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财务报表审计8篇

时间:2023-07-12 09:32:47

财务报表审计

财务报表审计篇1

近年来财务报表舞弊案件不断发生,不仅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为其提供审计的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也受到了撤销证券资格、罚款及终身不得进入证券市场等处罚。财务报表舞弊已成为审计师报表审计中所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财务报表舞弊审计难点

(一)财务报表舞弊经过专业人士精心设计与因错误导致的报表错报不同,舞弊财务报表大多是高层参与指挥或设计的,而很多拟上市公司及上市公司的CFO 曾经是审计师,非常熟悉审计的方法及策略,会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看起来合理的指标,甚至对审计师可能提的问题也早已做好了解释并统一口径,增加了审计难度。

(二)难以识别的关联方

在财务报表舞弊中,企业虚构一些交易几乎都是通过某些关联方来完成的。但在审计实务中,这些关联方却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如有的只是管理层或控股股东的同学或朋友,注册会计师要在有限的审计时间内要识别这些关联方常面临很大的困难。

(三)一些外部人员的参与增加了舞弊报表的“可信度”

如天丰节能地方政府协助企业完成交易。审计实务中甚至还出现了企业与银行工作人员串通,其实企业并无存款,但却可以取得正常的银行函证回函。这种情况通常会由于审计师信任外部取得的证据而无法发现其报表舞弊。

(四)日益创新的舞弊手段

近几年的财务报表舞弊中,大股东利益输送的方式等也常采用更加隐蔽的方式。如审计实务中曾出现有的企业人员的工资只在企业列支一部分,而另一部分则通过大股东实质控制的其他公司发放,与员工的劳动合同也有两份。

(五)利用注册会计师成本及时间限制增加核实难度

我国不论是IPO 企业还是上市公司,通常都有严格的时间表,一些企业利用这些限制将亏空打入非常难以审计的领域,如在建工程中的水下工程等,通过增加审计难度来掩盖其财务报表舞弊。

二、财务报表舞弊审计对策建议

(一)业务承接前客户的诚信背景的谨慎审查可防患于未然

承接前对客户管理层的诚信、所处的行业、所处的区域等进行调查,若发现有重大的疑虑则及早拒绝承接。此时因与客户接触不多,审计师的判断常常更为可靠。而进入企业后审计师的判断常会受到企业的各种貌似合理解释的干扰。从项目合伙人的角度,当项目已完全展开时,若中途撤出会面临成本无法收回等压力而难以下定决心退出。

(二)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料,将报表数据与被审计单位难以关注及控制的数据进行合理性分析

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的优势,收集一些看起来与被审计单位的关联度不明显且不容易操纵的官方数据,并将其与被审计单位的报表数据进行对照,分析其合理性。

1. 利用当地税务局纳税百强等信息。当前很多地方税务局都会公布本地当年纳税百强、五十强的排名并同时公示其纳税金额。可以查看被审计单位是否进入当地的纳税排名,并将排名公示的纳税金额与被审计单位报表中反映的数据进行对照,分析其合理性。如某地方企业,按其报表反映的纳税超过亿元,但奇怪的是该企业却没有进入当地的纳税百强(纳税超2000 万元即可进入),与其进一步核实时对方主动终止了对事务所的委托。另一个企业已进入当地企业的纳税50 强中的第21 名,但其报表反映的纳税金额却比第9 名的当地一上市公司高出很多, 企业也无法提供合理的解释。在具体使用时,纳税百强的名单一定需从地方税务局等官方网站上获取,曾经发现过某地的纳税百强居然有2 个版本,而非官网的版本与企业提供的数据逻辑上相符合,出现这种情况,基本上可以断定企业存在财务报表舞弊行为。

2. 利用政府官方的统计数据。如某企业利用当地出产的一种水果生产果汁,其采购都是现金交易,交易真实性核实存在一定的困难。后通过当地政府的官网统计数据发现,该企业使用的水果量竟然是当地该年度该种水果产量的近十倍(该水果具有特殊性,无法从外地采购),而企业对此并不能提供合理的解释。

3. 利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2014 年上线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可以提供企业的注册地址,投资人等信息。可以核对企业提供的函证地址是否准确,投资人是否与被审计单位关联等。如发现某客户收到了准确无误的回函,但经工商查证该企业已注销。

(三)随机应变的审计方法及审计策略

对舞弊的财务报表的审计,审计师需采取灵活的审计方法及审计策略。

1. 不可预知的审计样本。如函证及客户走访,通常审计师都是选择期末余额及交易额较大的样本进行,被审计单位了解了这种做法,就会对小客户做文章,审计师需在对大客户进行常规调查的同时,对小客户也适当发函或突击性走访,并高度重视发现的差异或异常。

2. 随时调整审计的重点。如货币资金,注册会计师通常都会认为是非重要循环而不予重视,在安排人员时也常常安排助理人员负责该循环的审计。

实务中有的被审计单位就利用助理人员经验不足,通过提供虚假的银行对账单,与银行串通提供虚假的银行函证回函等,制造合理的假象。

3. 不确定的访谈企业基层人员。通常审计师在审计中会访谈企业的管理层,而对存在会计报表舞弊的企业,这些管理层在审计之前会对可能问到的问题进行准备,审计人员从其获得的回答常常是合理及一致的。而如果审计师不特定访问企业的基层人员却常常能获得一些企业真实情况的信息,若其与财务报表或管理层的解释存在重大差异则需高度重视。 实务中也有企业会明显地限制审计师接触其他人员,此时审计师应合理怀疑企业的管理层是否存在诚信问题。

4. 次要的及非财务指标的分析。除了对毛利率、主要产品与生产能力及产出的匹配,还要关注其与副产品的合理关系。如新大地的招股书显示,2010年度、2011 年度新大地有机肥耗用的茶粕对应用于生产有机肥的茶粕占比分别仅为2.54% 和1.28%,远低于45% 的技术工艺最低标准。

