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论文8篇

时间:2023-04-11 17:16:25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论文

篇1

第一次接触“语篇”这一概念时,我以为是一段文字信息,就是“语段”,一下子就想到了PEP教材的Read andWrite。其实不然也。什么是语篇?语篇(Discourse)指的是实际使用的语言单位,是交流过程中的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从功能上来说,它相当于一种交际行为。总的说来,语篇由一个以上的语段或句子组成,其中各成分之间,在形式上是衔接(Cohension)的,在语义上是连贯(Coherence)的。Michael McCarthy Ronald Carter所著的《作为语篇的语言对语言教学的启示》一文道:“语篇分析的对象是使用中的语言language in use,而不是假想或人为杜撰的语言artificial language。”它强调的是人们如何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语言来实现交际目的。它特别关注的是语言形式与意义的关系。语篇可长可短,可以短到一个单词,长到一本书或几本书。总之,语篇之所以被称为语篇,关键在于其是否有语境依托,不在于其长短。其相对概念是脱离了正确语境的语言。2.什么是语篇教学?它是基于语篇的语言教学,即认识到“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产生或理解语篇的过程,而不是使用语法结构或词汇的过程,也不是纯粹完成某些语言行为的过程。”语篇教学的核心思想在于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语境,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并运用语言,更为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有意义的语言输入来激活有意义的语言输出。语篇教学法是教学法的其中一种,类似交际教学法、任务型教学等等。

二、小学英语会话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小学英语特级教师沈峰多次在讲座中指出:会话教学不仅在于掌握信息量的多少(说了什么),更在于学习对话是怎么说的(学说话)。但在日常会话教学过程中,我们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导致教学未能达到上述的效果。其主要问题归结以下三方面:(一)重活动形式,轻语用功能。一些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容易集中在活动形式上,对单词的音、义、形,进行大幅度的操练与巩固。这样的课堂处理耗时过多,导致词汇教学迟迟开展又匆匆结束,直接影响学生对整个语境的理解。由于学生感悟甚少,很难从“整体”把握词汇在真实情境中如何运用,会话学习因为“语境的缺乏”而显得支离破碎,不利于小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二)重情景堆砌,轻内在联系。在词汇教学中,一些教师会有这样的习惯:首先从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开始,接着是整个对话的呈现,然后是对话的操练,最后到拓展练习,情景一个接着一个。这些教师认为只要让学生在语境中学习,学生自然体会到语言的意义和功能,建构语言的教学目的便是“水到渠成”!然而,这种“移步换景”的教学方式情景多且变换快,缺乏有机的内在联系,不仅破坏语言情景的整体性,而且也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实际上不利于学生对新知的建构。(三)重语音渗透,轻真实交流。在实际的课堂中,一些教师词汇课往往渗透过多的语音,在一些环节中往往以语音为主,花费太多时间从语音方面入手学习词汇。这看上去似乎“锦上添花”的词汇教学。实际上也存在不少问题。这样的“语音渗透”词汇,在没有围绕话题进行真实、自主交流的前提下,其语言运用能力是很难得到真正提高的。

三、语篇教学在词汇课堂微观上的运用

这里所谓的微观性,指的是语篇运用在词汇课堂某一个环节,如导入环节,操练环节,拓展环节或是作业环节。(一)导入环节运用语篇。导入环节在一节课当中非常重要,生动有趣的故事语篇导入法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故事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生动的情节,熟悉的人物角色。故事使用了简短、有趣、重复率高的语言。故事能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友好的学习氛围。正因为有了这些特点,新课引入变得轻松、自然、简单。由于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存在差异性,故事语篇导入法还可以体现层次教学,达到因材施教。(二)拓展环节运用语篇。扩展环节是检查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新知识达到交际的目的环节。它能够检查学生能否综合运用已知和新知语言的能力。扩展中运用语篇可以让学生对知识学以致用,达到交际目的。在教授PEP5Unit 4《What can you do?A Letslearn》一课,我上课的时间是某个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四。学校一般会在月底组织大清洁,为了能够用上刚学的词汇,我让每个组的组长做个调查表,运用句型“What can you do?I can...”看他们组员在星期五的大清洁中能够做什么,然后再把表格贴在班里的宣传栏上,到大清洁那天,学生就按照表格的安排去完成。其他的组员当天的作业则是把调查的表格写下来,运用句型“Sb.can...”汇报给英语老师。

作者:罗秀兴 单位:广东省东莞市桥头镇中心小学

篇2

(一) 重视课前的预习、为课堂教学铺路。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课前的预习过程就是学生自己学的过程。但课前预习一般都是要求学生自己在家里完成的,学生是否有预习,效果如何?老师很难监控。如果老师每节课都花时间去检查,那必然会花掉很多的时间,那显然是不科学的。学生能否主动预习,关键是有没有掌握正确预习的方法,有没有尝过预习所带来的甜头。

