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小学语文教育方法8篇

时间:2023-09-07 09:18:55

小学语文教育方法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方法创新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得到了越来越深入的发展,当前的课堂教学已经对原先的陈旧教学模式加以抛弃,代替使用全新的教学方式,因为其具有较多的长处和优势,从而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现代的小学语文教学因为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涌现出许多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无论是什么样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方法,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使得教学观念得到更新

当前教育事业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考验,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在知识方面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而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网络时代的发展需要,要想让课程改革能够顺利进行,实现预期目标,就应有一些基本条件来作为保障。而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提高教师的素质,完善教学理念。怎样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在课堂教学中避免出现串讲串问、繁琐分析的模式

繁琐的分析会将充满情趣、生动感人的课文内容变得支离破碎,失去了语文原本的情趣、情感和魅力,这样既不符合语文教学特点,也不利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所以,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创新的有机结合,让学生自己进行仔细阅读和思考,然后发现其中的疑难问题,并予以记录,及时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兴趣,培养其自信心,以便更好地提高语文成绩。

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倡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式学习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以及心理特点来采取适合的教学方法。语文的学习是一种生活,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为主人,从而使得自己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引导学生进行活动的自行组织和设计,尤其是注重进行研究和探索的过程。所谓探究式的学习,是说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发现、探索和体验,从而使其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增进自身的创造力和思考力。因为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活动都是以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为主,主要强调记忆性,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少对学生进行分析性、探究性的引导。这种轻理解重记忆,轻思维重灌输,被动接受、单一的教学模式会使得学生感到语文学习乏味、枯燥,并且负担比较重。长此以往,这种状况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

四、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课内外的沟通也是在新课程进行中着重提出的,所以教师要让教材切实进入学生的生活。在实践中不断对各门课程进行学习,这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为了能够使学生文化素养得到全面提高,我们不能够仅仅局限在书本和课堂中,而应引导学生积极接触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对各种学习和实践机会加以重视,从而进行一定的综合性学习。在综合学习的最初阶段,应对课外活动进行组织,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多层次、多渠道的实践学习机会,以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加以培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课外内容的阅读方面,应引导学生进行经典名家名篇的阅读。此外还应明确课外的学习不仅限于课本的阅读,还应通过感官来对大量信息加以获取,以取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信息,使得学生在作文、读书方面的热情和兴趣得到提高。

五、在课堂上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应用信息技术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学生通过简单处理加工所获得的信息,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

1.在识字的教学中,应使用计算机中的识字教学功能,学生能够通过对汉字笔画、部首、笔顺、正确读音、间架结构等的观察,特别是通过一定的打字训练,能够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的笔顺、读音、词组、部首。

2.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的阅读以及检索方式已经出现。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对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和网上阅读能力加以培养,并实现其与语文课程的结合。

篇2

关键词:教育 小学语文 教学法 传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200

1 引言

有一位伟人曾经这么说,“任何事物的进步和发展都依赖于改革和创新,只有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才能使事物在原有的水平上逐步提高,没有改革就没有进步,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小学教育的对象是祖国的花朵,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的接班人。小学义务教育的质量关系到能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加班人。所以提高小学义务教育的教学质量非常重要,这样才能更多地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四有新人”。在这个方面,小学的教学法还是离不开传统的小学教学的教学思想,但是需要更多的教学法的创新和教学法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体制下义务教育水平的提升,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实际上,小学的语文教育是从教学实践中获得的提升,需要更多的开放,更加优化和有效。我们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提升小学语文的课堂上的效率和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来使得小学语文的教育质量得到全面的提升。可是怎么来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呢?下面我们就具体的策略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讨论。