5. 难以审计科目的合理性审查。审计实务中,审计师对在建工程金额真实性的审计常常比较困难。

而万福生科等一些企业便利用在建工程协助其完成收入造假。首先从公司账户打入个人账户款项作为预付工程设备款,一部分预付工程设备款再以应收回款的形式由个人账户转入公司的款项,虚增在建工程的账面价值。审计师需根据其预算及监理等提供的进度资料对其支出的合理性进行测算,尤其当预付工程款是个人账户时更需引起关注,必要时可以聘请专家进行核实。

(四)从细节处着眼发现舞弊迹象

1. 回函发件人名称是打印还是手写。当前地方银行对银行函证的回函中,有的会用打印好本行名称及地址的发函单,而有的则是手写,同一银行同时采用两种方式的很少。在对某客户的银行存款进行函证时,发现其回函快递单上分行的地址及名称是手写的,而该银行对其他客户的函证中发行该银行的回函快递单中分行的地址是打印的。企业无法提供合理解释,后又结合其他证据证明企业存在财务报表舞弊。

2. 不要轻信企业提供的免税文件。如某企业开发某种教育软件,并通过与学校合作的方式取得收入。当年收入1 亿多元,但企业却几乎没有缴纳税款。项目组在询问企业时,企业提供了国家税务总局对其出具的一份免税文件。奇怪的是,国税总局对一个普通的企业出具免税文件非常少见,而从国家税务总局的法规库中也查不到该文号的文件,从文件的行文风格上看也不符合通常税务局的表述方式,后证实该文件为假文件。

(五)合理利用知情者发现线索

一些人员愿意以不记名方式将其所掌握的线索透露给审计师,审计师可以想法建立一定的通道,并对其提供的线索进行核实。如把所住宾馆及房间号让企业很多的人知悉等。尤其对各种潜在的关联方识别,这种方法常可以提供可靠的线索。

三、结语

财务报表审计篇2

首先来源于报表缺陷,其次来源于审计技术缺陷和审计人为缺陷。

(一)由于报表缺陷导致的审计缺陷由于会计报表反映的是企业过去某特定期间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信息披露的格式单一、时间滞后、内容固化等报表缺陷,使得出于对会计报表发表鉴证意见的审计也存在相应的缺陷,无法提供除鉴证意见以外的更有价值的数据分析、信息质量以及信息链条等,也无法通过审计报告满足不同报告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二)由于未执行或未充分执行必要的审计程序导致的审计技术缺陷由于未执行或未充分执行必要的审计程序导致审计程序缺失,审计证据不能充分支持审计结论,导致审计意见瑕疵,甚至审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三)由于主观故意或主观判断偏差而导致的审计人为缺陷主观故意的审计人为缺陷主要表现为未按照独立审计具体准则--审计报告的要求出具恰当的审计意见类型,滥用或乱用非标审计意见。

二、对报表缺陷及审计缺陷的改进建议

完善会计报表体系、丰富信息披露内容,加强审计查证力度、树立审计风险意识,建立政府监管、中介鉴证、企业自律及公众监督的四位一体体系,把报表缺陷及审计缺陷将至最低。

(一)对过去单一、固化的会计报表体系进行重构,建立个性、丰富的报表体系以满足企业自身及外部不同报表使用者的需求。重构后的会计报表体系应集历史信息与未来信息、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数据信息与分析预测信息、固化信息与个性信息、专业信息与非专业信息等为一体,使外部报表使用者能根据自身的需要,通过会计报表看得懂、提取得到所需要的会计信息。

(二)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应加强执业素质建设,丰富专业技能,强化风险意识,深入把握会计准则、审计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的要求,恪守执业道德,保持职业审慎,在实施审计业务的过程中,更深入地发现会计报表背后可能存在的错误及舞弊,考虑报表人为缺陷对会计报表审计意见类型、报表使用者的可能影响,最大限度地把审计缺陷降至低水平。

(三)加强证监会等政府部门的执法监管力度,发挥社会公众、媒体、网络的监督作用,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建立企业、中介机构、政府部门及社会公众相互监督制约机制,对报表人为缺陷、审计缺陷予以深入检查与惩戒。

(四)形成以政府主管部门、监管部门为主体,以行业从业人员、专业学术人员、社会各界及公众参与的改革力量,群策群力推动现行会计报表体系重构,从根本上对现行报表缺陷进行改进。

财务报表审计篇3

一、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的依据

(一)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业务类型一致,都属于基于责任方任定的合理保证鉴证业务 注册会计师的业务类型包括鉴证业务和相关服务。根据鉴证对象信息是否能被预期使用者获取,鉴证业务又分为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和直接报告业务。根据保证程度,鉴证业务可以分为合理保证业务和有限保证业务。内部控制审计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企业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注册会计师应当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为发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意见提供合理保证,并对审计过程中注意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进行披露。美国萨班斯法案404条款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均规定,企业管理层(责任方)要事先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出具评价报告(鉴证对象信息),再由注册会计师进行内部控制审计。财务报表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旨在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赖程度。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责任方)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而形成的财务报表(鉴证对象信息)即为责任方的认定,注册会计师针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因此,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都属于基于责任方认定的合理保证鉴证业务,二者业务类型相同,这为二者的整合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二)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最终目标一致,都是为提高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内部控制审计是就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独立审计意见,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不存在重大缺陷提供合理保证。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表达表示意见,为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与内部控制审计一样都是直接面向社会公众。虽然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表面上有一定差别,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财务报表合法公允的基础,在判断内部控制是否存在重大缺陷时是以财务报表审计中重大错报重要性水平的确定为前提。二者都是为了对公司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提供合理保证,其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提高对外公布的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保证财务信息的质量。

