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技术创新与发展8篇

时间:2023-08-23 09:17:16

技术创新与发展

技术创新与发展篇1

关键词:LTE技术;4G网络;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我们知道现今的网络通信中,人们开始越来越青睐于无线移动通信。我国3大通信行业巨头之一的移动公司,早已经是将其公司的精力倾注于LTE(4G)网络的研究之中,而且其它的二位公司也会逐渐地随着通信市场需求的演进、变迁,最终都将全面提供LTE、4G网络技术。早在21世纪的开元年左右,世界就已经是兴起了LTE项目的研究计划;2008年正式颁布了研究成果——LTE技术;2013年12月4日下午,我国工信部正式发放4G牌照,宣告我国通信行业进入4G时代。笔者将简要的谈谈LTE技术的发展革命与其创新方向。

1.LTE技术简介

LTE 是长期演进计划的英文Long Term Evolution首字母缩写,通俗来说,LTE 即是准 4G,是第三代通信技术 3G 向第四代通信技术 4G 过渡的过程中采用的规范和标准。因此 LTE 被称为3.9G,成为通往 4G 的大门。在技术方面,LTE 采用 OFDM 和 MIMO作为其无线网络演进的唯一标准,还改进了一直约束 3G 发展的空中接入技术。因此 LTE 技术可以在 20MHz 频谱带宽下能够提供下行 100Mbit/s 与上行 50Mbit/s 的峰值速率,支持 100Km 的覆盖半径,支持 120-350km/h 的高速移动,并具有控制面小于 100ms,用户面小于 5ms 的超短时延,同时提供综合多样化的服务内容并降低网络运营成本。如此革命性的发展,使用通信质量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在用户角度看,即使用户身处小区边缘也不会再受信号接受困难的影响,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漫游,使得移动用户一直在线的梦想变为现实。LTE 已成为世界最主流的 4G 技术的走向。在我国,三大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 GSM/TD-SCDMA、中国联通的 GSM/WCDMA、中国电信的 CDMA/EV-DO 都将向到 LTE演进。

2.LTE技术的核心技术介绍

2.1SC-FDMA技术

SC-FDMA技术是一种单载波多用户接入技术,它的实现比OFDM/OFDMA简单,但性能逊于OFDM/OFDMA。相对于OFDM/OFDMA, SC-FDMA具有较低的PAPR。发射机效率较高,能提高小区边缘的网络性能。最大的好处是降低了发射终端的峰均功率比、减小了终端的体积和成本,这是选择SC-FDMA作为LTE上行信号接入方式的一个主要原因。其特点还包括频谱带宽分配灵活、子载波序列固定、采用循环前缀对抗多径衰落和可变的传输时间间隔等。

2.2OFDM技术

OFDM是LTE系统的主要特点,它的基本思想是把高速数据流分散到多个正交的子载波上传输,从而使子载波上的符号速率大大降低,符号持续时间大大加长,因而对时延扩展有较强的抵抗力,减小了符号间干扰的影响。通常在OFDM符号前加入保护间隔,只要保护间隔大于信道的时延扩展则可以完全消除符号间干扰ISI。OFDM参数设定对整个系统的性能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如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它主要用于有效地消除符号间干扰,其长度决定了OFDM系统的抗多径能力和覆盖能力。长CP利于克服多径干扰、支持大范围覆盖,但系统开销也会相应增加,导致数据传输能力下降。为了达到小区半径100Km的覆盖要求,LTE系统采用长短两套循环前缀方案,根据具体场景进行选择:短CP方案为基本选项,长CP方案用于支持LTE大范围小区覆盖和多小区广播业务。

2.3 MIMO技术

MIMO作为提高系统传输率的最主要手段,也受到了广泛关注。由于OFDM的子载波衰落情况相对平坦,十分适合与MIMO技术相结合,提高系统性能。MIMO系统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均采用多天线(或阵列天线)和多通道。多天线接收机利用空时编码处理能够分开并解码数据子流,从而实现最佳的处理。若各发射接收天线间的通道响应独立,则多入多出系统可以创造多个并行空间信道。通过这些并行空间信道独立地传输信息,数据速率必然可以提高。MIMO将多径无线信道与发射、接收视为一个整体进行优化,从而实现高的通信容量和频谱利用率。这是一种近于最优的空域时域联合的分集和干扰对消处理。当功率和带宽固定时,多入多出系统的最大容量或容量上限随最小天线数的增加而线性增加。而在同样条件下,在接收端或发射端采用多天线或天线阵列的普通智能天线系统,其容量仅随天线数的对数增加而增加。LTE的基本MIMO模型是下行2×2、上行1×2个天线,但同时也正在考虑更多的天线配置(最多4×4)。LTE在上行还采用了虚拟MIMO以增大容量,被考虑的技术还包括空间复用、空分多址、预编码、自适应、以及开环发射分集等。

3.LTE技术的优越性

3.1提升用户的体验性

由于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更低的延迟率和更好的移动性等优势,LTE能够大幅度提升用户对数据类业务的体验,同时有利于运营商提供更多对用户更具有吸引力的创新业务。

3.2LTE技术将给运营商带来更高的效益

LTE技术可以为运营商带来更大的技术优势和经济优势。LTE可以通过更加灵活的频谱配置方案(1.25~20MHz)来提升网络效率和单个基站效率,还可以通过弱化基站控制器设备实体、采用公共无线资源管理控制基站来简化系统结构,减少网络节点,从而更加有效地提供服务。同时,LTE技术也可以大幅度降低用户每兆流量的成本,如在网页浏览、网络游戏、音乐下载、视频片段的业务测试中,HSDPA的传输成本最低为0.02美元/MB,而LTE的传输成本最低可达到0.005美元/MB。这就大大提升了运营商的利润空间。

3.3LTE技术有利于IPR的改进

由于LTE引入了OFDM、MIMO等新技术,它的快速发展使得以美国高通公司为首的传统通信技术企业掌握核心专利的CDMA技术将逐步被淘汰,通信产业的IPR格局迎来了一次重新进行调整的机会。随着LTE标准制订工作的不断推进,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通信企业带着自己的专利技术参与到LTE技术标准制订中来。LTE标准的制订将会有助于改善目前通信产业中IPR格局失衡的局面,有助于整个通信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4.结语

LTE技术是现今的3G技术向4G技术进化过程中的必经之路。世界上各个国家的通信公司也是在积极地进行LTE技术的研制和推广。用户们通过4G网络上网时不仅在浏览网页、在线游戏、观看高清影片等方面能够得到更加畅快的体验,还能够节省流量费用。目前,LTE技术已经成为无线通信发展的潮流,是大势所趋。我国的LTE网络正处于起步阶段,但可以大胆推测,它具有广阔的前景。相信在未来几年里,市场将会有效印证这一推测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王映民,孙韶辉. TD-LTE技术原理与系统设计[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6).

技术创新与发展篇2

也许您还不知道,我们身边的RFID应用已经有很多:我国正在大面积更换的二代居民身份证中使用了RFID技术,很多单位的出入证件、食堂的就餐卡中也使用了RFID技术,停车场计费卡、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一些药品和物资的防伪、一些大型展会、体育比赛和演唱会的门票中也都使用了RFID技术,甚至一些汽车钥匙中也应用了RFID技术。

由于标准、成本、相关法律、技术成熟度等诸多原因,RFID技术应用离世界物联网的终极目标还有很远。但是RFID技术物流、物资管理、物品防伪、快速出入、动植物管理等诸多应领域的应用已经如火如荼,显示出了其作为“革命性”技术的威力和实力。准备采用RFID技术或关注这项技术的人们常会关心以下问题:RFID标签将会有哪些进步?大规模应用的条件是什么?单品标签离我们究竟有多远?计算机系统有促进RFID应用的进步吗?

