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安全管理体系建议8篇

时间:2023-06-05 08:42:28

安全管理体系建议

安全管理体系建议篇1

[关键词]竞争情报安全管理 ISO-CISMS IS0/1EC27002:2005协议

[分类号]G350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情报活动作为企业收集、分析有关经营环境、竞争者和本身的相关、准确、及时、前瞻性的情报以强化竞争优势的手段被频繁使用,导致企业竞争情报安全风险日益凸显。数据显示,各类经济情报活动每年给美国造成的损失达几千亿美元,使德国损失近5万个工作岗位。我国也有类似的惨痛教训,景泰蓝、宣纸、“金星”钢笔抛光技术等国宝级机密皆因保护不力而外泄。事实上,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缺乏对竞争情报重要性的认识或保护不力的企业迟早会被淘汰出局。因此,如何有效地抵御对手的竞争情报活动,防止竞争性情报被对手获取,日渐成为企业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由于企业是一个开放式系统,竞争情报保护又涉及众多主体、客体(情报源、传播渠道与设施等)、环节和复杂内外部环境,因而其安全问题绝非仅是技术性或方法论问题,而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从策略、过程、实施控制、技术、资源和环境以及应急与处理机制等诸多方面进行规范和保护,以保障其保密性(eonfidentiality)、完整性(integrity)和可用性(availability),即构建竞争情报安全管理体系。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竞争情报简称cI(competitive intelligence),是关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策略的信息和研究,是给组织竞争地位带来重大影响的外部威胁、机会或优势的情报及这些情报的获取、监控、分析、前瞻和预警过程。它是一种过程,包括对竞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也是一种产品,包括由此形成的情报和谋略。本文所指竞争情报仅是狭义的竞争情报,指代企业内部的关键性情报,包括竞争对手、客户及合作伙伴情报、市场情报和技术情报等。

关于竞争情报安全,国内外许多学者已有一些研究。JerryP,Miller提出情报保护需历经定义保护需求、评估竞争对手、评估自身弱点、制定实施对策、分析监控、结果传递等6个步骤;John A,Nolan提出Phoenix商业情报保护模型,认为竞争情报活动是一个由任务、定义保护需求、评估弱点、制定对策、分析和6个环节构成的循环过程;美国军方受越战战例启发提出OPSEC模型,认为要对公开信息进行严格核查,以防零散公开信息被对手甄别、聚类分析并得到关键情报;有些文献介绍了反情报技术,如DNSBL等。国内对竞争情报安全也有一些研究,文献[7]对Phoe-nix模型进行了修正,提出工作步骤应包括保护技术、保护策略;文献[8]、[9]分别从知识流视角和基于博弈论构建了情报保护的动态监控与博弈模型;文献[10]利用人一机系统理论提出安全规避措施;有些文献则分别从制度、技术、法律、企业文化等视角进行了分析或策略构建。还有一些学者研究了竞争情报的泄密途径,文献[11]指出计算机的泄密渠道包括电磁波辐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存储、工作人员被策反和计算机系统被监控等。文献[12]分析了企业内部的情报泄密途径,包括企业网站、内部员工与第三方、搜索引擎、病毒和黑客攻击等;有些文献认为还有公开出版物、离职员工、业务伙伴、商业间谍、反求工程及其他灰色或非法途径等渠道。

从文献研究看,目前的竞争情报安全管理主要集中在泄密渠道、工作模式、安全技术、策略机制等领域,对竞争情报安全问题或阐述得比较笼统,或分析得不够深入,或角度单一,对企业如何建立竞争情报安全管理体系,实现竞争情报全面安全管理的理解不深、指导性不强。本文将以作为企业信息安全国际标准的ISO/IEC27002:2005协议为参照,以实现竞争情报的全面管理为目标,构建并系统地阐述企业竞争情报安全管理体系及其内涵。

2 竞争情报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基础

IS0/IEC27002:2005源自于1993年英国贸工部编写的信息安全管理文本“信息安全管理实用规则”,此后该文本于1995年被转化为国家标准(BS7799-1),2000年被ISO/IEC组织采纳为国际标准,2005年推出修订版本ISO/IECl7799:2005,2007年被更名为ISO/IEC27002:2005(内容不变),并与由BS7799-2标准演化而成的ISO/IEC27001:2005交相辉映,与随后形成的后续标准一起自成体系形成IS027000系列标准。

1SO/IEC27002:2005是一种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列举了在运营过程中对企业信息安全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共设置了11大主题,39个控制目标和133个安全控制措施,包含安全政策、安全组织、资产分类与管理、个人安全、实体和环境安全、通信和运行管理、存取控制、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持续运营管理、符合法律等,旨在为一个机构提供用来制定安全标准、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时的通用要素,并得以使跨机构的交易各方互相信任。由于其规则实用性已成为信息安全领域最有影响力的信息安全标准,被广泛看作是优秀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安全操作规则,因此成为我国信息安全标准GB/T20269-2006和《数字图书馆安全管理指南》等标准的主要参照蓝本。

由于竞争情报安全问题是一个涉及广泛且复杂的系统性问题,而ISO/IEC27002:2005是一个具有安全系统架构和实施办法的指南文本,其纲要体系及控制措施易于操作,且由于其架构的开放性和可增删性,各类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合适规模、层级的管理准则组合,形成了一个竞争情报安全“管理树”。同时,IS0/1EC27002:2005更重要的是传达一种系统性的、全局性的安全观念及一种泛安全管理的思维,因而它作为一个通用的信息安全管理实践准则,对企业竞争情报安全管理具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3 基于ISO/IEC27002:2005标准的竞争情报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传统的竞争情报安全管理一般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内部关键情报进行监测和保护的活动;二是妨碍或阻止竞争对手的竞争情报行为。虽认知角度、重点不同,但基本共识是认为竞争情报安全管理的对象是企业内部情报;内容是监测和保护;目的是组织竞争对手或第三方的情报活动;态度是积极的;手段是合法的、正当的。但这些认知尚不足全面阐释竞争情报安全管理的内涵,且竞争情报安全管理有许多重要内容,因而本文提出的竞争情报安全管理是一种泛安全管理的理念。

3.1 竞争情报泛安全管理

在阅读文献与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竞争情报安全除包括实现内部情报的管理与保护外,还应包括对竞争对手实施的主动性反击策略,以及发生竞争情报泄密危机的管控与处置问题,这即是泛安全管理的概念范畴。

