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四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得与失8篇

时间:2023-09-24 15:44:20

四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得与失

四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得与失篇1

关键词:中国文化失语 大学英语教学 文化输入 语言输出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在许多重要外交场合发表讲话,强调在平等交流中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2017年,教育部颁发最新《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提出大学英语教学以英语实际使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重点的教学要求。同时鼓励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社会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强调大学生通过学习和使用英语,了解世界优秀的文化和文明,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国家的语言实力,有效传播中国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而且,四六级翻译题型也越来越侧重考查中国文化的内容,例如“汉语演讲比赛”、“丝绸之路”、“中秋节”、“四大发明”等,让考生无从下手。有考生将“火药”直接翻译成“TNT”,把“指南针”译成“GPS”。且2016年再次考到中国文化中“功夫”、“旗袍”、“黄色的象征”等内容。可见,母语文化的传播和习得是英语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内容。而在中国目前的外语教学中,却出现了忽略中国文化的局面。

中国文化失语症是指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不能用英语很好地表达母语文化的现象,该现象最早由南京大学从丛[1]教授在《光明日报》中首次提出。此后,许多学者对中国文化失语开展了多层次、多角度的调研。2002年,张为民、朱红梅[2]基于对清华大学126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进行测试和访谈,结果表明大多数受试者不能很好地用英语表达本族文化。随后,刘世文,蒋亚瑜等[3-4]人针对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测试,结果表明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不足。刘长江[5]阐述了外语教育中本族语文化被忽略的现状,提出了目的语文化与本族语文化兼容并举的策略。曾洪伟[6]强调在教材、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有必要对目前的大学英语考试进行改革,适当增加文化知识的考题。汪秀芳、牛倩倩[7]等人就2014年英语四、六级翻译题改革提出大英语教学改革及内容的调整。彭熠[8]对CET翻译题改革进行对比和总结,发现“中国风要素”日益突出,因此,他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在培养英语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必须拓展文化传播能力。

总体来看,2000年以来,全国各地的研究虽然研究时间、对象、测试内容、样本大小不一,但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大部分受试者不能用英语恰当地表达中国文化,尤其是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十分欠缺。中国文化失语现象逐渐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对其现状的研究也逐渐系统深入。

综上所述,虽然彭熠、李长华[9]等人就CET翻译改革提出如何在大学英语教育中融入我国文化教学,但未对四、六级真题中涉及文化含量的部分进行分析,也没有对翻译题改革后学生得失分情况进行实证调查研究。且自2014年12月四、六级改革以来,就CET翻译题型改革谈“中国文化失语”的文章少之又少。因此,采用问卷和访谈的方法收集数据,运用SPSS23.0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调查了兰州理工大学(属工科类院校,其中英语专业招生名额占招生总额的1.064%,c相关类高校及全国英语专业人数招生比例皆相近)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课堂中中国文化的输入与语言输出的现状,基于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和斯纳德的输出假说理论,分析大学英语课堂中存在的“中国文化失语”问题的主要原因。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此次研究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

1.兰州理工大学大学英语语言教学中文化输入现状如何?

2.非英语专业学生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的语言输出现状如何?

3.从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和斯纳德的输出假说理论分析学生语用输出能力差的原因。

(二)研究目的

1.通过课堂跟踪观察、问卷和访谈等方法调查兰州理工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课堂中中国文化的输入与语言输出的现状。

2.基于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和斯纳德的输出假说理论分析大学英语课堂中存在的“中国文化失语”问题的主要原因。

(三)研究对象

此次研究对象包括兰州理工大学168名非英语专业大二本科生及30位大学英语教师。

(四)研究方法

1.调查问卷,由学生及教师完成。问卷采用李克特量表填答方式,问题项均采用描述性语句,测量尺度为:1=完全不同意;2=不同意;3=有些同意;4=同意;5=完全同意,并依据此作为每项分值。问卷由代课老师在课堂发放并按规定时间收集,时间平均在15-20分钟。详情可参照附表。

2.访谈,由学生及教师参与。访谈是对问卷的补充和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主要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利用访谈提纲作为访谈依据,以比较弹性的方式提出问题,面对面了解受访者的真实想法,进行了全程录音,时间平均在15-30分钟。访谈结束后,对录音材料进行文字转写和整理,以便对数据信息进行后期的归纳和处理。

三、研究结果数据分析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的主要原因分析

首先,借助SPSS23.0软件,对问卷所得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N―回收问卷数量;Min―单份问卷相关问题最低分值;Max―单份问卷相关问题最高分值;Mean―单份问卷相关问题平均分值;Deviation―分值偏差;具体结果如下:

表1:影响“中国文化失语”的主要因素情况表

由表1可知,教师对“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了解不足,均值仅为6.30(1

此外,学生对学习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兴趣和积极地态度,均值为20.29(14

其次,用SPSS做因子分析,将多个影响文化教学的因素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提取,进而确定影响中国文化教学的主要因子,获得以下的因子负荷矩阵。因子载荷矩阵中的第j列(j=1,2)的各元素的平方和记为aj,称为公共因子Fj对Xi的方差贡献。它是衡量公共因子相对重要性的指标,aj越大,表明公共因子的贡献越大,或者说对X的影响和作用越大。

表2:因子荷矩阵(教师)

因子负荷矩阵是各个原始变量的因子表达式的系数,表达提取的公因子对原始变量影响程度,通过因子负荷矩阵可以得到原始指标变量的线性组合。并在某一公因子上得分高,表明该指标与该公因子之间关系越密切。由表2可得出影响“中国文化失语”的因素有教师对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了解情况(X1)、教师自身中国文化知识掌握情况(X2)、教师对文化背景知识和跨文化交际的认识(X3)以及教师文化教学方法的理解(X4)。并依据因子得分高低与影响“中国文化失语”密切程度大小,可知其中为教师对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了解情况X1(方差贡献值为0.7762=0.603)和教师文化教学方法的理解X4(方差贡献值为0.7082=0.501)为两个最主要因子[10]。故无需加以回归分析及方差贡献率分析[10]。

由表3得出可得出影响“中国文化失语”的因素有学生对学习中国文化的认识和态度(X1)、学生对增加中国文化渗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看法(X2)、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掌握(X3)以及学生对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的观点和看法(X4)。并依据因子得分高低与影响“中国文化失语”密切程度大小,可知影响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的最主要的因素为学生对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的观点和看法X4(方差贡献值为0.7402=0.548)以及学生对学习中国文化的认识和态度X1(方差贡献值为0.7342=0.539)。

(二)教师和学生对文化学习时间分配及“中国文化失语”原因的看法分析

表4:文化学习时间分配及“中国文化失语”原因总结

由表4可知,教师希望英语课堂时长每周均值为4.47小时(即268.2分钟),补充讲解有关中国文化知识的时间为0.35小时(即21分钟),所占的比例为7.8%(即1/13),分配文化教学的时间较短, 可见有限的教学时间使得文化教学内容很局限,并存在部分教师课堂上未曾补充讲解有关中国文化知识的情况,需引起重视。同时,可知对中国文化本身不了解;词汇量不足;翻译水平有限是导致该状况的主要因素,分别占比为22.3%、21.4%、19.4%。其中对中国文化本身不了解因素所占比率最大,说明教师也认为学生自身对中国文化知识不了解是导致其输出欠缺的主要原因。

此外,学生希望每周英语课堂时间均值为6.21小时(即372.6分钟),课外学习有关中西文化知识的时间为2.92小时(即175.2分钟),相对于充裕的课外时间,学生自主关注并学习中国文化知识的时间较少。同时,学生课外自学英语时间较短,均值占比英语学习时间仅为24%,明显过于短少。此外,由表中可知自身英语水平有限;对中国文化不了解;缺乏与外国人交流的机会;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缺乏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学习是导致该状况的主要因素,分别占比为22.2%、20.6%、17.6%、15.9%。其中自身英语水平和词汇量不足因素所占比率最大,而由表一得知大部分(占77.4%)学生学习英语年数超过8年,但却无法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需引起重视。

(三)访谈结果分析

访谈进一步深入的调查了教师和学生对“中国文化失语”的了解情况及大学英语课堂中中国文化输入的情况。

1.教师访谈

87.5%的受访教师无法说清楚“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甚至有老师表示从未听说过这一现象,只有一人(即12.5%)能够较为准确地阐述这一现象。

