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财务造假论文8篇

时间:2023-03-24 15:11:37

财务造假论文

财务造假论文篇1

摘要:根据审计署的《2005年4号审计结果公告》(以下简称《4号公告》)中对10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的披露,笔者提出我们的分析及对策,供投资者和业内人士参考。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对策

一、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现状

根据4号公告所涉及的十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情况如下:

1.2003年湖南某上市公司,据分析是天一科技,为掩盖其利用募股资金和银行贷款1.94亿元,转移账外买卖股票的事实,与其在当地的开户银行相互串通,通过伪造银行对账单的方式,多记存款1.31亿元,少记贷款7100万元,造成资产、负债均不实。

2.在2003年山西省的漳泽电力公司所属的发电厂违反了国家规定,累计提取了3965.8万元的“地方电力建设基金”,计入了生产成本。2003年末,发电厂以“能源基金”名义,将上述资金金额上交给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直接将此笔资金在“其他应付款”挂账,造成2003年生产成本多计了3965.8万元。中瑞华恒信会计师事务所未能查出上述问题。

3.四川省天科股份于委托购买国债的名义,将3000万元资金交给深圳几家公司,实际用于股票买卖,截止2004年3月已损失1623万元。

2004年3月,该上市公司为掩盖上述委托理财损失,与其大股东控制的某公司签订了虚假协议约定由该公司出资3000万元。受让上市公司委托理财形成全部财产。双方在当月另签合作备忘录,约定原投资损失仍由上市公司承担,该上市公司未能将此重要信息对外披露。

该公司已被证监局立案调查,该公司2004年年度报告称:2004年3月,公司将3000万元委托理财项目转让给成都博宏,实质是以受控证券投资账户内的1400余万元资产换取了3000万元无保障的债权,扩大了公司风险。同时,截止到2003年7月末,成都博宏仅归还100万元,涉嫌关联方占用公司资金2900万元,公司也以挪用资金罪举报前高管,根据整改公告显示该公司财务管理和对外投资失控。

4.2002年,湖北武昌鱼公司的子公司与武汉某公司签订供货合同,金额共计1.07亿元,截止2003年12月底,该上市公司的子公司账面反映将1.07亿元全部预付给供货方,但截止检查日,该子公司实际收到2311万元的货物,其余款项均由供货方直接或间接付给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形成大股东占用资金8376万元。

5.南京熊猫在2003年11月,为了掩盖大股东占用资金的真实情况,向两家有限公司开具了两张金额均为4000万元的本票,上述两家公司将上述8000万元本票直接背书转让给该上市公司大股东,大股东用此款归还了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上述交易在一天完成。上市公司替大股东出钱归还欠款的行为,造成财务信息披露不实。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对该上市公司进行审计。其注册会计师未能查出上述问题。

6.天津磁卡2003年与天津某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下称“开发公司”)和天津某文化交流中心(下称“交流中心”)分别签订资产置换协议,开发公司将其评估价为3247.61万元的房产与上市公司的应收款进行了等值置换,交流中心将其评估价为4406.53万元的房产与上市公司的应收款进行了等值置换。因开发商原因,上述两处房产均未取得土地证及房产产权证,造成资产置换存在风险。该上市公司年报未披露上述两项债务重组置换的7654.14万元房产未能取得房产证的情况。该公司在2005年4月29日《增补2005年第一季度报告中其他业务利润的相关事项公告》中做了披露。

7.华菱管线这2003年进行了在建工程——连铸高效化技术改造工程项目,当年完成投资额14410.93万元,已转固定资产(暂估)9019.72万元。而年报中只披露了当年完成投资额1270.53万元,少披露当年完成投资额1705.4万元,未披露已转入固定资产的9019.72万元,造成财务信息披露不实。

另一在建工程——以转代平工程项目,截止到2003年底在建工程项目账上未记录投资完成情况,但该上市公司年报披露该工程投资完成情况:为期初余额7180.66万元,本期完成5839.06万元,已转固定资产13019.72万元。造成会计帐目和财务报告数字不符。

8.ST昌源在1996年~2001年期间,为多家公司提供担保,取得贷款人民币1.56亿元,港币3747万元。2000年以来,上述公司因无法按期偿还银行贷款,经法院判决应由ST昌源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该上市公司仅对应赔偿的贷款本金计提预计负债,对应赔偿的贷款利息1616万元一直未计提预计负债,造成利润不实,未计提部分占2002年当期损益的213.6%,根据其年报,该上市公司2002年利润总额微756万元,以《4号公告》所述公司应计提未提的预计负债1616万元,恰占213.6%,由此可见,当年利润为虚假数字。

9.古井贡1996年以来,未经国家税务局批准,与其全资子公司汇总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致使2003年少缴纳企业所得税5910万元,占当期损益的176%,2005年6月27日,古井贡公告,州古井销售公司未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自行与本公司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造成了2002年少缴纳企业所得税3966万元,2003年少缴纳企业所得税5925万元。

10.吉林敖东在2003年为其5家子公司提供贷款担保,担保总额为1.08亿元,该上市公司未在年报中披露。

二、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

1.法制不健全,执法不严格,法制观念淡薄。

(1)从法制建设的角度看,近几年来,我国虽然制定和修订了不少财务法规,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有些法规没有制定与之配套的实施细则,法律条文过粗,致使执行起来依据不足,可行性较差。

(2)执法不严,长官意志浓厚,虽然《会计法》对财务报表及其他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都做出了规定。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一些单位的行政领导的心中,法律法规意识淡薄,长官意志浓厚,全然不把会计法规放在心上,虚报瞒报,随心所欲,甚至是凭感情办事,关系比法大,权大于法,甚至会计人员也无法坚持原则。

(3)企业法制观淡薄。

2.企业内外部监管力度不够。从上述10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事实可见为10家上市公司进行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均没有发挥很好的监督作用,大部分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事实查不出,即使有几家能查出的,也没有在审计报告中予以指明。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基本不起作用,大都是按长官意志做帐,因此,企业一旦出现财务问题,很难查出。

3.注册会计师素质有待提高。

(1)是注册会计师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在审计工作中,不能坚持原则,严格按照会计法规办事。

