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旅游管理体制8篇

时间:2023-09-22 15:04:49

旅游管理体制

旅游管理体制篇1

第一,海洋旅游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如下:系统性原则、开放性原则、保护性原则、人本性原则、效益性原则以及公平性原则。只有遵循以上原则来实现对相应管理体制的完善,才能够确保管理体制能够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为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第二,海洋旅游实现管理体制完善过程中所应遵循的理念为:协同管理、综合管理、动态管理以及公共管理。只有实现协同管理、公共管理与综合管理,才能够确保充分的发挥产业链下各部门的管理权利,落实相应的管理责任,进而强化管理的力度,确保行业的稳健发展。而实现动态管理理念是确保海南省海洋旅游在产业融合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二、产业融合视角下海南省海洋旅游管理体制实现改革与创新的途径

(一)打造有为型政府,以优惠的政策来实现科学的规划

首先,立足于产业融合视角下,海洋旅游的发展需要政府从宏观上给予全力的支撑,因此需要实现有为政府的打造。这就要求要构建完善且协调的管理体系,丰富管理职能部门以全面强化对海洋旅游的管理,以多元化管理目标的构建来实现对评估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海洋旅游的发展需要在明确经济效益目标的基础上,兼顾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进而以完善的评估体系来落实激励机制,为海洋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其次,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逐渐实现海洋旅游市场运行与管理机制的完善,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公共服务管理水准,以从宏观上为海洋旅游的发展打造出良好的发展环境。这就要求要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以实现对海南省海洋旅游的科学规划,进而确保各项相关的政策与措施能够实现明确的定位,以从整体上为海南省海洋旅游的发展指明方向。

(二)完善行业管理机制体系

这就要求做到:第一,完善行业管理体系,以全面提升管理水准。需要实现对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的完善,并搭建相应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景区、服务以及旅游产品的标准化,并明确行业从业标准,以全面提升对海洋旅游的监管。第二,加大金融支持并完善相应的市场监管。以完善的金融投资体系来引导投资流向,确保海洋旅游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具备资金基础,同时,要以完善的市场监管制度体系来规范行业竞争行为,确保以良性竞争的方式来实现海洋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创新海南省海洋旅游的发展模式,并实现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首先,在模式的创新上,要实现海洋旅游资源的进一步整合,在产业融合的趋势下实现大海洋旅游发展模式的构建,以促进海洋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要实现旅游企业体制的改革,并实现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并实现对海洋旅游市场的进一步拓展,以充分强化海洋旅游的综合效益。其次,在发展海洋旅游的过程中需要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对环境的保护,进而确保海洋旅游产业经济的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驾齐驱。在践行这一改革措施时,可以通过海洋牧场的打造来确保海洋捕捞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可以通过基因库的构建来实现种苗基地的构建,进而为海南省海洋旅游业的发展注入动力与活力。

三、总结

旅游管理体制篇2

一、当前旅游管理体制现状分析

(一)缺乏宏观管理。

近年来我国政府非常关注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于旅游业也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大部分部门、单位都创办了旅游交通、餐饮等企业,但是这类企业的人事权、产权分别属于不同的投资单位,可以说每一个旅行社都归属于不同的系统。这样一来,造成国内旅游系统复杂,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尤其是在一些客源不足的季节和整体市场低迷期,各个旅游企业之间容易存在跌价竞争的现象,导致市场更加混乱,行业内部矛盾比较尖锐。对旅游管理机构来说,不具有建设审批权,无法使用宏观调控手段,从而难以进行有效管理。

(二)相关政策法规有待完善。

对旅游管理体制来说,根据目前社会发展对旅游的需求,旅游管理体制也处于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中,但是却很少涉及到政策法规层面,还是沿用过去的政策法规制度。根据现阶段旅游管理的实际情况来说,一些不法商家和犯罪分子利用政策法规漏洞,在旅游行业中组织进行非法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打乱了旅游市场秩序,同时还损害了旅客的实际利益。

(三)旅游管理体制不完善。

由于旅游行业是特殊性行业,且和其他相关行业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与交通、餐饮以及住宿等紧密联系。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服务行业也得到了高速发展,很多部门都和旅游业存在直接的经济联系。但是针对这些联系行业,并没有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一部分旅行社为了吸引游客,采取恶劣的市场竞争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游客的合法利益,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

(四)旅游业产业结构失衡。

现阶段国内旅游商品开发还比较落后,而旅游商品属于旅游经济的关键来源,其特点是效益高、成本低,且劳动密集度较大,有助于推动传统工商业的发展。但是因为旅游商品生产销售管理不协调的问题,造成旅游商品一直以来都处在自发状态,加之旅游产品种类相对单一,缺乏创新能力,同时在商品的包装和运输环节都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够真正发挥出旅游商品的价值。另一方面,交通业的发展不能跟上旅游行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导致旅游产业结构失衡。

二、对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一)完善旅游管理机构设置

一方面,国家旅游局、旅游协会、工商局、交通运输局、文物管理局等应该共同携手建立一套全国性旅游管理体系,对全国旅游市场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对旅游事业整体发展制定总方案,并拟定相关规章及政策;密切监管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调节各个管理部门之间关系,化解内部矛盾;制定并实施国内、国外旅游市场开发战略,并加强宣传,增前我国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对国内旅游人才的培养力度,全面推动旅游行业发展脚步。另一方面,是对地方性旅游管理机构进行全面完善。一些地方旅游管理机构应积极学习并借鉴省级、市级试点旅游管理经验,再与自身发展特点进行结合,制定出适合本地旅游发展的管理方案。由省级旅游管理相关主任及负责人共同设立旅游管理委员会,作为该区域内旅游业最高综合管理协调部门,并且在其下设各职能处室,协调各市、各部门之间关系。

(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政府部门在旅游行业中所占据的位置和发挥的职能也处于不断的转变之中,充分发挥旅游行业协会的职能作用,提升行业自律性,必然会成为未来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在当前的新环境之下,国家应当引导帮助旅游行业各部门按照自身发展情况设置旅游行业协会,逐渐将旅游行业和政府行政机关分离,依靠市场的调控作用确保旅游行业能够得以持续健康的发展。具体而言,国内旅游行业协会的组织架构通常来说包括了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三项内容,而决策机构一般是旅游行业各个部门、各企业会员代表所构成的,其主要职能是审议和决定行业内部的规章制度;执行机构主要设置了理事会,由管理、经营以及服务三种机构构成,主要用于相关决策的落实;监督机构设置监事会,针对旅游行业内部和协会自身行使监督权。除开上述职能之外,各个地区旅游行业协会还必须要负起统领职责,第一时间向会员单位传达告知行业相关的政策法规,充分发挥出行业中介组织作用,结合行业具体需求组织进行各种旅游行业知识培训活动,强化与国内外同类组织的交流,推动旅游行业朝着国际化现代化发展。