62.5%教师认为因课堂时间有限、为赶教学进度使得文化教学时间受很大限制,且有3位教师(占37.5%)课堂上未曾补充讲解有关中国文化知识的情况。同时,教师仅限于课文涉及到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练习题等的大概讲解。此外,87.5%的受访教师一致认为时下文化知识考查并不多,教学目标仍侧重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最后,教师自身文化知识储备不充足也是导致中国文化缺失的原因之一,如T2说:“英语教师以英语语言教学为主,多半接触的是英语文化,对中国文化知识谈不上专业,理解也不透彻。若再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得提前深入备课,且很少有老师能做到。”可见,教师对中国文化认识不足,因而所谓的课堂文化教学也只是老师知多少讲多少。且有一半教师很少用英语介绍母语文化。

2.学生访谈

36.7%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经常会遇到有关中国文化的知识,而63.3%的学生有时会遇到与中国文化相关的内容。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主要渠道电视节目、网络资讯、手机等信息源,而对于报纸杂志、文学书籍根本没兴趣。说明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很低。由此反映出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知识很随意,并没有给予文化学习以足够的重视。

90%的学生持赞成在英语课堂中增加用英语讲解中国文化的环节。如S7说:“对于理工科学生,英语课堂本来就很无聊,加入介绍中国文化的环节,不仅可以增加我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可以把学到的中国文化用英语介绍给外国朋友”。而当问及“教师会经常讲解中国文化知识和一般以何种方式讲解”时,83.3%的学生表示老师会讲解课文涉及的文化知识,但只是简单提及。当问及是用英语还是汉语进行讲解时,63.3%的学生反映一般用汉语讲解。由此反映出几个问题:一是教师讲解文化内容太过于依附教材,拓展很少。二是教师与学生对待文化学习的态度很不积极。学生学习英语将近十年,但却听不懂用英语讲述中国文化,更别说自己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了。这与教师课堂教学密切相关,教师应该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同时尽量多用英语来讲解中国文化知识。因为学生语用能力的提高与文化不能脱节。若教师很少用英语输入母语文化,W生又如何能用英语正确输出呢?

此次调查,100%的学生认为在课堂中若能增加用英语讲解中国文化的环节会对四六级翻译题有很大的帮助。70%的学生反映翻译题中有关中国文化的专有名词和术语都不知如何表达,且遇到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典故等也不是特别了解,从而只是字面上的英译。可见,课堂中增加用英语输入中国文化的环节不仅可以使学生积累有关中国文化的词汇,而且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翻译的准确性。

四.结论

通过对兰州理工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及大学英语教师的中国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态度、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语言输出能力、英语课堂中中国文化输入现状以及“中国文化失语”的原因等问题的调查。研究发现兰州理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中国文化失语”问题: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不足。且通过分析问卷及访谈结果得知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存在的主要原因有:教师对“中国文化失语”和中国文化了解的程度以及在课堂中介绍中国文化的语言和方式;学生对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观点和态度以及学生对中国文化学习的态度。因此,教师和学生应对“中国文化失语”足够地重视,并加强在课堂中多穿插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输入和输出训练,以此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及应对四、六级新题型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J].光明日报,2000(10).

[2]张为民,朱红梅.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1).

[3]刘世文.对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调查及其启示[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3(1).

[4]蒋亚瑜,刘世文.提高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方法与途径[J].集美大学学报,2005(1).

[5]刘长江.谈外语教育中目的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的兼容并举[J].外语界,2003(4).

[6]曾宏伟.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国文化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05(4).

[7]汪秀芳,牛倩倩.CET4段落翻译新题型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高教探索,2014(11).

[8]彭熠.“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下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研究―基于大学英语四、六级新翻译题型的分析研究[J].云梦学刊, 2015(4).

[9]李长华,徐辉.浅析CET翻译题型改革对大学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渗入的影响研究[J].2015(5).

四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得与失篇2

一、试题特点

(一)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考查

试卷能充分体现考查学生基础知识为主要目标的命题原则,依据课本,对一些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作为重点考查的内容(如重点单词的书写,动词时态的运用,以及语音的认知等),这些知识能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突出语言的交际功能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是一种交际的工具,而小学英语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学习的规律,确立以听力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标,读写跟上的原则进行。

(三)渗透了能力考查的要求和一些生活常识。

语言学习是为了交际。小学英语教学不仅要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语言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运用语言的方法和能力。在试卷的问题设计上,增加了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活用语言能力的考查。

二、试卷总体情况分析

(一)听力部分(其中四年级占40%,六年级30%)

听力测试诣在考查学生听音、辩音及听力理解和快速反应的能力。总体包括几大块内容:一、听音,选出你听到的单词或句子二、听录音标序号三、听音,选出正确答语四、听音,在正确的图片下画(∨)。整体来看,听力部分得分率相对来说比较高。失分较多的是第三题(四、六年级都是),学生不能领会录音内容中的关键信息,有的学生眼高手低,听的懂但选不对,以至造成失误。

(二)笔试部分(四年级占60%,六年级70%)

笔试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词组、语音、语法等方面的考查。现分析如下:

1、读单词连线(六年级):此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单词音标掌握的情况,从卷面上看学生做的还不错

2、英汉互译:其中也包含三年级知识,这也都是学生平时所熟悉的,但由于大家疏忽不认真,失分教多,尤其是汉语短语译为英语,这也说明了学生学的快遗忘的也快,也是我们缺乏学习外语的语境的缘故。

3、选择填空:两个年级的试题都有此种类型,涉及到口语练习,动词的时态变化,关键短语,介词的使用等,同时考查了学生对句子的整体认读能力,学生完成的很好。

4、连词成句:本题较为简单,都是每个单元的重点句型,但学生完成的情况并不理想,尤其是四年级的学生,句首字母不大写,句末无标点符号,而且单词书写错误教多,主要是他们平时没大做过此种类型的题,而且写的机会又少。但六年级的学生做的不尽人意,不得不引起我的注意和深思,也说明了在学生眼中英语并没有被引起足够的重视。

5、阅读短文,完成句字:因为是课本中的原文,问题也大致相同,所以此题大部分同学做的不错,但也有及少数做的不理想,既有审题不认真,不看清要求的原因,也有平时上课学习的缘故

三、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要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理念,认真研读课程标准

2、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地使用英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5、进一步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6、认真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

、阅读短文,完成句字:因为是课本中的原文,问题也大致相同,所以此题大部分同学做的不错,但也有及少数做的不理想,既有审题不认真,不看清要求的原因,也有平时上课学习的缘故

三、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要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理念,认真研读课程标准。

2、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地使用英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5、进一步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6、认真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

小学英语试卷分析(二)

本次试卷满分为100分,包括听力和笔试两大部分。

一、考试总体情况分析:

好的方面:学生对词汇、句型、对话掌握得较好,知识的综合运用也可以。学生对书本的内容有所巩固。

不够的方面:听力方面一直是一个薄弱方面。从这张卷子可以反映出学生主要是学生阅读能力还不够强,平时对这部分的要求还不够严格。

二、卷面情况分析:

本学期的小学英语期末质量检测,能较全面地检测学生的知识水平,命题内容能面向全册教材,题型难易程度及题材量适合大部分学生,没有难题,偏题,怪题。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了学生能否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意对学生思维水平的检测,形式多样,灵活多变。

(一)学生得分较好的方面

1.听力:

听录音给图画排序。这一题内容较为简单,明确。学生能够正确地看清图片,听清录音。说明学生对单词的掌握和句子的理解方面较好。四年级听力的第2题主要考查对英语的交际运用,平时的口语训练抓得紧的,此题做得较好。

2.笔试:

1)选择题。本大题相对来说较好,内容较简单,大部分的同学都没有错。学生的认读能力比起四年级来说有了明显的进步。

2)根据问题选择正确的答语。本大题失分较少,都是四会句子。大部分学生对这四会句子能够很好掌握并巩固。

3)情景选择,本大题失分最少。说明学生基础知识有一定进步。

4)四年级得分较高的题为第一题。说明学生对字母掌握得较好。

(二)学生得分较低方面

1.听力:

1)第三大题失分率最高,听音选答语,主要是学生听力太差,反应不够灵活。

2.笔试:

第一题写单词,是整张卷子失分率最高的一部分。说明学生对四会单词掌握不够牢固。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汇的记忆,其原因是教与学严重脱节。不少的老师不能正确地理解新教材的编排思路,片面地认为新教材只注重日常口语交流,不注重学生的书写和对单词的记忆,从而导致学生会说某些单词,而不认识、不会书写这些单词,变成了学英语的“睁眼瞎子”。另外,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认为有趣的课就听一下,而对发音规律、单词的书写、记忆就感到索然无味。上课就成了混日子、打发时间,自然什么也学不到了。

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应该给予更多的理解。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太过着急,但是要抓好最基础的部分如四会单词,简单的句子等等。对于大多数的同学来说,阅读能力、听力方面还应该要加强。

我认为今后的小学英语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加强词汇教学。包括单词拼写、词义记忆、语言功能的训练。词汇是句子、文章的基本单位,对词汇的熟悉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流利地用英语进行交际。因此单词的教学要做到词不离句。

2、根据小学生学英语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与语境相结合,进行句型操练时,要坚持“四位一体”:话题、语境、结构、功能相结合的原则,抓住话题,联系语境,明确交际功能。课堂上一定要有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枯燥、乏味、单一的教学根本适应不了小学英语教学。

3、小学英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时要紧扣教材,“死文活教”,因材施教、寓教于乐、达到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的目的。

4、规范要求、强化技巧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教师传授知识要过细、全面,要求学生要从严,并对学生的作答技能进行规范化训练。

总之,小学英语的教学要注重“双基”,在培养听、说、读、写能力上多下功夫。

小学英语试卷分析(三)

这次期中考试试卷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听力题,第二部分是笔试题。

一、试题的特点:

(一)、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考查

试卷中能充分体现考查学生基础知识为主要目标的命题原则,坚持依据于课本,但又避免教材中机械的知识,对于一些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作为重点考查的内容,因为这些知识的掌握能更好地为今后的学习打下

坚实的基础。

(二)、突出语言的交际功能

英语作为语言,是一种交际的工具。而小学英语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学习的规律,确立以听说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标,读写跟上的原则进行。

(三)、渗透了能力考查的要求

学习语言是为了交际。小学英语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一些最基本的语言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运用语言的方法和能力。在试卷的问题设计上,增加了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活用语言能力的考查。

二、下面就试卷的总体情况分析如下

(一)、听力部分

听力测试旨在考查学生听音、辨音及听力理解和快速反应能力。三年级学生听力失分较多,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心理紧张,听的技巧掌握不好,学生不能领会录音内容中的关键信息点,以至造成失误。

(二)、笔试部分

笔试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词、词组、语法的正确运用和读写能力的考查,同时增加了一个语音辨析题和阅读短文训练,现分述如下:1、语音训练,是属于基础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对语音的辨析能力对于初学英语者来说,一定要加强听说训练。这题的错误率比较高。

2、选择填空,主要考查了句子的整体把握能力,大部分学生完成得不错,但是也有少部分学生做得一塌糊涂。

3、情景问答,内容都是书上平时的对话内容,部分学生做得很好,但也有很差的。。

4、连成句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的整体把握能力,内容是根据课本内容,简单易做,此题得分率为85%,出错的基本是基础差的学生,他们对句子没有整体性概念,陷于无知的状态,另外本题单词间出现的逗号也误导了学生,影响了学生的得分,如果形式上像练习册那样,得分率可能还要高些。

5、完成对话,本题不仅考查学生的对话理解能力,而考查了学生正确使用和拼写单词的能力。对话内容与教材中学过的内容类似,大部分来自练习册,但是得分率并不高,同时从答题情况来看,学生不会从上下文来连贯地思考问题,也不会从语法的角度来分析问题。

7、阅读短文,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基础差的同学简直犹如天书。尤其五年级学生基础差,失分就更厉害了。

三、几点教学建议

1、加强词汇教学。包括单词拼写,词义记忆,语用功能的训练,在平常的教学中一定要常抓不懈。

2、基本的语法教学一定要与语境相结合。进行语法操练时,要坚持“四位一体”,即话题、语境、结构、功能相结合。抓住话题,联系语境,确定语法结构,明确语法功能(交际功能)。要重视语法知识对于培养语言运用功能的基础作用,又要注重改革教法。课堂上一定要有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

四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得与失篇3

一、试题特点

(一)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考查

试卷能充分体现考查学生基础知识为主要目标的命题原则,依据课本,对一些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作为重点考查的内容(如重点单词的书写,动词时态的运用,以及语音的认知等),这些知识能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突出语言的交际功能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是一种交际的工具,而小学英语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学习的规律,确立以听力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标,读写跟上的原则进行。

(三)渗透了能力考查的要求和一些生活常识。

语言学习是为了交际。小学英语教学不仅要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语言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运用语言的方法和能力。在试卷的问题设计上,增加了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活用语言能力的考查。

二、试卷总体情况分析

(一)听力部分(其中四年级占40%,六年级30%)

听力测试诣在考查学生听音、辩音及听力理解和快速反应的能力。总体包括几大块内容:一、听音,选出你听到的单词或句子二、听录音标序号三、听音,选出正确答语四、听音,在正确的图片下画(∨)。整体来看,听力部分得分率相对来说比较高。失分较多的是第三题(四、六年级都是),学生不能领会录音内容中的关键信息,有的学生眼高手低,听的懂但选不对,以至造成失误。

(二)笔试部分(四年级占60%,六年级70%)

笔试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词组、语音、语法等方面的考查。现分析如下:

1、读单词连线(六年级):此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单词音标掌握的情况,从卷面上看学生做的还不错

2、英汉互译:其中也包含三年级知识,这也都是学生平时所熟悉的,但由于大家疏忽不认真,失分教多,尤其是汉语短语译为英语,这也说明了学生学的快遗忘的也快,也是我们缺乏学习外语的语境的缘故。

3、选择填空:两个年级的试题都有此种类型,涉及到口语练习,动词的时态变化,关键短语,介词的使用等,同时考查了学生对句子的整体认读能力,学生完成的很好。

4、连词成句:本题较为简单,都是每个单元的重点句型,但学生完成的情况并不理想,尤其是四年级的学生,句首字母不大写,句末无标点符号,而且单词书写错误教多,主要是他们平时没大做过此种类型的题,而且写的机会又少。但六年级的学生做的不尽人意,不得不引起我的注意和深思,也说明了在学生眼中英语并没有被引起足够的重视。

5、阅读短文,完成句字:因为是课本中的原文,问题也大致相同,所以此题大部分同学做的不错,但也有及少数做的不理想,既有审题不认真,不看清要求的原因,也有平时上课学习的缘故

三、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要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理念,认真研读课程标准

2、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地使用英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5、进一步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6、认真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

、阅读短文,完成句字:因为是课本中的原文,问题也大致相同,所以此题大部分同学做的不错,但也有及少数做的不理想,既有审题不认真,不看清要求的原因,也有平时上课学习的缘故

三、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要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理念,认真研读课程标准。

2、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地使用英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5、进一步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6、认真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

小学英语试卷分析(二)

本次试卷满分为100分,包括听力和笔试两大部分。

一、考试总体情况分析:

好的方面:学生对词汇、句型、对话掌握得较好,知识的综合运用也可以。学生对书本的内容有所巩固。

不够的方面:听力方面一直是一个薄弱方面。从这张卷子可以反映出学生主要是学生阅读能力还不够强,平时对这部分的要求还不够严格。

二、卷面情况分析:

本学期的小学英语期末质量检测,能较全面地检测学生的知识水平,命题内容能面向全册教材,题型难易程度及题材量适合大部分学生,没有难题,偏题,怪题。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了学生能否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意对学生思维水平的检测,形式多样,灵活多变。

(一)学生得分较好的方面

1.听力:

听录音给图画排序。这一题内容较为简单,明确。学生能够正确地看清图片,听清录音。说明学生对单词的掌握和句子的理解方面较好。四年级听力的第2题主要考查对英语的交际运用,平时的口语训练抓得紧的,此题做得较好。

2.笔试:

1)选择题。本大题相对来说较好,内容较简单,大部分的同学都没有错。学生的认读能力比起四年级来说有了明显的进步。

2)根据问题选择正确的答语。本大题失分较少,都是四会句子。大部分学生对这四会句子能够很好掌握并巩固。

3)情景选择,本大题失分最少。说明学生基础知识有一定进步。

4)四年级得分较高的题为第一题。说明学生对字母掌握得较好。

(二)学生得分较低方面

1.听力:

1)第三大题失分率最高,听音选答语,主要是学生听力太差,反应不够灵活。

2.笔试:

第一题写单词,是整张卷子失分率最高的一部分。说明学生对四会单词掌握不够牢固。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汇的记忆,其原因是教与学严重脱节。不少的老师不能正确地理解新教材的编排思路,片面地认为新教材只注重日常口语交流,不注重学生的书写和对单词的记忆,从而导致学生会说某些单词,而不认识、不会书写这些单词,变成了学英语的“睁眼瞎子”。另外,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认为有趣的课就听一下,而对发音规律、单词的书写、记忆就感到索然无味。上课就成了混日子、打发时间,自然什么也学不到了。

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应该给予更多的理解。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太过着急,但是要抓好最基础的部分如四会单词,简单的句子等等。对于大多数的同学来说,阅读能力、听力方面还应该要加强。

我认为今后的小学英语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加强词汇教学。包括单词拼写、词义记忆、语言功能的训练。词汇是句子、文章的基本单位,对词汇的熟悉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流利地用英语进行交际。因此单词的教学要做到词不离句。

2、根据小学生学英语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与语境相结合,进行句型操练时,要坚持“四位一体”:话题、语境、结构、功能相结合的原则,抓住话题,联系语境,明确交际功能。课堂上一定要有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枯燥、乏味、单一的教学根本适应不了小学英语教学。

3、小学英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时要紧扣教材,“死文活教”,因材施教、寓教于乐、达到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的目的。

4、规范要求、强化技巧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教师传授知识要过细、全面,要求学生要从严,并对学生的作答技能进行规范化训练。

总之,小学英语的教学要注重“双基”,在培养听、说、读、写能力上多下功夫。

小学英语试卷分析(三)

这次期中考试试卷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听力题,第二部分是笔试题。

一、试题的特点:

(一)、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考查

试卷中能充分体现考查学生基础知识为主要目标的命题原则,坚持依据于课本,但又避免教材中机械的知识,对于一些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作为重点考查的内容,因为这些知识的掌握能更好地为今后的学习打下

坚实的基础。

(二)、突出语言的交际功能

英语作为语言,是一种交际的工具。而小学英语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学习的规律,确立以听说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标,读写跟上的原则进行。

(三)、渗透了能力考查的要求

学习语言是为了交际。小学英语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一些最基本的语言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运用语言的方法和能力。在试卷的问题设计上,增加了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活用语言能力的考查。

二、下面就试卷的总体情况分析如下

(一)、听力部分

听力测试旨在考查学生听音、辨音及听力理解和快速反应能力。三年级学生听力失分较多,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心理紧张,听的技巧掌握不好,学生不能领会录音内容中的关键信息点,以至造成失误。

(二)、笔试部分

笔试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词、词组、语法的正确运用和读写能力的考查,同时增加了一个语音辨析题和阅读短文训练,现分述如下:1、语音训练,是属于基础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对语音的辨析能力对于初学英语者来说,一定要加强听说训练。这题的错误率比较高。

2、选择填空,主要考查了句子的整体把握能力,大部分学生完成得不错,但是也有少部分学生做得一塌糊涂。

3、情景问答,内容都是书上平时的对话内容,部分学生做得很好,但也有很差的。。

4、连成句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的整体把握能力,内容是根据课本内容,简单易做,此题得分率为85%,出错的基本是基础差的学生,他们对句子没有整体性概念,陷于无知的状态,另外本题单词间出现的逗号也误导了学生,影响了学生的得分,如果形式上像练习册那样,得分率可能还要高些。

5、完成对话,本题不仅考查学生的对话理解能力,而考查了学生正确使用和拼写单词的能力。对话内容与教材中学过的内容类似,大部分来自练习册,但是得分率并不高,同时从答题情况来看,学生不会从上下文来连贯地思考问题,也不会从语法的角度来分析问题。

7、阅读短文,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基础差的同学简直犹如天书。尤其五年级学生基础差,失分就更厉害了。

三、几点教学建议

1、加强词汇教学。包括单词拼写,词义记忆,语用功能的训练,在平常的教学中一定要常抓不懈。

2、基本的语法教学一定要与语境相结合。进行语法操练时,要坚持“四位一体”,即话题、语境、结构、功能相结合。抓住话题,联系语境,确定语法结构,明确语法功能(交际功能)。要重视语法知识对于培养语言运用功能的基础作用,又要注重改革教法。课堂上一定要有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

四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得与失篇4

 

一.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近三十年来,我国的英语教学与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重视英语语言知识的传授和交际能力的培养,还要提升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了解,甚至很多学校还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了关于西方文化的课程,例如欧洲文化入门,英美文化等。而中国文化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却被大大忽视。学生学会用英语表达西方文化,但是无法很好的用英语来表达中国文化,这种现象就是中国文化失语症。中国文化失语症是2000年时由南京大学的从丛提出,他指出我国外语界忽视了作为交际主体的另一方的文化背景即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应当将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贯穿到各层次英语教学中,成为我国各层次英语教育工作者共同担负的重要任务。

 

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很多国家、地区以及国际组织都将其定位官方语言,这为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文化输出提供了有利条件。他们通过各种途径传播、输出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宗教观以及风俗习惯,对其他非西方国家,例如中国进行文化渗透。我们年轻一代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受到很大的影响,很多人甚至觉得西方的都是好的,都是先进的。很多学生对西方的传统节日了如指掌,对西方节日如情人节、愚人节、感恩节、万圣节和圣诞节等侃侃而谈。而对中国文化中的儒家文化、诗词歌赋、传统民俗等都知之甚少,更别提用英语来表达中国文化。中国传统的英语教学中一味强调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要了解、理解、尊重西方的文化才能达到更好的交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对西方政治体制、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的介绍,忽视了自身的文化,也忽视了跨文化交际是双向的。这就是中国文化失语。

 

二.中国文化失语原因

 

造成中国文化失语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在中国,英语学习是学生学习时间最长的一门科目,从小学到大学乃至研究生,英语的学习都是必须的,学习英语的时间甚至超过了我们的母语汉语;各种名目的英语考试也是中国最多的专业考试,如大学英语三、四、六级,英语专业四、八级,公共英语,商务英语,口译,笔译,雅思,托福等。这一方面是西方文化输出,人们对西方文化大力推崇。另一方面,不重视中国文化,甚至很多人认为本土文化落后、过时,在不求甚解的情况下选择了否定中国文化。因此,本土文化缺失导致了中国文化失语。

 

其次,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只注重目的语文化的导入,却忽视了中国文化的输出。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应当建立在交际平等的基础上。我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只注重吸收和理解外来文化,对我国文化的传播却置之不理。由于西方经济发达,国力强盛,科技先进,我们很多时候是在学习他们的文化。因此在教学中,针对文化冲突,我们更多时候是要学生去理解并尊重外国人,以促进友好交流。而西方大多数国家,很多人对中国文化几乎一无所知。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是强势文化,他们注重自己文化对中国的渗透,而不是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中国人在很长时间里将自己定位为学习者、弱者的位置,没有意识到自己在交际过程中平等地位,以及传播中国文化的责任与义务。

 

再次,介绍中国文化的教材太少,教师的中国文化素养参差不齐。近30年来,我们学习西方文化的教材和教辅很多,例如英美文学史、英美文学选读、英美概况、英美报刊选读、欧洲文化入门等。现在网络资源丰富,很多学生还可以通过英剧美剧以及好莱坞大片等来学习英美文化。但是关于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选读或者是中国文化的英文教材却非常之少,开设相关英文课程的学校就更少了。大部分的英语教师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培养出来的,他们的中国文化素养参差不齐。有很多学校注重对英语教师的各种培训,甚至大量送出国,让他们到国外去学习,却很少有对英语教师的汉语培训。教师的中国文化知识匮乏或不甚了解,导致的就是学生的中国文化基础薄弱。

 

三.中国文化失语对策

 