(2)是注册会计师的业务素质不高,上市公司略施小计,注册会计师就查不出问题了。

4.注册会计师的行业准入制度不完善。如果,我国有关注册会计师的管理法规能够这样规定:凡在审计工作中遇到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而不予以指出的,无论是查不出,还是查出而不指明的,应该取消其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五年。那么,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问题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三、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防治对策

1.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预防对策。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对企业主管领导、企业高层及会计人员都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正确的企业发展观、价值观,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树立诚信观念。

(2)加强财会人员的法律教育。使每一个财会人员都了解财会法规,争当执行财会法规的模范。

(3)加强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培养财会人员,包括注册会计师的业务水平,让他们能够熟悉会计和财务业务工作,减少由于业务不熟而造成的技术上的错误。

(4)深化体制改革,使上市公司运行正规化、国际化,以减少由于体制问题造成的财务造假的可能性。

(5)进一步完善会计法规和会计制度。现行会计法规和制度都还存在一些缺陷,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这也给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要从根本上解决财务造假问题,必须完善会计法规和会计制度。

(6)加强上市公司财务会计的基础工作,如建立企业内部牵制制度,严格费用支付的审批手续。

2.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治理对策。

(1)严格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如上市公司出现财务造假问题,对企业涉案人员和有关注册会计师实行经济制裁和法律制裁。

(2)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社会监督作用,一旦有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就通过媒体爆光,造成强大的舆论攻势,从而,间接影响到企业的商誉。使企业不敢财务造假。

(3)进一步完善行政监督机制。如建立监督和管理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的机构。及时对违规注册会计师做出处分。

(4)建立注册会计师财务造假一票否决制。即一旦发现注册会计师参与和包庇财务造假行为则取消其执业资格,收回其资格证书,从此,终身不得从事会计、财务和审计工作。

参考文献:

财务造假论文篇2

【关键词】 博弈论 上市公司 财务造假 防范 治理

一、相关文献回顾

国外对财务报告造假防范与治理进行了持续而深入的研究。美国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证券市场大崩盘以后的1933年的《证券法》和1934年的《证券交易法》。1977年,美国制定了《反国外贿赂法》。1985年成立了全美反财务报告舞弊委员会(Treadway委员会),Treadway委员会在其划时代的《1987报告》中提出了企业反舞弊四层次机制理论,即应建立高层的管理理念、业务经营过程的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外部独立审计四道防线来防止企业舞弊。1994年,由Treadway委员会赞助成立的COSO委员会在其提交的《内部控制:一个整体框架》中,论述了内部控制对可信的财务报告的作用。1999年,COSO提交了《舞弊性财务报告:1987—1997》,对十年内的虚假财务报告进行了总结与回顾。1999年,蓝带委员会(Blue Ribbon Committee)提交的《蓝带委员会关于提高审计委员会效果的报告和建议》,标志着美国在寻求对付财务造假的对策时,重心已经开始转向公司治理结构。在安然、世通等案件后,美国国会于2002年通过了对资本市场影响重大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简称SOX法案),这是美国公司法和证券法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相比国外而言,目前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两大缺陷:一是对财务报告造假防范与治理研究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与美国相对应的强势研究机构;二是研究的理论高度不够,未能提供一个逻辑一贯的财务报告造假治理的分析框架,使得提出的治理方法缺乏系统性和有效性。

二、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博弈分析

1、基本假设

假设1:证监会的目标是对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进行监管;理性假设,假设证监会和上市公司都是理性人,上市公司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假设2:在上市公司财务行为博弈中,参与双方为证监会和上市公司,各有两种战略选择:监管与不监管,造假与不造假。两者之间存在着混合纳什均衡,上市公司对证监会的监管方式是可以预测的。

假设3:假定上市公司为风险麻木者,监管的边际收入大于边际成本,证监会和上市公司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假设4:证监会和上市公司所采取的行为具有可测性,对所获得的收益是能估计的。

假设5:本模型只考虑现行制度下的公司监管情况,并排除了上市公司利用造假收益贿赂政府人员等特殊情况。

2、博弈模型的建立

上市公司对于财务报告可以采取两种行为:“财务造假”和“财务不造假”,证监会也有两种可选择的策略:“监管发现上市公司造假”和“不监管上市公司造假”。假定上市公司以p概率进行财务造假,证监会以q的概率进行监管。上市公司的正常收入为R,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造假所获得的额外收益为f,政府监管所产生的监管成本为C,上市公司造假被政府发现所处罚的成本为B,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所产生的道德成本为M,上市公司造假带来的社会损失为S。可以建立混合策略纳什均衡模型如表1所示。

3、博弈模型的求解

对支付矩阵进行分析可知,该博弈过程不存在纯策略的纳什均衡,现从定义出发求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假定上市公司以p概率进行财务造假,则不造假的概率为1-p。假定证监会以q的概率进行监管,则不监管的概率为1-q。

企业的期望盈利函数为:

U0=p[q(R+f-B-M)+(1-q)·(R+f-M)]+(1-p)·[(qR+(1-q)R)]

=-qpB+pf-pM+R(1)

企业目标是实现期望盈利最大化,对(1)式求导得:

■=-qB+f-M

令其为零,得:q=■

证监会的期望盈利函数为:

U0=q[p(B-C)+(1-p)·(-C)]+(1-q)[p(-S)+(1-p)×0](2)

证监会实现利益最大化,对(2)式求导得:

■=pB-C+pS,令其为零,得:p=■

4、博弈模型的结论

对于证监会来说,如果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概率小于■,即p■,证监会的最优选择是进行监管;如果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概率等于■,即若p=■,证监会的最优选择是进行监管或者不监管。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如果证监会监管的概率小于■,即 q■,上市公司的最优选择是不造假;如果证监会监管的概率等于■,即q=■,上市公司的最优选择是造假或者不造假。

5、博弈结论分析

对上市公司而言,对p进行分析可知,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概率与证监会的检查成本成正比,当证监会不容易进行检查(比如检查成本很高)时,上市公司多倾向于财务造假排污;上市公司的造假概率与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处罚成本、道德成本成反比,即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处罚加大、或者道德成本增加时,上市公司倾向于减少财务造假。