(三)积极发展旅游行业企业

和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不同,市场经济体制下注重企业的主导地位,旅游行业的发展也是如此。所以我们要促进旅游企业的发展,尽可能的发挥其在旅游业中的主导位置,不仅要政府部门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把旅游企业推向市场,给旅游企业更多的自主发展权,对于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不作更多干涉,仅仅以监督者的角色出现,对旅游业进行监督指导;同时旅游企业必须结合市场发展规律来经营管理,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如此一来才能够确保旅游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才能够最终促进旅游企业的发展,进而推动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旅游企业还可以选择走集约化的发展道路,对自身企业结构进行不断调整,构建跨区域的多种企业格局,比如说集团化的大型企业、专业化的中型企业以及网络化的小型企业,如此才能够增强国内旅游企业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闲散资金,进而构建多元化的市场运作机制。

(四)建立完善公众参与制度

在现代旅游管理活动中,公众占旅游管理的主体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最终成败,因此应当尽快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对旅游管理进行有效监督。

1、旅游管理部门在建立旅游发展规划和制定相关决策的过程中都必须事先给予公众知情权与提议权,从而保证公众主体地位的有效性。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也应当确保公众能够充分发挥出监督权,对旅游管理活动实施监督。

2、要避免公众参与制度流于形式,不单单是公众对旅游管理意见的表达或者相关信息的了解,更关键的在于具体的决策和执行过程中是否能够实质性的参与。

3、为公众创造多样化的参与途径,不仅要有制度化的参与方式,例如说诉讼方式或者方式等,同时也应当提供非制度化的参与方式,例如说公众能够依靠传媒方式或者其他志愿活动来参与其中。同时政府部门也可以借助于咨询、调查或者评议活动来了解公众看法,进而对旅游管理制度实施全面的评估和判断,并及时调整。

三、结语

旅游管理体制篇3

一、当前旅游管理体制现状分析

(一)缺乏宏观管理。近年来我国政府非常关注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于旅游业也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大部分部门、单位都创办了旅游交通、餐饮等企业,但是这类企业的人事权、产权分别属于不同的投资单位,可以说每一个旅行社都归属于不同的系统。这样一来,造成国内旅游系统复杂,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尤其是在一些客源不足的季节和整体市场低迷期,各个旅游企业之间容易存在跌价竞争的现象,导致市场更加混乱,行业内部矛盾比较尖锐。对旅游管理机构来说,不具有建设审批权,无法使用宏观调控手段,从而难以进行有效管理。

(二)相关政策法规有待完善。对旅游管理体制来说,根据目前社会发展对旅游的需求,旅游管理体制也处于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中,但是却很少涉及到政策法规层面,还是沿用过去的政策法规制度。根据现阶段旅游管理的实际情况来说,一些不法商家和犯罪分子利用政策法规漏洞,在旅游行业中组织进行非法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打乱了旅游市场秩序,同时还损害了旅客的实际利益。

(三)旅游管理体制不完善。由于旅游行业是特殊性行业,且和其他相关行业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与交通、餐饮以及住宿等紧密联系。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服务行业也得到了高速发展,很多部门都和旅游业存在直接的经济联系。但是针对这些联系行业,并没有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一部分旅行社为了吸引游客,采取恶劣的市场竞争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游客的合法利益,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

(四)旅游业产业结构失衡。现阶段国内旅游商品开发还比较落后,而旅游商品属于旅游经济的关键来源,其特点是效益高、成本低,且劳动密集度较大,有助于推动传统工商业的发展。但是因为旅游商品生产销售管理不协调的问题,造成旅游商品一直以来都处在自发状态,加之旅游产品种类相对单一,缺乏创新能力,同时在商品的包装和运输环节都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够真正发挥出旅游商品的价值。另一方面,交通业的发展不能跟上旅游行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导致旅游产业结构失衡。

二、对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一)完善旅游管理机构设置

一方面,国家旅游局、旅游协会、工商局、交通运输局、文物管理局等应该共同携手建立一套全国性旅游管理体系,对全国旅游市场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对旅游事业整体发展制定总方案,并拟定相关规章及政策;密切监管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调节各个管理部门之间关系,化解内部矛盾;制定并实施国内、国外旅游市场开发战略,并加强宣传,增前我国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对国内旅游人才的培养力度,全面推动旅游行业发展脚步。另一方面,是对地方性旅游管理机构进行全面完善。一些地方旅游管理机构应积极学习并借鉴省级、市级试点旅游管理经验,再与自身发展特点进行结合,制定出适合本地旅游发展的管理方案。由省级旅游管理相关主任及负责人共同设立旅游管理委员会,作为该区域内旅游业最高综合管理协调部门,并且在其下设各职能处室,协调各市、各部门之间关系。

(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政府部门在旅游行业中所占据的位置和发挥的职能也处于不断的转变之中,充分发挥旅游行业协会的职能作用,提升行业自律性,必然会成为未来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在当前的新环境之下,国家应当引导帮助旅游行业各部门按照自身发展情况设置旅游行业协会,逐渐将旅游行业和政府行政机关分离,依靠市场的调控作用确保旅游行业能够得以持续健康的发展。具体而言,国内旅游行业协会的组织架构通常来说包括了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三项内容,而决策机构一般是旅游行业各个部门、各企业会员代表所构成的,其主要职能是审议和决定行业内部的规章制度;执行机构主要设置了理事会,由管理、经营以及服务三种机构构成,主要用于相关决策的落实;监督机构设置监事会,针对旅游行业内部和协会自身行使监督权。除开上述职能之外,各个地区旅游行业协会还必须要负起统领职责,第一时间向会员单位传达告知行业相关的政策法规,充分发挥出行业中介组织作用,结合行业具体需求组织进行各种旅游行业知识培训活动,强化与国内外同类组织的交流,推动旅游行业朝着国际化现代化发展。

(三)积极发展旅游行业企业

和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不同,市场经济体制下注重企业的主导地位,旅游行业的发展也是如此。所以我们要促进旅游企业的发展,尽可能的发挥其在旅游业中的主导位置,不仅要政府部门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把旅游企业推向市场,给旅游企业更多的自主发展权,对于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不作更多干涉,仅仅以监督者的角色出现,对旅游业进行监督指导;同时旅游企业必须结合市场发展规律来经营管理,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如此一来才能够确保旅游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才能够最终促进旅游企业的发展,进而推动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旅游企业还可以选择走集约化的发展道路,对自身企业结构进行不断调整,构建跨区域的多种企业格局,比如说集团化的大型企业、专业化的中型企业以及网络化的小型企业,如此才能够增强国内旅游企业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闲散资金,进而构建多元化的市场运作机制。

(四)建立完善公众参与制度

在现代旅游管理活动中,公众占旅游管理的主体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最终成败,因此应当尽快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对旅游管理进行有效监督。

