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绿色建筑概论论文8篇

时间:2022-10-02 16:30:17

绿色建筑概论论文

绿色建筑概论论文篇1

随着社会的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开设建筑专业的学校逐渐增多,许多高校也开设景观建筑设计这门课程。同时,为了创造景观建筑与自然环境能够和谐相处的环境,人们拥有良好的居住生活空间,绿色建筑理论被建筑教育者融入到高校的建筑设计课程里面,深入了解绿色建筑理论与景观建筑设计的相关知识。

关键词:

绿色建筑理论;景观建筑设计;高校教学;影响

近些年,社会环境的不断恶化,资源一天天变少等问题引起了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关注,传统的建筑设计已经不适合如今的社会现状,绿色建筑理论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迅速在高校的建筑设计专业中蔓延开来,被融入到现代景观建筑设计教学里面,一些高校还专门针对绿色建筑理论对建筑设计专业的教学进行了全新改革,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理念,并开设相关的课程。

1绿色建筑理论

1.1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绿化,而是代表了一种概念,从设计到建造的过程中消耗最少的资源。绿色建筑理论指的是将生态学理论和自然环境应用在建筑设计和建设的过程当中,使建筑物和自然环境能够相互协调,绿色建筑理论能够充分利用资源且在减少破坏环境的情况下构建出适合人们生活需求的生态环境,既节省资源消耗,又能保证建筑物的可持续发展。在国家有关部门、建筑专家以及生态环境专家的研究和认可下,绿色建筑理论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要想建筑和自然能够和谐共处,就必须坚持绿色建筑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建筑物。

1.2绿色建筑的特点

第一,绿色建筑和自然的相互融合。绿色建筑的理念就是创建建筑与自然能够和谐发展、安全、健康、舒适的生态环境。绿色建筑在理念中展现了当地的人文环境,通过建筑将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展现出来。第二,合理的利用能源。绿色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不但要重视环保节能,建筑布局合理,还要充分合理的采用各种生态技术手段将能源利用起来。太阳能和风能是绿色建筑设计中常见的两种能源,设计人员可以在设计的时候可以在建筑顶部增加利用太阳和风能所用的电池板和风车,将太阳能、风能转换成电能,不但减少了电力资源的消耗,还增加了能源的使用率。第三,建筑室内要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充足的阳光,防噪音等。室内空气的流通能达到节能省排的效果,充足的阳光可以减少室内灯具的时间,从而延长各种灯具的寿命,节省了电能的消耗。总之而言,运用绿色建筑理论建造的建筑物不但能够给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条件,还实现了人类、建筑以及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

2景观建筑设计的全面认识

2.1景观建筑设计的概念

景观建筑设计是一门在建筑专业课程里新兴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综合学科,景观建筑学是以建筑、园林、规划为研究理论支撑骨架,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艺术的发展与综合运用,设计领域的学科交叉共荣已成为其必然趋势。从建筑学的发展角度来说,景观建筑和一般建筑不同,景观建筑和当地的环境、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其造型优美,具有景观和观景的双重身份,比一般建筑在设计上敏感、复杂、广泛。景观建筑设计需要丰富的建筑知识,并且还涉及到了风景园林学、生态环境、规划学等多科学的知识,景观建筑不单是指设计一个好看的房子,它还代表着当地的文化的社会形态,承载着当地的文化习俗。此外,景观建筑的设计还涉及到科学、美术、社会等诸方面因素,它们密不可分,相辅而成。景观建筑设计对全球的城市和环境建设起到而来巨大的推动作用,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建设做出了贡献。

2.2景观建筑设计和风景园林设计的区别

LandscapeArchitecture在国内学科的意思就是景观建筑设计,但是,在与中国传统的园林学科等融合的过程中,将LandscapeArchitec-ture翻译为“风景园林设计”。从翻译的角度讲,景观建筑设计和风景园林设计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设计,只是设计的内容、对象、表象不同而已。景观建筑设计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以景观建筑为主,对特殊园林建筑、景观建筑的只是用于实践。而风景园林设计的研究范围相对来说比较广,不仅涉及到设计层面的内容,还涉及到规划层次的内容,比如风景区旅游规划、森林公园规划等。在设计要素方面,风景园林设计包括了景观建筑设计,但是景观建筑设计也有一部分内容不属于风景园林设计,比如城市的博物馆、城市中的特色景观建筑。所以,对于设计对象,景观建筑设计和风景园林设计的层次范围不一样,但两者之间还是有一定的交集。

3绿色建筑理论和景观建筑设计的关系

3.1绿色建筑理论在景观建筑设计中的价值

如今,无论是绿色建筑还是景观建筑设计,这两者的共同主体就是可持续发展。城市里的的标志性建筑由传统高消耗发展模式转化成可持续发展模式,而绿色建筑正是转变的唯一道路。景观建筑设计关系到土地、城市、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建筑物的可持续发展。景观建筑设计里包含了绿色建筑的理念,建造和技术的推广,社会的多个层面,多种学科的参与。由于建筑周围的景观不仅要具有美学的价值,还要突显出绿色生态的意义和环境保护作用。一个好的景观建筑设计作品至少包括两方面,第一要关注自然,不破坏生态平衡,具有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第二是要展现出当地的人文情怀。所以,景观建筑周边的环境景观的设计和应用都离不开绿色建筑的理念。

3.2景观建筑设计有助于绿色建筑的发展

根据我国目前能源耗量来讲,建筑设计的能源消耗占我国能源消耗总量的30%,我国的建筑达400亿平方米,但其中节能建筑只占了的1%,剩下的全部都是高能消耗建筑。有专家提出,运用景观建筑设计手段可以实现低性能的绿色建筑。景观建筑设计将被作为发展、推广绿色建筑理念的一种策略,利用绿色建筑理念和景观建筑的优势就可以将高能消耗建筑转化为低能消耗的建筑,这也是我国未来在建筑设计发方面发展的一个趋势。

4绿色建筑对景观建筑设计教学的影响

4.1景观建筑设计概念的形成

将景观建筑的周边环境从一个场所模型想象成一个复杂的集合体,在景观中带有目的的寻找能激发能生成建筑形态的要素,这个要素可以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也可以是抽象的有特色的景观特性。将要素结合到一起,将这个集合作为建筑形态的出发点,同时思考人类在景观中的方式与建筑的关系,从而确定景观建筑的设计概念。

4.2建筑设计课程的调整

随着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态问题研究的不断突出,意识到绿色建筑理念对社会环境、生活环境、自然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内各所高校也纷纷将绿色建筑的理念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教学当中,在各高校对建筑设计专业进行了绿色建筑理念的设计课程改革后,建筑设计课程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全面了。针对建筑设计课程的改革的方式主要有建筑设计课更加重视绿色生态,增加绿色生态实例并对其分析;在建筑设计课程中增加了绿色建筑、生态环境等专题,甚至针对建筑设计教学的改革,形成了绿色建筑设计教学的体系等。