对证监会而言,对q进行分析可知,证监会监管概率与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收益成正比,即财务造假收益越高,上市公司倾向大于财务造假,则证监会更倾向于监管;证监会监管概率与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处罚成本、道德成本成反比,即上市公司造假后所受处罚越重、道德成本越高,上市公司越不敢造假,证监会也就可以相应降低监管力度。

该博弈的纳什均衡为:p?鄢

三、财务报告造假防范与治理的政策建议

根据企业造假博弈理论和中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为更加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发生,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减少诱发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造假的压力因素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造假的压力因素主要来源于监管政策的制度规定。减少压力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第一,树立市场化的监管理念。就上市发行政策而言,现行监管政策倾向于搞活大中型国有企业,为国企脱困服务,仍然存在类似审批制下的财务报告造假动机,监管机构应继续推进上市政策的市场化改革,将准市场化的核准制逐步转为完全市场化的注册制。第二,改进财务指标监管体系。例如配股政策应该由单一的以净资产收益率是否达到要求作为能否配股的依据转向采用一个综合财务指标监管体系。第三,监管机构应端正自己的监管角色。应该缩小审批权力,扩大监督权力。

2、消除诱发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造假的机会因素

消除诱发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造假的机会因素是防范与治理财务造假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改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一是优化股权结构。如何进行股权结构优化进而寻求国有股的有效退出机制,以提高公司治理效率,是当前资本市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股权分置改革就是一个重要的尝试。二是合理安排董事会结构。董事会被认为是一种引入市场机制的制度,被称为公司的一组契约的最高内部监督者,同时也是治理财务报告造假时可以依靠的中坚力量。董事会的公平与效率主要取决于董事会的结构:独立董事所占比例和审计委员会。三是确保监事会的独立性。立法上确保监事会的独立性是完善我国监事会制度的关键,而保持监事会的独立性与监事会的人员构成、任职资格、议事机制等密切相关。

第二,完善公司外部治理机制。一是完善法律制度,加大对财务报告造假的处罚力度。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没有举证责任倒置制度,民法通则“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忽视了财务报告造假的特殊性,不利于广大中小投资者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二是完善会计准则,为财务报告造假的判定提供更为科学的标准。三是完善现有的造假审计准则,加强注册会计师发现造假的作用。四是加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防止财务报告造假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环。五是建立以财务报告造假特征指标为重点的资本市场监控制度。

第三,提高财务造假的社会道德成本,同时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模型结论表明,随着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社会道德成本不断提高,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可能性也将降低。政府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等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在企业界内部形成企业主和公司管理层诚信经营、诚信财务的良好社会风气,对财务造假的企业主、管理人员形成强大的社会道德压力,使其在业界难以立足,无法发展,以此促使企业主、管理人员减少财务造假。同时,企业主和管理层的道德因素在上市公司造假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健全职业道德体系,应在建立职业道德规范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上,强化对企业主、管理层、会计师遵守职业道德情况的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相应的表彰或惩罚。可以将奖惩机制与会计师职业道德要求认及个人利益结合起来,体现义利统一的原则,使职业道德具有某种强制性,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必然导致财务造假事件的减少。

第四,健全相关索赔机制。模型结论表明,财务造假收益越高,上市公司发生财务造假的可能性越大。证监会应通过健全相关索赔机制,对发现财务造假的上市公司进行索赔,比如鼓励和支持广大股民或投资者获得合理赔偿,降低股民或投资者的索赔成本和难度,使公司通过财务造假获得的既得收益吐出来,减少财务造假的经济收益,以降低财务造假的可能性。

3、去除诱发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造假的借口因素

财务报告造假压力来自于公司经营的特质,盈利的目的是其禀赋,机会是公司治理机制的不完善,借口是不完善的制度“创造”的造假机会,甚至是造假的根源所在。去除诱发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造假的借口因素的主要措施为:第一,树立行风,强调诚信是财务报告的立身之本。第二,培植非正式制度。中国财务报告的正式制度基本完成了“市场经济化”,但诸如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非正式制度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实现“市场经济化”,实现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有机协调关系重大。

【参考文献】

[1] 吴革: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防范与治理[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0(2).

[2] 程春晖:博弈论与财务报告研究[J].会计之友,1998(6).

[3] 刘一天、张大为:基于博弈论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造假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5).

财务造假论文篇3

摘 要 我国对财务管理假设的研究起步较晚,尚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各专家学者观点不一,而且没有统一的逻辑体系,但是各种观点之间也并非是完全相互矛盾的,在绝大程度上,他们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关键词 财务管理假设 逻辑体系 假设

一、我国财务管理假设逻辑体系的研究

我国学者对财务管理假设的研究,起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财务理论假设一开始提出来,并没有按照一定的体系列出来作为一个单独地研究对象,它只是作为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体系的一项内容进行研究,在大家对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体系进行研究的时候才会提到。因此,这个时期对财务管理假设的内容也就比较简单,没有行成一定的逻辑体系。

本世纪初,对财务管理假设的研究越来越多,学者们提出了多种财务管理假设的逻辑体系,西南财经大学的宋华①按照逻辑体系分类的多少把这些观点分为了二分类观,三分类观和四分类观。二分类观中的代表性人物有郭收库,它主张把财务管理的假设分为的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广义的财务管理假设包括财务管理基本假设、财务管理基本假定(财务管理原则)和财务管理假定(指在财务估计、财务管理方法上使用的假设条件)三个层次。狭义的财务管理假设是指财务管理基本假设②。”此外,主张二分类观的还有宋志伟,他认为把财务管理假设分为基本假设和派生假设。西南财经大学的也李双提出,把财务管理的假设按照环境的内部和外部来进行分类。三分类观的代表人物是西南财经大学的高玉玲,她主张在宋志伟的二分类上再加入一个技术假设③,这些分类虽然差别大,但是他们基于的财务假设基本内容是没有多大的变化的,同一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看,就会行成不同的分类。如上述二分类观中,郭收库的分类是按照理论体系的特点来分的,宋志伟则是根据各个假设之间的关系作的分类。而李双的分类则是基于这些假设适用的环境是主体内部还是主体外部来进行划分的。

