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临床观察论文8篇

时间:2023-03-17 18:00:26

临床观察论文

临床观察论文篇1

评委表示,帮助和指导学生完成论文是必须的。但学生在其中承担了多少工作才不算是他人捉刀,目前尚无衡量标准,因此,这篇论文能不能评奖,昨日也成了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初三学生观察孕妇三年?

评委不信

论文造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评委们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

“曾有学生在论文中写到,用某种仪器做了某个实验。那可是相当专业的实验啊?结果一问,学生连仪器长什么样子都不晓得。”“有学生就高速公路的环保问题发表看法。啥子高速公路的绿化要达到多少,噪音要控制在多少分贝———后来发现,这都是国家制订的标准,他是把国家对高速公路的修建要求搬上来了!”“还有学生把重庆那边的材料借过来,连重庆两个字都忘了改成‘成都’。”评委们说起了论文造假史。

为何刮起造假风?专家们认为,都是中考加分政策惹的祸。原来,在英特尔成都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一等奖的初中学生,中考时可以享受加15分的优惠。为了能拿奖,请人捉刀的现象也就自然无法避免了。

尽管市教育局现已宣布,取消该赛事一等奖中考加分,但本届参赛作品早在教育局宣布之前就已经提交。为了“防伪”,昨日,评委们还是打起精神,仔细甄别。

读完一位学生对温江发展优势的分析,评委摇头:“基本上是抄的政府文件。”

其中,最让评委生疑的当数《子痫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意义》这篇论文了。其中一些内容让评委难以相信会是初中学生能做到的。比如,从2007年~2009年,对几十位孕妇进行临床观察。“初中生也可以进行临床观察?”看到这里,一名评委的语气变得有些冷,“一会儿要好好问一问,她到底在里面做了好多实际的工作?”

学生:

爸爸做实验和观察,自己做的记录

文章的作者小李(化名)走进了教室。她遇到了比其他参赛者都要多得多的问题。

有的问题小李都不知道该不该回答。比如,提取血清的离心仪器是什么颜色?“他们问的问题有点刁。”小姑娘显得有些委屈。评委们没有掩饰对她的怀疑。“他们问了我,实验是不是自己做的。我说实验是我看爸爸做的。他们就问这个实验论文,我自己写了好多。我说4/5都是我写的。”

小李告诉记者,实验确实不是自己做的,但数据是自己在父亲的指导下记录的。临床观察结果也是父亲告诉她的:“我又不是医生,没得资格观察病人。”

小李的父亲是一所大医院研究生殖系统的专家,他证实了女儿的说法。“她有兴趣,我就带着她做,教她看数据。”他告诉记者,论文的确是孩子自己写的,自己只是修改了一下,“毕竟有些医学专用术语,娃娃还不太清楚”。

父母“代劳”多少

论文才算是娃娃自己写的?

“初中生写这种科学论文,是肯定需要帮助和指导的。这是很正常的,也是必须的。如果每篇论文都是一个新发明,那就不得了了。关键是,论文的创意是不是本人的?本人对论文又有好大贡献?这才是我们在答辩中所关注的。”一位评委事后告诉记者。

那像小李这种情况,又该如何认定呢?是父亲捉的刀?是小李“对此文亦有贡献”?还是应该算作是小李的论文?当前,并没有一个如尺子般精确的评价标准。关键就在三位评委如何认定。评委们目前还没有一个定论:“我们还在研究”。

临床观察论文篇2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护理

突发性耳聋俗称“突聋”,系指突然发生且原因不明的感音性听力损失,是一种有可能让人终身失聪的耳疾,迄今病因还不十分清楚,可能的病因有内耳血流障碍、病毒感染、精神刺激等学说。其发病突然,多伴有耳鸣,少数患者伴有恶心、眩晕,该病发病机制复杂,听力在几分钟或几小时或几天内突然下降。聋程度不一,重者全聋,常为单侧。而更重要的是该病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使众多患者没有及时治疗,从而永久性失去听力,因此,提供优质全面的治疗与护理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临床资料

