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普通话与播音论文8篇

时间:2023-05-12 11:26:51

普通话与播音论文

普通话与播音论文篇1

对于专业大课,往往是由主讲教师进行,主要是以集中授课,精讲其知识理论、基本的原理和技能、技巧。而实践小课,按学校实际情况,把学生组合成为很多小组,每组配备一名专业的教师。教师给学生指导、帮助,使得学生能够消化、巩固其中的知识,最后达到掌握。而大课理论的教学和其他专业的教学类似,其教学方法是很规范的;对于实践小课的教学是在传统播音教学的方法基础上进行的,逐渐改善自己的方式,有了新的特征和要求。在早期的播音教学,存在师资和客观物质条件的不足,往往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对于教师,首先是领着学生去了解节目、分析稿件,使得学生能够很好地认识播音,从目的和对象方面去理解。然后是教师领读,而学生是跟读,在读的过程中去感觉;或者学生自己去读,教师在听的过程中,发现其优、缺点,随时给与帮助来提高。在那时,在没有教学环节的情况下,往往是在工作中,随着节目的录制来进行训练,这种教学形式是简单、粗疏的,但跟着播音教学的实质,因而,教学效果是好的,培养了一大批的骨干人才。随着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的发展,教师队伍的壮大,传统的播音教学方法存在不利的因素,制约了播音教学的健康发展。这就要求在现代的教学中逐渐提高播音教学的效率。

二、提高普通话语音标准是播音主持的关键

在现代的播音主持教学中,提高普通话语音是关键。在这个过程中,我往往告诉学生,目前是一个具有科教、论坛、现代信息的社会,时代对我们的要求是说好普通话。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把播音员看做自己学习普通话的榜样,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来说,通过在学校里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楚,使自己的语音准确、规范、优美,在教学中注意以下问题。

(一)进行针对性教学

首先从声、韵、调语音的基本功来练习好语音,这是普通话口语表达的一个关键。对于普通话语音,主要是从声母、韵母、调值等来考虑。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只要一方面有问题,就会影响语音,造成发音的错误、不完整等,所以,提高普通话水平是必须的,应该从声、韵、调开始练习,这是基础发音的训练。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开学前,大部分学生是有良好的语音的基础,但也存在方言,随着地区的不同,每个人的语音存在不足,即存在“尖音”“齿间音”“前后鼻音”分不清楚等现象,甚至有的学生在语音的调值上具有差别,所以,我们进行针对性地教学是必要的。这是打好普通话的语音的一个基本。

(二)理论结合实践

为了掌握正确的发音,对于播音员与主持人的语音,除了要求规范,还要具有优美的感觉,这里也指唇、齿、舌等的运用,需要灵活、有力;而发音部位、发音的方法,需要准确、到位,即在发音方面,咬字上不要含混字、不脱漏字、不吃字等情况。为了做到这一点,必须抓好普通话的基础,尤其是发音理论的教学,在严格要求学生学习理论的前提下,准确读好普通话是关键,从声母、韵母、声调等方面把握好普通话的发音、变化的规律。换句话说,从声母发音的部位、方法上考虑,以及韵母舌位、唇形、动程;或者声调的调型、调值;音变的形式、规则等方面来综合考虑,这是最基础的,需要一招、一式、扎扎、实实的做起,在每个音素的发音上,都要达到准确、到家。只有从根本上消除自己在语音方面的不足,才能学成最纯、最正、标准的普通话。

(三)找出方言的差异

为了突破语音的重难点,找出不同地区、不同的方言、不同的特点是必要的,对于普通话的差异和关系,这些地方是不同的。如在山东、辽宁地区,方言与普通话的不同是声调上的差异;而四川、重庆等地,普通话的难点是在前后鼻音、轻重上的不同。因此,我们要了解学生的出生地,了解和分析其语音的条件、背景,在结合各地方言的基础上,来区别出与普通话的不同,再针对其不同进行重点、难点语音的练习,这很容易收到好的效果。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那些方言不同与普通话的地方,如:“舌尖前阻的z、c、s发成了舌尖后阻的zh、ch、sh,舌面声母的j、q、x发成了舌尖前音,前鼻音韵母的in、en发成了后鼻音ing、eng”等。这些是区别很显眼的,在记忆和纠正上,是不困难的。对于那些和普通话发音大体相近或相似的语音是最难区别的。如在某些方言中,与普通话比较,阴平调的调型是相同的,但调值不同;而后鼻韵母、儿化时,元音不是鼻化的;在四川方言中,存在轻重格式的不同。所以,对于这些细微的差别,一旦长久不注意,就会让人听不懂发音。

(四)需要分阶段性教学

普通话与播音论文篇2

[关键词] “普通话,神州音,校园行” “语音理论” “观摩学习” “校园文化――广播站” “分级学习”

[Summary] it’s necessary to popularize Chinese for communicate; and also suit to social development, more needful for material things in campus. That’s a routine work to Speak Chinese and writes normative words in campus everyday. Learn more、listen more and view more, and try to advance the culture of campus. Learn Chinese in campus should be make classification.” A workman must first sharpen his tools if he is to do his work well.” Do everything for keep the quality of Chinese, for the beautiful language in campus, and also for the vocal language of china, let’s planning hard and fast、asking hard and fast、learning hard、conditioning hard, scientific practice voice、no day without a line、follow in proper sequence、through persistence, practice your basic skill of language from your heart.

[Key words] "Chinese: the voice of china , the travel in campus" “the theory of speech” “the view of learn” “campus culture ― radio station” “classification learn”

歌德说:“艺术之所以艺术,正因为它不是自然美。”普通话是语言艺术,是经过专业训练后返璞归真的有声语言,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汉语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因此作为一名老师和学生,普通话语音应该是准确规范的。对于那些普通话基础不太好的老师和同学来说,校园的推普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

讲普通话作为公民义务已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普通话语言特点:(一)语音音系简单,音节结构形式少;(二)原因占优势、清楚、响亮;(三)音调系统简单,同时富于变化;(四)音节区分鲜明,节奏感强;(五)语流音变丰富、自然、准确。

一所学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特别是广东这边的学校,来自港、澳、台的学生也特别多。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以后的就业也不仅限于本省、本地区。所以,为了便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为了就业顺利,为了与社会更好的交际,学校必须大力推广普通话。推广普通话是语言交流的需要。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由于社会历史状况和自然地理环境许多因素的影响,在不同地域汉语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形成了七大方言区。有些方言之间差异很大,阻碍了交流。所以必须学习普通话。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普通话?

