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电子产品论文8篇

时间:2023-03-27 16:39:06

电子产品论文

电子产品论文篇1

摘要:由于农业的弱质性、分散的小生产方式、农村社会经济文化的落后等因素导致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落后于其他行业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决定了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不同于其他产品的电子商务模式。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产品商品率极高,因此选择适合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是促进农产品流通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选择

一、黑龙江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据省农业信息中心统计,全省120个市、区有85%以上的单位建立了机房,一半以上单位建立了网站。据统计全省涉农网站近1000个,涉农电子商务网站200多个;市(地)、县(市、区)、乡(镇)、村四级共有专兼职信息人员12000余名。通过采用计算机网络、机顶盒、电视等多种形式,全省农业信息服务网络覆盖率93%以上,基本上建立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平台系统,并有效地利用该平台从事农产品电子商务活动,取得了比较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截止到2007年12月底,我国网民已达2.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16%,农村网民数量达526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7.25%,黑龙江省网民达476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12.5%,据推算黑龙江农村网民数量有100多万人,农村互联网普及率略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调查数据显示,全省200多个涉农电子商务网站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大体上有四类:一是政府部门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站,二是农业企业间的电子商务模式(BtoB),三是农业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模式(BtoC),四是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黑龙江省非常重视农产品电子商务问题,省农委下发《关于做好农产品网络促销工作的通知》,确定了网络促销的目标和具体措施。通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培养了一大批中高级电子商务人才,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扶持。

二、黑龙江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的主要模式

1.GtoB、GtoC模式,即政府商务信息服务模式。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是黑龙江农业信息网及各地、市、县农业信息网,由政府部门、农业行业主管部门以及与农业有关的科技、教育等部门主办,提供农产品价格信息、市场信息、交易信息、政策法规等服务。

2.BtoB模式,即涉农企业间的电子商务模式。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是黑龙江中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建立的中国大米网,采用BtoB模式,是中国米业第一门户网站,主要提供市场行情、供求信息、科技信息、策划营销、业内动态、止网企业、米业包装信息、网上短信等服务。

3.BtoC模式,即涉农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模式。目前这种模式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农产品销售的综合性网上超市,二是专门的农产品网上商店。如:中国伊春农产品网上大市场、肇东农产品大市场等。

4.BtoB+C模式,即涉农企业对企业与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模式。主要是指涉农企业对企业和农户进行的农产品或农业生产资料的电子商务模式。如,北大荒农产品农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专门从事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网上销售服务;再如北大荒粮食交易电子市场网通过电子订单交易、电子现货交易、电子竞买交易、电子竞卖交易多种交易方式和按期交收、提前交收、协议交收等多种交收方式,最大限度地满易商的个性化要求。

5.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该模式是由农产品中介机构建立的电子交易市场,它主要服务于那些打算把网络营销交给第三方的农产品企业和农户。如:中国农贸交易网是由齐齐哈尔市北方公交集团和中国网库联合创办的一个实实在在的农产品在线交易平台,它为广大涉农企业和农民提供一个出售优质农产品的高效通道。

三、影响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

1.交易主体的影响。交易主体参与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意识和能力是制约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选择的首要因素,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交易主体的电子商务观念落后。由于黑龙江省农村教育相对落后,造成了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加上传统观念的束缚,对电子商务没有足够的信心;涉农企业对应用电子商务所带来的巨大商机缺乏前瞻性的估计,认为农产品电子商务风险大、投资周期长,这种观念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进而影响了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的选择。

2.交易对象的影响。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交易对象是自然的农产品,许多农产品具有季节性、不易存储的特点,在保鲜、运输和后熟处理上较为困难,严重影响了电子商务模式的选择,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农产品产业化经营水平低,没有形成优势,产品质量无保证等,降低了网上交易成功的机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模式的选择;二是分散式小规模生产经营方式不利于农产品的分类与质量控制;三是农产品标准化尚未普及,虽然黑龙江省建立了1000多个农产品质量标准,但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有标不依、执标不严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产品交易;四是农产品生产缺乏品牌意识,黑龙江省的绿色食品在全国有了一定的影响,但对品牌的培育观念淡薄,存在着以次充好的现象,影响了黑龙江农产品的品牌形象。

3.交易平台的影响。农产品电子商务离不开先进实用的网络信息平台。尽管黑龙江省建立了很多网站和信息服务站,但仍然满足不了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涉农网站数量少,且缺乏专业水准,多数网站信息以宣传和为领导服务为主,真正从事农产品交易和为交易服务的比较少;二是农业信息分类标准体系不健全,缺乏专业管理人才,许多涉农网站信息更新慢、内容抽象、缺乏吸引力,使得本来对电脑和网络不熟悉的农民难以迅速在庞大的网络中搜索到交易信息;三是网络安全存在隐患,致使网站经常会受到各种病毒的攻击,威胁到网络的安全,还有网络上的间谍软件盗取网上银行账号和密码,再加上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成为影响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因素。

4.交易环境的影响。一是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多数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没有相应的物流配送体系,多借助其他物流公司来进行农产品配送,农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实物商品,对运输要求极为严格,影响农产品交易;二是农产品交易的电子支付体系不够完善,大多数地区的农村信用合作机构还没有开展电子支付业务,即使开通了电子支付业务,农民对这种支付方式还不是很认同;三是农产品电子商务中的信用问题,由于交易双方存在交易信息不对称问题,农民不了解交易对方的背景以及信用状况,担心农产品销售出去后拿不到货款,购买者担心交易的农产品品质出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交易。