在词汇教学中,我很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在教新内容的前一天,先让学生预习单词,并要求学生要按一定的方法和顺序去进行。1、猜单词的发音---怎么读;2、看单词的构成---怎么写;3、找词的出处(词在书中出现的位置及其相应的句子)---词义及用法;4、想同类同形的词---找回忆;5、查英汉字典---使用工具书。通过这样有步骤的课前预习后,学习对于他们来说不再是负担。如在教开心学英语Book 4 Unit 10. What do you want to do ?一课时,词汇部分是八个词组:go to the park, see a movie, play outside, go home, take a walk, take a nap, do a puzzle, surf the Internet. 一眼看下去好像很长很多,其实真正的新单词只有:see, movie, outside, take, nap, surf, Internet。学生如果在课前预习过了,哪些是新单词、旧单词,便能心中有数,上课时要学习的范围就缩小很多,课堂就不像是在进行新知的学习,更像在复习旧的知识。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只有将新的知识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将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旧知识结构中去,才能不易被遗忘。”

(二) 活化教学过程、为词汇教学添砖加瓦。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英语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方式,因此,词汇教学应当紧扣新课标的这些要求。

1、创设情境,增强词汇教学的直观性

有位教授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情境好比美味可口的汤,知识好比盐,知识必须要融入情境中,学生才能容易理解、消化、吸收知识!的确,把单词通过相对真实的情境呈现出来,是提高词汇教学效率的关键。比如在教open一词时,我边打开书边说:Open the book; 边打开门边说:Open the door;边打开盒子边说:Open the box.,然后当我再拿一个笔盒打开时,学生很快就能说出Open the pencil case。可见,通过这样的语境,不能老师多说,学生就已经领会了open的意思。所以,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一些个性化的情境,让每个学生多使用单词,在生活化的气氛中自然地表达,灵活地运用各种单词,从而使学生在个性化的语言环境中不知不觉学会了单词,并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2、活用游戏,增强词汇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喜欢游戏的特点,所以在词汇教学中适当地加入游戏,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点,而且有利于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进行词汇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单词引进各种不同的游戏,如:Guessing game, mouth game, TPR, Passing game, Touching game等等。如在教动词时,我们可以尽量用TPR的方式做动作让学生猜;在教动物时,我们可以通过录下动物的声音让学生来先猜,然后再把它串成歌谣,如:喵喵cat, cat,c-a-t; 汪汪dog, dog, d-o-g ;嘎嘎 duck, duck d-u-c-k; 咩咩 sheep, sheep s-h-e-e-p。。。。。。学生边拍手边chant。这样,学生就会很有兴致,再难读的词也会变得简单起来,再枯燥的单词也很快就会被记住了。

3、巧用歌谣,增强词汇教学的灵活性。

词汇的教学离不开跟读,它能给学生以非常清晰、明朗的印象,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单词的正确读音,但这种方法用起来比较枯燥,读多了学生会厌烦,读少了又怕他们记不住。此时,朗朗上口的歌谣就可以很好地帮我们避免这种尴尬,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现成的歌谣,或创作一些简单的歌谣,通过有节奏的说唱来重复、巩固所学的内容。如在教开心学英语Book 3. Unit 6.What do you want.一课时,我把Vocabulary部分的八个新词串成了一首节奏简单的歌谣:如:

Doll, doll, I want a doll.

Drum, drum, I want a drum.

Guitar, guitar, I want a guitar.

Puzzle, puzzle, I want a puzzle.

Toy car, toy car, I want a toy car.

Skateboard, skateboard, I want a skateboard.

Computer game, computer game, I want a computer game.

篇3

【关键词】语境理论 中小学英语教学 词汇教学

作为英语学习的基石,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词汇掌握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日后听说读写的能力。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学生对于词汇的学习通常只是形式上的死记硬背,存在效率低的情况。语境理论的应用能够使学生在全面掌握词汇的含义之后,熟练的运用语境中的知识,在提升英语教学质量的同时,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教师高质量完成教学目标。

一、语境理论简介

语境主要是指事情发生的具体背景、场景和在发生的过程中涉及到的语言对象。将语境理论应用于中小学英语的词汇教学中,能够使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深刻理解到词汇的真正含义和运用法则。语境理论的应用能够为学生提供多种词汇理解和应用的角度和方法,使学生可以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充分的理解掌握词汇的实际应用意义。通常情况下,语境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语言语境和情景语境。语言语境具体强调的是在语言句子中成分间的逻辑关系,主要体现的是固定搭配的语言词汇,例如:come in 表示进来,come out 表示出去等。然而情景语境则表现在不同的交际背景、对象以及场合下的语言词汇的使用和选择上,例如:beautiful 用以形容女孩漂亮,handsome 则用以形容男孩漂亮。两种语境表达方式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既定词汇在整个语境中的内涵与应用原则,从而提升英语词汇的掌握能力和记忆力。

二、语境理论在中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1.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英语词汇教学。英语词汇通常情况下存在一词多义的情况,学生在学习词汇时,极易出现漏记或忘记的现象,在实际的应用中,学生通常不能够准确的应用某一词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通过结合上下文语境的方式进行英语词汇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的掌握词汇,有助于学生更加清晰的理解词汇的含义。例如:make一词具有多重含义,但与不同的词语搭配,具有的意义有所不同。在make a cake 中译为“制作”,但在I am so sorry,I can not make it at all.一句中,根据说话者所处的语境的不同,其含义也有所不同。因此词汇的含义不只是根据词典中解释的意义决定的,而是在特定的语境中,结合上下文的意境理解词汇真正所要表达的含义。