因此,竞争情报安全管理应包括5个向度:竞争情报安全策略与组织架构、竞争情报保护、主动性反竞争情报、安全管理保障和持续性管理。策略构架主要体现在企业的竞争情报安全管理战略、组织机构、安全策略文档等宏观层次构造与实践上;情报保护是竞争情报安全管理的主要任务,涉及竞争情报的分类管理、流动监控与保护;主动性反击能利用各种主动性策略手段分散竞争对手的注意力,迷惑对手或延缓其进攻与渗透;安全管理保障是各种制度与策略的审计、激励与保障机制;持续性管理是在受到攻击或情报泄密后的关键业务保护和业务修复能力,是发生灾难或危机的修复与重生机制。这几个向度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竞争情报泛安全管理的内涵,如图1所示:

3.2 竞争情报安全管理体系的框架

基于泛安全管理的思维,参照ISO/IEC27002:2005标准,以竞争情报泛安全管理架构模型为主干,本文构造了竞争情报安全管理体系的框架ISO-CISMS(corn-pehtlve intelligence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ISO/1EC27002:2005),该体系包含5个向度,10个管理大项,22个控制目标,56个关键控制点。向度和管理大项指出了竞争情报安全管理的工作内容框架和架构,控制目标分析了安全管理需实现的目标,关键控制点则给出了安全管理工作的实践要点。这种“分层设计”既兼顾了安全管理理论和实践方向与范围,也提供了操作性强的工作要点,可为当前竞争情报安全管理提供统一框架及解决方案,也回答了John J,McGonagJe在《让企业免于对手竞争情报行为的攻击》中提出的“要做什么,怎样做和在哪里做”的问题,如图2所示:

3.2.1 策略方针与组织构架策略方针与组织构架是指竞争情报安全管理的宏观层次构造与实践,包括竞争情报安全管理战略、组织机构、安全策略文档等,主要明确工作的原则、方针和相关策略,明确体系建设的意义、目标及建立体系需遵守的原则,以及如何建立极具管控力和渗透性的安全管理组织与人员架构。具体内容见表1。该向度的主要载体是竞争情报保护工作策略文档,该文档包含工作的重要性、工作的原理和目的、安全策略的原则性要求、违反安全策略后的责任级别及相应的处理办法等内容。

竞争情报安全管理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是管理层的共同运营责任。为保障效率,应设置竞争情报安全管理机构,对已有信息或情报部门进行合并。组织架构可根据情况采取集中式和分布式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式权力集中,操作简单;分布式分散监控,覆盖而广。专职部门负责情报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及企业竞争情报保护策略、文化建设和监管协调等。兼职人员分布在各部门,负责自己部门的情报监控与保护。机构成立后,可以确保从管理上支持此项工作,以便更好地监测情报安全事项变动,维护竞争情报安全。在该管理项中,重要的关键控制点是安全管理人员在各部门的覆盖率,直接关系到竞争情报安全监控工作。

3.2.2 竞争情报保护

竞争情报保护是指对各种信息、情报或文件中的关键性情报的保护,组织结构对工作原则、方针和策略的执行情况。由于竞争情报的核心地位,竞争情报保护一直是竞争情报安全工作的重心。其活动过程是基于竞争对手的竞争情报搜集过程的,由于竞争情报的泄密渠道包括企业内部、公开倩息、第三方、内部数据库或信息系统等道德或不道德途径,因而竞争情报保护必须强化对各种泄密风险点的控制力,保证策略的完备性和执行力度及粒度,阻止现实的或潜在的竞争对手对本企业的竞争情报活动。

在竞争情报安全保护体系中,竞争情报保护向包括情报分类与控制、人员安全管理、物理环境及通信设施安全防护以及保障性制度等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

情报分类与控制:对公司数据库和核心文件、公司制度、安全策略、公开信息等情报资源编制情报清单,并根据相对价值、重要程度进行分类编码,确定安全等级,当然该清单应是动态更新的。对情报实施管理和控制,建立规范的情报管理制度,保障情报的合理、安全流通,严格情报传播控制、文件管理、与公开信息审核及信息垃圾处理制度,去除其中的关键信息或情报,加大对手的分析难度。

人员安全管理:在竞争情报视角,相关人员包括作为战略资源而成为保护对象的人员;作为管理对象的人员,如竞争情报保护人员、业务人员、第三方人员、显性或隐性及潜在竞争对手。对不同类型的人员应实施不同安全策略:①重定义工作内容,把安全责任定义到工作责任中;②对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明确安全策略内容及其更新;③确立人员交往规范,根据合作伙伴、第三方或竞争对手的不同进行价值或重要程度权衡,建立不同交往策略规范。

物理和环境的安全:加强物理位置和环境的安全保护是竞争情报保护工作的显性措施。划分安全区域,根据关键性的业务或情报重要性和风险性设置相应安全区域,用物理屏障实现授权访问和保护,对安全区域实施监控;信息载体安全,妥善养护与管理各类信息载体设备,做好设备的进入与带出,也要做好登记与稽核。

网络与通信管理:由于企业应用越来越基于网络实现,竞争情报保护也应重视网络与通信领域的管理,当然这也是目前研究较多并相对成熟的领域,可用技术较多,如数据加密、数字签名、访问认证、安全防护、检测与追踪等,市场上也均有成熟的产品可供选择。

3.2.3 主动性反竞争情报竞争情报保护如果是被动的,往往使自身在竞争对手的攻击中处于被动位置而效果不佳,因而针对竞争对手进行监测并实施主动性手段是必要的,以在攻防时占定先机,本文认为这即是反竞争情报的狭义概念。具体内容如表3所示:

国内外对于反竞争情报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国内的CNKI检索发现,有效文献一共不到200篇。其概念论述也不统一,邵波认为反竞争情报是模仿竞争对手监测和分析自身活动的过程,它是针对竞争情报活动而开展的阻止或妨碍竞争对手获得自身情报的信息研究活动,是一种对自身核心信息的保护方法。秦铁辉、罗超认为它是企业为了保护自身情报资源而开展的一系列防范性情报工作,以抵御竞争对于针对本企业的情报活动。杨之霞认为企业反竞争情报是为了控制或延缓企业核心情报向外界传递而开展竞争情报活动的动态博弈,主要采用掩蔽和迷惑的手段,最大限度地掐断竞争对获取本企业情报的主要知识源和知识流,保护企业关键信息不被竞争对手获得。其他学者也有一些定义,尽管角度不同、描述不一,但本质都是保护企业情

