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小学生综合素质论文8篇

时间:2023-03-22 17:36:35

小学生综合素质论文

小学生综合素质论文篇1

关键字:小学教育 综合素质评价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根据一定的目标,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及手段,对学生做出符合其特征的,有积极作用的判断。作为一名从事小学英语教育的教师,如何从现代教育理论的基础出发,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从评价观念上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评价过程与学生的心理认知发展水平相符,对其心理变化进行实时的观察与研究。

一、综合素质评价对小学生成长的意义

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是小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能够反映出学生的实时学习状态

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学习,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心理成长历程。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也能够在评价中有所体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实时的指导与干预,让学生向着健康的方向成长与发展。

(二)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有利于教学环节的改进

综合素质评价不应只体现在学期末的一项教学材料的整理上,它是学生在校成长状态的全现掌握,教师应及时的进行了解,那么,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应对这些困难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挖掘,查看这些原因由何而起,涉及到自身教学中的哪一个教学环节,针对教学环节及教学效果进行改进。

(三)全面掌握学习的整体过程,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优缺点

让学生对自已在学校中的状况进行记录,教师根据这些记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是教师了解学生的另一个途径。

(四)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积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小学生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形成的关键时期。综合素质评价为教师给予学生更加有意义的指导提供了方法与途径。综合素质评价表面上反应的大多是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但是,其中暗含学生对待学习态度与观念,还涵盖着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学生将来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五)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

小学生一入学,对于周围的一切还处于萌懂的状态,那么,教师给予他们的评价,则是从关爱的角度出发,从指导的角度出发,成熟的、公正的评价。让学生更全面的认识自我,能够发现自已身上存在的优点,能够树立自信,健康成长。

二、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存在的问题

(一)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目标不明确

小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对小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一些教师只是停留在学校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如何做才能适当、合理都没有认真的思考,一些教师无论怎样强这调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他也不以为然,依然只抓学习成绩,其他一切工作靠后站。对于综合素质评价这项工作,很多教师就存在不能正确的认识到这项工作的意义与目标的情况,这种状况是十分不利于工作的开展的。

(二)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流于形式

根据教育部对小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指示,很多学校推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或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或是让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册,让学生记录下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让教师通过这些材料能够了解学生的内心,再针对具体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有更好的发展。

(三)缺少健全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对学生的成长状况如何进行综合素质的评价,这个综合评价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这就需要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

三、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存在问题的建议

(一)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综合素质评价的终极目标

现代教育理论及心理学指出:人的智能发展是多元化的,知识的获取是通过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形成的。基于这一理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从不同的层面与侧面来看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在不同领域存在的优点与长处。

(二)制定综合评价管理制度

综合评价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保证这项工作有意义、有实效开展的保证。学生对学生“成长记录册”的添写要能反映学生客观的成长过程,并以些作为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依据。

(三)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综合素质评价应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在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所达到的综合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 谷智心.浅谈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J]. 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2(4)

小学生综合素质论文篇2

[关健词]自主、协作、信息素养、研究性学习、大综合、大综合素质、信息技术实验班、多功能网络教室、超文本、超文本资源库、学科式综合性课件、问题式综合性课件、主线式综合性课件

一.案例--《渭城曲》信息技术实验班教学过程

1、教师导读

设置教学重点、难点、目标,提出学习任务、学习问题,指导分组,提供部分网站、网址、文本。以一组为例:

王喆、王皕:落实"浥"、"进"的音、义;查王维其它的作品及赏析、评论。

颜力、傅倩雯:查王维的生平及边塞诗派、田园派;查柳的有关生物知识。

严倩、叶好秋:查王维的画及《阳关三叠》音乐;查"阳关"、"渭城"的历史、地理方面的相关知识。

学生自主学习,分头找资源(从网上、光盘上、词典等文本上),设计相应的测试试题,制成个人网页。

2、相互交流、讨论(不能够解决的问题留在记事本上,求助老师、专家、网友或作为研究性课题留待日后解决)。同时,反馈、完善,提出新的问题,提供新的文本、电子资源。

3、以网页形式建立以《渭城曲》为主线的综合性资源库课案课件-超文本。包括课文导读、有关资料、自主测试、拓展学习、大综合、研究性课题、电子路径七大块。

4、资源放入相应的知识结构图中,构建语文资源库及王维资源库、边塞派资源库等。

二.信息技术实验班的学习特点和办学意图

上述《渭城曲》的网络教学过程,是我校开设信息技术实验班的一次教学活动实录。

《渭城曲》的教学过程,体现了信息技术实验班学习的五个特点:

1、自主的学习;协作的学习;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电脑为工具开展交互式的学习

3、提出问题,搜寻材料,解决问题,开展研究性的学习;

4、注意各学科知识的整合。

通过以上五种途径,培养学生的五大素质:

1、自主能力;

2、协作能力;

3、信息素养;

4、研究能力;

5、综合素质。

这正是我校举办信息技术实验班的意图。

三、信息技术实验班开办的必要性

1、e时代的到来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网络素养。

21世纪是信息化、网络化时代。面对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素养的培养正在引起世界各国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并逐渐加入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目标与评价体系之中,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2、高考大综合的方向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大综合素质。

高考已经开展了"理化生"、"史地政"小综合的考试,正在向大综合的方向发展。"大综合"的理念,与技术、知识和通讯的大爆炸相适应,一场学习的革命也是一场考试的革命。一个人不可能也没必要把每一个学科的知识系统地基、详尽地学习掌握。人们更多的是以问题或课题为主线,运用相关的知识理论综合的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学习的革命》告诉我们,终身学习成为必要。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又是终身学习的必要方式,也是终身学习的重要内容。

四.信息技术实验班理论依据

1、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本质上的区别,集中体现在学与教的转变上: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以课本为纲,进行自主学习,课本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内容;师生充分互动,成为学习的合作者,媒体的作用由教师传授知识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创建情景、协作学习、会话交流的认知工具。

