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小学数学专题研究8篇

时间:2023-07-31 09:20:45

小学数学专题研究

小学数学专题研究篇1

以全面推进我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为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以加强学科建设为重点,区域性推进校本教研,为大面积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更有效的服务。

二、工作目标:

1、整体规划教研工作,依据《小学数学学科建设标准》,开展学科建设系列活动,组织、引导学校对照《标准》,自主改善数学教学条件,加强教学管理,促进学校逐步完善学科教研组教学研究机制,提高组本教研质量,提升校本教研的品质,向市推出有校本特色的数学教研组。

2、全面落实继续教育校本研修学分制管理工作,激发教师参与各级各类区本、校本研修活动的热情,强化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深入开展 “专题研讨”、“校本研究”、“课题研究” 等活动,推进全校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初步建立数学教研网络,树立数学教育科研品牌。

3、树立“实践第一、服务第一”的理念,深入学校,深入课堂,深入农村,提供优质服务,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和专业引领作用,帮助教师转变观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专题课堂教学研讨为载体,着力解决薄弱学校现存的教学问题,使课堂教学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新的增长。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开展学科建设系列活动。根据秦市卢龙县《小学数学学科建设标准》,开展“立足校本教研 加强学科建设”专题活动,选择点校开展实验,不断完善学科特色。3、抓好教师培训。开展两次新教材专题研讨活动,围绕专题,既有课例研究,又有理论探讨,力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更多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更主动地参与新教材研讨,提高教材培训的实效性,促进教师主动发展;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训,建立一支优秀的数学教师教研队伍。

4、开展“数学作业评价主体的转变”、“ 数学作业评价过程研讨”、数学课怎样体现“数学味”专题系列活动、“怎样帮助学生整理复习”教学研讨、“送教下乡”、“立足校本教研 加强学科建设”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论坛”等专题教研活动,促进教师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5、开展各种竞赛。举办 “优秀案例”与“教学故事”比赛,展示数学教师教学中的点滴感悟,突显数学教师自我成长的心路历程,增强全校数学教师的团队意识。推选团体会员学校的教师参加比赛;

小学数学专题研究篇2

一、以小课题为载体,推动教师自主学习

作为小课题研究的指导老师,自己如果不懂小课题的研究肯定不行。因此,要自主地去学习小课题研究的基本流程与指导方法。

在问题的生成阶段,由于学生没有研究的经历,因此初期我会向学生介绍一些经典的范例,并结合教材给出一些问题与看法。经历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生渐渐地养成了“学数学看生活,生活中想数学”的思维习惯,学生观察生活的角度与成人不尽相同,来自他们的灵感更鲜活,他们在生活中引发的思考都有可能成为他们小课题研究的目标。比如一个学生喜欢玩游戏,后来对风靡一时的“愤怒的小鸟”“植物大战僵尸”这两款游戏进行了研究,形成专题《游戏中的数学》。还有一位学生喜欢网购,形成专题《网购对于现今消费的影响》;还有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对于中国养老金问题中的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行了研究。

在研究小组的组建阶段,学生进行小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许多内容是需要合作完成的。因此,我根据学生各自的性格特点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培养他们与人合作的精神,发挥各自的专长。

活动方案由课题名称、研究目的、研究组成员名单及分工、研究方式方法、相关指导人员、实施步骤、展示汇报方式等部分组成,它的制定为下一阶段的实施工作做好了计划指南。因此,这个阶段是整个小课题研究最关键的一个阶段,学生各自发表看法,并征求我的意见。比如前面提到的课题《游戏中的数学》,学生运用游戏修改器,通过不断改变植物的攻击强度,测试出植物攻击次数的改变,最终求出攻击力的改变情况。得到植物攻击强度对应攻击次数的散点图,并用Excel 进行数据拟合,拟合出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最后用残差判断拟合出来的函数的优劣。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了提高,特别是对于数据处理与分析的能力得到了大大提高,同时在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上也取得很大的进步。因此,通过小课题的研究,让自身的学科素养得到了提升。

二、以小课题为依托,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在指导学生的小课题研究中,可以在“做”中学习并熟悉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逐步学会通过规范地做课题来解决实际问题,从中获得科研的归属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要不断增强科研信心,积累科研经验,感受科研的能量,为将来进行省、市、县级课题研究打下基础。小课题研究促进了自己的专业发展,在研究的过程中,使自己养成“用科研的眼光看问题、用科研的思维想问题、用科研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在一个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提升自己的实践经验,形成个性化教育教学风格。

