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旅游管理研究8篇

时间:2023-10-05 10:28:59

旅游管理研究

旅游管理研究篇1

1在旅游管理中加强运用

儒家思想的管理方式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是由孔子创立,以爱人、仁爱为主要的核心思想。在对旅游管理中同样可以应用儒家学术的理念,首先“仁爱”理念,仁爱的管理方式首先要做到的是对自然界存在一种博爱的胸襟和情怀,仁意味着达至对自我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观照与觉知,由此而能“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这种“成于中,形于外”的“博爱”情怀恰如日光一般永久的普照大地、泽被万物。要达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供求发展,在对旅游企业的发展中秉承着儒家思想的“以人为本”注重人对自然的共同生存。

2在旅游管理中加强运用

道家思想的管理方式道家是中国春秋时期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其思想核心为“自然无为”既提倡与自然和谐相处,无为指的是不轻举妄动,这种观点正适用于现代旅游管理之中,在管理中管理者首先要运用这一理念组织人员学习,小到不任意破坏旅游环境的风貌,大到对风俗习惯的敬畏和保护,老子核心思想中的“清静”就是体现这一说法,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心神宁静,在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正是表达这一特点。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旅游管理相融合策略研究

1在旅游地区融入传统文化进行合理规划

在旅游地区进行合理规划,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第一步。我国国土广阔,无论是从文化还是环境方面,南北差异都较大,所以就要根据我国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在发展旅游中对传统文化思想进行传播,突出文化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当地政府应该加强管理,合理安排规划,为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主导的积极作用。

2在旅游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做好

在旅游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工作,是旅游管理在与中国文化相结合中更好的为旅游业服务的基本目的和产物,旅游管理中要对导游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学习,以便在服务中做到文化和风景完美融合,做好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和对游客价值理念的引导,当面的民情风俗是传统文化的具体展现,旅游管理中要重视对当地风俗的解读,这样也能使游客愿意了解传统文化,同时也强化中国传统文化在旅游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性,最大程度的促进了文化与自然完美融合。

3对旅游形式合理发展,利用文化资源丰富其内涵

旅游管理研究篇2

近些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人们将旅游作为重要的休闲方式。但是,与旅游业如火如荼发展趋势相悖的是,旅游市场高素质管理人才比较欠缺,而且,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普遍较低,而且专业人才流失率居高不下。基于此,本文主要从职业需求维度,探讨了当前我国高校旅游管理教育建设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提升旅游管理教育质量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职业需求;旅游管理;教育建设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的消费理念也发生了巨大的改革,开始从原来的强调物质生活条件,逐渐转向为注重精神、文化生活品质。旅游作为一项休闲文化活动,得到了时下人们的普遍喜爱和青睐,越来越多的人们走出家门,甚至国门,徜徉在各地美丽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中,以达到放松身心、开拓眼界、感受异域文化的目的。但是,在旅游业方兴未艾的繁荣态势下,旅游公司与客户、导游与游客之间的各类纠纷事件,例如,2015年云南的“恶导游”事件等,也不断见诸各类媒体首端,引起了广泛的社会讨论。见微知著,从这些事件中,看以看出,当前,我国旅游市场高素质专业人才还相对比较缺乏,大多数旅游专业毕业生自身素质无法有效契合旅游市场的需求,整体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比较低,而且,现有的旅游专业人才流失率居高不下。究其原因,一是旅游业发展快速,人才培养速度未能紧跟而上;二是高校旅游管理教育与旅游市场需求存在一定脱节现象。上世纪80年代,国家教育部批准8所高校开设旅游本科教育,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已经有60%的院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但学生毕业后对口就业率刚刚超过一半,就业三年后,人才流失率达到90%。根据相关调查统计,目前,大多数院校的旅游本科教育呈现出萎缩的状态,不仅在人才培养理念、课程设置、培养方式、师资建设、学生观念、市场需求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认识误区,同时,还面临着学科地位低下、就业率不高、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失衡等问题。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加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大学生专业素养,以更好地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求,成为高校和学术界重点关注并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当前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建设现状及问题

1.专业定位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根据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旅游管理为一级学科,下设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和会展经济与管理三个不同的专业。但是,根据各高校专业设置情况来看,只有少数几所高校,例如,中山大学、华侨大学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院校,同时设置了这三个专业,大多数院校都只设置了两个专业,有个别高校甚至只笼统地将专业定位旅游管理类。这种“宽口径、厚基础”的专业定位,没有充分体现出旅游管理强烈的专业性和特色性,导致学生的专业能力得不到有针对性的培养和提高。另外,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初衷定位是培养旅游企业和行业管理型人才,但在实践中,各高校都有自己的定位,有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有的是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师资力量,有的是培养科研人才等等,而由于毕业生工作经验不足,旅游企业又希望毕业生从一线服务工作做起。这种分歧和差异,导致学生对于专业定位和自我职业认知也存在很大的模糊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理念与就业率。

2.旅游管理课程齐全,课程内容偏重理论知识综观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可以发现,一般都分为公共必修课、选修课和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开设的课程一般有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旅游学、市场营销学、统计学、会计学、酒店(饭店)管理、旅游经济学、旅游规划与开发、景观设计、项目管理、酒店经营管理、战略管理等课程,可谓是涵盖了旅游管理的方方面面。但是课程缺少明显的特色,学生对旅游业各链条上的知识都有接触,但都不深入和深刻。而且,从内容上来看,课程内容基本都偏重理论知识,缺少实践性、技能性、操作性的课程。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导致毕业生在步入工作岗位后,出现“高分低能”或“眼高手低”的现象,无法快速、高效地适应旅游企业的用人需求。甚至很多毕业生都得从基层服务岗位开始做起。

三、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与市场需求比较

根据各招聘网站及招聘会,以及旅游企业提供的相关信息,可以看出,旅游管理专业契合旅游业和旅游市场的发展,能够为行业和市场发展,提供专业对口知识人才。二者存在相互适应的关系。但是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偏重理论知识,而旅游企业和市场则需要实践技能更高的人才,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

