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小学老师教育论文8篇

时间:2023-03-23 15:13:58

小学老师教育论文

小学老师教育论文篇1

我读过丁老师的《语文教学研究》(一、二卷)及《丁培忠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三本书,听过丁老师解读“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以及语文教材的报告,参加过丁老师主持的乌海市海勃湾区部级课改实验区现场会,邀请丁老师到喀喇沁旗做过“语文教学整体改革”讲座。通过学习和体验,特别是结合自己从事过的语文教研员的工作经历和感受,我以为孙志毅同志概括的这三点,恰恰明晰了教研员的职责所在和素养追求。丁老师在40多年的教学研究工作中,自觉地创造性地成功地践行了这些职责,为内蒙古的语文教育事业乃至全国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在长期的实践中积淀起了厚重的教研素养。从这点上说,他为语文教研员乃至各科教研员,为学校负责教学研究的同志们做出了光辉的榜样。

我以为丁老师的榜样作用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语文教育的由衷热爱。丁老师一辈子跟语文教育打交道,从当代课老师到编写教材直至领衔全区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虽然也遇到过波折与不如意,但用他自己的话说还是“有怨无悔”。同志们说他“除了春节,一年四季没有休过一个节日、假日”。他自己说“其实,近十年来,每年除了初一在家休息一天外,其他时间基本上都是在办公室度过的”。谈到这样做的原因,他坦诚地说,“我之所以这样做,并没有多少堂而皇之的动机,过去似乎也从未思考过”。“如果一定要追寻原因的话,大概主要有两个:一是老有做不完的事,而且其中不少是急事;另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对我所做的事有着浓厚的兴趣。”他还跟关心他的同志们说:“我只是像爱打麻将牌的人沉溺于麻将游戏一样,沉溺于我所喜欢的事情上,哪里谈得上其他?”这里的“其他”,是指“高尚”“牺牲了应有的休息和娱乐”“为了事业”而“勤奋工作”等赞誉。就是这个“浓厚的兴趣”,让丁老师乐享一生且不懈努力,给他带来了老有做不完的事情这样的感受。这个兴趣,就是热爱,是对语文教育刻骨铭心的热爱。这份热爱,从他59岁时写过的一段话中也得到了进一步印证:“我之所以慨叹,是因为积一生的经验,刚刚悟出一些自认为语文教育真谛的东西,并刚刚付诸实践时,就已经面临着向人生舞台的告别。这种无可奈何的滋味恐怕是只有亲历者才会感受到的。”热爱,在这里体现为眷恋语文教育的情怀和告别人生舞台的无奈。对此,我感同身受。

第二,过硬的理论解读能力。我聆听过丁老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的解说报告及关于小学语文课本编写和使用的说明,阅读过他解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标准》)的长篇文章。通过这些报告和文章,我深切地感受到丁老师厚重的教育理论功底和对语文教育现状的准确把脉。他做理论解读最为突出之处就是 “对先进的语文教育思想、理念不是生吞活剥,而是结合当地实际做了大量消化、诠释、发挥、本土化工作”,从而让无论城市和乡村的老师都能够听得懂,想得通,记得住,用得上。我们知道,照本宣科容易,从理论到理论容易,而把抽象的理论通过具体生动的解说转化为教师的知与行不容易。这既需要有对“大纲”“课标”“教材”的透彻理解,还需要对本地区教学状况相当熟悉,尤其需要对广大教师的理论接受能力和共同的学习期待心中有数。因为教研工作的需要,我阅读过其他三种版本的《语文标准》的解读,虽然各有千秋,但我更乐意听丁老师的报告和读丁老师的文章,因为他的解读真正能够从课标的最基层践行者的关切出发,做到了着眼应用,删繁就简,理清头绪,概括要点,揭示特征,诠释内涵。无论是早些年的“大纲”解x,还是后来的《语文标准》解读,丁老师服务对象的定位就是一线的教师,所以,他在解读中充分考虑老师们“学以致用”的心理,总是着眼应用,做理论的阐释和策略方法的引领,让老师们听过读过就想要去做,能够去做。他善于将繁复的内容整合处理,如把“总体目标”的10条内容概括为两大方面:“前5条主要是从语文素养的宏观方面着眼,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过程与方法这两个维度上有所侧重”;“后5条是从具体的语文能力着眼,侧重于知识与能力的维度。”理头绪,是丁老师一贯的解读特长,如对基本理念中“语文素养”这个概念的解读,就遵循了“什么是语文素养――为什么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怎样提高语文素养”这样的思路做了透彻的解说。概括要点,最能在众多的论述文字中拎出主旨,如关于工具性与人文性在实践中如何统一的问题,他就给出了如下的概括:“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一种客观存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是语文课程独当其任的任务;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也是一种客观存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语文课程义不容辞的责任。”“人文素养的提高是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在指导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之中,同培养语文能力同步进行的,绝不是在培养语文能力之外,另外‘附加’一个提高人文素养的环节。而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的基本方法,不是灌输,而是‘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揭示特征,也是丁老师解读课标与众不同之处,如以“主动性”“独立性”“自觉性”这3个词语作为对“自主学习”特征的浓缩,用“重整合、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这5个短语,对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课标”言简意赅,有很多内容都是原则性的条文。丁老师在自己感觉需要诠释的地方都给出了恰切的细说,悄然化解了老师们理解“课标”时可能生成的许多“为什么”。如“为什么提‘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丁老师通过诠释明确了这句话的现实针对性。如通过与“大纲”进行对比,诠释出口语交际的操作要领:“口语交际跟过去大纲里规定的听话和说话是有区别的。大纲中的听话、说话训练是把听和说当作两个方面来讲的,而口语交际的过程是一个听的方面和说的方面双向互动的过程,互相转化的过程。”

第三,务实的教育科研精神。丁老师设计并主持完成的“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课题,堪称课}研究的典范。在假科研、假课题依然严重地败坏着教育科研名声的今天,丁老师及其团队务实的科研精神尤显珍贵。“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以“改变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状况,探索一条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路子”为出发点,形成了“由一个目标,一个基本框架和四个结合组成的”实验构想。这个构想针对语文教学长期高耗低效和素质教育的新要求而生成,以包括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大语文教育观在内的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广大教研人员、骨干教师和若干实验学校的鼎力支持为基础。实验研究从1995年秋季开始,首轮实验就有9个盟市、2个企业的20所学校的63个教学班参与,实验班学生达到了3833名。这是一项具有明确的现实针对性、理论依据充分、群众基础牢固、实验方案翔实可行的课题。最重要的也是所有假课题都缺失的一点,就是课题具有实在的完整的过程,有真实的科学成果。所谓“实在”,就是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科研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从方案研制到建立组织,从教师培训到典型引路,从教材研究到教法应用,从日常教学到定期研讨,都留下了深深的跋涉足迹。这些足迹,在当年的实验骨干丛智芳、韩中凌等许多老师发表的文章中都有充分的体现。所谓“完整”,就是从课题研究构想起步,遵循着教育科研的一般规律,在4年多的实验过程中,聚焦更新观念、改革课堂教学、强化语文活动、优化语文环境、改革考查办法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拿出了有分量的研究成果。所谓成果的“真实”与“科学”,都是在“实在”与“完整”基础上的水到渠成。《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实验报告》《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两份文件真实地记录了课题研究的事与行,科学地分析了课题研究的知与理。《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若干意见》《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实验纲要(试行)》则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反映了课题研究在不同阶段上及时跟进的专业引领作用。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成果,《丁培忠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有更多的文章佐证,恕不赘言。我这里想突出的是“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在重塑教育科研正面形象上的示范意义。