2.结合文中语境进行猜测词义。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一定的用法规则,但在中小学生的实际学习运用中,通常会忽略用法规则的应用,例如:构词法、因果关系、对比关系、熟词新意以及同反义解释等规则,为其在学习词汇增添困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着重注意英语词汇规则的使用。例如:un-表示否定的前缀,在学习“finished”一词中,意为“完成、做完”,在学生遇到“unfinished”一词时,即可轻松的猜测出其含义为“无法完成的”。从而使学生能够轻松的牢记和理解正反意的两个词语。又如:在“John was praised,however,Tom was punished by their parents”一句中,由于however表示转折意义,praise是“表扬、夸赞”之意,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对比法则猜想,即可猜出punish的基本含义,即为praise的反义词,具有“惩罚”之意,运用诸如此类小规则,能够在学生阅读整段句子时,大概了解句子的含义。在学生遇见自己熟知的词汇出现在全新语境时,通常会出现不能够准确理解语境语义时,教师应对其进行词汇多样性的指导,赋予熟词新的含义,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3.比较英汉不同语境形式。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语言环境中,英语与汉语也存在诸多差异。从而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通常受到汉语文化的影响,对于具有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词汇不能够准确掌握,影响了英语词汇的学习效果。以英汉中的颜色词汇为例:“black tea”在英语中意为红茶,而汉语翻译为“黑茶”;“black coffee”在英语中是指不加糖或者奶的咖啡,而不是汉语翻译的“黑咖啡”。因此,诸如此类具有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词汇,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向学生讲解词汇本身意义之外的文化内涵,将英语语言语境的教学,上升到中西方文化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词汇的同时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真正魅力,在活跃英语课堂气氛的同时,开拓学生的视野,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结语:语境理论在中小学英语词汇中的应用,能够有效丰富英语词汇在具体语境中的应用,使学生通过感受不同语境中所学词汇的意义,使其对词汇的掌握更加扎实,理解更为透彻。语境理论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改善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提升英语词汇的教学水平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对于英语词汇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中西方文化的有机融合,能够有效提高英语词汇教学的教学质量,从而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宁晓洁.语境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4,05(03):86-103.

篇4

关键词:小学;英语;词汇

大多数教师采用的英语词汇教学方法是以机械性的反复练习为主。学生也常是通过“词汇表”或“词汇手册”学习单词。这种脱离语境,孤立、机械式的学习方法会使学生失去学习英语词汇的兴趣。教师需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词汇呈现方式来提高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一、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语音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语音是学习英语的起点,而在小学阶段的英语词汇发音教学中,并没有系统的音标教学,学生掌握新单词的发音主要依靠模仿教师语音语调。但由于个别教师发音不标准,其发音失误导致学生从开始学习英语时就接触到不正确的发音,此后就很难纠正。另外,在词汇教学中,教师更多注重的是正确拼写单词,而不是学生的发音是否正确。(二)词汇呈现方式缺乏趣味性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处于具象思维阶段,虽然有了抽象的成分,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1]。学生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其难以区分概念的本质和非本质属性。但很多教师只是按照单词表系统地教授单词,不注重学生是否感兴趣或能否掌握所教授的词汇,教师注重了教授单词的量而忽视了质。这样的教授方式不能帮助学生长时记忆单词,也会使其失去学习英语的乐趣。(三)词汇教授过于片面化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常常以听写和默写单词的形式检查学生掌握单词的情况。所以他们认为掌握了英语单词的拼写就算是掌握了该单词。实际上,英语词汇学习涉及音、形、义、句法、词法等多个方面,教师教授单词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知道和记忆中文释义和单词的拼写,更多的是要注重学生是否有能力在相应的语篇语境中运用单词。

二、有效进行英语词汇教学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正确模仿单词发音,学习直接拼音法小学生在学习英语单词的发音时,可跟着磁带录音进行朗读,这样既避免了模仿教师的错误发音,也熟悉了地道的英语发音。一词汇呈现方式分为描述呈现和感知呈现,播放录音属于感知呈现[2]。教师教授语音不仅是让学生会读目标单词,还是让学生运用教授的方法拼读其他单词,而通过直接拼音法可以培养学生英语单词拼读能力。直接拼音法就是根据英语字母、字母组合的发音的规律拼读、拼写单词,如学习单词pen时,学生只要知道了p读/p/,e读/e/,n读/n/后,就会拼读该单词了,对den,hen,men,ten等单词的学习可以此类推[3]。(二)丰富词汇呈现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是具体和形象的,他们更容易接受和领会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应采用形式多样、形象具体、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和词汇呈现方式。可以通过单词卡片、唱英语歌曲、实物展示等形式教授单词。如在教授职业单词doctor,teacher和driver时,可以通过编歌谣的形式展示出来:doctor,doctor,myfatherisadoctor;teacher,teacher,mymotherisateacher;driver,driver,mybrotherisadriver.(三)开展英语语块教学,全面掌握单词。吕良环[4]论述到语块是语言体系中一种具有特定语义和结构,以固定或半固定形式存在的词语组合,如短语、固定搭配、习惯用语和句子框架结构。根据Lweis[5]的分类,语块分为四类:多词语块,如ofcourse,notatall等;俗语语块,如howareyou,nicetomeetyou等;短语架构语块,如havea(breakfast,lunch,dinner),turn(left,right,around)等;句子构建语块,如that's(good,allright),it'stimeto(gotoschool,getasleep)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记忆一些固定短语,如sitdown,standup等;还可以让学生重点记忆一些惯用语,如告别Goodbye!Seeyousoon!问好Howdoyoudo?Howareyou?感谢Thankyou.Thanksalot.等,这样就避免了词汇教学的片面化,使学生更全面地掌握单词的用法,更好地记忆词汇。

