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营养教育论文8篇

时间:2023-03-23 15:12:24

营养教育论文

营养教育论文篇1

我市某家医院2008年至2010年3月收治的98例糖尿病患者,男51例,女47例;年龄在34~78岁,平均年龄为59岁;其只小于50岁的有12例,50~59岁有40例,60~69岁有36例,70岁以上有10例。本组患者中有34例发生了并发症,其中出现了眼部的变化、血管的病变、肾脏的病变、皮肤的感染等。还有的患者合并了高血压、脑血管疾病、高血脂、冠心病等。

2营养干预方法

2.1合理的控制总的热量以维持标准的体重

糖尿病患者在恢复的期间所摄入总的热量最好是达到或者是维持理想的体重为最佳。降低总的热量能有效的降低体重之后改善患者的血糖值,降低胰岛素的抵抗。通常理想的体重使用简单的公式进行计算,即: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针对糖尿病患者每天能量的供应应该结合患者的提醒、体力活动、病情的恢复情况等进行计算。从而做到个体化的治疗。

2.2要平衡膳食

在中国居民的膳食指南中,平衡膳食是核心,同时还是对糖尿病进行营养治疗的基础。针对糖尿病患者的膳食要多样化,即要营养还要合理。糖尿病患者每天应该均匀的摄入蔬菜、水果、谷薯类、鱼、禽、蛋、乳等食物,不能偏食。在搭配食物方面应该做到:主食以粗细搭配,副食要以荤素搭配;第一,我国膳食中主要是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来源,占总热能的50%~55%,那么糖尿病患者应该减少或者是禁忌单糖以及双糖的摄入量。如若患者比较喜欢吃甜食,应当选食蛋白糖、甜菊糖、糖精等甜食品。第二,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忽略脂肪,应当将体内的饱和脂肪酸控制在10%左右,限制胆固醇的摄入量在300mg/d以下。如若患者的血清三酰甘油的水平升高,其降低的措施主要是包括: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同时还要降低糖类的摄入,增加运动量,禁止饮酒。第三,摄入的蛋白质要适量的选择优质的,主要是以补充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通常,正常人每天所需要的氨基酸量约为1g/(kg•d);若患者的肾脏功能为出现异常情况下可以考虑蛋白质的摄入量不超过0.8g/(kg•d),一旦患者的GFR开始在下降,那么应该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最好是不要超过0.6g/(kg•d)。第四,要丰富糖尿病患者的膳食纤维、无机盐以及维生素的量,患者要戒烟并限制饮酒量;由于膳食纤维能有效的降低血糖并且还能改善葡萄糖的耐量作用,每天所摄入的量为20~30g,同时还要补充B族维生素,其中包括VB12,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神经症状;补充VE能有效的防止微血管发生病变。针对老年的糖尿病患者需要注重钙的补充以便于防止出现骨质疏松。在糖尿病患者治疗和恢复的阶段补充足够的微量元素(锌、铬、锰等)。糖尿病患者在恢复期间尤其要避免饮酒、吸烟,因为饮酒可诱发高脂血症、吸烟可诱发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疾病。第五,患者要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每天最好5~6次,再根据实况适当的加餐(主要是为了稳定病情,特别是在睡觉之前加餐能有效的预防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3结果

本组的98例糖尿病患者在进行干预前后的各项生理指标比较,在干预之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的水平值明显的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的增加。其具有差异性的统计学意义((P<0.05)。

4讨论

饮食营养教育、干预已经越来越被糖尿病患者所接受,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认知水平的提升,糖尿病膳食营养理论只是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更新。不仅能有效的指导患者合理、科学的安排膳食,还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以上的康复情况来看,营养的膳食干预对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甚佳。坚持科学合理的膳食习惯,能明显的降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的水平值,同时还能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值。

营养教育论文篇2

选取2008~2009年入住我院的65例血液透析患者:男34例,女31例,年龄在17至52岁之间。病例资料:高血压肾病17例;慢性肾小球肾炎35例;糖尿病肾病10例;慢性肾盂肾炎3例。透析时间6~28个月,每周2~3次透析。

2研究方法

2.1营养教育方法

营养教育欠首先对选取的65例患者做各方面的调查了解,主要其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方面。然后结合情况对其进行系统的营养健康教育,如:(1)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食谱,参照平衡膳食原则和血透营养治疗原则,[2]蛋白质摄入量1.2g/(kg∙d),能量35kcal,确保必需氨基酸摄入量,优质蛋白占50%以上,适当控制饮食中的脂肪及胆固醇摄入量,每天脂肪总量在50-60克,同时补充足够的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根据尿量和水肿程度调整钾、钠的供应量,补充含钙、铁高的食物,减少磷的摄入量。(2)定时安排集中讲授,主要讲解MHD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并发症等,使患者明白营养摄入的重要性;蛋白质、能量对MHD的重要性,及常见的蛋白质食物来源,及适用于MHD患者的常用食物和不可用的食物。(3)每月安排一次座谈会,引导患者如何指导患者科学进餐。

2.2观察指标

(1)生化指标:血浆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全血血红蛋白(HB)、总胆固醇、甘油三酯(TG)等。

(2)人体测量:患者身高、体重、三头皮褶厚度(TSF)、上臂围(AC)、上臂肌围(MAC)[3]。

2.3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观察指标用X±S表示,营养教育前后的比较用t检验。

3结果

3.165例MHD患者营养教育后,蛋白质摄入不足下降到32例,占49.2%,能量摄入不足下降至35例,占53.9%,营养教育前后蛋白质摄入经X2检验得X2=14.99,P<0.01;营养教育后,能量摄入经X2检验得X2=19.99,P<0.01;有统计学意义。