2、依据实验心理学家特瑞赤拉(Treicher)做过的两个著名心理实验。

根据这两个实验,教学应该尽量大限度的让学生通过视觉的学习,获取更多的信息;通过讨论交流,获得最持久的记忆效果。

3、人们偏爱的学习方式主要有三种,教学应同时满足多种学生的要求,最大限度减少学习方式偏差对学习效率的负影响。

五。实验班的构建

包括学生、老师、学习空间、课程四个方面。

1、学生的构建

96人,分成2个班,每班8个小组,每小组6人,每人一部电脑,以圆桌式围坐,以利相互讨论,协作学习。

信息技术实验班学生的构建,充分考虑到自主、协作。学生自愿报名,自愿参加电脑夏令营活动。本身就是对学生研究性学习、大综合素质、信息素养的检验和培养。

2、老师的构建

先在全校开展有关网络知识的讲座,学习有关理论,介绍学校信息技术实验班的构想。再由老师自愿报名,组成教师网络兴趣小组,开展进一步的培训学习。

老师的组成,我们同样注意到了信息素养这一点,特别强调了反主导式、反填鸭式教学,提倡自主式、协作式、研究式、大综合式的学习,从而保证实验班在新的教学环境中学习。

3、学习空间的构建

信息技术实验班的主要教学都在多功能网络教室。

配备具有现代意义的多功能网络教室(附图),将液晶投影仪、实物展台、VCD等设备制作成多媒体小车,两间教室共用,教室的功能将由纯网络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功能网络教室转化。在教室中设置图书角(文本、电子图书),教室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布局:6人一小组,一人一部电脑,一小组围成一个圆,总共有8张圆桌坐48人,学生不再统一面向黑板。这种布局具有跨时间、空间的意义,便于学生小组讨论、协作学习,学生将真正体验到以"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为主、交互式学习(网络画板、联机讨论、电子邮件)为辅的学习乐趣。

4、课程构建

㈠信息技术实验班的课程由校本教材、课外活动两部分组成。校本教材的建立是课程构建的重点。

我校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材由传统的文本教材和全新的电子校本教材组成。在信息技术实验班的初期,决不排斥传统的文本教材,而且保持与文本教材即课本的对应。

㈡电子校本教材,利用网络更快更好地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用计算机作为认知和加工信息的工具,以网页的形式将信息组织和管理制作成超文本(文本和图形、图像、声音等其他媒体信息)。主要由电子教材、课程资源库两部分组成。

①网络环境下的电子教材,包含教学多媒体素材如文本、影像、图片、课件、录音等、网络资源表、自制视频库、优秀的学生作品、学生自建资源库等内容。

②课程资源库,是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材的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资源库(含课件库)包括学科式、问题式两种课件资源:A课程资源库要求以单科为主线,其余学科为发散点或支撑点共同组成学科式综合性课件;B以研究问题为主线相关学科为发散点或支撑点共同组成问题式综合性课件。以上两种合称为主线式综合性课件。所有资源(含课件)以网状结构互相关联。另外,还有各学科的知识结构图(即知识结构树)。

换个角度说,课程资源库由教师电子教案、学生超文本资源库两部分组成,我们可以分别称之为教件、学件。

同样,其他学科的知识树由相应学科的教师指导构建。值得提醒的是,这些学科的知识树与学科式综合性课件、问题式综合性课件三方面组成一个丰富的资源库----超文本资源库,以网络的形式提供给学生,较之传统的知识树、资料、笔记,何止天壤之别。这是网络的优势,这一切将极大的改变学生的素质,特别是自主能力、协作能力、研究能力、综合素质、信息素养。

六.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5大素质

1、教师的备课决定了学生素质的培养

教师备课,要求各学科组织信息化教学资源库。每个学习单元至少安排两种信息源,教案由信息源和知识结构图组成,按搜索流程图编写;信息技术实验班采取集体备课制,目的是打通各学科知识间的界限。主线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写出知识结构图,标明知识要点及难点,同时制定大综合的内容,指出与其它学科的关系,让学生用各学科的知识帮助解决。

这种备课方式,决定了学生要开展自主学习、大综合的学习,必然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综合能力。

2、学习过程必然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素质

由于信息技术实验班的班级构建及教学与普通班不同,每一个学生都是带着任务和兴趣进行自主、自立的学习,每个学生都很专注,除讨论外他们需要安静的环境,长此以往将在课堂上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组织纪律性自然得到了加强。因而,学生的自主能力得到培养。

信息技术实验班的学生在学习Word、PowerPoint、电脑美术、电脑音乐、收发e-mail、网上浏览、网上查询资料、网上讨论、制作网页、参加读书活动、写读书心得并做成网页等等的学习活动中,信息素养得到了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增强,拓宽知识面,思维方式更加开阔,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尽情发挥,处理问题更有条理、有目的。可见,学生的信息素养、多种能力得到培养。

由于整合课网页的学习和制作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知识,特别是音乐、美术在其它学科中的应用,使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审美层次提高。这是学生信息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给学生布置任务、提供资源素材和资源路径;随着学生知识与能力的不断增长,学生资源库中的材料将要求学生在网上或在其它地方自己搜寻完成,而教师只提供方法,不再提供材料,课程资源库特别是超文本资源库的建立工作将全部由学生自己完成或由小组协作完成。这一切必然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协作能力、信息素养、研究能力、综合能力这五方面的素质。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资源库(课件库),课程资源库要求以单科为主线,其余学科为发散点或支撑点共同组成综合性课件。各学科每月至少完成一次综合课、安排综合课的公布以及对综合课的评价,让每一个学习小组在评价其它小组工作的过程中全面掌握资源库中的知识,落实"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核心思想,落实信息化、大综合的思想。

信息技术教育是未来5至10年内逐步推广的先进的教改方向,是不可逆转的教育发展潮流。

总之,我们的信息技术实验班对传统教育的观念、手段、形式和内容都提出了最富冲击的挑战,我们的实验将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协作能力、研究能力、综合素质、信息素养5大方面的素质,切实实施素质教育,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

[参考文献]

①③.[美国]珍妮特.沃斯,[新西兰]戈登.德莱顿《学习的革命》,上海三联书店,1998

小学生综合素质论文篇3

[关健词] 自主、协作、信息素养、研究性学习、大综合、大综合素质、信息技术实验班、多功能网络教室、超文本、超文本资源库、学科式综合性课件、问题式综合性课件、主线式综合性课件

一.案例--《渭城曲》信息技术实验班教学过程

1、 教师导读

设置教学重点、难点、目标,提出学习任务、学习问题,指导分组,提供部分网站、网址、文本。以一组为例:

王喆、王 皕:落实"浥"、"进"的音、义;查王维其它的作品及赏析、评论。

颜力、傅倩雯:查王维的生平及边塞诗派、田园派;查柳的有关生物知识。

严倩、叶好秋:查王维的画及《阳关三叠》音乐;查"阳关"、"渭城"的历史、地理方面的相关知识。

学生自主学习,分头找资源(从网上、光盘上、词典等文本上),设计相应的测试试题,制成个人网页。

2、相互交流、讨论(不能够解决的问题留在记事本上,求助老师、专家、网友或作为研究性课题留待日后解决)。同时,反馈、完善,提出新的问题,提供新的文本、电子资源。

3、以网页形式建立以《渭城曲》为主线的综合性资源库课案课件-超文本。包括课文导读、有关资料、自主测试、拓展学习、大综合、研究性课题、电子路径七大块。

4、资源放入相应的知识结构图中,构建语文资源库及王维资源库、边塞派资源库等。

二.信息技术实验班的学习特点和办学意图

上述《渭城曲》的网络教学过程,是我校开设信息技术实验班的一次教学活动实录。

《渭城曲》的教学过程,体现了信息技术实验班学习的五个特点:

1、自主的学习;协作的学习;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电脑为工具开展交互式的学习

3、提出问题,搜寻材料,解决问题,开展研究性的学习;

4、注意各学科知识的整合。

通过以上五种途径,培养学生的五大素质:

1、自主能力;

2、协作能力;

3、信息素养;

4、研究能力;

5、综合素质。

这正是我校举办信息技术实验班的意图。

转贴于 三、信息技术实验班开办的必要性

1、e时代的到来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网络素养。

21世纪是信息化、网络化时代。面对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素养的培养正在引起世界各国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并逐渐加入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目标与评价体系之中,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2、高考大综合的方向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大综合素质。

高考已经开展了"理化生"、"史地政"小综合的考试,正在向大综合的方向发展。"大综合"的理念,与技术、知识和通讯的大爆炸相适应,一场学习的革命也是一场考试的革命。一个人不可能也没必要把每一个学科的知识系统地基、详尽地学习掌握。人们更多的是以问题或课题为主线,运用相关的知识理论综合的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学习的革命》告诉我们,终身学习成为必要。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又是终身学习的必要方式,也是终身学习的重要内容。

四.信息技术实验班理论依据

1、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本质上的区别,集中体现在学与教的转变上: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以课本为纲,进行自主学习,课本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内容; 师生充分互动,成为学习的合作者,媒体的作用由教师传授知识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创建情景、协作学习、会话交流的认知工具。

2、依据实验心理学家特瑞赤拉(Treicher)做过的两个著名心理实验。

根据这两个实验,教学应该尽量大限度的让学生通过视觉的学习,获取更多的信息;通过讨论交流,获得最持久的记忆效果。

3、人们偏爱的学习方式主要有三种,教学应同时满足多种学生的要求,最大限度减少学习方式偏差对学习效率的负影响。

五。实验班的构建

包括学生、老师、学习空间、课程四个方面。

1、学生的构建

96人,分成2个班,每班8个小组,每小组6人,每人一部电脑,以圆桌式围坐,以利相互讨论,协作学习。

信息技术实验班学生的构建,充分考虑到自主、协作。学生自愿报名,自愿参加电脑夏令营活动。本身就是对学生研究性学习、大综合素质、信息素养的检验和培养。

2、老师的构建

先在全校开展有关网络知识的讲座,学习有关理论,介绍学校信息技术实验班的构想。再由老师自愿报名,组成教师网络兴趣小组,开展进一步的培训学习。

老师的组成,我们同样注意到了信息素养这一点,特别强调了反主导式、反填鸭式教学,提倡自主式、协作式、研究式、大综合式的学习,从而保证实验班在新的教学环境中学习。

3、学习空间的构建

信息技术实验班的主要教学都在多功能网络教室。

配备具有现代意义的多功能网络教室(附图),将液晶投影仪、实物展台、VCD等设备制作成多媒体小车,两间教室共用,教室的功能将由纯网络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功能网络教室转化。在教室中设置图书角(文本、电子图书),教室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布局:6人一小组,一人一部电脑,一小组围成一个圆,总共有8张圆桌坐48人,学生不再统一面向黑板。这种布局具有跨时间、空间的意义,便于学生小组讨论、协作学习,学生将真正体验到以"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为主、交互式学习(网络画板、联机讨论、电子邮件)为辅的学习乐趣。

4、课程构建

㈠信息技术实验班的课程由校本教材、课外活动两部分组成。校本教材的建立是课程构建的重点。

我校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材由传统的文本教材和全新的电子校本教材组成。在信息技术实验班的初期,决不排斥传统的文本教材,而且保持与文本教材即课本的对应。

㈡电子校本教材,利用网络更快更好地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用计算机作为认知和加工信息的工具,以网页的形式将信息组织和管理制作成超文本(文本和图形、图像、声音等其他媒体信息)。主要由电子教材、课程资源库两部分组成。

①网络环境下的电子教材,包含教学多媒体素材如文本、影像、图片、课件、录音等、网络资源表、自制视频库、优秀的学生作品、学生自建资源库等内容。

②课程资源库,是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材的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资源库(含课件库)包括学科式、问题式两种课件资源:A课程资源库要求以单科为主线,其余学科为发散点或支撑点共同组成学科式综合性课件;B以研究问题为主线相关学科为发散点或支撑点共同组成问题式综合性课件。以上两种合称为主线式综合性课件。所有资源(含课件)以网状结构互相关联。另外,还有各学科的知识结构图(即知识结构树)。

换个角度说,课程资源库由教师电子教案、学生超文本资源库两部分组成,我们可以分别称之为教件、学件。

同样,其他学科的知识树由相应学科的教师指导构建。值得提醒的是,这些学科的知识树与学科式综合性课件、问题式综合性课件三方面组成一个丰富的资源库----超文本资源库,以网络的形式提供给学生,较之传统的知识树、资料、笔记,何止天壤之别。这是网络的优势,这一切将极大的改变学生的素质,特别是自主能力、协作能力、研究能力、综合素质、信息素养。