4.3景观建筑设计

增加新课程景观建筑设计在理论课程方面,国内的一些高校在充分研究认识绿色建筑理论后,在景观建筑原有的理论内容中增加了绿色建筑理念,为了让课程更好的与教学目标相结合,开设了相关理论课程让学生选修,当学生选修的相关课程结课后,所学到的与绿色建筑相关的内容会一直渗透到每年的建筑设计课程中,并且要求学生对景观建筑设计方案说出合理有效的绿色建筑的分析。

4.4绿色建筑理念加入景观建筑设计教学后的现状

建筑设计专业的景观建筑设计课程的文献资料并不多,建筑设计的研究多见于建筑学课历史、建筑学科实践方式以及学校的建筑专业的教学体系,或者是风景园林设计的研究。有建筑设计专家针对中国传统的建筑设计和建筑景观设计做出了研究。在建筑设计原有的优势上加入绿色建筑的理念,运用实地感知、测绘和分析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景观设计意识。

4.5当今高校景观建筑设计教学的局限性

自从绿色建筑的理念和技术逐渐被融入到景观建筑设计教学的体系中后,很少有学生对景观建筑设计背后的绿色生态区深入探索,大多数学生都是直接照着某些知名景观建筑设计师的绿色景观建筑设计作品进行模仿,这种现象表现出来的不是结合本土的生态和思想,更像是对流行的跟风。景观建筑设计不仅要求学生学习相关的应用实践,还要求学生要牢固树立建筑的生态环保意识,奠定基本的职业素养。在目前景观建筑设计的教学体系中,建筑设计的专业理论知识包括建筑结构、建筑材料、生态环境、当地的文化习俗、当地的历史等多方面的内容,景观建筑设计的理论课与设计课的联系不紧密,这样和很容易形成景观建筑的设计与理论、技术慢慢分离。建筑的造型和图纸成为景观建筑设计课程的重点,从而忽略了建筑的技术特征和设计意义。而学生对绿色建筑理论的知识和技术一知半解,在实践中也没用办法在生态技术层面进行合理的运用以及创新。由此可见,绿色建筑理论并没有正在融入到景观建筑设计的教学体系中,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局限于景观建筑设计的表层,并没有深入到景观建筑设计的生态思想,甚至养成了学生在画景观建筑图纸的时候的模仿习惯。

5总结

如今,绿色生态和可持续性发展已经成为建筑专业和景观建筑设计课程的共同话题。绿色建筑理论在景观建筑设计中受到应用,成为节省能源、促进建筑、城市、人类以及自然的和谐发展,而绿色建筑理论仍然是建筑教育者和专家去深入研究和探索的话题。绿色建筑理论在景观建筑设计课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让学生详细了解了一个绿色景观建筑的知识链。

参考文献:

[1]郭苏明,夏兵.绿色建筑理论对景观建筑设计教学的启示[A].高等建筑教育.2014(05):5-9.

[2]林飞.浅谈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理论的应用[A].江西建材.2014(10):7.

[3]周墙.绿色建筑理念融入的建筑学专业知识体系框架整合研究[D].山东:山东建筑大学,2014.

绿色建筑概论论文篇2

【关键词】绿色建筑;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其历史悠久。原生的绿色建筑曾伴随着人类一起诞生和成长,世界各地的原始住居及其发展所形成的体系已延续数千年,度过了漫长的农业文明时期。工业革命之后,科学技术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繁荣、经济增长,但是却助长了人类部分无休止膨胀的欲望,自然资源被肆意滥用,生存环境恶化,人类住区渐为灰色所吞噬。

面对世界范围内人口剧增、土地严重沙化、自然灾害频发、温室效应、淡水资源的日渐枯竭等人类生存危机,人类不得不明白“我们只有一个地球”。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明确提出了人类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实现人类发展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不仅揭开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篇章,同时也带来了人类社会各领域、各层次的深刻变革。“建筑”作为一个古老的行业,在世界性的可持续发展的大潮中也日益显示出勃勃生机。

1 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

1.1 绿色建筑的产生

绿色思想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就有这样的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文中的“巢”就是最早的绿色建筑―――利用自然条件,就地取材,对附近环境没有产生副作用。工业革命之后,科学技术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繁荣、经济增长,但是却助长了某些无知而又贪欲的人无休止膨胀的欲望,自然资源被肆意滥用,生存环境恶化。20世纪60年代,公害事件和环境污染频生,从而引发了一场绿色运动。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的报告,人们开始关注生态环境问题,认识到如果人类不去保护生态环境,那么人类发展的负效应行为将毁灭人类本身。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1993年的斯图加特生态建筑展览会上提出了绿色建筑的各种设想和模型。至此,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等的研究与实践达到了高潮。

1.2 绿色建筑的涵义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它是实现“以人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

所谓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规划、设计、施工、运行、拆除/再利用)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它是“可持续发展建筑”的形象代名词,绿色建筑也称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与环境共生建筑等,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

2 绿色建筑的发展概况

国际上对绿色建筑的探索和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Paola Soleri)把生态学和建筑学两词合并提出“生态建筑学”的新理念。1963年V・奥戈亚(V・Ol-gyay)在《设计结合气候:建筑地方主义的生物气候研究》中提出建筑设计与地域气候相协调的设计理论。1969年美国风景建筑师麦克哈格(McHarg)在其著作《设计结合自然》一书中,提出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应协调发展并探索了建造生态建筑的有效途径与设计方法,它标志着生态建筑理论的正式确立。70年代石油危机后,工业发达国家开始注重建筑节能的研究,太阳能、地热、风能、节能围护结构等新技术应运而生,其中在掩土建筑研究方面的成果尤为突出。80年代,节能建筑体系日趋完善,并在英、德等发达国家广为应用。90年代后,绿色建筑理论研究开始走入正规。阿莫里・B・洛温斯在文章《东西方的融合:为可持续发展建筑而进行的整体设计》中指出:“绿色建筑不仅仅关注的是物质上的创造而且还包括经济文化交流和精神等方面。”1999年国际建筑师协会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大会的《北京》,明确要求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建筑师和工程师在21世纪中的工作准则。这一切标志了绿色建筑的兴起。

3 关于中国绿色建筑设计的其他几点认识

3.1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华建筑文明的重要历史见证,其对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所做出的独特解答,已成为建筑界关注的热点。我国传统建筑的主要材料是土和木。土取自于大地,当建筑结束寿命时又回归于大地;木材则是可再生资源。我国传统建筑材料的本质在于“源于自然,融于自然”。

笔者认为这些优秀的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却没能很好的在现代建筑中继承下来。究其原因,可能是在传统建筑的实践中,环境观只是一种模糊、自发的观念,并没有形成明确的认识和完整的理论。