2 创新教学方式,倡导自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本领。如果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将是非常重要的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的课题。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不光光是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点,更加关键的一点,要教会学生怎么学习,怎么自学,让他们学会学习的本领,这样才能使得他们寻求更多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独立的自学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小学教学的非常重要的目的。古人也有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就是说在教学实践中,教授给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学生培养出这样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在以后的生活中受益终生。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自学模式的教育,进行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先向学生介绍这节课的具体教学的内容和目标,让学生知道这节课的内容,也就是让他们指导他们要学什么。第二步就是要学生进行自学了,基于老师的知道学生们可以依据课后问题和课文的提纲进行自己独立学习,可以先让学生先进行默读课文,然后依次提出问题,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大概了解到学生最课文的了解程度,然后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再返回文章中,一边读一边思考,然后在文中找到问题答案出现的地方,在这个过程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思考这些问题,尽量多地去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这个过程完成后,就可以对问题进行继续深化自学,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这也是一个很关键的环节,培养学生在围绕具体的问题大家进行学习交流找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进行学生和老师,或者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讨论,形式可以多样,但是要注意的是在这个环节中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让他们都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不断的讨论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对以上几个环节的自学进行更深一步的升华,也就是时候,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来回答课后问题,对每个问题进行引导式的回答和分析,并且对重点的问题进行各个击破的回答和解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他们的思维得到启迪。通过这样一步一步的点拨式的学习启发学生,让学生一步一步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寻找答案,互相谈论提炼答案,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归纳中介结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给出自己的结论。

在最后的环节,作为老师要对整篇课文进行总结和解读,给出学生答案,这个阶段老师是主导,通过黑板板书,老师和学生一起寻找作者的思维方式的轨迹,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使得学生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同时,老师还可以找一些和课文风格相近的文章,给学生进行自学的练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这样要求老师也要选择好要学习的课文和内容,并且提出恰当的学习内容。使这样自学的学习模式得到锻炼和巩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自己更加充实,发展也更加全面,为以后更高级别的学习奠定基础。

3 通过情景教学来提高教学的效率

在义务教育过程中,情景教学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提高课堂教育的手段,老师和学生可以达到共通过对一个事物或者故事达到一定程度的共鸣。情景教学首先要设计和创造一个学习或者生活的情景然后一步一步地把学生引入情景中,对问题进行思考。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和作者情感的理解。提高教学的效率。首先进行恰当的课前的兴趣引,展示学习的目标,交代学习的内容布置预习的内容,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去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不断提出问题,点出有趣的地方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让学生用情感来感受课文中的内容,理解课文中的道理思想和其他,让他们逐渐进入情境,进入感情中,对学生动以情,晓以理,和作者的思维达到一定程度的共鸣,这样也就很快的理解了作者的初衷了。

4 总结

小学教育是人生中的启蒙教育,是培养人的思想的起步。对整个人的素质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小学教育的质量将会影响人的一生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后的迅猛发展,义务教育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对于小学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的教学还存在一些实际的问题。本文就小学的语文教育教学法的一些创新的探索,希望能够为同行们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建议。

参考文献:

[1]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M].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

[2]杨道麟.试论语文教育的科学发展观[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6,(12):8-9.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篇3

小学阶段是学生进行基本文化知识积累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学生的年龄跨度比较大,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相应存在较大差异。教材编写人员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低年级和高年级之间的语文教学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年级间的学习重点和学习内容存在相应差别。我国各个省市和区域学习的语文教材版本各不相同,但是基本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几大方面,这些教学内容的设定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让他们充分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独特魅力,同时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目前,我国多地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已经对教育教学方式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多媒体,开展微课

目前多媒体在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广泛普及和推广,多媒体更直观、生动的展示方式,可以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是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认知能力仍十分有限,如果不能对其进行反复说明,则很容易被形式花哨的多媒体素材吸引,忽略教育教学的实质内容,出现严重的本末倒置问题。因此,部分教师开始尝试微课教学,教师通过利用教学视频,完整地融合课标要求,对学生提出教学问题,让他们充分思考。微课的优点在于更具有针对性,对难点问题的解析更透彻,同时可以有效缩短教学时间,给学生更多思考机会。早在2010年,广东省的多所小学就已经开始了微课教学,这种模式收到了学生和教师的一致好评,很多家长表示孩子学习语文更主动,学习成绩有明显提升,许多教育杂志都对这种教学方法进行了全面报道,并给出了一致好评。

(二)尊重学生,进行课堂翻转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教育人员不断创新的结果。传统语文课堂主要依赖教师讲解,导致很多小学生对语文课程缺乏兴趣,课堂气氛沉闷。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与教师的地位发生了一定的转化,学生更多地占据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模式更适合高年级小学生,因为他们对教学重点更明确。翻转课堂与微课堂一样都是国家教育部管理中心重点推进的项目,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对教学内容形成独特理解,并在教师指导下找到正确答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在互相合作中形成更亲密的同学、师生关系。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后学习,在与学生讨论之后,让学生自发组织讨论会、话剧表演等课堂模式,在课堂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并对其中偏颇提出清晰的指正,很多家长表示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将语文教学当成一种乐趣。

