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1 08:14:4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浅谈课堂教学的策略,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因为高中物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思维性,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和学生进行互动,这样才可以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进而展开全面、有效的教学。
一、师生互动有效策略
现代教育认为,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与组织者,所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一定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互动、活跃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在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传输一般均是单向的,只是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缺乏互动,导致整个课堂气氛枯燥、乏味,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要想有效改变这种情况,老师在运用讲授为主教学方式的同时,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加强师生互动。在实际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通过问题情境创设、教学过程展开、练习安排等,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形成轻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之后,老师引导学生展开合作学习,随时展开师生互动,通过设计讨论、分组等环节,逐渐培养与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在这样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看法,进而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这一内容的时候,可以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并且进行讨论与猜想,之后组织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测定实验的设计,最后得到相应的结论。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存在着很多不可控因素,因此,在实际应用的时候,老师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的同时,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这样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转变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效率提高
1.从“重教”转变为“重学”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均是以教定学,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只是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完全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此形势下,老师讲的内容再好,语言再流畅,没有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导致学生无法对相关知识予以深入理解。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增加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提供一些消化时间。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展开“精讲”,给学生提供一些思考时间,并且进行相应的练习,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比如,在学习“失重”这一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一个小实验的演示,将一个网球用细线悬挂在铁架上,之后用剪刀将细线剪断,让学生对网球下落过程进行观察。之后,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网球为什么会落向地面呢?不同物体下落快慢是否一致呢?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让学生可以真实感受一下,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还可以让学生动脑思考,有效地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促进了学生物理成绩的提高。
2.从“重结果”转变为“重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就是老师和学生互动、学生和学生互动的过程,不仅和老师有关,与学生也有着一定的关系,不仅要重视结果,还要看过程,以往只重视结果,轻视过程的教学方式,并没有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提高。所以,针对这一情况,老师一定要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在关注结果的同时,重视教学过程的开展,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增加学生的知识,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比如,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向心力”“动能定理”等重要知识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实验过程进行理解,在此基础上,对万有引力、向心力、动能定理等知识进行理解与掌握,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仅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还
可以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通过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不断培养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可以一步步地进行思考,不会显得太过突兀,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老师一定要加强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重视教学有效策略的运用,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在开展物理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老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明确学习目标,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陈琪琪.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313-02
"有效教学"是指是指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在45分钟中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学生不应该是被动、消极的信息接收者,而是主动、积极的信息加工者和探索者。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教学必须破除"教师中心论",确立师生"双主体双向互动论",意识共享;抛弃教师"一言堂"和"单向灌输",精讲多练与精讲多议相结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笔者结合自己教学实践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主动学习
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这种发展应是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自由发展。因而营造一种自由和谐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形成和谐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和谐发展。应充分关注并致力于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自由度与亲合度。所谓自由度指课堂宽松和谐自然。这里的"自由",意在力求确保学生想象的空间,有利于学生保持、优化和张扬个性;所谓亲合度指师生平等合作交流。所谓"亲和",则是以教师的人格魅力与应有素养,创造保证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和谐氛围。心理学研究表明,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统一。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传授知识,它必须由传授者与接受者双边配合才能完成。对预定的教学内容来说,教学效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教与学双边活动,而影响这个质量水平的一条无形却又有力的杠杆就是情感因素。历史教师不仅要科学准确地传授历史知识,而且要用充分的情感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
2.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重现历史情境,提高学习效率
"历史"原本是有生命的,是很生动的。在教学上,应当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真正教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还原生动、深刻、鲜活的历史,才能使更多的学生爱学、乐学历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坚持情感教育,即在教学中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有吸引力的环境,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感情上受震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这是很重要的。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与历史有关的影音,重现历史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3.优化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益
在课堂上,同学们学习行为和习惯的好坏,实际上是影响课堂效益高低的重要因素。优化学习行为的目的当让就是要提高学习效益和课堂效益。同学们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对教师下节要上的内容能够提前预习,对自己会与不会的要了然于胸,这样在课堂上就能够有选择性的听讲,利用其余的时间做自己更该做的事情,这就变相延长了同学们的有效学习时间。二是优化记笔记的行为。记笔记是必要的,但记笔记不是抄笔记,不能够把老师授课的内容都抄下来,甚至不惜牺牲听课的质量也要拼命把笔记记下,这样的笔记只能算是老师的一个"秘书",而不是你课下学习工具。记住记笔记要坚持两个原则:听课消化第一,笔记第二;重点和听不懂的地方记一下,其余不必。
4.开展丰富活动进行体验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线。现行初中历史教材的部分内容设置缺乏趣味性,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来,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应大胆的抛开教材的束缚,将更多更丰富的内容引入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体验性的学习。
5.合理运用"课前提示",激发学生兴趣,以提高课堂效率
现行教材的一大特点是:图表量的增加。书中配有相当数量的图表,有历史地图、表格、历史、漫画等。图表是教材为学生提供的直观教具,具有培养学生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理解力、记忆力、创造力和表达力等方面的功能。历史知识最显著的特点是它的过去性。这一特点给学生学习历史知识面带来很大的困难,而借助文中的图表去认识历史,引导学生神游历史的殿堂,去感受已往时代脉搏的跳动,是学习历史的便捷途径。
6.利用中学历史巧记速记法激发学生兴趣
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特意归纳巧记速记历史知识的方法。准确记忆基础知识是学好历史的第一步,但对于没有入门的同学来说,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简直无从下手。其实这里边是有很多巧法的,用后可以既记得准、又记得狠。我总结了几种方法,如果学会用活,做到举一反三,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总而言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特点不断变换教学方法,灵活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即使是一堂课也可以应用多媒体信息传递,活跃课堂气氛,保持和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历史学:历史课有效教学的原动力》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赵亚夫
【关键词】数学;课堂;兴趣;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兴奋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教学的成功与否,不是靠平时对学生的强制性,而是设法将枯燥乏味数学思想激活,也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趣”就是采用多种方法,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始终怀着浓郁的感情、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地、自主地学习研究.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交流,最终解决数学问题.下面就笔者在实施新课程教学实践中谈点粗浅体会.