报免受其他组织的竞争情报活动的组织过程。但在策略手段上,侧重于防御性手段论述,虽然也提及一些主动性策略或措施,但均没有将其作为反竞争情报的核心与显要特征。实际上,以防御性手段保护竞争情报安全应属于竞争情报保护概念范畴,而反竞争情报则主要指采用积极主动策略达到防卫或反击目的的战略战术情报行为。

实施反竞争情报可通过识别竞争对手,模拟主要竞争对手的竞争情报行为,阻断竞争情报活动点和活动渠道,消灭风险点;虚假消息,干扰对手判断,诱导驱使其作出己方期望的决策。这种“假情报”可故意向对手传播、散发,涉及企业战略、技术方向、财务状况等方面的虚假或不准确信息,以迷惑竞争对手,或将其引入错误判断或发生决策失误。有时还可实施反逆向工程阻止竞争情报人员通过对产品解剖来分析化验其材料组成、设计构造、生产工艺等方面的机密信息,甚至因此而付出巨大代价,如日本东芝在其生产的电池内部进行了特殊处理,一旦电池被拆开,便会发生爆炸,使对手的反求工程变得艰难。

3.2.4 持续性管理持续性管理即是建立情报泄密风险清单,评估其发生概率与可能造成的威胁,并在不利事件发生时采取相应的机制及策略,以防止关键业务受到影响,实现企业持续运行。持续性管理需要引起重视的原因是随着竞争情报活动的日益频繁,企业面临的情报泄密风险无处不在,甚至很难完全避免,企业必须在发生关键情报的泄密后进行恰当的应急处置,以防止企业由此而出现重大损失,同时确保关键与核心业务不受影响。

在竞争情报安全管理体系中,持续性管理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从国际上看,那些及时引进持续性管理的企业,在面对灾难时均能化险为夷,诸多发达国家甚至将其列为上市的必要条件。持续性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业务持续性计划的编制与维护,该计划包含业务流程、数据和技术基础设施确立、泄密风险识别及概率和威胁分析、泄密风险点分类与管理、业务持续性策略等内容。由于情势的不断变幻,业务持续性计划的维护与更新也是十分重要的。该管理大项包括3个控制目标,具体内容如表4所示:

3.2.5 安全管理保障在竞争情报保护体系中,信息保护、人员安全、物理与环境、网络与通信管理都必须建立相应机制加以保障。安全管理保障是“制度的制度”,贯穿竞争情报安全管理活动,为其保驾护航。在竞争情报安全管理体系中,安全保障机制主要包含制度与文化两个层次。制度层是硬性机制;文化层是软性机制,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具体内容如表5所示:

保障性制度。保障性制度是保障企业严格实施竞争情报安全策略的制度集,包含稽核制度、维护制度、激励制度和惩罚制度等。稽核制度可检查策略的完备性、适用性和执行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加以更新与维护,对出现执行问题的,能明确加以惩处或通过激励措施予以激励。在实际中,可仿照ISO 9000标准的内审员制度,由专人定期审计,并与竞争情报安全体系进行程序性对照。当出现任何事实性不符或事实改变时都要审核是否违反策略,分析其违反后是否会对情报安全造成影响,如此才能保证该体系完全实施。

竞争情报安全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形成的所有成员共同认同的,关于企业运营的战略目标、理念、思维方式、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等要素的总和。研究表明,强文化对企业发展具有极大的正向作用,而强情报安全文化对竞争情报安全管理具有同样的作用。在该体系中,竞争情报安全文化包含竞争情报战略制定,是否形成重视竞争情报安全的企业理念,该理念有没有输入企业的经脉与血液,特别是管理者的意图及坚决态度,对竞争情报保护工作的支持程度;企业精神的强度,和睦、团结、协作的企业氛围,将不同类型、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人员凝聚,强化向心力及对企业的责任感,减少竞争对手的渗透。

4 结论与展望

安全管理体系建议篇2

【关键词】 煤矿;安全体系构建;本质安全理论;建设途径

一、煤矿本质安全管理概述

自2005年年底开始,在国家煤炭安全总局组织下,由神华集团出资资助,由中国矿业大学、中质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研究中心、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和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6家研究单位组成课题组,开展了适合我国国情、符合煤矿实际的安全管理体系研究,即课题“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研究”。该课题成果已作为国家试行标准在煤矿企业展开了试点推广。

建设煤矿本质安全,是提高煤矿企业竞争力和实现我国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煤矿事故的教训一再告诉我们,安全状况直接决定着煤矿企业的生死存亡。煤矿企业不论其经营规模大小,经济效益好坏,都承受不住事故尤其是重特大事故所带来的人员伤害和财产巨大损失。因此,只有杜绝重特大事故,实现本质安全,煤矿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国家煤炭工业才能健康发展。建设煤矿本质安全,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我国煤矿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是,煤矿从业人员结构复杂、综合素质差,安全基础薄弱,安全保障水平低,整体防灾抗灾能力差,管理技术落后。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煤矿安全工作。经过治理,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总体稳定、趋于好转,但重大安全隐患依然存在,重大未遂事故时有发生。构建煤矿本质安全,可以从根本上改善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全面提高煤矿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本质安全强调从根源上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消除或减少。概括起来,本质安全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四个基本原理:最小化原理、替化原理、缓和原理、简化原理。

最小化原理:减少危险物质的存储量,不使用或使用最少量的危险物质;在必须使用危险物质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减小危险物质的数量。替代原理:用安全的或危险性小的物质或工艺,替代或置换危险的物质或工艺。缓和原理:采用危险物质的最小危害形态或最小危险的工艺条件;在进行危险作业时,采用相对更加安全的工艺条件,或者用相对更加安全的方式。简化原理:通过设计,简化操作,使用安全防护装置,以减少人为失误的机会。从对危险进行消除或减小的角度讲,本质安全的这四项基本原理,最小化、替代、缓和、简化呈现出依次减弱的趋势。因此,在应用本质安全基本原理时,应针对危险的种类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从而更好地消除或减小系统中的危险。

二、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煤矿本质安全实现的程度,受到技术及经济条件的制约,而如何运用已有的技术及经济条件,则是安全管理的功能,因此决定煤矿本质安全程度的,是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的安全管理水平。煤矿本质安全管理模式,就是为实现煤矿人―机―环系统在安全性能上的最佳匹配而创建的一种管理手段。

本质安全管理是预防事故的关键措施之一,就目前而言,设备和机具的本质安全,受科技、经济等诸多因素制约,作业环境的本质安全,受成本、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很大;人的安全可靠性,受职工的文化程度、技术水平等影响较大。