1、旅游管理部门在建立旅游发展规划和制定相关决策的过程中都必须事先给予公众知情权与提议权,从而保证公众主体地位的有效性。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也应当确保公众能够充分发挥出监督权,对旅游管理活动实施监督。

2、要避免公众参与制度流于形式,不单单是公众对旅游管理意见的表达或者相关信息的了解,更关键的在于具体的决策和执行过程中是否能够实质性的参与。

3、为公众创造多样化的参与途径,不仅要有制度化的参与方式,例如说诉讼方式或者信访方式等,同时也应当提供非制度化的参与方式,例如说公众能够依靠传媒方式或者其他志愿活动来参与其中。同时政府部门也可以借助于咨询、调查或者评议活动来了解公众看法,进而对旅游管理制度实施全面的评估和判断,并及时调整。

旅游管理体制篇4

关键词:旅游市场;市场发展;旅游管理;体制改革

前言

自从我国正式进入到改革开放阶段以来,旅游行业市场中的管理体制就开始相继经历了起步、发展、变化以及创新这四段改革历程,从而让我国的旅游行业呈现出了健康且快速的发展态势。然而,伴随着我国的经济环境与管理体制的不断变化和完善,旅游行业的管理体系也开始显现出了很多不同程度上的弊端,进而严重拖缓了旅游行业的进步速度。基于此,在促进旅游市场全面发展的视角下针对旅游管理体制进行创新和改革,其不仅有助于国内旅游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顺利进行,同时还为旅游强国建设目标的早日实现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1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1.1旅游业走向综合化发展

如今,新时期中的旅游行业已经不再是以往那种传统且守旧的单一化经营模式,而是逐渐融入了多元化和综合化的经营理念。首先,由于旅游行业的经营内容比较广泛,经营商家如果能够将以往的那种以吃、住、游为盈利主体的经营模式转变为行业结构连动服务的经营模式,那么不仅能够让消费者获得更加全面且优质的服务内容,同时还可以让行业内的竞争局面转换为共赢局面;其次,近年来国内的一、二产业相继呈现出发展疲态,而旅游业逐渐上升为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因此朝向综合化目标所发展是突出核心地位的最有效方式;最后,国内旅游行业的综合化发展还变相搭建出了一个行业内的交流平台,让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也可以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市场份额,进而让国民的经济水平呈现出较为快速的发展趋势。

1.2旅游管理技术的现代化发展趋势

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大范围普及,国内的旅游行业如果想要在信息时代中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首先应该完成的一项任务就是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到现有的管理模式当中,在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优质的快捷服务体验的同时,从根本上降低旅游管理的成本支出与现实风险。除此之外,旅游管理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提升经营企业内部的配合水平,进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行业内的产业带动。

1.3旅游管理体制

首先,我国的旅游业会在日后的发展历程中得到更高的经济地位,并且会逐渐朝向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的广利模式所转变;其次,由于我国当前的旅游行业已经逐渐发展成为综合化与多元化的合作型产业,所以各个地方上的管理部门与经营企业之间要形成联系密切的关系网络,并且根据各个地方上的行业发展现况来成立相关的旅游管理和监督委员会,进而为旅游市场日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对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相关建议

2.1提高宏观管理的调控力度

如今,我国的旅游行业市场仍然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竞争不平等现象,为了能够早日改善这一局面,笔者总结出了如下几点管理体制上的改革措施。首先,国家政府应协同各个地方上的旅游管理部门建立起一套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机制,确保各个经营企业可以全凭自己的实力与自由交换的方式来获得应有的资源配置;其次,政府部门应当取消对某些经营企业所下派的保护特权,让旅游企业可以彻底摆脱政府的庇护而成为自负盈亏的独立经营者,只有让旅游市场中形成公平公开的竞争机制,才会让各个旅游企业在竞争动力的推动下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经营能力,从而带动起整个行业市场的活跃程度;最后,政府部门还应进一步加强对旅游行业的宏观调控力度。简单一些解释,宏观调控所指的即为运用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规来确保行业市场经济的和谐性发展。在日后的管理工作中,政府部门与各个地方上的管理机构可以在应用法律手段展开经济调节的同时,专门针对旅游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况来对行业展开宏观管理。由于市场调节本身具有着一定的盲目性和滞后性弊端,而宏观调控管理模式的加入则可以很好的为管理者提供有关于行业市场的弱势和却缺陷,十分有助于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

2.2发挥旅游企业的主体地位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各个行业中的企业均拥有着绝对性的主体地位,而旅游业自然也不会例外。基于此,在旅游市场发展视角中的旅游企业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的实施改革:首先,各个地方上的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宏观调控作用,尽可能的为旅游企业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其成功的推向行业市场。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能够让旅游企业可以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政府部门与管理机构应当充分维护好企业的自主发展权益,仅以旁观者和行业监督者的身份来为旅游企业带来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其次,旅游企业的经营者也要严格依照行业市场的发展规律来展开经营,并经常性的针对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服务需求展开全面且详细的了解,在有效提升自身服务水平的同时加快创新改革的发展速度。

2.3进一步完善原有的公众参与制度

在日后的旅游行业管理过程中要从根本上保障公众消费者的参与权益。首先,旅游管理部门与经营企业要全面维护公众的知情权和建议权,在发展规划、规章制度以及政策措施等方面的改革内容正式落实之前,要让公众以管理主体的身份参与到改革过程当中;其次,公众参与制度的完善绝不能够仅仅停留在表面,各个地方上的政府部门要将此项工作当成日后旅游行业管理体系中的重中之重,并确保公众管理主体可以实质性的参与到决策、执行以及监督等各个管理环节之中;最后,公众参与的方式应当分为制度化与非制度化两种,制度化的参与方式为和诉讼,而非制度化的参与方式则包括大众传媒、志愿者服务、政府走访、公共调查以及社会上的各类公开式的评议活动等等。政府部门要全面提升所有旅游企业的公众参与意识,客观且公正的对群众意见进行综合评价,并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苗圃,王新驰,高晴.黄金周旅游拥挤现象分析——从旅游线路设计的角度[J].江苏商论,2015(03):52-57.

[2]张琴.旅游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初探[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06):58-61.