二、我国财务管理假设基本内容的研究

在理论研究的初期,财务管理内容不够完整,在吉全贵设计的现代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体系中,“财务管理假设包括了五个内容:财务个体假设,持续经营和分期管理假设;理财主体自主理财假设,特定环境假设,信息可靠假设④。”其中,财务个体假设主要是从空间上对财务管理的范围进行限制,持续经营和分期管理假设主要是从时间上的对财务管理的范围进行限制,特定环境假设是对当时的市场情况,即财务管理的环境进行的限制,信息可靠假设是假设参与市场的各个主体所提供的信息都是可靠的,各个企业财务行为都是基于这些可靠的信息来进行的。笔者认为,最后一条信息可靠性假设其实也应该是属于特定环境假设当中的内容,它不仅可以指企业内部的信息可靠,整个市场的信息也应该是可靠的,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财务个体才能够基于现有信息进行判断决策。所以,信息可靠的假设也应该是属于特定环境假设的一部分内容。此外,在这一时期,由于理论体系构造的不完善,整个理论体系当中除了财务管理的一些基本概念、要素外,还引入了一些理论,它们作为财务管理理论基础而存在于体系当中,如“资金时间价值理论”、“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等,这些理论独立地存在于这个体系当中,因为在当时财务管理的知识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有许多内容在当时都还是研究的空白,所以只能这些理论,作为基础理论一条一条的列入到这个体系当中,而并不能把他们系统地归纳入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的要素之下。

从2004年开始,财务管理基本假设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各界学者提出了许多关于财务管理假设的观点。随着研究的深入,各个观点也在不断地细化,包括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全面。这时的财务管理假设从刚开始的5个增加到了十个,甚至更多。出现了“货币时间价值假设”、“利益分享假设”、“环境文化决定假设”、“财权占优假设”、“委托――假设”等等。笔记认为这些假设可以大概可以分为五个方面,首先是关于财务主体的假设。这些假设从空间上限定了财务管理的范围,主要包括了“独立理财主体假设”、“财务可控性假设”、“财权占优假设”等,它们不仅是针对企业的,在运用到个人理财主体和国家理财主体的时候也是适用的。其次,是关于理财期间的假设,它是从时间的角度来对主体的财务活动进行限定的假设。主要包括了“持续经营假设”和“财务分期假设”。第三是关于财务行为的假设,是对市场上的财务活动的一些规则的假定,它包括了“风险收益原则”、“投资分散化原则”、“理性经济人假设”等。在经济学上,“理性经济人假设”实际是指市场活动主体决策的一致性,具体是指在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活动主体每次的决策具有一致性,他们都会选择那个让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决定。因此,笔者认为,这个假设实际上是对财务活动主体的行为方面的假定,而不是对财务主体的假设。第四是关于财务活动环境的假设,主要是对有效资本市场所要满足的条件进行的假设,主要包括“经济条件不确定性假设”、“法律公正假设”、“道德公正假设”、“信号传递原则”等。最后是关于价值创造的假设。企业的理财目标就是要通过资金的筹集、使用以及最后利益的分配,来实现所有者财富的最大的化,因此怎么样才可以提高企业价值也是财务管理者决策的重点,它包括了“资金增值假设”、 “环境文化决定假设”、“生产要素创造假设”等。这五个方面的假设构成了财务管理基本假设的主要部分,也是财务主体进行财务分析、财务决策的基础。

总的来说,随着资本市场以及企业理财活动的多样化,对财务管理的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它的各个理论研究也在不断的深入和细化,越来越多的因素被考虑进来。虽然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比较完善系统的理论体系行成,但是我们可以看出,各个专家学者的观点从本质上来说也越来越具有一致性了,大家在研究中慢慢达成共识,构造出一套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宋华.财务管理假设理论研究综述.财会月刊.2006(12).

[2]郭收库.财务管理假设及财务管理原则扮演.财会月刊.2006(2).

[3]高玉玲,杨宗书,张帆.论财务管理假设的逻辑体系.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4).

财务造假论文篇4

【论文摘要】财务假设是财务管理原则赖以建立的基础,是财务人员在具体环境条件下的最佳假设,他是财务管理人员在对那些未确切认识或无法正面论证的经济事物和财务现象,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趋势所做出的合乎情理的断定。

自从1897年美国学者格林(green)所著的《公司财务》一书问世以来,财务学和财务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至今仍未建立完善的理论体系。而对财务假设进行研究研究,是构造系统的财务理论结构的基础,是遵循科学方法论的要求,也对充实财务理论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1财务假设的特征

关于财务假设的特征,林丽认为,财务假设的本质属性首先是客观性。财务假设来源于现实的财务实践,并被大量的财务实践所证明,是财务工作的经验总结,并上升到抽象理论的高度以指导财务实践。同时,财务假设作为财务及财务管理的基本前提是客观存在的,不管认识与否,人们基本上是在这一前提下进行活动的。其次,财务假设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体系。财务假设是人们对财务经验或事实材料经过抽象思维构成的逻辑体系。这个逻辑体系是以有限的事实和观察为依据,因此随着财务实践的不断发展,财务假设必将通过财务理论与实践的检验、修正得到纯化或补充。李沪松从一般假设的角度给出了财务假设的特征,他认为假设包括基本性质和整体性质。其中,基本性质包括假设的重要性、公理性、适时性;整体性质包括假设的同一性、贡献性、排他性、独立性。他认为,探明了假设基本性质和整体性质,也就弄清了财务假设的基本性质。

2财务假设的原则

2.1解释性原则解释性原则要求财务假设必须能够合理地解释和说明财物的本质。即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既然财务假设是构成财务理论的要素,它所反映的就必须是财务最基本的前提,财务中最本质的的东西。这是建立财务假设理论的首要原则。因此在建立财务假设的过程中,必须注意获取财物的本质属性,划清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的界限。

2.2预见性原则预见性原则要求财务假设能够对财务中的未来事实作出科学的推测。预见性既是财务假设的特征,有时财务假设应具有的功能;或者说,财务假设本身即是一种科学预见,包括创新性的预见和重复性的预见。财务假设属于后者,及依据某些经验规律,遇见已有的客观事实将长期存在或在未来将重复出现。