三、结语

词汇教学在语言学习中至关重要,小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时期。小学生有其相应的发展特点,针对其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教师应采取适合小学生记忆的教学方法,更多地采用游戏、讲故事等趣味性的方式教授单词,而不是简单地领读单词表和讲授汉语意思。教师要意识到讲授词汇要全面,使学生学好、用好词汇,能够用所学的语言知识交流,而不是只记住单词拼写及意思,不知其用法。

参考文献:

[1]郭斌赟.小学英语词汇有效性教学策略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5):218.

[2]王丽杰.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词汇呈现方式的研究:以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为例[J].考试周刊,2016(69):95.

[3]顾春霞.小学英语词汇教学微探[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北京: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

[4]吕良环.英语案例教学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

篇5

在此背景下,适当的文化导入就显得极为重要。通过综述词汇教学、文化导入的相关研究成果,试图探讨为何以及如何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渗透文化,认为文化导入的范围应当包括英语文化和母语文化,同时提出对未来相关研究的展望,希冀对我国英语词汇教学有所启发。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词汇教学;文化导入;双向导入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如果将语言比喻成一个完整的结构,词汇则是“结构中的基本建筑材料(桂诗春,2006)”,由此可以看出词汇在英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国内英语词汇教学,由于长期以来受到结构主义语言学和心理学的桎梏(浦小君,1991),过分地关注词汇的“音、形、义”,导致学生将词汇的语言形式和文化内涵割裂开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时代对于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的需求愈发强烈。同时,在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将“文化意识”作为其中的一个课程目标,彰显了国家试图将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起来。因此,无论是现实需求还是国家教育部门的规定,都呼唤着将文化融入英语学科教学之中,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1.概念界定

1.1词汇

词汇与语音、语法一起构成了语言的基本要素。在这几种要素中,词汇是语言中较为活跃也是承载文化信息量较多的一个要素。Alan和Annie(1983)将词汇定义成所有语言项目的总和,既包括单个词,也包括复合词和习语,或者是语言学习者和使用者所掌握的目的语词汇的总和。

1.2文化

不同的学者对于文化的定义持有不同的看法。Robinson Nemetz(1985)将文化分为两种,包括外显的行为和结果及内隐的、不可观察的行为和结果,并根据这种分类分别从行为主义、功能主义、认知主义和象征主义的视角考察文化。邓炎昌、刘润清(1989)则认为文化包括一切人类社会共享的产物,既包括物质形态的产物,如城市、组织、学校等,也包括非物质形态的产物,如思想、语言、习惯等等。概括地说来,文化指的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

上述的两种定义既有宏观上的相似性,也有微观上的相异性。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如果将上述种种都囊括进来,未免显得过于宽泛,在有限的课时内也不具备实际的可操作性。因此,笔者认为在英语课堂中导入的文化应是一种狭义的文化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经过挑选的英语国家的政治、宗教、历史等与本土文化相差较大、有可能造成学生理解困难的知R,甚至是学生不熟悉的本土文化知识。

2.相关研究成果

2.1词汇教学

综观笔者收集到的文献,近些年来,我国英语词汇教学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从认知语言学来看

不少学者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我国的词汇教学,这主要表现在受三大认知语言学理论关照下的相关研究,即概念隐喻理论、原型范畴理论和象似性理论(陈勇,2015)。其中,又以前两个理论指导下的词汇研究居多。概念隐喻理论下的词汇教学利用词汇之间的相关性将“指示该事物的词语从一种概念域投射到另一个所想表达的概念域(梁晓波,2002)”。原型范畴理论下的词汇教学主张首先学习基本词汇或者核心词汇,而后进一步延伸,从而了解该词可能包含的辐射范畴。象似性理论则是根据语言符号之间的象似性特征帮助学生建立起词汇之间的联系。

2.1.2从认知心理学来看

认知心理学主要围绕信息的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展开研究(范晓牧,2010)。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出发的我国词汇教学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词汇的记忆方法、学习策略及表征方式上。就记忆方法来说,学者大多从记忆规律和加工层次理论入手,试图寻找能最大限度提高学习者词汇记忆效率的方法。就词汇学习策略来说,广受研究者青睐的主要是元认知策略。就词汇表征方式来说,学者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研究,其一是实体词汇的表征,如语境呈现、例句呈现和单词表呈现等方式;其二是心理词汇的表征,如赵翠莲(2012)提出的三种心理词汇模型,包括网络模型、分布模型和词汇提取模型。

2.1.3从跨文化交际学来看

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意识到词汇教学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束定芳、赵贤洲、鲍志坤、陈光磊、刘润清等著名学者都进行了相关研究,在文化导入的原则、内容、方法等方面为后来的研究者奠定了基础。(由于此部分在后文会作详细介绍,故在此粗略带过)

