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技术创新商业模式8篇

时间:2023-05-23 09:01:24

技术创新商业模式

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篇1

本研究采用弗里曼等对技术创新的观点,认为技术创新不仅是一项技术活动,更多地是一种经济活动,要通过市场上的表现来实现其价值,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生产和销售新产品是企业获得成长和提高盈利额的重要手段。首先,企业利用新产品和新服务来开发潜在的市场需求,开辟新的市场,扩大市场份额,从而获得超额利润。GEROSKI等[12]以1972~1983年英国721个制造业企业作为研究样本,研究显示,企业创新数量与营业利润率正相关。尽管某一特定的产品创新对企业利润的影响不大,但是进行产品创新的企业的利润率总体上要比没有开展创新的企业高。其次,技术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往往比其他企业更快地研发出新专利和新产品,进而能为企业带来一定的垄断地位,使企业拥有更佳的市场形象和更强的定价优势,顾客也更具忠诚度,愿意为新产品或新服务支付高溢价。最后,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改变原有的生产工艺,减少原材料的投入、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终提高企业绩效。ROMER[13]以美国1000家大型制造企业为样本,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研究了研发支出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得出研发支出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及绩效。罗婷等[14]认为,R&D投入整体上与公司未来年度利润存在正相关关系。赵晖[15]认为,R&D资金投入强度、研发人员投入强度与企业绩效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综上,提出如下假设:假设1技术创新对企业盈利有显著的正影响。

2商业模式设计对技术创新获利的促进作用

CHESBROUGH等[6]以施乐技术分立公司为例,阐述了商业模式在创新获利中扮演的调节功能,认为有些新技术的失败并不是由于技术不够先进,而是没有形成相匹配的商业模式;相反,适宜的商业模式设计对技术创新获利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KAUFFMAN等[16]认为,扮演个人和企业间互动平台的角色、促进在线交易并将广告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互联网公司更易生存,商业模式设计是企业维持市场竞争地位的保证。对于技术型企业而言,一个好的商业模式能够使新技术找到最佳的应用和顾客群体,开发出最具吸引力的价值主张,并且能够使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实现协同,创造出更大的顾客价值,同时能够提高企业相对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议价能力,进而提高企业在共同创造出来的新价值中获利的能力。AMIT等[17]认为,电子商务往往通过企业跨边界与顾客、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新交易结构及治理来实现价值创造,并提出新颖、效率、互补和锁定是商业模式的四大统驭性主题。ZOTT等[18]认为,商业模式设计越富有效率、越新颖,核心企业获得的市场价值越大,但增加互补性并不能促使核心企业的市场价值增加。ZOTT等[19]认为,商业模式与产品市场战略都会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但是作用机制不同,商业模式与产品市场战略之间的匹配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绩效。综合而言,本研究提出一个核心观点,即商业模式的确在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来创造价值进而获利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调节功能,但是不同的商业模式会发挥不同性质或程度的影响;且进一步考虑到不同企业使用商业模式的差异性,借鉴ZOTT等[18]的实证研究方法对商业模式的性质进行区分,将新颖导向和效率导向作为商业模式差异的2个重要维度,以研究不同商业模式对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间关系产生的不同调节作用。新颖导向的商业模式就是采用新的方式开展经济交易,如服务新的顾客群体,提供新的价值、产品、服务或解决方案,或给利益相关者的激励形式是全新的,从而带来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全新的合作关系。新颖性商业模式创建出一个新的市场,如eBay和阿里巴巴;或者重塑现有的市场,如Dell公司。新颖性商业模式带给顾客新的价值,对顾客而言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从而将顾客锁定。另外,商业模式新颖程度越高,对于利益相关者和合作伙伴而言,因为不存在其他可供选择的企业进行合作,从而使得采取新颖导向企业的议价能力提高。ZOTT等[19]认为,新颖导向的商业模式设计对差异化产品战略、低成本战略以及市场进入领先战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都存在着正向调节作用,如苹果公司便是新颖性商业模式最为成功的例子。可见,企业对技术创新的商业模式设计注重新颖性,不仅使企业在顾客竞争中拥有相对的差异化优势,且在其内外部价值活动网络的重构中也会发挥重要影响,从而提高企业总体的运营效率,带来提高技术创新获利的可能性。相反,缺乏新颖性的商业模式,可能会导致顾客满意度下降和客户流失,合作伙伴关系不稳定,难以从技术创新中获利。基于上述讨论,提出假设:假设2a商业模式的新颖性正向调节技术创新与企业盈利之间的关系。效率导向的商业模式强调提高交易效率,通过设计各种各样的交易机制来降低交易过程的成本,使企业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成本全面得以降低。当然,成本的下降可以直接转换为盈利的增加,如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创造出来的巨大财富正是效率导向商业模式发挥作用的体现。企业与利益相关者间也可以通过互相提供市场供求和内部运作的信息,以及加快信息的流动来降低信息不对称性,还可以设计对客户来说交易更简捷、执行效率更快的交易内容,如功能简化的产品、在线自动化处理的升级服务等;相反,缺乏效率的商业模式会导致各方面成本的上升,也会出现运营上的低效率,导致顾客满意度下降和客户流失,使得企业加大从技术创新中获利的难度。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假设2b商业模式的效率性正向调节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新颖导向和效率导向的商业模式并不完全是相互排斥的,也可以相互共存、相互补充,共同促进技术型企业从技术创新中获利。如互联网餐馆uWink是将商业模式的新颖性与效率性完美结合的典范[18]。综合而言,商业模式的新颖程度越高,越能使本企业与其他竞争企业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就为顾客和合作伙伴建立起较高的转换成本,从而获得更好的市场地位,也就意味着给企业后续提高运作效率赢得了更多的时间,全面降低成本以获取更大的价值。另外,兼顾新颖性和效率性的商业模式在锁定对全新价值体验感兴趣顾客的同时,不断谋求降低成本,最终能够吸引更广泛的顾客群(他们对产品与服务的性价比或价格更为重视),由此拓宽了新技术收入来源,提高了盈利上限。基于此,提出假设:假设2c商业模式的新颖性和效率性对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影响是相互促进的。综上,本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构建见图1

3研究设计

3.1样本选取和数据信息来源

本研究所选取的调研对象主要是2009年10月30日~2011年12月30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大于5%的116家创业板公司,原因在于以下2点:①这些企业的创办与发展都是基于实实在在的科技成果的研发及其商业化。近些年,研发投入一直较高,技术创新方面成绩较为突出,对从技术创新中获利的要求普遍较高。由此可见,这是研究中国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获利较为优质、较为典型的群体。②这些企业近年内努力争取到资本市场中的上市融资,对自身的经营活动及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交易结构都能有意识地进行设计和规范化,商业模式基本成型并稳定,且这些上市公司的相关信息较为公开、透明,便于收集数据测项和研究商业模式的总体特征及其他变量。本研究的数据主要是通过对样本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的问卷调查来获取。问卷发放的方式包括对本地样本企业的实地调研中的问卷填写和收集,电话访谈填写问卷。在问卷的收集过程中,一方面确保问卷调查的对象是样本企业的高层管理团队的成员,因为他们对企业的技术创新、经营过程中所采用的商业模式、企业最近3年的绩效非常了解;另一方面,将回收的问卷、样本企业公开的关于企业经营情况的说明或报告综合起来,与创新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集体讨论,对问卷的结果进行部分调整和修正。通过上述工作,本研究得以保证获得高质量的原始调查数据。问卷调查历时2个月左右,剔除无法联系到的相关人员、信息填写不全等原因造成的无效问卷,本研究共回收有效问卷108份,回收率达到93%。

3.2变量说明与测量

为了深层次地分析商业模式对技术创新获利的调节效应,本研究以技术创新为自变量,企业盈利绩效为因变量,商业模式为调节变量,运用SPSS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1)自变量本研究采用企业的研发投入、取得的专利数、资格认证证书,以及拥有前所未有的科学发现、原理性主导技术作为技术创新的测量。(2)因变量本研究的主题是创新获利问题,盈利性指标能够很好地体现企业的获利情况,于是选取调研企业2010年和2011年每股净资产收益率的均值作为企业绩效的度量指标。(3)调节变量本研究以新颖导向和效率导向作为商业模式的主题背景,分别通过3个测项,运用Likert-5级量表对108个被调研公司商业模式的新颖导向程度和效率导向程度进行打分:①商业模式的新颖导向程度测量。通过企业商业模式是否提供了新的产品、服务、信息以及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连接方式;给利益相关者的激励形式是否是全新的,从而带来利益相关者之间全新的合作关系;与现有同行企业的商业模式相比是否带给顾客全新的价值,来测量商业模式新颖导向程度。②商业模式的效率导向程度测量。通过企业商业模式是否使本公司在利益相关者之间互相提供信息以降低信息的不对称性;是否使本公司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各种成本得以降低;从客户角度来看,是否本公司与其他企业之间的交易变得更为便捷、执行效率更高,来测量企业商业模式效率导向的程度。(4)控制变量根据以往研究,企业规模、行业属性是影响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因此本研究将其作为控制变量。其中,采用员工人数的自然对数测量企业规模。

3.3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3.3.1信度与效度分析在通常情况下,Cronbach’sα在0.6以上被认为可信度较高,在0.3以下被认为可信度较低。本研究中各因子的Cronbach’sα分别为0.863、0.670、0.637,表明本研究的量表具有内部一致性,可信度较高,从而支持了信度检验。关于效度检验,测量指标在各因子上的载荷都较大,KMO值在0.6以上,且Bartlett’s检验显著。综合而言,量表的效度和信度较好(见表1.