六.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5大素质

1、教师的备课决定了学生素质的培养

教师备课,要求各学科组织信息化教学资源库。每个学习单元至少安排两种信息源,教案由信息源和知识结构图组成,按搜索流程图编写;信息技术实验班采取集体备课制,目的是打通各学科知识间的界限。主线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写出知识结构图,标明知识要点及难点,同时制定大综合的内容,指出与其它学科的关系,让学生用各学科的知识帮助解决。

这种备课方式,决定了学生要开展自主学习、大综合的学习,必然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综合能力。

2、学习过程必然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素质

由于信息技术实验班的班级构建及教学与普通班不同,每一个学生都是带着任务和兴趣进行自主、自立的学习,每个学生都很专注,除讨论外他们需要安静的环境,长此以往将在课堂上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组织纪律性自然得到了加强。因而,学生的自主能力得到培养。

信息技术实验班的学生在学习Word、PowerPoint、电脑美术、电脑音乐、收发e-mail、网上浏览、网上查询资料、网上讨论、制作网页、参加读书活动、写读书心得并做成网页等等的学习活动中,信息素养得到了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增强,拓宽知识面,思维方式更加开阔,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尽情发挥,处理问题更有条理、有目的。可见,学生的信息素养、多种能力得到培养。

由于整合课网页的学习和制作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知识,特别是音乐、美术在其它学科中的应用,使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审美层次提高。这是学生信息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给学生布置任务、提供资源素材和资源路径;随着学生知识与能力的不断增长,学生资源库中的材料将要求学生在网上或在其它地方自己搜寻完成,而教师只提供方法,不再提供材料,课程资源库特别是超文本资源库的建立工作将全部由学生自己完成或由小组协作完成。这一切必然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协作能力、信息素养、研究能力、综合能力这五方面的素质。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资源库(课件库),课程资源库要求以单科为主线,其余学科为发散点或支撑点共同组成综合性课件。各学科每月至少完成一次综合课、安排综合课的公布以及对综合课的评价,让每一个学习小组在评价其它小组工作的过程中全面掌握资源库中的知识,落实"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核心思想,落实信息化、大综合的思想。

信息技术教育是未来5至10年内逐步推广的先进的教改方向,是不可逆转的教育发展潮流。

总之,我们的信息技术实验班对传统教育的观念、手段、形式和内容都提出了最富冲击的挑战,我们的实验将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协作能力、研究能力、综合素质、信息素养5大方面的素质,切实实施素质教育,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

[参考文献]

小学生综合素质论文篇4

Chao Ke; Zhao Lijia

(Management College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uhhot 010051,China)

摘要: 本文在D-S证据理论和模糊综合评价理论的基础上,利用D-S证据理论合成方法建立评价模型,把静态的评价模型转化为动态的评价模型,引入权重设计的综合评价进行区分,然后对评价集和和评判矩阵进行证据合成,得到的结果更能客观实际的反映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

Abstract: 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D-S evidence theory and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heory, we use of D-S theory of evidence synthesis to construct evaluation model,transfer the statice valuation model into a dynamic evaluation model, introduce weight design of the integrated evaluation to distinct,then synthesize the evaluation sets and evaluation matrix. Taken the above measures, the results can reflect reality of the overall quality ofuniversity teachers more objectively.

关键词:高校教师 模糊数学 D-S证据理论 综合素质评价

Key words: college teachers;fuzzy mathematics;D-S evidence theory;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1-0247-02

0引言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知识时代,高等教育已经取得巨大发展,并且规模急剧扩大。为更多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高等院校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而高校教师素质评价尤其是综合素质的评价还显得比较薄弱,这一现实问题已成为影响当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教育的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的一个“瓶颈”。

1理论基础

1.1 D-S证据理论证据理论是由Dempster于1967年首先提出,由他的学生shafer于1976年进一步发展起来的处理不确定信息的证据理论,也称为Dempster/Shafer 证据理论(D-S证据理论)。[3] [4]

D-S证据理论合成法则如下:

设Bel1和Bel2是同一识别框架?专上的两个信度函数,m1和m2分别是其对应的基本可信度分配,m1和m2的焦元(若A?哿?专且m(A)?酆0,则称为A焦元)分别为A1,A2,A3…An和B1,B2…Bl,设:■

那么,由下式定义的函数m:2[0,1]是基本可信度分配

m(?椎)=0…………………………………………A=?椎

m(A)=■……………A=?椎

其中,记作K=■。

1.2 模糊综合评价理论模糊综合评价是指对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做出全面评价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多因素决策方法,其特点是评价结果不是绝对地肯定或否定,而是以一个模糊集合来表示。传统评价与模糊评价的主要区别在于:传统的评价方法是建立在均点集合论的二值逻辑基础上的,它规定一个元素X与一个集合A之间的关系只能是属于这个集合或不属于这个集合,即是与否的关系。元素X与集合A之间的绝对隶属关系通常用特征函数XA(x)表示,即XA(x)=1x?缀A1x■A

模糊数学将普通集合的特征函数值域,扩展为模糊集合的隶属函数的值域[0,1],即将二值逻辑扩展为模糊逻辑,这样就能克服用传统评价方法评价模糊事物存在的缺陷。

模糊评价方法与步骤如下:①确定影响因素集:A={x1,x2,…xn},n为目标函数;②建立权重系数集:G={g1,g2,…gn},■gi=1(0≤gi≤1);③建立评价集:Z={y1,y2,…,yn};n为评价数;④建立一个方案对评价目标的模糊转换评价矩阵:

R=R1R2…Ri…Rn=r11r12…r1j…r1mr21r22…r2j…r2m… ……ri1ri2…rij…rim… ……rn1rn2 … rnj …rnm

⑤综合评判。这样,由(A,G,Z)构成了一个模糊综合评判数学模型。此时,若输入一个权重分配B=(b1,b2,…,bn)?缀F(U),就可以得到一个综合评判:

Z=(y1,y2,…,ym)=B・R=(b1,b2,b3,…,bn)・r11r12…r1j…r1mr21r22…r2j…r2m… ……ri1ri2…rij…rim… ……rn1rn2 … rnj …rnm

其中yj=■birj,j=1,2,…,r。对Z要进行归一化处理,使:■yi=1为评判结果。最后将评判集X与评判矩阵Z进行合成运算,得到最后的评价值U,U=X・ZT。[5][6][7]