小学老师教育论文篇2

在百度中搜索霍懋征会出现:“霍懋(读音:mào)征,女,1921年9月18日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教师之家。194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后留任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工作(即今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担任语文、数学教学兼班主任工作。由于工作努力,成绩突出,1956年被评为全国首批特级教师。2010年2月11日零时35分逝世。享年88岁。”

就是这样一名小学教师被总理称她为“国宝”,薄一波副总理为其题词“一代师表”,总理称她是“把爱心献给教育的人”,国务委员刘延东尊称她为“教育大家”。

霍懋征生前曾无限深情地说过:“我一生从教的体会,那就是六个字:光荣、艰巨、幸福。”在这六个字之中饱含了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感悟和奉献。因此,对她最好的纪念就是领会和弘扬她的教育思想,奋力推进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一、霍懋征教育思想是教育界的宝贵资源

谈到霍懋征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相关的著述和文章非常丰富。曾有人做过相关的梳理,认为霍懋征的教育教学思想包含了人类最科学、最美好的教育理念和理想:

爱心论:以爱育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种教育过程)。

学生论:给孩子一个金色的童年;教育学生的八字方针是“激励、赏识、参与、期待”。

教师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

德育论:寓德于教,文道统一。

课堂论:手执“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没有兴趣就没有教育。

实践论:师生共同在无限广阔的天地间放飞梦想。

方法论: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

素质论:教在今天,想在明天。对学生十点整体相关的素质要求:学会做人、学会自律、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学会审美、学会乐群、学会健身、学会生活、学会劳动。

苦乐论:在奉献中获得幸福。

事业论:教师工作既是职业,更是可以寄托理想的事业。

当有人问及她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何秘诀时,霍懋征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总结反思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第一,做一名教师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即全面发展的思想,这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灵魂。

第二,教师要忠于党的事业,把教育看成是事业而不仅仅是职业,要有献身于这个事业的决心,要热爱学生,这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最根本的一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第三,教师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要他学“为“他要学”。创造条件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好习惯一生受益。

第四,当一名教师必须时刻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过去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而在今天要给学生一桶水,教师应是长流水,只有渊源不断而来,才能滔滔不绝而去。

第五,要想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教师必须认真备课,不同的教学要求、不同的教学对象就必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备课要进入角色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要用自己的语言、丰富的感情去感染学生,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第六,必须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以人的个性发展为依据的教育,个性发展的教育能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爱学喜学,自愿参与,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努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讨研究问题,并能设法解决问题。

在这些通俗和凝练的表述中,我们既可看到对当代先进教育思想的阐释,也可以从中体会到中国优秀传统教育思想的积淀。对于一位思想和阅历均十分丰富的教育家而言,霍懋征在诸多审视教育问题的角度中,牢牢抓住了其中最基本的矛盾问题,即学生与教师、学与教,以及由此而延伸的爱与教、文与道、苦与乐、引导和期待、知识与方法、今天与明天的关系等,而这些正是当前教育问题最重要的症结所在。

中国的教育好像众多问题缠身,但均是有这些基本的问题和矛盾关系衍生出来的。不论是家长、教师、校长、教育研究者,还是管理教育的官员,一旦在这些问题上有了明确的认识,则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思路就不会有大的偏差,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也会明确。

和学院派及研究者提出的教育思想不同,霍懋征的教育思想是根植于长期深入、反复实验的教育改革沃土之中的,是鲜活、务实、易于验证和推广的“经验型理论”。不仅如此,其表述方式也通俗明了,生动形象,能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看,这不仅是水平问题,也是学风问题,其重要的意x和价值值得教育界深思和借鉴。

纵观霍懋征的整体教育思想,是有其清晰的内在逻辑的,既包括精神和审美感受层面的理论价值,也包括探索和实验层面的创新价值,还包括方法和评价管理层面的技术价值,以及教学和指导学生全面层面的操作价值。致使她的教育思想不空洞、不僵化、能够与时俱进地不断完善,便于在思想和实践之间实现贯通。这是目前许多教育研究者、实践着和管理者最为缺乏和忽略的,因而也是霍懋征留给我们的进一步从事教育教学改革最重要的遗产。

二、传承霍老精神,做好新时代的教育

(一)教育是爱的事业

“没有不可教育或教育不好的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霍懋征老师的座右铭,更是霍老师实践的总结。她深深地爱着所教的每一班学生,每一个学生,无论是乖巧的调皮的,无论是上进的贪玩的,无论是成绩好的成绩差的。只要你和霍老师一接触,只要你一听她谈起自己的学生,就会被她对学生真诚而执著的爱所感动。她爱学生甚至胜过爱自己的孩子。原实验二小领导褚连山同志曾讲过这样一件事:1962年6月,医院通知学校转告霍老师,正在住院的女儿病危。当时霍老师正在上课,听到女儿病危的消息,仍坚持把课上完。待霍老师赶到医院时,女儿已经病故。大家安慰霍老师,她悲痛地说:“我爱我的女儿,我也爱我的学生,我不能因为女儿一人,而耽误40多个孩子的学习。”

霍老师对学生的爱,源于对小学教育的爱。她大学毕业,坚决要求到小学工作。霍老师说:“因为我喜欢小孩子,更重要的是我认为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基础打好了,才能盖起高楼大厦。我愿做打基础的工作。”对此,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给予高度评价。他说:“霍老师有高深的学养,而坚持从事小学教育工作,数十年如一日,为改进小学教学做出了成绩。我不仅对她表示敬佩,并且认为她用事实来证明了我的愿望:在小学阶段打基础的工作十分重要,必须下大工夫用大力量把它做好。”对小学教育极端重要性的深刻认识,使霍老师对学生的爱,升华为对小学教育的爱,升华为事业心、责任感和高度敬业的精神。

霍老师这种高尚的教育爱,又源于她对祖国、对人民永恒的爱。霍老师对祖国、对人民,始终怀着赤子之心。这充分体现了“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与热爱。我们向霍老师学习,首先要学习她对学生无私的爱,对教育执著的爱,对祖国、人民赤诚的爱!