四、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选择的对策建议

1.建立第三方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以龙头农贸企业和农产品批发企业为依托,以农村信息网站为基础,建立第三方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将是一种有效的手段。第三方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以区域为中心,辐射周边区域,可以有效地为农户提供电子商务服务与支持,包括农产品需求信息、价格信息、物流配送、农资信息等。

2.加快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黑龙江省现有农民经纪人约20万人,为使农村“能人”在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中发挥更大作用,政府部门应积极撮合并给予一定的扶持组建各类农产品经纪人协会,使大批农民经纪人变成有组织的队伍,提高农民的信任程度,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

3.加强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一是要尽快建立范围更大的农产品绿色通道,减免相关费用;二是要扶持一批农产品流通企业,特别在省外建立的绿色食品专营销售市场企业,在政策和资金上要重点倾斜和扶持;三是要积极培育农产品流通合作组织,提倡成立农民销售合作社,使其成为农民进入市场的主要方式;四是要认真研究农产品的包装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包装质量,尤其是要提高农产品的保鲜程度。

4.加强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农产品具有品种多,级别多,地域差异大的复杂性特点,如果没有一套权威而完整的信息标准体系,用户很难有统一的语言和产品标准,很难有效地实现信息定位。黑龙江省已初步建立起以国家和行业标准为骨干、地方标准为基础的农业标准体系。黑龙江省现已制定各类农业地方标准1200多项,这些标准基本涵盖了黑龙江省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主要过程和环节,但这并没有涵盖整个过程和所有环节,仍需进一步完善,并严格按照这些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推动上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标准化、包装规格化。

5.抓好农产品电子商务典型模式的试点工作。黑龙江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要有效推动其发展,采取以点带面、先行试点、再行推广的方式是行之有效的一项措施。政府要选择一批有一定的文化和商务知识,接受新技术比较快,比较富裕的农户和企业作为试点,给以技术上的支持,甚至给予物质上的扶持,让他们率先开展电子商务并取得经济效益,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周围农户开展电子商务活动。

参考文献:

电子产品论文篇2

本文从实践出发,以交易成本理论和价值链、供应链理论为主要基础,对电子商务模式进行了剖析,研究了中国现阶段农产品电子商务主要应用的模式;在此基础上比较评价了当前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对今后一段时期较具前途的电子商务模式进行了探讨。

一、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现状

结合近年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实践,本文归纳出以下七种具有代表性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业务模式:

(1)目录模式(catalogue),也有学者把这种模式称之为网上黄页(webyellowpage),(2)信息中介(informationintermediary),(3)虚拟社区(virtualcommunities),(4)电子商店(e-shop),(5)电子采购(e-procurement),(6)价值链整合(valuechanintegration),(7)第三方交易市场(third-partymarketttpiace)。

通过归类分析,把七种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大体上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初级模式,包括目录模式、信息中介模式、虚拟社区模式。其共同点是不进行农产品实物的网上交易,而是为农产品网上实物交易提供服务。

1、目录模式,一是链接到某一综合信息平台上(门户网站如雅虎等);二是建立自己的网站用以信息。这种模式主要是介绍各类公司的经营特点,推荐产品,宣传企业的业绩。

2、农产品信息中介模式,主要是以提供信息中介服务来帮助农产品企业获得相关农产品信息,在某种程度上仅仅是商务服务行为。

3、农产品虚拟社区,虽然能为整个价值链或价值链系统增加信息交换量,但并不属于价值链上的任何一个元素。因为如此,它正式成为一种附加功能,主要用它为其他商业模式(电子商店、第三方交易场所、价值链整合商)提供辅助功能。其发展上也存在着局限性。

通过总结可以发现:上述这三种模式主要是从不同的角度分别为农产品企业的电子商务提供宣传、信息和交流沟通服务,基本上只是一个信息交换平台,仅仅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初级模式。

第二类是电子商务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实力的高级模式:包括电子商店模式、电子采购模式、价值链整合模式。其共同点是进行农产品实物的网上交易。但是它们的情况又各不相同。

4、农产品电子商店模式的驱动者一般是卖方或买方单方,整个模式的发展受宏观网络环境和客户对网络采购偏好的影响很大。另外,交易过程需要交易各方如中介方、金融、物流、保险、税务的配合,一般不具势力的网站,在目前环境下很难实现交易。

5、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电子采购模式实施的前提是农产品企业内部信息化已经完善,并且需要将后端应用连接起来的灵活接口,在此基础上要增加适合企业的供应链系统,物流配送系统,只有这样库存管理以及相应的电子采购系统完善配套才能实现,也就是说要实现erp、crm、scm及电子采购系统的融合才能实现该模式。而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是大多数农产品企业连内部信息化尚未实现。故现阶段要采取此种模式较为困难。

6、开展价值链整合电子商务模式的,主要是资金比较充足的上市农产品企业或行业内知名企业集团,对于一般企业应用这种模式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障碍。主要表现在:环境问题、相关价值链上企业间配合问题、人才问题等方面,而最重要的还是资金问题。虽然电子商务能够降低交易成本,但是,庞大的资金投入也不是一般企业所能承担的。即便能够承担,庞大的初期投入、长期维护运营费用跟降低的交易成本之间的比较优势一时也很难平衡。因此,一般来说,采用价值链整合模式的农产品企业自身必须是一个具有号召力的大企业或服务提供商,往往这种模式的采用者大多是具有知名品牌和较大的规模的农产品企业。对于中国来说,农产品企业目前绝大多数的还是中小型企业,开展价值链整合的电子商务还比较困难。所以,农产品电子商务价值链整合模式的采用,在现阶段普遍推广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第三类是适于中国国情并具有相对发展优势的第三方市场模式。