旅游管理体制篇5

“系统整体性原理认为:一切物质均具有系统的属性,而一切系统又都具有整体性。”它要求我们从整体出发考虑问题。系统工程中的所谓优化必须是整体优化,为了达到整体优化,必要时还需要牺牲局部的利益。旅游管理体制改革中提出的全行业管理就是符合整体性原理的。不搞全行业管理,就会使旅游业处于分散的、多头的、杂乱无章的状况。现在许多地方大家搞饭店、搞旅行社,缺乏宏观控制,不仅搞多了利用率大大降低,而且服务质量不能保证,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声誉,当然更谈不上旅游业的最佳效益,因此,从中央到地方亟需有一套能实行全行业管理的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北京市作了“一个很大胆的尝试”,“带了个头,”对于北京市的经验,当然有它的特殊情况,因为它是首都,是直辖市,与一个普通的省有不少区别,但他们改革的原则还是很可以得到启迪的。何况我国也有许多实行全行业管理的系统,如教育、卫生系统就基本上是实行全行业管理的。我国旅游业发展到今天,特别是一些旅游业较为发达的地区,实行全行业管理,建立强有力的行政管理机构已成为当务之急了。

2、目标效益性原理。目的性也是系统的重要特征之一,旅游管理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从而完成旅游管理体制改革这项系统工程必须遵循目标效益性的原理。我国现行的旅游体制还很不合理也很不完善,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发展旅游事业的要求,因此建立一个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的合理的完善的管理体制就是我们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系统工程的目标。谷牧同志说,要研究制定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而且要是一个比较科学的并能为各有关方面接受的方案。井指出,“改革要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宏观管理,有利于搞活旅游企业和推动横向联系和联合;有利于扩大旅游创汇”这就是我们在旅游管理体制改革中所应追求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科学地对系统进行分析、规划和设计,并在改革过程中充分注意它的效益,切忌一刀切,要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不同的现状,进行尽可能优化的设计,即以最小的努力和消耗,包括人力、时间等各方面的消耗达到系统的目的。

3、筇琬适应性原理。任何一个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物质环境之中,旅游系统是经济、社会大系统的子系统,它与其他子系统或说周围环境存在着物质的、能量的和信息的交换,因此它必须适应周围环境,才能长期存在下去,并不断发展。无疑,旅游业的发展是与周围环境诸如城市建设、交通、园林、文化、经济等多种系统、多个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的。一般来说,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达、文化水平高、旅游亚也发达;反之,旅游业就上不去。因此,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系统工程必须考虑环境适应性,必须与其他子系统协调发展,否则就会影响改革。

旅游系统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系统,旅游管理体制也必须是高度开放的,要根据大旅游的观点,有一个有权威的机构来领导至少是协调旅游业及与其他行业同旅游有关的各项工作。最高级的可以是旅游“特区”政府.如安徽黄山市政府就是充分考虑了黄山作为旅游“特区”而设立的,又如浙江永康的方岩镇人民政府,也是把方岩的旅游作为它的中心工作的;其次可考虑建立旅游委员会,象科委、教委、以及部门地方试点的交委、商委那样对旅游业实行全行业管理;第三是目前大多数采用的旅游局的体制,但必须强化旅游局的功能,使它有权实行全行业管理和作必要的协调。一些县及县以下的还有把风景与旅游结合在一起,实行统一领导的,如杭州市的富阳、建德等县就是这样。总之,根据环境适应性的原理,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必须建立一套适应环境的管理体制,具体形式可因地因时制宜,以使旅游业能与其他各行各业协调发展为原则。

4、要棄有用性原理。系统是由元素组成的,一个元素在系统中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对整个系统来说,它总是重要的,因而也称为要素。旅游管理系统的要素,包括各级旅游管理机构中各个部门以及每个部门里的每一个人。按照要素有用性的原理,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后的管理部门必须精兵简政,该设置的设置,该加强的加强,该取消的取消,可有可无的就坚决不设。同时必须明确每一个部门的职责范围,使这些要素在各自的系统中确实“有用”。要素有用性原理还要求管理人员能充分发挥各要素——下属机构和人员的作用,以及扶植这些机构的功能和培养提高全体人员,使他们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据此,系统内应有负责培养提高各元素功能的机构,如行政教育处室,各级、各类学校等。我国目前尽管已有一支相当大的旅游队伍,但无论就其数量和质量而言,都远不能适应国内外旅游发展的需要,对于人员培训,虽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但差距也还很大。因此,选择、培养、提高各级各类旅游人员,建立相应的管理和实体机构应是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系统工裎的重要一环。

5、层次结构性原理。系统是有层次结构的,旅游管理系统也不例外,按照层次结构性原理,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系统工程首先必须在调查研究、分析论证的基础上绘制出一张旅游管理体制系统层次结构图。显然,就目前我国整个体制结构的情况来看,还逃不出所谓条块结构的老框框,也就是,按行政管理机构来说,部级目前是国家旅游局。省、市、自治区一级大多数是旅游局。再下面,就浙江省来说,地、市有几个旅游公司或总公司,很少称局的,有的还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县、乡镇级只有少数几个有管理机构。目前上下对建立各级旅游管理机构的呼声较高,有的地方政府积极性也很高,比如最近温州市洞头县政府决定建立旅游开发领导小组和办公室,配备了五个专职干部,还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拨出专款扶植旅游,提出要“把洞头建设成为一个美丽富绕的海岛旅游城”的规划设想。看来,随着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建立一个具苻层次结构的旅游管理系统是可能的。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是这个系统的条块关系如何处理。因此,必须明确各个层次的职、权、利。实行线性管埋,一般情况下不越级干预下级管理范围内的事,牿别是对于一些管理机构所属的企业,更应该根据宏观控制、微观搞活的精神,充分发挥企业本身的管理功能。企业,在层次结构图中是最基层的要素,让这些要素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是整个系统实行最佳运行,收到最佳效益的关键,也是在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系统工程中坚持层次结构性原理必须考虑的问题。

6、动态相关性原理。系统里的元素是以一定的方式互相联系着的,而且这种联系会因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旅游管理系统里各元素间有着各种各样复杂的联系。因此,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系统工程必须遵循动态相关性原理,造成一个旅游管理系统最佳的合理组合,至少是一个满意的合理组合。目前不少旅游赀理机构政企不分,它管理一部分直接经营的企业,又兼着更大范围的行政管理职能。浙江省旅游局和杭州、宁波、温则等市的旅游总公司(公司)就是这种情况。看来,这种组合方式和职能安排不尽合理。因此把政企分开作为这次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符合相关原理的。此外,一个管理机构的领导班子,还是一个基层班组、科室的全体成员的组成,都应有一个合理的结构。包括年龄结构,能力结构等等,都应该有一个合理的梯队形式。当然,根据“动态”的要求,这种结构也要随着各种情况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目前一些部门靠“关系”安排人员,任用干部的做法是不符合系统工程的科学原理的,必须排除。

7、信息反馈性原理。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现代管埕系统是一个管理信息系统,旅游管理系统更是一个须臾离不开信息的系统。因此,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就要造就一个能使信息畅通,有良好的反馈机制的现代化的管理系统,该系统上下左右要有一个能进行全方位传输的信息网络,网络的每一结点都应有收集、加工、输送信息的功能以及发挥这一功能的相应机构,如目前大多数单位都有的宣传机构以及一些单位设置的信息研究机构(山东省旅游局设信息研究室)就属于这一类。现在的情况是由于体制中的问题,连旅游业的一些最基本的数据都无法有一个较准确的统计,特别是一些代行行政职权的旅游公司,山于本身主要也是一个与其他旅游部门有竞争的企业,人们就要对它“保密”,这就谈不上准确统计了。因此,这种体制也是不符合信息反馈性原理的。