本文将从技术发展,业务模型改造及消费模式创新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RFID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近期创新,考查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回答这些业内人士关心的问题。

一、RFID技术发展动向

技术进步是推动新技术成长的强大动力。这些进步应提供下列优势:使现有应用变得更加方便易用,提供更多的功能及实施费用下降。

技术进步为新的应用打开了一扇门,这些应用以前被认为是不可想像或不可能实现的。下面探讨的一些重要的技术发展,虽然它们大都还在研制中,但有的已经或很快就会出现在市场上。

1.新型标签

围绕着RFID标签设计和制造的创新一直在进行,下面是一些最有前途的新型标签。

* 无芯片标签

许多因素,包括物理和环境因素,都影响标签识读的范围和准确性。这种情况主要是在接近金属、液体物体或极端天气情况,如低温或高湿条件下出现的。除了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克服这些限制,还可以采用可替代的物理形式以突破这些限制。

可替代物理形式的主要工作以无芯片标签研制为核心,无芯片标签可以改善识读距离限制而且因没有集成电路使成本降低。无芯片标签能够更容易地使用在接近金属和液体的情况下或嵌入纸制品中,它们更可以提供更大灵活性和功能。采用波表技术的无芯片标签在供应链应用中显示出这种优点。波表技术指在高纯度晶体表面无线电波的传播技术。其它有潜力的无芯片技术有可能革命性地改变RFID应用,它们使用纳米技术、基因技术或甚至化学方法实现无芯片标签或物体的惟一标识,如纸币和产品标签。通过互联网你可以找到开发和提供无芯片标签技术的厂商。

当以集成电路为基础的标签占主导地位时,主动式标签技术(SAL)获得市场支持。当SAL标签应用到液体或金属的时候,可以有效提高识读范围和准确性。SAL标签实际上是一个以薄片柔性电池为电源的半主动标签。使用SAL标签,可以使对金属听装和瓶装苏打水贴标签和检测变得更实际和更经济。

电子印刷标签

标签封装在特定RFID应用的实用性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标签和天线的封装改进将会持续推进到极限,例如可注射和可吸收标签已经成为现实。以纳米技术为基础的无芯片标签目前处于发展的前沿。

标签封装另外一条完全不同的路是极具潜力的电子印刷。包括使用导电墨水和标准的印刷方式印刷天线、晶体管甚至集成电路。在盒子或单品上廉价地印刷标签,扩大了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RFID应用。已经有少数公司使用导电墨水印刷标签天线取代铜。

* 感应标签

日本DNP(大日本印刷)已研制出带有温度、湿度、压力和亮度传感器的主动标签。与传感器封装在一起的标签能够对所在环境的各种状态进行监控、记录,甚至可以有反应。这种感应标签可以产生全新的应用。感应标签可以贴在有保存期限的产品包装上,以便在货物从仓库运往商店上架的途中,探测可影响产品质量的温度、振动、野蛮装卸或生化污染等变量,由此来监控物品、货盘或集装箱的状况。麻省理工学院研发的货架寿命模型可把温度变化情况转换成可由食品检查人员检测快餐口粮或集体口粮的状况模型,这方面的主要进展是以极小的形态整合感应技术和RFID标签技术。

智能电子灰尘是另一种极小的环境感应结合体,它是带有主动式RFID标签能力的感应器(MEMS)。这种装置的大小仅为1立方毫米。这种技术的潜在应用跨越很宽的范围,从监视战场军事行动到通过追踪脸部运动控制残疾人移动轮椅。

* 皮下标签

皮下标签是将RFID标签注射在皮肤下面以实现身份识别或追踪的目的,并非是一个新观念。作为鱼和家畜的身份确认,应用已经超过十年。然而,在俱乐部成员甚至在工作人员身上带有标签以控制进入办公室或接触敏感文件这类创新应用,引发了更多消费者的兴趣和狂热,这将导致更容易接受的消费心理。如果布兰妮或贾斯汀决定在他们的音乐会上为购买优惠纪念品或准许到后台而使用它,你就只能为皮下标签会如此迅速地起飞而感到惊奇了。

2.RFID对应的网络结构

英特网曾被认为是最复杂的网络,而RFID网络在许多方面与英特网有极大的不同,甚至要更复杂。这主要是由于RFID网络结点在全球范围扩大的数量比英特网多几个数量级。这就意味着传统的计算体系和架构无法适应和处理RFID网络中可以预期的海量数据。在这里,我们就这个新型网络的需求,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讨论不同的解决方法。

* 难以想象的巨量RFID数据

多数人对RFID产生的巨量数据并没有足够认识。假定一些主要的零售连锁集团在所有商店对所有货物在单品级使用标签。而单品标签的数量很容易地达到百亿或更多。这意味着一百亿个单品的识别数据总计约为120GB。如果这些单品在供应链中某处以每5分钟读一次,每天将产生15TB数据。这就是说,一个零售连锁集团每天产生15TB的新增数据。据此,十个使用RFID标签的主要零售连锁集团追踪每个单品将会产生150TB数据。这比美国国会图书馆1700万本书的136TB数据还要大。这样大量的RFID数据都需处理和加工。

以上仅用单品级标签应用导出了RFID产生的数据雪崩。同样,可以用相似的公式计算其它情况的数据量,如包装-托盘级标签的情况。尽管这种级别应用的数据量较单品级要小一个数量级,但它仍比使用RFID前要大几个数量级。

* 点对点计算

RFID系统产生的数据可以很容易地达到TB级,它们都需要实时处理,其中许多数据要在一个或多个企业间交换,甚至在全球范围交换。这就使人想到通过RFID识读器将数据在本地处理,这样可以使数据在传送到中心计算机之前能大大降低,减少中心计算机的资源负担。这是一个处理RFID数据的好想法,点对点技术是一种分布式计算方式,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网络中一些非紧密连接的计算机(结点)中。

二、单品标签还有多远

技术创新与发展篇3

【关键词】制度创新 技术创新 经济发展

关于创新的理论基本上沿着两条主线展开:一条是以新增长理论为基础的“内生技术论”;另一条是以制度经济学为基础的“制度决定论”。很显然,这两种理论分别侧重与自己所支持的那一方面。新增长理论片面强调技术创新的决定性作用,却忽视了制度创新因素对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新制度经济学则完全颠倒了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主次关系,认为制度创新决定技术创新。总的来讲,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决定因素,制度创新取决于技术创新的状况及其发展变化,制度创新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影响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辨证关系。

一、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决定因素

创新理论的创始人雄彼特认为,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密不可分,创新实现的过程就是经济增长的过程。从以下事例种可以看出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以来的新产业革命中,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领域的技术创新,使一系列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20世纪40年代后期以来全球性的经济增长,远远超过此前自有人类以来的经济增长总量。目前,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特征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已达到50%以上。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应该在各个领域里,重视技术创新。

二、制度创新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影响经济发展

技术创新的变化必然要求制度上做出相应的变革,制度因素对技术创新的促进或阻碍作用表现在现行制度与技术创新是否相容。当一项制度适应技术创新要求时,必然会推动技术创新的发展。

人们对制度创新的研究有多种方式:一种方式是从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两方面讨论;另一种方式是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来讨论。宏观层面包括确定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产权改革、政府职能转变、科研体制改革及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微观层面涉及企业内部如何适应技术创新的需要对企业组织机构和管理的变革。当前我国制度改革还存在着不适应技术创新的方面,我们必须进行有效的制度创新才能更快地促进技术创新。

三、从创新体系看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关系

如果将创新看作一个系统,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两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惟有整合在一起,才形成推动经济增长的力量。技术创新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部分,因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人,而人具有积极能动性,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发展,迟早会冲破旧制度的束缚,导致制度变迁,而制度变迁又为新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新空间和宽松的创新条件。由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此起彼伏的矛盾运动,构成了创新系统的不断发展,创新系统的螺旋式上升导致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水平不断上升。

如果说“知识和技术确立了制度创新的上限,进一步的制度创新则需要知识、技术的增长”,可以说制度确立了知识和技术进步的上限,在既定的制度框架内,技术创新总有受阻的时候,此时制度创新又成为矛盾运动的主要方面,制度成为技术创新的“瓶颈”,制度创新成为技术创新的前提。当一种制度处于比较发达和完善的状态时,技术创新占主流,对经济增长起着主导作用,此时制度创新显得并不那么重要;当完善的制度尚未建立起来,制度变迁显得相当重要,技术进步的水平及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则取决于相应的制度安排。

