动。行政执法离不开法律适用,当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活动中将抽象的法律规定具体运用于人、行为和事实并对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作出判断和决定时,就属于法律适用。城管综合执法作为行政执法的一种模式,在其执法的过程中也必然涉及法律适用。不同的行政执法模式各有其执法依据,就目前各地城管综合执法的法律现行的立法并不能完全适应城管综合执法的实际,在诸多方面存在不足:①中央立法过于原则,欠缺可操作性;②地方立法位阶较低,权威性不足;③执法依据分散,处于“借法执法”的尴尬局面;④部分执法依据存在着相互冲突的现象。(2)管理部门行政执法职能交叉、职责不清。综合执法机关的行政处罚权来自于行政职能机关的转让,各行政职能机关都交出一部分行政处罚权给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实施机关,由其独立行使,变多家执法为一家执法。然而,这种转让并不是传统理论中的依法转让,其理论基础和法律依据还不完善,在实践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①行政管理权与综合执法权完全割裂,管理与处罚难以衔接。“有关行政职能部门与综合执法机关之间的职责冲突,从某种程度上说对执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比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之前的职责交叉问题还要大。”②综合执法部门与原职能机关执法职能转移不完整,执法界面不清晰。根据行政法的理论,一个完整的行政处罚权是不能被分割的,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在部分职责职权的划定上,却分割了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行政处罚权。(3)执法主体定位不准,执法手段不足。现在执法队伍的执法主体资格是根据《行政处罚法》第16条的规定,在国务院法制办批复后,通过各级政府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予以确定的,由于相对集中的行政处罚权原来是由其他的法律或法规明确授予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因此,在行政处罚权执法主体资格转移过程中就存在着法律间的冲突。特别是试点工作实施以后,一些新颁布或修改的法律法规对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范围内的行政处罚权仍明确规定授予其他行政主管部门,这也给综合执法队伍的执法主体资格带来了问题。在管理上依然采取运动式的监管模式,而且执法手段较为单一,整治效果不明显。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在行使行政处罚权的实践中,还面临一个相同的难题: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以后没有行使行政强制权的权力,城市管理难以有效的进行。3.2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完善途径法治是一个目标,是一个庞大的、理想而又可以实现的目标,而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是漫长的、艰苦的,这个过程由一系列活动所组成,是旨在实现法治的一系列具体活动的总和。充分认识到我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现状及实现理想法治目标的必然性,更加紧迫地推进法治的进程,要着重从以下方面做起:(1)改革管理体制。“从法治的发展角度着眼,如果一种制度设计是值得并具有一定可行性的,我们就必须为它的建构迈出第一步,哪怕会遭遇种种阻力,甚至阻力过大而使得这一步走歪了。毕竟,任何制度文明的发展都是在学习、矫正、积累的过程中完成的。”一个城市的管理工作,特点是城管行政执法体制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城市管理工作的成效问题。因此,研究确立科学合理的城管行政执法新体制,对于提高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效率至关重要。通过职能、权力、机构、人员的转变与调整,以及罚缴分离、收支两条线、统一执法程序和文书等配套制度的建设,使权力彻底与利益脱钩、真正与责任挂钩,从而最终建立一整套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2)制定法律规范。任何一项制度都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尤其是对于以行政权重构为核心的城管综合执法制度而言,更需要立法权的全面规范。关于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地方性法规可作全面立法的立法选择,“所谓全面立法就是指在一部或若干部法律、法规中对行政综合执法与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作出系统规定,并将有关的主体、内容、程序等全部列举出来。”法规具体可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①主体地位问题;②人员设置问题;③执法手段问题;④执法职能及范围划分问题;⑤执法程序问题。(3)重塑执法理念。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要按照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的要求,切实改变“重处罚轻服务”的现象,实现由管理向服务的转变,树立权利本位、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在执法方式上做到多样化、人性化、社会化,做到执法公开、公平、公正、公信,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加强内部监督制度建设,做到权力与利益脱钩、与责任挂钩,全面提高队伍和人员的素质,从而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的确立与完善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程燎原著.从法制到法治[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2]孙莉.依法治国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3]孙笑侠.法的现象与观念[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综合管理论文篇6

关键词:病区管理;综合量化;考核

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病区整体管理质量,调动护理人员实施人文关怀的积极性,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2008年我们依据老年病区工作特点,制定了综合量化考核指标,并以此作为奖金分配依据,经过1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方法

1.1综合量化考核

1.1.1综合考核内容包括平时分、业绩分、奖励分。

平时(100分)业绩(200分)奖励分(每项次10分)岗位职责(6项)常用15项操作讲课医德医风(6项)健康教育科研继续教育(6项)入院接待护理评估参加竞赛功能康复锻炼科内兼职生活协助取得相关证书、学历心理护理获得荣誉。