一、培养兴趣,积极参与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缺乏热情,就会产生厌学的心理障碍,丧失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调控好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习兴趣是十分必要的.
为此我在教学中,运用教学手段,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在教学中我把教材内容尽量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给学生创设特定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亲自体验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广泛性和应用价值,向学生讲述数学知识在祖国国防科学、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引发他们参与探索问题和发现规律的欲望.另一方面,我更注意师生的感情沟通,做到尊重学生,平等相待,创设融洽的课堂气氛.学生尊师信道,大胆与教师共同研讨问题.例如在教学余弦定理时,我充分利用同学们十分熟悉的本地资源―――武当山引入课题:
武当山是本地的旅游胜地,我们在山脚下看到最高山顶上的建筑是孔庙,很多学生和家长都喜欢到那里许下自己的心愿.你知道孔庙所在的山有多高吗?若感兴趣的话试设计一个测量方案,用你的聪明才智解决这个问题.
问题展示出来同学们就一片哗然,是啊,武当山多高,经常去却从来没有关注过?同学们一下子兴趣盎然,积极探究.
二、重视操作,调动参与
由于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数学的名词术语、定义法则、定理公式推导等,显得单调枯燥,抽象繁杂,学生难以理解掌握,还因个别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数学基础差,很难接受教师所讲的内容,久而久之,对数学丧失信心,甚至厌学.
动手操作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观察等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启迪学生的思维有很大的帮助.让学生动手操作,是把数学知识综合运用的过程,它有效的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因此我在课堂中十分重视运用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调动学生参与.
如我在“无理数”这一节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用纸片剪裁出边长为1的两个正方形,然后要求他们将这两个正方形用剪、拼的方法组成一个大正方形,并提出问题:拼出的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边长又是多少呢?接着剪裁出两个边长为2的正方形,用同样的方法剪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继续要求同学们思考:这次剪拼出的大正方形,面积、边长又是多少?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同学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积极地思考、计算,发现这类正方形的边长可以用我们没有学过的一种数来表示,教师从而引出无理数的概念.
再如在进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教学中,首先要求同学们用纸片剪裁出一个任意的三角形,然后将此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剪下,把三个角的顶点拼到同一点处,此时同学们会惊喜地发现三个内角的和形成了一条直线,为精确起见,让同学们使用量角器进行测量,证明自己的发现,接着引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定理.
三、优化课堂,促进参与
主动参与是指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即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的过程.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这正是新课改的要求.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悉心挖掘教材,巧妙运用我校推广的“三段六环导学”教学模式,来优化课堂教学.
“三段”指围绕课堂中心,为落实“先学后教”,强调三个阶段,即课前师生的精心准备,课堂导学互动,课后巩固反思.“六环”指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应具备的六个基本环节,即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导入新课,明确目标;师导生学,合作探究;互动交流,突出疑难;达标检测,反馈小结;布置作业,拓展提高.
Abstract: For the students,there are many factors affecting students in the learning of English,the students is the learning subject. From learning to use,except by way of teachers,the students themselves of the various aspects of the study also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Junior English is to improve classroom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optimiz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establish a good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by using a variety of flexible teaching methods and multimedia in teaching,teach students learn how to learn. Teachers play an exemplary role,the creation of a true language cordial environment,and targeted operations hierarchical layout optimization is an effective strategy for classroom teaching.
