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航空港论文8篇

时间:2023-03-28 14:59:12

航空港论文

航空港论文篇1

The Role and Service Model of University Think Tank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Zhengzhou Airport Economy Zone

Zheng Xueli

(1.Zhengzhou Institute of Aeronautics Industry Management, Zhengzhou Henan 450046,

2. Hena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Avia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Zhengzhou Henan 450046)

Abstract: Zhengzhou Airport Economy Zone has been built for three years, and has achieved a lot, but there are also many problems. The basic, academic, strategic and long-term nature of the think tanks in universities is conducive to the government's 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 The advantages of professionalism, objectivity and talent training of the think tanks in universitie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Zhengzhou Airport Economy Zone.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role of university think tanks, then analyzed the model of university think tank serving for Zhengzhou Airport Economic Zone,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on how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ink tanks in universities.

Key words: university think tank; Zhengzhou Airport Economy Zone; service model

1 引言

高校智库是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决策咨询的研究机构。高校建设思想库具有人才资源集中、学科门类齐全、基础研究强、对外学术交流广泛等显著优势;高校智库在研究方面的基础性、学术性、战略性和长期性特点,有利于政府决策科学化[1]。高校要大力开展决策咨询研究,积极发挥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高校智库可以而且有能力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

河南省全省有普通高等学校129所,研究生培养机构27处,全省研究生培养?C构授权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55个,丰富的学术资源可以为开展战略研究和政策研究提供有力学术支持,在促进地方发展方面可以而且应当提供服务。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航空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具有“速度化、集成化、国际化”等特点,正成为经济发展新的驱动力。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先后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对于构建航空运输网络和优化枢纽布局,加快我国航空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要想使区域发展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深度融合,通过航空经济带动产业升级,发展航空产业链,提高区域经济的外向度,还远远不够,最重要的是智力支撑。2014年3月28日中国智库研究中心成立,为研究如何发挥文化产业智库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中的智力支撑作用起到了指引。

2013年3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是国务院批复的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2]。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成以来,主要经济指标保持高速增长;工业生产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快速扩张;航空物流发展迅猛。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河南省高校智库可以充分发挥其作用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及技术指导。

十三五期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如何更好发展,河南省的高校智库如何能够充分利用自身雄厚的研究基础和实力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和发展服务,以哪种合适的方式提供服务,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2 郑州航空港目前存在问题及高校智库在郑州航空港区建设中的作用

2.1 郑州航空港目前存在的问题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成,为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找到了战略突破口,带动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聚集发展了现代服务业和高精尖制造业;也为河南这样的中部地区全方位扩大开放开辟了新的途径。但是,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产业发展已经走过了临空经济发展的初期起步阶段,正在向临空经济发展的快速成长阶段迈进,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难以控制的问题,如:人才不足,产业发展效率不高,资源要素配置亟待优化;主导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产业间协同发展不足;实验区传统产业居多,临空经济基础薄弱等等,郑州航空港的发展,也需要“智囊团”为其出谋划策。因此,结合当下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区域创新发展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际需求,研究高校智库和港区对接模式,加快航空经济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2.2 高校智库在航空港建设中的作用

第一,高校充足的科研力量解决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高层次人才短缺的问题,高校智库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出谋划策,充分发挥其思想库的作用。

第二,探索高校智库服务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模式,为高校智库服务社会创造更多途径和模式。

第三,促进高校智库为政府决策服务的进程。

第四,探讨高校如何积极推动智库建设,能够促进高校特色智库的建设。

2.3 高校智库可以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政策制定出谋划策,做港区的“思想库”

中国的知识分子历来有着关注社会、兼济天下的人文情怀,有着学以致用、格物致知的学术传统,能以重大现实问题为导向,以服务地方、服务人民为己任,潜心研究,凝聚智慧,建言献策,以扎实有力的研究成果服务于政府的决策。

高校智库能够在知识和权力之间搭建一个桥梁,高校智库凝聚着高校广大科研工作者的智慧,并且具有专业、系统、客观的优势,能够紧紧围绕郑州航空港区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充分搜集、分析并提炼数据信息,广泛深入地开展应用对策研究、战略预测研究,为郑州航空港区的决策提供参考,做郑州航空港区的“思想库”

2.4 高校智库可以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培养人才

智库的核心就是以人为主,积聚集体智慧,发挥群体功能,为组织或服务对象带来最大效益。一流的人才造就了一流的智库。没有高素质的一流人才,智库不可能产出高水平的成果。同样,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正常运转也离不开人这一主体,而人才的培养更是高校智库能够为港区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因素。

高校智库可以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提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航空经济有较强的带动性,其涉及的范围较广,包括航空运输、航空制造、航空服务以及航空旅游等多个方面,所以,面向航空智库的人才,在其来源和进行组织人员的构成上可以具有不同的学科背景和多样化的途径。

复合型人才培养,即跨学科或综合研究型人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技术与原理的应用、文理学科之间的交叉互补,尤其是在学科知识构成上,拥有不同的专业知识、学术观点,更有利于智慧火花的碰撞,激发创新性思维。

当下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创新是组织发展的核心动力,推动着组织稳步持久的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不但符合时展主流趋势,更符合航空产业的实际需求。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更是需要拥有多学科知识、不同背景交叉融合的综合型人才。高校智库正好可以为其培养人才。

2.5 高校智库可以向社会提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投资咨询报告,做企业投资的“晴雨表”

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方面,河南省的相关特色高校可以利用其学科优势,为港区的企业提供咨询服务,通过创造更多的课题、横向课题,或者成立研究所、研究院等,为企业搜集竞争情报,做好投资分析,做企业投资顾问。

3 高校智库服务郑州航空港建设中的服务模式

高校智库以什么样的模式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服务,是本文的研究重点,初步认为,高校智库可以有下面几种服务模式:

3.1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决策咨询模式

高校智库的决策咨询模式可以从港区的基本情况出发,结合基础理论,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相关应用提供对策建议。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和高校社联平台的作用,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文化研究所的作用,面对重大问题,可以组建以首席专家为核心的课题组,做出有重大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为郑州航空港的发展提供高质量、高层次决策咨询服务。

3.2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智库研究所模式

此模式通过设立专项的研究所,开展研究、报告、举办研讨会和会议。利用自身强大的数据库和研究能力,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提供相关发展的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咨询服务。智库研究所结合港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从基础理论研究开始,进行基础性、持续性和长期性的研究。注重跨学科研究,建立独具特色的学科发展的智库研究所。研究所可以是相关技术性的研究所,也可以是经济性的或者管理性质的研究所[3]。

3.3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技术转让咨询模式

技术转让咨询模式也可以作为高校智库服务郑州航空港的一种重要方式。可以从两方面提供服务:一是技术咨询;二是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可以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提供技术转让相关政策等方面的政策咨询、管理决策咨询、工程咨询、专业咨询和信息咨询等等;技术转让可以为郑州航空港区提供专利权转让、专利申请权转让、专利实施许可、非专利技术转让等相关的技术转让的服务,例如:签订技术转让合同、出具可行性技术转让报告等。

4 高校积极推动智库建设

4.1 树立高校智库服务地方社会的理念

地方高校在研究地方的重大项目有先天优势,它们有历史的传承,丰厚的学术底蕴,高校学科齐全、人才众多的有利条件,是丰富的人才知识储备库。

高校智库要梳理服务地方社会的理念,高校智库的目的就是要服务地方社会,为社会做贡献。高校智库要充分发挥本校的学科优势,充分挖掘专家学者的科研能力,立足服务于本地区发展,为地方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深化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出发,针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提供对策建议,为地方政府的决策咨询提供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4]。

4.2 从智库理念出发,培养人才

高校是智库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航空港智库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校,学校是航空港智库人才培养的基地,为航空产业的发展输送优秀的航空专业人才,尤其是航空类院校,更是在航空智库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主力作用。一方面,高校要充实教师队伍,引进复合型人才,成立多种类型的思想库,发挥特色学科优势,另一方面,高校又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在培养航空智库人才方面,主要从航空特色、优势专业、航空实践等方面进行开展,培养出具有航空特色,掌握航空相关?R抵?识,具有航空实践的人才,并向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输送人才。