信息网络的建成还要求扩大企业间的横向联系,目前一些地方在搞的行业协会、企业集团对促进横向联系很有帮助,但需结合实际,切忌照抄照搬。进一步,旅游管理系统应该创造条件建立从中央到地方一整套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以便各级领导能够随时掌握各方面的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8、决策科学性原理。一般说来,一个管理系统应有决策、咨询(或称参谋)、信息三个分系统组成,长期以来,我们是三者合一的,这无疑是不科学的,这实际上只是少数领导甚至是第一把手拍脑袋定案。这样做,那怕你本事再大也是不行的。近来有的地方提倡三不决策,即不经调査研究不决策,不经可行性论证不决策,没有两个以上方案不决策,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值得推广。但要这样做,就必须有作调查研究,进行可行性论证,提出不同方案的机构。目前,国家和不少省市旅游局设有研究室、政策研究室或信息研究室,应该就是做这件事情的,中国旅游协会和各省市的旅游学会(协会)也应该成为各级行政管理机构

旅游管理体制篇6

1.旅游管理专业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是课程重构的基础

首先,旅游管理专业重实践操作的特点,要求在课程的设置更应重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第二,由于旅游行业所提供的产品更多是无形的服务性产品,这就决定了行业人员除了具备相关的技能之外,还应具有更多的非智力因素,如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决策应变能力等,这正好吻合了CBE内涵中提到的能力要求。

2.目前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现状是进行重构的客观需要

目前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现有的课程体系总体的现状是课程理论性较强,而实践性较弱,难以体现旅游管理专业的自身规律和特点。虽然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也重视实践实习,但更多的是简单的操作实习,难以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容易造成本科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的问题,导致在就业中出现“高知低能”的结果。

二、运用CBE对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进行开发与重构过程

(一)以技能为需要分析职业岗位

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按照职能岗位可分为两个大方向,即饭店管理方向和旅行社管理方向,具体涉及的职业岗位如下:

1.前厅服务员。岗位要求:能够熟练运用前厅接待服务知识和操作前厅各种设备,处理对客接待、问讯、收银、行李、话务等工作,并能灵活地处理对客服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技能要求:国家职业资格“前厅服务员”、国家职业资格“公关员”(中级)。

2.客房服务员。岗位要求:掌握房务知识,负责楼层的清洁保养和对客服务工作,保障楼面的安全,能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待人接物热情、反应灵敏,使楼层服务的各环节顺利运行。技能要求:国家职业资格“客房服务员”(中级)。

3.餐厅服务员。岗位要求:必须具有丰富的服务知识和娴熟的服务技能及灵活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将精美可口的佳肴和尽善尽美的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客人在物质上和精神上获得满足,达到餐饮服务的最佳效果。技能要求:国家职业资格“餐厅服务员”、国家职业资格“营养配餐员”(中级)。

4.酒吧服务员。岗位要求:熟练掌握酒吧接待服务基本知识和酒水的配制及茶艺技能,能进行酒吧调酒、酒水推销或茶食推销、茶艺展示等酒吧服务工作。技能要求:国家职业资格“调酒师”、国家职业资格“茶艺师”(中级)。

5.导游员。岗位要求: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知识和导游基本操作技能,独立地分析、处理各种问题,完成旅行社委派的旅游团队接待工作。技能要求:全国导游资格证。

6.旅行社计调员。岗位要求:能够熟练地应用旅行社的各种设备,核算团队价格,联系目的地旅行社、调度导游、旅游汽车公司等相关接待部门,完成旅行社的接待协调工作。技能要求:全国导游资格证。7.旅行社外联员。岗位要求:能够利用各种信息,主动地协调、联系旅行社主要合作单位、完成旅行社的各种旅游线路的设计、旅游产品的促销和招揽客源的工作。技能要求:全国导游资格证,国家市场推销员(中级)。

(二)以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以CBE提出的“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为原则,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按课程性质可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在这课程体系中,从三个层面分别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行业技能和岗位能力,充分贯彻CBE提出的知识(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领域)、态度(动机、动力情感领域)、经验(活动领域),反馈(评估、评价领域),最终形成综合职业能力。

(1)通识教育课程设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学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就业与创业指导等。

(2)学科专业课程设置:学科专业课程分为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基础课程为西方经济学、统计学、管理学原理、旅游学概论等;专业课程中的必修课为酒店管理概论、旅行社经营管理、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旅游市场营销学、旅游心理学等。同时在专业课程中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系列选修课,设置关于旅游新业态的相关课程,如温泉旅游、邮轮服务与管理、旅游美学、休闲旅游等,学生可根据兴趣好爱进行选修。

(3)实践教学环节设置:在课程体系别独立设置了实践环节,具体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校内实训、校外实践、技能鉴定和顶岗实习。校内实训环节主要通过岗位能力课程的仿真实训,如旅行社导游与计调技能实训、酒店岗位能力实训等,让学生掌握符合本科旅游管理的专业基本技能;校外实践主要是将学生送到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接受现场培训,掌握职业岗位的实际专业技能,技能鉴定环节是在职业技能鉴定前,对学生进行技能强化培训,掌握国家职业标准的专业技能。顶岗实习在学生在毕业前,可选在到旅行社、酒店、景区景点等相关部门,进行为期半年的综合实习,专业教师要在实习期间指导学生,学生在实习结束后完成实习报告,为进入工作单位奠定基础。

三、结语

旅游管理体制篇7

1 三种旅游管理体制的比较

世界各地由于各自的政治经济制度、旅游业发展阶段、政府干预经济程度的不同,旅游产业管理的体制和制度差异较大。其中有三种模式具有典型意义:

一是以泰国为代表的官方权威管理模式。采取这种发展模式的一般是市场经济尚不成熟、旅游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又处于重要地位的国家。这种模式是将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政府力量的强制性干预,促使一国旅游业实现快速增长。它主要适应在市场发育还不完善的条件下,政府通过制定、补充、修改、解释相关政策法规,对旅游企业的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予以制止和纠正。国家设立强有力的政府主管部门,如旅游局或者旅游委员会,承担包括旅游规划、竞争规划、市场促销、人才培养等行业管理基本职能,并对地方旅游主管部门实行垂直领导,行业协会的作用被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实行这种旅游行业管理模式的国家旅游业发展水平直接取决于政府的组织与决策能力。