四、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关系的理论指导我们创新实践

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为了“解放”生产力,为什么是“解放”生产力而不是“发展”生产力,是为了区别于技术创新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而言的。当企业制度不适应企业技术创新的要求时,企业制度成为技术创新的羁绊,不解除这种束缚,就不可能有技术创新,就不可能有生产力的发展,所以说制度变革是解放生产力。这种“解放”就是为技术创新提供活动的空间和激励的机制,当企业制度严重束缚企业技术创新时,企业制度创新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此时,制度创新成为创新体系矛盾运动的主要方面,正是当前我们为什么迫切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加上世界范围内的新技术浪潮兴起,技术创新异常活跃,旧的传统的企业体制已远远不能适应技术创新的需要,企业制度改革势在必行。不进行企业制度创新,企业技术创新是“纸上谈兵”。如何在实践中探索适合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当前企业改革的关键,也是理论界探讨的热点问题。

(1)加快国有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步伐,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是企业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国有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方向与重点是:以市场为导向,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围绕增加品种、改进质量、提高效益和扩大出口,加强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不失时机地加速发展有市场需求和前景的高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带动和促进新兴产业的崛起。

(2)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实现政企分开,为企业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实现政企分开是企业制度创新的保证,政府职能转变后,政府主要在以下方面起作用:第一,界定和保持产权;第二,培育市场;第三,调节经济运行,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第四,重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第五,构建宏观间接调控系统。

参考文献:

技术创新与发展篇4

伴随着石油需求的增长,石油地质勘探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所以在新时期,石油地质勘探技术得到了创新与发展,以达到缓解石油行业的石油需求压力的目的。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对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与发展问题展开了分析,以期进一步了解石油地质勘探工作的发展现状,进而更好的推动该项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新时期;石油地质勘探技术;创新;发展

一、新时期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

1.1钻井技术。在石油地质勘探中,钻井技术是关键的技术,其费用在勘探成本中占据较大一部分。在过去,石油地质勘探多采用欠平衡钻井技术,可以获得较快的钻井速度,并且能够减少对地层的破坏和遗漏等问题的发生。在进行枯竭油层开采时,该技术拥有较高应用价值。但该技术操作较为复杂,需要使用大量设备,在防腐和安全上也有一定欠缺。在新时期,三维钻井技术、深井钻井技术和多分支钻井技术则得到了应用,从而实现了钻井技术创新。在这些技术中,多分支钻井技术应用价值较高,能够进一步提高钻井效率。1.2物探技术。在石油地质勘探中,常使用地震勘探技术进行地下地质情况分析,可以通过记录人工制造的地震波完成石油开采地点的准确判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结合计算机等技术,具有较高分辨率的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和数字地震技术也开始在地质勘探中得到了运用[1]。1.3测井技术。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测井技术的创新上。目前,测井技术已经由数据型开始向成像型发展。利用成像型测井技术,石油地质勘探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处理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而在多组成像测井仪的配合下,测量井眼范围得到了扩大,勘探深度也得到了提高。近几年,测井技术得到了不断创新,如随钻测井技术、核磁共振技术等先进技术都得到了运用,从而使测井工作的测量精度和速度得到了有效提高[2]。在这些技术中,随钻测井技术具有设备简单、成本低和组合随意等特点,快速平台测井技术则具有较高的测井效率和较低的故障发生率,因此引起了地质勘探人员的重视。

二、新时期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

2.1信息化。从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情况来看,其正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引入计算机技术,目前已经能够利用计算机完成石油勘探数据的仿真分析和处理。而通过建立相应的勘探模型,则能完成勘探地区分布特点的直观展示,进而使勘探工作的准确性得到有效提高。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计算机模拟也将在石油地质勘探中得到进一步运用,从而在为勘探效率和质量提供保障的同时,减少资源浪费。2.2综合化。从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上来看,综合化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各种勘探技术都陆续得到了综合利用,以满足石油地质勘探的实际需求。比如在物探技术发展方面,油田勘探的各个环节都受到了复杂地形的影响,所以还要加强对各种物探技术的综合运用,从而更好的解决勘探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在钻井技术运用方面,则可以通过综合利用膨胀管技术和连续按技术进行水层和断裂层钻进,从而在加深钻井深度的同时,减少对钻井环境的破坏,进而使钻井和测井数据的采集和状态监测工作得以更好的开展。通过多维发展,则能使石油勘探技术得到进一步提升,进而为石油地质勘探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2.3智能化。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石油地质勘探技术也开始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目前,人们开始尝试在地质勘探领域使用无线遥感技术,从而利用全方位感知系统进行油井工作状况的实时监控[3]。而光线感知系统和新型热史技术的运用,则能在高温和复杂的地质环境中完成环境的检测,并借助系统较强的感应能力进行地质和资源分布情况的准确判断,从而在降低石油地质勘探成本的同时,为勘探人员提供安全保障。

三、结论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目前已经得到了不断创新,开始向着信息化、综合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而在全球资源日益减少的背景下,加强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则能够更好的完成油气能源的开发和保护,从而为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石油地质勘探人员还要加强对技术创新与发展问题的认识,以便更好的推动技术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婷.提高八面河油田滩坝砂岩性油藏勘探成效[J].化工管理,2016,05:149.

技术创新与发展篇5

江学恭(湖南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中国杂技艺术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被视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之林中的一朵奇葩。经过两千多年的漫长历史演变与发展,中国杂技凭借着“新”“难”“奇”“美”等艺术特色,创造了无数精彩的艺术奇迹,杂技艺术今天已成为以杂技、魔术、滑稽、马戏为主体,融音乐、舞蹈、戏剧、舞台科技等其他艺术手段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当前,中国的杂技艺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大数据时代赋予了杂技艺术发展的无限可能性,如何更完美地让杂技艺术传统与现代结合,如何实现“互联网+”与杂技艺术的深度融合与创造性的发展,是我们当前亟需研究的课题。《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与《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的发表,使我们的文艺工作进入了更广阔的发展天地,杂技艺术的发展也有了方向,有了动力,有了可遵循的方法与手段。在这种新形势下,我们的杂技艺术工作者应抢抓机遇,不负重托,戮力前行,不断开创杂技工作发展的新局面。同时,也希望我们的杂技艺术工作者积极探索,总结经验,不断实现杂技艺术的创新与突破,力争为广大观众呈现出更多的艺术新品、佳品和精品,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吴友云(湖南省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作为演艺界的同行,我们很希望这次研讨会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成果,杂技艺术现在可以说既迎来了春天也面临很多艰辛和困难,湖南杂技在湖南越来越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越来越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好评如潮。湖南省杂技艺术剧院是我们湖南省演艺集团的五个院团重要的一员,长沙市政府的邀请有一个想法,打算在我们美丽的湘江边上建一个现代马戏场,并同时附带一个杂技和儿童剧的艺术剧院,所以说杂技在湖南很有市场。同时我们也有许多实际的困难,尤其是我们杂技人才入不敷出的问题,选人难、培养难、表演难,特别是退役以后的出路难。昨天我们省里面有三位省级领导在观看我们这场杂技剧的演出在中场休息的时候,我跟他们汇报讲到我们杂技界的信心和困难。宣传部长特别叮嘱我,要借鉴这次杂技界的领导和专家朋友们的经验,多向别人学习。我们演艺集团的同志和湖南省杂技艺术剧院的同志,一定要把这次机会抓住,好好地了解一下兄弟院团的经验。

刘学(湖南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

湖南省杂技艺术剧院是我们省里面杂技艺术的一支劲旅,近几年来着力抓经济生产、抓人才培养、抓市场开拓、抓文化交流成绩显著,给我们省里增加了荣誉,也给我们中国杂技艺术做出了贡献,这个团队经常会代表国家的有关部门和“四海同春”“亲情中华”这样一些国家文化品牌,到国外进行交流,受到了各国的欢迎。