3.2营养教育前后人体测量指标及血生化指标比较,65例MHD患者在实施营养教育前后的人体测量指标及血生化指标的比较结果

4讨论

营养教育论文篇3

论文摘要:在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下,加强实践性教学,是高职院校需要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课程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一大重点,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模拟实践方法研究,探讨提高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质量的改革。从而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如何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拓展工学结合内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高素质营销人才提出了建议和实施步骤。

一、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与高等职业教育相适应的教学理念缺乏

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是课程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因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实施的困难较多,难度较大等原因,导致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理论课教学时数偏多,实践教学环节和教学时数较少,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只懂理论,不懂实务操作,更不会从事具体的营销实践活动,难以达到让学生既懂理论又会实际操作的效果,致使课程学习达不到教学目的。高职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型实用人才,只有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甚至把教室就设在实训场地,实行一体化教学,工学结合,使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才能有利于使学生迅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

(二)与市场营销学科相适应的实践教学手段缺乏

市场营销是离市场和社会最近的学科之一,随着当今经济全球化和时代知识化、信息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对市场营销的相关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需要大量的市场营销的实战型应用人才,然而在市场营销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手段相对比较缺乏,一些学校在实践教学对时下市场上的市场模拟软件情有独钟,然而影响市场营销的不定性因素很多,其职业能力是很难靠软件的模拟来实现的。

(三)缺乏适应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目前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受传统影响较大,课程教学重知识,轻能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而市场营销职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营销创新能力高低。很多营销手段在别人运用的时候效果明显,而当自己照搬照抄的时候其效果却大打折扣,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在学习别人成功的营销手段的同时,没有创新,市场营销的原理是一致的,但具体的方法手段则必须具有创新。

二、改革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一)明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熟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定位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意见》明确指出: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首先,高等职业教育首先是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种类别;其次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中的一个层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在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属性基础上,市场营销课程教师必须注重市场营销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探索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新途径,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离不开实践,市场营销更是一门实战性很强的学科,更需要实践教学作为支撑。高职院校必须不断探索实践教学的新途径,注重学生市场营销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学生参与市场营销活动一线工作的实践,首先使学生把握市场营销的工作方式与方法,为学生储备今后胜任职业工作的核心本领;其次,通过学生的角色转变,使学生形成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技能的能力,使他们在给定工作任务后,能独立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把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运用到新的实践中去;第三,能够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工作和生活的能力,从而积极应对变化的未来世界。

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市场营销实践活动,构建师生一体的职业能力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在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换。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相对独立地学习,教师从昔日的给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治理者,由于主要的教学目标变成了为学生开发今后工作中的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师不再是一个演讲者,而必须是操作示范者、建议者、指导者、考评员。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明确职业目标,为学生能力培养提供指导,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不断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三、提高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质量的具体设想

(一)模拟实践方法

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理论教学完成后,安排一周甚至两周的集中实践教学时间,让学生通过模拟实践,真正地把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到实际操作当中。

1.第一阶段:制定方案

把学生分成几个实践小组,“学校”是各个小组要开发的市场,各小组利用所学的市场营销理论知识,制定出一套具体的营销方案。具体步骤如下:一是对“学校”这一市场进行调研;二是进行市场营销宏观与微观环境分析;三是SWOT(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四是制定STP 营销战略。对“学校”这一市场进行细分,选择出目标市场并进行市场定位;五是制定4PS策略。选择适合的产品,制定适当的价格,进入“学校”这一市场,并通过选择适当的销售地点,制定相应的促销手段,为各小组赚取利润。

2.第二阶段:实施方案

方案制定完毕,接下来就是真正的实务操作阶段。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方案进货、销货。通过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来为小组赚取利润。

3.第三阶段:实践总结

在有限的实践教学时间内,学生通过对小组营销方案的实施,既可以把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巩固,还可以总结出营销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营销方案进行修正与补充。

(二)需注意的问题

1.经费。要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市场营销的实务操作过程,小组进行采购产品、选择渠道、促销手段的选择时,需要一定的费用。可按照统一标准,为每个小组提供所需经费。

当然要考虑在实践过程当中的风险,在提供经费的同时,给各小组一定的压力,要求每个小组在课程实践结束后交回一定百分比的经费。如果小组的营销方案效果明显,那么该组除了把额定经费上交外,还可以有一定的“余额”。这样既能降低学院教学成本,又能刺激学生们的积极性。

2.相关政策支持。 每个小组要在“学校”这个市场上进行课程实践,就必须要得到学校的一些政策支持,允许学生们在学校进行经营活动。

参考文献:

[1]李宇红,赵伯庄,王磊.市场营销教学特点与方法研究[期刊论文].现代企业教育,2005(35)

[2]郭英红.市场营销课程改革的设想与建议[期刊论文].现代企业教育,2007(26)

营养教育论文篇4

关键词: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思考

 

体育产业是当今全球经济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体育产业所蕴藏的巨大商机,所带来的巨大利润,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个新兴产业的巨大魅力,伴随北京申奥成功和中国加入WTO,它已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最有活力和广阔前景的“朝阳产业”。当前,制约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经营管理人才的严重匮乏。培养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高等院校适时创建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专业,是高等教育及时满足和适应社会需求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解决我国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的重要措施。本文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培养具有国际交往能力的体育经济专业人才为指导思想,就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提出初步设想,为培养中国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提供参考。

1创建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专业的必要性

1.1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迫切需要

我国迈入WTO已经第六年了,服务贸易全面对外开放。论文大全。由于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严重滞后,更由于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古尽优势,以至于国外体育产业营销“大鳄”不仅在我国同行中遥遥领先,而且居高临下,超前于我国体育产业自身的发展。如NBA成功登陆我国,在体育市场开发中“独领风骚”,在我国重大赛事商业化动作中纵横捭阖,对我国运动员的商业性包装与无形资产开发等等都开创了成功先河,这些现象既反映了我国体育产业资源正在大量流失的现实,也充分反映了中国缺乏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是何等的迫切。