推广普通话是语言交流的需要;也是适应社会的需要,更是校园具体情况的需要。据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所述“我国56个民族,就有80多种彼此不能通话的语言和地方语言。”如果我们不能尽快而且很好的从小开始推广普通话,对整个社会发展将会是一种无形的障碍。光靠成人普通话考级来达到推广目的,就目前来说,还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如何通过寓教于乐,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鲜活的艺术表现形式,正确引导孩子们从小开始学习规范的语言表达艺术,并且能够表达出心灵深处真挚的情感,是我们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是学校每一天的常规工作。如何在学校推行这一常规工作,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学好普通话的语音理论

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语音上,学好普通话的声母、

韵母和声调,轻声、儿化和音变等语音理论,用以指导发声实践,以克服习惯上的发音障碍。学校在推行普通话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引导学生的发音,只有反复练习,规范发声技巧,这样才能打好坚实的基础。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词和句都要通过语音来表达,语言的交际功能是由语音来体现的。语音念不准,一字一词之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语音是基础,因此,必须从语音练起。

(二)坚持练习说好普通话

在我校已开设了《播音与主持班》,针对同学们的普通话进行强化训练,力图通过儿歌、绕口令、诗词、诗歌朗诵、寓言故事、节目主持、即兴说话、小品、相声、儿童剧、话剧、京剧对白片段表演等艺术表现形式,激发学生学兴趣,努力提高学生掌握语言表演艺术技巧和能力。 说好普通话是一种技能,技能就是靠反复练习而获得。所以在学习普通话过程中练习是至关重要的,一定要坚持刻苦学习。

(三)多学多听多观摩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普通话学习产生兴趣,才能达

到“一语天开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的语言艺术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听广播,多看电视,特别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多与普通话好的老师和同学交谈。多动脑筋分析,自己的差距在哪儿,原因是什么。近几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之声­――千里共良宵,这档节目,不仅给听众带来享受,而且对我们的普通话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尤其语在语音语调、情感表现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姚科和青音两位主持人的声音,时刻影响着广大听众,也影响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四)用我们的声音传递校园的变化

“广播是我家,我爱广播我的家,广传声声妙语,服务广大师生员工”。这是我们的广播口号。广播站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线,也是推广普通话一个有效平台。为了积极配合学校各项宣传工作和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建立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推广普通话活动中,特制定校园广播计划,具体安排如下:

一、主要栏目介绍

(一)新闻栏目

――每日早间新闻,新闻专题。及时报道国内外重要事件。让同学们通过广播在第一时间了解国内外动态,一些重大节日的特别报道。

(二)校园采风

――以“采撷校园新风、报道校园新闻”为宗旨。捕捉学校里发生的新鲜事、重大事件、同学们关心的事情、好人好事、以及各个系的活动通知、竞赛情况等。

(三)童年时代

――讲述同学们在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和开心等事情。采用征文、投稿、邀请嘉宾等形式。或者以各个系别、班级、公寓为单位。讲述发生在您身边的感人故事。

(四)体育前线

――介绍最新国内外及各个院校体育消息,报道学校所举行的体育活动。

(五)脑筋急转弯 ――帮你准确把握明星的动态,幽你一默,轻轻松松听一听,开开心心笑一笑,帮你消除所有烦恼与忧伤。

(六)健康长廊

――生活中的医学顾问,在这里您可以学到很多生活小常识。健康、安全伴我行。

(七)艺术沙龙

――利用节目空挡时间和午休时间播放当今最流行的歌曲和轻音乐,使同学们的心情得到彻底的放松,让校园心灵之声广播站真正成为同学们心中的乐园。

以上所有的栏目的宗旨就是推广普通话,每一天都有不一样的节目,但却有一个共同的声音,那就是――“普通话:神州音,校园行”,我在辅导学生过程中,针对学生“音色不同、参差不齐、不良发音习惯、错误表达方法”等问题,采取“示范引路、个别辅导、共性集中、个性单独、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方法。作为一名普通话教师、播音员和主持人,要想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地传达播音主持稿件内容实质,使之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普通话是关键。这就必须要有深厚的语言功力:运用语言学的理论加强语言的清晰度;运用发声学的理论使气息声音自如优美;运用朗诵学和表演艺术的理论,熟悉自己语言表达技巧,使语言富有情感性和丰富性。普通话是神州音,大众语言,要想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力,就必须苦心磨练基本功。

播音发声的特点分新闻性和艺术性,以实声生为主,虚声结合,声音清晰、圆润、声音变化幅度不大,单层次丰富。表情达意,接近口语用声,状态自如,声音流畅。练习片段:(实声)皮鞋匠静静地听着。(虚声)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时间洒遍了银光。(中间音)月亮越升越,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急促的虚声)忽然,海面上刮起了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实声)皮鞋匠看看他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虚声)她仿佛也看到了,(加重)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普通话在校园学习中,应分级学习。

第一级:21个声母的认读,24个韵母的认读,普通话声调,综合练习(绕口令),童话剧表演游戏等。

第二级:21个声母词组的认读,24个韵母词组的认读,古诗词朗诵练习,童话剧表演游戏等。

第三级:不送气音与送气音的对比,声母f与h的对比,声母n与l的对比,声母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对比,声母舌面音与翘舌音:r与l、t与i的对比、复韵母ai与ei、uai与uei、ao与ou、iao与iou的对比,韵母前鼻音与后鼻音的对比,普通话声调以及综合练习。