特别是转企改制以后,始终非常执着地奋进在杂技艺术的道路上,队伍建设出人才,产业发展见效益,受到了各级领导广大观众的好评。这些年省杂技团在演出创作上积累了很多经验,推出了《芙蓉国里》《梦之旅》等作品,省里面对他们的演出非常重视,昨天晚上有三位省领导、两位省委常委前来观看演出。杂技艺术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技术和艺术的结合,一种力与美的完美的融合。在最新的文化环境下面临了很多挑战,我觉得有很多现实的问题可以提出并探讨,比如说杂技艺术如何坚持创新并与时俱进,杂技技术如何与其他艺术门类实现融合,杂技艺术如何借助现代科技的翅膀更好地展翅飞翔,杂技艺术如何适应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如何跟上国际化的步伐同时又建立又独具特色的杂技美学等。我觉得今天我们这个研讨会会有实质性的成果。

在此将我们湖南的演艺事业的发展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舞台演出这一块,我们这一段时间,正在进行第五届湖南艺术节,近一个月的时间,全省近40多台原创剧目和31台精创剧目在省里集中演出,应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包括我们杂技《梦之旅》也是其中一台非常精彩的演出,这是舞台演出这一块。大众文化这一块,以我们田汉歌剧为代表的歌厅演艺文化值得重视。实景演出这一块,我们有张家界的《天门狐仙》山水实景演出,这个也应该成为上水实景演出中一个标志性的演艺产品,是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品牌,另外以韶山的《中国出了个》为代表的红色演艺实景演出,这个项目还有很多需要提高改进的地方,我们也邀请了许多全国业内的专家来进行改进。

湖南在推进文化艺术的发展、推进舞台艺术的发展、推进演艺事业的发展还是起到了不小的贡献。我们有一个文化品牌叫做《雅韵三湘》,省里面每年拿出一千多万来扶持高雅艺术的演出,有一些演出是我们从省外、国外引进的一些高端艺术团来进行的;另外一些就是我们省里面比较成熟的,也包括我们杂技剧院的演出,这对《雅韵三湘》把高雅艺术送基层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赵双午(湖南省杂技艺术剧院总经理,省杂协副主席、秘书长)

2009年我们创作的大型杂技主题晚会《芙蓉国里》,是我省杂技界首次创作的、较为严谨的主题杂技晚会,翻开了杂技艺术创作新的篇章,体现了湖南杂技人对于杂技艺术发展方向的把握能力、不断更新的创作理念以及对于杂技艺术在传承中求发展的深刻理解。《芙蓉国里》先后获得了第三届湖南艺术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贡献”奖、第四届湖南艺术节“优秀剧目奖”和首届“湖南文学艺术奖”。

党的十召开后,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意蕴深刻的论述。根据“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结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指导思想,我们产生了创作原创杂技剧《梦之旅》的想法,旨在通过杂技艺术讲述圆梦之旅的艰辛、拼搏和收获,向人们传递真善美的正能量,表达积极向上的价值观。首先,在创意构思方面,主创团队首次尝试用杂技来表现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通过戏剧的表导手法,以一个“少年与凤凰仙子的故事”,把整台晚会14个不同类型的杂技节目相对完整地串联成一部戏,让观众与演员共同完成一场逐梦之旅,感受杂技艺术的独特魅力。其次在创作立意和美学追求上,运用了中国古典美术水墨画审美中简约、高度概念化、大量留白的艺术手法,加入西方和现代艺术地各种元素,丰富了观众华丽时尚的视觉享受;在音乐设计上以旋律优美的戏剧性表达为主,营造了一个意境唯美的听觉空间。《梦之旅》的创作既没有沿袭传统杂技“重技不重艺”的表达方式,又有别于近代杂技“技不够舞来凑”的发展模式,而是根据现代观众的艺术审美情趣,充分挖掘杂技的肢体语言优势,采用轻灵、风格化、易于理解的叙述方式,将人物对梦想的追求通过杂技艺术本体表现出来。剧目虽然借助了舞剧的表现手法,但是全剧14个节目,没有一个完整舞段,使这部戏突显了“杂技剧”的艺术本体特色。

在提高创新能力多出精品的同时,我们没有忘记文艺作品具有意识形态和商品的双重属性。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是文化新常态下杂技艺术发展的重要目的,也是将两个“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落到实处的真正途径。首先是坚守公益市场,赢得社会效益。随着我省对外文化交流日益活跃,我扪公司作为湖南对外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单位,越来越彰显着它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还圆满完成了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布置的“雅韵三湘”高雅艺术普及计划及“演艺惠民”系列演出任务和其它公益性演出。在这些国内外体育、文化盛会上,展示了湖南杂技人的风采,留下了湖南艺术一抹最艳丽的色彩,为湖南争得了荣誉。其次是抢占商演市场,谋求经济效益。十年前,我们作为湖南省国有文艺团体转企改制的试点单位,先行起步,试行市场经济轨道。我们很清醒地认识到:要成为一个成功的文化企业,要以精品力作抢占市场,只有成功地实现艺术产品在市场中的交换,才能体现艺术作品的价值。

李西宁(战旗文工团团长,中国杂协副主席)

首先我必须点赞,第一个赞是领导给力,第二个赞是原创非常有魅力,第三个赞是主创非常有创造力,第四个赞是演员拼力。我看完以后觉得特别不容易,作为一部原创的杂技剧,而且40多个演员每个演员都有独特的角色塑造,音乐也非常棒,舞美和剧情完美地融合,灯光做得很干净,有设计有想法。舞美我觉得有些特别好的点子,比如说最后的三人技巧的红日,包括凤凰、海浪都做了设计和处理,最难能可贵的是在没有昂贵的舞美设备的情况下,靠纯手工在控制节奏。还有编曲也是原创的,服装也很绚丽,比如说钻圈,配合着长裙和舞美,我觉得画面非常唯美。在创作和创意上面,比如说在笼子里的肩上芭蕾,配合着羽毛的飘落使得画面非常美,使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但也有一点不足的地方,比如说字幕太快,如果没有提前拿到节目的单子,观众会很难了解到剧情。还有空竹和跳板放在一起有点打架,和舞美配合得不是特别好,会显得有些凌乱,其他节目都很完美很干净,绸吊刚开始的第一个镜头,女孩低头准备的时间有点长,可以把开头的动作做得更唯美一些,还有小丑那一段与老太婆的时间有点长了,让本来很紧凑的演出显得拖沓。这台晚会最大的优点是没有把那么多的节目切割得支离破碎,而且很完整地一个节目一个节目地根据剧情把它演下去。非常荣幸能够参加这次研讨会,我觉得是一个学习的机会,这么多专家一起把这部剧的瑕疵都剔出去,这部剧的提升空间很大,我希望我们的《梦之旅》可以勇往直前,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

董争臻(政治部杂技团副团长,辽宁省杂协副主席)

首先,我觉得这场演出是一首杂技诗,是一首散文分行式的杂技诗,湘江两岸、八百里洞庭、潇湘大地用一个梦境来实现、来体现,从一张床到最后的一艘船,把潇湘大地的文化风范、美学架构呈献给大家,我觉得这是总导演的巧妙驾驭,可以说是在美学才思上的巧妙运用。以一张床作为开始,的确是十分的大胆,因为我们很多人对床的解构可能带有另一种歧义。要说是梦,那梦起始的地方肯定是从床上开始的,带着这样一个摇篮,我们回到船上,最后落幕在船上,所以梦在船上起航,我觉的首尾相顾的这个创意非常好。就色彩而言,血色残阳和一汪水灵灵的月,时刻的转换非常巧妙,我觉得给人们一种大色块的视觉冲击。第三点,上半场和下半场两种美学架构把它推到观众的眼前,特别是下半场,大胆地去掉了其他装饰,完全用黑幕效果,凭借服装与光束色彩把演员和节目衬托得干干净净。在众多大屏幕备用泛滥的时候,总导演敢甩掉大屏幕,扔掉任何装饰,用一个黑幕来托起后半场,尽管是一个非常简洁也很原始的办法,但是我觉得无论是就走市场而言,还是我们眼前清爽的视觉体验而言,都可以算得上提供了一个更加完美的后半场。