1.旅游管理专业细分不足,实践更需要专业对口人才由于旅游管理教育没有细分专业,课程设置又大而全,学生所学知识都是笼统的旅游管理知识,没有在具体某以专业上深入学习。但是,实际上,旅游产业包含很多门类,大多数专业性都比较强,例如,酒店前厅部经理,就必须要具备预定、接待、礼宾、处理宾客关系等相关专业知识,但是,在酒店管理专业中,尽管也有涉及,但是内容和深度都不足,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2.旅游管理教育侧重理论知识,而实践更需要操作性技能旅游业的实践特色比较显著,几乎所有的岗位,都需要丰富的经验和灵活的思维。但是,在高校教育中,课堂学多都是纯理论学习,实习时间非常少。这种侧重理论的教育,使得学生尽管了解了一定的知识,但是,在踏入工作岗位后,却感到无从适应,只能从新开始学习。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旅游业也不断地创新发展,例如,现在出现了智慧旅游、邮轮旅游、海岛旅游、旅游综合体等各种新的业态,但是,高校课程内容却没有及时更新,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旅行社+饭店”内容上,导致旅游教育与实践需求出现脱节,不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

四、提升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水平的有效策略

首先,高校应细分旅游管理专业,以职业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设置。旅游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涵盖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多个领域,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因此,高校应当立足市场实际需求,明确教育目标,使专业设置细分化、多元化、差异化,以更好地契合市场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成功率。另外,高校还应当定期对旅游市场进行调研,掌握市场最新动态,根据市场风向来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复合人才。其次,在教学中增加实践课程,为学生创造更多实习机会。在当前效率出效益的时代,高校必须要认识到实践课程的重要性,尤其是旅游业本身就是实践性很强的行业。与高职高专学生不同,旅游管理本科教育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人才,学生除了要有丰富而扎实的旅游专业理论知识之外,还应具备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与管理能力。为此,高校可以定期邀请旅游业内的专家、学者和精英人物,到学校开设讲座,以开拓学生的眼界,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行业。另外,还要积极帮助学生开拓实习领域,加强产学研合作,寻找更多实习机会,以便为旅游教育和科研提供实践支撑,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旅游试验室,例如,餐饮、客房等课程教学可以转移到实验室进行。

再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应转变观念,以服务为导向进行有效学习旅游企业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服务技能,更需要在实践中提升管理能力。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当转变传统的做管理人员的观念,树立服务社会大众的理念,着眼于个人的职业长期发展,切实重视基层实践,并从实践中汲取更多知识与经验,实现自我职业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吕海龙.基于职业导向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4,05:51-52.

[2]淦凌霞.就业导向的旅游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南方论刊,2016,01:78-80.

旅游管理研究篇3

关键词:旅游企业;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现实期待

目前贵州在推进旅游强省的伟大战略,全省旅游企业度对本行业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大大增加,特别那些高素质、具备相当技能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将会大有用武之地。那么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学生呢?高校又如何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呢?

一、贵州旅游企业岗位人才匹配现状

1.旅游企业工作人员的结构。相当一部分旅游企业往往要求年富力强的人员从业,年轻员工在其单位所占的比例最大,使得大部分人认为从事旅游就得有“青春”资本,这部分人员主要是旅游饭店服务人员、导游;当然也有部分企业在招收行政管理人员时候比较看应聘者的实践经验,如景区管理人员、旅行社高管等。此外,旅游企业工作人员文化水平不是很高,特别是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不多,相当一部分工作人员还是初高中毕业生,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根据调研,当前贵州旅游企业工作人员当中高中级管理人员所占比例较低,大致是10%-15%,基层服务人员所占的比例高达85%—90%。2.旅游企业提供的岗位及薪酬。对旅游及相关企业提供的岗位进行透视,新进员工一般是餐厅服务员、客房部服务员、市场营销、大厅服务员、导游员等,部分旅行社导游员还兼接待、票务、文员等基层岗位。除导游工资月基本工资300-500元外,其他基层人员的月工资水平贵州全省平均在200元左右,地区不同工资略有不同。3.旅游企业工作人员的素质与能力。据调查,大多数旅游企业对新进员工的外在条件如身高、容貌等比较讲究。甚至部分企业在招聘时候将五官端正、身材匀称、女生身高1.60米以上等条件明确列入应聘条件。除此外,绝大多数旅游企业将毕业生的道德素质列为首位,然后比较看重学生的为人处事和沟通协调能力,相当一部分企业对毕业生实操能力、外语等级、计算机等级、心理素质等比较讲究。在同企业负责人的访谈中得知,企业在决定应聘者是否录用的时候,往往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团队精神、实操技能以及为人处事甚是关注。因而旅游企业的员工都是具备了一定的综合技能。因此,具备综合技能的学生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要求。

二、旅游企业对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现实期待

1.需具备一定的协调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经调研,旅游企业从多年已有的工作人员中发现,刚毕业的大学生比较欠缺协调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对旅游这个特殊行业,企业企业十分看重学生这些能力。然而我国大学生在校期间接触人员几乎都是老师家长,显得比较单纯,特别是当代大学生都是90后,很多是独生子女,在家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或“心肝宝贝”,其成长历程普遍由父母设计,因而,大学生待人接物、与人沟通还存在诸多不足,有待进一步提升。旅游企业对于毕业生的表达能力,大学生协调沟通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就是要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然而高校往往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重视不够,即使部分学校意识到这个问题,其相关课程设置和考核方式不合理,恰恰又是企业非常看重的。几乎很少有学校让学生去独自和社会上的人和事打交道,没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没有让其多看、多问、多体悟。

