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旅游信息统计工作总结8篇

时间:2023-02-17 01:41:30

旅游信息统计工作总结

篇1

 

一、旅游业信息化建设的目的

 

旅游业信息化可以减少手工工作方式的失误,满足旅游业发展规模需要。利于促进旅游企业和旅游者双方的理解与沟通。而且,便于旅游企业内部业务部门间、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间的信息交流,强化与远程代办点的联系,也利于企业领导实时了解团队和部门的运营状况,及时发现问题、改善管理和决策科学化水平。

 

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助于企业与顾客之间显得非常重要的信息沟通,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产品;有助于企业进行客户关系管理;有助于企业内部知识和经验得到充分的共享,使企业进行知识管理;有助于旅游企业取得比较准确而详细的市场数据,及时掌握旅游的发展态势和创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重组或优化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流程;利于旅游企业打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开展电子商务、进行营销和进行跨国交流和交易;满足未来旅游业信息化发展趋势的服务。

 

二、国内外旅游企业旅游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研究述评

 

通过文献检索,可以发现旅游企业目前大都已有较系统成熟的管理软件,但是从我国旅游企业信息化的整体状况仍不能令人满意。主要表现在:仍然处于客户关系管理的初级阶段,虽然旅游业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有着迫切愿望和需求。但旅游企业缺乏对旅游信息资源有效的、深层次的加工利用,各自为战,规模效应不能体现,导致信息不畅,资源无法共享等诸多弊病,信息利用往往只停留在表面上,信息资源再开发利用缺位,难以把信息资源高效转化为收入和财富。而且,高层次旅游信息管理的人才也存在巨大缺口。因此,目前,需进一步研究符合中国旅游企业实际情况的技术方法,从技术和系统中寻找应用中走出信息化建设的被动状态。

 

三、旅游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一般技术路线

 

旅游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利用 WEB 服务,通过服务程序实现与 SQLSERVER 数据库和前台的脚本交互,实现异步访问。系统采用 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模式。利用 SQL SERVER 作为后端数据库管理平台,实现保存数据、分析数据的一体化管理。其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开发过程中始终贯彻用户至上理念。第二是系统开发前和开发中以及试用过程中,均需要实地调研。第三是开发需要保持动态调整,不要企图一次性达到最终效果;积极响应客户需求。第四是系统代码需要规范化、标准化,为系统维护、升级提供便利。

 

四、旅游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可行性分析

 

旅游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在理论上肯定是可行的,重要的是将理论设想转化为实践可行的设计。一般而言,旅游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中都可以列出两种方案供客户选择,假设方案一为 C/S 模式,采用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单机多用户平台。优点是系统操作简单,符合员工日常运作习惯,容易上手。缺点是需要在每台机器上安装,维护困难,维护费用较大。方案二为 B/S 模式,通过浏览器进行各种业务服务。优点是使旅游企业和旅客互动更便利,系统操作简单,无须在每台机器上安装系统,管理和维护方面不受地理空间制约。目前来看,方案二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比较高,比较适合旅游企业现阶段信息化发展方向,建议采用方案二的模式。

 

旅游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组织架构需要包括总经理、副总经理、外联部、接待部、计调部、散客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等不同职能部门的功能。其中,系统需要导游工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文化程度、导游语种、籍贯、政治面貌、邮编、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联系电话、旅客编号、预定线路名称、酒店编号、名称、类别、房间数等基本项。由基本项构思 E-R 图需要遵循三原则:确定实体;确定联系;确定属性。

 

五、旅游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结构化设计

 

结构化系统设计(Structured System Design)遵循结构化的思想,分为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包括以下三个要求:动态功能模块化;静态数据结构模型化;系统平台开放化。旅游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总体平台设计采用 B/S 模式。从逻辑上看,应用可分为 3 大类:数据管理、业务处理逻辑和信息表达或表示。

 

六、旅游企业出团信息管理系统实现

 

旅游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主要包括数据库表、用户视图与临时表、线路查询控件;线路组建、景点信息、导游信息、酒店信息输入、用户信息、登录界面的实现;旅客信息模块、人机对话模块、线路信息查询等模块的实现。信息系统的安全架构,需要考虑安全属性、安全策略、系统组成、安全机制以及安全模型等多个方面;系统的开发平台是 SQL Server,安装成功后进入企业管理器建立系统数据库 tourism 以及安装 C#前台开发工具。

 

总之,旅游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和实现需要提供良好的人机对话界面,系统的体系结构可以采用浏览器/服务器的结构, 保证信息的顺畅流通和及时反馈;选用 SQL Server 数据库对旅游企业的基础资源信息库进行安全可靠的管理;系统选择C#做前台开发工具,具有良好的 DBMS 接口条件,支持 ODBC 标准能够保证系统的时效性、操作性、安全性。

篇2

一、旅游业信息化建设的目的

旅游业信息化可以减少手工工作方式的失误,满足旅游业发展规模需要。利于促进旅游企业和旅游者双方的理解与沟通。而且,便于旅游企业内部业务部门间、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间的信息交流,强化与远程代办点的联系,也利于企业领导实时了解团队和部门的运营状况,及时发现问题、改善管理和决策科学化水平。

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助于企业与顾客之间显得非常重要的信息沟通,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产品;有助于企业进行客户关系管理;有助于企业内部知识和经验得到充分的共享,使企业进行知识管理;有助于旅游企业取得比较准确而详细的市场数据,及时掌握旅游的发展态势和创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重组或优化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流程;利于旅游企业打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开展电子商务、进行营销和进行跨国交流和交易;满足未来旅游业信息化发展趋势的服务。

二、国内外旅游企业旅游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研究述评

通过文献检索,可以发现旅游企业目前大都已有较系统成熟的管理软件,但是从我国旅游企业信息化的整体状况仍不能令人满意。主要表现在:仍然处于客户关系管理的初级阶段,虽然旅游业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有着迫切愿望和需求。但旅游企业缺乏对旅游信息资源有效的、深层次的加工利用,各自为战,规模效应不能体现,导致信息不畅,资源无法共享等诸多弊病,信息利用往往只停留在表面上,信息资源再开发利用缺位,难以把信息资源高效转化为收入和财富。而且,高层次旅游信息管理的人才也存在巨大缺口。因此,目前,需进一步研究符合中国旅游企业实际情况的技术方法,从技术和系统中寻找应用中走出信息化建设的被动状态。

三、旅游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一般技术路线

旅游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利用 WEB 服务,通过服务程序实现与 SQLSERVER 数据库和前台的脚本交互,实现异步访问。系统采用 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模式。利用 SQL SERVER 作为后端数据库管理平台,实现保存数据、分析数据的一体化管理。其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开发过程中始终贯彻用户至上理念。第二是系统开发前和开发中以及试用过程中,均需要实地调研。第三是开发需要保持动态调整,不要企图一次性达到最终效果;积极响应客户需求。第四是系统代码需要规范化、标准化,为系统维护、升级提供便利。

四、旅游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可行性分析

旅游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在理论上肯定是可行的,重要的是将理论设想转化为实践可行的设计。一般而言,旅游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中都可以列出两种方案供客户选择,假设方案一为 C/S 模式,采用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单机多用户平台。优点是系统操作简单,符合员工日常运作习惯,容易上手。缺点是需要在每台机器上安装,维护困难,维护费用较大。方案二为 B/S 模式,通过浏览器进行各种业务服务。优点是使旅游企业和旅客互动更便利,系统操作简单,无须在每台机器上安装系统,管理和维护方面不受地理空间制约。目前来看,方案二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比较高,比较适合旅游企业现阶段信息化发展方向,建议采用方案二的模式。

旅游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组织架构需要包括总经理、副总经理、外联部、接待部、计调部、散客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等不同职能部门的功能。其中,系统需要导游工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文化程度、导游语种、籍贯、政治面貌、邮编、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联系电话、旅客编号、预定线路名称、酒店编号、名称、类别、房间数等基本项。由基本项构思 E-R 图需要遵循三原则:确定实体;确定联系;确定属性。