2.3简单性原则简单性原则要求财务基本假设应具有逻辑上的简单性,即财务假设理论体系中所包含的彼此独立的假设应当尽量少,而不是假设理论内容的浅显或形式上的简单。一个理论越是简单,其包含的内容就越丰富,解释能力就越强。财务假设是构造财务理论体系的逻辑出发点,是财务理论和财务工作赖以存在的前提,在建立财务假设的时候,必须注意清洗和精炼假设的内容,并使各项假设协调一致,以便采用尽量少的假设前提,完整、系统地反映财务的本质。

3财务假设的内容

最早研究财务假设理论的王广明、刘贵生认为,财务假设是财务理论研究中对财务活动的空间和时间提出的一些基本设想,是财务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的前提条件。其包括三个方面:理财主体与自主理财假设;资金市场健全假设;连续经营假设。李沪松则在分析了财务假设所具有的性质和作用之后提出5个财务假设:财务主体假设;资金市场假设;财务风险假设;持续经营假设;管理行为假设。陆建桥认为财务假设是客观存在的,而这并没有在财务研究中得到足够的重视,他认为财务假设至少包括财务主体假设、理性财务行为假设、不确定性假设、财务预期假设和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假设等五个假设:财务主体假设、理性财务行为假设、不确定性假设、财务预期假设、财务信息可靠性假设。王棣华则认为,关于财务概念的表述过多,要对财务假设的内容加以论述就必须明确财务的概念,财务假设的本质应具客观性,并与其他财务概念相区分,例如财务惯例、财务哲学、财务目标等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财务假设,包括:①独立理财主体假设;②谋求价值增值假设;③财务风险假设;④财务关系客观性假设;⑤利益平衡分配假设;⑥财务环境、文化决定假设;⑦财务可管理假设。在各种观点中,其中以下两个观点争议较大:一是财务假设是否是由会计假设派生而来。二是财务假设能否作为财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财务假设不宜作为财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因为,财务假设并不能对财务理论体系的其他所有范畴进行推演。同时还应该看到,财务理论作为运用经济学,重在人们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不是简单的技术操作,也不是纯粹的经济学理论证明。通过人为的舍弃而确定财务假设,并以此来构建的财务管理体系限制了财务管理运用时的复杂性和多变性,限制了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财务主体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同时又积极规避财务风险,在效益与风险之间作出最佳的正确选择。具体到财务有欺骗行为的商家虽然可获得较大的眼前利益,但丧失的是持续经营获得未来现金流的能力,而企业的价值在较大程度是由预期未来现金流的大小决定的。所以,纵观古今中外,凡生命力长久的企业,必定是非常重视诚信的企业。尤其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总的来说,有关财务假设的文献相对较少,这与我国学者长期关注会计假设有关,忽视了对财务假设的研究。可以设想,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们也不再专注于财务实务,而是越来越重视财务假设的研究,通过对理论的不断完善,达到更好的指导实践的目的。

财务造假论文篇5

关键词:管理层;会计人员;会计造假;博弈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8010702

1 引言

最近几年来,中外财务丑闻事件频频爆发,“一夜间”使得会计人员成了众矢之的。美国的安然,日本的奥林巴斯,中国的蓝天股份、银广厦、万福生科等财务丑闻事件的爆发使得大家开始认真思考和探讨现代公司的财务经营理念、管理模式等。并就公司会计人员是否诚信展开了激烈争论。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会计信息的失真在企业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了,在质疑会计人员诚信的时候,更应该思考的是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深层次原因。

2 文献综述

Eliezer M.Fich(2007)提出公司出现会计信息失真有多方面原因,会计人员主观进行造假的概率比较小。大量财务舞弊事件中出现的财务造假,并不能单纯的归咎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从会计人员角度来说,并不希望进行财务造假(杨雄胜,2008)。那么公司中谁会选择进行财务造假呢?受各方利益驱使,公司进行财务造假的行为主体主要是公司管理层,而公司财务人员不存在进行造假的利益驱动(竺素娥,2002)。于欢、马广奇(2013)认为公司管理层会对财务造假成本进行衡量,当造假所获得的收益大于成本时,管理层才会授意财务人员造假。杨雄胜(2002)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是会计人员在是否选择财务造假方面最真实的写照。

面对这种“囚徒困境”,会计人员和管理层会做出如何选择?本文基于博弈理论,通过构建管理层和会计人员博弈模型,对管理层和会计人员是否会财务造假进行博弈分析,并对改善财务造假这一现象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3 管理层和会计人员的博弈模型

3.1 模型研究假设

(1)管理层、会计人员都为“理性经济人”,二者动机都为利己并都会对风险进行规避。

(2)会计人员有良好的专业技能,能够清晰的判断管理层的授意。

(3)管理层授意财务造假后,监督机构发现并作出惩罚时,会计人员选择接受。

(4)监督机构会对企业财务信息造假进行相应的监督和惩罚。

(5)管理层和会计人员都是在不完全信息进行博弈,即双方都不知道彼此会进行何种策略以及策略对应的概率。

3.2 构建管理层和会计人员的博弈模型

企业管理层基于自身利益的调整,会对企业会计人员进行有授意造假和不授意造假两种。在管理层进行授意造假时,又会出现两种情况,即管理层在授意造假后对企业会计人员进行物质或者是职位升迁的收买以防止会计人员真实反映的披露企业造假财务信息和在授意造假后不对企业会计人进行物质或者是职位升迁的收买。

对于管理层授意虚假披露信息这种意图,会计人员是选择揭发还是顺从,使得会计人员拥有两种策略选择即{真实反映,(真实反映,揭发)、(真实反映,顺从),虚假反映}。而管理层拥有的策略选择为x不授意造假,(授意造假,收买)、(授意造假,不收买)}。对此,可以将管理层和会计人员博弈的策略选择如图1所示。

在该图中会计人员如实反映这其收益为0,假设会计人员虚假披露财务信息可以给自己带来的收益为WA,会计人员因为揭发管理层而给自己带来良好声誉的收益为WB,会计人员因揭发管理层而给自己带来的打击报复或是解聘等损失为UA。管理层因财务造假而获取的收益为H,拉拢收买会计人员成本为m,管理层被查出后的损失为n。会计人员被查出后的损失为f,管理层授意真实披露的概率为p,会计人员如实反映的概率为q,会计人员揭发管理层收买行为的概率a。根据管理层和会计人员博弈的策略选择图以及上述假设,可以得到管理层和会计人员博弈模型的矩阵。