三、以小课题为途径,增强教师专业情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虽然作为数学教师,我也认为数学只是锻炼思维的工具,但是通过指导学生数学小课题的研究,我知道了数学是一门探索的、动态的、发展的学科,而不是一套死板的、绝对的、封闭的规则。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数学是科学的语言,数学是思维的工具,数学是理性的艺术。通过指导学生数学小课题的研究,也增强了自己作为数学教师的价值感和荣誉感。

四、对于高中数学小课题研究进一步思考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会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并可以将这些问题作为教师的课题。比如在指导过程中,可以专门就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析,如何评价数据的合理性、可靠性,展开深入研究。

新一轮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具备课程开发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积累学生小课题的研究成果,开发出更适合学生,更受学生欢迎的新课程,为课程开发做好准备。

学生学习数学最为重要的价值,莫过于“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思考”。我们数学课堂更多关注的是书本知识的学习、教材的内容,作为教师的我们知识有限,学生被动接受的就是我们有限的教学内容。而与此同时,我们忽略了学生、社会、生活中蕴涵了广阔的教学内容,而且这些内容学生更加感兴趣,并且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小课题研究的组织形式更加灵活,可以弥补现行教材的不足。

小学数学专题研究篇3

关键词:数学教师;教研论文;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3―0081-02

一、研究背景

教师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小学数学教师师资的需求要从数量的满足逐渐过渡到质量的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一种趋势。教研论文是评价一个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也说明其对数学新课程的参与、评价和反思过程。本研究之所以选择通过对“中国知网”小学教师公开发表的关于数学教育研究论文的内容作为研究对象,是基于以下方面的原因:教研论文的内容既可以反映出小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关注的热点,又可以从一个新的视角反映出数学新课程实施近十年来小学数学教师参与教研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小学教师在2010年公开发表的关于数学课程改革的教研论文。文献来源是“中国知网”,选择的文库为“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搜索主题为“数学”;作者单位:“小学”;搜索匹配度为模糊;时间为2010.1.1~2010.12.31。检索结果为2010年小学教师公开发表有1367篇论文。

本研究的样本是从小学教师发表的1367篇论文中随机选取100篇。采用了Excel软件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统计。统计结果如表1。

表1样本中作者单位为小学的100篇文章主要内容分析

三、研究结果

1.文章内容偏重课堂教学。表1数据表明文章的内容有93篇探讨在课堂教学中的相关问题。可见小学数学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如何上好课。综合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主要探讨两大类问题:

(1)新课改理念下如何更好地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如怎样进行师生互动、如何优化教学设计、在课堂上怎样对学生注重人文关怀等。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加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质量,在样本所选取的100篇文章中有14篇文章论述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及优缺点的总结。

(2)对新课改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反思、体会、经验谈:如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相关理念的理解及结合具体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应用等。

2.关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所选样本的教研论文中有8篇文章探讨新课程实施中对学生数学兴趣、创新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方式和经验之谈。这较之以前数学课堂教学只为培养学生考试能力相比是一种很大的进步。这也说明小学数学教师逐步认识到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更多的关注到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3.缺少多角度的论述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文章结构基本以“理论+相关例题”为主。在所选样本的100篇文章中,所探讨的问题角度单一,没有多角度去论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几乎所有文章都是一些课堂实录,文章结构基本形式为“理论+例题”。其中理论探讨都为文章第一段或第一二段,理论探讨的内容基本上以文章所论述主题词的简单定义或某一个问题中的新课改理念为主;大多数文章都没有从理论上做深入研究,例题在整篇文章中占的篇幅过多。

4.小学数学教师对于数学教研能力认识不足。样本中有4篇文章论述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和能力。所有文章都认同数学教师整体素质关系到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成败,认为小学数学教师主要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大体可总结为四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教学业务素质及身心健康素质。其中教学业务素质是指一个小学数学教师要具备坚实的数学专业基础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但这4篇文章对数学教育的研究能力并没有提及。可见小学数学教师对于数学科研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只重视上好课,完全忽视了在教学中对出现问题的解释、探讨和总结的科研能力。

四、思考

以小学数学教师在“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里收录的教研论文为研究对象,只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在数学课程改革十年来,小学数学教师对新课程的接受、参与和反思的现状。综合2010年全年所有文献,文章质量普遍不高。虽然小学数学教师在新课程实践中能够发现问题,但很少有相应的教研意识。笔者认为出现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小学教师没有经过数学教育研究的专业化学习和训练,专业化程度不是很高,很多教师仅处于半专业状态。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出变革:

1.职后培训中注重教研型教师的培养。教研型教师是指具备教育教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中能够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能够从专业的角度作出理论的分析、解释。而职后培训是目前小学教师由“教学型”的教师过渡为“教研型”教师的主要途径。小学数学教师参与教研将有效促进教师专业修养、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和提高。在职后的培训中要有“教研强师”的理念。帮助受训教师掌握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提高教育教研理论素养和教研实践能力,使其成为具有教研能力、教研知识和教研精神的专业化数学教师。

2.小学数学教师改变教学反思形式,提高自身职业定位。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只是简单的课后小结或教学日记,这种教学反思只是对上课情况的一种简单描述,而他们日常工作的全部是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传授,因此对自己的职业定位为“教书匠”的角色。而数学教育研究论文是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更理论更辩证的一种反思形式,通过这个方式可更快、更好地促进数学教师专业的发展。因此,要鼓励小学数学教师转变观念,不断学习提高,改变教学反思形式,提升自己的职业定位,使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教授数学,做知识的传播者,而是作为研究者全方位的参与到数学课程的改革中。

参考文献:

[1]杨玉东,吕世虎.数学课程改革中教师的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2,(2).

[2]常波.西方反思型教师教育思潮兴起背景综述[J].外国教育研究,2000,(4).

[3]张奠宙.高师数学系改革的若干设想. 数学教育学报[J].1999,(2).

小学数学专题研究篇4

 

当今时代,只会上课而不会教育研究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为促进中小学数学教师完善研究方法,提升中小学数学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素养,拓宽研究视野,2015年7月7日至9日,“中国首届数学教育研究方法培训会”在西南大学成功召开。培训会中,4位国际数学教育界的顶级专家,即国际数学教育杂志(ZDM)执行主编、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ICMI)数学建模研究专题委员会(ICTMA)主席、ICME-13主席、德国汉堡大学的Gabriele Kaiser教授,国际知名数学教育研究专家、《数学教育教与学研究手册》主编、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的Ken Clements教授,国际知名心理测量专家、曾任PISA项目副总监、现为PISA专家顾问团成员、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的张立民教授,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弗莱登塔尔奖获得者、中国目前唯一一位学科教育领域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香港大学教育学院的梁贯成教授,共做了6场关于数学教育教学研究方法的专题讲座。来自国内外49家单位的205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培训会议。基于对会议期间专题讲座的分析,本文着重梳理录像研究法、人类学研究法和统计分析法三种研究方法,简略探讨中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将其运用到数学教育教学研究当中,旨在为中小学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提供新的启示和思路。

 

一 数学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数学教育教学研究即是对数学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创新性的研究。中小学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有熟悉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丰富的数学课堂中可以发现并研究问题,在教学的实践环节中可以设计研究方案等,与专业的研究工作者相比,数学教师有着极大的优势。基于此,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同时,更应积极开展教育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学实践中改进教学模式,更好地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造性人才。同时,数学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过程,也是自我学习、自我升华、不断提高的过程。教师要通过教育教学研究,掌握教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提高科研能力,成为一名教学和研究并重的高素质人才。

 

二 数学教育教学研究的方法

 

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掌握教育教学研究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学者提出教育教学研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统计分析法等。在培训会中,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Ken Clements教授介绍了研究数学教育教学的多种方法,如:质性研究、量化研究、混合研究、行为研究、历史学研究、人类学研究等。当然数学教育教学研究的每一种方法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及不同的适用条件和范围,研究者应根据具体的研究问题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结合会议期间专题讲座的内容,下面简单介绍三种国际流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方法。

 

1.录像研究法

 

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费莱登塔尔奖获得者、中国目前唯一一位学科教育领域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梁贯成教授做了题为 “Methodological issues in video studies”的专题讲座,给与会者们带来了一场关于录像研究的精彩讲座。梁教授从1995年和1999年分别进行的第三次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The Third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简称TIMSS)的录像研究的背景和结论出发,介绍了国际数学课堂录像研究的意义、优势、原则、框架和方法。

 