3.3.2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表2提供了研究变量的均值、标准差以及相关系数,可以看出,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的新颖导向、效率导向和企业绩效都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3.3.3假设检验与分析表3显示了技术创新、新颖导向、效率导向和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层次分析结果:①模型1是控制变量对因变量企业绩效的回归;②模型2是在控制变量的基础上增加了自变量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的主效应模型;③模型3、模型4分别考察了新颖导向和效率导向的独立调节作用;④模型5同时考虑新颖导向和效率导向的商业模式对技术创新和企业绩效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模型2的结果表明,在控制变量的基础上加进自变量技术创新后,回归模型的解释力(模型2相对于模型1)显著提高(ΔR2=0.849,p<0.01),这说明技术创新和企业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β=0.927,p<0.01),从而支持了假设1。对于科技型企业而言,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不断推出新产品、新服务,对运作流程进行改造升级,能够显著地提高企业绩效。由于企业绩效的提高能够反哺技术创新投入,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绩效,企业因此得以进入创新驱动的良性循环,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模型3的结果表明,在主效应模型2的基础上,增加商业模式新颖导向和技术创新的交互项,模型的解释力也得到提高(ΔR2=0.017,p<0.05),商业模式新颖导向显著正向调节技术创新和企业绩效间关系(β=0.712,p<0.05),从而支持了假设2a。这说明对于科技型企业而言,新颖性商业模式有助于企业更充分地挖掘新技术潜在的经济价值。企业创新投资与管理不仅要关注科技研发,也要注重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可以通过设计和执行新颖性的商业模式与科技创新相匹配,从而更好地获得竞争优势。新颖性的商业模式能够为顾客创造更大的价值体验,也能帮助企业获得更强的市场议价地位,因此,除了雄厚的技术创新能力之外,新颖性的商业模式是科技型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新来源。模型4的结果表明,将商业模式的效率导向与技术创新的乘积项放入回归方程,发现模型的解释力并没有得到提高,效率导向的商业模式对于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间关系的正向调节作用没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假设2b没有得到支持。其中的原因在于:科技型企业的产品多属资本和知识密集型,边际生产成本小,具有边际收益递增的特点,而且产品一旦被顾客使用,创造出来的效用远远高于生产成本,因此,强调通过技术创新为顾客创造全新的价值体验是企业创造和获取价值的首选途径,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致力于提高运营效率对顾客价值的创造和提升的作用就会大大降低。模型5的结果表明,同时考虑新颖和效率的商业模式对技术创新获利的正向调节作用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假设2c没有得到支持。这也说明在商业模式设计与创新中同样存在“夹在其中”的战略困境。这可能存在2个原因:①新颖性和效率性商业模式在价值逻辑上存在根本性的差异,当2种逻辑在一家企业中并行运作时会产生许多冲突,难以取得协同。②任何一家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同时关注两方面会导致资源配置分散,出现“失焦”,结果在任何一方都没有做到最优状态。由此,对于技术创业企业而言,在新技术的商业化进程中,采用同时考虑新颖性和效率性的商业模式无益于增强技术创新的市场吸引力,却不利于充分挖掘新技术的潜在经济价值,因为这会损害商业模式功能的发挥。最佳的做法是打破“妥协和平衡”的指导思想,选择独具特色的商业模式并且一直坚持下去,做到极致。

4结语

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篇2

赛贝斯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售前总监 宋一平

毕益辉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企业解决方案经理 刘松

时间:2007年6月1日

地点:中国计算机报社

对话嘉宾:

东软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兼运营总监 卢朝霞

赛贝斯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售前总监 宋一平

毕益辉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企业解决方案经理 刘松

创新,是软件企业的命脉。但是,这个简单的论断背后还藏有很多问题。

例如,究竟什么是创新?创造、发明是不是创新?有一些企业所谓的创新其实是新瓶装旧酒,新的软件版本也只是改头换面而已。那么如何判断一个企业的创新力,是看技术投入和专利,还是有其他的依据?

创新也分几个不同的层面,有技术的创新,也有商业、应用的创新。那么,商业的创新与技术的创新孰轻孰重?软件企业应该以技术创新为本,还是以商业创新为本?而技术创新和商业创新之间有没有相通的路径?当一个企业试图站在商业的浪尖,有前瞻性地去拥抱市场的大潮,它又从何判断是否选对了最具前景的那个浪头?

创新是需要投入的,而趋势也许是数年之后才能出现的,或者就干脆判断失误,不可能来临。这个时候,一个软件企业怎么去平衡创新投入与企业成本之间的关系?面对一个慢热的市场,企业如何去面对那长长的需求导入期?

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的软件企业去直面,去判断,去解决。

如何判断一个企业的创新力?商业的创新与技术的创新孰轻孰重?嘉宾们对这些问题有相当多的感触。

技术创新投入大

主持人:东软、BEA、Sybase都是注重创新的软件企业。那么每年在技术创新上的投入有多少?研发力量是怎么分布的?

卢朝霞:东软每年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都很大,我们今年在技术创新上的投入比往年增加了50%。我们的每个行业解决方案、产品都会根据客户需求和市场的变化来创新。我们的创新并不局限在投入了多少钱,我们的创新也不仅仅局限在技术创新,还包括管理模式、管理能力的创新。

刘松:软件公司最重要的就是人才,因此我们对创新的投入更多是在人上面。BEA在中国有400多人,其中200多人做研发;在全球,BEA公司有四分之一左右的人做技术研发,另外四分之三的员工中,有近一半的人员在帮客户做应用方面的业务。可以说,BEA公司有一半人所做的工作与创新有关。我们现在的创新方向是SOA,很少有企业像我们一样,全身心地投身到一个方向上。

宋一平:Sybase在中国有三个研发中心,分别在北京、上海和西安。在中国,研发团队的人数多于现在的销售团队,国内公司目前差不多有500人,其中有约300人是做研发的。Sybase现在主要有两个技术领域,一个是数据仓库,一个是移动计算,很多技术都是新的。

创造发明不等于创新

主持人:东软、Sybase和BEA都对技术投入很大。那么你们觉得怎么去判断一个企业的创新力?或者说创新力有什么标准呢,是看它的投入、看人数、看它的专利,还是有别的依据和标准?

卢朝霞:我们的专利数大概是几百个,转化率是比较高的。像我们的数字医疗解决方案和安全产品等都是由我们的专利转化而来。但是判断技术创新要看结果,不能只看投入或者专利数的多少。不能被实践应用的创新根本没有什么用。很多企业所谓的技术创新,只是新瓶装旧酒。因此,看一个企业的技术创新力,要看产品在市场的持续占有率以及为公司健康发展带来的回报。

宋一平:投入、人数、专利都是硬性的指标,但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我觉得还有两个很重要的判断依据。第一,要看你的技术是不是有独特性。Sybase的数据仓库是列式存储,统计查询的速度非常快,可以说这个技术在国内是独有的。第二,看这个技术能否转换成经济效益。否则,新技术就跟创造发明差不多,而创造发明不等同于创新。

刘松:和专利对应的词是“发明”,发明跟技术有关。但BEA把创新理解为技术和商业的结合。因为技术的创新,唯一的对象是商业世界,最重要的是得到市场的认同,当然这种市场认同有可能是慢热的。

我认为创新有三个层次:理念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和技术创新。BEA从成立之初就以创新为立足之本。与其他企业相比,BEA的创新可以说是独具特色。在很多企业,创新常常是先有技术创新,然后有商业模式的创新,但BEA的创新则是从商业理念的创新开始,这也是硅谷公司的特点。一些硅谷的公司,可能在专利数量上并不占很大优势,但在商业理念和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却走在前列。BEA的一些成功产品,以前都不是我们自己的,而是被我们收购的。为什么被收购方没有成功,而BEA成功了呢?这是因为BEA对市场需求有深刻的理解,能前瞻性地感知到一个新的应用浪潮即将到来,并能率先根据客户的需求,发现新的市场,提供最适合客户需求的产品,从而获得成功。因此,仅有技术创新是不够的,理念、商业模式和技术创新一样重要。

宋一平:把一个事情、一个公司做好的话,技术是条件和前提。有了这个以后,才会有相应的销售和市场。领先的技术、创新的技术,还有你的销售、市场的创新都要走好,两条腿都走好,才能有一个健康的发展。

如何确定市场需求

主持人:创新还要能够感受市场的需求,提前发现商业浪潮的趋势。那么又如何判断这一种需求就是趋势,这一种商业模式就是能被市场认可的?