2.1.4从语料库语言学来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据驱动理念日益走进英语课堂教学,这就促使许多研究者将数据库语言学与英语词汇教学融合在一起。这一举措的益处在于预料库可以为词汇教学提供可靠的、客观的材料(徐密娥,李炯英,2007),从而提高英语词汇教学的效率。朱慧敏(2011)提出数据驱动下的词汇教学遵循四个教学步骤,即预设问题、筛选分类、归纳总结、设计练习。孔蕾、秦洪武(2013)创造性地提出了语料库在词汇教学中的词汇分层作用,借助语料库的检索和筛选功能将教材中的词汇按照难度、使用频率等维度进行分类,可以大大增强词汇教学的针对性。

2.2文化导入

西方社会于20世纪初就开始了对于文化教学的研究,而在我国,直到1950年罗常培出版了《语言与文化》一书,才真正开始了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研究。经过多年的积累,我国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文化导入的原则、内容、方法等方面。

2.2.1文化导入原则

鲍志坤(1997)提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要遵循层进、适度、主流、系统的原则,选取西方文化的共核,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进行导入,尽量避免文化导入的混乱现象。束定芳(1996)认为文化导入需要遵循实用性、阶段性、适合性的原则,其中后两个与鲍志坤的观点相类似,实用性则是指教学中所导入的文化应当与学生的日常交际密切相关。赵亮(2011)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文化导入要侧重的是与母语文化相异的部分。

在笔者看来,这三位学者的观点不存在冲突,文化教学应当选取西方文化的共核部分,同时也是与母语文化相差较大、极易造成文化理解障碍的部分,考虑学生的交际需求,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进行文化导入。

2.2.2文化导入内容

关于文化导入的内容,一直以来都备受争议,因为无论怎样分类,似乎都存在着重叠的可能性。目前广受学者推崇的是赵贤洲(1989)将文化背景知识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前者指的是对词句的理解不产生直接影响的背景知识,后者指的是在交际实践中会产生直接影响的背景知识。

在笔者看来,目前国内英语课堂中导入的文化多是知识文化,而对内隐性较高的交际文化有所忽视。殊不知,交际文化在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指导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文化导入时,要兼顾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必要时要更偏向交际文化的导入。

2.2.3文化导入方法

鲍志坤(1997)提出通过文化概况介绍、分析对比、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错误分析或是编写教材等方式在外语课堂中进行文化导入;陈光磊(1992)则提出了直接阐释法、交互融合法、交际实践法、异同比较法;王燕子(2011)在前人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词汇联想法、讲故事法和视听法,有效地将现代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实际的词汇教学当中。

在笔者看来,不同的学者提出的方法都是对文化导入的有益补充,彼此相互借鉴、相互弥补。在具体的文化导入情境中,老师需要考虑课堂任务量、内容的难易程度、课时、学生的认知与接受能力、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等因素,酌情选择不同的方法。

基于总体英语教学现状探讨文化导入的研究较多,而从词汇角度研究文化导入较少。不过,近些年也有一些学者对于我国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导入进行了相关研究,如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词汇与文化教学研究(钱冬霞)、论中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周彩香)、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研究(晏丽佳)、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语义文化导入(杨发青)等等。

3.一点思考

毫无疑问,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导入适当的文化,这一举措的益处已经得到众多学者和一线英语教师的肯定。但是,就文化导入的范围而言,尚存在不小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3.1文化导入是否仅限于英美文化?

我国开设的外语课程主要是英语,相应的文化导入主要是针对与英语相关的文化。目前,学术界以及课堂教学大多将与英语相关的文化理所当然地理解成英美文化。诚然,英、美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中的杰出代表,但是英美文化只是英语文化中的一部分;由于某些历史因素,英语词汇中含有大量的外来词,贾冠杰(2006)认为英语词汇是一种“受到多国文化影响的混合文化”,主要受到希腊、法国、拉丁语国家的影响。笔者认为,从英语学习者的认知和交际角度来说,我国英语课堂词汇教学导入的文化应是“英语文化”――即主要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文化,必要时辅以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文化。

3.2文化导入是否包括母语文化?

在英语课堂中导入文化是学者考虑到母语与目的语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为了进一步增进学习者对于目的语的了解,通过文化导入将词汇的语言形式和文化内涵结合起来,以此提升词汇教学效率的一种形式。但是,这是否意味着在词汇教学中,教师无需导入母语文化?束定芳(1996)认为本族文化对学生的本民族文化心理调节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调动学生对于外族语言甚至文化的兴趣。刘满满(2011)指出,外语学习的特殊性决定了在学习目的语的同时,学习者也承担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因此,她提倡在英语学习中,要进行文化的双向导入――既要导入目的语文化,也要渗透母语文化。陈玲玲(2011)则从另一视角阐述了导入母语文化的必要性,即中国英语学习者产生了用英语表达汉语文化的需求,因此她倡导同时导入母语文化以提升学生对于文化的敏感性。

在笔者看来,在英语课堂词汇教学过程中导入母语文化是有必要的,主要原因有四。其一,现代学生对于母语文化的了解并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母语文化的导入有利于增进对本国语言和文化的认识;其二,母语文化的导入可以满足学生用英语表达本族文化的需求,从而增进文化自信、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其三,母语文化的导入可以使语言学习者进一步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适当的比较对语言的学习、文化敏感性的培养是有促进作用的,从而建立起“知己知彼的文化观(袁芳,2006)”。其四,本族文化导入可以调动起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尤其是唤醒具有较高内驱力的融入性动机。

4.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综上,可以看出,我国文化教学的起始时间虽然晚于西方三十余年,但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同时,英Z教学,尤其是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研究仍存在不足,如对于导入文化的广度和深度如何控制、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导入的比例如何分配、英语词汇教学中怎样将文化导入和词汇记忆规律结合起来等问题还没有深刻的思考。鉴于此,笔者就英语词汇教学中文化导入研究提出以下展望:

(1) 文化导入是否可以作为一种促进词汇记忆的方式?有无依据?