3.3 博弈模型的分析

在此模型中,当管理层授意造假时,会计人员进行虚假披露所带来的收益即(WA+m-f)

3.4 研究结论与分析

从上所述可以推出:

(1)会计人员真实反映的概率q*随着管理层授意造假所获收益H成正比,而与管理层授意造假的成本(m+n)成反比。在博弈模型中,管理层授意造假的意愿随着H变大而变得更加强烈,那么会计人员因此被发现造假而接受惩罚的概率变大。而如果(m+n)越大,即管理层授意造假的成本越来越大,超过其所获收益,管理层就会放弃授意造假,而会计人员就会选择虚假反映财务信息。

(2)管理层选择授意造假的概率与会计人员虚假披露财务信息可以给自己带来的收益WA成正比,与会计人员接受管理层授意造假的恩惠m、会计人员被查出后的损失为f、会计人员揭发管理层所获收益(WB-UA)成反比。如果会计人员虚假披露财务信息可以给自己带来的收益WA越大,那么会计人员虚假披露财务信息的动机就会更加强烈。同样的,如果会计人员接受管理层授意造假的恩惠m越大,会计人员被查出后的损失为f越大,则管理层授意会计人员的造假概率就会降低。会计人员揭发管理层所获收益(WB-UA)越小,则会计人员就没有动机去如实反映财务信息,所以管理层授意会计人员造假的概率就会越大。

4 基于博弈论分析的建议和对策

针对现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管理层授意会计人员造假所需的成本远远低于其造假所获得的收益。同时会计人员选择虚假披露信息被发现后所付出的代价也远远低于其获收益的情况。本文基于博弈理论,认为应当提高发现会计造假概率并增加管理层、会计人员造假的成本。

4.1 提高发现会计造假的概率,加大惩罚力度

提高发现会计造假的概率,应当加大以政府、公众、社会等为主的监督。社会监督主要是会计事务所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可靠性等进行审计。政府监督主要是指政府的财政部门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财务制度等进行有效的审查,对企业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要求企业不断完善。另外,还应鼓励社会公众参与到对企业的监督中来,保护自身或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4.2 完善和优化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针对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中利益结构不均衡的状态,加强公司内部控制是优化内部治理结构的关键举措,而上市公司内控角色主要由监事会担任,所以提高监事会的独立性、加强监事会的监督力度显得格外重要。而监事会的独立性体现在监事会真正实现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而不是有董事会和管理层所决定。实现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务由两人分别担任以及增加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重等都有助于完善和优化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4.3 增加管理层和会计人员造假的成本

会计造假受法律方面的惩治都较轻,这便造成管理层授意会计人员造假时,二者所付出成本相对较小,所以会加大管理层和会计人员合谋造假的概率。目前,我国的经济法、公司法还不够完善,因此应当逐步完善此类相关法律。同时在完善法律的同时,还应当加强执法的力度,不能让法律成为一纸空文。只有在完善法律的同时,不断加强执法力度,才能够对企业形成强大威慑,从而降低他们进行违法违规行为的动机。

参考文献

[1]Eliezer M. Fich,Anil Shivdasani.Financial Fraud,Director Reputation,and Shareholder Wealth[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06,86(2):306336.

[2]竺素娥.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的深层思考[J].财会研究,2002,(1):3840.

[3]于化瀛.农业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动因分析及对策――以万福生科为例[J].财会月刊,2014,(8):7376.

[4]于欢,马广奇.管理层与会计人员的博弈分析及建议[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3,(4):114117.

财务造假论文篇6

【摘要】财务假设是财务管理原则赖以建立的基础,是财务人员在具体环境条件下的最佳假设,他是财务管理人员在对那些未确切认识或无法正面论证的经济事物和财务现象,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趋势所做出的合乎情理的断定。

自从1897年美国学者格林(Green)所著的《公司财务》一书问世以来,财务学和财务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至今仍未建立完善的理论体系。而对财务假设进行研究研究,是构造系统的财务理论结构的基础,是遵循科学方法论的要求,也对充实财务理论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1财务假设的特征

关于财务假设的特征,林丽认为,财务假设的本质属性首先是客观性。财务假设来源于现实的财务实践,并被大量的财务实践所证明,是财务工作的经验总结,并上升到抽象理论的高度以指导财务实践。

同时,财务假设作为财务及财务管理的基本前提是客观存在的,不管认识与否,人们基本上是在这一前提下进行活动的。其次,财务假设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体系。财务假设是人们对财务经验或事实材料经过抽象思维构成的逻辑体系。这个逻辑体系是以有限的事实和观察为依据,因此随着财务实践的不断发展,财务假设必将通过财务理论与实践的检验、修正得到纯化或补充。李沪松从一般假设的角度给出了财务假设的特征,他认为假设包括基本性质和整体性质。其中,基本性质包括假设的重要性、公理性、适时性;整体性质包括假设的同一性、贡献性、排他性、独立性。他认为,探明了假设基本性质和整体性质,也就弄清了财务假设的基本性质。

2财务假设的原则

2.1解释性原则解释性原则要求财务假设必须能够合理地解释和说明财物的本质。即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既然财务假设是构成财务理论的要素,它所反映的就必须是财务最基本的前提,财务中最本质的的东西。这是建立财务假设理论的首要原则。因此在建立财务假设的过程中,必须注意获取财物的本质属性,划清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的界限。

2.2预见性原则预见性原则要求财务假设能够对财务中的未来事实作出科学的推测。预见性既是财务假设的特征,有时财务假设应具有的功能;或者说,财务假设本身即是一种科学预见,包括创新性的预见和重复性的预见。财务假设属于后者,及依据某些经验规律,遇见已有的客观事实将长期存在或在未来将重复出现。

2.3简单性原则简单性原则要求财务基本假设应具有逻辑上的简单性,即财务假设理论体系中所包含的彼此独立的假设应当尽量少,而不是假设理论内容的浅显或形式上的简单。一个理论越是简单,其包含的内容就越丰富,解释能力就越强。财务假设是构造财务理论体系的逻辑出发点,是财务理论和财务工作赖以存在的前提,在建立财务假设的时候,必须注意清洗和精炼假设的内容,并使各项假设协调一致,以便采用尽量少的假设前提,完整、系统地反映财务的本质。