本文从电子交易的角度对农产品电子商务七种模式进行了综合分析,从分析中可以看出,任何模式都是与特定的需求、资源环境信息相关的,没有什么“模式”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其适应性、其优劣是相对而言的。在中国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本文认为现阶段采用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应用于中国农产品电子市场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

7、第三方市场模式应用于中国农产品电子市场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因为,中国农业中小型企业及农户占企业总量的99%,它们与大企业相比,有着自身的弱点,如资金不足、生产规模小、缺乏人才、营销网络过窄等。而电子商务是未来企业的主流生存方式之一,因此,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甚至农户开始涉足电子商务领域。但是,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系统是十分复杂的,需要企业有相当大的投入,而这对于实力不足者来说是一大难题。在这种情况下,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的优势就显露出来,为大宗农产品交易提供了平台,具有较高的匹配能力。往往能在买方和卖方都十分分散的情况下取得成功。

总之,不同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解决或缓解了目前农产品贸易中存在的不同的问题,因此有不同的网络适应性:价值链整合和第三方交易市

场能有效地解决农产品交易环节过多的问题;信息的畅通、透明能够规范交易各方的行为,网上商店、电子采购、价值链整合、第三方交易市场四种模式中规范的交易流程、科学的交易方式能够减少传统交易中存在的交易不规范的顽疾;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七种主要模式都具备信息的收集、功能,并且采用这些模式的企业为了聚集人气和提供完善的服务,都加强了信息的服务能力,使参与者能得到比较全面的相关交易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信息不对称性;信息中介模式能有效降低农产品交易中收集信息的成本;电子商店、电子采购、价值链整合、第三方交易市场能分别不同程度减低交易成本;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通过有效的网上交易手段及和约交易,能够减少交易的波动幅度;同时,针对农产品交易量大、生产的季节性和区域性特点,农产品电子商务也有不同的模式适应性。

本文根据中国现阶段与农产品贸易的特点和电子商务的适应性,进行匹配分析(表1)。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

1、根据目前中国农产品及其贸易的特点,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中的目录、信息中介、虚拟社区等以信息服务为主的模式具有普遍实用性,目前这些模式已得到业内广泛认可和普遍应用。

2、农产品企业开展网上销售,首先需要在网上展列所经营的产品,必然应用网上商店模式。一般来讲,农产品企业开展网上采购之前,都会建立自己的网上采购系统,在网上向自身的供应商进行采购,因此往往农产品企业也采用电子采购业务模式。

3、部分大型农产品企业对上下游供应商和经销商等中小型企业有较大的吸引力,彼此构成了庞大的供应链和价值链体系。这些大型农产品企业已经开始用网络整合价值链,以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4、具体到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中,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比较符合农产品及其贸易的特点,是农产品流通领域主要采用的业务模式。第三方交易市场面向企业和用户形成了综合性的公共平台,其特点是包含了其它模式所不具有的一些功能,比较符合中国农产品及其贸易的特点,是目前大宗农产品交易中主要采用的模式。

二、适合中国现状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

第三方市场模式除了降低交易成本而外,相对于其它模式而言,还有其它主要优势:

(1)价格优势。

加入或参与某一第三方市场模式网站的电子商务平台所需费用少之又少;

(2)信息优势。

第三方市场模式的专业化运作,专业化推广、专业化服务,往往知名度较高,信息量巨大,以中国粮食贸易网()为例,每天更新几百条专业信息。

(3)技术优势。

第三方交易市场较大的交易规模和其必备的管理技术力量,能较好地体现该模式的一般技术优势。

(4)集聚优势。

信誉好的第三方交易市场往往能够吸引一大批企业加盟,从而积聚数量庞大的企业数据库,这种积聚优势往往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

本文在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分析中发现:这些第三方交易市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在具体运营中,都有相对成熟的经营思路和营收模式。而其它电子商务模式则大多停留在为企业本身服务的层面。另外,从中国各类农产品电子商务公司获利的角度来看,采用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的企业赢利状况较好,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这种模式在中国的适应性。

综上所述,这七种模式中,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在目前阶段或者说在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起步阶段更为适合中国的国情,具有较广泛的实用性。

三、电子拍卖是较具前途的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

1、国际上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运用主要通过电子拍卖方式进行。(注)由于农产品生产往往都是数量极大,所以在交易中,不仅交易数量巨大,而且交易十分频繁。国际上著名研究机构麦肯锡的默思卡尼表示,不同的第三方市场会适合不同的产品线,大宗商品类型的产品很合适拍卖模式的第三方交易市场。

2、农产品的电子拍卖被国内外广泛应用。2003年底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公布2003年电子商务与发展报告指出,目前农产品销售采用多种不同的在线销售模式。电子拍卖在农产品贸易方面得到广泛使用。在过去几年中,已经建立了棉花、谷物、大豆、木制品、牲畜、奶制品及多种其它食品等许多电子拍卖市场。本文在电子拍卖一章已介绍,欧美、澳大利亚、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及中国台湾的各拍卖市场提供电子拍卖服务。在国际发达国家积极发展本国农产品电子拍卖的同时,中国国内也出现了许多农产品电子拍卖模式的成功案例。