(2) 英语词汇教学中导入的文化是否会磨蚀?如有,是否存在合理的途径抗磨蚀?

(3) 接受性词汇与产出性词汇的文化导入是否存在差异?不同词性的词汇呢?

(4) 在“后方法”英语教学时代,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方式如何与时俱进?是否可以在微课等新兴的教学模式中合理存在?

(5) 文化导入是否可以和某一种或几种词汇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以此提升英语词汇教学效率?

(6) 学习者对外语文化的了解和掌握是从点到线再逐渐扩展到面的,如何避免英语词汇教学中文化导入的“东一榔头西一棒头”、使其系统有序地进行?

(7) 学习者自身因素(如动机、态度等)是否会对文化导入的成效产生影响?

值得研究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以上只是笔者从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出发,提出的一些展望,文化导入问题也同样可以像词汇教学研究中的某些方面一样,从教学的角度出发,逐渐地和心理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结合起来思考。

[参考文献]

[1]Allen,V.P. 1983. Techniques in Teaching Vocabulary. Oxford: Oxford Press.

[2]Robinson Nemetz,G.L.1985. 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M]. New York & London:Prentice-Hall.

[3]鲍志坤. 也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 外语界,1997,01:7-10.

[4]陈光磊. 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03:19-30.

[5]陈玲玲. 跨文化视角下高中英语教学的中国文化导入研究[D].江苏苏州:苏州大学,2011.

[6]陈勇. 英语词汇教学中认知语言学的应用策略分析[J]. 中国教育学刊,2015,S2:286-287.

[7]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8]范小牧.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探索高中英语词汇教学[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9]桂诗春. 英语词汇学习面面观――答客问[J]. 外语界,2006,01:57-65.

[10]贾冠杰. 英语词汇――诸多文化的混合体[J]. 中国外语,2006,03:58-61.

[11]孔蕾,秦洪武. 语料库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词汇分层和教学设计[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3,04:58-63.

[12]梁晓波. 认知语言学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02:35-39.

[13]刘满满.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双向文化导入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1.

[14]浦小君. 外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技能[J]. 外语界,1991,02:25-30.

[15]钱冬霞. 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词汇与文化教学研究[D].山东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5.

[16]束定芳. 语言与文化关系以及外语基础阶段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J]. 外语界,1996,01:11-17.

[17]王燕子. 《牛津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导入[D].江苏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18]徐密娥,李炯英. 国内英语词汇教学研究:回顾和前瞻[J]. 外语界,2007,03:69-74.

[19]晏丽佳.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研究[D].江苏苏州:苏州大学,2015.

[20]杨发青. 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语义文化导入[J]. 教育探索,2008,08:66-67.

[21]袁芳. 试析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地位与作用[J]. 外语教W,2006,05:67-70.

[22]赵翠莲. 词汇表征研究概述[J]. 当代外语研究,2012,07:38-44.

[23]赵亮. 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研究综述[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3:42-45.

[24]赵贤洲. 文化差异与文化导入论略[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01:76-83.

[25]周彩香. 论中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6.

篇6

【关键词】医学英语 词汇组块理论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99-01

一、词汇组块理论的依据

组块理论起源于美国,主要是指对信息怎样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编码和加工,进而构成更大的单位以便进行记忆。出现的频率比较高,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使用与储存的词语的模块就是词汇组块。研究发现,大约有70%日常使用的口语由词汇的组块组成,所以语言的输入与输出中最小的单位并不是大量的单词,而是单词的组块。所以英语词汇的教学,其根本的目的应该是对学生对词汇组块的理解能力进行培养,下面对医学英语中词汇组块理论的应用进行具体的分析。

二、医学英语中词汇组块理论的教学应用

1.词汇网的联想方法。第一,音义的联想,在医学中如果学习一个新的英语单词,就要对其词义和发音之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利用已有的常识、经验和知识等把音和义利用某种手段结合起来,形成组块,比如tonsil的发音“痛死了”,可以联想到扁桃体的发炎痛死了,进而引出扁桃体的词汇。第二,形义的联想。医学英语中一些单词的词义和外观存在着联系,学生可以对单词外观进行观察,发挥想象力找出和词义间的联系构成组块。例如osteoporosis,其中的o和泡泡的形状比较像,骨头内有泡泡就可以想出骨质疏松的意思。第三,意义的联想,主要是根据单词的词根、前后缀,将单词分解成个别具有词义的小的个体,对各个小个体进行熟悉的前提下,把他们组合起来形成整体的词汇。例如cytomatrix是细胞质的意思,可以分解成cyto:细胞,加上matrix:基质,组成细胞质。