2006年2月至2008年7月第421医院收治突发性耳聋患者96例,男60例,女36例;年龄12~79岁,平均38岁。单耳发病94例,双耳发病2例。伴耳鸣10例,伴耳鸣、恶心、眩晕16例。自我发现82例,无自觉症状者75例,被他人发现者14例。

二、护理措施

2.1入院宣教向患者介绍病区的环境,医院及科室的规章制度,介绍病区主任、主管医生、护士长、责任护士,讲解突发性耳聋相关知识,例如突发性耳聋的诱发素,发病元凶,主要的临床表现,治疗效果的评价,如何避免和预防病情加重。

2.2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治疗的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争取恢复或部分恢复已丧失的听力,尽量保存并利用存余听力。(1)药物治疗,包括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神经营养药物及能量合剂、血管扩张荆,降低血液黏稠度和溶栓药物均可酌情选用。我们常用的药物有静脉点滴地塞米松,低分子右旋糖酐,辅酶A,维生素B1、B12,ATP等以改善血液循环,以恢复听力。(2)高压氧治疗,护士要向患者介绍高压氧的知识,有关注意事项,对于高压氧治疗有时会出现的耳痛,要及时处理。治疗前要积极处理上呼吸道炎症。(3)治疗原发病,特别是年老患者,要注意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及动脉硬化。

2.3心理护理许多患者对本病缺乏思想准备,患者突然出现听力损失和难以忍受的耳鸣、眩晕及恶心及呕吐。害怕听力难以恢复,影响生活质量,往往产生心理应激反应,表现出焦虑、恐惧、急躁、易怒等情绪。护士应主动安慰、关心、同情患者,使患者了解本病的大致病情及治疗方法。并鼓励说明本病具有完全治愈的可能性。轻者或部分好转者,可配戴助听器加以矫正。尽最大可能减轻患者思想焦虑,消除其焦虑情绪,使其充分休息,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特别是治疗早期,当症状改善不明显时,患者表现尤为突出,患者出现失眠,甚至有自暴自弃的情况,所以护士在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多与患者沟通,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突聋”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尤为重要。从96例患者临床观察,护理人员一定要做到关心、耐心、细心,使患者心理应激反应降至最低水平。:

2.4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后要定期复查,定期治疗,巩固治疗效果,检查听力恢复情况,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注意睡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酗酒,忌食辛辣刺激食物,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避免接触噪音和应用耳毒性药物。如果在噪音环境下工作,需要配戴耳塞。老年人如有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者需要积极治疗。如果治疗后患者听力仍无法恢复,有条件者配戴助听器(助听器对患者有帮助作用尚可)。

三、体会

突发性耳聋起病突然,对患者的身心均有较大的影响,患者往往有一些情绪上的反应。护士应协助患者了解发病过程,以配合治疗,患者入院的目的是治疗疾病,恢复健康,因此应正确对待患者的这种心理状态,可结合具体病情将突聋的发病机制、转归、治疗方案以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以不同的方式传授给患者,使其对自己的疾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能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在护理工作中,除了药物对症治疗外,更要注意患者的心理护理以及疾病知识的宣教,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得到康复。

【参考文献】

1陈彩虹,蔡中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病人的心理护理.家庭护士,2007,5(11):44-45.

临床观察论文篇3

【关键词】止泻退热分散片药效

前言

止泻退热分散片是本实验室研发的中药新药,主要药物是黄芩、黄连。本实验的研究目的是考察该新药的主要药理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数据支持。

一、器材

1.1药物止泻退热分散片由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药新药实验室提供。复方地芬诺酯(焦作市博爱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050524),注射用活性碳(杭州木材厂),羧甲基纤维素(河南省偃师市福兴纤维素厂),啤酒酵母(**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

1.2动物SPF级昆明小鼠18~22g,雌雄各半,动物合格证号0016555;Wistar大鼠,体重(150±10)g,雌,动物合格证号0019732,由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实验环境为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动物实验室。环境温度(22±2)℃,相对湿度70%。动物购进后适应环境3d。

1.3仪器与材料烧杯,双脚规,直尺,滤纸,眼科剪,弯嘴镊,体温计,无菌操作台;HIRAYAMAHVE-50高温消毒柜;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省黄石市恒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CIRRUSMODELCR-70恒温振荡器。