其次,演绎任务矛盾,解构任务心态,用杂技演员去演戏、去说戏,我觉得这方面做得也挺充足的,因为大家都知道杂技演员最不擅长说故事,最不擅长演故事,更不擅长演人物,我觉得这部剧里面不管是主角也好,还是配角也好,都很关注自己的那份戏。这也是在《梦之旅》之中,凸显出来的巧妙的地方,也可以看到总导演下的功夫。

另外,对传统手法和现代手法的运用,湖南杂技团我们接触得不多,单个节目却接触得不少,当初国庆老师排的行为艺术《狼》,包括春晚之中我们湖南团的小轮车,等等。但是他没有形成一个大块的整体的看点。所以昨天我是带着久远的期待来的,刘军科团长在电话里一直说一定要来,我想其中一定是埋着伏笔,果然昨天看完之后大呼过瘾,非常满足。

张红(中国杂技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杂协副主席)

我觉得省杂技艺术剧院在湖南省是有位置的。这种位置我觉得是有为才能有位,证明他们的工作做得非常好,所以才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得到领导的高度评价,还有一点特别是得到观众的认可。昨天我们进剧场比较早,从进剧场坐下,观众的上座率,到整个演绎过程中的反响,到出场的时候的评价,都在一定程度上翻译出的满意度。我后面的观众好像已经不止看了一场,看过几场别的类别的演出,还说了一句:“还是杂技好看。”不要小看这一句简单的评价,我觉得我们杂技已经做到了深入人们心中,这实际上是我们最大的成功。所以在这一点上真是应该向湖南省艺术剧院的各位领导致敬,向各位演员致敬,是因为你们的工作才赢得了这么多的好评。昨天看整个《梦之旅》剧目,我是始终沉浸在剧目之中的,是随着剧情的发展来调整自己的情绪的,是跟着走的。因为杂技这个门类确实很难讲故事,但我昨天始终是沉浸在里面的,所以我说这个故事是成功的。特别是有几个章节,我觉得特别好,比如肩上芭蕾,实际上飞舞的羽毛是一根根地在身上拔掉的,和以往的双人技巧是不同的。它带着一种悲壮,那个时候的心绪是随着情节走的,而且演员的表演也非常地到位。还有,我最喜欢的就是结尾,最后扬帆的船,把各种杂技的技巧都融入进去了,昨天我的朋友圈里那个小视频刷屏了,很多没到现场的,包括我团里的一些演员,也在给我转发这个节目的小视频。实际上它的那种影响力,包括它那种在现场的感觉是非常好的。所以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包括两位专家刚才讲的很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特别值得我们的创作人员学习。当然这也让我看到我们湖南演员的综合素质,去年刘团长带着他们的演员到北京做过考察。当时这个队伍到北京的时候,我就发现这个湖南团将来会是一个不可小觑的队伍,因为它有一支非常好的杂技演员,无论是现在活跃在舞台上的,还是未来的队伍,气质都非常好,综合素质都非常之高,昨天在我们整个看表演的过程中,实际上已经领略到了。这是团里重视演员综合素质培养的最大体现,我觉得未来的湖南团会走在整个杂技行业中的前列,因为人才是最重要的。这是我昨天看演出的一些感受。

现在这个时代,确实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年代,这个时代实际上也给我们杂技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我们的杂技现在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论是秀场,还是演出行业的各个门类的舞台上,都开始有杂技的身影,我个人觉得存在就是价值,杂技的市场将会非常广阔,是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创作出适合这个时展的、更新的东西。这一点实事求是地说,现在我更喜欢看国外的节目,因为这几年我看国外的节目,大的赛场我每年必去,包括我们去乌克兰马戏学校参观,我就发现现在国外的创作,国外杂技的呈现应该说越来越能够走进观众的心里,越来越被大家所接受。在这一点上来说,我觉得我们国内的所有杂技院团,确实应该有一个理念上的革新,有一个虚心向国外杂技同行学习的心态,我们要融入国际的潮流,当然首先要从我们中国杂技团做起。

很多次我跟我的创作团队说我要的是一个全新的状态,当然杂技的创新它包括很多方面,技艺的创新、道具的创新乃至方方面面,但是这个技艺的创新呢,我觉得有几类,一个是无中生有的创新,实际上现在国外的很多杂技节目是属于这类的。还有一种是在传统杂技技艺基础上的再革新、再完善,再有就是跨界的融合,这些我觉得都是我们未来杂技路上要探讨的几个类别,我也希望通过这次湖南组织的创新论坛能够掀起我们杂技界创新的一个高潮。创新这个话题我们一直在谈,但更主要的是我们要实实在在地去做,当然所有的创新都取决于人才的培养。我觉得湖南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所以我也衷心地希望我们湖南团可以给我们杂技界带来一抹新的阳光。

齐春生(大连杂技团团长、中国杂协副主席)

从题目开始就非常好,因为刚开场梦就是从床上开始随船起航,无论是总导演还是编曲都非常有想法,用整场剧来诠释爱情。首先我的感觉是非常好看,一个剧有多大的教育意义其实是不现实的,所以我觉得一个剧首先要好看,其次要想看,再次要耐看,《梦之旅》我觉得达到了这个要求。因为我们创作的东西不仅仅要给专家看,更要深入到观众心里,所以导演也好,编剧也好,在创作的时候更多地要想到观众,贴近生活贴近观众这是最主要的,要接地气。这个剧从开场到结尾都十分具有诗情画意,诗情体现在了情上面,任何一个好的剧如果没有情在里面贯穿,就很难使大家产生一种心灵的震撼。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是双人技巧上面,配合着羽毛的片片凋落,有一种悲壮的美,跟我们以往看到的芭蕾的纯美又不相同,是一种另外的美,一种美被恶势力所破坏从而带给心灵的一种震撼,这种震撼也都带给了观众。再一点就是船,船运用得非常好,船在中国的文化中包含了很多种意思,在这部剧里面表达的是一种正义战胜邪恶最后扬帆起航。

什么是新形势,现在的新形势就是我们需要的市场它在不断地变化,我们有压力,我们要出更多好的东西,它不仅仅要有社会效益,还要给我们带来市场效益,使我们的杂技事业更好地可持续发展。再讲讲“杂技的发展”,创新就是要无中生有,我的想法是创新分为继承、发展、创新三个阶段。第一我们要继承,因为我们杂技有3700多年的历史,能延续至今,就说明它是有独特的存在价值的。没有什么艺术在创作之初就非常完美,我们既要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继承优点,也要在新的形势下创造出新的东西。第二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发展,不能在家闭门造车。最后一个是完全创新也就是无中生有。直白点说也就是要做到有继承、有学习、有创新。

我觉得我们要做到不愧于这个时代,不能让杂技走下坡路,要勇于创新,在3700多年的历史里杂技从来没有被排成一个完整的剧目,甚至在10年前,我们的其他同行也不认为我们杂技可以演出剧目。但是在新形势下的今天,我们用我们丰富的肢体语言和技巧,去诠释一种新的戏剧内容,我觉得这就是一种进步、一种创新,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给后人留下的宝贵遗产。我觉得要把这个剧提升到这个高度。全国有很多杂技团都开始着手在节目上注重内涵注重表演,给观众以美的感受。我觉得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尝试和实践的东西,我觉得这是它最大的意义。

技术创新与发展篇6

关键词:广播发射;技术维护;创新

广播电视发射担负着“把党和国家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把中国的声音传向世界各地”的重担,肩负着促进经济发展、繁荣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教育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使命。广播电视发射技术维护始终坚持“高质量、不间断、讲效益、重安全”的总方针,一直把确保广播电视发射安全优质运行作为长期努力的目标。在几代技术维护工本人的辛勤耕耘下,我国的广播电视发射事业正在高速发展,技术管理逐步规范、维护制度逐步完善、设备逐年更新、创新水平不断提高。

