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电力负荷管理论文8篇

时间:2023-04-01 10:06:58

电力负荷管理论文

电力负荷管理论文篇1

关键词:负荷率;电价;理论依据;计算方法;政策选择

中图分类号:TM714.1文献标识码: A

一、电价研究及其相关政策阶段

电价是电能的价格。与一般商品或服务不同,电能不仅具有公用商品属性,而且电力生产技术和经营过程也十分特殊,从而使电价成为最复杂的商品价格。从电力工业产生至现在,电价研究及相关政策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

1、早期市场定价阶段。1920 年美国共有6500 个电力企业,其中主要是发、输、配、售一体化的企业。在这个阶段,各方对电力工业的自然垄断属性还缺乏认识,政府、电力企业和用户把电当作一般商品交易。电力企业和用户自由协商定价,并对价格信号做出理性的反映。因此,最初电力商品定价完全采用市场定价机制。

2、管制定价阶段。由于电力产业投资巨大、资产专用性强、规模经济特征

显著,20 世纪四、五十年代,电力工业开始从自由竞争进入自然垄断阶段,采取了国有和发电、输电、配电、售电纵向一体化的垂直垄断运营模式,并在电力工业的进入、价格等方面实行了严格的管制政策。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对电力企业实施以成本为基础的价格管制。管制定价又经历了传统的管制定价阶段和激励性的管制定价两个阶段。传统管制定价方法均是以成本为基础进行管制的,主要有边际成本定价、平均成本定价以及投资回报率管制或服务成本管制三种。

3、激励性管制是在放松管制的改革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新兴理论,在美国又被称为基于绩效的管制,其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收入上限、价格上限、标尺竞争、特许投标和菜单合同或可选择定)等。在现实中,使用较普遍的一种激励规制方式是价格上限管制定价方法。英国从1984 年即开始在自然垄断产业使用这种管制定价方法。

4、现代市场定价阶段。随着技术和经济条件的变化,电力生产经营各环节开始出现功能性分离,其自然垄断特征也分环节发生变化。由于发电技术进步,发电生产的规模经济性不再普遍适用;输配电环节具有规模经济性,固定成本所占比重高、并具有淀性,自然垄断属性明显;在售电环节,配电功能与售电功能可以分离,售电商仅仅办理最终用户计量、电费结算和其它售电服务,完全可以引入竞争。

二、负荷率电价的理论及其制定方法

根据电价的四种职能,本文认真总结国内外电价政策的理论与实践后,提出了适用于负荷率电价的四种基本理论,即社会平均成本定价理论,均衡价格理论,管制经济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理论四种电价理论,并对相应的定价方法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各种理论与方法在电价管理与政策中的特殊功能。

因此,根据社会成本定价理论的定价方法主要采用基于会计信息的平均成本定价。平均成本定价方法适合于不同市场结构下商品定价,在包括电价等垄断经营商品的定价中应用也十分普遍,有些定价包括后面分析的成本管制定价方法,也是平均成本定价方法派生出来的。平均成本定价方法之所以广泛应用,除有社会成本定价的理论依据外,也与边际成本定价不能弥补固定成本的理论缺陷有关。尽管世界银行等组织曾经向世界各国推荐使用边际成本定价,但目前采用边际成本定价的国家仍然有限,或者已经按照平均成本的思想对边际成本进行了技术性完善。平均成本定价是保证企业财务平衡的一种定价方法,虽然与边际成本定价方法相比,社会福利有所损失,但由于不会导致企业亏损,无需政府补贴,可避免政府在筹措补贴财源因为增加税收等而产生的资源配置损失;另外,平均成本定价还有计算简单的优点。因此,平均成本定价是现实的最优定价方法。基于社会平均成本的平均成本定价的计算公式如下。

或者

或者

ki 为资本要素, li 为劳动力要素, ri 和wi 分别为两种要素的单位价值。这种计算方式是按照各生产要素指生产设备、土地,资金、劳动力等,根据某产品对各种生产要素的消耗和占用的社会平均值按生产要素价值加权计算,可得出社会平均成本。也可以直接把各企业成本按产值计算加权平均

值。企业成本按总成本除产量确定,即,TC 为总成本;Q为总产量。基于社会平均成本参数计算平均成本是指在企业成本信息有限的情况下,参考社会平均成本计算企业社会成本,如根据国债利率计算企业资金的社会成本等。

三、电价政策的主要内容

作为电价研究的核心要素之一,电价政策包括政府电价管理体制和目标,电价理论与方法的选择,电价形成机制设计,电价政策与水平,电价调整机制,电价审批程序主要内容。有些政策性内容是体制性内容,本文不做分析;有些内容是操作性内容,与具体电价类别有关,是本文需要研究的。下面以负荷率电价为对象,说明电价政策的具体内容。

一般情况下,电价有四种职能。实际电价政策设计中,不同类别电价的职能和定价目标至少在结构上有所差异。以负荷率电价为例,首先必须明确这种电价解决什么问题或实现什么目标?主要体现什么功能?也就是说,电价职能的具体分析和制度性安排,是电价政策中首要内容。

1、资源配置职能与目标。根据负荷率电价的背景分析,负荷率电价主要是

针对目前我国电力工业和电力使用过程中电力设施和用电设备利用率偏低而提出来的。负荷率电价的核心是通过电价政策引导用户合理用电,提高用户和系统负荷率,减少电力生产备用和占用容量,从而提高电力生产与消费过程中的资源配置效率。因此,在电价的四项职能中,资源配置职能是其主要职能。当前的主要问题是,电力生产经营能力利用不足(如系统负荷率平均只有85%)和用户用电设备利用率(用户负荷率只有20%左右),与西方发达国家有明显的差距,西方国家如法国电力系统负荷率最高达到95%,用户负荷率也达到55%以上。