1.2是08年北京奥运会等大型赛事的迫切需要

国际经验表明:在当前生产力水平状况下,商业化运作是像奥运会这样重大赛事获取经济效益的唯一途径。但不等于说只要从事商业化运作就能赢利,关键在于什么样的人来从事这种商业化运作,能否具有素质高、数量足的专业化人才。把奥运会这一潜在机遇转化为现实效益的严峻任务,促使我国必须尽快着手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

1.3是全球体育产业发展的共同需要

体育产业已成为全球性的产业之一。它不仅成为各国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而且带动了传媒业、建筑业、交通业、通讯业、娱乐业等行业的发展。体育产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还吸收了大量人员就业。各国体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也需要大量的组织管理人才,尤其是既懂体育、又会外语,且善营销的人才。英国有十几支足球俱乐部已成为上市公司。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意大利的AC米兰足球俱乐部、德国的多特蒙德足球俱乐部也先后上市,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体育产业的营销正在逐步走向规范,相应地也促进了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因此,培养高水平的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已成为各国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要举措。

1.4是体育院(系)学科结构改革的需要

大多体育院(系)都设有体育教育专业,近期又设置了如运动训练学、体育保健康复、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学等专业,但这些专业基本上是以运动生物学和教育学科为基础,不涉及到经济学、营销管理学等理论,也就不能培养出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调整,各级各类学校对体育师资的需求量呈逐年递减的趋势,体育院(系)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将越来越大。因此,部分教学条件硬件差、学科结构不合理、培养模式陈旧的院(系)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困境,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却是众多体育产业部门对其急需的体育产业专门人才望眼欲穿,所以,体育院(系)应根据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的需求,不断调整专业结构,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为学校和学生赢得新的发展空间。

2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

2.1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际需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掌握体育产业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具备本科以上学历的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专门人才,毕业生适宜到职业体育俱乐部、体育运动学校、体育企业、体育娱乐业、体育中介机构等部门从事体育产业的开发和管理者、体育经济人、以及跨国体育经营人才、国际性体育经营组织决策人才和国际性公司体育运动行销部门策划人才。

2.2 体育产业人才培养规格

2.2.1专业素质要求

系统地掌握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专业所必须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对这些知识的实际操作能力,具有良好的聚合思维能力与较宽的知识面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与游戏法则;掌握会计、财务、法律、管理、决策分析和营销等知识;掌握体育资产管理、体育赞助、国际体育营销、体育经济学、体育活动策划与管理、体育市场相关法律政策、体育经济、体育旅游与健身等知识;熟练掌握一门以上外语的读、听、说、写能力、并通过国家六级水平考试;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并通过国家二级水平考试。

2.2.2综合素质要求

具有较强的市场开拓意识和良好的聚合思维能力、具有较强的获取信息能力和持续发展的潜在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和对各种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具有良好的知识背景和国际沟通交流能力。

3 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式

根据“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重创新”的新型体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方式实施“平台式教育”:第一为基础平台通识教育管理,即公共基础课程,同时可规定选修一定学分,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程,注重“综合性、多层次、可叠加”。第二为平台课程。即专业基础课程,突出“基础性、技能型”。按照体育大类培养设计。论文大全。第三平台为专业方向课程。体现“灵活性、先进性、扩展性、专题性、小型化”的特点。第四平台为任选课程。开设背后型的、针对性强、内容和体系小型化的任意选修课程,旨在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具备良好的发展潜力。

4 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以全面提高学生适应知识经济发展需要为中心,以“社会需求、课程改革、发展素质”为目标建立课程体系。论文大全。课程总课时2500—2600学时左右,总学分为150学分,课程分为通修课程、专业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实践和活动课程、素质课程。

4.1通修课程。通修课程是指高等院校各专业必须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政治理论和思想品德课程、外语课程、计算机基础及应用。通修课程总学时数为550—570学时,约占总学时的22%。计30学分,占学分的20%。

4.2专业课程。专业课程是指对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专业学生进行相应学科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的课程,专业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分为主干课程和一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也为限选课程。本专业必修课程中专业主干课程8门,包括政治经济学、经济法学、体育经济学、体育市场营销、国际经济学、工商企业管理、经济信息论、货币银行学。一般必修课7门,包括体育公共关系、网络经济、统计学、体育场地与设计、发展经济学、体育社会学、体育信息论。选修课程13门。包括体育概论、体育法学、健身理论与实践、资本论、财政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体育投资、计量经济学、体育竞赛学、西方经济学、体育广告学、体育政策学,限选6—7门。专业课程学时数为1000—1200学时,约占总学时的40%,计60学分,约占总学分的40%。其中必修课程学时数为625—650学时,约占总学时的25%,计20学分,占总学分的13%。

4.3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方向课程是指根据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专业特点以及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原则而开设的课程。本专业设置体育学体系、营销学体系、管理学体系三个专业方向课程,学生可根据需要选择其中一到二个专业方向课程。总学时数为500—520,约占总学时的20%,计25学分,占总学分的17%。

4.4实践与活动课程。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在各种经济活动中运用的课程。包括市场调查、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实习、市场咨询、军政训练、勤工俭学、毕业设计、生产劳动等。活动课程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课程。包括科技活动、社团活动、学术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总学时为450—468学时,占学时数的18%,计20学分,占学分的13%。

4.5素质课程。素质课程是指选择跨系科的有关课程,以体现“文理渗透、文文渗透、理理渗透”的综合性素质培养的要求。总课时为300学分,不计入总学时,学分计入总学分,计15学分,占总学分的10%。