五、旅游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结构化设计

结构化系统设计(Structured System Design)遵循结构化的思想,分为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包括以下三个要求:动态功能模块化;静态数据结构模型化;系统平台开放化。旅游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总体平台设计采用 B/S 模式。从逻辑上看,应用可分为 3 大类:数据管理、业务处理逻辑和信息表达或表示。

六、旅游企业出团信息管理系统实现

旅游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主要包括数据库表、用户视图与临时表、线路查询控件;线路组建、景点信息、导游信息、酒店信息输入、用户信息、登录界面的实现;旅客信息模块、人机对话模块、线路信息查询等模块的实现。信息系统的安全架构,需要考虑安全属性、安全策略、系统组成、安全机制以及安全模型等多个方面;系统的开发平台是 SQL Server,安装成功后进入企业管理器建立系统数据库 tourism 以及安装 C#前台开发工具。

篇3

关键词: 旅游增长 信息技术 信息丰裕系数

一、引言

最近几年信息技术飞速 发展 ,它的发展以及全球信息 网络 的兴起,把全球的 经济 、文化联结在一起,使各行业、产业结构乃至整个社会的管理体系都发生了深刻变化。2007年我国的网民有2.1亿,2008年底数字刷新为2.9亿,同比增长了38%,约是2002年6.5倍。2002年,我国信息产业占GDP的3%,而到2007年信息产业的总收入近5.6万亿元,同比2006年增长了近18%,占同年GDP的22.4%。信息产业部预计2010年我国信息产业的总收入将达到10万亿元。另外,在 中国 ,旅游产业是一个比较新兴的产业,同时也是一个发展十分迅速的产业,尤其是在最近几年,旅游经济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1997年我国旅游总收入3112亿元,到2006年旅游总收入8935亿元,是2005年的1.22倍,2007年我国的旅游总收入首次突破了万亿大关,达到1.09万亿,占同年GDP的4.43%。国家旅游局预计2010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将达12260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相当于GDP的7%。两者发展都很迅猛,同时它们之间也存在深刻的联系。本文着重研究一个社会的信息化程度对本国的旅游增长的影响。

二、信息技术在旅游业方面的应用

信息技术已经深深渗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上世纪80年代初,信息技术中的互联网技术被引入到旅游业,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它除了改善对旅游 企业 的信息管理,更多的是促进了旅游产品的 电子 化交易。我国在2001年开始建设“金旅工程”,其目的也是为了推进信息技术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应用,改善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进一步促进旅游业良性发展。信息技术对旅游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是提升旅游品牌和旅游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它主要应用在以下方面。

1、宏观方面

(1)信息技术的进步改变产业结构。信息技术可以改变产业结构当中的五股作用力,包括客户的议价实力、供应商的实力、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产品的威胁以及与既有厂商间的竞争状态,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平均获利能力。对这五股力的改变,或增强或减少这个产业的吸引力,如图1所示。

信息技术本身作为生产力要素具有广泛的渗透性和增值性,同时对构成生产力的其他要素的效能的发挥又起到“催化剂”和“助推器”的作用。旅游产业具有综合性强、关联度大、涉及面广的特点,将信息技术注入旅游产业可以大大改善旅游产业各相关要素效能的发挥,推动旅游产业结构优化,提高旅游产业运行的效率。旅游产业是信息密集型和信息依托型产业,旅游产业信息化的结果是以更低的成本吸引更多的交易主体进入市场,扩大市场需求,壮大旅游产业;旅游产业的信息化,将极大地提高旅游产业的服务水平、经营水平和管理水平,增强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2)信息技术是重要的杠杆工具,企业可以用来创造竞争优势。对于旅游企业而言,信息技术带来的竞争优势,首先是能降低旅游企业的经营成本和交易成本。其次,信息技术能提高旅游企业的差异化,其关键因素在于旅游企业和产品在客户价值链中的角色。比如旅游企业的电子商务和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等。最后,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竞争范围,增强了企业协调区域性、全国性和全球性活动的能力,使其可以拓展更广阔的地理幅员。

2、微观方面

(1)用于旅游网站的建设。目前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各方面都积极投入旅游信息网站的建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收录在籍的旅游相关网站有7343个,包括综合性网站、官方网站及户外旅游网站,其中不包括县级以下的旅游网站。这些旅游网站成为展示旅游产品、开展旅游宣传促销和提升旅游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2)用于 旅游 企业 的建设。随着旅游规模的不断扩大,旅游企业不同程度地使用 计算 机技术、 网络 技术提高旅游管理水平,降低经营成本,提升企业品牌,积极探索网上咨询、网上预定、网上支付等旅游 电子 商务。目前,安徽省建有网站的旅游企业大约有200多家,占全省旅游企业总数的7%左右,初步形成了一批为游客、企业和政府服务的旅游信息化网络服务系统;有2000家左右旅游企业初步建立办公自动化系统,占全省的旅游企业80%左右,提高了旅游企业的办公效率;100多家旅游企业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有效地提高了统计数据、管理信息的处理、交换、传输及共享的能力。同时部分旅游企业积极筹建旅游电子商务系统,少数旅游企业开展了网上预订业务,成为企业拓展客源,扩大其产品市场份额,实现利润最大化,增加 经济 效益的重要途径。

(3)电子政务用于旅游行业管理和服务。如“金旅工程”和“政府上网工程”以及旅游信息处理中心的建设,导游IC卡管理系统和多媒体技术在机场、车站、高星级饭店的运用,方便了游客和公众的查询等,有效地提高了旅游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

(4)旅游远程 教育 。借助互联网技术和 现代 化通讯技术,开设旅游方面的培训和专业课程等,加快旅游人才队伍的建设。

三、信息技术促进旅游收入增长的模型分析

由上面得知,信息技术对于旅游产业的影响不容小视,旅游的 发展 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发展,没有信息技术的发展就没有经济的增长,同样也没有旅游经济的增长。当今社会,信息要素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信息要素促进内生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正是因为信息要素的重要性,本文从信息要素的量即信息资源丰裕系数的角度来分析信息技术对旅游收入的增长的贡献。信息资源丰裕系数是信息产业的一个方面,同时也代表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程度。信息技术进步的研究始于索洛的《技术进步与总量生产函数》,自此各国经济学家创造和发展了多种技术进步的测量模型,归纳起来有生产函数模型、指标体系模型、投入产出模型等。信息对经济和社发展的作用以及影响力的大小,可以用关于信息化的增长函数的实证分析来研究。 工业 期间的经济增长模型一般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Y=A·K α L β 来表示。

1、建模

为了测度信息技术对旅游的拉动作用,本文采用朱佑平教授提倡的把社会总产品生产函数改为信息化经济增长的函数来进行回归分析,即Y=αI α K β L γ 。这里,信息资源丰裕系数为I,GDP指数为Y,固定资产指数为K,就业指数为L,a、α、β、γ为系数。该模型为研究信息技术对我国旅游增长的作用提供了依据。信息资源丰裕系数简称I值,计算公式为:

I=R 1 +R 2 (1)

篇4

[关键词]服务企业;旅行社;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3)09—0005—06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革命所引发的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具有高度的创新性、广泛的渗透性、神奇的倍增性、普遍的带动性的信息化正使人类社会经历一场迄今为止最为深刻的社会大变革,大大加速了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或网络经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动态演进,已对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同时,随着信息化进程应运而生的网络经济也正以其高效性、实时性、无限时性、无地域性等特点,不断夯实自身的发展基础,扩展自身的经济规模并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经济运行模式和企业运营方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3年1月15日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人,全年新增网民509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42.1%,较2011年底提升3.8个百分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人,达到5.13亿人,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同比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8.3%。而根据iReseareh《2010—2011年中国网络经济研究报告》中统计数据表明,2010年网络经济营收规模为1485.8亿元,同比增长49.9%,电子商务成为网络经济市场份额最大的细分行业。由此可见,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网络经济正以几何级数的增长速度向前发展。