3.2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我国绿色建筑的起步始于20世纪后半叶,是以绿色建筑的核心内容―――建筑节能入手逐步推广的。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国际社会的认同,绿色建筑理念在我国也逐渐受到了重视。1999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建筑师协会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大会的《北京》,明确要求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建筑师在21世纪中的工作准则。随之在一些办公建筑、高等院校图书馆、城市住宅小区、农村住宅进行了绿色建筑实践,还进行了与此相关的“生态建筑”“健康住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2002年年底,国家对绿色奥运建筑标准和评估体系进行了研究,系统地提出了绿色建筑所涉及的内容和重点。进一步引进了绿色建筑的理念和技术,并应用到我国现在以及未来蓬勃的建筑市场中,让绿色建筑的观念深入人民大众。

当前,中国的发展现状已对其发展模式提出了挑战,因此,传统的高物耗的发展模式既不经济也不利于环境,它已严重阻碍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实行新的、有利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模式即可持续发展模式势在必行。

4 结语

目前,人口剧增、土地严重沙化、自然灾害频发、温室效应、淡水资源的日渐枯竭等人类生存危机急剧恶化,绿色建筑的出现是建筑设计发展的必然结果。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绿色建筑理论在笔者看来还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这就要求建筑工作者要不断的学习、更新自己的设计理念,更好的切合绿色建筑的新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绿色建筑研究中心.绿色建筑[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

[2] 夏 云,夏 葵,施 燕.生态与可持续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 布赖恩・爱德华兹(Brian Edwards).绿色建筑[M].朱 玲,郑志宇,译.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4] 赵 群,周 伟,刘加平.中国传统民居中的生态建筑经验刍议[J].新建筑,2005(4):33-34.

[5] 秦佑国.中国国情下的绿色建筑[J].中外建筑,2005(3):59-60.

[6] 徐福来,丁敏冲,潘李钦.绿色建筑设计探索[J].山西建筑,2009,35(2):68-69.

作者简介:

董振芳、女 、1977年10月、河南林州人、助理工程师

工作于:林州市永盛建筑有限公司

绿色建筑概论论文篇3

摘 要 近些年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迅猛发展,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完善,建筑业对社会和环境影响的日益加深,绿色建筑概念的产生,建设项目的全面造价管理思想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论文重点分析绿色建筑的概念及与一般建筑的区别所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绿色建筑经济,阐明了其实施的必要性,最后探讨了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途径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 绿色建筑经济 意义 发展趋势

在尽量降低项目对环境和社会不良影响的前提下,实现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整体最优目标。建设项目的造价管理不应该仅仅站在项目自身的角度,只考虑项目自身的财务效益,而应该站在更高的层次,站在整个社会的角度,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

一、绿色建筑的概述

1.绿色建筑概念

绿色建筑也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最早是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明确地提出来的。由于时间、地理位置、经济水平等条件的不同,国际上对绿色建筑概念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总之,绿色建筑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应用了资源、环境、经济、健康的集成思想,以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的方式,建造低环境负荷情况下安全、健康、高效及舒适的居住空间,达到人及建筑与环境共生共荣、永续发展。绿色建筑最终的目标是以“绿色建筑”为基础进而扩展至“绿色社区”、“绿色城市”层面,达到促进建筑、人、城市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目标。

2.绿色建筑与一般建筑的区别

一般建筑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易出现不同城市建筑雷同,绿色建筑强调建筑与地域资源、气候差异,因而能够体现建筑文化。一般建筑和绿色建筑都以追求经济性为核心,但绿色建筑强调经济与环境的结构平衡,不是一味只追求经济。 一般建筑的生产、使用忽视能耗影响。绿色建筑则以低能耗满足使用的功能、提高舒适度。一般建筑忽视与环境的沟通。绿色建筑更多关注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一般建筑运行结束固体废料可回收利用的较少,绿色建筑则在设计时就考虑尽可能采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

二、绿色建筑的经济分析的重要性

1.绿色建筑的经济分析

绿色建筑是追求最小的能源、资源、环境代价,取得健康舒适高效的建筑环境,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对绿色建筑的地域性、亲近自然、经济性方面的考虑较浅、较少。尤其是绿色建筑不能以经济性资料加以说明,也正是阻碍绿色建筑在国内发展缓慢的原因。目前,绿色建筑的经济性已引起专家学者的注意,开始从经济的角度对绿色建筑进行一些研究。如运用全寿命周期费用分析、费用效益分析方法等方法,但是经济分析的深度和广度都不是很多,如在信息不对称对绿色建筑供给的影响,环境价值理论的经济角度考虑较少。

本文用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对绿色建筑市场供求关系进行分析,分析绿色建筑的推广所能带来的社会福利,结合信息经济学、技术经济分析等方法论证绿色建筑推广的意义,消除开发商关于绿色建筑投资回报的问题,用科学资料说明投资回收的可能性。从经济、政策、市场的角度进行分析,开发商在能够获得相对充分的市场信息、政策信息等,在看得到的经济利益驱动下,会从被动到主动的绿色建筑行为变化。这样才能够更有效地推广绿色建筑,有效促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2.绿色建筑经济的重要意义

绿色建筑的发展在国内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人们对绿色建筑的了解受开发商广告轰击下错位的概念,使得消费者不能真正理解绿色建筑,而简单认为绿色建筑等于豪宅。开发商则认为绿色建筑就是增加投资,并不产生的收益,或者仅为迎合消费者的“绿色”消费理念而打出“绿色”广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绿色建筑首先也是一种商品,它从生产到消费背后需要多个群体共同支撑,这些群体同时构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作为这一产业链条的不同环节,政府、地产开发机构、研究机构、设计机构、建设机构、产品供货商、行业协会、消费者、金融机构乃至媒体,都在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成为绿色建筑发展的不同推动力量和影响因素。绿色建筑推广仅靠政府一些强制政策和社会道德力量是不够的。

三、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对策及发展趋势

1.绿色建筑发展的科学化进程

因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是巨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绿色建筑技术的局限;发展要符合国情,不能一味追求建筑的“绿色”,忽略建筑的经济效益、开发商的经济承受能力。初期推广阶段,应该在成本与利益的权衡的基础上,分期分批、有规划地进行。正如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墨西哥绿色建筑协会组织专场演讲会上强调,“推进建筑节能,发展绿色建筑不仅是中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任务,也是保护全球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为此,中国提出了建筑节能发展的两个阶段目标:第一阶段:从2005年到 2010 年通过全面推进建筑节能和发展绿色建筑,城镇建筑达到节能 50%的设计标准,其中各特大城市和部分大城市率先实施节能 65%的标准;开展城市既有居住和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大城市完成改造面积 25%,中等城市完成 15%,小城市完成 10%。第二阶段:从 2010 年到 2020 年,实现大部分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新建建筑,东部地区实现节能 75%,中部和西部地区争取实现节能 65%。”