4.3 深化推进高校智库联盟

针对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要建立智库联盟,智库联盟可以整合不同学科领域有实力却又相对分散的研究资源,搭建跨学科、多领域研究平台,实现学术资源、信息、成果共建共享,为郑州航空港区提供智力支持。例如,“航空经济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就是一个有针对性的智库联盟。围绕航空港实验区建设,构建航空经济发展知识服务平台和航空经济发展专题数据库,全面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产业政策咨询、管理决策咨询、建设规划评估和建设成效评价等活动,提升知识服务能力、供需对接能力、技术转移能力及对区域经济建设的服务支撑能力[5]。最终成为航空经济研究、决策咨询和资讯的智慧型创新高地。

航空港论文篇2

关键词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 外语专业人才 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K9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2013年3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以下简称为《规划》),郑州航空港区成为了国务院批复的全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规划》定位郑州航空港区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旨在将郑州航空港区建成为"国际化陆港城市,国际性的综合物流区,高端制造业基地、服务业基地,最终打造成为国际航空物流中"。从《规划》的战略定位来看,郑州航空港区建设走的是国际合作型的产业发展道路,因此必然存在着国际航空经济领域合作、中外文化交流、国际化行业规范、国际化营商惯例、国际化服务意识等,外语、外语翻译在郑州航空港区的建设与发展中也就自然而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规划》的发展目标来看,郑州航空港区将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国际航空货运大枢纽,形成引领中原经济区发展、服务全国、连通世界的开放高地。同时,到2025年郑州航空港区进出口总额将达到2000亿美元,预计可提供100万个就业岗位。如此定位和发展目标无疑给河南省高等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和巨大挑战,因此,在郑州航空港区的建设与发展进程中,河南高校要抢抓机遇,转变办学理念,厘清发展思路,主动对接郑州航空港区建设,为航空港区建设培养与输送多层次国际化人才,成为航空港区经济发展的有力推手。

1河南省高校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

目前河南省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不容乐观。其一,河南省高校数量较少,规模较小,河省高校数量(120所)仅约占全国高校数量(2484所)的4.8%。其二,河南省高校外语人才培养呈现出结构性矛盾。近年的《河南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和重点产业人才供应年度报告》中显示大约70%的外语专业毕业生主要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中低端岗位,而市场需要的高端复合型外语人才和基础应用型外语人才严重不足,这恰恰表明了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方案社会适应性严重不足,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如何对接郑州航空港区的建设与发展,如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探索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

2对接航空港区经济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措施:改革课程设置

联合市场需求与郑州航空港各阶段的人才需求,河南省各高校应适时、合理地调整办学计划,适当调整专业方向、专业结构,专项定制与需求相关的课程。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以外语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为基本点,培养外语专业学生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厚实的外语语言文学知识,培养学生具备外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强调语言技能训练。此外,还应全面考虑应用性和实践性模块,充分利用丰富的校内已有专业教育资源,如财经、商科院校可以依托校内经济、贸易、金融、会计等学科优势资源,为外语专业学生开设相关的西方会计、国际金融、国际市场营销等课程;政法大学可以借力于法学、管理等学科优势资源,为外语专业学生开设国际惯例、国际商贸法规等相关课程;工科院校可结合计算机、电子信息、物流运输等学科优势资源,为外语专业学生扩充工科知识结构,开设计算机英语、物流翻译等相关课程。突破过去纯外语专业教学,从同质化外语教育中分流出来,办出各自院系的特色。同时,高校还应积极鼓励学生修读双学位、双专业;鼓励学生运用网络平台参加网课学习,学习国内外、校内外一些课程;鼓励外语专业学生拓展自己的专业背景,拓宽知识、能力涵盖面,增强就业竞争力和专业能力。

3对接航空港区经济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措施:优化师资队伍

改革课程设置之时,势必需要一支外语能力过硬、具备多元化知识结构的师资队伍作支撑。目前外语教学师资队伍存在着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他们精通本专业的教学,但邻近学科、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知识储备不足,这已然不利于为郑州航空港经济建设与发展培养专业化、国际化与复合型人才。因此,高校不但要鼓罱淌"走出去"接受继续教育、跨专业学习、海外深造;还要"引进来",与校内其他院系合作,倡导其他专业教师开设针对性极强的选修课;引进国际贸易、国际市场营销、招商谈判等各类实战专家,开展有针对性地培训。

4对接航空港区经济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措施:校企深度合作

针对"毕业生找工作难,用人单位又招不来人"这一窘境,校企深度合作是解决问题的出路。实行"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邀请来自业界的企业专家与高校教师对话,探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新思路,邀请企业专家走向学校指导学生、开设专题讲座、组织实战培训。此外,实施点对点直接嵌入式联合培养模式,积极与航空港有关部门、企业开展合作,签订协议,实行订单培养,甚至是点对点地输送,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动机,占据核心竞争力,从而顺利就业。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力,企业是人才吸收的大本营高校如能抓住这一契机,无疑对于高校与航空港都将形成双赢的局面。

5对接航空港区经济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措施:加大实训力度

以同声传译实验室和翻译工作坊为依托,运用CAT等新技术,定时开展模拟实训。高校也可通过产学合作、竞赛、基地实习等多种实训方式来强化实践环节,增加实训基地,拓展实训模式,强化学生的实训素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实战技能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职场能力,满足市场对国际化外语、外语翻译人才的需求。

6对接航空港区经济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措施:培养跨文化能力

中国人应具备的跨文化能力有四方面:Thinklocally(中国立场,中国视角);Thinkglobally(人类情怀,跨文化视角);Actlocally(接地务实,爱国利民);Actglobally(国际规范,合作共赢)。具体到我国高校外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能力是指既熟知中国国情、中国文化,具有中国情怀,在实践中,应从维护中国的利益出发,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又需要宽广的国际视野,熟悉掌握本专业的国际化知识;掌握国际惯例;具有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独立的国际活动能力、较强的运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且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能经受多元文化的冲击,在做国际人的同时不至于丧失中华民族的人格和国格。因此,外语专业学生在打好语言基本功、熟知涉外贸易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跨文化能力也是相当重要的。具体表现为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还需认识世界的多样性、了解多元文化的差异、尊重与接受异质文化,以积极开放的态度对待多元文化现象,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障碍,最终完成跨文化交际任务。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应穿插式讲解引领学生了解多元文化,创建跨国文化体验室,开设文化体验实训课程,培养跨文化意识和文化敏感性。

7结语

郑州航空港的建设与发展对于外语专业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理调整高校外语人才的培养方案,培养出适合市场需要的人才,既是立校之根本,也是育人之初衷,具有如下几点重要的现实意义:(1)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既掌握外语、外语翻译又熟悉国外经济、法律、国际规则并了解河南经济、历史文化的高素质、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有利于河南省地方经济建设与河南人力资源事业发展,为河南省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人才保障,也将成为河南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实施内陆开放战略的重要支撑。(2)探索河南省国际化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紧密结合经济社会,有利于为郑州航空港建设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国际化应用性外语人才。(3)在外语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有益探索和实践,有利于加强河南省高校外语学科建设、优化河南省高校的专业设置,拓宽外语人才培养路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校的发展与壮大。(4)调整河南省国际化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有利于受教育者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动机,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帮助毕业生成功就业,实现人生价值。同时,按照市鲂枰,改革外语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河南省高校外语专业课程设置,开拓外语人才培养路径与模式,对于高校外语专业建设与发展无疑也是一次具有理论建树的探索,可谓理论源于实践,理论往往是对实践活动中的系统总结与概括,自然,这样的探索有利于外语专业教学理论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N].河南日报,2013-04-08.

[2] 郭淑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分析及对策研究[J].河南教育(高教),2014(4):58-59.

[3] 贾真真.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及对策研究[J].长江丛刊・理论研究,2015(5):40-42.

[4] 刘彩霞.基于郑州航空港建设的河南省高校国际商务人才培养-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6):18-20.

[5] 刘彩霞.郑州航空港建设与我省高校国际商务应用型人才培养[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6):107-109.

[6] 王浩.试分析招商引资从业人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例[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40-42.