关键词: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Key words: class teaching;optimization;strategy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1-0154-02
0引言
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个中学英语教师探求的目标。但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至今束缚着一些教师的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不能做到因材施教,结构单一,忽视学生学习发展的潜能,少、慢、差、费现象依然存在。要改变这些不良现象,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要遵循一定的策略,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1师生关系和谐化策略
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增添课堂教学的魅力,营造和谐的学习心理环境;能有效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其学习兴趣、信心和参与意识,促使其智商和情商的同步发展。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良好的关系还易于产生“催化剂”的移情、信任、期待和感染等各种效应。
古人云“爱屋及乌”“亲其师,信其道,乐其道”。课堂教学中教师示范性的言行举止都应包含着对学生的信任、尊重和期待,教师娴熟的教学技能、渊博的学科知识和良好的精神状态都会无时无刻不在感染和影响着每一个学生,教师巨大的亲和力和宽容的态度能拉近师生的空间和心理距离,能消除学生的敬畏心理和胆怯感,从而使学生沉浸于和谐氛围中,才能以情激情,以情激趣,以情促知,以情育人。
只有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才能使学生尊敬你、信任你,喜欢你所教的这门功课,乐意接受你所传授的知识。作为教师,应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尤其对学习困难学生,不应存在任何偏见。对待他们,教师应充分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善意的点头、友好的微笑,都有可能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教师对他们可适当宽容但不纵容,并尽量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
例如提问时,教师要尽量让他们回答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学生基本答对时,尽可能多地使用“Good!”“Well done!”“Great!”等给予表扬鼓励。只有当师生双双都处于积极情感状态时,才会产生情感上的“合流”,课堂上才会出现协调、自然、宽松的气氛,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立坚实的心理基础。
2教学方法多样化策略
优化教法是上好课的保障。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北师大胡春洞教授认为:“外语教学首先在教语言,教语言本身,教语言学研究的个性,而不是撇开语言本身去教语言使用,教交际。”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就必须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并将外语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系统的观察和不断反思,发现和提出问题,采取措施去解决问题,从而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
例如在讲授新课时,教师可用一个画面、一个问题、一首歌、一个对话或精彩、妙趣横生的导语等多样化开端来导入新课,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进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也可以把学生带入特定的英语环境中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通过眼看、耳听、口说、动脑等体悟活动,使他们迅速掌握单词,理解课文,提高和发展他们的英语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教师还可以变换课堂操练方法,采用两人操练、多人角色表演、小游戏、唱歌等多种活动形式,活跃课堂英语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之中,从而避免课堂教学的单调、枯燥。如教服装类单词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服装表演的活动来巩固新单词,课前布置一些学生穿好blouse、shirt、jacket、skirt、dress、coat和sweater,而教师自己也穿好new sweater,把学生当演员,把讲台当舞台,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角色中去。从而在师生互动交流中,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因此教师应依据中学生心理特点,结合英语学科特点,采用“活动教学”、“真实性教学”、“愉快教学”和“情境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注重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才能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和英语学习综合能力的提高,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智力。
3多媒体辅助设计教学策略
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像、影合相统一的特点,能使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形象。科学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同时使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能明显的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在我国目前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没有母语的学习环境,无疑使多媒体成为了最佳的教学辅助手段。运用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能为学生提供最佳的外语学习环境和学习情景,优化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如教初一下册Unit29 “shopping”时,教师就可先通过多媒体呈现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可爱的玩具,各式各样的故事书,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吸引学生的注意,这时,教师再加以引导,“What would you like to buy from the shop?”引发学生强烈的购买欲和求知欲,以情趣助学,此时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也处于极度活跃的状态,是进行新知学习的最佳时机。类似seeing a doctor,asking the way 等交际功能明显的语言项目都能通过这种方式来演示。
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趣味性强、大容量,集成性和快速高效的特点,可以把大量的图文信息,音像信息集中再一起并在有限的时间里呈现出来,从而极大地增大了学生信息输入量。电脑还可把静态变成动态,抽象变成具体,把宏观的东西微观化或把微观的东西宏观化,化枯燥为生动,从而优化了学生的认知方式,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电脑多媒体技术创设类似真实的生活情景,使学生尽量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发展语言能力,提高英语素质。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在理解层次里,结合生词创设情景,结合情景讲故事。在词汇教学中,单纯的生词学习是乏味的,如果在操练巩固层次上,创设接近学生生活的情景,拉近情景与学生距离,提供更多有助于扩大认知范围的信息,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尽快理解和记忆生词。
