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安全生产火灾防范措施8篇

时间:2023-09-21 16:34:57

安全生产火灾防范措施

安全生产火灾防范措施篇1

经过近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鞋、制衣、电子、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企业迅猛发展,成为当地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材料资源丰富、国内市场需求逐步加大,这些有利因素都推动了劳动密集型企业快速、稳定发展。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一定规模的制鞋企业近20000多家,各类从业人员600多万人。劳动密集型企业是地方经济建设的重要产业,在解决劳动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得到政府的积极鼓励和大力扶持,采取了一些推动企业发展建设的有利措施。但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存在较多的火灾隐患,一旦发生火灾,将会给社会及人身都带来巨大影响。因此,抓好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1 消防安全现状分析

根据日常消防监督检查掌握的情况,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单位存在未经消防审核验收就擅自投入使用、火灾隐患突出等问题,从而造成火灾多发,不仅给企业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同时也给广大员工安全带来危害。

1.1 可燃、易燃物品多

劳动密集型企业是以皮革为主、化工原料为辅的易燃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PVC革、无纺布、尼龙布等可燃易燃物品,同时大量使用甲苯、溶剂等易燃易爆物品,这些物品在使用时都极易引起燃烧,导致火灾事故发生。且这些物品燃烧后会生成大量的CO、SO2、氮氧化物等有毒有害气体和烟气,人体吸入毒烟毒气后在短时间几分昏迷晕倒,给员工生命造成极大的威胁。劳动密集型企业建筑存在防火间距不足,大量堆放易燃可燃材料等火灾隐患。

1.2 人员疏散隐患突出

劳动密集型企业火灾危险性大,在消防安全方面的要求也高,特别是人员疏散方面,楼梯间、走道、疏散门等的疏散宽度符合规范要求。厂房内最远点距安全出口的距离符合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人员疏散宽度、距离等不符合要求的现象普遍存在,在人员安全疏散方面先天性安全隐患问题。

1.3 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

多数企业未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消防安全工作措施不到位,无专人负责管理企业的消防安全工作,失控漏现象严重。对原料、成品仓库等重要部位的管理工作不重视,措施落实不到位,未能正确处理防盗和防火在关系,存在仓库与车间混未进行防火分隔、仓库内垛距、灯距等不符合规范要求,存在先天性火灾隐患。对存在的火灾隐患,未落实整改措施和临时的防范措施,极易导致火灾事故发生。

1.4 建筑消防设施配备不足

劳动密集型企业厂房未经消防审核验收,擅自投入使用的现象大范围存在,规范要求设置的消防水池、消防水泵房以及室内外消火栓,灭火器材等消防设施未配置到位。一些企业配备了必备消防设施,还存在选型不正确不规范、配备数量不足等问题,导致不能有效处置初起火灾。

1.5 违章用电用火现象多发

企业内电气设备、照明灯具数量多、分布广,但厂房的电气线路、设备大多是由非专业电工安装,存在电气线路安装不规范、电气线路乱拉乱接等问题。个别员工消防安全素质不高,既在厂房车间内随意吸烟、用火,发生火灾连基本的灭火防护知识都不具备,不懂得如何控制初起火灾,引起火灾事故快速蔓延,造成不可弥补的严重后果。

1.6 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多数企业业主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未认识做好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注重企业发展的经济利益,忽视了企业的消防安全。业主未参加消防安全培训,不熟悉、不掌握消防安全知识,火灾预防工作疏于管理,消防器材的使用、初起火灾的扑救等消防常识不足。业主不重视员工的消防培训教育,培训制度留于形式,员工日常消防安全培训教育不落实,员工对基本的消防知识都不了解,不按规定生产、操作的问题时有发生。

2 加强消防安全的对策

抓好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工作,应发挥各方面的整体力量,政府加强对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工作的领导,各职能部门加强监督管理,企业认真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建立群防群治的消防工作格局。

2.1 加强管理,强化工作措施

职能部门从源头抓起,严格劳动密集型企业单位建设工程项目的规划、审核、验收关口,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企业不予通过审批。对存在的火灾隐患,各级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检查和火灾隐患排查整治,督促业主采取有力措施,整改发现的火灾隐患。针对企业厨房的使用性质和厂业的生产规模,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采取实施防火分隔、增加疏散通道等技术性措施,降低企业火灾危险性。

2.2 强化检查,消除火灾隐患

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监督检查,对存在的火灾隐患及时督促业主采取措施限期消除隐患。指导业主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力争以有限的整改资金整改存在的火灾隐患。以天然水源作为消防水源,调整厂房、仓库的楼层布置位置,尽量使人员密集的厂房、车间设置在一、二层等。坚持严格执法,坚决严肃查处消防违法行为,彻底解决安全疏散、建筑消防设施损坏或不足等老大难问题。企业立足实际,组织开展日常性消防安全检查,加强对重点场所、重点部位的防火巡查,重点检查日常消防安全管理落实情况、消防设施运行的完好情况、安全疏散设施和安全出口畅通情况等内容。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企业应落实整改资金,落实整改责任,安排人员抓好火灾隐患的整改。

2.3 落实责任,履行消防职责

业主增强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认真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健全消防安全管理机制,抓好消防安全工作,做好“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层层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层层落实消防安全责任,把消防安全责任落实到部门、班组,形成层层管理负责制。制定和完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对将原材料、成品等仓库和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使用、储存场所等应重点管控,严格落实消防安全管理措施,从源头上消除各类潜在性消防安全隐患。

2.4 广泛宣传,增强消防素质

拓宽消防宣传渠道,丰富消防宣传形式,通过悬挂横幅标语、LED显示荧滚动播放消防标语等形式,多渠道、多层面宣传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安全知识。深入劳动密集型企业举行消防安全知识授课,讲解相关消防法律法规,讲解生产过程中应注意的防火工作要点,组织学习消防器材设施的日常操作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要点。指导企业针对火灾危险性制定有针对性的防火措施,加强日常消防安全管理,消防火灾隐患。企业开展经常性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加强员工上岗前消防培训和日常消防安全培训,熟练掌握消防安全常识和消防技能。根据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火灾特点,研究制定灭火救援预案和逃生疏散方案,成立以保安人员组成的志愿消防队,经常开展灭火和逃生疏散演练,提高企业内部处置初起火灾的能力和员工逃生疏散、安全防护的能力。