(三)创新形式,进行课堂游戏

课堂游戏的设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这种教学方法是基于小学生爱动、爱玩的天性设计的。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但是生拉硬套并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很可能适得其反,利用课堂游戏模式,学生可以在玩耍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到知识,有效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但是进行课堂游戏要注意不能脱离主题,教师要围绕教学计划和课标要求进行有益的教学设计。如某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为了教会学生“b和p”的发音和拼写,教师设计了摆字母、做实验、贴花瓣等教学游戏,让每一个孩子都充分参与到教学中,充分了解这两个拼音字母之间的区别。也有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游戏,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等融合在一起,吸引学生注意力。

三、结语

篇4

关键词:德育渗透;新课改;教学方法;故事;道德品质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教师不能只是片面性地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播,同时还要注意将德育渗透在平时的教学中。在新课改背景下开展的德育渗透,教师应该认清新形势,促进德育实效的提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教师应该根据语文教学的思想内涵,将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进行深度挖掘,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逐渐形成自信心,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道德素养,建构积极的人生态度。

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遵循的原则

(1)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渗透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处的环境如何,对于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现阶段正处在信息技术发达的社会,各种主流或者非主流的思想在冲击着现代小学生的思维,他们在接触事物的过程中,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正在衍生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意识。首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思考,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尚小,缺乏较为完善的价值判断能力,认知水平也较低,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观与情感态度,要注意与学生开展平等的对话,关注学生的自我感受。在日常教学与教学的生活中,渗透德育,遵循潜移默化的原则,让学生在与主流价值观接触的过程中,逐渐锻炼阅读能力。(2)做到“合于文,立于道”关于道德品质教育,表面上看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与思想观,实际上却与文字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甚至可以说,道德教育与文字的脱离,就好似无源之水。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在让学生对文章的文字进行品读时,要注意与思想教育并行。比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出塞》这篇文章,阐述了辽阔的边疆,但是还要让学生感受到出征战役的不容易,之后,再从更深的思想角度进行拓展,要让孩子们体会到爱国之庄严,享受和平的弥足珍贵。基于此,语文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将思想品德教育当作重要的环节,让学生在接受正确品德理念熏陶的同时,逐步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3)因势利导,丰富多元由于语文学科涉猎范围较广,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不应该死板单调,而应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并在趣味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在小学语文现行的教材中,有一些文章包括了丰富的情感,比如小学语文《妈妈睡了》这篇课文,主要是通过简单的文字描写作者对妈妈的爱,通过这篇课文,教师可在文字之中渗透德育,通过因势利导,让学生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感觉到作者热爱自己的妈妈,珍惜母爱,随之进行德育。