研究者们可以从多角度的镜头中捕捉到利于研究的不同画面,不同的研究者也可以针对同一视频录像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相比现场观察,录像研究有可以重复观看,中途可以做停止、倒退、快进等操作的优势。因此,录像研究法深受研究者们的喜爱。录像研究主要关注课堂,关注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与学生的互动情况等。具体体现在:教师与学生讲话字数的比例、教师提问的个数和难易程度以及问题之间的联系、复习旧课与学习新内容的时间比例等。研究者可以从录像中研究了解这些问题,反复地观看课堂教学的过程,确定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以便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2.人类学研究法

 

国际知名数学教育研究专家、《数学教育教与学研究手册》主编、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的Ken Clements教授做了题为“Anthropological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的讲座,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研究数学教育,所举例子形象生动,资料丰富,令与会代表耳目一新。数学教育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其研究方法也可以多学科化、多视角化。其中,人类学是所有学科中最富于人文性,也是人文科学中最具有科学性的学科。教师们可以以人类学为基础,通过深入实地考察、跨文化的比较研究等方法来阐释数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诸多现象和问题。

 

人类学中最引以为自豪的研究方法就是田野调查,而田野调查的具体方法就是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数学教师们可以利用学校课堂能亲身参与学生活动的优势,以人类学独特的视角,融入教学过程。培训会中,Clements教授介绍了他在2011年从人类学的视角提出的“5—R模型”,并以反函数、代数方程与因式分解以及有关几何的教学为例介绍如何运用“5—R模型”,最后得出了许多有趣的结论。

 

3.统计分析法

 

国际知名心理测量专家、曾任PISA项目副总监、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张立民教授做了题为“Sampling considerations for large-scale assessment”和“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assessment data”的讲座,介绍了大型测验中样本选取的方法,并亲自用Excel、SPSS等软件演示如何进行数据分析,使得在场的听众受益匪浅。张教授在讲座中还特别介绍了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理论,即项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简称IRT)。IRT是在一定假设之下,用一个数学函数去反映考生在试题上的可观察的作答表现与其不可观察的能力水平之间的关系,其主要内容是用数学和统计的方法对心理与教育领域存在的随机现象进行量化分析。国际教育测评项目(PISA)也在应用IRT编制测验、建立题库和进行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等。

 

IRT具有经典测量理论所不具有的许多优点,如:项目参数和能力参数具有不变性;项目难度和考生的能力水平定义在同一度量系统上;IRT定义了CTT中没有的项目信息函数和测验信息函数等。中小学数学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IRT来编制试题,检测学生们掌握知识的情况,评估学生的能力水平。目前,已有几种计算机程序如BISCA、LOGIST、BILOG和MULTOLOG等都较成功地实现了项目反应模型的参数估计,为教师们在实践中的应用扫清了障碍。培训会中,张教授介绍了自己所编的IRT程序包(TAM Tutorials),并结合具体实例,用R软件演示了如何分析数据,研究者们可以借助张教授提供的技术资源合理地开展研究。

 

三 思考与启示

 

根据上述三种数学教育教学研究方法,中小学数学教师们可以加以深入学习及合理借鉴。(1)可以通过观看一节课,或者观看几节课的录像视频,从数学课堂教学中选择某一角度对录像内容进行编码统计和分析,如:分析教师如何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来组织不同内容的教学,如何加深学生对某一概念、定理、法则的理解等,最后得出相关的结论。(2)可以以某章节的数学知识为例,从人类学的视角出发,定期的、有规律地进行课堂观察,课后与学生和老师进行交流和讨论,然后通过测试数据对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分析,通过课堂观察数据对数学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分析,通过学生的练习册、问卷及访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分析。(3)可以基于IRT做关于学生的数学学业成就水平的研究,可以做中学学生数学课堂的学习适应性评价,也可以做学生理解能力与认知水平测验研究,还可以做学生数学素养的评价研究等。当然,与教育教学有关的研究方法还有很多,研究者们也可以积极探索开创新的研究方法。

 

本次培训会开拓了中小学数学教师的研究视野,研究者们应认真体会和消化培训中的研究方法,加强研究意识,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积极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科研能力,为实现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做贡献。

小学数学专题研究篇5

【关键词】新理念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系统; 单元测试; 分界分数; 安哥夫标准设定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9―0076―04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迅速普及,互联网介入了大学英语教学,这使得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学英语教学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逐渐演变为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相结合的模式。网络英语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正在快速发展。这一教学模式改革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也符合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要求。