安全生产火灾防范措施篇2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迅猛发展,成为当地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材料资源丰富、国内市场需求逐步加大,这些有利因素都促使劳动密集型企业不断增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在解决劳动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得到政府的积极鼓励和大力扶持,采取了一些推动企业发展建设的有力措施。但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存在较多的火灾隐患,一旦发生火灾,极易发生群死群伤恶性事故,将会给社会及人身都带来巨大影响。

二、当前劳动密集型企业普遍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

(一)可燃、易燃物品多,火灾荷载大。目前,服装、制鞋、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是以皮革为主、化工原料为辅的易燃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可燃物品以及甲苯、溶剂等易燃易爆危险物品。这些物品在使用时都极易发生燃烧,引起火灾的发生。这些物品燃烧后会大量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氰化物等有毒有害气体和烟气,阻碍员工逃生,给员工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劳动密集型企业负责人往往重效益、轻安全,在有限的空间内,不顾相关消防法规定要求,占用防火间距等最大限度地堆放生产材料,致使厂房和生产车间内火灾荷载密度急剧增加,火灾危险性增大。

(二)消防安全先天不足,火灾隐患突出。大部分劳动密集型民营企业没有很好地进行消防规划,“先建设后审核”、“先投入生产再审核”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就导致企业在施工阶段违规建造,消防车通道的设置不符合规范要求。这种情况下,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无法快速到达火场进行有效的火灾扑救。加之与周边建筑没有保持相应的防火间距,建筑毗连严重,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火灾蔓延趋势。与此同时,民营企业的厂房、仓库、宿舍等建筑耐火等级较低,一旦起火,由于建筑构件抗御火灾的能力低,在较短时间内主体结构就会被破坏,容易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三)建筑消防设施建设滞后。企业基础消防设施薄弱,特别是室内外消火栓的数量严重不足,消防用水严重缺少,火灾发生后难以扑救。有的企业,厂区内未按要求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移动式灭火器材等消防器材配备严重不足,灭火器配置不合理、选型不符合要求,将直接阻碍初起火灾的扑救处置,加速火灾蔓延,增加火灾危险性。

(四)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多数企业未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消防安全工作措施不到位,无专人负责管理企业的消防安全工作,失控漏现象严重。部分企业老板及员工对消防安全认识不足,不懂消防器材的操作和初期火灾的扑救,致使火灾连续发生。同时对原料、成品仓库等重要部位的管理工作不重视,措施落实不到位,未能正确处理防盗和防火在关系,存在仓库与车间混未进行防火分隔、仓库内垛距、灯距等不符合规范要求,存在先天性火灾隐患。对存在的火灾隐患,未落实整改措施和临时的防范措施,极易导致火灾事故发生。

三、劳动密集型企业防火安全措施

(一)认真排查,摸清底数,分类进行指导。对辖区内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进行全面排查,掌握辖区内劳动密集型企业数量,分类建立台账。根据企业的特点分类进行指导,规范各劳动密集型企业自身安全保障行为。结合此类企业逐步建立起操作性强、切合企业实际的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做到全员消防教育培训到位,消防设施、器材配置到位,动用明火安全防范措施到位,日常巡查、定期检查到位,火灾隐患整改到位。确保消防安全管理不留漏洞、不留死角,并结合企业发展不断调整和完善消防安全管理体系,使之与企业发展水平相适应,满足安全生产的有关要求。

(二)部门联动,加大监督力度,共筑消防安全防线。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监督管理力度。对存在的火灾隐患及时督促业主采取措施限期消除隐患。指导业主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力争以有限的整改资金整改存在的火灾隐患。坚持严格执法,坚决严肃查处消防违法行为,彻底解决安全疏散、建筑消防设施损坏或不足等老大难问题。同时要定期召开劳动密集型企业法人代表会议,增强法人的消防安全意识,要从上至下解决企业内部火灾隐患问题。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严格依消防规范,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设计建设,严把审核验收关,杜绝产生新的消防安全隐患。

(三)明确责任,强化措施,规范消防安全管理行为。要严格按照《消防监督检查规定》以及《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推进消防工作法制化、社会化,进一步明确分工,强化责任,全面加大消防安全监督整改力度,细化分解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努力形成一级抓一级,环环相扣的消防安全责任体制,不断规范消防安全管理,提高自防自救能力。企业要认真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健全消防安全管理机制,严格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确定各级各岗位消防安全责任人,逐步建立起“管理自主、隐患自除、责任自负”的单位内部消防安全管理机制。此外,企业要立足实际,组织开展日常性消防安全检查,加强对重点场所、重点部位的防火巡查,重点检查日常消防安全管理落实情况、消防设施运行的完好情况、安全疏散设施和安全出口畅通情况等内容。

安全生产火灾防范措施篇3

关键词:消防部队 消防监督 消防管理

中图分类号:D6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a)-0174-01

消防工作一直是国家政府高度重视的工作,因为火灾的发生不仅给个人造成损失,也给国家造成很深的影响,财产损失不说,严重时会有大量的人员伤亡,所以国家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消防预防工作,开展消防监督管理工作,进行隐患排查,提前发现、提前治理。虽然如此,仍存在一些担忧问题需进一步解决:一是排查不断,但仍不能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二是责任难以界定清晰,当发生事故时,仍需层层问责。所以,如何提高基层消防监督管理的效率,成为消防工作者的重要研究内容。

1 加快两个环节的科技资源整合

1.1 在政策法规制订环节保障消防科技技术的推广

消防科学涉及面广,需要结合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进行预防工作。消防工作体现在各个行业,所以根据各行各业的不同,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侧重点、内容、方法都会有所不同,所以消防预防工作的开展要结合实际,即考虑不同企业、材质、区域的特点,又要结合国家相关的法规、标准要求,认真分析,制定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例如,在建筑行业,对于电气、保温材料、钢结构、彩钢板等的消防预防工作,就要结合建筑设计规范中关于防火设计的内容和要求进行开展,需要按国家标准来进行实施,这包括施工的方法、施工用材料、不同材料所需准确的消防设施等,并按国这标准规定的要求合理布局与使用,这样火灾隐患整治工作才可能做到有效。我国GB 50720―2011《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中,对临时消防设施、疏散通道等没有具体的规定,缺少具体的施工标准,导致一些基层政府部门在监督过程中没有配套的技术文件支持,使得基层监督管理工作难以落实。