2.新课改下在小学语文中开展德育渗透的方法

(1)体会语言美,将德育渗透在语言文字中首先,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情感。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诸多描写中国大好河山、瑰丽山水、名胜古迹的文章,其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语言美,可以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体会其中的美好情感,让学生不断萌生爱国激情,同时,还能让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得到有效的完善。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这些文章教学时,比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等,教师可让学生朗读时反复体会其中的文字美,根据文字的描写,激发学生对祖国秀丽河山的热爱。其次,引导学生在体会语言美的同时,还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现如今,很多孩子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容易在长辈的宠爱下,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劳动观念缺失。而劳动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结合语文教材,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比如四年级的《幸福是什么》这篇课文,可让学生对这篇课文反复阅读,思考幸福究竟是什么?根据这个话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学生会说:幸福是拥有很多钱;还有的认为:家庭和睦,吃好住好就是幸福;或者认为学习成绩优秀就是幸福;等等。当然,这是小学生们自己内心的想法,对于幸福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相对比较片面。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这篇课文,让学生明白真正的幸福需要用自己的双手,通过辛勤劳动,最终促进人类的共同进步,促使人民共同富裕,而非个人的贪图享受。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强化劳动观念的养成,促使学生基于幸福的理解,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活动。(2)凝聚智慧,将德育渗透在成语故事中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很多的民间成语故事,凝聚了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可以说是历史时代的产物,具有十分深层的含义和内容,蕴藏的道理十分丰富。语文教师可通过一些民间成语故事,让小学生在听故事成语的同时受到启迪,民间成语故事的情节曲折,语言优美,能够对小学生形成巨大的吸引力,学生会受到感染,并学会分清假恶丑与真善美。例如,《刻舟求剑》这个成语故事,教师可针对这个故事的情节,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内容,这个成语故事主要是讲有一个人坐船过江时,不小心将自己的宝剑掉入了江中,他没有立即跳下去捞宝剑,而是刻记号在船舷上,想等船靠岸之后,再根据刻记号的地方去捞宝剑。教师可先让学生思考一下这个人的做法是否正确?之后给学生讲解,让学生明白处理问题时,应该随机应变,而不是固化在老套的思维中,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再如《闻鸡起舞》这个成语故事,主要讲的是晋代将军刘琨和祖逖,为了解救国家的民众,二人相约每天听到鸡叫声就起床练剑,无论严寒酷暑,从未间断,之后在自己刻苦努力下,终于为报效祖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听完这个故事后,教师可让学生学人的刻苦精神,要珍惜自己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将来长大了也能报效祖国。(3)结合生活,将德育渗透在阅读实践活动中鉴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教师可指导学生多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并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积极渗透德育。语文课外阅读活动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以促进学生形成坚毅的性格品质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作为前提。而生活作为学生实际参与的一种实践性教育素材,教师可在安排课外实践活动时,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真谛。例如,小学语文中《自己去吧》这篇课文学习完之后,可以设置相关的题目“我学会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比如在家中学会了干哪些家务活,或者学会了哪些本领技能?这个实践活动的举办,学生需要亲自动手去完成,还要思考应该在课堂上怎样介绍,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还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组织能力,懂得劳动最美好的意义。语文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拓展自己的课外知识视野,积极参与多种实践活动,并在实践活动中形成高尚而又美好的道德品质,陶冶情操,具备审美情趣。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之余,还能具备健全的人格,形成社会责任感。(4)聚焦写作,将德育渗透在作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也是重要的组成环节,通过写作文的过程,学生能够真实地将自己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利用语言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体现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认知水平。基于此观点,教育渗透在作文教学中,可以将学生的作文与教学生做人统一起来。而学生作文的思想源泉素材主要来源于自己的生活体验,教师需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结合自身的亲身实践,提高思想感悟程度,写出的文章要有独立的见解,勇敢敞开心扉,真实反映社会实践。例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杨桃》这篇课文,作者基于实事求是的原则,针对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进行了详细的讲述,作者根据自己所看所想,将杨桃画成像五角星的样子,引发了其他同学的笑谈。这篇课文主要是指导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要基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不能凭空想象,要尊重客观事实,之后,教师可指导学生自行举例,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中,应该如何做到实事求是,以及实事求是的具体准备工作应该怎样开展。在此指导下,学生将生活实际与课文内容有机整合,根据课文所阐明的道理,指导自己今后的为人处世方法。除此之外,教学生通过写作文的过程,还可以将自己心中的想法,尽情地倾吐,展示自身的才情,教师可结合习作批改与心理健康指导,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的同时,还要及时发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情绪变化,及时地对学生做出适应性的引导。或者可以说,教师的一句叮咛与鼓励,会让学生产生莫名的感动,甚至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

3.新课改下在小学语文中开展德育渗透教学实践思考

(1)教师作为组织与实施者,需要德才兼备任何学科的教学都离不开教师的努力付出,但是从实际的教学效果考虑,教师不但要在教育实践中制订科学的教育方案,还要在渗透德育的过程中,成为学生的典范,要给学生树立榜样,要认识到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思维以及成长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在与学生共处的过程中,要做到德才兼备,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道德素养,为开展德育提供重要的保障。在新型素质教育提倡德育渗透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实现更加科学的育人操作,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与道德品质,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优势。(2)德育的渗透要恰当地结合教材,做到适度适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体裁比较丰富,有记叙文、散文、古诗词、文言文等多种体裁,这些教材中不乏形式多样的德育资源。因此,在实际的课程教授过程中,语文教师一定不能忽视教材中渗透的德育因子,通过教材内容,让学生懂得主流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思想、乐于助人与遵纪守法的高尚品质,等等。而对教材内容中德育因子的挖掘,需要教师科学的指导,学生正确的掌握内在蕴含的含义,真正完成对文章思想的体验。(3)教师要与学生的特征相结合,因材施教不只是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开展因材施教,在德育渗透的教育中,教师同样要结合小学语文教材,将其中可利用的素材与学生的性格特点有机整合。比如关于德育理论知识的渗透,教师可主要针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进行讲述,让学生从心理上了解德育的概念,让学生的行为习惯能够遵循德育的相关规定;而具体的教学资源与德育的有机整合,教师可在小学高年级进行渗透,尤其是高年级教材中,一些课文充满了教育意义,教师可结合其中的故事以或者英雄事迹,在教材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德育。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基于新课改的精神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寻找德育渗透的有效方法,除了要让学生学国的语言文字,还要对学生的心灵给予净化,在课文的字里行间中渗透德育,帮助学生在学习文章的时候感知其内在的深意,开展学习过程中感悟语言美。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做到德才兼备,为学生树立榜样,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寻找中心教育知识点,将思想品德教育在语文教学的环节中巧妙渗透,促使教学效果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德育 渗透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这门学科它的重要特点是思想教育和语文教学的辩证统一。”教育为本,德育为先。我国教育工作者通过不断实践得出:“语文教学既要育才,又要育魂。”[1]语文作为工具性学科,具有独特的教育魅力,德育要以自然的形式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这样既能让学生吸收知识、提高能力,又能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动而自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呢?