(二)教育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从事小学教育的60年的霍懋征老师,是倾情投入、矢志不渝的60年,是勤奋学习、努力实践的60年,是不断求索、永不满足的60年,是坚持改革、与时俱进的60年。她总是站在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运用创新思维,前瞻地思考教育、教学问题。无论是在青年时代、中年时代还是到了耄耋之年,她总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鼓吹者、实践者,不断创造新经验,不断取得新成绩。

霍老师刚一加入教师队伍,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做一个新中国的好教师”,做一个有作为的教师。五十年代初,她就积极进行学制改革实验,探索语文教学规律,逐渐形成一套有效的阅读教学“讲读法”。由于工作成绩优异,1956年就被授予特级教师的称号。

粉碎“”以后,霍老师焕发了青春,开始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的新征程。她针对当时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弊端,进行语文教改实验,提出“速度要快,数量要多,质量要高,负担要轻”的16字改革方针,把着眼点放在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学会学习上,从课程到教材到教法,进行了全面改革,其时间是刚刚经过十年浩劫的1978年!霍老师改编和充实教材,尝试着精讲、多练,使学生学一知十、举一反三,一个学期竟学了95篇课文,达到了时间省、效率高、能力强的目的。这项实验在全国产生了强烈反响,使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看到了教学改革的巨大潜力和丰硕成果,大大激发了广大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信心和热情。

到了八九十年代,霍老师不顾年事已高,不满足于功成名就,不囿于已有经验,又开始进行素质教育的探索。她响亮地提出“教在今天,想到明天”,总结出“十个学会”,并以此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即学会做人,学会自律,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学会审美,学会乐群,学会健身,学会生活,学会劳动。这“十个学会”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霍老师不愧为基础教育战线的一面红旗。这面旗帜上赫然写着“不断探索,与时俱进”,写着“教育思想永远年轻”!

(三)教师应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

一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主人的学生观。霍老师基于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基本理念,尊重每一个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赏识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来自老师的爱;在教学中霍老师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每个学生由爱老师,到爱语文这门学科,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兴趣盎然地投身于学习之中;霍老师实行分层教学,做到因材施教,使人人有机会进行实践,获得愉悦,(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体验成功,培植自信。学生有了自信,就有了自主学习的动力,学习主人的地位就得以确立。霍老师一贯主张对学生“激励、赏识、参与、期待”,即激励每个学生好学上进,发现并赏识每个学生的才华,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以爱心、信心和耐心期待着每个学生的成功。这就是霍老师赏识人人、人人成功的学生观。

二是坚持文道统一、重视方法指导的教学观。霍老师始终认为,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育人是教书之本。即使是在刚刚粉碎“”,亟待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情况下,也没有动摇“教书育人”的信念。霍老师针对“淡化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否则语言文字教学和思想教育两败俱伤”的说法,不仅发表了针锋相对的意见,而且用示范课形象地说明了:不仅课文本身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情感因素,是文道统一的,而且在语文教学中完全可以将培养能力、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培养美感有机地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通过形象感染和情感熏陶,达到语言文字教学和思想教育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霍老师在教学中一贯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如,多读,多想,多听,多问,多练。她特别注意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自己的见解,展开讨甚至争论。霍老师认为,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是学生创新学习的重要实践。进入新时期,顺应时代的要求,霍老师不断扩大“学会学习”的内涵,在教学中鼓励探索,发展想象,引导发现,注重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是革新、开放的大语文教育观。霍老师一直认为,课堂教学容量是有限的,课外则是无限广阔的天地。在她教的学生中,课外阅读、课外练笔、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已经成为发自内心的需要,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在大语文教育观的指导下,霍老师长期坚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不断开发语文教育资源,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长才干,学做人。

邓小平同志生前曾动情地说:“一个小学教师,把全部精力放到教育事业上,就是很可贵的。要当好一个小学教师付出的劳动并不比一个大学教师少,因此小学教师同大学教师一样光荣。”这是这位世纪老人对包括霍老师在内的所有爱岗敬业的小学教师的高度评价,是对全国小学教师的鼓励和鞭策。

小学老师教育论文篇3

一、 认真完成培训工作

1、 教师职务培训

创新培训模式:张爱华老师的“说听评一条龙培训模式”、……

2、 校本培训

何取林老师认真审阅,并提出许多对校本培训的改进意见,张梅青老师协助校本培训材料的审阅……

3、 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班的策划与组织

张梅青老师做了大量的工作

4、 新教师培训

张爱华老师的新教师班qq群管理与blog交流、何取林老师的blog交流、赵龙山的《教数学想说就说》新教师班班刊及其他老师的班级管理都很有特色

5、 体育本科班(学历培训)等其他大专、本科及研究生班的有关班级管理、教学及教学辅助工作

司贵亮老师的体育本科班的筹备到开课,做了大量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张梅青、何取林等老师为大专学历培训班开课;何取林担任研究生班考前辅导班的班主任工作;

6、 英特尔未来教育及其他专项培训

张梅青、何取林、赵龙山为全市英特尔未来教育学科教师培训班开课

赵龙山为港口镇教育行政干部班开设专题课《校长引领与名师成长之路》

二、 打造部门教研文化

1、 抓教研论坛

通过将开发专题课、说课、写论文、张梅青的公开课、培训课跟踪反馈等一切与教学、教学研究有关的话题作为论坛的内容,举办三次教研论坛,效果好。

2、 看到了教研的效果

研究教学的热情高了,专题培训课后的反思与改进多了,也有二位老师的3篇。

3、 教研氛围越来越浓厚

通过举办教研论坛,部门的老师越来越喜欢了。因为通过教研论坛,老师们的参与度高,收获也大。

三、 指导小学的教研活动

1、 烟洲小学

全部门教师参与指导“烟洲小学的省级课题汇报课”;

赵龙山为其六年级2班开设数学研究课,西区教办教研室组织全区数学骨干教师进行观摩评课;

2、 雍景园小学

何取林为学校指导作文与口语交际课多次

3、 石岐中心小学

张梅青老师利用到该校挂职的机会,积极为该校英语科组的英语教学出谋划策,深得该校教导处的赞许;

4、 小榄

何取林为部分学校指导作文与口语交际课多次

5、 石岐第一小学

司贵亮老师为学校的体育教学,包括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并在该校为全校的体育老师上了两节小学研究示范课

6、 石岐实验小学

赵龙山为“石岐实验小学青年教师发展工程”开讲座一场

7、 石岐第一城小学、岐江小学

赵龙山分别为第一城小学、岐江小学及石岐第一小学的课题申报工作进行了指导

四、 完成学院交办的有关工作

1、 全部门教师倾力办好了“XX年5月份的专家讲座”