在这种“不创新就灭亡”和“最大的不变是变”的网络经济新环境下,有许多网络行业的新锐公司如携程网等凭借对网络经济下旅游产业的独到理解、雄厚的资金、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技术优势以及富有创新精神的市场运作能力,大举进军旅游市场。这些新生的旅游服务商在正确选择切入点并重新定义经营方式后,或蚕食传统市场份额,或做大旅游产业蛋糕,并在很短时间内创造了惊人的发展速度和销售业绩,成为网络经济下传统旅行社的强大产业竞争者。伴随大量潜在进入者不断介入和一些优秀传统旅行社的转型,传统旅行社行业运作方式受到极大的冲击,其行业垄断地位正受到日益严重的挑战。因此,传统旅行社行业如何蜕变和转型以适应当今网络经济的市场生存状况并继续发挥行业作用,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网络经济对传统旅行社业的冲击

究竟什么是网络经济,其本质特征是什么,对传统旅行社将带来哪些冲击?众所周知,互联网在全球的爆炸性增长不仅带来了惊人的革命性变化,更创造了一个崭新的、虚拟而又真实的世界,一个统一的网络国际社会。其神奇性表现为:无差别化,数字化,互联实时化,人本化或智本化,资源共享化,虚拟化,高速化,全球一体化,综合化。网络经济一般来说就是指基于互联网的经济活动,如网络企业、电子商务以及网络投资、网络消费等其他网上经济活动。对此,我国学者给予了很好的诠释。学者杨冰之认为,网络经济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网络经济就是基于互联网、以电子商务为主体的经济形式;广义的网络经济就是由于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所引发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变革而形成的新的经济形态,它是新经济的主力。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乌家培认为,网络经济是信息经济的一个别称或特称。数字经济、比特经济、知识经济、智能经济、后工业经济、新经济等等都是对信息社会经济的不同称谓。这些称谓都是从某一个特定方面来反映这一经济特征的。网络经济就是基于网络尤其是因特网所产生的经济活动的总和。作为一种新经济的网络经济,与以往的传统经济相比,有着受信息网络种种特点的影响而形成的诸多特点:(1)网络经济是全天候运作的经济;(2)网络经济是全球化经济;(3)网络经济是中间层次作用减弱的“直接”经济;(4)网络经济是虚拟经济;(5)网络经济是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经济;(6)网络经济是速度经济;(7)网络经济是创新型经济。

从上世纪末开始,我国的网络经济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随着业界前者不断的努力与探索,在整合国外先进技术与经验的基础之上自主创新,国内网络经济在理念与技术的层面都逐渐地走向成熟并出现了一批发展迅速、前景广阔的网络经济明星企业。在网络经济技术与理念逐渐成熟的影响下,我国也出现了专门从事旅游业务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目前全国旅游网站已接近300家。其中“携程旅游网”、“华夏旅游网”和“旅游资讯网”走在了行业前列,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但是,纵观旅游电子商务市场,却并不多见传统旅行社的身影,尤其是中小旅行社。大多数旅行社所谓的电子商务参与,仅局限于旅游产品的网络广告,这不能不说是旅行社行业的一大遗憾。事实上,不难发现,传统旅行社行业正在受到新兴旅游网络服务供应商的冲击,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传统旅行社业的“暴利”正逐渐变为“薄利”,尤其是中小旅行社受到的影响更大,普遍业绩不甚乐观。网络经济对传统旅行社业的影响表现在如下三大方面:(1)旅行社的咨询功能受到冲击。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电脑网络正在为游客提供越来越多的有关旅游目的地的信息,这些信息具体丰富而且有声有色、图文并茂。相对于旅行社的咨询而言,这样的网上查询还具有信息量大、节俭费用、主动便捷等优点。美国旅行协会2001年的调研显示,70%的使用互联网的旅游者减少了对各地旅游局信息中心的使用量,同样也减少了对航空电话中心的使用量;60%的互联网旅游者减少了对其他旅行预订电话中心的使用量。由此可见,网络减弱了旅行社的咨询功能。(2)传统旅行社的产品组合功能受到影响。在电脑网络中,大量详尽的信息资源可以共享。基于网络技术,旅游者可以在互联网上查询各种自己感兴趣的旅游产品要素信息,并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组合,从而设计适合于自身的旅游消费品。旅行社的信息垄断不复存在,旅游产品生产者的地位发生动摇。(3)旅行社的职能受到挑战。网络的发展使旅行社的职能受到冲击,旅游业中部分航空公司和饭店已经开始运用网络拓展了自身业务范围,建立了自己的主页并提供预订功能。旅游产品供应商和旅游者在网络上进行的这种对话式的交易,跳过旅行社的中介,缩短了价值链。这对于双方来说是一种互惠互利方式,但是削弱了旅行社的职能。另外,专门从事旅游业务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出现,为旅游供应商提供信息平台并其业务,也部分削弱了传统旅行社的职能。

二、网络经济下传统旅行社业SWOT分析

旅游业是对市场信息综合利用率非常高的行业,而作为旅游业枢纽的旅行社更是如此。虽然网络经济对旅行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网络经济环境下旅行社作为供应商和旅游者之间的中介角色并没有改变,网络经济对于旅行社的影响也并不是颠覆性的,传统旅行社完全可以积极应对,将网络作为工具或支撑,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旅行社,进而寻求新的出路。下面将按SWOT分析逻辑对传统旅行社的经营环境与战略选择给予诠释。

(一)SOWT模型相关背景

1.宏观因素:(1)旅行社在产品供应商和旅游者之间的传统地位仍未动摇。(2)旅游网络经济相关网络信息技术逐渐成熟并不断发展。(3)旅游网络经济市场日渐成熟,增长迅速,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开始在互联网上选择旅游产品。(4)市场上已出现的旅游网络服务供应商已开始占据旅行社业的一定市场份额,并具有一定在位优势。(5)我国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发展存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为旅行社参与中创造了政策条件。(6)旅游网络信息平台使原本由旅行社掌握的信息资源不再具有垄断优势。2.中微观因素:(1)传统旅行社业思想观念落后,企业创新意识较差。(2)缺乏发展旅游网络经济所需的高级人才。(3)很大一部分旅行社尤其是中大型旅行社具备开展旅游网络经济的资金与实力。(4)线路设计等专业方面较网络服务提供商更具优势。(5)尚没有参与旅游网络经济的整体思路与方法作为指导。(6)能够提供细致入微的人性化服务。

(二)建立SWOT分析矩阵

1.采用专家评分法确定宏观、中微观各因素的估计强度和估计概率/重要性。

2.计算总优势s、总劣势W、总机会O、总威胁T的力度。根据表1表2所列出的数据可计算总优势、总劣势、总机会、总威胁的力度。这些数值由所有因素强度求和得到并运算如下:

0=3×0.6+2×0.8+2×1:5.4

T=-4×0.8—2×O.8—2×0.8=-6.4

S=3×0.8+2×0.8+1×0.8=4.6

W=-2×0.8—2×0.6—3×1=-5.8

3.构建战略四边形。以总优势强度s,总劣势强度w,总机会强度0和总威胁强度T四个变量各为半轴,构成四半维坐标系。在四半维坐标系的S轴、0轴、w轴、T轴上分别找出计算出的优势力度S、劣势力度w、机会力度0、威胁力度T的对应点s1、W1、O1、T1并依次连成四点即得到战略四边形SOWT,如图1所示。

4.战略类型方位θ的计算。在四半维平面中s、w、O、T四个因素综合结果以战略四边形的重心来确定,根据战略四边形重心坐标所在的象限确定战略类型。要得出SWOT分析的综合结果首先应确定战略四边形O1W1T1S1的重心的方位,根据战略类型方位区分企业战略类型,设θ表示战略类型方位,则tanθ=Y/X,Y为OT轴,为SW轴,其中0≤θ≤2π,这样就可以根据θ的大小选择企业的战略类型,如表3所示。

由评估表计算可得:θ=aretg(o+t/s+w)=arctg(-1/-1.4)≈36.4°∈[0,π/4)

5.战略强度系数p的确定。引入研究战略强度的两个方向的概念,即战略正强度和战略负强度。企业战略正强度u是指企业外部机会与内在优势两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u的值由外部机会0与内在优势S的乘积所得,u=0×S。