5 教学计划与教材建设

我们知道,教学计划是课程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有了目标定位,有了课程设置,还要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教学,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一个专业的建设不能没有教材,教材的好坏对学生预习、复习、讨论的效果有直接影响。针对目前教材建设普通落后和缺乏的状况。可以让教师以专题、讲义、、教材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在教材上多方论证,尽量选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要求教师努力提升理论与科研水平,解决教材不足的问题。在教学中,应始终以市场为导向,依托市场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将实践活动贯穿于平常的教学中,适应课程目标与要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如与体育公司建立良好的关系,让学生参与市场调查,进行大型赛事的策划,了解体育公司的运作。在教学的过程中,各学校可以把新的科研成果有针对性地运用到教学中去,与商学院、外语学院、体育专家等座谈、沟通、交流,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6 设置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专业的对策

6.1 体育院(系)设置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专业需要政府、学校和体育部门的通力合作。

6.2 加大投入招聘或引进有关人才,组建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学核心和骨干队伍。现有部分教师根据自身条件自学或进修有关专业课程,尽快适应教学要求。

6.3 要立足于体育院校和综合类大学联合办学,走出去请进来,实现横向联合与资源共享,还可以由用人单位与体育院校联合,采用委托培养方式,培养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

6.4 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专业的生源,应按同等普通高等院校分数线录取,将体育测试成绩作为参考,从根本上改变学生文化基础差的状况。

6.5 可在有关师资力量强,办学条件好的高等体育院校试办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专业,以取得办学经验,形成办学模式与特色,然后逐步推广。

6.6 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不但要适应新时期国内体育产业发展的需要,还要着眼未来,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等未来大型赛事培养人才。

[参考文献]

[1] 俞继英.体育产业指导[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73

[2] 马杰罗(美).市场营销[M] .北京:中信出版社.1998.

[3] 韩德昌.市场营销理论和实物[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5.

[4] 黄汉生,季克异.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3):57

[5] 刘 威.专业经营人才培养——我国体育产业专业化发展的关键[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3)

[6] 于 杰等.体育产业经营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3)

营养教育论文篇5

[关键词]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分析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6 — 0132 — 02

“国防生是改革开放以后, 国家为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根据军队建设需要, 由普通高等学校参加国家统一招生考试中录取的学生或在校大学生中选的毕业后定向分配到军队工作的学生。”〔1〕新形势下,培养军政兼优、使命坚定、政治思想优秀的合格国防生,是对普通高校依托培养工作的根本要求。科学判断国防生培养工作的内涵特性、突出军营文化教育作用、建构合力教育体系是提高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应有视角。

一、国防生教育培养的内涵特征

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后备军官,是党和国家从适应世界军事变革和加速我军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的战略高度做出的科学决策,是赋予承担这一任务的普通高校的政治任务。依托培养工作有着特定的内涵意义。

一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党十七大报告提出,要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紧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切实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作出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事人才正是贯彻这一精神的具体举措。因此,这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其工作内容、模式和标准等均表现出政治性强、使命艰巨、责任重大的特点。二是一项系统的工作。依托培养工作要达到军队人才素质标准的目的,需要从系统工程的角度考虑工作开展。把突出高校优势资源与个性特点结合起来;把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素质需要与军队人才特殊能力需要结合起来,通过深入、全面、系统的工作,建立起适应国防生培养的制度、师资、教学内容、科研平台、特色育人方法等,从而形成科学、完备培养模式。 三是一项创新的工作。我国依托高等教育培养军事人才起步较晚,培养的目标、模式、方法尚需要进一步在实践工作中探索。工作的创新开展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深入探索军事人才的培养规律,研究军事人才的特点、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的伟大任务、探讨深化政治思想教育的路径、融合选取中西方国防生培养的经验,是创新这项工作的基本内容。

二、国防生思想政治素质能力与教育实效分析

国防生是人民军队的后备力量,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特殊人才。思想政治素质是第一素质,笔者认为其内涵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度的政治觉悟。政治立场坚定,始终保持人民军队的本色,视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二是完备的理论素养。能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熟知党史军史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科学认识和掌握形势政策。三是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有良好的军人道德品质,能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积极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四是丰满的人格素质。不怕牺牲、勇敢顽强、乐观向上,敢于面对困难、迎接挑战,有一往无前的胜利精神。

目前,国防生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其课程设置、内容、评价体系和模式方法都有了创新发展,各教育机构和系统更加重视。但从实效性上评判,尚需进一步探索提升。国防生的政治意识、奉献意识、责任意识和战斗作风还与入伍第一任职能力要求有很大差距。同时,从教育培养工作来看,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效益较低;激发和促进国防生学理论、懂理论、用理论的积极性的教育空间还需进一步拓展;传统模式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角色彩还仍然浓厚;模式新、方法新、载体新的教育路径还待进一步探索。为此,我们需要深化对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探索,寻求提高教育实效性的路径。

三、创新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结合国防生特殊的政治要求,以大学校园文化为基点,积极培育军营文化,充分融合不同教育资源、建构合力育人模式是提高国防生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应有路向。

(一)审视军营文化和学校文化的异同点,强化军营文化培育

一般来说,“学校文化是指某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环境风貌的整合与结晶,它表现为某所学校的‘综合个性’ 。” 〔2〕一般来说,校园文化的共性特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真理追求的学术精神。为学之道在于识真理、求真理、实践真理,这是文化传承之根本。二是开放自由、兼容并包的多元思想。“和实生物,同则不济。”大学是文化的交锋地、思想的碰撞园、人文的融合区,思想自由、学术自由、开放、宽容、包容等特征是大学生命所在。三是创新精神。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新氛围、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大学本然特色,是促进教育发展、育人水平、文化繁荣、知识更新的重要推动力。四是引领思想、服务社会的职责意识。大学是思想的发源地、积聚地和辐射区,是思想引领的桥头堡和大窗口,是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者、发扬者和传承者。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实践于社会是大学的职责所在,服务能力、服务意识、服务精神是考量大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条件。