2.规划设计合理

规划设计应该考虑室内通风气流与小区内气流相环接。从而使环境气流、小区气流和建筑换气气流合理组织,避免局部蜗旋或滞流区造成空气质量恶劣和夏季热量滞积。对夏季夜间气流,强化夜间通风,利用室外冷空气降温,可节约空调运行能耗。这里没有做这方面的测算,就不再进行分析。建筑物南北朝向、南北间距宽阔,有利于自然采光和冬季日照,对居住者的眼睛和身体都很有好处。小区内建筑东西紧靠:利于相互遮阳。小区建筑间绿化树林,是阻挡冬季风屏障。屋面蓄水覆土种植。除了能够降温、节能、提高顶层房屋价值,屋面的利用还能给居住者带来美的视觉、小范围的空气净化等作用。小区的山墙、阳台绿化。能够使得建筑室内温度的降低,同样可以改善小范围空气质量。

四、结语

当今世界,发展绿色经济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且正处在工业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发展阶段,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较大。绿色建筑是追求最小的能源、资源、环境代价,取得健康舒适高效的建筑环境。本文在进行绿色建筑经济性分析时,并不是单纯对绿色建筑自身考虑的,将绿色建筑市场供给和绿色建筑政策导向也作为绿色建筑外部问题的一部分,对其经济性的影响进行分析。总之,绿色建筑的生产和使用是达到对涉及各方共赢的效果,其经济效益是可以看得到,并能够为各方受用的。

参考文献:

[1]宋建明.绿色楼顶全球很时髦.文摘周报.2007(8).

绿色建筑概论论文篇4

摘要:本文试图尝试能够建立一种新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一一“绿色建筑模式语言”来为当今绿色建筑设计提供另一种选择的余地。模式实体的阐明以及实际案例分析,希望能够为建筑设计师和公众间建立一种可以相互共享和易操作的绿色设计系统。

关键词:绿色建筑 模式语言 关联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trying to attempt to establish a new method of the green building design --"green architecture pattern language" one by one for the green building design provides another option. Model entities and actual case analysis, the hope can for building designers and can establish a mutual sharing between the public and operation of green design system.

Key words: green building patt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一 绿色建筑模式语言概念的形成

1.1绿色建筑的概念

目前国家上比较能被认可的定义为:绿色建筑是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活动空间,同时最高效率的利用资源,最低限度的影响环境的建筑物。2004年清华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权威机构组成的专家组也提出了一个概念:绿色建筑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

1.2 模式语言理论的产生

亚历山大的模式语言于上个世纪60年代产生,任何理论的产生都不能与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割裂开,当时是整个西方建筑理论的黄金时期。从1964年开始,亚氏相继出版著作阐述了模式语言理论这一对建筑和规划的全新观念。[1]

1.3 绿色建筑模式语言的概念

通过对建筑模式语言的分析和对绿色建筑的阐述,我们现在就很好理解绿色模式语言的概念:“符合‘减少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和影响;创造健康和舒适的人居生活环境和与周围自然环境相融合’原则的建筑模式语言。”简单的概括就是:以节约能源、健康舒适、保护环境为原则的建筑模式语言。其目的为设计者及其广大的使用者之间建立一个可以共享、方便应用和简单操作绿色设计系统。[2]

二 绿色建筑模式语言

2.1 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观

建筑从最初的规划设计到随后的施工建设、运营管理及最终的拆除,形成

了一个全寿命周期。只有从全寿命周期的角度来考量建筑各个方面,才有可能创作出理性、全面的绿色建筑。设计绿色建筑首先要有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观,要求我们不仅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并利用环境因素,确保施工过程中对环境得影响最低,运营管理阶段能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低耗、无害的空间,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并尽可能使拆除的材料再利用。

2.2 选址与布局

在人居建筑设计中的选址应该适应自然条件、保护自然。在绿色标准的前提下我们应该分利用建筑场地周边的自然条件,尽量保留和合理利用现有适宜的地形、地貌、植被和自然水系;在建筑的选址、朝向、布局、形态等方面,应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特征和生态环境;建筑风格与规模和周围环境保持协调,保持历史文化与景观的连续性。

2.3 光电池

太阳能发电具有火电、水电、核电所无法比拟的清洁型。安全性、资源的广泛性和充足性等优点。光电(PV)技术指用被成为太阳能电池的半导体元件将太阳能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光电池几乎不需要维护,而且寿命很长。

2.4 屋顶绿化

作为建筑的第五立面的屋顶,生态和美化同样重要。屋顶绿化作为一种不占用地面土地的绿化形式,其生态效益非常广泛。生态和环境组织调查指出:使城市获得最佳环境。人均占有绿地面积需达到60 m2以上。[3]城市的开敞空间多是硬质铺地,雨水无法被涵养、储存、屋顶绿化因其表面的植物、土壤利于雨水的储存,达到涵养水土的目的。由于植物的蒸腾作用和土壤的蒸发,致使空气绝对湿度增大。加上绿化厚其温度有所降低,故其相对湿度增加更加明显。可见,屋面绿化对城市的“干岛”有减弱作用。有资料表面屋顶绿化可降低室内温度3℃~5℃,空调可节电20%,改善人居环境和节能。屋顶花园的生物气候缓冲带,为建筑系统提供良好的微气候环境;提高建筑系统生物组成的多样性。一个城市如果把屋顶都利用起来进行绿化,那么这个城市中的CO2 要比没有绿化前少85%。[4]

三 绿色建筑模式语言的实际案例分析

我们以清华大学设计中心楼为例:

清华大学设计中心楼是我国较早的绿色建筑之一。其主要特点是利用南、北两个中庭组织室内自然通风,西立面设置遮阳隔墙,南立面设置遮阳隔板,室内设置较大的休息厅,将植物引入改善景观环境等。具体措施分析如下:

1.缓冲空间设计:在建筑的南面设置“热缓冲中庭”,在冬季,中庭是一个全封闭的暖房,成为办公空间的热缓冲层,减少了供暖能耗。在夏季,利用遮阳板遮挡直射阳光,冷却室内空气,减少了空调能耗。

2.太阳能的利用:采用太阳能光电板发电技术,在屋顶架设太阳能光电池,虽然代价昂贵,但仍然是开创性和试验性的技术手段,符合光电池(24)模式。

3.绿化引入室内:绿色植物的引用也可以起到某种调节器的作用,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绿色手段”。在夏季,植物通过蒸发作用,可以使建筑室内温度低于一般建筑,并可使相对空气湿度增加10%一20%。植物还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清除甲醛、苯和空气中的杂质,提高环境空气质量。