2.需具备一定的领悟能力和自学能力。领悟力及自学能力是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内核,也是旅游企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不同类型的职业需要不同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总体而言就是领悟力及自学能力。前述的调查数据只是非常笼统的说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旅游企业非常看重的能力之一。我们的深度访谈结果则清晰地表明,旅游企业对毕业生的此项能力非常不满意,其缘由主要在于毕业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领悟能力不足。他们所指的领悟力在一定程度即指学习重组能力,有时也指对问题系统化思维的洞察能力。具体而言,毕业生在与上下级沟通过程中,能不能清晰地明确工作任务的具体要求,能不能对工作任务的完成具有系统分析的能力,如果暂时还不具备这些能力的话,那么毕业生有没有意愿与能力通过自学去逐步提升。3.需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经过调研,大多数旅游企业都在降低成本,不愿送学生去继续学习,一是因为企业担心旅游行业的人才流动,送人学习不会为自己企业带来长久利益。二是很多企业节约成本,压缩开支。因此,旅游企业希望学生能立马上任,能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然而企业文化、企业管理风格往往高校无法给学生提供,高校给学生提供的理论知识,泛泛而谈,但缺乏企业的具体实践教材。因此刚毕业的大学生实践能力欠缺。很多旅游企业往往愿意接受在其他旅游企业工作过具备一定经历的学生。这次调研中,用人单位最希望高校毕业生在学校学习就是经历真正的实习,与问题解决能力一样,实践能力也是受访者提及最多的一种能力需求。毕业生在校期间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有一个专门的实习,时间尽量长一点。实践能力可能不是一两个月就能体会出来的,我觉得至少半年。另外,不要为了实习而实习,尽量不要将相识的同学一窝蜂都分在一个部门,这样会让个体有依赖性,妨碍真正体验社会,适应社会。

三、聚焦旅游企业现实期待的教改建议

1.注重职业软素质的课程教导。根据对百里杜鹃、黄果树、十里河滩等景区企业的调研来看,随着旅游管理毕业生的增多,包括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忠诚度等在内的职业素质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唯学历是尊”的现象在逐渐改变。如何提高学生的软素质,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使其与企业的期待值相吻合。如果一个员工文化理论水平高,实践技能强,但敬业意识差、忠诚度不高,这样的话,旅游企业肯定不会接受。这就为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样的课程重点就是要瞄准学生服务意识、敬业精神等软素质提升进行展开。如果靠传统的讲授法和实训,是无法提高学生的软素质,软素质的提高主要靠学生的教化能力,靠学生的潜移默化,需要学生从内心深处获得共鸣,并下功夫。

2.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课程。在校期间开设职业规划课,科学规划学生的职业生涯,可以帮助旅游管理类专业的就业率。因此,在整个教学规划中,帮助学生做好科学的职业规划,为学生胜任底层到高层的工作岗位打基础。学校定期或不定期请旅游企业各岗位的人士到学校来讲课,这些人均由不同年龄和学历构成,由其讲授在其岗位上的乐趣及人生感悟,适当渗透一些企业文化,以改变学生的就业看法。学校开设名人讲座、组织交流会和咨询会,请旅游行业有权威的专家学者来进行讲学,为学生的就业答疑解惑,让学生和专家学者们正面交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当前旅游行业的现状、发展前景、就业认识。进而引导学生在读书期间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3.实践实训设计与安排。实训课程是当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软肋,根据现行是否在校划分,一般可分为校内和校外实习两种模式,本科生一般是前3年在校内进行实训(高职高专是前2年),学生在校最后一年才有机会安排出去实习。学校和企业要进一步合作,建立持久的合作模式。双方可以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企业需要,制定教学改革模式和考核模式,结合当地实际推行“伴工伴读”式教育。旅游旺季期间,将课堂搬至课外,进行校外实训和顶岗实习。旅游淡季,再回到教师和校内实训。这样工读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4.提高师资队伍建设与水平。设置旅游管理专业的旅游高校要根据自己的专业定位特点,通过制定机制,加大双师型队伍的建设,既要在数量上保持完美的比例,又要保证双师型的老师的质量。学校要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待遇,又要为双师型教师制定合理的授课计划和任务实现目标,也要合理设置专兼的双师型教师的课程。专兼职教师需要分开的课要分开,需要配合的就要配合完成。对于完成不好的或配合不好的给予一定的处罚。如果保障不力,师资队伍建设就不会取得实质性进展。

5.改革传统教学方法。高校通过制定政策,并提供制度作为保障,激励教师将其教学过程设计与旅游企业的操作流程相结合,根据岗位的特点,设置与之相适应的教学任务,开设相应的课程。通过调研发现,贵州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很多课程现行的教学模式依然比较传统,教师在唱独角戏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样教师会单向传统信息,师生互动性不强,整个内容照本宣科,知识比较僵化。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在整个课程设计建设上,要突出旅游管理的实践性特点,整个教学内容要建立以过程为导向的任务驱动,将旅游企业完整的操作过程为核心,并在过程中设计一定的工作任务要学生完成,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适应具体岗位的需要。

作者:张世兵 熊兰 丰凤 单位:贵州民族大学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贵州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王红芳.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如何适应市场需求[N].中国教育报,2007-07-30(5).

[2]李兆举.旅游本科生为何高不成低不就[N].中国旅游报,2006-04-28(7).

[3]陈国成,范晓辉,赵静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情况调查与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193‐194.

[4]陈世伟,王珏.我国旅游企业人才需求及培养探索[J].科技广场,2008,(6):238‐240.

[5]李莹.大学生就业行为与心态调研分析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10):179‐180.