3、电子拍卖模式具备诸多优势。尽管在线拍卖采用与交易厅离线拍卖具有相同的程序,但前者在便捷、灵活,成本等方面优于传统方式。使用电子拍卖交易系统后,竞买人再不需要扯着嗓子叫价,也不需频频举手,看到所买的货物价格适合时只需按一下手中的竞价器即可,拍卖人员即通过移动式电子拍卖车(移动式拍卖)或电子拍卖控制台(固定式拍卖)来主持拍卖,避免了因环境吵杂而引起的失误。此外,电子拍卖第三方交易市场可以解决交易过程中的各项事务,如货物理货、拍卖竞价、资金结算、客户资料管理、数据分析等,所以整个拍卖交易过程除需几个技术人员控制电脑外,其余全部工作都可以交给电脑进行操作,拍卖效率可以大大提高。

4、农产品电子拍卖方式已经越来越引起了政府各涉农部门及重点企业的重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3年启动了农产品批发市场试点项目建设,在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硬件设施进行更新改造的同时,根据不同地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育程度,各地政府利用国债投资对重点市场的信息管理系统、信息采集系统、电子结算系统以及电子拍卖系统给予适当补助,积极扶持农产品电子商务项目的建设。

电子产品论文篇3

松桃苗族图案组成的基本元素主要有,鱼龙纹样、蝴蝶妈妈、鸽子花、梵净山等。通过图案的抽象变形,完美的和苗绣相结合。使苗绣更具有地方特色。元素中还包括各种地方传说和故事。一块简单的苗绣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象征着苗族人的历史和精湛的工艺。传统的苗绣图案,地方特色过于突出,颜色对比度过强,往往和现代电子产品不能很好地结合。所以松桃苗绣的传承方式往往是通过简单的旅游纪念品,宣传方式比较单一,电子产品及餐具方面几乎涉及不到。苗绣元素神秘而又精美,然而过多的原生态反而适合不了现代人的家具生活。适当提取苗绣元素,使其保持元素完整性的同时还可以和现代电子产品相结合。所以,苗绣元素的提取变形和装饰在现代产品的位置尤为重要。

2松桃苗绣元素的提取

松桃苗绣从形式上看,有三大特点:一是构图美观,夸张浪漫。花、鸟、虫、鱼、日、月、山、川、人物百态,介于像与不像之间,既具象又抽象。二是着色大胆自由。每件艺术品虽然纹样相同,但着色无一雷同。三是绣法多样。由于这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使得苗绣继承了传统文化和技艺的同时,也吸收了先进的文化元素和技艺,使之更加丰富多彩,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松桃苗绣元素多半是以地方特色为主,它主要包括地方信仰、地方传说故事,如“鱼龙”、“鼓舞”“、民间故事”“、梵净山鸽子花”等作品。体现了苗族人热爱生活,憧憬未来,顽强拼搏的精神,也有避邪驱灾的意思。苗绣元素的含义深邃,图案各异。为了与现代电子产品相结合,不可把原有图案照搬,往往可以用一下几种方法提取。

2.1重复提取法

重复提取法其实就是把一种元素图案进行不断的重复生成,使其成为一个具有苗绣单元素的图案。这样的图案,由于变化小,节奏平稳更适合与现代的电子产品相结合,如电子产品的主视面就可用其装饰,其装饰作用和青花纹样类似。使现代产品有一定的个性,且又很平稳,更适合与现代家居相结合。

2.2夸张变形法

松桃苗绣具有个性的民族元素纹样,如鱼龙纹样,抽象的鸽子花纹样。以鱼龙纹样为例,把鱼龙的元素夸张变形,使其富有趣味化,在《无言之美》中,美学理论家朱光潜先生首次提出“趣味”的观点“。美术作品之所以美,就美在弹性,能拉的长,能缩的短。同一的美术作品,你去玩味有你的趣味,我去玩味有我的趣味。同一的美术作品,今天玩味有今天的趣味,明天玩味有明天的趣味。”顾名思义,图案的趣味化加上现代电子产品趣味化的外观,在销售上一定是一个亮点。人在购买这类产品时,除了它的纪念意义之外,更多的是被物品所具有的形、色、材、工艺所构成的艺术性吸引。

2.3颜色提取法

松桃苗绣的美,不单单表现在与众不同的图案及微妙的针法上,还表现在它鲜艳欢快的颜色上。松桃苗绣颜色特殊,常常以黑色为背景色,绿色、蓝色、红色等为辅助色。颜色种类丰富,并不会收到颜色所占的面积比例往往没有规矩可循,颜色越丰富效果越好。用其简易的图案加上丰富的颜色也是对苗绣元素的一种传承。把这种方法提取的元素设计在电子产品的侧面及开关处,无疑是一种个性有趣的设计。