航空港论文篇3

关键词:空港 机场 经济

论文正文:

社会空港经济效益

一、空港经济发展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空港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型升级的有效载体和助推器。空港经济是指依托机场(尤其是国际性、枢纽型大机场),利用航空港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资源,发展具有航空指向性的产业集群(航空物流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促进和带动机场周边地区经济发展。

目前国内城市规划和发展空港经济仍处于起步阶段,北京、上海(浦东)、广州、深圳、成都、南京等地已着手规划发展空港经济区。浙江省、杭州市政府现已将规划发展杭州的空港经济课题摆上了议事日程。以空港为核心,科学、合理、及时地规划空港经济功能区,突出空港经济区产业发展的重点、特色,增强区域投资吸引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扩大开放和辐射效应,从而使空港及周边区域成为投资热点,使空港经济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本文试从空港经济产生的效应、空港经济发展的核心业务、加快空港经济发展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二、空港经济产生的效应

(一)空港经济将有利于实现空港与周边区域的良性互动

随着空港枢纽功能的不断完善,机场、航空公司等相关航空产业的壮大发展。一些航空企业也愿意在机场外布局,机场内布局一些跟航空运输关联密切的企业,空港经济将有效引导航空产业链从机场内逐渐向机场外延,在空港经济区内实现空港与周边区域的互动,形成一个从机场通向城市主城区的临空产业走廊。

(二)空港经济将有利于促进区域产业的高级化演进

不断延伸的航空产业链条,与区域产业链条的相关性打通、对接后,能够带动区域产业向高级化进行演进。空港经济将引导区域产业升级,在空港经济区内合理布局高端、高效、高辐射三高产业,注重发挥空港优势,发展高科技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深加工、高附加值的产品。

(三)空港经济将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在距杭州主城区30公里内、萧山主城区15公里的机场周边,规划一定范围的空港经济功能区域,将适应城市空间布局从单中心封闭式空间发展模式向多中心、均衡式的发展模式的转移,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四)空港经济将有利于建立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平台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更多跨国的企业谋求在中国的布局发展,依托机场这一航空枢纽,能够直接与国际上的大城市相连,空港经济区将逐步发展成为全球产业链的一个重要环节。空港经济区作为发展平台将更好地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五)空港经济将有利于改善城乡二元结构的就业

空港经济区所处的位置是城乡结合部,更多体现乡村的特点,农业人口相对多。在空港经济区内,机场、航空公司等航空企业,以及临空产业的相关企业,将提供很多劳动密集型的岗位,有利于解决机场周边区域内的就业问题。

三、杭州机场大型航空枢纽发展现状

(一)杭州机场的基本情况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是国内干线机场、国际定期航班机场和对外开放的一类航空口岸。2000年12月30日,机场建成通航运营。机场一期工程占地7260余亩,总批准概算26.4亿元人民币,实际完成投资19亿元人民币。一期工程按满足波音747-400型飞机起降及预测2005年旅客吞吐量8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1万吨的使用要求建设。飞行区技术等级为4E级,建有一条长3600米宽45米的跑道。客机坪面积32.7万平方米,共设30个停机位(其中12座登机桥、18个远机位);货机坪面积5.2万平方米,共设4个波音747-400型飞机停机位。候机楼按高峰小时旅客3600人次的使用要求设计建设,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其中国际联检厅面积9500平方米,地下停车场2.2万平方米)。机场货站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仓库面积约4万平方米)。

目前机场共有26家国内外航空公司投放运力,每周达2400多个航班,已与国内外60多个城市定期通航,各类航线190多条,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航线网络。2007年,机场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万大关,达到1173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9.6万吨,航班起降架次11.5万架次,分别同比增长18.3%、5.5%和13.8%。旅客、货邮吞吐量均位于全国民航机场第8位,在活动地区仅次于上海的浦东、虹桥机场,已跻身世界大型繁忙机场行列。

2006年,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与香港国际机场签定了合资合作协议,成为内地第一家与香港机场全面合作的机场。通过引入香港机场这样的世界级战略投资者,实现了双方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香港机场先进运营管理经验的引进以及经港飞等航线产品的开发,为杭州航空口岸提升管理水平,沟通与香港自由贸易港的直接联系通道,进一步延伸杭州空港航空运输国际航线,参与国际客货运,融入全球航空航线网络,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借助香港机场成熟的货运航线运营经验和国际化合作平台,杭州空港有望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具发展潜能的国际航空货运枢纽之一。

(二)机场近、远期发展规划

机场二期工程于2007年11月8日正式开工,以2015年为近期目标年。二期工程项目主要是新建3400米60米的第二跑道(用地预留3600米的空间)和相应联络道;站坪56.7万平方米,新增机位67个;新建19.6万平方米航站楼(其中国际航站楼9.6万平方米),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二期工程总投资预计100亿元,工程直接用地为7707亩,整个工程预计于2011年底前后完成。2015年预计旅客吞吐量将达256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0万吨,航班起降量26万架次,通航城市增加至85个,其中国际及地区定期通航城市增至25个,开通航线超过180条。机场远期规划目标年为2035年,将在现跑道和第二跑道侧面400米再建两条E类近距离跑道。预测2035年旅客吞吐量达到5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0万吨,航班起降量50万架次,通航城市国内超过120个,国际及地区超过100个。

(三)空港经济发展的核心业务

机场是空港经济发展的基础,机场的功能以及机场的辐射范围决定了空港经济的影响范围,机场的客货运量直接影响空港经济的总量和增长速度,机场的发展规划、定位与空港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有研究表明,每年100万人次航空旅客运输量可以生产1.3亿美元的经济效益和2500个就业岗位。每新增10万吨货物,将创造800个工作岗位。以杭州机场为例,随着运输生产的发展,杭州机场吸引了多家企业、商户进驻与发展,据统计,目前机场内有各类企业60多家,直接雇员超过7000人,场内企业2007年上缴税收达2.28亿元。根据盖安德咨询公司为杭州机场做的《机场经济影响分析》显示:每新增一个国际航班(200座飞机、每天一班),客座率70%(航班上国际旅客占60%,国内旅客40%),这样一个航班可创造30个工作机会,能为GDP贡献1.12亿元(考虑直接和间接影响)。而杭州机场到2015年,预计能够为当地经济年贡献700亿元(考虑直接和间接影响),预计占浙江GDP的2%。

四、加快空港经济建设发展的措施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形势下,以航空城为核心,规划布局临空产业,打造空港经济圈,从而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推动力。在空港经济圈的建设中,可重点考虑一下几项工作:

1.做强做大机场核心业务,是空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保证。着力做好以下工作,更好地促进空港经济的发展:全力推进机场二期建设,解决机场保障能力不足矛盾、以二期扩建为契机,实现机场向航空城转变、大力引进和发展基地航空公司、进一步发挥驻场国际货运巨头的作用、加大国际航线的拓展力度。

2.空港经济圈建设的主体是地方各级政府,机场航空枢纽建设的主体主要是机场,地方政府和机场成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沟通,统筹解决空港经济建设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3.及早规划建设杭州空港经济圈。按浙江现代服务业的新高地、环杭州湾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节点的定位,以萧山区一港四区(杭州空港、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江东工业园区、杭州萧山临江工业园区、钱江世纪城、湘湖旅游度假区)和滨江区(高新区)建设为平台,在以航空城为核心,机场至二桥、三桥公路沿线为轴心,规划建设航空产品制造、物流仓储、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商务会展、旅游休闲居住等功能区块,以及相应的交通等配套设施。同时空港经济圈的建设要和机场二期扩建紧密结合起来,要做好临空产业功能分区,空港经济圈规划等与机场二期、远期规划的相衔接,各园区与机场地面交通的衔接,物流信息平台的衔接。

4.尽早研究制定空港经济扶持优惠政策,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对物流企业和航空类企业(航空公司设立基地),地方和机场可联合提供优惠,形成合力,吸引其入驻。目前在杭州机场运营的一级货运公司(近50家,其中过半数在机场内租赁场地)可考虑作为招商引资的初期对象。