4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策略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达到会学的境界,才能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教师的教学也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新教材生词多,容量大,课堂上要想达到最佳效果,就需学生做充分的预习,并做好预习笔记,提出课堂上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才有时间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强的训练,从而优化教学。教师不仅要能够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知识基础,运用先进的教学方式施教,而且要能运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学生学习,如预习、听课、复习、考试、克服记忆单词的遗忘等,鼓励学生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学习特点、风格个性的好方法。如教师在教学中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时,应要求学生按照词的规律去记、读音、观形、释义或分类记,或在句中、文中理解记忆,并指导学习及时复习,勤于复习,学会复习,才会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记忆力。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自我出题,互相检测、评价,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增强他们学习的自我体验,提高学习效率。
5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创设语言真实亲切的情境
教师要善于创设语境使学生在良好的英语气氛中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素质,因为榜样的作用是无限的。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教师的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的专业知识扎实,语音语调标准,词汇丰富,语言流畅,课堂用语言简意赅;有良好的礼仪、修养教态自然、和蔼可亲;思路敏捷,有灵活驾驶课堂的能力和较强的应变能力,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知识广博,在学生中有较高的威信,这些都会使学生因为对教师有好感进而对英语有好感、亲切感,对教师的言行去积极模仿,主动接近英语,这样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会激发学生热情,引起学生的共鸣,会将学生带入自觉忘我的学习境地。
在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师生双向和学生之间的交互性活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有助于在共同学习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在语言的学习中遗忘是客观存在的,学生克服遗忘的过程,也是培养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从而形成为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过程。在学生学习外语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诸多方面的素质,这些素质的行成不是靠教师的讲解得到的,而是靠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的,因此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是学到知识和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可为开发个人潜力,促进个性发展,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基础。
6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生动形象的视听情境
在现实生活中,正常人的听觉与视觉是相互依附的。据研究表明,与其他任何形式的信息相比较,听觉信息和视觉信息相结合能更够牢固持久地把信息保留在记忆中。所以把真实生活带进课堂,使语言自然的融入视听背景之中,为学生更直观地接触英语,了解讲英语国家的人的表达方式和举止行为,创造条件,使学生置身于英语的环境中,这是一种真实、自然地感知语言的手段。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辅助设备,利用与教材相配套的录音磁带,录像磁带,以及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音像资料,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系统,使其多听、多看。通过声情并茂的录音、录像,使其如临其境,丰富视、听内容和强化视、听训练。可视的语境不仅有助于口头信息的采集、理解和记忆,还有助于激发学生开口讲话的欲望,帮助学生进行表达,为语言交流创造良好的条件。
所以教师应从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等方面做深入细致的工作,教给学习英语学习的规律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思考,主动地进行学习,才能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进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
7课堂作业优化策略
课堂作业的布置是为了巩固、消化已学的知识,是为达到既定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教师布置作业应有目的性,应围绕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以巩固重点内容为主,侧重于浅化知识,分解突破难点。同时布置的作业要有趣味性、思考性和差异性,不要布置抄写性的作业。
如针对不同层水平的学生,可以布置基础作业、提高作业和拔尖作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让学习困难学生做基础作业,可选做提高作业;中等生做基础作业和提高作业,可选做拔尖作业;尖子生三项作业都要做。
英语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四会”能力,所以作业布置还应考虑对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针对性训练。英语是有声语言,说是第一位的,书面语是口语的记录,因而写是第二位的。如果学生能做到听说流利,那么写的正确率也会大大提高。教师多布置口头作业,不仅有助于训练学生有良好的语音语调,还能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口头作业可以是朗读、阅读、背诵、复述、编对话等形式。如在学习有关交通工具后,教师可以设计情景:要去台山川岛,从学校出发,可以有多少条不同路线,让两个同学进行对话。教师也可给出某个话题,如My Teacher、A Visit to…、My Holiday Plan、Our School Library等,受到了良好的作业效果。古人云:温故而知新。教师应指导学生适时复习旧知识,可以反复布置一些重要知识点的作业,保证学生掌握英语基础性的重要知识。所以,布置作业不能盲目、随心所欲。
这样,才有利于教学的及时反馈,进行及时评价和及时纠错,从而提高课堂练习的效果。
8结论
总之,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四十五分钟,减少无效教学时间,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接受信息多,理解程度深,能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就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从而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教育部.英语课堂标准(实验稿)[M].