3松桃苗绣元素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

苗绣元素及图案常常出现在民族服饰的披肩、手帕上。在旅游商品中占据的消费市场并不大。通过一个100人的调查问卷得出,有67%的消费者认为可以接受纯民族的产品,有46%的消费者感觉苗绣的旅游产品有些单一,有58%的消费者认为苗绣元素与现代电子产品相结合更容易接受。通过上述的调查问卷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消费者对苗绣元素产品还是有一定的购买欲。所以,把松桃苗绣元素和现代电子产品相结合是有一定的消费市场的。苗族元素的装饰在电子产品中的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苗族元素毕竟有许多地方色彩,以蝴蝶元素为例。蝴蝶在消费者心中往往是美丽的、大方的、色彩斑斓的。但是在松桃苗绣元素中,蝴蝶又代表了一种神圣、纯洁的意思。所以松桃苗绣元素中的蝴蝶纹样,可以装饰在陈列产品或者比较贵重的电子产品上,不易装饰在把玩类的电子产品上。民族元素要尊重地方的信仰,这一点有别于普通的装饰纹样。在颜色方面,尽量遵循地方的传统颜色搭配,如松桃苗绣中的黑色,尽可能与重颜色的电子产品相结合,不应随便换其底色,使之缺少民族的传统气息。松桃苗绣元素运用在现在电子产品中,既可以增加电子产品的美观度,传统元素又得以继承。这种形式的产品与松桃地区传统的手工艺品不同,现代电子产品更适合年轻人喜爱,不受地方销售限制,虽然失去了地方旅游产品的销售,然而却能增加其在全国的销售力度。因此,松桃苗族元素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是可行的,对于传统元素的发展是有必要的。电子产品种类很多,并不是所有电子产品都适合松桃苗绣元素的装扮,如外表必须要浅颜色的电子产品就不适合用这种纹样装饰,苗绣元素多半是以重颜色出现的,不太适合进行大面积装饰。只可以局部装饰,进行美化,如电饭煲、手机外壳。过多的装饰不但美观度下降,时尚度也会大大下降。从而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苗绣元素装饰在这种小产品上,多是以一个角落进行装饰,既能保持现代产品的美观度又能增加产品自身的品位。所以,松桃苗绣在现代电子产品中的应用是有一点市场空间的。

4总结

电子产品论文篇4

论文摘要: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贸易占整个对外贸易的比重由低到高,反映了中国电子信息工业由弱到强的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同时,随着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入WTO进程加快,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的贸易现状也出现了一些有利和不利的问题和因素,成为了中国对外贸易改革的关注对象。 论文关键词: 出口进口进出口平衡 一、出口 “九五 ”期间,中国电子产品进出口规模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尤其是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在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不利的影响下,仍旧有一个迅猛发展的态势。出口规模在不断扩大,结构逐渐优化,电子信息产品进料加工贸易出口和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比重居高,促进了进出口结构升级。从出口总量与结构来看:2003年我国电子产品出口金额为1420.9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54.38%。在出口的产品中,计算机占据46.7%,总金额达到663.4亿美元;家用电器占19.0%;而电子元件和器件出口量相对较少,仅占8.5%和7.7%。计算机产品是加工出口贸易的主流产品,主要出口厂商是台湾在内地的企业以及美国,日本的一些企业。从出口企业结构和区域分布分析:从出口企业看,外商独资企业增长最快,所占比例最大,我国内地已经成为跨国公司的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但是国有企业出口国际市场的业绩依然不理想,出口增速仅为6.63%,占总出口金额11.6%。其出口贸易方式中加工贸易的出口比重接近90%,其中计算机产品的进料加工比例最大。 从中不难看出影响出口大大增加的因素:国内的投资环境和市场环境,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电子产品市场,国外公司都看好这个市场。它们希望利用国内的低廉制造成本,把中国作为其全球生产基地,这既可以占领中国市场,又将在中国制造的产品输出到其他国家。国内投资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外商的投资积极性,进入国内的外资企业越多,对出口的推动就越大。但是,不利的因素也存在,就是国外对我国产品的贸易壁垒,我国电子产品具有物美价廉的特点,在国际市场上很有竞争力。2003年部分消费电子产品对国外的出口快速增长,在美国,欧洲的市场份额迅速上升。但这些国家处于保护本国企业的需要,对我国的产品进行倾销调查,并提高对中国的进口关税,对我国产品的出口设置了较高的贸易壁垒。 二、进口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对电子信息产品进口管理体制改革明显改善,取消了内部规定和目录管理,转而有公开的法规形式所取代,并大幅度削减了进口商品管理范围,简化了进口手续,事实上放宽了对电子信息产品进口的管制,采取了配额和非配额的管理方式。由此,2003年中国电子产品进口金额为132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5.26%。进口产品结构中,电子元器件占主要地位,其中电子器件占39.9%,电子元件占10.6%。整机产品进口所占比例较少,国内整机产品生产能力大大提高,基本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少量高档产品需要进口;国内关键电子元器件的供应能力不足,还需要从国外进口;国内整机产品生产能力的增加很大程度上是有加工装配产品贸易需要从国外进口元器件;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整机和关键元器件配套能力仍较弱,完善的产业链还没有形成。在进口贸易方式当中,进料加工贸易占据主导地位,总金额为690.8亿元,占总进口金额的52.3% 。加工贸易进口的产品多为电子元器件,加工成整机产品后还要出口国外。一般贸易占总进口金额的23.4% ,与2002年相比较,这一比例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外商的国内投资设厂增多所致。 与出口因素相比,影响进口的因素显得更为不利,由于国内需求膨胀,以2003年为例,国内电子产品市场需求膨胀,以内销为主的企业为了扩大生产能力以满足市场的需要,在一部分元器件无法在国内采购的情况下,不得不增加国外关键元器件的进口。同时外商企业增多,到中国内地的外 资电子信息企业相继投产,并且生产能力占全国生产能力的大部分比例。外资工厂一般以加工贸易的方式出口产品,国内的销售量较小,它们需要大量进口零器件。进口关税税率过高且关税没有起到核心作用,中国曾公布的一些规定与WTO规定想违背,行政管理措施不规范,违背WTO的数量限制和透明度原则。而且,国内电子产品的生产能力已经超过国内的需求,大量产品还需要出口到国外市场。一些高端通信设备,消费电子产品在国内已经能够生产,因此,对整机产品的进口需求日益减少。三、进出口 我国本土电子信息产业不断壮大,电子零配件的供应能力有较大的提高,使很多整机产品的本地化配套能力增强,从而提高了出口能力;国际电子信息产业市场逐渐繁荣,国内企业利用成本优势,通过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消费类电子产品数量猛增;我国内地成为跨国公司的生产制造基地,产品供应全球市场。当然,也出现了令人棘手的问题,整机产品生产能力过剩,除了满足国内市场外,还要大量出口;电子零配件配套能力不足,贸易呈现逆差,最主要表现为不能满足整机生产本地话采购的要求,特别是片式元器件,集成电路,60%左右还要靠进口;通信设备上需要的核心部件如光收发模块,手机芯片,无线接入核心部件等都需要进口。从总体上来看,未来贸易顺差将继续扩大,主要贡献来于外资企业加工贸易的增长,国内电子元器件的供给能力提高,但发展速度低于出口加工的需求速度,电子元器件贸易逆差继续扩大,由于受到贸易壁垒的影响,消费电子产品出口增势趋缓,国内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的生产能力将提高50%,产品的80%将要出口。