1.4方法

1.4.1止泻实验昆明小鼠18~22g,雌雄各半,禁食不禁水12h,随机分组:模型对照组、复方地芬诺酯组、止泻退热分散片高、中、低组。各组灌蓖麻油0.1ml/10g,0.5h后给药[1],将动物置于垫有滤纸的烧杯下。观察并统计小鼠的便数、稀便数,按照周氏法[2]确定稀便级,表示稀便的程度。每只动物的稀便率(%)=稀便数/总便数×100%。腹泻指数(DI)=稀便率×稀便级。每1h换1次滤纸,连续观察4h。

级数1234污迹直径<1cm1~1.9cm2~3cm>3cm

干便与稀便的区分以滤纸上有无污迹为标准。级数直径的测量:圆形测直径,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测最长和近似圆的直径。二者取平均数。统计时先逐个统计每一堆稀便的级数,然后将该鼠所有稀便级数相加除以稀便数得到稀便的平均级数,简称稀便级。稀便次数以每一粒或每一堆(不能分清粒数者)为1次。

1.4.2肠功能实验对正常小鼠小肠推进功能影响实验[3,4]:昆明小鼠18~22g,雌雄各半。动物禁食不禁水12h,然后随机分正常组、复方地芬诺酯组、止泻退热分散片高、中、低剂量组,灌胃给药,给药后1h每鼠灌胃4%活性碳羧甲基纤维素溶液0.2ml/只[5]。20min后脱颈椎处死,开腹分离肠系膜,剪取上端至幽门,下端至回盲部的肠管,置于托盘上,轻轻将肠管拉直,测量总长度,将幽门至活性碳前沿的距离作为其在小肠内推进距离,按照活性碳推进率(%)=小肠推进距离/小肠总长度×100%,计算推进率。

对新斯的明造成小鼠小肠推进功能亢进的影响实验[3,4,6]:昆明小鼠18~22g,雌雄各半。动物禁食不禁水12h,然后随机分正常组、模型组、复方地芬诺酯组,止泻退热分散片高、中、低剂量组,灌胃给予药物。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每只皮下注射甲硫酸新斯的明0.15mg/kg,正常对照组皮下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15min后,每只动物灌胃4%活性碳羧甲基纤维素溶液0.2ml/只,20min后脱颈椎处死,开腹分离肠系膜。剪取上端至幽门,下端至回盲部的肠管,置于托盘上,轻轻将肠管拉直,测量总长度,将幽门至活性碳前沿的距离作为其在小肠内推进距离,按照活性碳推进率(%)=小肠推进距离/小肠总长度×100%,计算推进率。

1.4.3解热实验Wistar大鼠,体重150g,雌性。将体温温度计插入大鼠直肠,深度为2cm,记录为实验前直肠温度。在大鼠颈部以下的背部皮下注射啤酒酵母悬液10ml/kg,引起动物发热。按摩注射部位以使悬浮液在皮肤下扩散。室温保持在22~24℃,注射酵母后立即禁食。18h后记录直肠温度。30min后再次测量,体温达不到38℃的大鼠不能用于实验。合格的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安乃近组、止泻退热分散片高、中、低剂量组。同时设置正常对照组,然后灌胃给药,给药后60,120,180,240min后再次测定并记录直肠温度。

二、结果

2.1止泻实验结果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中重复测量数据两因素多水平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给药后1~4h以内,止泻退热分散片高、中、低剂量以及阳性药物复方地芬诺酯能够抑制动物的腹泻指数,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同时还可以看出所有动物的腹泻指数随着时间的推迟都呈现减少的趋势,这可能是因为动物在经过12h的禁食之后,排便量高峰期主要在造模后2h以内,随后排便的次数和数量都减少了。小鼠止泻实验(略)