一、物理课堂教学必须遵守的原则
1 学生主动参与的原则。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思考问题的活动过程,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充分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实际水平和学生所能接受的活动方式出发,精心设计学生活动程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欲,使各屡次的学生认知结构、个性品质在参与中都得到发展。
2 个体活动和集体活动相结合的原则。物理课堂教学活动必须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各不相同的学习认知物理的机会,在设计学习方案时,要鼓励个性化学习及同学间的互相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作用和全体效能。创造一种个体和全体相互促进的学习气氛。
3 具体与抽象结合的原则。由于青少年阶段缺乏抽象运算能力而处在具体运算阶段,必须依靠具体的对象进行思考。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活动方案,帮助学生学会内化,适应抽象思维形式。通过直观教具的演示,生活实例的对比等多种活动形式,揭示抽象思维和抽象概念中的某种状态、某个断面,并通过学生的个别活动认知来形成概念,提高思维能力。
二、物理课堂教学的操作策略
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活动操作的策略。因此,课堂教学必须精心策划活动的操作方法,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1 活动内容的选择和转换。为了达到传授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能力的教学目标,物理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并抓住两个环节:选择和转换。一是要选择教材中的关键内容,便于以点带面,以线成串;二是要选择能启迪学生思维的良机。把现成的教材转换成既有数学内容又有活动步骤的优秀教材。
2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课堂要从呆板、静止的教室转到具有一定深度、广度的活动性立体课堂教学活动,首先是把握好活动情景的创设这个环节。因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们能在活动的起始阶段多着笔墨,多动脑筋,往往能起到出奇制胜、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优良的活动环境,是一门教学艺术。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针对性、趣味性、创造性的创设原则开展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做了以下创设:(1)设置悬念,即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构建迫切学习的活动情景;教学的双边活动,实际上是以问题为纽带的动态统一体系。以问题为出发点,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心理。从而造成积极活动的课堂气氛。(2)设计实验操作,构建手脑并用的活动情景,动作思维的操作直接制约着物理思维发展。在进行抽象的物理概念的教学时,教师应构建学生操作实验的活动情景。并以学生操作获得的结论为感性材料展开教学,形成猜想一验证的教学活动模式。(3)实例引发,构建学用结合的活动情景。(4)采用电教手段,构建多媒体的活动情景。
3 活动过程的组织和调控。为了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思维的心理状态,教师必须把握好活动过程中的组织形式和活动调控手段。活动的组织形式分为个体活动、小组活动和班级集体活动。为了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个体活动必须贯彻活动的始终,通过小组活动和交流发展自己的思维。通过教师的调控、点拨和班级活动,集思广益,使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达到更深层次的掌握和理解。
关键词: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积极性;效率
当前中学英语教学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教学中充斥着大量 “科学”而“无效”、“正确” 而“无用” 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效教学是解决当前中学英语教学高耗低效现状的迫切要求。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英语学科教学中,只有牢固确立课改新 理念,致力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实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目标,全面提 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实践表明,实行新课改理念与课堂教学两者的有效结合,是减轻师生负担、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切实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在新的教育改革形势下 ,每一位英语教师必须树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在英语教学活动中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通过教育策略的调整和教学方法的革新,努力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并做好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以“学”为重心 ,其基本精神就是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培养 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以“学”为重心,学生投入增加了,学生 自主性加强了,但仍然需要教师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教师要创造一种积极的气氛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 ,这是教师对课堂教学全过程担负的协调作用所要求的。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促成矛盾转化,从而使学生较快地实现学习上的飞跃。在整个英语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学习方法指导,开拓学牛的智力源泉,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让学生 自行形成学习能力。教师既要授之以“鱼”,更要授 之以“渔”。
二、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差异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学生因为各种原因形成的学习方面的差异性,注意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自己确立学习目标,完成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
首先,要鼓励学生为自己确立学习目标,并落实到每章课的学习中。学生有了目标,就有了不断奋进的动力。对英语成绩好的学生,要鼓励他们为自己确定更高而自己又能达到的日标,并把学习目标主动落实到每堂课的学习过程中。