电子产品论文篇5

【论文摘要】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贸易占整个对外贸易的比重由低到高,反映了中国电子信息工业由弱到强的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同时,随着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入WTO进程加快,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的贸易现状也出现了一些有利和不利的问题和因素,成为了中国对外贸易改革的关注对象。 【论文关键词】 出口进口进出口平衡 一、出口 “九五 ”期间,中国电子产品进出口规模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尤其是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在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不利的影响下,仍旧有一个迅猛发展的态势。出口规模在不断扩大,结构逐渐优化,电子信息产品进料加工贸易出口和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比重居高,促进了进出口结构升级。从出口总量与结构来看:2003年我国电子产品出口金额为1420.9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54.38%。在出口的产品中,计算机占据46.7%,总金额达到663.4亿美元;家用电器占19.0%;而电子元件和器件出口量相对较少,仅占8.5%和7.7%。计算机产品是加工出口贸易的主流产品,主要出口厂商是台湾在内地的企业以及美国,日本的一些企业。从出口企业结构和区域分布分析:从出口企业看,外商独资企业增长最快,所占比例最大,我国内地已经成为跨国公司的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但是国有企业出口国际市场的业绩依然不理想,出口增速仅为6.63%,占总出口金额11.6%。其出口贸易方式中加工贸易的出口比重接近90%,其中计算机产品的进料加工比例最大。 从中不难看出影响出口大大增加的因素:国内的投资环境和市场环境,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电子产品市场,国外公司都看好这个市场。它们希望利用国内的低廉制造成本,把中国作为其全球生产基地,这既可以占领中国市场,又将在中国制造的产品输出到其他国家。国内投资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外商的投资积极性,进入国内的外资企业越多,对出口的推动就越大。但是,不利的因素也存在,就是国外对我国产品的贸易壁垒,我国电子产品具有物美价廉的特点,在国际市场上很有竞争力。2003年部分消费电子产品对国外的出口快速增长,在美国,欧洲的市场份额迅速上升。但这些国家处于保护本国企业的需要,对我国的产品进行倾销调查,并提高对中国的进口关税,对我国产品的出口设置了较高的贸易壁垒。 二、进口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对电子信息产品进口管理体制改革明显改善,取消了内部规定和目录管理,转而有公开的法规形式所取代,并大幅度削减了进口商品管理范围,简化了进口手续,事实上放宽了对电子信息产品进口的管制,采取了配额和非配额的管理方式。由此,2003年中国电子产品进口金额为132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5.26%。进口产品结构中,电子元器件占主要地位,其中电子器件占39.9%,电子元件占10.6%。整机产品进口所占比例较少,国内整机产品生产能力大大提高,基本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少量高档产品需要进口;国内关键电子元器件的供应能力不足,还需要从国外进口;国内整机产品生产能力的增加很大程度上是有加工装配产品贸易需要从国外进口元器件;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整机和关键元器件配套能力仍较弱,完善的产业链还没有形成。在进口贸易方式当中,进料加工贸易占据主导地位,总金额为690.8亿元,占总进口金额的52.3% 。加工贸易进口的产品多为电子元器件,加工成整机产品后还要出口国外。一般贸易占总进口金额的23.4% ,与2002年相比较,这一比例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外商的国内投资设厂增多所致。 与出口因素相比,影响进口的因素显得更为不利,由于国内需求膨胀,以2003年为例,国内电子产品市场需求膨胀,以内销为主的企业为了扩大生产能力以满足市场的需要,在一部分元器件无法在国内采购的情况下,不得不增加国外关键元器件的进口。同时外商企业增多,到中国内地的外资电子信息企业相继投产,并且生产能力占全国生产能力的大部分比例。外资工厂一般以加工贸易的方式出口产品,国内的销售量较小,它们需要大量进口零器件。进口关税税率过高且关税没有起到核心作用,中国曾公布的一些规定与WTO规定想违背,行政管理措施不规范,违背WTO的数量限制和透明度原则。而且,国内电子产品的生产能力已经超过国内的需求,大量产品还需要出口到国外市场。一些高端通信设备,消费电子产品在国内已经能够生产,因此,对整机产品的进口需求日益减少。 三、进出口 我国本土电子信息产业不断壮大,电子零配件的供应能力有较大的提高,使很多整机产品的本地化配套能力增强,从而提高了出口能力;国际电子信息产业市场逐渐繁荣,国内企业利用成本优势,通过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消费类电子产品数量猛增;我国内地成为跨国公司的生产制造基地,产品供应全球市场。当然,也出现了令人棘手的问题,整机产品生产能力过剩,除了满足国内市场外,还要大量出口;电子零配件配套能力不足,贸易呈现逆差,最主要表现为不能满足整机生产本地话采购的要求,特别是片式元器件,集成电路,60%左右还要靠进口;通信设备上需要的核心部件如光收发模块,手机芯片,无线接入核心部件等都需要进口。从总体上来看,未来贸易顺差将继续扩大,主要贡献来于外资企业加工贸易的增长,国内电子元器件的供给能力提高,但发展速度低于出口加工的需求速度,电子元器件贸易逆差继续扩大,由于受到贸易壁垒的影响,消费电子产品出口增势趋缓,国内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的生产能力将提高50%,产品的80%将要出口。