第四级:送气音与不送气音词组的对比,声母f与h词组的对比,声母n与l词组的对比,声母平舌音翘r与l、r与i舌音词组的对比, 复韵母ai与ei 、uai与uei 、ao与ou、iao与iou词组的对比韵母前鼻音与后鼻音词组的对比,综合练习。

第五级:普通话的轻音,普通话的儿化,普通话“一”和“不”的变调,普通话语气词“啊”,词的轻重音格式,普通话双声、叠韵,古诗词朗读练习,诗词、歌词难点音朗读练习训练,呼吸控制的训练,快板书练习,即兴话题练习,无实物小品表演练习。

在学习中,影响声音形式的个性主要有:表达者本人的个性特点;表达内容及题材的不一样;用声的物理环境不一样;创作表达的人文环境不一样。与此同时,还会出现吐字不够不清晰、不够轻巧、不够集中、缺少变化。

“普通话:神州音,校园行”。“写的语言”有学问,“说的语言”也有学问,“练的语言”更有学问。今天的世界,是语言日益丰富,不断互相汲取的世界;今天的中国,更要求日益规范、赋予中国特色的语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普通话质量,也为了校园语言美,更为了富于中国特色的有声语言,让我们严格计划、严格要求,努力学习、刻苦训练,科学练声、曲不离口,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苦心磨练自己的语言基本功。

普通话,是一门向真、向善、向美、向青春的语言艺术,我们相信,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中国的普通话定会在未来的战场上,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必胜!

参考文献:

[1]赵洁婷,出版地:长春市人民大街124号,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年11月,书名《普通话基础训练与测试指导》.

[2]林朝,郝佳,出版地:上海市绍兴路74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年5月,书名《主持与表演考级教程》.

普通话与播音论文篇3

主要核心课程有现代汉语、新闻学、传播学概论、播音学概论、艺术学概论、戏剧艺术概论电视艺术概论、普通话语音学、播音发声学、播音创作基础、广播节目播音主持、电视节目播音主持、文艺作品演播及配音、即兴口语表达、录音技术与艺术、影像拍摄艺术、电视编辑艺术、非线性编辑技术、新闻采访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认识实习、专业实习、主持人大赛、参赛作品创作、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主要专业实验有普通话语音及普通话水平测试实验、播音发声实验、语言表达实验、播音创作基础训练、广播节目播音主持实验、电视节目播音主持实验、出镜现场报道实验、文艺作品演播及影视剧配音实验、广播和电视节目制作实验。

(来源:文章屋网 )

普通话与播音论文篇4

(一)进行针对性教学

首先从声、韵、调语音的基本功来练习好语音,这是普通话口语表达的一个关键。对于普通话语音,主要是从声母、韵母、调值等来考虑。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只要一方面有问题,就会影响语音,造成发音的错误、不完整等,所以,提高普通话水平是必须的,应该从声、韵、调开始练习,这是基础发音的训练。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开学前,大部分学生是有良好的语音的基础,但也存在方言,随着地区的不同,每个人的语音存在不足,即存在“尖音”“齿间音”“前后鼻音”分不清楚等现象,甚至有的学生在语音的调值上具有差别,所以,我们进行针对性地教学是必要的。这是打好普通话的语音的一个基本。

(二)理论结合实践

为了掌握正确的发音,对于播音主持与播音员的语音,除了要求规范,还要具有优美的感觉,这里也指唇、齿、舌等的运用,需要灵活、有力;而发音部位、发音的方法,需要准确、到位,即在发音方面,咬字上不要含混字、不脱漏字、不吃字等情况。为了做到这一点,必须抓好普通话的基础,尤其是发音理论的教学,在严格要求学生学习理论的前提下,准确读好普通话是关键,从声母、韵母、声调等方面把握好普通话的发音、变化的规律。换句话说,从声母发音的部位、方法上考虑,以及韵母舌位、唇形、动程;或者声调的调型、调值;音变的形式、规则等方面来综合考虑,这是最基础的,需要一招、一式、扎扎、实实的做起,在每个音素的发音上,都要达到准确、到家。只有从根本上消除自己在语音方面的不足,才能学成最纯、最正、标准的普通话。

(三)找出方言的差异

为了突破语音的重难点,找出不同地区、不同的方言、不同的特点是必要的,对于普通话的差异和关系,这些地方是不同的。如在山东、辽宁地区,方言与普通话的不同是声调上的差异;而四川、重庆等地,普通话的难点是在前后鼻音、轻重上的不同。因此,我们要了解学生的出生地,了解和分析其语音的条件、背景,在结合各地方言的基础上,来区别出与普通话的不同,再针对其不同进行重点、难点语音的练习,这很容易收到好的效果。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那些方言不同与普通话的地方,如:“舌尖前阻的z、c、s发成了舌尖后阻的zh、ch、sh,舌面声母的j、q、x发成了舌尖前音,前鼻音韵母的in、en发成了后鼻音ing、eng”等。这些是区别很显眼的,在记忆和纠正上,是不困难的。对于那些和普通话发音大体相近或相似的语音是最难区别的。如在某些方言中,与普通话比较,阴平调的调型是相同的,但调值不同;而后鼻韵母、儿化时,元音不是鼻化的;在四川方言中,存在轻重格式的不同。所以,对于这些细微的差别,一旦长久不注意,就会让人听不懂发音。

(四)需要分阶段性教学

我们从“字音”开始到“说话”,是一个应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普通话的运用水平需要提高,按照从低到高来划分为,往往是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能够单独的去读字音、词语,而且语音要正确;第二阶段、能够读论文,语音要正确;第三阶段、能够以最随意的状态来表达,语音也要正确。在教学中,往往最容易不重视的是在第二三阶段的训练。学生往往在大量的训练后,存在满足的心理,认为自己在语音方面不存在问题了。这样的话,在论文朗读或说话时,只注意了语言的表达,就会暴露出大量的语音问题。