2.构词的网络。英语的构词和汉语有某种相关性,其词根和词缀与汉字偏旁类似,对词根和词缀的读拼进行掌握有助于建构词汇的组块,进而对医学英语词汇的学习进行深化。第一,词缀的组块,英语的词缀有前缀与后缀之分,而且一些单词具有同样的前缀或者后缀,可以按照前缀或后缀的意义对单词词义进行推断。例如,前缀intra意思是内部,在内的,extra的意思是在什么外的,trans是穿过,经过,inter的意思是之间的,这就可以引出很多单词:extracellular fluid:细胞外液,intracellular fluid:细胞内液。

3.对比词汇网的组建。根据一些词义相近或者相反的词缀、词汇等,可以组建对比词汇网,使用对比的记忆方法,比如在医学的免疫学中需要对antigen:抗原这个词汇进行掌握,医学中有多形式的抗原,如complete antigen:完全抗原,xenogenic antigen:异种抗原等。对于内科学中贫血的概述中有正细胞:normocyte 这个单词,就可以联想到microcyte:小红细胞和macrocyte:大红细胞两个词,通过对词汇的网络进行建构,可以把反义、近义或者类似词汇放在同一个网络中进行对比,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医学的英语单词。

4.根据相关的背景、文化和历史构件组块网络。医学的术语内很多疾病都是由发现者名字进行命名,例如Raynaud pheno?鄄 menon:雷诺现象,就是因为在1862年,由法国的医生Maurice Raynaud报道25起因为指动痉挛而引起发作性的手指缺血病,并被命名为Raynaud?蒺s disease:雷诺病。把单词的背景、历史和文化引入到医学英语的词汇中不仅能够对学生的记忆进行优化,加深了学生的理解,还可以对医学英语的学习中的文化进行探索,发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有效的激发学生对医学的英语进行学习的热情。

三、医学英语中词汇组块理论的局限

词汇组块的理论在医学英语中的应用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使词汇的教学在某种程度上突破了单一的形式,使医学英语词汇难于记忆的问题得到解决。但是这种方法也有一些局限,很多医学中的单词并不适合词汇组块方法,因为很多单词的拼写没有规律可言,而且使用这一方法,可能会使学生忽视了单词词义以及单词的应用,这些都需要得到关注。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等医学院校专业英语词汇组块方法的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整个医学英语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但是在具体的应用中也要注意其局限性,切实发挥出词汇组块的作用,提高医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情境教学;小学英语;词汇教学;实践思考

很多研究者认为将短语词汇添加到一定的情境中,能够简化英语学习的步骤,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能够提升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但是,这种方法在我国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使用,教师的教学方法仍然比较陈旧和落后,很多教师还会压缩词汇教学时间,让学生在课下进行记忆和默写,因此,小学英语词汇的掌握和应用一直是小学生英语学习的短板。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着重探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如何利用情境的设置来提高效率。

一、基于情境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优势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结合情境进行教学,让不同含义的词汇在具体的情境中出现。由于情境本身包含一定数量的词汇,学生组织情境会比组织词汇更加简单,通过情境的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词汇,了解其使用的环境和方法。基于情境进行词汇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短语、词汇使用能力,还能提升学生掌握词汇的能力,这样学生的能力就会得到提升。同时,基于情境可以将更多的词汇应用到不同的口语表达中,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英语表达方面的训练。在利用词汇组织语言的过程中,学生也能通过情境对话等方式注意词汇使用的条理性,由此将词汇的应用能力进行了提升。

二、基于情境开展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应用建议

1.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

教师是义务阶段教育的主要推动者,在教学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提升小学英语教学的效率,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积极树立情境教学的意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情境理论结合到每一个章节中,通过构建情境来影响小学生的词汇学习过程。在“Let’s talk”这一单元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成一些动画角色,并使用英语进行表达。例如,播放学生非常爱看的动画片片段,让学生结合自己学习过的词汇并使用简单的英语句子进行表达,如此一来,学生自身的展现欲望就会得到释放,学习英语的热情就会更加高涨。在此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对学到的词汇印象更加深刻。

2.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单词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人类思维活动是借助词汇进行的,人类思想的交流也是通过由词构成的句子来实现的。因此,单词具有语言的意义,应在特定的语境中引出,这样既便于学生理解,加深印象,词汇的学习效率也会提高,这就为词汇的情境教学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基础。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不同情境的构建为小学生开启发散性思维,尤其是通过小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来充分调动他们词汇学习的兴趣。如“Holiday fun(story time)”中出现了一些关于假期的单词,如“holiday”“National Day”“cinema”“zoo”等,这些都是与假期及假期所做的事相关的,因此,在学习了课本中的对话句式之后,教师可以将这些关键性的词汇按照词汇含义和属性进行分类,并让学生利用这些词汇进行情境对话的练习。比如,假期可以有“summer holiday”“Spring Festival”“May Day”“Children’s Day”等,假期去的地方有“shop”“market”“park”“playground”等。通过情境设置,课堂不再枯燥乏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词汇学习热情。

3.教学情境中要注意结合生活

英语词汇教学要结合词汇的应用来进行,因此,在情境设置中要尽量贴近生活实际。例如,在教学“My family”这一单元时,可以很好地结合生活情境。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独立阅读,然后再安排他们分组讨论,遇到不认识的词汇要标注出来,最后再通过文章的情境揣摩词汇的意思。像“grandpa”“grand-

ma”“uncle”“brother”“sister”这类词汇都可以通过构建一个相应的生活情境来学习,比如设置介绍家人的情境。另外,还可以利用歌谣来创设英语教学情境,这可以使学生参与到英语歌谣学习中,学生就很容易掌握英语词汇。