旅游管理研究篇4

关键词:旅游企业;财务管理;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2-0145-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旅游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当前,我国旅游业收入主要是通过旅游企业获得的,旅游企业肩负着发展旅游业和推动旅游经济的重大责任。旅游企业是指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等多个行业,并专门为旅游者提供导游、咨询、交通、住宿等服务,借以取得旅游收入的经营性组织。我国的旅游企业虽然在较短的时间里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并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目前在旅游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对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为了满足旅游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促进旅游企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加强其财务管理。

一、变革企业管理模式,确立财务管理战略核心地位

目前,很多旅游企业管理模式落后,财务管理观念淡薄,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没有建立一整套完整的财务管理体系,对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与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先进的财务管理技术和方法往往得不到应用,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旅游企业的领导要带头认真学习有关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从大局把握企业经营管理,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层次,不断提高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的自觉性,增强财务管理和依法理财的能力。其次,企业领导要定期听取本企业预算执行和财务管理情况汇报,支持财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督促员工增强财务管理意识,保障各项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通过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战略核心地位,切实做好各项财务管理工作,发挥财务管理预测、决策、控制、考核、监督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保证旅游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

二、完善财务管理相关制度

财务管理作为价值增值的主要手段,是否拥有一套运作良好的财务管理模式,决定一个企业能否有长远的发展。由于国家的会计准则与企业的实际执行存在一定的差距, 各旅游企业应在现有的会计准则、会计法以及相关法律的基础上, 按照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在规律,结合本企业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 深入研究,逐步建立起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组织体系和工作流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为解决财务管理问题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需要注意的是,制度的制定要以实现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为目标,坚持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不能生搬硬套,七拼八凑,要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同时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条文在表述上应尽量通俗易懂,操作方便,并与日常会计核算的实务紧密联系。旅游企业要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合理设置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严格财务管理的工作流程,形成有效的内部相互制衡机制,坚决杜绝不规范、不合法的会计业务和财务行为的发生。对薄弱环节和重要岗位要加强控制,细化责任,做到制度管人、责任到人。所有资产都要定期核对,切实做到账账、账实相符。另外,还应经常对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流程执行效果进行评价,当国家财经法律法规有变动和修改,或评价发现内部控制出现薄弱环节时,应当及时加以改进和完善。通过这些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将财务管理工作与企业的经济业务紧密结合起来,促进财务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

三、建立财务信息系统,实现财务信息化

现代市场经济中,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以快、准、全的信息为导向,信息已经成为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媒介。旅游企业受外界影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和时代性,因此,建立财务信息系统,实现财务信息化对于加强旅游企业财务管理、保证旅游企业健康发展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旅游企业的财务部门要扩大财务信息采集范围,建立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反馈、利用的一系列流程和规范,随时对各种财务会计信息进行处理,形成以财务信息为主,其他各环节信息为辅的信息系统,通过对财务信息高效有序的管理和应用,保障财务信息传递的效率和质量,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决策的水平,加强预算、结算、监控等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提高企业资金利用效率,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其次,旅游企业的财务人员必须强化信息理念,关注一切与企业相关的信息,全面、准确、迅速地搜集、分析、利用和反馈信息,为企业的财务决策和资金运筹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四、加强旅游企业财会队伍建设

做好旅游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离不开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素质高的财务人员队伍。目前,旅游企业中财务人员队伍还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财务人员普遍素质不高,专业知识陈旧,知识结构单一,后续教育接受程度不够。另一方面是财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忽视财务制度、财经纪律应有的严肃性和强制性,不能严格按照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开展财务工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旅游企业必须加强财务人员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具备较高的政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全面的业务知识和熟练技能的财务人员队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注重培养和选拔具备较高政治思想觉悟和良好职业道德素养的财务人员,不仅要求其熟悉本职工作和相关财务知识,还要求了解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势,熟悉国家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企业还要积极创造各种机会为财务人员提供知识更新的机会和渠道,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和技能。其次,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完善用人制度。在财务部门开展岗位竞聘,对从业人员进行政治素质、业务技能、政策水平和职业道德等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专业技术职称的聘任、行政职务的任免、奖金的发放等挂钩,形成完善的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

五、建立旅游行业风险预警系统,完善风险防范机制

旅游业是一个敏感性行业,旅游企业受外部宏观环境因素的影响,风险抵御能力较差。因此,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努力,建立旅游行业风险预警系统,完善风险防范机制。首先,行业主管部门应设立专门机构,建立起高度灵敏、准确的信息监测系统,对全行业进行不间断的景气监测,及时收集相关信息并加以分析处理, 及时向旅游企业传递市场信息和环境信息,提高全行业的风险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其次,旅游企业一定要增强风险理财意识,提高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把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有预见地、系统地识别、监测和评价可能出现的风险,包括风险的类型、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原因、强度、影响范围以及对企业资本经营行为可能导致的结果等。通过对风险的跟踪监测,旅游企业可以随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财务风险情况。另外,旅游企业内部的预警系统在建立和运行过程中,要保持与行业预警系统的协调与沟通,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最后,政府应建立旅游行业风险保障基金。风险基金由各旅游企业按规定比例缴纳,集中管理,专款专用。一旦发生经营危机或财务危机时,一方面可以帮助旅游企业渡过难关,另一方面减少政府的负担。

六、建立健全财务监督检查机制,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

首先,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各旅游企业应该根据旅游行业和企业的特点建立适合本企业管理要求的内部控制体系,制定全面、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职能,强化责任,对违反内控制度的行为要做到严厉惩处。通过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有助于帮助企业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经营管理方针的贯彻执行,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强化经营管理,控制经营风险。其次,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内部审计是强化旅游企业内部监督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旅游企业应该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或确定专职的内审人员,建立内部审计制度,独立、权威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加强审计监督。通过内部审计监督,可以对企业内部进行经常性、全面性、直接性的监督,并将审计结果直接向高级领导层及时报告,并果断处理所发现的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 充分和有效地化解企业的经营风险。最后,主动地接受外部监督。旅游企业在加强内部财务监督机制建设的同时,也要主动接受来自外部的监督,以弥补内部监督的局限性。外部监督包括财政、审计、税务、社会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的监督。通过外部监督,一方面可以检查企业内部监督工作的质量,另一方面,可以使旅游企业的财务管理更加规范。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主要方式之一。旅游业的发展使我国的旅游企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面对日益激烈的国内国际旅游市场竞争,旅游企业必须不断加强其财务管理,顺应经济发展,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编辑转

参考文献:

旅游管理研究篇5

关键词:旅游企业;财务管理;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2-0145-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旅游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当前,我国旅游业收入主要是通过旅游企业获得的,旅游企业肩负着发展旅游业和推动旅游经济的重大责任。旅游企业是指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等多个行业,并专门为旅游者提供导游、咨询、交通、住宿等服务,借以取得旅游收入的经营性组织。我国的旅游企业虽然在较短的时间里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并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目前在旅游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对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为了满足旅游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促进旅游企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加强其财务管理。