传统安全管理的特点,是具有强制性、被动性、事后经验性;现代的安全管理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注重全面、系统、超前和过程控制。从危险源辨识入手,通过系统的分析、预测、评价,采取相应措施,消除、减小或控制危险因素,使系统达到最佳安全程度。

根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原理,建立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主要做好如下工作:

1、本质安全方针的制定

本质安全方针是企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总的指导路线,因此方针的建立必须履行“三个承诺,一个适合”,即“对遵守法律、法规的承诺、对体系持续改进的承诺,对预防为主的承诺,适合用人单位本质安全风险的性质”,同时由于煤矿企业自身环境的复杂性,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有的放矢,制定出适合自己企业自身特点的方针。

2、领导决策

领导决策是企业建立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企业经营管理者是组织法定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只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认识到建立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角度出发,才能有效组织必要的人力、物力,为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和良好气氛。

3、全体员工的参与

全体员工参与是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立成败的关键,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特点是强调过程控制和生产现场,体系的贯彻需要全员参与,由决策层、管理层和具体操作人员共同完成。通过鼓励和激发全体员工的热情,教育培训和参与有关本质安全的实践活动,提高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保证体系的持续改进。

员工素质的提高主要是通过提高领导干部的安全意识,提高领导干部的安全素质、提高岗位操作人员的安全素质三个层次来实现的。

4、明确机构与职责

为了有效地实施本质安全管理体系,需要对各相关层次机构的作用、职责和权限进行界定,形成文件,予以传达,以便顺利完成本质安全任务。如可行,煤矿企业应建立本质安全管理委员会(简称安委会),安委会主任由企业的最高管理者担任。《审核规范》中的17个要素从始至终贯穿一个思想―全员参与。OHSMS贯彻要素的思想,即17个要素中的每一个要素都需要有一个主管部门管理,众多的相关部门协助。因此,煤矿企业在划分要素职能分配表时,把17个要素尽可能均分到各职能管理部门。应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

5、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2、推行班组岗位安全生产“三法三卡”模式,打造“四无”班组

“三法”是“S法-岗位安全保障法”、“H法-岗位健康保障法”、“E法-岗位环境保护法”; “三卡”是“MS卡-安全作业安全检查卡”、 “HI卡-岗位有害因素信息卡”、 “DI卡-岗位作业安全检查卡”。

“岗位安全保障法-S法”:预防作业岗位事故发生的方法体系;事故初期的应急方法体系。其主要内容为危险类型、危险因素名称、预防及控制措施。

“岗位健康保障法-H法”:预防职业病的方法体系;现场急救的方法体系。其主要内容为有害类型、有害因素名称、预防及控制措施。

“岗位环境保护法-E法”:防范环境有害事件的方法体系。其主要内容为污染类型、环境污染因素名称、预防及控制措施。

“安全作业检查卡-MS卡(MUST/STOP卡) ”:员工各种作业过程的安全检查要求所必须达到的安全条件及禁止行为。

“岗位有害因素信息卡-HI卡”:作业岗位可能接触到的有害物质信息。其主要内容为有害因素名称、致因物、物理特性、化学特性、特性识别、接触反应、急救措施等。

“岗位作业安全检查卡-DI卡”:作业岗位的危险因素、状态危险源信息。其主要内容为危险因素名称、起因物、产生原因、后果影响、救护反应及风险等级等。

“四无”以“现场安全无隐患、员工操作无违章、质量安全无事故、清洁生产无污染”为标准,矿山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培训和管理,切实带领员工做到安全生产、优质施工。

强化全员安全责任意识,把反“三违”作为促进安全文化建设落实的重中之重,通过强化全员安全责任意识,深入开展反违章活动,逐级抓落实,努力实现“四无”目标。

3、大力推进手指口述操作方式

手指口述,是指在保证安全作业行为习惯中的一种眼看、心想、手指、口述联动的确认办法。手指口述主要是针对作业者操作失误造成的事故这一现实提出的。操作失误往往是由于作业者恍惚、发呆、遗忘、不留神、想当然等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判断失误而形成的。这种情况,几乎每个人都会发生。手指口述,就是每个作业者对可能发生引发危险的每个操作行为,都要通过手指口述进行安全确认。

手指口述的要求是:在操作前,用手指着作的设备,眼睛随手指观察,刺激脑子同时思考,把关键的话大声说出来。这样可以使作业者集中注意力,避免无意识的行为,预知操作的危险性,防止在未经确认的情况下盲目操作。

目前手指口述操作方法在煤矿企业得到广泛推广,尤其在山东兖州矿业和山西阳煤集团应用比较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大佛寺矿业公司通过推广“手指口述”,安全管理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4、现场管理采用“8S”管理,提高系统安全性

8S就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TKETSU)、素养(SHTSUKE)、安全(SAFETY)、节约(SAVE)、学习(STUDY)八个项目,因其古罗马发音均以“S”开头,简称为8S。具体含义是:

整理:区分要用和不要用的,不要用的清除掉。

整顿:要用的东西依规定定位、定量摆放整齐,明确标示。

清扫:清除工作场所内的脏污,并防止污染的发生。

清洁:将上面3S实施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并维持成果。

素养:人人依规定行事,从心态上养成好习惯。目的:改变“人质”,养成工作讲究认真的习惯。

安全:管理上制定正确作业流程,配置适当的工作人员监督指示功能,对不合安全规定的因素及时举报消除,加强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教育,签订安全责任书。目的:预知危险,防患于未然。

节约:减少企业的人力、成本、空间、时间、库存、物料消耗等因素。目的:养成降低成本习惯,加强作业人员减少浪费意识教育。

学习: 深入学习行业专业技术知识,从实践和书本中获取知识,同时不断地向同事及上级主管学习,学习长处从而达到完善自我,提升自己综合素质之目的。目的:使企业得到持续改善、培养学习型组织。

5、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五精”管理

“五精”管理,即:精细管理精准管理精确管理精益管理精美管理。

煤矿本质安全建设,要加强“五精”管理,在实施“五精”管理时,必须熟练掌握“五精”管理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推行“五精”管理的基本路径,用“五精”管理方法指导实践,促进公司工作目标顺利实现。

精细管理的实质在于“细”,按照每个人、每件事、每一处、每一物、每一时的5E细分,然后进行编码管理;精准管理的本质是“对”,即正确;精准管理的核心是“定”,即确定。“正确”和“确定”,作为精准管理的本质和核心,就是“确定的正确”和“正确的确定”;精确管理的本质追求是“最”;精确管理的核心要义是“做”。就是要做的最精最优,做到最优秀最卓越最理想的程度;精益管理的本质是“卓越”,即“更精更优更好”;精益管理的核心是“创新”,即“永续超越地创新创造”;精美管理的本质是“人文化”,就是使管理充分体现人性化、精神性、社会性的特征,凸显管理过程、方式方法以及管理结果的人文价值、审美价值。