2、其它职能与目标。负荷率电价的核心是提高设备利用率,因此,在负荷率电价的职能选择上,首先,负荷率电价的基本职能就是资源配置职能,要通过电价政策设计,引导用户改变用电行为,提高用户负荷率和系统负荷率。其次,为了实现资源配置职能,负荷率电价要体现价值职能。负荷率电价真正反映不同负荷率条件下用户的用电成本,这是实现资源配置的前提。效益核算职能是价值反映职能的延伸。而宏观调节职能可以体现在具体电价政策的设计上,比如居民用户负荷率较低,而目前我国居民电价较低,如果采用负荷率电价,居民电价必然会大幅度提高,因此,宏观调节职能的作用可能表现在分步提高居民电价水平的政策设计上面。

四、负荷率电价的政策分析与设计

1 、负荷率电价的政策选择

负荷率电价能否改进社会福利或者优化社会福利结构,是负荷率电价能否在政策上采用的重要依据。为了说明负荷率电价的福利改进过程与机理,本文将是否以及如何考虑负荷率因素制定电价分为三种情况,并进行福利改进的比较。第一种是单一电量电价,这种电价制度不单独考虑容量成本,相当于没有考虑负荷率因素。第二种是两部制电价,这种制度独立设置了容量电价,但是,对不用负荷率用户按统一的标准收取容量电费,相当于对所有用户按平均负荷率收取容量电费。第三种是考虑负荷率因素的两部制电价即负荷率电价,在已知用户负荷率的情况下,对不同负荷率用户按不同的两部制电价收取电费。

2、单一电量定价与按平均负荷率定价的统一两部制电价福利比较

根据一般定价原理,单一制电量定价按平均成本定价;根据平均负荷率定价的统一的两部制电价按系统平均固定成本确定容量电价,按可变成本或边际成本确定电量电价。假定需求曲线为P =a -bQ ,平均成本曲线为

,边际成本曲线即供给曲线为1 MC= P1 =C v, Cf 为固定成本。所以:根据需求曲线和平均成本曲线可得相应的市场均衡点E ,对应的均衡价格和产量分别为 P2 和Q2 。消费者剩余可以表示为:两部制统一定价以边际成本定价为基础,所以市场均衡由需求曲线和边际成

本曲线相交形成,假设对应的均衡价格和产量分别为 P1 和Q1 。进一步:,代入平均成本曲线,可得:,即产量为

时的平均成本。所以,两部制统一定价的消费者剩余可以表示为:

因此,对单一制电量定价和按平均负荷率定价的统一两部制电价的消费者剩

余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

由模型假设可知:。Q 2则是单一电量定价制度下的市场均衡产量,由需求曲线P =a- bQ和平均成本曲线相交行

成,可得:。所以:

由于单一制电量定价和两部制统一定价仅仅在定价机制上有区别,对于企业来说,其生产的固定成本是不变的,所以企业的净利润实际上是保持不变的,但是消费者剩余比单一制电量定价下的消费者剩余有所增加。这说明,按平均负荷率定价的统一两部制电价的社会福利确定地要大于不考虑负荷率因素的单一制电量电价的社会福利,即考虑负荷率因素的两部制电价更有效率,电价政策在考虑实现条件的基础上应该尽可能执行两部制电价。需要补充的是,尽管按平均负荷率定价的统一两部制电价是以边际成本定价为基础,但是两部制定价与纯粹意义上的边际成本定价仍然存在着差异。

结语:

负荷率电价是当前我国电价改革的重要方向。国外有高负荷率电价和低负荷率电价的说法,国内提出根据用户负荷特性定价。本文简要分析了负荷率电价的计算方法,目的是提高电力设施利用率,减少浪费。

参考文献:

[1] 朱连波,孙松强,常磊等.负荷率与线损的定量关系及其在分时电价成本效益分析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38(17):43-46

[2] 陈勇.提高用电负荷率降低企业成本[J].煤矿开采,2000,(43):84,86

电力负荷管理论文篇2

关键词 负荷预测 灰色理论 短期 GM(1,1)

中图分类号:TM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8-01-01

0 前言

电力负荷预测是电力系统调度、用电、计划、规划等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有效地提高负荷预测结果,有利于计划用电管理,有利于机组检修计划和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有利于节煤、节油和降低发电成本,有利于制定合理的电源建设计划,有利于提高电力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负荷预测已经成为实现电力系统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负荷预测的和心问题是预测的技术方法,或者说是预测的数学模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负荷预测技术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化,各种各样的负荷预测方法不断涌现,从经典的单耗法。弹性系数法、共计分析法,到现在的灰色预测法、专家系统法、模糊数学法以及神经网络法、优先组合法和小波分析法,他们都有各自的研究特点和使用条件,不弄清其模型结构和使用范围而盲目地生搬硬套,可能不会取得理想的预测效果,反而事倍功半。

1 电力系统短期负荷

电力负荷预测中经常按时间期限进行分类,通常分为长期、中期、短期和超短期负荷预测[1]。通常长期负荷预测以年为单位,指10年以上的符合预测;中期负荷预测以年为单位,指5年左右的负荷预测。中长期负荷预测母的在于辅助决定新的发电机组的安装与电网规划、增容和改建。

电力短期负荷预测以月为单位的预测,指一年之内以负荷预测;同样可以以周、天、小时为单位的负荷预测,用来预测未来一个月度、一周、一天的负荷情况,并能够预测未来一天24h中每个时间段的负荷情况[2]。意义在于指导燃料供应的计划;提出运行中的电厂出力预告,提前估计发电机组的出力变化;有助于合理安排机组的启停和检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经济性,降低选择储备容量。

超短期负荷预测指未来1h、0.5h甚至10min的预测。其意义在于能够应用计算机在线控制电网、按预测发电量合理安排运行方式,进而降低发电成本。

2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模型的负荷预测方法

2.1 GM(l,l)模型建模机理

灰色模型(GREY MODEL,缩写GM)。灰色建模的思想是用原始数据序列作生成数后建立微分方程。由于系统被噪音污染后,所以原始数据序列呈现出离乱的情况,这种离乱的数列是一种灰色过程,对灰色过程建立模型,称为灰色模型[3]。灰色系统理论其所以能够建立微分方程型的模型,是基于下述概念、观点和方法。