2.2小肠推进功能实验结果采用SPSS13.0软件按照Onewayanovo方法统计,分析不同组间小鼠活性碳推进率的差异。结果见表2~3。实验结果表明止泻退热分散片高、中、低剂量以及阳性药物复方地芬诺酯能够抑制正常小鼠的小肠推进率。新斯的明能够增强小鼠小肠的推进率,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说明造模成功。同时止泻退热分散片高、中、低剂量与阳性药物复方地芬诺酯能够抑制推进功能亢进小鼠的小肠推进率,即具有减慢肠蠕动的作用。对正常小鼠小肠推进率的影响(略)对新斯的明致小鼠推进机能亢进的推进率影响(略)

2.3解热实验结果采用SPSS13.0软件,按照重复测量数据的两因素多水平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比较正常动物、模型动物、阳性对照动物及受试药物组之间的差异。结果见表4。大鼠解热实验(略):

可以看出给药后,发热大鼠体温出现下降,安乃近组在给药后1h动物体温就显著下降,与模型组相比P<0.01。止泻退热分散片高、中剂量组动物体温也下降,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给药后2h,止泻退热分散片低剂量组动物体温下降,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给药3,4h后,安乃近组与止泻退热分散片的3个剂量组的动物体温仍下降,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可以看出,止泻退热分散片高中低剂量都有显著的解热作用。

三、讨论

止泻退热分散片是主要用于治疗感染性腹泻的中药新药制剂。感染性腹泻从病因学角度可以分为细菌性和病毒性腹泻两种。临床表现主要以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为主。细菌性感染还会引发高热等症状。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止泻退热分散片的止泻与解热作用,从而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数据支持。关于该药物的抑菌作用研究结果另外发表。通过本实验结果,表明该止泻退热分散片能够减缓正常小鼠和新斯的明造成小肠推进功能亢进小鼠的小肠蠕动,降低蓖麻油所致腹泻小鼠的腹泻指数,能够降低啤酒酵母造成的发热大鼠的体温,具有较好的解热功效。本实验研究表明该药物药理作用确切,具有良好的开发价值。

【参考文献】

[1]H.G.沃格尔,W.H.沃格尔.药理学实验指南—新药发现和药理学评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31.

[2]周干南.小鼠腹泻模型的制备及腹泻指数的应用[J].中草药,1994,25(4):195.

[3]陈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332.

[4]徐叔云,卞如濂,陈修.药理实验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865.

[5]H.G.沃格尔,W.H.沃格尔.药理学实验指南——新药发现和药理学评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356.

临床观察论文篇4

本文作者:孙常峰兰志辉张剑飞高淑琴董光美梁凌作者单位:张家口市眼科医院

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不仅影响眼部外观,还可影响视功能,日久可造成形觉剥夺、弱视和融合功能减退,使原有的隐斜变成显斜,或原来可控制的间歇性斜视失去控制,变为恒定性斜视。Yen等[9]报道过类似病例。故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患儿应及早手术,国内外一些学者主张在1岁内手术[10-11],但幼儿提上睑肌和额肌都没有完全发育成熟,我科最小年龄定为3岁。上睑下垂手术如在局麻下进行,睑裂宽度较易掌握,在术中可以加以调整。因小儿全麻下无法直接观察睑裂的大小,故术前检查、做标记线及有一个量化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以往全麻下不做标记及未行计算的儿童重度上睑下垂手术的满意率不高,统计我科目前为68.5%,也有文献报道73.9%、83.3%[12]。

全身麻醉通常分为浅麻醉期、手术麻醉期和深麻醉期,在手术麻醉期及深麻醉期眼球固定中央,提上睑肌和眼轮匝肌完全松弛,肌力为0,眼睑为半闭合状态,由此可以得出清醒状态下的睑裂高度≈麻醉状态下的睑裂高度+提上睑肌肌力(0~4mm),也就是说提上睑肌肌力越好术中睑裂高度适当保守,提上睑肌肌力越差术中睑裂高度越接近清醒状态下的睑裂高度,术中可直接参考手术标记线高度。如果在浅麻醉期患儿有轻微的闭眼,双眼位处于外上方,这种情况术中睑裂会减小,手术量适当减小1mm。