一、在阅读感悟中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是一些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好文章,蕴含丰富而真挚的情感,小学生的认知以感性认知为出发点,所以要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情引人、以情动人、以情感人,让每一次的语文教学都成为学生独一无二的情感体验过程。而有了内心的情感积淀,就会触及学生的心灵,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迫切地需要在课文中探索情感的根源,学生进行多次阅读,由情悟理、由情明理,这种情感体验的过程使学生的感性认知慢慢演变为待人接物方面的理性态度。因此,在阅读感悟中渗透德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种很好的方法。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多数的课文内容都浅显易懂,思想情感是很自然的流露。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转变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学生在读中培养语感,愿意在课内外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和思想的熏陶。可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之一。教师应该积极安排、开展形式多种多样、内容多彩丰富的语文阅读活动,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有助于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当然,阅读的时候要有选择,书有良莠之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引导他们阅读。书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坚强不屈的孙悟空,聪明过人的诸葛亮,智勇双全的武松……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的榜样越具体越鲜明,对学生的德育渗透条件就越好。只有以读为本,在阅读感悟的基础上发挥语言文字的魅力,发挥文中形象的感染力,才能水到渠成,真正感悟、欣赏文本的内在价值。

在阅读的熏陶中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对书中人物形象的认识,使学生在阅读中要真正学习知识、接受德育。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应当贯穿于文本的阅读感悟之中。

二、在言传身教中渗透德育

古人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话告诉我们,除了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之外,教师在平时生活中更应该做好榜样。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良好的形象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的注视下都会无限放大,他们会对教师的言行进行评价,最终会直接地影响他们。教师在课后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应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以自己的言谈举止和为人处世的态度,发挥表率带头作用,要求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教师就应该以身作则,第一个遵守这些行为规范,从点滴做起,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坚毅的人格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基础沉淀的过程,为以后进一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高尚的人格形象是教师职业对教师的必然要求。首先,教师就应该是德育的具象化,我们难以想象出一个格道德水平低下的人能教出一批社会精英、国家栋梁。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之前就要塑造好自己的灵魂。孔子说:“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应该是信行统一,这是唤起学生道德是非观、养成文明行为习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催化剂。“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2]。学生会根据身边的环境不断认识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其次,高尚的人格是每一个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一个语文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人格水准,特别是拥有强烈的“爱”才会在教学中自觉地把“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

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最尊敬的人,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往往成为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教师的理想人格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格,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心灵的碰触是深刻而久远的,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可以说优秀的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的榜样和导师。由此可见教师平时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所体现出的优秀品质都是能引导学生发现人生价值和生活意义,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的道德因素,是推动学生不断前行的无形力量。

这样在言传身教中的德育渗透,润物于无声之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语文教师必须宽阔的胸怀、高尚的人格,以自己的情操感染祖国的花朵,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走向道德的顶峰。

三、在习惯内化中渗透德育

学生在亲身的阅读感悟中体验德育,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接受德育,由此学生内心的情感认知和对待问题的认识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但是这些变化都是学生的内化,只是德育渗透的第一步,还要不断深化和提高,不能让学生的这种认知能力仅仅停留在心中、存在于口头,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内心的认知能力指导自己的行为,实现认知和行为相统一,体现完整的德育过程。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和自身出发,有机地把德育渗透于教学中,这样的语文课堂是丰富、饱满、生动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才能成长为更全面的人。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义务阶段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课程内容广泛,德育渗透必须贯穿在整个教学的始末。