1.2 从源头管控环节加快消防科学技术的应用

任何过程控制都离不开源头控制,消防火灾防控过程也离不开源头控制,源头控制对于消防预防工作是一个关键因素,再完美的设计如果没有质量过硬的消防器材给予保证,那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也不会达到好的效果。建筑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需要按国家标准规范要求做好保温材料、防火材料等设计预防;对于消防产品的设计、生产企业,要加强质量监管,生产出合理的消防产品,才能保障消防工作的顺利进行。总之,做火灾防控一定要从源头入手,在技术上与原料采购上严格把关,杜绝消防安全先天不足现象。

2 强化两类场所的技术防范

(1)火灾高危场所的技术防范。火灾高危场所,就是指一旦发生火灾后,容易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的区域、单位等。比如,人员密集的商场、规模较大的储存或生产易燃易爆产品的企业等,这些区域一旦发生火灾都可能造成严重的群死群伤事故,即给国家带来财产损失,也给公民生活带来不好的影响。对于人员密集区域与易易燃易爆的企业单位,这些区域由于其固有的特点,火灾预防困难,同时,火灾扑灭更困难,所以,各级政府一定要加强这些区域的监管,指导其按国家最高标准要求建立相关的预防措施、制定紧急预案,并演练,同时,要加强监督管理,多宣传,完善管理体系。

(2)社会一般单位场所的技术防范。这里的一般单位指的是除消防安全单位以外的社会单位、居民区等。这类场所有多、小、散、杂的特点,建筑结构多样,消防管理意识差,预防措施少,消防安全投入低,火灾频发。这于这一类场所的特点,除加强消防 安全教育与培训,提高人员的火灾防范意识,还应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提高其自查的技术含量,对于一些小企业,设计消防通道,采购消防设施,做好应急管理,多做演练,提高企业自身防范能力。

(3)实施个性化、人性化防控。在进行火灾预防监督管理时,要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措施的选用,对于火灾造成人员伏伤亡多的场所和火频发的场所,需要针对场所特点,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

3 提升两大人群的技术素养

(1)提升消防监督干部的业务技能。监督指导到位了,火灾隐患滋生的环境就减少了,社会单位对人防、技防的措施理解、执行才准确,各类技术规范中要求的技术防控措施才能准确地在实践中得以使用,消防工作才能在社会化进程中迈开大步前行。防火监督干部的业务能力直接关系到火灾防控工作的质量及效能。一是要重视岗前培训。凡新进人防火岗位的人员,不仅要取得公安部岗位资格证,还必须经过专门的岗前培训,且培训合格,具备胜任岗位的能力。二是要重视专人专岗。在日趋严厉的问责制面前,只有将消防监督干部的个人职责与责任相对应,才能更好地钻研业务、履行职责、承担责任。三是要重视技术力量储备。要重视保留并建立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技术人才库,既是智囊团又是讲师团,既可以为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又可以提供传帮带的技术指导。

(2)提升社会消防工作者的业务技能。对于消防管理工作,需要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开展,其技术要求很高,如对于消防设施的选择、维护与保养等均需要专业人员操作,所以,要加强消防工作者的培训,并推行持证上岗制定,使工作人员具备消防技能,使火灾预防工作做好实处,做到有效。

4 完善两个体系的科技指标

(1)强化消防安全服务管理体系的技术力量。要将技术防控始终作为火灾防控的有力支撑,在管理防控的基础上,完善技术防控的标准,对人员技术资格、单位的技术防控设施提出明确的要求,以确保各类火灾防控措施在管理中准确地贯彻执行。如发展培育消防设计审核、消防产品质量评定、消防设施检测维修、火灾风险评估等消防中介服务机构和执业人员,设立包括资格、资金、场所、人员、仪器设备、质量保障体系等内容的消防技术服务中介机构的资质准入条件;推行消防职业人、注册消防工程师等消防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充分发挥消防协会对社会群体的引导作用,加速消防科技产品在火灾防控工作中的应用。

(2)强化消防工作问责体系中的科技跟踪。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着力解决在管理防控中无法触及、基层消防机构无力解决的一些技术问题。火灾事故发生后,在认真总结分析火灾原因教训的基础上,加大对致灾原因的科技跟踪。积极用技术手段破解消防无限责任的瓶颈,提升基层消防监督干部的工作效能。如针对因安全出口上锁导致群死群伤的火灾,在该类场所应强制性推广应用推闩式门锁,彻底解决“防火”与“防盗”二者不可兼得的矛盾;对火灾中自动消防设施无法正常运行、窒息死亡等问题,应当加快传统建筑消防设施的改进及智能化、人性控制,提升技术防控的可靠性。

5 结语

火灾布防控制对于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有着重要影响。只有从根本上做好预防管理,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火灾发生几率与火灾事故损失。科学布防,对于企业、事业、居民乃至社会的火灾控制都有重要影响,做好火灾布防,加强消防监督管理,使火灾防控工作做到“疏而不漏”。

参考文献

安全生产火灾防范措施篇4

关键词:高层建筑 消防安全 控制火灾

现如今,我们身边的居民住宅、办公楼、高档商场等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高层建筑的楼层高、体积大、人员多、功能繁杂,逃生困难,火灾危险性比普通建筑要大得多,其消防安全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高层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火灾隐患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如果再缺乏有效的管理,必将造成大祸。

一、 高层建筑消防特点

现代高层建筑与传统的单体建筑相比,整体建筑趋于大型化高层化,住宅的数量越来越多,分布形式和功能逐步呈现多样化。高层建筑的特点决定了其消防特点:人员密集流动量大,难以疏导;高层建筑层数多,垂直距离长,疏散措施有限,人员撤离困难;风道、管道、竖井多,烟囱效应强烈,发生火灾后火势蔓延迅速;易燃物品、可燃装修多,尤其是化工品用量极大,这些材料在燃烧后产生的气体和烟尘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给建筑物内人员安全疏散和消防人员及时扑救增加难度;消防用水量大,消防供水困难,排烟困难;消防员登高困难,地面消防行动难以展开,扑救工作难度更大。