二、结语

普通话与播音论文篇5

关键词 新闻;播音;规整性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3-0013-02

0引言

长期以来, 广播电视新闻广播电视新闻播音必须讲求规整性, 已经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共识[1]。然而,伴随着广播电视新闻的不断发展和受众需求的日益多元化,对于广播电视新闻播音的规整性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部分人认为 “对于广播新闻来说,如果要使受众喜欢并产生浓厚的兴趣, 播音就要像平时我们说话聊天一样, 即使说错了也无伤大雅, 就连普通话的标准也可以放低, 让受众能听懂就可以, 在满足受众需求的情况下,如果还要讲求播音的‘规整性’, 就会使播音变得呆板乏味, 从而影响传播的效果。”也有一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播音作为一门语言艺术, 有着自身存在和发展的规律性以及用于区别于其他语言艺术的规整性。 广播电视新闻播音讲求自身的规整性,是出于对受众的一种普遍性考虑而选择的传播方式,更是对受众的尊重,广播电视新闻播音讲求规整性不但不会使播音变得呆板乏味、冗长无聊, 相反却会大幅度地提高播音的艺术质量,扩大播音的传播效果。”

对于广播电视新闻播音规整性问题存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不同的受众群体出于不同的思考,对规整性问题表明自己的观点。下面,我们从广播电视新闻播音及其特点,广播电视新闻现状及原因分析,广播电视新闻播音规整性的意义和如何规范当下广播电视新闻播音等方面,浅析广播电视新闻的规整性,及其发展倾向。

1 广播电视新闻播音及其规整性特点

广播电视新闻播音就是运用有声语言,通过现代化的传播方式将信息进行播送和传递。在现代信息化社会中,广播电视新闻播音对于传递时事资讯、普及大众知识、传播相关信息、进行舆论监督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提到的作用。根据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的不同,广播电视新闻播音分为广播新闻播音和电视新闻播音两种,因为传播媒介的不同,广播新闻播音和电视新闻播音的表达方式、表达效果和对播音的要求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广播电视新闻播音与其他传播媒介相比具有自身的鲜明特点。从与信息发出者的关系来看,广播电视新闻播音具有非模仿性语言再现的特点;从与语境的关系来看,广播电视新闻播音具有非现场单向传播的特点;从信息形式来看,广播电视新闻播音具有规整性的特点。而在广播电视新闻播音中,规整性显得更为重要。

所谓广播电视新闻播音的规整性,主要是指语音(声、韵、调)、词汇、语法、语流都要符合普通话的相关要求,遵从普通话的规范[2]。广播电视的一项重要职责就在于推广普通话。当前,推广全民普通话已经作为普及中国语言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重点推进,是大势所趋,广播电视新闻播音作为有效的传播途径理应更好地“作表率”,深入推进这项工作的进行。但是“规整性”的意义除了符合普通话的基本标准外,更应该包含富有魅力的语言艺术、准确生动流利的语感、有钳力的逻辑性和更为清晰的语言思维。、很多情况下,我们谈及广播电视新闻播音的规整性,往往联想到的是呆板、骨感、守旧,在心理层面上把语言的艺术性和语言的规整性是格格不入的两个对立整体,追求播音的规整性就会使得播音变得过于官方、有束缚,极不自热,丧失生活化和幽默性,这种观点显然不够具体全面,有失偏颇。

2 广播电视新闻播音现状及原因分析

时下,有些广播电视新闻播音随意性增强,追求新颖的形式创意,更加突出个性化,在相当一部分受众中反响较为良好,对广播电视新闻播音传统的规整性提出了挑战。

原因分析:

1)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广播电视新闻媒体为了追求更加广阔的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自身的收视率,不得不冲破广播电视新闻的规整性要求。通过社会公众调研工作了解到受众的心声和普遍性的要求,通过创新和突破,顺应公众需求。所以,广播电视新闻媒体采用更加亲切的方式贴近受众,而这种亲切的方式大都是突破新闻广播规整性,在语言上一反往常规整性、严肃性、格式化的常态,采取更富娱乐化,更加轻松的播音方式,让受众听得懂、感兴趣;

2)广播电视新闻界思想的更新,使得播音规整性受到考验。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极大丰富,思想更加开阔,更具有批判主义和创新精神,大多数人把波音的规整性视为播音发展的桎梏,认为一味的追求规整性只能使得播音变得更为程式化,丧失发展活力,最终将会埋葬广播电视新闻播音,在这种思想下,广播电视新闻从业者开始更新播音观念,调整规整性内容。

除此之外,报纸媒介的更加生活化和电视电影的娱乐化、轻松化趋向也使得广播电视新闻播音的规整性受到挑战。

3 广播电视新闻播音规整性的意义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了解到,对广播电视新闻播音规整性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在规整性意义的思考上也走向了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两个方向。

对广播电视新闻播音规整性持有赞同意见的人认为,广播电视新闻播音规整性应当成为播音的一项黄金法则,这种特点有利于播音理论的综合性研究,体现了播音的科学化要求,推动了新闻资讯的全面和无障碍普及传播,使得播音更有艺术性。

而另一方面,播音规整性不仅不会体现播音的艺术性,相反会使播音远离大众视线,渐渐失去其生命力,不利于播音的创新和发展,不能真正体现广大受众的要求,将其束之高阁,最终失去活力。

从两种看法来看,对于广播电视新闻播音的规整性来说,既有利也有弊,应该如何调整规整性与创新性的关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4结论

广播电视新闻播音规整性问题,不同社会群体存在不同的认识,当务之急是有关部门尽快解决此问题,以使新闻播音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普通话与播音论文篇6

关键词: 地域性 语言传播 美感 人文精神

播音主持是以语言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一门艺术。广播播音主持由于其自身媒介特点,只闻其声,不见图像,听众基本是通过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表达、声音传输接收信息。播音员、主持人在节目播报和主持中言语内容及语言运用、表现效果的好坏,作用于听众心理,直接关系着听众对该节目的评价,影响着播音员、主持人在公众心目中形象、地位的高低,也影响了该电台节目质量的优劣。