航空港论文篇4

遥 望:胸怀大志梦想翱翔

出生於香港的梁冠平先生,是香港政府飞行服务队早期一批菁英飞行员。在那个成长年代,能坐一次飞机已然是种奢侈要求,然而,年少的梁冠平先生想要驾驶飞机翱翔於蔚蓝的天际,这是一位少年的梦想,而这个梦想也影响着他的一生。

通过严格的训练和不断的努力学习,梁冠平先生被选入香港政府飞行服务队。飞行服务队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辖下的一支24小时空中救护及飞行支持的部队。

紧急支持服务、搜索拯救、警务支持、灭火服务、政府支持等,这些是1994年前梁冠平先生的主要工作。凭着对飞行的追求以及过硬的航天器材知识维修技术,他荣升为政府飞行服务队空勤主任。1994年,已¾在政府飞行服务队服务将近30年的梁冠平先生又多了一份义务工作,那就是担任香港航空青年团司令。

创立於1971年的香港航空青年团,是一个册慈善团体、由香港民政事务局及公益金资助的青少年制服团体。它的愿望是为香港具有飞翔愿望的年轻人插上一双梦想的翅膀。通过严格的纪律训练、海外交流活动及社会服务,为香港青少年提供有益的课活动,增强香港青少年的自信心、责任感及对香港的归属感,培养其成为优秀的领袖及爱国爱港的公民。同时,香港航空青年团还定期举办航空教育课程和飞行活动,积极培育航空人才。从成立至今,青年团已¾走过了37载,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

展 翅:航空青年壮志凌云

在香港航空青年团已担任14年司令的梁冠平先生,更热爱帮助有梦想的青年人实现梦想。

1994年,梁冠平先生受邀担任香港航空青年团司令,当时还在政府飞行服务队工作的他欣然接受这份义务性的工作,虽然日常工作繁忙而紧张,但丝毫不减他为航空青年团服务的热情。

“我们现共有4000多名成员,其中1000多名为教官。招收社会上11至21岁愿意接受纪律训练,渴望学习航空知识及参与飞行活动的学员。目的是培养团员领导才能、公民意识、自立能力、爱国情操、进取精神、航空兴趣和良好品格。锻炼学员诚实正直、处事公正、宽宏包容、严守纪律、积极进取及克尽已任的信念。”梁冠平司令介绍说,”实践和理论课程是训练学员自己会开飞机,航空青年团提供飞行机会,每年有1200多名年轻人能体验到飞行的乐趣。”

作为香港主要的航空青年组织,香港航空青年团不断追求卓越,服务社群,这是其发展的宗旨,也是梁冠平司令主持团务的不懈动力。

由最初不过数百人发展到至今的4000人,团队迅速发展壮大,在发展中建起一套严密而有序的组织机构,有效地统筹团队一切日常事务。这些都得益於身为航空青年团队主要领导的梁冠平司令。

据介绍,航空青年团大部分中队都隶属於行动部,而行动部共有港岛大队、九龙大队、新界大队及第六大队四个大队,一个社区服务组及一支中央训练中队。四个大队旗下共有三十三个中队,分为专门招募学生的驻校中队和公开招募团员的公开中队。第六大队招收国际学校的外籍学生,此外,还在各大专院校开设长官学员课程,为学员提供航空教育及领袖训练。司令办公室、行政支持部、行动部、训练部、荣誉长官统筹部和联络部有机结合,协调统一,促使航空青年团系统有效地管理和高效快速地发展。

任何时候,领袖的魅力都在於品质和人格,一位有超凡魅力的领袖, 能将各种不同的目标和意见凝聚成统一的行动。其权威在於他那具有强烈吸引力的人格和品质。在梁冠平司令身上就闪烁着这样宝贵的品质,他给予学员的教育是一种人格、德育的培养,一种领袖精神的传递。

年轻的学员谨守纪律、服从上司、热心公共服务;年长的学员士官认真负责训练、策划及执行工作;成熟的长官则共谋良策,负责对内对外协调。整个团队目标一致,团结紧密。梁冠平司令和团队有经验的长官,把多方面的知识传授给年轻的长官,再让他们传授给学员,从学习中学习,促成少年和青年间的合作、相处,团员克尽己任、严守纪律,也为自身成长做好备。学员责任心的培养都是在非传统教育过程中一步步给予启发,这是一种渐进的领袖培养方式。梁冠平司令和团队沿用这种优良的训练模式,不仅使青少年受益终生,而且让很多家长更放心地把孩子送进香港航空青年团。

2003年10月31日,香港礼宾府门前一支英姿飒爽的仪仗队在第一线迎接航天英雄杨利伟访港;2004年,又是这支仪仗队迎接奥运金牌得主访港。这支小队就是航空青年团首个配备全套礼仪服饰的护送队伍。2003年,梁冠平司令授权仪仗小队升格为中队,成为青年航空团的窗橱单位。此後,在每年五四青年节,仪仗中队都会在金紫荆升旗仪式及青年大汇演中居主导地位。仪仗队挺拔的军姿、严明的形象和高水的步操更是成为香江湖畔一道亮丽的风景。

起 飞:羽箭破空势飞越

治国兴邦,人才为急。执政兴国,惟在得人。在当今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时,航空人才则显得更为重要,而目前国内飞行人才稀缺,拥有30年飞行经验的梁冠平先生最大的愿望,是能培养更多的飞行人员。

“香港是国际航运、物流中心,航空业在香港的经济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世界航空枢纽,香港对航空人才需求甚殷。而内地每年都至少有700个飞行员职务空缺,飞行人才稀少,但训练一位合格的飞行员付出是非常大的,首先要看个人对航空事业有无兴趣,其次还要考虑年龄、教育程度等标,有些达到训练标的年轻人,认为飞行枯燥,选择放转而做别的工作。喜欢飞行的人不多,会飞行的人更少,所以找飞行员很困难。”

为了提升学员飞行兴趣,积极为培养飞行人才储备力量,航空青年团与香港航空、内地航空及海外航空团体合作,每年为香港年轻人提供9个定翼机飞行奖学金、6个滑翔飞行奖学金、2个直升机飞行奖学金,为130名青年提供定翼及直升机私人机师执照理论课,为250位青年提供遥控模型飞行训练,与港龙航空公司合作为7名团员举办航空证书课程。

“80年代的航空青年团员,如今已¾成为各大航空公司机长和政府高级机师。随时候命,保护港人生命财产的政府飞行服务队机组人员,有一半是航空青年团的现役团员和曾¾的少年学员。很多毕业的学员现在都成为飞行员了。”梁冠平先生说到此时,脸上流露出欣慰的微笑。航空青年团培养出的高素质飞行人才也得到香港航空公司、国泰航空公司和港龙航空公司的青睐,即使有专门空军训练机构的新加坡航空公司,每年也都会到香港选择人才。

梁冠平先生认为知识的积累尤为重要,而他也一直不懈地补充完善航空教材,1996年起就开办高级航空教育课程,协助团员取得实际飞行¾验。航空青年团身为香港青年奖励计划的直属执行处支部,为团员提供支持及建议,以助团员培育自我挑战的精神。

理论结合实际,知道原理、更要知道如何驾驶,如何维修,实际操作在梁冠平先生看来也是一门重要的课程。“上天的飞机和地上的模型是不一样的,很多学术知识和实践需要不断深入学习和练习。”在航空青年团,为学员开办了私人机师课程、遥控模型飞机操控课程等14门课程,以及为成年团员设立了私人飞行员执照理论课程、基本急救教练员课程等18类深造课程。除此之外,他们还联络香港各大航空公司进行合作,其中就有与港龙航空飞行证书计划,让航空青年团学员走出课室,向香港航空业专业人士学习,同时港龙航空为出学员提供加入港龙航空的机会。

2000年12月,首个由志愿机师驾驶,为香港航空青年团团员提供飞行体验计划的“飞鹰行动”直升机体验倡议提出後,航空青年团的飞行体验行动一直延续至今。相继推出了为学员、长官及贵宾设立的“飞龙行动”、“飞马行动”、“飞燕行动”、“凤凰行动”、“太阳神行动”、“猎鹰行动”。2007年在惠州µ水举行的“蜻蜓行动”――轮式动力滑翔伞飞行体验,为学员学习各种机型提供了宝贵的实践体验。梁冠平先生更是每年都带团远赴国外,参加飞行比赛和各种航模比赛。