1.1.2计分办法平时考核分:由护士长根据每项工作的评分标准按月给每位护士打分。业绩分:建立床头护理卡,医嘱班根据每位护士当日的工作记录,核实后登记当日的业绩分值,月底汇总。奖励分:每项以次计分的同时给予全科表扬。扣分:如迟到、早退在职责分中扣除一定的分值,护理操作不符合规范、给患者增加痛苦、操作无效均扣除一定的分值。

1.1.3奖金分配方法

每分值=总奖金/月总分

护士奖金额=每分值×个人月总分

护士长奖金额=护士平均奖×1.2

医嘱班奖金额=护士平均奖×1.1

1.2综合量化考核评价比较综合量化考核实施前后的2007、2008年的护理工作量、病区综合质量考核、护理质量综合考核、患者月满意度、护理人员学习情况。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每月护理工作量比较。

在护理人员数量不变、平均住院人数相同的情况下,2008年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明显提高,尤其是非治疗性人文护理量明显提高(P<0.05)。表22年每月主要护理工作量比较(n=12,±s,人次)。

2.2工作质量考核比较。

2008年病区综合质量考核和护理质量综合考核较2007年明显提高(P<0.05)。

2.3患者月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

2008年患者满意度较2007年明显提高(P<0.05或P<0.01)。表32年每月工作质量考核比较表42年患者月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

2.4护理人员学习情况比较见表5。护理人员继续学习的科目、学习时数均较2007年有所增加。表5护理人员继续学习情况比较。

三、讨论

本考核方案不仅量化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而且将病区整体管理可量化内容均纳入量化考核方案,如护理人员的平时表现、职业素质要求、医德医风、继续教育、遵守规章制度、参与病区管理等都纳入量化考核范围,避免了单纯以工作量计算奖金所造成的恶性竞争、团队凝聚力降低,从而影响病区整体管理的弊病。

身份待遇的不公,对合同护士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积极性会产生极大的影响,科内护理人员不论何种身份,均以个人月总分分值分配奖金,打破了身份不同造成的分配不公。护士之间攀比、躲懒的现象没有了,呈现团结、向上、和谐的工作氛围。由于业绩分仍是量化考核的重点,每项操作又都制定了详细的操作规范和扣分标准,这使得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服务时都能保持高度的责任心,使护理工作的质与量明显提高。

由于加大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生活护理的分值,护士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的积极性提高了,护患关系更和谐,患者对护士满意度、在病区的安全感、舒适度明显提高。

护理人员的自尊与工作绩效呈正相关。继续教育和人文护理纳入考核,目的是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改变护理人员知识单一的状况。奖励分的推出,不仅调动了护理人员学习专业的自觉性,而且调动了护理人员学习专业以外知识的积极性。如参加心理咨询师、营养师考试,参加院内外文体活动取得名次等,都可以得到奖励分。护理人员的爱好增加了,知识面扩大了,自信心增强,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由于我病区以老年慢性病患者为主,我们在量化考核中针对病区特色强调对慢性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使慢性病患者都能掌握几项康复锻炼方法,健康行为的形成率得到了提高。

总之,综合量化考核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整体管理质量。因此,量化考核的项目和分值应根据本科患者的特点和管理的薄弱环节进行不断调整。

【参考文献】

[1]谢金兰,朱金兰,王加凤,等.护理工作量化积分在病区、手术室及输液室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7,21(12A):3177-3179.

综合管理论文篇7

根据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结合企业的组织特性和知识管理的特点,从知识创新能力、知识转化能力、知识保护能力、知识管理设施、企业效益五个方面设计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并选取多个子指标,建立了一套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2知识管理绩效灰色多层评价模型实证研究

对知识管理绩效的评价,首先应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制定评价指标的评分等级标准,依据评价模型进行综合评价值的确定,然后采用灰色多层综合评价模型对企业知识管理绩效对某公司的知识管理进行综合评定。A代表一级指标Ai的集合,记为A=(A1,A2,…,Am);Ai代表二级指标Bij的集合,记为Ai={Bi1,Bi2,…,Bin}。则多层次灰色评价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制定评价指标Bij的评分等级标准,通过制定评价指标评分等级标准,并赋予一定分值,将定性指标Bij转化成定量指标。本文制定如表2所示的二级评价指标Bij的评分等级标准。

步骤二,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为了尽量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利用组合权重法,即综合采用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两两比较法等,设一级指标Bi的权数分配为ai(i=1,2,…,m),各指标权重向量:A=(a1,a2,…,am),(ai≥0,Σai=1,i=1,2,…,m)同理二级评价指标Bij的权数分配为:aij(i=1,2,…,m;j=1,2,…,n);各指标权重向量:Ai=(ai1,ai2,…,ain(i)),(ai≥0,Σaij=1,i=1,2,…,m)本文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向量。