一、变革企业管理模式,确立财务管理战略核心地位

目前,很多旅游企业管理模式落后,财务管理观念淡薄,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没有建立一整套完整的财务管理体系,对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与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先进的财务管理技术和方法往往得不到应用,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旅游企业的领导要带头认真学习有关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从大局把握企业经营管理,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层次,不断提高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的自觉性,增强财务管理和依法理财的能力。其次,企业领导要定期听取本企业预算执行和财务管理情况汇报,支持财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督促员工增强财务管理意识,保障各项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通过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战略核心地位,切实做好各项财务管理工作,发挥财务管理预测、决策、控制、考核、监督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保证旅游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

二、完善财务管理相关制度

财务管理作为价值增值的主要手段,是否拥有一套运作良好的财务管理模式,决定一个企业能否有长远的发展。由于国家的会计准则与企业的实际执行存在一定的差距, 各旅游企业应在现有的会计准则、会计法以及相关法律的基础上, 按照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在规律,结合本企业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 深入研究,逐步建立起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组织体系和工作流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为解决财务管理问题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需要注意的是,制度的制定要以实现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为目标,坚持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不能生搬硬套,七拼八凑,要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同时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条文在表述上应尽量通俗易懂,操作方便,并与日常会计核算的实务紧密联系。旅游企业要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合理设置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严格财务管理的工作流程,形成有效的内部相互制衡机制,坚决杜绝不规范、不合法的会计业务和财务行为的发生。对薄弱环节和重要岗位要加强控制,细化责任,做到制度管人、责任到人。所有资产都要定期核对,切实做到账账、账实相符。另外,还应经常对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流程执行效果进行评价,当国家财经法律法规有变动和修改,或评价发现内部控制出现薄弱环节时,应当及时加以改进和完善。通过这些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将财务管理工作与企业的经济业务紧密结合起来,促进财务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

三、建立财务信息系统,实现财务信息化

现代市场经济中,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以快、准、全的信息为导向,信息已经成为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媒介。旅游企业受外界影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和时代性,因此,建立财务信息系统,实现财务信息化对于加强旅游企业财务管理、保证旅游企业健康发展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旅游企业的财务部门要扩大财务信息采集范围,建立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反馈、利用的一系列流程和规范,随时对各种财务会计信息进行处理,形成以财务信息为主,其他各环节信息为辅的信息系统,通过对财务信息高效有序的管理和应用,保障财务信息传递的效率和质量,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决策的水平,加强预算、结算、监控等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提高企业资金利用效率,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其次,旅游企业的财务人员必须强化信息理念,关注一切与企业相关的信息,全面、准确、迅速地搜集、分析、利用和反馈信息,为企业的财务决策和资金运筹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四、加强旅游企业财会队伍建设

做好旅游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离不开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素质高的财务人员队伍。目前,旅游企业中财务人员队伍还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财务人员普遍素质不高,专业知识陈旧,知识结构单一,后续教育接受程度不够。另一方面是财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忽视财务制度、财经纪律应有的严肃性和强制性,不能严格按照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开展财务工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旅游企业必须加强财务人员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具备较高的政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全面的业务知识和熟练技能的财务人员队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注重培养和选拔具备较高政治思想觉悟和良好职业道德素养的财务人员,不仅要求其熟悉本职工作和相关财务知识,还要求了解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势,熟悉国家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企业还要积极创造各种机会为财务人员提供知识更新的机会和渠道,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和技能。其次,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完善用人制度。在财务部门开展岗位竞聘,对从业人员进行政治素质、业务技能、政策水平和职业道德等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专业技术职称的聘任、行政职务的任免、奖金的发放等挂钩,形成完善的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

五、建立旅游行业风险预警系统,完善风险防范机制

旅游业是一个敏感性行业,旅游企业受外部宏观环境因素的影响,风险抵御能力较差。因此,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努力,建立旅游行业风险预警系统,完善风险防范机制。首先,行业主管部门应设立专门机构,建立起高度灵敏、准确的信息监测系统,对全行业进行不间断的景气监测,及时收集相关信息并加以分析处理, 及时向旅游企业传递市场信息和环境信息,提高全行业的风险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其次,旅游企业一定要增强风险理财意识,提高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把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有预见地、系统地识别、监测和评价可能出现的风险,包括风险的类型、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原因、强度、影响范围以及对企业资本经营行为可能导致的结果等。通过对风险的跟踪监测,旅游企业可以随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财务风险情况。另外,旅游企业内部的预警系统在建立和运行过程中,要保持与行业预警系统的协调与沟通,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最后,政府应建立旅游行业风险保障基金。风险基金由各旅游企业按规定比例缴纳,集中管理,专款专用。一旦发生经营危机或财务危机时,一方面可以帮助旅游企业渡过难关,另一方面减少政府的负担。

六、建立健全财务监督检查机制,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

首先,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各旅游企业应该根据旅游行业和企业的特点建立适合本企业管理要求的内部控制体系,制定全面、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职能,强化责任,对违反内控制度的行为要做到严厉惩处。通过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有助于帮助企业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经营管理方针的贯彻执行,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强化经营管理,控制经营风险。其次,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内部审计是强化旅游企业内部监督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旅游企业应该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或确定专职的内审人员,建立内部审计制度,独立、权威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加强审计监督。通过内部审计监督,可以对企业内部进行经常性、全面性、直接性的监督,并将审计结果直接向高级领导层及时报告,并果断处理所发现的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 充分和有效地化解企业的经营风险。最后,主动地接受外部监督。旅游企业在加强内部财务监督机制建设的同时,也要主动接受来自外部的监督,以弥补内部监督的局限性。外部监督包括财政、审计、税务、社会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的监督。通过外部监督,一方面可以检查企业内部监督工作的质量,另一方面,可以使旅游企业的财务管理更加规范。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主要方式之一。旅游业的发展使我国的旅游企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面对日益激烈的国内国际旅游市场竞争,旅游企业必须不断加强其财务管理,顺应经济发展,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魏趁.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管理[J].现代商业,2008,(1).