3财务假设的内容

最早研究财务假设理论的王广明、刘贵生认为,财务假设是财务理论研究中对财务活动的空间和时间提出的一些基本设想,是财务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的前提条件。其包括三个方面:理财主体与自主理财假设;资金市场健全假设;连续经营假设。李沪松则在分析了财务假设所具有的性质和作用之后提出5个财务假设:财务主体假设;资金市场假设;财务风险假设;持续经营假设;管理行为假设。陆建桥认为财务假设是客观存在的,而这并没有在财务研究中得到足够的重视,他认为财务假设至少包括财务主体假设、理性财务行为假设、不确定性假设、财务预期假设和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假设等五个假设:财务主体假设、理性财务行为假设、不确定性假设、财务预期假设、财务信息可靠性假设。王棣华则认为,关于财务概念的表述过多,要对财务假设的内容加以论述就必须明确财务的概念,财务假设的本质应具客观性,并与其他财务概念相区分,例如财务惯例、财务哲学、财务目标等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财务假设,包括:①独立理财主体假设;②谋求价值增值假设;③财务风险假设;④财务关系客观性假设;⑤利益平衡分配假设;⑥财务环境、文化决定假设;⑦财务可管理假设。在各种观点中,其中以下两个观点争议较大:一是财务假设是否是由会计假设派生而来。二是财务假设能否作为财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财务假设不宜作为财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因为,财务假设并不能对财务理论体系的其他所有范畴进行推演。同时还应该看到,财务理论作为运用经济学,重在人们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不是简单的技术操作,也不是纯粹的经济学理论证明。通过人为的舍弃而确定财务假设,并以此来构建的财务管理体系限制了财务管理运用时的复杂性和多变性,限制了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财务主体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同时又积极规避财务风险,在效益与风险之间作出最佳的正确选择。具体到财务有欺骗行为的商家虽然可获得较大的眼前利益,但丧失的是持续经营获得未来现金流的能力,而企业的价值在较大程度是由预期未来现金流的大小决定的。所以,纵观古今中外,凡生命力长久的企业,必定是非常重视诚信的企业。尤其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总的来说,有关财务假设的文献相对较少,这与我国学者长期关注会计假设有关,忽视了对财务假设的研究。可以设想,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们也不再专注于财务实务,而是越来越重视财务假设的研究,通过对理论的不断完善,达到更好的指导实践的目的。

财务造假论文篇7

【关键词】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假设

一、财务管理假设的定义

财务假设是对财务存在的客观环境的一些不确定因素,根据客观情况或趋势所进行的合乎情理的判断。它实质上是对不确定经济环境的预测,是财务对象和财务目标研究的必要限定条件。财务假设包括财务学基本假设和具体假设。财务学基本假设是财务理论与实践的最根本的前提、假定,在此基础之上可以演绎出财务学的基本概念、原则以及方法等。具体假设是基本假设的具体化,也是基本假设的逻辑推演。对于财务管理假设的定义,财务学界的认识基本一致。笔者认为,财务管理假设是指财务管理人员对那些无确切认识或无法正面论证的经济和财务现象所做出的一种合乎逻辑、情理的估计和推断。这一定义所揭示的财务管理假设的本质属性有如下两点:一是对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活动一般规律的推断,是客观环境和主观判断相结合的结果;二是其推断虽然与财务管理逻辑发展相关,但并不是对财务管理的实际指导和规范,而仅仅是对财务管理活动的一些假定。

二、财务管理假设的特点

1、简单性。财务管理假设理论应具有逻辑上的简单性,即财务管理假设体系中所包含的相互独立的假设应尽量简洁通俗、便于理解,但这并不是指假设理论内容的浅显。

2、贡献性。财务管理假设除了要能说明其对系统有所贡献,还应隐含更为丰富的命题,使假设体系具备演绎性。

3、历史性与动态性。财务管理假设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总结出来的,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财务管理假设的认识水平。它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财务管理假设认识的不断深入。

4、系统性。财务管理假设之间不仅不能存在矛盾冲突,而且要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各项假设之间能相互协调,从而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5、独立性。财务管理假设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独立的,任何一项假设不能推导出另一项假设,否则就应将这两项假设合并为一项假设。

三、财务管理假设体系的构建原则

1、解释性原则解释性原则。要求财务管理假设对诸如财务管理存在的客观依据、为什么需要对财务进行管理、为什么能够对财务进行管理等问题作出合理地解释。

2、预见性原则。预见性原则要求财务管理假设能够对财务管理中的未来事项作出科学地推测。

3简明性原则。简明性原则要求财务管理假设在逻辑上要简单明了。笔者认为,除以上原则外,财务管理假设在数量应具有适量性,不能一谈到财务管理假设系统,就是包含有十多个假设的假设体系。而应像财务会计假设一样,区区四个假设就涵盖了财务会计的全部给每个假设赋予十分丰富的内涵,而不需要建立所谓的具体假设或衍生假设。

四、财务管理假设的具体内容

1、资金时间价值假设。资金的时间价值是一定量资金在不同时点的价值量的差额。对资金存在时间价值的这种客观现象,经济学中有多种解释。“节欲论”认为时间价值是资本所有者不将资本用于生活消费而“节欲”的报酬;“时间利息论”则认为是因为人们对现有货币的评价高于对未来货币的评价;“流动偏好论”认为是放弃流动偏好的报酬;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运用资金具有时间价值这一假设,我们可以以一定的折现率把未来的现金流入或流出折成现值,从而进行股票及债券价格估算、投资项目现金流入净现值的计算等,为财务管理的短期、长期投资等决策提供依据和标准。

2、成本假设。所谓成本是指在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时所有者对经营者进行激励、监督等所付出的成本。根据理性人假设,经营者更关心个人的晋升、收入增加、地位提高等问题,这使经理人员的目标和股东的目标可能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因而就出现了成本问题。该假设在财务管理中运用于以下几方面:1、财务分析。通过有效财务分析发现经营者业绩的好坏,从而对经营者进行有效激励。2、资本结构决策和股利政策决策。已经有理论及实证研究表明,成本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决策。