(1)灰色理论将随机变量当作是一定范围内变化的灰色变量,将随机过程当作是在一定范围、一定时区内变化的灰色过程。

(2)灰色理论将无规律的原始数据经生成后,使其变为较有规律的生成数列再建模,所以GM模型实际上是生成数列模型。

(3)灰色理论按开集拓扑定义了数列的时间测度,进而定义了信息浓度,定义了灰导数与灰微分方程。

(4)灰色理论通过灰数的不同生成方式,数据的不同取舍以及参差的GM模型来调整、修正、提高精度。

(5)灰色理论模型基于关联度的概念及关联度收敛原理。

(6)灰色GM模型一般采用三种检验,即参差检验、关联度检验、后验差检验。参差检验是按点检验,关联度检验是建立的模型与指定函数之间近似性的检验,后验差检验是参差分布随机特性的检验。

(7)对于高阶系统建模,灰色理论是通过GM(1,N)模型解决的。

(8)GM模型所得数据必须经过逆生成作还原后才能使用。

2.2 GM(l,1)模型描述及建立

5 结论

1. 通过灰色模式GM(1,1)成功预测出黑龙江电网未来24h的电力负荷情况,并通过matlab绘制出其负荷曲线

2. 在电力系统灰色负荷预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这一方法在提高灰色系统建模精度方面有相当的优越性,预测结果比常规灰色模型有很大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赵希正.中国电力负荷特性分析与预测.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2] 陈志业,牛东晓,张英怀 等.电网短期负荷预测的研究.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995,15(l):30-35.

[3]康重庆等.灰色系统参数估计与不良数据辨识.清华大学学报,Vol.37.No.4:72~75.

电力负荷管理论文篇3

Abstract: Cost control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nterruptible Load Management(ILM) from large industrial customers' perspective, which has an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develop strategy on both customer and Power Grid Corp. The paper, firstly, discusses the cost structure in detail, in which a model for evaluating the cost of Interruptible Load to a single plant is presented. Secondly, the paper explores benefit and stratage of Interruptible Load from both cost and compensation based on costing. Finally, the paper futher studies 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cost, load and compensation, and elaborates the enterprise' sensitivity to the compensation will decrease when compensation cost incrase. The conclusion provides some guid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y of interruptible Load to large industrial customers and some sugegestion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compensation price to power grid corp.

关键词:可中断负荷;成本构成;成本计算;效益分析;中断补偿电价

Key words: interruptible load;cost structure;cost calculation;benefit analysis;compensation price

中D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4-0005-03

0 引言

可中断负荷作为需求侧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能效电厂可以实时调度的一种重要的调峰能力。用户需要根据自身的负荷特性、生产计划、中断效益等与电力公司签订相应的合同,就可中断负荷的响应方式达成一致。大工业用户由于负荷容量大、计划性强等原因,是需求侧可中断负荷管理的主要承载者,在需求侧管理的实施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于不同行业的负荷特性、生产内容与生产结构等有较大差别,因此不同类型的用电行业可中断能力并不相同[1-4]。

本文根据对单个工业用电户的可中断负荷中断成本的构成和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在成本计算的基础上,进行了可中断负荷的成本效益的分析;最后结合实例分析对工业用户中断策略的选择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并为供电企业在制定可中断负荷补偿费用提供了参考。

1 可中断负荷成本构成与计算模型

对于一个具备可中断能力[5]的工厂来说,可中断负荷成本就是负荷中断带来的经济损失,与工厂生产系统的结构、生产运行的方式、生产管理的方式以及生产内容都有关系。可中断负荷成本一方面包括中断导致的失去价值的生产成本(废品价值的浪费、设备折旧的增加等);另一方面包括为了恢复生产或弥补损失而额外增加的生产成本(劳动成本、原材料成本、能耗费用、设备的额外维护成本等)。

综上所述,单个工业用电户的可中断负荷成本构成如下[6]:①废品损失;②生产成本;③启停成本;④节约成本;⑤其他成本。

1.1 废品损失

废品包括可修复废品与不可修复废品。

3 实例分析

广州市某集装箱制造企业生产用电设备超过500台,总负荷31278kW,在提前4h通知的情况下,可中断负荷占总负荷的64%。根据上文提出方法对该厂的可中断成本进行计算,电能成本CE(t)以当地大工业分时电价为准,其他相关数据均由财务部门和生产设备管理部门提供,假设当天14:00-16:00需要中断2h,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4 结论

详细论述了单个工业用电户可中断负荷的成本构成以及计算方法,从企业的角度对可中断负荷的成本效益进行了分析;从充分性和必要性两个角度论证了企业通过可中断负荷的响应获益的条件;为企业可中断负荷的响应策略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最后进行了实例分析,通过本文提出的成本计算及效益分析方法,可以为企业可中断负荷的响应策略的制订提供一定的指导,并对电网公司中断补偿电价的确定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

参考文献:

[1]Ziaee O, Rahimikian A, Parsamoghadam M. An Optimal Pricing Policy for Interruptible Load Contracts in Power Markets: A Case Study for Iran[J]. Energy & Power, 2011, 1(1):14-20.

[2]Yoo T H, Park H, Lyu J K, et al. Determining the interruptible load with strategic behavior in a competitive electricity market[J]. Energies, 2015, 8(1):257-277.

[3]黄海涛,胡学英,李翔,等.实用化的激励性可中断负荷最优补偿定价模型[J].电网技术,2014,38(08):2149-2154.

[4]王建学,王锡凡,王秀丽.电力市场可中断负荷合同模型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5.