1.考试改革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当采取适当的对策,自上而下进行。我们可以看到,教育部已经注意到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尝试努力改革,以大学英语四六级为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一直是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的风向标,2013年12月的这次改革后,中国文化在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得到了重大提升。这次改革将翻译由原来的5个单句汉译英调整为段落汉译英,其主要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其中四级长度为140—160个汉字,六级长度为180—200个汉字。翻译的比重由5%调整为15%,考试时长也由5分钟调整为30分钟。这是在非英语专业的英语统一考试中首次将中国文化作为一个独立且重要的部分,来考查学生的知识面和如何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信息。除了四六级改革,教育部也应当在其他的各项英语考试中加大中国文化的比重,这样才能引起更多学生的重视。

 

2.课程开设

 

我们要引导和帮助学生了解本民族文化的传统、演变及各种表现形式,文化课程的开设势在必行。各高校可以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有关中国文化的选修课程,例如外研社出版的《中国文化概况》,让学生对于中国的概况、哲学思想、宗教、文学、风俗、节日、建筑、服饰等多一些了解,增加民族自豪感,并掌握如何用英语表达相关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中国文化意识,让他们成为中国文化的继承人和传承人。当然,教材的改进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第三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中,在课后练习翻译部分中,已经加入了部分关于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内容。例如第一单元课后翻译,英译汉选择的是苏格拉底,汉译英选择的是孔子。

 

3.教师培养

 

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对跨文化交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师在熟知英美文化的同时,也要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这样才能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帮助。教师在教授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正确的中西方文化价值意识,引导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在理解和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的同时,还应当对自己国家文化产生骄傲和自豪感,自觉而有效地用英语来表达中国文化。

 

4.民族自信

 

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高,我们也应当增强民族自信心。以前,我们通过英语,来学习西方先进的理论和知识。现在,我们应当用英语,向世界传播我们的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教学是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我们要注重交流的平等和双向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双赢。因此,这对中国文化失语,英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平等意识,使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不仅学习到西方文化,还能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播至世界!

四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得与失篇5

关键词:大学英语 新四级题型 反拨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8-00-02

一、引言

大学英语四、六级是全国统一标准的英语考试,是由我国四、六级考试的委员会一起开展规划和实施的考试制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四、六级英语教育也在不断的改革和完善。新目标要求重视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育,树立学生的学习理念,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实现自己远大的目标。为了完成这一任务,近年来,教育部对四、六级不断进行了很多新的改革,目的就是为了在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基础之上,还要提高学生的自身英语素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教学准则。新大学英语四级对大学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反拨作用。所谓的反拨作用就是指经过语言测试产生的后效,从而对语言测试产生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本文将分析新大学英语四级对大学英语教学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从而推动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

二、新英语四考试对英语教学的正效反拨作用

新四级改革的内容将直接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影响,即影响教师教学的内容的选择、对如何教的看法、以及教学方法的运用,相应地也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2013年12月的四级考试,对四级考试内容做了一些调整:听写部分不再包括长句子的听写,全部变成对单词和短语的听写考察;快速阅读部分不再是判断正误或者选择题,而是改成段落信息的匹配题;完型填空的题型被取消;翻译部分由原来的句子翻译变成了150-200字之间的段落翻译;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对教学重点和教学内容作出相应地调整。

1、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反拨作用

从2005 年开始,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当中加大了对听力考察的比重,由原来的20%猛增到 35%。对听力测试比重的增加突显了对学生英语听力理解能力的测试,这就不得不使教师的教学重点由原来单一的强调读写能力转变为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听力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相应地增加听力课时的学时量,并且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也应更多地讲授一些听力技巧,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当然,学生课后的不断练习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此次新四级改革取消了复合式长句的听写,变成单词和词组的听写,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在这部分失分较多,这就说明,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仍然要加强和提高单词的拼写能力。由此可见,新大学英语四级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偏重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2、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反拨作用

以往四级考试对快速阅读部分的测试主要考察学生利用各种提示信息快速找出相应答案的能力。实际上,大部分学生在做这部分题的时候只求快速找出答案,过分追求应试技巧,对于阅读能力的考察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而此次改革将原来的快速阅读改为信息匹配题,突出了阅读测试应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目标,并且要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整体,对整个文章进行整体航我,而并非指找出其中的关键词或者个别的字词句上。教师更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注重阅读技巧,从而真正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反拨作用

此次翻译部分的测试调整可以说是很大的一次调整,从原来的句子翻译变成了汉译英的段落翻译,这对大部分学生来讲,无疑增加了翻译的考试难度。翻译测试可以说是对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一项综合测试,需要学生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和语言运用能力,然而,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却一直以来是英语教学中较薄弱的一个环节。这部分题的考试时间也由原来的5分钟延长至了30分钟,分数比重也加大为与写作比重一样,这样就基本平衡了英语的五大综合能力――“听、说、读、写、译”力在英语四级考试中的权重。很多学生在以前并未意识到自己在英语学习中对翻译的忽视,而新四级考试题型的实行使得学生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进行翻译训练,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翻译也更加地重视。

另外,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因受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影响,对于翻译教学也没有真正的重视,大部分教师只单一的强调读写能力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就算有时讲授一些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也只是“蜻蜓点水”式的略微涉及。因此,此次翻译部分的四级考试改革能够引起广大教师和学生对翻译教学的广泛重视,也影响到了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对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更加透彻的讲解。

三、新英语四考试对英语教学的负面反拨作用

尽管新大学英语四级对大学英语有很多的正面反拨作用,但其也存在一些相应的负面影响,比如,一方面,对于英语教学来讲,打乱了原有的教学计划,为了提高本校学生的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教师有时不得不暂时停止正常的教学计划,专门拨出课时来进行考前的四级强化训练,将英语教学的目标偏向了四六级考试。并且,四级考试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了通过四级考试,本该以提高和培养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口语能力为目的的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也因以考试为目标而变得非常沉闷和压抑。这样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还出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讲,很多学生因此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失去了英语学习的兴趣,而且同时也导致了很多高分低能的现象的出现。

总而言之,考试只是测量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一种手段,而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及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只能靠教师认真地教和学生努力地学。新四级大学英语测试作为大规模标准化课程水平考试,其正面积极的反拨效应是显而易见的,它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必然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深刻而重大的影响。但是,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新大学英语对英语教学所产生的积极的反拨作用,通过考试题型来加强学生对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实现教育的改革的最终目标。同时,应尽量化负面反拨效应为正面反拨效应。在语言测试中,新四级改革对今后课堂语言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导致的反面作用很难将其解除,因此教师们只能够尽量通过将负面的反拨作用进行积极的转化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以达到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四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得与失篇6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大学英语 四级考试 通过率

一、引言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自1987年实施以来已经历经23个年头。这期间,四级考试对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推动广大学生英语水平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当前形势下,四级考试也已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大学生升学、就业、晋级的重要依据。四级考试在境外的影响也日益扩大。很多国外大学早已将四六级考试成绩作为中国学生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英语水平证明。此外,四级考试通过率还是教育部考核高校的重要指标,也是校际之间可以比较的一项重要指标。所以,提高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培养适应21世纪的应用型人才是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对独立学院的学生而言,与众多本一和本二的高校学生相比,在就业市场上处于劣势地位,持有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证书就等于在求职就业时给自己增加了砝码,让自己具备与其他层次学校的学生同等竞争的资本。近年来,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四级通过率稳步提高,但离学院要求、兄弟院校的通过率尚有一定距离,仍有提高的空间;部分学生因四级不过而找不到较好的工作。有鉴于此,外语教师应认真分析影响四级通过率的主要因素,研究四级考试题型,研究应试技巧,做好四级训练与平时教学的有效结合,做好考前强化,切实提高学生四级通过率。

二、影响四级通过率的因素

1.学生英语基础和学习计划性

与重点本科类学校不同,独立学院普遍存在生源英语基础差,自律性不强的问题。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大学英语采用分级教学的模式,学生入学后根据英语高考成绩按照一定的标准编入A、B、C三个级别,其中以英语基础薄弱的C级班人数居多。大学英语的难度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都是相当大的挑战。入院后,面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和四级考试的要求,部分学生逐渐感到灰心沮丧,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差,学习动机不明确,尽管面对考试的压力,却没有给自己制定系统的复习计划,也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练习,结果效果甚微。这样的学习状态也让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工作无法正常运行,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2.四级考试新题型的影响