2高校教师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证研究

2.1 A大学教师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A校在教师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所设置的评价指标或因素,均是对高校教师综合素质有重大影响的,并能充分体现高校教师差异性的定性与定量条件。本文的指标体系由两级指标构成,每个指标可再划分为多个层次。一级指标包括四个方面: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教学能力素质。(二级指标根据实际情况确定)。[8]

2.2 模糊集下A校教师综合素质评价D-S证据理论模型的构建

2.2.1 确定相关的评价样本矩阵,进行模糊矩阵的运算得到其评价结果。

2.2.2 针对各指标体系,综合专家对各项评价指标因素相对重要性的判断,进行D-S证据合成,得到最终的评价结果。①评价等级分别为:优秀、良好、中等、一般、差评,按照10分制打分,把成绩转化为小数的表示方法;②计算模糊综合评价矩阵Z,然后将评判得分集X与评判矩阵Z进行D-S证据合成,得到最终的综合评价值U。[9]

2.3 A校例证――D-S证据理论模型以A高校管理学院2010年优秀教师的综合素质评价评定为例,采用全院先民主选举,学生代表和教师代表各3名,加上4名院领导,组成10人的评定小组。评定小组成员逐一对被评教师进行等级评定,综合评价结束后再汇总。A校管理学院教师2010年度的评定情况如表1。

首先,利用模糊评价集计算A校管理学院某被评价教师2010年的综合成绩。

先计算Z4:Z′4=B4×R4=■■■■■■・6310082000730009100082000

=[7.8652.0020.1430.0000.000]

所以,归一化处理后有,Z4=[0.7860.2000.0140.0000.000]

同理,计算得到,Z1=[0.7100.2450.0450.0000.000]

Z2=[0.8130.1750.0130.0000.000]

Z3=[0.7670.1670.0670.0000.000]

则有

Z=B・R=[0.10 0.40 0.15 0.35]7.100 2.450 0.450 0.000 0.0008.125 1.750 0.125 0.000 0.0007.666 1.667 0.667 0.000 0.0007.863 2.002 0.143 0.000 0.000

=[7.8631.8960.2450.0000.000]

那么,取评分矩阵为,X=[97531](即为表1中二级指标对应得分区间的均值),则有:U=X・ZT=85.264。

再利用D-S证据理论对被评价教师的成绩进行证据合成的综合评定。把上文的被评价教师假定为,把教师的成绩除以100得到结果为0.8526。最后得到D-S证据理论合成方法进行证据合成的结果:m(?琢)=0.8526 t=?琢0.1474 t≠?琢

3结束语

利用本文的理论基础,建立了对A校教师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综合了多种分析方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的优点,对D-S理论模型进行了例证的论证。

由于在模型计算中,涉及到向量、矩阵、概率甚至集合之间的逻辑运算,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利用专用的数学软件对高校教师教学科研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其结果的公正性更容易得到广大受评者的接受,也体现了该评价模型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唐晓静,张圣梅,徐小君.教师综合素质评价模型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4,3.

[2]龚江南.层次分析法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应用[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1.

[3]Dempster.A.P. Upper and lower probabilities induced by a multi-valued mapping[J].Annual Math Statistic,1967,8,(4):325―339.

[4]Shafer.G.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Evidence[M]Princeton UP,Princeton UniversityPress,1976:19-63.

[5]张文修等.模糊数学引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1.

[6]热合木江・模糊综合评判在评价教师素质中的应用[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2,1.

[7]陈淑燕,瞿高峰.校教师教学质量的模糊评估方法[J].甘肃教育学院学院(自然科学版),2001,7.

小学生综合素质论文篇5

关键词:模糊评价;素质教育;方法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素质教育就成为改革的推动力。素质教育就是以人类自身的身心素质为对象,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的教育。当前小学素质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在社会方面,人们用考分和升学率衡量学生的素质水平,很大一部分人认为,考分是最靠的素质;在学校方面,有些学校教学设施简陋,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在教师方面,当前小学教师队伍素质还有待提高,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队伍。这些问题,与素质教育的评价不合理有关。笔者尝试用模糊评价的方法和策略解决这些问题。

一、模糊评价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模糊评价是利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受到多个因素影响的事物按照一定的评判标准,给出事物获得某个评语的可能性,是对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做出全面评价的一种多因素决策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首先,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是一种多因素的评价。一个学生的素质或能力体现在许多方面,在对学生评价时,仅考察少数几个方面是难以做到公平、公正的,必须同时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运用模糊数学的原理和方法,要先确立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进而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数学模型,最后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客观评价。例如学校对其学生进行年终考核,就需要了解每个学生这一年中的考勤情况、学习情况、劳动情况、道德品行等,然后再进行综合考虑,给出一个合理的评价结果。

其次,小学素质教育的综合评价是一个模糊评价的问题。除了需要对小学生某一学习内容进行评价外,还需要对小学生不同学习阶段以及平时表现进行评价。因此,小学素质教育更需要根据小学生目前的情况对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效果和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最后,在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模糊评价,一方面有利于推动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对提高国民素质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形成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使素质教育评价有章可循,更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二、模糊评价理论在小学素质教育评价中的运用思路

1.确定评价因素集U

小学生综合素质主要有德育素质(身心健康、集体观念、诚实守信和文明举止)、能力素质(组织能力、实践能力、团结协作和创新能力)和学习成绩(每学期各科的平均成绩)。

2.确定评价因素权重A

小学生素质综合评判时,不同的情况对各因素的侧重点不同,所以对每一个因素要有一个相应的权重。它可由专家评议组评议决定,同时权重分配集必须满足归一性和非负性的条件。可利用层次分析法将人们对复杂系统的思维过程数学化,将人的主观判断为主的定性分析定量化,将各种判断要素之间的差异数值化。我们可以得到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权重。本研究确定的分配权重如下:

一级指标的评价权重值为:A={A1,A2,A3}={德育素质的权重值,能力素质的权重值,学习成绩的权重值}={0.26,0.23,0.51};

二级指标的各项评价权重值为:A1={A11,A12,A13,A14}={身心健康的权重值,集体观念的权重值,诚实守信的权重值,文明举止的权重值}={0.33,0.25,0.22,0.20};A2={A21,A22,A23,A24}={组织能力的权重值,实践能力的权重值,团结协作的权重值,创新能力的权重值}={0.22,0.31,0.18,0.29}。