“军营文化是军营特有的精神风貌、政治信仰、道德品质、传统作风、价值观念、娱乐活动等方面的总和。”〔3〕军营文化建设于军队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培育和成熟于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和军队服务人民的政治要求是军队文化的灵魂所在,严格的纪律意识和勇敢顽强的必胜信念是军队文化的主要特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是军队文化新的内涵。

大学校园文化和军营文化的育人对象都是当代大学生,文化育人的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但因国防生和普通大学生的素质要求在标准和尺度有所不同,所以在文化教育的要求上也有所区别和侧重,在异中求同,在同中求新。一是突出军校资源融合。突出军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师资队伍的力量,深化国防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培育。通过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标准、加强专家学者引领、建立人生导师负责等,不断提高国防生的理论素养和道德修养。二是创设军营环境。普通高校一方面要重视环境文化差异研究,突出学校本身的文化特色,另一方面借鉴军事院校的培育模式及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以国防生未来任职思想政治素质为需要创设军营文化环境。通过军营环境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建设,建设高校国防生军营文化区。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深化教育内容、优化教育环节、丰富教育实践,不断提高军营文化的育人质量和水平。三是搭建实际平台。通过社会实践、军队实习、科学研究、志愿服务等实践平台,突出引领思想教育、战斗精神培育和军魂意识锤炼,促进提高国防生军政素质。

(二)选取有效管理模式,为教育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建立突出高校特色与国防生培养要求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国防生教育管理的模式实践和研究,是深化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体系。

在十几年的培养实践中,不同的依托培养高校在国防生管理模式上各不相同。从宏观上看,基本是集中、分散与分散集中结合三大类管理模式。集中管理类似于“校内小军校”,让国防生单独居住、学习、训练。分散管理与普通生的管理模式一样,主要突出以班级为主,突出大学的管理模式展开教育。集中与分散结合模式突出专业文化分散学习,日常管理和军政训练的相对集中。从微观上看,有部分高校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成立国防生依托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后备军官学院、国防生自我管理的模拟营或党总支等,加强国防生教育管理体制。这些模式的优劣、科学与否,目前尚未有正确的统一定论,推广和指导作用并不明显。笔者认为,在把握以促进军事人才素质培养最优化的基点上,探索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易于日常管理,适于培养的模式,还要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并且要突出国防生群体的政治思想素质标准与大学教育规律的科学结合,在科学有效的教学体制、管理体制、军营文化教育体制建构上求深入,才能保证国防生的教育培养的路向更正确,管理模式更成熟,管理制度更科学。

(三)整合支持体系,突出教育合力

高校教育活动和实践活动资源丰厚,可谓处处皆教育,时时有教育。科学、合理、有效的整合这些资源优势,形成教育链、教育源和教育系统作用于国防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保证教育的多样化、系统化和实效性。

一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支撑体系上求成效。第一,突出国防生党团组建设。以管用、有利于教育的模式加强国防生党团组织建设。把国防生党团支部建设作为加强国防生政治思想建设、军营文化建设和个人能力水平提升的平台,保证人人得到锻炼,得到提升。在实践中,科学设置党团支部,按军人党员的学习内容、教育内容和实践内容开展支部活动,促进国防生提升党性锻炼和军魂意识培养。第二,提升国防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和效益。创新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与学习制度,针对国防生思想实际,着眼于未来战场对国防生的素质要求,以全新的视角整合优化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尤其要精选精编我军历史、军事理论和军人道德修养、军人心理学等内容,进入教育系统,列入教学课程,加强教学管理,提高学习成绩,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深化国防生政治思想教育的主抓手和主平台。第三,突出日常管理的助推作用。加强日常养成抓作风,日常生活抓榜样。通过严格执行军人一日生活制度和军人意识培养,在日常管理中营造浓厚的军队管理氛围和、培育丰富的军营文化元素。

另一方面在教育合力形成上求成效。第一,突出驻校选培办的教育职能。中国人民解放驻校选拔培训办公室要加强军政训练的课程设置、时间安排、组织协调和师资队伍建设。军政训练课程要进入教学系统,列入高校教学计划,军、校各级机构要做好军政训练课教学质量的监督与管理,制定量化考核与定性考核标准,保证课时不少、内容不少和效果显著。第二,用好国防生部队当兵实习锻炼好时机。军队一线具有我军优良传统和军营文化积淀的优势,而且形成了符合我军军事人才队伍建设需要的成熟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抓好国防生入部队基层当兵锻炼和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铸牢军魂,提升素质。第三,强化综合素质培训中的辐射作用。以国防生第一任职需要加强国防生人文素养、演说读写、协调指挥等综合素质培训和实践,在培训和实践中促进国防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育和提高。

〔参 考 文 献〕

〔1〕 钟庆杰, 尚晓军,李维启.依托普通高校培养国防生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6,(03) .