电力负荷管理论文篇4

关键词:电力 负荷管理 系统 供电企业

中图分类号:TM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11-083-02

我国在电力紧缺的时代诞生了电力负荷管理系统,解决电力供不应求的矛盾是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当时的主要任务,从而能够保证供用电的正常秩序。此系统是一个全面管理电力负荷的综合系统,主要采用的技术有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讯技术等。在新时期电力市场获得了飞速发展,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重要性也日益体现出来,目前供电企业对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开发、研究和建设越来越重视,本文就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在供电企业中应用的相关问题做一些探讨。

1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在供电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目前,我国大约有12家公司从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开发、研究与生产工作,这些公司负控产品组网建设的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一共有160多个。近些年来,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经历了单系统、双机系统、网络系统等发展过程,从最初的以限电跳闸为主要目标发展到为用电营业管理服务为目标的综合管理系统,系统的通讯规约也逐渐由各公司独立规约发展到最后的全国统一规约。而且,对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安装数量每年都有增加,无线电负控系统已被大部分地区安装。以无线电作为信息传输通道对地区和用户的用电负荷、电量及时间进行监视和控制的技术管理系统称为无线电负控系统。此系统由若干设备组成,如:天线、计算机系统、电源、电台等设备。设在用户单向和双向终端的是属台,组成包括:调制解调器、电台、电源、数据采集、参数显示及数据处理等。无线通信属于超短波无线通信,其主要特点是:系统的容量很大、可以灵活地调整配置,属于集中控制系统,且容易扩充。

2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2.1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建设目标不明确

目前大部分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模式都是采用原来的固有模式,对企业现状的经营环境和企业未来的现代化管理需求缺乏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也缺少系统的规划,这就导致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建设目标不够明确。

2.2 在功能上缺乏对已建系统的运用力度

我国对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工作的开展,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因为企业创一流的必备条件就要建设电力负荷管理系统,这样的确能够加快建设负荷管理系统。但是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功能的进一步开发和运用却被很多单位所忽视,最终体现在系统的终端安装停滞不前,网络互联运行的功能难以实现,长此以往,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应有功能就会被削弱。所以,必须在思想上提高对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建设和发展的认识,争取早日让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成为电力营销和现代化用电管理的工具。

2.3 未能充分利用系统资源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从系统科学理论的角度来看,其建设只有与内部模拟市场、电力买方市场和企业现代化管理重组相结合,才能够顾全供电企业的全局,优化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发展问题。目前,我国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仍处于封闭、孤立、自成体系的状况,开发、利用此系统的目标仅仅是站在电营服务的角度。这就造成这种情况的出现,电力负荷管理系统虽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没有充分利用该系统的数据资源和信道资源等,没有做到优化利用。

2.4 没有明确界定系统业务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是与MIS网联网,所以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本身不必实现所有的应用功能,可以通过数据上网共享的方式在其他操作站的应用岗位实现。但是目前对于哪些工作可以通过数据共享来实现,哪些工作和应用需要由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来完成,目前没有明确的分工和界定,因此,现在的企业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建设的功能一般为又大又全。

3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在供电企业中的应用对策

3.1 做好系统建设的细致规划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要采用“从上到下”和“从下到上”相结合的规划和建设策略。“从上到下”是指从上一层次到下一层次,也就是从整体到局部的策略。从上到下的分析能够规划系统应用的数据需求和实施步骤,谋求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局部优化目标的前提是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全局优化,这样也可以确定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地位和系统应用的分布式网络。“从下到上”是从供电企业的管理需求出发,也就是分阶段建设系统,这样单项的系统应用功能能够首先实现,然后综合应用功能通过网络实现,这样能够逐步实现从单系统应用到网络综合系统应用,由低级到高级的开发过程。

3.2 规划和组织系统数据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开展各项应用的基础就是系统数据的完备性和准确性,因此,系统数据的规划和组织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里可以采用枚举法进行数据规划,将整个信息网开发应用的各种数据信息都枚举出来。可以采用排队法进行数据的组织工作,目前该系统的许多功能应用的基础是数据完备。所以,要协调好数据的组织与功能的开发。首先,要保障数据的完备性,按照数据规划优化设计终端;其次,要对数据进行排队,对哪些电网中的数据要早点提供,哪些数据要晚点提供一定要弄清楚,作出终端装用计划。

3.3 完善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终端功能

现代计算机的芯片功能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也得到日臻完善,应用到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上,就要在设计和制造其终端设备时能及时更新换代。要对电力管理和营销方面的运用予以重视。采用交流采样输入方式,改变以前的按读取电能表脉冲的输入方式,这样对终端系统设计能够简化,还可以对数据采集的精确度进行提高,从而对系统的配调自动化方向打下良好的基础,不仅可以将终端系统设计简化,还可以将数据采集的精确度提高。此外,还有补全负荷需求侧必备设备,它指的是尽可能将需求侧用电信息传至系统主站,以选用电能表的影响为例,某些企业的负荷管理系统要想读取有功电能计量只能通过485接口读取,使用无功电能计量则不能读取,这就导致对需求侧的无功管理无法实现,对电网的正常运行也是不利的,负荷管理系统的已有功能也会被削弱。要想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就要对需求侧选用全电子计量表。

3.4 充实改进主站系统软件

在整个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的是系统的主站软件,系统的主站软件不但要满足操作上的简单灵活性、可靠性和一定的可拓展性等功能,还要能够根据招测的需求侧数据,自动分析出数据异常、用电行情预测等结论。也就是说应具备电力市场的预测功能和自动分析功能,通过这些功能,企业能够更好地为电力营销管理服务,可以根据对数据的分析,结合电价做出电均价测算等。

3.5 做好负荷管理系统的安全保障工作

负荷管理系统的安全非常重要,因为用户开关跳闸功能的实现都通过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来实现,而且大量的重要数据信息都是有系统采集、保存并提供的。目前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安全问题已经收到了普遍关注。其中,有以下原因可能导致系统出现不安全状况:软件设计的可靠性、安全性不完备;系统的硬件配置和结构;黑客攻击;病毒侵入;误删数据或程序;系统安全管理存在漏洞等等。为了防止这些不安全因素的出现,可以采用如下的防范措施:利用系统本身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安全,如对用户的权限进行控制或者进行访问认证;设置防火墙、防病毒软件等多层防御等等。当然这些措施都要通过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与MIS网的联网,这样能够在联网线和系统服务器间设置一个转发服务器,这个服务器能够和系统服务器并行,从而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4 结束语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是用电管理自动化、配网自动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展节约用电、计划用电和安全用电的重要技术方法与手段。电力负荷管理系统能够保证电网的经济、安全的正常运行,与此同时,还可以均衡负荷,改善电网负荷曲线。此外,还能够提供一些丰富、有效的实时信息,这些信息对营业抄收、线损管理、计量检测等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参考作用。随着我国电力市场的不断发展,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高,此系统的建设与完善也必然能够推动我国用电管理现代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导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6:136-137.