身为世界航空Ð会副会长的梁冠平先生说,未来的计划就是培养更多的飞行员。为後辈插上翅膀,带领飞翔者融入蓝天,为航空人才创造更为广阔的天地。

翱 翔:奉献香港雄鹰远航

1947年香港航空青年团就开始积极主动地与一些国家航空学员进行交换,1978年加入国际航空学员交换计划Ð会 (IACEA),成为主要成员之一,与19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青年航空机构和飞行会进行交流学习。“航空青年团每年选出多位菁英学员远赴海外进行交流活动,同时选出在港学员接待到访学员,加深到访学员对香港以及大陆两地的文化认识。”国际航空学员交换计划,不仅扩大学员视野,同时也建立了海外友谊。

除了与国际团体的友好往来,航空青年团与内地、香港本地社会团体也保持着密切联,经常举办各种活动,加强交流。1995年7月,航空青年团首次与内地团体举办文化交流活动“手拉手――九五深港少年交流营”;2002年,与香港青少年制服团队参与筹划“同心同根万里行2002”考察交流活动,更荣获主席的接见;2005年,作为《百年中国》大型纪录片认识历史活动协办机构,让年轻学员解历史、认识历史,增加爱国情感,培养民族精神和自豪感。随後参与历史之旅,团员到内地实地体验当年的历史地点,与内地青少年交流感识;参加五四青年节《心奥运》;参加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的系列活动,在金紫荆广场五四升旗里担任重要角色,参与“和谐新时代青年大汇演”,与56个民族的代表共同表演。

2006年,梁冠平先生从政府飞行服务队退休。从政府退休後的他,对航空事业的奉献没有停止。在航空青年团,他甘愿不拿薪水,义务投入到服务之中。回顾当年,他就任航空青年团司令时,曾走过一段最艰难的时光。“正值香港回归祖国前夕,政策上不明朗,政府飞行服务队的前途会怎样,航空青年团如何继续运作下去¡¡所幸航空青年团得到民政事务局的资助,2001年又得到公益金的支持。”即使在最艰难的环境下,梁冠平先生也不曾想到过退出!

航空港论文篇5

关键词:郑州航空实验区;郑州航空大都市;可行性分析;困难探析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6004103

1前言

航空大都市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条件。卡萨达认为,首先需要一个高效运营的机场,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吸引新航企和航线;其次要有充足的用地去扩建空港,发展酒店、会展、零售等服务业,建立居民生活、科研教育等功能区;再次,要有连接城区和机场以及航空城内便捷的地面交通,包括铁路、公路以及专门供货车走的快速通道。郑州建设航空大都市具有独特的优势,也具备了一定的现实可能性。虽然航空经济发展的理论是比较成熟的,但是实践相对比较缺乏,尤其是国内可以借鉴的航空大都市发展经验更少,发展模式等仍处于探索发展的阶段。因此郑州航空大都市在建设的过程遇到一些问题也是在所难免的。

2郑州建设国际航空大都市现实可行性分析

2.1区位优势突出、综合交通体系较完善

郑州航空港区实验区位于我国中部,连南贯北,承东启西,地理位置极其优越。郑州位于全国重要航空枢纽的航路中心,空域自然条件好,便于接入航路,衔接东西南北航线,开展联程联运。河南在集疏航空货物的最佳方式陆路运输方面也具有独特优势。河南是全国重要的公路枢纽、铁路枢纽。2013年河南省的高速公路里程达到5859公里,居全国第1位。地处两纵两横“井”字形交通体系和“米”字形高速铁路网的重要位置。表1为2013年河南主要运输方式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表12013年河南主要运输方式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表

运输方式公路通车

里程铁路通车

里程航空航线水运通车里程、航线249831km4890.4kn153条1267km数据来源:河南统计年鉴。

此外绕城高速、郑州机场高速、郑少高速等支线高速路网丰富,随着郑州市区通至机场的快速路、轻轨六号线和“四港”联动大道等的建成,航空港区与郑州市区将汇成一体,实现航空、高铁、轻轨和公路等陆空交通方式之间的“零”换乘。逐步完善的陆空高效衔接、多式联运、内捷外畅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郑州航空大都市提供重要基础条件。

2.2河南经济发展强劲,市场腹地广阔

河南省经济增长总额一直保持在3.5万亿左右,位居中国各省经济发展第五位。强劲的经济发展是航空大都市建设的根本动力。郑州机场腹地开阔,以郑州机场为圆心的2小时航程内,覆盖人口约为12亿人,GDP约为43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90%和95%。河南人口1亿,郑州本身就拥有一千万人口的省会,市场容量庞大。郑州又处在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巨大的客货运量都为郑州航空大都市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市场支持。

2.3机场发展迅速、产业基础良好

新郑机场虽然比不上北上广等机场的规模,但是无论从客运量、货运量还是其未来发展前景,其发展速度都稳居全国首位。正如前文所述,航空交通枢纽的地位也在不断加强,机场发展按照相关规划正在大力发展,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2014年郑州机场在国内客、货增速排行中都名列第一。同时,规划机场二期航站楼和第二条跑道在2015年后陆续投入使用,以机场为中心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越发完善等都为郑州航空大都市的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一批相关的电子信息、高技术制造业、生物制药、航空运输等企业加速集聚,郑州航空产业区已聚集了航空物流、高技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临空产业。带动作用比较明显的有富士康、美国联合包裹、俄罗斯空桥、南方航空、深圳航空、联邦快递、阿里巴巴等国际知名企业。郑州已经依托富士康形成了智能终端生产基地,呈现出航空枢纽建设和航空关联产业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2.4政府大力支持、大都市建设规划具有前瞻性

郑州航空实验区的建设获得了国家层面、省政府和市级政府等层面的大力支持。2013年3月获得国务院批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这在国内是最早也是当前唯一的一个部级航空经济战略规划,为郑州航空大都市发展奠定了政策优势。国家层面的《中原经济区规划》、《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30)》,省级层面的《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的意见》、涵盖实验区通信基础设施、交通规划、市政建设等几十项的专项规划编制并,为综合实验区发展提供了更直接更贴心的政策支持。郑州在航权开放、航线审批、签证、对外贸易方面获得更多特殊政策,在航空金融、跨境电商、高端服务方面获得“先行先试”待遇,这些独有政策将有力助推郑州航空大都市快速发展。

在实验区发展和航空大都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规划比较完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聘请航空经济第一人“约翰・卡萨达”教授担任首席顾问,中国临空经济第一人曹允春教授也受聘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咨询专家,并参与了相关规划的编写,这些都为郑州航空大都市规划的编写和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郑州建设国际航空大都市可能遇到的困难探析

下面就建设郑州国际航空大都市可能遇到的困难做以下系统探析:

3.1可以借鉴的航空大都市发展模式缺乏

自从1959年,爱尔兰依靠香农国际机场的香农自由工业区和香农镇成立了香农国际航空港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利用国外资金和原材料,大力发展出口加工业,这是临空经济发展的最早实践和发展模式。20世纪60年代起,日本政府就先后提出了在东京、大阪建设三大国际空港的课题,最典型的是日本长崎县,依托长崎空港,在滨海区域规划兴建了一个临空经济区,建设一条商务办公街,建立系列航空关联产业开发区、自由贸易区、高级文化娱乐区、高级住宅区和高精尖端技术产业区。另外美国的孟菲斯航空都市、荷兰史基甫机场、韩国的仁川机场等都成为国际上较早实践航空都市的典型案例。国内有北京临空经济区、上海虹桥临空经济区、天津临空产业区三个较早利用临空经济理论发展临空经济的先行示范。

不同机场有各自的条件和发展机遇,其发展理论虽说都是临空经济模型,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毕竟每个机场和航空都市的发展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百分之百的完全复制。因此郑州航空大都市建设在发展模式上可以借鉴的较少,需要更多地探索,积累更多地发展经验,为国内航空都市的发展提供借鉴。