2004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定了大学英语课程新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进行了重大改革。改革的一大特色就是加大了听力理解的题量和比例,内容上增加了长对话和复合式听写,同时听力的口音呈现多元化。而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大多学生,中学时接触的更多是词汇和语法的强化练习,并没有认识到听说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另外,由于地区的差异,部分省份高考不对听力作要求,所以中学教学中听力部分几乎是空白。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学生在听说方面的弱势普遍表现为:单词读音不准,不了解连读、重读、弱读、语调等语音现象;无法区分英音和美音;不能掌握某些特定情景场合中的常用表达方法;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匮乏;语感差等。这些都导致学生在接触四级听力时不知所措,听力部分成为他们顺利过级的重要障碍。

阅读理解部分增加了快速阅读,与传统的篇章阅读相比,更加强调各种阅读技巧的灵活运用,尤其是对生词的清障能力。而独立学院大多学生因为词汇量极为贫乏,常将过多的时间放在个别单词和句子的理解上,而忽略了篇章的整体理解,阅读速度大大减慢,不能达到四级考试新大纲的要求。另外,选词填空部分考查考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测试重点在于对上下文的连贯性、一致性和逻辑性等语篇、语段的把握以及单词在实际语境中的理解。新题型对考生理解词汇和语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从大学英语教学反馈可以看出,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学生在中学时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缺乏系统性,很多中学的词汇和语法仍需要在大学课堂中反复讲解,因此对篇章理解的速度和深度都不尽人意,以致在四级考试中失分较多。

3.教师对四级考试的理解和把握

教师虽不是四级考试的主体,却是考试主体的引导者,其对四级考试的理解和把握对学生的考试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外语系大学英语组的特点是:队伍年轻,富有朝气,能吃苦耐劳,虚心学习;但教学经验相对欠缺,在教学内容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方面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另外,年轻教师将主要的精力放在教材内容的挖掘和课堂氛围的营造上,缺乏对四级考试内容的研究,也缺乏对学生优势与弱势的了解,因而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自信心。

三、提高四级通过率的措施

1.教学内容方面

(1)将平时教学与四级训练有效结合

教学过程中,大学英语主要以课本为依托,但单一的课本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四级考试的压力使得学生更注重应试的训练,而忽视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他们对课本学习逐渐失去兴趣。面对学生这样急功近利的心态,大学英语教师应当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利用教材中的资源,设计与四级题型相同的训练材料,这样一方面可以检测课堂学习的效率,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①课文讲解

对TextA的讲解要做到精、细、透,尤其是词汇、语法,包括句子结构、时态和语态等。能与四级结合的语言点都要给出具体的四级考题加以训练和讲解。听力方面,教材的每个单元开头都有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听力练习。第一遍了解文章大致意思,第二遍回答相关的几个问题,这与四级听力中的短文听力比较类似。教师也可以灵活地把这个环节改为复合式听写。

②课后练习。传统的做法是,每单元讲完后,教师都会用一课时左右的时间带领学生做课后练习。教师在课堂上通常要求学生一题一题做,耗时多,进度慢,还显得单调乏味。可以尝试挑选一些难点、重点的句子进行练习、巩固,而腾出时间做四级练习,当堂评讲,使学生在老师统一指导下尽早地掌握四级所需的知识和解题技巧,坚持下去,学生应试能力必有提高。

(2)对各学期的教学任务安排作适当调整

对于大学英语四个学期的教学安排,可作适当改变。A、B、C三个级别均在第一二学期分别教授一二册,第三学期教授第三册及第四册部分内容,而第四学期则上测试课,即全部课内学时用作四级训练。我们在平时教学中传授给学生的是语言知识、文化信息;四级考题中的句子、篇章同样传达出各种各样的语言知识和丰富多彩的文化信息。学生在阅读、解题过程中,既汲取了语篇所表达的语言知识和文化信息,又学到了解题技巧,可谓一举两得。这种教学安排尤其对C级学生较为适合。应当将C级学生作为四级冲刺的重点,实行学、统一进度、统一强化、绝大多数学生在统一的时间参考四级的“四统一”的做法,下大力气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四级通过率。当然,这种模式需要教务处根据学生考试通过情况对班级作局部调整。此外,对已经通过四级的学生,学院应作出规定,仍需参加英语课的学习,直至第四学期。第四学期时,其他学生上测试课;通过四级的学生,我系将根据师资情况,为他们开设六级强化课,或开设口语、阅读、翻译、影视欣赏、英美文化等课程。

2.外语系和教师方面

外语系应挑选优秀教师成立四级考试攻关小组。该小组由4人组成,按照四级考试的题型,分别专攻听力、阅读、综合和写作部分;强化训练前对所用训练教材先行一步,预先吃透教材内容,提出重点、难点、训练方法等,并带领全系做好强化训练工作。攻关小组还应走出去,到其他四级通过率比较高的学校进行考察,认真学习他人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

同时,所有教师自身要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教学研究和四级考试的研究。经常做题,对四级考试的出题方向和内容变化有足够的理解和把握,并针对考试中反复出现的高频词和关键结构等进行分析。同时要注意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优势和弱势,这样课堂教学就会得心应手,学生的学习效果才会显著。

此外,外语系还应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努力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比如,听力是学生的弱项之一,应加强训练。可以充分发挥调频台为大学英语教学服务的作用,播放模拟听力题或其他泛听材料,编好收听指南;由教务处安排各班专用教室,并要求辅导员或班主任到场监督管理。较多地邀请校外专家来校作四级讲座,传授应试技巧。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定期举行英语口语大赛、英语情景剧表演和英语角等,将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3.教学管理方面

提高四级考试通过率是一项综合工程,它不仅需要外语系的努力,也需要教学管理部门和其他各院系的共同努力。

学院可对通过四级考试的学生予以学分奖励。如:通过者奖励2个学分,优秀者奖励3个学分。学生可用奖励学分抵消不合格的学分或免修相关课程。

未通过四级的学生,可对其中的特殊人群予以适当处罚。如:凡二年级下学期未过四级的学生干部一律免职;大三或大四未过四级的入党积极分子不能被确定为发展对象;未通过四级的贫困生,取消其困难补助等。

学院在每年学生毕业时对各院系四级通过率进行统计,予以公示,并设立标准,对通过率较高的院系及其辅导员、班主任予以适当奖励(建议只做加法,不做减法)。

学院在每届学生的第四学期结束前,统计该届学生四学期中的累计通过率,若达到设定的标准,则给予外语系适当奖励,以资鼓励。

四、结语

如何提高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需要学院管理部门、教师和学生等多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本文提出的一些解决问题的举措,将会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检验。

参考文献:

[1]孙桂香.大学英语四级一本通[M].译林出版社,2009,(9).

四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得与失篇7

【关键词】母语迁移;英语语料库;语料研究;外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1―0082―03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语言迁移一直在第二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者们从语言、心理以及社会等角度对语言迁移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对语言迁移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并为外语教学提供依据和启示。

一 语言迁移理论的研究及发展阶段

20世纪40―50年代以来,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对语言和外语教学影响巨大。对比分析理论(Contrastive Analysis)产生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强调语言习得是一种习惯的学习,是一个从母语习惯向外语习惯迁移的过程,因此新知识的学习必然会受到旧有习惯和学习经验的影响。Robert Lado在他的《跨文化语言学》(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1957)提出了对比分析假说,即从母语与目的语的差异来判断第二语言习得的难度。认为母语与目的语的差异越大,习得中的难度也就越大。因此可以通过对比两者的差异来预测第二语言习得中的难度和学习者可能出现的错误,并将之作为课程设置与教材编写的依据。之后行为主义心理学受到了认知心理学的猛烈抨击。六十年代末由Chomsky提出的普遍语法理论(Universal Grammar)对对比分析理论提出了挑战。普遍语法对对比分析理论的难度和错误预测能力产生了质疑。试验表明,通过对比分析所预料的难度并非一定是学习者难以掌握的语言点;与此相反,学习者在遇到那些母语与目的语相似的语言常常容易出现错误。由此说明,差异不一定会产生困难,有些差异反而会引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对比分析、错误分析和中介语研究