[2]李晓光.对旅游饭店财务管理的一点认识[J].中国农业会计,2008,(8).

旅游管理研究篇6

关键词:旅游企业;财务管理;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2-0145-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旅游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当前,我国旅游业收入主要是通过旅游企业获得的,旅游企业肩负着发展旅游业和推动旅游经济的重大责任。旅游企业是指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等多个行业,并专门为旅游者提供导游、咨询、交通、住宿等服务,借以取得旅游收入的经营性组织。我国的旅游企业虽然在较短的时间里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并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目前在旅游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对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为了满足旅游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促进旅游企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加强其财务管理。

一、变革企业管理模式,确立财务管理战略核心地位

目前,很多旅游企业管理模式落后,财务管理观念淡薄,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没有建立一整套完整的财务管理体系,对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与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先进的财务管理技术和方法往往得不到应用,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WWW.133229.coM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旅游企业的领导要带头认真学习有关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从大局把握企业经营管理,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层次,不断提高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的自觉性,增强财务管理和依法理财的能力。其次,企业领导要定期听取本企业预算执行和财务管理情况汇报,支持财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督促员工增强财务管理意识,保障各项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通过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战略核心地位,切实做好各项财务管理工作,发挥财务管理预测、决策、控制、考核、监督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保证旅游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

二、完善财务管理相关制度

财务管理作为价值增值的主要手段,是否拥有一套运作良好的财务管理模式,决定一个企业能否有长远的发展。由于国家的会计准则与企业的实际执行存在一定的差距, 各旅游企业应在现有的会计准则、会计法以及相关法律的基础上, 按照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在规律,结合本企业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 深入研究,逐步建立起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组织体系和工作流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为解决财务管理问题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需要注意的是,制度的制定要以实现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为目标,坚持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不能生搬硬套,七拼八凑,要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同时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条文在表述上应尽量通俗易懂,操作方便,并与日常会计核算的实务紧密联系。旅游企业要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合理设置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严格财务管理的工作流程,形成有效的内部相互制衡机制,坚决杜绝不规范、不合法的会计业务和财务行为的发生。对薄弱环节和重要岗位要加强控制,细化责任,做到制度管人、责任到人。所有资产都要定期核对,切实做到账账、账实相符。另外,还应经常对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流程执行效果进行评价,当国家财经法律法规有变动和修改,或评价发现内部控制出现薄弱环节时,应当及时加以改进和完善。通过这些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将财务管理工作与企业的经济业务紧密结合起来,促进财务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

三、建立财务信息系统,实现财务信息化

现代市场经济中,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以快、准、全的信息为导向,信息已经成为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媒介。旅游企业受外界影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和时代性,因此,建立财务信息系统,实现财务信息化对于加强旅游企业财务管理、保证旅游企业健康发展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旅游企业的财务部门要扩大财务信息采集范围,建立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反馈、利用的一系列流程和规范,随时对各种财务会计信息进行处理,形成以财务信息为主,其他各环节信息为辅的信息系统,通过对财务信息高效有序的管理和应用,保障财务信息传递的效率和质量,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决策的水平,加强预算、结算、监控等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提高企业资金利用效率,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其次,旅游企业的财务人员必须强化信息理念,关注一切与企业相关的信息,全面、准确、迅速地搜集、分析、利用和反馈信息,为企业的财务决策和资金运筹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四、加强旅游企业财会队伍建设

做好旅游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离不开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素质高的财务人员队伍。目前,旅游企业中财务人员队伍还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财务人员普遍素质不高,专业知识陈旧,知识结构单一,后续教育接受程度不够。另一方面是财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忽视财务制度、财经纪律应有的严肃性和强制性,不能严格按照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开展财务工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旅游企业必须加强财务人员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具备较高的政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全面的业务知识和熟练技能的财务人员队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注重培养和选拔具备较高政治思想觉悟和良好职业道德素养的财务人员,不仅要求其熟悉本职工作和相关财务知识,还要求了解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势,熟悉国家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企业还要积极创造各种机会为财务人员提供知识更新的机会和渠道,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和技能。其次,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完善用人制度。在财务部门开展岗位竞聘,对从业人员进行政治素质、业务技能、政策水平和职业道德等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专业技术职称的聘任、行政职务的任免、奖金的发放等挂钩,形成完善的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

五、建立旅游行业风险预警系统,完善风险防范机制

旅游业是一个敏感性行业,旅游企业受外部宏观环境因素的影响,风险抵御能力较差。因此,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努力,建立旅游行业风险预警系统,完善风险防范机制。首先,行业主管部门应设立专门机构,建立起高度灵敏、准确的信息监测系统,对全行业进行不间断的景气监测,及时收集相关信息并加以分析处理, 及时向旅游企业传递市场信息和环境信息,提高全行业的风险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其次,旅游企业一定要增强风险理财意识,提高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把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有预见地、系统地识别、监测和评价可能出现的风险,包括风险的类型、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原因、强度、影响范围以及对企业资本经营行为可能导致的结果等。通过对风险的跟踪监测,旅游企业可以随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财务风险情况。另外,旅游企业内部的预警系统在建立和运行过程中,要保持与行业预警系统的协调与沟通,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最后,政府应建立旅游行业风险保障基金。风险基金由各旅游企业按规定比例缴纳,集中管理,专款专用。一旦发生经营危机或财务危机时,一方面可以帮助旅游企业渡过难关,另一方面减少政府的负担。