总之,基于情境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英语教学方法,为了让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效率得到提高,教可以结合不同的情境和不同的情境构建方式来加强小学英语词汇的教学,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词汇教学的水平,还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词汇学习习惯。所以,相关教学工作者要勇于尝试,为义务教育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学 词汇教学 词块理论

引言

过去,大多数英语词汇教学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教师在教授词汇时往往将其与语法分开进行独立教学,忽略了词汇与语法间的紧密关系,致使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词汇,不仅记忆效率低下,而且难以做到将词汇灵活运用,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近年来,随着教学研究的深入,教育界逐渐形成一个全新的理论,即英语交际并非由单纯的词汇组成,而是由遵从语法规则的自由词汇与不遵从语法规则的固定词汇所实现[1],这一理论便是词块理论。接下来,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阐述词块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1.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现状

1.1学生方面。

一些高中生为了提高英语成绩,盲目背诵大量英语词汇,殊不知,这种机械化的记忆方式不仅效率极低,而且由于脱离了词汇背景,分离了词汇与表达式之间的关系,导致学生记下的只是死板且缺乏生命力的词汇。久而久之,学生在背诵结果与付出的努力不成正比的情况下,信心受到打击,甚至于普通的英语交际都不能实现,词汇运用能力不升反降。

1.2教师方面。

高中作为学生积累英语词汇的重要阶段,由于部分高中英语教师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授课模式尚停留在先领读词汇,然后说明词意,接着提供例句,最后介绍词组的流程,因此其教学方式不但枯燥单调,而且仅仅涉及词汇的表面认识,既忽视了不同词义间的联系,又忽略了不同情境下词汇所对应的语法及语体特征,导致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局限于课堂及教材,难以将词汇运用于实际,乏味的教学模式也逐渐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致使教学目的无法达到。

2.词块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应用

2.1布置针对性任务,强化学生词块使用技能。

作为一种国际性语言,英语的学习在高中生今后的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然而,当前的高中普遍存在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偏弱的现象,除掌握词汇量较少、语法能力不过关之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胆怯而不敢开口[2],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在英语方面能读能写却不能说的局面,显然,这种情况对学生日后运用英语毫无益处。为此,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英语能力,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同时,根据学生对词汇的掌握情况,安排不同程度的词块任务给学生。譬如,按照学生的英语能力,在设计任务时将难度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一级,适于不敢开口的学生;二级,能进行简单口语交流的学生;三级,可流畅进行英语口语交流的学生。然后将同等级的学生以两人或三人为单位分成小组,共同完成任务。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增加每个学生接触与实践英语口语的机会,消除其使用外语词汇的隔阂感,而且依照学生水平制定的任务确保学生能够将其解决,并在完成任务后产生成就感,进而树立应用英语的信心,唤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

2.2进行渗透性英语教学,提高学生词块敏感度。

要将词汇理论完全渗透到英语词汇教学中,不仅需要教师彻底掌握词块理论的基本概念,还要将词论理论灵活运用到不同的英语层面中[3],使学生逐渐形成词块意识,在看到词汇的同时能立即联想到词块,在看到词块的时候能立即联想到相关词汇,从而加强词汇的运用能力,达到英语词汇教学的目的。譬如,教师可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加强词块与实际的联系,或是经由角色扮演,使学生在积极筹备表演的过程中,将词块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方式植入到记忆当中,抑或是成立英语学习小组,让学生针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与探究活动。总而言之,通过将词块理论全面渗透到英语教学中,既可改变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又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可谓一举多得。

2.3利用英语活动,优化词块理论的应用。

研究证明,大量的口语实践是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最佳方式,而要知道学生是否已充分掌握英语词汇,就要通过其在英语交际中能否将词汇运用得当来了解。然而,就当前我国的英语教学环境来看,要学生在任何环境下进行英语交流并不现实,为此,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各项教学资源,通过开展一系列英语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口语实践氛围。譬如,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让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块有哪些,当结果出来后,再以四人为单位,将班级分成数个小组,让各小组学生以:“I believe that...”“It would be a good idea if...”“I think that...”“What do you think?”“Would you like to...?”“I can’t agree more...”“I agree/disagree because...”“We can draw a conclusion that...”“In a word,we...”等词块展开对话。由于是共同讨论出的词块,因此活动一开始,学生都表现出极为高昂的兴致,积极将现有词汇应用到词块当中。通过该种教学方式,一方面改变了过往单调无趣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表达英语口语能力的机会。此外,在互相交流中,有利于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对词汇的错误运用,达到教学目的。

除去课堂时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老师可利用课余时间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通过大力开展英语写作、板报、演讲等一系列比赛,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英语角活动,观看国外优秀英语电影,或是运用互联网收听BBC等英国著名电台节目,可使学生为良好的英语环境所环绕,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英语思维方式,进而提高英语表达与词汇运用能力。

结语

通过将词块理论应用于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不但明显加快了学生对英语词汇的掌握,而且记忆时间更长,更易于巩固,有助于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相当理想。随着词块理论的推广,其必将在今后教学中帮助更多学生形成完善的英语思维模式。

参考文献:

[1]王丽波.高中英语写作中词块教学策略研究[J].英语教师,2013(12):8-12.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