对比分析是建立在对比分析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的。这一方法认为,外语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外语学习中产生错误的原因,才能有效地防止和纠正错误。而学生的错误,大部分是由于母语的干扰。

错误分析理论是20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应用语言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它是建立在外语习得理论基础上的。这种理论认为,既然外语习得过程和母语习得过程相同,那么学生在学习外语时所犯的错误可以反映出他们语言习得的水平。语言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可以观察、分析、归纳二语学习者所犯的错误,提供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实际所犯错误的情况,通过分析错误,来探寻学习者中介语系统中所存在的问题,从中找出规律并指导第二语言教学。

Selinker于1972年提出的中介语理论(Interlanguage) 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人们对语言迁移的认识。中介语指的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某一阶段学习者使用的语言系统。在这个体系中,学习者从母语出发,经过中介语,并逐渐向目的语靠近。因此中介语是语言迁移过程中的必经阶段,更是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必经之路。

二 母语迁移实例

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已牢固建立起来的母语系统会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积极的促进和消极的干扰影响,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母语正迁移,消极的干扰影响为母语负迁移。中国学生做中译英是从汉语的思维和文化模式向英语的思维和文化模式过渡,但由于受到汉语母语的干扰,在翻译中大量出现汉语负迁移的痕迹,以致转换不能顺利实现。尽管各个高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发现学生们大量的类似错误,但毕竟受到时间和精力有限,错误语料选取的种类和数量有限,语料的选择可能不具有代表性,不能充分反映和体现不同类型高校英语专业教育和学习的特征、存在的不足和欠缺。

英语语料库(Corpus for English Majors)

《中国高校外语专业多语种语料库建设与研究--英语语料库子项目(Corpus for English Majors)》为200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07BYY037)。第一阶段的语料采集以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语料为主,语料由作文和翻译两部分组成。其中翻译部分是目前国内外语学习者语料库中的首创,收集了2004到2006年八级考试翻译(汉译英)2000篇。语料库的文本选样覆盖了全国各地的综合性大学、理工类大学、外语类院校、师范类院校等,并完成文本的失误标注。

英语专业八级考试(TEM-8)试卷有很高的信度和效度,其考试结果又对教学有很好的反拨作用。因此通过分析专业八级考试中翻译题的错误类型的实例来看语言的迁移现象对教学很有帮助。对TEM-8(2006年)翻译考试(见附录)450位学生的错误进行统计,使用AntConc 软件对这些译文中标注的错误进行语料分析, 发现考生们所犯错误数量居于首位的便是词汇失误共有2574次,标注中使用符号wd。

现举例分析失误频次较高的四种类型――词类失误、替代型失误、冗余型失误、选用一一对应中文词汇等。词类失误指一定上下文中词语意义基本恰当但词类有误的一类错误;替代型失误是指词类无误但从上下文意思来看词语却使用不当;冗余型失误是指某一词语在特定上下文不该使用却出现;选用一一对应中文词汇是指翻译中使用表面相似的中文同义词。下面将从母语知识干扰的角度加以分析。

1 词类失误(wd2) 出现了51次。

失误比例最高的是形容词当名词使用,其次是名词当形容词,动词当名词和副词当形容词等。

1)…, but never put itself on the top of the every thing.

…whether the painful is strong or not…

2)… less than those in industry one…

People in agriculture society can share things…

3)…because whether the complain is strong or not.

Our depress, therefore, is not as heavy as the westerner.

4)…because they are mildly, quietly and simply…

以上各句中的斜体单词应分别为1) everything, pain;2) industrial,agricultural; 3) complaint, depression;4) mild,quiet and simple。究其原因是学生目的语还未达到熟练的程度,将所学词汇运用到具体的语境中就会发生误用。大多借鉴了母语的使用,因为中文里“工业社会”和“农业社会”用得很多;母语中“抱怨”和“苦闷”既可作名词也可作动词。

2 词汇替代 (wd3) 有1052次之多。

这类错误的发生主要是学生没有能很好地掌握英语词汇,并受汉语影响。

1)China have taken that …

2)Therefore, our dismay is less than westerners.

3)…human beings stand at an appropriate place in nature.

4)Not restricted by goods.

第一句应为Chinese,学生未注意目的语中词义的差异,Chinese既可以译为“中国的”,也可以译为“中国人”。第二句应为sufferings。 “dismay”可表失意,与“苦闷”有些差别,在中文中看起来似乎相近,但放到英语上下文中显然很牵强。第三句应为“… man is put in a proportionately reasonable position among all the creatures of the natural world.” 学生把汉语思维翻译成英语进行机械的逐字翻译,母语的负迁移可见一斑。相同的情况也发生在第四句,“不滞于物”,此“物”不可望文生义,非“goods”而为“material comfort”。我们教师要教会学生在充分读懂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方可落笔,翻译须形神皆备。

3 词汇冗余(wd5)有 127次。

1)The representation in the aspects of philosophy and arts reflects …

2)…in the nature circle.

3)…are much more smaller….

第一句应将将汉语的名词结构转换为英语的动词结构,不显累赘。“在哲学艺术方面的表现都反映出”应译为“The philosophical, literary and artistic works all reflect that…”。第二句留有太深的母语痕迹,英语里只说“in nature”。第三句的失误显然是没有牢固掌握好比较级的结构。

4 选用一一对应中文词汇 (co1)有242次。

1)The Chinese nation has never viewed that …

2)That the human being should be the highest over everything.

3)The main philosophy in ancient China was not to be stopped and enslaved by material comfort.

4)…because the intensity of the agony can be transferred according to the intensity of our desire.

第一句中“看作”译为“view”有误,从上下文来看,应选择“regard…as”较为贴切。

第二句此“高于”并非真正的高度,而是表示抽象的等级地位,应译为“a supreme creature”。

第三句“不滞于物”,“滞”此处并不作“停滞”解,应理解为迷恋舒适的生活条件,可译为“overly indulge himself in material comfort”。

第四句的“转移”是主动的,不能采用被动语态。译为“…since the extent of suffering shifts with the intensity of desire and ambition.”

我们的学生想当然,不深究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将信手拈来的中文就写上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另外也反映出我们学生无论是英语还是中文功底都不尽人意,函待提高。

以上我们分析了词类失误、替代型失误、冗余型失误、选用一一对应中文词汇等四种情况,认识到母语负迁移是学习者词汇层面失误的主要原因。大学生受母语影响很深,他们在语言输入时期便深受母语的影响,汉语先入为主,在语言输出的过程中从头脑中选取与汉语相对应的英文单词,却忽视英语措辞规律,忽视英文词汇的语法语用意义,生搬硬套了汉语用法。

由于英语和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在文化、历史、地理、习俗、语言逻辑思维、语言结构表达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差异,这就意味着汉语词汇不能一一在英语里找到绝对的对等词,即使是相同的词语,内容也可能不完全相同,存在词汇和词义空缺,英语学习者在具体使用词汇时往往忽略这一点,造成词汇学习上的负迁移。英语是形合语言,有时态、语态、人称、数等多种形态变化,语篇主要是通过并列连词、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等各种语法手段来保持连贯和衔接的,相对较长较复杂;而汉语是意合语言,没有时态、人称、数等的形态变化,主要靠语序和实词来表达含义,句子结构松散、不严谨。

以上是我们学生在英语专业八级翻译中词汇层面母语的负迁移情况。英汉语言间的巨大差异是导致负迁移产生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应考虑英汉在文化、思维习惯和语用上的差异,从而能比较全面地看待母语的负迁移现象。

三 语言迁移现象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语言测试对外语教学具有反拨作用。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翻译部分学生所犯错误及产生的母语负迁移对我们有所启示。对语言迁移现象的研究不仅是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更为外语教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依据。语言迁移现象对外语教学的启示首先是应将对比分析理论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对比分析理论在预测语言学习者的困难和错误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教学手段来减少母语负迁移。

要减少词汇语义层面的失误,要大量接触和输入目的语,学生只有广泛阅读地道的英语,才能对其理解、记忆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能力,才不致受到更多的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学习者的失误经常是由于心理词库中存储的词汇组块较少,在表达时按照汉语习惯生搬硬套。而语料库语言学中的词汇组块教学,可以使学习者避免词汇选择错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准确程度。Lewis(1993)认为预制语块可在很大程度上使学习者避免语言错误,从而保证交际的正常进行。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突出目的语与母语在文化上的差异,帮助学生来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等对语言所造成的差异。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去接受目的语国家人们的思维方式,在外语教学中应尽量减少负迁移的影响。教师应积极探索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多采用交际法和任务型教学法,使学生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有意识地实现正迁移。同时,教师在发现学生所遇到的困难和错误时,应给予科学的引导。鼓励同学们在课外多和英语国家人士交流,在真实的语言环境里提高语言能力。伴随着语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语言迁移现象作为二语习得的重要课题会有更圆满的解决方法。

四 结语

通过对英语语料库的研究,发现了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翻译中母语负迁移在词汇层面的表现,说明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巨大差异阻碍了中国学生取得以英语为本族语的人的翻译能力。在英语教学和二语习得中应充分认识这种差异,采取各种方法大量增强目的语的输入,尽量将语言学习融入真实的情景中,日积月累才能逐渐地学会运用较地道的目的语。

参考文献

[1] Ellis,R.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2] James C. Error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Use: Exploring Error Analysis. [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129.