3.确定评价集W

德育素质、能力素质的得分由教师打评语,本模型设定的评语为优、良、中、较差、差,即评价等级W={w1,w2,w3,w4,w5}={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95,80,70,60,50}。

4.一级评价矩阵

以第一个评价指标德育素质U1为例,设其单因素评级矩阵为R1,即

R1=r1,1 r1,2 r1,3 r1,4 r1,5r2,1 r2,2 r2,3 r2,4 r2,5r3,1 r3,2 r3,3 r3,4 r3,5r4,1 r4,2 r4,3 r4,4 r4,5r5,1 r5,2 r5,3 r5,4 r5,5■

其中ri,j表示第i个评价指标隶属于第j个评价等级的程度,以此类推可得到“能力素质”R2模糊评价矩阵。因为不同评委的权威性及其认识具有差异性,因此除了考虑微课程的指标权重外,还需要综合不同评委的表决权重,此时可采用加权平均分进行计算考虑评价专家组的认识差异,以建立多层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得出最后的综合评价结果。

三、结论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主要用于待确定客观事物的分析与评价,模糊评价应用于小学素质教育作为一种较新的评价模式,将模糊评价方法用于小学素质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通过将小学素质评价体系中的各项指标进行权重确定并求出评价矩阵,最后进行归一量化处理,这样可以客观、全面地获得准确的评价结论。

参考文献:

[1]黄海东.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模糊评价系统[J].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版),2012(4):295-299.

小学生综合素质论文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综合素质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综合素质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思想品德素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等;第二,心理品质素质。让学生从内心喜爱数学,有一种学习数学的内在动机;第三,文化知识素质。学会相应的知识并加以运用,例如能够进行四则运算,可以运用方程解出简单的应用题等。教师要从各个方面着手,提高学生关于学习数学的综合素质。

一、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素养结构

小学生在各方面发展都还不成熟,因此这个阶段是小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同时,如果没有好好引导,也有可能导致小学生养成一些坏的习惯。所以,我认为在这个时期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迫在眉睫。根据我个人实际以及查阅文献的结果,我将着重培养他们以下几方面:上课认真听讲,仔细阅读课本,勤动脑勤动手,独立完成数学作业,拥有一种数学的逻辑思维。

二、提高数学综合素质的意义

如果小学生提高了数学综合素质,那么,不仅在数学成绩上有明显上升,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有所获益。例如,在学习周长的时候,应用于生活实践,学生可以直接拿尺子围着轮子绕一圈看看周长是多少,若尺子不够长,还可以直接测量轮子的直径,计算得出轮子的周长。在买卖找零时,运用数学心算,快速结账等。这是小学数学课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对生活的重要意义。

三、小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培养

根据上述对数学综合素质意义的分析,认识到其重要性。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综合素质呢?我将从以下三个过程进行总结论述:

1.自主性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数学知识使学生充满好奇心,那么,他学习起来就会有强烈的主动性、积极性、愉悦性。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其在数学的天地中愉快探索。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堂课要教授的内容,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别出心裁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例如,用故事引导学生接受新的知识,善于创设问题情境等让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状态,从而乐于学习,形成自主性学习。

2.探究性学习

创设情境法不仅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还能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例如,老师提出一个问题,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看是否能从课本上得到答案,接着让学生勤动脑勤动手,独立思考,老师予以协助,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数学综合素质,例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让学生体验了学习数学的满足感与快乐感。

3.合作性学习

合作性学习是当前教育教学过程中大力推进的素质教育,它不仅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民主关系,还加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与交流,互相讨论,启发数学思维,提高教学效果,从而促使学生数学成绩明显提高。

这只是老师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一方面,作为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我们还要在数学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多变地采用各式各样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在数学课上的综合素质,使其对于数学的学习能够做到运用自如,举一反三,从而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教学效果有效提高,学生成绩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小学生综合素质论文篇7

关键词: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师范院校音乐专业肩负着为中小学培养音乐教育师资的重要任务。音乐专业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学科专业素质,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能力。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中小音乐教育目标和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师范院校的音乐师资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探究如何改变当前音乐专业学生素质现状,培养掌握音乐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音乐教学和科研能力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是当前师范院校音乐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

一、师范院校音乐教育

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而教师则是以音乐为手段,通过审美教育的途径,来促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1.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

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中小学及其他中等学校培养合格的音乐师资。具体要求是:通过教学及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音乐事业的精神,具备适应中小学和其他学校音乐教学需要的理论、知识、能力和素养。

2.音乐教育的地位

音乐教育是整个基础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它“润物细无声”的特点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无法代替的作用。

3.音乐教育的形式

音乐教师是以音乐为手段进行教学的教育工作者。在具备良好师德的前提下,音乐教师在专业方面突出的共性特征是对教育规律和教学方法的掌握,并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因此,音乐教育的从教人员不管其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有多大差别,都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善于运用一切现代教育手段和现代教学方法,通过特定的音乐艺术内容,来激发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完美的人格。

二、当前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素质现状

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中小学音乐教师具备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较强的音乐专业技能,掌握现代音乐教育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的能力,这都要求师范院校专业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当前的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素质状况与社会需求却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学生的文化素质较低

长久以来,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招生和培养模式方面就存在着过分重视专业素质而轻视文化素质的现象。师范院校音乐专业设置的主修课程中,音乐理论和技能课程占据了90%以上的课时,教育教学课程以及其他综合文化课程比重极少,形同虚设。学生入学后,精力也主要放在了演唱、弹奏、舞蹈等专业课程和技能技巧的学习上,对文化课重视程度不够。造成了学生知识结构偏重技能与文化素质偏低的现状。

2.学生的综合素质缺乏

新时期,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应包括专业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其中的专业素质包含着音乐专业理论素质和技能素质,还包含着作为教师必备的音乐教育教学素质和能力。当前的师范院校学生由于知识结构的单一、思想观念上对音乐专业以外的素质和能力的忽视,造成基础素质教育失衡和总体素质的偏低,无法实现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此外,面对社会变革时期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也有待提高,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有待正确的引导。