与此同时,《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要实现这一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关键所在。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模式要求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和方法学习,通过完成网络单元测试,学生和老师得到即时的学习情况反馈,教师针对学生不同问题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从而逐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上述基于计算机的英语学习过程中,网络单元测试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单元测试,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如果单元测试合格,学生自动进入下一单元的学习;如果不合格,学生则返回学习课程,重新开始本单元学习。如何设定单元测试及格分数是这一重要环节中的重点。它的设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我国多年来一直把百分制的60分设为考试及格分数,这样的设置往往缺乏科学性,因为忽略了试题的难度、考生之间的差异、试题内容的差异等重要因素。在心理与教育测量领域,采用不同的分界标准会得到不同的及格分数。即使是同一次测试,也会出现几个不同的及格分数。对一些同学来说,用一个及格分数可以通过测试,而用另一个及格分数却不能通过。分界标准究竟如何确定和在哪里确定,这一问题一直争论不断。本文将运用众多标准设定法中最经典,最常用的安哥夫标准设定法设定新理念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系统中单元测试的及格分数,希望能运用该分数去准确区分掌握单元知识和没掌握单元知识的同学。

一 为何选用安哥夫标准设定法

在客观标准化测验中常用的制定及格线的方法很多,如:对照组标准设定法,边缘组标准设定法,聂习思基标准设定法及安哥夫标准设定法等等。这些标准设定法各有利弊。其中安哥夫标准设定法由于其可靠性高,易于操作,便于计算切分点,适于成绩分析的特点而被广泛运用。[2]

安哥夫标准设定法是现今最流行,应用最广泛的标准设定法。[3]正如Berk所指出,该标准设定法与其他方法比较有其独特的优势:它能提供适当的分类信息,充分可靠的统计信息并能识别真正的标准。[4]这些都是完成本次研究最重要的部分。然而美国国家教育局的报告也指出其局限性:对测试每一题的判断非常难,而判断得出的结果与被挑选参与的专家直接相关。[6]在比较了诸多分界方法以及安哥夫标准设定法的利弊后,本文决定采用安哥夫标准设定法,并针对其局限性在专家的选择和标准设置过程中采取一些弥补措施,力求把误差控制到最低。

二 安哥夫标准设定法简介

安哥夫标准设定法(1971)分为三个步骤。在前两步,专家们分别独立找出及格分数,并估计出可以达到某一个标准的最低水平的学生,我们称之为边缘组。在最后一步,专家们互相讨论并调整他们的标准。该方法需要专家们对测试的每一个题目进行研究,然后估计边缘组可以正确回答每一道题的概率。使用此种方法主要需参照测验本身的信息,如试题内容和难度等,所以我们称之为以测验为中心的方法。在使用安哥夫标准设定法时有两个关键点:一为边缘组,是指可以达到某一标准的最低水平的考生群体(既最低胜任能力的考生群体);二为可能正确回答每一道题的概率,是指100名最低胜任能力的考生中,有多少人能正确回答某题。

三 研究过程及结果

1 研究样本

本次研究选用新理念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系统第四册第三,四单元后的测试(第四册第二次单元测试)作为研究试题样本。由于少数同学在网上完成第一,二单元测试时还不太熟悉测试过程,甚至因电脑操作失误而丢分,本文为了让统计数据更真实、准确的反映学生情况,选择第二次测试作为研究样本,给学生一个熟悉的过程。

完成两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后,同学即可开始单元测试进行自我检测。单元测试主要检测各位同学的听力能力是否达到该阶段要求。单元测试听力部分总分为70分,分为:短对话(10%),填表(20%),听短文判断正误(10%),听短文选择(10%),短文填空(10%)及看视频判断正误(10%)六种题型,共80小题。研究试题样本与其余单元测试在题型、分值分布及题目数量上完全相同, 测试难度随着学习知识的增多相应加大,所以研究得出的分界分数可用于其余的单元测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次研究主要为听力部分设定分界标准。

2 专家的选择与培训

专家的选择与培训是安哥夫标准设定法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专家组的判断直接影响最后及格分数的高低。研究中,为了弥补安哥夫标准设定法的局限性并尽量将误差值控制得最小,在选择专家时考虑到了专家的代表性。挑选专家时以性别、年龄、职称、工作地点等不同因素为参考,进行平衡选择。最后从北京,上海,深圳,重庆四地分别选择了10名经验丰富的大学英语教师(共40人),其中男教师20名,女教师20名,专家组的年龄在30―55岁之间,分别包括讲师、副教授和教授。他们不仅教学经验丰富,而且非常熟悉学生情况。