企业战略负强度是指企业外部威胁与内在劣势两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V的值由外部威胁与内在劣势的乘积所得,V=T×W。

为判断企业的战略强度,引入战略强度系数p,战略强度系数的大小反映战略类型所应实施的强度,其公式为:

p=u/(u+V)

计算可得:

U=0×S=5.4×4.6=24.84

V=T×W=-5.8×-6.4=37.12

p=U/(U+V)=0.40

6.战略向量的构成和战略选择。综上所述,在SWOT矩阵分析中,通过战略方位θ识别旅行社应采取的战略类型,以战略系数p为模数判断旅行社在当前环境下应采取的战略强度。坐标(p,θ)形成了以θ为方位角,模数为p的战略向量,进而通过战略向量识别和判断网络经济环境下旅行社的战略选择。根据已建立的SWOT矩阵模型及其结果来看,网络经济环境下旅行社的战略类型方位θ=36.4。,可知应采取开拓型战略区的实力型战略(表4);同时战略强度系数p=0.40,小于0.5,应采取的战略强度不宜过大。

(三)建立SWOT分析结论

网络经济环境下旅行社业的SWOT分析表明,旅行社在微观环境方面具有一定的内部优势,并且从大的宏观环境来看也具有可利用的机会。只有将内部优势与外部环境机会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实现较好的战略效果。总之,网络经济环境下旅行社应主要采取结合外部机会与内部优势的OS战略,其重要着眼点之一是迅速开展电子商务,充分享受网络经济及电子商务带来的益处。

三、网络经济下传统旅行社介入电子商务模式

网络经济的发展在对传统旅行社业提出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难得的机遇,网络经济的理念与技术理应成为旅行社业发展的新契机,传统旅行社必须积极投身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并充分分享由此带来的机会收益。为此,按照OS战略的方向并结合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特点提出四种传统旅行社介入电子商务的新模式。

(一)广泛参与模式

广泛参与旅游电子商务是旅行社在网络经济下谋求新的发展模式的先决条件。只有广泛参与旅游电子商务,才有可能利用网络这一先进的技术工具,发挥自身在整个旅游业中的传统长处。目前在这方面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中小型旅行社上。我国旅行社90%以上都是中小型旅行社,这些中小旅行社对于电子商务的应用程度普遍较低。作为旅游产品提供者的企业是旅游业中最重要的信息源,而中小旅行社则是这些信息源的直接收集和整理者。如果广大中小旅行社游离在电子商务边缘,整个旅游电子商务系统就将缺乏丰富、动态的旅游产品信息底层支持,这将大大限制网站信息质量、上网旅游者效用及整个旅游网络经济体系的成长。中小旅行社对网络经济广泛参与模式的具体实施可从以下两个方面人手:

1.引入B-B-C(Business to Business to C us-tomer)的电子商务参与模式。充分发挥政府部门或旅游协会的主导作用,建立区域性的旅行社商业协会网站,即区域内众多中小型旅行社联盟商务平台网站,成立网上旅游交易市场并进一步将这种旅游交易市场建成网上旅行社超市的形式。如图2所示。旅游者通过网络向网络旅游超市提交自己感兴趣的旅游信息,这些旅游信息对于旅游超市中各个旅行社来说都是开放的。各旅行社通过电脑互联网连入网上旅行社超市,可以根据旅游者提供的旅游信息为其量身定做旅游产品并通过网络,旅游者可以根据价格和自己的喜好选择旅行社及其产品。这种B—B—C的电子商务模式对地区来说有利于旅游业的整体宣传,形成规模效应;对于中小旅行社来说,更是可以以较小的成本参与旅游电子商务,并宣传自身的旅游产品,获取更大的市场空间,还鼓励了正当竞争,有利于旅游业整体

2.旅行社和专业电子服务提供商的联盟合作。传统旅游企业与专业电子服务商或者新兴的旅游网站之间的整合与战略联盟是发展趋势之一。专业电子服务商或旅游网站可以充分发挥其处理信息行业前沿而特有的敏感性和高效性,即时为顾客提供全面、详细、准确的旅游服务信息,增强游客对旅行社的认知度和信任感,以便争取更大的客源市场。旅游网络的交互性和开放性,使旅行社能够随时了解顾客的需求、建议和意见,同时为顾客提供人性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满足不同偏好顾客的全方位需求,提高服务质量与水平。这样,旅行社既可以弥补旅游电子商务人才的短缺,充分利用专业从业人员的资源,又可以取得更大的网络市场份额。

(二)品牌塑造模式

传统的大型旅行社由于拥有资金、技术、人才、资源等等各方面的优势,在涉足网络过程中必须注意创建自己的网上品牌。创建自己的网上旅行社将具备双重的优势:在真实市场上具有店面形象、固定生意、一定的销售额与利润;在虚拟市场上与消费者进行直接的沟通,实施网络旅游服务,真正使网络与旅游相互融合。旅行社以熟练的业务技能介入网络,开展电子商务,以网络平台为办公室,进行“虚拟经营”。所谓虚拟经营,就是从事信息加工、传递、从差价盈利转化为信息盈利,适应旅游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需要指出的是,大型旅行社集团的业务一般都会涉及到旅游产品的全部或者绝大部分,因此,塑造大型旅行社自身的网上品牌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网上预定系统作为支撑,将预定系统作为平台逐步发展相关服务,逐步丰富网上信息资源,营造网上旅游品牌。如上海春秋旅行社的网上品牌发展历程就非常具有代表性。早在1994年,上海春秋旅行社就已经率先拥有了功能全面的电脑实时预定系统。由于这种电脑实时预订系统在内部运作中很快显示出了准确、迅速、方便的规模化统一操作的优势,该社因而迅速扩展,网络成员不断增加,逐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商预订系统。2001年初,春秋旅行社将春秋旅游网从简单的信息功能改造成为能够进行旅游电子商务的网站,依靠春秋国际旅行社的产品、品牌、服务等方面的优势,走上一条“信息一访问人流一电子商务一资金一整合发展”的道路,如图3所示。网上品牌同样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大型旅行社参与电子商务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起点应相对较高。但网上旅游品牌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形成的,宜按照从预定系统人手,逐步完善服务,结合专业优势的思路,有计划逐步塑造自身网上旅游品牌。

(三)优势互补模式

网络信息具有直观性、丰富性、交互性、定制性、快捷性等突出优势。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参与旅游电子商务,旅行社所要解决的最终问题都是如何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进一步发挥自身原有优势,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及销售业绩。在将网络技术应用于旅游业,实现网络经济下传统旅行社新发展的探索过程中,研究如何将网络技术的优势与旅行社传统的行业优势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理应作为主线。因此,探寻网络经济下旅行社的发展模式,必须将优势互补作为指导性思想贯穿始终。为此,首先应在旅行社行业内部做好相关网络知识与技术的培训与普及,提高旅行社从业人员对于网络技术的认识以及所需要的技能水平。因为任何旅行社的运作都是通过旅行社从业人员的工作来实现的,提高从业人员相关操作与技术水平,使其了解网络经济特点与优势,进而增强从业人员对网络经济的理解。这是实现网络技术与旅行社优势互补的先决条件。其次,在旅行社网站、预定系统、信息平台的开发与运行过程中,旅行社从业人员应与专业网络开发技术人员密切协作,通过旅行社工作人员丰富的旅游业从业经验发现问题,提出对网络系统的设计要求或改进方案,进而通过专业技术人员根据需求对系统进行完善与改进,实现知识结构与经验结构的互助互补,详见图4。最终,实现网上网下的互补整合,分享网络经济电子商务带来的利益。

(四)强化服务模式

篇5

关键词:旅游卫星账户 旅游业

旅游卫星账户(又称为旅游附属账户或旅游分账户)是由世界旅游组织(wto)、欧盟统计委员会(eurostat)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合作开发的一种新的国际旅游统计标准、统计工具,于2000年3月得到了联合国(un)的正式批准。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迄今为止,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发和正在开发旅游卫星账户。旅游卫星账户的开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编写成本很大,它甚至要求对整个旅游统计体系进行调整。建立旅游卫星账户对发展旅游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有利于发展和完善旅游统计体系