同过对实例的分析,我们发现一栋建筑并不一定要把所有的绿色建筑模式

用上,只要精心的对某一或某几个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就能改善其建筑品质。

四 结语

通过对绿色建筑模式语言的建立,我们可以大致的接触到绿色建筑设计方法并可以方面的去操作它,但是由于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有限,所接触和总结的绿色建筑模式还只是绿色建筑模式语言中的冰山一角,例如在利用能源方面,除了太阳能,可再生能源还包括风能、地热、潮汐等等能源应用模式。在未来的实践和学习中我将会继续研究并不断地去丰富绿色模式语言中的绿色模式。

[1]亚历山大,《建筑模式语言》(上),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2金磊,“造福城市的屋顶花园”,专题专论

[2]罗杰•斯克鲁登著刘先觉译,《建筑美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2

绿色建筑概论论文篇5

关键词:绿色建筑;特性;基本思路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1绿色建筑概念

我国现在已经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人口、能源、环境与工业化、城镇化以及经济快速增长的矛盾日渐突出,而我国的建筑能耗也从2006年的5. 0亿吨标煤增长到2013年的2.5亿吨标煤,能源大量消耗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日趋严重。

那么,什么样建筑才能属于绿色建筑呢?有人认为,小区草坪多,树木多,景观好,屋顶有花草就可以算是绿色建筑。有人则以为,只有大量使用了新的能源供应技术才能算的上是绿色建筑。

当前,对于绿色建筑的概念问题,学术界仍然存在着较多的分歧,而政府、开发商、消费者的看法也大不相同,所以,很有必要对绿色建筑的理论进行全面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和掌握绿色建筑的真正内涵。

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虽然较晚,但是在理论建设上经历了长期的探索,当前的理论相对完善。在注重建筑节能的基础上,将为人类建筑一个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设定为绿色建筑的重要目标,其中包含了适宜的空气质量、光照、噪音、通风、温度、湿度等物理指标,同时也包括对人的心理健康有直接影响的环境色彩、建筑布局、室内空间、建筑材料等。

绿色建筑是综合功能完善、协调的建筑表征形式,其包含以下内在含义:

(1) 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将其对资源的耗费降到最低限度;

(2) 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对外界的污染物的排放降低到最低限度;

(3) 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保护自然环境;

(4) 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为居住者建造一个健康、安全和舒适的空间;

(5) 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实现建造费用、运行费用达到最低。

2绿色建筑的三大特性

2.1绿色建筑的社会特性

在目前,绿色建筑的推广所遇到的最大难题是社会观念问题。由于绿色建筑要求建设者和使用者必须在建设领域和生活领域约束自己的消费行为,比如在开发阶段,开发商必须考虑到开发项目对周围湿地的影响,如果为了项目的整体设计效果和经济效益,大量侵占湿地,势必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这样的建筑就不能称为绿色建筑。因此绿色建筑传达的首先是一种社会理念,它要求人们在社会活动中,把对自然的保护放在第一位,适当缩减自己的利益追求和私欲追求,这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将考量人们的环境道德和生态伦理。

2.2绿色建筑的技术特性

绿色建筑必须着眼于现代技术体系和产品体系,用现代的手段来解决现代问题,实现现代的目标。当然以进入工业时代的建筑技术、产品是难以实现绿色建筑目标的,可是又不能重新采用农业社会的土窑、地穴等绿色但不现实的技术,人类必须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开发出新的建筑技术和产品,因此发展绿色建筑也是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它将带动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等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对原有的传统技术进行升级和改造。

2.3绿色建筑的经济特性

绿色建筑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但是额外增加的初期成本制约了投资者的信心,从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来看,绿色建筑的总体经济效益是明显优于普通建筑的,如果能引入激励机制,将投资者纳入建筑的运行阶段,使其获得运行阶段的经济收益,势必会增加其投资信心和积极性。

3建设绿色建筑的基本思路

绿色建筑是关联到众多学科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强调的是人、自然与环境之间的有机结合,要求建设者必须综合考虑绿色建筑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建设者必须站在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角度内,将绿色建筑的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等要素与建筑功能统筹考虑,使其达到和谐统一。为达此目的,在建设绿色建筑时,即可以从如下角度入手:

(1)高度重视建筑设计

根据建设场地条件、气候条件,优化建筑总平面布置,合理选取建筑朝向、建筑体型、建筑的楼间距、密度、高低错落的空间布局,以获得良好的自然采光、自然通风,以减少建筑照明和空调采暖对能源的消耗。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建筑设计,尽量通过建筑设计来采取被动节能方式,将建筑物对能源的需求降到最低限度。

(2)发展新型外墙围护结构材料

现有的建筑围护结构材料,在满足保温、隔热、阻燃、透光、通风等各种技术指标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无法根据变化了的外界条件即时调节其物理性能,难以实现在维持室内良好的空气质量的同时降低能源的消耗。新型的外墙围护结构材料,如性能优异的外墙、屋顶保温隔热材料、热工性能优异的外窗、智能外遮阳装置等,将为绿色建筑的节能提供更加有效的实现手段。

(3)培育舒适的区域环境

良好的区域环境可以通过合理的绿色植物来调节居住区的微环境,消除城市"热岛效应",并改善区域内的生活环境质量,降低建筑能耗。成片的绿色建筑有助于培育良好的区域环境,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对绿色建筑功能的实现同样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4) 加大绿色建筑标识的推广工作

绿色建筑自引入我国后,初期所采用的国外评价标准因其操作复杂、本土化不强等因素,进展一直较为缓慢,并且因其高成本的特性,一度成为贵族建筑的别称,普通民众很难享受。我国的绿色建筑就此特别提出了功能与经济相统一的理念,即便在前期有部分的增量成本,但也可在短期内通过能源的节约而收回成本,因此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标准。建筑节能是绿色建筑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对我国这样的人口众多,资源紧缺的国家,发展绿色建筑标识更是一件极为紧迫的任务。-

(5)建立完善的绿色建筑节能标准体系

在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各项指标均规定了明确的符合性规范规定,这些规定都有相对应的各项建筑、设备规范作为技术支撑。在绿色建筑推广中,必须严格执行这些标准和规范,在全部符合的情况下,才能具备评价的资格。而标准体系是否完善,标准水平是否能紧跟社会进歩的歩伐,对绿色建筑的实际效果作用巨大,因此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对绿色建筑各项标准进行深入研究。

小结

我国的绿色建筑事业虽然起歩较晚,但是借助于西方各国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学术界形成了两种较为成熟和成体系的认知,目前学术界、实业界、政府比较统一的意见是2006年实行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所界定的"四节一环保"的概念,为行业内统一认识,确立明确的绿色建筑发展目标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林宪德.绿色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绿色建筑概论论文篇6

关键词:绿色,环保,节能,新建筑,既有建筑

 