(三)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审计程序相互关联, 工作成果能够相互利用 财务报表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必须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估以确定随后需要进一步执行的审计程序,并在仅实施实质性测试程序不足以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时实施控制测试。对于拟信赖的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要测试其在整个审计期间内的有效性。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和评价是财务报表审计的一个必要阶段,同时在内部控制审计中,注册会计师要了解和测试内部控制,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对其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二者的很多审计程序相互关联,工作成果能够相互利用。财务报表审计中风险评估收集到的有关企业环境的证据、通过重大程序发现的具体错报等都是内部控制审计中选择具体控制实施控制测试的依据,如果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发现了重大错报,则说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肯定存在重大缺陷,可以为内部控制审计提供线索;同样,在内部控制审计中发现的控制缺陷也为注册会计师在会计报表审计中究竟对哪些交易和认定重点实施审计指明方向。二者的整合,有利于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四)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都采用自上而下的风险导向审计思路 在财务报表审计中,注册会计师首先要评估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以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结果为依据实施总体反应措施和进一步审计程序,这就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为了解被审计单位内外部环境、经营战略风险、内部控制等情况,注册会计师可以采取观察、询问、问卷调查等方法,这些方法在内部控制审计中也被大量采用。根据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规定,要求注册会计师按照自上而下的方法实施审计工作,并将其作为识别风险、选择拟测试控制的基本思路。审计人员首先应了解并测试公司层控制,然后是报表重要账户的控制,再往下是业务流程和交易的控制,每一步获得的结论都将指导注册会计师关注下一控制层面上的高风险领域。自上而下法使审计人员很自然地驾驭了高风险领域并避免了较低可能性对财务信息有重大影响的领域,指导注册会计师只需要测试那些与是否存在实质性漏洞而获取合理保证相关的控制,其实质也是一种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并能大大地降低审计成本。

二、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的实施思路

(一)审计计划阶段 高质量的审计计划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合理利用审计资源,控制或降低审计风险。在计划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评价与企业相关的风险、公司经营环境和经营特点、对他人工作的可利用程度等事项对内部控制、财务报表及审计工作的影响,以便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和可获取证据的类型与范围作出初步判断。财务报表审计的计划审计工作则包括针对审计业务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与内部控制审计类似,其在审计计划的制定过程中也强调对被审计单位经营及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等重大事项的了解。风险评估则是二者在审计计划阶段整合的基础,如在风险评估过程中发现存在重大缺陷的高风险领域,则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就应重点关注与该风险相关的重要账户可能发生重大错报的风险。而且风险评估是一个连续和动态地搜集、分析与更新信息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审计业务的始终,当发现异常的或预期之外的情况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及时对审计计划作出修正与调整。由于判断内部控制是否存在重大缺陷是以控制能否及时防止或发现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为依据的,因此,在计划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使用与财务报表审计相同的重要性水平。为保证审计效率,如果注册会计师在此阶段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和评价足以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就可以实施进一步的审计程序。

(二)控制测试阶段 控制测试是内部控制审计的核心程序。按照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要求,财务报表审计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如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和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时,就一定要进行内部控制测试,测试控制在相关期间或时点的运行有效性,这实质就是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实施审计。由此可见,实施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的关键点就在内部控制测试阶段。在整合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测试,要同时实现两个目的:(1)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支持在内部控制审计中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的意见;(2)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支持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控制风险的评估结果。注册会计师在测试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时,应当综合运用询问适当人员、观察经营活动、检查相关文件、穿行测试和重新执行等方法。选择拟测试的控制时,注册会计师应重点关注企业层面控制,并考虑证据的性质及获得的难易程度。如果有两个以上控制能应对相关认定的错报风险,则没有必要测试所有控制,而应选择更容易获得运行有效证据的控制进行测试。但由于财务报表审计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来支持财务报表合法公允性的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仅对所依赖的控制进行测试评价,根据测试结果,分析对剩余审计工作的影响,其结果未必足以支持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审计意见,其审计范围对内部控制的覆盖面不够全面。因此,在整合审计中,注册会计师还需要补充控制测试的范围。

(三)实质性测试阶段 财务报表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必须实施实质性测试程序,为支持的审计意见提供基础。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和分析性程序。注册会计师可以利用内部控制审计的结果来修改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并且可以利用该结果来支持分析性程序中所使用的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在确定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时,注册会计师需要慎重考虑识别出的控制缺陷。如果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实质性程序中,发现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除了需要考虑对已经实施的实质性程序的影响外,还要考虑对内部控制评价的影响。如果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发现了重大错报,则说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肯定存在重大缺陷。为将在财务报表审计实质性程序阶段获取的证据充分利用到内部控制审计中,提高审计的效益和效率,注册会计师还可以考虑在实施财务报表审计的实质性程序之后,对内部控制进行进一步的审计。

(四)评价控制缺陷内部控制缺陷包括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按其影响程度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注册会计师需要评价其注意到的各项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以确定这些缺陷单独或组合起来,是否构成重大缺陷,但在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时,不要求注册会计师寻找单独或组合起来不构成重大缺陷的控制缺陷。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控制缺陷导致账户余额或列报错报的可能性;因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导致潜在错报的金额大小。因此在评价控制缺陷时,注册会计师需要根据财务报表审计中确定的重要性水平,支持对财务报告控制缺陷重要性的评价。注册会计师需要运用职业判断,考虑并衡量定量和定性因素,同时要对整个思考判断过程进行记录,尤其是详细记录关键判断和得出结论的理由。而且,对于“可能性”和“重大错报”的判断,在评价控制缺陷严重性的记录中,注册会计师需要给予明确地考量和陈述。

(五)审计报告阶段 完成审计工作后,注册会计师应综合评价从各种来源获取的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按照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要求,整合审计时应分别出具两种审计报告。在分别出具两种审计报告时,建议在各自报告中说明已同时审计了企业的内部控制(或财务报表)及发表的审计意见类型。需要注意的是,对内部控制发表了否定意见并不表明财务报表一定存在重大错报(如被审计单位已按照注册会计师的要求对财务报表进行了调整)。此外,注册会计师还可以就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出具管理意见书,帮助被审计单位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改善经营管理。

三、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一)审计独立性 整合审计有利于注册会计师节省审计成本、控制审计风险和实现两者的审计目标,兼顾了社会公众、被审计单位和注册会计师行业三者利益,也是目前国际上普通采用的方法。为保证审计独立性,本文所指的“整合”不包括注册会计师对同一家企业既作咨询又做审计和代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情形。为此,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还特别规定:负责审计财务报表的事务所不能同时为同一公司提供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的咨询服务,但可提供其他方面的内部控制的咨询服务,以避免咨询服务对审计独立性造成损害。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也明确规定,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咨询的会计师事务所,不得同时为同一企业提供内部控制审计服务。