在旅游卫星账户创建之前,世界各国的旅游统计工作都面临几乎相同的问题。例如,有关旅游业的信息是分散的、不完整的和不协调的;各类旅游企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统计时遵循的定义和原则都有所不同;收集旅游信息的过程各国也差异很大。因此各国形成的旅游统计结果不仅在范畴上,而且在精确程度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别。

而建立旅游卫星账户将指导各国完善自己的旅游统计体系(system of tourism statistics, 简称为sts)。WWw.133229.cOm2000年3月,联合国等四方组织共同发布了正式文件《旅游卫星账户:推荐方法框架》,这份文件成为各国编织旅游卫星账户共同遵循的纲领性文件。这份文件的导言明确提出“旅游卫星账户作为一个建立过程,将指导各国发展他们自己的旅游业统计体系,其主要目的是完成旅游卫星账户的编制,可以将此视为这种体系的综合体。”因此,按照这个框架建成的旅游统计体系将遵循统一的概念、定义、分类和记账原则,将包括统一的统计指标体系及统计标准体系。因为这个框架规范旅游业信息的产生、描述和数据生成的方法,并针对现场操作的技术性问题的解决、统计基础设施的创建、结果的设计以及数据导入信息体系设定了统一的原则,所以各国的旅游统计体系就遵从了一致的标准。作为附属账户,旅游卫星账户与基础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相吻合,因此这个旅游统计体系就可以将旅游业和国民经济中其他经济活动对经济的影响进行比较。

正因为旅游卫星账户使各国的旅游统计体系遵从了一致的标准,因此旅游卫星账户就成为了进行国际间对比旅游业经济贡献的一种工具。因为各国旅游卫星账户的表格填制遵从的是旅游业特征产品和旅游业特征活动清单的有关规定,所以它可以提供有关旅游的国际间可比的宏观经济总量,从而在揭示各国旅游业的规模及其经济重要性的基础上,很容易进行相互对比。目前,国际间旅游对经济影响的对比,已在实施旅游卫星账户的国家间进行。表1所列为一些国家旅游卫星账户的主要结果。

创建一个用途广泛的数据库

建立旅游卫星账户重要统计意义之一在于它将创建一个用途广泛的数据库。建立旅游卫星账户的主要目的在于把关于旅游的分散信息集中到一个整合的框架中来,它可以把国民统计体系中来自需求方调查的数据和不同的供给方企业调查数据结合起来,而来自这两方面的数据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数据库。总体而言,旅游卫星账户提供了旅游者消费的详细数据,并显示这些消费是如何由国内供给和进口得以满足的;它还包括关于就业、与其他生产性经济活动的联系和资本形成的数据;还提供旅游业分析需要的基本信息,包括经济数据与非货币信息之间的联系。具体而言,旅游卫星账户展示着旅游业各个方面的信息,比如:旅游消费和收入及其产品细分,按旅游者类型统计的旅游消费和收入,旅游消费和收入按地区的细分情况,总体固定资产构成以及旅游设施的占用情况,旅游的间接影响,旅游对gdp的贡献,旅游就业情况,旅游获得的税收,旅游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以及诸如住宿、交通、旅行社这些重要的旅游企业对旅游总体影响的贡献。因为这个数据库收集了大量旅游业的微观经济数据,所以它对于旅游业的分析、规划以及旅游卫星账户本身的发展,例如地区性旅游卫星账户及时性国家旅游指数的发布,都起到基础性的作用。

旅游卫星账户的众多用途之一就是用于客源营销工作。旅游卫星帐户使用现有数据、家庭调查、旅游者调查(包括日记法和在住宿地点、出入境地点、交通工具和主要旅游地进行的调查)、旅游企业调查、中央银行调查和支出模型等方法来收集关于旅游者的消费信息。这些关于各类旅游者的数据对旅游企业和地方政府的营销工作作用明显。以波兰1995年公布的实验性旅游卫星账户为例,账户中计得的旅游总需求为143.28亿兹罗提。将旅游消费按产品类别进行划分的结果表明,比例最大的是交通服务(占总额的24.5%),其次是住宿服务(16.1%)和餐饮服务(13%)。卫星账户还显示了不同购买群体的重要性。就交通而言,商务旅游者占了绝大部分(占总额的59.2%),其次是外国旅游者(23.2%)、国内旅游者(14.2%)、外国日游者(4%)。把所购买的产品和细分市场结合起来,得到的数据又不一样,这就能够说明不同旅游者群体不同的市场行为。外国旅游者花费的最大部分是交通服务,占其总花费的28.8%,而国内旅游者仅为10.6%。另外,外国旅游者和国内旅游者用于餐饮方面的花费占其总花费的比例相当接近。但住宿服务就大不相同,国内旅游者在住宿方面的花费比外国旅游者低得多,这说明探亲访友仍然是最重要的国内旅游形式。对于外国日游者而言,餐饮和汽油是其花费中比例最高的二项,二者加起来占到花费总额的89.3%。这样,就可以得到两个重要的结论,国内旅游者对于旅游服务部门是一个相对较小的群体,特别是住宿服务;对于入境旅游者,日游者使用旅游服务的程度非常低,其主要目的就是购物。

另外,将旅游卫星帐户中的数据和来自其他资料来源的数据进行对比,就可以引发对一些问题的深入分析,从而帮助制定正确的战略决策。

提供有关旅游的宏观经济总量指标

《旅游卫星账户:推荐方法框架》指出:旅游卫星账户可以提供“被视为一组衡量一个经济体旅游业规模的相对指标:现金境内旅游消费、境内旅游消费(现金和实物)、旅游产业的增加值、旅游业增加值、旅游业国内总产值。”这些经济总量的指标将全面地揭示旅游业的规模及其经济重要性。

分析旅游业对经济的重要性,离不开确定旅游业的宏观经济总量。而旅游卫星帐户的创建涉及到填制十张表。在创建之初,为了测算旅游业的宏观经济效益,就必须至少完成一部分表格的填制。其中表1、表2、表3和表4分别统计了入境旅游消费、国内旅游消费、出境旅游消费和境内旅游消费;表5是旅游产业和其他产业的生产账户;表6是按产品分列的国内供给和境内旅游消费。表6是旅游卫星账户的核心,在其他表格的基础上,通过表6可计算出旅游业增加值、旅游业国内生产构成部分等指标。有了这些经济总量指标,即用基本的货币量表示的概念,宏观的经济分析就有了基础和技术性的关键支持。

以加拿大为例,1994年7月加拿大统计局发布了针对加拿大旅游卫星账户的研究成果(它采用了1988年的数据),它首次显示了旅游业这个综合产业的内部结构,以及构成旅游经济活动的旅游商品和服务;首次揭示了哪些产业是由旅游支持的,哪些对旅游者的依赖性较弱。具体而言:1988年旅游消费总值为303亿加元,大约相当于当年gdp的4%;旅游给各级政府上交37亿加元的商品税;按对经济的贡献,旅游业排在所有行业的第12位;所有的旅游gdp当中,只有75%来自于加拿大旅游部门的企业,另外25%来自旅游者购买的非旅游产品(这就启示,要发展旅游业,旅游部门必须和其他经济部门中的企业展开合作);旅游是一个劳动密集型部门,其劳动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所有产业每份工作平均取得的总增加值为49000加元,而旅游卫星账户显示旅游全职工作取得的增加值为29000加元。旅游卫星账户的研究成果促使当时的新联邦政府将旅游业确定为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关键行业,并将发展旅游的联邦基金增加了5倍;还促成了政府用加拿大旅游委员会(canadian tourism commission,简称为ctc)取代加拿大旅游局(之前,加拿大旅游局是隶属于工业部的一个分支部门)。加拿大旅游委员会成为旅游企业与行业协会、省级政府、中央政府之间重要的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它为促进加拿大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许多国家,人们对旅游业的看法实际上是发生了很大变化的。在中国,旅游业在改革开放以前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被认为是社会服务的一个方面。例如,当时的旅行社这种典型的旅游企业被看作是事业单位,其主要任务是接待,而不是以赢利为目的。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它对于单个企业、地区,甚至整个国家,都成为了重要的收入来源及就业来源,这就要求运用不同的计量方法来考察它对经济的影响和贡献。而旅游卫星账户就提供了这样一个新的统计工具,因此建立旅游卫星账户,揭示旅游业的经济规模和重要性是很有意义的。