地方台受其所在地域的信息环境、文化规范、受众群体特点等社会因素影响,其语言创作和传播及受众特点,都不可避免带有地域性、地方化特点。所以,进行地方台广播播音主持的语言研究,确立其美学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并使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地方台的播音主持实践,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1.研究现状

目前,对广播播音主持语言论述较多较全面的首推张颂教授的《中国播音学》。《中国播音学》体系宏大,共五编:导论、发音与发声、创作与表达、广播播音主持、电视播音主持,涵盖了播音学理论结构体系的各组成部分。“发音与发声”介绍普通话语音在播音中的作用与应用,说明气息、声音、吐字、共鸣诸方面的生理心理依据及调节使用的法则。这是任何语言工作者为使声音富有美感而必须学习和训练的重要内容,对只闻其声的广播播音员、主持人来说,发音与发声训练尤为重要。

“广播播音主持”一编中,关于播音主持语言,张颂教授专门论述了“通讯播音的语境、语言特点”,以及“文艺播音的语言魅力”、“有声语言创作原则”、“主持语言能力的形成”几个问题,从专业技术角度,结合实例,以效果论述,强调播音员主持人从广义和狭义上都应充分备稿及恰当运用技巧。

张颂教授被誉为中国播音学界的泰斗,他的研究系统且适于应用,处于历史的总结性、现实的基础性地位,而又饱含时代创新元素,对后续研究者有经典性的指导意义。

类似的研究方法和结构的还有付程总主编的《实用播音教程》、吴郁的《主持人的语言艺术》、魏南江的《节目主持艺术学》等。

除了类似专著中对广播播音主持语言的散论研究,另有为数不多的单篇论文。

从语言修养角度论述的如:发表于《声屏世界》(2006.03)的《广播电视主持人当有“五不语”》,作者李习文,由先哲孔子提出的“子不语怪力乱神。”结合日常见闻,要求掌握着社会话语权的传媒人也要强化“子不语”意识,切忌轻言、失言、乱言。再如职业技术角度的:大同人民广播电台的周少芬同志的论文《浅谈广播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特色》(《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4)、《论播音主持的意境美》(唐文艳,邵阳市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电影文学》,2007.24)等。

综观国内的研究现状,因为绝大多数研究者本身就是从事播音主持的工作者,所以他们常从节目类型、形态角度讲解播音主持规律及技巧,侧重专业技术性,实践操作性极强。但按播音的构成要素――创作主体及受众,即从新闻学、传播学、美学、文化学、社会学、心理学角度进行专门论述的则较少,即使有所提及,表述也往往较模糊。

而中国传媒大学李凤辉、孟伟两位博士的论文则多少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李凤辉,中国播音学的第一位博士,他的博士论文《语言传播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从传播学和文化学角度强调语言传播中应体现时代精神,充满人文关怀;孟伟有国外访学经历,由其博士论文整理而成的《声音传播∶多媒介传播时代的广播听觉文本》介绍并充分借鉴了国外声音传播的最新成果,将符号学、传播学、文化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声音传播的研究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

无论是从专业技术角度,还是从人文社科角度,特别是多学科的交叉融通角度,基于普通话口播的语言研究已有一定成效。然而考虑到多数地方台专业人才相对紧缺的限制,地域或方言区的播音主持语言生成规律的研究仍存在不少空白,值得探讨。

2.研究的价值

(1)创新性

对地方台广播播音主持语言的研究应综合运用播音学、新闻传播学、文艺美学、文艺心理学的方法,这是对以往单一播音学研究方法的创新,而研究对象范围将播音主持研究细化至广播播音主持的语言,也是对传统和已有研究的继承并再发展。

(2)理论性

在理论上,多学科交叉融合,采用综合性研究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是新闻传播学与文艺美学、文艺心理学相结合。特别注重文艺心理在广播播音主持语言的传输和接收过程中的作用,及广播播音主持语言的社会文化效应。

(3)应用性

广播作为大众文化时代“极富声音魅力”的大众媒体,其播音主持语言应力求以巧妙自然的专业技术处理体现新闻的真实感、艺术创造的美感,以“善”的理念弘扬人文精神,使自身在“视觉文化”的冲击包围中,博得永葆生机的不败之地,创建和谐社会的和谐媒体。

对地方台广播而言,在达到和具有上述广播语言传播的共性要求同时,更要发掘地方文化特色,同中求异,日日逐新,提高广播播音主持语言效果,使之更富美感及文化内涵,培养听众爱听的播音员主持人,打造听众喜爱的地方品牌广播节目。

3.研究的着重点

从广播播音主持语言的普遍共性和地方台播音的地域特性两方面展开论述。广播播音主持语言的普遍性研究是地方台播音地域性研究的基础、必要阶段,对地方台播音语言研究的基本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对广播播音主持语言的普遍性研究主要依据播音的性质、特征、地位、作用等播音学的内在规律和基本原则,以深入而广阔的新闻学、文艺学、社会学眼光,对广播播音主持语言展开全方位、多纬度的立体式研究,以期把握其真实的现实动态,探求其合理且更好的发展思路。

从声音传播,形象建立的物理、生理属性及传播媒介的特性等角度来看,播音具有自然属性;播音创作要遵循党性原则,受到民族、时代、阶级、社会等因素的限定,因而具有社会属性;播音是新闻传播的最后一环、关键一环,所以具有新闻性;同时,播音作为一门语言艺术,又具有某些艺术的特征,从而具有创造性。

但是,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政治性原则,使播音创作与演员的表演、朗诵、讲演等活动区分开来,在播音的多种性质中,新闻性是主调。对任何类别的广播播音主持语言的一切探究都将遵循新闻性这一最主要性质原则,围绕此展开论述。

而且,由于大众文化目前的主导地位,某些文化领域特别是传媒媒介对大众文化的误读,对人民群众精神文化、娱乐消费的误导,大众文化的商业性、流行性、娱乐性和普及性被无限夸大,其本应有的人文本质、人文理性和人文精神,贴近大众文化生活、满足大众文化需要、尊重大众文化权利、反映大众文化理想、提升大众文化人格的积极内涵却越来越受到消解。