一、广播电视发射技术维护现状

1.技术维护的管理科学性有待完善

技术维护工作的目的就是确保广播电视传输发射的“高质量、不间断、讲效益、重安全”。要长期做好技术维护工作就要靠制度、靠科学的量化管理制度,要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牢固的长期激发维护人员的向心力、凝聚力、责任心和上进心。技术维护工作必须时时刻刻使每个职工都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意识,有强烈的危机感才能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始终让职工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而管理者要提供一个维护人员发挥自身技术特长,提高自身技术能力较为宽松的成长环境。

2.技术维护工作的科学性、协调性还存在缺陷

现在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在面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时表现得措手不及,说明技术维护在应急能力、应对突发事故和自然灾害等方面缺乏科学的预案或者说预案仅仅停留在纸上。技术维护往往强调发射设备多,而对附属设备(如天馈线、节目源、防冻、冷却、自动化等)和环境的重视不够,造成一旦出现附属设备技术事故就是大事故。发射设备运行的工作环境也很重要,比如房屋的防水、防雨、防鼠等等,这些环境因素造成的技术事故不出则已,一旦发生就会造成播出大中断。

3.技术维护资源亟需整合共享,要加速竞合发展

广播电视发射台站管辖系统相对独立,自成一个小社会,造成台站各自为政、技术维护交流偏少、资源不能互补、人员流动较差的局面。现在的技术维护格局是先进台站和系统整体实力强的越来越强,差的越来越差,如听任其发展势必会影响事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逐步整合维护资源,加强群体竞争与合作的技术维护才能既不断提高维护水平,又能资源共享。

二、技术维护工作的创新发展

1.加强管理,推进广播电视发射事业科学发展

面对都是围绕安全播出这个中心来开展各项工作的广播电视发射台站,从地理环境、自然条件、设备布局等微观角度出发却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要实现科学发展,形成技术维护的整体合力,就必须在发展的思路上有所创新,在管理的内涵上有所突破。

2.紧跟信息化潮流,依托设备的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不断创新

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是核心竞争力发展的新方向。信息革命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广播电视发射的现代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广播电视发射的数字化、网络化不可能脱离于国际信息化建设而孤立存在。对此,广电人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当前,有些同志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发射技术维护思维定式中。信息化是一个历史的进程。随着技术的发展,原有的系统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升级,新的应用系统需要不断地开发和改造,旧的维护理念需要更新,人员需要不断地培训和提高。随着广播电视发射设备自动化、附属设备自动化、天馈线控制自动化、节目调度自动化等一系列自动化、智能化改造,技术维护的理念、思维方式、维护范围都需要更新、拓宽。

科学合理地拟定详细的检修卡片和检修周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严格按计划确保维护工作的完成。常规检修遍及发射设备的每一个部位,在日常仔细认真的检修中可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并且举一反三。对天馈线、电源等重点部位,维护要点是:多清洁、常紧固、勤观察;对节目通路、射频通路等关键点,维护重点是:勤查、必看、少动。日常维护技术要求不高,但对责任心和工作态度有很高的要求,要抓早、抓小、抓苗头。抓早就是要早发现、早处理发生的事故;抓小就是小的事故不能放过,必须及早处理,防止积累成大事故;抓苗头是要抓不规范的操作、习惯,事故发生的征兆,提前预防。

3.实施人才战略、科技创新是技术维护管理的重要目标

搭建创新平台,鼓励科技创新,促进人才成长是广播发射事业的人才战略思路。鼓励学历教育,提高理论水平,重视岗位业务技能培训,重学历而不唯学历。要加强技术维护人员的技术交流,提高大家对各型设备的认识,共享维护经验,启迪思维、集思广益,提高维护技能。通过组织技术比武、竞赛、项目开发,技术改革等多种形式搭建平台,提出课题,大胆启用,重点培养优秀技术人员,包容他们的失误和挫折,充分肯定其成绩,除采用物质奖励外,更要激发他们的潜力,创造人人成才的平台。

(1)走出去请进来。通过台站、行业合作将自己的台站技术创新、技术特长通过技术支援、项目合作等方式进行对外输出,特别是参与个别台站的技术难题攻关,技术人员的轮岗、交流是技术维护水平共同提高的一条捷径。把技术维护先进台站的优秀人才交流到不同台站,让他们把先进的维护技术遍地开花,促进各台站技术交流共同提高。

技术创新与发展篇7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再工业化;技术创新;协同创新

前言

自第三次工业革命起,世界各国的产业结构非物质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逐渐加强,引起了经济布局和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在市场的主导下,传统工业由机器加工的单一品种大批量生产逐渐向柔性制造的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转变。受世界工业发展浪潮的影响,我国工业经历了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由粗放到集约,并逐渐向高精尖的世界水平靠拢的发展。沈阳作为我国最早进行工业发展的城市之一,其工业的发展可以看作是我国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创新是工业技术发展的不竭动力,技术创新是工业企业提高竞争能力的关键。通过总结沈阳工业化发展历程的经验,分析当前沈阳工业技术发展现状,为工业技术创新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1、沈阳工业发展历程

1.1初期发展阶段(20世纪40年代-1953年)

20世纪40年代,美国兴起第三次工业革命,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从此工业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沈阳开始大力发展现代工业。这一阶段是我国工业发展的起步阶段也是沈阳工业发展的起步阶段。此阶段沈阳工业发展的起步点,开始出现一些早起的工业企业如表1。

这一时期是沈阳现代工业发展的起步时期,技术创新能力差,主要依靠从日、俄和西方国家的技术引进,进行仿制生产。自主研发能力弱,工业发展缓慢,工业管理落后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通过技术引进沈阳创造了我国工业史上的无数个第一,弥补国内空白,主要成就包括:出产中国第一台车床——六尺皮带车床,生产了中国第一台普通机床,支持国家军事建设等。

1.2独立自主阶段(1953年-1978年)

1953年到1957年我国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标志着我国开始从农业主导逐渐向工业化发展转变,通过等价交换的外贸方式,中国接受了苏联和东欧国家的资金、技术和设备援助。建设了以“156项”为核心的近千个工业项目,使中国以能源、机械、原材料为主要内容的重工业在现代化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雏形。

在这段时间,国外工业技术进步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又由于国内还处于计划经济阶段,工业生产趋向于政府规划,对市场作用的认识不够全面。沈阳走在国内工业技术发展的前列,在引进国际援助后,开始尝试独立自主的工业发展。比较有代表性的是1954年,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沈飞集团在这一阶段创造了无数个中国第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1958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架喷气教练机首飞成功和1969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架高空高速歼击机首飞成功。沈阳机床也是这一阶段的重点发展企业,1953年,中国第一台摇臂钻床;1956年,中国第一台卧式镗床;1958年,中国第一台自动机床;1975年,中国第一台数控车床等先后诞生。

1.3转型阶段(1978年-2002年)

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沈阳工业技术创新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沈阳的工业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企业竞争,特别是2011年中国加入WTO组织以后,沈阳装备制造业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的优势逐渐被技术密集型产业取代。一些传统的装备制造企业被迫重组,转产或者停产倒闭。沈阳工业发展表现出技术落后,管理困难,生产效率低和设备老化等问题,急需进行转型。陈旧的国有制体制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的要求,企业制度逐渐深入到工业企业,沈阳企业出现了一段时期的动荡和改革,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国有制企业变化显著,多元的经济形式共存。沈阳大部分工业企业在这一时期进行转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1994年,原沈阳飞机制造公司裂变组建了沈飞工业集团,公司更名为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沈飞公司);1996年,北方重工由工厂制转为公司制,建立了沈阳重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992年,沈阳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1995年,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建,并于1996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2000年沈阳建筑机械厂正式改制。