二、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技术对策研究

高层建筑有其特殊的结构特点,一旦发生火灾,处置不当容易蔓延扩大,而且安全疏散、防烟排烟、火灾扑救等消防措施将会变得十分困难,极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人为中心,严格落实技术措施,不断强化自主管理,自防自救。

2. 1预防为主,加强防范措施

消防管理中要不断加强社会单位自主管理,严格监督实施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火灾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

(1)谨防电气燃气防火。楼层设计安装过程中一定要选用安全可靠的电气产品和燃气设备器具,供气管道从地面进入大楼前必须设置紧急切断阀。电气设备及其线路和燃气设备及其管道要严格按国家标准、规范和规定要求安装铺设。

(2)对施工、维修过程中必需进行的明火作业,必须严格审批制度,加强安全监护,落实防范措施。对吸烟及其它有可能引起火灾的问题应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规定,严格落实于日常管理中。

(3)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维修保养制度。对用火、用电、用气必须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和管理规定。对涉及用火、用电、用气的操作人员,必须加强教育和培训,使其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自觉遵守操作规程和坚持维修保养制度。

(4) 强化监督检查与整治排查,及时发现并清除建筑火灾隐患。针对高层建筑的高火灾风险,深入开展在建工程建设消防质量、消防产品等专项监督检查,加强对一般建设工程消防设计、竣工验收质量的备案抽查,切实增加在用高层建筑的监督检查频次,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消除高层建筑火灾隐患,降低高层建筑火灾风险。

2. 2控制火灾扩大应采取的消防措施

严密消防技术措施,力求控制火势,寓智能于消防。高层建筑在设计、施工阶段,必须高度重视其消防安全质量。除了应考虑建筑的使用功能、耐火极限、防火间距、消防车道、消防水源、消防登高面外,在火灾控制方面也应重点考虑。

2.2.1 合理布局,规划功能分区

在功能分区布局上,应将性质相同、火灾危险性相似的功能场所布置在同一个功能区内或布置在相邻的功能区内,将性质不同、火灾危险性差别较大的功能场所布置在不同的功能区内,并分开设置,做到功能分区的火灾危险性的合理布置。

2.2.2 严格划定防火、防烟分区,加强防排烟设计

高层建筑大空间多,易燃商品、可燃装修多,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快,烟气流动大,扑救困难,尤其是玻璃幕墙以及竖向管道常常成为火势蔓延的途径,造成火势跳跃防火分区,扩大火灾损失。因此严格按照规范划定防火、防烟分区是十分重要的:一是各功能区之间要单独划分防火、防烟分区;二是各功能区内一般又按楼层划分防火、防烟分区;三是将中庭等划分为一个防火防烟分区。同时有关规范明确规定电梯前室及相关地方增设防排烟系统,疏散楼梯增设正压送风系统。

2.2.3 做好安全疏散准备工作

在消防设计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整合建筑疏散功能,确保生命于安全。

(1) 合理布置疏散楼梯。为保证在火灾时人们迅速安全疏散,应设有两个不同疏散方向的疏散楼梯。就可以避免将两个疏散出口布置在建筑物同一层平面相距很近的一侧,在发生火灾时就可避免人群拥挤而出现混乱的情况,也可避免两个出口全被烟火封住,失去两个出口的作用,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2) 合理布置安全疏散路线。在布置疏散路线时,既要力求简捷明了,便于寻找、辨别;又要不致因受某种阻碍反向而行,并要特别注意疏散楼梯的位置,一般地说,疏散楼梯靠近电梯布置是恰当的,因为发生火灾时,人们往往首先考虑并经常使用的路线和火灾时紧急使用的路线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迅速而安全的疏散人员。

(3) 设置避难区、屋顶避难广场和停机坪。高层建筑最高层部分设置观光层、餐厅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时,在屋顶应设置具有安全性的避难广场。超高层建筑的屋顶宜设置供直升飞机使用的停机坪,便于直升飞机悬停在屋顶上方空中进行救助。屋顶停机坪和直升飞机紧急救助平台应设有明显的标志。

(4) 做好防烟排烟措施。火灾时有效地控制烟气的流动,是实施安全疏散的重要保证。因此,在高层建筑必须设计有效的防排烟方式并配置有效的防排烟设施。为确保安全疏散,在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避难区应采用正压送风,在疏散通道采取机械排烟方式。旅馆、办公楼等超高层建筑具有密封较好的疏散通道时,也可采取在安全疏散通道和楼梯间防烟前室进行机械正压送风。对消防电梯井及其前室则应采取正压送风,防止烟气侵入。

(5) 疏散电梯。鉴于高层建筑垂直安全疏散楼梯极其有限,应从技术上考虑客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问题, 如增强电梯供电回路,提高电梯防水性能,实施电梯井正压送风等,在保证客梯安全可靠的情况下,也可将其作为疏散人员的垂直交通工具,以提高应急疏散的效率。

安全生产火灾防范措施篇5

项目消防安全设计与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术与管理工作,为了经济合理地做好项目消防本质安全工作,迫切需要改变目前国内以标准规范为依据,各工程专业各自为政的松散状态。项目消防安全设计专组应在危害辨识和分析的基础上,从项目管理和专业技术的层面确定建设项目消防安全的设计原则,组织开展项目消防安全设计工作,根据项目预测的火灾事故状况,结合项目风险可接受标准的要求,综合评估各相关工程专业提出的应对方案,做好项目专业协调,提出经济合理的项目消防安全措施和预防措施,确保在各种工况下项目内、外部的重要生产设备、生产人员和环境的安全,确保项目达到本质安全水平。常用的消防措施有:①防止火灾事故扩大与恶化,如设立防火间距;②防止对生产人员的伤害,如设置逃生通道、避难设施、事故安全隔离设施;③限制和阻止火灾的蔓延,如火灾探测报警、火灾报警联锁停车和隔离、设备放空泄压系统;④防止设备和结构的损毁,如,在火灾危险区域内,提供必要的主动与被动防火措施。