本研究手术有两个关键点:(1)手术标记线的应用:术前依据健眼的高度(单眼上睑下垂)或将要达到的睑裂高度(双眼上睑下垂)在鼻根部及外侧眶缘做标记线,并依照映光瞳孔中心做睑缘中点标记、做重睑线、手术区分离宽度及高度线,在全麻前用龙胆紫将以上标记一一画出。这样全身麻醉下手术可参照此手术标记线,并作为重要参考,以防手术重大失误,一般手术睑裂高度不超过鼻根部标记线。(2)术中睑裂高度的量化:每个患儿的具体情况不同,如睑裂宽度、长度、提上睑肌肌力、额肌力及全身麻醉状态的深度及眼位等均有不同,那么在手术当中如何掌握睑裂高度?我科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如下计算公式:全麻下手术中的睑裂宽度≈术后清醒状态下的睑裂宽度-提上睑肌肌力,并根据麻醉的深度及眼位状态加减1mm。具体情况是麻醉浅眼位在外上方,说明患儿有轻微闭眼动作,术中可依照公式再减1mm,虽然这些方法还无法精确睑裂宽度,但这已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临床观察论文篇5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接治的78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康复组,每组39例。康复组男26例,女13例,平均年龄(62±6)岁。39例患者中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人数分别为21例和18例。对照组男25例,女14例,平均年龄(63±6)岁。39例患者中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人数分别为20例和1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均给予了神经内科疾病的常规护理,康复组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了康复护理,采用的具体康复护理方法如下。

1.2.1心理康复护理:大部分脑卒中患者一般表现为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面对疾病残酷的打击,患者往往受到了极大的心理打击,因此医护人员应当保持与患者的良好沟通。医护人员应当耐心和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帮助他们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并尽可能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目的在于环节他们自身的压力,鼓励他们主动配合治疗,并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1.2.2运动护理:减少脑卒中患者致残率的关键之一就是知道他们尽早接受功能康复锻炼,其中肢体锻炼十分,需要保持被动和肢体功能位置,按关节活动范围和方向进行被动活动锻炼。例如指导患者采用侧卧位卧躺,这样一来能够使瘫痪的关节和肢体承受到足够的压力,增加肢体输入本体的感觉,以实现对肢体缓解的刺激并抑制痉挛。

1.2.3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加强对患者的口腔护理工作,确保他们呼吸道通畅,且能够及时吸痰。护理过程中还应当密切注意导尿管及尿液颜色的变化。除此之外,还应当积极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关于输液部位也应当注意更换。

1.3疗效标准判定:严格按照卫生部病科质量控制标准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评定:①基本痊愈:表示病残程度0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②显著进步:病残程度1~3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③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④无效:神经功能缺损减少低于18%。⑤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高于18%。经过护理治疗后,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定。

1.4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9.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3个月的护理治疗后,两组护理后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患者出现恶化情况1例,无效情况8例,康复组恶化情况0例,无效情况2例。康复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4.8%与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观察论文篇6

【关键词】血液透析低血压治疗体会

低血压是血透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率为15%~30%,尤其易见于老年人及并发心血管疾病的透析者,低血压可造成透析血流不足,透析不充分,低血压还可诱发心律失常等、残余肾功能进一步下降,因此,探讨防治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能使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得到最适合的透析治疗,提高其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从自2007年8月~2009年8月在我科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选择经常发生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病例进行临床观察及对症治疗,于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例次共为165次,其中于开始透析0.5~1.0小时内发生低血压6例次(3.64%),透析1~2小时内发生低血压62例次(37.58%),透析2~3小时内发生低血压87例次(52.73%),透析3小时以后发生低血压10例次(6.06%),其中6例次停止透析下机,无1例因出现低血压而死亡的病例。

1.2低血压观察方法每小时测1次血压,必要时每15~30min测血压1次,并加以记录。

1.3低血压常伴随的症状在透析过程中当患者出现低血压时常会出现打哈欠、自觉头晕、眼花、轻微头痛、恶心、呕吐、肌肉痛性痉挛等,如无及时处理将出现呼吸困难、一过性意识丧失、二便失禁,有冠心病者可诱发心律失常及心绞痛,以至心跳骤停。部分患者发生低血压时症状不明显,在透析过程应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原因及机制