电子产品论文篇6

关键词:电子产品;回收;意义;问题

1电子产品回收的意义

(1)很强的经济价值。严格的环境标准一方面将迫使企业选择更加环保的物流方式,另一方面,也将迫使企业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从而降低成本,增强竞争能力。环境方面的改善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机遇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实施废旧家电的回流管理为企业创造的经济价值包括:

①企业通过对资源的节约利用,对运输和仓储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将大大降低物流成本,降低物流过程的环境风险成本,从而为企业拓展了利润空间。

②自然资源的回收、重用等逆向物流举措,可以降低企业的原料成本。许多行业正在给那些允许他们回收更多物资的系统投资,汽车工业最为突出。

(2)延长产品生命周期。为了延长产品生命周期,许多公司正在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技术并使用标准化的产品接口。仅仅用新部件替代过期部件就可以方便的进行产品升级,而不是废弃。并且以老型号产品中的标准化部件和模块为基础进行新产品的设计制造,给企业有机会利用老型号产品中的零部件。企业分解一种老型号产品时,就有很多机会把老部件重新应用到新产品之中。

(3)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其环境保护意识也日益增强。不同的国家都制定了许多环境保护法规,为企业的环境行为规定了一个约束性标准。企业实施逆向物流战略,不仅仅是为了提高企业的形象,保持和改善环境质量,更是企业本身的道德和伦理行为所要求的社会责任感体现,也符合国家的法律条文。

(4)促进家电业的可持续发展。从社会再生产过程来看,废旧家电回收利用是完成家电产业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此过程可发现家电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家电生产。

2电子产品回收的关键问题

(1)电子产品的绿色设计。若要提高零部件的总回收价值,则需要降低零部件的拆卸费用与处理费用。若设计的零部件可达性好、易拆卸,则单位时间内的回收价值就能得到提高,拆卸费用也就随之降低。其最终结果是更少的零部件需要处理,因此,产品废弃物的处理费用也随着降低。

(2)回收工厂的合理建立。回收的产品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获得规模回收效益。回收工厂并不是每一个电子电器产品生产企业都要建立。因为建立这样的一个工厂往往需要大量的投资,另一方面,设立过多的回收工厂会使工厂的回收规模减小,回收力量分散。最好的方法是由政府和有关产品制造企业共同合作,在大中城市或某一区域建立集中的废旧家电回收工厂,回收这些企业生产的或其它企业生产的相同(或相似)类型的产品。

(3)先进的回收工艺技术和回收工艺装备。废旧电子电器产品收集以后的重要出路在于环境无害化的处理、处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废旧家电的环境污染问题。而处理处置技术和装备的先进程度直接影响着整个废旧产品管理工作的最终效果。因此,为有效实施废旧电子电器产品的环境无害化管理,开发先进的处理处置技术及其工艺装备就显得极其重要。(4)电子电器产品回收的人工智能系统技术。规模化经营的废旧家电产品回收企业,应该以自动化处理手段为主,因而人工智能技术在回收过程中的应用就成为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其中包括废旧电子电器产品识别系统、搬运自动化系统、分解处理系统等。

(5)各种先进的分离分类技术。包括破碎技术,电路板、电线等的分离与处理技术。

(6)正确的回收系统的总体评价技术。包括环境负荷性评价、回用的有价物评价、处理费用计算等。

综上可见,电子废旧产品回收与一般垃圾回收不同。一方面,电子垃圾往往包含多种有害材料;另外一方面,也包含贵重金属和可再利用的部分。所以,收集和处理电子垃圾是可行,甚至有利可图。而要达到电子产品回收再利用的目的,应尽可能提高电子电器产品设计的绿色度,采用先进技术,尽可能分离回收各种组成材料,进而使废弃物达到最少。

参考文献

[1]A.I.Kokkinaki,R.Deeker,J.VanNunenandC.Pappis.Anexploratorystudyonelectroniccommerceforreverselogistics.SupplyChainForum:AninternationalJournal.2000,(1):10-17.