确定专家后,下一步需向他们介绍单元测试的性质、目的、内容和形式。由于大部分专家是首次参与该类评估,他们对安哥夫标准设定法的步骤并不熟悉,这些都需在培训环节中给专家们解释清楚。

培训中需要向专家们阐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对学生听力的三个层次要求,让专家们以此作为标尺对题目难度进行判断。它们分别为:

一般要求: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的讲座,能听懂语速较慢(每分钟130-150词)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

较高要求:能听懂英语谈话和讲座,能基本听懂题材熟悉、篇幅较长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语速为每分钟150-180词,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和相关细节。能基本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

更高要求: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的广播电视节目,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能听懂英语国家人士正常语速的谈话。能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和英语讲座。[1]

以这三个层次的要求作为标准,专家们对单元测试的所有题目进行试听、分类、比较,最后以答对题目学生的百分比来判断每一题的难度。

培训的最后环节是让专家对单元测试样题进行试评。首先从样题中分别选出题型、难度各异的10题。然后让专家根据自己对边缘组同学听力能力的理解来判断他们答对该10道题的概率。概率越大,证明答对该题的同学越多,既该题难度就越小;反之则难度越大。为了降低专家判断难度,缩小判断误差,本次研究根据题目难度事先设定9种概率:高难度,5%、15%、25%;中等难度,40%、50%、60%;容易,75%、 85%、95%。专家仔细研究题目后,从9种概率中进行独立选择判断。最后专家们对比各自的数据,对出现的差异进行讨论,并试图找出出现差异的原因。

3 界定最低胜任能力的考生群体

界定最低胜任能力的考生群体(即边缘组考生),是使用安哥夫标准设定法的关键,并直接影响最后数据的准确性。边缘组学生是听力能力刚好能通过新理念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单元测试的同学。由于各班同学英语程度不同,边缘组可能是一个班里的差等生,也可能是一个班里的中等生,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由于专家教学经验丰富且熟悉学生情况,他们首先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对听力的三个层次要求、考试的性质和目的以及自己对学科认识讨论出最低胜任能力考生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从而界定出最低胜任能力的考生群体。在此过程中,专家还需进行讨论,并指出最低胜任能力的考生在该测试中的一些具体表现和特征。这样能使随后的概率判断更容易、清晰、准确,从而控制误差,保证最后数据的准确性。

4 正式评判

经过培训、试评、讨论和对边缘组考生的界定,专家对该研究有更深的了解,同时对题目难度的判断也把握得更准确,更一致。有了这样的前提,专家可以开始正式评判了。

专家们首先独立完成样本试题的6个题型(共80小题), 并根据事先设定的9种概率:高难度,5%、15%、25%;中等难度,40%、50%、60%;容易,75%、85%、95%对题目难度进行选择判断,全部完成后专家根据听力正确答案调整自己的判断。整个过程需要一小时左右,专家一气呵成对所有题目的判断,中间不设休息时间,这样有利于判断标准的统一,同时专家也更能体会考生做题的感受,有助于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为了让最终结果更为准确一致,在第一轮判断结束后,本次研究最后采用了由Livingston 和Ziekey提出的改良安哥夫标准设定法。[5]专家公布各自的判断结果,并就判定的结果进行讨论,阐述判定理由。针对判定结果差异较大的题目,专家认真比较研究。讨论结束后,专家们再各自进行第二轮题目判断。通过两次判断,专家们得出的最终判定结果更为准确一致。

5 数据汇总,计算合格线

使用安哥夫标准设定法最大的优势就是数据容易汇总统计。在专家估计出边缘组考生能够正确回答样本试题每小题的概率后,将专家对样本试题中80小题估计的概率值求和, 既为专家估计的分界分数,再将每位专家的分界分数求平均既为样本试题的分界分数。具体情况如下表:

如上表所示,来自北京、上海、深圳、重庆的40位专家判定的样本试题分界分数各不相同。为了便于比较,本文按地区分类,分别算出了每地区10位专家判断的平均分界分数,分别是:北京38.10、上海38.58、深圳38.02、重庆37.44。从专家们得出的具体结果来看,上海的测试分界分数最高,北京次之,深圳居于第三位,重庆最低。这些计算结果证明了各地学生英语水平各不相同的事实,因此我们在设定测试及格分数时也应有所差异。上表不同的数据为我们今后在各地使用新理念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系统设定具体的单元测试分界分数提供了依据。