3.2航空大都市建设投融资渠道狭窄

郑州航空大都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机场建设、市政建设、新郑综合保税区建设、综合交通建设、地产开发等都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实验区获批复两年来,省财政厅已累计安排资金84.9亿元支持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与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在郑州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未来5年内,中民投将在新能源、航空物流、基础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及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等领域投入500亿元,助力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发展。2015年4月15日,省金融办、发改委、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管委会联合召开新闻会,宣布中原航空港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我省首个国字号产业投资基金――中原航空港产业投资基金运作全面启动,总体规模300亿元。成为省内第一只获得国家批准设立的产业投资基金、国内唯一一只专注于航空港相关产业投资的百亿级产业投资基金。

尽管实验区建设投融资方式有了新的发展,但从整个实验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看,政府资金占到了80%以上,主要靠政府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出让土地、自筹资金等。较少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等资本工具进行融资,仍然存在投融资主体单一,政府财政压力巨大。

3.3非临空产业或企业低水平入驻

产业是航空都市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借鉴世界航空都市建设经验和经济发展规律,航空大都市产业发展具有高度的外向型,主要是临空型产业。航空都市产业具有空运偏好和时间价值偏好,这一特征决定了航空都市产业网络体系的规划要以航空偏好产业为重心。在优化现有航空物流、智能终端、生化医药、航空航材产业基础上,继续培育航空金融、高端服务、跨境E贸易、咨询、会展创意等高附加值产业,为航空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航空都市产业不是简单的产业堆砌,航空偏好的产业制造、航空物流、生物制药等,都是航空都市产业的发展方向。航空都市产业的高级形态是总部经济、技术研发和金融结算等。在招商引资中继续下功夫,要抵住一味发展速度,不注重发展质量的诱惑,拒绝低端产业和非临空产业以及效率低下的落后产业等入驻航空港区。避免违背航空经济发展规律,形成低端产业聚集、航空优势不突出无特色、破坏环境的恶性循环等问题的出现。

3.4面临国内其他航空都市建设的巨大竞争压力

目前,全国共规划出63个临空经济区。据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的资料显示:有超过50家机场和机场周边地区也在实施航空大都市发展路径。可见,郑州航空实验区在如此的背景下获得国务院的批复、成为国内首个航空港综合实验区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北京临空经济区、上海虹桥临空经济区、天津临空产业发展较早,也具有了一定的先发优势。2015年1月,成都新机场建设获得国家批准立项。于年底将开工建设,预计2018年将投入使用,被称之为中国“航空第四城”。2014年,双流机场实现旅客吞吐量3771.2万人次,全球排名38位左右;货邮吞吐量54.8万吨,全球排名44位左右。成都双流机场分别于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获得Routes颁发的“亚太区最佳机场成就奖”,今年3月独家获得Syntax颁发的“中国地区最佳机场”奖。位于西部地区,成为郑州建设航空大都市的强劲竞争者。

“航空大都市经济高峰论坛”于2015年3月26日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与会代表着重探讨新常态下的广州航空大都市如何创新发展、航空大都市模式如何落户白云区、航空大都市的发展需要政府与企业如何协同发展等议题,也在落实发展航空大都市。2015年8月,《上海国际航空大都市发展战略研究》课题也进入论证阶段,取得了《关于上海航空运输业发展战略研究》、《关于上海航空运输业与航空制造业联动发展战略》、《关于上海通用航空发展战略》、《关于上海航空业与临空产业联动发展战略》等中期研究成果。在这些竞争者中,有很多和郑州航空港实验区一样都想要吸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入驻,郑州航空大都市建设面临的压力不言而喻。

4结束语

郑州航空港区建设事关河南省经济发展大局,而作为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国内没有成熟的发展理论及经验支撑和借鉴。本文就郑州建设国际航空大都市的现实可行性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行探索性研究,得出郑州依托郑州航空实验区已经初步具备了建设航空大都市的条件,但也存在面临可以借鉴的航空大都市发展模式缺乏、航空大都市建设投融资渠道狭窄、非临空产业或企业低水平入驻、国内其他航空都市建设的巨大竞争压力等困难,后续将对其相应对策建议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郝爱民.航空经济的基本内涵、特征和分类――兼谈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发展策略及路径[J].开封大学学报,2014,(03):2428.

[2]李雪梅.建设郑州现代航空大都市的几点思考[J].决策探索,2014,(05)下:2122.

[3]张永胜.世界主要航空大都市发展经验及对郑州航空大都市建设的启示[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2):3035.

航空港论文篇6

【关键词】郑州航空港;金融业;金融支持;金融政策

一、绪论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规划和建设,是实现中原崛起的关键一步,是推进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郑州航空港区经济的增长、规划与建设和金融业的发展状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航空港区内基础设施和项目的建设是航空港发展的基础,而金融支持是推动航空港建设的核心力量。要高度重视金融工作,把金融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和优先的位置,不断优化金融环境、完善金融体系,不断引进金融尖端人才,提升金融业整体实力和活力。

因此,本论文首先对郑州航空港区金融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然后在此基础上深挖该区域金融业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与建议

二、郑州航空港区金融业发展现状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全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是中国内陆重要的国际物流航空中心。2014年,郑州航空港建设相关部门编制的26项专项规划已全部通过评审。2015年是实验区建设的攻坚之年,该区筛选出对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279个项目作为当年的重点建设项目,各类产业、基础设施、配套设施都需要加快建设。然而,郑州航空港区种种项目的建设都需要巨大的资金作为支持。为解决航空港区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我国政府、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都给与了巨大的帮助与支持。

政策方面,2013年,为加快推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河南省政府人民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支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的若干政策》。金融政策方面,包括支持实验区开展融资租赁业务、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加快科技金融改革创新等7项政策,大力支持郑州航空港区金融业发展。

银行方面, 近几年,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信银行、交通银行、洛阳银行、平顶山银行等多家银行业机构入驻航空港区,将航空港区列为业务发展重点地区和信贷投放重点区域,贷款额度向港区倾斜,加大对航空港区资金支持力度,推动完善了航空港区机构体系。

三、郑州航空港区金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郑州航空港区虽在2013年3月7日就已获得国家批复,并且也获得了国家、政府、金融机构等多方面的帮助与支持,但该港区的经济基础仍然薄弱,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提高,港区内金融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金融支撑体系单一

良好健全的金融支撑体系应该是多层次、立体化的,融资渠道和金融产品丰富多样,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方式共同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然而,郑州航空港区是以银行提供贷款的间接融资方式为主要金融支撑,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十分少见。即使是银行的间接融资,其力度也不够大。港区内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还不多,融资规模也不大。郑州航空港区的建设,金融支撑的贡献十分巨大,因而航空港区要积极引进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壮大港区内金融支撑体系,推进港区建设。

2.金融创新缺乏

金融的发展不仅能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金融业整体的实力与活力,在一定程度上还决定了经济发展的快慢与深度。金融产品的创新,提高了金融的整体水平,能够为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大大推动经济增长。但是,航空港区金融创新缺乏,金融产品单一,传统金融产品占据绝大多数比例.航空港区对金融创新的需求急剧增加,金融创新不足,不利于航空港区的建设。

3.金融高端人才匮乏

人才是发展的根本。航空港区本身就是高端产业的聚集地,需要大量的高端人才建设其经济。然而航空港区的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金融的创新又需要人才,所以金融方面的人才就更是建设所极需的,也是最重要的。郑州航空港区的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环境、基础设施都还比较差,不能形成对人才的吸引,造成了航空港区金融人才的匮乏。郑州航空港的建设应结合自身特点,改进人才引入、培养机制,引进并培养适合的金融人才,积极进行金融创新。

4.物流金融发展不成熟

物流金融从狭义上来说就是指,在物流业务各环节,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通过合作,利用金融工具如信贷、汇票等为价值链中的制造商、供应商、销售商以及客户提供多种金融服务,并使多方达到共赢。

郑州航空港三大战略目标中第一个战略定位是逐步发展为全国重要的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因而物流是郑州航空港区内的关键行业,同时发展物流金融是物流企业必须要经历的,物流金融的特殊行业地位决定了其具有高附加值。那么大力发展物流金融,创新物流金融模式,减少供应链中相关风险,提高流通服务质量和商品流通效率,是郑州航空港物流建设的核心任务。