电子产品论文篇7

OFweek半导体照明网讯,随着LED行业的迅猛发展,我国正逐步发展成为全球LED照明产品主要的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有大批LED照明企业将高质量的LED产品输送到世界各地,认证开始显现其重要性。下面详细了介绍各国电子产品与LED照明产品认证标准(1)。1.CQC,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是由原中的国进出口质量认证中心和原中国电工产品认证委员会秘书处于2002年3月14日获准合并成立的,4月 24日对外正式挂牌。目前,CQC在全国设有11个产品认证分中心、35个管理体系评审中心和62个签约检测机构,并与14个国外认证机构签署了相互委托认证的合作协议。从2003年8月1日起,正式用CQC的CCC(强制认证)或CQC(自愿认证)认证标志取代原来的长城认证(CCEE)标志,长城认证正式取消。凡是在我国市场上销售的属于强制性认证的产品都必须被强制通过这一认证。各国的认证标准:欧洲认证:环保RoHS/WEEE CE认证 GS认证 全球互认体系CB 德国TUV 车载E/e Mark等; 美洲认证:美国UL FCC FDA ETL 加拿大CSA等; 澳洲认证:澳洲C-Tick 澳洲SAA等; 亚洲认证:日本PSE 新加坡PSB 日本电磁兼容VCCI; 中国认证:中国3C强制认证 中国CQC自愿性认证;3C认证标志的名称为“中国强制认证”(英文名称为“ChinaCompulsoryCertification”,英文缩写为“CCC”,也可简称为 “3C”标志。),认证标志是《目录》中产品准许其出厂销售、进口和使用的证明标记,表明该产品的安全性和电磁兼容和电磁辐射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须经国家指定的认证机构认证合格、取得指定认证机构颁发的认证证书、并加施认证标志后,方可出厂销售、进口和在经营性活动中使用 2.UL,UL是英文保险商试验所(Underwriter Laboratories Inc.)的简写。产品通过并取得UL认证是进入北美市场的入场券。UL安全试验所是美国最有权威的,也是界上从事安全试验和鉴定的较大的民间机构。它是一个独立的、非营利的、为公共安全做试验的专业机构。它采用科学的测试方法来研究确定各种材料、装置、产品、设备、建筑等对生命、财产有无危害和危害的程度;确定、编写、发行相应的标准和有助于减少及防止造成生命财产受到损失的资料,同时开展实情调研业务。总之,它主要从事产品的安全认证和经营安全证明业务,其最终目的是为市场得到具有相当安全水准的商品,为人身健康和财产安全得到保证作出贡献。就产品安全认证作为消除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的有效手段而言,UL为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UL(保险商试验所)是美国民间安全测试机构,它主要对各种设备、系统和材料进行安全性试验和检查。UL出版了几百种标准,其中大多数被ANSI(美国国家标准协会)所采纳。总体来说,UL标准可以分为:对产品结构的要求、对产品使用的原材料的要求、对产品使用的元器件的要求、对测试仪器和测试方法的要求、对产品标志和说明书的要求等。现在UL认证已成为全球最严格的认证之一。3.CB,CB认证是IECEE(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工产品安全认证组织)制定的一种认证体系,它主要针对电线电缆、电器开关、家用电器等14类产品。拥有CB标志意味着制造商的电子产品已经通过了NCB(国际认证机构)的检测,按试验结果相互承认的原则,在IECEE/CB体系的成员国内,取得CB测试书后可以申请其他会员国的合格证书,并使用该国相应的认证合格标志。CB体

电子产品论文篇8

国外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主要有三种实现模式,一是直销型物流模式,二是联盟型物流模式,三是第三方物流模式。目前我国在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中应用角度的是第三方物流模式。该模式有一定的专业优势,同时也涉及一些不足之处。

1.直销型物流模式。这种物流模式最早兴趣与欧洲英国、挪威等农业较为发达的国家。所谓直销,就是由农产品的生产者向消费者直接流通的方式,它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中间的物流环节,而且相比于其他两种物流模式更加便捷,更能有效的节省时间。这种物流模式适用于对时效要求较高的鲜活农产品。

2.联盟型物流模式。联盟型物流模式在日本、韩国等农业发达国家发展比较成熟,而且这种物流模式的特点也是基于这些国家的农业经营状况建立起来的,比较少适合亚洲国家的农产品物流模式。联盟型物流模式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导,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运输商、加工保鲜企业等在这个农产品批发市场中高效率的交换信息,深度合作,并且在这样的基础上大大提升了农产品物流的专业化程度。联盟型物流虽然在流通环节上并没有减少,但是专业化程度和工作效率却大大提升。

3.第三方物流模式。第三方物流模式主要是专业的物流配送企业承接农产品物流业务,生产者根据客户订单生产和加工差产品,而第三方物流仅负责配送。这种物流模式专业化程度较高,时效性较强,更为重要的是减少农产品生产企业的构建物流体系的成本。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目前这种农产品物流模式在美国应用的比较成熟,我国第三方农产品物流还没有形成系统,与美国存在很大差距。

二、推动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的策略

1.加强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我国农产品的生产经营分散性较强,农户散种数量要远远大于规模经营数量。这种经营模式给农产品物流带来很大不便。在克服这种困难方面日本和韩国的经营比较实用与我国国情,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条就是建立大型的、功能齐全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将散户经营的模式经由大型农产品物流中心整合为统一的资源优势[2]。这样农产品物流配送的起点就由农户的田间地头转到了物流配送中心。这样不仅大大节约了物流的成本和时间,同时也为农产品生产标准的统一建立了标准。

2.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高效的物流配送模式。农业生产范围广泛,农产品差异较大,而且我国地区差异也比较明显。这些差异性决定了我国的农产品物流不能采取单一的模式。应当根据农产品的特点和具体情况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物流配送模式。这对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来说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也成为影响和提升农产品生产运作效率的一个关键领域。我国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的实现就是在不同情况的基础上建立更加适合自己的物流配送模式。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