三、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策略

1.加强和完善教学方法,建立正确的声乐教学观念

声乐教学好比是制造乐器、完善乐器、正确使用乐器的过程。它的难点是:在制造乐器的一瞬间又必须正确使用乐器。教师对于学生发出的声音,在用听觉去进行判断的同时,还要用视觉去观察学生是否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建立起正确的歌唱状态。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在深刻领会共性与个性、整体与局部的基础上,建立一种辩证统一的教学思想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要去伪存真、化繁为简,建立一套既符合生理条件又符合心理规律的教学方法,并且和学生一起对歌唱内部结构规律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探讨,真正解决学生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建立起正确的教学观念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培养创造性思维是艺术创新的重点。素质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含义是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个性发展的核心是创造性。音乐教学是进行创造教育。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学科,在音乐教育中可以运用形象思维法、对比法和创造表现法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下,学生循规蹈矩,不想标新立异,这就反映了学生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教师要弥补学生这方面的缺陷,就要打破学生对老师的迷信,要让他们用质疑的态度、用批评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进而培养创新意识。

3.优化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是到基层学校任教的,目前中小学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对音乐教师的整体要求提高了。所以师范院校音乐在优化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知识面方面要全面展开,在专业技巧课方面,除了要开设必要的技巧训练课外,还要开设相应理论课程。另外,要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选修,减少理论课,加强实践与操作课,开设跨学科课程,加强文化素养课。除传统的选修课外,应增设反映当代音乐发展新领域、新方向的跨学科的边沿科目,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具体情况进行选修,既开拓了专业视野,又具备了多项专业技能,增加了今后进入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就业选择。

总之,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声乐教学改革,最终应落实到教师的素质快速提高上来,作为专业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要转变教学观念,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要坚持以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积极探索声乐教学和培养学生提高综合能力的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手段。在教学中,不但使学生掌握歌唱生理机能、技巧的灵活运用,更要使学生学会心理、心态的调控,不仅是歌唱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更重要的是综合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当今社会快速发展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柳青.对中国音乐史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云梦学刊,2004(3).

小学生综合素质论文篇8

【关键词】小学师资;综合艺术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小学艺术师资培养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艺术教育的主体部分。小学艺术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基点,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特别是小学艺术师资建设的改革与创新,作为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现代社会需要综合艺术素养高的艺术教师。因此,当今的高师院校培养出高素养的综合艺术人才是具有非常重要作用的,尤其是小学艺术教师,传统的培养模式已经滞后于现代社会的需求,目前,全球多数国家的小学艺术师资培养在进行课改,朝着综合性艺术方向发展将成为了当代教育发展中的一种趋势。

一、综合艺术素养人才界定及其特征

综合艺术素养人才是指在其专业领域内有着较深的造诣,又表现艺术多方面的才能和见解,具备丰厚的知识基础和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及内涵的有思想,有创新力的多能型艺术人才。这种人才能够站在本专业的学术前沿探索和创新艺术,对姊妹艺术能科学地吸收与借鉴,从而秉承艺术,发展艺术,而且还来自于其广泛涉猎的其他学科知识,包括文学、历史、哲学甚至数学、物理和化学等。正是由于其对这些知识的综合掌握,进而进行转化、加工和处理,迸发出艺术灵感与思想碰撞的火花,才使艺术得到更好的升华。这类高素养的综合艺术人才应该是我们高师院校培养的重要目标。

综合艺术素养人才的基本特征。

1、多才多艺:表现在艺术上多方面的才能和见解,能够在很多与艺术有关的领域中大显身手。

2、知识综合:一是基础宽厚,知识面广。综合艺术素养人才要基本通晓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或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深的学习和能力培养的基础。二是知识的交融。综合艺术素养人才具有多学科的知识,但这些知识绝非松散而没有联系,而是相互交叉、融合形成新的知识,并成为新的思维方法和综合能力的萌发点,不仅有助于解决本学科、本专业的问题,而且更轻易的有所创造。学科知识能否融合并综合地发挥作用是综合艺术素养人才的重要标志。

3、能力综合:一是能力的综合性。宽厚的基础和多学科知识的交融有利于能力的形成,但又不是各学科能力的简单相加,而是彼此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并在多种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综合能力,在实践中拓宽知识面和形成宽厚的基础,从而为多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提供了条件,也为不同专业知识发挥其综合功能。二是能力的创新性。综合型人才可以通过不同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融合而达到对原来的知识、能力的超越,即能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方法来思考所碰到的问题,提出新的解决办法。这也是人的创造力的迸发,是人的智能的飞跃。

二、小学师资综合艺术素养人才培养的研究意义

1、进行小学师资综合艺术素养人才培养的研究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许多家长迫切要求教育界为其子女提供更优质的小学教育,特别是与国际接轨、突出培养孩子艺术素质和潜能开发的小学艺术教育,同时也是培养小孩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满足家长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是小学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重任,只有建立科学的、适应市场需求的、具有前瞻性的艺术型小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大批急需的应用型、艺术型小学教育师资,才能不断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小学艺术师资的客观需要,才能为社会提供小学教育人才的有力支持,才能进一步促进地方经济、文化、教育的快速发展。

2、进行小学师资综合艺术素养人才培养的研究是目前我国小学全面提升素质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根据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市场经济规律、高等教育规律和用人单位需求,培养高素养的综合艺术人才是高等师范艺术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性问题。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艺术教育新道路,首要问题在于建立科学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它直接制约着高等院校艺术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国内高师院校艺术教育专业多为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艺术型小学教育人才“特色化”发展道路为主。而当今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对小学艺术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应当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小学艺术教育,将艺术与科学和人文知识融合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培养模式,立足当代教育与艺术实践,建构科学可行的高等综合艺术教育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艺术人才培养创新模式。高素养的综合艺术人才,就是通过有关的艺术专业基本理论、艺术专业方法、专业技能的训练.达到多学科融会贯通的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的教育,是一种建立于感性与理性协调发展的人格教育的基础之上,以人的创造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综合艺术素养人才的教育。