2.1血液透析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是低血压发生的重要原因,透析早期低血压主要是由于体外循环血流量突然增加,而血管的收缩反应性下降,引起有效循环血量不足所致。

2.2自主神经病变和血管收缩降低。慢性肾衰竭患者常常伴有自主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透析者压力感受器和交感神经末梢功能障碍以及对血管加压物质的反应性降低。

2.3超滤率超滤过程中不含蛋白的血浆滤液从血管中清除,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使液体从间质和细胞内向血管中转移,扩充血容量,当血管中液体的清除率超过回流率,特别是外周阻力不能代偿血容量丢失时,发生低血压。

2.4透析液成分透析液成分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血压,钠、钙浓度,透析液碱基(醋酸盐或碳酸氢盐)、透析液温度都可影响血压,醋酸盐缓冲液更易诱发低血压。

2.5透析液温度在热应激状态下,皮肤血管床开放,静脉内瘀血,有效循环血量的减少,导致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当降至35℃时可降低低血压发生率。

2.6伴发基础疾病引起肾功能衰竭的基础疾病决定患者自身的基本状况和机体对内环境改变的耐受性,伴发的其它疾病如器质性心脏病、糖尿病、肝硬化、血管炎、严重贫血等或合并有大量腹水的患者、营养状况差、低血容量存在的患者,均可导致血液透析期间极易出现的低血压。

2.7进食在透析中后期的进餐也是引起症状性低血压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由于进食可使迷走神经兴奋,胃肠道血管扩张,血液分布于消化系统,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产生低血压。

2.8药物的使用血透患者常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或其他干扰超滤引起的正常血流动力学反应的药物。

2.9高龄透析高龄患者心血管反应,循环动态处于不稳定状态,易引起透析中的低血压的发生。有资料显示,高龄是导致透析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2.10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及过敏毒素使用生物相容性差的透析膜或首次使用透析器,血液与透析膜接触时,激活补体,诱发低血压;当患者对透析膜或透析器消毒液发生过敏时,引起血管扩张导致低血压。

3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治疗体会

3.1透析者发生低血压时应立即取头低脚高位,适当减慢血流量,降低超滤率或暂停超滤,快速补充血容量。吸氧可缓解部分患者低氧血症,增加心肌收缩力。通常输注生理盐水100~200mL后症状会迅速好转。症状较重者可加大输液量,还可考虑采用高渗盐水、高渗葡萄糖液、甘露醇或白蛋白等,并积极寻求诱发低血压的原因,并加以解除。

3.2正确估计干体重。在没有水肿和心衰、长期稳定的透析患者透析后期低血压,最常见原因是低估了患者的干体重,降低超滤率,提高干体重,可纠正低血压。

3.3防止透析间期体重过度增加。在透析间期体重增加过多的患者因体液回流再充盈受限,在达到干体重前就可能发生低血压,此时需要延长透析时间或增加透析次数,用可耐受的速度清除过多的液体。饮食控制和限水、限钠是控制体重过多增加的最有效措施。

3.4调整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嘱易发生低血压的患者,透析当日停服降压药物,长效降压药可在睡前服用,避免透析时血药浓度处于高峰。

3.5透析液钠浓度和钠参数。应根据患者血浆钠水平选择透析液钠浓度是保证患者有良好透析的基础。应用可调钠模式更能清除细胞内水分。

3.6改进透析技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应用序贯透析或血液透析滤过。

3.7低温透析。应用35~36℃的低温透析液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热能由患者向透析液传导,血管收缩,升高血压。透析结束后患者也不发生低血压。

3.8透析液钙浓度。钙浓度与心肌的收缩力呈正相关,尤其是伴有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增加透析液钙浓度可明显减少低血压的发生率。

3.9改用生物相容性较好的透析膜,或膜的复用增加生物相容性,减少体内补体的激活,可预防部分患者的低血压。

3.10祛除诱发因素。在血液透析前我们应充分了解患者各个器官的功能状态,对于有心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贫血、高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