3、所得税影响财务决策假设。所得税对财务决策的影响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所得税影响资本预算决策。进行资本预算决策时,必须考虑所得税对现金流入以及对资金成本的影响。2、所得税影响资本结构决策。由于企业因负债而支付的利息可以在所得税税前扣除,这就使负债资金成本率较权益资金成本率低。3、所得税影响股利政策决策。由于支付股利需支付所得税,故所得税对股利政策决策亦有影响。

4、增量现金流入流出假设。所谓增量现金流入或流出,是指当企业新增一个投资项目后从整个企业角度考察所带来的增加现金流入或流出。新增一个投资项目后,该投资项目的产品有时会与其他投资项目的产品相互竞争,造成其他项目的销售收入下降,从而造成从整个企业角度考察时新投资项目带来的增量现金流入低于孤立地单个考察投资项目所带来的现金流入。同样,从整个企业角度考察的投资项目的增量现金支出有可能小于孤立地单个考察投资项目时所带来的现金流出。这是因为,企业可发挥各投资项目间的协同作用,使新投资项目的增量现金支出低于孤立的单个项目的现金支出。

【参考文献】

[1] 李双:“财务管理假设理论研究”,《财会月刊》,2006.6

[2] 成都:“财务管理假设理论研究”,《财会月刊》,2005.10

财务造假论文篇8

【关键词】虚假财务报告 成因 识别 防范

一、虚假财务报告的成因

(一)利益驱动

目前,为了开拓市场、提高知名度以及满足市场占有率等外部的考核排名,财务状况不佳的企业有可能对本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一定的粉饰、包装、造假。与此同时,一些面临倒闭或财务状况不佳的企业,为了获得银行等金融企业的贷款,对本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一定的修饰甚至造假。此外,急于上市的企业。为了满足国家对申请上市公司制订的连续三年盈利以及业内业绩突出等基本的条件,也会对企业的财务进行造假。更有甚者,为了提高企业股票的价格,募集较多的资金,许多上市企业也会对其财务报告进行一定的修饰,以吸引更多股民的信任。最后,一些企业为了实现其税收最低化的目的,也会对财务报告进行包装,通过不计或者少计等方式达到少交税金的目的。

(二)会计师事务所的外部监督功能失效

作为一种具有中介性和公证性特征以及外部监督功能的机构,我国很多会计师事务所不仅难以切实地发挥好自己外部监督本质职能,有的甚至还本着“收人钱财,替人消灾”的理念,协助、帮助一些企业财务造假。

(三)监管不严、处罚力度不够

我国目前防止和查处企业虚假财务报告的部门职能上不完善,相关的法制也不健全,使得一些企业和会计事务所钻法律的漏洞。与此同时,我国在对企业财务报告监管的体制上还存在相关的监管和审计部门的职能不到位以及各部门的责任与权力相互矛盾等较为严重的问题,这也导致许多企业与事务所编制企业虚假财务报告的行为难以得到有效的查处和遏制。

二、虚假财务报告的识别

根据我国目前企业与会计事务所制造虚假财务报告的手段,对于虚假财务报告的识别一般可以通过不良资产剔除法、关联交易剔除法等方法来实现。

(一)不良资产剔除法

虚假财务报告的识别所要剔除的不良资产不仅包括了待摊费用、开办费以及长期待摊费等虚拟资产项目,而且还包括了企业可能产生潜亏的一些资产项目,如企业的存货跌价、货物积压的损失等。

(二)关联交易剔除法

虚假财务报告的识别的关联交易剔除主要方法是要剔除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而后对某一特定的企业盈利能力与关联企业的依赖度进行分析,依据分析结果来判断企业的盈利基础是否扎实,其利润的来源是否相对稳定。在分析时,如果被分析企业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其关联的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就应当特别关注被分析企业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分析其在交易过程中是否存在不等价交换的方式,并以此制造企业虚假的财务报告。

(三)异常利润剔除法

虚假财务报告的识别的异常利润剔除法是指将企业收入中的其他业务利润、补贴收入、投资收益以及营业外收入从企业的利润总额中剔除,评价被分析企业的利润来源的稳定程度。企业利用资产重组调节其利润时,其利润的提升主要通过这些项目体现出来,所以用此法来判断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特别有效。

(四)现金流量分析法

虚假财务报告的识别的现金流量分析法要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分别与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进行比较分析,并以此来判断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的质量。

三、虚假财务报告的防范对策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企业内部需要健全的内部制度不仅包括了企业实物保全、组织规划以及文件记录等控制制度,还包括了业务处理的程序、会计人员素质、会计凭证以及账簿及报告等控制制度。为了确保企业内部各项控制制度能够更加有效地完善和发挥,企业必须要定期对自身内部各个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相应的检查与考核,建立较为合理、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制度。公司还应该建立畅通、对称的信息沟通系统,以此来提高企业内部的控制效果。对于已经上市的公司来说,确保董事的独立性对于企业虚假财务的监督至关重要。

(二)建立健全内部监控机制

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包括发挥媒体作用,宣传诚信思想;建立举报制度,引导全社会参与支持会计打假。要做到将虚假财务报告信息全部对社会公布,让社会舆论参与监督,对制造虚假财务报告企业和潜伏的造假者起到警示和威慑作用。同时,还要在社会中培养以诚信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建立规范的社会信用体系和失信的惩罚机制,为社会信用水平提高提供制度保障。

政府方面,财政部门应加强与审计、银行监管、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信息共享制度,且与国家工商总局、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共同研究建立企业财务报表单一来源制度,从源头上杜绝企业编制虚假财务报表的问题。

(三)完善社会舆论监督,建立公开披露制度

诚信对于企业和个人都十分重要,通过公开披露,可以借助社会舆论对那些制造虚假财务报告的企业与个人进行“名誉的处罚”。这种“名誉的处罚”的处罚,不仅会对虚假财务报告的制造企业与个人起到严重的惩罚作用,还会对对潜在的造假企业与造假者起到重要的警示作用。为了规范财务报告,遏制财务造假,我国制定并颁布了《会计法》、《公司法》以及《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的法律和规范性条例,并以此来约束企业与财会的行为。

(四)提高会计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