2、 策划“港口镇名师培养对象培训班”的课程计划

3、 制定“小学数学教师高级研修班”开班计划

4、 部门教师参与学院规章制度修改

张爱华、何取林、张梅青参与了相应的学院规章制度的修订修改工作。

5、 部门教师参与学院学术委员会的工作

赵龙山参与了学院学术委员会的有关工作。

6、 部门各位教师拟定了小学各学科继续教育指导组成员名单

五、 积极走出去

1、 张梅青到石岐中心小学挂职担任教导处副主任

2、 赵龙山到杭州上城区教师进修学校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第五届小学数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学习

3、 司贵亮参加全市中考体育考试的评委工作

小学老师教育论文篇4

一、在互动中革新

20xx年,适逢江苏省教育厅举办苏南苏北教师大交流活动,学校借此将年轻教师王方送到常州钟楼区西林实验小学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学习培训。同时,与常州钟楼区西林实验小学结对,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教学交流活动,为我校迎来了许多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管理经验。

今年5月27日,常州市钟楼区西林实验小学派出语文和数学老师各一名,与我校两名教师就同一教学内容,开展了一次同构异课的教学实践活动,获得了较好的教学研究成果。

针对农村学校教师出去学习机会不多的因素,学校领导积极为全体教师创造学习的机会,主动与市区学校联系,将外校教师请进来。本学期开学不久,由大丰市第三小学唐锦荣副校长带队,本着“立足常态课堂,聚焦有效教学”的宗旨,由三小的曹亚平老师、王培诚老师和钱为兰老师分别为我校教师送来了三节高质量的语数外观摩课。

在校领导的安排下,我校王艳华老师、陈兰秋老师和李华老师也于一周后,在大丰三小进行了教学展示,受到了大丰同仁的好评。应学校领导的邀请,11月25日,盐城市双语小学来我校进行教学研讨活动,为我校带来六节课,受到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双语学校的外教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更是我们的学生激动万分。

12月11日,大丰实小教研片教学观摩活动在我校隆重举行。来自该教研片6所学校的数十位领导、教师与我校全体教师一起进行了教育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由大丰市实验小学与我校联合组织。活动中,实小盛燕老师和我校高红艳、张莉、葛婷婷等老师分别为与会代表进行了一数、四语、五英和六音课堂展示。课后,与会代表就此次课堂观摩热烈探讨,同时,对这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在磨练中成长

为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们不仅要把优秀的教师请进来为我们示范课堂,更重要的是要让自己的教师快速地成长起来。为上好每一节展示观摩课、竞赛课,学校专门组织由教导主任负责的磨课组。大家献计献策,由备课一稿到成稿,往往要经过四五次,甚至近十次的易稿。从备课的构思到学生的配合,都经过精心的设计。

20xx年,我校xx老师代表北片参加大丰市语文优质课竞赛。为此,学校组织由教研站xx总负责,学校教导处及语文组全员配合,为xx老师备战做准备。为了让xx老师适应不同的学生,学校领导与周边学校联系,借班磨课。在竞赛中,xx老师不负众望,取得了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

同样是20xx年,体育老师xx老师在夺的大丰市体育课堂竞赛第一名的成绩后,又代表大丰市参加盐城市体育课堂竞赛。为了这一节课能够取得好成绩,xx校长亲自负责xx老师的磨课联系,多次请来了教研室领导指导孟老师磨课。同时,还将孟老师带到多个乡镇实地练习。凭着扎实的基本功和众位领导同仁的帮助,孟冬琴老师带回了一等奖的荣誉证书。

今年12月,我校副校长王斌在盐城市农村小学数学“有效课堂”课例研讨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季自洲主任在大丰市教导主任课堂教学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用刘国钧校长的话说:我们要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最大的平台。同时,我们还将为教师的成长提供更多的机遇,让我们的教师走出去。我们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三、在竞争中奋进

为提高全校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的技能,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根据学校期初制定的《龙三中心小学电教考核办法》有关规定和要求,我校用12月份一个月的时间全面开展电化教学专项考评活动,此次活动要求50周岁以下的教师每人都要使用课件上一节比武课,在活动期内每人电教课累计至少要达到4节。

目前此项活动正在开展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掀起了一股学课件用课件的热潮。

近年来,学校教师逐渐意识到提升自己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在学校组织的教学教研活动中,许多年轻的教师争相报名,积极要求参加竞赛活动。课堂教学的思考、课件的制作和学生的管理经验是教师们日常交流主题。

四、在思索中提升

小学老师教育论文篇5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师 专业化发展 个案研究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职业群体在一定时期内,通过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达到符合教师专业标准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自199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把教师视为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以来,教师专业化理念便逐渐确立起来。21世纪初,教育部正式颁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成为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于是,教师专业化发展便成了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目前对于小学科学教师这一特定群体的专业化发展的研究还比较欠缺,因此笔者试图从实例出发审视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解读优秀教师从稚嫩走向成功的轨迹,探究影响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各种因素,以期揭示他们成长背后存在的规律,为更好地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依据。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为江苏省特级教师——海门市海南小学科学教师徐杰。徐杰,男,教龄25年,江苏省小学科学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科普作家、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科学学科专家委员、国标本苏教版小学《 科学 》教材编写组核心成员、科学阅读推广人。先后在全国性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90余篇,另有5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得了国家、省、市优秀教育论文评比一等奖;曾获江苏省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全国小学创造教育优质课评比一等奖等;先后75次在国家、省、市级执教公开课或学术讲座;辅导学生撰写科技小论文40余篇,并在省级报纸、杂志发表,辅导学生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科技发明创造、创新方案、小制作等竞赛,200多人次在县级以上获奖。辅导学生参加江苏省科技创新大赛,2人获省一等奖,1人获省二等奖。他主持并承担的江苏省科学教育“十一五”“课堂教学中科学探究教学方法设计研究”获得江苏省科学教育课题成果一等奖。著有科普专著《 科学伴我成长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教育专著《 点亮孩子的科学心灯 》(江苏教育出版社)。徐杰老师是南通地区公认的名师,对他的研究有较强的典型和示范意义。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典型质性个案研究方法,通过观察法、访谈法和文献法分析优秀小学科学教师个人专业化发展历程,重视教师的“实然”生活,探究影响小学科学教师专业成长因素和归纳总结优秀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般规律。

二、结果和讨论

通过与徐杰老师本人、他周围同事及领导的访谈,拜读了他在不同时期的论文,笔者认为,徐杰老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双重影响。