其次,对学生提出分层次要求。第一次学习某一新词时,要求基础不佳的学生能懂得大意,能从材料中把它找出来,可以做替换练习就行了;对于学习基础一般的学生,则要求他们正确理解意义,会造句,能表达;对于学习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就要求他们找相同意义的不同表达方式,并进行不同形式的转换。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学习到新东西。
三、教师需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古人说:“知
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爱好比智力技能更能促进学生勤奋
学习,尤其是像英语这样的外语学习,兴趣显得格外重要,它是学好任何一门外
语的首要条件。
教师首先要有激情,对学生、对英语,对教师这个职业的激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将自己的激情传递给学生,把自己对英语这一语言最具独特魅力的东西 展现给学生,感染学生,让其产生共鸣,从而激起他们内心深处对英语学习的热 爱,进而转化为学习动力。其次,合理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根据教材所设 置的情景灵活选择投影仪、录音机、简笔画、实物、模型、动作、表情、小表演 等多种直观手段。可以让学生直接体验,顺利完成既定目标。最后,让学生体验 成功是教师进行兴趣培养的重要策略。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成功愿望,在课堂教学中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 功的体验,使每个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产生,获得更大成功的愿望,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
四、科学合理地利用评价手段
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起着不可低估的调节作用。教师通过评价,能把对学生及其行为的认识和教师的情感倾向自觉或不自觉地传导给学生。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正面评价,那么他的内在价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认,学习取得成就的需要也就得到了满足,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会感到一种实现自我的快慰,随之而来的是学习积极性的巨大提高,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向更高目标前进的动机。相反,如果学生得到的负面评价过多,就会产生消极影响。有些学生,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学生,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学习信心下降。因此,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对具体人提出具体要求,使学习好盼学生感到英语大有学头,学习差 的学生也有信心学好这门课程。教师提问时,对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要提些稍加思考就能回答出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其自信心;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提些稍难的问题,在表扬的同时要指出其不足,以防止产生骄傲自满情绪;对表现欠佳的学生,即使问题回答错了,教师也不可加以斥责或冷嘲热讽,应该用鼓励性的话来消除学生的惧怕紧张情绪,然后态度和蔼地指出错误或加以适当的提示,以免让学生难堪而破坏课堂气氛。教师要善于利用积极有效的评价方法,捕捉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使每个学生在既轻松愉快又热烈紧张的状态下,学习和掌握英语基础知识。
五、结束语
追求课堂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一个教师永恒的追求。民主、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每一个教者梦寐以求的期待。但教学无常,教法有章,我们理当在教学实践中加 强反思,不断寻找更有效的策略,不断提高中学英语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策略;导入;提问
语文课堂上实施一些有效的创新策略,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还能够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创新。本文试从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导入、提问”的运用角度,解决目前课堂教学实现创新教育所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将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落到实处。
一、语文课堂中导入艺术的应用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艺术对于一堂课的成功往往有着重大的影响。无数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巧妙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安定学生情绪、激起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联系生活实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找到与学生生活的共鸣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启发诱导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要鼓励学生更多的参与体验,这样获取的知识才是深层次的,永久性的。特别要鼓励那些不积极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参与,肯定他们的参与价值,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例如,对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中《云南的歌会》的教学,若学生对于云南风俗人情并不熟悉,就会对于文章缺乏一定的阅读学习兴趣,所以应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为讨论主题设计一段导语,这样就寻找到学生的共鸣点,调动了阅读的兴趣。如:“前不久王菲和周杰伦、李宇春都来到南京开了个人演唱会,有没有哪位同学亲临现场的?”课堂气氛一下变得活跃起来,通过简聊这些歌星的演唱风格引出本节课的课题,领略原生态的民族歌会的魅力。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导语,从学生感兴趣的明星演唱会入手,能够快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冗长的文章变得生动鲜活起来。
2、寻找情感共鸣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清代学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富有强烈情绪感染力的导语,依据文章的情景,营造出“情景即在眼前”的境界,使学生在教学情景中与课文内容产生心灵对话,形成情感共鸣,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感知理解课文。