(二)整合审计需要注册会计师具备更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专业胜任能力 内部控制审计给注册会计师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作为一项新型鉴证业务,需要审计人员重新学习,积累经验。而将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整合实施,在审计计划编制、风险评估、控制测试和评价、利用企业内部审计或内部控制评价人员工作等过程中,都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能力和专业胜任能力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也加大了审计人员的风险责任。为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在整合审计时项目组人员的配备非常关键。

参考文献:

财务报表审计篇4

[关键词]电子商务;财务报表审计;审计风险;控制测试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在全球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一种崭新交易方式的电子商务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广泛使用互联网从事电子商务,产生了新的风险因素,需要被审计单位有效应对,,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电子商务在被审计单位业务活动中的重要性,以及对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

一、电子商务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冲击

1.财务报表审计环境的变化

在电子商务交易条件下,财务报表审计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1)网络环境下的无纸化交易丧失了传统的审计轨迹,交易的授权、完整性及真实性不如在传统条件下那么明显而难以查证。(2)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需要对信息建立数据安全与控制措施。未经授权的访问、舞弊或者病毒攻击均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和财务报表审计工作产生重大影响。(3)为了获取和评价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在的电子商务证据,传统的审计程序和数据提取技术将无能为力。(4)在电子商务环境中,被审计单位广泛使用服务机构(包括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应用服务提供商和数据服务公司等)的服务,产生了新的分离审计问题。

2.财务报表审计范围和审计对象的拓展

电子商务条件下财务报表审计涉及整个商业行为,并且这种商业行为是运转在网络上的,其中一部分还是虚拟的和真空的,特别是在电子商务系统高度自动化、审计证据可能仅以电子形式存在条件下,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通常取决于自动化信息系统相关控制的有效性,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仅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能获取充分、适当审计证据的可能性。如果认为仅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依赖的相关控制的有效性。因此,财务报表审计的范围拓展到对整个电子商务系统交易过程及控制的测试。审计对象也要在财务报表及相关财务资料的基础上,扩展到被审计单位资信、内部控制、交易全过程等对财务报表产生影响的诸多事项。

3.审计风险加大

电子商务采用的是网络化信息系统,它一方面面临着系统自身故障风险,存在着对会计数据非法访问、篡改、泄密和破坏的可能:另一方面还面临着计算机病毒破坏和黑客非法入侵窃取财务数据的风险,识别、研究、审查和评价所搜集的审计证据有一定困难,这增加了财务报表审计中重大错报的风险。财务报表相关信息的无纸化,使电子合同、函件、订单的真实合法性难以得到保证。交易双方的真实身份难以确定,数据签名的真实性难以验证,容易使交易产生欺诈行为,也将导致重大错报风险的增加,最终将对注册会计师可控的检查风险降低提出更高的要求,审计工作难度明显加大。

二、电子商务条件下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要求

1.财务报表审计目的的不变性

新颁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规定,财务报表审计的目的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执行的审计工作能够对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旨在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赖程度。无论是传统交易方式还是电子商务交易方式。财务报表审计的目的是不变的。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电子商务条件下财务报表审计需要对电子商务进行考虑的目的是对财务报表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而非对电子商务系统或活动本身提出鉴证结论或咨询意见;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也不应被视为是对被审计单位电子商务交易安全的一种保证。

2.控制测试更重要

电子商务环境下审计轨迹的瞬时性特征、无纸化环境及缺乏人员的干预导致风险的增加,使控制保证成为电子商务环境下最重要的测试环节。审计人员面对无纸化的审计轨迹及系统输出的财务报告,为了对财务报告的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必须着重收集足够的审计证据,特别要通过大量的控制测试对控制环境进行经常性监控,以确保电子商务财务报告的可信性。过去,审计人员一般针对一个时点的财务数据进行大量的实质性测试;而在电子商务条件下,则需要在评价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的基础上,实施大量的有效的内部控制测试措施,且审计人员必须能够对控制风险进行合理的评价。

3.主要依赖计算机审计程序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大量的证据存储在肉眼看不见的磁性介质上或在网络传播过程中,对这些证据,审计人员主要依赖计算机技术进行获取和审查。目前,主要的电子商务审计技术是ITF。ITF是建立在一个活动数据文档基础上的程序。审计人员可以利用ITF对控制系统进行交易测试,并且该项测试既不影响公司正常营运也不会导致财务数据的破缺。

4.重视审计风险

2006年2月颁布的审计准则对审计风险模型进行了重构,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审计程序,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并根据评估结果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控制检查风险。电子商务环境下,来自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和控制风险加大。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上升。为此,注册会计师应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电子商务环境以识别其重大错报风险,并根据评估的风险水平设计进一步的应对措施,特别是执行恰当的控制测试以判定内部控制有效性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三、电子商务条件下财务报表审计的应对措施

1.了解被审计单位电子商务及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电子商务导致的被审计单位经营环境的变化,以及识别出的对财务报表产生影响的电子商务风险。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事项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一是业务活动和所处行业。在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和所处行业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关注电子商务不具备货物和服务等实体贸易所具有的清晰、固定的运送路线。运用电子商务的程度较高可能增大对财务报表产生影响的经营风险等特征。二是电子商务战略。被审计单位的电子商务战略,包括在电子商务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方式以及对可接受风险水平的评估,可能对财务记录的安全性和相关财务信息的完整性与可靠性产生影响。三是开展电子商务的程度。不同的被审计单位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开展电子商务,随着被审计单位开展电子商务程度的加深,以及内部系统更加集成化和复杂化,新的交易方式与传统业务活动的差异可能更加明显,并可能导致新的风险。四是外包安排。为被审计单位服务的机构采用和保持的某些政策、程序和记录可能与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审计相关,注册会计师应当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2号——对被审计单位使用服务机构的考虑》的规定,考虑被审计单位的外包安排及相关风险的应对措施,以确定其对审计的影响。