临床观察论文篇7

目的探究在心血管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循证医学思想的应用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7-9月我院的心内科实习生10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实习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习生进行传统教学,观察组实习生则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循证医学进行教育,对比两组实习生在我科实习的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同时调查实习生对心内科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两组实习生的理论考试成绩无显著差异,而观察组实习生的临床技能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实习生对心内科教学方法满意度88.0%(44/5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34/50),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在心血管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结合循证医学思想能够显著提升实习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同时提升实习生对心血管内科临床知识学习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临床实习;教学;循证医学思想

传统的临床实习是一种思维很被动的临床实习教学模式,实习生的管理较差,容易出现很多被动性、懒惰性问题。循证医学作为一种新的医学模式,在临床思维的学习中应用较为广泛,同时循证医学进展迅速,尤其是在很多慢性病的防治中应用较为突出,其地位也较为明显,循证医学依据富含专业知识和经验,在临床教学中紧密结合患者的临床需求[1]。在现代医学教育中结合新的教学模式能够在传统教学基础上提升其临床应用可行性,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探讨,该研究对一段时间内在我院心血管内科实习的学生进行循证医学思想的应用探究,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9月我院的心内科实习生10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实习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50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30例,年龄20~23岁,平均年龄21.8岁;观察组中男18例,女32例,年龄19~23岁,平均年龄21.7岁。两组实习生的年龄、性别及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度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习生进行传统教学,带教老师进行教学大纲的讲解,同时结合疾病进行常规查房、经验和技能传授,结合专题讲座和病例分析讨论巩固学习,另外指导实习生进行临床诊断和分析治疗[2];观察组实习生则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循证医学进行教育,在诊治过程中要让流程环环相扣,同时对循证医学的证据进行详细讲解,并且有针对性的引导实习生进行复习和疾病相关资料的查询,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治依据有更全面的认识,组成相应的实习小组,每组5人进行查房,对患者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同时实施辅检查,在查房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认真解答,并且对临床诊治依据进行重点讲解;在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对临床收集资料进行总结[3];带教过程中实习老师要带有引导和归纳性地让学生学习,同时让实习生对学习的主次问题有一个系统认识。两组实习生均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实习,对比两组实习生在我科实习的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同时调查实习生对心内科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情况。其理论考试是从题库中选取,均为客观考核题,在技能考核中则包括文献查阅、病例分析和临床问题解决三方面内容,三部分内容所占权重相同,其总分为100分[4]。

1.3统计学方法

该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实习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分别为83.5、84.3分,无显著差异,而观察组实习生的临床技能考核成绩(89.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实习生对心内科教学方法满意度88.0%(44/5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3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点内容,不仅包括临床技能的学习,还包括临床思维的形成,因此打好临床实习基础非常关键,也是心血管内科学习的重要内容。心血管内科的临床实习教学中传统的教育模式依然占主导地位,其在知识的累积和临床链接中起重要作用,需要综合知识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同时对学生的临床知识做一个初步引导,传统教学模式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自主学习能力不佳,临床操作技能低下,同时创新精神不足等问题[5]。循证医学教学方法则是结合临床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其真实性和可行性较高,通过让学生进行文献查找、然后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6]。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作为一种全新的临床应用教育模式,在树立准确的科学学习观,将新式循证医学教育模式融入到临床实习中,在临床实习中要求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获取有效信息,结合病例进行评估,并且在带教实习中授课为辅,讨论学习为主,结合综合评估确定治疗原则。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是一种符合医学发展的教学新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文献查阅和总结能力,还让学生形成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7]。本研究中,两组实习生的理论考试成绩无显著差异,而观察组实习生的临床技能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实习生对心内科教学方法满意度88.0%(44/5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34/5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心血管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结合循证医学思想能够显著提升实习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同时提升实习生对心血管内科临床知识学习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秋林,周鹏,朱燕梅,等.心血管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思想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2(11):3-4.

[2]李其富,朱燕,王淑荣,等.循证医学在神经病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2,23(4):136-138.

[3]汪沁沁,梁春,吴宗贵,等.CBL结合循证医学教学在心内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6):1268-1270.

[4]谢丽萍,黄仁发,史伟,等.以循证思维指导医学本科实习生临床实践的教学研究[J].河北中医,2012,34(11):1754-1755.