“五精”管理链式图见右图1。

6、“以人为本”,打造“三基九力”团队

打造“三基九力团队”的核心要点:“三基团队”,团队的管理基础,团队的基层延展,团队的基本功修炼。要侧重具体的三基实践操作。“团队九力”是指亲和力、执行力、管控力、现场力、经营力、协调力、承载力、学习力、成长力。

打造“三基九力团队”的途径和方法:一要结合各自的现实需求,从夯实基础着手,培育员工的“九力”,将“五精”管理延伸到区队、班组、个人,集团队之力量,修炼基本功,使每个人的成长得益于团队;二是掌握英雄行动的基本思路、核心要求、途径和方法。英雄行动的基本思路:“五精”要靠团队,团队要靠英雄榜样的示范带领;“五精”管理需要的表率,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吃苦耐劳的品德高尚的劳动模范,而是需要技艺精湛的高素质人才,需要他们在“五精”管理及“五精”操作中的技艺乃至绝招绝活。英雄行动就是这些技艺绝招的提炼精炼和培育磨炼。英雄行动的核心要点:要把“五精”管理的着力点放在岗位现场,寄希望于职工的技能素质提升和干部的管理水平、管理境界的超越;“五精”打造的是高素质高技能的管理精英和作业英雄。

综上所述,创建本质安全煤矿是对现有安全管理模式和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发展和升华。本文研究目的是将煤矿本质安全这一安全管理新理念系统化,应用于煤矿现场,以期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持,有效推进为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所做的全方位努力,最终实现煤矿的本质安全目标。

【参考文献】

[1] 林柏泉,常建华等.我国的煤矿安全现状及采区对策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

[2] 李亚东,吴征艳等.煤矿安全体系的研究与应用[J].煤矿安全,2011.

[3] 王以功.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及实践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3.5-9.

[4] 刘成强.煤矿安全管理方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6(5).

[5] 韩斌君.我国煤炭事故的致因研究[D].同济大学,2007(32).

安全管理体系建议篇3

关键词:高校 安全 体系

校园是一个特殊场合,它的安全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国家的未来,因此校园安全一直为全社会所关注。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学生层次的多样化,新的不安全因素不断增多,危害也越来越隐蔽。这就使得高等院校的校园安全管理压力剧增,构建高校校园安全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1.当前高校校园安全存在的问题

1.1 安全领域意识形态的滞后

目前学校投资越来越广,办学经费相当紧张。鉴于此,许多高校对“平安校园”的建设存在着文件多、口号响、重视少、投资少、侥幸心态居多。实际上,在安保问题上不是不重视,而是无法将其置于重要的日程中加以考虑。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高校与社会互动强度越来越高,以高校为中心的市场规模也越来越庞大,但是全员育人、全员安保的理念却越来越弱,许多高校只是安保部门在唱“独角戏”,师生未积极参与安全活动,安全主体意识淡薄,安全观念滞后,对法制和安全宣传教育不到位,对安全工作存在侥幸心理。

1.2 校园安全管理机制、防控体系不健全

由于学校办学经费紧张,安全设施设备的投入严重不到位,在硬件方面与日益升级的安全威胁严重不匹配;在机制方面,校园园区范围成倍扩大,使得原先规范的组织机构变得不健全,安全工作牵涉的部门越来越多,单纯依靠安全工作队伍已不适应越来越专业的管理,如学生宿舍管理不仅需要物业知识,也需要法律知识,在校园安全管理中各类的交叉知识需要越来越多。随着校园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校园及周边环境日趋复杂,加上对外交流增多导致校园的流动人口、私人车辆急剧膨胀,治安形势、交通安全日趋严峻,高校安全管理机制跟不上形势发展。此外,有新校区的高校基本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失地农民因就业或拆迁农民因补偿问题而与学校产生的纠纷,高校周边已成为校园犯罪和社会安全问题的衍生地。高校内部体制改革以及招生规模扩大,硬件建设相对滞后,导致学校与教师的利益产生冲突。

1.3 校园安保队伍职能和发展的瓶颈

由于生源的日益复杂性和广泛性,学生结构由单一统招生向多层次学生发展:既有博士生、硕士生、全日制大学生,也有大量的在职研究生,有的还有自考生等等;既有国内生、国际生、港澳台生,还有日渐增多具有不同的少数民族学生。而现在户籍管理全部由学校所在地派出所负责且与学校安保部门不联网,学校掌握学生的情况困难,一旦出现安保紧急情况,学校常常无法第一时间掌握信息,应急预案针对性不强,许多问题无法做到消灭在萌芽状态。高校科研项目增多,高新技术发展迅速,需要重点监控的软硬件对象越来越多,而高校安保部门由于还是延续旧有的体制,人员素质偏低、经费缺乏、现代化安保设备投入较少和更新滞后,在人员、经费、治安设备等方面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校园安全保卫功能。安保工作职能的改变与执法资格欠缺的矛盾。安保工作职能由过去主要管理内部转向负责校园内外小社会管理:既要管理学校所属的教学科研单位,又要管理实行企业化运营的经济实体和商业网点及民营企业,可对校园周边影响校园正常教学科研秩序的治安问题又没有执法权,因此,要确保整个校园的安全,形势还是相当严峻的。1

2.构建高校校园安全管理体系的对策

2.1 加强培训

加强学校主要领导及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 通过集中培训、安全知识讲座、安全演习、自学等多种形式, 不断提高学校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有关职能部门在组织培训时, 要在培训的内容中突出有关学校的法律法规政策、常见事故的预防、突发事件的处置等内容。组织全体教职工, 特别是班主任学习安全知识, 提高教职工的责任意识和保护能力。

2.2 深入开展学生安全教育活动

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比较多, 遇事易以“我”为中心, 缺乏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部分学生因学习压力、就业、家庭、早恋等因素的影响, 心理压力过重, 继而产生心理疾病, 逃学、酗酒、打架斗殴、破坏学校公物等事情时有发生; 有的学生对于同学之间的摩擦或矛盾, 往往采用过激的行为或暴力手段来解决。很多学生缺少排除心理压力、不安情绪和应对安全隐患的应急能力。面对这些情况, 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 积极开展安全教育, 普及安全知识,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 提高防范能力。根据学生不同特点, 在各种教学和日常活动中适时的进行安全教育, 收集安全事故案例教育学生。