所以,从本体论研究广播播音主持语言的同时,更要从认识论角度,以文化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探讨广播播音主持语言作为大众传媒手段应有的人文精神、文化意义和价值。

(2)基于对广播播音主持语言规律的普遍性研究,在地方台广播播音主持语言研究阶段,可从以下三方面展开研究:

第一,从语言本体论角度,论述普通话和方言这两种不同的语言形态对素材处理上的差异,地方台作为大众传媒具有推广普通话的义务,以及普通话播音的审美示范作用。

第二,以文化学的原理,说明地方台所处地域的地方性文化需求。

第三,得出结论,提出建议,指明地方台如何将地方文化融合于普通话的大众传播,使其人文内涵和审美素质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张颂.中国播音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

[2]孟伟.声音传播:多媒介传播时代的广播听觉文本[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3]吴郁.主持人的语言艺术[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6.

普通话与播音论文篇7

    一、播音主持语言的规范性原则今天的播音主持语言已经与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嗓音使用上不再要求众人一声。经典播音创作对于声音的要求非常苛刻,要求声音“圆润集中、朴实明朗”。凡不符合这些条件的声音都很难纳入到播音创作的范畴。然而随着时代观念的演进,人们对于播音主持语言的规范性有了新的要求,即便以往被认为是沙哑、干瘪的不良音色,在特定的播出环境下也被认为是合适的。人们对于嗓音的评价标准已经降低,更脱离了纯音色的价值评判标准。观众认同的是音色与节目内容、表达效果相一致。但凡是符合播音员主持人形象特质的声音,都是美的。然而,播音员主持人语言的规范性并没有因为对嗓音音色的降低而大打折扣,而是保持着应有的规范性。基于此,播音员主持人的 语言都要遵循汉语普通话对于语音、语汇、语法、语义的要求。有人把规范性和“不自然”“、不生活”划上了等号,那是有失公允的。目前,推广普通话仍旧是广播电视的一项重要职责。“普通话水平测试”更是一项具有国家意识、战略性意义的政府行为,播音员主持人作为普通话的形象代言人更是须臾不得懈怠。讲好普通话不是播音主持语言规范性的全部内容,它还包括思维清晰、语感顺畅、逻辑的钳扣力和艺术的表现力等。

    二、语用观念与时代语境共变语用学是研究语言符号和使用者关系的学科,“语境”问题是语用学研究的重点。语境,顾名思义就是语言的使用环境。语境可分为情境语境和文化语境两类。前者是语言性语境,后者属于非语言性语境。在我国,广播电视媒介正在从宣传工具向新闻信息传播工具转型,这是历史的进步,然而,这也为播音主持语言提出了更多的课题。当代播音主持言语实践强化了其有声语言表达从内容到形式的实用性转型。播音主持语言传播在激烈的市场格局中突破了传统理论的羁绊,朝着更加多姿多彩的方向前行。这其中主要体现在语言表述方式的多元化,专栏主持人语言的个性化、谈话节目主持语言的人际化、综艺节目主持语言的娱乐化、乃至新闻专题节目主持语言的纪实化都是必要的语态革新。可以想见,未来的播音主持语言一定是异彩纷呈的,沿着时展的脉络朝多元化方向探索、追寻。

    三、真诚的情感表达关于播音员主持人的艺术创作属性在《中国播音学》中早有论述。举凡艺术都是反映情感的。古人说“,诗缘情而靡”。在播音员主持人的用声训练中,也常讲“气者声之源,气动则声发,情者,气之根”,这些说的都是以情带声,以声传情的道理。情感和语言是不离不弃的,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实现目标之一。播音员主持人通过自己的语言外化为思想感情,或口语表达,或文字语言的音声化,最终总要表现为具有一定气质倾向的声音形象。声音形象也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后者指涉的是嗓音音色、吐字质量、用气发声的能力、创作表达的功力和技巧。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是为情感表达服务的。在诸多的情感表达中,真诚是最为关键的。真诚的情感表达体现在内心世界的跃动,而不是语言上的矫揉造作和装腔作势。真正优秀的播音主持语言是绝不会以所谓的“文艺腔”打动受众的。

普通话与播音论文篇8

一、方言电视节目现状

我国方言电视节目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经有关部门同意后开播的方言节目,例如2006年12月8日开播的第一个经广电总局批准的方言频道———泉州电视台闽南语频道⑤;另一类则是未经有关部门许可而播出的方言节目,例如方言电视剧《士兵突击》等。有关部门所要限制的是后者,本文将要讨论的也是这类节目。显然,这类节目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与推广普通话、汉语规范化的方针相龃龉。我们认为法规虽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但还是可以从学术角度对这类节目进行探讨的。从节目形态来看,方言电视节目主要包括方言电视新闻、方言电视综艺,方言电视脱口秀、方言电视栏目剧⑥、方言电视译制片、方言电视剧等节目。方言电视新闻节目有杭州电视台西湖频道的《阿六头说新闻》等,方言电视综艺节目有湖南卫视的《越策越开心》等,方言电视脱口秀有重庆卫视的《生活麻辣烫》等,方言电视栏目剧有辽宁卫视的《刘老根大舞台》等,方言电视译制片有美国卡通片《猫和老鼠》,方言电视剧有《孽债》等。因为方言电视新闻和方言电视剧是方言电视节目中的两大亮点,所以我们重点介绍这两类节目。我们先来介绍方言电视新闻节目的现状。最早在地方卫视播出的方言电视新闻节目当属湖南卫视2004年改版后的《晚间新闻》⑦。《晚间新闻》中的记者并不出镜,而是让新闻当事人用各自的方言来讲述新闻,于是湘方言、上海话、东北话……应有尽有。同年,杭州电视台西湖频道推出了一档方言电视新闻节目———《阿六头说新闻》。该节目采用杭州话播出,语言犀利风趣。《阿六头说新闻》仅用5周时间就登上了杭州地区收视率排行榜(位列前四名),后又在两个月内升至榜首,而后收视率一直保持在10%至12%以上的高位⑧。该栏目被认为创造了中国电视新闻收视的奇迹。地方电视台群起而效之,据说当时曾有20多家媒体到《阿六头说新闻》栏目组取经。此后,广州电视新闻频道的《新闻日日娣》(2004)、四川电视台的《经济麻辣烫》(2004)、无锡电视台的《阿福聊斋》(2004)、宁波电视的《来发讲啥西》(2005)、齐鲁电视台的《拉呱》(2005)、昆明电视台的《我挨你说》(2006)、吉林卫视都市频道的《说实在的》(2007)等方言电视新闻节目陆续开播。一时间,用方言播报电视新闻成为引人注目的新亮点。我们再来介绍方言电视剧的现状。在改革开放初期的荧屏上,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扮演领袖的演员为追求形似而模仿各位领袖的方言。而后,又有了吴语版的《孽债》、重庆话版的《傻儿司令》等各种题材的方言电视剧。近年来,随着《士兵突击》、《武林外传》、《我的团长我的团》、《永不磨灭的番号》等电视剧的热播,“方言”成为一些电视剧吸引观众的看点。