数据汇总最后一步是把各地的平均分界分数相加并再次求出平均值,得出样本试题的分界分数:38.04。该分界分数为新理念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系统单元测试的参考分界分数。

6 数据分析

根据离差公式:离差分数 = - (其中 为样本数据,即专家对考生回答样本试题的判断数据; 为样本均值,即专家判断结果的均值)可以判断,本次研究题目判断的最大离差为.41,最小离差为.00。离差表明了样本与均值之间的差距。本次研究离差偏大的情况仅存在于少数专家对少量题目的判断中。由于采取了不同措施控制和减少误差,并在研究最后一步采用了改良的安哥夫标准设定法,专家得出的最后数据较接近,存在的个体差异也较小,这证明了本次研究数据的准确性。

四 与实测数据比较

截止2009年4月23日,本次研究收集汇总了深圳大学二年级1974名同学完成研究样本(新理念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系统第四册三,四单元测试)的数据,并把实测数据与研究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如下表: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深圳大学实测结果比研究算出的分界分数低1.79分,与研究结果相差不大。从单项题型来看,深圳大学的实测分数在听短文选择和短文填空分别高出专家判断的平均值;而在短对话、填表和判断题上,深圳大学的实测结果分数落后于各地平均值。

五 结论

从总体上看,本次研究各位专家得出的分界分数数据接近,个体差异较小,最后数据与实测数据比较也相差不大。这些都证明了结论数据的准确性,同时也说明了本次研究专家判断的及格分数是符合实际情况要求的。本次研究得出的数据和为样本试题设定的分界分数为今后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单元测试设定分界分数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综上所述,为了能让《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得到进一步的贯彻和实施,更加有效的完成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我们在基于计算机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认真研究测试这一重要环节。本文虽然运用安哥夫标准设定法设定了单元测试的分界标准,但是由于地区差异和各专家之间存在主观差异,他们对边缘组的理解不尽相同,所以专家评判得出的结果也有差异。[7]这些都是本次研究出现细微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今后的工作和研究中,我们要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指导,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准确、合理地设定单元测试分界分数,抓好教学评估这一环节,从而更加客观、全面、科学地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

[2] 弓嫣嫣,孙宝志.用安哥夫方法制定及格线的研究[J].医学教育,1995,(2):40-42.

[3] Angoff,W.H.Scales,Norms and Equivalent Scores,in: R.L.

Thorndike(Ed.)[J]Educational Measurement,1971,2:508-600.

[4] Berk,R.A Consumer’s Guide to Setting Standards on Criterion-referenced Tests[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86,56:137-172.

[5] Livingston,S.,&Zieky,M.Passing Score:A manual for setting standards of performance on educational and occupational tests[M].Princeton,New Jersey: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 1982.

小学数学专题研究篇6

>> 谈高职毕业生就业的优势和劣势 浅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优势和劣势 小语种对大学生(非小语种专业)就业竞争力影响调查 小语种专业和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和去向分析 外语非通用语种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及翻译能力培养研究 小语种专业高职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 赣南地区药学专业学生就业趋势的分析与思考 小语种高职毕业生就业趋势 数学专业跨专业考研的优势与劣势 小语种就业现状调查与分析 工科专业就业工作与学生就业力的关系研究 浅谈数学专业学生在工科背景科技创新项目中的优势与劣势 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专业实习与学生就业的综合研究 独立学院专业设置与学生就业状况研究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优势与劣势 非洲的优势与劣势 劣势与优势的转变 保护的优势与劣势 数学专业学生就业指导模式的研究 体育专业学生就业面的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0-01-20/2013-09-22

[3]吕霄霄.对江苏省外语专业小语种建设情况的调查分析[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06)

[4]金志茹.论区域性小语种的就业优势与前景[J].海外英语,2013(13)

作者简介:

张育萌(1993~),女,天津人,现就读于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中日高等教育比较。

小学数学专题研究篇7

根据 市骨干教师的整体培训精神,遵循小学数学骨干教师成长规律,渗透“教学科研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充分利用中国教育学会、市教科所、区教培中心资源,坚持按需施教,学、研、用结合,突出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和先进性,探索优质、高效、开放的培训模式,以“研究课堂教学、追求高效教学”为主要实践内容的教师文化;引导学员主动地与教学实践对话、与骨干班成员对话、与自我对话,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从研究教材教法到全面研究学生、教师的行为;从重组织活动到重在培育研究状态;从关注狭隘经验到理念更新和文化再造,努力培养适应21世纪教育改革和新课程实施需要,具有现代教育素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 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以促进我市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推动我市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二、工作目标