1.外部因素是优秀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保证

首先,国家的政策指导和社会舆论的支持为优秀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大环境。1985年徐杰进入师范学习,开始接触小学教育教学,而就在这一年的5月颁布了《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成为新时期教育的真正起点。从那时至今的20多年,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的教育观念、学校人才培养的模式、考试评价制度、教育管理等方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正是教育改革激发了教师的思考与创新,为优秀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了政策保障。其次,和谐的学校文化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徐杰老师所在的江苏省海门市海南小学是一所省实验小学,其前身是百年名校江苏省海门师范附属小学的南校区。该学校文化底蕴丰厚,以“创造适合师生发展的教育,让师生享受教育的幸福”为办学宗旨,坚持“依法治校、民主理校、文化铸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显校、名师扬校、设施亮校”办学方略,以“登攀”校训为引领,积极营造“和谐、创新”的校风,以及“博爱、务实、尚智”的教风和“乐学、善思、明理、力行”的学风,已初步形成了“创造教育”办学特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生力军的徐杰老师,其个人发展与学校文化建设息息相关,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再次,科学教育前辈的感召力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精神支撑。徐杰老师在其成长的历程中写道:“‘南章北路’这些前辈们的努力和付出,使我充分感受到了教学这门学科的乐趣和收获,即使有时工作遇到些困难也无法改变我矢志不渝从事着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念想。”正是这些名师或隐形或显性的导引作用支持着他在科学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上孜孜不倦地前行。

2.内部因素是优秀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所在

(1)丰沛的教育情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原动力。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对科学教学的执着以及对学生强烈的责任感是驱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行动指南,它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贯穿始终。作为教师,只有拥有坚定的职业信念才能克服一切内在和外在压力,不断学习提高、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徐杰作为20世纪80年代末的师范生,师范学习期间的系统学习让他建立了初步的教师职业思想,师范二年级以及三年级的教学实习更令他坚定了自己的职业理想。从步入职业生涯,成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的那天起,他热爱教育工作,热爱学生,热爱科学教学,全身心投入其中,正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专业化发展的动力才会源源不断地从他的心底生成并涌出。

(2)良好的个性特点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奠基石。丁之奇等人研究发现,情绪稳定,有恒负责,严肃审慎,现实合乎成规,自主、当机立断,心平气和,自律谨严是优秀教师的良好个性品质。在对徐杰老师的研究过程中,笔者无一例外地在他身上发现有这些特质。每个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想要成功,就必须经历坎坷。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激发自身的内在动力谋求专业发展。在徐杰老师的发展历程中处处透露出他那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钻劲,为了寻求一个问题的答案从来不愿意浅尝辄止,力求做到完美。这就是教师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工作毅力。一个教师能否最终走完专业化发展这条充满艰辛和坎坷的道路,就得看他有没有这种锲而不舍的毅力。

(3)扎实的实践活动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立足点。教育是一种具有很强实践性的社会活动,教师只有通过长期扎实的实践,加强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实现专业化发展。在徐杰老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奉行着这样的信条:学习的目的在于实践。只有亲自去实践,才能获得真正闪光的理论。一方面,他认真学习科学学科专业知识,通过自学考试、函授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加强自己的科学素质;另一方面,通过广泛的阅读不断地扩大知识视野,汲取扎实的条件性知识和广博的人文背景性知识。在别人用来休闲的业余时间,徐杰老师则躲入书斋自成一统。他通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 给教师的建议 》、佐滕学的《 静悄悄的革命 》、梅里尔·哈明的《 教学的革命 》以及裴娣娜的《 现代教学论 》等中外教育教学名著,浏览了众多的学科专业书刊,不断充实科学学科知识、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并将之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自身专业理论水平。同时,他还向专家、同事学习请教,集各家所长,为己所用。

在不断的学习和教学实践中,他还积极反思、总结并创新。《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 》指出,探究既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但科学探究是不是科学学习唯一的方式呢?除了科学探究,还有哪些方式呢?徐杰老师一直思考这些问题。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时,学生的思想火花不断迸发,奇思妙想瞬间激活,偶然性问题和意外情况不断涌现。为了面对这种情况,胜任科学课的教学,徐杰老师大量阅读,广泛涉猎,以自己足够的信息内存来应对课堂生成的千变万化。由自己想到学生,又联系西方发达国家在科学教育中的成功案例,徐杰老师创造性地提出了“将科学阅读融入科学教育,与科学探究形成互补作用,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的观点。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系统研究和科学论证,目前他所主张的“加强科学阅读,提升科学素养”教学思想已日臻完善。他认为,“科学阅读”包括三个层次的内涵。第一个层次的内涵是从内容上来说,阅读与科学有关的文本、绘本及电子的书籍。徐杰老师花了大量的心血从浩瀚的科学书籍中精心挑选,分不同年龄阶段给学生推荐书籍,让对不同领域有兴趣的孩子都能各取所需。他还不满足于现有的资源,醉心于科学创作,为孩子送上更加精彩的、原汁原味的科学大餐。第二个层次的内涵是从方法上来说的,是指阅读还应有科学的方法。科学阅读的方法包括比较性阅读、求解性阅读、质疑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等。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年龄、不同个性的孩子,不同的阅读内容适用的方法也不一样,不同的方法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如果在科学阅读的过程中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用科学的方法,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个层次的内涵是从指导者的角度来说的,教师在科学课堂中在指导学生进行科学阅读时,要有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教学策略。2010年11月,由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主办的“全国小学科学特级教师论坛”上,他首次对这一教学思想进行了阐述,引起了大家的高度关注。2011年4月,在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的支持下,召开了“全国小学科学教育与科学阅读专题研讨会”,展示了他“科学教育中科学阅读”教学思想。徐杰老师独特的见解、富有创新性的思想受到了全国各地近400名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其中包括海外科学教育研究人员的关注。时至今日,已经有越来越多地区的教师开始思考和研究这一教学思想,并践行于小学科学课堂之中。

三、总结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一个相对比较缓慢的、富有个性化的过程。每个优秀教师在他的专业化发展历程中都在寻找着一条最适合自己的道路。通过对徐杰老师个人的专业化成长道路研究可知,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包括国家政策和社会舆论创造的大环境、所在学校文化所创设的小环境和科学教育前辈的精神感召力;内因则由教师本人的教育情感、个性特点和教育实践组成。虽然外因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优秀教师专业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但是由教师个人素质构成的内部因素才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外部因素存在一定的关系,但根本原因在于个体自身。他们在不同的成长道路上,受到内心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要的推动,把积极个性化作成扎实实践,加强反思、总结经验、提出创新,方能实现持续性的教师专业化发展。

小学老师教育论文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渗透;缺失表现;方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8-0257-01

针对于小学生这一生源群体来说,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处于刚刚形成阶段。老师对其的正确思想意识引导,加强德育观念的渗透具有极大的必要性。小学数学学习不仅仅是对学生数学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的培养,也要对学生的感性认知能力的提升做努力。数学学科自身在整个教学环境下的重要性要求任课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德育教育。新课标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培养,充分结合数学教材的知识点迎合德育教学内容。德育教育工作得以有效开展,也是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推动因素。