然而,我国的物流金融业务发展起步较晚,业务制度也不够完善。郑州航空港区内的物流金融仍不成熟,银行企业间的合作还存在在着诸多的风险,并且以传统物流金融模式为主,缺少创新,不利于航空港区内物流业的发展、产业集群的形成以及整个供应链的平衡。

四、郑州航空港区建设发展的金融对策与建议

面对郑州航空港区金融业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本文具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希望有助于港区内金融业的发展。

1.建立多元化金融支撑体系

(1)完善并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资本市场的完善与发展有利于满足实体经济多样化需求,有助于企业解决融通资金的难题,同时也可以拓宽区域金融发展的层次和质量。郑州航空港内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导致区内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缺失,严重阻碍区内企业的发展。郑州航空港区应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在证券市场上市,并推动股权交易市场的建设,构建多渠道股权融资;对于科技创新的企业,鼓励并帮助其引入风险投资;大力扶持产业投资基金的建立与发展,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推动区内产业的快速发展。

(2)加快地方龙头银行的培育和引入与提高对外部银行的吸引,增强间接融资力度

鼓励并扶持民营银行的建立,完善民营银行的管理、经营机制,使其能参与郑州航空港区内的经济发展,充分发挥民间资本参与金融市场建设的活力;改善航空港区内投资环境,提高对外部银行的吸引力,完善银行引入机制,继续引入一批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外资银行在区内增设营业网点和开设分支机构,增强其资金支持规模和力度。

(3)积极引入非银行金融机构,构建完整的区域金融体系

为更好促进港区经济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等项目的建设,港区应大量引入金融机构的入驻。航空港区应深入了解航空港区内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建设规划和业务情况,并予以高效、优先的受理;对有意在航空港区内开设网点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航空港区应给予一些优惠、提供优质金融环境,加大对这些机构的吸引;对有意在航空港区内开展互联网支付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航空港应做好业务指导和政策咨询。积极吸引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入驻,使航空港区逐步形成覆盖银行、信托、保险、担保、期货、证券等多方面的区域金融体系,优化金融环境,提高金融业水平。

2.开展金融创新

(1)产品创新

第一、金融机构合作开发新产品。联合开发、创新金融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降低开发成本,实现机构的联合利润最大化,达到规模效益。第二、积极发展供应链金融。促使郑州航空港区内核心产业与上下游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协作关系,推进港区产业建设。

(2)组建网络金融集团,加大业务创新和组织创新力度

互联网与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港区内的各大金融机构可以通过组建网络金融集团,实现以低廉价格为客户提供更多标准化传统金融服务和个性化创新金融服务,满足港区内不同客户的需求。

(3)服务创新

港区内金融机构可以在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之上,逐步优化与客户交易过程中所提供的各项服务,例如提高项目处理效率、增加额外优质服务等,来扩大金融服务涉及范围、深化金融服务,从而为港区内企业提供更加多样化、高档次的金融服务。

3.培养高素质金融人才

航空港区金融业的发展,人才是支撑,智力是保障。国外成熟的航空港区,无一例外的重视并建立高端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机制。只有拥有高素质的金融人才,才能夯实郑州航空港区金融业快速腾飞的基础。

(1)在港区内设立金融方面的高校,亲自培养金融人才

根据郑州航空港区建设发展的需求,在港区内设立高等院校和研发机构,并结合各院校和研究机构的特色,设立或转变相关专业,积极开展订单培养、对口培养,从而培养出德才兼备、具有突出专业特色、符合市场需求的金融人才。

(2)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留住金融人才

港区应该建立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工作分配制度,以实力和能力来决定工作岗位和薪酬水平;建立横向评定的激励机制,激励港区内企业追求进步、不断创新,使人才积极向上游靠拢,深扎港区,留住人才。

(3)优化人才引入机制

加快建设港区内硬件设施,以优质的、高档次的区内环境来吸引人才;制定合适的优惠政策,提高区内生活水平和完善施展才能的平台;站在国际化、开放化视角上,吸引各种人才为港区建设所用。

4.规避物流金融风险,创新物流金融模式

(1)建立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的长期合作联盟,规避物流金融风险

物流金融中的风险主要就是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在业务操作中风险,通过在郑州航空港区内建立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的长期合作战略关系,可以有效地降低业务中的风险,并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

(2)设立专门的物流银行

目前,在物流金融中,我国的银行对可企业的了解程度不如物流企业对其客户的了解,并且银行对物流信贷业务缺少经验,因此需要有专业的物流银行,专门从事物流金融这一板块,集中全力发展物流金融。

(3)搭建物流金融信息平台

通过搭建物流金融信息平台,不仅有助于形成整个物流金融信息的反馈和共享,使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都能够对整个物流服务的各环节所需要的资金有清晰的了解,还有利于对整个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

五、结语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国家战略航空经济区,是河南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航空港区经济发展虽得到了政府、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大力帮助与支持,但仍属于起步阶段,存在着金融支撑体系体系单一、金融创新缺乏、金融人才匮乏、绿色金融观念不强、物流金融风险大等金融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已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与建议,希望有助于郑州航空港区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智: 《郑州航空港建设的金融支持研究》,载《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2014年第10期.

[2]张占仓,蔡建霞:《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与发展研究》,载《 郑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

[3]仝新顺,郑秀峰:《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临空经济发展研究》,载《区域经济评论》,2013年第1期.

[4]王喜成:《推进郑州航空港建设的路径思考》,载《区域经济评论》,2013第3期.

[5]魏志甫,周占杰:《支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财政政策研究》,载 《财政研究》,2014年第1期.

航空港论文篇7

关键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 河南经济 国家经济

一、对河南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

1.打开了河南经济建设的战略突破口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就是通过大型的航空枢纽建设,吸引大批量企业入驻,并用航空货运的方式来带动经济的发展。同时,郑州拥有陆空衔接便利的航空港,有突出的地理位置优势,有良好的产业基础,更有完备的开放条件,打造出一个功能完备的航空实验区,发展航空经济,郑州具有现实及天然的优势。因而提出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战略,不仅切合现实,也打开了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突破口,称之为继中原经济区战略之后又一里程碑意义的举措,毫不为过。

2.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有利于集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依托航空物流而集聚的电子信息、精密制造、光学材料等产业,正加速向河南转移。建设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就是要通过大力发展与航空运输紧密相关的产业,吸引高端研发、交通物流、商贸、金融、会展等公共服务的有效集聚,形成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集聚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3.有利于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促进河南经济飞速发展。

河南“居天下之中”,位于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城市带之间,是国家南北、东西交通大动脉的枢纽要冲,亚欧大陆桥和进出西北六省的门户。独特优越的地理位置,注定河南要成为国家举足轻重的铁路、公路、航空、水利、通讯、管道、能源、物流枢纽。更重要的是,郑州机场快速发展的结果是航线网络不断扩大,通航城市逐步增多,让郑州机场初步形成了枢纽网络的雏形。虽然郑州拥有如此优越的地理位置,但也有地理位置的不足,受不沿边、不沿海的地理位置的制约,因此,为了弥补该缺陷,建设航空港实验综合区,能充分发挥航空最便捷的通道作用,使国内产业转移,使之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产业分工体系,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实验区集聚,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形成中原经济区和内陆地区的开放新高地,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4.吸引大量人才聚集河南,有利于解决河南人才就业问题

郑州航空港的建设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大量企业加快向郑州航空港集聚,美国联合包裹、俄罗斯空桥、富士康等国际知名企业已进驻发展,所以人才的需求既是紧迫的又是长期的。

对于河南省来讲,目前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培养人才,根据航空港区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人才需求,有针对性的培养人才,这就要与省内高校、职业院校、技工学校结合,打造人才梯队。同时,借用有优势的省外高校资源,来培养急需紧缺的人才。另一方面就是吸引人才。这个主要指高端人才。高端人才看重的不一定是工资和住房,他们比较注重能否给予干事创业的平台和环境,还有适合其家属、子女生活就业上学的人文环境等,必须要让高端人才有归宿感,把他们的心留住。

河南是全国人口大省,河南巨大的市场和人力资源优势就能得到充分发挥,所以,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对于河南人才就业来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