步骤三,组织专家评分并建立评价样本矩阵。组织5位专家对组织知识管理绩效按评分等级标准进行评分,求得评价样本矩阵D(因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值)。

步骤四,确定评价灰类,即确定评价灰类的等级数、灰类的灰数及灰数的白化权函数。设评价灰类序号为e,e=1,2,…,g,即有g个评价灰类,为了描述上述灰类,需要确定评价灰类的白化权函数fe(dijk)。本文按“优”、“良”、“中”、“差”设定4个评价灰类,其相应的灰数及白化权函数:第1灰类“优”(e=1),灰数1∈(4,∞),白化权函数f1;第2灰类“良”(e=2),灰数2∈[0,4.0,8.0],白化权函数f2;第3灰类“中”(e=3),灰数3∈[0,3.0,6.0],白化权函数f3;第4类“差”(e=4),灰数4∈[0,2.0,4.0],白化权函数f4。

步骤五,计算灰色评价系数。对指标Bij,被评对象属于第e个评价灰类的灰色评价系数为xije,xije=Σfe(dijk),k=1,2,…,p)。对指标Bij被评者属于各个评价灰类的总灰色评价数为xij,xij=Σfe(dije),e=1,2,…,g)。对于指标B11,被评对象属于第e个评价灰类的灰色评价系数x11e,当e=1时,x111=Σf1(d11k),k=1,2,…,s)=f1(5)+f1(5)+f1(4)+f1(3)+f1(5)=1+1+1+0.7500+1=4.7500同理有e=2,x112=4.000;e=3,x113=2.6665;e=4,x114=0.5000。则受评者就评价指标B11属于各评价灰类的总灰色评价数为e=1,2,…,g。x11=Σx11e(e=1,2,3,4)=11.9165。

步骤六,计算灰色评价权向量及权矩阵。评价者就指标Bij对被评对象主张第e个灰类的灰色评价权为rije,rije=xije/xij,则被评对象的评价Bij指标对于各灰类的灰色评价权向量rij=(rij1,rij2,…,rijg),将被评对象的Bi所属指标Bij对于各评价灰类的灰色评价权向量综合后,得被评对象的Bi所属指标Bij对于各评价灰类的灰色评价权矩阵Ri,Ri=(ri1,ri2,rin(i))。就评价指标B11,主张被评对象属各灰类的灰色评价权向量为:r11=(r111,r112,r113,r114)=(4.7500/11.9165,4.000/11.9165,2.666/11.9165,0.5000/11.9165)=(0.3987,0.3357,0.2236,0.0420)同理可得其他权向量,将被评对象的B1所属指标B1j,对于各评价灰类的灰色评价权向量综合后,得被评对象B1所属指标B1j对于各评价灰类的灰色评价权矩阵R1:按照上述的方法可以依次得到R2~R5。

步骤七,对Bi作综合评价。对被评对象的Bi作综合评价结果:Bi=Ai×Ri=(bi1,bi2,…,big),所以:B1=A1×R1=[0.3736,0.2535,0.0394,0.0826]按照此方法同样可得到B2~B5。步骤八,对A作综合评价。对被评对象A作综合评价的结果记为B,则有B=A×R=[0.3820,0.3568,0.2469,0.0543,0.0239]步骤九,计算综合评价值。设将各灰类等级按“灰水平”赋值,得各种评价灰类等级值化向量C,按前述方法得:C=(5.0,4.0,3.0,2.0,1.0)于是受评者的综合评价值W=B×CT=4.2104。由此可见,知识管理绩效的综合评价值为:该组织知识管理绩效评价属于“好”灰类。这与实际中专家所得的结论一致。

3结论

综合管理论文篇8

1总体设计

1.1设计原则

1.1.1突出资源整合的理念,以信息门户为依托,整合多业务信息系统,建立统一身份认证安全机制,实现平台的统一化、多元化和人性化。

1.1.2建成一个集各类行政事务、业务办公、信息和交流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管理平台,为内部工作人员使用各政务、业务系统提供统一入口,实现检验检疫局内部行政管理的电子化和一体化。

1.2部署架构综合行政管理平台采用基于SOA架构的ESB总线技术,对检验检疫系统的多个异构业务系统进行资源整合。系统部署在局域内网,包含认证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质检主干专网与总局的相关系统进行同步。部署结构图如图1所示。认证服务器安装CAS7.0.5,实现局端用户的身份认证,并与质检总局认证服务器之间通过质检主干专网相连,进行身份漫游认证及同步。应用服务器部署平台门户系统,并与质检总局业务门户系统之间通过质检专网联通,进行用户及应用数据同步。数据库服务器采用Oracle10g,部署平台数据库。