2开展量化风险分析做好安全消防设计

近期,国务院颁布了《危化品安全管理条例》、安监总局40号令《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45号令和AQ/T3033《化工建设项目安全设计管理导则》,这些规章和规定在安全管理的理念上极力引入了项目风险辨识的思想,客观上要求经济合理地做好危化品生产企业的本质安全。国内各项安全管理法规、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也逐渐向国际化靠拢,国内相关工程标准也开始相应地修订并付诸实施,如修订后的GB/T12801—2008《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TSG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等等,以适应国家对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要求。伴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加大和可持续长远发展的要求,石化企业也迫切要求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基础上做好企业在役装置和新建项目的本质安全设计、建设、运行与维护工作。项目合同、技术标准和项目管理规范是确保工程项目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基础。国外的工程安全管理技术规范和标准能够随着安全工程技术水平的发展得到及时修订,吸纳和认同经实践证实的好的工程经验和设计技术,这为经济合理地达到项目安全目标提供了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同国外相比,由于我国体制上的原因,国内的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与技术规范具有法规效力,难以做到及时更新,由于项目安全设计技术不精及管理粗放造成的项目安全隐患和工程资源浪费也是客观现实。为了经济合理地做好工程项目的安全设计与管理工作,借鉴国外同行现行做法,工程建设单位应基于项目风险分析结果开展项目的工程设计与建设管理,对于项目中针对各项潜在的事故采取的预防事故措施,应有专门人员依据符合法规的项目安全目标和业主的风险接受标准,合理地吸纳事故模拟设计和研究工作成果,以确定项目采取的防火防爆安全措施,防止当前简化管理模式的过度保守。总之,在符合国家和行业法规的基础上,有必要加快修订部分现行的工程建设管理程序,在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过程中,落实量化风险分析过程环节,修订部分技术标准中不合理的约束条款,弱化国内技术标准在工程建设项目中的法律效用,做到经济合理地开展项目消防安全设计。

3建立项目火灾爆炸安全设计审查制度

在开展项目火灾爆炸危害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可信的火灾工况,评价设计采取的综合防护与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和充分性。消防安全设计审查的主要内容有13项。

(1)工厂和装置的布置应考虑:与人口密集区、环境敏感目标、地下水系统相邻时的公共安全要求;规范设计要求;事故恢复措施与费用;装置的结构群、设备群之间有适宜的由道路、非燃建筑等形成的缓冲区;移动消防系统的要求;生产操作与维护;工厂内的主要道路宜远离装置区和罐区;可燃液体储罐的布置应远离装置区等等。

(2)厂界保安:厂界围墙和大门可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厂区,在关键点设置可视化监控系统并在重要的建筑物设置门禁系统有利于确保工厂的生产操作安全。

(3)工艺设备和控制设计:项目工艺流程设

计以及所有的工艺设备如塔、容器、泵,应按照公认的国际标准设计,按照标准的要求,采取安全措施,确保对温度、压力的控制。与易失火设备相连的结构和辅助系统,均应考虑防火设计。

(4)设备布置和间距:装置内加工的介质类别、设备间距的大小对消防设计有很大的影响。合适的间距是公认的防止火灾扩大的重要措施。

(5)防爆区域的划分:布置在防爆区域内的电气仪表与工艺设备都需采取防爆设计。

(6)防火分区:为了便于开展结构防火和废液收集系统的设计,应合理布置工艺设备,使有火灾危险的设备相对集中布置,形成合理的装置分区。

(7)导液排液措施:适宜的排液和收集措施可以收集溢出的可燃液体并使可燃液体远离潜在的火源。适宜的排液措施也可及时地排走消防废水,防止火灾蔓延。

(8)消防隔离、倒罐、泄压措施:最有效的消防措施是从火灾现场隔离或移走易燃液体。

(9)逃生措施:设计人员应为生产人员和救护人员提供事故状态下的逃生措施。在预期的事故条件下,这些逃生措施应能安全地使用。

(10)被动消防措施:谨慎地使用阻燃材料,如防火涂料、阻燃电缆和耐热电线等,有利于防止火灾的蔓延(目前,防火涂料多用于构架、设备裙座和安全用的电缆)。

(11)主动防火消防措施:消防水系统、消防喷淋系统、干粉消防系统、气体灭火系统、蒸汽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水幕系统、探测报警系统等等,在石化行业是常用的消防设施。为了保证这些系统的有效运行,消防安全设计中要考虑可靠的水、电、汽、风的供应,如不间断电源(UBS)系统、备用电源的设计,另外,也要合理设计水、电、汽、风的供给线路和分布线路,以使这些系统不受工厂各类事故以及生产维护的影响。

(12)事故消防方案:石化厂着火时,通常的消防方案是用消防水灭火并冷却设备,同时,尽可能地关停和隔离可燃液体。因此,设计中应考虑救护人员能接近火场和消防设施的消防通道,设隔离阀、轮式灭火器、泡沫或消防水炮。

安全生产火灾防范措施篇6

【关键词】生物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

1、引言

近年来,世界各国校园火灾事故接连不断,这些火灾事故不仅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而且给国家财产及家庭带来严重损失和巨大伤害[1]。实验室作为高校重点防火部位,其消防安全不仅关系到确保高校公共财产不受损失,更直接关系到实验室师生的人身安全。因此,消防安全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了解高校生物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其原因、明确以预防为主的核心安全思想、制定改进并加强高校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若干对策更是刻不容缓。

2、生物实验室的火灾特性

2.1火灾危险源种类多、火势蔓延迅速。生物实验室由于试验的需要,有大量的易燃易爆化学试剂,诸如工业酒精、乙醚、丙酮、苯等危险易燃品,具有易燃、燃烧发热量大等特点;实验者往往将一些常用的药品放在实验台上,而且实验台下存放试剂的现象普遍;工作台上的参考资料、试验器材、包装材料等。一旦发生火灾,火苗将迅速引燃大量的可燃物,火势迅速蔓延。

2.2火场中各种有毒有害烟气多、危害大。火灾危害主要是热量、烟气和缺氧窒息的作用。烟气造成的伤害比例往往大于热量和燃烧造成的伤害[2]。统计结果表明:火灾中85%以上的死亡者是由于烟气的影响,其中大部分是吸入了烟尘及有毒气体昏迷后而致死的。火灾产生的烟气中各种有毒、有害成份、腐蚀性成份、颗粒物等以及火灾环境的高温、缺氧,对人民生命财产以及生态环境都造成很大破坏。生物实验室火灾除一般建筑材料燃烧释放的大量烟气以外,各种可燃、助燃化学试剂因燃烧或相互之间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种类多且成分复杂,其危害性远远超出一般建筑物的火灾。