电力负荷管理论文篇5

关键词 电力;负荷;预测;管理

中图分类号:TN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21-0073-01

“大运行”体系改革运行之后,110 kV、220 kV变电站、大用户、地方非统调电厂的调度监控运行由原来的县域供电公司上划至市公司,变电站的日常运维管理则由检修公司承担 。各县级供电公司不在直接参与110 kV及以上变电站、大用户、非统调电厂的运行管理工作,而这些变电站、地方非统调电厂大多都是县域供电的主力受电点,直接影响地区实时负荷情况。管理方式的变化,为县域短期负荷预测工作带来难度,传统的管理模式将不再适应新体系下管理要求。对地区短期负荷预测工作提出了更高和新的要求,考核方法和标准也有着不小的变化。在新的形势和要求下,如何切实做好地区短期负荷预测工作,提升预测准确率,成了亟需解决的问题。

1 创新“全维度”式管理

“全维度”式管理着眼于负荷预测管理的全过程,对每一个有可能造成影响合格率的环节进行分析;从管理模式,管理人员,预测技术支持系统,信息互通,管理考核全方位全局优化。并建立效果检查机制,逐月回顾上月负荷预测管理情况,深入细致分析,总结经验和教训,以求稳步提升地区短期负荷预测合格率水平,促进电网调度运行向精益型管理模式的转变。

2 “全维度”式管理的应用

调控中心负荷预测管理小组每日将收集的地区气象条件、用电负荷特性、大用户用电负荷、电厂发电计划等信息,输入短期负荷预测软件系统,采用科学先进的预测技术,编制次日地区全天负荷曲线,经部门主管审核批准后并上报省调。负荷预测专职每日统计前日短期负荷预测合格率,并对产生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将引起合格率偏差的因素作为调整性输入次日负荷预测模型,尽量减少对次日的影响。每月末进行负荷预测准确率、各类信息准确率的统计计算,发生由于信息偏差较大造成对负荷预测准确率影响的事件,电力调控中心负荷预测管理小组提出改进和考核意见,使电网短期负荷预测满足合格率指标值。

1)各类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①气象信息。电力调控中心与气象台签订长期的深度合作服务协议,由市气象台提供权威且精确的天气预报,增加建立实时天气数据、历史24点数据查询和长期天气预报,使小组掌握的气象资料更加的全面和准确,由小组成员负责整理气象信息,负责输入至短期负荷预测的软件系统,尽量减小天气情况带来的误差。

②大用户信息。成员经过走访营销、负控部门,建立了大用户用电信息共享和实时联动机制,及时掌握大用户的用电情况,并且按时统计分析大用户用电情况,并整理输入系统。

③地区负荷结构信息。目经过与营销部门和计划部门合作,取得了地区用电的负荷结构特点,以及用电情况,并整理输入系统。

④电厂数据。调控中心基于电力调度自动化open3000系统,开发地区非统调电厂发电计划考核系统,获取地区非统调电厂每日的发电计划和前日实际发电量。

⑤有序用电信息。由营销部、地区调控班负责提供地区有序用电安排,包括执行时间、负荷大小、恢复期限等,由小组成员负责整理输入系统。

⑥电网突发时间信息。由地区调控班负责提供地区电网突发时间信息,包括发生时间、负荷变化、恢复期限等,由小组成员负责整理输入系统。

2)科学先进的预测技术应用。

①“电力气象数据对比分析”功能。“负荷与气象数据规则对比分析”模块通过对一段时间内的电网负荷分时段计算出极值并与相应时间段内的温度、湿度、气压的极值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这一段时间以来天气的变化和负荷变化的对应关系,通过各种条件的组合比较帮助我们进行电力负荷与气象要素相关性的分析。

②神经元网络预测技术应用。电力调控中心研发利用神经元网络预测功能预测负荷,输入信息采集总共46个样本曲线包,实现负荷预测准确的统计与分析,并将结果直接输出,对检验成果提供了直接的量化依据。该算法在预测理论上有较大的突破,在具体设计中充分融合了长期从事负荷预测工作的专家的丰富而有效的经验,预测准确度较之以往预测软件有一定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负荷预测偏差追忆分析。

充分利用open3000系统高软负荷预测模块现有功能,并进行巧妙利用,实现外部信息的导入,利用open3000系统高软负荷预测模块进行追忆分析。通过负荷预测偏差追忆分析系统的使用,减小了负荷预测的偏差率,提高了负荷预测的准确率,有效提高了负荷预测工作水平。

4)月度考核统计、改进反馈。

次月首日,由地区负荷预测专职负责统计前月负荷预测合格率结果,是否满足指标值,并上级调度。对各类信息进行分析的汇总、分析,检查是否存在信息准确度偏差较大的情况,反馈给各类信息提供单位或部门,并提出考核意见以及下阶段改进措施。

3 结论

总之,通过实施精确的气象信息预控、各类详实生产数据的归总、系统改进预测模型和算法,加强对历史负荷曲线和典型的天气变化情况的分析比较,采用基于数据挖掘和软计算的负荷特征点变化量预测的日负荷曲线绘制算法,提高了电力公司对地区电网负荷预测的预测准确度。今后要进一步应用好“负荷―信息特性分析工具”,通过对电网负荷特性的变化规律的充分研究,融合运行人员长期积累的丰富经验,做到超前预警、机动联调、智能跟踪。

参考文献

[1]牛东晓.电力负荷预测技术及应用[M].中国电力出版社.