六、建立健全财务监督检查机制,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

首先,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各旅游企业应该根据旅游行业和企业的特点建立适合本企业管理要求的内部控制体系,制定全面、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职能,强化责任,对违反内控制度的行为要做到严厉惩处。通过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有助于帮助企业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经营管理方针的贯彻执行,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强化经营管理,控制经营风险。其次,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内部审计是强化旅游企业内部监督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旅游企业应该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或确定专职的内审人员,建立内部审计制度,独立、权威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加强审计监督。通过内部审计监督,可以对企业内部进行经常性、全面性、直接性的监督,并将审计结果直接向高级领导层及时报告,并果断处理所发现的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 充分和有效地化解企业的经营风险。最后,主动地接受外部监督。旅游企业在加强内部财务监督机制建设的同时,也要主动接受来自外部的监督,以弥补内部监督的局限性。外部监督包括财政、审计、税务、社会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的监督。通过外部监督,一方面可以检查企业内部监督工作的质量,另一方面,可以使旅游企业的财务管理更加规范。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主要方式之一。旅游业的发展使我国的旅游企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面对日益激烈的国内国际旅游市场竞争,旅游企业必须不断加强其财务管理,顺应经济发展,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编辑转

参考文献:

旅游管理研究篇7

由于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已经步入到信息革命时代,那么在这场信息革命当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就是信息技术,这往往能够代表当今社会先进生产力。根据对信息技术进行分析,这一高新技术群拥有着丰富的内容,在信息技术的范畴之内拥有网络技术、广播电视技术、电脑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电信技术等。当前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这也会深远的影响着人类社会,尤其的旅游行业影响更甚。我国的旅游行业在信息技术浪潮之下也逐步开始实施第二次革命,这对于以往传统的旅游管理造成极其深远的影响。基于旅游行业的特点进行分析,这一行业的特点是拥有比较多的部门、超大的信息量、比较高密集度信息等。可以这样说,信息这属于整个旅游行业进行运转与生存的基础性因素。实施相应的旅游管理信息化操作,这不但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将更为迫切的要求提供给旅游管理,而且在这一过程当中借助于信息化,能够大幅度的提升我国的旅游管理水平,以便拉近与旅游发达国家的水平,甚至还能够在某些行业管理层面超过旅游发达国家水平。

一、当前我国实施旅游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分析

(一)旅游管理信息化可以确保我国旅游行业的健康发展。我国的旅游行业在当前急剧发展与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这也就会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我国要想促进健康发展旅游行业,必不可少的要求就是建立起一个想应该的规范有序的旅游信息化系统,而且在这一过程当中,通过将信息所具备的引导作用的充分发挥,往往能够有效的提升旅游行业的高度、广度、深度。

(二)旅游管理信息化可以将现代旅游行业所具备的市场化与国际化功能有效拓展。由于旅游管理信息化这样的活动存在着自愿性与自发性,那么十分明显的市场经济特征在现代旅游行业,信息化则是将良好的信息环境提供给建立与完善旅游市场体制,以便能够做到更进一步的完善旅游市场经济个性。除此之外,旅游活动所存在国际化等这些特征可以使得我国的旅游行业紧密的联系世界旅游行业,往往会面临着更为明显的世界旅游行业的无国界特征,各个国家相互之间依赖性更强。

(三)要想实现旅游管理现代化这必须借助于信息化作用的发挥,信息化这也是属于一条当前实现旅游管理信息化的重要途径。由于在当今社会当中逐渐出现、发展的网络与信息技术等这些新的技术,势必会导致呈现出特别大的发展与变化在旅游管理的方式方法与思维等方面。在旅游信息化过程当中,一个特别重要的内容就是建立起相应的旅游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这样系统的建立,就可以给我国带来特别多的优势,具体来说,能够做到迅速而准确的将管理工作执行,还能够将开支大幅度的节约,让劳动效率提升。凭借着这样的途径的实施,能够做到高技术化旅游管理的实现,还能够做到积极顺应我国旅游行业发展的形势,有助于让我国国内的相关旅游行业参与到国际竞争中来,发挥后发优势,后来赶上超越发达国家。

四是旅游管理信息化的实施这是当前信息时代的客观要求。由于到来的信息时代往往会深远的影响社会当中的各个领域,领域行业同样也会受到信息时代的影响。信息时代之下,旅游管理信息化这是对旅游管理的一个客观的要求。

二、当前发展我国旅游管理信息化的相关措施

(一)必须要将地理信息系统充分利用起来。根据对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这就能够了解到这一系统是属于如今拥有着比较完善与强大的软件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这是属于一种拥有一定综合性的计算机集成系统,这样的系统能够有效的集成各种说明信息、图形信息、属性等,存在着特别强大的功能在咨询、判断、检查、管理、分析等层面,借助于相应的人机交互对话与输入操作等这些方式,用户就能够得到包含着声、图、像、文等的综合信息,另外用户从而将这些综合信息当成辅助决策工具。一般可以将这当成基础开发的旅游管理信息系统不但可以有着特别多专题性的地图产生,以便能够将以往枯燥的表格数据进行可视化与形象化,除此之外,甚至还可以将统计图表与分析结果数据准确的输出来,从而可以为分析数据与辅助决策提供特别大的方便。

(二)高度重视积极进行数据库的建立。要想成功的建立起来相应的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其中起着特别大程度的就是信息的及时性与准确性。根据对旅游管理信息实施相应的分析就能够发现,要想将旅游管理信息化实现,其中的关键性问题就是建立起可以共享实现、及时更新、丰富内容的信息数据库。这里所提到的旅游管理信息当中必须拥有地图数据库与图文数据库这两种类型的数据库,那么将其进行具体化,这就可以发现其中细分成旅游人才数据库、旅游交通图、旅游产品数据库、旅游企业数据库、旅游服务设施分布图、旅游企业分布图、旅游景点分布图、旅游研究与咨询机构数据库、旅游教育数据库、旅游资源数据库、旅游客源市场数据库、接待设施数据库等。

(三)必须高度红色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根据分析就能够了解到,要想成功的建立与健全旅游管理细心系统,其中在很大程度上个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就是信息的及时性与准确性。而分析旅游管理信息,就可以发现其中所具备的时效性显得特别强,另外还包含着强烈的变化性,这就应该需要让国家或者的地方的旅游管理部门定期收集这些资料,与此同时还应该对这些信息做到及时交流,将网络灯光这些通讯手段来充分利用来实施信息的更新。除此之外,还应该高度重视控制信息的质量,绝对不能将其质量忽视,相关信息的管理部门还必须顶起对于企业或者旅游目的地所提供的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实施检查,还应该将相关的政策法规制定出来,以便基于政策层面上规定信息的准确性。