卢朝霞:客户对创新的要求是不断变化的。开始时客户对你的解决方案可能是认可的,但是随着客户自身管理的变化或技术的发展变化,他们会提出新的要求。作为一个软件与服务提供商,我们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中心的。

我们针对解决方案形成了由纵向事业部和横向大区构成的距阵式结构,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同时我们有很多领域的专家通过研究某领域在国际上的趋势和技术发展趋势,来挖掘和引导客户的潜在需求。我们每个事业部都有自己的行业专家,整个集团拥有200多名各行业的资深顾问。今年我们还将发展更多这样的资深顾问。

刘松:市场的需求来自客户。我们的CEO庄思浩在2001年获得技术“远见奖”。在他一天的工作中,最多的事情就是跟BEA在全球的一些重要客户谈论、交流目前的业务需求。我们去年开始说一个词,叫做“企业2.0”技术,其实就是把Web2.0用于企业内部管理。软件无非是对商业世界的一种抽象和数学表达,软件会为商业世界服务,使得效率更高。

主持人:为了获得用户的准确需求,不仅需要样本用户的数量够多,而且需要有代表性。那么,怎么确定与你交流的客户,他的判断和需求就是有代表性的呢?

宋一平: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企业肯定要贴近客户,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需求也是建立在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之上的。

比方说,如果我们现在还没有计算机的话,我们电信的话单靠人工来统计是不可能的;银行没有计算机终端的话,人们需要排更长的队伍。这些都是由于技术不断发展带来的。需求技术一定是相辅相成的,是互动的。那么这种互动关系,主要体现什么地方?一方面, IT人有一个先进的理念,第二,熟悉客户的业务。其实我们现在缺乏的,是很多人懂IT,但不懂客户的业务,或者了解业务,却说不出来。

主持人:就像是以前争论很久的话题,是技术引导需求,还是需求引导技术?

刘松:技术提供了很多可能性,其中有一些肯定是有意义的,我们相信是对的。我们一般会先有一种看法,有自己的判断,屏蔽一些不好的模式,然后跟客户去交流,多给客户一些选择,这有可能激发他想到更多的需求。要学会抓住他业务上的痛点。如果这个痛点在几百家客户里面都存在,那就可以做一个解决方案;如果这个痛点在1000个客户里都存在,那我们可能就会做一个产品。

宋一平:在所有的行业里面,IT行业是发展最快的。因此,很大情况下是技术创新引导这个行业往前走,拽着需求往前走。新生的行业,或者朝阳性的行业都是如此。而在很多传统的行业,则是倒过来的,需求不断提升。

创新与成本怎么平衡

主持人:东软也好,BEA也好,Sybase也好,你们追求的创新有些是属于中长期的,不是短期就能实现的。那对于中长期的目标,你们怎么去平衡投入和成本之间的关系呢?

卢朝霞:这要和企业的综合因素结合在一起来考虑。企业首先要生存发展,在保证这一前提下再谈创新。比如说,面临倒闭的企业,如果工资都发不下去了还在做长期的创新计划,这根本就没什么意义。但是如果产品的创新能够解决这个企业的生存问题,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企业不同,创新的战略也不同,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产品、市场的变化来进行创新。

创新的目的就是要给客户带来价值,在给客户带来价值的同时,也要给企业员工带来价值,给我们的股东带来价值,让企业能够持续地发展,同时共同推动社会进步。东软一直很重视创新,“创新精神”是东软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一步,我们会强调技术、管理的创新带来的发展。我们会将国际先进的管理方法(如CMM)和本土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加速东软的创新和发展。

宋一平:企业可以设一个类似于BD的部门,这个部门是关注中长期项目的。如果没有这样的部门,就有可能会短视。还有,就是要学会判断市场需求的节奏。一个产品我们看到了发展的方向,但在市场需求出现之前,还要看导入的时间是否会太长。在新的技术中,怎么能够跟市场的节奏匹配上,我认为很重要的一个依据是价格和价值。举个简单的例子――手机。当时手机价格是一万多块钱的时候,不会有这么多人使用,但是不断的创新使得成本下降,价格下降到一定程度之后,一个需求的市场马上就起来了。

刘松:SOA整体来说的确是一个慢热型的市场,但是一个导入期可以是分期的,最重要的是看你现在提供的产品是不是这个阶段所需要的。

在技术浪潮的导入期,传统的业务可以支撑企业有一个正常的盈利点,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开展创新,求得先机,从不断解决一些小的问题开始,每一步都有目标。打个比方,如果SOA这个浪潮三年以后才来,我们怎么办?我们要把长远目标拆分到每一个阶段,每个阶段都知道客户需要什么,用SOA的办法去解决传统的问题。现在说的SOA,中期的目标是解决集成的问题,过去十年一直说用EAI来解决,现在SOA降低了集成的难度,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也不是用户很难达到的。

一个软件公司服务于商业世界,重要的是能够适当超前于商业世界,然后引领一个浪潮,即使你的理念稍微超前一点,只要是跟客户的要求共同演进,就不会有太大危险。怕的就是你脱离客户,走得太快,或者就是对理念不够坚定。

技术崇拜也是吸引力

主持人:企业创新需要什么样的软环境来支撑?

卢朝霞:创新是一种积极的思考方式,体现在研发、应用、服务、管理与文化等各方面,每个员工的创新能力与实践的聚合将实现企业的创新。对于小公司来说,整个公司都可以围绕某个创新点来运作,但是对于东软这样规模比较大的企业来说这就不现实了。

我们的做法是在技术部门和管理部门中设置专门进行战略研究的部门。东软每年制定经营计划的时候,都会针对管理、技术的创新提出目标战略。同时在机制上鼓励创新,对提出关键创新的部门,我们会在原有预算基础上由集团公司直接拨款来支持。此外,我们每年都会对在创新方面成果突出的个人或者团队予以奖励。

宋一平:对于软件公司来说,人是最主要的资源,也是最主要的成本。因此,给人创造一个好的环境非常重要,我想软件公司的环境还都不错。好的环境,除了硬件,还要给员工有一定的个人自主空间。

刘松:我们的CEO有一个比喻,人的特点和一些热带鱼很像,对环境、温度、自由程度非常敏感,因此一个好的环境很重要。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做技术的人,很多都是技术崇拜者,对技术有一种信仰。他们除了看环境和收入,还看重你的技术是否先进,你们公司里有没有几位软件业的大师,他们是否可以指出未来的技术方向。这种吸引比硬件环境还能留住人。

我们工程师谈论技术的时候非常有激情,他们认为他们从事的技术是最前沿的,他们的技术可以改变这个世界。如果在收入差不多的情况下,他们就更看重这个环境。我们的公司不断追求新的技术,一方面公司需要创新,另一方面,无形之中也留住了最好的人。

主持人:那么怎么去塑造这样一种有魅力的企业文化?