二是以曰本等为代表的官民协管模式。该模式强调市场竞争与政府管理并存,在最大限度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政府积极进行旅游市场规制与管理,规制的目的是克服旅游市场的失效,政府管理以市场手段为主,鼓励旅游企业公平竞争。在充分运用各种经济杠杆调节旅游市场的同时,政府加强对旅游业长远发展的规划与指导,以避免市场经济产生的盲目性,发展规划通过旅游产业政策来保证。

三是以英国为代表的市场规制模式。实行这种管理模式的一般是市场经济较发达,并且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也较高的国家。这种模式的基本特征是让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最大的作用。由于市场经济高度发达,基础设施完备,各项物质条件优越,所以很多开发性的事情已经不用政府去出面,甚至涉及到旅游促销方面的事情也不用政府出面。但并不等于政府不发挥作用,只是发挥作用的层面不同,市场调节的力度更大一些。

1.1泰国的旅游管理体制

泰国政府对旅游业实行的是集权式的管理体制。其最高层次的旅游管理机构是旅游管理委员会,它由内务部、交通部、外交部、国家环境委员会、国家经济和发展委员会、立法委员会的高级官员和泰国航空公司总裁、泰国旅游局局长以及行业工会领袖等人士组成,管理和监督旅游局的工作等。泰国旅游局是旅游委员会领导下的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旅游促销、制定地区旅游发展计划和行业管理。泰国的地方旅游机构由泰国旅游局直接设置、派驻人员并提供经费111。

泰国旅游管理体制的特点是,政府对旅游业实行高度集中的宏观管理,设立大区办事处集中管理全国各地的旅游经济活动。其行政级别相当于司局级,经费由国家拨款。主要职能是协调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组织地方性的旅游开发项目和大型的旅游活动、制定地方性的市场规则并维护市场秩序等。

泰国旅游管理体制对我国的启示是:发展旅游业一定要统筹规划,政府要加强宏观管理。对于新开发的旅游地,一定要有完善的管理机制,不能片面追求短期效益而放弃长远利益,领导层要充分认识到旅游业长期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1.2日本的旅游管理体制

日本旅游业与其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形成了一种官民协办的旅游管理体制,政府、企业和各种协会组织彼此协调又相互约束,共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日本的中央旅游管理机构分为内阁、运输省、观光部三个层次。“内阁观光对策省厅联络会议”是其最高决策机构,直接对内阁负责。17名委员分别来自警视厅、环境厅、国土厅、法务省、大藏省、运输省、冲绳开发厅等部门。其主要职责是:协调各省、厅在旅游管理中的相互关系、审议有关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规划。运输省是日本旅游业的主管部门,下设运输局、航空局、物资流通局和国际运输观光局等。观光部是运输省国际运输观光局中具体分管旅游业的办事机构。其主要职能是:统筹旅游规划、资源开发、景点整顿,对旅行社、饭店及旅馆进行审批、注册、指导、监督和培训,国际联络与对外宣传,旅游调研与统计等12。

日本的中央旅游管理机构适应了旅游业综合发展的要求,有利于旅游业发挥多方面的功能,这种管理模式与日本的经济体制是一致的。日本政府对旅游经济实行间接管理,大量的行业协会代行了部分政府职能,旅游企业必须是相关行业协会的会员,行业协会履行着行业管理职能。如:日本导游执照考试和培训由运输省委托国际观光振协会组织。这些行业组织既是企业之间的横向联结点,又是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中介。政府通过行业协会对旅游业实行间接管理,既有利于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横向联合,增加行业的保险功能,又有利于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处理好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中央政府不对旅游业进行直接投资,旅游业的投资主要依靠地方和民间的资金。

日本的旅游管理体制对我们的启示是:

第一,政府对旅游业实行间接管理,政府不必要也不可能直接干预旅游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央政府没有直接的投资职能,依靠地方和民间的财力,中央与地方各级旅游管理机构分工清楚。

第二,大量的行业协会代替了部分行政管理职能。政府通过行业协会对旅游业实行间接管理,行业组织是政府充分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之一。行业协会既代表企业的共同利益,又能解决许多政府不便出面解决的问题,是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

1.3英国的旅游管理体制

英国对旅游业实行分工管理,管理机构主要分为政府管理机构和专业行会管理机构。政府机构性质的旅游管理机构负责对地区总体旅游发展进行指导和宣传,不介入对企业的具体管理。政府通过完备的法律和法令约束企业和从业者,干预的重点是调整竞争关系和防止垄断。旅游企业的经营活动完全由市场进行调节,企业经营不善通过破产、兼并退出市场。专业行业协会负责旅游企业具体业务的管理。英国的高层旅游管理机构由英国旅游总局、英格兰旅游局、苏格兰旅游局和威尔士旅游局组成,经费由各级政府承担。旅游总局主要负责全英的旅游协调、推广和宣传工作。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旅游局则具体负责各地旅游协调事宜。英国的基层旅游管理机构是地区旅游委员会,其经费由旅游局、地方政府和私人企业共同承担。地区旅游委员会的职责是:代表本地区旅游业的利益、会同地方政府共同制定该地区的旅游发展战略等131。

除了官方的旅游管理机构,英国还有许多民间行业协会,这些行业协会积极维护本行业的利益,促进跨行业的横向联系,制定本行业的条例和准则,负责行业内的人员培训工作,为行业内的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等。

英国旅游管理体制给我们的启示是:充分发游市场规制与管理,加强对旅游业长远发展的规划与指导,以避免市场经济产生的盲目性。同时,中央和地方旅游管理机构的责任明确,各司其职。

通过这三国旅游管理体制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第一,这三国政府都对旅游业的发展实行宏观管理,制定了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规划。

第二,三国都针对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及时调整政府职能和作用,尽量以引导的、法律的、间接的手段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第三,三国政府依据不同的国情构建了一套不同利益群体的有效整合机制。

总之,由于各国的旅游资源不同,政治经济体制各异,旅游业的发展道路也不一样,由此导致了各国旅游管理体制的不同模式。有些国家的旅游管理体制较为完备,既有中央系统,又有地方系统,既管理国际旅游,又管理国内旅游。有些国家则偏重某一方面,或以中央为主,地方配合;或以地方为主,中央协助。有些国家仅有国际旅游管理机构,国内旅游则分属其它部门管辖。我们则应当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相应的旅游管理体制,促进和保证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2 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

比较上述旅游管理模式和我国现行旅游行业管理制度,不难发现,我国旅游行业管理范围广、管理细,全由政府操办,政府主导作用非常明显。我国的旅游管理体制突出表现为政企不分,政府主管部门可以直接干预旅游企业的经营活动,这些机构在行使管理权时往往带有明显的部门利益倾向,不可能也不愿意实行公正有效的宏观调控和行业管理。企业不是真正的市场主体,自然没有联合的愿望,发挥旅游行业的作用更无从谈起。因此,明确资产属性,界定企业产权,实行政企分开和事企分开,可以说是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的重点之所在。而上述诸国中,越是经济市场化程度高的国家和地区,政府在旅游行业管理中越无所作为,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的作用越突出,法律规制、市场约束、社会监督的作用越明显。我国旅游行业管理制度改革既要考虑借鉴外国先进经验,与国际接轨,又要考虑我国的国情、经济转型的过程性和现行制度的连续性,循序渐进地推进。