2.识别和评估电子商务相关的经营风险和重大错报风险

在了解被审计单位环境基础上,注册会计师应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电子商务环境下,因内部控制制度缺陷和无效带来的经营风险是产生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重要原因,所以注册会计师应特别关注其经营风险。与电子商务相关的经营风险有:(1)无法保证交易的完备性,尤其在缺少充分的审计轨迹(无论是纸介质还是电子形式)时,该风险的影响将更大;(2)电子商务安全风险,包括顾客、员工和其他人士通过未经授权的访问实施舞弊的可能性,以及病毒攻击;(3)运用不恰当的会计政策,包括收入确认、网站开发成本等支出的处理、与产品质量保证相关的预计负债的确认、外币折算等问题;(4)未能遵守税法和其他法律法规,尤其在通过互联网开展跨国或跨地区电子商务时更易出现此类情况;(5)无法保证仅以电子形式存在的合同具有约束力;(6)过度依赖电子商务;(7)系统和基础架构失效或崩溃。

另外,注册会计师还应从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状况、监管环境、目标与战略、治理层和管理层特定意图、复杂的联营或合资、重大的非常规交易、重大的关联方交易、交易的重大不确定性、会计计量过程复杂和信息技术环境发生变化等事项来识别和评估其重大错报风险。

3.风险应对程序

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总体应对措施,并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主要采取下列总体应对措施:(1)向项目组强调在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的必要性;(2)分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或利用专家的工作;(3)提供更多的督导;(4)在选择进一步审计程序时,应当注意使某些程序不被管理层预见或事先了解;(5)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做出总体修改。

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并具体考虑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注册会计师仅实施实质性程序获取的审计证据一般无法将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应当实施相关的控制测试,以获取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进行控制测试时应当特别考虑与电子商务相关的安全性控制、交易完备性控制和流程整合。具体实质性程序包括检查、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和分析程序。函证是电子商务环境下证实交易真实的有力程序,而传统审计条件下的检查则显得无能为力。

4.评价审计证据

财务报表审计篇5

[关键词]电子商务;财务报表审计;审计风险;控制测试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在全球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一种崭新交易方式的电子商务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广泛使用互联网从事电子商务,产生了新的风险因素,需要被审计单位有效应对,,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电子商务在被审计单位业务活动中的重要性,以及对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

一、电子商务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冲击

1.财务报表审计环境的变化

在电子商务交易条件下,财务报表审计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1)网络环境下的无纸化交易丧失了传统的审计轨迹,交易的授权、完整性及真实性不如在传统条件下那么明显而难以查证。(2)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需要对信息建立数据安全与控制措施。未经授权的访问、舞弊或者病毒攻击均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和财务报表审计工作产生重大影响。(3)为了获取和评价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在的电子商务证据,传统的审计程序和数据提取技术将无能为力。(4)在电子商务环境中,被审计单位广泛使用服务机构(包括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应用服务提供商和数据服务公司等)的服务,产生了新的分离审计问题。

2.财务报表审计范围和审计对象的拓展

电子商务条件下财务报表审计涉及整个商业行为,并且这种商业行为是运转在网络上的,其中一部分还是虚拟的和真空的,特别是在电子商务系统高度自动化、审计证据可能仅以电子形式存在条件下,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通常取决于自动化信息系统相关控制的有效性,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仅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能获取充分、适当审计证据的可能性。如果认为仅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依赖的相关控制的有效性。因此,财务报表审计的范围拓展到对整个电子商务系统交易过程及控制的测试。审计对象也要在财务报表及相关财务资料的基础上,扩展到被审计单位资信、内部控制、交易全过程等对财务报表产生影响的诸多事项。

3.审计风险加大

电子商务采用的是网络化信息系统,它一方面面临着系统自身故障风险,存在着对会计数据非法访问、篡改、泄密和破坏的可能:另一方面还面临着计算机病毒破坏和黑客非法入侵窃取财务数据的风险,识别、研究、审查和评价所搜集的审计证据有一定困难,这增加了财务报表审计中重大错报的风险。财务报表相关信息的无纸化,使电子合同、函件、订单的真实合法性难以得到保证。交易双方的真实身份难以确定,数据签名的真实性难以验证,容易使交易产生欺诈行为,也将导致重大错报风险的增加,最终将对注册会计师可控的检查风险降低提出更高的要求,审计工作难度明显加大。

二、电子商务条件下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要求

1.财务报表审计目的的不变性

新颁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规定,财务报表审计的目的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执行的审计工作能够对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旨在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赖程度。无论是传统交易方式还是电子商务交易方式。财务报表审计的目的是不变的。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电子商务条件下财务报表审计需要对电子商务进行考虑的目的是对财务报表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而非对电子商务系统或活动本身提出鉴证结论或咨询意见;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也不应被视为是对被审计单位电子商务交易安全的一种保证。

2.控制测试更重要

电子商务环境下审计轨迹的瞬时性特征、无纸化环境及缺乏人员的干预导致风险的增加,使控制保证成为电子商务环境下最重要的测试环节。审计人员面对无纸化的审计轨迹及系统输出的财务报告,为了对财务报告的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必须着重收集足够的审计证据,特别要通过大量的控制测试对控制环境进行经常性监控,以确保电子商务财务报告的可信性。过去,审计人员一般针对一个时点的财务数据进行大量的实质性测试;而在电子商务条件下,则需要在评价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的基础上,实施大量的有效的内部控制测试措施,且审计人员必须能够对控制风险进行合理的评价。

3.主要依赖计算机审计程序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大量的证据存储在肉眼看不见的磁性介质上或在网络传播过程中,对这些证据,审计人员主要依赖计算机技术进行获取和审查。目前,主要的电子商务审计技术是ITF。ITF是建立在一个活动数据文档基础上的程序。审计人员可以利用ITF对控制系统进行交易测试,并且该项测试既不影响公司正常营运也不会导致财务数据的破缺。

4.重视审计风险

2006年2月颁布的审计准则对审计风险模型进行了重构,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审计程序,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并根据评估结果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控制检查风险。电子商务环境下,来自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和控制风险加大。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上升。为此,注册会计师应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电子商务环境以识别其重大错报风险,并根据评估的风险水平设计进一步的应对措施,特别是执行恰当的控制测试以判定内部控制有效性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转贴于