2.3火灾扑救困难。现在国内建筑消防系统都按照《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设置,生物实验室区别于普通建筑,危险源不同,发生火灾的因素不完全相同,灭火剂类型不可能完全相同,扑救的方法也各有区别。实验室里的大型精密仪器、书籍资料、化学试剂的火灾采用的消防措施应不同。

2.4火灾损失大、社会影响大。随着仪器设备特别是高精尖的先进仪器设备不断更新与增加,许多实验室拥有昂贵的试验器材。一旦发生火灾,不但直接影响教学和科研的正常进行,也会造成极为严重的社会影响。

3、火灾至灾原因分析

生物实验室聚集着人员、设备、化学反应、物理变化等,条件错综复杂,存在着较大的火灾风险。火灾对实验室的威胁极其严重,忽视实验室安全制度、安全管理建设,将会直接导致人身财产和房屋设备以及重要的研究成果毁于一旦。下面就高校生物实验室中存在的火灾至灾因素作初步分析,以期有针对性地研究对策和采取防范措施。

3.1安全防火规章制度不健全、消防管理不到位。从近年来火灾事故的原因来看[3],实验室的安全防火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引起学校、实验室等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安全防火管理条例、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和严密或虽有规章制度但执行不力,监督检查不够。已有的规章制度不能适应新的实验内容和新设备的要求等,相关负责人要针对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安全防火的相关规章制度,切实做到行之有效并富有指导意义。消防设备的管理水平低下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在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更新与推广的新形势下,有些单位对消防设备管理不到位,既没有建立设备管理档案,也没有专人管理,设备档案的缺乏会给实验室的带来安全隐患,因此,要强化对消防设备的档案管理和使用管理。

3.2部分人员防火意识淡薄、安全防火重视程度不够。高校中普遍存在着“重教学、轻消防”观念。消防安全观念薄弱、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差、思想松懈、安全防火重视程度不够是实验室发生火灾事故的最危险因素。不少师生经常接触实验物品,时间长了对制订的安全防范制度就不以为然了,思想麻痹、疏于管理,由此带来大量火灾隐患。实验过程盲目加大投料量;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事故没有清醒的认识;实验用易燃易爆药品、压力容器的存放、使用不合理;在试剂存放、管理方面,普遍存在实验室与试剂室一体化或药品无分类存放和管理的现象。特别是科研实验室中,桌上地下堆满了各种试剂;药品相混,特别是相克的药品相混的现象普遍,极易诱发火灾事故。同时随着科研院所横向联系,学术交流不断加强,实验室的流动人员增多,防火意识、防火能力参差不齐,任何一个人在防火安全上的不重视、不规范的行为都有可能引发火灾。

3.3电力设备落后、老化、消防设备存在不足现象。经济迅速增长与基础建设滞后的矛盾也反映高校实验室电力设施的管理中。我国大部分高校历史悠久,电力设施是按建成年代的人民生活水平和用电状况来设计和配备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仪器设备特别是高精尖的先进仪器设备、大型仪器数量明显增多,仪器的使用率快速上升,造成用电需求量猛增。一旦电力扩容建设跟不上,发生电气火灾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超负荷运行的电线和电力设备老化速度加快。另一方面,生物实验室不同程度地存在缺乏必备的消防设施,有些实验室即使配备了一定的消防设备,由于没有专人管理和定期的检查,失效的消防器材得不到及时更换,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看,均达不到安全防火的要求;此外,生物实验室有各种易燃物品的存在,引起的火灾种类不一,其扑灭的方法亦不同,像这种具有独特火灾特性的实验室需要的灭火设备和器材的配备则更加不足。

4、防火安全措施

针对上述实验室中容易引发火灾的各种隐患及火灾的特点,应贯彻以“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指导思想,作好以下几方面工作,才能有效地减少实验室的火灾事故。

4.1设置科学管理防火安全措施。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在消防部门的指导下,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对完善、切实可行的消防安全措施是高校消防安全工作的前提和保障。要明确相关制度和各级责任,建立安全疏散设施、消防设施、器材的维护管理制度,建立用火用电安全、火灾隐患整改、易燃易爆危险物品使用制度和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同时,各种消防设施要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消火栓要能出达压力的水,泵房能保证5分钟内启动,灭火器要在位、不得过期或被挪用,摆放要便于使用,严禁堵塞、占用安全疏散通道,要保证安全通道畅通,配齐消防安全设施。对于实验室的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等,应当分类存放于符合规范要求的相对独立房间中,并储备符合其理化特性的灭火剂,以备急用。如条件允许,还应当将这些部位并入火灾远程监控网络,一旦发生火灾可得到及时处置;对工作人员定期进行消防知识培训,使其了解基本消防常识,掌握消防灭火基本技能,以及火灾自救和逃生等知识。要进行每天巡查,重点检查消防设施是否完好无损,一旦发现火灾隐患应立即向相关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火灾隐患。另外,随着高校实验室的不断发展,仪器设备逐年增加,安全用电越来越成为安全防火的关键。首先,实验室电路应符合用电需求,禁止超负荷用电,对老化的电线和存有安全隐患的设备要及时进行更换和维修;其次实验室要制定完整的安全用电、防火、仪器设备使用操作规程。实验室工作人员要有高度的安全用电、防火意识,必须熟知各种电器的安全使用常识、各种设备的性能和运行注意事项及特殊设备的使用要求。责任人要随时检查用电线路、检查并检修电器设备,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4.2健全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防火安全是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逐步建立完善消防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和防火安全责任制是发展的必然形式,认真落实相关管理办法与规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有预见性地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并切实落实。如建立数据准确、内容全面、分类科学的防火档案,是拉动防火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措施。建立并实施《消防设施设备检查、维护保养制度》,确保消防设施设备的完整有效。建立并执行《消防安全检查制度》、《防火巡查制度》和《火灾隐患整改制度》、《实验室安全防火工作条例》、《实验室易燃易爆危险品使用、存贮管理办法》,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确保实验室安全。定期组织师生学习消防知识、开展演练,提供实践的机会,是确保实验室发生火灾时减少人员伤亡的有效措施。安全设备、重点部位更要派专人定期检查,发现不足,及时改进,对师生的不安全行为也要及时的修正。针对实验室人员多、精密仪器多等特点,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明确重点防火部位,明确防火责任人,岗、部位防火负责人,建立健全各项防火管理制度,严格按《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第十六条之规定规范管理。加强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登记注册,加强危险品储存、使用等环节管理工作。