营养教育论文篇6

关键词: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思考

 

体育产业是当今全球经济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体育产业所蕴藏的巨大商机,所带来的巨大利润,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个新兴产业的巨大魅力,伴随北京申奥成功和中国加入WTO,它已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最有活力和广阔前景的“朝阳产业”。当前,制约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经营管理人才的严重匮乏。培养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高等院校适时创建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专业,是高等教育及时满足和适应社会需求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解决我国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的重要措施。本文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培养具有国际交往能力的体育经济专业人才为指导思想,就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提出初步设想,为培养中国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提供参考。

1创建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专业的必要性

1.1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迫切需要

我国迈入WTO已经第六年了,服务贸易全面对外开放。论文大全。由于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严重滞后,更由于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古尽优势,以至于国外体育产业营销“大鳄”不仅在我国同行中遥遥领先,而且居高临下,超前于我国体育产业自身的发展。如NBA成功登陆我国,在体育市场开发中“独领风骚”,在我国重大赛事商业化动作中纵横捭阖,对我国运动员的商业性包装与无形资产开发等等都开创了成功先河,这些现象既反映了我国体育产业资源正在大量流失的现实,也充分反映了中国缺乏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是何等的迫切。

1.2是08年北京奥运会等大型赛事的迫切需要

国际经验表明:在当前生产力水平状况下,商业化运作是像奥运会这样重大赛事获取经济效益的唯一途径。但不等于说只要从事商业化运作就能赢利,关键在于什么样的人来从事这种商业化运作,能否具有素质高、数量足的专业化人才。把奥运会这一潜在机遇转化为现实效益的严峻任务,促使我国必须尽快着手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

1.3是全球体育产业发展的共同需要

体育产业已成为全球性的产业之一。它不仅成为各国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而且带动了传媒业、建筑业、交通业、通讯业、娱乐业等行业的发展。体育产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还吸收了大量人员就业。各国体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也需要大量的组织管理人才,尤其是既懂体育、又会外语,且善营销的人才。英国有十几支足球俱乐部已成为上市公司。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意大利的AC米兰足球俱乐部、德国的多特蒙德足球俱乐部也先后上市,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体育产业的营销正在逐步走向规范,相应地也促进了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因此,培养高水平的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已成为各国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要举措。

1.4是体育院(系)学科结构改革的需要

大多体育院(系)都设有体育教育专业,近期又设置了如运动训练学、体育保健康复、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学等专业,但这些专业基本上是以运动生物学和教育学科为基础,不涉及到经济学、营销管理学等理论,也就不能培养出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调整,各级各类学校对体育师资的需求量呈逐年递减的趋势,体育院(系)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将越来越大。因此,部分教学条件硬件差、学科结构不合理、培养模式陈旧的院(系)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困境,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却是众多体育产业部门对其急需的体育产业专门人才望眼欲穿,所以,体育院(系)应根据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的需求,不断调整专业结构,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为学校和学生赢得新的发展空间。

2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

2.1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际需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掌握体育产业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具备本科以上学历的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专门人才,毕业生适宜到职业体育俱乐部、体育运动学校、体育企业、体育娱乐业、体育中介机构等部门从事体育产业的开发和管理者、体育经济人、以及跨国体育经营人才、国际性体育经营组织决策人才和国际性公司体育运动行销部门策划人才。

2.2 体育产业人才培养规格

2.2.1专业素质要求

系统地掌握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专业所必须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对这些知识的实际操作能力,具有良好的聚合思维能力与较宽的知识面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与游戏法则;掌握会计、财务、法律、管理、决策分析和营销等知识;掌握体育资产管理、体育赞助、国际体育营销、体育经济学、体育活动策划与管理、体育市场相关法律政策、体育经济、体育旅游与健身等知识;熟练掌握一门以上外语的读、听、说、写能力、并通过国家六级水平考试;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并通过国家二级水平考试。

2.2.2综合素质要求

具有较强的市场开拓意识和良好的聚合思维能力、具有较强的获取信息能力和持续发展的潜在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和对各种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具有良好的知识背景和国际沟通交流能力。

3 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式

根据“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重创新”的新型体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方式实施“平台式教育”:第一为基础平台通识教育管理,即公共基础课程,同时可规定选修一定学分,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程,注重“综合性、多层次、可叠加”。第二为平台课程。即专业基础课程,突出“基础性、技能型”。按照体育大类培养设计。论文大全。第三平台为专业方向课程。体现“灵活性、先进性、扩展性、专题性、小型化”的特点。第四平台为任选课程。开设背后型的、针对性强、内容和体系小型化的任意选修课程,旨在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具备良好的发展潜力。

4 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以全面提高学生适应知识经济发展需要为中心,以“社会需求、课程改革、发展素质”为目标建立课程体系。论文大全。课程总课时2500—2600学时左右,总学分为150学分,课程分为通修课程、专业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实践和活动课程、素质课程。

4.1通修课程。通修课程是指高等院校各专业必须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政治理论和思想品德课程、外语课程、计算机基础及应用。通修课程总学时数为550—570学时,约占总学时的22%。计30学分,占学分的20%。

4.2专业课程。专业课程是指对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专业学生进行相应学科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的课程,专业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分为主干课程和一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也为限选课程。本专业必修课程中专业主干课程8门,包括政治经济学、经济法学、体育经济学、体育市场营销、国际经济学、工商企业管理、经济信息论、货币银行学。一般必修课7门,包括体育公共关系、网络经济、统计学、体育场地与设计、发展经济学、体育社会学、体育信息论。选修课程13门。包括体育概论、体育法学、健身理论与实践、资本论、财政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体育投资、计量经济学、体育竞赛学、西方经济学、体育广告学、体育政策学,限选6—7门。专业课程学时数为1000—1200学时,约占总学时的40%,计60学分,约占总学分的40%。其中必修课程学时数为625—650学时,约占总学时的25%,计20学分,占总学分的13%。

4.3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方向课程是指根据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专业特点以及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原则而开设的课程。本专业设置体育学体系、营销学体系、管理学体系三个专业方向课程,学生可根据需要选择其中一到二个专业方向课程。总学时数为500—520,约占总学时的20%,计25学分,占总学分的17%。

4.4实践与活动课程。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在各种经济活动中运用的课程。包括市场调查、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实习、市场咨询、军政训练、勤工俭学、毕业设计、生产劳动等。活动课程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课程。包括科技活动、社团活动、学术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总学时为450—468学时,占学时数的18%,计20学分,占学分的13%。