2.3 加强高校安全管理职能部门建设

高校安全管理部门要根据制定一整套详细的安全管理办法、安全考核指标、具体操作规程和评价体系,建立起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保证校园危机管理体系和制度的完备。高校要及时督促检查安全管理机构和工作小组的工作和管理情况,经常性地选派安全管理人员走出去进行有关的培训和学习交流。校园安全稳定工作需要各方合力,对承担安保工作的主力学校保卫部门,学校应十分重视其建设,在人员、资金、装备上给予支持。要着力强化队伍的教育工作,加强队伍思想作风建设,积极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充分调动队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增强保卫人员的大局意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稳定意识,使其成为“平安校园”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充分发挥其在“平安校园”创建活动中的主力军作用。2

总之,当前我国经济与社会正处在快速、健康的发展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影响稳定的因素愈来愈多、愈来愈复杂,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领域是来自于校园。所以,要把校园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要坚持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安全管理体系建议篇4

会上,省安监局周正学副处长就新《安全生产法》进行了辅导培训,李伟华处长传达了《全省农业系统安全生产领域改革方案》。

于文波巡视员指出,新的《安全生产法》充分体现了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精神,贯彻了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关注、关心和关怀。新的《安全生产法》,对强化责任意识、加强责任落实乃至严厉责任追究更加明确。

农业安全生产工作具有特殊性、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全省农业系统必须认真履行组织领导职责,把农业系统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好,按照省政府确定的安全生产责任分工,尤其是把农机管理、农药管理这两个重头戏,认真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各部门、各单位要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完善提高,进一步规范完善。

于文波巡视员强调,当前全省农业系统正扎实有序地开展安全生产“夏季攻坚”活动,重点是要抓好农机道路安全、农药市场监管、农药安全使用事故防范等工作,切实开展好“平安农机创建”活动,认真做好安全使用农药的培训和宣传工作,全省农业系统都要千广百计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一要增强“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当抓生产、促发展与安全生产发生矛盾时,要绝对服从安全。二要增强安全意识,全面加强安全法治建设。要认真按照省安委会统一部署深入开展“法治安监建设年”活动,严格依法办事,不断提高安全工作法治化水平,以安全发展长效机制建设为主线,全面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建设。三要加大工作力度,持续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各部门、各单位要强化安全监管,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月”和“白山松水安全行”活动,提升安全生产水平。四要强化措施,统筹抓好各行业、各领域安全工作。五要提高抢险能力,建设更加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六要强化队伍和机制建设,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管理能力。

安全管理体系建议篇5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年中央政府投资建议计划工作的总体部署及编制要求,请各单位结合实际情况,抓紧组织编制*年中央政府安全生产项目投资建议计划(以下简称*年建议计划),具体要求通知如下:

一、*年建议计划编制的指导思想

充分发挥中央政府投资对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作用,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公共服务重点工程、中央政府投资支持的重点领域和《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九项重点工程,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加强薄弱环节建设的原则,优先考虑已纳入《纲要》和《规划》的项目,优先安排续建项目,优先考虑前期工作进展较快项目,保障项目申报和建设效益。

二、*年建议计划安排重点

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及其直属事业单位基础设施及支撑体系项目,安全监管总局直属事业单位与安全生产密切相关的科研教育与支撑体系项目;各地区安全生产监管基础设施及支撑体系项目。

三、*年建议计划编制的具体要求

1.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和投资计划管理责任制,落实项目申报与审批、计划编报与下达、建设实施与管理等各环节的责任。

2.严格按照国家现行基本建设投资管理规定的要求,编制好建议计划。按照优先安排续建项目、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的原则,认真进行检查续建项目计划执行情况,准确核实剩余工程量和投资,依据批复的项目概算,编制*年度计划。

3.严格控制投资规模。要根据申报项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安排*年度投资建议计划,并按照项目的重要性进行排序。

4.申请列入*年建议计划的项目,必须要有完善的前期工作,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特别是对于申报的新开工项目,要说明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并随项目申报文件报送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5.各单位要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问题的通知》(中办发[*]11号)等中央文件的要求,从严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和培训中心项目建设。

四、*年建议计划上报及相关要求

按照国家现行投资管理规定和投资渠道,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及其直属事业单位、安全监管总局直属事业单位项目由安全监管总局负责编制,并汇总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涉及各地区安全生产监管设施及支撑体系项目,由各地区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编制,并汇总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

1.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及其直属事业单位、安全监管总局直属事业单位编制的*年建议计划,直接报送安全监管总局规划科技司。

2.各地区安全生产监管设施及支撑体系项目建议计划,由各省级安全监管局按程序直接报本地区发展改革部门;同时抄报安全监管总局规划科技司。

3.对于上述申报的涉及应由地方财政安排投资的安全生产监管设施及支撑体系项目,各省级安全监管理局要积极主动与同级发展改革部门汇报沟通,配合发展改革部门做好本地区*年建议计划编报工作,争取得到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不断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为实现安全生产的规划目标任务创造条件。

4.时间要求:

安全管理体系建议篇6

[关键词]新安全生产法;电力勘测设计;安全体系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8.074

[中图分类号]TU195;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8-0-01

0 引 言

电力勘测设计企业已陆续进入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时期,均依据《电力勘测设计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及达标评级标准》建立了一套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并以体系的持续改进作为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本文通过新安全生产法与企业安全体系的对比,对体系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1 新安全生产法中保留的内容

新安全生产法共有113个法条,其中共计38个法条未做修改。笔者发现部分文字内容有所调整,如第二十七条第二款、第三十七条第二款、第七十三条和第八十六条将“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修改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三十九条第二款和一百零二条将“封闭、堵塞”修改为“锁闭、封堵”,第四十八条、第四十九条第一款和第五十三条将“工伤社会保险”修改为“工伤保险”,第八十条第二款、第八十一条和第一百零七条将“拖延不报”修改为“迟报”,第八十七条、第八十八条和第一百零七条将“行政处分”修改为“处分”。

2 新法有修改的条目及管理建议

2.1 关于方针与机制

新法第三条修改为“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调了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和监督机制。”笔者建议通过安全文化建设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和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通过邀请职工代表参加安全生产监督体系,主动接受所在地政府、电力行业监管和社会监督的方式完善管理体系。

2.2 关于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

新法第四条修改为“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安全生产。”笔者建议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和国家、行业、集团安全法律法规的修编,前瞻性地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大力强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巩固成果,狠抓落实。