1991年,首批4个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的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设立,拉开了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序幕。以装备制造业为主要产业形式的产业集群逐渐形成,各工业区发展规划逐步落实。机械、电子、汽车、航天和通讯设备制造业逐具规模。信息化技术与工业生产相结合,出现了集成制造系统,ERP系统的应用,准时生产方式(JIT)、精益生产(LP)、敏捷制造、大规模定制等逐渐成熟,CAD、CAM、CAE和CAPP实现了高度集中。依靠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促进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结合,发挥了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的优势,工业技术创新周期明显缩短,研发效率显著提高。

1.4新型工业化阶段(2002年至今)

2002年末召开的十六大提出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谓新型工业化,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真正的新型工业是在信息工业基础发展起来的智能工业,一种以人脑智慧、电脑网络和物理设备为基本要素的新型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和社会形态。同时,新型工业化还倡导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新型工业化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城镇化发展,并注重人才的培养。2011年,协同创新进入国家战略层面,引导沈阳的工业企业向产学研合作发展,高校科研机构、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产业区以及科技园的参与,通过工业科技创新平台形成了产业集群技术协同创新等新的科技创新形式。通过对工业技术创新各要素的整合利用,加强创新系统内部各主体间的合作与联系,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工业技术创新效率,缩短研发周期,增强企业市场反应速度,提高整体的技术创新能力。

2、工业技术创新发展分析

通过对沈阳工业发展的分析,可见工业发展与技术进步关系密切,技术进步直接影响工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应的工业发展阶段有相应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通过对沈阳工业发展过程的总结,汇总表2。

由表2可以看出,沈阳工业技术发展是沿着从刚开始的技术引进到自主研发,再到合作研发最后到协同创新的脉络发展的。而各个阶段的技术发展形势又与该阶段的工业发展水平相适应,具有一定的时代背景。

(1)在初期发展阶段,沈阳工业技术底子薄,缺乏相应的资金、人才、设备和稳定环境,所以技术发展条件不够成熟,只能通过国外的支持,技术人员大多为国外人员;

(2)独立阶段,虽然比起国际水平较为落后,但是沈阳的工业技术在国内已经较为领先,具有一定从事独立自主研发的能力,逐渐将引进的国外技术消化,开展自主研发项目,进行技术改进和提高;

(3)在转型阶段,沈阳部分工业企业技术逐渐赶超国际水平,一些外国企业开始与沈阳工业企业进行技术合作,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便捷的沟通和高度的同步化使得沈阳的工业企业及时了解市场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进行内部的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进一步推进沈阳工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4)新型工业化阶段,根据新型工业化对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要求,企业逐渐认识到传统的技术创新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高效敏捷的需求,为了避免进行耗时较长的自主研发,企业拿出核心优势配合其他企业进行创新的协同研发模式逐渐成型,大大缩短了研发周期,又由于发达的网络技术为合作主体间的资源共享和及时有效的沟通提供了便利条件,更加推动了沈阳工业技术协同创新模式的广泛应用。

沈阳工业的技术发展历程可以看作是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的发展过程。所谓的“点”就是独立的企业,“线”就是同一类型企业两两之间的合作关系,而“面”就是指同一产业相关的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构成的合作平台。图1可以清晰的表示这四个阶段的技术发展特点。

3、工业发展新阶段对技术创新发展影响

吉林大学王胜今教授和吴昊教授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实质是一个“再工业化”过程》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再工业化”的问题,再次引起对东北工业化问题的重新思考和关注。作为辽宁省乃至全国的工业龙头城市,沈阳工业的快速发展对辽宁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有着重要的带动和示范作用。目前,我国工业技术创新还停留在协同创新的初步阶段,各方面条件还不够成熟,在以后的发展中应在已有发展基础上注重对技术协同创新的研究和重视,从运行机理方面有效解决冲突,总结经验。随着供应链的相互交叉,产业集群的不断交融,预计未来工业技术创新将会逐渐打破行业限制,形成不同行业内组织的相互合作创新,这种技术创新模式能软化合作系统结构,打破合作体之间的障碍。另外,随着工业环境的不断变化,工业的技术发展方向也将有所改善。综合现有发展情况,预计未来工业发展对技术创新发展的影响与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技术组成多元化,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能源技术进一步融合。美国趋势学家杰里来·里夫金认为,未来工业发展趋势就是目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使用和不断融合,引起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

(2)工业技术发展领域更加致力于能源结构调整、能源多样化和节能减排等方面,新能源技术将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绿色经济,从而逐步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随着不可再生资源的不断开采,世界能源供给紧张不断加剧,页岩气和可燃冰等化石能源的开采技术与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质能等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技术将成为解决能源问题的主要方向。

(3)工业技术逐渐向高精尖方向发展,目前我国工业技术在部分关键领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依托强大的资金设备、人员和科研院所工业技术逐步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智能化,信息制造和生物经济等方面将成为工业技术发展的主要领域。

(4)更加注重虚拟化合作发展,由于工业技术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地位,工业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与其他地区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加之信息技术的支持,沟通形式多样,沟通效果良好,远程指导普遍应用,形成了技术创新网络平台下的虚拟合作形式,虚拟商品、虚拟团队、虚拟企业和虚拟组织的出现使得技术创新合作打破以往实体操作的桎梏,跨地区的技术合作更加直接方便,虚拟合作将会成为技术创新合作的主导形式。

(5)技术创新趋向于更加广泛的协同创新,技术创新多元化、新型工业化以及科学发展观;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互动,信息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生物技术与经济稳步发展的相关性等等都要求创新主体的多元合作,传统的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工业发展的要求,技术协同创新将在多行业内进行,涉及领域更加广阔,参与主体更加复杂,合作过程中交互行为更加频繁是沈阳工业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特点。

(6)技术协同创新要求相关的法律政策和信任制度进一步完善,协同创新要求各合作主体依靠合同进行技术创新,由于协同创新主体间地理位置较远或者行业领域相关性较小,不可避免出现矛盾和纠纷,主要体现在合同的履行与合作成果的分配方面。因此要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对合作中责任与义务合理分配,对技术成果进行有效保护。另外还要求企业规定与地方政策相协调,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地方政策与相关地方法规相互补充。为工业技术创新提供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保证技术协同创新的顺利进行。

(7)技术协同创新需要人才的交流与合作,科研机构研究人员、企业技术人员、高校学者以及社会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科技协同创新的同时也是技术的学习和交流,要将人才交流与技术创新有效结合起来。合作主体之间的人才相互流动学习,拓宽研究视野,激发创新思路,为以后的持续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郑国伟.机械工业发展与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齐二石,宋立夫.工业工程与制造业信息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资助项目(2012GXS4D078);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L11AJL013)。

技术创新与发展篇8

关键词:低碳经济;技术创新;问题;对策

世界经济发展建立在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基础能源大量消耗的基础上,事实上这是一种“高碳经济”,严重破坏地球的生态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走向现代化工业,“高碳经济”快速增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增加,由此引发了严重的生态危机———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危及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由此催生了“低碳经济”的产生。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走向,通过新一轮的技术研发、制度创新、产业转型及新能源的应用,提高了地球能源的生产与利用效率,建立了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这是人类走出“高碳经济”和生态危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低碳经济与技术创新概述