三、电子商务条件下财务报表审计的应对措施

1.了解被审计单位电子商务及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电子商务导致的被审计单位经营环境的变化,以及识别出的对财务报表产生影响的电子商务风险。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事项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一是业务活动和所处行业。在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和所处行业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关注电子商务不具备货物和服务等实体贸易所具有的清晰、固定的运送路线。运用电子商务的程度较高可能增大对财务报表产生影响的经营风险等特征。二是电子商务战略。被审计单位的电子商务战略,包括在电子商务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方式以及对可接受风险水平的评估,可能对财务记录的安全性和相关财务信息的完整性与可靠性产生影响。三是开展电子商务的程度。不同的被审计单位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开展电子商务,随着被审计单位开展电子商务程度的加深,以及内部系统更加集成化和复杂化,新的交易方式与传统业务活动的差异可能更加明显,并可能导致新的风险。四是外包安排。为被审计单位服务的机构采用和保持的某些政策、程序和记录可能与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审计相关,注册会计师应当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2号——对被审计单位使用服务机构的考虑》的规定,考虑被审计单位的外包安排及相关风险的应对措施,以确定其对审计的影响。

2.识别和评估电子商务相关的经营风险和重大错报风险

在了解被审计单位环境基础上,注册会计师应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电子商务环境下,因内部控制制度缺陷和无效带来的经营风险是产生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重要原因,所以注册会计师应特别关注其经营风险。与电子商务相关的经营风险有:(1)无法保证交易的完备性,尤其在缺少充分的审计轨迹(无论是纸介质还是电子形式)时,该风险的影响将更大;(2)电子商务安全风险,包括顾客、员工和其他人士通过未经授权的访问实施舞弊的可能性,以及病毒攻击;(3)运用不恰当的会计政策,包括收入确认、网站开发成本等支出的处理、与产品质量保证相关的预计负债的确认、外币折算等问题;(4)未能遵守税法和其他法律法规,尤其在通过互联网开展跨国或跨地区电子商务时更易出现此类情况;(5)无法保证仅以电子形式存在的合同具有约束力;(6)过度依赖电子商务;(7)系统和基础架构失效或崩溃。

另外,注册会计师还应从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状况、监管环境、目标与战略、治理层和管理层特定意图、复杂的联营或合资、重大的非常规交易、重大的关联方交易、交易的重大不确定性、会计计量过程复杂和信息技术环境发生变化等事项来识别和评估其重大错报风险。

3.风险应对程序

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总体应对措施,并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主要采取下列总体应对措施:(1)向项目组强调在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的必要性;(2)分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或利用专家的工作;(3)提供更多的督导;(4)在选择进一步审计程序时,应当注意使某些程序不被管理层预见或事先了解;(5)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做出总体修改。

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并具体考虑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注册会计师仅实施实质性程序获取的审计证据一般无法将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应当实施相关的控制测试,以获取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进行控制测试时应当特别考虑与电子商务相关的安全性控制、交易完备性控制和流程整合。具体实质性程序包括检查、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和分析程序。函证是电子商务环境下证实交易真实的有力程序,而传统审计条件下的检查则显得无能为力。

4.评价审计证据

财务报表审计篇6

【关键词】财务报表审计;内部控制审计;整合审计;企业发展

一、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对比

1.财务报表审计

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审计工作,检查财务报表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编制,进而发表审计意见。其审计标准通常是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财务报表附注

2.内部控制审计

审计工作内容是评价并确认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审计过程,其中包含评价并确认企业控制设计与控制运行缺陷(包括缺陷等级),并通过数据分析形成缺陷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改进内部控制的有关建议。

3.内部控制与财务报表审计对比

二者虽然相互独立,但也相辅相成。二者最终目的相一致、都是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二者都需要了解并测试内部控制,并且内控有效性评价与定义方式相同、二者都要识别重要交易类型、重点账户等内容、二者重要性相同。但是,从本质上、作用上来说,内部控制审计是财务报表中的进一步信息,能够帮助投资者在财务报告审计意见基础上,更深一步了解企业内控情况、投资价值、投资风险。可以说内部审计是财务报表审计的深化工作。

二、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前提与计划

1.签订业务约定书

想要承接鉴证业务必须要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第一,要确定被审计企业财务报告编制;第二,要与管理层责任意见达成一致。承接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前提条件是:第一,明确被审计企业所采用内部控制标准;第二,企业管理人员认可其责任。在正式审计过程中,能够有效评估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综合能力,并保障审计人员能蛲时胜任两种业务的承接条件。进而减少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与企业领导的交流时间。

2.审计计划

在审计计划阶段,注册会计师要确认企业是否具备整合条件。判断企业内部控制是否存在重大缺陷,能够发现、方式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如审计方法、计划要素、舞弊现象等问题,都要进行综合考虑,这也为整合审计工作奠定了基础。当企业聘请一家会计事务所担任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工作时,首先要对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都要起草计划审计方案,并针对整合审计计划出整体审计方案,在审计中,整合审计需要采用了“自上而下”风险导向性审计方法,重点考虑资源投向重点风险。

三、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内容与实施

1.控制测试

控制测试是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契合点。该审计环节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偶尔才得以实施,但在整合审计中必须要实施。内部控制测试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点:①测试被审计企业的内部控制现状。会计师能够确定控制测试的实施程序与方向。如果被审计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则可以降低一些实质性的程序,进而提高整体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如果被审计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坏及时必须要考虑所存在的问题是否存在错报问题。②在内部控制测试中,通过会计师的对被审计企业进行分析,并是否执行内部控制标准提出审计意见,让企业管理人员你能够认识到管理层与治理层受托情况。

2.业务类型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告审计都属于鉴证业务,其中财务报表审计的需求更为强烈,对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与职业修养要求更高,因此,财务报表审计的保障程度更高。由于内部控制审计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在同一审计单位进行整合审计,要求两项审计的合理保障要求相同,如果有保证程度上的差异,可以通过提升内部审计能力和完善外部理论环境逐渐消除保证程度差异。

3.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整合审计中的基础内容。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要充分评估、识别财务报表中的重要错报风险。并通过了解企业运作环境,并提出初步风险评估数据,通过设计并实时进一步审计计划英语错报风险。风险评估不得有丝毫马虎,其贯穿这整个内部控制审计的始终,会计师应采用自上而下、风险导向的审计模式进行风险控制。其中,企业控制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有着直接影响,包括内部控制中业务层面控制测试,以及财务报表中的实质性测试范围。