1 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缺失现状

1.1 对数学教材中德育渗透内容缺乏认知。

在德育渗透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老师扮演者重要的引导角色。老师要充分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潜在的的德育教育内容,积极地引导学生配合思想品德教学的开展。在大部分情况下,很多小学任课教师往往对教材中的德育渗透内容挖掘不深刻。只注重数学的运算技巧等数学知识的培养,注重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从而忽视了潜在的德育渗透内容。在老师进行德育渗透过程中,总会出现小学生思想范围迎合不了渗透内容,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在一定的思想限制基础上,老师往往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对其进行德育内容无筛选性渗透。从而导致数学教材中的德育教学内容不能被学生所易受接受,真正让学生领悟到老师所指思想的内涵具有很大的难度。

1.2 德育渗透的方式方法不恰当。

针对于小学这一生源群体来说,在教学环节上要重分勾起小学生的好奇心理,进而产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小学生专注学习气氛中的最佳因素。由于数学学习很大程度上注重对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培养,很多教师就会为了达到课前预期效果忽视其他与数学运算无关的教学活动。老师往往会进入到主导地位的角色扮演中,致使学生被动的吸收数学理论知识。对于课堂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开展,都是为了迎合课堂学习效率而设定。在教学环节中活动开展不贴近生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没能渗透到课堂中去,对学生的感性认知能力起不到引导作用,进而导致学习内容愈加偏离德育渗透目标效果。老师对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没能及时的引导,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也是学习德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学习中积极努力、认真严谨、善于思考等迎合小学生心理发育特点的德育教育内容。

2 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重构的方法策略

2.1 完善小学教师的内部队伍建设。

根据数学学科的自身教育特点,校方要积极对任课教师进行严格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要求。加强学校内部师资队伍建设,让老师自身感悟到在教学环节中的角色定位。在数学课前教学方案制定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更新自身传统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注重课堂活动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贴近生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感性认知能力。校方要积极开展对任课教师进行德育渗透教学的意义讲座,与邻校建立教师经验交流平台,从对老师的思想观念转变引导开始。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让老师在情感认知上与同学们积极的互动交流,"为人师表"是德育渗透教学环节实施中的有效实施途径之一。

2.2 教学活动贴近实际生活、培养感性认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注重多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贴近日常生活的感性认知度,拉近学生与数学理论的距离感。老师可以把数学课堂迁到课外实践教学中去,开展与数学运算相结合的实际生活活动。开展中要注重迎合教材内容的特点,迎合学生的心理素质承受范围,不能偏离数学本身的知识学习范围。本文强调的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学,二者互相融汇贯通,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坚决杜绝只注重数学教学效果忽视德育内容引导的情况,也坚决杜绝由于德育引导从而忽视了征程的数学教学程序和课堂宗旨。在贴近生活的前提下开展教学活动,要兼顾数学运算和感性认知的双重培养。

2.3 开展数学小组合作式学习方式、促进思想品格形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若是想要一直抓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吸收胃口,就要求老师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的开展。将学生们进行小组分配式学习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客观可行性。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团结协作,完成对数学运算题进行分析、探讨、求证的全过程。可以充分你锻炼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每个小组要对自己小组的解题思路进行阐述,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集体讨论的过程中,老师要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来,对学生的数学知识点的掌握有个深层次的了解,针对学生的教学效果反馈信息,对数学理论知识运算中出现的重点难点解题过程进行重复讲解,达到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的完美化。成员间为了小组的整体利益可以牺牲自我利益,不断地积极努力,为达到目标效果树立竞争意识。也可以拉近与同学间的沟通交流距离。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潜意识的培养学生很多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综上所述,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问题的相关探讨得知,德育教育不仅仅存在与数学学科中。校方要加强对德育教育渗透的重要性认识,积极为德育教学的开展提供渗透条件。要求老师积极地革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方法,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注重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培养。积极的引导学生善于在数学学习中善于发现生活,并把所学知识运用在生活当中。真正意义上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标效果。除此之外,老师要注意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过程中,要审视渗透内容是否符合学生心理发育状态,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 李建萍.新课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与创新[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245.

小学老师教育论文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渗透;反思问题;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8-0247-01

针对小学数学学科的学习而言,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运算之外,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度。课改后的小学数学教材内容更加贴近生活,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渗透。也同时要求老师要在家教学课堂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促进效果,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学生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老师在课堂与学生积极互动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进行思想灌输,理论学习与德育学习互相融会贯通,促进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

1 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现状

1.1 对小学德育渗透观念意识淡薄。

小学数学课程上的教学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培养,在感性认知上通过实践基于一定的引导作用,而在德育教育问题上的挂念渗透意识淡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和方法布局多元化、形式内容单一,就会造成数学学习的枯燥乏味感,从而削弱了孩子的数学学习兴趣。老师本身对德育观念理解上存在偏差,认为提升数学学习效率,提升课堂学习效果,是教学过程的首要服务目标。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好坏、学习习惯的对错等德育教育内容的同时普及。很多老师教学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理论中来,很难适应现代教改下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在实践过程中变化出现不伦不类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不会达到教改要求下的知识吸收,也不会达到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效果,进而导致德育渗透工作很难更好的在小学数学学科中得以实施和运用。

1.2 德育渗透方式单一,学生兴趣感不浓厚。

教改后的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少、形式多,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充分的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要积极地与学生开展互动交流的机会。很多情况下老师恰恰忽略了在身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扮演地位,主观上操控课堂,让学生们被动的吸收数学知识的计算公式和解题方法。学生们在直接吸收知识的状态下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会有直接的影响,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德育灌输也就无法正常进行。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理较强,找好小学生的兴趣切入点极为重要。在教学环节中老师只顾死板的开展教学活动,忽视了对其中的德育渗透内容及时的向学生做引导。老师对数学学科中开展德育渗透的内容不能及时的进行正确认知,只讲解数学理论运算知识的教授,不掺杂实践生活的课堂活动就会在内容上略显空泛。实践内容的思想引导才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育,让学生对数学学科贴近生活的道理有一定的认知。

2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策略

2.1 加强德育认知观念,丰富数学渗透方式和方法。

首先校方要加强教师内部队伍建设,对教学进行课改教学目标观念的渗透和普及。校方加大力度对德育渗透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措施,促进教师对其德育工作的积极性。教师提起重视的前提下,就会对数学课堂的教学流程做规划革新。开展数学课堂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丰富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法就是数学学科中最好的德育渗透途径之一,对吸引学生兴趣感作用较强。老师要结合教材内容编制特点和学生自身的学习习惯,创设生活中息息相关的生活情景。以适应小学生的生活经历为主线,让情景教学情结搭载德育意识功能。学校要积极配合老师开展团体实践活动,走出课堂在实践生活中学习数学运算能力。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参照物,更好的吸收教学内容。在情景活动中对学生的德育观念进一步加以引导,促使学生自愿接受教学内容,自主学习知识的吸收过程。加强德育认知观念,丰富小学数学渗透方式和方法,促进德育工作的在数学学科中的有效落实。