4.5素质课程。素质课程是指选择跨系科的有关课程,以体现“文理渗透、文文渗透、理理渗透”的综合性素质培养的要求。总课时为300学分,不计入总学时,学分计入总学分,计15学分,占总学分的10%。

5 教学计划与教材建设

我们知道,教学计划是课程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有了目标定位,有了课程设置,还要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教学,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一个专业的建设不能没有教材,教材的好坏对学生预习、复习、讨论的效果有直接影响。针对目前教材建设普通落后和缺乏的状况。可以让教师以专题、讲义、、教材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在教材上多方论证,尽量选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要求教师努力提升理论与科研水平,解决教材不足的问题。在教学中,应始终以市场为导向,依托市场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将实践活动贯穿于平常的教学中,适应课程目标与要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如与体育公司建立良好的关系,让学生参与市场调查,进行大型赛事的策划,了解体育公司的运作。在教学的过程中,各学校可以把新的科研成果有针对性地运用到教学中去,与商学院、外语学院、体育专家等座谈、沟通、交流,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6 设置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专业的对策

6.1 体育院(系)设置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专业需要政府、学校和体育部门的通力合作。

6.2 加大投入招聘或引进有关人才,组建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学核心和骨干队伍。现有部分教师根据自身条件自学或进修有关专业课程,尽快适应教学要求。

6.3 要立足于体育院校和综合类大学联合办学,走出去请进来,实现横向联合与资源共享,还可以由用人单位与体育院校联合,采用委托培养方式,培养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

6.4 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专业的生源,应按同等普通高等院校分数线录取,将体育测试成绩作为参考,从根本上改变学生文化基础差的状况。

6.5 可在有关师资力量强,办学条件好的高等体育院校试办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专业,以取得办学经验,形成办学模式与特色,然后逐步推广。

6.6 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不但要适应新时期国内体育产业发展的需要,还要着眼未来,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等未来大型赛事培养人才。

[参考文献]

[1] 俞继英.体育产业指导[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73

[2] 马杰罗(美).市场营销[M] .北京:中信出版社.1998.

[3] 韩德昌.市场营销理论和实物[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5.

[4] 黄汉生,季克异.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3):57

[5] 刘 威.专业经营人才培养——我国体育产业专业化发展的关键[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3)

[6] 于 杰等.体育产业经营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3)

营养教育论文篇7

一、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与高等职业教育相适应的教学理念缺乏

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是课程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因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实施的困难较多,难度较大等原因,导致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理论课教学时数偏多,实践教学环节和教学时数较少,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只懂理论,不懂实务操作,更不会从事具体的营销实践活动,难以达到让学生既懂理论又会实际操作的效果,致使课程学习达不到教学目的。高职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型实用人才,只有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甚至把教室就设在实训场地,实行一体化教学,工学结合,使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才能有利于使学生迅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

(二)与市场营销学科相适应的实践教学手段缺乏

市场营销是离市场和社会最近的学科之一,随着当今经济全球化和时代知识化、信息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对市场营销的相关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需要大量的市场营销的实战型应用人才,然而在市场营销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手段相对比较缺乏,一些学校在实践教学对时下市场上的市场模拟软件情有独钟,然而影响市场营销的不定性因素很多,其职业能力是很难靠软件的模拟来实现的。

(三)缺乏适应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目前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受传统影响较大,课程教学重知识,轻能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而市场营销职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营销创新能力高低。很多营销手段在别人运用的时候效果明显,而当自己照搬照抄的时候其效果却大打折扣,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在学习别人成功的营销手段的同时,没有创新,市场营销的原理是一致的,但具体的方法手段则必须具有创新。

二、改革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一)明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熟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定位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意见》明确指出: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首先,高等职业教育首先是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种类别;其次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中的一个层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在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属性基础上,市场营销课程教师必须注重市场营销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探索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新途径,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离不开实践,市场营销更是一门实战性很强的学科,更需要实践教学作为支撑。高职院校必须不断探索实践教学的新途径,注重学生市场营销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学生参与市场营销活动一线工作的实践,首先使学生把握市场营销的工作方式与方法,为学生储备今后胜任职业工作的核心本领;其次,通过学生的角色转变,使学生形成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技能的能力,使他们在给定工作任务后,能独立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把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运用到新的实践中去;第三,能够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工作和生活的能力,从而积极应对变化的未来世界。

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市场营销实践活动,构建师生一体的职业能力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在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换。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相对独立地学习,教师从昔日的给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治理者,由于主要的教学目标变成了为学生开发今后工作中的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师不再是一个演讲者,而必须是操作示范者、建议者、指导者、考评员。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明确职业目标,为学生能力培养提供指导,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不断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三、提高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质量的具体设想

(一)模拟实践方法

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理论教学完成后,安排一周甚至两周的集中实践教学时间,让学生通过模拟实践,真正地把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到实际操作当中。

1.第一阶段:制定方案

把学生分成几个实践小组,“学校”是各个小组要开发的市场,各小组利用所学的市场营销理论知识,制定出一套具体的营销方案。具体步骤如下:一是对“学校”这一市场进行调研;二是进行市场营销宏观与微观环境分析;三是SWOT(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四是制定STP 营销战略。对“学校”这一市场进行细分,选择出目标市场并进行市场定位;五是制定4PS策略。选择适合的产品,制定适当的价格,进入“学校”这一市场,并通过选择适当的销售地点,制定相应的促销手段,为各小组赚取利润。

2.第二阶段:实施方案

方案制定完毕,接下来就是真正的实务操作阶段。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方案进货、销货。通过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来为小组赚取利润。

3.第三阶段:实践总结

在有限的实践教学时间内,学生通过对小组营销方案的实施,既可以把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巩固,还可以总结出营销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营销方案进行修正与补充。