三、小学师资综合艺术素养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思路

小学艺术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在整个小学课程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当前各地区小学的实际情况和未来的发展需要,确立小学师资综合艺术素养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主动适应现代社会经济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竞争能力的综合性和研究性的小学艺术师资。采用“综合+特长”课程培养模式。前两年(以本科学习为例)以专业基础必修课学习为主,专业技能学习为辅。在课程设置上注重体现涵盖小学教学各艺术学科的综合性教育为主,同时注重体现艺术学科之间的交叉整合,以适应“以综合性艺术课程为主”的基础教育小学阶段的课程改革需要。后两年着重进行“特长”培养,开设专业方向必修课与选修课,即在综合学习各艺术学科基础性课程的基础上,同时侧重音乐、美术、舞蹈三个主干艺术学科(课程模块)的技能学习,并再此基础上选择一门艺术学科(音乐、美术或舞蹈)作为主攻方向,选修一些与艺术有关的基础课程和人文社会类课程,提升专业发展基础,成为该学科的综合型小学艺术教师。

1、整合课程体系

按照教育部“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注重实践,培养能力”艺术素养人才培养方针。专业特长生的选修课程,应尽量体现综合性教育,同时注重体现学科之间的交叉整合,以适应“以综合课程为主”的基础教育小学阶段的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专业方向选修课是在学生学习学科基础理论课程的基础上,选择一门学科(音乐、美术或舞蹈)作为主攻方向,侧重艺术专业基础教学,为将来成为该学科的综合性艺术教师,逐步发展为综合型艺术教师奠定基础;专业特长选修课程是学生根据自己特长和爱好,选修一些课程,在某个方面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或比较熟练的技能,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和某个方面的工作能力;注重教育实践课程,是培养综合艺术素养人才成长的重要课程,教育实践为综合艺术素养人才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真实环境,综合艺术素养人才在教育实践中提高专业素质,在教育实践中理解艺术教育、研究艺术教育、逐步形成专业化的艺术教育能力和艺术情境。

2、艺术学科交叉学习

艺术学科交叉是指两门以上不同艺术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相互渗透,在遵循科学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过程的证实,形成了更为有效的学科群。学科群的应用过程也就是新学科产生的过程。综合型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既不同于通才教育培养模式,也不同于专才教育培养模式,它是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发展对综合型艺术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而出现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说是通过修读第二学历(学位)或辅修跨学科的其他专业等途径,使本科生获得本专业以外的第二(甚至第三)个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成为能适应跨专业、跨学科工作和研究的综合艺术素养人才。

3、艺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倡导理论艺术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走产学研道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实践环节操作能力,不能仅仅几次演出、画展就能解决什么问题,要系统性的实践,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各种实践强的专业操作能独立完成,多参加观摩演出、画展和讲座等。再就是利用专业教育信息化技术,采取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思维开放。选取教材侧重视野开阔,民主科学,采用国家面向21世纪教材、全国统编教材、规划教材。这样培养的综合艺术素养人才才能与时俱进。

4、整合资源,逐步形成特色的专业学科群

学科群是若干学科间相互渗透、相互支撑,围绕某一共同领域或重大的科研项目紧密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学科群体。学科群的建设与形成有利于发挥学科间的综合优势,并加强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为了克服综合艺素养术人才培养的师资力量薄弱、办学经验不足等局限,学科建设应注重发展相关基础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以科研项目为纽带、以技术渗透为前提,组建跨系、跨学科的学术团队,建设以科研攻关为任务的跨系、跨学科的研究中心,积极引进优秀教育资源、科研资源,整合学校现有资源(如师资、教学条件等),以此为依托,探索以音乐、舞蹈和美术相结合为背景的学科群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科群的师资队伍与学术团队。

5、建立多元化教学质量监控系统

教学质量监控是一个了解教学问题、发现教学问题,并提出纠正预防措施,实施措施并跟踪验证,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教学质量监控是教学检查有效保障与监督课程质量的最重要手段。督导听课、同行听课、学生评价教师课堂效果、教学信息员收集反馈教学信息等多元化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可以保障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并且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6、加强高师队伍建设

当前,一些高师院校师资队伍编配和师资薄弱对培养高素养的综合艺术素养人才还存在一些差距,培养高素养的综合艺术素养人才需要既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又有扎实的实践经验的教师来支撑,因此高师院校要建立一种使用多学科交叉渗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机制,使相近学科的教师能更好地交流合作,以共同立题研究、共谋学科发展方式逐步形成学科群,同时重视教师个体业务水平的提升,开展教研活动,实行帮扶政策,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年轻教师,最终建设一支富有教学经验、高素质、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高师艺术队伍。

四、小学师资综合艺术素养人才培养的实践与反思

1、实践对艺术教育的作用

在小学艺术师资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艺术实践环节,对培养艺术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艺术实践是小学综合艺术素养人才培养计划中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综合性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本专业学生获得个体直接经验的源泉,艺术实践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实际的操作和教学体验,学生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中,将已有的理论知识得到理解、升华,自觉转化为行为,真正成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求的综合型和研究型的小学艺术教师。

2、艺术教育实践的内涵

艺术教育实践的内涵包括:教师艺术专业技能练习,艺术教育见习,艺术教育实习,艺术教育研究。

3、实习学校为综合艺术素养人才实践提供平台

艺术实践离不开学校和相关演出、教育等机构的支持。建立长期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是艺术教育实践课程实施的前提。为此,实习学校帮助艺术学生转化为艺术教师的角度出发,帮助艺术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提供师德素养,发展对学生的爱心和专业献身精神,以树立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使命感。通过见习和实践,能使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能力相结合,提高艺术学科交叉实践和教学能力,把专业实践和高师所学知识加以融合。

结语

综合艺术素养人才培养是时展的需要,尤其是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小学教育提出了新要求。现代小学教育迫切需要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宽广、综合艺术素质高和有一定创新精神和较强艺术实践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当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会面临一些困难,如师资压力、学科整合困难、课程开设可行性等,但相信能克服困难,在实践中摸索,在反思中成长,今天,教育界的同仁们遇上了一个好时代,一个富有挑战又充满机遇的时代,相信高师院校完全有能力培养出一批批高素质、高水平、高学历的精英人才和“一专多能”的综合性人才去开辟新的教育领域、新的世界。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生存中求发展,在发展求繁荣,努力探索和构建综合艺术素养人才的培养,完成时代所赋予我们光荣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关文信.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运行模式初探[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8

[2]王伟廉.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质全的首要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8.8

[3]王瑾.高职教育一专多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6

[4]徐理勤,顾建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运行条件探讨[J],高教探索,2007.2

[5]游洁,刘琼.人文素质在大学生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2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