2.2 注重小学数学学习评价、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对小学生这一生源群体来说,渴望得到周围人群的认可和赞许。对于来自学校、老师、同学之间的认可尤为重要,这是满足小学生刚刚萌芽羞耻心理的阶段。这就要求老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开朗的面对每次成功与失败等德育教育内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积极的运营评价体系,开展数学学习小组合作式解题方式。老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确保每个小组的整体水平相当。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对数学题进行审题、分析、探讨解题方法,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与同学分享整个解题过程,这样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老师要积极地融进每个小组的学习氛围例,对学生们的看法和解题思路做及时的更正和观念上的正确引导,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老师细心观察学生们的表现,对表现好的学生予以表扬和肯定,在学生们思想错误表达时避免正面对学生进行批评指责,找到一种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对小学生进行批评教育,避免引发小学生的逆反心理。在老师对学生不断肯定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团队合作意识、思想创新能力等德育教育观念的渗透。

3 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与德育渗透教育相结合,有助于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相互融汇贯通。在创新能力、语言表达、感性认知思维等德育教育内容方面都有所提高,进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大力提升小学生的德育教学工作迫在眉睫,为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做贡献。不仅仅是小学数学一门学科,其他学科也与德育教育内容息息相关。这就要求小学的任课教师首先要全面提升自我职业道德素质,在自身具备高水准德育水平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德育观念渗透教育。

参考文献

[1] 曹羽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J].小学数学教育改革文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04).

小学老师教育论文篇8

透过学习,使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暑假教师培训个人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暑假教师培训个人总结1开学在即,8月30日上午东古城镇联合校对全镇语文教师进行了培训。

第一项,业务校长张堂民校长对新加入我们语文团队的新老师表示了热烈欢迎,对老教师们做出的成绩进行了肯定,同时也对全体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希望。

第二项,教研员张红丽老师就“从心出发,用爱护航”这一主题,对全镇语文教师进行了培训与指导。张老师的培训就我们的教学工作来看,实实在在。张老师从备课、师生关系和谐和学习成长三个方面,对我们的语文教学做了宏观的指导,也提出了细节的要求。张老师讲的这三个方面看似是老生常谈,但这恰恰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根本所在,话题虽老,可在此三方面达到专而精的教师真的是凤毛麟角,教学真的是浮不得、飘不得。互动环节,老教师总结了自己的经验,新教师提出了自己的困惑,经验丰富的老师们为新教师答疑解惑、倾囊相授。在此环节我感受到老教师炽热的教育情怀,也感受到新教师上下求索的虚心好学。

第三项,我们二年级老师听了丁姗姗校长对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的解读和教学建议。丁校长从整体结构与内容、总体特点和具体编排与教学建议三个纬度为我们解读了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通过丁校长的讲解,我深深体会了部编本教材编者的匠心独运。大到立德树人的宏观目标,小到瓦当符号的传统文化元素,无不体现了编者的精心布局与安排。

每次培训都是一次心的旅行,是一条“更上一层楼”的捷径。踏着师者们成功经验的阶梯,我们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培训过后,我对自己和自己的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备教材方面,张老师要求我们要熟读教材,甚至背下来,更要准确把握教材、触类旁通、了解外延。我非常汗颜,对于自己所授的内容,能准确背诵的,真的很少。丁校长对于教材的解读让我明白了如何准确把握教材,把教材读厚。那精美至极的中国元素的封面设计、那看似散发着墨香的国画古诗配图、那意蕴丰厚的卷轴版面设计、那看似不起眼的瓦当符号等等也是语文的“外延”吧!这些以前从未留意的部分,有语文、有历史、有艺术,有太多太多的内涵……原来小小语文课本中有如此大的世界,薄而轻的语文课本原来又如此厚而重……把语文课本读厚也是一门大学问啊!

语文教学,不是任重而道远的披荆斩棘,而是世外幽径的漫步寻芳,一步一景,移步换景,美不胜收。

暑假教师培训个人总结2“培训是一种福利”。的确,学习是紧张而忙碌的,但又是充实而快乐的,我们的确在享受“学习”这种福利。为期五天的培训内容丰富,通过学习各级教育专家的专题讲座,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这是收获丰厚的五天,也是促进我们教学上不断成长的五天。下面谈一些自己参加培训的体会。

一、树立师魂意识,从思想上筑牢教学基本功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天职,“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教育法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高尚师德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永远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把教学质量放在心里,把学生的口碑作为衡量自己业绩和工作水平的重要砝码,自己才能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职责,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二、提高自身素养,从理论上筑牢教学基本功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在当前知识爆炸的时代,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及管理水平,是摆在我们每个教师面前最现实的问题。因此,我们不但要多读书,从书本上学;而且要多听课,跟老教师学;多交流,跟同事学;多总结、反思,跟实践学。只有这样,我们的理论和知识才能不断丰富,不断更新,我们的业务素质和职业能力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提高。我坚信,在领导的亲切关怀培养下,在老师们的无私帮助下,在自身的勤奋努力下,我们这些教师一定会成为教育战线上的精兵强将。

三、强化施教能力,从实践上筑牢教学基本功

“打铁还需自身硬。”上好一堂课,教师首先要有真功夫。教师的文化素养、教育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独特的教育感悟,科学的教学设计,充分的教学准备,灵活的教学方法是上好每一节课的根基。只有这样,每一名教师才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创造出精彩而富有生命的课堂。首先要认真备课试讲,把教学目标定准、教学环节弄清、把教学内容吃透,提前“预演”,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次要灵活组织教学,按照教学设计精心组织教学,实时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控制教学目标的实现,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最后要注重激励和启迪,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既不能实施“填鸭式”的满堂灌,也不能进行“放羊式”的自由学,要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创新教学模式,做到课前有问题、课中有讨论、课后有思考,真正把一堂课讲活、讲精。

我深深感到,这次青年教师基本功培养是我教师生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进一步加强了我对教育这一职业的热爱。作为教师的我,一定以积极的心态、坚定的信念,忘我的精神,不断前进,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在教育沃土上展现自己的风采。

暑假教师培训个人总结3金风送爽,扬帆起航。为迎接新学期、做好开学工作,全镇语文教师齐聚田马园小学会议室进行研讨学习。此次研讨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新的体会:一课如一餐,必须要精心备材,用心烹饪,色香味俱全。