在方言电视剧热播的同时,领袖题材电视剧中的伟人却逐渐开始说普通话了,例如《中国1945重庆风云》电视剧中的、、等都说普通话。这或许是迫于卫视禁播方言电视剧的压力,或许是编导认识到了方言电视剧的局限性。同时,还有些编导采用了折中的策略来改良方言电视剧,即将电视剧中的方言语码⑨改为普通话语码,而将具有区别性特征的方音、土语点缀在普通话语码之中。例如电视连续剧《走西口》、《盘龙卧虎高山顶》这两部电视剧以普通话为主要语码,同时保留了山西、陕西话中的个别方音及土语词,比如剧中把“我”都读成了〔η〕。我们听到这些具有区别性特征的方音、土语就知道故事发生在山西、陕西一带。尽管,这种改良仍然不符合有关部门的规定,因为使用了“不标准”的普通话,但是,相对于方言电视剧而言,还是有了很大改观。从语码使用的情况来看,在方言电视节目中,既有使用单一方言语码制作的节目,例如齐鲁电视台用济南话制作的方言电视新闻节目《拉呱》(2005);也有综合使用多种语码制作的节目,例如电视连续剧《武林外传》,该剧中能够大致确定的方言口音就有20多种⑩。据调查,公众感觉在影视剧中最火的方言依次是东北话、四川话、粤语、陕西话、河南话、山东话、天津话、湖北话、上海话和唐山话瑏瑡。

二、关于方言电视节目的论争

十余年来,关于方言电视节目的论争潮起潮落。目前,不仅没有退潮的趋势,反而愈演愈烈,甚至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方言电视节目的论争缘自法规与现状之间的矛盾。2000年10月31日,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专门法规,其中第12条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该法规确立了普通话的法定地位。但是,在该法规实施之后,仍然出现了前文所描述的方言电视新闻、方言电视剧等方言电视节目热播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广电总局在2004年10月18日、2005年9月10日和10月8日三次发出通知,重申在广播电视节目中不得使用方言瑏瑢。2009年7月,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朱虹强调说,电视剧(除地方戏曲片外)要以普通话为主,一般情况下不得使用方言和不标准的普通话;领袖题材、少儿题材的电视剧以及电视专题片等一律要使用普通话瑏瑣。2010年6月,广州市政协就提升广州亚运会软环境等问题进行调研,并在官方网站上进行“关于广州电视台播音情况的调查”。7月5日,广州市政协提交了一份《关于进一步加强亚运会软环境建设》的提案,其中包括《关于广州电视台综合频道应增加普通话节目播出时段的建议》。2011年底,广东省教育厅、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起草了《广东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定》。有关部门的三令五申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方言电视节目成为了人们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我们先来看业界的反映。有编导认为应当自觉遵守国家法规,并表示将正在拍摄中的方言电视剧制作成普通话和方言两个版本;也有导演、演员大呼遗憾,例如方言电视剧《山城棒棒军》的导演束一德明确表示将继续用方言拍摄续集。而由他执导的方言电视剧《傻儿司令》获得了全国新时期电视喜剧奖、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方言电视剧《山城棒棒军》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全国新时期电视喜剧奖。这些奖项表明了业界对这两部方言电视剧的肯定。在2004年8月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评选的“全国百佳栏目”中,方言电视节目《雾都夜话》、《生活麻辣烫》、《越策越开心》和《阿六头说新闻》都榜上有名瑏瑥。