1.建设郑州航空港区对全国经济有带动作用

实验区是国家 重大战略决策,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不仅对郑州对河南有重大影响,在我们看来,对整个国家的发展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交通工具的变革常常会带来整个社会生产工具和生活方式的变革。现在,以航空港为核心的综合枢纽已经越来越决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在全球的竞争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中国首个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它的成功对全国经济有带动作用,如同上世纪80年代的沿海城市开放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一样。像郑州这样的中原地区,它依托于枢纽机场而崛起,也将带动更多的枢纽机场建起航空港,从东到西,从南到北,航空港经济将是新一轮中国经济的增长点。

2.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对优化我国航空货运布局有重要意义。

在没有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之前,我国航空货运布局主要是珠三角、长三角及西南枢纽,谈到京津冀,人们马上想到的就是北京;讲到珠三角,人们立马想到的肯定是广州、深圳。虽然中原经济区有一个快速崛起的郑州,但在大家的眼中,郑州还是一个“年轻小伙子”。

确实如此,我们来看中国重要的机场枢纽,只有北京、上海、广州三大机场,缺少中原地区的枢纽机场。而现在,从郑州机场出发,一个半小时航程可覆盖全国2/3主要城市和3/5人口。有一组数据可以印证郑州机场的快速成长――2012年全国民航旅客和货物吞吐量分别增长9.2%和3.3%,而郑州机场旅客和货物吞吐量增长达到了15%和47%。

通过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将加强我国中原地区航空货运在我国航空货运的重要战略位置。

总之,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意义非常重大,航空运输成为继海运、河运、铁路、公路之后的“第五冲击波”,成为在全球范围内配置高端生产要素、提升国家和区域竞争的重要动力。利用航空运输,推动航空偏好型产业集聚发展,进而培育航空港经济这一新的经济形态,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参考文献:

[1]《抓住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郑州日报》2013-04-04

航空港论文篇8

关键词:郑州;航空港区;临空经济

一、郑州航空港临空经济的理论基础

(一)临空经济的定义

临空经济是一种刚刚兴起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以机场为主要根据地,以航空运输业为指明灯,利用世界各个大型机场在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带动效应,引导大量优秀的企业聚集到其身边,形成与航空互补的产业聚集区。

(二)临空经济的分类

1.综合枢纽导向型临空经济。要以航空港为中心,建设港区内及港区对外的交通要道,完善各种交通措施的连接与换成,使港区成为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要塞。

2.航空制造产业驱动型临空经济。以飞机制造相关产业为核心基础,促进产业协调,使港区飞机与港区内飞机零件相互促进,相互补足,形成一个优良的循环。

3.区域环境型临空经济。临空经济和区域产业环境二者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相互协调才能更好地环保,更好地环境也能更好地带动港区的发展。

(三)郑州航空港的现状

2010年8月,富士康国际正式进入郑州航空港区并使得相关行业争相入驻,恰逢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的获批和封港运营,UPS、俄罗斯空桥、南方航空、深圳航空等160多家大型企业在此落建。郑州航空港区将如火山喷发式的发展成长。2010 年7 月,富士康正式与郑州政府达成协议,在港区建设新厂。2010 年9 月16 日,富士康正式在航空港动工开始建设。2011 年3 月14 日,第一条手机生产线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营。富士康引领着港区的发展建设,并且在港区建设中具有息息相关的重要地位。富士康带动着智能手机整个产业在港区的落户安家。

二、郑州航空港临空经济区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性矛盾

传统产业依旧是我国目前临空产业的主导产业,还没有将临空的元素规划在临空港积极区中,这往往使得空港的林控制香型经济得不到跟好的发挥。产业结构不合理和建筑用地问题逐渐凸显。例如青岛临空经济区内许多和航空联系并不紧密的产业,所以航空物流对这些产业的影响很小。导致临空产业与传统产业发展的相矛盾,并没有找到各自应有位置的混合产业,对临空经济区内的统筹协调的发展存在影响。

根据规划发展的要求,建设围绕航空经济的现代化产业,要求相关企业的产业具有高附加值,属于朝阳产业,比如航空运输服务业、电子信息业、生物医药业等相关产业,这些经济产业符合新型空港建设的要求,而且能更好的促进航空港区的发展。但是,从现在的情况看,新郑机场还是发展的传统型产业,大部分还是食品加工、医药制造、钢铁加工等产业,这些产业并不符合快捷的航空经济要求。虽然有一些电子信息企业、生物医药企业入驻港区,但分布不合理且规模较小。从而导致了产业结构的矛盾与制约,严重影响港区的发展。

(二)临空经济发展缺乏阶段性规划

郑州临空经济的建设刚刚起步,缺乏阶段性规划。阶段性规划的制定前提是选择好重点产业,然后借鉴可持续发展理念设计合理的产业布局。唯有制订好每一个阶段需要建立的产业功能区,才能逐渐完成郑州临空经济从起步阶段过渡到发展阶段,再过渡到成熟阶段。

(三)交通运输带来的风险及竞争压力

航空与其他方式的交通对接中可能会存在一些风险。航空运输虽然节省了许多时间,但是如何在航空与陆运更紧密的结合方面仍需合理规划。以郑州为例 “大力发展卡车航班,建设区域性卡车转运中心,打造航空货物‘门到门’的快速运输系统”,按时进行配发,形成规模化,成本消耗低廉,但是同时增加了“铁、公、机”三者联系中的风险性。

世界上航空市场竞争激烈。人口与经济过度集中在亚洲东部沿海区域,如何在这既有竞争又有机遇的形势下走出自己的特色,也需要港区合理规划与计划。

(四)人才缺口

虽然临空经济在我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产业结构和基础设施与航空产业发展需求的匹配设施不相适应,从而导致了港区无法成为一个综合经济体。就像天津临空产业区与滨海新区、天津市区之间交通的问题,临空产业区与天津市联系松散,无法更好地借助城市原本力量。各种配套设施都需要自给自足的来完善。只有加强基本服务与基础设施的建设,才能加强港区的实力。

创新关键在于人才,我国在专门培养相关领域人才方面还不到位。而且港区对于如何更好地引进人才还没有完善的制度,一定程度上会阻碍航空港区的发展与进步。

三、建设航空港区临空经济的对策

(一)探索融资新模式,解决资金难题

在十数年的建设中,港区需要建设415平方公里的区域,完善港区内的交通体系,需要的资金量很大,这也是港区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为此,研究成功港区的经验,利用好国家机遇的优惠政策,探索创新融资的新模式。怎样拓宽融资渠道,吸收更多民间投资来建设港区成为一个难题;同时,加强基本功能,吸引更多企业入驻或者引进外资才能解决资金难的问题。

(二)建立完善的交通体系

建立完善的交通体系对港区和整个中原区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有效的发展临空经济的优势可以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以机场为中心,加快港区基础道路建设,完善协调的港区交通体系。构建放射状的发达交通体系。整合一个沟通机场与南北区的完善道路体系,加强各道路支路的连接,使得整个交通体系成为一个网络。加强各部门的协调体系,建设智能的交通管理系统。

提升通关效率。利用海关相关优势,突出保税区对港区建设的重要性。完善监管体系,加大力度在需要的区域进行检查;把通关便利化无纸化放在服务的核心位置,推动“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通关模式,加强港区的魅力,推进区域的发展,引导跟多企业入驻港区。

(三)完善机场配套设施,引进急需人才

机场设施包括软件和硬件,硬件条件是机候机楼、场的跑道、维修后勤等设施,软件条件包括机场的航线资源和发达的航空运输网络、服务质量,还有政府的执行能力等,配备良好的硬件措施,拥有保障的软件措施才能促使港区更好地发展。发展临空经济离不开人才,很多入驻在港区中的优秀企业也需要大量的高精尖人才,引进人才才能推动港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占仓.临空经济为郑州插上腾飞翅膀[N].郑州日报,2013,4,4.

[2]张占仓.郑州建设国际航空港的历史趋势与战略方向[J].区域经济评论,2013,3.

[3]张占仓.中国经济升级版的科学内涵与地方响应[N].河南日报,2013,6.

[4]卓凤莉.探寻郑州临空经济之路[N].河南日报,2013,8.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