电力负荷管理论文篇6

1 智能配电网大数据理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也在不断地走向智能化发展的道路,智能的变电站、智能的电表,以及实时性的电力监测系统都在不断地涌现,共同组成了一个智能配电网的大数据应用时代。智能配电网融合了大量数据信息,使电力系统能够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根据数据信息的来源情况的不同,能够将智能配电网中的大数据分成电力系统发电数据、电力系统运行的数据和电力系统外界的数据,所有数据共同作用,保证了智能配电网的正常运行。 

智能配电网大数据的特点有很多,其中有数据的来源非常广的特点,而且各数据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数据间的结构多样变化,而且数据生产的速度非常快,这些都是智能配电网大数据的特点。根据智能配电网大数据的特点,使得智能配电网大数据的体积十分庞大,信息量十分丰富,不过智能配电网中大数据的处理过程变得十分困难,智能配电网中的数据主要来自各相关配电的设备、智能的电表,或者说是机动汽车内的GPS系统[1]。不同数据之间的生产方式也不尽相同,随着智能配电网大数据系统的不断发展与应用,许多的数据还可以由图像、视频和语音等不是文本型的数据构成,所以需要寻找适合各种数据管理的大数据应用技术。 

2 智能配电网大数据应用需求分析 

在我国智能配电网大数据的整体应用需求分析中,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工作、用电策略的营销工作,以及社会互联网信息的数据管理,都可以产生许多的应用需求,从而促进新技术手段的产生,还可以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进而降低了电力系统管理的成本,对提升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提高电力系统的综合服务性水平。智能配电网大数据应用中主要包括了配电网的运营以及整体规划服务,并且对客户的用电进行了相应的服务和管理,这些对大数据的应用需求必须要涵盖各电力系统运营环节中的信息数据,还有客户的用电数据以及电力营销数据的信息等,综合管理智能配电网中供电环节的所有数据,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大数据的价值[2]。电力系统和用电用户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电力系统内部要不断地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加强对用电客户的服务性水平,通过对用电数据的总结可以让政府了解到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从而为电力系统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扶持,对电力系统进行合理的规划发展,加强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对充电设备进行合理的布局规划等[3]。 

3 智能配电网大数据应用场景分析 

3.1 用电行为分析 

智能配电网大数据的应用场景之一是针对客户的用电行为进行分析,了解客户的用电模式,深层次地了解到客户的用电行为产生的具体原因。首先要对收集到的用电数据进行聚合管理,使用数据收集、储存以及大数据处理技术,整合客户的用电数据,还要考虑到客户的服务性数据等,综合考虑当地的人口、地理、以及天气环境数据的收集,将所有的数据统一地综合为一体,思考各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下一步对客户用电的行为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出客户的用电规律,对客户的用电负荷、用电电量、电费情况,以及当地的电价价格数据建立一个综合性的用电行为系统模型,在不一样的专业视角上面,整体而又全面性地刻画出客户的用电行为模式,综合利用各数据信息技术论文,将用电行为相类似的客户综合起来,加强了对客户用电行为模式的理解[4]。 

3.2 用电行为理解 

正因为影响客户用电行为的原因有很多,需要综合考虑时间上、空间上以及客户的用电类型上的区别,因此可以深度讨论各数据因素与客户用电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深刻地了解客户的用电行为后,可以科学地掌握客户的用电规律,进而对客户的用电需求进行管理,下一步可以对用电负荷进行预测,对智能配电网的运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客户的用电需求,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好的配电服务。 

3.3 用电负荷预测 

对用电负荷进行预测在智能配电网大数据的应用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负荷预测是整个智能配电网用电调度计划、配电市场交易、智能配电网规划的重要基础,与此同时,负荷预测为智能配电网的运行管理和智能配电网的整体规划等提供了数据依据,可以说,负荷预测直接关系着智能配电网的安全运行,负荷预测可以影响到智能配电网规划当中所有的配电电源的安全布置点,还可以对配电目标网架的整体结构和规模进行调整。因此,在智能配电网大数据应用的场景分析中,有关专家和学者还可以建立一个新型的负荷预测模型,从而提高负荷预测的精度。用电负荷的变化是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的,但是这种周期性又受到其他数据的影响制约,而且用电负荷本身也有着不断变化的特点,从而使得负荷预测的精确性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误差,在智能配电网大数据应用的环境背景下,配电电源的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电力系统和用电客户之间可以互相控制并且进行互动管理,提高了负荷预测的可能性[5]。

负荷变化规律是提高负荷预测的主要手段,而负荷数据是基础,负荷数据主要分为实时性的负荷数据和历史性的负荷数据,而实时性的负荷数据是当时电力系统电量负荷的实际值,而历史性的负荷数据则是指电力系统负荷中的历史数据值,通过对历史性的负荷数据来研究负荷的变化趋势,对于客户的负荷数据,可以分别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对负荷数据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掌握负荷的需求量以及负荷的变化特点。 

而天气变化的数据也可以影响到客户的用电行为,在负荷预测管理中,还要综合考虑天气变化的数据,天气数据通常包括当地的气压、湿度、温度、风力以及降雨量,将天气数据与负荷预测结果进行分析,而除了天气数据外,人口数据以及市场经济的变化数据都可能会对负荷预测的结果产生数据影响。根据负荷数据预测的对象不同,可以分为系统负荷预测、母线负荷预测以及空间负荷预测等,而按照预测时间长度的不同,还可以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负荷预测。智能配电网大数据应用的场景分析中为负荷数据、气象数据以及地理信息各数据建立了不同类型的模型,通常采用大数据分析和预测的方法,进而对智能配电网大数据负荷进行预算管理,将负荷预算的结果应用到智能配电网的规划当中。 