2.3 关于工会

新法第七条增加了工会监督的监督职责,明确了工会的合法权益。笔者建议在有关制度中明确工会有依法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将新法中工会的5个主要职责和4个监督内容写入企业制度。企业的安全管理活动,如安全检查、制度修编、事故调查等应考虑联合工会共同参与。

2.4 关于安全生产责任制

新法第十九条修改明确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内容和落实责任制的方式。笔者建议企业在安全生产责任制中明确所有岗位的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每年通过目标下达或责任书签订的方式将岗位责任落实到人。企业在安全生产考核制度中应明确所有岗位的考核办法,对普通员工可采用红线指标,对重点岗位员工可专门制定考核指标,最后统一与员工的绩效考核指标挂钩。

2.5 关于安全生产监督体系

新法第二十三条修改规定了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的工作要求和权利,明确了保护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依法履职的措施。笔者建议在企业部门和人员岗位要求中明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管理人员应恪尽职守,依法履职。”以及“涉及安全生产的经营决策,应当听取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管理人员的意见。”此外,在企业相关规章制度中还应规定“不得因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等。

2.6 关于安全检查

新法第四十三条修改明确了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经常性检查的依据和处理的要求,明确要求有关负责人应当及时处理,检查及处理情况应当“如实”记录在案。对于重大事故隐患,应向本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有关负责人不及时处理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可以直接向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这对于有关负责人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笔者建议企业在隐患管理制度中明确安全检查的要求。“及时处理”的时间建议定为1小时之内,为确保如实,检查过程中核实记录时应有其他见证人。建议企业在隐患管理制度中明确“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检查中发现重大事故隐患,有越级向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的权利。”

2.7 关于工伤保险

新法第四十八条修改为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新法鼓励企业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笔者建议企业对所有在岗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在高危行业推进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指导意见》(安监总政法[2009)137号),建筑施工属于高危行业,建议已取得施工总承包资质的电力勘测设计企业研究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

2.8 关于安全违法的社会性后果

新法第七十五条修改要求各地安监部门建立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信息库,如实记录企业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信息,对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企业应及时向社会公告,并通报行业、投资、国土资源、证券监督管理部门以及有关金融机构。笔者建议企业大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争创安全生产一级诚信企业,选用分包商时应充分考虑其安全生产诚信等级,对于存在违法行为的单位一律予以拒绝。

安全管理体系建议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后期;安全管理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is relatively late into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serious, lax cross complex period, during this period safety problems is often more hidden trouble, safety such vigilance, there may be a big problem, not out, but small problems and small hidden trouble constantly.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The late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主体施工结束后,总工程量基本上是完成了50%~70%,随即进入装饰装修、设备安装阶段,此阶段的工程施工特点是:工种多、人员杂、场地紧、交叉作业多、机械设备、用电设备和安全防护设施管理维护难。建筑施工后期的这些特点,给安全管理带来了许多困难,是事故多发阶段。

1建筑工程施工后期安全管理问题

由于建筑工程后期的工作内容不确定因素较多,涉及到的工种、技术含量、工艺复杂性等诸多实际问题,而建筑施工企业自己又不可能具备各种各样的工种和技术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转包其它专业施工企业在所难免。

(1)建筑施工单位直接或间接将装饰装修、设备安装等分部分项工程分包给多个施工单位施工,建筑施工企业对这些直接或间接与建筑施工企业签订施工合同、发生经济往来的施工企业,一没有管理责任,二无法进行实际到位的管理措施;建筑施工企业的主要精力放在工程的进度和造价控制方面,对安全生产往往不够重视,或疏于管理,或管理能力不足。

(2)在建筑工程施工后期,土建施工企业因主体工程已经施工完成,剩余工作量一般较少,本企业管理体系大部分陆续撤离施工现场,使现场安全管理更为薄弱,许多方面基本上无人管理。

(3)各参与建筑工程的企业之间安全责任不明确,对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提供的脚手架、井架、施工升降机、电箱等只有使用权、没有维护管理的责任,多数情况在转包工程或分包工程时都没有设备及设施使用及维护责任。

(4)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缺乏总体安全管理协调机制和体系,各参与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为了各自的利益各自为政、管理无序,造成现场混乱、施工隐患增多,对安全隐患视而不见。

2建筑工程施工后期安全管理对策

(1)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后期的总体协调。首先,应在交错复杂的施工现场建立一个多方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协调管理组织,由发包企业统一指挥施工现场施工进度、现场布置、设备设施的使用、管理、维护等现场安全协调管理工作。按照《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建筑工程施工实行施工总承包责任制,由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负总责。

因此,必须大力推行施工总承包制。凡是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建筑施工工程,都必须由总承包企业负责召集各分包单位项目经理、专职安全生产负责人和监理工程师参加,建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协调管理小组。未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工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自己应当主动负起现场安全生产协调管理的责任;第二是制定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协调管理制度。包括:协调会议制度(应明确会议时间、出席对象、议事规则)、检查评比制度、奖惩制度、应急救援预案、缺席惩罚条例等;三是开展日常协调管理。包括组织召开协调会议、统筹安排施工现场生产安全事宜和组织检查落实情况、开展评比等两个方面。通过总召集协调会议解决下列问题:

①由总体协调机制统筹安排各方企业的施工进度,尽量避免立体交叉作业;

②加强施工现场平面管理,及时调整各作业区域的物料堆放与人员作业的关系,避免出现在禁火区域进行明火作业等多种危险因素的组合现象和潜在隐患控制;

③合理进行用电规划,避免出现个别电箱超负荷或线路负载不平衡现象和多个施工单位同时使用一个电箱而导致管理混乱;加强施工用电管理,避免出现违反《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技术规范》(JGJ46-2005)造成用电事故;

④协调施工现场设备、设施的使用、管理,组织维护保养,落实维护保养经费和人员,保证使用安全。

⑤根据施工需要,及时落实作业部位的安全防护措施。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落实情况,必须由总承包单位专人组织、监理单位参加,对施工现场各工段的安全生产状况和协调会议决定的落实情况进行日常检查,督促相关单位认真落实。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评比,好的表扬、差的批评,问题严重的应责令整改,对拒不整改的采取强制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2)强化落实安全责任首先是总承包企业应与各分包企业签订安全生产协议及行之有效的责任制,明确总、分包之间安全管理的权利、义务、责任,明确双方在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负责人、联系人,明确施工现场施工设备、安全设施的交接、使用、管理、维护等环节的手续和安全责任;二是工程分包企业现场安全管理负责人、联系人应时时在岗在位,履行安全管理职责,接受现场安全生产协调小组的管理,贯彻协调会议精神;主动与相关单位取得联系,协调处理生产安全事项;向现场安全协调小组提出需要协调解决的生产安全问题和现场设施、设备的使用、维护等问题;加强安全巡查,及时制止违章行为,消除事故隐患。三是要加强安全技术交底,向作业班组、操作工人讲清作业内容、作业条件和环境、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作业危险性和发生危险时的自救措施和报警方式。