[5]刘凌,方利洲,张剑青,等.循证医学在呼吸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34(7):153-157.

[6]孙玉芹,韩海玲,宋文刚,等.临床教学医院开展心血管内科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必要性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6):1146-1147.

临床观察论文篇8

【关键词】风险管理;西药制剂;质量管理;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640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821-02西药制剂作为药剂科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质量水平高低是衡量药剂科工作质量及医院水平的重要指标[1-2]。西药制剂在临床应用广泛,一旦出现问题,会导致患者出现各种不良反应,毒副作用加重,严重者甚至死亡。如何有效提高药剂科西药制剂质量已成为临床药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3]。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药剂科实施西药制剂风险质量管理前后各1年的质控资料,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质控优良率,临床科室满意度及工作人员理论知识考核合格率等,探讨风险管理制度用于西药制剂质量管理的临床实施效果。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药剂科实施西药制剂风险质量管理前后各1年质控资料,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发放药剂科质控量表、临床护理满意度评价量表及全省药剂科统一理论知识考核试卷分别为1723份,375份,12份;而观察组发放药剂科质控量表、临床护理满意度评价量表及全省药剂科统一理论知识考核试卷分别为1750份,380份,12份;问卷回收率均为100.0%。

1.2西药制剂质量风险管理措施西药制剂质量管理中风险管理措施主要包括:①加强医疗机构药物制剂质量管理规范执行,规范综合管理体系,切实做到岗位责任,责任到人,使药剂科工作人员树立起“质量第一”观念[4],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②严格遵守国家药物制剂相关声场质控标准,定期组织药剂科工作人员学习相关规范,并及时对规范进行更新,提高医院西药制剂质量水平,保证临床科室用药满意度。③努力提高药剂科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包括进修、培训及科室内技术交流等方式[5]促进工作人员对于药剂科相关专业技术全面、熟练地掌握,从技术环节改善西药制剂质量水平。

1.3观察指标采用我院自拟药剂科质控量表及临床护理满意度评价量表进行质控优良率、临床科室满意度判定;同时组织本科室工作人员进行理论知识考核,使用全省药剂科统一理论知识考核试卷。

1.4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选择SPSS15.0作为统计学处理软件,其中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2.1两组质控优良率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质控优良率分别为78.7%(1355/1723)和93.5%(1637/1750);观察组质控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2.2两组临床科室满意度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科室满意度分别为80.0%(300/375)和92.4%(351/380);观察组临床科室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2.3两组工作人员理论知识考核合格率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工作人员理论知识考核合格率分别为50.0%(6/12)和91.7%(11/12);观察组工作人员理论知识考核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西药制剂可能存在的风险包括:

3.1西药制剂一般都具有程度不一的不良反应,故服用存在一定风险。

3.2药剂科空间不足或布局不合理导致西药内服、外用制剂制备无法完全分开[6],西药制剂制备无法满足临床需要。

3.3对于国家西药制剂相关质量管理规范执行不严格,操作、留样规范不完善,生产设备检修及使用记录缺失[6-7]。

3.4药剂科工作人员文化层次较低,缺乏相关专业技术知识,进修及培训机会较少[8]。我院通过采用西药制剂风险管理,完善药物制剂质量管理体系,规范临床操作流程,提高人员技术水平及责任心,从根本上改善西药制剂质量水平,充分满足临床需要。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和观察组质控优良率分别为78.7%,93.5%;观察组质控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1]秦安龙,邵建屏.中国医院制剂的特点、现状与发展前景探讨[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8,11(5):328-329.

[2]张志勇,王瑜,石林.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文件系统的建立[J].华西药学杂志,2003,18(6):484-485.

[3]顾小燕,徐玲玲,丁丽玉,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医院制剂用药分析[J].中国医药,2010,5(10):955-956.

[4]徐晓路.风险管理对西药制剂质量管理的实施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3):138-139.

[5]刘起华,李冀湘,文谨.浅谈医院中药制剂的研究与开发[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8):12-13.

[6]唐春燕,陈大建,曾立威,等.药品说明书在药品风险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J].医药导报,2008,27(7):869-870.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