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篇3

我们根据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分解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价值交付和价值获取以及每类要素的细分要素来考察现代制药公司的商业模式现状。

(1)价值主张。公司多个产品被列入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部级火炬计划项目、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上海市火炬计划项目,并多次荣获国家重点新产品奖、上海市科技成果奖、上海市优秀新产品奖、上海市名牌产品和上海市医药行业名优产品等。主要产品阿奇霉素片、硝苯地平控释片、头孢氨苄缓释胶囊、头孢克洛缓释胶囊、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右美沙芬缓释混悬液和阿奇霉素、齐多夫定、屈螺酮、硫辛酸等均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畅销海外市场。

(2)价值创造。公司的价值创造过程集中其研究开发和设计、生产、销售环节。公司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股东优势。公司第一、第二大股东为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和上海现代药物制剂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本次发行前其分别持股3876.1327万股、644.4513万股,分别占比71.53%、11.89%。两大股东技术背景浑厚、研发能力卓著,在医药研究领域极富声誉。第二,产品优势。①主要产品市场前景良好,市场份额高。公司产品集中在抗感染类、老年疾病(降血压、降血脂、前列腺、抗早老性痴呆症等)、减肥类和生物制药等领域,上述产品都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抗生素类药品一直在抗感染药物中占有60%左右的份额,阿奇霉素在2000年世界最畅销处方药中排名第25位;头孢氨苄占2001年全国抗感染药零售总额的比例达到了2.21%,名列十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程度逐步提高,公司降血压类和抗衰老药品硝苯地平、硫辛酸的市场需求也将大幅度上升;减肥药物市场发展迅速,浦东药厂的芬氟拉明原料药作为传统减肥药物已有多年畅销纪录,西布曲明则是其替代新品;此外,天伟生物的生物原料药适用于不孕症、心肌梗塞等疾病的治疗,全部为出口,市场需求稳定。②高超的工程工艺化技术和产业化能力。公司拥有完备的技术开发力量,实力居国内领先地位。公司在化学合成药物、新JL公司的价值创造过程集中其研究开发和设计、生产、销售环节。公司的竞争优势是能够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对于部分标准化的产品也能够因为品牌和质量而定价略高于竞争者。作为私营小企业,JL公司的资源较为有限,基本依赖自给自足的方式持续发展。价值网络中各方都处于充分竞争状态,因此与供应商、客户、外协合作者一般能够形成较好的关系。③先进的技术储备。公司现有核心技术处国内领先地位,部分技术为国际领先。这些技术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节省了成本,为公司留下了丰厚的利润空间,使公司的产品处于有利地位。其中控缓释技术、分离纯化技术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价值交付。借助集团的商业渠道,融合母体和各子公司的营销资源,推进上合下分、四线纵深的营销模式。围绕基于技术的质量与品质,制定营销策略、实施企业与品牌规划,以生命健康为核心的专业营销,形成特色品牌。作为上海医工院集团内的科研自主成果产业化基地,辅以企业自身特色的发展战略,形成了与医工院科研创新体系上下游的合作流程。在营销方面则明确市场开拓重点、打造特色优势品种,站稳和继续开拓心脑血管、抗生素缓控释制剂、肿瘤药物市场,立足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的专业学术营销。(4)价值获取。近年来公司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增加高毛利制剂产品在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比重,制剂产品中增加新型制剂产品的比例,实现了公司经营业绩的持续增长。公司最主要品种硝苯地平渗透泵控释片连续多年保持快速增长,2013年度实现销售收入3.4亿元。各生产型子公司重点产品2013年度也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公司于2007—2013年度的营业收入及利润总额的基本情况如图1所示,公司的业绩在持续稳定增长。

二、现代制药的技术创新

1.创新模式。公司具有强烈的创新意愿,但是鉴于有限的内部资源约束,外部资源难以获得,因此,公司很难进行探索性的研发创新投入。目前公司所开展的创新工作主要是开发性的,也即基于客户实际需求的新产品开发。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公司具有强烈的成长动机;另一方面,公司自主创新和研发积累的丰富成果也促使公司愿意加大研发投入;再次,也是公司生存发展的需要。公司拥有上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国药医工总院河南分院等实力雄厚的优质资源。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本,结合市场需求、研发能力,挑选开发技术难度大、附加值高的品种进行研发,研究领域覆盖化学合成、新型制剂、微生物发酵、植物提取、创新药物研究等,逐渐形成以创新、技术、产品加规模化为发展和驱动的核心战略定位。

2.公司商业模式与创新策略的关系。

(1)价值主张与创新。公司的目标是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的研发驱动型制药企业。用10年时间,将现代制药发展成为国内中型的集研发、生产、营销、外贸于一体的,涵盖特色制剂药物、高端原料药、生化制品、现代中药的企业集团。至2015年底,争取实现销售收入50亿。现代制药之所以树立上述目标,除了领导人的远见之外,也是基于对公司创新能力的考量。公司产品定位于高品质、高附加值,需要公司鼓励在技术和管理上进行改进,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研发体系和生产体系,致力于为患者提供质优价廉的高质量药品,为此需要持续的创新。

(2)价值创造与创新。现代制药采用自主研发、合作研发并存的研发模式,整合母公司与子公司研发资源。一方面继续开展原料药工艺和质量改进工作,另外一方面积极扩大制剂研发团队规模,打造新型药物制剂研发平台,为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动力。例如,拥有生产工艺自主知识产权的阿奇霉素注射用原料药已占全国70%左右的市场份额,年销售额近两亿元;尿促性腺素等生化产品的质量达到了国际标准,年出口量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7成以上。

(3)价值交付与创新。公司进一步加快营销方式和组织模式改革,采取了整合营销模式,集中优势资源、重拳出击市场,实现了重大产品销售收入的增长,形成产品梯队,扩大了成熟产品市场份额,也为新产品入市做好了推广工作。

(4)价值获取与创新。中国国内和印度原料药产能过剩引起的同质化竞争进一步加剧,直接影响原料药产品的价格与利润水平。制剂产品则以政府定价为主,国家发改委连续调整药品的最高指导价格,大部分医药产品呈现降价趋势。面对风险,现代制药采取的应对措施有:①通过不断提高生产管理规范,以符合国际cGMP标准为目标,对原料药产品进行全方位的提升,进入高端市场,提升产品价值;②加快原料药产品的FDA认证与COS认证,进入欧美主流市场,参与国际竞争;③改进产品生产工艺,降低单耗水平,严格控制生产成本;④提高营销管理水平,扩大制剂产品终端覆盖面,降低销售成本,提高效率,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因此,在特定环境下,关注产品价格的公司更有动机进行创新。

三、小结

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篇4

当前,我国一些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已崭露头角,但总体看来,我国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明显滞后于技术创新,多以跟随和模仿国外为主,企业技术创新“单打一”和商业模式创新“倍增效应”难以发挥等问题突出。在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如何积极有效发挥商业模式创新的 “倍增效应”,引导企业由传统的单纯技术创新转向走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相结合的集成创新之路,需要高度关注和积极探索。

一、商业模式创新倍增效应日益凸显

工业革命以来,产业经济发展基本上遵从“技术创新获得利润,性价比拼占领市场”的范式推动,技术创新一直是企业获得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方式。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和贸易自由化不断加深,技术溢出效应不断增强,技术创新的模仿壁垒和垄断利润急剧下降,技术创新主导的企业盈利模式被打破,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融合互动作为一种新的创新形态,愈益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利器。

商业模式即为企业盈利的途径和方法,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商业模式创新不仅是企业技术方向和路线的选择,更涉及到企业组织、文化、资源配置的全方位、深层次革命,因此,商业模式创新的实质是系统性创新,也是国际产业竞争的新趋势。

(一)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日益深度融合

市场需求已日益成为创新的最主要源动力,创新逐渐从强调技术导向为主向注重市场导向为主转变。为了向用户提供更丰富的服务和更人性化的体验,使创新成果转化成实际的商业价值,就需要针对新技术采用新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呈现日益融合的发展态势。

特别是随着互联网、IT、通信技术等通用技术的快速发展,技术逐渐摆脱在原有商业模式中充当工具的从属性角色,而成为了新的商业模式本身。

(二)“商业模式+技术”融合创新赢得竞争优势

商业模式是企业为用户创造价值的方式方法,而价值的载体则必须是有核心技术支撑的产品和服务。在节能环保领域,诸多公司开发出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与设备,但碍于用户对新技术新设备转换成本的压力,难以实现技术创新的价值。通过合同能源管理这种商业模式创新,节能服务公司一方面通过为客户提供节能改造服务推广新技术新设备,另一方面从客户节能改造后获得的效益中收回投资、取得利润。

商业模式创新不仅是技术创新价值的“放大器”与“倍增器”,也为技术创新模仿设置了新的“门槛”,新技术与新商业模式的深度融合构筑起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提供强大动力。

(三)“商业模式+技术”融合创新改变竞争规则

一直以来,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依靠技术革新和产品性价比提高,随着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不断结合,行业的技术竞争与产品竞争模式正在被颠覆,以基于新技术为客户提供更新体验和更优服务为目标的商业模式创新成为新的竞争规则。

传统商业竞争的零和准则也不断受到挑战,无论是产业链上各环节的企业,还是处于产业链同一环节的企业,一方的利润不再是另一方的成本。在新的盈利模式下,产业价值链上的各利益相关者可基于同一个平台最大程度地达到价值共赢。