四、整合审计结论与出具审计报告

在审计结论与具体报告阶段,会计师需要综合评价发生的错报和识别缺陷,并根据内控缺陷与审计范围受限程度发表最后的审计报告。同时,会计师必须保障内控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相互支持审计结论,同时也要在各自报表中说明另一项审计发表的意见类型。在实务中,整合审计是由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中的不同项目组实施两项审计。并由会计事务所执行审计人员之间的沟通,协调二者的工作进程,并充分利用对方的审计成果。但不同的项目组也要保持一定的独立行,相互检查审计状况,并实时记录,进而降低同时出具错误报告的几率。

五、结束语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提高了企业财务报表审计成本,同时也提高了审计工作的复杂性。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下的一大趋势,企业想要在市场中生存、发展就必须要顺应时代要求。因此,企业必须要将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相结合,形成整合审计模式,进而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l]吴文军内部控制审核与财务报表审计的关系[J]会计之友,2016(9):56-60.

[2]张龙平,朱锦余关于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评价的理论思考[J]财会通讯,2014(11):22-20.

财务报表审计篇7

关键词:内部控制审计 财务报表审计 整合

008年7月,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定,执行本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2010年4月,财政部等五部委再次联合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总则第五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可以单独进行内部控制审计,也可将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进行。这为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整合进行提供了依据。

一、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的可行性

整合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应计划和实施控制设计及运行有效性的测试,以获得充分、适当的证据支持其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发表意见,为财务报表审计做出控制风险评估。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之间的各种联系使二者整合具有可行性。

第一,两种审计工作存在重合。内部控制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要了解和测试内部控制、获得内部控制在足够长的期间内运行有效的证据。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也需要深入了解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并在仅实施实质性测试程序不足以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时实施控制测试。对于拟信赖的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要测试其在整个审计期间内的有效性。因此,单独进行两种审计必然会造成审计工作的重复和浪费,若将两种审计整合在一起,相互利用,可以减少审计工作量并提高审计效率。

第二,内部控制审计与报表审计的结果相互补充与配合。一方面,注册会计师在内控审计时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审计形成相应结论时,应结合财务报表审计中控制测试的结果进行综合判断,若财务报表审计的结果表明相关认定中存在重大错报,而现有的内部控制不能防止或发现并纠正重大错报,则通常表明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另一方面,在财务报表审计中,也要利用内部控制审计中控制测试的结果。内部控制审计中发现的缺陷会影响注册会计师做出的控制风险评估结论,进而影响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二、风险评估程序:财务报表审计以内部控制审计为依据

(一)财务报表审计风险评估程序

风险评估程序是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第一个共同程序。财务报表审计中的风险评估程序,注册会计师需要了解和评价的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范围是与财务报表相关的方面;了解和评价的广度应以是否足以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为衡量标准,如果达到了这一标准,注册会计师即可开始设计和实施下一步的审计程序;了解和评价的深度也基本限于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健全及其是否得到有效执行,但其中不包括对内部控制是否得到一贯执行的确定;了解和评价的目的是判断是否可以相应减少实质性测试程序的工作量,以及用来支持财务报告的审计意见类型。

(二)内部控制审计风险评估程序

内部控制审计中的风险评估程序,注册会计师的目的是为了对内部控制本身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其范围涉及到企业整体的内部控制,内容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方面,并且还需确定内部控制是否得到一贯执行。

(三)两种审计在风险评估程序的整合要点

内部控制审计的风险评估程序了解和评价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广度和深度均超过了财务报表审计,在审计实务中,可以将两者在此程序需要完成的工作整合进行,即风险评估程序中财务报表审计应充分利用内部控制审计所获得的更为广泛的信息,并从中取得进行下一步审计程序的充分依据,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工作量,避免重复劳动,进而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

三、控制测试程序:内部控制审计为财务报表审计提供结论

(一)控制测试程序并非财务报表审计的必需程序

财务报表审计中,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了解和评价来决定是否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测试。如果被审计单位设计的内部控制本身是无效的,或者设计是合理的、但没有得到执行,注册会计师则不必实施控制测试,而是直接实施实质性测试;如果被审计单位所设计的内部控制能够防止或发现并纠正重大错报,即认为内部控制是有效的,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控制测试。这样,就进入了两种审计的第二个共同程序,即控制测试程序。

(二)两种审计控制测试程序的区别

在控制测试程序中,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有三点区别:第一,内部控制审计要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而财务报表审计仅仅对与财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进行测试。与风险评估程序相同,内部控制审计进行控制测试的广度和深度仍大于财务报表审计所进行的内部控制测试。第二,在内部控制审计中,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能够证明内部控制有效的高度相关的证据,对控制测试可靠性的要求较高,样本量较大且选择弹性较小;财务报表审计对控制测试可靠性的要求相对较低,测试的样本量相对较小且存在一定弹性。第三,两者对内部控制缺陷的评价要求也不同。财务报表审计中,注册会计师仅需将内部控制测试识别出的缺陷区分为值得关注的内部控制缺陷和一般内部控制缺陷;而在内部控制审计中,注册会计师需要对识别出的内部控制缺陷进行严格评定,将值得关注的内部控制缺陷进一步区分为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重大缺陷会影响到审计意见类型。

(三)两种审计在控制测试程序的整合要点

注册会计师为了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需要获取比财务报表审计更多、更广泛、可靠性也更高的审计证据。因此,内部控制审计的控制测试可以直接为财务报表审计提供审计证据甚至提供结论,财务报表审计对内部控制审计在控制测试环节所取得的审计证据及得出的审计结论的充分利用,将使审计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财务报表审计实质性测试与内部控制审计控制测试:相互利用、相互支持

(一)财务报表审计

实质性测试程序对内部控制审计控制测试程序的影响经过控制测试,财务报表审计进入实质性测试程序。在这一程序中,注册会计师可能会发现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存在错报甚至重大错报,这将会影响内部控制审计中控制测试的时间、性质和范围。这是因为如果现有的内部控制不能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这些错报甚至重大错报,就意味着在错报相应的控制点上可能存在内部控制缺陷,这将为注册会计师进一步审查内部控制缺陷提供重要线索。