“低碳经济”产生于“高碳经济”下全球变暖的时代背景中,之所以引起世界各国的共鸣,主要来源于英国政府在2003年颁布《Thefutureofourenergytocreatealowcarbone-conomy》白皮书。迄今为止,世界各国的学者们对此仍然没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定义。通常来说,目前学术界又三种观点:方法论、行为论与革命论。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说,英国环境专家鲁宾斯特认为:低碳经济指的是以市场经济发展机制为核心,通过制度创新来推动技术的创新,最终实现低能耗、低排放、高能效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从行为论的角度来说,我国专家冯之骏、潘家华和陈柳新曾经指出:目前,各种经济类型中,低碳经济是社会经济成本和生态环境成本最低的经济类型,集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能源、低碳生活、低碳城市经济发展形态的总和,是一种修复地球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型经济形态。从革命论角度说,我国学者鲍健强、庄贵阳等人认为:从根本上来说,低碳经济是对现代化工业文明的反思,是一场依赖于技术和制度创新的新型经济格局,是一场涉及人类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价值观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能源经济革命。低碳经济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J.A.Schumpeter早在1992年的时候就已经注意到技术创新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J.A.的创新研究概念非常广泛,涉及到技术创新和非技术创新。从技术创新角度来说,J.A.将其定义为新技术应用导致产生的函数的移动或者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他认为技术创新就是一种技术价值的实现。S.C.Solo、G.Lynn、C.Freeman等人在技术创新方面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国内学者对技术创新的界定受国外学者影响较大。傅家骥等人认为:技术创新是某一地区或者国家抓住市场发展潜在的机会,以获得经济效益和商业利润为主要目标,重新组织当地的生产条件和生产要素,建立效率更高、费用更低、消耗更小的生产经营模式,进而推出一系列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和创新生产方法,开辟国内外更广泛的市场,获得更多的原材料和半成品供给地区和国家的生产。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没有高效的技术创新系统,粗放型经济向效率型经济转变就缺少了技术支撑。

二、我国低碳经济技术创新发展现状

从我国低碳技术创新发展现状来看,在低碳技术创新、专利技术转让及应用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首先,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研发能力薄弱,自主创新研究发展缓慢。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研发环节的强弱。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研发能力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第一,低碳创新技术研发人才极度匮乏,核心技术研发人员、优秀的技术创新人员和综合素质较高、目光长远的企业家更是凤毛菱角,严重制约了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研发。第二,我国低碳技术整体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相对于国际水平来说比较落后。很多关键技术,例如高性价比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生物能技术、氢能技术等都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缺少科学有效的资金支持和建立机制。第三,低碳创新技术研发资金欠缺,同时低碳技术专利质量偏低。我国低碳技术专利总量较多,但是发明专利所占比重仅达到一半,而且我国低碳技术创新专利申请基本上都集中于科研所,企业专利申请数量过少。其次,我国企业低碳技术创新意识淡薄。我国大部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仍然缺乏生态平衡的紧迫感和低碳技术研发创新的热情,在低碳技术创新模式与方向的选择上存在比较严重的短期行为,企业战略发展方向时常背离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最后,低碳技术国家转移受到严格的限制,影响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研发的脚步。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基于国情的发展需求和结构优势来说,通过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等方式进行低碳技术创新,由此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但是按照“共同而有区别”的原则来说,在全球节能减排的共同协作过程中,发达国家有义务帮助发展中国家获得低碳技术。但是很多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核心技术,维护低碳技术优势以及处于国家利益考虑,总是以保护知识产权为借口,设置重重壁垒限制发展中国家低碳技术的进步。总体来说,我国低碳技术的创新发展之路困难重重,要想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国家、企业及相关部门必须从人才、资金、政策制度等方面共同努力,为低碳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大力扶持低碳技术创新及专利技术的研发保护,让中国尽早步入低碳经济发展轨道。

三、中国低碳经济技术创新发展对策

(一)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首先,企业需要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联系。如今,低碳经济已经席卷全球,低碳技术已经引发了社会的迅速变化,“绿色世界”就是人类向往的未来。企业作为低碳技术创新的主体需要加大自主创新能力,这就需要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尽快适应世界低碳经济的热潮,明确技术研发的目标,从根本上实现低碳经济的转型。目前,我国很多企业低碳技术创新仍然依赖于高校及科研机构,产品的市场指向性不明确。所以,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应该实现紧密合作,将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人力资源和企业的资金实现完美融合,最大限度调动各自在低碳技术创新领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尽快实现我国低碳技术创新及产业优化。其次,我国企业需要在低碳技术创新领域增加资金投入,实现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企业作为低碳技术创新的主体,需要充分考虑市场、消费者需求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低碳经济的国际化的背景下,如果企业只考虑短期利益,放弃长远利益,必定会被时代淘汰。企业必须调整经营模式,让自身的发展经营模式与低碳技术之间达到平衡。企业作为低碳经济的执行者,同样应该对社会承担责任。企业在进行产品营销过程中需要大力宣传低碳经营理念,提高广大消费者的低碳环保意识,并逐渐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创造、发现市场契机。因此,我国企业需要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以企业的自主创新为发展动力,通过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的高度融合,加大对低碳经济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实现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培育、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改造传统产业,同时加速发展生产业,全面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续航能力,为我国尽早步入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二)制定相关保护措施,推动低碳经济技术创新

一项低碳技术专利的成果从研发到投入市场,其中存在着巨大的未知风险,风险之重制约我国低碳经济技术的研发。因此,政府部门可以有针对性地建立低碳技术风险投资机构,在政策上给予低碳技术研究一定的优惠。当然,低碳技术风险投资机构会在技术研发过程中承担一定的风险,如果新技术研发成功,顺利投入市场,低碳技术风险投资机构则应该获得相应的风险投资收益。就全球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来看,我国政府必须积极掌握低碳经济发展的主动权与话语权,由此才能更好地在我国开展低碳经济,才能融入世界经济发展当中。

(三)加强国际低碳经济技术创新之间的交流合作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它融合了多种技术、多门学科为一体才能进行生存与发展。低碳技术与传统技术最大的区别就是它汇聚了多门学科与技术,单独依赖于某一个企业、某个领域、某一个部门、某一个国家都无法完全实现低碳经济。低碳技术的研究与发展需要完整性,只有世界各国通力合作,共同面对世界生态环境问题,共同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产业技术联盟,才能更好地运行低碳经济。我国低碳技术发展与发达国家差距仍然很大,要想短时间内提高低碳技术创新与发展,一方面要借鉴国外的自主创新成果,加强国内外合作交流,实现低碳技术全球共享,另一方面,还要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加强自主研发能力。以美国为例,低碳技术创新非常重视市场调节,技术创新机制由高校、企业、非营利性组织共同构成。各个产业之间实现了技术融合与扩散,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美国低碳技术研发创新资金有八成都是企业提供,而八成的低碳技术研究都由高校担任,非盈利机构则在企业与高校之间起到协调、控制作用,研究成果不会直接投入市场应用。再例如,欧盟低碳技术研究由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及欧洲联合研究重心共同承担。欧盟为了将新的科研技术普及到各个生产领域,大力进行新技术的宣传推广、试验和示范,中介机构也会为了新技术的宣传制定一系列的宣传计划。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低碳技术从研发、投入生产到进入市场一路顺畅,让低碳技术充满活力。从美国和欧盟的例子来看,我国需要向其努力学习,加强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交流,积极引进、吸收、消化低碳技术,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寻我国低碳技术发展之路。此外,我国还应该建立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联盟,探索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新的合作模式,包括政府、企业、高校、学术、培训机构、非营利组织等,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共同作出努力。总的来说,低碳经济技术创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事情,涉及到科研机构、高校、政府、企业及消费者等诸多方面,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必须协调发展、相互支持,才能使我国低碳经济技术创新顺利实现。当然,现阶段我国低碳经济技术创新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但是相信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一定可以逐步解决问题,带领中国企业走出低碳经济技术创新的瓶颈,迎来社会经济全新的发展局面。

参考文献:

[1]OpschoorH.Sustainabledevelopmentandadwindlingcarbonspace.EnvironResourceEconomics,2010.

[2]GrubbM,,LaingT,WillanC.Globalcarbonmechanisms:lessonsandimplications.ClimaticChange,2009.

[3]黄栋.低碳技术创新与政策支持[J].中国科技论坛,2010,(2)

[4]冯之浚,周荣,张倩.低碳经济的若干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9,(12).

[5]庄贵阳.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困难与障碍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9,(7).

[6]孙滔.低碳技术———低碳经济的核心竞争力[J].河南科技,2010,(16).

[7]赵卓,肖利平.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创新瓶颈与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2010,(6).

[8]黄栋.低碳技术创新与政策支持[J].中国科技论坛,2010,(2).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