(3)强化安全监控总承包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和分包企业现场安全员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实行分级管理,切实加强对施工现场实施严密的监督、检查、控制,确保协调会议决议的贯彻落实,及时制止违章行为、消除安全隐患;协商解决协调会议未尽事宜和突发事件;确保现场有序施工、安全施工。有条件的,可安装电子监控设备,及时掌握安全动态,实行远程控制,提高工作效率。

3建筑工程后期安全管理建议

(1)建筑工程施工行政主管部门必须推行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制,严肃查处建设单位任意肢解发包工程的行为,为施工安全管理创造良好的管理环境;

(2)进一步完善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消除建筑企业直接发包工程而造成的安全监管盲区。目前,由建筑施工企业直接发包分部分项工程的情况较为普遍。而《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仅对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工程的安全管理总体责任做出了规定,对由建筑施工企业直接发包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管理总体责任未作规定,客观上造成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总体协调管理的盲区,对现场安全管理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安全管理体系建议篇8

关键词:电视电话会议;运行维护;安全管理;正常运行

中图分类号:TN948.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4-0000-01

电视电话会议系统是利用电视技术及设备通过传输通道在两地或多个地点之间召开会议的一种通信平台。随着科技不断进步,这种方式成为重要的通信手段,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提高生产、工作的效率,提高了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效率等,节省了差旅费用,实现可以随时随地的召集和举行会议培训、准确传达会议精神、缩短上层领导的决策周期等。

一、建立有效的规范化管理机制

(一)进行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性

在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的前提下,随着企业构建现代

型、集约型企业工作的不断深入,对电视电话会议系统的可靠性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需要展开规范化管理,充分发挥电视电话会议系统的重要作用,因此这种规范化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二)明确规范化管理范围

建立规范化的管理系统,需要确定其中的管理范围,这种系统的构建需要以网络结构坚固化、系统平台一体化、业务应用智能化、技术装备标准化、通信管理集约化为总体建设目标。要坚持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建立一套完整成熟的电视电话会议系统管理机制,并加强对电视电话会议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提高电视电话会议的质量和服务水平,从而更好地为企业的生产发展提供快速、便捷、高效、经济、安全的通信服务。

(三)制定系统管理规章制度

好的管理制度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同样制度化也是做好电视电话会议系统管理的重要保证。根据我国企业的电视电话会议系统的使用情况,制定电视电话会议系统管理办法、会议室管理制度、电视电话会议系统设备管理规定等制度等是非常必要的,这样能够明确管理人员应该做什么、如何去做,从而使系统管理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四)建立完整的设备技术管理档案

完善电视电话会议管理系统,需要建立设备的管理档案,以便能够有效的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发生故障时尽快找到出现问题的点,准确的判断问题的所在。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1)规范设备接线标识。各类设备的连接线应做有详细的标识,使线缆走向、连接清晰,有条不紊,方便日常维护管理。

(2)绘制系统结构图、设备接线图。设备之间的连接应有图、有记载,以便查阅与维护。

(3)建立系统设备台账以及工具仪表使用台账。

(4)编写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实际操作步骤书,用标准的流程约束、规范设备专责人的实际操作步骤,确保操作无差错。

(5)规范试值机标准卡、试值机报告样式。制作试值机标准卡,以规范会前联调时应检查、测试的内容,有效杜绝现场作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确保作业过程的安全和质量。

二、系统的运行维护过程

电视电话会议系统要进行系统维护,企业的管理人员需要定期的对这个系统进行检查,确定设备及线路的工作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并对出现问题的设备及线路进行及时检查维修。

关于系统的的调试,首先,在接到召开电视电话会议的通知后,系统专责人按照通知要求的联调时间,对系统进行会前调试。会前调试与上级会场之间的联络要使用规范用语。其次要遵循调试的工作原则,保证调试工作的顺畅,确保图像清晰、声音正常。全面调试。落实“一主两备三重”的保障措施,对主用系统、备用系统、应急系统和联络指挥系统进行全面调试检查。完成以上的内容之后,形成书面文件提交报告,保证会议的顺利进行。

三、系统的安全管理

(一)制订反事故应急预案

根据系统运行情况,分析影响安全的危险点,如传输通道中断、网络设备故障、本地装置故障、电源故障等,有针对性地采取安全措施、制订应急预案,最大限度地避免发生问题。

(二)系统安全管理的措施

首先要完善安全技术措施,采用封网措施,由通信调度下令启动,在规定范围和规定时间内执行。在会议期间,停止一切活动,严格按照安全规则进行实施。利用双路由的方式,在主、从MCU之间安排两条相互独立的传输路由,并由两侧加装自动切换装置。其次,对会议内容进行备份,对省级以上要求配备一主一备两套终端,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声音一主两备安全措施。通过电话会议与电视会议两网并联运行,保证声音始终不中断。电源是保证电视电话会议安全的重要基础。为了保证安全,主会场的所有设备(除照明、空调以外)全部采用大楼综合UPS供电,而照明空调等要求稍低一些的负荷则采用双路交流电源供电。最后,实施照明分散控制。照明系统对于电视电话会议的安全和图像质量都是至关重要的。照明系统的可靠性不仅取决于供电电源和照明器材本身的质量,而且照明控制系统的设计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电视会议机房及设备必须保证可靠接地,接地电阻应符合国家有关建筑物防雷接地的有关规定,防止雷击和过电压击毁设备。单独设置接地体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采用联合接地时,不宜大于0.5Ω。

四、结束语

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完善,逐渐形成自上而下的视频会议网络,有效的实现会议网络化,提高企业的办事效率,以便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

参考文献:

[1]李世望,徐向东.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在反事故演习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通信,2010,31(3):18-21.

推荐期刊
  • 安全
    刊号:11-2411/X
    级别:部级期刊
  • 煤矿安全
    刊号:21-1232/TD
    级别:北大期刊
  • 核安全
    刊号:11-5145/TL
    级别:部级期刊
  • 安全与健康
    刊号:35-1256/R
    级别:省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