深入分析旅游经济各种方法的基础

旅游卫星账户为旅游业统计核算制定了一些必须共同遵守的原则,即所谓的“概念性框架”。这个框架“以一个经济体内旅游所产生的产品需求与其供给之间存在的基本平衡为基础。”它还包括旅游业特征产品清单和旅游业特征活动清单等等。旅游卫星帐户可以成为深入分析旅游经济各种方法的基础。

正如一些学者指出的那样,旅游卫星帐户的缺点之一就是时滞性。其研究结果往往是关于许多年以前的。因此,有些国家就研究能够及时反映旅游业发展的方法。加拿大的国家旅游指数(national tourism indicators,简称nti)就是这种方法。加拿大就是在旅游卫星账户基础上,开发出了一个全国性和地区性的旅游指数系列。国家旅游指数最早是开发用来更加及时地提供加拿大旅游卫星账户一些主要估算数据,其关键概念都是从旅游卫星账户当中来的,目前已做到每年发布四次。旅游卫星账户促进了国家旅游指数的发展,使国家对旅游业进行完全彻底的统计分析和及时监测成为可能。

旅游卫星帐户也为开发地区性旅游卫星帐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旅游卫星账户提供的是关于全国旅游业的数据和信息,对各地区旅游经济政策分析的作用不是十分明显。因此,除全国性的旅游卫星账户之外,政策制定者更感兴趣的将会是各省、地区性旅游卫星账户。事实证明地理特征突出的旅游卫星账户有着明显的价值。省级、地区级旅游卫星账户在旅游卫星帐户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省、地区的旅游花费、gdp和就业,来测算各省地区旅游经济的重要性,其分析结果对和旅游相关的企业、地区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制定旅游战略和政策更有意义。以1996年加拿大地区性旅游卫星账户对安大略省的旅游经济分析为例,安大略省的旅游业的旅游需求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际旅游者,国际旅游者占到旅游需求的38%,这是加拿大各省中最高的比例;旅游增加值占安大略省总国内生产总值的2.1%,就业占4.5%。这两个指标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地区性旅游卫星账户就在全国性账户的基础上,实现了在各地区之间比较旅游经济贡献的可能性,对地区旅游经济决策和发展都能够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篇6

关键词:旅游卫星账户 旅游业

旅游卫星账户(又称为旅游附属账户或旅游分账户)是由世界旅游组织(WTO)、欧盟统计委员会(EUROSTAT)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合作开发的一种新的国际旅游统计标准、统计工具,于2000年3月得到了联合国(UN)的正式批准。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迄今为止,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发和正在开发旅游卫星账户。旅游卫星账户的开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编写成本很大,它甚至要求对整个旅游统计体系进行调整。建立旅游卫星账户对发展旅游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有利于发展和完善旅游统计体系

在旅游卫星账户创建之前,世界各国的旅游统计工作都面临几乎相同的问题。例如,有关旅游业的信息是分散的、不完整的和不协调的;各类旅游企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统计时遵循的定义和原则都有所不同;收集旅游信息的过程各国也差异很大。因此各国形成的旅游统计结果不仅在范畴上,而且在精确程度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别。

而建立旅游卫星账户将指导各国完善自己的旅游统计体系(System of Tourism Statistics, 简称为STS)。2000年3月,联合国等四方组织共同了正式文件《旅游卫星账户:推荐方法框架》,这份文件成为各国编织旅游卫星账户共同遵循的纲领性文件。这份文件的导言明确提出“旅游卫星账户作为一个建立过程,将指导各国发展他们自己的旅游业统计体系,其主要目的是完成旅游卫星账户的编制,可以将此视为这种体系的综合体。”因此,按照这个框架建成的旅游统计体系将遵循统一的概念、定义、分类和记账原则,将包括统一的统计指标体系及统计标准体系。因为这个框架规范旅游业信息的产生、描述和数据生成的方法,并针对现场操作的技术性问题的解决、统计基础设施的创建、结果的设计以及数据导入信息体系设定了统一的原则,所以各国的旅游统计体系就遵从了一致的标准。作为附属账户,旅游卫星账户与基础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相吻合,因此这个旅游统计体系就可以将旅游业和国民经济中其他经济活动对经济的影响进行比较。

正因为旅游卫星账户使各国的旅游统计体系遵从了一致的标准,因此旅游卫星账户就成为了进行国际间对比旅游业经济贡献的一种工具。因为各国旅游卫星账户的表格填制遵从的是旅游业特征产品和旅游业特征活动清单的有关规定,所以它可以提供有关旅游的国际间可比的宏观经济总量,从而在揭示各国旅游业的规模及其经济重要性的基础上,很容易进行相互对比。目前,国际间旅游对经济影响的对比,已在实施旅游卫星账户的国家间进行。表1所列为一些国家旅游卫星账户的主要结果。

创建一个用途广泛的数据库

建立旅游卫星账户重要统计意义之一在于它将创建一个用途广泛的数据库。建立旅游卫星账户的主要目的在于把关于旅游的分散信息集中到一个整合的框架中来,它可以把国民统计体系中来自需求方调查的数据和不同的供给方企业调查数据结合起来,而来自这两方面的数据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数据库。总体而言,旅游卫星账户提供了旅游者消费的详细数据,并显示这些消费是如何由国内供给和进口得以满足的;它还包括关于就业、与其他生产性经济活动的联系和资本形成的数据;还提供旅游业分析需要的基本信息,包括经济数据与非货币信息之间的联系。具体而言,旅游卫星账户展示着旅游业各个方面的信息,比如:旅游消费和收入及其产品细分,按旅游者类型统计的旅游消费和收入,旅游消费和收入按地区的细分情况,总体固定资产构成以及旅游设施的占用情况,旅游的间接影响,旅游对GDP的贡献,旅游就业情况,旅游获得的税收,旅游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以及诸如住宿、交通、旅行社这些重要的旅游企业对旅游总体影响的贡献。因为这个数据库收集了大量旅游业的微观经济数据,所以它对于旅游业的分析、规划以及旅游卫星账户本身的发展,例如地区性旅游卫星账户及时性国家旅游指数的,都起到基础性的作用。

旅游卫星账户的众多用途之一就是用于客源营销工作。旅游卫星帐户使用现有数据、家庭调查、旅游者调查(包括日记法和在住宿地点、出入境地点、交通工具和主要旅游地进行的调查)、旅游企业调查、中央银行调查和支出模型等方法来收集关于旅游者的消费信息。这些关于各类旅游者的数据对旅游企业和地方政府的营销工作作用明显。以波兰1995年公布的实验性旅游卫星账户为例,账户中计得的旅游总需求为143.28亿兹罗提。将旅游消费按产品类别进行划分的结果表明,比例最大的是交通服务(占总额的24.5%),其次是住宿服务(16.1%)和餐饮服务(13%)。卫星账户还显示了不同购买群体的重要性。就交通而言,商务旅游者占了绝大部分(占总额的59.2%),其次是外国旅游者(23.2%)、国内旅游者(14.2%)、外国日游者(4%)。把所购买的产品和细分市场结合起来,得到的数据又不一样,这就能够说明不同旅游者群体不同的市场行为。外国旅游者花费的最大部分是交通服务,占其总花费的28.8%,而国内旅游者仅为10.6%。另外,外国旅游者和国内旅游者用于餐饮方面的花费占其总花费的比例相当接近。但住宿服务就大不相同,国内旅游者在住宿方面的花费比外国旅游者低得多,这说明探亲访友仍然是最重要的国内旅游形式。对于外国日游者而言,餐饮和汽油是其花费中比例最高的二项,二者加起来占到花费总额的89.3%。这样,就可以得到两个重要的结论,国内旅游者对于旅游服务部门是一个相对较小的群体,特别是住宿服务;对于入境旅游者,日游者使用旅游服务的程度非常低,其主要目的就是购物。