1、研究课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深入实践,提升教师的素质和实践智慧。

3、持续发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4、经验重组,促进骨干教师回学校后对校本教研的纵向发展。

三、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师德修养”为核心。具体分为以下三大板块:1、新理念;2、理论与技能;3、课堂实践。

1、新理念

了解社会和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进行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培训,提高参培教师的职业修养,促进进教师的成长。

2、理论与技能。

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进行现代教育理论、相关学科知识、课堂教学技能、课堂观察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等内容的培训,提高参培教师理论文化素养,开拓视野,确立现代数学教学观念,增强理论思维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

3、课堂实践。

学员深入到各个学校,通过课堂案例的深入剖析和研究,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常规,跟随指导教师听随堂课,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备课、说课、评课,每人至少上一节研究课。

四、研究方法

利用课堂观察技术,改进行为的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以“问题”为中心,将课堂中的问题转化为专题,整合相关资源对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五、研究途径

(一)专题研究课

采取“行动教育”模式开展工作,专题研讨“ 教师大比武”的各种课题。以课例为载体,强调专业引领和行为跟进,通过骨干班学员共同研究,来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

第二阶段的专题研究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步骤开展研究:

1、由“ 区教师大比武”上交的初赛中选拔出研究的课例;

2、分成26个培训班学习小组,配备导师,并和参加赛课的教师随机抽签形成“学习共同体”;

3、针对抽取的课例研究并围绕主题,学科组进行集体研讨,形成同课异构研究方案;

4、“学习共同体”根据研讨内容,撰写课堂教学反思,上传博客圈;

5、由学员组长召集组员对活动进行总结,指定推荐组员就每次活动进行专题综述。

(二)课堂问题研究方法途径

小学数学专题研究篇8

根据市骨干教师的整体培训精神,遵循小学数学骨干教师成长规律,渗透“教学科研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充分利用中国教育学会、市教科所、区教培中心资源,坚持按需施教,学、研、用结合,突出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和先进性,探索优质、高效、开放的培训模式,以“研究课堂教学、追求高效教学”为主要实践内容的教师文化;引导学员主动地与教学实践对话、与骨干班成员对话、与自我对话,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从研究教材教法到全面研究学生、教师的行为;从重组织活动到重在培育研究状态;从关注狭隘经验到理念更新和文化再造,努力培养适应21世纪教育改革和新课程实施需要,具有现代教育素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以促进我市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推动我市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二、工作目标

1、研究课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深入实践,提升教师的素质和实践智慧。

3、持续发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4、经验重组,促进骨干教师回学校后对校本教研的纵向发展。

三、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师德修养”为核心。具体分为以下三大板块:1、新理念;2、理论与技能;3、课堂实践。

1、新理念

了解社会和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进行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培训,提高参培教师的职业修养,促进进教师的成长。

2、理论与技能。

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进行现代教育理论、相关学科知识、课堂教学技能、课堂观察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等内容的培训,提高参培教师理论文化素养,开拓视野,确立现代数学教学观念,增强理论思维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

3、课堂实践。

学员深入到各个学校,通过课堂案例的深入剖析和研究,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常规,跟随指导教师听随堂课,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备课、说课、评课,每人至少上一节研究课。

四、研究方法

利用课堂观察技术,改进行为的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以“问题”为中心,将课堂中的问题转化为专题,整合相关资源对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五、研究途径

(一)专题研究课

采取“行动教育”模式开展工作,专题研讨“教师大比武”的各种课题。以课例为载体,强调专业引领和行为跟进,通过骨干班学员共同研究,来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

第二阶段的专题研究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步骤开展研究:

1、由“区教师大比武”上交的初赛中选拔出研究的课例;

2、分成26个培训班学习小组,配备导师,并和参加赛课的教师随机抽签形成“学习共同体”;

3、针对抽取的课例研究并围绕主题,学科组进行集体研讨,形成同课异构研究方案;

4、“学习共同体”根据研讨内容,撰写课堂教学反思,上传博客圈;

5、由学员组长召集组员对活动进行总结,指定推荐组员就每次活动进行专题综述。

(二)课堂问题研究方法途径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