3.4 智能配电网运行情况的评估 

以大数据技术在智能配电网中的应用为基础,可以对智能配电网进行安全性的评估,对发电的频率、各环节点的电压水平以及主要线路的负荷水平进行评估管理,考虑智能配电网供电的容载比,从而提高各线路间负荷的转移能力,当出现供电不足的情况时,要根据负荷的能力来改变电压负荷,进行甩负荷管理。在对智能配电网的可靠性管理评估过程中,可以对配电网各方面的综合因素进行考虑,改进了负荷点的故障率,减少了电力系统停电的频率,并对电压的波动以及闪变等情况进行了调整,实现了大数据在智能配电网应用场景中的探索工作。 

4 大数据在智能配电网的应用前景 

大数据在智能配电网的应用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用电预测以及协同调度方面都可以影响智能配电网的发展前景,精确的用电负荷预测对智能配电网的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意义。要在未来的发展规划里,进一步完善并规划智能配电网的数据管理体系,完善数据一体化应用系统,并且要加快提高智能配电网大数据的数据质量以及各数据之间的融合程度,从而扩大各数据之间的融合范围,在智能配电网的在其他方面共同开展大数据应用[6]。 

综合智能配电网各方面大数据的应用需求,构建适合智能配电网的大数据应用框架,结合电力系统内部和外部的所有信息数据,建立智能配电网数据系统, 在大数据处理中,整合数据的储存、整体和分析工作,使得大数据系统中的数据保存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使大数据支持智能配电网中的各项应用。 

5 结语 

智能配电网是大数据应用的重要场景,随着智能配电网的不断发展,有大量数据需要监测管理,尤其是客户的用电行为分析和理解以及负荷预测的数据监控,如何处理这些监测到的数据已经成为了智能配电网大数据应用管理的主要内容,科学采用大数据应用技术,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发展水平,进而提升整个电力系统的经营效益,针对大数据在智能配电网中的应用需求,设计合理的应用场景,使智能配电网的发展前景变得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1] 王继业,季知祥,史梦洁,等.智能配用电大数据需求分析与应用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35(8):1829-1836. 

电力负荷管理论文篇7

关键词:电力;统计分析;统计预测

统计工作的最后一步是撰写统计分析报告,分析报告是发挥统计整体功能、表现统计成果的重要步骤,其有利于发现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统计分析报告的特点类型

统计分析工作的特点就是数量性,因此统计分析报告就是用数字说话,以事实描述,然后进行议论分析。统计分析报告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丰富的统计内涵,做到语言简练意赅。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也说明了与其它文体的显著差别。

(一)统计分析报告的特点

1.统计分析报告的是基于大量的调查数据,既要有数据又要有分析,即要提出问题又要有解决问题的措施,因此统计分析报告要比总结报告更加精准。

2.统计分析报告要求从更宽的面上交代背景,用较多的篇幅和事实系统集中地阐述问题、解剖矛盾,比新闻报道更全面具体。

3.统计分析报告必须运用大量的数据材料揭示规律性,在论证文章观点阐述某种看法时比学术论文更侧重用数据、事实说话,深入浅出,虚实结合。

(二)统计分析报告的类型

统计分析报告的类型有许多种,下面就几种经常使用的类型略作说明。

1.进度型统计分析报告。进度型统计分析报告也被称为定期统计分析报告,其分析目的是为了让企业管理阶层能偶实时了解工作的进度和检查企业计划的实施情况,其一般按周、月、季度等编写。

2.专题性统计分析报告。是利用统计资料, 进行分析投资建设中的某一方面、某一环节而深入研究编写的分析报告。

3.预测性统计分析报告.是在分析过去和现在的大量准确的统计资料基础上、运用统计预测方法、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较为合理的判断和数量预测,它具有数量性、预见性、差异性、可控性的特点。

二、统计分析预测

电力企业的统计工作具有大量的数据优点,除了对其进行统计分析之外,对电力企业来说更要充分的利用统计分析进行供电情况进行预测,更重要的是对电力的负荷的调研和分析。

伴随着我国用电结构的调整我国的电力供需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国内各大电网负荷特性也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电网运行的特性是电力负荷的特性趋向于正常。各大电网集团的的最大负荷普遍持续高速的增长,电力峰谷差率增大,负荷率下降,水源枯水期和电力高峰期电力供应紧张,电网的调峰难度增大,对电网的正常运行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对电力负荷的统计、分析和预测对电力企业来说越来越显的重要。

下面论述的是对电力负荷的预测和预警的相关指标,包括了一些还正处于在探索和实践的指标。(1)日最大电力负荷,一天之中电力负荷最大的一段。电能表的计量有一个小时、半个小时、一刻钟和瞬间负荷,日最大电力负荷一般采用的是整点的最大负荷。(2)日平均电力负荷,每天电力用量除以24小时得到的日平均电力负荷。(3)日最小电力负荷,一天之中电力负荷最小的一个时间段,和日最大电力负荷一样,其一般使用的也是整点的电力最小负荷。 (4)月内最大三日平均电力负荷,任意月份内电力负荷最大三日的平均值,也即是每一月内,取电力负荷最大三天中的整点的最大电力负荷,求这三天的平均电力负荷值,该值即是在这个月中的最大三日平均值。对电力负荷的实际分析中,电力的最大负荷是一个最高水平的状态,并不是偶然的电力负荷,其既具有代表性。发达国家一般都是采用月内最大三日平均值最为最大电力负荷。 (5) 日负荷率(γ),反映一天内的电力负荷平复程度,是日平均电力负荷和日最大电力负荷的一个比值,一天之内若负荷的变化比较大,则日负荷的曲线就会陡峭,日电力负荷率越低,反之则越高。 (6) 日最小负荷率(β),反映一天内的负荷变化的趋势,是日最小负荷和日最大负荷的比值。一般为了满足电网调峰的需要,在分析电网调峰能力时通常使用的是接近或者是最小的日最小负荷率(去除节假日外),而并非采用平均最小负荷。(7)日峰谷差率,是日最大电力负荷除以日最大电力负荷与最小负荷的差值所得的数值。和日最小负荷率均值一样日峰谷差率反映的也是一天内的电力负荷变化的幅度。