一、在拼音教学中渗透德育

一、二年级儿童情感不稳定,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因此,直观具体的事物和生动活泼的形式,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良好情感的产生,有利于教学,更有利于德育渗透。巧编故事,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是拼音教学渗透德育的常用方法。如在学“a o e”这个韵母时,我是以自编的故事《小燕子回家》引入的:春天到了,小燕子从南方飞回了,她看到春天祖国像一个大花园。她又见到了自己的伙伴,小姑娘、白鹅、大公鸡。小姑娘正在为明天歌咏比赛作准备呢,看她长大嘴巴(a aa)练声练得多认真哪。因为她要演唱的歌曲就是《我们的祖国像花园》。大公鸡看到了自己的伙伴小燕子,高兴得欢呼起来“ooo”,腼腆的大白鹅不好意思弯下了长长的脖子,样子就像“eee”。让我们也到这美丽的花园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吧。在这个美丽的故事中,孩子们聆听、模仿、大胆展示不仅掌握了“a o e”的音和形,同时也受到了一次热爱祖国的教育;

二、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渗透德育

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在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几乎每堂课上都要周而复始地识字、写字,教师不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这部分内容是很枯燥的。一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中指出:“在识字教学中,还要倡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联系生活识字本身就是一个有很多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过程,笔者曾接触过这样一堂识字课,教者在教学“打”字。他先和学生一起学习了这个字的读音,分析了这个字的字形。然后问,你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吗?能组词吗?学生便积极地举手发言,组了“打架、打人、打骂”等词语。教师听了,先是肯定了几个学生的发言,然后问:“同学们,我们能打人、打架、打骂别人吗?”学生一齐回答:“不能。”老师说:“对了,我们在生活中不能随便打人、打架、打骂别人。那你们还能组其它有表示打这这个动作的词语吗?”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很快组成了“打球”“打水”“打鱼”等词语。听了这位教师的课,笔者深受启发,低年级学生是人生受教育的启蒙阶段,必须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像这位老师的教学,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避免识字教学简单而又枯燥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对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在阅读教学中的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材的作品,文质兼美、脍炙人口、每篇作品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因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主渠道。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品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思想和感情的熏陶。如《落花生》这篇课文借“它的果实埋在地里……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这句话向学生昭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道理;花生那种“不求虚名、默默奉献、从不炫耀自己”的品格,只有通过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才能使学生有所领悟,而且对花生产生敬佩之情。这种直觉的情绪体验,为品格的内化和健康道德的形成作了充分准备。

阅读教学进行德育渗透还在于作品本身的熏陶、感染。学生读这些文质兼美的文章,一方面感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也是学生产生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如读《白杨》一课,教师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领悟到:在那茫茫的大戈壁上,高大、挺秀、直而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的,不单单是白杨树,还有那些象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们。本文中最能启迪学生心灵的是结尾一句:“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种“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无私精神,能唤起学生长大后也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祖国的西部、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的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而促使学生产生相类似的道德行为。

四、在作文教学中的渗透德育

篇7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新课改中提到,为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新教材更是强调了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全面开发学生的潜能为方向。因此,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迫切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增强创新意识,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摈弃传统教学中“传道、授业、解惑”的独占局面,让学生充分当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要改变教学理念,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一、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教师要理解学生,充分尊重学生,建立民主的生物课堂,实施合作教学。创造互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积极调动学生的情趣,比如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预习,在课堂上提出书本上的疑点,根据学生提出的具体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这样既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还培养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力。这也体现了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努力的互动过程,既然是“互动”,那就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教师,应该积极发现学生在学习语文上面的个体差异,对每个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也可以找到成绩好的学生,在课堂上和同学们分享学习语文的方法。学习方法对学生学习语文非常重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好像航船找到了方向,可以轻而易举在知识的海洋中进行翱翔。客服思维定势,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以提高自身提高素质教育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和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二、设立特定阅读课

语文课外阅读非常重要,通过课外阅读,学生不但可以实现词汇积累、还可以提高语文素养。因此,语文课外阅读可以恰当的比喻为语文学习的泉眼。加大小学语文的课外阅读时间,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和陶冶情操。语文课上教学覆盖面较窄,学生认识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和阅读体验有限,那就要求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来加强对在外界的认识和了解。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课外阅读非常重要,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做好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工作。