2.1明确政府职能,加强宏观管理和调控

政府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旅游业发展的不同时期政府所扮演的角色都是不尽相同的,政府职能也应随之改变。曰本、英国等旅游业发达国家的政府都能够根据旅游业的发展变化而及时调整政府职能和作用。我国的旅游业是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政府职能应进行一定的调整。具体而言,应予以保留的政府职能有:旅游规划、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旅游信息服务和旅游宣传。应予以取消的政府职能有:旅游定点制度和旅游经营许可证制度。

2.2建立旅游领导小组或旅游管理委员会

旅游业的综合性、关联性较强和边缘性较强,必须建立一整套级别高、权威大、职能强的旅游管理机构。它能够对旅游业进行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能够对旅游资源进行大规模、深层次的整合与开发,能够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旅游集团的组建,走“大旅游”的发展新路子|51。泰国、日本等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建立了旅游产业领导和部级协调机构,由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包括旅游局在内的旅游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不改变各部门现有行政授权格局,通过定期会议等方式,制定旅游产业方针政策,协调各部门的相互关系。但我国目前还没有国家旅游产业领导机构,致使国家旅游局在旅游政策条例及行业标准等的出台、全国旅游生产力布局宏观调控等方面工作协调难度大。为适应大旅游、大市场的管理需要,应适时成立国家旅游产业领导小组,由分管旅游的副总理任组长,相关部委领导为成员,负责国家旅游大政方针的制定和实现旅游管理的部际协调。

2.3建立旅游行业协会

随着我国旅游行业管理体制的演变,行业协会作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中介组织,其作用日益重要,并逐渐取代政府所承担部分职能。西方国家的各种旅游协会是在市场推动下,同行业的企业自发组成的,绝大多数企业都是相关行业协会的会员。协会的主要职责是行业自律和行业服务,协会存在和发展必须靠其在代表利益所进行的协调、沟通、甚至斗争中形成的公信力,靠其在为会员提供咨询、培训等服务中形成的吸引力,否则协会将无法存在。

我国各级旅游行业协会是在政府的催生和主导下成立的,既有全国性的中国旅游协会和各专业协会,也有地方各级旅游协会,各级旅游协会分别受同级旅游局领导,旅游协会的领导多由同级旅游局领导担任,企业自愿加入。中国的旅游协会官方色彩浓厚,实为政府的附属机构,主要履行行业调研与政策宣传、政府与企业间的联系与协调等职能。这样的协会对企业的吸引力有限,目前全国旅游企业有20多万家,还有相当数量的事业单位和社团,而中国旅游协会及其分会和专业委员会以及各省旅游协会的会员数总共只有1.2万。

我国旅游行业协会必须加快市场化的改革步伐,使之成为政府宏观管理和企业微观营运管理的中介工具,以减少“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由于我国的各项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旅游协会改革的路径必然依赖政府,具体做法是:旅游协会与行政机构脱钩,完全自收自支,政府通过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必须成为相关协会的会员,政府把那些主要靠市场调节、社会能够管好的职能逐渐委托或授权给协会,这些职能包括:资格证考试和培训、旅游质量保证金管理、旅游标准化工作等。

2. 4拓宽旅游投资渠道

目前我国政府对旅游业的投入仍显严重不足,要解决旅游业所需资金一是可以考虑借鉴国外经验征收旅游税,在饭店宾馆按房费征收一定比例,或在机场、火车站、汽车站、港口等游客必经之地按票价的一定比例或固定数额征收。除征收旅游税以外,政府还应该为旅游业提供更多融资机会,如增发旅游企业债券、增加旅游企业上市公司。二是通过制定财政、金融、工商等政策,吸收外资和国内私人资本。金融部门可在信贷政策范围内对旅游项目优先贷款,并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投入和延长贷款期限、吸引国外和省外资金参与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环境综合治理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以旅游项目收益权或收费权作为质押向银行贷款,通过建立旅游产业基金、开放式旅游基金和股权置换等方式进行市场融资。三是通过股份合作制形成包括政府在内的多元化投入格局。坚持内外资并用的原则,大力培育社会新型投资主体,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旅游业。选择条件较成熟的部分旅游区,采取经营权转让、特许经营、合资合作、租赁等方式,进行直接融资,出让景区经营权融资开发。要抓紧把沉淀的资本盘活,自己做不好的让别人来做,自身经营发展不快的请别人帮助来发展。按照规划,分期、分块转让已形成投资开发气候的景区和景区周边土地,回收土地转让所得的收入,用于投资开发新项目。

旅游管理体制篇8

一、未来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1.旅游业将朝着综合化发展

未来世界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就是综合化发展。旅游业本身具备高度的关联性,与相关产业密切关联,与单体产业相比较,旅游业综合化发展更具优势与意义。首先,旅游业集吃、住、行、游、购及娱乐于一体,其综合化发展将相关产业、部门实现有机融合与统一,摒弃了传统模式,能够形成一定规模的综合效益,增强旅游业的跨行业聚集吸引力。其次,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综合化发展具备规模大、资产实力雄厚、产业链完备等优势,并且将有效的周边经济及国民经济的发展。最后,旅游业将中小型单体旅游业联合,加快了旅游业国际化与现代化的进程。

2.旅游管理技术的现代化发展

未来旅游管理中,将实现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管理。特别是在市场观念日益提升的时代,现代化管理有利于提升和完善旅游业的管理水平,旅游业的生产、营销、消费等环节都借助市场获取信息,通过现代化管理手段的利用,可有效降低成本和风险,促进市场信息获取的渠道与质量,此外,现代化管理还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不仅提高了旅游经营者的效率,重要的是能够借助现代科技提高游客消费旅游资源的效率、制定行程的效率、获取信息的效率。

二、国内旅游现行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旅游管理体制应当不断适应旅游业的发展。但是,当前国内旅游业顶层设计及管理机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导致其在管理中主导作用发挥不足。

1.旅游业行政主管部门缺乏统一规范性

当前国内一些地方,政府旅游管理机制在设置与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不统一,从而导致并不能适应旅游业的发展,更不能满足依法行政的需求。从国务院部委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设置并不统一。这些主要表现为:首先,名称不规范,国务院各部委行政管理机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但是到了省市自治区之后,由于具体情况复杂,各地设立旅游局、旅游管理委员会,有的省以前设旅游局,后来又改为旅游发展委员会等名称的机构。再到县级城市,旅游管理机构则成为旅游局、旅游文化体育局、旅游委等。同时,我国旅游业发展地域性非常强,经济发达、地理位置优越的沿海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要高于中西部内陆地区。在一些地方,旅游管理机构只是单纯的旅游局,职能划分明确。不过,有些地方则改成旅游委,职能简单单一。那些鱼外办、侨办单位合在一起的旅游管理机构,它们的职能更为模糊。