二、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特点

目前商业模式创新仍属于新生事物,业界还没有形成清晰路径和完整规律的共识,但总体上看,商业模式创新的发展呈现如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技术创新仍是商业模式创新的现实基础

新技术或新产品进入市场的初期,价格较高,为了平衡高价格给消费者带来的风险,商业模式创新应运而生,拥有先进的核心技术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前提。同时,技术创新也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保障,为竞争者设立模仿的高门槛。

(二)信息网络成为商业模式创新的支撑平台

随着IT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信息网络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为企业选择更多更复杂的运作方式提供了平台条件,由于硬件技术的易扩散性和生产的易模仿性,任何建基于硬件的商业模式都不会长久,基于信息网络平台的商业模式成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主流。

信息网络平台将相互独立的产品或服务提供者和用户联结起来,通过全新的商业模式,使产品和服务价值实现了聚变。东软公司在医疗服务领域有三千家医院客户,公司利用云的方式和互联网方式整合现有客户的医疗资源,使家庭和个人通过网络获得在线诊断等医疗服务,同时公司的B2B模式逐步转向了BBC(即B2B与B2C的结合)模式,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和更高的服务价值。

(三)全产业链共赢是商业模式创新的突出表现

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是更好地创造价值,好的商业模式不仅为客户创造价值,也为产品价值链各环节的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创造价值。因此,商业模式创新需要建立一个包括为客户提供不同产品和服务的互补企业在内的产业价值链体系,实现覆盖全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价值共赢。

三、有效发挥商业模式创新倍增效应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商业模式创新发展规律探索与总结

商业模式创新既是贯彻落实十报告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应对激烈国际产业竞争的客观需要,更是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和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必然要求。应从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商业模式创新的重大意义与发展潜力,组织有针对性的专题研究,积极探索和总结其基本规律,特别是研究如何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强商业模式创新的相关政策,通过发挥商业模式创新倍增效应促进我国企业技术创新。

(二)两化融合打造商业模式创新的支撑平台

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是我国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战略,实施两化融合战略不仅加速我国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的深度应用,也是我国推进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契机。要通过加强信息网络技术创新,大力发展协同设计、协同制造、协同服务,在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同时打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制造企业、服务企业、内容提供商和应用开发商的价值共赢体系,通过信息系统集成应用实现商业模式创新。

(三)通过激励政策加大商业模式创新支持力度

当前,商业模式创新已成为一种重要的产业创新形态,应提升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同等重要地位。要通过已有各项鼓励支持技术创新的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广泛开展商业模式创新,不断加大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力度。例如,针对重大、关键、示范性的商业模式创新要提供适当的财税政策支持;在已有支持技术创新的专项资金当中,切块用于鼓励商业模式创新;研究适时设立支持商业模式创新的专项资金(基金);商业模式创新可作为高科技企业或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的重要指标,享受相应优惠政策等。

(四)完善符合商业模式创新特点的知识产权保护

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篇5

关键词:商务模式 创新

商务模式的概念性回顾

商务模式(Business Models)又译为商业模式、经营模式或业务模式,是企业界非常流行的术语,其最基本的含义是经营企业的方式或方法。

从源头上看,商务模式作为一个专用术语出现在管理领域的文献中大约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Konczal和Dottore在讨论数据和流程的建模时,首先使用了Business Models这个术语。此后,在信息管理领域,商务模式被应用在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中,用以描述支持企业日常事务的信息系统的结构,即描述信息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联系,对企业的流程、任务、数据和通讯进行建模。

20世纪80年代,商务模式的概念开始出现在反映IT行业动态的文献中,而直到互联网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形成并成为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之后,商务模式才作为企业界的时髦术语开始流行并逐步引起理论界的关注,但是此时的商务模式的内涵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即从信息管理领域扩展到了企业管理领域的更广阔的空间。

在商务模式的概念性研究方面,上述关于商务模式的特征和组成要素的定义是目前商务模式研究的一条主线,另一条主线是对现有的商务模式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商务模式进行分类研究。此外,由于互联网技术以及由此产生的电子商务是引发商务模式创新的直接原因,互联网商务模式或电子商务模式成为重要的议题。

商务模式创新研究现状

迄今为止对商务模式的研究大多处于概念和分析框架的提出和归纳并辅以案例分析的描述性研究阶段。甚至关于商务模式的特征及其相关要素也还没有公认的定义。研究者通常从自身感兴趣的领域和角度阐述商务模式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出发点来研究商务模式的作用和影响。同时对商务模式创新的讨论通常置于企业战略管理或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之下。这是因为在许多研究者看来,商务模式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而互联网的出现为商务模式的创新和多样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也是人们关注商务模式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商务模式创新的概念可以追溯到熊彼特的技术创新的概念。熊彼特意义上的广义的技术创新囊括了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市场创新、供应来源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等几乎涉及了企业管理的所有方面的创新。其中市场创新、供应来源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可以纳入商务模式创新的范畴,因为它们有别于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这两种与产品的生产技术直接相关的狭义的技术创新。根据翁君奕等人的研究,在改变世界的全球50家著名公司中,主要依靠商务模式创新生存和发展的公司有31家,而靠技术创新立足的公司只有14家,另有5家公司创新的贡献不明。从这个意义上看,从熊彼特广义的技术创新概念中分离出商务模式创新的概念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这也是有必要把商务模式创新作为相对独立的研究课题的重要原因。

商务模式的作用

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开发中心的研究负责人Charles Oman博士在2000年初接受Economic Reform Today杂志采访时,从全球化的角度论述了新经济下商务模式的作用。他认为,理解目前正在发生的全球化的关键不在于贸易和资本流动政策的放宽或技术变化的速度,而在于推动经济竞争的商务模式的性质。Osterwalder在谈到商务模式的演变时认为,传统上价值是通过垂直一体化的产业价值链产生和提供的,而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依据交易费用经济学理论在组织际合作网络中进行重组。这样的组织结构更适应那种需求高质量、低成本、快速创新和快速响应的竞争环境。Slywotzky等认识到商务模式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把商务模式看成是一种将来我们都能用来制定商务战略和投资战略的重要工具。他们认为,企业竞争的核心是商务模式认知之争,对商务模式的投资能够协助企业的经营者在竞争中获胜。Amit和Zott认为在IT技术所造就的虚拟市场上,由于企业边界和产业边界变得模糊而容易跨越,包含企业、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客户等利益相关者在内的商务模式的作用在于:它可以作为一种战略分析单元而取代传统的战略分析单元――企业或产业。技术进步是商务模式创新的动因之一,许多文献把商务模式放到一般技术进步的背景下,考察企业商务模式的作用。Chesbrough和 Rosenbloom从商务模式是企业为了从技术中获取价值而建立的合理收益架构的认识出发,认为钱德勒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安索夫等的战略管理、波特的竞争战略等理论可以看作是商务模式概念的前身,因为这些理论关注的焦点都是如何把企业的经营与机会及威胁联系起来而获取技术提供的最大价值。他们通过案例研究说明,企业倾向于对适合其商务模式的技术进行投资,有时甚至达到过度投资的程度。而对于不适合其商务模式的技术,企业通常不会投资。这是因为技术不能凭空创造价值,企业现有的商务模式可能适合也可能不适合由于新技术所带来的潜在机会。由于商务模式决定了以多大的成本从何处取得收益,所以必须在一定的商务模式框架下对技术投资进行评价。为此,商务模式可以看成是技术开发和价值创造之间的协调机制。Viscio和Pasternack对全世界范围内的几百家企业的结构、职能和业绩进行的研究表明,起源于19世纪的传统商务模式对于大型的全球性企业已经过时。尽管没有对商务模式做出明确的定义,他们还是看到了现行的商务模式对一些企业的竞争力正起着阻碍作用。其主要原因在于商业环境的复杂性增加和对创新的不断激励,和以往相比企业必须更频繁地寻找价值增值的机会。为此有必要围绕企业的能力建立一种新的商务模式。这种商务模式必须能使企业灵活反应,不断创造机会,迅速抓住机会并获利;这种新商务模式应能建立一种新的领导模式以有效地管理知识和人力资源。Papazoglou等在研究一体化的价值链时讨论了商务模式的作用。他们认为传统的商务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全球化的市场要求,企业必须重新思考其商务模式,需要创造一种新的商务模式。这种商务模式能够提供一种给客户带来价值的新途径。过去20年来,商业活动不断地调适组织并改变着组织的某一部分,但这种变化的效果是有限的。现在已经到了改变组织和人们在一起工作的方式即商务模式的时候了。Hoque等在谈到商务模式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时认为,商务模式是企业决定谁是客户及如何为客户带来价值的基础,它识别成功的机会,预测和确定与战略相联的未来行动。技术专家应在价值主张、运作实施和赢利方式等3大公司战略原则的指导下识别构成商务模式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影响,同时考虑应用什么样的技术来建立商务模式。