一、课前精心准备,认真备课

要想做一顿美味的菜肴,首先必须食材充足。课前备课更是如此,教师必须全方位精心备课。张老师在研讨中提到了备课的要点:备教材、备背景、备学生、备教法等。这些要点我们都必须程式化在日常的备课中,让每一次的备课都系统而完整。同时,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中要求学生掌握、了解的知识点,教师必须先熟记于心,先行一步。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充分上好课。

二、用心“烹饪”,提高效率

用心的美味不仅可以抓住胃,更可以抓住心。上课如同烹饪,教师课堂上的用心,情感的倾入,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紧紧跟随教师。教师课堂上精心的导入、趣味的话语、诙谐的故事、适当的引导、情感的注入……这些每一处的精心和巧思,都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戴建荣老师的《江雪》一课,他用自己的情感朗读,用自己的肢体动作,调动起了全体学生的兴趣,并润物无声地让学生掌握了入声字及其读法。一节晦涩的古诗课堂成了一节笑声不断的欢乐剧。下课了,同学们还意犹未尽,沉浸在戴老师的课堂里浑然不知。这样的场面,这样的效果归功于戴老师课堂上的全身心投入和丰富情感的注入。这节课让我再一次深刻体会到,同学们喜欢的课堂才能称为好的语文课堂。

三、丰富形式,让课堂色香味俱全

一堂好课应该丰富形式,做到色香味俱全。这就要求教师十八般武艺样样俱全,将课堂生动、多彩、丰富起来。例如,戴建荣老师在《江雪》一课中,展现了多种才艺,这些闪光点不仅让学生崇拜教师,还为课堂增光添彩。戴老师在板书中展现的简笔,不仅丰富了课堂,也调动了学生兴趣;戴老师的古诗吟唱,将整个课堂带到了高潮,学生们既享受了视听盛宴,又欣赏到了古诗的魅力;戴老师的丰厚文化根基,娓娓道来的诗歌背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诗人,更利于古诗文的理解。戴老师的课让我认识到,语文教师必须做宝藏,掌握丰富的技能,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让学生不断发掘到老师的闪光点,每堂课都学有所获。

四、让学习成为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张老师在此次培训中提到,老师必须保持细水长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学习,让学习成为每天生活的一部分。作为年轻教师的我身有体会,我们年轻,缺乏经验,缺乏丰富的理论知识,必须多听课,多听讲座,多进行教学反思,多背诵经典,多写文章,多读书。我们只有不断通过学习丰富自己,才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语文教师要富有激情,要全身心投入,要丰富自己的才艺,要不断学习理论知识。此次培训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门,让我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和欠缺,让我更加确定了以后努力的方向。

暑假教师培训个人总结4学校组织了为期三天的教师基本功培训,我有幸听了多位教师的汇报,她们讲得十分精彩,通俗易懂,我想这和他们高深的文化修养是分不开的,听了这些我受益匪浅。

新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在听课之前,我总是认为新课标实施起来有些困难,毕竟各地条件不一样,有些家长望子成龙的急功近利观念太强,他们倾向于应试教育,认为儿女只要考取大学就万事大吉。但我听了各位教师的课后才知道任何改革在其初期都会产生阵痛。我们人民教师面对的不仅仅是学生,而且还要面对学生的家长。如果不搞好课改又怎么会培育得出高质量的创造性人才呢?只有实施课程改革,才能培育学生创造力。

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这几天几位做课教师讲的课就充分印证了这句话。她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学员们讲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深受启发。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这就要求我们加强"教育艺术"的学习,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我们只有不断的加强学习,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

课程改革现在虽然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未知的领域需广大教师去进行认真摸索和总结。经过这一次的培训,认识到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而应去推动它朝正确方向发展,做一个课改的积极实施者。我想只有经过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新课程改革就会遍地生根、遍地开花、遍地结果。

暑假教师培训个人总结5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体育教师则是学生健康体格的塑造者。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的体魄是从事一切活动的基础。作为一名刚刚入职的体育教师,难免会有迷茫,对教学不知所措。教育局为我们安排的培训讲座为入职前的我们打了一剂强有力的保障针。此次培训名家云集,培训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告诉我们教学的理论,更是强调了实践与理论的差距。通过此次培训,不仅让我们在理论上上升了一个高度,更重要的是使我明白了作为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有多么重要。

在我的记忆中,从小学开始的体育课,没有多少印象深刻的教师。因为老师很少会给我们上体育课,不是被语文老师占用,就是被数学老师占用。而那时的我们脑子里对体育课充满了无限期待,好玩爱动是这个年纪学生的特征,由于体育课经常被占领,我们总是得不到内心的满足。除此之外,体育老师大多是由其它学科的教师担任,更谈不上什么专业性了。所以现在的我更是明白当好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是多么重要。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不断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需要。特级教师们的从教经历和对教育的执著追求,给我们年轻教师很大的教育,让我们懂得什么是教育,怎样才能教出优秀的学生,让我们懂得“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一深刻道理。

相对于中学教师来说,我们小学体育教师的责任应该会更重,最近几年不断的被提及的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不时在我的脑海中回荡,一些学校甚至取消了长跑运动,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我们的学生是在温室里成长的花朵,一旦遇到风雨,难道就不能顽强的成长吗?我想这多少与我们体育教师有关,小学体育教师应该从小学生开始抓起,让他们从小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小学体育教师在课堂上认真教学,绝对不能放羊式教学,这不仅是对学生的负责,更是对我们自己的负责。听到一位专家说了一句话我觉得特别经典。他说,你觉得现在体育渐渐受重视了和什么有关?其实是与我们体育教师自己有关,他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课堂,有什么样的课堂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就会有什么样的家长,什么样的校长,什么样的领导等等。这归结到底完全在于我们教师对课堂的态度。

什么样的体育课是一节好的体育课?,我觉得《体育之研究》是所有体育人都应该好好学习的经典,体育就是要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是啊,我们现在的体育课真的能做到野蛮体魄,文明精神吗?真的能达到每节课的运动量吗?古希腊盛极一时,他们的军国体育思想,让他们的名族坚韧不屈,现在日本人的平均身高已经逐年增高,他们已经不再是矮小的倭寇了,我想这与他们的体育思想不无关系。我以为我们的体育课就应该多做一些有强度的运动,并不能每节课都上着“快乐体育”、“阳光体育”,多一些“野蛮体育”。

一位教师的示范作用,可能比上课更重要,我们应该给我们的学生们树立一种阳光、积极、健康的形象。摒弃一些不好的习惯,如抽烟、不注意自身形象的事情等。我现在仍然记得我的初中体育老师,夏天上体育课一直是穿着拖鞋、抽着烟,可能这种记忆很难抹去了。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