作为语文课,要想要学生在课下拿出专门的时间来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新课改的形势下,要为学生制定特定的阅读课,来让学生充分进行课外阅读。比如可以拿出每个周五的两节语文作文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这样学生有了固定的时间来吸收课外阅读的精髓,就保证了一定的课外阅读量,日积月累对学生阅读的提高会实现一定的突破。

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专门为学生推荐一定的书籍让学生进行阅读,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等特点来看,同龄人的作品可能比成人的作品更能引起共鸣,文中的观点看法也更容易被接受。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来读相似的刊物,就能让学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和阅读的快乐。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勾选出易于理解,有鲜明的善恶曲直之分的文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多媒体教学 提高学生的兴趣

课堂上,若条件允许我们可以把多部电影与语文中某一内容相关联的镜头剪切下来,整合成同一情景但不同镜头的电影资源包,作为语文教学创景激情的资源,这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由被动变为主动的接受课本里的知识。而且电影借助形、声、光、色于一体的优势,可以将大量的内容呈现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也拓展了语文课程的范围。

在网络的时代教师应该如何处理网络文本与教材文本之间的主次关系呢?这是我们作为老师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难题。我个人认为,在教学中还是应该以教材为主体,网络文本为辅,因为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广度,更要强调教学目标的达成,我们应该围绕教材文本,按照教材的模块有选择的选用网络资源,选取那些对学生学习产生正迁移的材料进行学习。学生应该首先是一个具有主动学习愿望的学习者,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切实参与阅读教学的整个流程,能够以更为积极的学习状态进入各个环节,而这恰恰是新大纲所要求的内容。但作为小学生,他们的能力有限,思想还不够成熟,所以要做到这一点还需我们老师积极正确的引导他们。我们应该时常给他们讲学习的重要性,要他们意识到这一点。

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小学语文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学好小学语文,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对写作的帮助和推进,小学作文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首先应该通过阅读与鉴赏,学习和掌握必备的写作技巧,整理、积累写作素材,提升发展写作能力。我们应该怎样教学生写好作文,作文也好,其他知识的学习也好,学做人做事也好,如果老师缺少读书,缺少学习,想教好孩子是很难的。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充实自己,才能教好学生。把“情感体悟”作为生活实践,让学生在于他人的心灵碰撞中感悟和体验美好的情感、情愫和情意,如:我们可以把周末作业改为“记下为妈妈做事的真实感想,与妈妈做一次心灵交流”,可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培养交流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全明、陈树宝.小学语文教育科研.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

篇8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德育教育

“传道授业解惑”就是教书育人。怎样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一直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内容都不同,我们小学教师培养的对象就象一块未经琢磨的玉石,只能由教师这个共和进行加工,才能现出瑰丽的玉石,教育在此就是琢磨的过程,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的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这样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极赋实效。现就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谈几点笔者粗浅的看法。

一、思想教育必须放在语文教学的首位

知识无阶级性,而教育则是有阶级性的,教育从来都是从属于一个阶级的,我们的教育就是要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讲文明、守纪律的一代新人。而现行教材的编写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刚入学就学习古诗《锄禾》又继续学习了《英雄黄继光》、《刘胡兰》、《我不能忘掉祖国》、《白杨》、《长征》、《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等等各篇无不是思想教育极强的活的教材。它无不在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激励着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劳动。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使之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从我做起,从小做起,这样必能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下坚实的根基。

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一定要把握儿童心理特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传授知识中育好人关键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掌握自己教育对象的心理性格等特征,根据其心理状况,年龄特征去进行教学,寓德育教育与教学中,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儿童,他们知识面窄、贪玩、好动,这是他们的弱点,但他们心灵纯洁好奇,好表现,喜问、喜听,争强好胜,则是其优点。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时就要善于引导。讲课要考虑到主动、形象、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其在增长知识中,培养良好的个性、懂道理、做新人。如:我在教《群鸟学艺》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我让儿童有意注意使其进入角色,组织学生扮演学艺的群鸟,创造性地加上了学艺的小燕子给没学到艺的那几只鸟说几句安慰的话的这样一个表演内容,教育开导这些鸟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之外,就一定能学到真本领。这样,就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明白了要做好一件事,必须不怕吃苦、不怕挫折,才会成功的道理。

三、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要把握好阶段性,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