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型的绿色环保建筑,是近几年才有的新概念,许多绿色环保建筑可以说是徒有虚名,有的根本就不是绿色建筑。笔者希望通过以下论述,可以让绿色环保建筑走出误区,得到真正有效推广。

1 绿色环保建筑并不等于高档和高成本

在楼盘销售时,经常以绿色环保建筑作为概念炒作,与高档楼盘相结合,以至于让人们误以为绿色建筑就是高档建筑,只有有钱人才能享受的起。

绿色环保建筑是一个广泛的概念,绿色并不意味着高档和高成本。论文大全,新建筑。。比如延安窑洞冬暖夏凉,把它改造成中国式的绿色环保建筑,造价并不高;新疆有一种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它的墙壁由当地的石膏和透气性好的秸秆组合而成,保温性很高,再加上非常当地化的屋顶,就是一种典型的乡村绿色环保建筑;还有我们合肥以前当地农村土房屋,墙壁是由泥坏堆积而成,尖尖的屋顶是用木骨架、泥土和厚厚的稻草铺成,屋顶之所以尖是利于排水。

在当今中国老百姓收入不太高的情况下,大家对房价和房屋成本是非常敏感的。绿色环保建筑所采用的技术、产品和设施,成本要低,要对整个房地产的价格影响不大。并不是现代化的、高科技的和高价的就是绿色的,要突破这样的认识误区。把绿色建筑和环保节能的发展生产道路定位在高端、贵族化,就不会取得成功;事实证明把发展道路确定为中国式、普通老百姓式、适用技术式,绿色环保建筑才能健康发展。

2 绿色环保建筑不仅局限于新建筑

我国这几年新建建筑节能工作做得比较好,基本遵循了绿色建筑的标准;但大量既有建筑改造却没有改进,许多老建筑仍是耗能大户。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既有建筑的改造量将达到38亿平方米,工程改造量十分巨大,如何改造让这些建筑成为绿色建筑,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供热采暖系统在建筑节能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居住建筑节能50%的设计标准中,采暖系统分担20%;在公共建筑节能50%的设计标准中,空调采暖系统分担约18%。目前,集中供热采暖综合效率偏低,大约为45%~7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需要在老建筑中引入“集中供暖、分户计量”的概念,需要改革在我国实行了数十年的“单位包费、福利供热”的供暖体制。

老建筑现在从楼上到楼下都是一条管道供热,是串联式的,每一户装一只计热表,不可行。现在技术上已经有所突破,引进欧洲的先进技术,在每个散热片上装一个计量表,成本低,非常适合中国的计量改造。这使得供热也像供水、供电一样,是严格计量的,是可以调控的。

3 建筑节能不只是政府的职责

每台电器设备在待机状态下耗电一般为其开机功能的10%左右;一盏11W的节能灯相当于60W的白炽灯亮度;选用电子镇流器,较传统镇流器省电30%;变频式空调较常规的非变频空调节能20%~30%。

这些节能小窍门看似细小,日积月累,却能节省不少能源。论文大全,新建筑。。

推广绿色建筑不只是政府的职责,广大居民也是绿色建筑的最终实践者和受益者。很多建筑本身的节能效果不错,可居民在装修过程中,把墙打掉了,或者换了窗户,拆掉天花板,这样就破坏了建筑本身的节能性和环保性。

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不能只停留在专家、政府官员和一些大企业、大城市,应进入寻常百姓家。要让老百姓知道什么是绿色环保建筑,不只是有鲜花绿草、喷泉水池、绿化得好的楼盘就是“绿色建筑”。如果老百姓都能关注到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都注意到房屋的能耗、材料、对室内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气体的减排,那么大家的共识就会形成绿色环保建筑的市场需求。有了市场需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才能在全社会广泛地推广应用。

4 国家鼓励和金融部门单位支持

我国在建筑节能方面的激励政策还十分有限,在价格、补贴、金融、税收等方面不给予激励,建筑节能的推进十分困难。

国家鼓励和扶持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采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具备太阳能利用条件的地区,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扶持单位、个人安装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照明系统、供热系统、采暖制冷系统等太阳能利用系统。论文大全,新建筑。。同时政府引导金融机构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以及对民用建筑节能示范工程等项目提供支持。

5 全国向北京奥运村学习

据北京奥运村项目主设计人刘京介绍,奥运村建筑从设计时引入科学分析方法,建立风环境模拟体系,指导、调整规划布局,房屋采用南北通透结构,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与通风,为创建节能住宅区奠定良好的实施基础。在能源规划方面,除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外,可再生能源利用成为奥运村运行能源的设计主题。如:利用清河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再生水),通过“再生水源热泵系统”提取再生水中的温度,为奥运村提供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太阳能集热管水平安装在屋顶花园,成为花架构件的组成部分,与屋顶花园浑然一体;奥运村的庭院灯、路灯采用太阳能照明灯,大大减少用电量,白天把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化学电池里,夜晚照明时由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用于照明;通过降低住宅体型系数、南面墙采用5.6cm厚保温层、东西北面墙采用4cm厚保温层、增加南面遮阳设施以减少太阳辐射等手段打造节能住宅区;住宅楼设置冷凝水收集系统,集中回收,储存在蓄水池中,可用作冲洗路面、浇洒绿地;地面采用生态砂透水砖、下凹式绿地即利于雨水径流引入绿地、收集地下室顶面雨水用于浇灌绿地;奥运村全部生活污水进行中水处理;屋顶采用种植屋面等。应该说奥运村是中国奥运工程建设者向世界递交的一张绿色名片,集中应用了:可再生能源、中水回用、雨洪利用、绿色建材、建筑节能、空气净化、生态景观、智能家居、数字电视、绿色照明、无障碍设施等绿色建筑的高新技术,追求人文、建筑、环境的和谐统一,奥运村是我国住宅产业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示范工程,整体达到绿色建筑的国际先进水平。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不应该只是随便喊喊的口号、随便唱唱的高调,节能环保已经是现实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人类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一环,以前我们更多想的是怎样改造我们周围的环境,让它更适应我们的需要,现在经过了多年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必须更好的融入这一系统中,而不是去破坏它,我们和我们的地球的未来才会更加光明。

参考文献

[1]民用建筑节能条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公共机构节能条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林宪德.绿色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02J121-1,外墙外保温建筑构造[S].北京: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出版,2003.