另外,将旅游卫星帐户中的数据和来自其他资料来源的数据进 行对比,就可以引发对一些问题的深入分析,从而帮助制定正确的战略决策。

提供有关旅游的宏观经济总量指标

《旅游卫星账户:推荐方法框架》指出:旅游卫星账户可以提供“被视为一组衡量一个经济体旅游业规模的相对指标:现金境内旅游消费、境内旅游消费(现金和实物)、旅游产业的增加值、旅游业增加值、旅游业国内总产值。”这些经济总量的指标将全面地揭示旅游业的规模及其经济重要性。

分析旅游业对经济的重要性,离不开确定旅游业的宏观经济总量。而旅游卫星帐户的创建涉及到填制十张表。在创建之初,为了测算旅游业的宏观经济效益,就必须至少完成一部分表格的填制。其中表1、表2、表3和表4分别统计了入境旅游消费、国内旅游消费、出境旅游消费和境内旅游消费;表5是旅游产业和其他产业的生产账户;表6是按产品分列的国内供给和境内旅游消费。表6是旅游卫星账户的核心,在其他表格的基础上,通过表6可计算出旅游业增加值、旅游业国内生产构成部分等指标。有了这些经济总量指标,即用基本的货币量表示的概念,宏观的经济分析就有了基础和技术性的关键支持。

以加拿大为例,1994年7月加拿大统计局了针对加拿大旅游卫星账户的研究成果(它采用了1988年的数据),它首次显示了旅游业这个综合产业的内部结构,以及构成旅游经济活动的旅游商品和服务;首次揭示了哪些产业是由旅游支持的,哪些对旅游者的依赖性较弱。具体而言:1988年旅游消费总值为303亿加元,大约相当于当年GDP的4%;旅游给各级政府上交37亿加元的商品税;按对经济的贡献,旅游业排在所有行业的第12位;所有的旅游GDP当中,只有75%来自于加拿大旅游部门的企业,另外25%来自旅游者购买的非旅游产品(这就启示,要发展旅游业,旅游部门必须和其他经济部门中的企业展开合作);旅游是一个劳动密集型部门,其劳动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所有产业每份工作平均取得的总增加值为49000加元,而旅游卫星账户显示旅游全职工作取得的增加值为29000加元。旅游卫星账户的研究成果促使当时的新联邦政府将旅游业确定为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关键行业,并将发展旅游的联邦基金增加了5倍;还促成了政府用加拿大旅游委员会(Canadian Tourism Commission,简称为CTC)取代加拿大旅游局(之前,加拿大旅游局是隶属于工业部的一个分支部门)。加拿大旅游委员会成为旅游企业与行业协会、省级政府、中央政府之间重要的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它为促进加拿大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许多国家,人们对旅游业的看法实际上是发生了很大变化的。在中国,旅游业在改革开放以前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被认为是社会服务的一个方面。例如,当时的旅行社这种典型的旅游企业被看作是事业单位,其主要任务是接待,而不是以赢利为目的。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它对于单个企业、地区,甚至整个国家,都成为了重要的收入来源及就业来源,这就要求运用不同的计量方法来考察它对经济的影响和贡献。而旅游卫星账户就提供了这样一个新的统计工具,因此建立旅游卫星账户,揭示旅游业的经济规模和重要性是很有意义的。

深入分析旅游经济各种方法的基础

旅游卫星账户为旅游业统计核算制定了一些必须共同遵守的原则,即所谓的“概念性框架”。这个框架“以一个经济体内旅游所产生的产品需求与其供给之间存在的基本平衡为基础。”它还包括旅游业特征产品清单和旅游业特征活动清单等等。旅游卫星帐户可以成为深入分析旅游经济各种方法的基础。

正如一些学者指出的那样,旅游卫星帐户的缺点之一就是时滞性。其研究结果往往是关于许多年以前的。因此,有些国家就研究能够及时反映旅游业发展的方法。加拿大的国家旅游指数(National Tourism Indicators,简称NTI)就是这种方法。加拿大就是在旅游卫星账户基础上,开发出了一个全国性和地区性的旅游指数系列。国家旅游指数最早是开发用来更加及时地提供加拿大旅游卫星账户一些主要估算数据,其关键概念都是从旅游卫星账户当中来的,目前已做到每年四次。旅游卫星账户促进了国家旅游指数的发展,使国家对旅游业进行完全彻底的统计分析和及时监测成为可能。

旅游卫星帐户也为开发地区性旅游卫星帐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旅游卫星账户提供的是关于全国旅游业的数据和信息,对各地区旅游经济政策分析的作用不是十分明显。因此,除全国性的旅游卫星账户之外,政策制定者更感兴趣的将会是各省、地区性旅游卫星账户。事实证明地理特征突出的旅游卫星账户有着明显的价值。省级、地区级旅游卫星账户在旅游卫星帐户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省、地区的旅游花费、GDP和就业,来测算各省地区旅游经济的重要性,其分析结果对和旅游相关的企业、地区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制定旅游战略和政策更有意义。以1996年加拿大地区性旅游卫星账户对安大略省的旅游经济分析为例,安大略省的旅游业的旅游需求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际旅游者,国际旅游者占到旅游需求的38%,这是加拿大各省中最高的比例;旅游增加值占安大略省总国内生产总值的2.1%,就业占4.5%。这两个指标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地区性旅游卫星账户就在全国性账户的基础上,实现了在各地区之间比较旅游经济贡献的可能性,对地区旅游经济决策和发展都能够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篇7

关键词:GIS 旅游信息系统 最佳路径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c)-0021-02

为了信息化在旅游管理、旅游开发、旅游交通、旅游服务等各方面的推广和应用,构建一套旅游信息服务系统平台,无疑是最具可行性的方式。

1 旅游信息系统主要功能

旅游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功能:

(1)数据收集:数据收集分为原始数据收集和二次信息收集。原始旅游数据可直接从相关资料中获取,记录在某种介质上;二次信息收集指深度挖掘己经存在,并与旅游相关的信息数据。(2)数据存储:旅游信息系统必须存在于某种数据库中,使其具有存储旅游数据的功能,以发挥提供信息、支持决策的作用。在数据存储方面应考虑到存储量、数据格式、存储方式、使用方法、存储时间、安全保密等各种问题。(3)数据加工:旅游信息系统必须对己经收集到的关于旅游方面的信息数据进行某些处理、整合,以便得到更加符合旅游需要的信息,使信息更加适用于旅游业服务人员与游客使用。(4)信息传递:当旅游信息系统规模较大或地理分布较广时,旅游信息的关联、传递就成了系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能。(5)信息提供:旅游信息系统的建立,必须要具备向其服务对象提供旅游信息的手段与机制,通过与用户的接口或界面来实现信息的提供。(6)信息系统的维护与更新:对于具有实时性特点的旅游信息,系统必须及时更新,维护其系统的实时性。

2 总体结构设计

本系统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游客,普通游客希望从旅游信息系统了解到交通、住宿等基本信息,还包括旅游景点的景观、生活以及饮食文化等等信息。所以,对普通游客来说,旅游信息系统实际就是一个旅游信息平台。这个平台的信息的真实性对游客来说是再重要不过的了。但是这些旅游信息的真实性并不能由系统的开发者来确保,而是需要由各旅游相关部门来收集并核实其信息。因此本系统不仅仅需要针对游客的信息模块,还需要有市各旅游部门管理工作的模块。

2.1 游客功能模块设计

对于游客,最希望的是以直观的方式了解到所需要的旅游信息。以地图为载体,把各种旅游信息加载在地图显示上,让一切旅游信息直观的显示在游客眼前,这就是GIS的优势所在。所以游客功能模块所要实现的功能都是基于地图的操作,如图1所示。

2.2 管理者模块设计

对于系统的管理者,不仅仅需要旅游者的功能模块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对旅游信息的管理功能,具体如图2所示。

3 旅游信息系统的实现

在对旅游信息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后,针对市级的旅游资源做应用示例的开发。分别对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和游客这两个不同主体进行了系统的二次开发。对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系统开发采用C/S网络架构,选用VS 2008及ArcGIS Engine9.3软件平台;对游客的系统开发采用的是B/S、C/S混合网络架构,该模块实现了浏览、查询等功能。