(8) 月不均衡系数(σ),是指平均日电力负荷和该月份内最大日电力负荷的比值。(9)季度不均衡系数(ρ),是指全年各月最大电力负荷的平均值和该年份内最大电力负荷的比值。其主要反映的是全年内月最大负荷的不均衡性。 (10) 年平均日负荷率(γav),指的是全年内日电力负荷的一个平均值。 (11)年平均月负荷率(σav),指的是全年每个月份的日平均电量的总和与全年每个月份的最大日电量总和的比值。

三、结论

总之,对电力负荷进行统计分析是有效防范电力企业发展风险的重要工作,一直以来受到政府、电力企业和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电力企业的发展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电力统计分析与预测是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保障电力工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研究电力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变化,及时监测、分析当前和未来电力供需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春琴. 数理统计分析在电力企业负荷预测中的应用[J]. 华东电力, 2006, (05)

[2] 刘丽萍. 试论科学开展电量分析预测[J]. 江苏科技信息, 2009, (02)

电力负荷管理论文篇8

【关键词】电力负荷控制系统;需求侧管理;应用;探讨

一、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的优点

1.提高负荷预测准确率

假如要进行科学的侧管理工作,首先就要进行准确的负荷预测,供电企业对自己的供电能力有一个明确的分析,但要准确预测用电户的用电负荷却存在很多困难。运用电力负荷控制体系就能够实现时时监测各个用电户的用电量,并完成统计工作,为实行侧管理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理论数据。负荷控制体系能够时时监测用电户的用电情况,同时以数据的形式输出,方便管理者阅读,也可以在用电高峰期实现互补;精确统计日、月、年的用电情况,反映真实信息,不但能够使负荷预测更加准确,又可以了解各种负荷的性质,为以后的科学用电方案的制订提供有效数据。

2.确保有序用电指标的准确性

保证负荷预测的准确性,可以为有序用电提供不同情况下的需求数据,保证侧管理的实现。负荷预测不但要做好每年每季每月的统计工作,还要做好每周每日的短时统计工作,尽量减少错峰计划的周期,保证预先制定的错峰计划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3.控制负荷曲线,合理运行方式

利用电力负荷控制体系对用电企业的用电曲线和用电性质进行真实地记录和监管,以求得到这些用电企业实行侧管理的要求,在制定负荷管理目标时,可以固定企业、固定设施编制、强行错开用电高峰、主动回避用电高峰、能够实行轮流休息、对有些企业可以直接限制用电负荷等。通过以上这些负荷研究,可以使电网运行更加科学合理、电力资源分配更加协调、保证电力供应。

4.随时控制负荷,保证电网安全运行

对各个用电大户安装用电控制设备,假如电网运行出现紧急限电情况,可以使这些用电大户在规定时间内控制用电数量,以确保电网的安全运行。运用电力负荷控制体系可以帮助侧管理的切实实现,提高对各用电户的监控能力,准确控制这些用电户的用电情况,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大量减少断电情况的出现,保证居民生活的正常用电。

5.避免错峰现场督察风险

如果要保证错峰措施的有效实施,实行侧管理是一个必要的手段,工作人员的现场督查工作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具体操作中,有一些用电户不愿意配合错峰工作,所以错峰工作不能有效落实。现在把负控终端接入跳闸回路,电力负荷控制体系能够实现分级控制,强行使这些用电户错峰。能够实现科学分配用电数量,实行有保有压,保证科学用电的实现,分配方案透明化,不但能够实现远程控制,而且可以避免由于错峰出现的纠纷。

二、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办法分析

1.GPRS通讯盲区

出现盲区和错误的数据主要是由下面这些情况引起:

(1)电力负荷控制设施安装在比较偏远的地区,比如小型水电站,此处建筑设备不完善,信号非常弱;

(2)电力负荷控制设备安装在地下或者较多大型建筑物地区。因为四周是密集的高大水泥建筑,所以电磁屏蔽引起信号非常弱;

(3)电力负荷控制设备串接的电流互感器用双绕组制作,因为双绕组在工作时会产生电磁场,对信号出现干扰现象,所以负荷控制设备收到的数据会出现不准确现象。

根据具体这些情况,要采取以下有效的措施来加强通信的成功率:

(1)装上天线,给每个用户配备天线就可以极其有效的增强信号的强度。

(2)运用通讯模块外移的方法,,即把用户的采集器和通讯模块分离开来,客户终端的采集器用来采集电量信息,,通讯器则要求放在信号充足的地方,这样就可以达到联合通信的目的。

(3)安装信号放大器或者抗干扰器。现在红河供电局负荷控制系统还有很大的可利用率,在日后的运行和维护过程中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力求最终达到100%的数据完整率。

2.负荷控制与客户服务的关系

怎样在供电紧张时搞好和客户的关系,也是个供电的负荷控制系统要面对的。电力负荷控制系统虽是对电力错峰实行的远程操控,可依然会增加和客户之间的矛盾。要建立企业和客户之间是伙伴关系的理念,以及市场是导向,客户是中心的观点。

电力负荷控制只能作为一种技术上的手段,我们强调的仍是客户自主节电的主动性,使客户自己有节约消费电量和用电方式的意识。错峰是电力负荷系统实行需求侧管理主要手段,要求行政措施逐步减少,鼓励措施不断加大。目前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已经是对用户错峰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补偿。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离不开资金,国家需要建立相应的政策法规,来保证资金和补偿的进行,并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以及节约用户开支,要把用户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结合实际情况减少客户端用电的需要。

三、结语

总之,运用电力负荷控制体系的全面功能,对用电情况进行负荷管理,可以保证客户的用电效益。电力负荷控制体系是一项新型技术,可以对科学用电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它与需求侧管理的高效结合,一定能够为我国的电力供应开创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陈鹰.论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有效策略[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0).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