绿色建筑概论论文篇7

论文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环境保护;自然环境

近年来,“保护生态环境,建造绿色家园”的呼声日益高涨,对“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展开。“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等概念在建筑行业成为了一种时尚,同时也实实在在地成为建筑学科发展的前沿。这些现象充分体现了人类理智和文明的升华。它要求当代人类重归自然的怀抱。返回生物圈中生生不息的有机联系中。建立起一种人类、自然和人工环境相融合的绿色文明。

l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主要有两点:①提供给使用者有益健康的建筑环境,并提供高质量的生存活动空间;②尽最大限度回归自然,保护环境减少能耗。在人类建造过程中,这两者是相互矛盾的。人类为了达到舒适的生活及工作环境.就要通过各种手段向大自然索取和消耗自然资源。然而。光有索取而没有回报必然对自然环境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为此,人类索取与回报之间的矛盾.已成为绿色建筑的核心问题。

绿色建筑实际上是这样的一种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利用天然条件并通过人工手段创造宜憩舒适的环境.同时又要严格控制和减少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占有。确保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动态平衡。这种动态平衡不但要反映在建筑设计和建造时所采用的合适方法及因地制宜的材料上.而且更为体现在它对资源的消耗利用程度和回报自然程度状态上。由此看来.可以这样说:绿色建筑是一种崭新的设计思维和模式在使用中对精神层面的重要性给予更多的关注.全方位的关心使用者的生理以及心理的健康。

2绿色建筑的意义

“绿色建筑”这一概念是在全球范围内对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对于生活与消费方式的深刻反思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在现实生活中,一望无际的森林被蚕食和毁灭.沙漠化风暴席卷了广阔的绿野,生物物种的生命力在人类前进的步伐面前显得如此脆弱。城市中的人们很难见到湛蓝的天空与明媚的阳光。

建筑师们跳出曾经习惯了的思维模式,开始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建筑的真意所在.思考建筑所应担负的社会责任。虽然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足够理想的技术与材料支持“绿色建筑”的设计实践.虽然这一理论在大多数情况下还只限于纸上谈兵,但它的提出至少为未来建筑的发展指出了一种美好的方向。人们开始提出这样的问题:建筑师的社会责任以及建筑在保护和改善环境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绿色建筑的提出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背景.试图对于这些问题给予回答.这也正是“绿色建筑”这一概念提出的最大意义所在。

3绿色建筑的价值观

绿色建筑这一概念。事实上正是基于建筑领域中绿色人本主义价值的觉醒。然而从觉醒到占据主流的地位.这种价值观的确立还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因此绿色人本主义只能成为未来绿色建筑存在的动力。而在现阶段.在工业、后工业文明的人类中心论占主导地位的时期。绿色建筑的发展是不能仅仅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的.经济杠杆此时此刻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绿色建筑赖以生存的经济理由就是对运营费用的节省。一次性投资的回报将是长期的。积累的结果必将远远大于对初次投资成本的节约。这是一个比较有吸引力的理由。这显然是一种乐观、积极的思想。事实上也正是目前支持绿色建筑研究与实践的主要经济动力。然而。无论是“长期回报”还是“绿色成本’当前来看都是虚无缥缈的。对大多数投资者而言,任何形式和远期平衡表或是成本核算评价与初期投资与直接利润相比.恐怕都是不足以使人为之心动的.更不用说考虑到远期的各种变故或是灾难。考虑到长期回报是否还能落入投资者的腰包。这也正是为何“绿色建筑”在实践的道路上如此举步艰难的原因之一。

为此。国家对于建材选择每平方米所耗标准等方面做一些必要的规定乃至立法.对可持续技术的研究.对新的洁净高效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的研究方面增加投入的力度。都将成为推进绿色建筑运动发展的主要动力。

4绿色建筑在设计中的体现

绿色建筑的理解与衡量标准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但其基本原则不会改变。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1)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节省能源、尽量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

(2)对使用者生活工作环境给予更多的考虑。

(3)对于沟通人类与自然环境创造条件。

(4)面向未来发展要有足够的发展弹性空间。

4.1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与尊重

对自然环境的关注是绿色建筑存在的根本是一种环境共生意识的体现,要求建筑师调整自己的心态.不但要有满腔创作激情,而且要有一颗平常的心,正确地认识到建筑作品仅仅是环境中的一份子,以一种谦逊的姿态去处理与环境的关系.给予自然环境以更多的关注.这种关注主要体现在:

(1)对建筑场地的充分考虑,其内容有:建筑物的朝向、方位、布局、对地形地势的利用、场地气候条件的影响以及植被的关注。

(2)对节省能源的考虑:建筑能耗是建筑物对自然界造成的主要间接危害之一。如何尽可能多地降低能耗提高效率成为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课题。

(3)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设计中应尽量考虑利用可再生的能源,如太阳能利用、天然冷源(地源热泵)的利用、自然的采光、通风、温湿度的控制等。

(4)尽可能利用当地技术、材料以降低建造成本。

(5)尽可能使用无污染、可再生的环保材料。

4.2对使用者给予更多的关照

作为人类每曰起居、生活、办公的微观环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建筑环境的品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与工作的质量。绿色建筑在注重环保的同时还应给使用者以足够的关注,具体来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尽可能利用自然的方法创造宜人的温度湿度环境.在尽量减少能耗的同时保证甚至提高其舒适性。

(2)创造良好的声环境氛围。给使用者提供一个安静、和谐、宜人的居住工作环境。

(3)良好的照明系统、合理的房间进深、宜人的光环境。

(4)合理的空间布局、宜人的空间环境。 转贴于

(5)对不同使用者的全方位考虑。包括对残疾人、老年人的关心。

(6)提高安全性,增强防灾能力。

(7)完善的通讯系统。让使用者可以方便快捷地与外界沟通。

4.3增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沟通

建筑物作为联系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桥梁应该尽可能多地将自然的元素引入使用者身边,这也是绿色原则的一个重要体现。在这里建筑提供给人们的是一种崭新的生活,空气来自树林与花园而非风扇与风机盘管:光线来自天空的太阳而非从各种发光顶棚与荧光灯管中洒落;人们耳边萦绕不绝的是鸟儿的啼鸣与泉水的流淌.而不是镇流器与各种马达的轰鸣。人们应该在这样的建筑中生活与工作,更加舒适,更加健康.更加充满活力,对于自然元素的引入增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沟通是绿色建筑追求的另一个主要目标。它的原则主要应该体现在以下几点:

(1)尽可能增加自然采光系数,建立建筑物内外高品质的自然采光系统。

(2)创造良好的通风对流环境’建立自然空气循环系统。

(3)建立水循环系统,尽可能将水引入~些容易让人疲劳的环境中。

(4)建立立体的多层次绿化系统’净化小环境,改善小气候。

(5)创造开敞的空间环境。使用者能更加方便地接近自然环境。

4.4具有足够的弹性空间来满足未来科技的应用与发展

可持续的概念是一种动态的思想.体现在绿色建筑中就是建筑应具有足够的弹性,以适应未来的发展。这就体现在对建筑的结构、设备等灵活性的要求上。

(1)楼体的可生长性。包括基础的预留量,楼地板对承重的预考虑以及周边环境的生长预留地等。

(2)预留的管道空间.包括给水、排水、强电、弱电、采暖、通风的发展空间。

(3)依据上述绿色建筑在设计中所体现的四条基本原则,同时考虑建筑科学技术发展现状,绿色建筑的切入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方案设计的构思:

①处理好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充分考虑建筑的朝向以及地形地貌的特点.给自然环境予。

②为建筑内工作的人员提供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在建筑项层设计屋顶花园。其他工作层的共享空间集中设置阳光室并引入植被.建立高品质的绿色工作环境以及立体多层次的绿化系统。

③为了减少对能源的浪费与消耗,而利用一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顶层设置太阳能吸收板。实现太阳能庭院灯及太阳能路灯照明系统墙面在符合规范及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扩大窗面积,建立良好的建筑内外采光系统。

④最大限度控制水资源的消耗,在建筑内部设置中水设施,对各类废水进行处理,处理之后的中水用于冲厕和绿化灌溉;在建筑外部铺设透水性强的广场砖。同时对雨水进行有组织收集。

⑤利用自然冷源(地球)设置地源热泵,在大片的绿地中打百米管井.建立冷源场地.为建筑夏季提供冷源。

⑥建筑内部设置冰蓄冷系统,用电削峰填谷减少电网负荷和装机容量。

⑦采用高性能的保温材料,以及低辐射的玻璃进行外墙维护。

绿色建筑概论论文篇8

关键词:绿色建筑;基本现状;解决策略

一、关于绿色建筑的基本概述

虽然社会一直对于绿色建筑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度,但是对于绿色建筑的相关基本概念却欠缺了解,以为绿色设施就是绿色建筑。事实上,绿色建筑就是在建筑的各个阶段,尽可能采用节能环保的材料,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和能源的浪费,力求为人们提供舒适、健康的氛围和环境。这种绿色与人们常规意义上理解的草坪、树木有所区别,是总括抽象的一个概念,意指建筑与生态和谐无扰。

绿色建筑最大的特色在于通过研究所在区域的气候环境和地质特点进行建筑施工,并尽量就地取材,十分灵活和高效,因地制宜,有效的结合建筑学、生态学等理论知识和科学方法,全程关注节能和环保,促进生态平衡和自然和谐。绿色建筑其实是通过将建筑建设成一个小型生态系统,使建筑本身就能与环境和气候相互作用、相互调解,符合当代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活方式。

二、国内外绿色建筑的现状

时常进行横向对比,结合国外绿色建筑的现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自身不足,并进行针对性的弥补和改进,以促进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 国外绿色建筑的基本现状。

美国学者麦克翰早在1969年的Design With Nature一书中的论著标志着绿色建筑这一理念的问世。而随着能源危机之后,更是出现了一系列绿色建筑的丰富理论和成熟技术,其中派克教授的“自给建筑”理论十分具有代表性。派克教授通过设计可以利用自然资源和废弃物提供能源的住宅,结合太阳能和风力发电设置以及沼气装备让整件房间自给自足,舒适自然。而欧洲对于绿色建筑也十分神往,“顶棚辐射制冷采暖系统”、“双层架空地面”、“置换式新风系统与分散式外墙新风装置”等等营运而生。丹麦则尤其注重主动被动式节能一体化,海上风车园以及“日与风”住宅区也都成为了绿色建筑的著名景点。

・ 国内绿色建筑的基本现状。

相对于国外飞速发展的绿色建筑,我国绿色建筑作为一个较新的概念发展相对较慢。和经济发展的速度相关,沿海地区、大城市等地的绿色建筑项目居多,根据现有的数据,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较少。目前,国家已经制定了相关技术标准,七年前也已经正式启动了国家绿色建筑评价工作。“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已由十个建筑项目取得,而其中杭州的绿色建筑开发水平最高。绿色建筑设计方面,国内讲究从建筑朝向、地势、布局等多方面进行全面分析,除了建筑密度、设计、单元组合等进行设计,并更多采用当地已有能源进行温度和通风的调解。而且设计方面十分注重文化风貌的保持,使绿色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在绿色建筑施工方面,避免扬尘、降低噪音、有效处理建筑垃圾也都得到了实现,施工中也多采用绿色建筑材料。

三、目前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建设也逐步加快,绿色建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也是大势所趋。结合现有情况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无疑有助于绿色建筑的大力发展。

・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绿色建筑的发展理念普及度不够。尽管绿色建筑得到了较多人的关注,然而在多数人眼里绿色建筑就是种花养草,不懂得绿色建筑的真正意义。而且,绿色设备如何使用对于较多人而言不够熟悉,对于住宅系统如何按照设计理念使用也不甚了解。其次,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未能得到有效施行。关于绿色建筑,国家相继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相应规范,提出了严格而具体的技术标准。然而现实中建筑工程的设计与工程实际存在较大程度的差异,难以达到规定的技术标准。这个问题的产生不仅因为设计不够贴合实际,更与实施过程中未能采取相关技术紧密相关。再次,绿色建筑政府支持度不够。作为一个新兴建筑理念,绿色建筑不仅需要大量的建筑项目,更需要来自政府各方面的支持。除了税收、信贷方面的政策,还需要在立法、投资等多方面的支持和调整,来强化绿色建筑在国内的发展,一旦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将不利于新兴技术的引进和大量使用,也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绿色建筑现有问题的解决措施

对于绿色建筑的基本现状,笔者认为应根据建筑设计学以及生态学等相关理论知识,结合实际开展以下工作,力求解决当前绿色建筑的主要问题。

首先,大力倡导绿色建筑的发展理念。结合现有绿色建筑的一些项目,可以开展一些项目体验活动,还应当大力倡导清洁能源的使用和旧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绿色建筑。其次,完善我国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除了设计应当保证实行了绿色建筑理念的施行,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确保项目能够按照设计规划完成。唯有施工过程中把握每一个环节,才能保证项目完工后能够真正达到绿色建筑项目的标准,尤其是建筑材料就地取材、环境负荷小,并保证灵活的设计得以实现。还应当加强绿色建筑项目的绩效考评制度,以保证专人专责,确保项目的圆满实施。另外,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提高绿色建筑积极性。笔者建议政府能够提供立法、税收、信贷全方位的支持,同时,绿色建筑相应的设计应当得到更多推广,确立更多行之有效的设计师考察标准和制度规范,让绿色建筑进入良性发展循环。

四、总结

尽管我国目前与国外绿色建筑在发展速度上存在差异,但国内的绿色建筑仍发展的如火如荼,除了遵循绿色建筑标准,还需要加强绿色建筑理念的倡导和政策支持,以不断完善绿色建筑和推动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正远. 关于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的思考[J].房地产导刊,2014,22.

[2] 张爱华. 浅谈我国建筑技术现状与发展策略[J].科技视界,2012,04.

[3] 汤丹. 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0,09.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