在“撑粤语”活动中,广州电视台《新闻日日睇》栏目主持人陈扬(2010)在微博上呼吁广州市民参与市政协关于广州电视台播音情况的调查,一起来捍卫粤语瑏瑦。广州电视台主播王燕(2010)连发微博:“一种语言代表一种文化,是广州人都要撑粤语。”瑏瑧我们再来看学术界的论争。邵培仁、李雯(2004)瑏瑨认为,媒体应该贯彻执行国家法规,发挥推广普通话的示范作用;在广播电视中使用方言不仅消解了大众媒体的语言示范功能,而且还将非方言区的受众排斥在外;保护方言不宜使用广播电视这种大众媒体。《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9)》“影视剧语言状况”部分的作者张军(2010)指出,热衷于方言秀的影视剧一般都以反映普通人的平凡生活为内容,带有地方性、草根性和轻喜剧色彩,但若演变为“为方言而秀方言”就值得商榷,要“杜绝与《国家语言通用文字法》规定不相符合的现象”瑏瑩。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陈章太(2010)认为,要根据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推广普通话的形势,宏观地把握影视剧中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从20世纪50年代推广普通话至今,普通话使用能力和认同程度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推广普通话需要影视剧继续发挥好榜样作用瑐瑠。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游汝杰(2010)则更赞同“推广普通话,善待方言”的提法,提倡将普通话用于正式场合或公共场合,方言用于私人场合瑐瑡。而蔡尚伟、王淑萍(2006)则认为方言和普通话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广播电视固然有推广普通话的使命,但也有保护民族文化的责任。他们甚至认为方言节目不失为保护方言的一种载体瑐瑢。学者梁文道(2010)指出方言和普通话处于平等的地位,即使在影视作品中也是这样。语言的选择与商品的供需关系是一样的,有需求就有引入的必要。如果不让方言进入重要的平台,那么就会间接地催生地域偏见和阶层歧视,久而久之甚至还会导致方言的消失,如此则是中国文化的一大损失瑐瑣。最后,我们来看民众的意见。2005年以来,上海人表示出对“上海话要消失”、“孩子说不来上海话”的担忧,于是掀起了“保卫上海话”、用上海话播新闻的浪潮。2009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网新闻社区进行过一项关于方言的调查。结果显示,在5557位被调查者中,52.2%的人认为方言契合了普通人的故乡情怀;62.0%的人认为影视剧人物说方言更真实、更贴近普通人的生活;35.2%的人认为影视剧开始更关注民众生活的参差多态;34.5%的人认为说方言更传神,同时也打破了过去普通话一枝独秀的状况瑐瑤。2010年,广州市政协针对“增加普通话播音时间的建议”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支持者占20%,反对者占80%25。2011年7月11日晚8时,南方电视台《今日最新闻》节目进行了“粤语真的岌岌可危吗?”的调查,不到半个小时,五千多观众投票说“是”。接着,广州、香港先后爆发了“撑粤语”事件。7月16日和25瑐瑥日,广州市民在街头举行了“撑粤语”游行;8月1日,香港也发生了游行活动。“撑粤语”由网上舆情变成了街头行动瑐瑦。但是,也有市民对此表示质疑,广州市民张洁敏问道:“推普当真就等于要灭亡白话,当真就是当尽灭广府文化吗?这里面有必然的对立关系吗?”瑐瑧这场旷日持久的论争,目前尚无定论。正如《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1)》所说:“争论并未停止,问题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三、把握好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

方言电视节目的出现绝非偶然,它是语言多样性、受众需求多样化的一种表现。我们在把握方言与普通话关系的同时,还要考虑受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尊重传播及艺术创作规律,这样才能处理好普通话节目与方言节目的关系,才能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现代汉语除普通话之外,还包括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七大方言。普通话与方言并非水火不相容,而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普通话是建立在方言的基础之上的,它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标准语。普通话要生存、发展,就要不断地从方言中吸收养分。事实上,有些方言词语已经进入到普通话的词汇系统中了,例如在《现代汉语词典》初版中,编者曾将“浴缸、眼屎、老板、扯淡”等词标注为方言词,但是在1996年的修订版中,编者就不再将这些词标为方言词了瑐瑩,这说明它们已经进入普通话的词汇系统之中了。普通话从方言中所吸收的不仅仅是词汇,还有语法结构,例如“V+掉+了”(如“输掉了”)结构就来自吴语的“输脱哉”。普通话的语音基本上是北京音,只不过其中的轻声、儿化比北京音要少些罢了。同时,我们还认为方言是不可能为普通话所取代的。虽然,推广普通话的势头极其强大,以至于有些方言区的年轻人已经不会讲家乡话了,甚至还有人担心方言濒临灭绝。然而,据“普通话普及情况调查项目组”的调查显示:“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并没有因为普通话的推广而萎缩,甚至在部分地区还有增强的趋势”瑑瑠。例如在河北,2000年能用方言交谈人数的比例为81.81%,2011年上升至86.31%瑑瑡。据作者说,这是因为人们有了保护方言的意识。语言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系统,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老的方言可能会逐渐消失,而新的方言却还会不断出现的。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新的地域变体将会不断产生,川普等地方普通话就是很好的例子。普通话与方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长期共存的关系,因此,我们同意“推广普通话,善待方言”的提法。但是,我们并不赞同将方言限制于私人场合的倡议。对于其他场合究竟是说普通话,还是说方言这个问题,本文暂不讨论。在这里我们只讨论方言电视节目。

对于方言电视节目,我们认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更不能一刀切。而应该根据受众的需求、传播及艺术创作等规律以及方言在电视节目中的作用来考量。作为大众传媒的电视要实现传播信息、娱乐、消遣等功能,在语言上,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尽量让受众都能够听得懂。在这一点上,普通话的确具有极大的优势,它冲破了方言的阻隔,让不同方言区的受众都能够听懂、看懂电视节目。而方言电视节目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具有普通话无法替代的功能,另一方面它也将方言区以外的受众排斥在外。正因为如此,电视连续剧《孽债》在推出了吴语版后,又制作了普通话版。同时,用普通话制作的电视节目还满足了部分受众学习普通话的需求。据调查,看电视听广播已经成为了人们“学习普通话的主要途径”瑑瑢。然而,受众对于电视节目的要求绝不仅仅是听得懂,更不仅仅是以此来学习普通话。受众对于电视节目的需求是多样化的,这也是现代大众传播出现分众化、窄播化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和群体的分化、技术的进步和受众的信息需求的多样化,大众传播开始向分众传播转变,这种转变可以说是媒体和社会发展的第二次进步”瑑瑣。“人们一般认为,从宽播到窄播,从大众到分众到小众,直至一对一的传播,是大众传播或者是传播发展的一个趋向。”瑑瑤分众传播的特点是信息传递从多点到多点、体现出不同的差异及对个性的尊重。分众化的传播趋势决定了方言电视节目存在的合理性。对方言区的人来说,收看方言节目,觉着亲切,觉着过瘾。正如沪语电视情景喜剧《新老娘舅》的制片人尹庆一所说“毕竟老百姓离开了上海话,连有些意思都表达不清了。”瑑瑥又如,对重庆人来说,看普通话版的《傻儿司令》、《山城棒棒军》,犹如喝白开水,重庆人特有的幽默、机智荡然无存。这主要是由于方言具有独特的表现力,能够折射出浓郁的地域文化。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