由此可以看出,相关文献提出和使用商务模式概念的共同出发点是针对新经济条件下的技术进步、市场需求和竞争压力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寻求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新途径。商务模式的作用是在原有的或新环境条件下,发现新的市场机会、细分市场和瞄准组织结构及生产服务流程中存在的低效部位,吸收和整合企业可以使用的内外部资源,并通过各种创新加以挖掘和利用,从而为投资者和包括客户、合作伙伴在内的利益相关者创造更多的价值。

进一步研究的意义

首先,通过对商务模式创新的深入研究,既可以整合丛林似的众多管理理念和方法,又便于发现新的突破口和创新点。从这个意义上讲,构建商务模式创新的理论体系,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全球化竞争中企业管理变革的趋势,认识商务模式创新的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其次,不论是高新技术企业还是传统产业的企业,商务模式已超越企业战略,成为企业管理决策的基本内容,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过渡和转换到何种商务模式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有必要从管理实践的需要出发,系统地分析和总结各种商务模式产生的原因及其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和基本规律,探讨商务模式的设计和评价方法,为商务模式的创新和选择提供依据,帮助高新技术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科学地评估投资价值并制定战略。

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首先,有必要在经济学和管理学基本理论的指导下,综合现有商务模式的特征和要素的界定,提出区别于传统分析单元的商务模式特征和要素,从而建立商务模式的分析框架,为进一步进行商务模式创新研究奠定概念性的理论基础,使商务模式传统分析单元及其理论和方法所不能替代的相对独立的分析单元。

其次,以商务模式为分析单元对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在商务模式分析框架下,研究商务模式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效果,为科学合理地选择商务模式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的商务模式要素组合形式进行分析比较,从中发现并选择适合企业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商务模式,实现商务模式的创新,称为商务模式创新的静态选择问题。

再次,商务模式创新不仅是新创企业所面临静态选择问题,也是传统老企业必须面临的问题。商务模式创新可以是一个渐进演化过程,也可以是一个激进的变革过程。同时,无论是渐进式创新还是激进式创新都存在一个创新的转化成本问题。因此需要对商务模式创新的这两种形式进行比较,在动态的过程中比较其转换成本,为商务模式创新提供理论基础。这可以称为商务模式创新的动态转换问题。

最后,由于技术创新是企业进行商务模式创新的内在动因之一,所以需要研究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即从传统的所有形式的创新从属于技术创新的思维跳出来,把商务模式创新作为可以独立于技术创新的创新形式。研究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区别与联系,分析和验证不同类型商务模式创新与不同类型技术创新之间的可能关系、组合类型以及典型状态。在此基础上,研究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协同问题。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相互作用方式和机制、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的约束条件和共同演化路径等。

参考资料:

1.Slywotzky, A.J. 等, 张星等译,利润模式,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

2.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篇6

关键词:商务模式 创新

商务模式的概念性回顾

商务模式(Business Models)又译为商业模式、经营模式或业务模式,是企业界非常流行的术语,其最基本的含义是经营企业的方式或方法。

从源头上看,商务模式作为一个专用术语出现在管理领域的文献中大约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Konczal和Dottore在讨论数据和流程的建模时,首先使用了Business Models这个术语。此后,在信息管理领域,商务模式被应用在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中,用以描述支持企业日常事务的信息系统的结构,即描述信息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联系,对企业的流程、任务、数据和通讯进行建模。

20世纪80年代,商务模式的概念开始出现在反映IT行业动态的文献中,而直到互联网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形成并成为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之后,商务模式才作为企业界的时髦术语开始流行并逐步引起理论界的关注,但是此时的商务模式的内涵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即从信息管理领域扩展到了企业管理领域的更广阔的空间。

在商务模式的概念性研究方面,上述关于商务模式的特征和组成要素的定义是目前商务模式研究的一条主线,另一条主线是对现有的商务模式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商务模式进行分类研究。此外,由于互联网技术以及由此产生的电子商务是引发商务模式创新的直接原因,互联网商务模式或电子商务模式成为重要的议题。

商务模式创新研究现状

迄今为止对商务模式的研究大多处于概念和分析框架的提出和归纳并辅以案例分析的描述性研究阶段。甚至关于商务模式的特征及其相关要素也还没有公认的定义。研究者通常从自身感兴趣的领域和角度阐述商务模式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出发点来研究商务模式的作用和影响。同时对商务模式创新的讨论通常置于企业战略管理或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之下。这是因为在许多研究者看来,商务模式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而互联网的出现为商务模式的创新和多样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也是人们关注商务模式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商务模式创新的概念可以追溯到熊彼特的技术创新的概念。熊彼特意义上的广义的技术创新囊括了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市场创新、供应来源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等几乎涉及了企业管理的所有方面的创新。其中市场创新、供应来源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可以纳入商务模式创新的范畴,因为它们有别于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这两种与产品的生产技术直接相关的狭义的技术创新。根据翁君奕等人的研究,在改变世界的全球50家著名公司中,主要依靠商务模式创新生存和发展的公司有31家,而靠技术创新立足的公司只有14家,另有5家公司创新的贡献不明。从这个意义上看,从熊彼特广义的技术创新概念中分离出商务模式创新的概念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这也是有必要把商务模式创新作为相对独立的研究课题的重要原因。

商务模式的作用

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开发中心的研究负责人Charles Oman博士在2000年初接受Economic Reform Today杂志采访时,从全球化的角度论述了新经济下商务模式的作用。他认为,理解目前正在发生的全球化的关键不在于贸易和资本流动政策的放宽或技术变化的速度,而在于推动经济竞争的商务模式的性质。Osterwalder在谈到商务模式的演变时认为,传统上价值是通过垂直一体化的产业价值链产生和提供的,而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依据交易费用经济学理论在组织际合作网络中进行重组。这样的组织结构更适应那种需求高质量、低成本、快速创新和快速响应的竞争环境。Slywotzky等认识到商务模式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把商务模式看成是一种将来我们都能用来制定商务战略和投资战略的重要工具。他们认为,企业竞争的核心是商务模式认知之争,对商务模式的投资能够协助企业的经营者在竞争中获胜。Amit和Zott认为在IT技术所造就的虚拟市场上,由于企业边界和产业边界变得模糊而容易跨越,包含企业、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客户等利益相关者在内的商务模式的作用在于:它可以作为一种战略分析单元而取代传统的战略分析单元——企业或产业。技术进步是商务模式创新的动因之一,许多文献把商务模式放到一般技术进步的背景下,考察企业商务模式的作用。Chesbrough和 Rosenbloom从商务模式是企业为了从技术中获取价值而建立的合理收益架构的认识出发,认为钱德勒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安索夫等的战略管理、波特的竞争战略等理论可以看作是商务模式概念的前身,因为这些理论关注的焦点都是如何把企业的经营与机会及威胁联系起来而获取技术提供的最大价值。他们通过案例研究说明,企业倾向于对适合其商务模式的技术进行投资,有时甚至达到过度投资的程度。而对于不适合其商务模式的技术,企业通常不会投资。这是因为技术不能凭空创造价值,企业现有的商务模式可能适合也可能不适合由于新技术所带来的潜在机会。由于商务模式决定了以多大的成本从何处取得收益,所以必须在一定的商务模式框架下对技术投资进行评价。为此,商务模式可以看成是技术开发和价值创造之间的协调机制。Viscio和Pasternack对全世界范围内的几百家企业的结构、职能和业绩进行的研究表明,起源于19世纪的传统商务模式对于大型的全球性企业已经过时。尽管没有对商务模式做出明确的定义,他们还是看到了现行的商务模式对一些企业的竞争力正起着阻碍作用。其主要原因在于商业环境的复杂性增加和对创新的不断激励,和以往相比企业必须更频繁地寻找价值增值的机会。为此有必要围绕企业的能力建立一种新的商务模式。这种商务模式必须能使企业灵活反应,不断创造机会,迅速抓住机会并获利;这种新商务模式应能建立一种新的领导模式以有效地管理知识和人力资源。Papazoglou等在研究一体化的价值链时讨论了商务模式的作用。他们认为传统的商务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全球化的市场要求,企业必须重新思考其商务模式,需要创造一种新的商务模式。这种商务模式能够提供一种给客户带来价值的新途径。过去20年来,商业活动不断地调适组织并改变着组织的某一部分,但这种变化的效果是有限的。现在已经到了改变组织和人们在一起工作的方式即商务模式的时候了。Hoque等在谈到商务模式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时认为,商务模式是企业决定谁是客户及如何为客户带来价值的基础,它识别成功的机会,预测和确定与战略相联的未来行动。技术专家应在价值主张、运作实施和赢利方式等3大公司战略原则的指导下识别构成商务模式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影响,同时考虑应用什么样的技术来建立商务模式。