4.3加强消防法规、防火知识宣传。加强消防安全教育,普及消防知识,提高防火安全意识是避免火灾事故发生的前提和关键。加强对全体师生的消防宣传教育,是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手段。当代大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消防意识,接受过一些浅显的消防教育,但对于违规使用电器、使用明火等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和侥幸心理。在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宣传学习同时要注重实效,大力宣传消防安全知识。新生入学时要进行消防安全教育,不同季节进行重点教育,使消防宣传做到经常化。组织师生观看火灾纪实、消防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消防宣传内容多样化。通过宣传使师生充分认识火灾对学校发展、人身安全造成的危害,并能吸取特大火灾的惨痛教训,产生极大的震慑作用。现在有些学校还将消防安全与其它安全工作作为学生的一门必修课,重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大学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

4.4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种基础设施。加强消防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种基础设施,是提高实验室防火能力、预防火灾的基本条件。学校和实验室负责人应从思想上彻底改变那种只注重实验、研究成果和效益,忽视消防安全的思想。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大投入,尤其要加大对老楼、老设备的投入和更新改造,严格按照消防安全要求建设实验室,彻底消除各种火灾隐患并及时更新和配备适合不同特点实验室使用的消防设备。

5、结语

总之,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尽管在新形势下,消防安全管理难度增加了,但只要我们与时俱进,重视营造消防安全氛围,建立消防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方针,建立健全各项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强化师生消防安全意识,加强实验室的消防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及时整改火险隐患,并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就能确保实验室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1]杨旭.校园安全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

安全生产火灾防范措施篇7

李林

(长平公司王台铺煤矿机电一队   山西  晋城   048006)

摘要:本文简要的分析了引起矿井电火灾发生的原因及危害,并从电气设备的选用与安装、电气设备的检修保护及管理、安全教育等几个方面提出了电火灾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电火灾;电气设备;防范措施

在煤矿井下,由于电火花、电弧以及高温的导电部分,往往会引起可燃物质(煤、支架、电缆、变压器油等)的燃烧,造成电火灾,在矿井复杂的环境中,电气设备众多,一旦发生电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具有很大的危险性,于是,矿井电火灾的防范变的尤为重要。

1电火灾产生的原因

1.1导线过热

在导线短路时,因有大量电流流过而使导体迅速发热,在几秒或更快的时间里,就会使导体发热的程度达到与其连接的绝缘体、木制材料等可燃易燃材料燃烧,造成火灾的发生。

当设备过负荷运行时,其带电导体发热的过程较慢,但长时间积累,设备的绝缘性能也会受到影响,当达到一定程度后,也会引起燃烧,导致火灾发生。

1.2接触不良

电路中导电部分各元件接触不良,会导致电气设备接触电阻增加,从而产生电火花,也是矿井产生电火灾的常见原因。

1.3漏电

电气设备中间接地的漏电,特别是电缆线路两相短接式漏电产生电火花引起燃烧,导致火灾发生。

电气设备介电强度不够或电缆的绝缘材料性能不好,很容易发生漏电,而绝缘材料的绝缘性能是越来越差的,长时间导致漏电电流逐渐增大,从而造成打火情况引起周围可燃物品的燃烧,这也是引起矿井电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

1.4违章操作

作业人员的违章操作也会导致矿井发生电火灾,在过去就曾有多个煤矿因为作业人员在电气设备检修过程中,带电开盖检修,产生电火花引起周围煤尘燃烧,造成火灾的事故发生。

由于矿井复杂的环境,使得多种原因都可以引起矿井电火灾的产生,除以上几大原因之外,如静电、长期运行的电气设备散热不好等都会引起电火灾。

2矿井电火灾的危害

矿井一旦发生电火灾,其危害主要有:①严重损失和破坏矿井电气设备及生产材料;②其燃烧过程中大量的燃烧物品释放出各种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矿井环境,甚至使工作人员中毒、窒息或死亡;③破坏矿井生产条件,严重影响矿井生产;④很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如火焰燃烧电缆后蔓延至煤尘或瓦斯积聚区域,引起煤尘或瓦斯爆炸事故。

由此可见,矿井电火灾的危害巨大,而且一旦发生电火灾,扑救相当困难,所以我们更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好各项防范,杜绝矿井电火灾发生。

3矿井电火灾的防范措施

3.1按照允许温升的条件来正确选择、使用和安装电气设备及电缆

矿井电气设备的选用和安装要严格按照规程进行,在特定的工作场所,必须按照专业安全规程选用特制的电气设备,以保证使用的安全性,电缆必须选用矿用阻燃电缆,以防止电缆起火,电气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要防止线路过负荷,以避免导线过度发热引起燃烧。

3.2为了防止电路发生短路及过负荷,必须正确使用熔断器及继电器等保护装置

使用熔断器时,应注意熔体额定电流与电缆最小截面配合;使用热继电器时,应注意热元件额定电流与电动机实际长时工作电流接近;使用过流继电器时,应注意保护动作灵敏度校验,灵敏度不够时必须采取措施。

3.3应定期检查和修理电气设备与电缆联接部分的接点应接触良好程度

橡套软电缆损坏处的修理应该用热补;电缆连接用的接线盒在安装时应注意保证质量;运行中需要经常拆开的橡套电缆接头,必须使用插销连接;敷设电缆时,应注意防止岩石、支架塌落或矿车出轨时将电缆碰坏;铠装电缆的黄麻外护层最易燃烧,故井下硐室及木支架巷道一律不许采用带黄麻外护层的电缆。

3.4做好矿井电气设备的各种保护措施

矿井电气要有过流、过压、漏电和接地保护措施,井下高压电动机、动力变压器的高压控制设备,应具有短路、过负荷、接地和欠压释放保护。在矿井由采区变电所、移动变电站或配电点引出的馈电线上,应装设短路、过负荷和漏电保护装置。低压电动机的控制设备、应具备短路、过负荷、单相断线、漏电闭锁保护装置及远程控制装置。井下配电网络均应装设过流、短路保护装置。

3.5加强安全教育及电气设备管理,提高职工的矿井安全用电及防火意识

不断的对职工进行安全用电教育,使其掌握安全用电的知识及电气设备操作规程,使其在思想上对电火灾形成高度重视的意识,是提高职工防火意识的首要措施,更是避免矿井电火灾的有力保证;另外还要加强矿井电气设备管理,健全电气设备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职工的各种操作。