“情感派”代表人物于漪老师在这方面堪称行家。例如,她在讲《春》时,一开头就通过一段富有感染力的导语,把学生领进对于春天的回忆与向往中:“・・・・・・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春风荡漾、满目新绿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在《春》这篇散文中,朱先生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花、鸟、蜜蜂、蝴蝶,有风、雨等・・・・・・”这时候,学生仿佛走出了教室,陶醉在迷人的春景中,体验到赏心悦目的愉快情感,产生要急于了解朱自清是怎样描写这些春景的愿望。这一“情景式”导入,不仅能够活跃学生的形象思维,而且能够调动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语文课堂中提问艺术的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运用得最多的一种教学技能。朱绍禹先生认为:“提问是师生对话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提问,实际上是师生双方共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但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学生提不出问题或老师设计问题无意义的现状。对此,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提问艺术的应用,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一方面要通过老师的巧妙提问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实现创新。
1、引导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其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兴趣,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甚至可能标新立异的想法。营造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无拘无束,深入钻研,大胆质疑,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先决条件。
引导并鼓励学生质疑,当学生对某个问题考虑成熟,苦于无法表达时,教师要帮助其整理思路,运用恰当语言表达出来,从而激励学生积极思考,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谨记:老师的话不一定都是标准答案,权威的结论也不一定都是正确的,作品中的观点可能有其片面性,课本上的知识也有可能是错误的,允许大家质疑。
学生敢于说话,敢于争辩,才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透露出创造的萌芽,不会使课堂陷入“无疑问”的怪圈。
2、巧妙有效的提问激发创新
巧妙而有效的提问不仅能收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境,还能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疑问、大胆想象推理,产生一种“欲罢不能,跃跃欲试”的状态,思维的火花、智慧的灵感也会不断产生。巧妙而有效的提问,使课堂成为学习的乐园,语文教学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抓住课文“缺陷”提问
中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尤其是文学作品言有尽而意无穷,发人深思。这类文学作品就像是不完全或有缺陷的事物,且这种不完全或有缺陷有时表现在文中用省略号的地方,有时表现在文中含蓄的结尾处,或在文中用侧面描写的地方。语文教学中,可抓住文章的“缺陷”提问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其思维。
如教《项链》一课,可引导学生想象:当弗莱思节夫人告诉路瓦载夫人,她借给她的项链是假的,路瓦载夫人的内心是怎样的?神情又如何?教《故乡》可抓住文章多次用省略号的地方,引导学生想象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不同的神态以及闰土和“我”的关系的前后变化,进而认识文章主题。教《皇帝的新装》时可启发学生想象:皇帝回宫后怎样了?两个骗子能否逃出去,最终会不会受到惩罚?・・・・・・这些课文都没有描写,给人以想象的余地,这样不仅利于发展学生在想象中创新,而且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丰富课文的主题思想。
(2)抓住课与课间的“联系”提问
语文文章的学习,可进行一定的“联系”提问,启迪学生根据已知的去开拓未知的,教师“举一”,令学生“反三”,实现学习的迁移。教师在“联想”提问中要适当选取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引导学生纵横联想所学知识,寻找多种途径,不仅让学生温习了所学知识,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思维训练。
如学习《多收了三五斗》可启发学生思考:现代作家笔下的农民形象除了旧毡帽朋友还有哪些?这些形象为什么迥然不同?这样引导学生由旧毡帽朋友联想到鲁迅笔下的闰土,周立波笔下的郭全海、柳青笔下的梁生宝,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后得出结论:“他们笔下的人物是生活在两个不同时代的农民形象,闰土、旧毡帽朋友是旧中国最底层的受苦最深的农民典型,而郭全海、梁生宝是党领导下的先进代表。闰土认命,旧毡帽朋友已有了自发的反抗意识了,郭全海、梁生宝则掌握了自己命运,三者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
以上从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二种基本教学技能――导入、提问的运用角度对于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作了浅层次的思考,当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创新策略并不仅限于此,还有广阔的天地有待我们去做进一步的实践和理性的思考。
【参考文献】
近些年,在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倡导下,语文课堂似乎变得很有人气,但是仔细审视现在的语文课堂点评,普遍存在着针对性不强的现象,进而导致点评不给力、意义上的缺失等问题。
一、语文课堂教学点评不给力的原因
(一)缺乏体验过程
随着高效课堂的建设,学生的课堂参与越来越受到关注,激励性的点评越来越多,因此,在学生回答完问题或参与了活动后,我们在课堂上经常能听到这样的点评:“真棒”、“你很聪明”,有时,老师会竖起大拇指,甚至全班还会响起掌声。从外表看,教师已经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注重培养学生自信,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课堂也显得很热闹,但是这样的课堂点评,并不是针对学生具体的语文学习和感悟过程而开展的,这样的点评缺乏学生在教学中的体验过程,所以,这不能算是教学点评,只能算是形式上的鼓励。这样的点评,也许不是语文课堂上独有的,是所有的课堂点评都会出现的现象。的确,我们也确实需要这样的点评。但是,如果仅仅是这样点评,长此以往,学生的兴趣就会渐渐淡下去。
(二)缺少文本内容