由此可以看出,相关文献提出和使用商务模式概念的共同出发点是针对新经济条件下的技术进步、市场需求和竞争压力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寻求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新途径。商务模式的作用是在原有的或新环境条件下,发现新的市场机会、细分市场和瞄准组织结构及生产服务流程中存在的低效部位,吸收和整合企业可以使用的内外部资源,并通过各种创新加以挖掘和利用,从而为投资者和包括客户、合作伙伴在内的利益相关者创造更多的价值。

进一步研究的意义

首先,通过对商务模式创新的深入研究,既可以整合丛林似的众多管理理念和方法,又便于发现新的突破口和创新点。从这个意义上讲,构建商务模式创新的理论体系,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全球化竞争中企业管理变革的趋势,认识商务模式创新的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其次,不论是高新技术企业还是传统产业的企业,商务模式已超越企业战略,成为企业管理决策的基本内容,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过渡和转换到何种商务模式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有必要从管理实践的需要出发,系统地分析和总结各种商务模式产生的原因及其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和基本规律,探讨商务模式的设计和评价方法,为商务模式的创新和选择提供依据,帮助高新技术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科学地评估投资价值并制定战略。

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首先,有必要在经济学和管理学基本理论的指导下,综合现有商务模式的特征和要素的界定,提出区别于传统分析单元的商务模式特征和要素,从而建立商务模式的分析框架,为进一步进行商务模式创新研究奠定概念性的理论基础,使商务模式传统分析单元及其理论和方法所不能替代的相对独立的分析单元。

其次,以商务模式为分析单元对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在商务模式分析框架下,研究商务模式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效果,为科学合理地选择商务模式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的商务模式要素组合形式进行分析比较,从中发现并选择适合企业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商务模式,实现商务模式的创新,称为商务模式创新的静态选择问题。

再次,商务模式创新不仅是新创企业所面临静态选择问题,也是传统老企业必须面临的问题。商务模式创新可以是一个渐进演化过程,也可以是一个激进的变革过程。同时,无论是渐进式创新还是激进式创新都存在一个创新的转化成本问题。因此需要对商务模式创新的这两种形式进行比较,在动态的过程中比较其转换成本,为商务模式创新提供理论基础。这可以称为商务模式创新的动态转换问题。

最后,由于技术创新是企业进行商务模式创新的内在动因之一,所以需要研究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即从传统的所有形式的创新从属于技术创新的思维跳出来,把商务模式创新作为可以独立于技术创新的创新形式。研究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区别与联系,分析和验证不同类型商务模式创新与不同类型技术创新之间的可能关系、组合类型以及典型状态。在此基础上,研究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协同问题。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相互作用方式和机制、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的约束条件和共同演化路径等。

参考资料:

1.Slywotzky, A.J. 等, 张星等译,利润模式,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

2.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篇7

【关键词】商业模式;模式创新;价值创造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技的创新与发展,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然而,仅凭科技创新来取得进步还远不能满足新时期企业发展的新需要。因此,企业要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寻找符合新技术、新产品的组织、流通和管理的新路径,也就是要寻求商业模式的创新(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进入新世纪以来,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已经引起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

一、商业模式的提出及界定

商业模式一词最早是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的计算机杂志上,是被用来描写资料与流程之间关联与结构的。但商业模式正式作为一个独立领域引起学者们的广泛研究,却是1999年以后的事情。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全球互联网开始在商业领域中普及应用。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基本的商业竞争环境和规则,一批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企业应运而生。雅虎、ebay、亚马逊等纯粹的电子商务企业的兴起,对大量的传统企业产生了深远影响。自此,“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开始流行,常被用于描述以网络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型企业是如何获取收益的。

美国学者Timmers于1998年第一次对商业模式概念进行了系统定义。他指出商业模式可以作为由产品、服务和信息构成的有机系统,是一个产品、服务和信息流的框架,其基本要素包括产品、服务、信息、商业参与者、价值以及收入来源等。瑞士学者Dubosson等(2002)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为进行价值创造、价值营销和价值提供而形成的企业结构及合作伙伴网络,从而产生有利可图并得以维持收益流的客户关系资本。之后,Osterwalder等(2005)又对商业模式做了进一步的概括,即企业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和实现价值的基本原则。类似地,美国经济学家Teece(2010)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价值创造、传递和获取机制的架构,它通过价值链传递给顾客,把顾客的支付转化为利润。

我国众多学者也对商业模式的概念作出了界定。罗珉教授(2009)认为,商业模式应当至少包括三个层面的含义:其一,任何组织的商业模式都隐含有一个假设成立的前提条件,如经营环境的延续性,市场和需求属性在某个时期的相对稳定性以及竞争态势等等,这些条件构成了商业模式存在的合理性。其二,商业模式是一个结构或体系,包括了组织内部结构和组织与外界要素的关系结构,这些结构的各组成部分存在内在联系,它们相互作用形成了模式的各种运动。其三,商业模式本身就是一种战略创新或变革,是使组织能够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制度结构的连续体。魏炜和朱武祥教授(2009)认为,一个完整的商业模式体系应当包括定位、业务系统、关键资源能力、赢利模式、自由现金流结构和企业价值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彼此间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有机的商业模式体系,其本质是指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即魏朱商业模式模型。

虽然国内外不同的专家、学者对于商业模式的内涵的界定各有不同,但其定义都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商业模式的基本含义就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核心逻辑,即企业在一定价值链或者价值网络中如何向客户提品和服务并获取利润。通俗地说,商业模式就是指企业是如何赚钱的。这一核心逻辑以顾客价值主张作为起点,以价值创造作为过程,以财务数据作为运行结果。

二、商业模式创新的内涵及动力

(一)商业模式创新的内涵

商业模式创新是指把新的商业模式引入社会生产体系,并为客户和自身创造价值,即企业价值创造的基本逻辑的创新变化。通俗地说,商业模式创新就是指企业新的并且有效的赚钱方式。也可以理解为,商业模式创新实际上是对企业模式的重新设计。在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要对行业中的已有模式进行分析,找寻新模式的存在可能性,这是一个认知发展的过程。无论是新创模式还是在既有模式下的创新,其核心都在于发现并寻求新的模式创新的机会能否成立。实际上,企业的商业模式既不神秘,也不新鲜。无论企业置身于何种行业,都在使用这样抑或那样的商业模式,只不过企业本身对其商业模式并没有清楚的认识。因此,能够在多变而复杂的环境中,抓住并突出至关紧要的经济特征及竞争的关键因素,并由此构建出新的商业模式,就成为当今企业实施经营活动的一种重要而便捷的手段。

(二)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

商业模式创新是在一定的动力驱动下进行的一种创新活动,主要有以下三个动力。

1.新技术的市场化。要将新技术转化为适应市场的产品与服务,企业就必须应用与之相适应的商业模式。因此,新技术的市场化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之一。相比于持久性技术,作为技术创新的突破性技术较为激进,难以在原有的商业模式中将其市场化。因此,企业为了使应用突破性技术的产品实现市场化,就必须采用一种与新技术相适应的全新的商业模式。此时,新技术的市场化就成为了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尽管新技术的市场化要依托新的商业模式,但反之,技术创新也是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之一。

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篇8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 商业模式创新 路径 对策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趋势下,商业模式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全社会特别是产业界的高度重视。特别是美国苹果公司在2010年5月以2213.6亿美元的市值一举超越了微软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具价值的科技公司后,苹果公司的商业模式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苹果公司的成功,依靠的不是简单的产品和技术创新,而是卓越的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及其创新的内涵与特征

(一)商业模式及其创新的内涵

Timmers(1998)对商业模式概念进行了系统定义,他认为商业模式可以作为由产品、服务和信息构成的有机系统;有的学者认为商业模式指的是价值创造、价值传递和价值实现的逻辑过程(Ghaziani,2005),它阐明的是企业如何通过价值链中的具体定位来获取利润(Chesbrough,2002);还有的学者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将技术可能性变为经济价值的启发式逻辑,强调技术和市场的连接性(Christoph,2011)。商业模式创新是指企业价值创造基本逻辑的创新变化,即把新的商业模式引入到社会生产体系,并为客户和自身创造价值(Sosna ,2010)。根据众多学者的研究(赵晓康,2009),本文认为商业模式创新就是在以客户为中心的基础上,准确判断客户现有和潜在的需求,据此优化组合企业的内外部资源,对企业价值分析体系要素进行发现和定义,从而建立新的价值主张模式、价值创造模式、价值传递模式和价值网络模式的综合过程。