3.1 系统主界面

系统根据不同用户的权限具有不同的操作界面和不同的功能。主要分为两级用户: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和系统维护人员。旅游管理者不能对系统进行数据更新、维护等操作;而系统维护人员具有系统的全部功能,可以对系统进行数据维护与更新。旅游信息系统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直观的显示游客所需的信息。其中图形信息是最直观的,通过地图显示住宿、餐饮、娱乐场所、公共设施、景点的分布,以及在地图显示地理位置的同时显示景点的具体信息,包括图片及介绍。

3.2 景点搜索功能的实现

通过本地搜索功能,能搜索到市级内的景点信息。并且把搜索到的景点信息显示在地图上。如要搜索庐山南门的信息,可以在本地搜索里键入关键字“庐山南门”,就会显示庐山南门的信息。具体效果如图3所示。

3.3 旅游路线的优化

目前,旅游路线的选择主要是来自于旅游从业人员制定的旅游线路。游客没有太多的自和决定权,如何实现游客的自主,智能化选择和参考专家功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图是旅游路线优化分析的基础。根据矢量化后的市级旅游地图,选择所有的旅游景点,量测出景点间道路的长度,再根据旅游领域专家知识,景点类型和路线行走的难易程度,给出一定的系数,存放在算法库中,作为旅游路线优化的参考。

本系统是采用贪婪法来实现最佳路径搜索。算法的中心思想是:分步求出最短路径。每一步产生一个到达新目标的最短路径,下一步所能达到的目的顶点通过如下贪婪准则选取:在未产生最短路径的顶点中选择路径最短的目的顶点。Dijkstra算法的计算过程中,需将已经求出的到起点最短路径的点与尚未求出到起点最短路径的点分开,以正确执行迭代。为此将顶点分成两个集合S(求出最短的点)和T。开始S中仅含有起点VS,其他点全在T中,随着求最短路径工作的进行,S中的点逐渐增多,当终点VK,也被纳入S中时,迭代结束。算法的主要思想是:为了便于计算和区分顶点是否进入集合S,给己求出到终点最短路径的点VK赋以标号。这个标号由两部分组成,记为[d(vs,vk),i],其中i为vk到起点最短路径的前点,d(vs,vk)为从起点vs到vk的最短路径,故也称双标号法。

求解从起点VS到终点VK的最短路径算法基本过程如下:

第一步,初始化。(对起始点VS置永久标号,其余结点全部置为临时标号)

(1)VS赋予标号(0,q),置VS于S;

(2)所有其他点DK=,并置于T。

第二步,选取下一个点,对图中所有起点在S中,终点在T中的边eij,计算:d(VS,VK)=min[d(VS,VK)+min(wij)…vi任S,vj任T],并将VK置于S中,同时赋给标号[d(VS,VK),i]。

第三步,若Vt为S则计算结束。Vt的第一个标号给出VS->Vt的最短路长,利用第二个标号反向追踪,可得最短路径;否则,重复第二步。

第二、三步为主要迭代,每次迭代都有一个顶点得到永久标号。该算法最后得到的是实际到各顶点的最短路径。

4 结语

市级旅游信息系统是采用分层管理旅游要素的方式而构建起来的WEB地图。它包括了旅游信息查询、地图操作、旅游线路和公交线路查询等内容。基于GIS的市级旅游信息系统,是实现上述功能的一次尝试。

该系统的主要特点是提供了任意两个景点间的最优路径选择,这是目前市级旅游系统所没有的;能够提供到达景点的多种交通方案,方便游客;同时,提供了地图操作功能,让游客能方便、直观的查询到想要的旅游信息;系统针对游客采用了B/S架构,简化了客户端的成本与维护,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市级地域内相关的旅游信息并作出旅游计划,提高了基于GIS的旅游信息系统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参考文献

[1] 毛志明,余道敏.山区信息化中的若干问题研究.IT论坛:32-34.

[2] 王占全,赵斯思,徐慧.地理信息系统(GIS)开发工程案例精选[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篇8

关键词:动态网站;信息管理; B/S结构;旅游线路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03-0079-02

作者简介:李凯(1980-),男,河南郑州人,硕士,郑州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网络安全、软件开发;鹿艳晶(1983-),女,河南郑州人,硕士,郑州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图像分割、模式识别、CCF会员。

0 引言

当前,我国的旅游电子商务正处于刚刚起步状态,网络旅游新时代的真正到来还有赖于众多要素的改善,但网络旅游的旺盛生命力已开始体现。旅游业对于我国经济的带动是显而易见的,直接相关联的行来有食宿业、运输业、娱乐业等。因此,大力发展旅游业对于拉升地方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旅游网站需求分析

该系统通过分析旅客、旅行社和景点的现实情况,在网站设计中充分考虑3方的共同利益。从旅客角度来看,查看其时间安排、价位和食宿情况等;从旅行社的角度出发,主要通过网站管理各个景点的线路情况、收集旅客的基本资料、景区负责人信息等;各个景点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交通情况、门票价格和风景图片欣赏等。用户都可以通过系统来查询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并且可以订购机票和车票等。

1.1 目标

该网站系统要立足于服务景区、旅行社和旅客3方面的利益,通过人性化的界面设计,以发展旅游界为终级目标。其功能主要体现在:景区的特色风景、交通、当地的民族特色和特产等一系列信息的查询、管理和维护;旅行社对旅客人身安全的保障等;管理人员能够通过网站随时随地进行各项事务的处理操作,对旅客在旅行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及时进行汇总和应答;对各个时间周期内旅客出行的地点和人数进行分析,以便于公司的宣传和准备工作。

旅游网站管理系统的主要使用对象是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公司,其功能是对旅游信息进行和修改,同时加强与游客的交流。本系统的用户十分广泛,对用户的技术要求是:熟悉计算机操作,熟悉Internet相关操作。

1.2 运行环境

硬件最小需求:奔腾3以上CPU,256M以上内存,10G以上剩余硬盘空间。

支持软件:Windows 98 /2000/XP操作系统。

支持环境:IIS 5.1。

数据库: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

开发工具:ASP。

1.3 旅游网站开发的可行性

采用现代计算机信息网站系统,能够有效帮助旅游企业优化旅游服务,使其在行业内处于优势地位,并相对长期地保持这种战略优势。开发本系统的可行性如下:

(1)技术可行性。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电子商务技术和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融合,设计旅游网站系统在技术上已经成熟。在本网站中,前台通过ASP语言实现,后台通过C#语言实现,数据库采用成熟的ACCESS。不仅能够保证其数据的可靠性,而且界面的实现相对容易,易于美化,完全能够满足本系统网站的技术要求。

(2)经济可行性。采用NET编程语言和ACCESS数据库,其成本相对便宜,在前期投入上花费较少,制作相对简单,能够满足中小型旅行社的需求,且投入较少。

1.4 系统功能模型

系统顶层DFD图,如图1所示。

图1主要描述了整个旅游网站系统的数据流,反映用户通过浏览直接进入旅游网站系统进行相关操作的流程。

2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通过对广大旅游爱好者、旅行社和景区的调查分析,迎合大部分消费者的使用需求,采用软件工程对旅游网站系统进行总体分析。

2.1 旅游网站系统总体结构图

当前的网站系统,主要是以模块化进行设计,一方面便于加快网站系统的研发进度,另一方面便于日后的维护和扩展。

通过对系统总体结构的设计分析,能够让用户直观地得到网站的结构,方便用户的操作和使用。

本网站的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2.2 网站结构

本网站采用的是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模式。所有操作服务都存放在Web服务器上,其后台数据存放在后台数据库当中,传输协议使用4.0使用祥解\[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9.

推荐期刊
  • 旅游
    刊号:11-1341/K
    级别:省级期刊
  • 旅游纵览
    刊号:13-1138/K
    级别:部级期刊
  • 时尚旅游
    刊号:11-3424
    级别:部级期刊
  • 海峡旅游
    刊号:35(Q)第0076号
    级别:省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