2应用设计

综合行政管理平台从检验检疫实际业务需求入手,选定了基于SOA架构的ESB总线技术和J2EE开发平台,采用Browser/WebServer/DataBaseServer三层结构进行应用系统的开发。

2.1内网门户统一访问入口,提供信息功能、信息系统管理、模板管理等功能,系统集成各信息系统中的相关信息,不同用户可以按需求将不同种类信息个性化地展现出来。

2.2单点登录为各应用系统(包括C/S和B/S模式)提供一站式单点登录。登录后,各应用系统间可以任意切换、无需二次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2.3统一认证建立统一的身份认证安全管理机制,实现统一的身份认证和用户管理。系统管理员可对内网门户中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授权及分配,为以后新开发应用系统提供统一角色管理、统一用户授权管理功能。

2.4任务提醒对主要管理系统中的待办任务进行提醒,用户通过点击待办任务,可以直接进入相应管理系统进行相关处理,方便提高工作效率。

2.5统一接口标准提供数据接口,让第三方系统通过接口来访问数据中心基础数据,并为以后新管理系统读取数据提供方便的、统一的数据存取标准。

3功能设计

3.1流程审批

将审批事项实行电子化管理。对变更办公自动化和网站权限、开通电子邮箱、开放网络端口、请销假、公务用车等事项根据流程实现在线审批。审批结束归档后,申请部门和管理部门都可查阅、打印电子审批单存档,并可对审批事项内容进行统计。

3.2督查督办

由管理部门对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重大决策、领导批示、大事要事和年度工作目标等重要事项进行跟踪督办,通过明确任务要求、承办单位、办理时限、达到效果等,由承办部门及时上报工作进展,督办人员催办督办,确保督办事项责任明确,落实到位,随时跟踪检查,提高工作效率。

3.3政务信息

可通过资源整合,自动提取相办公自动化、网络培训平台、电子监管等系统中的通知和信息等内容,整合保存到平台的公告表中,在首页展示;用户也可在平台中起草通知公告、工作动态等信息,选择不同的处理流程,经过审核后在首页显示。

3.4专题栏目

根据文件类别创建不同的专题栏目,将各类体系文件、工作文档、信息资料分类,供所有用户查阅。各专题由对应处室管理维护,信息员起草后处室领导审核到本栏目中。可设立二级栏目,分类相关信息。

3.5内网论坛

内网论坛提供内部互动的信息交流平台。论坛系统实名发帖,回帖,支持多个讨论区,支持用户对论坛内容搜索等功能。

3.6用户管理

用户管理平台所有用户的信息和权限。可按机构查看、修改、同步用户信息,包括基本信息和应用关联信息等。支持分级管理,省局管理员可以管理所有用户,分支局管理员只能管理本分支局的用户。

3.7系统设置

用户对个人信息、单点登录、任务提醒、外接系统等信息进行配置。

3.8辅助办公

开发辅助的办公助手功能,如个人文档管理、实时信息交流、日程安排等实用的功能。

4安全设计

综合行政管理平台的安全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保障:

4.1网络安全平台的认证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等部署在内网虚拟化平台之上,采用防火墙与外部网络进行隔离,保障平台安全。

4.2数据安全平台不直接访问核心业务数据库,通过中间件将各系统中的信息同步到平台之中,并采用配置管理工具对程序文件及相关文档进行备份和版本管理,保证发生意外时,能从配置管理系统提取并进行恢复。

4.3应用安全用户口令在数据库中进行密文存储,并对用户关键性操作进行记录保存;采用严格的用户权限划分,对不同的业务角色,在系平台授予不同的业务权限。

5技术创新

平台使用标准技术架构,采用基于SOA架构的ESB总线技术、通用适配器技术、XMLCasting技术、WebServices技术和PKI技术等,对检验检疫的多个异构业务系统进行资源整合,并开发流程审批和信息等功能,形成统一认证管理、统一单点登录、统一门户展现的一站式办公平台,大幅度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

5.1根据用户特征提供不同安全级别的认证方式,包括用户名口令认证、数字证书认证和手机动态口令认证等三种方式。

5.2综合行政管理平台与CIQ2000、出口电子监管等12个检验检疫业务系统之间无缝集成,用户持有合法令牌即可在多个异构系统中切换,避免了用户重复登录。

5.3集成了单点登录、任务提取、流程审批、信息、用户认证等功能,将检验检疫业务事项、政务事项、行政事项全方位整合,实现一站式办公。

6结束语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