(二)商业模式创新的特征

相对于传统的技术、产品或工艺等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有其自身的一些特征:商业模式创新的出发点是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而是更加注重客户的需求,从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为出发点来设计企业的经营活动;商业模式创新是一种综合集成创新,它不仅仅限于企业某一方面单一因素的变化,而是常常涉及企业经营活动多个方面、多种要素同时发生重大的变化,表现的更加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商业模式创新还可能开创一个全新的可赢利领域,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当然,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还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如:技术是重要支撑,常表现为技术支撑的商业模式创新,如风电的商业模式,就迫切需要解决高峰时的储电及稳定供电的技术难题。商业模式创新还依赖于整个价值网络,如移动互联网产业就需要系统设备制造商、运营商、内容和服务提供商、终端设备制造商等的密切协作等(乔为国,2012)。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商业模式创新关系分析

(一)商业模式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都是建立在技术创新、技术突破基础上的技术驱动性的产业,然而仅依靠技术创新并不能带动产业的发展,技术创新只有和整个商业模式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产业化。企业将新技术推向市场都要借助一定的商业模式才能实现,商业模式是联系技术及其经济价值的桥梁(Chesbrough ,2002)。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面临的挑战是在技术和市场都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且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条件下,如何找出合适的商业模式,把技术特性与市场需求特性二者紧密联系起来,努力实现技术的潜在经济价值。因此,商业模式创新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新技术实现产业化,或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技术方面的缺陷,特别是对于我国许多企业在不具备太多关键技术的情况下,商业模式创新需要给予充分的重视(乔为国,2012)。

(二)新商业模式的建立有利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的形成

商业模式创新需要建立市场的多个不同主体之间的密切合作,特别是共性技术平台搭建、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政府的积极参与支持。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开展车身材料、汽车电子、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的技术攻关,以及生产、控制与检测装备等的研制,而且还要积极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不断探索新能源汽车整车租赁、电池租赁以及充换电服务等多种商业模式。这种不同的商业网络的构建以及合作模式的变化会在原有的市场上产生新的商业机会或者会创造新的市场,从而引起产业本身以及附属产品、服务的变化,有可能会催生一些新兴的产业。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能带来已有产业(企业)商业模式重构

技术创新特别是激进型和破坏型的创新必然会引起商业模式相对比较彻底的变革创新,引发商业模式重构,这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突破性带来的应有之意(陈志,2011)。如苹果公司自主设计了iPad的微处理器,独立开发操作系统iOS,新技术的应用带来了产业的彻底改变,iPhone就是手机、相机、音乐播放器和掌上电脑的功能的组合,将硬件、软件和服务整合在一起,改变了普通人的消费方式,同时也开启了手机数码产品新的商业模式。

(四)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商业模式创新

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加快了对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布局。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全球将形成一个以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生物技术产业、信息产业及相关高科技产业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新兴产业通常是建立在颠覆性技术基础之上,会导致传统产业的产业链重构,甚至会使某些产业出现“创造性的毁灭”,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商品化和新产品的产业化,新的商业模式也将不断随之产生。同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加快了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国际分工进程,促进了商品、资本、人员、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跨国界流动,形成了制造业新的全球价值链,而新的全球价值链的形成,新的产品、新的服务又需要新的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创新对策

(一)商业模式创新路径选择

1.顾客价值创新。顾客价值创新是指企业从顾客的利益出发,通过为顾客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务,改善顾客价值,给予顾客强烈的心理上的获利感受,并通过改变顾客价值来使顾客满意。顾客价值创新有三条创新途径:一是要重新定义顾客和顾客需求,即发现潜在的顾客和发现顾客的潜在需求。二是要重新定义产品或服务的功能和价值的实现方式,这是根据新的顾客需求来进行的,体现了对现有顾客价值的提升,改变了现有产品或服务的功能价值和顾客价值实现的方式,是对产品功能、结构和形态的创新。三是要提供新的服务方式和途径,此目的是通过降低分销过程中所增加的附加值,从而达到提高顾客价值的目的。企业可以通过压缩分销的环节,或者调整与分销商的合作方式,甚至提供新的分销渠道,与顾客之间建立新的信息传递和沟通渠道(高莉莉,2010)。

2.价值链创新。价值链创新的实质是围绕顾客需求,优化整合企业内部资源,使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同时发挥成本优势,给企业创造更多的新的价值。具体有两条创新路径:一是价值链组合调整。就是围绕顾客需求来确定重要的部分为中心,组合调整非重要的部分来适应这个中心。二是价值链优化整合。就是企业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优化整合资源,实施归核化战略,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总成本。

3.供应链体系创新。供应链体系创新的实质是优化配置企业的各种内外部资源,形成整个供应链协同创新,保障企业在变化多端的市场环境中动态发展。具体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一是要重构供应链结构。通过优化供应链资源,加强协作关系,提高供应链应对市场变化的灵活性。二是要形成以顾客价值为中心的价值网络。该价值网络是以顾客价值为中心,企业需要考虑利润产生的环节和自身实力,在价值链中选择自己合理的位置,积极发展与合作伙伴、供应商、分销商的联系,发挥协同效应,形成共同为顾客提供价值的网络(李椿等,2010)。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创新对策

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双管齐下,取得发展。

1.不断进行价值创新,努力实现新兴产业载体企业价值最大化。价值创新是商业模式的灵魂,企业必须借助商业模式进行价值创造、价值营销和价值提供,努力实现新兴产业载体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此,要注重轻资产经营。轻资产主要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包括企业的经验、企业的品牌、治理制度、规范的流程管理、与各方面的关系资源、资源获取和整合能力、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同时,还要为广义的客户创造价值。广义的客户是指企业提品和服务所涉及的内部和外部的对象,包括顾客、员工、股东和社会。由于价值创造的目的是要让整条企业价值链上的所有利益共同体受益,这就要求商业模式能够创造四种价值:为顾客提供一流的产品和服务;为员工创造良好的成长和发展空间;为股东提供持续、稳定、高水平的价值回报;积极回报社会。

2.以客户为中心,加快客户商业模式创新。客户商业模式创新是商业模式的中心,新兴产业企业必须立足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为此,要精心研究客户需求,加强和客户的联系和沟通,时时关注客户需求的新变化,不断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同时,还要实施客户互动管理,让客户参与产品或服务的设计、制作及定价等过程。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和客户的沟通和交流,且要积极实施大客户管理,锁定大客户,建立客户经理制,为大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3.加强政府扶持的力度,积极实施“绿色信贷”推动政策。为了促进新兴产业的产业化,推进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创新,需要打造以财政引导、资本市场为主体的金融环境。由于新兴产业的发展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对新兴产业技术的投资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许多新兴产业技术的示范工程必须由政府出面,加大支持力度,从而引导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向新兴产业技术领域。新兴产业技术的推广不能单纯依靠市场行为,在发展的初期需要政府在财政、税收、法律、资金等诸多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同时,也需要银行的“绿色信贷”推动,“绿色信贷”能够促进和带动国内及国际金融机构资金、外国政府贷款向新兴产业领域倾斜,进一步调动新兴产业载体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新技术的研发及推广应用。

4.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服务机构作用, 组建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通过行业协会和中介服务机构与企业的相互配合协作,不断发掘新商业构想,研究新技术,开拓新市场。通过成立各具特色的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优化整合不同区域、不同企业、不同研究院所及大专院校等的优质资源,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各成员通过减少创新成本、分摊创新风险、分享和转移新技术等方式,能够迅速捕捉新兴技术和市场机会,不断增强自主研发能力,有利于促进商业模式创新。

参考文献

1.Timmers P.Business Models for Electronic Mar-kets[J].Journal on Electronic Markets,1998,8(2)

2.Ghaziani A,Ventresca MJ.Keywords and cultural change:frame analysis of business model public talk,1975 -2000[J].Sociological Forum,2005,20 (4)

3.Chesbrough,Henry,and Richard S.Rosenbloom.The role of business model in capturing value from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xerox corporation’s technology spin-off companies[J].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2002(11)

4.赵晓康.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竞争优势:内在机理及实证研究[D].东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5.乔为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分析[J].科技促进发展,2012(3)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