《陈太丘与友期》一文有这样的问题设计:“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的看法。”学生们的回答各不相同,有的答道:“我觉得元方并没有失礼。因为友人失约不守信用,不反省还出言不逊,没有礼貌。”有的回答:“我觉得元方没有教养。友人已经赔礼道歉了,他不仅不接受道歉,不给别人台阶,还直接摔门而去,没有素质。”对于这样的答案,有的教师可能也只是微微一笑,鼓励说:“说得很好!”
在我们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这样的现象很常态。在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考的大环境下,教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求答案的多样性,这本没错,但是,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认识上的差异,会出现各种不同的评价。就上述问题而言,如果不结合文本内容加以辨析,盲目地鼓励,看似是对学生的尊重,实则是对学生回答的无视。不仅是对文本和作者本意的误解,更会对学生分析事物、辨别是非等产生不良影响。
语文课堂教学点评的力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目标的达成,影响着学生思维的培养,因此,加强语文课堂教学点评的有效性,让点评更加给力是非常必要的。
二、语文课堂教学点评策略
虽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点评没有什么固定模式,但是,作为课堂教学中的衔接语言,点评却不可忽视,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几种课堂教学点评的思路。
(一)引导式点评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是时常需要的,尤其是语文学科,因为语文教学的知识点相对琐碎,因此,需要用思路的“线”引导着课堂教学。所谓引导点评,就是用语言直接把话题引入教学内容,从而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绪。
教授冰心《谈生命》一文时,需要带领学生进行思路分析,由于这篇文章是哲理性散文,通篇都采用了比喻。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文章梳理,领会比喻这种写法,教师可以这样引导:“生命是什么?这是个哲学命题。而生命像什么?这是个文学命题。在本文中冰心老人用文学笔调告诉我们,生命是什么。”这样就可以将学生的思绪引入“生命是什么”的比喻中去。
(二)过渡式点评
语文课堂教学中,知识模块传授是很常见的,为了使课堂教学连贯和完整,需要对模块进行衔接,这就需要过渡式点评。
教授《石壕吏》一文时,在讲解了“听妇前致词”的内容后,要着重探究故事背后隐藏的背景,探究“为什么”。可以就此进行过渡式点评:老妇人的“致词”是差人逼出来的吗?这就自然将学生的思绪转入对时代背景的探讨:一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二是当时的形势所迫。这样过渡式的点评,既提出了思考的问题方向,又将前后知识模块紧密衔接在一起。
(三)总结式点评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进行不断的总结,有的就某个问题即时总结,有的在教授结束时总结。不论哪种总结,都是对知识规律性的积累,便于学生学习的升华。
教授冰心《谈生命》一文时,有一道拓展题:“生命像什么?”有的学生说:生命像鲜花;有的说:生命像白纸;有的说:生命像车票,不努力就会错过……教师可以进行总结,同时也在点评:生命像一条路,有时平坦有时崎岖,这样才缤纷;生命像万里长城,没有止境;生命像一场戏,有悲欢离合,有喜怒哀乐;生命像火把,应该使劲地燃烧……这样,既能在总结时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能利用点评传递情感倾向。
(四)迁移式点评
这种点评是随机式的,在课堂教学到某个知识点时,发现这个知识点对解决日常教学某个问题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此时可以顺势借用对教学中知识点的点评进行迁移,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授《香菱学诗》一文时,香菱学写的三首诗反映了她学写诗歌的进步:第一首诗——用语幼稚直露,缺乏真情和新意;第二首诗——词语陈旧,有些牵强和离题;第三首诗——典雅含蓄,有真情实感。说到诗歌的情感,笔者就自然想到日常同学们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于是就顺势点评到:作诗要做到诗中有我,要为写情而写诗,而不是为了写诗而写诗。老师想问大家,我们平时写文章有没有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有没有抓住个性体验,有没有在文中融入自我的情感?这样的迁移式点评可谓事半功倍。
(五)留白式点评
不是所有的点评都需要语言,不是所有的点评文字越多越好,有一种点评是无声的,正如国画中的“留白”一样,语文课堂教学中,也可以汲取这样的“留白”,让学生在想象或联想中进行自我感悟。
教授《台阶》一文时,在认识了父亲的勤劳和谦卑,了解了父亲的执着和渴望后,笔者播放了歌曲——《父亲》,并提醒同学们思考:“你想对父亲说什么?”应该说,这样的“留白”不需要更多的言语,只需要给学生自己感悟的空间。“留白”的歌声中,同学们会很自然地回想起《台阶》一文中那个淳朴却充满梦想的父亲,也会自然回忆起自己父亲的艰辛形象,对父亲的感恩之情油然而生。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虽没有言语,却达到了点评的效果。
三、语文课堂教学点评注意点
语文课堂教学气氛沉闷,一直以来是语文教师感到头疼的问题,新课程改革在这点上关注的比较多,提倡学生参与,但是若要语文课堂气氛活跃,点评异彩纷呈,就需要在课前进行精心预设。这里的预设是指为学生预设互动交流的机会,搭建课堂评价的平台,使课堂教学有效、精彩。
(一)关注价值引导
语文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发散思维,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似乎成了很多开放式题目的“参考答案”,这样似乎就可以发散学生思维了,似乎学生的思维就活跃了,没有束缚了。但是,我们仍然要清醒地意识到:课堂是我们向学生传授知识、传递高尚境界的主阵地,弄不好就容易荒废。
教授《斑羚飞渡》一文,在探讨老斑羚的行为价值时,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说:老斑羚的做法真伟大;有的说:老斑羚的做法太愚蠢,完全可以不牺牲自己。虽然这样的答案是学生们发散思维的表现,但是这里的价值导向是需要纠正的。这时候就可以将老斑羚的救子行为与日常父母对我们的保护行为联系起来,自然就能让大家明白:老斑羚的行为实际上是保护种族、保护后代的伟大的献身行为。
教师在关注学生个体感悟时,需要挖掘领悟课文教材的价值取向,并巧妙引导,委婉纠正。只有这样,课堂才能真正显得灵感迸发,诗意盎然。
(二)捕捉突发生成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学内容都是预设的,自然教学点评也是可以想见的,但是,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这种突发的生成如果老师消极应付不点评,会导致课堂的无序和无趣,反之如果抓得好,可以让课堂教学增色不少。
教授《我的第一本书》一文时,笔者刚说到:“我”的两只黄狗,在“我”学习的时候,它们会形影不离地陪伴“我”,有时还会发出响亮的叫声。这时教室中有位学生模拟书上发出“汪汪”的狗叫声,顿时全班哄堂大笑,这位学生知道自己闯祸了,正等着挨批呢。此时教师如果不批评,而是这样引导学生:刚才的“狗叫声”,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怎样的童年生活?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快乐。”这样,在偶发的事件中,师生们一同体会了作者的“第一本书”也包含了“童年的快乐”这份情感,这样的效果,完全得益于课堂上的偶发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