(四)加强对旅游管理信息化的软件与硬件的建设。

在建设旅游管理信息化的硬件上进行分析,积极主动的在我刚刚的重点旅游企业、著名旅游景点等这些地方普及网络知识、电脑与信息。借助于搭建起来相应的旅游信息网,以便可以将相关旅游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做到进一步的建立与完善。在这里必须重点关注的就是,在那些旅游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应基础性设施的图文数据与地图数据库必须包含在旅游信息化系统当中,必须要将使用电脑进行大力推广,借助于电脑作用的发挥来进行相关事务的处理,雇佣专业的人员建立起相应的电子邮箱、网页以及网站。在建设旅游管理信息化的软件上进行分析,必须树立起相应的科技以人为本的观念。还应该给予充分肯定人才培养,其中包含着培训在岗从业人员信息技术人才。通过相关计划的制定,加强对旅游管理人员的信息技能与知识的培训,实施相应的普及计算机技术与知识,提升各级管理人员对计算机利用的操作技术水平,还应该将高等院校这样的有利资源充分利用,将专门人才培养给实施旅游管理信息化,以便可以将旅游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奠定下来。

三、结束语

旅游管理研究篇8

关键词:旅游业;企业管理;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0月22日

一、前言

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渠道的重要的服务行业之一。其三大支柱产业――旅行社业、旅游交通业、饭店业的发展也如日中天。随着新旅游法的颁布,旅游企业的管理愈发规范。企业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而心理学正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历程的科学,因此管理心理学自成为一门学科以来便异军突起,迅速发展成为心理学重要的一支。管理心理学是心理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组织管理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旅游企业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有利于企业寻求激励人心理和行为的各种途径和方法,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国内外旅游企业管理心理学研究概况

(一)国内旅游企业管理心理学研究现状。小爱德华.J.梅奥等认为旅游心理学只研究旅游者,国内部分研究人员(以邱扶东、贾静为代表)承袭了这一派别,并认为这样做更有心理学色彩;而以屠如骥、刘纯等为代表的研究者则认为,除了研究旅游者之外,旅游心理学还应当研究旅游从业人员。屠如骥(1986)、甘朝有(1995)、张树夫(2001)从个体、群体、领导及组织等方面对旅游企业管理心理进行了研究;秦明(2005)和刘纯(2002)则侧重于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研究旅游企业管理心理,除上述内容外,研究还涉及压力、应激与挫折、人际关系、劳动心理、冲突等方面。

1、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旅游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旅游业作为迅速发展的第三产业,将心理学引入不仅可以为旅游的开发、经营、发展提供心理依据,而且有助于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心理素质和职业综合素质。

屠如骥认为,运筹学和行为科学是现代管理科学的两大支柱,只有把这两方面的研究结合起来,才能保证管理工作高效能地进行。张迪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引入旅游企业管理,提出了四种应用建议,即将行为主义心理学应用于员工培训、薪酬发放、旅游景区规划和旅游反馈,以促进旅游企业的发展。

2、有关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随着旅游企业竞争不断加强,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现代旅游企业的管理者愈发清醒地认识到管理的核心和关键是人力资源的管理。将心理测评技术应用于旅游企业可以对旅游企业人才的选聘、安置、培训等提供重要的参考,进而实现人与事、人与职的合理匹配,以提高旅游企业人才管理的科学性,从而提高旅游企业的竞争优势。

曾招喜和赵希勇等提出,可通过建构模型来对旅游企业人力资源进行科学配置,提高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曾招喜和唐美玉提出了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旅游人力资源开发,认为旅游企业员工能力素质模型要从专业素养、职业道德和思想观念三方面来建构。赵希勇和王锦则在职业化素质及职业化素质模型论述的基础上,建立了旅游企业人才的职业化素质模型,提出旅游企业人才的思想素养、行为素养和专业素养及其内涵。

任卓认为,我国旅游企业目前人力资源构成、人员稳定性、员工培训等方面存在问题,因此将心理测评技术引用时十分必要的。赵艳辉、王焕宇认为,适用于旅游企业的心理测评技术主要有心理测验、面试和评价中心技术等,其在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四点:(1)心理测评是科学合理地甄选录用人才的有效手段;(2)心理测评是旅游企业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工具;(3)心理测评为旅游企业选拔管理人才提供了依据;(4)心理测评是旅游企业针对性培训的主要依据。

3、有关旅游企业情感管理的研究。随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旅游企业中的渗透,企业员工的心理情绪愈发受到重视,因此员工满意度与忠诚度的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产生了积极影响。

田喜洲、蒲勇健对国内外旅游企业员工满意度与忠诚度进行了研究述评,国内外研究结果都表明旅游业员工满意度水平普通较低(Woods,1992)部分研究者以此为切入点,研究旅游企业情感管理与工作满意度、离职意向、总体情感指数的关系。如北二外“旅游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情感管理研究”课题组通过研究情感管理的三个维度――“关心”、“理解”、“尊重”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以及经过工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对员工离职意向、总体情感指数的影响,分析了情感管理因素对旅游企业的作用。研究表明,情感管理的三个维度对工作满意度、员工总体情感指数均具有较强的正向预测作用。“尊重”对员工离职意向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而“理解”和“关心”对员工离职意向的负向预测作用不强。

部分学者从压力感知、心理激励以及挫折心理角度进行研究,了解旅游企业员工相应的心理过程及制约因素,并建立旅游企业对员工心理的激励措施,有助于充分挖掘员工的内在潜力,促进旅游业持续稳定地发展。

(二)国外旅游企业管理心理学应用研究现状。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强调人的自我实现。自成为心理学第三势力以来,人本主义心理学在欧美不断被引入旅游企业的日常管理之中。而在“以人为本”的知识经济时代,将心理学、人际关系学等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之中,掌握人性、研究人的行为,从而达到管理效益,也将成为必然趋势。

推荐期刊