3.6通过演习使职工掌握正确灭火方法

矿井应根据条件定期进行电火灾演习,使职工掌握正确灭火的方法,也是矿井电火灾防范的重要措施。因为当矿井电气设备着火以后,往往都带电,如果不正确的灭火方法进行灭火,如用普通的泡沫灭火器或者用水来灭火,第一可能造成人身触电的危险,第二也会使电气设备进一步受到破坏,扩大着火范围,形成火灾,造成更大的损失。

安全生产火灾防范措施篇8

李林

(长平公司王台铺煤矿机电一队   山西  晋城   048006)

摘要:本文简要的分析了引起矿井电火灾发生的原因及危害,并从电气设备的选用与安装、电气设备的检修保护及管理、安全教育等几个方面提出了电火灾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电火灾;电气设备;防范措施

在煤矿井下,由于电火花、电弧以及高温的导电部分,往往会引起可燃物质(煤、支架、电缆、变压器油等)的燃烧,造成电火灾,在矿井复杂的环境中,电气设备众多,一旦发生电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具有很大的危险性,于是,矿井电火灾的防范变的尤为重要。

1电火灾产生的原因

1.1导线过热

在导线短路时,因有大量电流流过而使导体迅速发热,在几秒或更快的时间里,就会使导体发热的程度达到与其连接的绝缘体、木制材料等可燃易燃材料燃烧,造成火灾的发生。

当设备过负荷运行时,其带电导体发热的过程较慢,但长时间积累,设备的绝缘性能也会受到影响,当达到一定程度后,也会引起燃烧,导致火灾发生。

1.2接触不良

电路中导电部分各元件接触不良,会导致电气设备接触电阻增加,从而产生电火花,也是矿井产生电火灾的常见原因。

1.3漏电

电气设备中间接地的漏电,特别是电缆线路两相短接式漏电产生电火花引起燃烧,导致火灾发生。

电气设备介电强度不够或电缆的绝缘材料性能不好,很容易发生漏电,而绝缘材料的绝缘性能是越来越差的,长时间导致漏电电流逐渐增大,从而造成打火情况引起周围可燃物品的燃烧,这也是引起矿井电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

1.4违章操作

作业人员的违章操作也会导致矿井发生电火灾,在过去就曾有多个煤矿因为作业人员在电气设备检修过程中,带电开盖检修,产生电火花引起周围煤尘燃烧,造成火灾的事故发生。

由于矿井复杂的环境,使得多种原因都可以引起矿井电火灾的产生,除以上几大原因之外,如静电、长期运行的电气设备散热不好等都会引起电火灾。

2矿井电火灾的危害

矿井一旦发生电火灾,其危害主要有:①严重损失和破坏矿井电气设备及生产材料;②其燃烧过程中大量的燃烧物品释放出各种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矿井环境,甚至使工作人员中毒、窒息或死亡;③破坏矿井生产条件,严重影响矿井生产;④很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如火焰燃烧电缆后蔓延至煤尘或瓦斯积聚区域,引起煤尘或瓦斯爆炸事故。

由此可见,矿井电火灾的危害巨大,而且一旦发生电火灾,扑救相当困难,所以我们更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好各项防范,杜绝矿井电火灾发生。

3矿井电火灾的防范措施

3.1按照允许温升的条件来正确选择、使用和安装电气设备及电缆

矿井电气设备的选用和安装要严格按照规程进行,在特定的工作场所,必须按照专业安全规程选用特制的电气设备,以保证使用的安全性,电缆必须选用矿用阻燃电缆,以防止电缆起火,电气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要防止线路过负荷,以避免导线过度发热引起燃烧。

3.2为了防止电路发生短路及过负荷,必须正确使用熔断器及继电器等保护装置

使用熔断器时,应注意熔体额定电流与电缆最小截面配合;使用热继电器时,应注意热元件额定电流与电动机实际长时工作电流接近;使用过流继电器时,应注意保护动作灵敏度校验,灵敏度不够时必须采取措施。

3.3应定期检查和修理电气设备与电缆联接部分的接点应接触良好程度

橡套软电缆损坏处的修理应该用热补;电缆连接用的接线盒在安装时应注意保证质量;运行中需要经常拆开的橡套电缆接头,必须使用插销连接;敷设电缆时,应注意防止岩石、支架塌落或矿车出轨时将电缆碰坏;铠装电缆的黄麻外护层最易燃烧,故井下硐室及木支架巷道一律不许采用带黄麻外护层的电缆。

3.4做好矿井电气设备的各种保护措施

矿井电气要有过流、过压、漏电和接地保护措施,井下高压电动机、动力变压器的高压控制设备,应具有短路、过负荷、接地和欠压释放保护。在矿井由采区变电所、移动变电站或配电点引出的馈电线上,应装设短路、过负荷和漏电保护装置。低压电动机的控制设备、应具备短路、过负荷、单相断线、漏电闭锁保护装置及远程控制装置。井下配电网络均应装设过流、短路保护装置。

3.5加强安全教育及电气设备管理,提高职工的矿井安全用电及防火意识

不断的对职工进行安全用电教育,使其掌握安全用电的知识及电气设备操作规程,使其在思想上对电火灾形成高度重视的意识,是提高职工防火意识的首要措施,更是避免矿井电火灾的有力保证;另外还要加强矿井电气设备管理,健全电气设备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职工的各种操作。

3.6通过演习使职工掌握正确灭火方法

矿井应根据条件定期进行电火灾演习,使职工掌握正确灭火的方法,也是矿井电火灾防范的重要措施。因为当矿井电气设备着火以后,往往都带电,如果不正确的灭火方法进行灭火,如用普通的泡沫灭火器或者用水来灭火,第一可能造成人身触电的危险,第二也会使电气设备进一步受到破坏,扩大着火范围,形成火灾,造成更大的损失。

推荐期刊
  • 安全
    刊号:11-2411/X
    级别:部级期刊
  • 煤矿安全
    刊号:21-1232/TD
    级别:北大期刊
  • 核安全
    刊号:11-5145/TL
    级别:部级期刊
  • 安全与健康
    刊号:35-1256/R
    级别:省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