[3] Lewis, M. The Lexical Approach. [M]. Hove, England: 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 1993:93-95.

[4] 何安平.语料库在外语教育中的应用―理论与实践[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 蒋祖康.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0.

[6] 李文中,濮建忠.语料库索引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2).

[7] 卫乃兴,李文中,濮建忠.语料库应用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8] 许余龙.对比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9] 杨惠中,桂诗春,杨达复.基于CLEC语料库的中国学习者英语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10] 杨惠中.语料库语言学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四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得与失篇8

关键词: 四级考试 翻译 大学英语教学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一直被视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指挥棒和评价高等院校综合办学水平的一个硬指标。自从1987年实施第一次四级考试以来,已经走过了27个年头,期间四级考试经历了三次重大改革和变化。本文就翻译题型的变化作阐述,希望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一些启示。

一、历次四级考试翻译题型的变化及趋势

自1987年9月第一次四级考试、1989年1月第一次六级考试以来,翻译一直被放在次要地位,直到1996年1月之前,英语四六级考试从未出过翻译题型。当时的翻译教学只是英语专业的专利,非英语专业对此只是浅尝辄止,或者是根本不纳入教学要求。因此,在四级考试里没有体现它的重要性。

1996年1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首次出现英译汉的翻译题型,具体说来,就是从阅读理解部分的四篇文章中划出五个句子,要求学生在15分钟里把它们译成汉语。此后,英译汉作为备选题型,与传统的完形填空及简短回答题交替使用。但在710分制出现之前,即1996年到2006年6月17日之间的23次四级考试中,此三种题型,完形填空出现13次,简短回答题出现7次,英译汉题仅出现3次(分别是1996年1月,1996年6月和2000年6月),可见翻译教学仍然没有得到重视。

2006年6月24日开始的710分制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开始把翻译作为必考题型,自那时起,翻译题终于在重要的四六级考试中有了“一席之地”。该题型由原来的“英译汉”,变成了现在的“汉译英”,共5个句子,一句一题,句长为15~30词。句中一部分已用英文给出,要求考生根据全句意思,将汉语部分译成英语,约3到8个单词。考试时间5分钟,占卷面总分的5%。该部分主要考核学生运用正确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并按英语习惯表达思想的能力。

自2013年12月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开始,四级考试又发生重大变革。此次的重点是取消能让学生投机取巧的完形填空题型,更能反映学生语言功力的汉译英新题型(段落翻译)首次隆重登场,之前的五个单句翻译被调整为140~160个汉字的汉译英段落翻译。翻译部分的分值从5%提升到15%,考试时间也从过去的5分钟增加到30分钟,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在已经考过的试卷中,出现了很多中国的传统文化话题,如茶、中餐、中国结、丝绸之路、中秋节、中国园林等,给四六级考试刮来了一股浓浓的“中国风”。

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三次重要改革中我们可以看出,翻译部分题型从无到有、从易到难,在整套试卷中所占的时间和分数比重逐渐增大,对学生翻译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改革是大学英语四级测试重点由应试能力向交际应用能力的转变,是对学生英语语言和文化交际能力的综合性考查。这就充分说明,英汉翻译能力也是非英语专业大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同样,改革对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启示。

二、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加强翻译教学。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精读部分一直被看做是重中之重,翻译教学所占比例可谓微乎其微。教师们片面强调语法和词汇知识的传授,或者注重对于课文结构的分析,而轻视翻译能力的培养。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特别避免进行课文翻译,生怕被扣上沿袭过时的“翻译教学法”的帽子。学生认为只要懂英语就能做好翻译,不把翻译当做一个专门的训练环节,没有对翻译给予充分的重视。即使是改革后的大学英语读写课堂中,翻译部分充其量就是做些汉译英的句子练习,目的是考查课文中出现过的语言点。

经过前面对四级翻译新题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已经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必须落实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鉴于我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要做好这一点,教师和学生必须首先改变旧有的认知,从思想上重视翻译教学。其次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渗透翻译理论,还要讲解必要的翻译技巧,让学生建立一定的翻译理论基础。纠正个别学生所谓的“翻译即语言互换而已”的错误看法,帮助学生认清翻译是在实践中的跨文化交际,是一种再创作的过程,因此,掌握基本的翻译理论并不断加以实践才能翻译得得心应手。

在翻译实践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翻译绝对不是汉语词汇和英语词汇的简单对应,要做好翻译,一定要了解不同语言的差异和各自的特点与习惯。比如,首先要注意汉译英的词类转换,尤其注意将汉语的分句集结成意义复杂的英语长句,使之更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因为汉语的组合在形式上没有特定的要求,不依靠语法形态标志连接语言成分,不具有时态、语态、性、数、格等词形变化,只是讲究逻辑意义的通顺。英语逻辑性强,且语法要求严谨,如主语。就语法结构而言,英语的主语是很重要的句子成分,它处于句子的主位(theme),与全句具有“全面密切的关系”且不可或缺,与谓语构成SV搭配,共同构成句法构架的核心,而且主语必须是名词、名词词组或者名词性从句,绝非汉语般随性、自由、模糊,甚至可有可无。如,汉语“热的我满头大汗。”无主语可完全独立成句,而英语译本则必须有主语:“I’m all in sweat.”如此种种,都要求教师在英汉对比教学中逐步向学生渗透。其次,要注意汉译英中的增词。增词,缘于汉语句子的不完整,形散神不散。如,“爬得高,摔得重。”,英语的句子需形神兼备,缺失的部分必须补充完整,故译文应为:“He who climbs high falls heavily.”

(二)加强文化教学。

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在这个纲领性文件中,大学英语教学不仅强调语言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多元文化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课程培养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应该是一种双文化交际能力,既包括对西方文化的深刻洞察和理解,又包括用英语恰当地表达和输出中国的优秀文化。最新翻译新题型的改革恰好反映了对《要求》的贯彻实行。“半句翻译”改为“段落翻译”,考点由过去的简单语法、词语的考查变为文化交际能力的考查,话题涉及中国历史、社会、文化、经济等,考生能用正确的英语语言将中国的文化介绍和传播到国外,这对考生语言输出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主要解决的是大学生掌握语言知识与技能的问题,过分强调其工具性,以致很多大学生普遍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症”,即他们没有意识和能力有效地运用英语表达和传播中国文化。大学英语教学在教学理念、教材制定、教学内容、课程考试及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内容等方面均存在西方文化占绝对主导地位的情况,导致大学英语的文化教学生态体系长期处于严重失衡状态。学生虽然掌握了词汇语法知识,一旦涉及中国文化的翻译,他们便束手无策。四级翻译新题型涉及中国的历史、社会、文化、经济等内容,这就要求学生除了要记忆单词短语以外,还要对汉语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积累,同时要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灵活性。

总之,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题型的改变是四六级考试的一项重大改革,是推动大学外语翻译教学的强动力。各高校教师应借此东风,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掌握基本的语言文学知识和相关的历史、政治和经济等文化素质层面的知识。翻译新题型的改革显示了大学英语教学培养方向,即向语言输出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转型,以此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有助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传播弘扬中华文化和本土文化。

参考文献:

[1]王薇.大学英语四级翻译新题型之于跨文化翻译教学模式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