(二)内部控制审计

控制测试程序对财务报表审计实质性测试程序的影响在内部控制审计的控制测试程序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能为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哪些交易和认定重点实施审计指明方向,因为如果发现内部控制存在某项重大缺陷,则财务报表在相应的账户就可能存在重大错报,就会影响财务报表审计中实质性测试的时间、性质和范围,审计人员应当根据实际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对实质性测试的审计程序进行调整。

可见,财务报表审计的实质性测试与内部控制审计的控制测试是相互支持的,两种审计所取得的审计证据及得出的审计结论相互利用,能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最大限度地保证审计质量。

五、审计计划的综合制定

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整合进行的审计计划制定是以对审计程序的整合要点分析为基础的,因此在分析了两种审计的审计程序整合要点之后,具体阐述如何根据整合要点综合制定审计计划。

(一)两种审计方式审计计划制定的重点

为达到充分整合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目的,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应尽量由同一组审计人员实施,两种审计的审计计划也应共同制定。结合以上对审计程序的分析,对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程序和控制测试程序主要由内部控制审计完成,在内部控制审计计划中应详细制定这两项审计程序的计划,在财务报表审计计划中可以对这两项审计程序的计划简化表述,但应重点对实质性测试程序的计划详细编制。

(二)审计计划的持续修订是审计质量的重要保证

随着审计工作的推进,注册会计师要根据审计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对总体和具体的审计计划做出调整和修正。具体来讲,如果审计人员在内部控制审计计划实施过程中发现内部控制存在重要缺陷,审计人员应及时修正财务报表审计的实质性测试计划。同样,如果在财务报表实质性测试中发现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也应该考虑该重大错报对内部控制审计计划的影响,考虑是否增加内部控制审计的具体程序,扩大审计范围,以保证审计发现内部控制设计及运行中的重大缺陷。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审计计划的调整和修正应贯穿于整个审计业务的始终,以保证审计计划能够对两种审计的整合进行起到重要的规划和指导作用,有效地提高审计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谢晓燕,张龙平,李晓红.我国上市公司整合审计研究[J].会计研究,2009,(09).

财务报表审计篇8

摘 要 通过注册会计师去执行审计的工作,从而对财务报表是否按照规定的标准编制发表审计意见,是财务报表审计工作的目标,也是确保内部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就是确认、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的过程,包括确认和评价企业控制设计和控制运行缺陷和缺陷等级,分析缺陷形成原因,提出改进内部控制建议。由于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的审计对象、目标等都不相同,这就产生了选择审计方法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的比较,分析出两种审计方法的优点。

关键词 财务报表审计 内部控制审计 比较分析 优点

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在审计的过程中有很多的不同,但是二者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审计的过程中,降低审计的成本,提高审计的效率是审计的目标和发展的方向。通过对两者审计方法的比较,分别分析其审计方法,从而不断提高我国审计工作的效率。

一、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的不同之处

1.1审计的对象不同

由于审计对象所呈现出的形式是不同的,财务报表的审计对象是财务的使用状况以及业绩,而内部控制审计的审计对象是控制审计的过程以及审计的结果。两种审计方法的审计对象不同,使得审计的重点和审计的结果也不同,每个审计方法都有其优点,相关企业可以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审计方法。

1.2审计的目标不同

在审计的过程中,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的审计目标也是不同的,财务报表审计主要是发表关于财务报表审计的意见,对财务报表是否按照规定的标准编制进行监督,而内部控制审计的审计目标是发表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相关意见。两种审计的审计目标不同,各自发挥着其具有的优点,通过对财务报表审计发表意见,可以很好的掌握企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内容,起到了监督管理的作用,避免了舞弊现象的发生,使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都更加的正规,企业也朝着可以获得更多利益的方向发展。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审计,可以分析出经济运行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保障了企业发展的目标。虽然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的审计目标不同,但是都可以对企业的管理做出贡献,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1.3审计的业务类型不同

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的审计业务类型是不同的,财务报表审计是对责任方的审计业务,而内部控制审计为责任方鉴证的审计业务。财务报表审计是对财务应用的情况直接发表意见的,并且在发表意见的过程中,是需要提及责任方制定的财务报表的,以便于审计过程的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是针对企业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的,不需要提及财务管理情况,也不用发表自己对于责任方管理财务的意见。所以,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的鉴证业务是有很大的区别的,相关单位可以结合自己的发展需要,采取适当的审计方法。

二、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的相同之处

2.1审计的程序是相同的

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的审计程序都是对被审计单位进行解和的评价过程,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财务报表师在充分了解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运行情况之后,要准备好审计的进行程序,做好财务报表是否按照规定的标准编制的监督工作,在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中,审计员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充分控制了解,来保障审计程序的顺利进行。

2.2审计的取证方法是相同的

审计证据的提取,是审计工作的基础,是审计师通过审计过程得出审计结果的重要步骤,在审计过程中所要用到的信息的全部来源,获取证据的方法可以通过访问、检查等方式获得相关的证据。在获取证据的时候,审计人员也要讲究访问和检查的方式,从而来使被审计人员积极的配合审计工作的进行。内部控制审计的获取证据的方法和财务报表审计的取证方法是相同的,两种审计取证的方法都是非常可行和高效的,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水平,节省了审计的成本投入。

三、总结:

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是两种非常重要的审计方法,行使着很好的监督权利,是规范企业运行的重要措施。很多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都会有不符合要求的现象出现,这时就需要审计工作人员对其进行严格的取证和调查,及时帮助企业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及时的改正,规范其经营的方式。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虽然在审计的目标以及审计的业务类型上都是不同的,但是都可以有效的完成审计工作,通过不同的任务划分,节省了审计的投入,带来了更加高效的审计效率,是我国审计工作不断提高的重要方式。由于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在审计程序上和审计的取证方法是相同的,也提高了审计工作进展的速度,使其更好的行使自身的权益,无论哪种审计方法,都是非常高效的。

参考文献:

[1]陈汉文,李荣.财务呈报内部控制审计准则的国际发展.审计与经济研究.2010.12(10):102-103.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