2.旅游管理机构的网络不健全,管理部门的职权相对有限

国内旅游管理体制的不断革新发展,旅游管理机构面向国家到地方,分别设有特定的管理部门,虽然形成较为理想的局面,但是因为缺少类似于企业模式的高效旅游行政管理体制,而且现有的网络覆盖面并没有达到最好的状态。首先,各级政府行政管理机构体系不健全。在国家层面,旅游行政管理机构,缺少级别高、权力大和职能高;地方层面,权力小,而且协调功能薄弱,甚至在一些地区,到目前为止尚未建立独立的旅游管理机构。市县级的旅游行政管理机构仍为空白。其次,旅游业协会民间管理机构环节,建设薄弱,公民缺少参与主动性,在参与过程中也未受到重视。政府主导多元交叉融合度非常高的产业,往往不能发挥主导优势,收到多种因素制约,存在诸多问题。特别突出的是导游队伍的管理,导游一般隶属于旅游企业或者行业协会,然而,导游在带团过程中又发挥着重要的作业,尤其是出境领队,然而导游队伍的地位和工作性质的重要性不相匹配,应该不断加强提升导游队伍的地位和待遇。旅游的涉外事业性和产业经济性决定了它的重要地位,然而,相应的旅游行政主管机构权力的有限性直接导致旅游企业在发展中缺乏独立性与自主性,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

3.政府相关部门管理出现越权现象,过于干预企业的运作经营

近年来,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开发与成熟发展,在一些举措的设定方面均已按照国际管理进行,为促使国内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相关部门在日常实践中摸索制定了一些符合中国旅游行业规律的规章制度,以保证旅游业有章可循。但是政府的越权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严重影响到了旅游业的发展。

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府方面,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因为尚未脱离计划经济的惯性作用,且管理部门受自身利益驱使,从而导致政府部门在行使职权时,出现不公平现象,他们在市场经济运作中,对自己角色的定位不准确,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并不清楚,他们在旅游管理中不必要的干政,大大降低了行业管理部门树立起来的威信。另一个是企业自身

方面,企业自身的惰性,与企业领导人员的怯懦,致使政企不分的现象。旅游企业比较其他工业,在经济效益方面存在的优势,致使旅游企业内部产生惰性。同时,企业管理领导人员,并没有认识到市场经济本质,在经营运作中,缺乏自信心,因此容易受到政府等管理部门的干预,另外,企业与政府通常还会形成一些潜规则,政府会通过各种途径为企业提供经营项目,企业也愿意为政府干预。久而久之,旅游企业与政府之间多是维持现状,政府管理部门干预企业行为的权力,企业也多接受政府的管理。 4.政府主导乏力 旅游业是个复杂、多元、综合、交叉、与其他产业高度关联,但在实际的旅游行政管理中试行政府主导分割管理,导致政府主导乏力,换言之,旅游资源分别有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来管理,其中旅游企业也交由不同的主管部门负责。不同的景区资源、文物资源,分别交由林业、环保、文化、文物、宗教、海洋、地质遗迹旅游等部门行驶管理,条块分割明显,管理职权有限,从而政府对各部门间关系的协调与组织的主导能力有限。其次,在旅游行业中,国务院及地方各级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缺乏沟通性,上级旅游管理部门对下级单位,实施的是一种垂直管理模式,国家与地方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处理相关问题协调性差,从而严重阻碍了旅游业的发展。加之受利益关系、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旅游景区、产品被分割,旅游行业间、企业间的摩擦与冲突现象恶劣,行业混乱,从而阻碍旅游资源的统筹开发,造成旅游产品缺乏整体设计,诸多旅游产品长期处于成本投入低、包装粗放、效益低的阶段,从而大大降低了整体竞争力,增加了行业风险。此外,政府对旅游企业过度干预,两者之间缺乏合理的用于交流与沟通的机制,从而为发展造成阻力。

5.旅游监察管理不够严格

当前我国的旅游行业混乱、公民旅游行为过激,监督监察不到位问题极为突出。旅游资源、旅游企业、旅游行业、旅游者在纵向与横向管理中,分别有不同的部门机构负责,纵向管理中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诸如泰国设立旅游警察。横向管理中缺乏明确合理的分工,从而造成监督工作中相互推诿的现象。一些管理部门追求政绩或利益,在监督管理中工作并不到位。此外,旅游管理体制缺乏强有力的政府监察机构和行之有效的社会公众监督机制。例如,缺乏对民众及旅游者的研究,未能采纳民众的意见,或者民众根本不了解监督管理体制的内容,当旅游景区出现游客投诉、纠纷以及秩序混乱等问题时,缺乏官方或者民间组织执法与维护,相应的工作人员不到位;旅游协会、旅游社协会以及旅游饭店协会,这些民间旅游组织尚未实现普遍化发展。这些都极大限度的限制了旅游业的监督力度。而且,对游客在境内、出境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缺乏有力的监督和管制,可以借鉴泰国设立旅游警察的做法。

三、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综上所述,旅游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成为重中之重,在景区资源管理、导游队伍等从业人员管理、旅游企业管理、旅游执法管理等方面都应当进行大幅度的改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

1.国内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原则

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首先须遵循旅游业自身发展的规律,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强化市场“无形的手”在管理中的作用,实现旅游资源的撇脂,促进实现市场经济效益;其次,须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加大力度发展旅游业,处理好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好旅游资源的利用,做到开发适度,不破坏和污染生态环境,不干扰当地居民正常的生活;最后,严格按照国际旅游开发与游览惯例,培育市场规模,规范旅游者行为。

此外,注重协调各个相关行业的关系,强调划分管理职能部门的责权,转变各个单位的职能,增强生态环保、文明旅游、健康旅游意识。

2.构建多元化管理主体

首先,完善旅游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明确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能,促进各个部门主体交互协作,实现平等互利的关系,最终促进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完善地方旅游管理机构组织,明确各个机构的职能职权、地位作用,保证旅游业实现快速稳定的发展。

其次,大力推动旅游企业发展,发挥其在旅游业的市场主体中的作用,一方面由政府将旅游企业推向市场,并进行宏观调控,并针对行业推出规范的监督体制;另一方面,随着旅游业产品、服务等质量的提升,旅游企业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来经营,因而企业管理体制也应得到健全与完善。

最后,对旅游行业协会加强建设,促使其发挥作用,正真能够在旅游业中起到的作用,并建立健全、完善的公众参与制度,提高公民文明旅游意识和消费心态。最终为实现我国旅游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充足的保障。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