(二)需注意的问题

1.经费。要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市场营销的实务操作过程,小组进行采购产品、选择渠道、促销手段的选择时,需要一定的费用。可按照统一标准,为每个小组提供所需经费。

当然要考虑在实践过程当中的风险,在提供经费的同时,给各小组一定的压力,要求每个小组在课程实践结束后交回一定百分比的经费。如果小组的营销方案效果明显,那么该组除了把额定经费上交外,还可以有一定的“余额”。这样既能降低学院教学成本,又能刺激学生们的积极性。

2.相关政策支持。 每个小组要在“学校”这个市场上进行课程实践,就必须要得到学校的一些政策支持,允许学生们在学校进行经营活动。

[2]郭英红.市场营销课程改革的设想与建议[期刊论文].现代企业教育,2007(26)

营养教育论文篇8

[关键词] CDIO;市场营销;专业导论

[基金项目] 广东白云学院2010年度院级科研项目“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市场营销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BYJY201018

[作者简介] 黄军校,广东白云学院市场营销系主任,讲师、经济师、营销师,研究方向:营销管理,广东 广州,510450

[中图分类号] G423.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03-0102-0002

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它是现代工业产品从构思、研发、制造、运行乃至终结废弃的全生产过程,是麻省理工学院和几所瑞典大学在瓦伦堡基金会的资助下,经过4年的跨国研究和探索后于2004年提出的一个工程教育理念,并成立了国际CDIO工程教育合作组织。目前已有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50所成员高校参与CDIO工程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施。CDIO工程教育改革的基本思想是,以能够领导现代工业产品、过程或系统开发的现代工程师所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为目标,以现代工程实际为背景环境,采用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并让学生在现代学习和实践环境中取得丰富的设计-制作和主动学习的经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一体化成长。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中大多数专业没有开设专业导论课程,这种情况常常导致许多学生在大学学习过程中表现为只知课本知识点,不见专业全貌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一些高校对专业导论课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到位以及相应的制度政策引导不够。开设专业导论课对帮助大学生尽早了解所学专业性质、培养专业兴趣、掌握专业学习方法、规划自身发展具有重要的导航作用。高等学校应该在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学管理、集中优势师资、编写特色教材等环节着手进行改革,全面推进专业导论课的开设,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影响专业教育质量的因素很多,诸如人才培养方案、师资与设备、生源质量、教风学风、实习基地等等,其中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的设置无疑是其最根本的问题,而在课程中设置学科概论或专业导论课则是非常必要的。

专业导论课的应用研究在国外多集中在工程教育类,在国内多集中在工科、理科等学科教育范围,而对于文经管性质的本科专业和课程则关注和研究得较少。因此,本研究以市场营销专业为出发点,对《市场营销专业导论》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在目前属于较有创新性的分析和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长足进步,招生规模扩大、教育经费总投入增加、教学设施改善、学科建设投入加大、国际交流合作增加。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高等教育特别是工程教育与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显得很不适应。我国工程教育模式迄今仍偏重于学科知识传授,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教育和训练方面还存在许多缺陷。在实践中改革、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国特色的面向全球化的工程教育体系已迫在眉睫。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高等学校如何面对有思想、有主见、凭兴趣做事的新一代大学生,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其热爱所学专业、安心学习,是值得思考的一个课题。专业导论课是引导学生走入专业知识殿堂的向导,在大学生学习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教育,尤其是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培养中高级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肩负着向各行各业培养合格技能型人才的使命。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指导,为适应社会、市场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广东白云学院坚持“质量至上”的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质量工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行高职“2+1”和本科“3+1”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大成功。学院响应教育部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大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经验,全面启动了基于CDIO理念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以此增强应用型本科的办学活力。 而在CDIO教学理念中专业导论课的开设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和环节。

《专业导论》课程是为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特别开设的专业引导课。该课程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专业发展基本情况(过去、现在和未来)、专业课程设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关于专业学习的基本要求等,使学生对专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为大学专业学习打好基础。《专业导论》课程的基本要求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认识专业的性质、特点,以及当前专业对所培养人才的要求,了解专业发展方向、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就业及上升通道,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和学习观,确立学习目标和掌握学习方法,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思想和方法基础。

大学一年级新生处于重要的转折期,如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定式,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如何激发学生科学研究、探索的兴趣,培养其初步的应用创新能力;如何让学生学会运用市场营销专业材料、撰写论文及表达成果的能力;如何提高学生对市场营销专业的总体认识和未来就业前景的规划,是教学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这也是本项目研究和探索的聚焦点。

抓好新生入学后的“早期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缩短他们对大学生活的适应期。专业导论课是将专业教育、思想教育、就业教育等融为一体的课程,进行专业导论课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早期教育”手段。市场营销专业是广东白云学院的重点发展专业,主要课程有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市场营销、消费者行为学、统计学、会计学、经济法、市场调查、财务管理、国际市场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面向珠江三角洲和广东地区经济社会建设事业第一线,从事商品销售、营销管理以及商务策划领域工作,具有市场营销专业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广东白云学院为应用型本科大学,强调地方服务和区域特色,目前该课程在学院内已经开设。而该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效果,直接影响到本专业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专业素养的培养。为适应该院CDIO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建设《市场营销专业导论》课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市场营销专业导论》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必修课。市场营销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本课程主要讲述市场营销的基本思想和研究方法以及基本内容和理论框架、市场营销的学科性质、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及市场营销的分类、特点,并能够合理运用。《市场营销专业导论》是市场营销专业必修课程,是本专业低年级的入门导入课程。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市场营销意识,了解市场营销的基本内涵,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领域和职业取向,为专业学习和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一个专业基础。让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专业素养,在态度上养成良好的市场营销意识,并产生对市场营销领域和学科的认同感,并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今后专业学习的方向和良好的学习目标,为个人专业的职业发展提供导向。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